<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

2023-03-21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將目光更多投向互聯網技術,越來越重視互聯網在生活中的應用。而“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夠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就“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的內涵,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策略,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使日常生活更便捷、高效。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正確認識互聯網技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應用的意義,利用探究性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更加鮮活、豐富、生動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建設。

一、“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的內涵

探究性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能動性、互動性、整合性、超前性等特征,能夠深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從心理、身體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政治綜合素養,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應該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不意味著要摒棄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有選擇地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不應該“一刀切”,所有內容知識都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而是要根據教學實際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獲得知識的質量最大化;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更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創新自身教學理念,多給予學生一些自主學習、思考、探究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潛力,更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的策略

(一)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拓展信息渠道

高中思想政治屬于一種綜合性、時效性學科,其知識覆蓋面較廣,要求信息資源的新鮮性、先進性,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生學習對信息的新鮮度及數量的需求[1]。而高中思想政治在“互聯網+”視域下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幫助高中政治老師拓寬尋找教學信息的渠道,為學生挖掘更積極、先進、新鮮的信息資源,還能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增強自身的政治信息儲備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時事信息的敏感度更高,讓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鮮活、豐富、生動。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展示更多的時事政治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形式和相關政策,為學生提供鮮活的、豐富的信息資源,提高學生的政治知識掌握程度,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常常形式比較單一,老師過于重視對教材內容的解釋說明,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課堂學習氛圍不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不太濃,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度不高[2]。高中思想政治老師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如在線學習,為學生營造一個特定的學習情境或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政治綜合素養,從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效果得以提升。

如在學習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多彩的消費》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給學生創設在線學習的教學情境。在線學習有別于傳統教學,傳統的教學場所是課堂,而在“互聯網+”的時代下,學生只要有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在利用“互聯網+”在線學習教學時,針對本課,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切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不同消費理念的短視頻,如課本中涉及的理性消費、綠色消費、盲目消費等,通過觀看視頻增加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巧妙設置問題

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有目的性的提問,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巧妙設置問題,不僅增加了老師搜索設置問題的途徑,也能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課堂。在運用“互聯網+”為學生設置問題時,老師可以運用智慧課堂,使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老師向學生提問,師生共同進步成長的不可重復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建設,打破傳統教學提問模式,為學生提出一些更具有實效性、邏輯性、價值性、探究性的思想政治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同時能夠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激情,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問題討論中去[3]。

如在學習政治哲學《把握思維的奧妙》時,以意識是人腦客觀存在的反應為設置問題的出發點,為學生拋出問題:“人們的意識分為幾種,不同意識帶來的結果一樣嗎?”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課堂互動環節讓學生與老師分享自己所想,與老師共同探討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學生與老師一起進步,推動“互聯網+”視域下政治教學探究模式的發展。

(四)利用“互聯網+”讓學生組織合作探究

老師在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以及學習能力影響很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好指引者作用,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將自己的“導”與學生的“探”進行協調,讓學生能有充分的自主思考、分析、探索時間[4]。高中思想政治老師還可以綜合學生學習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討論、分析課堂問題,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以達到更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以政治生活《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為例,按照教學模塊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小組探究不同教學問題,親身感受本課某一模塊的探究過程,不僅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

(五)利用“互聯網+”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

思想政治知識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該充分抓住思想政治學科的這一特性,結合時代發展特點,讓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更好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5]。

如在學習政治經濟生活《個人收入與分配》時,老師的教學重點是以按勞分配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教學難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對于教學重點和難點,老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中,老師提出相關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客觀必然性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聯系實際生活。利用“互聯網+”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已成必然趨勢,高中思想政治老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探究性教學模式,通過為學生拓寬信息渠道、創設教學情境、巧妙設置問題、自主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實際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究、思考能力,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在能力得到發揮,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教學理念,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田小霞.“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探析[J].吉林教育,2016(9).

[2]陳禮根.“互聯網+”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學模式探析[J].高考,2018(18).

[3]鄭志東.“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師,2016(28).

[4]張允瑞.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性學習新模式[J].好家長,2017(26).

[5]劉麟.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探究[J].高考,2019(15).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第2篇

對于學生來說,中考對于他們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決定他們是否能夠進入心儀的高中,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在中考復習中,如何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是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中考歷史備考的高效策略。

初中歷史教學 中考備考 有效策略

在中考復習中,很多教師都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試圖讓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實現對知識點的牢固掌握。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新理念下的人才選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僅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倦怠心理。因此,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理念,實施高效復習策略,使學生做好充足的考試準備。

1.夯實基礎,注重積累

在準備中考的階段,歷史知識基礎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依然需要加強積累。教師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重點補充自己薄弱的內容,使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更加堅實,確保在基礎環節上不會掉鏈子。

在復習的過程中,筆者按照章節來指導學生對歷史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復習并不是對知識進行簡單地重復,而是有針對性的對知識進行掌握,找出每個章節的重點內容,并貼合大綱,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教材中有很多圖片、文字等材料,在之前的學習中經常有學生會忽略這部分內容,教師應讓學生做好知識點目錄,并配合單元練習的方式,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全面、透徹的掌握。如果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發現自己有遺落的知識點,應重點標注出來,有針對性地加強記憶。比如有的學生對于近代史比較了解,對古代史不太了解;還有的學生對于西方歷史比較生疏,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通過夯實基礎,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教材進行全面的掌握,實現知識的不斷積累,為學生的進一步復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構建網絡,形成體系

有的學生對于歷史知識實現了初步掌握,但是他們的知識點比較零散,尚未形成體系,一旦面對綜合性的題目,將無法做出應答,使學生錯失機會。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復習九年級歷史上冊時,筆者以“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為線索,來講述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俄日通過資產階級改革而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歐美主要國家進而通過“工業革命”進一步鞏固加強資產階級的統治基礎,從而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當學生明白這條主線后,再深入理解一些具體的知識點,這樣掌握的基礎知識會更牢固。還有的學生對于中西方歷史空間不夠了解,當他們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將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放在兩個空間,對于兩個空間的時間缺乏統一性。因此,我讓學生采用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的方法,對歷史空間進行感受,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歷史框架。通過構建知識網絡,能夠使學生形成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在面對各類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從體系中調出相應的內容,得到正確答案。

3.關注現實,貼近熱點

當前的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不僅要牢牢掌握歷史知識,更應該“以史為鏡”,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塑造自己的世界觀,在面對現實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得到正確的解答。教師應讓學生對時事熱點進行了解,關注生活中的新聞,能夠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從而實現歷史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如,在本校2017年的模擬試題中,為學生提供了幾段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對中、美、日三國的關系進行分析,材料涉及到美國巴黎和會、華盛頓共同簽署宣言、尼克松訪華、表明釣魚島立場、習近平與奧巴馬通話等內容,并讓學生放眼未來,讓學生設想中美日將構建一種怎么樣的外交關系。如果學生在日常對時事政治缺乏了解,在面對這類問題的時候,就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作答。因此,教師應讓學生養成準時收看新聞聯播的習慣,讓學生貼近熱點新聞,對歷史相關的內容進行著重了解,并嘗試進行分析。一旦在中考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將會放松心情、積極應對,最終獲得良好的成績。通過關注時事熱點,能夠改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用開放的態度來面對社會,將歷史知識與時事政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歷史價值觀念。

4.結語

總之,在普及高中教育尚未實施的時代,中考是每個初中生必須面臨的考驗,如何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績,這也是每個學生及其老師乃至學生家長都熱切期盼的事情。為了能夠讓學生在中考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進入理想的學校,取得人生的階段性勝利,教師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并在時事熱點中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為學生取得中考勝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小平,鄺旭東.注重基礎知識 突顯核心素養——2016年深圳中考歷史試題評析與備考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04):32-34.

[2]王恬恬.三維教學目標在中考歷史試題中的呈現[D].魯東大學,2016.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政治學科是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及法治意識的重要學科,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將政治理念融入現實事件的分析中,教師需要將時事政治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了解國家大事的基礎上,深化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對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時事政治教育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政治   時事政治   教育滲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促使學生在時事分析中提升政治素養。將時事政治滲透到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何通過合理的途徑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是當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一、課前五分鐘的時事播報

在教育體制不斷變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獨裁者”,學生也由過去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進行5分鐘的時事播報,以此讓學生了解時事熱點,提高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度。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政治理論進行剖析,以此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理解,促使學生提升政治素養。

課前時事播報不僅限于小組和個人的資料收集、展示,學生還可以通過設計時事主題、參與集體討論的方式,對時事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政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國家每年都會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了將政治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兩會”的內容與高中政治必修2的政治理論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前5分鐘對“兩會”的內容進行收集和播報,以此促使學生了解“兩會”的熱點問題,同時結合課本知識點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提升學生的政治生活參與度,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二、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時事新聞

在日常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穿插時事新聞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分析現實問題,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生對熱點問題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為此,教師應該多關注時事,將時事政治的分析融入教學中,有效利用社會熱點,增加高中政治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政治素養,從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學生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了解現階段黨和國家的大事,對復雜的社會形成初步認知,增強辯證思考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該重視時事政治和教材內容的結合,發揮時政在政治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政治課的黨史教育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黨的百年歷史,讓學生體會這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百年有多么不容易,幫助學生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三、形象化分析時事政治

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不僅需要自由的社會環境的支持,還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前會進行備課并制作幻燈片,為了清晰地解釋一些枯燥的政治概念,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一些熱點新聞,發展與時政相結合的多元化教育,以此讓學生多多關注時政,提高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敏感度。教師要制定好教學目標,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互動,幫助、引導學生理性分析時事政治,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

例如,在教學“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并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包括哪些方面。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引發學生對人民的權利與國家權力的思考,并提出問題:①有哪些國家機關和場所懸掛國徽?②為什么這些國家機關和場所要懸掛國徽?③為什么我國很多國家機關的名稱里有“人民”二字?最后,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之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通過提問探究的方式,教師可以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意識奠定基礎。

四、組織時事專題匯報活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收集主題資料,用專題匯報的方式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政治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研究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國內外大事件進行信息收集,并且將收集的資料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中進行展示,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信息收集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政治意識,也對課本上的政治知識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升了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東京奧運會作為時事熱點融入課堂教學中。體育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全世界的運動健兒在奧運會的大平臺上,克服了重重困難,抱著為國爭光的信念不斷突破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各國運動員互相學習,不斷進步,如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紛紛向我們學習乒乓球、跳水技巧,而我們則向他們學習田徑、拳擊方面的技巧,這就是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的具體體現。在教學中,學生會感到政治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

五、 融入生活中的時事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理論知識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為了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的目標,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政治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例如,以《經濟生活》這本書為例,雖然《經濟生活》中的內容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但是它們相對于快速變化的社會來說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滯后。因此,學生需要了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將所學的經濟知識和具體的時代發展現狀結合在一起,實現有針對性的學習。以經濟結構改革的相關知識為例,書本上涉及的經濟結構改革知識內容不夠全面,并且有一部分過時的內容。對此,教師需要收集一些和現代化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經濟改革內容,不僅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且關注生態的建設和發展,展現我國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除此之外,經濟結構不僅能和新的發展理念結合在一起,還能和供給、消費、精準扶貧等內容結合在一起。通過將這些時政和課本知識相聯系,教師能夠開闊學生的政治視野,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從而促使學生學好相關政治知識,提高政治素養。

總之,將時事政治滲透到高中政治課程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參政議政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激發學生了解時事政治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通過對時事熱點的分析,加深對政治理念的理解和運用,以此更好地提升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靜.探索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8):59-60.

[2]武紅霞. 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喬晉偉.滲透時事政治,提升政治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7):59-60.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過簡述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通過展開論證、理論聯系實際等方式,通過與傳統思政教育方式對比,闡述了網絡思政教育的優越性,在對目前網絡思政教育形勢發展情況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 “互聯網+”;網絡平臺;思政教育

[

一、實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9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此次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現今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民人數日益增多。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2%,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20至49歲的網民群體占65.6%,數字新青年不僅構成了中國網民的主力,也是引領數字潮流的風向標。所以,以互聯網作為媒介,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動力和源泉,這二者的結合形成了“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勢。

(一)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的不足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思政教育不再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知識的主要方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自身的特點以及教學手段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大學生對這門課的反應冷淡,“低頭族”的現象更是尤為顯著,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反映了傳統的講課方式已經不足以吸引一部分學生的注意。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課現狀不理想主要有學生思想問題以及教學方式陳舊落后的問題。有些大學生還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認為思想政治課與所學專業無關,與就業不直接掛鉤,用處不大,更有甚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化”,是空洞的說教;另一方面,現在多數教師仍只是靠一本教案、一間教室、一個黑板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理論與現實脫節,使一些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逆反心理。

(二)“互聯網+”與教育的不斷融合

李克強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最新驅動力,“互聯網+”是一種創新的經濟模式,同時也是一種融合性的發展引擎,它能夠把網絡和傳統產業有機結合,創造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我國《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以互聯網為基本發展要素與各個領域相結合,并鼓勵高校教育深化“互聯網+”行動,打造網絡化教育新模式。

2019年1月25號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2年,面向各級各類教育、全體教師和適齡學生,全面普及綠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實名制空間,加快推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

在社會的大趨勢下,高校發展網絡思政教育也成了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網絡思政教育途徑多樣,不同于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只能在教室中進行知識的傳播。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新媒體的涌現,QQ、微信、微博及各種知識性平臺,都可以成為傳播思想政治知識的途徑。另外,教育平臺的改變也會帶來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接受知識也不是單一的課本,有了圖片、視頻、動畫等多樣的方式。這些方式也更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真正地做到讓學生邊“玩”邊學。

網絡思政教育不受過多限制。網絡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讓學生無論在什么時間,什么空間都可以學習。又因為網絡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學生們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必限制于單一的課堂,這樣也更能提高學生們學習的效率。在傳統教育中由于上課時間以及上課次數的不足,使得多數思政老師并不能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則能夠改善這一點,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比起在同一時空多人上課,一人授課模式,網絡思政教育比起傳統模式更有針對性。

網絡思政教育更有效果。網絡思政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舉措,也是“互聯網+”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手段。相比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網絡思政教育有更新穎的方式,更廣的傳播途徑,隨時代潮流不斷更新的大量信息,這些都使得網絡思政教育更能讓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開放、平等、互動的特點,這就為大學生提供了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的自由,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推進提供了莫大良機與動力,但也使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新的困境,即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重視的欠缺、網絡思政教育教師隊伍水平不一、大學生對新媒體過度依賴等的困境。

(一)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投入欠缺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意識到要進行網絡思政教育,但由于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的認識并不清晰,且具體案例表明如何正確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有的高校相比于建設網絡思政教育資源,他們更傾向于建設網絡專業教學資源,因為在他們看來教學資源建設更迫切,更容易出成果。這也使得各大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等投入不足,這也造成了現如今的網絡思政教育水平不高,效果并不明顯。

高校對思政教育不夠重視,使得高校建造的網絡思政平臺不夠專業。出現網頁設計不合理,相關教育資源空缺,時事政治更新不同步等問題,并且高校沒有及時地進行修改和完善,這些因素讓平臺不能長期吸引大學生的關注,使得教育情況沒有起到高校預想中的效果,如此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會越發下降。各個高校應當對網絡思政教育足夠重視,用心規劃平臺的未來,才能使網絡教育發揮真正的功能。

(二)思政教育教師隊伍水平不一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00后”,網絡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面對著這些網絡原住民,從事思政教育的“80后”網絡“移民”教師顯得準備不足,對于那些有著豐富思想政治教學經歷的老教師來說,不能熟練地使用QQ、微信、微博、知乎等平臺,為他們傳授知識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相對經歷較少的年輕教師來說,無論是學習使用新平臺,還是利用新平臺進行知識的整合及傳播,都有相對的優勢。如何將新老教師的優勢結合在一起,是每一個高校在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時都要面臨的問題。

作為網民主體之一的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是否健康,直接關系著網絡文明和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各個高校在建設一個高效實用的平臺之前,也要考慮到如何防止大學生沉迷網絡。在互聯網日漸發達的今天,抖音、微信、微博、知乎、b站等平臺可以讓大學生在其中學習到知識,但是這些平臺對于青年學生的吸引不僅在于知識,當今許多大學生都沉迷于這些平臺的娛樂活動中,所以盡管網絡存在著諸多優點,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學對其產生過度依賴,從而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所以各個高校在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同時,教師們也應該給學生們提供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的建議,防止大學生們對網絡產生過度依賴。

三、高校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途徑

即使在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途中,各大高校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在社會潮流的引領下,網絡教育一定會成為學生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各個高校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探索網絡思政教育高效進行的途徑,真正做好網絡思政教育工作。

(一)搭建實用性知識平臺

首先,網絡思政教育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或者開通官方微博賬號,以此為宣傳陣地,推動校園文化的個性化建設。在學生常用的平臺可以更好地進行宣傳,利用該平臺本身就具有巨大學生流量,可以更好地使大學生長期接收該方面的信息。因為國內還沒有關于如何正確打造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所以教師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案例,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其打造成符合本校的特色平臺。該平臺要能及時發布最新政治動態,讓學生們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事件,并在第一時間有自己的思考,同時該平臺也要對一些常見的謠言進行辟謠,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教師可以依托大數據平臺,對學生進行實時觀察和調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更加全面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為思政教學方式的創新帶來新的機遇。

(二)組建專業教師團隊

各個高校要以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網絡思政工作隊伍為目標,加強對傳統思政工作隊伍的網絡業務培訓,提高他們使用相關平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與水平。高??梢詫處熯M行統一培訓,幫助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掌握發送公眾號以及微博的方法,并培養個別教師設計公眾號,以及布置推文的能力。讓公眾號或微博內容不只是簡單的文字,要有符合內容的圖片,也可以制作有關視頻、漫畫,這些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這方面的知識。

(三)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接收到的信息更為豐富,現階段大學生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使得媒介素養的培養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著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利用網絡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師可以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增長。

最后,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來改變我們的教育現狀,在提升教師職業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培養更多的教育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推動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各大高??梢蕴剿鞒鲆粭l符合學校發展理念的網絡教育道路。

參考文獻:

[1]周典典,孫迎光.解構與重塑:信息碎片化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賾[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1).

[2]龍曼琳.融媒體傳播格局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3]王志清.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6).

(責任編輯:王義祥)

時事政治論文范文第5篇

時事政治,一是指近期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二是指黨和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時事政治教學是指通過國內外重大事件與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的教學,使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特征,正確認識形勢的一種教學。

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前預習中引入時政。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本的精神,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預習在這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教材合理設置問題,巧妙引入時政是設置預習通知單的關鍵。這樣,從基礎知識出發,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到對國情、國策、發展戰略的分析,恰到好處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希望得到這樣的預習通知單,他們感到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著他們探索發掘。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升華時政。思想品德課給人的印象始終是講大道理、背死教條、死記硬背、枯燥無味。這里有歷史原因、社會原因、也有我們思想品德課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學與學生實際相脫節,與學生認識水平相脫節,結果學生聽起來必然索然無味。要使學生學有所獲,知行統一,就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有目標的入時政。這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材,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處理教材,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傳授基礎知識,揭示知識內在聯系,教會學生在體系中把握知識。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課本事例,恰當引入時政。從而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為了使引入的時政事例具有針對性,教師要注意博采,廣泛選材,電視、廣播、報紙、網絡都是選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細選、歸類存檔。一般來說這些材料最好是學生熟知的。因此我常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生活等學生熟悉的材料中選擇。學生常有“怎么我沒有想到?”“原來個中竟有如此奧妙!”的感慨。漸漸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這種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覺,這種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思想品德課對生活的指導性,由此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養了良好興趣下的自主學習精神。這比傳授知識本身具有更大的意義。

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在活動中激活時政。傳統思想品德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結果,為提高參與意識,我主張積極進行教學形式的改革。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時政訓練。

知識競賽。指在預習通知單的基礎上,先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發表觀點,列于副板書。然后,通過傳授分析掌握新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能力,課堂小結之后,請學生點評先列的觀點,教師予以總結。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基本理論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下作業再設置拓展型的“學而用之”:你還能用這些知識分析那些現象?從而順利完成知識遷移。

時政快訊。思想品德課不僅要重視課內所學,還要不斷開闊學生視野。如果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其結果是非但圣賢書沒讀明白,窗外事也一無所知,學生視野狹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為此我特設置了時政快訊欄目。時間一般是一周一次,但不確定,若重大事件發生時,甚至可以一天兩次及時報道,組織者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內容可以是國內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內或學校的新聞。期末評選出反映知識點、熱點的最佳新聞和典型材料的報道,對報道事件及時準確、報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訊員予以獎勵。時政快訊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了學生視野,使學生樹立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思想。

自由論壇。我們常說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在具體的操作中,由于課時所限、教學內容多的原因,真正讓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了自由論壇欄目。在這個自由的時間里,學生就某個問題暢所欲言,或辯論、或演說、或私語,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論題的確立、會場的組織都是學生,教師是配角?;仡櫼幌?,曾有許多熱點問題我們討論過,以思想品德為主,也有別的方面的,如:家庭投資與股票、再就業以及中初中生早戀等,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合理評價他人的觀點,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水平和能力,教師可以發表意見,但話不宜多,重引不重論,否則,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創造力的培養。在自由論壇里,學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動發現問題,明是非、辨美丑,不經意中形成了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高層次的能力。

時政劇場。課本劇是指為強化教學內容,根據課本題材組織學生編演的舞臺劇的一種活動形式。為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參與意識,我在立足思想品德教材的基礎上,改進了這種形式以適合本學科教學的要求。具體作法是以教材知識點或某一社會熱點為內容,借鑒成功電視欄目的形式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新聞調查等,由學生擔任記者、主持人、嘉賓,編演案例。在講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框題時,我采取這種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小組為單位,評比出最佳主持人獎、最佳構思獎、最佳表演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了基礎知識,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了全方面的素質。

實踐證明,把以上多種教學形式靈活運用于課內、課外,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思想品德課給學生的印象,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吸收為主動探索,拓寬了視野,發展了能力,帶來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采用熱點專題,在歸納總結中鞏固時政。傳統做法一般都是在九年級下學期開設熱點專題課,但由于學生以前很少接觸時政,或知識零散,突然整整一本熱點書都要在短時間消化,學生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很大,知識接受效果差,更別說活學活用了。有人說,基礎年級開設熱點課實屬浪費時間,到中考時熱點都變冷點了,毫無意義。其實,由于學生對事物的前因后果明了,理解新問題既深刻又輕松。節省了關鍵時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復習效率。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考慮。素質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養,實踐證明,從基礎年級引入時政教育,積極采取多種有效形式促進學生能力形成,體現了教改與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實效、完成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上一篇:政治學術論文下一篇:政治社會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