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

2023-05-15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在探討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嘗試把合作學習的特點和原則實施到網絡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并對教學各環節提出了教學設想,希望通過合作學習法的應用能使網絡對外漢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對外漢語 網絡詞匯教學 合作學習理論

一、引言

合作學習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由于它在改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成績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各國關注。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此教學法對傳統教學法中的弊端有改進和突破。本文將對該教學法在網絡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提出實踐策略,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二、合作學習概述

到目前為止,合作學習的定義還沒有完全統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是一位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者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同是合作學習代表人物的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沙倫博士認為,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方法的總稱,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我國合作學習研究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盡管以上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學習以師師、師生及生生互動合作為基礎,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合作學習模式大概分為這樣幾個階段:分析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建立學習小組;創設學習環境;信息資源的設計;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協作學習效果的評價等。

三、合作學習對網絡教學環境的影響

傳統學習是以課堂教學為出發點,學習要素主要是學習者、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技術等。網絡教學的大環境對傳統學習的學習要素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教學角色的變動

在計算機網絡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搜索網上學習資源和其他資源。而教師也由“權威”的位置走下來,以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探討和研究,并及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應用轉變了學生和教師的角色,教師處于引導者的位置,更加側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二)教學內容的擴展

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的運用使教學內容大大擴展。由于資源的共享和網絡環境的開放、靈活及交互性特征,教學內容已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可選擇性的、動態更新的、內容豐富的、樣式靈活的網絡學習資源。

(三)教學技術的發展

網絡教學一改傳統教學的黑板、粉筆、課本的教學形式,而廣泛采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Flash動畫等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件制作主要采用PowerPoint、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Director等軟件,變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方式為電子郵件、留言板、電子公告牌、博客論壇、網上聊天等方式。

四、網絡教學中合作學習體現

(一)師師合作

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時空的限制,一方面優秀教師接觸學生人數較少,無法充分發揮其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比較少,優秀的思想和教學經驗無法交流發揚。網絡教學環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把優秀教師的授課情況在網上共享,使得優秀師資力量強強聯合,使更多的學習者受益,有助于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潛力,比傳統教學模式師資強大。

現在對外漢語網絡教學網站辦學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由政府部門主辦的,如國家漢辦的“網絡孔子學院”(http://www.confuciusinstitute.net/);由高校的有關院系或教師創辦和維護的,如由廈門大學創辦的“廈門大學海外教育網”(http://www.xmuoec.com/);IT行業的公司與高校合作主辦的,如由北京斯坦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廣州東約克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經營,暨南大學為戰略合作伙伴合作開發的“大眾中文網”(http://www.publicchinese.com/);由公司獨自經營維護的,如由科大訊飛公司開發創辦的科大訊飛網站(http://www.iflylanguage.com/ecl/index.htm),利用該公司的語音技術,幫助學習者學習標準的中文普通話發音,評測自己的發音,并在對比學習中提升發音水平;個人主頁,如由長灘加州大學亞洲與亞美研究系薛天蔚博士主持的“網上學中文”(http://www.csulb.edu/~txie/online.htm);高校第二語言學習課程的延伸,如由北京語言大學與華夏大地教育網合作開辦的面向全世界招生的遠程教育網站“網上北語”(http://www.eblcu.net),向世界各地想學習漢語的人進行漢語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但無論是哪種辦學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師資選擇的合作性與自主性融合。這樣不但有助于開發者自主選擇有利于網站發展的合作伙伴,強大自身師資力量以吸引更多的學習者,而且有助于對外漢語學科的建設、壯大和發展。

目前,國外的語言教師已經在語言教學軟件開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與同行分享、檢驗自己的成果。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國內資源共享的意識還沒形成,存在大量低效率、重復勞動的情況。

(二)師生合作

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信息資源,與傳統中僅有幾個教師或幾種課本的模式不同,學習者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他們可以從眾多的教師和教材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合作交互關系,體現了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融合。學習者不僅可以自主地與其所在學校教師發展交互關系,并且還可以向提供網絡服務的任何一名教師提出問題,請求指導,將交互作用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這樣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三)生生合作

學生為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網絡漢語學習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如時間條件、空間條件、年齡條件、思想條件(包括目標認同、心理認同與情感認同)、個性條件等因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組成學習小組。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不適合該學習小組,或小組中有學習者發揮消極因素,學習者還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合作或調整。這樣,通過自主選擇的學習小組中成員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利于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能力、資源、時間、心理互補作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網絡教學中合作學習優勢

(一)資源共享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發生的互動較多,而學生之間交流一般很少。暫不說非同班級學生,即使在共擁幾十平方米教室的同班同學,一名同學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很少,甚至朝夕相處,卻形同陌路。網絡對外漢語教學打破物質與心理條件的限制,為學習者提供了廣泛交流的平臺,把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彼此促進,提高學習效能。

在合作小組中,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是一致的 , 只有個人目標都達到了, 才能完成小組目標。組員會主動發現、發揮優勢,尊重、激勵其他組員,每位組員的優勢在小組學習中都得到發揮,每個人都為小組的合作學習作出了努力、貢獻,得到他人的贊許,小組的凝聚力也會增強。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由于社會等級、地理環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格特點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人與人之間形成看不見的隔膜。學習中也是這樣,學習者之間由于成績、學齡、年紀等條件的限制,在交流中往往有恐懼、猶豫、慌張等不良情感因素,干擾學習者接受知識和表達自己看法。在網絡教學中,雖然彼此可能見不到面,但學習者之間處于相對公平的交往關系,所以對待彼此更加寬容,對話溝通也會擴大和加深,增加學習者聽說的機會,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

網絡漢語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不必每個人每次都參加面授輔導,上網查找信息、下載學習資料時可以分配任務,輪流指定人選,節省學習者的時間和體力。同時,計算機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數量巨大的信息資源。小組成員可以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分別從不同渠道挖掘信息,經過小組合作的交流、篩選后,留下最有價值的信息。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融合的交流過程中,大家也能學到更多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和方法,實現學習資源共享。

(二)激發學習興趣

網絡環境下的漢語教學,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技術構造的學習條件,如留言簿、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會議等,以支持個性化學習,并促進學習者交流合作,以完成學習任務的虛擬學習場所,進行自由探索、自主學習、構建知識。

同時,在線合作討論時創造出“信息溝”,即人們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學習者進行情景交流之后,學習情緒高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學生參與性強

當學生有了疑難問題并且不能獨自解決時,小組成員間可以集中起來討論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可以集中向輔導教師咨詢。經過自學和討論,有些問題已經被學生掌握,教師只需要重點講解還沒有被理解的內容。這樣既節省了師生答問的時間,又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發揮自主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的機會,提供更多交流表達機會。

(四)成績評價更加科學

傳統教學評價強調按分數高低排名次。網絡漢語學習對學習者進行合作小組重新組合,把“不求人人成功 , 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對小組的團體成績的考查有利于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 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每個小組成員為了爭取好的成績,不拖累其他合作伙伴,會更加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分內的任務盡量做好,這樣合作學習和主動學習結合,會對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產生積極作用。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這一問題也做過實驗研究,結果證明,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六、網絡教學中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但是,在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相融合的網絡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偷懶。由于學習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些學生會產生懶惰、放松的心理,依賴優等生,自己不做主觀的努力。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主、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其次, 教師應注意所設置任務的難度,提前進行一定的講解, 或給小組提供預先準備好的參考資料, 以促進學生的討論和合作熱情。再次, 教師可以細化任務, 讓學生承擔相應的學習任務, 增加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覺得“有活可干”,積極地參與。最后,教師的評價要科學、公正、全面。評價內容不僅僅包括合作的結果, 還應包括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學習習慣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評價要有鼓勵性、指導性和全面性。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 有效地保證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學苑出版社,2001.

[2]劉改琳,張衛國.對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的調查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

[3]王小平.網絡環境下基于合作的協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4(4).

[4]王冀.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作者簡介:

趙越,女,遼寧大連人,畢業于廈門大學中文系?,F為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對外漢語系講師,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

(責編 張亞欣)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漢語熟語;熟語性質;熟語特點;教學方法

一、漢語熟語的性質與特點

熟語,即人們熟悉的語言,是時代的產物,它體現著這一時代人們的思維走向和生活習慣。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夠接觸到熟語這一特殊詞匯,它的出現是人們對語言進行創造性的勞動的結果。

首先,漢語熟語在語音上具有高度的聲韻美,這與漢語自身的語音特點有關,群眾在制造熟語時,即便不懂得音韻知識,也能自然地講求押韻。因此漢語熟語讀來通常是朗朗上口、押韻響亮的,如“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哭二鬧三上吊”、“谷雨前,去種棉”等等。

第二,漢語熟語在形式上一般是固定的。熟語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形式上的定型性,也使得它能夠被人們熟知、熟記、熟用。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左右對稱。這一審美心理體現在熟語上,便是熟語在語言形式上的高度凝練勻稱,如“旱瓜澇棗”、“鶯歌燕舞”等。

第三,漢語熟語是修辭學的重要手段,在意義上大多具有各自的修辭義,字面意義往往和實際意義不一致,不能直接地看到其中的含義,且一般具有強烈的褒貶色彩,如“對牛彈琴”比喻在不懂事理的人面前講道理或說事,常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再如“歪瓜裂棗”,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二、教學方法

(一)直觀法

對待成語,我們可以通過音像、圖片等直觀可感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讓學生了解這些熟語的含義,如播放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直觀法與教師釋疑法相結合,將會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我們在教授“守株待兔”這一成語時,可以提供“守株待兔”成語故事視頻,看完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復述故事內容等。

(二)理據法

在熟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先說明熟語中的每個字的意義、內部結構以及構成熟語的意義,再指出引申義和比喻義,顯示抽象義的理據,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熟語的掌握。

例如在教“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圖片解釋成語每個部分的意思:守,在一個地方看管、保護,例如足球比賽里的守門員;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圖片);待,等待。然后指出成語的結構:V1+N1+V2+N2。

(三)對比法

在進行漢語熟語的教學中,漢語熟語與外國熟語的對比都能夠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不同語言的熟語有時有著相似或相近的語義蘊涵,這可以給學生學習漢語熟語帶來正遷移的影響,有時甚至不需要過多講解,學生便可以自己領會到意思。

例如成語“愛屋及烏”,在英語中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的對應。再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詞,在英語中便有“a cat on hot bricks”。

(四)歸類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漢語熟語進行一系列的總結和分類有時能夠更好地幫學生理清思路,體會其中的文化含義和感情色彩。

例如漢語中有許多關于“狗”的熟語都是貶義的,那么我們在教授關于狗的熟語時,便可以放在一起。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痛打落水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再如,成語中有許多描寫人心理狀態的詞語,如“心滿意足、不屑一顧、驚慌失措、如釋重負”等。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把他們組成語段,讓學生在篇章中學到這一類的熟語。

(五)語境法

語境法的主要作用是顯示熟語的語義、體現用法和語用條件,因為民族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價值取消的差異,熟語都具有字面意義之外的文化含義,語用也有較強的條件性。同時,我們在課堂練習或課下作業的布置中,語境法可以讓教師發現學生各種類型的錯誤,進而分析原因,及時糾正。

例如在高級班教授“打交道”這一慣用語時,有學生就舉例說“我在宿舍經常用SKYPE與弟弟打交道”。這時教師應對這一詞語做出限制性更強的條件,如“打交道”在表示“交往、交流”義的時候,不可以是親人之間。

(六)活動法

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課堂,都應當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對外漢語課堂更是如此,學生到了中高級,對于漢語的運用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與中國人進行真實的交流溝通。我們在漢語熟語課的課堂上,應當讓學生在學會認識熟語之后,當堂去試著使用。由于課堂的限制,我們不可能設計完全真實的交際活動,但是應當追求真實性的交際,盡量創造條件、機會讓學生去使用熟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材上的練習上。

如,在教授“少來夫妻老來伴”這一諺語時,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演一對從年輕時認識到結婚,然后年老的夫妻。再如教“芝麻開花——節節高”這一歇后語時,課堂活動可以讓學生總結出以前學過的漢語中的祝福語(最好是熟語),并在課堂上一個接一個地親口祝福其他同學,祝福時應該結合該同學特點。課后可以讓學生在正確的情景下對5個以上的中國人親口說出這句俗語。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2]姚錫遠.熟語學綱要[M].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詞匯學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5]武占坤.漢語熟語通論[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

[6]王巖.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M].大象出版社,2012.

[7]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商務印書館,2005.

[8]高燕.對外漢語詞匯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9]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10]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國外漢語教學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教學現狀 教育啟示

1.國外漢語教學現狀

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使中國社會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加強,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中國,渴望與中國交流。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快速提高,國外教育部門和公眾已經看到了漢語的很大學習價值,開始掀起學習漢語之潮,全球范圍內發展出新的“漢語熱”。漢語作為我國重要的“軟實力”組成部分,必將參與到國家發展規劃之中,所以我國必須重視漢語教學的發展。

隨著“漢語熱”的興起,近年來漢語國際教育(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在國外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國外漢語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84年北京語言學院成立“漢語水平考試設計小組”。1988年在國內舉行了第一次HSK考試。1991年,HSK考試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首次試點,128名考生參加了考試,此后漢語水平考試開始正式向海外推廣并且逐年發展。2004年國家漢辦在韓國設立了全球首個孔子學院,開啟了我國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的歷程??傮w來說,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正在逐年增長,呈現出良好態勢。在國外漢語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業界各人士在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和教學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漢語教材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伴隨著中國和世界各國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國外漢語教學呈現出了一些新趨勢:(一)對外漢語教學的覆蓋面較廣,教學對象基本涵蓋了世界各個地區。(二)對外漢語教學呈現出體系化的發展,逐漸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三)漢語學習者的低齡化趨勢明顯,目前全球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小學校數量超過了高等教育機構。(四)漢語學習者的地域分布跨度大,不同地域的教學需求對教學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五)國外出現了本土碩士的培養體系,有針對性地為本國漢語教學提供了更加適應本地教學的師資。

2.目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世界上越來越多人學習漢語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海外漢語師資的需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2007年設立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培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迅速發展,但還存在以下問題:

2.1大多為非定向統一培養。

漢教碩士非定向培養模式,是指高?;\統地培養海外漢語教師,不考慮海外教學地域、對象等的差異。進行“非定向培養模式”的院校,一般遵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指導,即使有些學校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培養模式,但重點領域一般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入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沒有探索如何針對將來學生的教學對象、地域等進行培養。進行非定向培養模式的學校大致有三類: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培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重視不夠。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有科學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三是沒有明確的培養重點,從《指導性培養方案》出發,機械培養。

2.2學生漢語漢字知識不夠。

漢語教師、海外教師志愿者及專職教師都必須扎實掌握一定的漢語漢字本體知識,才能應對不同的漢語教學需求。目前海外許多漢語教師可能已經掌握了所在國的語言,適應了他們的文化,但因為缺少最基本的漢語漢字知識,造成了教學困難。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在學校期間對于漢語漢字的學習不夠,學校的培養與學生以后工作需求出現了偏差。根據調查,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有大約70%的學生本科專業背景與漢語漢字無關,不具備漢語語言學、漢字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能說漢語不一定能教好漢語,好的語言教學必須要求教師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學校培養的缺失,是目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

2.3學生跨文化能力不夠。

目前在漢語課堂上,不管是留學生還是海外的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的語言教學,文化教學相對來說較弱。但是文化的交流又是不同國別的人在交際場合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漢語國際專業的學生,不管是作為漢辦派出的志愿者還是專職教師,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與“赴任國”的文化差異。此時,慢慢適應固然重要,但做好提前的文化適應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國內的學校培養沒有足夠重視這一點,在對學生的跨文化培養方面只是籠統地講解跨文化知識,缺少實例講解,對即將出國的學生來說只是紙上談兵。

2.4留學生培養問題。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留學生是一類特殊的學習者,他們是能勝任漢語教學任務的專門教師。在學習期間,他們既要掌握漢語本體知識,又要具備中國文化知識和教學技能,這對他們來說是大的挑戰。如何將漢碩留學生培養成為熱愛中國文化,具有漢語教學技能的漢語教師是目前培養單位面臨的問題。再者,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不可避免有具體問題,甚至產生焦慮,值得學校重視。目前的培養體系僅開設漢語教學理論課程、文化課程,培養體系與中國學生并無不同,這是遠遠不夠的。

3.國外漢語教學現狀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的啟示

3.1采用定向培養模式,針對性培養。

現在國外漢語教學呈現出教學對象覆蓋廣、跨區域特征明顯的趨勢,對碩士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定向籠統培養已經不能滿足這一現狀,我們需要探索不同的培養方式,采用定向培養模式針對性地培養。漢教碩士定向培養模式,是指針對某個國家、某個地區或某個年齡段的學生培養漢語教師。對定向模式進行進一步劃分,可分為國別定向、區域定向和其他有針對性的定向。針對某一國家培養漢語教師是國別定向,如面向韓國。在學習中,學??梢蚤_設和韓國教學相關的課程,同時讓學生學習韓語;針對某一地區培養漢語教師是區域定向,如面向中亞地區。這一類是和中亞地區距離近、有密切聯系、文化交往多的學校。學??筛鶕衼喌貐^國家的共性開設相關課程。除此之外,其他有針對性的定向也可以是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母語國家等。目前定向培養模式在國內存在但數量少,未來學??筛鶕陨韮瀯萏剿髌渌J?。

3.2加強學生漢語知識和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對外漢語教學走上了體系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意味著從事漢語教學的工作者必須有過硬的專業能力以勝任漢語教學工作。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中必須重視加強學生漢語知識的教學。國內大多數高?,F在基本是兩年學制,一年實習,另一年在校學習。這就意味著學生在校學習漢語知識的時間很少。學校應該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現代漢語的比重,增加課時和學分,將現代漢語教學貫穿于整個學年。也可以舉辦一些漢語知識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漢語知識儲備。

在跨文化交際學課程的開設方面應將中國和留學生群體分開,使他們學習不同的文化交際;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講解與案例分析結合,讓學生在遇見不同國家的文化時可以靈活應對;講授課程的教師應具備雙語能力,專業水平高,還要有跨文化交際的實踐經驗;在最重要的學生實踐環節,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跨文化交際的小劇場,課堂現場表演,表演中體現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沖突。

3.3借鑒國外漢教碩士培養模式。

上文提到,國外出現了本土碩士的培養體系,有針對性地為本國漢語教學提供了更加適應本地教學的師資。面對這一趨勢,我們可能會想:“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為什么漢語教學人才的培養重地到了國外?”實際上國外漢教碩士培養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值得我們學習。以美國明德學院中文暑校為例,于2007年正式開始招收漢語教學碩士,現已畢業50多名碩士生。明德學院培養目標明確,即培養適應美國的漢語教師,不以培養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為目標;學院還有靈活的學制,學生可自主選擇上學時間;學院生源優秀且充足,小班教學效率高;教學環節突出實踐型。明德學院的成功模式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成本的經費投入、優質的生源等,雖然國內高校不能輕易模仿,但可以在借鑒的道路上探索適合發展的道路。

3.4探索留學生碩士培養新方式。

對待漢教留學生碩士的培養,可以在課堂之外選擇文化體驗培養模式。文化體驗培養模式是為留學生創造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中國文化,用漢語進行交際,慢慢融入中國的學習生活。具體的實施方式是在傳統課堂之外設置一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活動,舉辦一些有意義的中外文化交流節日,每月一次?;顒涌梢栽O置美食、攝影、演講、運動會等多種主題。在舉辦期間,漢教的中國碩士和本科生可作為志愿者加入,讓留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需要注意的是,項目在設計中要體現多樣性的原則,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時具有趣味性,讓留學生在體驗中主動獲取知識。文化體驗模式可以讓留學生有自我情感的參與,成為文化的體驗者,對他們學習中國知識和文化都有幫助。

4.結語

本文基于國外漢語教學現狀和目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的一些建議。漢碩的培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的質量,目前國內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給出的建議只供參考,希望更多學者致力于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一起為漢語教育工作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教育科學,2012(3).

[2]唐啟群,肖本羅.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7(23).

[3]黃海燕.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思路[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6).

[4]李碩豪.高教培養模式芻議[J].高教研究,2000(2).

[5]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目標與教學理念的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9(3).

[6]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7]陳申,張玉喆.國際漢語教師培養中的新挑戰[A].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漢語教學學刊第6輯[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許嘉璐.解放思想 交流經驗 共探新路——在“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北京國際漢語推廣中心等,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叢書第一輯[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馬慶株.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若干建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3(3).

[10]柯彼德.漢語拼音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3(3).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育部對于對外漢語專業提出的業務培養目標是:“對外漢語專門人才”和“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一些高校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應順時應勢,努力在專業調整的新格局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對外漢語專業 定位與特色

本科對外漢語專業自1983年開設以來,到本世紀初開始控制布點,再到現在漢語熱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對外漢語專業已是遍地開花,完成了一個短暫的發展繁榮的歷程。其間,各高校在摸索中逐漸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專業特色。

1.目前國內院校對本專業特色的探索

教育部在設置本科對外漢語專業時提出的業務培養目標是:注重漢英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和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學和第二語言教育的基本理論,掌握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西比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從事語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進行課堂教學;3.具有相應的社會調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初步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4.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5.了解對外交往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動能力;6.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與發展動態。規定對外漢語專業的主要課程是: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1]。

不少院校在教育部對于對外漢語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的指導下,從培養“對外漢語專門人才”和“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的目標出發,以本地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和需求為基礎,并與之互推互助,大力發展對外漢語專業,形成了一些頗有特色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定位。

1.1從地域上看,北京、上海等國際性大都市是最早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地方。這些地區師資力量雄厚,其專業建設以強大的漢語進修和培訓需要為平臺,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例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對外漢語系,從事對外漢語和中華文化教育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師資力量雄厚,已形成了結構相對合理、內容相對充實的對外漢語學科體系。學校學科層次齊備,從短期教育、速成教育到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育各具特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國內外普遍好評。其對外漢語系現有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和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課程與教學論(對外漢語教學)三個碩士專業。這些一流品牌院校所具有的優勢是無可比擬的。而廣東、福建等僑鄉,因為獨特的地緣關系,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其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也獲得了雄厚的資源支撐。黑龍江、新疆、云南等邊境省份,因為對外經貿交往的需要,對外漢語教學也有很大的需求,這些地區的對外漢語專業乘勢借力發展,辦出了自己的特色。

1.2從有關院校的辦學情況看,一些院校憑借區域優勢和自身原有的特點,在對外漢語專業的建設過程中,結合社會需求,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例如福建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專業,充分利用福建是我國第二大僑鄉的優勢,積極開展對東南亞國家的漢語教育,并且借助于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在該校的試點實施,應菲律賓華文教育界的要求,陸續向菲律賓派出了幾百名漢語教學志愿者。該校還與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商報》合作,在菲律賓創辦了首份完全使用簡化漢字和漢語拼音的報紙《漢語學習報》[2]。暨南大學,素稱“華僑最高學府”,在校的華僑、港澳臺和外國學生超過萬人,居中國高校之首。該校長期以來致力于華文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華文學院開設的“對外漢語”本科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新疆大學對外漢語專業大幅度開拓面向西亞國家的漢語教育資源。云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利用云南處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位置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與東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招收和培養東盟各國的留學生,開設各種層次的東盟項目班[3]。延邊大學因為與東亞國家交往密切,成為中朝韓日文化比較研究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現有對外漢語專業學生300余人,其中國內學生(含碩士生)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00余人。西南一些位于邊境的高校,如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大學、云南大學等,利用當地近鄰東南亞國家的優勢,在對外漢語教學上,既強調熟練掌握英語,又進行東南亞小語種教學,包括越南語、老撾語、泰語、柬埔寨語等語言,辦得很有特色。而云南師范大學的對外漢語專業更是創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道路,它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辦學,加上云南靠近東南亞的優勢,對對外漢語專業實踐鍛煉和畢業生就業非常有利,其畢業修滿學分通過論文答辯的學生不但可以獲得北京語言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而且可以熟練掌握一門東南亞語種,到北京或東南亞實習,成績優良的學生直接推薦到東南亞國家工作[4]。

1.3另有一些高校,更多的憑借自身的辦學歷史和學科優勢,探尋出了一條專業發展的道路。他們的辦學特點似乎對我們這類既不具有師資優勢又不具有地域優勢的院校更有借鑒價值。例如,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依托自身經濟、管理、法學和文學的學科優勢,以培養能夠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為主要辦學特點,以學生成才為本為核心辦學理念,培養漢語好、英語好、懂商務的復合型人才。其業務培養要求學生:1)具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通過開設漢語和英語基礎課程,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為與外國人展開高層次的交流打好基礎;2)具備扎實的國際商務知識和相關應用能力,通過相關國際商務課程,使學生了解國際商務的基本理論、了解經貿實務,培養學生在國際商務環境中的語言和商務協調、應用能力;3)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通過相關中、外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等課程,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優勢,弘揚中國的經濟、文化;4)通過商務英語口譯等專業模擬課程,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5]。

上述高校憑借自身在地域分布、辦學歷史、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優勢,依靠國家相關部門的重點支持政策,積極努力尋找專業發展的立足點,在對外漢語專業尤其是留學生的招收與培養方面,呈現出各自的長處和特色,確立了較為牢固的辦學基礎和發展前景。

2.獨立院校對外漢語專業發展特色的可行性

浙江較早開設出對外漢語專業的高校,有地處杭州的浙江大學、金華的浙江師范大學和紹興的紹興文理學院。浙江大學憑借自己的品牌優勢,有相當穩定的留學生生源,為其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浙江師范大學和紹興文理學院因為當地及周邊地區輕工業的發展和商貿的繁榮,也有相當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加之辦學較早,已然形成一定的優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對外漢語專業起步較晚,在辦學歷史上沒有優勢可言,且作為三本院校,在師資和學術研究上比較薄弱,建立自己的專業特色有一定難度。但是,結合杭州本地資源和三本院校重視實踐的教學模式,建立之江學院自己的辦學特色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首先,由于對外漢語教育的迅速發展和專業人才的急劇增加,對外漢語教學已經放下了往日“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架子,開始從單純的對學生對外漢語教學能力的培養走向多方面的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為目的的教學。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漢語走向世界也是大勢所趨。漢語國際推廣作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一項事業,其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在漢語國際推廣的大背景下,對外漢語專業的建設必然會出現新的格局。

其次,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漢語熱”的不斷升溫,教育部和國家漢辦近年在籌劃和組織實施對外漢語教育的四大重點和八項措施。四大重點是:1.制訂孔子學院的建設標準,完善管理和評估機制;2.制訂未來幾年海內外漢語教師培訓規劃,完善培訓機制,研發培訓教材;3.評估、遴選并大力推介國內外優秀漢語教材,同時按照高起點、國際化和品牌化的原則,制訂未來幾年教材開發和推廣計劃,實現由紙質教材向網絡和多媒體教材的轉變;4.改革漢語水平考試,從海外考生的需要出發,從起點上降低考試難度,同時開發商務考試等科目。八項措施是:1.加快在海外建設孔子學院的步伐,積極開展非學歷漢語教學,培訓當地漢語教師,宣傳中國優秀文化。2.大力發展多媒體漢語教學。中美兩國2003年起已合作開展網絡語言教學,中方研發的“乘風漢語”課件正在美國20個州近1.5萬名學生中試用。3.美國大學理事會開發的AP中文項目于2006年在美國2500所大學推廣,美國高中學生可通過該項目學習獲取大學學分。4.進一步實施“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和“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辦法”,著力提高漢語教師質量。5.加速推廣漢語水平考試(HSK),提高HSK證書的認證效力。6.重點建設依托國內知名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基地。7.援助國外開展漢語教學的學校建設中文圖書館并贈送中文書籍。8.擴大“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影響[6]。仔細研究這些重點和措施,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些結論:其一,對外漢語教育以漢語推廣和文化傳播為目的;其二,漢語水平考試以運用能力的測試為考查目的,重視實際運用能力;其三,國家大力發展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漢語教學;其四,漢語在國際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漢語教學從大學進入到中學課程,對于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多,海外漢語教師培訓任務越來越重。所有這些,使得像之江學院這樣和國外大學有固定漢語培訓項目的三本院校在專業特色發展上有可能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

3.之江學院對外漢語專業的定位與特色

之江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在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生源的特點,在如何發展專業特色方面逐漸形成了一些共識,特別是在專業建設的目標方面,結合國家對外漢語教育的重點,適時調整,為專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開拓更大的空間。

3.1堅持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科目標,夯實學科基礎。對外漢語專業涉獵面較寬,主要涉及中國語言文學文化、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第二語言教學法等幾個層面。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我們為學生制訂明確的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學科目標。一二年級開設大量漢語言文學文化類課程,打好中國語言文化的基礎;強調英語語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一年級通過英語四級考試,二年級通過英語六級考試。高年級時突出第二語言教學法的學習,積累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即將到來的就業和升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強化英語語言學習,大量開設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課程,全面提高學生應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3.2豐富文化內涵,拓寬發展路徑。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或者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者,僅僅了解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傳統的民族之一員,我們對于構成我國民族文化之精髓的中醫、氣功、太極拳、國畫、書法,甚至茶道,以及中國菜的烹調等的了解和擅長,都將在今后的教學或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據了解,目前各國人士對海外孔子學院的課程需求已從單一的漢語語言學習擴展到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傳統的拼寫和發音授課已遠遠不能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也無法吸引文化背景各異、思維方式不同的各國學習者。對外漢語傳播的多元時代已經到來。

3.3發揮地緣優勢,突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地域特色。杭州有著優美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這對于吸引海外學生來杭州留學、學習漢語具有獨特的魅力。把深厚的人文傳統和秀美的自然風光、古典文化的精神傳統和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融合進對外漢語專業教學內容之中,形成并凸顯杭州對外漢語教學的個性魅力,不僅有利于豐富、發展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整體知識內容,而且是在現有的對外漢語專業格局中爭取一席之地的有效途徑。

3.4順時應勢,根據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和出路適當調整課程學習內容,形成多元化的專業方向。在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方面,目前國內需求量最大的是在高校,因為只有高校才具有進行留學生教學的資格,而高校教師起碼要求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而一些對于學歷要求不高的漢語教師的派出或選拔,重視的是教學經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兩方面的人才需求對于我們畢業生的就業都很不利。因此,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增強畢業生的適應性,就成為當務之急。我們目前的做法是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形成不同的專業方向:漢語言教學研究方向,為畢業生進一步考研深造做準備,目前我們的大三學生有考研意向的超過50%;經貿漢語方向,畢業生可從事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中短期強化培訓工作;涉外高級文秘方向,畢業生可在獨資、合資企業與涉外部門從事管理工作;涉外文化傳播方向,畢業生可在傳媒機構、旅游、服務業等從事涉外工作,如翻譯、涉外導游、涉外家政服務等。

3.5落實和強化實踐課程,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之江學院根據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及其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培養方案方面下大功夫,在對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和工作能力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力量對培養計劃進行研討和修改。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對外漢語專業在二年級下學期增加了課程實踐環節。這一實踐環節,以韓國班的漢語教學輔導為基礎,要求學生把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在對韓國學生的個別輔導中領會和運用所學知識。具體的做法是,每一個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參加至少兩周的對韓國學生的漢語輔導課程,具體進行時,指導老師先對所有學生進行總體指導,提出要求;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組學生進行輔導前,指導老師根據輔導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并指導他們備課,寫出課程設計方案;在學生輔導時,指導老師輪流聽課,考察輔導效果,提出意見和建議;輔導結束后,學生寫出實踐報告,總結輔導成績。經過這樣一個環節之后,學生普遍對對外漢語教學有了感性認識,并在與韓國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對于跨文化交流有所體驗,這也為三年級以后的跨文化傳播課程打下了一個基礎,并引發了其學習興趣。

除了對外漢語教學能力的培養,針對一部分本科生就業的中低端趨勢,我們也重視對學生文字采編、撰寫能力的培養。對外漢語教研室在學生就業調查中發現,在全球化的現代環境中,部分網站、雜志或者企業宣傳部門在人員招聘中有不少對兼通中文和外語寫作能力人才的需求。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往往能夠勝任。因此,我們計劃從二年級開始,培養、強化本專業學生的采編、寫作能力,真正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形式的對外交流與實踐活動,計算實踐學分,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

杭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名勝旅游地,兼具自然與人文景觀;當前杭州的發展形勢喜人,在國際上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浙江曾經是中外交流最為活躍的地區,又是當今中國對外經貿最為繁榮的地區之一。形勢的發展為本地的對外漢語事業提供了契機,也拓寬了專業的辦學空間。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之江學院如果能夠把握機遇,努力探索,就能在原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敏.論當前海外華文教育的熱潮與地方大學的作為[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5,(5).

[3]張艷萍.云南對外漢語教學的地域特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5).

[4]中國教育在線網站http://www.eol.cn/.

[5]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網站http://www.shift.edu.cn/.

[6]國家推廣漢語辦公室網站http://www.hanban.edu.cn/.

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第5篇

一、應用語言學在國內的發展和研究現狀

(一)應用語言學在國內的發展

1.我國應用語言學的萌芽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例如孔子辦學,就開設了“文學”和“言語”兩科,在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但是都是處在自發狀態,沒有形成專門的學科和體系。從整體上來講,還是處在傳統語文學的階段,即文字、音韻、訓詁,只是為經典作注釋。

2.晚清到民國成立時期。1898年馬建忠《馬氏文通》出版,是中國形成獨立語言學的標志。

3.二十世紀初到建國前。主要是圍繞白話文運動開展的,其內容主要是要使白話文取得書面語的正統地位。

4.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時期。主要是語文知識普及階段?!度嗣袢請蟆烽_始連載呂叔湘、朱德熙的《語法講話》,并且發表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1955年10月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確定“普通話”的內容,在會后實施了《漢語拼音方案》。為了促進漢語規范化,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1956年起開始編纂《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正式出版,是我國第一部具有很高學術水平的規范性詞典。

5.改革開放以來。應用語言學科成立以及蓬勃發展。1984年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應用語言學學科成立的第一個標志。1992年《語言文字應用》創刊?!墩Z言文字應用》的創刊使應用語言學有了專門的陣地。

(二)應用語言學在國內的研究現狀

近20年來,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國的應用語言學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一個十分突出的變化就是出現了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語用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新型學科,這些新型學科大都和應用語言學有密切關系,甚至本身就是應用語言學的內容。這說明應用語言學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熟。在這些新型學科中,計算語言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在發展速度上無疑將會處于領先地位,將可能是中國語言學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

1.在計算語言學方面

近些年來,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影響到所有學科的研究工作。在語言學方面,形成了計算語言學這門新型學科,言語工程技術成為熱門課題。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年的努力,漢語語音識別與合成、漢語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漢語語料庫的建設、現代漢字字頻統計、現代漢語詞頻和句型頻度統計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經取得相當可喜的成果。其中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成績驕人:陸續開發的多種鍵盤輸入方法。解決了漢字和一些少數民族文字進入計算機的問題;漢字自動識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進展明顯;信息處理開始走向對自然語言大規模真實文本的自動處理,等等。這些成就都大大促進了我國的信息化進程。

著名科學家、“當代畢異”王選教授主持的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電子出版系統的研制,引領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將語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取得劃時代的巨大變革。

2.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

過去,對外漢語教學曾被一些人譏為“小兒科”教學,近20年來“異軍突起”,一躍成為語言學領域中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新型學科。這自然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密切相關。20年來,留學生的人數猛增,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成倍增長,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終于為中國應用語言學領域增加了一門充滿朝氣的新學科。

1987年8月14日,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正式成立。學會的成立促進了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了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

理論建樹初具規?!,F在,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部分組成;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等;應用理論是指教學理論和教學法。

研究對象更加明確。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對象,即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即研究外國人學習和習得漢語的規律和相應的教學規律。

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點。第一位是漢語本體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側重點上不同于一般的漢語研究。

研究領域正在拓寬。社會文化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作用的研究,開始引起人們的注重。開始是關注漢語教學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的介紹,繼而進入了跨文化交際的研究領域,開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中所碰到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研究成果十分可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漢語本體研究成績尤為突出。

二、應用語言學在國外的發展和研究現狀

(一)應用語言學在國外的發展

1.語言學在成為獨立學科之前,長期從屬于哲學,屬于語文學的范圍。

2歷史比較語言學時期。1786年英國學者瓊斯發現了古印度語的梵語和歐洲的許多語言有同源關系,導致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是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3.結構語言學時期。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針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語言學理論,奠定了現代語言學的基礎。

4.生成語言學時期。1956年喬姆斯基發表了《句法結構》,認為結構分析不能掌握人類語言的創造性。提出了生成語言學。

5.十九世紀以后,應用語言學就已經跟歷史比較語言學分道揚鑣了,當時的應用語言學主要是指語言教學。1870年,波蘭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特內就已經提出要區分“純粹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6二十世紀40年代,在二戰前后,由于軍事、科技、文教、旅游的需要。隨著外語教學的發展,人們才開始重視應用語言學的發展。一般認為美國是應用語言學的發源地。

標志應用語言學形成的重要事件是1946年美國在密執安大學建立的英語學院,研究如何對外國人講授英語,并出版著名的雜志《語言學習》,這個刊物的副題就是《應用語言學雜志》。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確冠以“應用語言學”的雜志,從此,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學科,受到學術界的承認和接受。

應用語言學發展上的一個重要事件是1964年在法國召開的第一屆國際應用語言學大會和國際應用語言學協會的成立。該會議每三年一次。

(二)應用語言學在國外的研究現狀

近幾十年來,國外的應用語言學日益廣泛地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越來越普遍地運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形成了眾多新的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從而使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成為研究方法最精確的學科。與此同時,其理論和方法也開始對其他學科產生重大影響,已經不再是和國計民生無關的象牙塔內的純學術研究,而是走向社會。在社會生產和文化建設各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應用語言學的發展先后經過對比分析、差錯分析、行為分析、話語分析和語言統一性及多樣性分析五個階段。50、60年代的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對比分析,差錯分析占很大比重。對比分析在50年代相當盛行,它的心理基礎是行為主義。在對比分析占主導地位的50年代,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和實踐集中

在對不同語言的異同進行對比,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的對比。此后由于人們在實踐中越來越多地發現兩種語言結構不相同時不一定就出現錯誤,而兩種語言相近的地方卻往往出現錯誤,很多錯誤與L1并沒什么關系;與此同時,50年代美國學術思潮開始發生變化,喬姆斯基對行為主義心理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差錯分析取代了對比分析。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之間。差錯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理論基礎是認知心理學。自70年代末起,人們不再過多關注學習者的語言差錯,而是把注意力投向整個二語學習過程,他們研究學習者的詞匯、句法、音位習得規律、行為分析,因而成為繼差錯分析之后應用語言學研究的又一熱門話題。

與此同時,話語分析由于摒棄孤立分析句子的弊端,把話語分析與話語所使用的語境聯系起來而倍受推崇。在80年代,話語分析在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中已相當盛行。90年代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范圍和領域更加深入,廣泛,涉及到多種學科,交叉學科,即跨學科研究,把語言的社會性因素提到了重要地位。

三、評價

從總體上看,國外應用語言學發展很快,但在理論上還比較薄弱。這有多方面原因:一個是學科形成到現在的時間還不太長,學科基礎不夠深厚,理論研究自然比較薄弱;另一個是應用語言學涵蓋的內容繁多,不容易進行總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加強應用語言學各分支學科方法論的綜合梳理與總結,加強應用語言學基本理論研究,將是應用語言學今后在理論建設方面的重要任務。

跟國外相比,我們的應用語言學比較注意研究各分支學科的實際問題和總規律,而且認為應用語言學不只是理論的應用,本身也有理論。在理論方面,有從國外借鑒而有所發展的,有主要是我國提出的。

綜上所述,對于應用語言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個人有以下幾點提議:

首先,應用語言學的關鍵在“應用”。其學術目標是解決國家和人類在發展中所遇到的語言問題。只有基于這樣的認識,應用語言學才能在國家發展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與時俱進,并通過自己的學科研究,促進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同時,也要加強和發展基礎理論研究。有的人認為應用語言學考慮的僅是實際的應用,往往忽略基礎理論研究,結果應用的成果局限性很大。例如我國計算機漢字輸入方法層出不窮,研究者只從文字的結構著眼,而忽略漢字使用的心理語言過程的探討。一般來說,從思想到言語輸出,其語言的外殼是聲音。漢語不是拼音文字,其語言表征是否有聲音的,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基礎理論問題。美國認知科學家司馬賀(Herbert Simon)和一些中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漢字的處理也要經過“語音環”(phono logical loop),所以對用計算機寫作的人來說,用音碼輸入較為直接;但是對打字員來說,他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字,其語言輸入是視覺的,則可能用形碼較為直接。所以對編碼法的評估不能離開用戶。有些打字員也可能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看,而是以整個詞組或句子來看,然后轉換成聲音表征,再進行輸入。那么哪一種輸入法好呢?也有待觀察和研究。我只是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應用型的研究往往離不開基礎研究。往往是以基礎研究為先導,開發更多、更好的應用研究。

最后,要重視視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是當今學術發展的大趨勢。應用語言學從根本上說,是研究語言本體和本體語言學同應用各部分結合部、接觸面,包括結合、接觸的動態變化的規律性的學科。是語言學同相關學科交叉、融合而產生的學科群。應用語言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應用語言學是生機勃勃、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例如在全新的21世紀,世界正面臨著一場新技術革命。推動這場新技術革命的核心就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就應用語言學來說,新技術革命的核心就是計算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的發展對應用語言學的各個領域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論文下一篇:外語教育心理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