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歷年對外貿易分析

2023-06-04

第一篇:中國歷年對外貿易分析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

對外貿易政策有自由與保護之分,縱觀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基本上都經歷了由保護到自由再到保護的過程。中國外貿政策的發展演變過程也始自保護貿易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國對外貿易政策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特點,理論依據也在不斷地更新,具體的貿易措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外貿易的國別和區域政策開始逐漸得到重視。

進入2010年,從一季度進出口形勢來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總體環境繼續好轉。同時也要看到,一季度對外貿易出現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由于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依然曲折,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因素同時存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首先,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但復蘇基礎尚不穩固。

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態勢更加明顯。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受政府刺激經濟措施影響,私人投資正在恢復,居民消費溫和增長,進出口持續擴大。歐盟和日本經濟進一步向好的方向發展。新興市場經濟有望出現較強勁的回升。IMF最新預測將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從3.9%上調為4.2%。但是,世界經濟持續全面回升還面臨不少困難,復蘇進程仍存在很多變數。一是無就業復蘇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2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升至10%,創1998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美國2月份開工率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個百分點。失業勞動力和閑置資本重新跨部門配置需要較長時間,必然制約消費和投資需求。二是全球主權債務風險加大。部分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還在發展,主要經濟體財政赤字率繼續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的地區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國際金融危機后遺癥日趨明顯。主要發達國家引發金融危機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如金融體系制度性風險和監管不力問題還沒有解決,不良資產短期內難以根本消化掉。各國宏觀政策在時機選擇和力度把握上面臨不少掣肘,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加劇。

其次,國際市場需求回暖,但動力不足、保護主義加劇。

在融資條件改善、投資和消費回升以及補庫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來國際貿易迅速恢復。趨于活躍的貿易商品已經從初級產品、非耐用消費品延伸至耐用消費品和投資類產品。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蘇,將會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的增長。WTO預計,2010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9.5%。但是,由于世界經濟復蘇存在著整體或局部不確定性,在失業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產能過剩仍較普遍的情況下,消費和投資需求出現全面持續大幅回升的動力不足,企業庫存正?;瘜π枨罄瓌拥男矔鸩綔p弱。一些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今年一季度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19起,涉案金額11.9億美元,同比增長93.5%。與低碳經濟相關聯的技術貿易壁壘趨于增多。

第三,企業經營環境總體改善,但成本上漲等壓力增加。

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和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國內保持擴內需、調結構和穩外需各項政策措施相對穩定,效應將繼續顯現,進出口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能力也在進一步增強。但是,隨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國內資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上沿海部分地區出現招工難等問題,企業面臨國際競爭加劇和國內成本上升雙重壓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頻繁,增加了企業匯兌風險。

第四,擴大內需可以帶動進口,但增加進口仍面臨許多制約。

2010年,中國將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努力保持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較快增長,穩定進口促進政策,將進一步拉動能源資源、技術裝備、中間產品和消費品進口。但是,在流動性嚴重過剩、世界經濟回暖、通脹預期上升的帶動下,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繼續呈上行態勢,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進口。同時,美歐等發達國家仍然實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

措施,直接制約中國企業進口,并影響到雙邊貿易平衡狀況的改善。

總體上看,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環境繼續改善,但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因此,要繼續落實好穩外需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支持企業鞏固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穩定進口促進政策,敦促有關國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導企業合理增加進口。利用當前外貿回升的有利時機,調整和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外貿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篇:中國對外貿易摩擦案例分析

隨著經濟進一步全球化,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同時,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所到時的貿易摩擦也從未間斷。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貿易額的增大,使得我國進入貿易摩擦的高峰期。伴隨著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新亮點,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頻繁發生,并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這已經是成為我國對外開放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保證中國外貿出口的持續發展,必須在深入研究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特點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下是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一案例

第三篇:中國紡織業對外貿易狀況分析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紡織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從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以后,紡織品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給我國紡織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遭受到各種新的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本文將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貿易狀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出口現狀和出口貿易中出現的問題等。

關鍵詞:中國紡織品出口狀況貿易問題

一、引言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從1994年至2008年,我國始終保持世

界紡織品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特別是2008年,我國紡織品出口額為1896.24億美元,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額的29.34%。雖然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我國的紡織業受到巨大沖擊,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但是經過一年的調整,我國的紡織業迅速恢復和發展。2010年,我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065.3億美元,突破2000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23.6%,較2008年增長11.5%。其中紡織品出口770.5億美元,增長28.4%,較2008年增長17.8%,服裝出口1294.8億美元,增長20.9%,較2008年增長8.1%。2010年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當月出口1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6%,環比增長4.7%。其中紡織品出口7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6%,環比增長4.2%,服裝出口125.4億美元,同比增長18.7%,環比增長5%。

二、中國紡織品的出口貿易狀況

(一)外貿出口現狀

紡織業是我國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產業,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2001~2009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與出口總額

1852.2億美元。8年間實現了三倍多的增長。而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導致09年出口額出現小幅度的回落,回復到1670億美元,但占出口總額的比例仍有13.9%。紡織品出口額的波動趨勢,較出口總額顯得不是非常明顯。盡管紡織品出口額和我國出口總額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紡織業出口額的增幅卻低于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如下表2所示,紡織業出口總額所占比例從01年至08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在經濟危機影響下,09年的紡織品出口額回落幅度也低于出口總額的波動幅度。

表2:紡織品出口額與出口總額

(二)出口市場

1、國外市場

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歐盟、

日本、香港和阿聯酋,占紡織品出口總額的將近

70%(見表3)。

表3:中國2008年紡織產品

2、國內市場

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僅江蘇、浙

江、廣東、上海、山東、東部沿海四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國

80%以上的規模的紡織企業,73%的從業人員,82%的銷售

產值,88%的出口交貨值和超過90%的外商、港澳臺資本。

浙江為29%,江蘇為17%(見表4)。

表4:2008年中國前五位紡織品

(三)貿易規模

從表5可以看出,2002年和200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規模增長迅速,從200

1年的

532.8億美元分別增長到2002 年的 617.69 億美元和 2003 年的 804.84 億美元,增長率由 2001 年的 2.31%上升到2002 年的 15.66%和 2003 年的 27.72%。此后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保持在 20%左右,直到 2008 年增長率下降為7.98%。從出口規模和增長率來看,我國紡織品服裝的總體出口比較平穩,各年均保持大額順差,并且服裝的出口要大于紡織品的出口,前者基本為后者的 2 倍。

表5:2001-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規模

(四)貿易方式結構

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導,且一般貿易發展迅速,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發展比較緩慢,邊境小額貿易等其他貿易方式有較快發展,但在總出口中所占比重依然較小。2008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1317.99億美元,增長3.6%,占同期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69.5%。同期,加工貿易出口409.1億美元,增長4.7%;其他貿易出口122.7億美元,增長79.8%。

三、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一)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

當配額從國際貿易舞臺退出后,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進口產品的技術門檻也越抬越高。據商務部發布的《2005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22大類出口產品中有18類遭受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損失金額達到691億美元,占全年出口額9.07%。其中,紡織產品的直接損失比較嚴重,為298.7億美元,占我國紡織品出口全部直接損失的43.2%。

(二) 紡織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1、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競爭力不強。

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成了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最大利空因素。紡織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削減了企業的出口利潤,并加劇了紡織企業的困難。并且我國紡織業自主品牌寥寥無幾,就連國內的知名服裝品牌也被國外的品牌主宰。

2、自主創新能力低

我國紡織業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術、許多高檔設備和關鍵零部件仍然依靠大量的進口,高新技術、纖維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還很大。

3、產業鏈整合度不高

整個紡織產業生產鏈缺乏有機的協作,印染產品與服裝面料脫節,面料又與紡織坯布脫節,紡織坯布又與化纖原料脫節,并且化纖、織造、印染等相關行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由此形成的“水桶效應”為我國紡織企業最終產品質量檔次提升帶來極大困難。

四、結語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和貿易國,是影響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重要力量。但也應認識到,雖然我國紡織品服裝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較強,對外貿易面對著許多的機會,但

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我國有關部門和出口企業都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減少摩擦,積極推動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北娜:《入世5年中國棉紡織業的進出口分析》,2007,7,105~108。

[2] 薛丹,路世昌:《我國紡織業出口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2009,8,44~45。

[3] 趙文峰:《淺析我國紡織工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2004,3,49~50。

[4] 李靜萍:《國際服務貿易統計體系的比較研究》,2002,8,30~33。

[5] 付韶軍:《協整理論在紡織品進出口研究中的分析應用》,2008,33~34。

[6] 花小偉,劉欣:《人民幣升值 紡織業不能承受之痛》,2010,3,11。

第四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要: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消退,世界經濟貿易開始持續溫和復蘇,但是在國內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率下以及國際上美元貶值,貿易壁壘的增強,出口需求的萎縮等國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中國對外貿易經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而自改革開放加入WTO以來,中國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離貿易強國還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貿易強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近期我國對外貿易現狀,提出一些積極因素和建議。

關鍵詞:中國對外貿易經濟貿易壁壘現狀對策分析

1、近期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

2011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國對外貿易著力于“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外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進出口平穩較快發展,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外貿發展更趨平衡,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取得新進展。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趨于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

2.新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考驗

從外部看,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但下行風險增大。從目前情況看,2013年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歷時三年,其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露,舊疾未愈,又添新傷,更加凸顯了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世界經濟增速可能長期低位徘徊,面臨下行的嚴重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將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4.5%下調至4.0%。2013年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主要有:

一是歐洲主權債務風險上升。歐洲問題國家債務規模史無前例,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從希臘等邊緣國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國家擴散,從公共財政領域向銀行體系擴散,市場信心極其脆弱,引發金融市場持續大幅震蕩。各成員國債務鏈相互交織、經濟聯系緊密,危機加深并拖累銀行系統和實體經濟的可能性上升。隨著部分國家主權債務陸續進入償還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時出臺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歐洲銀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必將對世界經濟金融體系產生新的重大沖擊。

二是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依然不足。從目前情況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比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有所恢復,但總體呈現政策支撐效應減弱、傳統增長動力仍較疲弱、新增長動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難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投資需求疲弱,以技術創新為代表的新增長點尚未形成。財政金融政策空間已十分有限,為應對債務問題而采取的財政緊縮政策會削弱經濟增長動力,“流動性陷阱”導致擴張性貨幣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約。新興經濟體則面臨通脹上升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

三是全球性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主要經濟體相繼實行超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全球性通脹壓力持續加大。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價格“高燒不退”,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持續整體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22.4%、

9.7%、7.3%;美國、英國分別上升3.9%和5.2%,歐元區連續十個月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2%調控目標。目前,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寬松貨幣政策。如美國,英國。未來一段時期,國際資本大規模無序流動風險增大,大宗商品市場可能頻繁大幅震蕩,全球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四是非經濟因素干擾不斷增多。國際金融危機陰霾不散可能進一步影響相關國家社會穩定,一些國家通脹、失業、社保等問題和兩極分化加劇相互疊加,可能導致政局不穩、社會矛盾沖突加劇,各種風險觸發點增多,都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難以預料的沖擊。去年以來,英國、德國、希臘、法國、泰國等多個國家爆發大規模群眾抗議示威或騷亂。此外,中東地區局勢動蕩仍在持續,直接影響全球石油穩定供應。

五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仍可能持續動蕩。近期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均采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經濟,可能引發各國貨幣匯率頻繁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大規??缇沉鲃?,沖擊全球金融穩定。美國、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地遭受重大干旱,導致全球小麥、玉米減產,中東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極易沖擊石油供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寬松,投機資本涌入商品市場炒作牟利,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六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在經濟復蘇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采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員共采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

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和下行風險增加,勢必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如國際市場需求不振。融資難度增大加劇外需萎縮風險。經貿摩擦形勢更加嚴峻。非經濟因素可能對中國外貿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沖擊。我國對外貿易應采取的對策

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

(1)政府方面。 ①建立預警機制,實現對外貿易保護前臵化。②制定優惠措施,發展循環經濟,扶持“綠色”企業發展,同時淘汰一批規模小、檔次低、管理水平低、環保意識差的企業。③實施標準化戰略,制定與國際標準一致的國家標準和技術法規。④政府有關部門要服務和幫助企業開拓其他市場,規避貿易風險。企業還可通過勞務輸出、技術輸出、境外投資等多種方式,在消費國就地生產、加工,讓“銷售地”變“產地”,避開貿易壁壘。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強化標準化意識,采用合理適用的國際標準,嚴格執行標準,并將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使企業

在國際市場上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②企業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對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沖破現在技術性貿易壁壘。③企業應投入研究開發費用,生產符合外國技術標準特別是苛刻要求的先進產品,還要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使自己的產品成為“綠色產品”,預防和避免貿易爭端的發生。

2對外貿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我國政府充分利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與外國的交涉。政府應充分援引WTO反傾銷協議中的條款,對其他國家對我國提出的反傾銷措施和調查程序進行嚴格的調查,并提出異議,通過雙邊、多邊談判,記載反傾銷應訴中所作的實踐,進一步澄清相關問題,據理力爭,督促相關國家修訂對華市場經濟體制的認定標準,最終取消岐視性的對華反傾銷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傾銷應訴機制,完善我國反傾銷預警機制網絡。③加強對出口競爭秩序的規范,設臵合理,有效的出口經營管理機制,建立并執行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的出口制度,是減少對華反傾銷訴銷的有效措施。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調整戰略,實行國際化經營。②要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研制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產量,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轉變和以價取勝的戰略轉變。③企業在反傾銷的過程中,應當熟悉國際慣例,依法應對反傾銷,使自己由被動化為主動。

3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方面

①改進出口商品結構。出口商品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使外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再僅僅因為低價格,而是因為質量需求,一定程度上減少外貿風

險,減少外貿的依附性。 ②提高外貿增長的效率、質量,以及可持續性。完善對外貿易制度建設;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快自主技術創新,實現外貿增長的可持續性。

5、小結

綜上所述,后危機時代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過去我國外貿是大而不強,雖然進出口規模大,但整體利益比較少。因此,我們要認清外貿的形勢,抓住機遇,進一步增強發展的信心利用我國比較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又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正視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對外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更加強調優化進出口結構,提高出口質量和附加價值。堅持可持續方針,促進外貿與能源、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在繼續支持具有優勢的產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場份額同時,也要積極增加不具有優勢的產品進口,更好地滿足內需,促進內需增長,努力解決影響外貿發展的中長期結構性問題,推進貿易強國進程。

參考文獻: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

《國際貿易理論、政策與實務》

第五篇:2008年~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分析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級陳唐*2011/11/18

2008年~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特別是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產生著更重要的影響。

對外貿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首,其貿易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情況?,F就2008年~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進行簡單分析。

一.2008年~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體情況:

備注:①每組從左自右分別為200

8、200

9、2010年數據

②中間組為進口情況,單位為億美元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于巨額出超地位,且對外貿易數額巨大。這不僅有利于擴大我國商品的有效需求,而且有利于刺激國內投資,進而拉動經濟正增長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主要是:食品及活動物、礦物燃料等原料以及非食用原料;工業制成品主要是: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制品以及輕紡、橡膠及其制品。

而這些主要為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

三.2008年~2010年進口商品結構金額單位:億美元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我國進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主要是: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制成品主要是:機械及運輸設備、化學品及有關產品以及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

這些產品主要為深加工、綜合利用性強,技術投入量大的產品。

四.對外貿易狀況總結:

通過對2008-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體情況以及進出口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的分析,了解到我國進出口貿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如:2009年進出口總額明顯下降。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利潤較低,這同時也能夠說明我國出口結構不合理,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屬于劣勢國家;進口產品中,對原油、糧食等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品依賴性較大,因此對國際糧價、油價的變動比較敏感,在這些產品上更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發展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建設大地能源儲備基地是保證我國穩定、發展的重要工作。

五.從以上資料分析出我國對外貿易所適用的貿易理論有:

(1)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的主要內容是:即使一國在兩種產品生產上效率均低于另一國,仍有可能進行互利貿易。一國可以專門生產、出口其絕對劣勢相對小(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口其絕對劣勢相對大(有比較劣勢)的商品。通過貿易,兩個國家均可獲得收益。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工業制成品及高新技術產品生產都處于劣勢,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工資水平低,即出口產品的成本低,價格低,所以,我國與這些發達國家仍然發生國際貿易。

(2)戰略性貿易政策

戰略性貿易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主張通過暫時的貿易保護、補貼、稅收優惠等在半導體、計算機、遠程通信和其他被認為對該國至關重要的領域內創造出比較優勢。我國的對外貿易對一些產品采取“出口退稅”的政策,讓這些產品以較低的成本出口,從而獲得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擴大出口,拉大我國經濟增長。

(3)關稅同盟理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再僅僅需要本國的努力,國家要想發展就應該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浪潮中去,而關稅又是阻礙一國產品進入另一個國家的壁壘,以此關稅同盟就顯得特別重要。目前我國參加的關稅同盟以及具有關稅同盟性質的組織主要有:中歐經貿合作、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

(4)新貿易理論

我國從新貿易理論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第一,要加大對扶持部分大型企業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實現規模經營,從而有效的帶動相關企業的發展;第二,要積極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并且把國外先進的技術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促進我國技術的自主創新;第三,繼續實行戰略性貿易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人民大學學位證書下一篇:中國煤炭行業經營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