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

2024-03-17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1篇

(一) 對提升創新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高校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但是不論哪個行業, 哪個地區的創新工作, 還是各種創新都必須經歷決策、實施、考評、推廣等環節。在高校工作的每一個階段, 信息技術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高校自成立以來, 擁有大量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這些資料是高校的無形資產, 也是高校寶貴的財富。而這些信息集中保存在高校檔案部門, 如果檔案部門能夠充分開發利用檔案信息, 同時又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情報資料, 為高校提供及時、可靠信息依據, 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的創新能力。

(二) 對檔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各大高校, 教學部門無疑是最重要的部門。而檔案部門由于與教學任務聯系的不是非常緊密, 因此都很容易被各大高校所忽視。高校在對各個部門進行資源分配時, 檔案部門往往也被排在最后。如果我們抓住機遇, 對高校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 可以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20世紀來, 我國為了建設新型重點大學, 趕超世界一流高校, 先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 幾百所高校競爭。在這樣的競爭背景下, 擁有強大的信息資源無疑為高校增強了很大的競爭力。因此, 當這些高校獲得國家巨額資金資助的時候, 高校領導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檔案管理工作很多的資金支持。高校檔案館在學校中地位大幅度提高。

二、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 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現狀。

高校檔案是高校寶貴的財富, 檔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從目前來看, 我國高校普遍設立了檔案室, 并且進一步推進了檔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各大高校積極依托數字信息技術, 大力推進檔案館的信息化建設。但是, 由于我國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 因此大部分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的程度還不高。另外, 由于各大高校資金比較緊張, 在檔案管理方面的投入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這些都對高校檔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所以, 高校檔案館在數字化建設方面與預期目標還有著非常大的距離。

(二) 高校檔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數字化思想意識淡薄。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思想意識普遍比較薄弱, 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領導的檔案意識不強, 管理觀念還停留在過去原始方式上, 甚至不知道檔案管理數字化為何物。有的即便是利用檔案也是很原始的, 忽視了檔案為校園文化、形象、校園精神等方面的二次深層次開發。2.缺乏相關制度規范。高校檔案管理的工作規范是實現檔案管理信息數字化的重要基礎與保障, 也是加快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基礎。但是由于我國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開展較晚, 因此對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標準化建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缺乏統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在檔案數字化成果交接、加工、保管、存儲和利用等工作流程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陷, 這也給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3.缺乏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國外高校相比, 我國大部分高校對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還停留在簡單的應用上, 而對于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內涵和特點還缺乏應有的認識。隨著我國檔案事業的不斷發展, 我國檔案界開始對檔案管理數字化展開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從目前來看, 我國檔案界對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 很難為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實踐操作提供相關的理論指導。4.缺乏高素質的人才。數字化技術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 因此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但是從目前來看, 我國高校檔案管理人才相對比較缺乏, 很難滿足現有工作的需要。與此同時, 檔案管理人才整體學歷不高, 專業技術知識掌握的并不充分。對數字化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觀念上, 與現實情況相脫節。

三、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一) 提高管理人員的檔案意識。

首先, 各高校領導要對檔案管理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持。組織全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檔案法》, 對國家的各項檔案管理規定進行充分的了解。通過大力的宣傳和學習, 是全體工作人員對檔案工作給予充分的認識。從而對檔案工作給予非常大的關注, 促進檔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其次, 聘期專業技術人員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這樣會增進工作人員對數字化的進一步了解, 從而對其更好的進行運用。

(二) 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

首先要根據國家的各項規定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建立相應的規范和制度。與此同時, 要明確檔案部門的工作職責, 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分工, 使檔案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另外要大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建設的相關制度, 要將此工作作為未來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來抓。從數字信息產生的時候開始, 就要對各項信息資源進行系統的管理和歸檔。

摘要:在數字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背景下,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也面臨著非常大的機遇與挑戰。檔案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 同時也是也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資源和重要資產。在新時期, 我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要在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上進行改革與創新, 讓高校檔案管理的運行方式符合網絡時代的時代特點, 也為了讓高校檔案管理可以為大學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有益信息和其他功能。本文探討了高校檔案管理新的管理手段, 大力推進檔案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 為網絡時代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高校,檔案工作,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彬.淺析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文史博覽 (理論) , 2014 (3) .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作為高校日常運行的重要環節,面臨著教育改革的沖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重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做好高校服務工作,完善高校行政管理體系,對高校行政部門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存在原因,隨之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旨在為現階段高校改革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創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97

0     引 言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教學管理、學術研究、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基本保障。行政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進度、教學質量、師生滿意度等?,F階段,社會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團隊需要具備專業素質,為廣大師生服務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因此,管理人員要不斷提升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積極響應改革號召。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高校行政管理也呈現新的發展趨勢。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必須擁有危機意識,及時發現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放思想,推動行政管理創新之路。

1     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思想觀念落后

在國內很多高校,開展行政管理工作依然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大部分的決策權利由領導唯一決定,其他人員只能被動執行,很少有話語權,缺少民主決策,往往不得民心。長此以往,必定會影響決策執行,導致決策失敗,滋生“官本位”思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須要以人為本,為廣大師生服務。行政管理過程中,不能一味強調管理的程序化和規范化,適當靈活變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存在“墨守成規”思想是行政管理改革創新的一大阻力,很多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創新精神,總是循規蹈矩,不肯接受新鮮事物,最終導致與社會脫軌。優秀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都無法引入高校行政管理中,嚴重影響行政管理效能。同時,由于缺乏對行政管理的認識,一部分高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人員的工作,嚴重影響了行政管理的效能,認為行政管理工作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重視教學科研,忽略行政管理,在福利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面,區別對待教學科研老師。

1.2   信息技術帶來的沖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獲取速度也越來越快。其他國家剛剛發布的新聞,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能傳遍全世界。由于每天出現很多信息量,人們開始習慣淺閱讀的方式,格外關注吸引眼球的新聞和信息。但如果高校自身缺乏信息判斷力,忽視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在網絡肆意傳播,就會造成嚴重的網絡輿情危機。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經常在朋友圈、微信、QQ群轉發各種稀奇古怪的新聞,殊不知這些消息很有可能是虛假消息,存在病毒危險。由于缺乏對輿情管理的相關經驗,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在處理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有效控制輿情蔓延。因為信息傳播很快,不良言論很快就能傳播開來,如果行政管理人員沒能及時發現制止輿論蔓延,就會對學生和教師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提升信息化水平、專業素質,加強化解網絡輿情的能力。同時,高校也可以引入信息化技術、大數據分析、輿情管理系統等。通過一系列措施,避免網絡輿論帶來的危害,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1.3   缺乏專業化管理

行政管理部門效能的高低,往往與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模式有關。目前,為了順應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高校應該努力轉變發展方式,高校行政管理部門亦是如此。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很多高校在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時缺乏明確的標準、考察方式等,導致選拔人才良莠不齊。除了選拔不專業外,很多地方都缺乏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對新入職的人員,未經專業崗前培訓就直接讓其上崗,后期對管理人員也缺乏專業培訓。在改革過程中,高校以校企模式,在學校推廣學徒制,該制度適用于學生和教師,通過老師傅帶新徒弟,管理人員能迅速提升專業素質,適應新環境。管理模式多樣化對行政管理效能造成很大影響?,F在很多高校都出現管理權責不明、權利重疊等現象,一個部門人員往往被多個部門領導使用,出現縱向多重領導,一個部門人員可能和其他部門一起工作,出現橫向合作。

2     高校行政管理的創新措施

2.1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今的時代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必須重視科技的作用,將先進的技術、前衛的理念引進高校行政管理系統中?!爸悄苄@”“透明校園”“無紙校園”概念的提出,正體現了科技重要性?!爸悄苄@”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各種資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優化,實現教育和教務管理過程的優化、協調,實現數字化教學、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科研和數字化管理。常見的校園一卡通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都是智能化的表現。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行政管理部門的效率必然會越來越高,智能化水平會越來越高?!盁o紙校園”即實現辦公流程的無紙化,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引入OA辦公系統,減少了紙質辦公流程,大部分辦公流程都實現了網絡化,極大方便了教師辦公,從而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財務系統上線,方便了教師財務查詢,標志工資條消失;審簽流程系統上線,方便了領導的批閱授權。

2.2   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行政管理人員作為高校行政部門的主體,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評價一個行政管理部門效能高低,往往取決于該部門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想提高一個部門的管理水平,關鍵還是要看人。只有行政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辦事能力才能提高,工作能力才能變強,部門效率才會提高,高校應重視行政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然而,有些高校行政人員本身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思想過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出現,不愿意提升自身能力,不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和新方法,尤其是信息化技術,往往導致部門效率不高,管理人員故步自封,缺乏動力和積極性,因此,行政管理人員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堅持“終身學習”。除了思想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外,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培訓學習也必不可少。各部門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化、個性化地制定培訓班,通過培訓班學習,讓管理人員接觸到新的管理觀念、新的管理方法,從而更好地運用到行政管理實踐中。尤其是對于新進來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參加崗前培訓,完善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工作。就像每個新教師必須學習崗前四門課一樣,這是基礎,必須掌握。此外,高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行政管理交流活動,比如專題報告、個性化指導、外出學習等,不僅能拓寬視野,接觸到不同管理觀念、方法等,還能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

2.3   完善監督與績效考核

高校行政管理監督的改革創新,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和改善監督方法,提供更加便利的監督手段。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實現日常管理的集中化、動態化、精細化等,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潛在的隱患問題。大數據分析是當下最流行的信息技術。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整合管理人員的辦事能力、執行效率等數據,最終形成個人檔案。學校領導可以通過分析個人檔案,直觀了解每個行政管理人員的個人能力、業務水平等。領導層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對人員進行崗位分配,選拔合適人才,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防止資源浪費、人才流失。建立網絡反饋機制,就像許多政府部門一樣,開通了網上投訴郵箱、電話等,接受廣大人民的監督。學校行政管理部門,也應開通網絡投訴渠道,接受廣大師生監督。在日常煩瑣的行政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員難免會犯錯,偶爾會出現疏忽問題和潛在隱患,這時廣大師生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建立網絡反饋機制,能夠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廣大師生通過微信、郵箱、電話等手段反饋行政管理部門存在的問題、改進建議等,不僅有助于行政管理部門改正自身不足,還增進了管理部門與師生之間的情誼,拉近了雙方距離,讓行政管理部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以人為本、為師生服務的部門。除了完善監督機制,學校還要完善績效考核工作,行政管理部門不同于教學部門,主要是為學校教學、學術研究、后勤服務等提供保障。因此,行政管理部門的考核內容要區別于教學部門,創新績效考核制度、流程等,結合實際情況,對不同崗位、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要有不同的考核指標。同時,引入大數據分析,對考核人進行全面考核。

3     結 語

目前,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教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行政管理問題日益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完善監督和績效考核。同時,行政管理人員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從而推動教育事業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鄭曉曉.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創新路徑分析[J].經貿實踐,2017(21).

[2]王玉琳.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創新路徑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4).

[3]羅薇.高校行政管理的發展方向與路徑[J].明日風尚,2018(8).

[4]邱思純,王靜美,黃長義.新時代中國社區養老管理制度創新之路[J].管理世界,2018(7).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教師隊伍建設是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內涵建設的核心。作為教育改革先行者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既擁有先行之優勢,又存在發展的瓶頸。通過創新管理制度,強化人文關懷和激勵機制,完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管理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盵1]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盵2]這為中外合作辦學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當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已經由規模的擴大、外延的發展轉入提升質量、內涵建設的新階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是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教師隊伍質量直接影響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正如教育家科南特所言:“一個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 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質量。一個學校想要站得住腳,教師一定要出名?!盵3]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作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擁有先行之優勢,但由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體制、模式與普通高校有所不同,教師隊伍也存在著發展的瓶頸。因此,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是要揚長避短,通過創新管理制度,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強化人文關懷和激勵機制,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提質增效、內涵發展、跨越發展。

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師資隊伍的特殊性

梅貽琦先生曾經說過:“大學之良窳, 幾全系于師資和設備之充實與否, 而師資尤要”。[4]中外合作辦學的關鍵是教育面向國際化現代化。其中,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的國際化現代化也就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作為教育改革先行者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相比國內其他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教師隊伍有其特殊性。

1. 教師隊伍國際化的優勢。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和使用國外先進教學資源,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現代化。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由于有外方合作高校的支持,在招聘外方教師方面能得到合作高校的信息甚至人員的支持,比起國內普通高校,有相對穩定的渠道,具有相對優勢。

2. 教師管理機制相對靈活。相比于普通高校行政化傾向相對嚴重,政府出資、政府干預嚴重,行政級別、事業編制等,制約因素較多,人才流動相對困難。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幾乎全部合同聘任,流動方便,獎罰、激勵和管理也相對靈活。

3. 拓展中方教師國際視野。中外合作辦學使用外方教學優質資源,引進外方師資力量,甚至中方教師還參加外方舉行的師資培訓,獲得外方的教學資質,提高教學資源的轉化率。中外教師合作交流機會比普通高校多,有助于教師更好利用外方教學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優質教學資源的應有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成效,也有效地拓展了中方教師的國際視野,從而達到中外合作辦學的宗旨。

4. 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較差。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政府資助較少,對學校內部管理的行政干預也較少,這是優勢,使得教師隊伍管理機制相對靈活,行政化、事業編制等傳統體制性因素相對較弱。但也是劣勢,使得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給求穩不愿意冒險的人形成了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是非主流、低于傳統公立高校一等的偏見。偏見影響到教師隊伍質量和穩定,與公辦院校相比, 教師就職缺乏安全感, 往往只是第二選擇,常常是普通高校進不去了,到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進了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還常?!膀T驢找馬”,隨時準備跳槽。

5. 教師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中外合作辦學本身是新生事物,出現的時間較短,突出特點是外方參與高校的管理,而由于中外存在著教育傳統、理念、方法的差異,這增加了達成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共識的困難,且沒有先例可循,自身經驗又不足,導致教師隊伍管理制度機制不夠完善。

6. 中外教師隊伍整合困難。中外合作辦學有較多的外籍教師,他們和中方教師從生活習慣、教育經歷到價值取向、觀念都有所不同。這就使得這兩部分教師整合更加困難,要在思想方面付出更大努力。同時,由于社會的一些偏見,也使得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士氣受影響,也增加了中外教師整合的難度。

7. 教師隊伍缺乏領軍人才。正是由于社會偏見以及政府資助的差異,使得人才更愿意往公立高校流動,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方教師的招聘比起公立高校相對困難,導致學科專業領軍人才缺乏,高層次人才和博士比例偏低,影響了教師隊伍質量的提高。隊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特別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亟需強化。

8. 兼職教師過多質量堪憂。由于兼職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較大比例,就有更多的“飛行教授”,尤其是外方教師,本來教育理念就崇尚自學,開個自學書單,啟示點撥一下,就不見了蹤影,有的來華一周就完成一個學期的教學時數。而習慣于教師耳提面命讀書的中國學生常常不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影響教學和學習質量。

二、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特殊作用

中外合作辦學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多樣化需求。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瓶頸困難,最根本的解決路徑是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凝心聚力的強大優勢,在教師隊伍現代化國際化建設中起核心作用。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在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盵5]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管理中所具有的相對西方國家不可比擬的政治優勢。黨的領導,首先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其中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表現在增強隊伍凝聚力上。中外合作高校黨組織在這方面,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

因此,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作用。首先,強化黨的組織建設。要深入教師隊伍,發展黨員,建立基層組織。其次,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組織教師開展各項活動,立標桿、樹典型,見賢思齊。第三,強化黨組織的文化建設。黨組織要積極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以黨的政治文化引導校園文化以及教師隊伍的文化,增強黨組織政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凝聚力。第四,強化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黨組織要關心教師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助力教師在教學教改科研職稱上有成就感。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管理,尤其是涉及教師福利的生活方面的管理,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民主管理,充分發揮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凝心聚力作用。

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途徑

(一)創造良好環境,增強教師隊伍吸引力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通過創造教師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建設,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激發教師內在動力,從而緊緊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為實現黨的教育方針而共同努力。

1. 尊重教師自我實現的愿望。既要引導教師的職業生涯設計,使其接近組織的目標,又要在組織的目標中,兼顧教師的個人目標,將其融入組織的目標中。如尊重并且幫助教師實現在論文撰寫、科研項目、學業進修等方面的個人目標。從而把學校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統一起來,實現學校目標和個人目標相統一。

2. 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充分發揮合作辦學的優勢,營造適宜教師個人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教師實現個人發展目標提供良性支持環境。教師實現個人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其對于職業發展的認識、期待與渴望,以及對工作的熱愛。因此,要創造一個教師能夠更具有主動性和選擇性的校園環境,幫助其通過自身的內在超越,從“自在”走向“自為”。

3. 依法治校,完善治理結構。加強制度建設,在法律框架內協調處理好黨組織、董事會(理事會)、行政之間的關系,明晰三方的職責,各司其職,協同推進。要進一步完善教師代表大會、教授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尤其是學術管理決策的制度,為落實教師學術方面的管理權、選擇權、話語權提供機制保障。

4. 創新溝通交流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積極構建以專業教師為主體溝通交流平臺,完善團隊協作機制。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合理表達自己的意愿,進行專業探討和學習。也可以通過建立橫向“學習型組織”——“專業共同體”,為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平臺,以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在專業文化氛圍中自主地實現個人的專業成長。

5. 強化服務意識,構建服務體系。一方面,積極做好關于教育、教師地位的輿論宣傳工作,促進社會形成崇尚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甚至敬畏教育的良好社會風氣。另一方面,關心教師生活,注重物質基礎的保障,這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管理尤為重要。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既要積極與有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在資格認定、職稱評聘、課題申請、論文發表、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又要建立專項基金保障教師待遇,保障教師享有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增加教師福利,解決教師后顧之憂,保障教師享有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從而增強對教師,尤其是涉外教師的吸引力。

(二)強化交流整合,增強教師隊伍凝聚力

中外合作高校教師評聘機制相對靈活,教師來源相對寬泛,尤其是外方教師比例較高,中外雙方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甚至價值觀念都有所不同。因此,加強溝通,整合隊伍,求同存異,增強凝聚力是關鍵。

1. 注重選拔引進和培育人才。這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增強隊伍凝聚力有效途徑。在這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師待遇,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解決引進以及培訓經費問題,提升隊伍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由于體制因素,不可能全部由政府資助,這也不符合改革初衷,因此,要積極拓展籌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建議設立人才引進基金、教師培訓基金以及學校國際交流專項基金等,為教師隊伍層次升級提供經濟支持。

2. 建立常態化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機制。不同國度的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可以直接有效地激發和提高教師的視野、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因此,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充分發揮合作辦學優勢,創新中外教師學習交流機制。一是促進中外教師互訪交流,如定期舉辦中外教師座談會、研討會,定期組織觀摩課、開設講座等,促進雙方教師互相學習,增進了解。二是為每個外方教師安排一個中方合作教師,他們要從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等多方面和外方教師合作,既快速幫助外方教師適應中國的環境,也增進雙方優勢互補,互相促進。三是定期開展教研教改活動, 加強各院系老師(包括中外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 相互借鑒經驗,提升教學質量。四是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外教師科研合作的系統化、專業化的體系,設立學校國際交流專項基金,鼓勵中外教師合作進行科學研究,優勢互補,提升學??蒲兴?。

3. 構建教師培養模式和體系。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積極創新定位明確、層次清晰的教師培養模式和體系,促進教師隊伍的國際化現代化建設,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中外教師隊伍的融合。一是組織教師參加國外培訓,國際訪問學者形式, 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外院校進行研修交流。二是提供信息支持。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為教師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信息支持,如政府出國政策、政府資助外教項目信息、外國高校及其項目信息等,鼓勵教師申報各種留學項目和國際培訓項目。另一方面還可邀請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或國外的專家學者介紹本學科領域的研究項目和研究方法,以及出國交流、學習的渠道,了解他們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感悟,增強教師出國進修的適應性和可行性。

(三)加強制度建設,增強教師隊伍戰斗力

制度是質量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要注重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適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自身特點及發展的管理制度,加大內部驅動力,增強教師隊伍的戰斗力。

1. 完善激勵競爭機制。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強化過程管理的制度設計,完善激勵競爭機制。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制度來幫助教師量身定制個人發展規劃,既使其個人目標明晰化,具體化,又使其個人目標和學校目標趨于一致,激發教師教育教學熱情,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教師薪酬機制,系統地運用多種激勵手段,依法保障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既要反映出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和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又要做到校內各崗位待遇的公平性。

2. 構建靈活用人制度。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進一步完善人事制度,細化崗位職責,明確相應教學、科研崗位的屬性,增強教師的職業傾向性、專業性和歸屬感。加強教學科研的統一管理,使之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加強對課程的監督,保障教學質量。此外,建立規范的教師轉崗、再培養制度,對于因情況變化,或個人原因申請轉崗或再培養的教師提供規范的指導,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務和幫助。

3. 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強化結果評價的制度設計,完善績效考評機制。一是運用科學和定量的方法把教師工作具體化,對教學效果、工作業績、教科研成果等形成量化考核標準,為教師的考核及發展提供準確依據。二是根據其職業行為的實際效果及其對工作崗位的貢獻進行有價值的評價和考評。三是科學地設計考評結果的運用制度,把考核結果直接作用于教師的工資、績效、獎懲、職稱評聘等,從而形成激勵效應。四是建立和完善約束和監督機制,確保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和管理的成效。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是教育改革先行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必須擁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也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勢,揚長避短,凝心聚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匯聚起合作辦學事業提質增效的磅礴力量,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德才兼備、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6(1).

[2]南懷瑾.南懷瑾講演錄:2004—2006[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16.

[3]科南特.科南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3.

[4]黃延復.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88-90.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1(1).

[6]毛澤東.矛盾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行政管理是學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有序、高效運行的保障,在整個高校管理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所學校辦學效率的重要標志。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經是衡量學校競爭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但高校行政管理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阻礙了高校各項工作的良好運轉。因此,推行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與創新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現狀;改革與創新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高校行政管理內容的廣泛性和多變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從工作對象上來看,主要包括高校的學生、教師、職工。從學生角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就業的指導以及個人身心發展的關懷。面向教師的行政管理工作內容也十分廣泛,包括提供開展教學所需的教學條件,以教師為核心創造高校的學術氛圍、提供給教師工資待遇、為教師安排進修深造的機會等等。高校的職工也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個主體,需要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業務上的指導和協助。

(二)高校行政管理業務的行政性與專業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項包含甚廣同時又具有專業性要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規模都在逐漸擴大,管理工作更要體現專業性,尤其是在教學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門,只有實現科學管理,才能保障其職能發揮和高校的正常運轉。

二、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整體推進過程中,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包括管理理念上有了更新,在行政管理職能的定位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一些高校行政管理已經初步實現了管理形態的創新。但是縱觀國內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還是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問題。

(一)行政管理機構龐大渙散

高校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由來已久,但是多年以來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門都沒有進行過精簡,造成當前行政管理機構龐大的問題。在這一龐大的行政管理機構體系下,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能卻劃分不清,權利責任不明晰,使得在工作執行上經常出現無人管理或者多部門共同管理。

(二)行政管理缺乏服務意識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從其本質屬性上來看就是服務于高校整體管理的一項活動,但是在目前大多數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門在行政管理中明顯缺乏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不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作風,尤其是在服務學生的就業指導、檔案手續等具體事務上存在態度傲慢等問題。

(三)行政管理專業性不高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在專業性上都不高,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行政管理人員,都是過去從事其他職務的人員調任而來,而高校面對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也不多,這些人員在行政管理崗位上多年也只能進行一般性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專業性知識和技能上普遍不高,因此在一些體現專業性較強的行政管理工作崗位上,無法滿足工作的要求。

(四)行政管理職能不盡

高校行政管理是服務于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的,應當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各項資源條件和合理配置,為科研工作創造氛圍、提供資源支持等,但是在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權力過度膨脹,已經形成了對高校教學科研以及正常運行的干預和不良影響。

三、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與創新的對策

(一)完善行政管理結構,明晰行政管理權責

針對當前高校行政管理機構龐大渙散所帶來的權利責任劃分不清,執行行政管理職能不到位的問題,筆者認為高校行政管理一定要以改革為先,結合高校自身的辦學層次進行準確定位,通過系統思考和進行科學的整體設計,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結構,明晰行政管理的權責。

(二)強化行政管理的服務意識

高校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項服務性工作,要在行政管理工作人員之間倡導為高校學生、教師、職工服務的意識,以服務意識為指向,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同時還要在強化服務意識的同時,強化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行政管理的職能發揮和有效發服務。

(三)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性水平

鑒于當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專業性不強的問題突出,有必要通過培訓、招錄等方式來創建一支具有專業技能的行政能力強的隊伍。人才的培養與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從多方面著手進行,針對當前在職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組織進行專業性的技能培訓,鼓勵行政管理工作人員自我提高,還要在今后的人員招錄過程中,以崗位實際需要為原則進行專業人員的選拔與招錄。

(四)加強制度管理,保障行政管理的職能發揮

學術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對高校自身的建設發展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行政管理部門也要將支持學術研究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要以服務和支持為原則對學術研究提供資源上的支持。在這一問題上,有的高校已經在行政管理制度上進行明確,這將有效避免行政對學術的干預,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學術項目的申報與進行能夠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

四、結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不斷發展進步的上升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使得高效行政管理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要求,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與創新成為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行政管理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要根據形勢發展要求進行體制上的完善和隊伍上的建設,要強化服務意識,以保障促進高校發展為根本發揮服務功能,為高校在新時期的發展提供支持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楊文士. 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洛陽分院 梁照悅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5篇

“企業管理的中心是財務管理”已成為架構企業管理體系的基本理念。財務管理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有很深厚的理論功底,更要有具備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財務管理專業自從被國家教育部單獨列為新的專業目錄以來,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在我國已得到社會的認同和重視,從而也迎來了財務管理專業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研究的春天。

一、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設置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財務管理開始從企業管理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在我國高校最早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部分高校開始試辦理財學專業,直到1992年當時的國家教委才把理財學正式列為一個單獨的本科專業。目前的財務管理專業是根據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而新設的一個本科專業,是將原來的“理財學”和“資產評估”兩個本科專業歸并后而形成的,屬于管理學學科門類下工商管理類專業。自此,開設財務管理專業是近十幾年來各高等財經院校包括綜合性大學里學科專業調整的“時尚”,而土建類高校也緊跟專業調整的潮流,開始嘗試設置財務管理這個新專業。

二、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2000 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p>

而對于土建類高校在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應具有土建類高校自身的特色。首先,在設置培養目標之前應對財務管理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職業定位具體化。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社會上能夠適合如下崗位: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方向;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部門的理財規劃師方向;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財務分析師方向等。而對于大學本科階段培養的財務管理人才主要是應從事較為復雜的財務管理實務工作,而不是直接從事高級專門人才所從事的教學科研工作,因此應將財務管理專業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為財務管理專門人才,而非傳統定位的財務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其次,土建類高校在設置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時應考慮大學本科畢業生崗位選擇傾向于與土建掛鉤的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如建筑、房地產企業、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再次,土建類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開設中應結合土建類高校的特色,開設一些與土建相關的專業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建筑制圖識圖、房屋建筑學、工程估價、建設項目成本管理等。

三、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困境

1.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龐雜,系統性差,缺乏土建類特色。財務管理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將財務管理分為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三門課,這在各高?;疽研纬晒沧R。但很多土建類高校在開設財務管理專業具體課程時出現了課程體系龐雜、課程門數多、各門課之間系統性差、未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等問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土建類特色,很多土建類高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時都是參照綜合性大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計的模式,有的甚至是照搬會計學專業課程設計的模式。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教師組織教學,也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重復和盲點,更不利于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

2.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不太適應現實經濟形勢的需要。目前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出現重復交叉的地方,且很多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均設置會計課程,恰恰財務管理與某些會計課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從內容到方法體系存在著邊界交叉和內容重復現象。這種局面不僅不利于財務管理學科體系的優化,也降低學生的專業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當中已不太適應現實經濟形勢的發展。另外,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未充分結合工程建筑類企業實際情況,從而造成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土建類特色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學手段落后。財務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實務性很強的管理工作,不僅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更要具備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目前多數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手段落后,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四、改革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新思路

1.結合土建類高校特色,調整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應依托學校建筑土木、工程管理等學科專業優勢,培養學生掌握建設工程技術及其成本管理的專門知識和能力,能在建筑、房地產企業,各類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從事資金籌集、投資管理、資金使用,及建設項目成本管理等財務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在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時應充分結合土建類高效特色,增加建筑、房地產企業方面的教學實踐,突出與傳統綜合性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的不同點,根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來相應設置,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2.重新劃分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增添土建類理財特色。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三門課,這三門課程之間要有承上啟下的關系,又要體現財務管理學科的內在邏輯體系,具體表現如下:初級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入門課, 主要介紹財務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中級財務管理是在初級財務管理基礎上,更深入、系統、全面地介紹財務管理的專門知識,詳細地闡述資金運動全過程的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是在初級財務管理和中級財務管理的基礎上開設的較高層次的課程,主要介紹國內外財務管理學科發展的新動態和新成果,并對財務管理的一些專門問題進行研究。而對于土建類高校在開設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時應增添土建類理財特色,重新劃分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如首先開設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通用理論;其次開設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解財務管理學科的新成果和特殊問題,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增加建筑、房地產企業的案例,通過案例教學,促使學生能將財務管理理論與土建類企業實踐相結合;再次,開設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成本規劃與控制、工程建設項目投資與融資、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等課程,從而豐富學生關于土建類企業運用財務管理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為以后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從事建筑、工程企業理財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3.重視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順應現實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實務操作,這是一項衡量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標準,因此土建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中應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采取啟發式教育,多讓學生了解實際情況,多接觸土建類企業實際業務,順應現實經濟的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在設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專業課程對應的實踐課時,并增設能培養學生創造和操作能力的實驗課程。根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來相應設置,包括會計模擬實訓、數據庫實驗、財務信息系統試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計、投資模擬設計、成本管理流程設計、沙盤模擬對抗、企業會計綜合實驗、創業能力及專業辯論訓練、認識實習(假期)、崗位調查(假期)、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

第二,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案例教學是通過某些特殊案例將某一個真實的單位和組織引進課堂,向學生呈現出該單位所面臨的問題或需要做出的決策,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將自己置于決策者環境中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對部分專業課程按有關章節的內容增設章節案例,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來掌握章節的有關內容,并在課程最后設置綜合案例進行討論。通過案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以加深和鞏固有關專業基礎知識及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操作掌握,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建立實訓基地,為學生進行認識實驗和業務實習提供場所。首先,在完成財務管理專業基本專業課程之后,專業系可以設置認識實驗,組織學生到建筑、房地產企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稅務局、財政局等單位進行調研。通過認識階段的實驗,使學生接觸到具體的財務管理工作內容,增強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感性認識。其次,在本科學習階段最后專業系還可以設置業務實習,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深入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財務管理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熟悉財務管理各環節,熟悉現有財務管理制度和實務操作技能,進一步理解、 消化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為畢業以后走上財務管理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本文為安徽建筑大學教研項目“《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YX1025)和安徽建筑大學校級質量工程《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編號2014zzg03)的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高校檔案管理創新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對教師資源的各種部署和活動進行計劃以期達到戰略目標的管理活動。從學術創新的視角出發,我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人力資源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在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呈現出創造性、匹配性和目標性的基本特征。要實現面向學術創新的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目標,就要構建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學術自治為基石,行政力量推出學術評議;讓創新回歸高校人力資源管理。

關鍵詞 學術創新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 挑戰 特征 行動策略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面臨著生存基礎的變化,人力資源配置、流動狀況的不盡合理以及績效考評流于形式等方面的問題。而創新作為學術的邏輯原點,是高校應對諸問題的一劑良方,因此,面向學術創新的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改革成敗的關鍵。那么,從學術創新的角度出發,研究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無疑是有意義。

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組織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特征日益突出,而這些變化也將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同時也給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思考問題,需要人們重新加以研究和改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類型院校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來確定自己的辦學層次、研究領域和服務方向。因為,沒有使命感的組織,不可能激發員工的激情,不可能有持久的奮斗精神,不可能有真正的凝聚力。因此,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把組織的使命、辦學的理念以及價值觀通過人力資源政策體現出來,使管理達到有效性。事實上,高校人員隊伍中能力較一般的教師和行政人員占多數,而專家學者和高級管理人才嚴重缺失。冗余人員由于缺乏科學的編制管理而大量沉積在一起無法流出。其次,高校中教職員工的績效考評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考核內容和標準設置不科學;考評標準過分關注教職工外在成績,忽視他們內在感受;過分注重定量指標,忽視過程性指標。這也將削弱考評激勵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創造性

高校作為研究和生產高深學問知識的產所,以其學術性為主。目前高校的人力資源可以劃分為學術人力資源、行政人力資源、服務與附屬人力資源和學生人力資源等。高校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本身就具有價值也能夠創造價值。教師是設計、生產和提供合格學生和服務的人員??梢?,良好的、有學術創新性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有利于合理組織戰略的制定,而合理的組織戰略又為組織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二)匹配性

戰略匹配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學校要通過戰略整合來保持學校戰略和人力資源戰略的一致性。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與高校組織運行戰略互動的管理系統。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與高校的發展戰略相匹配,高校的定位與發展都要求與學校的特色、社會和個人的需求、以及學術上的創新相匹配;教職工的個體目標與學校的組織目標的匹配。另一方面,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匹配。即院校、院系之間的匹配。

(三)目標性

高校通過確保內部組織獲取具有良好技能的教職員工,使高校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從而形成組織的戰略能力,依靠他們實現高校的戰略目標。其目標性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范式下的目標更強調教職員工的個人目標與學校戰略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更在于長期性、整體性。而高校人力資源的職業活動較為復雜,他們通過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和從事科學研究等活動來完成自身價值的實現。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和他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素質。所以,高校的戰略人力資源將要面向創新,要求他們不僅工作業務上的高水平,而且是素質較全面的綜合性人才。

三、面向學術創新的高校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之行動策略

(一)構建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

確立以學術研究為中心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實行非集中的管理體制,賦予各學院、各中心和系科較大的自主權,為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準備條件。高校在致力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過程中,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表現在五個方面:文化的準備、觀念的準備、人員的準備、行政的準備和資源的準備。第一:圍繞著學校教育與管理的內外部機構和人員進行全范圍的動員并使之在行為上都參與進來。第二:學校充分依賴和信任周邊的社會資源,不僅是物力的,更是對人力的一種依賴。第三:組織學校教師開展多樣化的交流活動。

(二)以學術自治為基石,行政力量推出學術評議

行政部門集中控制不利于目標的實現,并給學術創新帶來負面的影響。其實,高校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通常會遵循一些他們自己的傳統,不會理會種種過多、過細的行政性規定。確立教學科研人員為高校各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管理者和后勤服務人員起輔助作用,這在實際管理中就改變了過去“金字塔式”的科層設置和管理模式,它本著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則,把更多的管理權下放給各學院。使學術人員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三)讓創新回歸高校人力資源管理

讓創新回歸,為此高校需要在各種觀念、業務、技術培訓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資金。人力資源部門工作的重點應由過去的管理為主轉化為管理創新為主。為人才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教師通過學習新技術、新業務來達到崗位的任職要求,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高校既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力量源泉,也是培養和儲備一流教師資源的場所。因此,高校必須在相關環節做好教育改革和轉型,從而保障和促進學術創新機制的運行,以新的面貌和更多的創新成果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趙曙明.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J].中國人才,2002(8):17-19.

[2]李秀英.新形勢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23(1):77-79.

[3] 趙峰.我國高校學術人力資源管理探析—基于知識型員工理論的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11,29(4):69-73.

[4]倪敏玲.試論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和特征[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5,25(2):76-78.

[5]丁笑梅.學校重構與教師教育改革必須同步.[J/OL].http://www.xhedu.sh.cn/cms/2003-12-14.

[6] 陳洪婕.學術創新與大學的科層制管理[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10(3):2-7.

[7]張健.論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基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視角[J].高教研究,2012(338):212-213.

[8] 穆靜.高校學術創新的途徑和措施[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6(5):117-120.

作者簡介: 范美斯(1990-),女,江西省萍鄉人,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學歷:碩士研究生

上一篇:創新高校檔案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文書檔案工作探討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