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

2023-09-1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1篇

1.1 心理健康教育意識落后

現階段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較為嚴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沒有與其他課程進行有效結合,究其原因,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我國對心理健康的實質性認識還不全面, 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師的服務意識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缺乏與其他教師相互合作的學習精神。然而,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最終會成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全國各大高校逐漸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1.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中大多是一些兼職教師,這些教師雖然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卻不能掌握教學技巧,不能依照學生的性格、心理和學習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式, 進而導致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沒有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反而對學生產生了消極影響。比如,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虛擬交際代替真實人際,導致很多高校學生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在新媒體時代,MSN、QQ、微信、微博等社交形式不斷增多, 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與更多的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交流,而且在互聯網上的人際交流大都是采取匿名方式進行,所以很多人可以毫無顧忌的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內心想法, 這也使得互聯網成為很多性格內向的大學生借以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理想選擇。但是與此相對應, 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得很多人在網絡世界里放縱自己的情感,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卻疏于表達自己,與現實生活相隔離,進而導致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對自我評價較低,情緒低落,性格孤僻。對于這種現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注意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方式, 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學生的網絡交際行為。

1.3 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健康指導機構, 并在每個學期都給學生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輔導室,但是,依然有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不健全, 沒有足夠的資金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運作, 而且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側重于矯治,而不是預防,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對大部分正常學生的教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2完善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引導大學生參加集體社會實踐活動

各大高校應該進一步增加校園實踐活動, 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在校園活動的開展中, 教師可以進行朋輩心理輔導,所謂朋輩心理輔導,是指心理健康教師邀請受過專業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非專業人士給大學生提供類似朋友和同輩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朋輩輔導員在心理上的幫助, 并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此外,學校還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是學生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舍友是他們每天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學??梢酝ㄟ^倡導建設和諧文明宿舍的方式,加強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舍友之間相互理解,并在活動中享受宿舍的集體榮譽感,讓大學生的宿舍生活更加豐富,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面對電腦玩游戲,舍友之間毫無交流的狀態,以此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加強心理輔導課教學

針對大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容易自我迷失的問題,學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心理輔導課教學, 制定學生應遵守的社會行為準則,強化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制,注意自我約束,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行為,讓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影響,進而幫助其免受各種負面信息的影響。

2.3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

學校應該立足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在心理健康教學課堂上,心理健康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正確使用新媒體的習慣, 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學會如何篩選正確的權威性的信息資源,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校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與此同時,在課堂教課中,應該轉變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歧視,讓他們了解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表現形式、預防和治療對策等等,讓他們可以有效的應對心理上出現的困惑,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自我調適,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

3結語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得以全面發展的基礎,為此,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應該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針對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現狀,各大高校應該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不斷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學校應該立足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更新心理教育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以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2篇

1 朋輩心理輔導的定義和特點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由經過心理輔導知識與技巧培訓的非專業人員 (朋輩心理輔導員) 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開展心理知識普及、心理問題探討、心理情感溝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機干預活動,幫助同學和朋友解決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擾,推動學生群體的互助、關懷、支持,實現學生“自助”的成長模式。它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心理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在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咨詢的幫助活動, 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咨詢形式, 又被稱為“準心理咨詢”或“非專業心理咨詢”。這種形式的輔導工作不同于一般性質的聊天, 又不及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性, 但是卻能產生專業心理咨詢所不及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朋輩心理輔導覆蓋面廣

專業心理輔導中,一般的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所能接觸的學生也只不過是到心理咨詢中心來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 心理輔導教師不能主動接觸學生, 不了解學生的苦惱和困擾, 他們只能被動地在心理咨詢中心等待學生上門。而朋輩心理輔導是在同輩、同學朋友之間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朋輩心理輔導中, 助人者可能與當事人共同生活,空間距離接近、交往頻繁, 提供安慰、鼓勵、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這就將心理援助的覆蓋面大大拓寬了。

1.2 朋輩心理輔導簡便可行,易于見效

高校中, 學生多以宿舍、班級、社團等集體方式聯系在一起, 這就為他們在心理方面相互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了有利條件。與專業心理咨詢相比,朋輩心理輔導受時間、地域、因素的影響較少。擔當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通常是當事人比較要好的同學或朋友, 這些同學或朋友易于接觸, 其建議和意見容易被接受, 從而能夠及時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此外, 擔當朋輩心理輔導的同學, 往往與當事人共同生活和學習在一起, 對監督建議的實施以及改善環境極為有利, 這些因素都使朋輩心理輔導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1.3 朋輩心理輔導發現問題及時, 能防患于未然

學生的心理問題或障礙往往不會是一兩天就形成并突然表現出來的, 它有一個郁積的過程。當身邊的同學有異常時, 朋輩心理輔導員能及時發現, 并幫助解決或幫助找相關的輔導教師。因此, 朋輩心理輔導能使學生當前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 為及早發現和診治學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幫助。這樣能真正起到監督防范工作, 做到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能夠有效地防止校園意外事件的發生。

1.4 朋輩心理輔導改變傳統校園心理健康輔導模式

由原來的救助式輔導轉變為朋輩輔導,傳統的心理輔導使學生感到一種做弱者的壓力, 再加上由于對心理咨詢存在一些不正確的偏見, 一些學生不愿意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們求助, 不愿接受心理輔導, 簡單的問題往往發展成為復雜的甚至危險的問題。而在一項有關的調查中, 52.65%的人選擇有心事向知心朋友傾訴, 93.02%的學生平時經常和朋輩交往。朋輩心理輔導模式有助于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功能。朋輩之間自然性鴻溝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動性高, 所以來自朋友的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對處于困境中的學生意義重大, 理智的分析、真誠的安慰, 甚至只是一次專注的傾聽、一句合理的勸導, 在很多時候都會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同學恢復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1.5 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朋輩輔導員自身成長

由于朋輩輔導員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 因此, 他們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 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對自己進行著內部的整合, 也就是說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幫助了自己, 這有利于朋輩輔導員自身的健康成長。同時, 從事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使大學生尋找到自我的價值, 并收獲了成功的體驗, 從而提高心理素質, 實現自我提升。

總之, 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實施方便、推廣性強、見效快、優勢明顯的學校心理教育模式, 對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2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的實施

2.1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

實際工作中,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主要由大學生心理協會骨干、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學生會干部、黨團干部、社團核心人物等學生構成。朋輩心理輔導畢竟不同于同學之間普通的幫助, 它要求朋輩輔導員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所以對朋輩輔導員的招募、選拔、培養和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2.2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實施途徑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廣泛深入地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讓學生對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進而了解心理健康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從而能在此基礎上更好的自助、助人;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 建立基層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力量, 構筑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大學生心理社團為載體, 廣泛開展朋輩團體心理互助活動, 構建朋輩輔導和心理團體溶解的氛圍。近些年來,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能部門的教育引導和支持下大學生心理協會等學生心理社團逐漸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勢力”。

3 朋輩心理輔導的主要技巧

雖然朋輩心理輔導有時看似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不經意的談心和聊天來完成, 但朋輩心理輔導畢竟不同于平日里漫無目的的閑聊, 它是一種“準心理咨詢”。所以, 從事朋輩心理輔導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3.1 耐心而積極地聆聽

耐心而積極的聆聽并非是一個被動地聽取對方傾訴的過程, 而是一個主動引導、積極思考的過程。就是要用接納的態度, 對當事人的傾訴保持持續高度的注意, 并輔之于適當的提問, 充分了解對方情況, 確立咨詢目標。耐心而積極的聆聽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被關心, 被溫暖, 從而降低心理防御, 創造出寬松信任的氛圍, 緩解緊張不安的情緒, 使心理的不快得到宣泄。有時, 僅成功的聆聽就能基本達到心理輔導的目的。所以, 善于聆聽是朋輩心理輔導員首先要掌握的基本技術。

3.2 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是指輔導員理解并反饋求助者所表達的情緒情感。輔導員理解并反饋求助者表達的情緒情感, 有助于增長共情和雙方感情疏通, 有助于求助者對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對問題的深入探索, 有助于輔導員對求助者表達的準確理解。

3.3 影響性總結

簡短總結談話要點, 引導對方的注意力保證談話按一定方向進行, 同時也有利于從更深層次、更新角度分析對方所處環境。

3.4 適度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指從求助者現實出發, 與其分享自己的個人情感、態度、觀念、經歷, 即心理學上所說的“自我開放”或“自我表露”。適度的自我暴露可以使求助者感到晤談中雙方地位的平等、輔導員的真誠、坦率、尊重、欣賞, 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助關系從而增強其對輔導員的信任, 增加求助者的自我開放程度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解析

解析也稱解釋, 指輔導員運用某種咨詢理論或自身的經驗, 觀察、描述、分析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實質、原因和發展過程。解析是最重要的影響技巧, 解析能給求助者提供一種新的認識他們問題和自身的方式。解析時應注意要適度, 解析方式要因人而異。輔導員解析的理論依據應盡量與求助者已有的價值取向吻合, 這樣有助于求助者對解析的理解和認同, 進而感知自己渴望解決的難題和焦點。

摘要:本文以對朋輩輔導的定義為切入點, 分析了它的特點和優勢, 進而提出其在高校中實施的可行性, 探討朋輩輔導員的實施途徑和技巧。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孫炳海, 孫聽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運用[J].教育評論, 2003.

[2] 陳國海, 劉勇.心理傾述: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3篇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南,堅持以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為依據,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充分發掘潛力;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能夠克服心理困擾;培養樂觀進取、自信自律、負責誠信、友善合群、開拓創新、追求卓越、不畏艱難、誠實勇敢、情緒穩定、堅韌意志的健全人格;樹立人生理想,具備擇業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培養當代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為適應未來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為提高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加強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進一步推動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特制定本大綱。

二. 總體目標

面對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活潑的人,一個幸??鞓返娜?,一個受人喜愛的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一個善于創造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三. 階段分目標

(一).小學階段 1. 小學生特點:

1).開始步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接受學校紀律的約束和學校管理,接觸系統的學習; 2).開始掌握規范的、書面的語言,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的、邏輯的思維; 3).開始有同學、集體的觀念,參與集體的學習、活動的生活,有意識的人際心理行為。 2. 教育目標:

1) .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力;提高學習興趣、動機和自覺性;逐步提高他們的分析、思維的能力。

2) .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良好的人際意識和行為習慣;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人格個性。

3) .通過課堂教學和班級活動,從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們的樂觀、向上、自信、誠實的心理品質。

(二).初中階段 1. 初中生特點:

1) .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變化;個性形成的關鍵期;

2).出現青春期的躁動,出現對異性的朦朧感,有自覺不自覺的向往異性的心理;學習上、個性上易于出現兩極分化。

3).情感豐富且脆弱,個性不穩定;出現自閉心理,愛好易于轉移,易于煩躁;不愛交友,缺乏與父母溝通;認識上、行為上易于出現極端。

4).自我意識逐步增強,自我評價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識強與社會適應能力弱之間的心理矛盾;有明顯的“初中現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為的危險期。 2. 教育目標:

1)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開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衛生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2) 幫助學生提高情感自我調節能力,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意識”,逐步提高社會責任感。 4) 培養初中生自重、自愛、自尊、自信的獨立人格及對自我與對外界的評價能力;能以積極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壓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現的變化。

(三).高中階段 1. 高中生特點

1). 情感逐步穩定,意志逐步形成,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力逐步增強,個性情緒相對穩定。 2). 接近成人,自我意識較強,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增強,思維能力增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3).情感豐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人際交往較廣泛,有一定的朋友、異性和父母交往意識。

4).學習壓力大,面臨升學與擇業的雙重壓力,面臨自我發展的問題。 2. 教育目標:

1).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個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質,增強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力。 2).培養高中生更為成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去面對學習、人際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發展等問題。

3).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認識和能力水平,進行交往角色輔導,以正常的心態參與人際交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4).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學習和升學的壓力,進行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的輔導訓練,開展考試心理調試和輔導,減少學習、升學和考試的心理負擔。

5).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升學或就業問題,開展擇?;蚵殬I輔導,培養學生具備選擇專業或職業的能力,具備克服升學就業壓力的能力。

四. 年級分目標與教育內容

一年級目標

適應新的環境,適應校園生活、集體生活、學習生活;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培養學生角色意識、群體意識、學習意識、紀律意識和行為規范意識。 ●教育內容(適應、意識、行為) 1. 這是我們的校園 (適應校園、適應環境) 2. 我成為小學生了 (學生意識、角色意識) 3. 新老師、新同學、新朋友 (適應群體、適應集體) 4. 課堂是知識的海洋 (適應課堂、適應學習)

5. 我是一個頂呱呱的人(激發學習自信、激發學習興趣) 6. 管住自己 養成習慣 (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7. 校園“紅燈”與“綠燈” (紀律意識、行為意識) 8. 克服不安、孤獨、恐懼 (防范心理困擾)

二年級目標

感受集體活動與學習知識的樂趣,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在好行為、好習慣的訓練中培養學生意識和集體意識。 ●教育內容(合群、樂學、自我認識)

1. 我愛我班 (集體意識、角色意識) 2. 歉讓、友善朋友多 (交友體驗、人際交往) 3. “三個和尚有水喝”(群體生活、合作精神) 4. 知識越學越有趣(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5. 誰的發現好又多 (學習方法、學習能力) 6. 告別“小粗心、小拖拉”(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7. 我是好學生 我會做得更好 (自我認識、自我意識) 8. 克服厭學、依賴、交往障礙 (防范心理困擾)

三年級目標

在集體中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在學習中品嘗解決難題的快樂,在活動中學會調節情緒;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及表現自我的欲望與能力。 ●教育內容(善學、情感、學會關心)

1. 我愛學習 我真聰明 (勤學習、動腦筋) 2. 巧解難題真快樂 (善于學習、挑戰難題) 3. 情緒“氣象臺” (了解情緒、認識情感) 4. 選擇快樂

尋找快樂 (體驗情感、擁抱快樂) 5. 當我煩惱的時候 (調節情緒、控制情緒) 6. 當小朋友難過的時候 (具有愛心、同情心) 7. 為他人著想 (學會關心、學會助人) 8. 愉快的假日生活 (學會休閑)

四年級目標

培養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對待自己,充滿自信;正確對待別人、誠實對待他人,有集體榮譽感。

●教育內容(自信、誠實、集體榮譽感)

1. 我能行 我來“露一手” (了解自信、培養自信) 2. 讓大家喜歡我、需要我 (期望自我、表現自我)

3. 人人平等的

說“不”沒關系 (具有自信、實現自我) 4. 誰說“我不行” 大家顯“絕招”(排除自卑、展示自我) 5. 誠實的花朵 (了解誠實、認識守信) 6. 開放自己、真誠待人 (開朗心態、誠實處事)

7. 別人進步我高興 班級成敗我關心 (排除嫉妒、關心集體) 8. 集體榮譽高于一切 (集體意識、集體榮譽感)

五年級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能干、負責的哥哥姐姐意識;學會男女生的角色意識,初步學會以正常的心態與異性交往;學會自我保護意識、相貌審美意識、幽默生活意識和學習沖刺意識。 ●教育教育內容(角色、交往、審美、幽默)

1. 大哥哥、大姐姐的風采 (兄姐意識、責任意識) 2. 我是男生 我是女生 (角色意識、角色輔導) 3. 男女生

對對話 (異性交往、交往輔導) 4. 讓別人接受你的批評 (人際關系、交往技巧) 5. 勇而有謀 急中生智(自我保護意識)

6. 相貌與成功 幽默與快樂 (審美能力、幽默生活) 7. 勤奮與積累 學習與狀態 (進入狀態、升學準備) 8. 合理安排時間 投入全部精力 (合理安排學習)

六年級目標

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毅力、學習方式和不斷進取的意志,獲取“一份辛勞、—份收獲”的愉悅感;指導學生減少面臨升學的壓力,擺正態度,迎接考試。 ●教育教育內容(進取、毅力、學習方式)

1. 學習狀態的自我診斷 (學習狀態、自我認識) 2. 巧識記 反思考 主意多(學習方式、思維習慣) 3. 時間的妙用 (學習習慣、學習技巧)

4. 勤勞無價

毅力無窮(學習毅力、不斷進取) 5. 克服考試前緊張情緒 (松弛訓練、消除焦慮) 6. 我的小學生涯,驕傲! (總結自我、)

7. 說一聲:再見吧,母校! (師生情懷、母校情結) 8. 中學新生活,向往! (中小學銜接、心理準備) 初一年級目標

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我認識能力,提高情感自我調節能力,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育內容(獨立、情感、個性)

1. 駕馭中學的學習生活 (學習生活、適應環境) 2. 注意力與記憶力 (注意力訓練、記憶力訓練) 3. 管理自己 控制行為(把握自己、獨立生活) 4. 眾人拾柴火焰高 (群體意識、自我價值) 5. 做一個快樂的人 (樂觀情懷、開朗心態)

6. 做情感的主人 (了解情感、調節情感) 7. 敞開我的心扉 (克服自閉、排除自卑)

8. 消除犟脾氣 養成好性格 (情感控制、培養性格)

初二年級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認識青春期的知識和生理、心理變化,正確對待性心理和兩性交往,把握青春期的行為;培養學生富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進取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教育內容(青春期、性心理、兩性交往、學習品質)

1. 接納青春 擁抱青春 (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知識)

2. 青春期心理衛生 (青春期心理、度過青春期)

3. 友情與愛情 (性心理、性教育)

4. 如何增強交往能力 (社交技巧、溝通能力) 5. 男生女生的交往 (交往道德、交往責任) 6. 與父母長輩溝通 (親子關系、個性修養) 7. 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學習品格、學習品質) 8.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全面素質)

初三年級目標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意識”的同時,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幫助學生客觀的、全面的評價自己;培養學生具有獨立人格和健全人格。 ●教育內容(意識、評價、人格)

1. 自我認識與自我意識 (認識自我、欣賞自我) 2. 客觀全面“評價自己” (自我評價、自我超越)

3. 人生兩個寶:知識能力、個性品質 (知識力量、人格魅力) 4. 自重、自愛、自尊、自立 (獨立人格、良好個性) 5.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人際交往、個性品格) 6. 什么是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完美人生) 7. 知識是力量的源泉 (學好本領、學好知識)

8. 向往新生活:面向競爭 迎接挑戰 (面對升學、面對就業) 高一年級目標

認識高中階段,適應高中學習,掌握高中學習方法;學會交往、學會合作,適應競爭和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關心時事,關心國家命運,具有社會使命感;認識自己、把握自己,充分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 教育內容(責任感、使命感、價值觀)

1. 學習目標與發展計劃 (適應高中、適應學習)

2. 學會負責 勇于負責(人生觀、責任感)

3. 競爭與合作 (學會競爭、學會合作) 4. 理解他人 欣賞自我 (學會交往、學會理解) 5. 國家命運系我心 (歷史使命感)

6. 我是未來的社會建設者 (社會使命感)

7. 發展自我 體現價值 (自我意識、體現價值) 8. 是金子,定能發光 (價值觀、使命感)

高二年級目標

駕馭人生、選準自己的發展前程與人生目標;增長智慧、磨練意志,刻苦學習、努力成材,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內容(發展、目標、智慧、意志)

1. 如何掌握學習主動權 (學習動力、學習方法) 2. 創造性學習與發展性目標(創造思維、發展目標) 3. 增長智慧 開發潛能 (智慧開發 潛能開發) 4. 時間的分配、運用與管理 (效益觀、方法觀) 5. 善于思考 善于學習(學習能力、學習方式) 6. 戰勝失敗 磨練意志(耐挫力、意志力) 7. 職業能力的自我測定 (擇業指導、能力培養) 8. 如何面對壓力 (應激指導、壓力免疫) 高三年級目標

把握自己的人生,選擇發展的道路,面對未來、面向成功具有奉獻精神,具有強烈的成功愿望;能嫻熟地自我調節考前情緒,完成升學階段的最后沖刺,能夠作出升學或擇業的最佳選擇。 ●教育內容(人生、奉獻、成功、適應)

1. 人生發展計劃 (人生輔導、發展指南)

2. 把握“高三” 把握“成功” (合理運籌、把握成功) 3. 掌握系統學習規律 (學習方法、學習技巧) 4. 如何調節應試情緒 (壓力松弛、系統脫敏) 5. 關心社會

奉獻社會 (適應社會、奉獻社會) 6. 推銷你自己 (面試技巧、職業輔導) 7. 條條道路通羅馬 (面對未來、面向成功) 8. 告別母校 邁向人生 (報答母校、報效社會)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4篇

1 大學生人格發展和培養的基本內涵概述

人格是體格、精神氣質、能力、知識、經驗和品質等的統稱。大學生在人格發展過程中主要表現出的特點有:一是隨著年齡增長和生理逐漸成熟, 自主意識更強。二是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三是面對新環境新形勢價值觀和行為觀念將受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更大。

人格是生來的, 并在后天的環境和實踐中逐漸形成、完善起來的, 面臨重要的人生轉折點, 即將踏入工作崗位, 會產生各種人格沖突和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逐漸提高, 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當前大學生正是心理日漸成熟和固化的關鍵時期, 大學生對社會和未來抱有美好的幻想, 但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導致心理受挫、抑郁、煩躁和緊張等情緒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果糾正或者教育引導不當將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擇業觀念, 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大學生人格發展, 找出影響因素, 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全面性和科學性。

2 大學生人格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學生人格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思維模式也沒有系統構建起來, 所以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往往以自我感覺為主, 缺乏客觀的全面的認識, 自我調整和改變能力偏弱, 造成很多行為與社會發展格格不入, 心態失衡比較嚴重, 過于自負、浮躁、自以為是的心態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出現失落煩躁情緒, 進而引發過激行為, 人際關系交往日益惡化。二是大局意識較弱, 團隊協作能力較差。當今大學生在家庭中往往是獨生子女的比較多, 所以驕縱、寵愛的生長環境使大學生在大學時期一旦受到外界沖擊和影響就會影響價值判斷, 個人利己思想比較重, 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較弱, 不注重團隊合作。三是人際交往等方面缺乏經驗, 人際關系緊張, 希望被社會認可, 被朋友關懷卻不知道采取什么樣的交往方式, 對于人際關系的多樣性、復雜性認識不到位, 受挫能力差, 甚至會產生危害社會、報復社會或者自殺等行為。

3 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 具體影響因素包括:

3.1 家庭環境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影響

大學生的第一成長和教育環境就是來自家庭, 接受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下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認知和行為特性, 父母對于孩子人格的形成、發展和培養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 進而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示范行為對大學生的人格發展起到重要的引導和制約作用。

3.2 學校環境和教育文化方面的影響

當學生離開父母踏入校園時, 將面臨一種新的環境新的氛圍和新的文化, 學校里面的規章制度和校園文化生活對于大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影響非常重要, 學校都有獨特的辦學理念, 學校的校園文化、行為準則以及價值觀念成為大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參考標準。大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前將會接受時間非常長的學校教育, 學校的良好的道德風尚和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不斷提高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意識, 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更多的正確認知和體驗。

3.3 人際關系方面的影響

大學時期除了進行正常的學習以外, 人際關系處理也是大學生需要面臨和重視的一個問題, 大學生由于人際關系范圍廣, 情感交流多, 所以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 人際關系和諧才能獲得更強的安全感, 并對日常學習、生活等提高信心, 所以大學生人格發展過程中人際關系方面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人際關系處理不到位或者人際關系緊張, 將會增加心理危機感和恐懼感。

3.4 社會環境方面的影響

大學生除了在大學校園學習和生活, 還要到社會上開展實習、鍛煉等, 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形勢和社會環境, 各種正面負面信息充斥, 對于大學生人格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于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 大學生人格越健康越健全。反之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導致出現厭世等行為。

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大學生人格發展能力和水平的具體措施

針對可能影響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因素, 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全面制定具體措施, 具體包括:

4.1 明確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培養目標, 并落實到具體課程教育體系活動中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深入推進, 對于大學生人格發展都有明確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大學階段最重要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為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最后一個集中教育階段, 大學時期加強人才培養是關鍵, 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 文化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以及道德素質培養都非常重要, 因此要將人格發展和培養的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體系的方方面面, 針對學生實際和課程教學目標, 針對性設計和開發教學內容, 德育教育并重, 營造良好健康正面積極的學習環境, 進而為全面完成人格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從而為更好地就業、貢獻社會, 實現自身價值做好充分。

4.2 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的內容, 并注意方式方法

在大學生人格培育過程中, 學生的價值觀念、社會觀念等與自身的定位和認識會產生一定的沖突, 加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判斷, 進而影響對社會的認識和判斷, 當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 是最需要教育引導的時機, 教師要善于找準切入點, 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引導, 并且做好示范引導,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益觀和行為標準, 并在不斷實踐中固化行為, 提高綜合素質。

4.3 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作用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人格培育方面會受到來自家庭、自身、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這些對于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和發展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和形成的, 教師除了教會學生具體的為人處事方法和價值行為準則以外, 還要進行資源整合, 充分發揮社會各界以及家庭方面的力量, 為大學生人格培養打造良好的環境, 進而盡可能將培養、發展和提升理念滲透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人際交往、解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才能更好地加以引導, 進而實現教育目標, 培養和造就更多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總之高校心理教育教育中大學生人格發展和培育過程中會來自多方面的影響, 只有正視這些影響因素, 并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家庭、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力量, 共同為大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人文關懷, 從而讓他們有良好的品格、穩定正確的價值觀, 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摘要: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越來越完善,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能夠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培養健康的人格, 促進自身素質和技能的全面發展。當前大學生人格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失衡現象,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本文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人格發展,影響因素,對策

參考文獻

[1] 王勝男.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 2016, (05) :87-92.

[2] 苗軍芙, 鄭海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2, (01) :23-28.

[3] 王建中.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1, (04) :96-10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5篇

1 目標管理理論概述

目標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簡稱MBO) ,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其著作《管理實踐》中首先提出的。其基本內涵是通過目標的設置來激勵人們的動機,指導人的行為,使個人的需要、期望與目標掛鉤,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目標管理被稱作“管理中的管理”,與傳統管理相比,具有下列特點: (1) 重視人的因素。目標管理是一種參與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上下級都參與目標的制定,強調自我控制,即員工在控制自我行為中帶有主動性,而不是被迫或者壓制著去控制,因而也更具有創造性和工作激情。 (2) 建立目標體系。當組織的最高層管理者確立了總目標后,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把目標變成各個部門以及個人的分目標,從而建立以組織總目標為中心的、上下左右緊密銜接和協調一致的目標體系。 (3) 注重結果。目標管理是一種以工作成果來評價員工的管理模式。上級管理者以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作為對目標實施者進行獎懲的依據,促使人們重視成果,完成目標任務,同時也使考核更為科學合理。

2 目標理論引入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2.1 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黨員隊伍的日趨壯大,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已經成為目前高校黨務工作的一個焦點所在,但目前高校預備黨員的教育與管理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思想上重視不夠。

一般認為,黨員發展過程中已經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考察,在其入黨以后被默認為具備較高的素質,從而忽略了對預備黨員進行進一步教育和管理。

第二,黨務工作中重發展黨員工作,輕黨員教育工作。

黨員的發展具有一套嚴格而成熟的工作程序,一般能夠加入黨組織都是要經過層層的考驗與選拔,所以,高校絕大部分預備黨員表現出較高的綜合素質,無論是在學習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能夠在師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但是有少數學生入黨后素質出現滑坡現象,如有的學生入黨后產生“松口氣”的思想,缺少繼續前進的動力;有的學生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有的預備黨員錯誤地認為黨的“大門”已跨進,政治上有“保險”了。

第三,對預備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缺乏系統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尤其是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

目前,預備黨員基本上滿一年都可以按期轉為正式黨員。大多數黨支部對于預備黨員的考察僅僅限于一次預備黨員黨校培訓、半年小結和一年小結,到了一年期,就由本人申請轉為正式黨員。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和考核措施。

2.2 目標管理理論契合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需要

大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作為眾多管理活動中的一種,具有其獨特性,也具有一般管理活動的共性。目標管理是一種根據工作目標來控制被管理對象行動的新的管理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目標的激勵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實現組織目標。目標管理的三個特點可以為解決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提供較大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其一, 目標理論強調“重視人的因素”,這符合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本質需求,有利于在思想上提高對預備黨員教育的認識。目標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是行為科學與科學管理思想的“交合”。一方面,它吸取了科學管理的靈魂,強調目標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作用,以目標指導行動,要求把任務轉化為目標體系;另一方面,繼承了行為科學的精髓,重視人的作用的發揮和人的思想因素的影響,把目標作為聯結“人”與“事”的核心要素。在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采用目標管理理論,強調對人的重視,這也是在思想觀念上要貫徹對預備黨員個體的重視,這要求我們切實重視對預備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其二,目標管理理論強調“建立目標體系”,這為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尤其是組織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有利于避免“重發展黨員、輕教育黨員”的做法。目標管理理論強調在管理過程中制定一系列具體可行的目標體系,從而保證了整個管理工作在一定的軌道上正常運行。

其三,目標管理理論強調“注重結果”,這為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提供科學的管理思路和評價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統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在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從而也就無法對預備黨員進行科學的評價。因此,我們要借鑒目標管理理論相關做法,為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打造一個良好的制度基礎。

3 目標管理理論在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存在如上所述的一些問題,而目標管理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需要,那么如何將目標管理理論具體運用到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呢?筆者將從目標體系的建構和行動指標的確立兩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3.1 目標體系的建構

高校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涉及到預備黨員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故對其教育管理的目標也是多個方面的。從黨員教育的角度來看,其中心目標是提高預備黨員的黨性修養。

黨章是規范和制約黨員行為的總章程。黨員加強黨性修養要以黨章為根本標準,特別是以黨章規定黨員的八條義務為基本依據。黨章規定的黨員的八條義務,從黨性修養的角度可以將其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黨員第一條義務規定要求黨員加強理論修養。重視理論學習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員成長進步的根本途徑;二是黨員第二條義務規定要求黨員加強政治修養。加強政治修養的關鍵在于堅定理想信念,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保持一致,積極貫徹維護黨的基本路線;三是黨員第三條、第八條義務規定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是基礎;四是黨員第四條、第五條義務規定要求黨員加強組織紀律修養。黨的紀律是黨的事業勝利的保證,要自覺維護黨的政治紀律,自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五是黨員第六條、第七條義務規定要求黨員加強作風修養。養成良好的作風是黨員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也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

根據當前預備黨員教育的需要,結合黨章關于黨性修養的相關論述,筆者采用了建立“目標樹”(見圖1)的方法來形象地展示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目標體系,具體如下所述。

從此“目標樹”中可以看出,“樹干”部分是預備黨員的黨性修養,“樹枝”部分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組織紀律修養和作風修養。這就是說,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中心目標是提高預備黨員的黨性修養,而分支目標包括提高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組織紀律修養和作風修養等五個方面。

3.2 行動指標的確立

根據目標管理理論,它是通過目標的設置來激勵人們的動機,指導人的行為,從而最終達成組織目標。為了保障這些目標得以順利實施,還依賴于具體的行動指標。前面我們建構了一個詳細的目標體系,為了保證這個目標體系的實現,我們還必須建立相應的行動指標。與以上“目標樹”相對應,筆者建立了一個中心指標,四個分支指標。其中,一個中心指標與中心目標相對應,而分支指標與前面的分支目標相對應,由于大學生的一切活動都體現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四個方面,因此我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建立了與前面分支目標相對應的分支指標,從而保證提高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組織紀律修養和作風修養等五個分支目標的實現,最終保證提高黨性修養這一中心目標的實現。

一個中心指標是指“十二件實事管理法”。預備黨員從入黨那天算起,一年后再向組織提出轉正申請,即預備期是一年。因此,為了保證實現提高預備黨員的黨性修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要求每位預備黨員在預備期間必須至少做十二件實事,原則上為一個月一件,其中三件事是能夠感動人的或者是影響力較大的。這十二件實事的直接負責人是輔導員,并由黨支部書記監督實施。在預備黨員轉正時,這十二件實事必須交由支部大會討論,接受廣大黨員的監督和審核。

四個分支指標包括思想指標、學習指標、工作指標和生活指標。思想指標主要是指預備黨員對黨的情感態度與奉獻大小,包括對黨組織的認可程度、是否定期向黨組織匯報思想,支部大會的出勤率,以及在黨組織擔任的社會工作,對其他積極分子的培養等等;學習指標是指預備黨員的學習狀況,包括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如個人的學習成績、預備黨員黨校培訓,以及個人相關專題文章的發表情況等等;工作指標是指預備黨員從事社會工作的情況,一個人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是需要一定平臺的,擔任一定社會工作是一個較好的平臺,所以工作指標包括擔任干部情況、工作方式方法等等;生活指標是指預備黨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包括群眾認同度、班級德育考評得分、參加志愿活動的次數等等。

摘要:本文將目標管理理論引入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之中, 立足當前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目標管理理論與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機契合, 進而建構高校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目標體系和行動指標。

關鍵詞:預備黨員,目標管理,目標體系,行動指標

參考文獻

[1] (美) 彼得.杜拉克 (P.P.Drucker) .管理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2] 梅祥富, 趙順義, 江永明.機關目標管理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

[3] PeterF Drucker.The Practice ofmanagement[M].New York:HarperPress, 1954.

[4] Richard D Babcock.MBO as a man-agement system[R].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Conferenc Washington, D.C, 1981:159~16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范文第6篇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內容

1.1 心理教育體系的構建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目的性、計劃性方式對學生進行影響, 逐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 為高校學生心理更加全面、更加和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形勢發展背景下, 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構建課內課外、教育指導、他助自助相結合心理教育體系。在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過程中, 需要發揮課堂教學中要作用, 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課堂教授和心理訓練有效結合, 提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效率, 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逐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結合高校學生存在著的普遍心理問題, 可以采用預防、集中輔導相結合方式, 通過多樣化的方式, 諸如, 講授方式、辯論方式、討論方式等等, 更加集中、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地訓練高校學生心理素質, 這樣能夠有效預防高校學生普遍性心理問題。

1.2 做好高校心理環境優化工作

新形勢發展背景下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肩負更大使命, 不僅需要培養高校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狀態, 還需要通過有效方式來整個各項優勢資源, 做好心理生態環境優化工作。良好校園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影響高校學生心理品質。高校需要重視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活動, 組織高校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中, 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講座, 有效利用學校的廣播資源、??Y源、電視資源、櫥窗資源、板報資源等等, 這樣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率, 掌握更加有效的心理調節方式, 這樣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完善途徑

2.1 明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標

新形勢發展背景下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處于非常重要發展時期, 那么就需要樹立先進教育理念, 構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分析, 心理健康主要是持續性心理狀態, 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反應, 進而有效處理問題, 這樣能夠發掘自身潛力。但是心理健康培養過程并不是心理疾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于提升高校學生心理素質, 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高校學生學習潛能, 培養積極向上學習心態, 對高校學生人格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同學年學生心理需求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 那么就需要結合教育目標, 采用更加有效調試方式, 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有效性。高校學生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交往能力、學習能力, 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更好的影響。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 需要堅持發展原則, 逐步提升高校學生心理素質, 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知識, 逐步優化高校學生的心理品質, 培養高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心理調適能力, 這樣有利于實現高校學生人生價值。高校在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過程中, 需要認識到發展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響, 通過計劃性、步驟性方式來開展教育活動, 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更加積極、更加健康心理素質。

2.2 逐步拓展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高??梢圆扇∽灾叫睦斫逃?。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分析, 每個個體都具有固有積極因素, 更好的應對困難與逆境, 借助自助式心理輔導、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訓練等方式來培養高校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 逐步提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肖國興與針對性。高??梢越Y合學生學科特點, 做好學科滲透工作, 若是只是開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咨詢活動, 那么就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單薄, 那么就需要有效利用一系列可利用資源, 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逐漸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 這樣有利于達成更加積極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標。實踐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高??梢酝ㄟ^體驗式學習方式, 促使學生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融入到具體教學中, 充分發掘學生學習潛能, 通過拓展訓練活動、專題性講座、團體輔導活動等等, 培養高校學生活躍思維, 激發高校學生內在積極因素, 培養高校學生交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傊? 高校需要樹立科學心理素質教育觀念, 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這樣能夠有效緩解高校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的壓力, 有效消除高校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的危機, 培養高校學生健康的心理觀念, 通過多樣化培養途徑來培養高校學生正確的心理價值觀念, 逐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利于實現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更好的發展, 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

結束語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并不是偶然發生的, 而是屬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那么如何有效解決高校學生心理問題, 這屬于長期性、系統性工程, 那么就需要轉變傳統工作理念, 有效改善管理問題、教學問題, 開展多領域社會活動, 做好心理衛生知識方面普及教育, 那么就可以從學生、社會、學校等領域實現協調配合, 為高校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 需要結合素質教育需求以及和諧校園建設需求, 構建更加完善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預見性, 這樣能夠根據教育需求來構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這樣能夠促使高校學生更好的學習、生存與交往, 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靈, 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摘要:經濟社會日漸發展促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不僅影響和諧校園構建活動, 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活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能夠構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高校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工作, 開展素質教育提供重要指導。本文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內容作了分析, 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完善途徑, 為優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內容,途徑

參考文獻

[1] 車艷茹, 黃鵬宇, 劉金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基于TOPCARES-CDIO模式的朋輩心理互助體系[J].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4 (10) :112-113.

[2] 徐娟, 楊鑫銓.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構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 2009 (21) :100-103.

上一篇:麥哨范文下一篇:鎮愛國衛生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