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6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針對網絡工程新專業原培養方案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在分析專業特點和理清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提出需要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和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的觀點,以制定出有利于專業發展的培養方案。

關鍵詞:網絡工程;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由于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比較成熟,使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過去的15年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為了適應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網絡工程作為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布)外專業,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設該專業以來,許多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辦學基礎上新開辦了網絡工程專業,為社會輸送大量精通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人才。

我校于2008年增設此專業,雖然在制定培養方案之前做了大量調研,也借鑒了不少其他院校的辦學經驗,但是網絡工程畢竟是一個新興專業,最早開辦此專業的院校也不過發展了幾年,大家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在最初的培養方案制定過程難免會考慮不完善,在隨后的兩年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專業發展的需要,如何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成為一個需要迫切解決和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的探討思路主要圍繞著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1-2]。

1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決定本科教學面向的宗旨,培養目標的合理性與實現的有效性是專業辦學成敗的關鍵點,此后的培養計劃制定、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踐教學環節都要依照培養目標來進行,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網絡工程新專業人才,必須首先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和社會人才市場需求來確定合適的培養目標。

從知識體系上看,網絡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上發展而來的,與計算機科學存在很強的聯系,因此網絡工程仍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均屬于計算機類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方面教育部并沒有給出明確專門的指導性意見或規范,各個學校都是自己決定,因此各個學校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設置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在我校開辦網絡工程專業之初,既然認為網絡工程專業是特色專業,就應該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區分開來,網絡工程專業應該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在培養目標中特別強調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規劃、設計,網絡系統的安全管理與維護,以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集成及項目管理的“強能力、高素質、富創新、有個性”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之初過于偏重于網絡規劃、網絡集成和網絡管理。通過兩年的探索,我們發現培養目標確定的不太合理,過分注重于網絡,沒有立足于計算機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我們的培養目標和很多高職類的院校很相似,但是在相同的培養目標下,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不能那么偏重于網絡工程類,還要開設很多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軟件工程專業相同的理論課程,如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等,而高職類院校的課程設置可以大幅度的偏重于網絡工程,對于很深的理論課程根本不開設,對于網絡規劃與管理、網絡互連技術、綜合布線技術等網絡特色課程可以投入很大,學時也很多,實驗環境也普遍比我們好,導致在網絡規劃、網絡集成和網絡管理這方面,我們培養的學生沒有明顯的優勢。

2) 根據社會需求調查表明,很多單位和科研機構對網絡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要求除了掌握網絡規劃、網絡管理等技能外,更需要高層次的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與網絡技術都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培養目標不能制定的太狹窄,僅僅注重網絡工程的特點,沒有考慮社會對本科生的需求。

3) 學生對于網絡工程專業認識不足,在做專業介紹時看到培養目標,誤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配置一下網絡設備,做一做網絡維護和管理等工作,在學習中不能清醒的認清自己的學習方向,對必要計算機科學知識和軟件知識不夠重視,導致知識學習不全面,失去了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競爭的實力。

在認清了本專業發展狀況和社會需求后,我們及時的調整了培養目標,由最初的“培養網絡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調整為“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工程技術,以及精通網絡編程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并確定了三個專業方向,分別是網絡規劃與集成、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編程、網絡安全與管理,前兩個專業方向作為主線集中師資力量重點建設,既能體現網絡工程的特色,又能立足于計算機科學技術,緊抓學生的理論基礎和編程能力,因為社會對本科生的理論知識和編程能力的要求還是很突出的,這種兩手都抓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就業和增加競爭力;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方向較偏重于理論,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適合需要繼續深造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但此專業又具有專業特色,因此作為一條副線建設,本科環節中這個方向相關課程仍然需要掌握,但不作為重點建設。

2敢于創新,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很多高校的網絡工程新專業課程體系都是在原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的基礎上通過修改而制定的,通過刪掉一些課程后再增加一些能體現網絡特色的課程,也就是“替換”的方式來完成,主要是因為當時確實缺乏相關的網絡工程專業建設經驗拿來借鑒,教育部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規范,所以,課程設置上比較倉促,缺乏長遠的考慮,給今后的專業發展帶來了困難和困惑。

2.1原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 照搬其他專業課程體系,沒有進行長遠的規劃,不敢創新。在網絡工程專業出現之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軟件工程專業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網絡工程新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必然會借助于這兩個現有專業的課程體系,由于對于新專業認識不足,課程設置該何去何從完全處于一片茫然之中,也不敢大膽的創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有些課程就直接照搬過來,學時和學分都不改變;有的課程對專業建設作用不大,完全可以刪掉,但由于是常規的基礎課程,又不敢創新,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課程代替,也沒有刪掉;有的課程是新開設的,由于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放在哪個學期,結果導致課程順序混亂。

2) 由于早期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設置沒有立足于計算機科學大范疇,過于偏重網絡工程。為了體現專業的特色,在大二下學期開始的專業課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網絡特色課程,并偏重于網絡規劃與集成方向,對于程序設計和偏重于理論的計算機科學類重點課程重視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綜合性的,也沒有意識到網絡工程專業歸根到底還是屬于計算機科學范疇。

3) 專業課程學時分配較平均,重點課程學時太少。由于教育部的規定和限制,目前所有高校的開設的專業課程學時都普遍的減少了很多,有的課程是重點課程,學時也比較少,比如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般講C語言),這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程序設計類課程,是以后其他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打好基礎,多多實踐,領會程序設計的靈魂,然而這門課的學時普遍只開設64個學時,44個學時的理論,20個學時的實驗,上過這門課的老師都有體會,44個學時的理論課堂根本講不完基礎的知識,20個學時的實驗對于實踐環節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網絡編程這個方向上有所突破,必須注重重點課程的教學。

4) 設置了一些不適合本科教育、知識模塊重復,難以開展教學的課程。在早期的課程設置過程中,由于急于想要體現專業特色,在沒有充分考慮到是否有實驗室支持該課程,該課程的開設是否合適本科生的教學,該課程是否和其他課程重復的情況下,在培養計劃中設置了一些不太合適本科教學、知識模塊重復、難以開展教學的課程,如網絡規劃與設計與綜合布線技術,這兩門課程中綜合布線技術是一門比較難以開展教學的課程,我校沒有專業的綜合布線實驗室,而且對于本科生來說,這方面的知識需要了解,并不是重點課程,可以把綜合布線的知識在網絡規劃與設計這門課中作為一章來講解,完全沒有必要單獨的開設,也減少了課程之間的知識模塊重復教學。

2.2課程體系的優化與改革

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學院也積極的派老師們參加各種網絡工程專業建設的會議,并積極的向其他院校取經,通過組織老師、學生座談和交流的方式,吸取和總結了各方面的建議,及時修訂了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勇于創新,主要做了以下一些調整和改革:

1) 根據三個專業方向為指導,理清課程之間的先后聯系,重新設置整個課程群,課程設置上立足于計算機科學,再增加網絡工程特色,因為如果脫離了計算機科學這個基礎,課程設置的再有特色也是不能得到長足發展,并確定重點課程,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每個方向都有老師負責重點建設。三個專業方向及重點課程建設如下圖1所示。

每一個方向作為一條主線,從簡到難,按照先后順序每個學期開設1~2門專業方向課程,學生可以依照課程設置沿著三條主線不斷深入、持續的學習下去,每條主線由1~3名老師主講和負責,更利于管理和教學。

圖1三個專業方向及重點課程

2) 大膽創新,替換一些對專業發展作用不大的課程,或直接刪掉,把學時分配給需要重點建設的課程。經過調研發現,同學們都普遍反映學的科目太多,學的都不精,應該重點掌握的課程學時太少,有的課程學了以后感覺對專業提高用處也不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大膽果斷的刪掉了一些課程,如編譯原理、算法分析與實踐、計算機系統結構等,將學時分給需要重點建設的課程,如程序設計類課程,計算機網絡類課程,這樣能突出重點,讓學習更有所長。

3) 精簡專業課程,避免知識模塊的重復。在課程設置之初,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加上沒有太多的經驗,有很多聯系比較緊密的專業課程之間存在知識模塊重復的情況,有的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對于本科生不太合適,只需要作為了解層面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單獨作為一門課程,可合并到其他課程中作為某一章節的內容。比如應用密碼學課程,對于本科生來說偏難,數學和理論較多,可以放到信息安全概論課程中作為一章節來講解;虛擬局域網、對等網絡技術、并行處理及分布式系統這三門課程可合并為一門課程,稱做“網絡新技術”,這樣合并后的單門課程內容能更豐富,專業課程更精簡。

3重視能力培養,狠抓實踐教學環節

網絡工程專業是偏應用的專業,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很強,因而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在整個課程體系建設中尤為重要,強調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是目前本科教育的趨勢,實踐環節的嚴格把關就是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關鍵。然而,在實踐環節設置上,很多高校普遍的存在一些問題,如上機學時不夠,特別是大一和大二學生很多沒有計算機,僅僅依靠課內的實驗學時是遠遠不夠的,早期的實踐基礎打不好,后期很難彌補;課程設計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輔導,甚至一個老師輔導幾個班,學生不認真,老師不仔細,導致課程設計環節形同虛設;實驗條件有限,實驗室設備不全,有的課程實驗難以開展等等。

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我系教師一致認為實踐環節不能忽視,必須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狠抓教學質量,逼著學生動手動腦,培養過硬的動手能力,才能在社會上提高競爭力,主要的改革方法有以下幾點。

1) 增加上機學時,開放實驗室,增配實驗輔導老師。對于一些實驗環節比較重要的課程,可適當增加實驗學時,并有計劃的開放學院實驗室,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到實驗室上機,彌補課堂時間不足。在實驗課堂中,增加一些實驗輔導老師,可利用學院的研究生資源,幫助老師實驗課堂的答疑和輔導工作。

2) 課程設計嚴格要求,每個班配備兩個老師輔導,通過答辯把關。改革以往一個老師既負責教學,又全面負責課程設計的方式,將課程設計分配給本課程組中的多個老師共同承擔,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求、答辯由課程組所有老師共同參與,考核方式改革為學生單獨答辯,既公平又能促使學生認真的對待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在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和計算機網絡這兩門課程的課程設計階段進行了試驗,老師和學生都反映這種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3) 努力創建更好的實驗條件,完善實驗設備。目前擁有網絡工程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協議仿真實驗室,接口硬件實驗室等,基本能滿足專業課程的實驗開設要求,其中網絡工程實驗室在2008年進

行了二期擴建,由原來的5組設備擴大到8組設備,并增加了網絡存儲、融合通信、無線網絡等新設備,實時適應網絡技術發展的需要,目前,我院正在積極申報無線傳感器實驗室,并不斷更新實驗設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

目前學院的專業實驗室建設與支持的課程如圖2所示。

圖2專業實驗室建設與課程

4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過程是一個需要仔細摸索、循序漸進、不斷創新的過程,通過兩年的新專業建設,我們不斷總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及時調整培養目標、重新設置課程體系結構并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的建設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網絡工程作為一個新專業面臨的挑戰還很多,要建設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網絡工程專業還需要不斷地以發展的思路探索下去,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姜臘林,易建勛,陳倩詒,等. 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和實踐[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28(3):67-69.

[2] 郭廣軍,羊四清,戴經國,等.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19):134-1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Plan on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Chun-zhi, LI Hong, XIONG Cai-q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education plan; course architecture; practice teaching

(編輯:白杰)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要建設節約型校園,必須在辦學的基礎建設和基本投入上慎重考慮與充分論證。整合高?,F有教育資源,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利用生態型循環模式是建設節約型大學的一個具體舉措。教學團隊不但實現了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在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教研教改與教學效果等方面的成績也很顯著;課程群的構建實現了知識的貫穿與融合,形成了“理論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知識體系;實驗室的模塊化配置,完全實現了儀器設備資源的共享與綜合利用,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創造了條件,為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實驗支撐。

關鍵詞: 教學資源;教學質量; 課程組; 資源共享

有專家指出,高校在辦學指導思想和理念上應該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大學的要求,作為治校理政的一個基本原則[1]。要建設節約型校園,必須在辦學的基礎建設和基本投入上慎重考慮與充分論證。另一方面,整合高?,F有教育資源,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利用生態型循環模式是建設節約型大學的一個具體舉措。高等教育資源可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各個要素合理組合和優化運行,可達到最佳的產出效益[2]

。要樹立正確的成本效益觀,在資源分配和使用上做到更為有效的綜合運用,達到控制和降低辦學成本的目的,就要求重視高校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使其發揮最大效率。資源整合不僅是硬件方面的需要,在教師等人才方面的需要同樣是很迫切的,如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都應該追求人員的安排和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筆者就教師、儀器設備等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進行了思考和初步的實踐。

一、 教學資源利用現狀

(一)教師資源利用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有5個與材料相關的本科專業,有些課程幾個專業都要開設,如材料科學基礎、現代材料分析技術、材料科學與方法、科技論文寫作、復合材料、能源材料等必修和選修課程。長期以來,這些課程的開設基本上是由各專業系主任決定,由于普遍存在的工作量計算問題,各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工作量分配的原則出發來選擇任課教師,沒有教師間的任何競爭,因人而異選擇教材和開展教學活動,不同專業的相同課程之間缺乏交流和溝通,課程內容和講解形式的隨意性比較大,課程建設勢單力薄,沒有集體優勢。甚至有的教師為了爭工作量,不管有無條件和能否勝任,也要爭取擔任新課程的教學工作。由于任課教師間缺少溝通,常常出現同一專業的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重復或脫節的現象。

(二)實驗教學資源利用

儀器設備的總體不足和部分設備的利用率不高是目前高校實驗資源利用中的一個普遍問題。材料學院各專業相近卻又不同,以往各專業都是分別考慮儀器設備的配置,沒有一個整體觀念。因此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難以上層次與水平,大型設備購買困難,普通設備往往又重復配置。專業和實驗項目開設界限分明,專業之間的儀器設備在實驗教學中不能有機地相互使用,這導致了實驗項目開設的局限性,實驗項目的更新周期不快,而且相當部分的實驗內容為簡單的驗證性或演示性實驗。近幾年來,經過專業調整與教學改革,各高校在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調整,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正逐步向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轉變,研究創新型實驗也開始建立。但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實踐性環節的改革還是比較滯后的,或是由于概念理解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脫節,開設的實驗并沒有真正達到綜合性、設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幾年以科研為主的儀器設備增加較多,怎樣充分利用先進科研設備來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建設貫穿同一課程知識點以及系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設計來實現。

二、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運行機制勢在必行

教師隊伍和實驗條件是教學資源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意識,不但對提高辦學效益有重要意義,還是現代辦學理念和方向的重要體現。要做到理想化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比較難的,但應將盡可能地實現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作為努力的目標。

(一)教師資源的共享和競爭

任何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正確的教學思想都需要教師具體的教學行為去貫徹落實,把先進的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效果。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有一支教學研究隊伍[3]。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無論是管理制度的建立,還是政策規定的制訂,最理想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掘人的潛力。即使是暫時的政策傾斜,也必須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政策平衡點。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和研究方向的日益增多,形成了許多新的知識增長點和相應的新課程。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課程的開設和任課老師的選擇不能僅從工作量方面來考慮,必須從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和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總要求出發來選擇教師,并引入競爭機制,教師上課必須實行準入制,任課老師應當有與此相適應的知識和能力?,F代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的知識更新。知識的更新速度之快,更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和習慣,精心設計課程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善于發現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項工程,要達到最佳的效果,需要精心設計,組織實施,最后總結評估。這就要引入競爭機制,在競爭中發展與提高。同時,創建教學團隊,發揮集體的力量進行教材、課程和課程群建設,是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儀器設備資源的充分利用

實驗教學資源包括實驗教師隊伍、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設備資源的合理使用等多方面的內容。實驗室建設是高等學??蒲泄ぷ鞯闹匾M成部分,實驗教學質量是實驗指導老師素質、教學水平、研究水平以及設備資源利用的一個綜合反映。儀器設備資源的利用必須立足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整體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結構,打破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界限,突破學科局限[4]。隨著學校事業和各學科專業的不斷發展,通過各種經費渠道購置的儀器設備不斷增多,要真正做到教學與科研結合、教學為科研服務、科研引領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實行儀器設備的開放式服務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專業和學科的局限,實現儀器設備資源共享,不斷擴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和提高它們的內涵,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保障。

三、資源共享運行機制與實踐

幾年來,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改革與發展,結合省品牌、特色專業和學科建設,確定了“十一五”材料類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劃和思路,以創新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實施以“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為了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我們首先從管理體制開始改革,將原先的5個系合并為2個系,從體制上促使了教師資源的重組;實驗室實行了中心化管理,完全打破學科與專業的界限,按功能劃分模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與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課程教學團隊的組建

在新一輪的培養方案修訂中,我們改變原先以單一材料(如金屬、無機或高分子)為培養目標的專業設置模式,建立材料類復合型人才培養基礎課程平臺和專業特色模塊,實現了不同專業相同課程統一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主要課程組建了教學團隊,就像科學研究組成團隊一樣,實行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集體攻關,對許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面向全學院范圍的教師實施聘教和競爭。實行相同課程的統一要求后,因為授課的專業班級比較多,一門課就需要幾位老師同時上課,使團隊建設成為了可能。課程教學團隊建立后,在課程負責人帶領下,共同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及手段和教材等問題,分工負責備課,再匯總討論修改,最后定稿,上課的老師都統一采用同樣的教案和備課內容,這樣極大地規范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水平。如材料科學與工程各專業的學科專業知識平臺課程材料科學與方法的教學團隊,由3位高水平的教授、博導及合理的梯隊結構人員組成,一起進行教學研討,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他們共同備課,共享新的信息和教學實例,共同使用一個多媒體課件,并不斷創新與完善,采用同樣的教學安排和考核方法。課程團隊的建立對保證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極大地促進了教改立項、教材和課程建設。近幾年,材料科學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團隊完成及在研省、校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篇,集體編寫的該課程教材被列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并獲江蘇省精品教材獎,下一步目標是申報江蘇省精品課程。由團隊承擔的課程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學生評教活動中,由團隊承擔的課程的得分始終名列前茅。教學團隊的建立也給教師的進修、提高創造了條件。

(二)課程群建設

課程群建設是教學改革和教學資源優化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我們的做法是將課程按內容進行分類,構建課程群,統一整合課程群內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等內容,建立“理論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 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將學科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構建為材料科學、材料工程和材料工藝3個課程群。材料科學課程群包括材料科學與方法、材料測試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無機材料學等課程,著重于材料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材料結構理論和測試方法,材料熱力學和動力學原理;材料工程課程群包括材料熱工工程與設備、流體力學、工廠設計概論等課程,著重于工程基礎知識,如熱工理論、流體理論和工廠設計理論;材料工藝課程群則包括無機材料工藝學、粉體工程等課程,著重于實際應用,包括材料制備的基本方法、工藝流程設計等。在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上,打破原有的課程界限,每個課程群設置一個獨立的綜合性系列實驗和一個課程設計,將課程群內各門課程的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理論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理論教學內容是基礎,綜合性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應用和驗證,而課程設計則是綜合運用課程所學的理論性知識及實驗得到的實踐性知識來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三位一體的課程群教學體系精煉了教學內容,避免了原先出現的課程間內容的重復或脫節現象,使知識結構明晰,對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三)實驗室模塊化建設

建立一個教學資源充分共享的節約型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儀器設備,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這幾年實驗中心的主要建設目標。我校的工業中心面向全校開放,實踐性教學和創新技能培養環節已初步形成了一個運行良好的體系,是資源共享、優化組合的很好范例。我院在實驗室中心化的基礎上,打破專業界限,按功能、作用模塊重新配置儀器設備,圍繞材料學科大平臺,統一考慮儀器設備的配置,結合2005年獲批的江蘇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示范中心建設,先后組建了材料設計、制備、成型、加工、熔煉、檢測等實驗模塊,不但完全實現了儀器設備資源的共享,而且對儀器設備的綜合利用、實驗內涵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實驗支撐,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提供了條件保證,為創新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實踐訓練平臺。理論課教師與實驗教師共同參與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構思、設計和組織,使得這些實驗在內涵和形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結合學院專業設置的調整和專業課程交叉,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開設專業交叉的實驗項目,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近幾年,以科研為主的儀器設備是越來越多,學院擁有江蘇省材料摩擦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光子制造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鋁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共建)。在這些建設項目中,我們始終貫徹“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學科與科研的高檔儀器設備,結合研究項目以及學科前沿內容,拓展研究與創新性實驗項目,提高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層次,這樣,極大地提升了本科教學的質量。在儀器設備的管理上,我們實行專業教師與實驗室專職人員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業務管理以專業教師為主,常規管理以專職人員為主,使得利用實驗室及儀器設備變得方便,儀器設備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郭大成. 高校建設必須講成本重效益[J]. 中國高等教育,2006(22):7-9.

[2] 茹宗志,張俊列. 大眾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對策探析[J]. 遼寧教育研究,2006(6):39-41.

[3] 任改蓮. 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策略的探討[J]. 文教資料,2006(12):14-15.

[4] 郭祥群,施芝元,薛成龍. 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跨學科立體化實驗教學新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2006(13/14):48-49.

(責任編輯 朱漪云)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通過對通信監理專業推進校企對接,共建特色專業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特色,為通信監理專業建設及專業群提供更好的發展,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內涵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的能力,為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2005年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廣東達安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創辦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該專業以通信工程監理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為依據,校企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為核心,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專業從“全額訂單”起步,逐步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通信工程監理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制定出與企業合作、交流的長效機制,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將通信監理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廣東省通信監理行業和企業培養了緊缺的高素質通信監理人才。

1. 緊貼通信產業的發展,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項目建設期間,本專業緊跟行業發展要求,面向通信監理員這一職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的變化,與廣東省通信學會、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廣東達安等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學會和企業進行了密切交流與溝通,開展了多次的調研和論證,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探討和修訂和完善了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如通過召開年度專業指導委員會,并與到會各行業企業專家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按照社會、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要,分了通信監理行業工作崗位、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對應的課程體系,修訂每個模塊相應的符合行業需要的課程和技能考核標準,確定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該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路,體現了開放性、合作性和與時俱進。

專業發展目標定位為:將本專業建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力量強、教學實訓條件優、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的特色引領的品牌專業,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輻射帶動我校通信專業群發展,最終為全國同類專業和專業群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通信工程監理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為依據,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廣東省通信行業,培養掌握通信專業知識和技術,具有通信工程項目管理和現場監理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根據行業和企業需要,在該專業下靈活設置通信工程設計、通信工程概預算等相關專業方向,并成為該行業急需人才的培養基地。

2.完善了“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并實踐“校企融合、共建共管”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出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實工學結合和半年以上頂崗實習,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聘請社會和企業的專家和能工巧將共同參與教學,特別是實訓教學與考核環節。采用“2.5+0.5”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的學習階段基本由2年半的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0.5年的企業頂崗實習階段,對人才的培養力求理論適用為度,強化實訓過程。頂崗實習即學生進入從事通信工程監理的公司實習,培養計劃、培訓教育、考核評價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學生主要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院內教師定期教學巡視,現場指導。學生通過這種人才模式培養完成了知識到行業崗位的過渡,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與理論知識、實訓技能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綜合性、實用性,具備較好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就業競爭能力較強。頂崗實行實行學校、企業雙指導教師制度,雙方共同承擔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和考核工作。另外為了加強頂崗實習管理,利用3G通信技術開發了頂崗實習管理平臺,為在高職院校實施有效頂崗實習管理提供借鑒。

3. 深化課程改革,完善了專業教學配套資源,并帶動輻射群內相關專業

深化課程建設,形成本專業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建立完善專業教學資源庫、搭建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教學資源與企業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在項目建設期間,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包括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合編出版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以及配套的講義和實習指導書,全程錄制課程教學視頻,完善本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并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數字化及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程教學,完成了網絡課程,完成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轉型升級,完成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資源庫的建設任務,對本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本項目建設還輻射支持了本專業群內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包括跨專業協同創新模塊課程,我校師培中心平臺課程,廣東省輕工協會培訓課程,還啟動了移動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專業資源庫的建設,在將本專業建設成特色引領型專業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群內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4.實施“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本專業要求學生必考下列三種證書之一:通訊終端設備維修證書”(高級)、“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中級)、“電工證書”(中級);可選考“中興通訊程控交換網絡助理工程師NC職業資格認證”、“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各類軟件操作員(設計師)證書”等。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對于獲得省級競賽三等獎以上名次的學生給予“技能對等”認定,可頂替專業職業資格證書,每一項獎勵對應一個專業職業資格證。

根據“課證賽相融合”的課程體系設計理念,將職業標準等融入到課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對學生參加通信類職業技能競賽也有成效。如通訊終端設備維修證書就對應于移動終端設備維修技術課程教學,在教學中引入考證內容,學生畢業時拿到了技能證書,部分優秀學生還在省通信技能大賽”LTE組網與維護”獲得二等獎。

5.將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素質教育成果豐碩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將通信監理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在校期間經常參加企業的各種活動,如籃球賽、演講比賽和優秀員工表彰活動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和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為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另外本專業也經常邀請企業領導和專家來校開辦講座和訪談,增強了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感。

開展多層次的專業交流、講座和活動,設立企業獎學金。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全程參與,在學生入校開始,就感受到職業氛圍和企業文化的熏陶,學生畢業后也很快適應和滿足企業的要求,真正實現了校企生三贏。企業領導、工程師和專家定期來我系開辦講座,進行勵志教育、專業引導、素質培訓及就業輔導。另外企業多次邀請學生參加企業的各種活動,如一年一度的達安杯籃球賽、公司年度總結和員工演講比賽等,邀請學生參加企業迎新晚會、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同時設立企業獎學金。幾年來有近120名學生獲得達安獎學金,通過校企互動營造了職業素質教育氛圍,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

該專業“雙主體”育人,素質教育成果豐碩。該專業堅持校企共建共管,工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教育,合作企業既是工程監理現場,同時也是學校教書育人的陣地。通信工程監理專業的學生多次獲得學校優秀班級獎、優秀社會實踐隊、優秀畢業生稱號,并在國家和省的各項技能大賽中獲獎。畢業生雙證書率達到100%。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有近20人次畢業生獲得企業優秀員工、優秀大學畢業生獎勵,多名學生成長為公司技術和管理骨干。畢業生參與的50多個工程被評為優質質量工程。該專業學生除了在廣東達安、公誠、吉林等監理企業就業,在中興、華為等大型通信企業也具有廣泛影響力,受到企業的歡迎,就業范圍廣泛,體現了人才培養適應性強的優勢。

6.多種途徑綜合培養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精神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保證。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軍事教育理論》等思政課程,加強政治思想教育; 依托學生黨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本專業2013屆畢業生46人,學生黨員3人,占學生人數的6.4%,向黨組織遞交申請的占70%。入黨人數和積極分子在學校都名列前茅; 依托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電子協會”志愿服務三下鄉為載體,學生下基層幫助附近村民維修電器,培養學生熱愛專業,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打造科技競賽活動平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承辦學校每年一度的電子科技文化節,開展電子產品制作比賽等活動,參賽學生覆蓋面達100%,營造“學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

7.對接通信企業行業特點,實施了“分段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

根據本專業通信工程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動對接通信類企業生產規律、適應企業生產需要,實施“分段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將校內學習與企業生產實習、頂崗實習交替進行,實現校企雙方聯合教學、協同管理、共同育人。本專業一年級參加專業認知實習,了解通信監理行業的發展與職業特點,二年級參加暑期實踐,到企業真實通信項目中鍛煉學生,初步掌握通信監理所需技能,第六學期參加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校企深度融合的特點,讓本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受到實習單位的廣泛好評,本專業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已全部被錄用,體現該專業的就業競爭力。

8.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建立合作制度與管理運行機制

另外為了保證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在項目建設期間,本專業建立并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緊密型校企合作關系,依托我校國家示范校的平臺,本專業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完善了如《學生員工管理辦法》、《校企互兼互聘制度》、《頂崗實習巡視制度》等校企合作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為雙主體育人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9.校企共建通信行業培訓基地,提升了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與廣東省通信學會、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積極承辦行業活動,并推進校企人才培養交流活動的常態化。與廣東達安共同簽訂《校企共建培訓基地協議》,既保證校內實訓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行,以滿足主要技能訓練和技術創新服務的要求,保證生產性實訓實習效果。同時積極擴寬實訓基地功能,使實訓實習基地具有對外培訓、企業培訓、教師培訓、考證培訓等能力,成為廣東地區的通信行業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與廣東達安共建國家級通信工程監理專業骨干教師企業頂崗培訓基地;不斷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政行企校四方共融的“通信行業培訓基地”、“LED行業培訓基地(暨南海光電學院)”和一個國家級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

推進校企對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是高職院校發展趨勢。企業全程參與通信工程監理專業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過程,畢業生精專業、懂管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優秀素質已經受到企業的肯定和嘉獎。根據麥可思、用人單位、畢業生等第三方調查和評價,本專業畢業生質量受到廣泛認可,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就業對口率90%以上;據2011年、2012年第三方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公司對我校通信工程監理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表明,該專業的學生月薪、就業率和母校推薦度指標,在全校名列前茅。有近30人次畢業生獲得企業優秀員工、并成長為公司技術和管理骨干,年薪達12-20萬元,在企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升職空間。本專業還校企合作舉辦國培班,與兄弟院校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兄弟院校相關專業建設起到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未來管理者 管理素質 課程體系 教學方法

素質,通常也稱為素養,是指人的身體特征與個人品質,素質的提升除先天因素外,還受限于后天的環境因素、社會實踐。管理素質是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合理運用,以及具備的管理理念和持有的管理態度,這種素質需通過環境和教育培訓獲得。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管理者,不僅需要學好專業知識,而且必須加強管理素質教育。作為被管理者,要能夠對上司的行為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夠更好地為組織服務,作為現在和未來的管理者,理解管理過程將構成管理技能的基礎。因此,管理素質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加強大學生管理素質教育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 加強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管理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科教興國的基礎在于人才的高素質,而高素質又源于教育,那么什么樣的教育,才能興國?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呢?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由于教育工作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措施落后,傳統的應試教育與知識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教育中重技術、知識,輕基礎、能力,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應試教育、知識教育到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轉變,無疑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迫切要求。

其中,在素質教育中,基礎教育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其中管理基礎的教育十分落后。在當前這個時代,教育者們都認識到其他基礎教育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提升的巨大幫助,對于管理基礎的重要性卻不能夠有充分的認識,管理學的教育嚴重滯后,非經濟管理類的專業涉及很少,而有些經管類的專業也是淺嘗即止,大學生的管理素質十分低下。所以,加強管理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前總理朱镕基是這么說的:“……但是我認為科教興國的基礎在于教育。這個教育除了基礎教育應該予以十分重視以外,對于專業教育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管理方面的教育。目前,中國最缺乏的就是管理人才,我國的國有企業它的一把手,它的總會計師大部分是不合格的。”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應該加強管理素質教育。

1.2 管理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的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分發展。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而要想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必須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對活動的方式做出合理的安排,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管理,管理的有效性決定了生產效率。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企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專業技術人員,都必須要適應市場變化,要有競爭意識。一個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管理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能夠合理地使用資源,有效地開展各項活動。由于資源的有限性,方法的多樣性,所以必須努力提升管理素質。

當今社會的發展已經步入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表現為經濟知識化和知識經濟化。經濟知識化是指科學技術知識對經濟活動的滲透,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離不開必要的知識;知識經濟化是指知識的生產轉化需要經濟支撐,并接受市場檢驗。從這兩個角度講,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既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管理素質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創業人才的必備條件。

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要素包括科學、技術與管理。二戰后日本的崛起與其對管理的重視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將技術和管理稱為經濟發展的兩個車輪,不斷地向美國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把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視為市場競爭的生命線;歐洲也認為與美國的差距其實質就是管理差距。由此可見,加強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非凡意義,有助于贏得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管理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3 管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自身迫切的需要

對于所有的組織與活動,管理都是絕對必須的,無論組織與活動規模的大小、無論組織在哪個層次,無論活動領域是什么,無論這個組織位于哪一個國家,這種性質稱為管理的普遍性。在所有環境中,管理者都要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由于管理的普遍性,從切身利益出發,要求組織改進它的管理方式。通過學習管理,能夠認識到不良的管理,并且采取措施糾正它。此外,你也能夠識別優秀的管理以及鼓勵他。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學習階段,為了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各類活動,必須對自身所擁有的各類資源,包括時間、精力、物質等要進行合理的安排,也要求大學生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論與技能。作為一名大學生,處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階段,為了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不可避免地要參加各類學生組織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被管理者,學習管理能夠對上司的行為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管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自身迫切的需要

對于大學生來說,無論是經濟管理類專業,還是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將來會有很多人會走上管理工作崗位,成為一名管理者。作為一名未來的管理者,在面對不同的人,處置不同的問題時,可以支配的資源十分有限,而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能獲得巨大的回報(地位提升、收入提高)。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特別是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的鍛煉,對管理理論的認識和管理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獲得回報,應該加強大學生管理素質教育。管理素質教育是未來管理者自身發展的需要。

2 當前高校大學生管理素質教育的現狀

2.1 管理素質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大多數高校普遍對管理素質教育認識不足。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并沒有認識到管理素質的重要性,沒有把管理素質看作是大學生必備的業務素質。同時,也沒有認識到管理素質是大學生發揮專業技術特長的重要條件。有的院校甚至根本就沒有管理素質教育這個概念,對大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院校對管理素質有所認識,想抓管理素質教育,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學生素質不高,師資力量有限,管理素質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管理素質教育課程定位不清,有的高校僅僅開設幾門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而且學時得不到保障,學分比例偏低。第二、在管理系列課程的設置上不規范,顯得非常隨意,沒有形成完整管理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課程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系,不利于管理素質的全面提升,難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管理素質的要求。

2.2 管理素質教育模式單一

雖然有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經濟管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加強經濟管理素質教育的模式非常單一。目前各高校增加大學生管理知識,主要是通過開設選修課或第二專業模式來進行。開設選修課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在選課時也很隨意,為學分而選課,根本就不可能達到提升管理素質的目的。至于說第二專業或第二學位學習,由于學習負擔過重,可能導致兩個專業都學不好的結果。這兩種模式都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習管理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在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主要采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形式雖然是傳授知識的最直接的途徑,但是單純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實踐性,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呆板,照本宣科,缺乏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運用,使得學生對管理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管理素質教育的開展。

2.3 管理素質教育師資力量匱乏

通過課堂學習可以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建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管理態度,但是對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妄想通過課堂學習提高則是困難的。因此,要加強管理素質教育,不僅需要理論功底扎實的管理學教師,同時也需要具有豐富管理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在管理方面的師資力量根本滿足不了管理素質教育的需求。一方面缺乏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各個非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因不懂管理知識而無法從事管理類課程的教育,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師對其他專業知識不太了解,在對非經管類學生進行管理知識教授時,難以將管理知識與學生專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高校師資力量現狀制約了管理素質教育的開展。

2.4 管理素質教育教材結構體系不合理

管理素質教材,是關于管理素質教育的知識體系,按照一定的版面結構通過對知識的邏輯安排形式表達了編寫者的目的和意圖。合理的教材結構,為管理素質教育準備了必須的催化劑。例如,羅賓斯的《管理學》教材每章由學習目標、本章小結、關鍵術語、小測驗、關于道德的批判性思考、思考題、案例應用與問題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圍繞著全章節中心發揮著獨特作用,風格各異,理論結合實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得當,對大學生的管理素質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是死的,只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將它升華為大學生的管理素質。

當前我國高校所采用的管理學教材,其結構體系大部分都不合理。只有基本理論知識的陳述,缺乏其他調動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教材內容不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形式變化、理論發展進行必要的調整。另外,不同的專業對管理素質教材的需求大不相同,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的編制上要結合專業特點。目前大部分高校所用的管理教材基本不能體現出專業需要,也沒有結合各專業特點。這樣的教材自然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本就達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不利于管理素質教育。

3 加強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重視管理素質教育,完善管理素質教育體系

首先,高校管理層需要重視大學生的管理素質教育,將管理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逐步完善管理素質教育體系。其次,教師要重視大學生的管理素質教育,在接觸大學生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宣傳管理素質教育,讓學生了解管理素質有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要注重管理意識的培養,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未來管理者們的管理素質。

在具體操作中,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將管理知識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管理知識與能力將給與大學生莫大的幫助。第二,在大學生專業培養計劃中安排管理學作為必修課,通過管理課程教育傳授管理知識,使大學生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懂得企業組建和發展、市場開拓、當家理財等等技巧。第三,改革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F代管理學是實踐性和時代特征非常強的學科,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置必須合理,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應相互滲透,將管理課程分為若干層次貫穿大學四年,讓學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經營管理策略。教學內容精煉、先進、實用,并結合大學生所學專業的需求和特點,逐步培養大學生必要的現代管理素質。

3.2 拓展管理素質教育途徑,豐富管理素質教育模式

高校應該積極拓展管理素質教育途徑,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加強管理素質教育。開設管理類課程,只是豐富大學生的管理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實踐研究等打下基礎,更主要的是要讓大學生掌握管理技能。僅僅是靠課堂教育,達不到提升大學生管理素質的目標。為了豐富管理素質教育模式,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管理教育形式。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管理學知識講座,并激勵學生撰寫管理學術報告;利用假期組織大學生到社會實習或參觀,讓大學生親身體驗管理知識的應用,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端正管理態度,以適應未來社會工作的需要。同時也使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主動提升管理素質。

第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營造管理素質教育氛圍。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學習興趣。高??梢匝埜黝愔髽I家到學校講座,開展創業計劃大賽,人力資源管理大賽、營銷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集合理論和實踐強化大學生的創業理念,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

3.3 加強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結構

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起決于教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必須具備專業的實踐能力和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為了強化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要求高校要加強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結構。

首先,高校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教師來源結構。目前,高校教師隊伍的主要來源是高校畢業的研究生,管理學教育缺乏實踐能力是很難適應崗位需求的。建議高校管理學科師資來源多渠道化。高校應出臺政策,每年從企業選聘部分具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同時,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中,也應該選擇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管理學教師,進一步優化年齡、學歷、學緣結構,避免“近親繁殖”。其次,高校應提升現有教師的管理素質教育能力。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工作,促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交流,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考核辦法,建立促進教師成長的激勵機制,以定期評估授課教師,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和素質。

3.4 構建合理的管理教材結構,豐富課程教學手段

目前我國高校缺乏針對中國大學生強化管理素質教育的教材。針對管理素質教育,我國高校必須構建合理的管理教材結構,將課程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基礎性課程、應用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等,并將所開設的課程系統化,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教育體系。適應不同專業的特性,針對不同專業編制不同的管理類教材。教材內容應該安排開篇案例、本章總結、文獻查閱、討論題、管理實際操作、結尾案例等環節,每部分都圍繞章節中心發揮出獨特作用,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程教學方面,要有機地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形式。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查閱資料、案例教學、學生討論、模擬操作等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盡可能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習內容更加形象直觀,以便提高學生學習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效率,盡快提升學生管理素質。

4 結束語

中國人的管理素質普遍偏低,唯有通過高等教育階段強化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才能有利于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好地適應未來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高等院校必須有效影響和塑造大學生管理素質,把培養學生的管理素質納入培養目標。不斷拓展管理素質教育途徑,豐富管理素質教育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強化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從而為我國經濟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邱燕琳,王治宇.新型管理素質培訓體系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8.

[2] 任天舟,程宣梅,嚴琴音.論加強非經管類學生的經濟管理素質教育.中國成人教育,2007.7.

[3] 韓紅梅.地方性本科院校學生經濟管理素質培養研究.教育時空,2011.1.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過對《秘書綜合實訓》課程主要內容的分析,結合崗位實踐,應用基于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對該課程進行了設計,并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項目教學;高職;秘書綜合實訓;應用

《秘書綜合實訓》是高職文秘專業的一門實踐性、綜合性極強的專業課程,它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將所學過的秘書概論、秘書實務、辦公事務實訓、秘書寫作、文書檔案管理、會議組織和服務等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融會貫通,進一步鍛煉專業技能,掌握秘書工作的基本技巧,為日后成為合格職業秘書奠定堅實基礎。

該課程綜合性、實訓性強,課程內容是按照企業發展所牽涉的秘書工作內容編排的一系列的工作任務,非常適合開展項目教學。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將“教學做”結合起來,對實現教學目標有一定的幫助。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實施的必要性

項目教學法指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先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并作適當的示范,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各自的項目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最后以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和學的模式。項目教學法旨在使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建構。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秘書綜合實訓》課的課程內容是根據秘書職業能力的培養規律和秘書日常工作過程的順序,設計開發出秘書職業認知與求職實踐、籌備開業慶典與新聞發布會、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公文處理與文檔管理、商務會議管理等15個實訓教學項目,每個項目都設計成具體情境化、行動化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所學過的秘書理論和知識進行重構、融會貫通,為了達到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實際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對該課程實施項目教學非常必要,同時,課程的內容設計也使實施項目教學有了可能性。

項目教學法在《秘書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一)課程總體項目設計

《秘書綜合實訓》課程是商務秘書專業的核心能力課程,其前導課程有《秘書寫作》、《商務禮儀》、《秘書文檔管理》、《會議組織與管理》、《辦公室事務實訓》、《秘書辦公自動化技術》、《商務溝通》、《經濟法基礎》、《秘書心理訓練》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具備較強的職業認知、形象設計、流程管理、商務溝通、輔助決策等秘書職業基礎能力和文檔管理、會議管理、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以及商務活動管理等秘書職業核心能力,同時具備秘書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

在《秘書綜合實訓》課中實施項目教學,首先,需要設計好綜合性秘書工作項目,打破傳統的縱向教學內容排列結構,跨越《秘書概論》、《秘書寫作》等多門課程,其次,要求教師具備全面、廣泛的專業知識,具備開發和選擇項目的能力,以及對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掌握、運用和講授能力。

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所學知識點及技能點的分析、梳理,并結合秘書職業技能鑒定及有關要求,我院設置了10項高度綜合化的秘書職業活動項目,使教學內容項目化、模塊化、具體化;每個項目、任務模塊都是一項情境化、行動化的學習任務,所有內容的安排都圍繞學習任務的完成來展開,通過情境化的任務來驅動學習。具體教學項目的設計見圖1。

(二)項目教學的程序

在每個項目操作過程中,根據項目教學的特點,可以采取以下程序組織教學:明確實訓目標→設置情景項目導入→布置實訓任務→進行實訓準備→實訓實施→學習成果評估。

其中,實訓項目是圍繞工作情境而設定,學生則根據明確的工作情境描述,采取相應的步驟最終完成項目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既是知識傳授者,也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學生既是學習者,也是項目任務的執行者。

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思考和體會

在《秘書綜合實訓》課中實施項目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參與度也隨之有所增加,另外,學生在完成一項項指定的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多種能力,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在實施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設計項目任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與核心

項目設計包括實訓目的、實訓場地與設備要求、工作情境設置、項目任務要求、項目操作流程、項目結果評判等,每一個要素都會影響到項目的實施效果,其中,項目任務是圍繞項目訓練目的設計的,項目任務的難易度直接影響到訓練能否達到目的以及訓練的實際效果。在《秘書綜合實訓》課中,可以設置簡單的項目任務,如把秘書工作中的每一項具體工作作為一個項目任務,每一個項目任務只覆蓋某一技能中的某一個環節。如,在秘書辦公室環境管理中,就公共辦公用品如何擺放這一技巧,設計成一個具體項目任務;可以設置成專項技能項目任務,如辦公室布局與環境設計實訓項目,訓練學生能夠根據現有辦公條件對辦公室進行合理布局和辦公環境布置;還能設計綜合項目任務,采用設計工作情境的方式,模擬實際工作環境,以工作任務為驅動,要求學生在秘書角色的狀態下完成涉及多方面的具體事務。所有這些項目任務的難易程度都需根據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定。

(二)學生合理分組是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

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每組人數的多少、學生的不同搭配都會影響到項目任務完成的質量,因此,對學生恰當分組是完成實訓任務的重要保障。在《秘書綜合實訓》課上,通常按企業辦公室的崗位設置組成一個5人左右的工作團隊模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給定任務。若人數太多,有的學生沒有具體任務;人數太少,不便角色分配。這個團隊要求由不同特長、不同性格的學生相互搭配,如既需要踏實肯干的、善于表達的學生,又需要辦公技術運用熟練、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分組時首先由學生自愿組合、分工,然后,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微調,而且,每一組的小組長也要適時輪換,這樣,可調動每一名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榮譽感,保證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三)實訓場所真實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實訓課基本上都能保證在計算機實訓室完成,這對實訓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一定保障。但計算機實訓室每個學生有一臺電腦的簡單設置,實際上并不適合于《秘書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秘書綜合實訓室可以是一個高度仿真的“公司”,內設若干隔斷,分成不同部門:一間“總經理辦公室”,若干職能部門工作間,一個“接待處”,每個工作間配置一臺計算機并聯網。另外,根據秘書職業能力的訓練要求,需在接待處設程控電話交換機(即電話總機,可以轉接電話),配備打印機、傳真機、掃描儀等現代辦公自動化設備。同時,為使工作場景更為逼真,可以讓學生對實訓場所進行形象設計,設計“企業”標志,營造“企業”文化氛圍。

在仿真的企業環境中,學生模擬企業人員的角色,培養上課即工作的職業意識,根據實際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做具體的事,培養職業技能,訓練上網搜索并處理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同時,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與職業能力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在職業能力的訓練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主動工作,全方位服務,沉穩、機敏的秘書職業素養。

當然,這種模擬的實訓場所與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比單純的計算機實訓要更方便組織教學。

(四)考核形式多樣化是推動項目教學的有力保障

實施項目教學法,教師不再是把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并最終得到這個結果,進而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因此,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與項目教學法極不適應。由于學習的重點在過程,學生的成績評價系統也應更加注重過程性的評價,評價可以結果展示的形式進行,每小組可推薦一人就小組完成的任務進行展示,其他學生應就自己在該項目中所做的工作寫出書面小結,包括對完成所承擔的項目任務的過程、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作較為詳細的說明,教師可根據學生所在小組的作品和自評給學生評分??傊?,自評、互評、教師綜合點評等多種方式要綜合運用。

項目教學法能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如,工作情境設置與現實企業的工作環境存在一定偏差,“角色扮演”的虛擬項目任務無法讓學生進入真實職業工作狀態,有的學生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同時,相對于傳統的授課方式,項目教學的課程組織、具體項目開發、課堂評價等方面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開展項目教學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明勝,謝定明,等.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9).

[2]潘彤.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廣告策劃實務》課程中的應用[J].廣東女子職業學院學報,2010(4).

[3]曾繁玲.項目教學法在《電機拖動與控制》教學中實施的探討[J].成都電子高等??茖W校學報,2009(1).

[4]德國“行為導向教學”與中國學導式項目教學的對比——學導式職業教育研究[OL].[2011-06-08].http://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05302.

作者簡介:

李明(1974—),女,博士,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文化語言學與秘書教育等。

工程師素質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法律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目前,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知識普遍欠缺,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是存在缺陷。因此,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探索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土建類專業學生 法律素質 培養 依法治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將“依法治國”作為全會主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①為適應這一要求,高校教育必須大力提升學生法律素質。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土建類專業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的必要性

(一)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思想在建筑行業貫徹落實的需要。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②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行法治,極為重要的標志就是國民的法律素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法制建設進程,建筑業相關法律規范體系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初步建立了以《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及《注冊建筑師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為主體,大量部門規章為輔助和補充的建筑法律規范體系,在建筑市場的規范和引導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建筑行業良性、高效且有序的發展。由此可見,法律是調節和管理建筑行業的基本手段,是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主題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土建類學生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有利于造就一支既熟悉建筑理論知識,又熟悉業內法律常識的專業隊伍,是實現依法治國重要思想的重要保障。

(二)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是開展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更加嚴格,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基本法律知識和建筑法律法規知識的儲備缺一不可。因此,要促進土建類專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順應職場發展需求,法律素質的培養必不可少!考慮到目前在校學生多為九零后的年輕人,而五年、十年之后,他們將成為建筑行業的骨干力量這一情況,加強高校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是具有現實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學生自覺的知法、守法、用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是解決學生執業過程中遇到各類法律問題的需要。由于現階段建筑市場尚不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仍然存在很多法律問題,土建類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和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諸如:地方保護、行業封鎖、招投標活動弄虛作假、“陰陽合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違法轉包工程、不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偷工減料等不法行為。㈢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都需要他們運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去處理和解決。此外,在擇業階段,所有大學生都會遇到用人單位招聘時會對不同院校、不同性別、不同相貌甚至血型和星座的學生進行差別對待,這一行為嚴重侵害了學生的平等競爭權。如果不具備基本的行業內法律知識,沒有較高的法律素質,不但會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嚴重的還會使集體乃至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更有甚者還會導致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隱患,給社會和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土建類專業學生不但要學法、懂法、守法,更要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培養自身法律素質,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明辨是非,遠離違法犯罪。

二、高校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困境

(一)課程設置有失偏頗

大學里重專業課,輕基礎課,厚此薄彼的現象大家已司空見慣。土建類專業學生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大部分課程都是專業課,專注法律素質培養教育的相關課程少的可憐,甚至在大部分高校法律基礎課程只是簡單作為普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以高職院校為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普法的課程只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門,共計48學時。而整門課程中除去道德理論部分,法律基礎知識僅占總課時數的四分之一,約12學時,且內容為憲法、刑法、婚姻法、繼承法及行政法此類基礎法學知識,幾乎沒有涉及建筑專業類法律法規。受課時少、內容多的限制,法律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課堂案例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討論等環節都不能充分進行,使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根本達不到培養土建類學生專業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

(二)教師專業法律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土建類學生的法律教育,對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條件要求極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法學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建筑類相關學科知識,但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土建類學科從事建筑及房地產法學研究的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許多高校受人員編制限制,又鑒于法律基礎課程課時有限,很少引進主修建筑及房地產法律法規的專職教師。承擔法律課程的部門通常是思想政治教學部,這一教學部門主要承擔的教學任務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論課。部門內大多數主講教師的專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他們的專業使之完全可以勝任思想道德修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政治理論課的教授,但是土建類專業法律法規課程由不是主修法律專業的德育老師兼任,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了。這些老師往往沒有經過專業的法律培訓,更不具備建筑行業基本知識,教學水平也存在差異,對于學生提出的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根本無力給出正確科學的解答。

(三)專業教材匱乏

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但目前我國尚沒有一本

作者簡介:金秋平(1982-),男,天津人,法學碩士,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與教育實踐。

完整收錄土建類專業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的相關教材?,F階段在全國高校中通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修訂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該教材中法律基礎部分提綱挈領的涵蓋了我國憲基本制度、實體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等基本法律知識,同一些省市級編寫的普法教學參考書、高校自編教材以及幾所高校聯合編寫的普法類參考書目一樣,有著一個共同的缺陷,即缺乏土建類專業特色。而對于土建類專業的學生來講,掌握與執業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對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更為重要,這些缺乏針對性的教材,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需要。

三、加強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進行法律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各級教育、房地產及建筑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作用及其必要性,對有效的培養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進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高校應自上而下的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專業技術類課程教學的同時,更應該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把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作為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針對目前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偏少的現狀,開設土建類專業法律課程,同時增加基礎課中土建類專業法律知識教學的學時。

(二)優化教學團隊師資結構

一支法律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建筑類專業法律教育的基本保障。高校應立足當前,著眼未來,著力打造一支建筑學與法學知識兼備的師資團隊。要優化現有教學團隊師資結構,首先,應大力引進同時具備建筑學與法學交叉學科知識儲備的人才,改變教師學歷結構。其次,應大力引進青年教師,改變現有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最后,應建立師資的培訓機制,對在崗的非法學專業科班出身的老師們進行土建類相關法律知識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各類法律知識進修培訓班,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業務水平??梢?,引進既掌握法學知識又熟悉建筑學的復合型青年教師,培養跨學科的法律人才,是今后土建類專業普法教育師資團隊建設的大勢所趨。

(三)編纂土建類專業學生專用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教材

優秀教材與教學大綱的編纂是土建類專業開展法律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要編寫土建類專業學生需要的特色法律教育教材,就必須充分發揮各級教委及房地產行業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多方開展建筑類院校土建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教育研討會,聘請建筑學、法律、管理學等各方專家參與課程體系設置,研究制定培養目標,就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問題充分交換意見。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組織經驗豐富的建筑學與法學專家共同編寫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全國通用教材,將與各專業相關的法學知識、法律法規融入到建筑類各專業中去,使建筑學和法學融為一體。

結束語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這就需要高校向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優秀畢業生。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依法治國”思想在建筑行業和教育行業貫徹落實的必然趨勢?,F階段我國土建類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高校只有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才能讓土建類專業學生擁有系統的專業法律知識,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良好的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土建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 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4.10.24

[2] 李曉燕 建筑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為例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9.04

[3] 韓益鳳 陳玉祥 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淺析 載于《前沿》2011年第24期

[4] 莫敏 李建光 法治在何處——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法治建設思考 載于《梧州學院學報》2013.04

注釋:

①2014年10月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 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②莫敏 李建光 法治在何處——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法治建設思考 載于《梧州學院學報》2013.04

③李曉燕 建筑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為例 2009.04

上一篇:高中生媒介素養論文范文下一篇:旅游發展中灑文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