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

2023-11-23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1篇

當老師笑容滿面地問我們長大以后干什么?有的說要當醫生,有的說要當教師,有的說要當司機,還有的說要當科學家等??墒俏议L大了想要當特種兵。因為人民軍隊是國家的堅強保障,如果沒有軍隊就沒有國家的安寧和幸福。軍人時刻嚴守紀律,保衛祖國,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頑強拼搏,英勇作戰,勇往直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特種兵又是軍隊的“尖刀”部隊,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沖鋒出現在哪里,他們的良好素質和頑強作風時時激勵著我不要向困難低頭屈服。

所以我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努力增長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便長大以后在特種兵部隊掌握技術,為祖國的安寧和富強作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省臨海市外國語小學四年級:英雄本色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2篇

一、對病人負責,注重病情的追蹤反饋

不少病人對我說,由于病因尚未確診,因而治療較長的時間,效果依然不明顯,希望我們能及早地為他解決問題。醫務工作者都知道,要把每個病人的問題治療好是很難的,尤其是老年病,但我應盡自己的能力,認真為病人診治。因此我對每個病人都認真寫下我的診治意見,如果遇到我解決不了的病人,特別是從外地來的病人,我一定把情況記下來,或者把患者全部資料留下,結合病情查找資料,或者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我經常帶著這些問題參加學術會議,隨時請教國內外的專家,直到把問題弄明白為止。

二、關心體諒病人,從不輕易拒絕病人的要求

作為一個醫生,應該時刻為病人著想,我經常這樣設想,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或病人的家屬怎么辦? 老年病科的病人往往是活動有困難的,有些只能由家屬來隨診咨詢。有時也帶來一些病情資料或檢驗結果。盡管如此,我也未必能對患者的診治提出具體意見,凡是遇到這種情況,我將盡可能地到病人家里親自檢查一下,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盡力去完成,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三、嚴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拒絕從病人身上謀取利益

對醫德、醫風建設,人民群眾反應強烈,黨和政府高度關注。醫療關乎生命,醫生責任重大,醫療問題導致的危害性往往因此而比其他領域更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什么樣的醫生才是一個合格的角色?時下大多數人看病都是自費,病人看病都希望治好病又少花錢。作為醫生來講,應該為病人多想一想,在不影響治病的前提下,能省則省,不能只站在賺錢的角度,能多開就多開,把“看病”變成了“賣藥”,讓病人多花冤枉錢。常言道:“換位思考”。我覺得做一個好醫生,應該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病人,你希望醫生對你怎樣? 當你給了病人一些幫助后,病人及其家屬常常要千方百計地表示感謝,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病人送禮、送紅包或請吃飯的事經常發生。病人因為疾病已受到很大的折磨,經濟上也負擔沉重,還要為感謝醫生而增加開支,這是很不應該的。對于病人送來的東西,多數情況下我當場退回,但有時他們有顧慮,我就把錢暫時收下,放在病房的護長手里,待病人出院時再送回給他們,并給予解釋和安慰,我也從不告訴病人或家屬我的住處,極少在家里為病人看病。我認為作為一名黨員,醫療工作也是黨聯系群眾的一個紐帶,我的一舉一動將影響到黨的威信,所以對待這些問題,我是非常慎重的。

還有一些藥商,為了推銷產品,經常要給醫生一些回扣。如某藥商,給我一本處方,他說只要我給病人開一張處方到他那里去買藥,就回扣300元,假如按他的要求,開出十張

八張處方是不難的事,轉眼我就可能拿幾千元了,雖然也許這些藥物對病人有一些好處,但通過這種手段而謀取暴利,就等于在病人身上進行了經濟掠奪,這是極其不道德的事,對一個醫生來說更不應該,因此我拒絕了。我從來沒有拿過一分錢的回扣,將來也不會。相反地,對于病人,我經常要考慮病情的需要和病人經濟負擔的能力,不開大處方,除了必需的項目,一般不安排高額的檢查。

四、選擇了醫生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

強調奉獻的同時更應該強調作為一個醫護人員我們應該做什么。醫務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如果能從內心深處認為所面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本職,是應該做的,就不會猶豫,不會推辭。一場抗擊非典的斗爭,是對我們每位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嚴峻考驗。我們勇敢地站在第一線,主動接受挑戰,接受各種考驗;我們以大局為重,以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為首要利益,在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醫務工作者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責任是重大的,但也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醫術精湛,有仁愛之心,愛護病人,視病人如親人。人性當中其實具有一種非常高尚也非常純樸的東西,關愛他人;當我們去關愛他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怎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而是作為人的善良和作為一個強大者對弱小者伸出援手的本能,幫助他人,也達到自己某種真誠的愿望。實際上更多的人是在憑著良心做事。這是現代社人應該提倡的情操,我認為醫務工作者尤其應具備這種美好的情操。作為青年醫務工作者,無論我們面對如何重大的災難,我們每一位青年醫務工作者,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認真履行白衣天使神圣的職責;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無畏的精神投身與防治疾病的斗爭中。沒有恐慌與害怕,因為我們相信科學一定能夠戰勝疾病。我們的堅守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為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五、臨床醫生必須不斷地學習及運用循證醫學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在臨床工作中吃老本想當然人云亦云的情況相當普遍.臨床醫學就是經驗醫學是世紀的陳舊觀念。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及發展,在世紀中己逐漸糾正這種片面性。作為一個好的臨床醫生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不善于結合臨床經驗去讀書、去分析和總結,舉一反

三、不斷提高,也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醫生的。對此,吳階平院士曾有一段精辟的闡述實踐、思考、知識三者結合的重要性,我是在成長中逐漸體會到的;。如果三者的自然結合能盡早提高到自覺結合則不僅成長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而且是可以無止境的一些醫生的臨床知識更新過分依賴于專家們的講課。專家們將自己的經驗和學習所得經過精心提煉、準備、進行認真的知識傳授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任何一位專家的知識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按照循證醫學的觀點,專家意見的參考值是很低的,因此,不應全盤接受,更不能以某某教授所見作為自己工作的指導意見,必須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讀書心得,有區別、有分析地加以接受。一些臨床醫生的知識更新依賴于藥品介紹推廣會。不可否認,醫藥企業舉辦的各種學術和新藥、推廣活動為我國臨床學術界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新信息、新知識、甚至新思路。但是,企業畢竟是以商業為目的。臨床醫生要保持清醒的、分析的頭腦,將在這些活動提供的信息與自己讀書心得結合起來,相互補充、仔細辨別,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循證醫學又稱實證醫學,其含義為有目的、正確地運用現有最好的科學依據來指導對每位病人的治療.它是一門通過正確利用及合理分析臨床資料來制定醫療衛生決策,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從而能夠提供經濟高效醫療服務

的科學。我國循證醫學研究起步不算晚,1997年12月衛生部就批準在華西醫科大學成立中心,開展循證醫學方法學的研究和普及推廣工作,因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研究。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和培訓班逐年增多,大大推動了我國臨床醫學和防治工作的發展。循證醫學的研究結果是當前臨床醫學研究中參考價值最高的世紀的臨床醫學將在循證醫學和基礎醫學的帶動下結合多種研究手段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們必須在大量扎扎實實的臨床、科研實踐的同時肯于讀書、善于讀書,才有可能成為新世紀的合格臨床醫生十幾年的從醫歷程,就是活生生的事實對我的教育過程,黨和人民已經給了我很多很多??墒俏覟椴∪?、為黨做的還是很少,我認為黨培養我成為人民的醫生,目的就是要為人民做事,一個人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病人需要我的幫助,只要我還有一點力量,我就應將全部精力貢獻給病人,貢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

“愛崗敬業”征文四——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

2009-05-07

煉成鋼鐵很困難,而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更艱難。怎樣成長為一個理想的合格醫生?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醫生應該甘于寂寞,卻不能甘于平庸。能夠忍得住寂寞是做好醫生的基本要求。日常臨床工作中的突破并不總會發生,甚至很少發生,尤其是對于那些在基層工作的醫生來說更是如此。每天的絕大部分工作是重復性勞動,面對有限的幾個病種,按照治療規范反復使用幾種常規的治療措施,千篇一律,如同“祥林嫂”一樣每時每刻重復著同樣的故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甘于寂寞,“樂于”忍受與星星做伴的孤獨。甘于寂寞還應該表現在要專心致志地做學問,不為名利所動。

如果僅僅滿足于寂寞而平凡的工作,將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理想的醫生。好醫生應該學會在忍受寂寞的前提下不甘平庸,成功總是更加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只要你不甘平庸,你就要加倍地勤奮。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只有在反復進行大量的臨床實踐基礎上才有可能突破常規,建立新的規范,而這往往需要漫長而艱苦的努力,而難耐寂寞者很難會靜下心來實現這種突破。

真正的成材是要用終身的努力、智慧和辛勞來換取的,在寂寞中要腳踏實地,積累智慧和經驗,并等待那不平庸時刻的到來。

回顧當代中國的知名臨床專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臨床。這就是為什么吳階平院士在他的醫生成長三要素——“實踐、思考、知識”中,始終堅持把實踐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只有正確處理好三者的關系,才能夠較好地駕馭臨床實際,逐步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那么如何才能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習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1.勤于觀察。我國著名臨床學家張孝騫教授曾指出,各種病人好像是大自然安排的實驗室,善于觀察的人,常??梢詮闹械玫絾l。不輕易放過任何微小的現象,是臨床觀察的一個重要原則。若不掌握這方面的能力,包括取得可靠觀察結果的技巧,例如摸不出腫大的肝脾、聽不出心臟的雜音,則無法開展臨床上最起碼的診斷治療,更不用說進行臨床的科學研究了。發現問題,探索創新,是臨床醫生的責任。

2.學好辯證法學。醫之道就在于:讀萬卷書,學百家長,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勇攀高峰,不斷進取。在臨床工作中,既要學會抓重點,抓個性,也要注意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及時歸納總結,寫出有切身體會的小文章,對自己和別人均有指導作用,其意義不亞于大塊的專題報告。

3.瞻前顧后去“三室”。所謂“瞻前”就是選定科研課題前多做前瞻性研究,避免重復,少走彎路。“顧后”就是要經常進行病例總結和回顧性調查,形成自己獨到的經驗和體會。“三室”是指多去“圖書室、病案室、實驗室”。定期到圖書室閱讀最新文獻,了解新事物,注意新動向;充分利用病案室的存檔功能,圍繞 臨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病例分析總結;同樣,掌握一些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培養技術進行基礎研究,可以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各種病因和發病機理的認識,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進程。

我國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自著的《備急千金要方》首卷以“大醫精誠”為題,精湛地論述了做醫生的規則,至今仍然具有較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我認為當醫生能夠做到“精誠”二字足矣。

一是“精”,從醫者必須要技術精湛。因為醫術是“至精至微之道”,告誡人們醫不是隨便可以學的,醫生更不是隨便可以當的,人命關天,學醫的人就必須要樹立“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和甘愿奉獻的精神。要想發大財的人最好不要學醫,更不要當醫生,也不可能當好醫生。疾病的發生發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醫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和新病種,如非典、禽流感等病的變化,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新技術,吸收新信息,總結新經驗,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臨床治病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誠”,就是當醫生的要品德高尚。首先要樹立“普救含靈之苦”的志向;其次是有了高超的技術還不能自高自大,在診斷治療時還要細致入微,要做到 “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纖豪勿失”。在對待病人方面,要不分貴賤貧富、美丑老幼、親疏,都應該平等對待,如同親人一般,把病人的苦處看成自己的痛苦,一心一意地救治,若能獲得好的效果也不能“炫己毀人”,謀取財物。只有那些醫技高超,切實為病人解除痛苦,醫德醫風高尚的醫生,人們才稱為好醫生,也必定會受到黨和人民的尊敬。

應該承認,當今的醫療服務出現了過分技術化的傾向,醫療衛生隊伍中的一些負面因素

導致醫患關系比較緊張。但我們應該堅信,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態勢終會得到遏制。同時,準入制度的建立,也必將淘汰那些不合格的醫生。

要做一個好醫生,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做人。任何行業(尤其是服務行業)的優秀代表,一定做人很成功,否則他不會受到大家的信賴和尊重。而最具人文精神的醫學更是如此。醫生是最需要擁有同情心和情感高尚的職業,不該受到商業化的侵蝕。醫生絕不是一個可以發大財的職業,如果抱著發財的夢想進入醫生這一行,肯定不會成為好醫生。因為在他眼里,每個求醫者都是自己手中可以“撈”一筆的機器。這樣的人不配做人,更不配做醫生,應該堅決剔除出醫生隊伍。

要做一個好醫生,勤奮是必須具備的素質。只有踏踏實實堅持在臨床一線,才能德藝雙馨。因為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不斷地積累和磨練,才能有所成就。當然,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習慣,樹立循證醫學思想,不受“過分技術化”的誘導,也非常關鍵。而這些技能同樣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積累。

要做一個好醫生,還要虛心向前輩學習。600萬醫療衛生隊伍中有許許多多的好醫生。“良師為鏡”,前輩們的一言一行既有引導和啟迪作用,也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張洪濤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想了很久!覺得應該是具有淵博的醫學學識和思考分析問題能力,目前我的離這個目標還很遙遠,所以一直以來覺得自己不能勝任醫生這個職業。唯有不斷的提高,不斷的學習才能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

自己的帶教老師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一切都要求哪么完美,思考問題也是哪么細致,目前我的目標差不多就是做一名象唐老師一樣的醫生。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3篇

---談談怎樣當一名好教師

通過這次的國培培訓,特別是看了視頻:我身邊的師德故事,感慨頗多,觸動頗深。今天,我也想借此來談談當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自從我教書育人以來,對于老師這一職業的認識確實也很深的,每每聽到、談到、讀到“師德”二字,深深覺得肩上的擔子有多大的分量,有時慶幸,有時慚愧。身為從教育人的模范,對自己的品德修行嚴格要求,不敢有半點松懈,既擔心影響了教師的形象,又害怕誤了他人的子弟??傊?,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師德”二字的分量之重。那么,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當好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

一、要當好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我們一直認為:沒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成績,做出貢獻。我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是因為我們崇拜蠟燭精神--他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同時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我想,只有當我們對事業注入深厚的感情時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內心極大的充實和滿足,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達到物我兩忘,醉迷其中的"孔顏之樂"的境地。做一名教師既是我們對人生事業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干出事業,干出成績。

我們很多老師是任教農村的中學、小學,并且大都是寄宿性的,對于寄宿在校的學生,學校就是他的家,除了白天給他們上課,晚上還是留在學校里陪伴著他們,有的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雖然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可面對一個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寄宿在學校的孩子離開了自己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們的代理媽媽,他們離不開孩子們,自己的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也值得的。教師的愛心更是特別要表現在關心和體貼上,是無微不至的:氣溫驟冷,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身體不舒服,提醒學生“按時服藥”,打球出汗了,提醒學生“趕緊擦擦洗洗把濕衣服換了”直至再三叮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這些老師愛天真爛漫的學生,為了工作,為了學生的成長,他們在工作與休息、工作與病痛、工作與家務的天平上,對于前者,加重了砝碼,全身心地

1投入,這是他們的追求。作為一名教師,他們只能用自己的無私,奉獻給學生一份快樂,奉獻給學校一份榮譽,奉獻給社會一份熱誠。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樂于奉獻、勤于探索、勇于創新是新世紀優秀教師的必備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要當好教師,就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記得有一首歌中唱的:“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這不是就像雞媽媽愛小雞一樣,愛學舌功能也成了我們教師的一種本能?而且又正是這種愛,才得以使我們每天能滿腔熱情地迎接他們,無怨無悔地教育他們。在多年的教學當中,我們全力營造一種熱情洋溢的教育環境,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關切溫暖的語言,溫柔親和的目光組織教學。由只提要求到多給關懷,由一味指責到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嘗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用愛贏得每一位學生的信賴。愛,包容了教師工作的所有內涵。“金鳳凰”可愛,“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贊揚,去鼓勵。為他們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相信“丑小鴨”一定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類似的事例。例如有些留守兒童,有的因家庭不和,父母離異;有的家庭因生活所迫,父母外出打工掙錢,有的忙著打理生意,把孩子放在了學校里,顧及不了孩子。由于孩子平時得不到家人的關愛與溫暖,或由于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住校后,這些孩子會感到很孤獨,很無助,又為自己的學習差而自卑,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就需要善用自己的職責,平時利用時間深入學生當中去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利用課間和晚自修時間給她補習功課,下課了,和她一塊兒走出教室,到操場和他們一起活動活動,傍晚時候和他們一起在校園里散散步、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就這樣,你就會慢慢走進了學生的生活,走進了學生的心里。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一定會有所轉變、學習也就跟著上去了,生活上就覺得開心、快樂。難道這不是愛的魅力嗎?

三、要當好教師,就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

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舌功能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生活在學生中間的,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廣大學生看得見的,老師應當時刻有“身先士卒”的意識,工作學習上要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態度要認真執著,一絲不茍,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工作學習目標。在紀律要求上要嚴以律己,對自己嚴格要求,處處檢點。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熏陶學生,用自己良好的態度,端正的作風影響教育每一位學生,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4篇

兄弟姐妹們,你們的夢想是什么呢?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英姿颯爽的軍人,這是因為我爺爺是軍人,從小耳濡目染,聽爺爺講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長大,我一直很崇拜軍人,當然也很敬佩我爺爺,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上綠軍裝,像爺爺那樣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

一、

二、

三、四!?現代軍人氣宇軒昂地身著綠色的軍裝、邁著矯健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號,以威武的形象在人們面前一展雄姿……”每當我在睡夢中夢到這一切時,往往都會禁不住“咯咯”地笑醒。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雖然這一切只是我的想象,但我卻正在努力把它變成現實。記得在五年級時,班主任問同學們長大了想干什么?我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老師剛一提問我,我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長大后想當一名軍人!”“那為什么想當軍人呢”?老師笑著問我。我脫口而出:“因為軍人不但威武、瀟灑、帥氣,在國家遇到困難時還能迎難而上„„”同學們聽后哈哈大笑,有位同學當場便說:“現在誰還去當兵啊,光瀟灑有什么用啊,既苦又累不又掙錢,還不如去做生意呢。”又一個同學說:“當兵的人吃的是淹菜蘿卜,穿的是單薄的衣服,每天都有魔鬼般的訓練,如有一點兒不小心,就有可能會使自己遍體鱗傷,還有嚴格的軍紀,做什么事都沒有自由„”還有的同學說,長大后想當老板或者出國留學„„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

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而老師則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從那以后,在我心里長大后當一名軍人的念頭變得越來越強烈。

爺爺告訴我,軍人是世界上最可愛、最可敬、最可親的人,不但光榮而且神圣,他們是守衛國土的衛士,更是時刻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子弟兵。當日本侵略者占領我們的領土時,軍人們團結一致、不怕犧牲,與敵人英勇作戰,終于取得了勝利;“5·12”汶川大地震時,出現在電視鏡頭前最多的便是軍人的身影,他們不顧勞累,救出一名又一名同胞,有些累得身體都虛脫了,卻還堅持要留在搶救現場的第一線,那一刻,彰顯了我們祖國的強大,展示了他們的青春與活力,更顯示了我們軍人解放軍的魅力!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一夜間長大,好為遇到災難的祖國出一份微薄之力!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5篇

我認為醫生這個職業很崇高、高尚,可以救死扶傷,幫助病人早日康復,另一方面,因為我爸爸就是一名醫生,每當我看見爸爸救治了一個又一個的病人我心里就無比羨慕、佩服,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病人家屬急匆匆地跑過來,只見他背著一名婦女,那婦女面色憔悴,嘴里還不停地呻吟著,爸爸見了,連忙前去詢問情況,家屬說病人不小心骨折了,爸爸將婦女扶到椅子上,把各科醫生召集起來,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就想出了辦法,一個月后,病人治好了,家屬感激不盡。我想,要我是一名醫生那該多好呀,我長大一定要當一名醫生。

假如我當了一名醫生,我一定堅守我的崗位,救死扶傷,治好每一個人的病。

長大當一名老師范文第6篇

一、學校管理的四種境界

在座各位都是管理者,什么是管理?用非常通俗的話講,管理就是讓別人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在座各位都有目標,作為校長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要發展一所學校;作為政府官員來說,要發展教育。但是如果只有我們自己在努力,老師們都不努力,不是一種好的管理。

曾經有一次到北方去參加一個教研活動,遇到一位上海的鄭校長,聽他講了自己的一些來北方出差的經歷,有點意思。他說,因為工作關系,經常會出差,到北方去,就有一個過不去的坎,就是要喝酒,對上海人來說,喝酒是一種痛苦,家里人在他出門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說你這次外出千萬不能再喝酒,說你再喝酒我以后就不容許你再外出,他說我們上海男人都很聽話,所以也就打定主意,堅定不喝酒。去的頭一天他滴酒未沾,第二天喝一點點,第三天再多喝一點,到第四天他又成醉鬼了,到機場連安檢都不讓過了。他心里想,他們是怎么管理我的,管理就是讓我努力喝酒來達到他們的目標??偨Y下來,他們管理我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力量加在我身上:第一個力量,是來自于人的力量;第二個力量,是戰略的力量;第三個力量,是制度的力量;第四個力量,是文化的力量。然后他就和我分享他們是怎樣把他灌倒的經驗。根據他的敘說,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他們勸灑的四種力量。

第一個力量,是來自于人的力量。他們特別善于勸酒,人加在他身上的力量就是勸酒。他們勸酒有幾種勸法,

第一種勸法叫以情動人,用感情來打動你,鄭校長你不遠千里來到我們大興安嶺,這里是您的第二故鄉,他們很會說花言巧語來撥動他的心緒,讓他不由自主的端起這個杯子。

第二種勸法叫以理服人,為了讓他喝酒,替他找到理由。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和負擔,幸福和快樂不同,幸福要比快樂深刻得多,幸福恰恰是一種痛苦和負擔,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為人世間的痛苦和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他們特別為他找到理由,實在沒有理由了,邊上一個局長問他,說鄭校長你哪里人?他說他祖籍湖南人,局長馬上說太巧了,我老婆也是湖南人,你想這個鄭校長跟局長老婆根本沒瓜葛,就成老鄉了,是親人了,就為他喝下這杯苦酒、承受這份痛苦和負擔局長替他找到良好的理由。

第三種勸法,以德治人,用道德來給他做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校長拿著酒杯在他面前說,我敬你三杯,你可以隨意,結果他就把那三杯酒灌進去,如果你居然無動于衷,那還算不算男人呢?上海小男人至少也算男人。男人啊尤其怕三種人給他做榜樣,一是女士,端著酒杯在他面前說,鄭校長我這輩子都沒喝酒,這叫處女酒,人家端起酒杯都獻身了你還不喝?第二種做榜樣的是喝了酒以后搖搖晃晃的到人面前,說鄭校長我都快醉了,咋一看他似乎真的要倒下了,他說我醉之前跟您喝最后一杯,喝完我就倒下了,結果喝下了倒下的是自己;第三種人是自身自己有病的,他說鄭校長我這去年才動的手術,醫囑不能喝酒,但是今天我跟您喝,邊上的人都阻止他,說李校長你不能動啊,命要緊啊,他還是把它喝下去了,冒著生命危險,你說他能不喝嗎?其實邊上都是他的托兒。

老師們,各位都是管理者,如果老師都不認真工作,我們能像勸酒一樣的,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德治人,假如說我們特別能勸的話,我們就可以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一個好校長是一定能勸人的。老師們都不愿意去承受這個痛苦和負擔,工作是個痛苦和負擔,但是人們愿意這么做是因為你有情、有理、還有德。但是勸酒并非都一樣,勸酒要看勸的人有沒有影響力,如果這個人缺乏影響力,勸酒是無效的。影響力就是,有人說一句頂得上一萬句叫影響力,有人說一萬句頂不上一句這就是缺乏影響力,一個人試圖影響達成,你的語言只占百分之三,當我看見一個女孩子說“我愛你”,我影響到她百分之三,還有百分之三十五是受我愛你時候的語音語調、動作神情的影響,我單膝跪地手捧玫瑰,痛苦流涕聲嘶力竭的呼喊“我愛你”有了百分之三十五的成效,可是她還是不愛我,因為還有百分之六十二取決于我個人的魅力。

曾經上海動物園來了一群新的猴子,要不了幾天猴王就自動產生了,也沒搞過選舉,可那猴王往那一坐就像個猴王,猴王從沒在黨校培訓過,也沒開過研討會、論壇,就叫猴王了。人在其他人面前有影響力,不是靠說“老師們你們努力工作”;也不是靠聲嘶力竭的呼喊“老師們大家努力工作”,而是看你有沒有魅力。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有一次用法語念一首詩給他的德國朋友們聽,德國人沒聽懂法語,只是聽著聽著都很感動,流淚了。雨果笑了,說我剛才念的是今晚的菜單,你們怎么就哭了呢?這說明一個人影響他人,他念的是一首詩還是菜單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他用什么樣的語音語調來念,他本人就是詩的化身。所以各位要做一個好的校長,要靠自我修煉影響力。

第二個讓他喝酒的力量是戰略的力量。那一桌人坐在一起,唯獨鄭校長是外鄉人,十個人就他一個人是外鄉人,那九個人就把他當成他們的戰略重點,今天有沒有喝好就是以鄭校長有沒有倒下為標志,他倒下的時候他們就說今天就喝到這里吧!這就叫戰略的勝利。這個鄭校長在上海兼著幾所學校的顧問,有一次,一個學校的校長約他,在兩個小時里討論他們學校的重要問題——戰略問題,在這2個小時里,這個校長接了8次電話,電話都是緊急的可是電話是不重要的,他說更可氣的是其中一個電話打給他,那個人是誰他都不知道,拿起電話還問“喂,你是誰啊你找誰啊”,這說明人們常常被緊急的事情所干擾,忘記了重要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教師專業發展是重要的,可是我們在教師專業發展上花了多少時間呢?過了一會兒,他們的校辦主任門都沒敲就進來了,說“現在是什么時間我們的鈴聲怎么就不響了呢”。校長就說“我去看看怎么回事”,看了20分鐘喜洋洋地回來了,說總算搞定了。這時我們就發現,我們的主任給我們的校長布置工作,校長們去做主任們做的事,主任們去做老師們做的事,老師們閑來無事就討論討論學校大事。

所以說學校管理效能低下,是因為我們戰略不積極。我們以前說鄧小平,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是全中國人民都圍著鄧小平轉,他叫核心。后來轉江澤民了,我們不能圍住江澤民轉了,因為你不能有兩個核心,又不是電腦還雙核的,江澤民為首的黨中央我們不圍著他們轉,我們站一排,大家向右看齊就能看到他了,這叫為首。后來改胡錦濤了,我們也不說以他為首了,因為不能兩個人站成一排,所以我們叫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什么叫總書記,黨章一看就知道了,總書記也就是總召集人。召集同志們來開會了,來的來,不來的拉倒,他既不是核心也不是為首。

什么叫戰略?戰略就是你能說出你們學校什么是核心,學校這么多工作,什么是我們的核心,就是全部工作都圍繞著那項工作來轉的。你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還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還是以課程改革為核心,還是以教研為核心,還是以質量為核心,還是以品牌為核心。未來三到五年,我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非常積極地向老師們描述,我們的未來應該以什么為核心。而且還要告訴老師們,我們以什么為首,就是什么是先做的,我們的突破口在哪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這叫戰略的思維?,F在很多人都說自己很忙,什么叫忙,豎心旁一個亡,心死了它就亡,當他心里沒有戰略目標,不知道全部工作的核心,以及不知道戰略的步驟,那么他就會非常的忙。

讓鄭校長從不喝酒到喝酒的第二個力量就是戰略的力量,鄭校長是他們的戰略重點,平時他們都要相互打斗著喝酒,但是他一去,他們明確了戰略的重點,把他喝倒了。 第三個力量叫制度的力量。制度讓校長從不喝酒到喝酒。制度有三種形態,第一種形態叫習俗,第二種形態叫道德,第三種形態叫法律,都叫做制度,制度是要約束人的。最早約束人的,在原始社會就是習俗。習俗是怎么產生的,現在想象有一只鐵籠子,鐵籠子里放了四只猴子,鐵籠子上面掛了一串香蕉,猴子想去吃香蕉,可是一碰香蕉,香蕉后面的噴水裝置就自動啟動了,猴子渾身濕透了,冬天凍壞了。于是,籠子里的猴子永遠知道了香蕉是不能碰的。后來有一只猴子退休了,加入了一只新的猴子,新猴子一看見香蕉手剛要碰,就被那三只猴子打了一頓,它再要碰又被打了一頓,新猴子永遠記住了香蕉是不能碰的。后來又一只猴子退休了,來了一只新猴子,它剛要碰又被打了一頓,尤其是被那只被打的猴子狠狠揍了一頓。四只猴子都知道香蕉是不能碰的,要是碰就要被打一頓。過年的時候,民工都要擠火車回老家,365天都能回老家偏偏趕在春節回老家,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候要是不回老家就要被打一頓的,這就是習俗,習俗的力量是非常的強大。頭一天校長坐下來滴酒不沾,大家一杯酒不喝的時候,人們就覺得說話都困難,因為人們養成了習俗,客人來了一定要倒酒的,要抒情一定要端起酒,手里沒杯子就索然無味,這就是習俗的力量,我們的校長要想一想我們的學校有沒有讓人努力工作的習俗。第二個人讓校長努力喝酒的原因是道德。我們中國人的道德特別講一個禮字,客人來了給他倒酒是叫禮儀,禮尚往來。東北人去俄羅斯做生意,去販賣中國研究的解酒的藥。俄羅斯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喝酒就是為了醉,你干嘛讓我解酒,讓我解酒我干脆不喝了??墒侵袊瞬灰粯?,中國人是要把別人弄醉的,所以要解酒的。為什么要把別人弄醉,因為禮儀,而且我們喝酒,酒品代表人品,喝酒很能認識到一個人的人品,平時認識不到,喝酒的時候原形畢露,道德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么學校有沒有道德的作用?第三種原因是法律,法律有2個字,一叫法一叫律,法就是約定,我們約定一下,約法三章,全國人大舉手討論那就要約定了。什么叫律?也就是理,不需要全國人大討論的就規定了。全國人大討論婚姻法,他們從來不討論一個男人應該討幾個老婆,一個男人只能討一個女人是天理,你討多了別人討不到,天理難容,他們討論的是一個男人討了兩個老婆該怎么處罰;全國人大從來不討論可不可以貪污腐敗,只討論貪污腐敗要槍斃還是要判多少年。這就是法和律,學校也有法和律。有些是約定的,有些是規定的,我們說一個學校規章制度完備,什么叫規章制度完備?四個制度齊全了叫完備,第一個規范性制度,以吸煙為例,假如吸煙是你們學校的重要工作,那你要保證老師們都努力吸煙,那要有吸煙的習俗,吸煙的道德,吸煙的法律,法律里面的第一條就要有規范性的制度,吸煙必須用手指夾著煙,不能用腳趾,必須在嘴里,不能在鼻子里,這個叫規范性制度,就像升旗儀式必須豎立行注目禮。當然這個豎立行注目禮也是有問題的,殘疾人就沒有辦法豎立,斜眼的怎么行注目禮?法律就要讓每個人做到。我們的法律不能定成神仙條例,不能讓有些人做不到,讓人做不到你就是歧視了。讓人努力吸煙的第二條,就是吸煙的流程(流程性制度),吸煙第一步打開煙蓋,第二步取出香煙,第三步塞在嘴里,第四步吸一口,第五步點一下,第六步彈煙灰,第七步掐掉,那你不能先掐掉再點上。第三個制度就是評價性制度,剛才這個吸煙動作規范嗎?符合流程嗎?要評價的。由誰來評?按照什么標準來評?第四個叫獎懲性制度,吸得好怎么樣,獎勵一包黃鶴樓,吸得不好的懲罰他沒收他的香煙。四個制度齊全。

還有今天晚上我們開個家長會,怎么保證家長會的質量呢?第一,開家長會的規范,必須怎么開,不能怎么開;第二,開家長會的流程,開家長會分以下五步,一個環節都不能少;第三個,開家長會的評價,怎么評,由誰來評;第四個,開家長會的獎懲,開好了怎么樣,開得不好怎么樣,這叫四個制度齊全。這四個制度中有兩項叫做律,就是天理,老師們沒有資格討論的,一是規范性制度,二是流程性制度,是家長會上不必討論的,老師們要討論的是約,就是法,就是評價性制度和獎懲性制度。我們搞績效工資就是獎懲性制度。我們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如果我們強調制度對人的作用,一種好的制度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制度讓我努力喝酒,那么也就是制度讓老師努力工作的。那么什么是好的制度?好的制度是代表正義的。什么叫正義?一叫公平,二叫公正。關心弱者叫公平,無論習俗也好,道德也好,法律也好,都要關心弱者的,我們中華民族傳統尊老愛幼,這就是習俗,道德禮儀都是要關心弱者的,全中國人都要給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讓汶川災區人給上海捐款是不道德的。強者對弱者就是道德,法律也是如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有《老年人保護法》,婦女有《婦女保護法》,殘疾人有《殘疾人保護法》,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中年男人保護法。為什么?因為中年男人是強者,相對于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所以我們中國不給特殊保護的才有四分之一人,就是中年人。是法律、道德還是習俗,都是關心弱者。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是弱者,所以要給他們提供保護,教師和學生一旦發生沖突,要滿足他們的需要。教師和各位在座校長比起來,校長是強者,一旦發生沖突,教師上訪了,一定是你把他從北京領回來,不是你上訪了教師把你領回來。第二個是叫做公正。什么叫公正,公正就是讓好人得好報,在學校里要讓好人得到好報,在學校里誰是好人?我總結了一下有五種好人要讓他們得好報的。第一種好人是工作數量大的;第二種好人是工作質量高的;第三種是責任重大的,學校里面誰最責任重大,當然是校長,當校長的,要和教育局簽好多責任書,十幾份責任書,安全責任書,防火防盜第一責任人等,其他責任書簽了沒意見,但是有一份怎么也有些疑惑,計劃生育第一責任人,那女教師懷孕了也不是我叫干的,怎么我簽呢!這說明責任重大;第四種好人是貢獻大的,什么叫貢獻大,學校缺什么他能給什么的人,不過有時錦上添花的也不叫貢獻大。有一個學校,學校生源大戰,誰能把學生招來就是好人,就給他好報,后來這個學校人都招滿了,裝不下了,校長在招生期間都躲掉了,電話線都拔了,這時候有人找上來,校長我又給你帶10個學生來了。你那叫貢獻大嗎?你那是破壞大。第五種好人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水在長江邊上一錢不值,可是這個水到沙漠里就賣的貴,因為沙漠里稀缺,少了它不行。有一個學校最缺的是名師,一個都沒有。名師就是好人,學校需要名師,如果誰能評上名師,學校就給他單獨一間辦公室作為獎勵,這些辦公室大小、裝潢和校長辦公室是一樣的。有一個老師說學校難道就靠這些名師,學??康氖俏覀冞@些老黃牛,校長給他們說了幾條,很多人以自己的默默無聞來掩蓋他事實上的無能。有一位上海市名校長,還經常騎著自行車,這叫淡泊,可是你本來騎著破自行車的這也叫淡泊?老黃牛們,學校確實靠你們老黃牛,可是老黃牛多了,多了也就不值錢了。五種好人要讓他們得到好報。

第四種力量叫文化的力量。最高明的校長是用文化來管理學校的。什么叫文化?文化的核心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我認為什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有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三個東西我都要,若是只能選一個我只選自由,說明這個詩人是有價值觀的,說明他是有文化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為了生命顧,什么皆可拋;或者是為了愛情故,什么皆可拋,這都是有價值觀的,有文化的。怕就怕你三樣都想要。校長作為管理者,就是要告訴老師們為了什么故兩者皆可拋的,這就是叫學校有文化。一個人有文化,有價值觀的會決定他的行為。我們認為重要的,湖北人認為不重要,湖北人認為重要的,我們認為不重要,這就是價值觀的差異。價值觀就這樣決定人的行為,還決定人的思維,人的行為和思維都受價值觀的影響?,F在各位校長,學校的文化就是大家都認可的價值觀,我們說什么是學校最重要的,比如說以人為本,就是為了孩子們的幸福故,其他都可以拋;若為分數故,其他都可以拋;若為可持續發展故,其他都可以拋,這都是有文化的。

一所好學校以什么來打造呢,就是要有一個好校長,特別有影響力,特別能以勸酒那樣勸老師;一個好的戰略能有一所好學校;一種好的制度有一所好的學校;一種好的文化有一所好的學校。校長有四類,你通過個人的能力來打造一所好學校,高一等;通過正確的戰略選擇來打造一所好學校,再高一等;通過一整套好的制度,來使學??沙掷m性發展,再高一等;你能領導一所學校的文化,領導老師的思想,再高人一等。管理工作就是讓人們努力工作達到你的目標,以個人的力量、戰略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讓老師努力喝酒來承受生命中和工作中的痛苦。

二、關于課改幾個問題:

老師們,說到課改實在不是該不該改的問題。我只是經常在思考,現在的課堂快樂嗎?課堂是由無數個45分鐘組成的,組成12年。請問孩子12年不快樂,走上社會會快樂嗎?傳統課堂,讓孩子失去了創造力,個個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鮮的木乃伊。

中國教育六個字:老師講,學生記,這是美國的朱棣文說的,他還說:不要擔心中國的崛起,中國沒有未來。小日本也說:中國沒未來,滿大街的洗頭房,獨沒有書店。我一直反對唯知識課堂,未必有知識的人就有智慧。人類文明的傳承靠什么,知識還是智慧?我們都會老,下一代人能治理保衛好這個國家嗎?許多教師自詡為知識的源頭、真理的化身,你有那么偉大嗎?教育不改革,國家沒有希望。小學一年級都厭學。當成負擔。才有了“減負”這個詞。一但某件事變成負擔,就沒有任何樂趣可言。

減負不是減量,而是增加興趣。當學生不喜歡學時,哪怕每天上一節課,都是負擔。遺憾的是。竟然觀望,及至批評改革的人還有那么多!為什么網吧有魅力,網吧的魅力何在?想玩什么,想學什么,不用老師安排,不用聽命于老師。能不能把網吧的“學習法”做一個移植?用兒童的方式去學,任其學。一但移植了,任何課堂都可以成為杜郎口。如果用課堂的手段上網結果會怎樣?我認為,學生恐怕會逃離網吧,你看,假如像上課一樣上網,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倒背著手坐好——開始上網,上網只能按規定的方式玩規定的游戲,玩完還要留作業寫篇“玩后感”,那么學生還會對“網吧”感興趣嗎?再比如,喝酒也用課堂的手段„„那么酒鬼也會不再喜歡喝酒。教育毀了兩代人。爺爺告訴孩子要好學,說像你這么大是沒學上的,孫子問那是個什么時代?爺爺說是萬惡的舊社會,孫子說,爺爺,我也想回到萬惡的舊社會。有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學生的作文題目是長大了當退休人員,今天的教育已經扭曲了理想,警惕呀。

曾經有一個教育專家把課堂換個詞叫“放生”,他寫過一篇文章“課改就是從油鍋里撈孩子”,撈晚了學生就“焦”了,焦了就跳樓就自殺,據統計有一年只五月份跳樓自殺的學生一百多,這是“要命”啊!誰敢說多少厭世不是來自厭學呢?教育的底線是什么?保全學生的生命。教育的確缺了許多東西,但最缺的是教育人的良知,即便是身為父母,看到孩子在課堂上受煎熬,您與心何忍?!

課改如何改?我以為必須走四步路。

第一是理念變觀念。今天的教育實在不需要再有什么新的理念,理念必須落地,轉換成行動,才能“魚游大海”。教育專家都應該像袁隆平那樣,把教育科研搬到田間地頭去,我們的專家為何不能去指導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而空談理論呢?很多教育人曾經呼喊,一線教育必須有一線教師來救贖,教育家只能從一線產生。

第二,觀念變方法。第三方法回到文化。第四文化變信仰。

學杜郎口什么?管理哪家好?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全國就兩家單位管理做好,一家是杜郎口,另一家是寺廟,你看,你見過哪所寺廟的方丈忙得像校長一樣,每天打卡考勤的,為什么?因為每一個“員工”都把工作把信仰。教育也需要信仰。有一個教育專家說,我的信仰是課改,所以別人叫我“教育瘋子”,但我樂在其中。有人說我有一種“精神”,我認為可以倒過來——“神經”,“神經”但沒“病”就是精神。他認為今天教育的問題其實是校長的問題,他這樣說,中國教育成在教師,敗在校長。一個想干事的老師跟著一個不干事的校長,比找錯老婆還可悲??上?,不干事的校長還都成了重點中學的校長。手握重金挖生源,削尖了腦袋想奪個狀元,無恥呀。

有人說,課改太復雜了,能否簡單概括什么是課改?這一個問題我查找了好些資料,然后我集中了幾點:

1、讓學習發生在學習身上,就是課改。形象地說,如果一個不認識字的老太太想學麻將,需要語文老師補拼音,而且補習繁體字,數學老師教一加一,校長還要開設財會課,請專家坐麻將技法20講?如果這樣坐,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沒學完,死了。簡單的辦法,只需要一個下午,給老太太找三個老頭嘛,陪著她打,其實學習原本很簡單,簡單到讓打麻將發生在老太太身上。

2、尊重學生的方式就是課改。反對用成人的方式替代兒童的方式。成人是從經驗出發處理事情。兒童必須有經歷才有經驗,被剝奪經歷就扼殺了經驗。必須把經歷權還給學生。學習就像打籃球練投籃。第一次失敗了,別怕,失敗是成功之媽。我再投一次,又失敗了,基于兩次失敗,那么在失敗中就會找處經驗,從中總結與反饋。第三次投籃,進了,這叫成功是成功之父。失敗,反饋,矯正就是學習的規律。一切學習的起點都源自于失敗。其實教育就是發現兒童和發展兒童,而前提是先要研究兒童。研究學習心理和年齡的關系。什么課題研究離開了學生都沒有意義。研究關于學生的課題。研究什么?找四個字,杜威的興趣中心。天冷了,毛衣就是興趣中心;肚子餓了,面包就是興趣中心;女孩子的興趣中心是逛街;男爺們的興趣中心是喝酒。找到兒童的方式才有真正的學習。

關于厭學。湖北恩施話是世界上最難懂的話,但恩施兩歲孩子就會說,為什么?每個孩子除了睡眠都在學習,學習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天性。今天的課堂,成了和孩子的天性作對的地方,沒有對兒童的研究,脫離了兒童的方式,豈有真正的教育?

關于“課堂”。咬文嚼字,“課”,言果也,言的是“果”;堂這個字好玩,上是學字頭,離開了學,談什么堂。課堂兩個字反復告訴我們的是:表達。每一個漢字都富有深味。宇宙是混沌的,“一”;清者上升,濁者下沉,是為“二”;“三”,天、地、人;能把天地人通起來的就是“王”;能點頭的就是“主”;“一”兩頭一對接就成了零。“言”,一萬年前的人就懂得新課改。今天的新課改是符合“道”的。如何把理念變成方法。飛機必須落在跑道上。

第三句,動就是課改。動前是“活”,活動,活就動。“同學們,靜一靜!”你要那么靜干什么!須知,“靜”和“死”常在一塊。高效課堂,讓學生不開小差不打瞌睡,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走兩步”,沒有誰走著睡覺的。但僅僅有生動還不夠,還有要有心動,就如追女孩子,必須讓心動。一心動就六神無主。這就叫心動,火候也就快到了。再讓她神動,這個女孩就是你的了!動中解決了素質的問題。別以為你搞什么書法比賽就叫素質教育,20人練書法,3000人當觀眾。你看人家杜郎口,一動解決了所有素質的問題:每節課都動,這豈不是體育課?每節課都說,是演講課;每節課都寫。是書法課,每節課都在合作,是交際課、德育課。課堂必須“動”,別怕紀律亂,要紀律干什么!只要在學,你管他跪著還是趴著干嗎?只要不學,哪怕坐得像墓碑一樣直。

老師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傳統的過失是,把老師的角色定位錯了。“二傳手”,教師就是二傳手。學校的產品是課堂。教師也有差異呀,就像五指有長短。即便每個人都是二傳高手,可不想“傳”怎么辦?因此傳統課堂完全是依賴于教師的傳,因此導致了離開了“教”,學生將不會有“學”,我們培養了一批完全依賴教、不會學的學生。新課改,就是撥亂反正,轉變教師的角色。讓學生和知識直接對話,取消老師的“二傳”,實現教師真正的解放。教師實在應該袖手旁觀,隔岸觀火。請大家記住兩句話:老師是學生的同學,是課堂上的第51名同學。課堂的第一資源不是教師而是學生。

既然知道了教師的角色,那么接下來該研究教師的作用是什么? 課上,有一專家形象地說是為“李大爺”報仇,前方是日本鬼子,架起了機槍;學生是土八路,大刀長茅。學生不敢攻擊,面面相覷。“李大爺”上前控訴敵人的罪惡,燃起學生復仇的怒火„„

還可以形象地概括為“把濕柴火弄干”。上來就講,講完就跑,柴濕的有什么用?教師要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形成“干柴烈火”。最好的老師是“本拉登”,把人忽悠成肉體炸彈,如果你有本拉登的能耐,什么樣的學習困難克服不了?因而教師的作用就是點燃和激勵。所謂導入實在不應從知識上而應從情感上,教師的作用就是主導,主導即“主要在引導”,主導發揮在四個方面。學案主導,學習主動,問題主線,活動主軸。

如果單純從知識教學的角色,我以為課堂的任務就是學會不會的,前提是首先讓學生找到不會的,然后自主解決。你要懂得自學這個概念,自學不是一個人,是自主學,即獨學,對學,群學。曾經有一個老師這樣試驗過,學習任務是五個問題,第一班,教師45分鐘講授完成不了,在另一班,老師在教室里準備十個籃球,告訴學生誰學會誰去打籃球,結果15分鐘后,教室空無一人。教學是多么簡單的事啊!一旦教師講授,就變得復雜了。

編制先學提綱,圍繞三個學,三個原則。第一,備學生,備學情,備學法。原則,必須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必須變教法研究為學法指導,必須變單純知識利益為能力利益,比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應用是掌握知識的最好手段。動手有多少重要!好比知識是一張紙,如果講授,它仍是一張紙,而讓學生動手呢,這張紙就變化了,比如疊成小鳥、飛機,紙就變成了藝術品,假如再受到賞識,飛機就變成了情感作品,那么會價值無量。告訴的、聽來的,和學生動手獲得的,兩碼事。還比如情書,自己的情書不舍得舍棄,別人的情書和你沒有關系。

可能有人會問,搞課改如何應試?

利用前十名。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要斷章取義。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都是有套路的,有人說無法,是害怕你們學去,奪了他們的飯碗。

要堅決以學評教,變教為學。請問什么樣的是好教練?打籃球能讓學生會投籃就是好教練,光會自己投,不讓學生練不是好教練。遺憾的是現在的某些所謂的優質課,特別是小學語文,有人說完全是表演,抽瘋!群魔亂舞!老師抽瘋了,還逼學生也抽瘋。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大綱規定,學生的地位是什么?學生是主人啊!老師是什么?老師是仆人!英雄所見略同,杜威也是這么認為的。中國的現狀呢?“仆人”指著“主人”的鼻子大吼:“你給我閉嘴,把手背好。”“你給我把字詞抄20遍,背不會課文不許睡覺。”乾坤在倒置啊!有老師寫書,不跪著教書,可誰有權力讓學生跪著學習啊!一個讓學生跪著學習的民族是沒有骨氣的,一個讓學生跪著學習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悲憤。我們不搞課改,誰搞?我們不下地獄,誰下?

口口聲聲學生是主體,卻看不到學生的存在;口是心非的是好人嗎?主體地位必須放在課堂上。學會,會學,體會學習的快樂。知識生成,感受創造的快樂。從高端做,你會體會出升學只是副產品,這不奇怪,對劉翔來說,走路是自然而然的技能。

四、一分鐘教會課改

我聽過一個講座,說教書,和開汽車一樣。聽了以后,我想,是呀,我以前不會開車,曾認為開車是件挺難的事。后來又想,他們能會,我憑啥不可以會,最起碼我的智商不次于好些人吧!于是,我去學開車。教練說,第一步把鑰匙放在孔里——點火!這與課堂上“為李大爺報仇”的煽動何其相似;第二步踩著離合掛檔——模式;方向盤不要亂扭——先學提綱;遇到危險及時剎車——測評。

總之:

1、點火,忽悠;

2、流程,先學提綱;

3、剎車,測評。

三、校長專業化發展問題

走向校長的專業化,實際上是走向管理的專業化,學校管理層面的壓力是越來越大,這大家都能感覺到。有個老校長對我說,十五年前當校長,面臨的壓力和外部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現在當校長非常難,當副校長、當中層干部也難。在這種壓力下,對校長的要求,對管理干部隊伍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想講幾個問題

1、明確的職業定位。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長該怎么定位?

第一個定位,校長是一個管理者。校長和老師有什么區別?老師是教書的,校長是做管理的。我問大家,書教得好能不能當好校長呢?四川省有的地方搞公推公選,非常民主,校長怎么產生呢?誰的票高,誰當校長。結果發現學校出現問題,有的校長干了兩年,老師們評價,還不如原來的校長呢。大家想想,什么樣的老師容易被選為校長呢?首先書要教得好,業務強,第二個,人緣好。但是我們都知道,做管理工作,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調整利益關系。而調整利益關系,往往要得罪人,特別是調整學校內部的人事關系,非常復雜。被選為校長的老師往往是書教得好的,不愿得罪人的,他們在調整利益關系上往往放不開手腳。所以學校的改革、發展反而受到限制。這說明教書和做管理是兩碼事兒。

所以一個校長,不能把自己定位為老師。有的校長是按老師的角色去當校長的,我們有的局長是按校長的角色去當局長的。這角色就錯位了。管理和教學有不同要求。

我再問一個問題,校長是憑什么當上校長的?他最初是靠什么起家的?最初還是靠書教得好,教學業務上比較精,成為骨干,提為中層干部,提為副校長,校長。中國校長的發展道路基本如此,教而優則仕。但我們看到,有些地方的體制一旦提為副校長、校長就很少拿著課本去上課了,甚至很少到課堂去聽課了。久而久之就會發生什么問題呢?原來對教學很精通,現在對教學越來越疏遠,對教學業務越來越陌生。

頭幾年,我們國家的新課改實驗,全國選了實驗區。剛開始有個看點,阻礙課改的最大障礙是教師,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過來,后來在實驗區發現,老師們適應得比較快,適應得比較慢的是校長。后來改變了說法:課改課改,成在教師,敗在校長。這個說法我覺得有點過頭。但它并不是空穴來風。它是有一定根據的。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老師適應得比較快,校長適應得比較慢呢?

我覺得從平均智商來看,校長的平均智商比老師要高,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老師每天要用教材,上講臺,要與孩子接觸,有這么一個適應的平臺。而校長沒有,所以不能適應。

北京校長抽樣調查。有一道題,問北京市校長,對當前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熟悉不熟悉?回答比較熟悉和不太熟悉的占大多數,回答非常熟悉的僅占5%。出人意料的結果。所以2005年起,花了大量經費用于校長新課改專門培訓。

青島市一位教育局長說,一次聽課,要求校長留下來與老師一塊評課,發現聽完課,評課前很多校長跑了。后來一調查,不是因為他們有急事,而是因為他們對新課改不熟悉,怕評課時說錯,怕局長看不上,老師們看不起。我們校長,被老師們,被新課改,被評課給嚇跑了,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校長除了做一個管理者之外,還應該有一個職業定位,那就是——教育者。

教育者有特定的含義。學校最核心的業務是什么?課堂教學。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該為課堂教學服務。一切教學改革最終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如果老師并沒有變得比原來更會教,學生并沒有變得比原來更會學,師生關系并沒有比原來變得更民主,更加平等,我認為所有外在的變革沒有本質性的意義。 有一個學校,近幾年因教育強鎮的驗收,學校操場更大了,大樓更高了,教室更明亮了,校長更會說了,但你到教室里聽課,和老師們溝通一下,和孩子們交流一下,你就可以發現,這個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還是非常傳統的方式,還是灌輸,學生們的學習方式還是死記硬背,和以前沒有什么變化,所以這個學校的變化,沒有觸及到學校最核心的業務環節。

那么是不是課堂教學是學校的根,正校長就應該都拿著課本去上課呢?現在深圳市規定校長都必須每星期至少上三節課。哈爾濱也是這樣,我們前幾年也要求過,正校長要全程上你職稱相對應的課。但大多數地方沒有規定,我認為正校長可以不上課。為什么?正校長不可能上主科,只上副科。而他往往有很多急事,就要調課,調課就要擾亂學校的教學秩序,可能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但有六個字必須做到,就是常聽課,會評課。這是底線。這兩句話,我們可以進一步解釋為:進得了課堂,講得出名堂。前者很容易,后者不容易。對我們很多校長是一個挑戰,但這個挑戰必須應對它。

有的校長會說,我們學校有管教學的副校長,有他聽課就夠了。我覺得一把手進課堂和管教學的副校長進課堂,側重點是不一樣的。管教學的副校長進課堂抓的是貫徹執行,而一把手進課堂抓的是整個學校的辦學方向。學校的辦學方向到底從什么地方去把握?我認為學校的辦學方向必須從課堂去把握,不能脫離課堂去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F在有的同志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課堂以外的活動?;顒痈愕迷蕉?,規模越大,素質教育就搞得越好,而課堂教學都是應試教育。我認為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永遠在課堂,辦學方向的把握永遠都要從課堂去把握。有的校長認為,我只抓宏觀的,不抓微觀的東西,但再宏觀的教育政策都必須以微觀作基礎,宏觀和微觀永遠不能分開。

有的校長說,現在新課改來了,要求我們進課堂,如果沒有新課改呢?如果過幾年新課改過去了呢?是不是校長就可以不進課堂了?我說,校長進課堂是這個職業的核心要求。因為校長管的是一個教育機構,教育機構最核心的業務就是課堂教學,所以一把手不抓課堂教學叫做不務正業?,F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強調校長的一個角色,就是學術帶頭人,就是能引領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人。

第三個定位,就是領導者。領導和管理是不一樣的。“管理”是把一件事做正確,而“領導”指的是做正確的事。比如,一個大家族的管家會把事兒做得又快又好,但他只管執行,不分是非善惡。管理強調的是執行力。而領導是要分清是非的,要站得高看得遠,有很強的戰略規劃和戰略管理能力,領導更強調方向的把握。 作為學校一把手的校長,是做正確的事更重要呢,還是把事做正確更重要呢?當然做正確的事兒遠遠比把事做正確重要得多,作為校長,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學校的辦學方向。最可怕的是,正校長整天忙于各種事務,做著中層干部的事兒。而有些中層干部老想著校長做的事兒。

現在,咱們中國的校長有這么一個特點,管理能力相對較強,管人、管事,有很多豐富的經驗,但是談起學校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就感覺有很多不足。這說明他們平時抓大事不夠。最理想的狀態,第一類校長,有很強的領導力,同時又有很強的執行力??偨Y一下,最高境界是把正確的事兒做正確。就是把好事做好。

這樣的校長比例不高,五分之一都不夠,但這樣的校長,對于學校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第二類校長,把正確的事做錯誤。這樣的校長有很多想法,但是執行力差,可能是自己的執行力差,或者中層干部、副校長的執行力差,把好事做砸了。

第三種,把錯誤的事兒做正確。比如一個人天賦很高,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卻選擇去做一個清潔工,不論對社會而言,還是對個人而言,都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所以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他也做得挺好,而且成為當地的一個老板。不少這樣的人,能力很強,卻不做大事,老做小事,小事做得好。

第四種人,把錯誤的事兒做錯誤。就不講了。

我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把正確的事兒做正確。所以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領導力。

總結為兩句話,第一句,我認為校長應該從學校跳出來。只有跳出學校,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只有跳出學校,看看我們的教育,有哪些發展趨向,我們才能對學校發展做出重大的決定。有一句古詩說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要看清廬山的全貌,必須在廬山之外,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我們校長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學校內部,應該有一個更寬的視角,應該有一個更高的視野。

第二句話,我認為校長應該扎下去。深入課堂,開展教學研究。但并不是校長都要拿著課本去上課?,F在我們看一看,如果校長跳出來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校長工作和思考的空間更加宏觀了,更加大氣了。校長扎下去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校長工作和思考和空間更加微觀了,工作作風更加扎實了。最可怕的是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既不夠大氣,又不夠扎實。 現在大部分校長可以把他們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校長是社會活動型的校長,你們在課堂里基本上看不到他,他在社會上活動,和官員、企業家混得很熟,學校有非常好的外部環境,學校發展要錢有錢,要政策有政策,所以學校副校長、中層干部、老師們對校長很服氣,你看我們的校長吃得開,我們的日子好過。他的社會知名度特別高,很容易成為知名校長,所以可以舉辦知名校長的“辦學思想”研討會。

第二類校長是埋頭苦干型,這類校長和第一類校長完全相反,他哪兒都不去,教育局的會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干嘛呢?在家里埋頭苦干,但是用他的傳統老辦法,什么老辦法呀?校長苦管,老師苦教,學生苦學,疲勞戰術,死記硬背,也能考出好成績,這個你不服不行。我們很多中學就是這樣拼出來的。學校也可以知名,校長也可以成為知名校長。所以也可以舉辦知名校長的“辦學思想”研討會。

這兩類校長都不代表現代校長的發展方向。第一類社會活動型校長像企業家,像推銷員,但就是不像教育家,也成不了教育家,不進課堂能成教育家嗎?教育產業化,學校企業化,校長經理化,學生商品化,這對我們的沖擊是很大的。

第二類校長有什么問題,他只“抬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他就不看看我們教育改革,有哪些好的經驗可以使用、吸取,老是要老師用最笨的辦法教學生。所以學生越學越不想學,越學越厭學,越學,創造力越弱,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受到壓制。十七世紀有個捷克教育家叫夸美紐斯,說當時歐洲的學校是心靈的屠宰場。我們現在很多學校也是孩子心靈的屠宰場,讓學生越學越笨,越學越不想學。實際上這些學校的做法使孩子失去了一個更加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這類校長也不代表現代學校的發展方向。

我們要推崇第三類校長:內涵發展型校長。他們的特點是,他教學上比較強。北京實驗二校的校長李烈,她做為我國小學校長的典型代表,被選為中國教育學會的副會長。我特別佩服她的就是當校長前教學能力就很強,教數學,當了校長后聽課評課是她基本的生活方式,評了以后馬上可以上示范課,就有這本事,所以老師就很服。老師們怎么想的,老師們需要什么幫助,她很清楚。簡單的說,校長的管是為了老師的教服務的,老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管、教和學都是為發展服務的。是上為下服務,而不是倒過來。

現在我們經常講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學校里,科學發展觀和內涵發展什么關系?我覺得是一致的。學生發展最重要的平臺是什么?是課堂。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平臺,但是是第二位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是什么?也是課堂。如果教師上課的時候心情不愉快,職業倦怠,我覺得她的發展是受限的,我們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生存狀況。校長專業發展的平臺是什么?是不是社會的大舞臺?我認為校長專業發展最重要的平臺也是課堂。只有這個共同的平臺——課堂,才能讓校長、老師和學生產生真正的互動,如果校長、老師和孩子關注的問題都互不相干,我覺得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我希望我們都努力成為內涵發展型校長。

有個校長說,我們都想關注內涵發展,但我們不到社會上搞活動不行呵,我們不抓錢就沒米下鍋,我說,我不反對你搞社會活動,但社會活動永遠是為內涵發展服務的,校長上酒桌上得再多,你也必須關注學生的課桌,酒桌是為課桌服務的。我們現在有的校長,課桌是為酒桌服務的。

那么內涵發展型校長需不需要埋頭苦干呢?現在全國100多萬校長副校長,現在正處在更新換代的時期,大批老校長退休,大批年輕校長上來。我們發現年輕的校長有很多優點,比如腦子比較活,但有個缺點,和老校長相比,相對而言缺乏埋頭苦干的精神,我認為埋頭苦干的精神永遠值得發揚。內涵發展型校長往往也是埋頭苦干的代表,他有一個特點,他既埋頭拉車,又抬頭看路,而且看得比較準,看得比較遠,才能有所作為。 所以內涵發展型校長也需要社會活動,也需要埋頭苦干,但是他大氣,他扎實。

這是第一個大問題。校長不能做事務管理者,必須走進課堂,引領學校最核心的業務,在長遠、可持續發展方面多下功夫。

2、提升核心素質

孔子說過三句話。

“智者不惑”,就是有智慧的人,他做事情有長遠的設計、規劃和打算,他心里很清楚,不疑惑,如果一個校長是一個智者的話,他對學校的發展有系統的長遠的規劃,他做的具體的小事,都有長遠的意義。有一種人“忙茫盲”,忙碌、茫然、盲目。

第二句話,“仁者不憂”,這句話很深刻,有愛心的人內心是歡樂的,他不憂愁。這句話對我們做管理工作有好處,對我們長壽養生都有啟發。

第三句“勇者不懼”。

首先我們看智者,智者是指有智慧的人,不是指有知識的人。做管理需要綜合性的能力,需要智慧,這種智慧我認為主要體現為一種思維水平和思維方式,我接觸過許多校長,我認為一個優秀校長和一個平庸校長根本上的不一樣,就是看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境界和視界不一樣。有作為的優秀校長看問題往往很系統,很全面,很長遠。而一般的校長看得很淺很近。 有一次校長培訓班開座談會,調查想要我們老師們講點什么,有一個校長提意見,你們這些東西太抽象,在工作中用不上,所以少講,最好不講,要講就講點實用的,我們回去就可以操作。大家看這個建議合理不合理呢?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現在我們很多培訓虛的太多,老師們受益不大。但我同時又認為,這個校長的建議很片面。我們校長缺什么?校長整天在實踐中摸爬滾打,他們缺的不是實踐。

舉個例子,有兩個校長,都干了十多個年頭了,其中一個校長發現學校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另一個校長對問題的存在熟視無睹,眼睛里沒問題。他們的區別不在實踐上,在理論上,第一個校長,理論思維的觸角比較長,思維的廣度比較寬,比較深,所以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所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絕對并不是實踐的過程,更是一個理論的過程,你理論水平越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所以我們聽講座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改造大家主觀世界,通過改造大家的主觀世界,提高大家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通過使我們的精神世界發生改善,提升我們的外部環境。所以主觀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決定客觀的。我們現在缺的是主觀的改造。

現在我們的文化是快餐文化,看報紙,看《讀者》,我認為很好,看完扔一邊就忘了??觳臀幕容^浮躁,它很難對一個人思維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真想提升自己的主觀世界,特別是管理的主觀世界,我們需要看幾本經典的書,哪怕是只看兩三本,終生受益??觳托宰x物看得再多,往往作用不大。所以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談到理論思維,我要強調的還是戰略思維,戰略思維對一把手來說是一種大智慧。戰略思維主要關注四個問題: 1.學校目前發展有什么優勢? 2.有什么劣勢?

3.學校發展面臨什么外部的機遇? 4.面臨什么外部的威脅?

這四個要素的不同組合可以產生學校發展不同的戰略。這是正校長最該學,最該關注的問題,因為現在校長培訓戰略思維的培訓做得不夠,所以大家到書店買書時可以有意識地買一本這樣的書,自己看一看。中層干部想當校長的話,現在可以提前做準備。所以校長培訓應當教給校長一些小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教給校長大智慧,大智慧更重要。

西方國家把校長分為幾種,一種事務型領導。事務主義者,非常忙,也不知道忙啥,被日常工作所淹沒,實際上我們很多校長是這種狀況。他們不能叫領導,就是管理,執行。真正的領導是變革型領導。他們的突出特點是戰略思維,戰略能力強。通俗地講是六個字:想大事,做大事。在學校的一畝三分地,大事指的是什么事兒呢?對學校的發展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正事兒。

有一次培訓班,在結業典禮上,教授對即將離開的校長提出一個要求,說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做一件事,找一個本子,把你們連續兩個星期做的所有事全部列出來,事無巨細,回頭再看看,哪幾件或哪些事兒對你學校的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意義。到了第

三、第四個星期,有的校長反饋,其中一個校長說,老師,我按您說的做了,我做完之后感到很慚愧,我發現整天把我忙得死去活來的事都是瑣事、小事、雜事,我不想去做卻做了的事兒,真正我想做、該做的事兒沒有時間去做。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說的是實話,不單是我們校長,就是教育局的領導,教育廳的領導,都是這樣。

現在好些領導都很忙,他忙到什么地步?看書只能看書名,讀報只能讀標題,下面的內容沒時間看。是不是忙的大事呢?不是,老是忙面上的事兒,有時候一天趕會趕四回,只要他露露面,真正該做的事沒法選擇。有一句話不知對不對,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在單位老是做瑣事、小事、邊緣性的事兒,他遲早會被邊緣化。一個人只有做最重要的事他才能成為最重要的人。永遠都是這樣。

有的校長對我說,反正我是校長,無論我做什么事,我都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即使我所做的是瑣事雜事,我愛做什么做什么,反正我說話定盤子。我說你錯了,如果你做的老是雜事瑣事,而不是正校長應該做的事兒,你在老師的心目中,在中層干部和副校長的心目中,已經被邊緣化了。

上一篇:傳遞愛的正能量范文下一篇:保證書合作伙伴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