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

2024-03-11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1篇

基金項目:天津市商務經濟研究會2021年度科研項目《后疫情時代天津中小外貿企業發展探究》(項目編號Yjh2021009)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新冠疫情的不斷反復,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原有秩序,后疫情時代,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天津中小外貿企業面臨著國際運價上漲、國外合作客戶需求量下降、國際環境不利于市場開拓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天津中小外貿企業要順應政府的扶助措施合理規避貿易風險,充分發揮靈活機動的優勢,及時利用數字貿易提升經營行為水平和經營效率,拓展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主動采取自救措施,促進自身轉型發展,為國家、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后疫情;天津;中小外貿企業;數字貿易;轉型

自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起伏不定,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生活習慣與秩序,經濟社會進入了后疫情時代。面對國際經濟秩序的突變,中小外貿企業作為天津經濟發展的靈活動力,如何適應突發狀況及國際摩擦加劇的不利環境,保持自身發展趨勢,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一、天津外貿發展總體形勢

天津利用自身地理優勢,其對外貿易一直持續增長,出口產品主要集中于傳統加工業較強的化工、機電和電氣設備、鋼材、五礦和紡織服裝等產業,據不完全調查顯示,天津外貿企業中多數為制造業出口企業。在出口貿易方式方面,一般貿易是目前天津外貿企業的主要貿易模式,附加值較低的加工貿易呈現下降趨勢。從貿易主體來看,以民營外貿企業為主,中小外貿企業比例達到90%,是天津外貿發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天津市外貿總體保持良好發展狀態,進出口總值在經歷2020年微小下滑后,2021年上半年顯示出蓬勃的發展力。據海關統計,2021年1月-5月天津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7.9%,為6232.8億元人民幣,出口總值為2922.8億元,進口總值為3310億元,二者同比增長基本相同,最高增長點出現在5月份,當月進出口總值達到1446.2億元人民幣,突破歷史紀錄。2021年以來,天津出口產品排在前三的分別為勞動密集型產品、鋼材和機電產品,分別增長58.9%、45.8%、21.2%;進口產品排名前三的是金屬礦及礦砂、汽車、原油,進口分別增長127.9%、47.2%和11.2%,由此可見天津進出口產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原材料為主,進出口產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產品結構調整還需加強。從主要貿易國別來看,與傳統貿易伙伴的進出口穩步增長,其中歐盟仍是天津主要貿易國,進出口增長24.3%,占同期天津口岸進出口總值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東盟進出口增長30.5%,占12.1%;對美進出口增長37.1%,占11.5%,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還有很大空間。

二、后疫情時代天津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不斷反復,多國出現疫情危機,此起彼伏,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日漸盛行,這些狀況破壞了原本正常,相對安穩的國際貿易環境,在此背景下,天津中小外貿企業既要面臨疫情后經濟秩序重組的沖擊,又要面臨貿易摩擦加劇的形勢,同時國家倡導的環保升級、數字經營渠道變革等多重要求,盡快完成進行自身升級轉型刻不容緩。

通過對天津54家中小外貿企業的網絡問卷調查發現,后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認為主要面臨的三大困境依次為境外運輸成本上升、國外訂單下滑、國際環境不利于市場開拓。其他困境順序為匯率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檢驗檢疫標準提高、資金融通困難、跨境電商人才短缺。具體情況可見下圖1:

1.國際運價上漲導致中小外貿企業的運輸成本上升,合同利潤縮減甚至虧損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多國對貨物、人員流動進行管制,增加檢驗檢疫等流程,手續繁瑣,海外港口操作效率嚴重下滑,導致出口貨柜緊缺。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運價呈現大幅上漲趨勢,有些航線價格翻了5倍以上。國際運價的大幅攀升導致中小外貿企業運輸成本加大,使得生產半成品的出口企業深受重創,企業利潤縮減嚴重,這是目前以加工業和制造業為主的天津中小外貿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困境。

2.國外合作客戶需求量下降,訂單下滑

伴隨新冠疫情的反復,許多地區出現了取消訂單的現象,最初是歐美等第一波暴發疫情國家的出口訂單被陸續取消,隨后伴隨疫情的波及地區,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訂單被陸續取消,如拉美和東南亞地區。同時,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增加,國外客戶對來源于中國的貨物銷售前景抱著觀望的態度,因而也導致天津中小外貿企業流失了部分國外客戶訂單。

3.國際環境不利于市場開發,生存壓力大

新冠疫情的出現導致國際經濟秩序變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意圖遏制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對我國進行貿易限制,這種國際環境對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可謂是雪上加霜,同時由于疫情導致很多原有開發市場的途徑無法順利進行,如線下傳統進出口交易展會延期或者規??s減甚至停辦,破壞了原有國際貿易環節的執行秩序,使得中小外貿企業喪失了大量傳統交易機會,生存壓力極大。

4.匯率波動,出口利潤被壓縮

新冠疫情下,多國制造業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本國匯率下降,美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增加美元發行量,造成美元匯率走低,與此相對的是我國快速實施有效控制措施,對制造業影響較少,因而疫情沒有造成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相對來說,也就是人民幣升值,這對我國出口商是不利的。有些中小外貿企業因產品符合國外剛需,其訂單并未下滑,但是由于人民幣升值造成利潤減少甚至毫無利潤,企業出口即虧損,可見匯率風險成為中小外貿企業在后疫情時代的難題之一。

5.檢驗檢疫提高、融通資金和跨境電商人才的短缺是天津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其他問題。檢驗檢疫標準的提高,造成進出口周期延長,進而影響履約成功率,導致企業資金回流不暢,必然影響企業后續業務運營,這些加大了中小外貿企業的經營風險。為了減少經營風險,壓縮經營成本,突破經營瓶頸,中小外貿企業已經意識到要嘗試數字貿易,但是在開展線上運營的效果來看跨境電商人才的短缺成為天津中小外貿企業轉型的主要障礙。

三、后疫情時代天津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策略

新冠疫情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沖擊還在不斷持續,天津中小外貿企業能否盡快適應國際貿易新環境,借助政府相關政策,接受并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數字貿易開辟新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模式,發揮自身靈活機動的優勢,不斷調整內部結構,增加產品差異性,是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1.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合理規避風險

天津市于2021年1月20日發布了《天津市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進外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利用新技術新渠道開拓市場,聚焦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新領域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大肉類、乳品、汽車、相關能源產品的進口;繼續做強一般貿易,提升產品附加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實現出口轉內銷;推進數字貿易建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28項措施。

在對54家天津中小外貿企業的網絡問卷調查中,認為對企業發展有幫助的相關措施排列如下:推進數字貿易;建立線上銷售渠道;提高產品創新力,打造自有品牌;政府提供直接資金補助政策;出口轉內需;政府提供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具體情況見下圖2:

可見,天津政府的措施,對中小企業的幫扶作用切實有效,例如推進數字貿易建設、重新整合國際物流、簡化申報程序、實施單一窗口等,這些措施減少了履約環節,精簡貿易程序,因而減少了原有履約成本,彌補了外貿企業在履約周期和國際運輸費用上的損失,提高了履約效率,創造了新的營業利潤,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效幫助。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深入了解政府的相關導向和幫扶政策,合理規劃并利用以減少自身面臨的各種經營風險。

中小外貿企業具有靈活機動的優勢,但在資金方面或多或少都有短缺問題,因此他們期盼政府能提供直接資金補助政策。天津市政府可以對發展前景良好但暫時受困的中小外貿企業實行精準幫扶,以獎勵性質發放資金補貼,或者對產品差異性轉型較好,能快速適應數字貿易發展的公司給予相應資費減免,同時協同資金融通機構對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出口融資擔保和信貸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同時,中小外貿企業要根據政府幫扶措施,更多地參與線上進出口展會等推廣活動,依托國家級國際市場營銷平臺等新技術,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其他友好地區的貿易交往,增加產品貿易種類及數量,開拓產品銷售市場,不斷挖掘潛在客戶群。

2.積極利用數字貿易,加快自身轉型

中小外貿企業必須認識到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使傳統貿易被數字貿易所取代,要積極開展自身變革,不能等待觀望。大數據能夠將目標市場的動態變化及時反饋給中小外貿企業,有利于企業做出理性分析,同時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實現產品與消費需求的精準匹配,高效地安排生產和物流等環節,從而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運營效率。因此,中小外貿企業要盡快明確自身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主動布局線上交易業務,積極開展跨境電商B2B、B2C和海外倉出口等業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小外貿企業認為目前開展線上業務(數字貿易)的主要阻礙在于對數字技術投入資金的考慮,創新型數字貿易人才的缺乏,對跨境電商模式營銷方式不熟悉以及運營技能的欠缺等方面,具體見圖3:

據調查來看,目前天津中小外貿公司開展線上業務主要依靠第三方平臺,這主要是與中小外貿企業自身規模小,人員以主營業務為主有關,自行開發并運營公司網站需要專業專職人員,其精力和財力的付出對于中小外貿公司是不現實的。根據問卷結果來看,對于第三方平臺的選擇,阿里巴巴國際站排名第一,占40.74%,中國制造網排名第二,占20.37%,使用敦煌網的公司數量不多,僅占3.7%,其他平臺為國外知名平臺。從公司開展業務狀況來看,目前的網上運營費用對于資金捉襟見肘的中小外貿企業確實過高,要維持一個穩定的網上店鋪需數十萬元人民幣的運作資金。資金過高嚴重打擊了中小外貿企業建立線上運營的積極性,阻礙了他們對網上運營的嘗試行為,建議政府能聯合主要的數字貿易平臺降低初期運營費用,給予企業一定的試用期,減免相關費用,使更多的中小外貿企業能嘗試觸網,在線上業務運營穩定并能獲得較好收益后再收取相關費用。對于人才的缺乏,一方面中小企業經營者可以積極參與政府相關培訓,提高自身的電商技能,利用一切機會加深數字貿易的理論學習和運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與職業教育機構合作,如專業匹配的高職、應用本科院校,建立實踐基地,通過引入實習生等手段,培養并留用相關人才,并享受國家對中小外貿服務型企業的扶持優惠,完成自身企業的轉型。

3.對經營范圍進行整合,創新自有品牌

天津中小外貿企業的出口產品主要是小電氣設備、紡織品等消費品及五金產品和化工原料等,多是材料成本和勞動成本較低的加工品,產品附加值不高。隨著后疫情時代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上升,這些產品的銷售優勢不復存在,因此中小外貿企業必須抓住數字貿易的新技術,精準了解目標市場消費者偏好,有針對性地調整產品品質規格,打造產品特色,創新自有品牌,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值,提高產品差異優勢。對于以提供服務為主的中小外貿企業,要突破自身限制,向外貿服務綜合型企業發展,形成中小企業之間的聯盟,利用電商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提高貿易服務效率。另外,天津中小外貿企業也應盡快拓展出口轉內銷途徑,調整產品出口與內銷的品質規格差異,利用自有品牌,開拓國內銷售市場,實現內外雙向的銷售渠道,提高企業自身的生存能力。

四、結束語

天津中小外貿企業作為天津外貿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天津對外貿易穩定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后疫情時代,天津中小外貿企業要順應政府的扶助措施,及時利用數字貿易提升經營水平和經營效率,拓展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銷售渠道,優化產品結構,促進自身轉型,實現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堯飛,沈杰.重大疫情對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影響與對策[J].經濟論壇,2020(6):73-77.

[2]萬順平.后疫情時代中國外貿企業的經營困境與對策[J].輕工科技,2021(2):116-118.

[3]張珊,王春娟.“后疫情”時代河北省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技能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0(12):48-50.

[4]許小年.疫情對中小企業的沖擊不可掉以輕心[J].資源再生,2020(1):60-63.

[5]顧兆姝.“互聯網+”背景下外貿企業跨境電商轉型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20(12):65-66.

[6]肖奎喜,萬松,徐世長.新冠肺炎疫情對廣東外貿的影響及對策[J].廣東經濟,2020(2):9-14.

[7]劉方.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與政策研究——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J].當代經濟管理,2014(2):9-18.

[8]陳濤.加大金融幫扶中小企業力度應對疫情沖擊[N].經濟參考報,2020-2-10(001).

[9]張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及應對[J].中國流通經濟,2020(3):26-34.

[10]熊威,林佩玲.國際疫情蔓延形勢下廣州外貿企業經營狀況的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20(6):87-95.

作者簡介:許彥斌(1972.07- ),女,漢族,廣東省揭西人,經濟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互聯網+國際貿易、職業教育原理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盡管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發展情況令人看好,但在國際貿易中依然會面臨很多的挑戰,會出現一些難題。主要體現在中小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核心競爭力薄弱、資金匱乏和融資困難以及面臨網絡營銷盛行的挑戰。為了促進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的長足發展,本文從核心競爭力、融資以及網絡營銷三個方面分析了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核心競爭力;網絡營銷

一、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情況

中小外貿企業是指,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經營范圍的中小型企業。這資金匱乏、投資主體多元化、呈現勞動密集型所有制結構多元等,是這些企業的主要特征。

我國外貿企業的80%以上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小外貿企業逐漸的成為了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擁有獨特的優勢:一是他們能夠對地方資源進行更加充分地利用,對地方發展起到獨一無二的推動作用;二是他們可以為提供多元和個性化的產品,能夠為客戶提供私人定制的產品和服務;最后,由于他們本身在市場處于弱勢和劣勢地位,因而會更加努力和積極的經營、生產,以求能夠生存于市場,發展自身的同時也促進了市場的發展。

雖然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勢頭良好,但現實生產和運營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本文將對中小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薄弱

首先,缺少核心專業人才。中小外貿企業的管理者對于核心競爭力的意識淡薄,更不具有專業的操作能力。由于中小外貿企業的根基薄弱,缺乏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并且資金的缺乏導致專業人員的流失。其次,缺乏創新和核心產品??茖W技術的快速更新、產品的技術含量低以及低成本、低價格的戰略優勢的不復存在逐漸成為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的掣肘。一味的模仿大公司的熱銷產品,不但使企業喪失了獨立的核心產品,還是其喪失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再次,企業管理制度陳舊。由于中小企業的自身素質較低,而且在市場中處于劣勢地位,他們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制度都比較陳舊和落后,不能很好的應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的變化。最后,中小外貿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較差。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融資能力和管理水平都較低,又因為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不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單純地依靠低廉價格的產品打入市場,模仿熱銷產品來擴展市場,因而企業的風險防御意識較差。

(二)企業融資困難

資金的不足成為了制約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而解決籌措資金的困難成為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融資,但是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在融資中往往會遇到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數額很多困難。

首先,企業的融資渠道狹窄。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以及信用水平低,使其主要依賴于間接貿易融資進行融資,而銀行貸款儼然成為中小外貿型企業主要融資方式。因為風險高和回報率低,銀行逐步減小給予中小外貿型企業的貸款額度,進而造成了企業的融資困難。其次,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相對滯后的金融立法,給中小外貿型企業的對外貿易融資帶來了很大的潛在風險。最后,缺乏信用評價機制。由于我國沒有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管理與評價制度,而社會誠信系統也不夠健全,從而加大了銀行帥選符合貸款要求的中小外貿企業的難度。

(三)網絡營銷帶來的新挑戰

隨著網絡營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營銷方式,中小企業在進行網絡營銷的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首先,中小外貿企業忽視了自身網站的建設和維護。目前大多數中小外貿企業都忽視了自身網站的建設,只是簡單地在第三方B2B平臺上發布相關產品信息。這種做法只是單純的賣產品,而忽略了建設自己網站而帶來的品牌效應。其次,過度依賴第三方電子商務B2B 平臺。這種做法主要體現在,一是主要通過B2B 商務平臺發布供求信息,一是支付高價給B2B 商務平臺,被動的等待客戶上門詢問,并且容易出現詢單不足的問題。最后,中小外貿企業對搜索引擎的利用不充分。目前,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對搜索引擎的作用的認識不夠深入和全面,認為排名是搜索引擎的一切。然而,展示企業形象是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消費者從認識了解企業產品到購買企業產品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一味的付費買排名,執著于高排名反而會使消費者產生負面印象。

三、促進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增強核心競爭力意識,引進專業人才

企業一方面開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相關知識的培訓,一方面通過模擬訓練加強企業領導層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戰能力。與此同時,企業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包括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為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

2. 提升創新能力,開發核心產品

政府需要通過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增加技術創新和改造投入,并且企業自身也應調整自己的資金投入結構,增加對創新和開發核心產品的投入。此外,企業要努力開發核心產品,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必須依靠自身的品牌戰略扭轉為跨國企業進行代加工的局面,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品牌的服務。

3.改善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

企業的管理者要不斷學習和實踐先進管理理念,更新陳舊的管理方法的制度,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塑造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形成員工共同的、信服的、贊同的信念和目標。

(二)解決企業融資困難

1.完善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的信用體系

首先,建立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的信用制度,從而有效提高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的自身素質及其信用等級。其次,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再次,促進銀行與信用擔保機構協調,建立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提高擔保機構和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最后,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監督的作用、職能。

2.創新、改善銀行融資制度

銀行要創新自身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對中小外貿型企業進行單獨考核,構建一種能夠促進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成長發展的長效貿易融資制度。從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創新產品,積極開發融資產品,將銀行在國際結算業務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3.完善企業風險轉移機制

銀行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在資金上給予中小企業保障,提高其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此外,中小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制定相應的風險轉移機制,能夠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4.創建中小外貿型企業直接貿易融資體系

創建符合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要求的直接貿易融資體系從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進而解決融資難問題??梢圆扇」膭詈蛢灮菡呶鐣懈黝愅顿Y結構加大對我國中小外貿型企業的投資力度。

(三)提高網絡營銷效率

1.創建獨立、便捷的企業網站

首先,提高網站的功能性。最大限度細化網站搜索功能,方便買家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其次,提高網站瀏覽速度。網站設計時,除了要選用大型、優質的服務器以外,還要盡可能的少設計大圖片、動態數據庫這樣的需要大的運行內存的設計,來提高網站的瀏覽速度。最后,網站應該有多種語言版本。

2.重視B2C 國際貿易平臺的客戶開發

通過實體店和網店相結合,消費者不僅可以從廠家得到最低的優惠價,又可以從廠家的大庫存得到更大的選擇空間。而且,通過在B2C 網站銷售產品,不但能夠通過競價的方式尋找到更多潛在客戶,還能夠更好地宣傳本企業品牌和企業文化,達到更好的品牌效應。

3.正確看待搜索引擎排名

企業網站的最大功能應該是宣傳企業產品、品牌和文化,讓消費者通過認可產品到認可文化,來增進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忠誠度。為了讓客戶在搜索引擎中迅速地找到網站,中小外貿企業選擇付費搜索引擎排名服務以外,還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來提高排名和曝光度。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時,除了要解決融資問題,充實自己的經營資金;還要在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下功夫,培養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在面對像網絡營銷這樣的新潮流時能夠迅速反應,而不至于被淘汰。

參考文獻:

[1]祁丹萌.網絡國際貿易背景下蘇州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措施[J]. 對外經貿,2015,09:30-32.

[2]王鵬.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2:107-108.

[3]謝莉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4,10:66-67.

[4]李月喬. 我國中小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D].河北經貿大學,2016.

[5] 李文俊.傳統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 明日風尚. 2016(23)

[6] 向喜.淺談中小外貿企業如何打好品牌戰[J].現代商業. 2016(09)

[7] 李桐,李宏偉.中小外貿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16(11)

[8] 楊玉棋.淺析新環境下廣東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問題[J].北方經貿. 2016(06)

[9] 裴琦.中小外貿企業應用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經濟. 2015(02)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明確了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并提出了一些改革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國際貿易專業 培養模式

近期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明確把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分開,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認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就不僅要求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而且要求高職院校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以安徽為例,安徽的高職院校一般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與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模式相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在人才競爭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理論知識比不過本科生,操作能力比不上技校生,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要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對現行的高職教育模式進行改革。

一、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模糊。

目前高職院校的辦學渠道多種多樣,有民間力量辦學、公辦民營的獨立二級學院、原中等??茖W校升格等,它們難免由于歷史慣性或者經驗不足使專業培養目標模糊。專業培養目標的模糊致使專業課程體系的混亂甚至缺位,表現為借用外校的本科教學計劃,照搬高等??茖W校同專業的教學計劃,沿襲原中等??茖W校的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簡言之,不是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而是走高等??圃盒5睦下?,辦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壓縮版,在課程設置上機械模仿三段式結構,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缺乏自己的課程體系特色。

2.課程教學設計不當。

一般院校理論課程設置取舍不當,課程設置過多地以學科性課程為主,缺少綜合性課程和職業性課程,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在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上,有些學校忽視了理論課程對實踐課的指導意義,比如有些院校把國際貿易專業的《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給砍掉了,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缺損。而另一些院校在開設專業課時不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基本思想,實踐環節相對薄弱,能力的培養未能真正落實。目前高職院校都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普遍偏低,而且由于高職院校財力有限,實驗設施相對薄弱,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都未能跟上,培養目標中許多業務能力要求無法真正得到落實。

3.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許多高職院校的前身是一些辦學規模較小、師資力量有限的中等院校,隨著自身的發展和壯大,以及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招生人數的增加,原有的師資無法完成現有的教學任務,而且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參加工作,缺乏實踐能力和培養和鍛煉,有“雙師證”和實踐能力的教師為數不多。而且學校和社會的激勵桿杠偏離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方向,特別是在職稱評定方面,完全套用普通高校的做法,把教師引導到寫文章和出專著上去。如果說普通高等院校應該鼓勵教師創造學科理論去探索和預測未知,那么高等職業院校就應該引導教師應用已知。

4.缺乏職業針對性。

在中國加入WTO組織之后,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外貿企業越來越多地重視崗位設置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以崗位需求來招收和錄用新的從業人員,從外貿業務流程而言,外貿企業的從業崗位設置主要有貨物報關、貨物報檢、單證制作、外貿跟單、外貿業務、國際貨運代理等。依據外貿企業的特性,一般要求從業人員除了具備某一崗位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兼顧上下崗位和崗位發展的專業知識。而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與外貿崗位的銜接不夠緊密,使得一方面社會對國貿人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大量的國貿專業的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

二、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確定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高職國貿專業屬于文科型專業,主要是為了我國外貿及相關行業生產與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怎樣培養這類人才,借鑒美國職業培訓而生成的KAS模式是一途徑。KAS模式將目標崗位的職業能力分解為K(knowledge指知識,素養)、A(ability指一般能力)、S(skill指職業能力)三個要素。按照KAS的要求,可按照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專業教學計劃,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這樣學生就有了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分析應用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最后學生就有了一技之長,具備了謀生的能力,也就達到了課程設置的目標,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國貿專業的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分解如下:

2.細分崗位:掌握專業技能。

職業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會工作類別,它是一組相互關聯又不相互替代的特定工作的統稱,一個社會性的職業本身是一個系統,是由若干個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個崗位組成的,即通常所說的崗位群。崗位是企業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而設置的工作位置,企業根據勞動崗位的特點對上崗人員提出的綜合要求形成崗位規范,它是企業勞動管理的基礎。職業和崗位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首先要對職業進行科學的分類,專業所培養的學生要掌握所對應崗位的操作規程的實踐技能。

3.在實踐過程探索建立國際貿易綜合模擬實訓室。

所謂模擬就是把在實際操作中,在時間、空間上難以納入實訓中的因素進行簡化和提取,合理地進行國際貿易操作過程的合理虛擬,使實際的國際貿易活動轉化為由學生在實訓環境中可以進行的實際操作,借以有效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根據不同崗位的需求,實訓項目的設定可分為:

4.建立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一定要走出去,利用各種社會關系建立實訓基地,這樣學??色@得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建立更多先進的實訓基地,并為學生創造實習的環境和條件。實習環節分為三個階段: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在這三個環節中學生可以到校外的簽約實習基地進行現場實訓,盡可能多地了解并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及相關的業務活動。在認識實習階段,讓學生到市內的實習基地進行現場實習,促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了解國際貿易的整體業務流程;在生產實習階段,讓學生增長工作經驗,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幫助學生認清自身的不足,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在畢業實習階段,讓學生實現與就業相結合,經過與有就業意向的用人單位的實習接觸,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了解和磨合,為學生創造更加寬廣、靈活的就業環境。

5.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確保高職職業教育的質量。

雙師型教師要培養“雙證”學生,專業課的師資是保障,為此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一方面要根據課程技能要求或崗位能力需要,對專任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另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對聘請的兼職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和教育理論培訓。同時還要積極從外貿企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員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要求,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技能突出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自加入WTO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現代國際貿易的發展要求而言,傳統的高職外貿專業的設置已不能與我國現實外貿形勢發展相匹配,故高職院校要深化教學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市場需要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邵作仁.高職國貿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與優化.職業教育研究,2008,11.

[2]楊頻.淺談國際貿易綜合實訓中心的建設.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4.

[3]魯春義.SPT理念下國際貿易專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初探.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8,6.

[4]葉華光.從職業崗位的分類看高職院校對外貿易專業的教學改革.職業圈,2007,7.

[5]王勝華.KAS模式下的課程整合與實踐能力培養.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6,12.

[6]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6.

本文為2009—2010年度安徽經濟管理學院院級課題,“就業導向下安徽省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模式探析”的階段性成果。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我國高職院校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迎來了重大機遇。但同時面臨著一些政府、院校自身以及主體聯動層面的困境,部分高職院校還難以有效抓住“一帶一路”機遇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對此,政府應當制定教育國際戰略,統領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各項工作;建立以職業資格證書為載體的就業準入制度;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優化院校國際交流的平臺;從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高職院校自身應當樹立開放辦學的理念;選擇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的有效路徑;加強自身內涵建設;大膽嘗試教育輸出。此外,還需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聯動政府和院校;發揮職教集團優勢,提高國際交流合作的效率;實施區域性教育國際交流整體規劃;借助與先行高職院校的國內交流,帶動弱勢學校的國際交流。

[關鍵詞]國際交流合作;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一帶一路”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伴隨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高等本科教育規模的擴張,卻使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生源數量受到極大削減,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阻礙。而國際交流合作對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高職院校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實為推進自身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能夠為高職院校輸出教育資源、吸納國際生源創造機會。

一、“一帶一路”倡議對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影響

(一)開辟了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新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教育交流合作促進政策,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這為我國高職院校與沿線國家院校深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使得沿線許多教育事業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成為我國高職院校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點區域。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也不必將交流合作對象局限于傳統的歐美發達國家,可以廣泛開拓交流范圍,使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刻認知我國的文化,促進并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院校發展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二)豐富了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內涵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始終秉持“引進”的態度與發達國家的院校進行合作,期望借助其優質的教育管理經驗、育人理論與方法來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耙粠б宦贰背h體現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加強,我國的高職院校也應當在國際交流合作中保持自信,不僅要著力吸收先進的教學資源,更要適時進行自身優質資源的輸出。例如,在沿線國家當地院校進行合作辦學、廣泛吸納沿線各國的學生進入我國院校求學。我國的高職院校應當加快轉變一味“引進”的悲觀心態,助力彰顯自身特色,進行資源輸出。對于沿線各國,我國高職院校需要通過“輸出”促進人才的流動,推動自身管理體制的轉型,提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聲譽。

(三)優化了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機制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多方合作成為重要趨勢,我國高職院校也可以借此機會轉變傳統的一對一合作機制,嘗試建立職業教育聯盟,既要將國內的高等職業教育聯合起來,也要邀請沿線各國的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區域合作,使各國的高等職業院校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選擇深度合作對象或者合作領域,減少交流合作障礙,為院校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創造便捷的溝通平臺。

二、我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面臨的困境

(一)政府層面的困境

第一,缺乏教育國際化戰略規劃。盡管我國政府針對院校國際交流合作頒布了一系列條例,然而這些條例只能在政策層面起到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指導與管理作用。整體來看,我國尚缺乏明確的教育國際化戰略規劃,無法切實引導我國高職教育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第二,缺乏健全的就業準入制度。其一,由于尚未建立統一的職業認證標準,導致我國高職人才的職業資格無法得到國外企業的認可;其二,由于我國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國際交流合作培養難以實現。第三,職業教育體系有所欠缺。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長期停留在??茖用?,極少有本科層面的職業教育,導致國外高等職業院校始終無法認可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第四,缺乏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處于零散、被動的狀態,缺乏規范、系統的管理制度進行引導,缺乏基于全局角度制定的長期發展規劃,也缺乏穩定的資金保障,導致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交流合作始終發展緩慢。正是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的政策資金支持,高職院校在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猶豫不決。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的發展也正是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的資金支持,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這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也是未來政府教育改革工作的重點之一。

(二)院校自身層面的困境

第一,缺乏開放的辦學理念。在當前的國際競爭環境中,許多高職院校未能科學審視當前的國際人才市場供求現狀,未能在教育資源配置、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設定以及課程體系建立等方面引入國際化的眼光與開放的辦學理念。第二,缺乏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的有效路徑。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缺乏國際交流合作經驗,同時也缺乏國際交流合作思想,因此國際交流合作路徑的探索始終進展緩慢。第三,高職院校自身實力不足,難以獲得國外院校的合作意向。作為地方性人才培養院校,為地區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多樣化發展趨勢,高職院校由于教育質量不足、自身辦學實力不強、教學特色不明顯等原因,難以與本科類院校競爭。這些高職院校大多成立時間相對較短,存在專業體系與教育隊伍建設水平不足、科研實力缺乏等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的管理與教育資源配置受地區政府的干預,難以實現開放式發展,這種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發展。第四,我國高職院校過于保守,僅僅希望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吸收優質經驗,而忽視了自身的教育輸出,導致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三)主體聯動層面的困境

第一,民間組織的力量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其一,缺乏信息交流平臺,高職院校往往難以了解國際教育發展動向,也無法獲知國外院校的合作意向。其二,高職院校從業人員整體素養不高,缺乏相應的培養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培訓服務。第二,尚未構建起結構完善的職教集團。其一,地區產業與高職院校缺乏深度合作,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其二,各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困難,國際交流合作效率也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三,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宣傳力度不足,教育資源輸出規模得不到顯著提升。第三,缺乏因地制宜的區域性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整體規劃。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各區域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合作能力存在一定差異,經濟落后地區的院校難以通過合作促進自身的發展,這就導致教育資源的地域差異進一步加劇。第四,缺乏與先行高職院校的國內交流。部分東部先行院校的合作案例未能得到有效學習,西部院校往往缺乏合作經歷與實力。

三、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創新與實踐路徑

(一)政府層面

第一,制定教育國際戰略,統領國際交流合作的各項工作。新時期下,我國教育部門有必要制定國家層面的高職教育國際化戰略,滿足我國高職院校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首先,戰略的制定應基于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于國家外交戰略。其次,戰略的目標在于引導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相應的協調工作,引導各地區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目標,強化我國各高職院校對于國際化發展的信心。

第二,建立以職業資格證書為載體的就業準入制度,與國際接軌。其一,我國應當構建完善的職業資格制度,全面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具體應參照國際通行做法,依托產業、企業資源,由國內實力較大的幾個職教科研院所牽頭,整合職教研究力量,制定出各行業的職業認證標準。其二,我國政府一方面應當提高財政支持力度,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還應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加強人才質量監控,摒棄現行的通用評價模式,轉而采取以專業為區分的針對性評估體系,構建起高職教育的質量標準。其三,挑選出幾個我國優勢行業,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對于常規行業,則應加快與國際的接軌,構建國際認可的質量標準與認證制度。同時,還應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借助我國高職院校的海外辦學,實現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國際化。其四,教育部門應當加深與人社部的聯系,通過有效的協調溝通,完善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現二者的互聯互通,為來華學子提供便利。

第三,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優化院校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在國際高等教育產業化倡議下,其一,我國應當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視角,推進高職教育的宏觀系統分層,引導部門專業特色明顯、辦學質量優異的高職院校開展本科教育,并根據辦學質量決定是否進一步拓寬到研究生教育,從而使這些高職院校能夠獲得進行國際交流合作的資質。其二,在提高高職院校辦學實力的基礎上,鼓勵我國高職院校與國際上的高水平職業院校構建互認機制,包括學分互認、學歷互認以及課程互通。此外,政府還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使得職業教育能夠獲得與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待遇。

第四,從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鼓勵高職院校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其一,提供專項補助資金,鼓勵國際交流合作。地方政府應當借鑒高等院?!百|量工程”建設思路,對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和成果進行審核,由地方教育部門出資,對于重點項目進行支持,對于優秀成果進行獎勵。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可以包括海外辦學、招收留學生、教師外派留學、高水平人才引進、國際學術會議舉辦等;國際交流合作優秀成果可以包括國際化師資團隊、國際合辦專業、國際合辦課程、優秀雙語教材等。其二,擴大留學資助群體。我國應當在現有留學獎學金中劃分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資助優秀高職畢業生留學、鼓勵高職骨干教師出國深造;在來華留學獎學金中也劃分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作職業教育留學生獎學金,吸引更多的職業教育留學生來華,提升我國高職院校國際競爭力。

(二)院校自身層面

第一,高職院校領導應樹立開放辦學的理念。發展不應僅僅局限于數量的增長,更應注重質量與效益的提升,以及國際適應性的加強。經濟全球化戰略下,高職院校要想在國際競爭環境中謀求發展,就必須以國際化的眼光和開放的辦學理念,指導自身的發展;應當審視當前國際人才市場供求現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調整自身專業設置、培養目標以及課程體系。

第二,高職院校應選擇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發展的有效路徑。其一,對于有一定國際交流合作經驗的高職院校,應當引導其將重心放在資源整合上。如在外籍教師的工作安排上,除了常規的課程教學外,還可以將中方教師海外培養前的語言及風俗培訓交由其負責。其二,對于國際化建設已開展得相對深入的高職院校,應當引導其將重心放在組織建設上。校方應當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管理體制上的國際化,構建全方位國際交流合作格局;在目標設置上貼近國際化,強化特色專業建設,集中資源,積極開展品牌宣傳;在不斷的學習借鑒中,實現自我創新,提高環境適應性,為教育輸出創造條件。

第三,加強高職院校自身內涵建設,提升合作能力。其一,完善管理機制。高職院校應當以國際交流合作為契機,強化管理理論的借鑒與實踐,勇于突破機制障礙,提升管理效率,為國際交流合作奠基。其二,強化國際化師資力量。引進教師,應當從語言教師向專業教師轉變;引進渠道,應從教育機構向高新行業轉變;引進教育人才,應當從教學人員向管理人員轉變。其三,建設國際化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除涉及民族特色及意識形態的內容,其他內容都應當逐漸與國際接軌;在操作層面上,涉外專業應當以國際交流合作為依托,提升課程設置起點,確保課程的先進性,對于主要服務本土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可保留本土特色。

第四,高職院校應創造條件,大膽嘗試教育輸出。其一,擴大留學生招收規模。高職院校既可以區域特色專業為依托,吸引海外學子,也可借助中外合作辦學平臺,積累國際辦學經驗,實現由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其二,具備一定實力的高職院??梢試L試境外辦學。由于相關辦學經驗不足,高職院校在開展境外辦學的過程中,應當制訂周密的計劃,構建有效的開拓支持與執行體系。

(三)主體聯動層面

第一,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聯動政府和院校。其一,構建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主要負責高職教育信息的搜集、分析與發布,具體信息包括國際高職教育的政策更迭、交流動態,以及國內高職院校的實踐經驗。政府部門可以借助這一透明公開的信息平臺做出客觀決策,高職院校也可以借鑒相關經驗彌補自身不足。其二,提供專業培養與服務。民間組織應當構建相應的培養機構,提升高職院校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能力。此外,民間組織還應當提供相應的服務,包括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的信息咨詢、項目材料送審、協議條款制定、后續糾紛處理等。

第二,發揮職教集團優勢,提高國際交流合作的效率。其一,高職院校應當積極主動地尋求地方政府的指導,鎖定與當地產業經濟相匹配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多校聯動,共同協調,實現職教集團資源的有效整合,營造外向型的職教氛圍。其二,集團內部共享學術資源。職教集團所屬院校的國際學術講座應當向所有成員開放;所屬院校開發的雙語教材,應當與所有成員共享;所有成員都應當向來華留學生開放課程資源;所有成員可以結伴出國培訓,共同承接科研項目。其三,合作經驗較為豐富的職教集團,應當組建海外宣傳部門,提升國際形象,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并于恰當時機在海外開辦職教機構,打造國際品牌。

第三,因地制宜,實施區域性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整體規劃。我國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東西差異明顯。因此,以區域為單位,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能夠有效整合資源、提升效果。其一,依據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加快制定國家化人才培養整體規劃,有針對性地引進職教合作項目。其二,整合區域高職教育資源,為高職院校承接合作項目提供資源支持,提升合作效率與質量。

第四,借助與先行高職院校的國內交流,帶動弱勢學校的國際交流合作。教育部應當充分發揮先行院校的帶頭作用,擴大東西部對口支援范圍。其一,為先行的東部高職院校預留一定比例的建設資金,對口支援西部高職院校,鼓勵西部高職院校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其二,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完善合作辦學政策與學分互換機制,鼓勵中東部大城市高職院校共享國際交流合作項目,輸送一批中外合作辦學學生,交由西部高職院校培養。

我國高職院校雖然辦學理念更新還需時日,辦學模式創新亟待檢驗,但在辦學規模、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機制上的突破值得稱贊。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國高職院校應當緊緊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開闊視野,參與國際競爭,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力爭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職業教育的“中國品牌”。

[參考文獻]

[1]李朝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發展理念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4):66-69.

[2]李傳彬.“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海外辦學成效、困難與對策——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柬埔寨辦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8):37-41.

[3]李軍紅.“一帶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6):66-71.

[4]劉紅.“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機遇、挑戰與路徑——“一帶一路”產教協同峰會會議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20-23.

[5]許艷麗,劉曉莉.經濟轉型背景下高職院校與小微企業的校企合作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7(5):35-40.

[6]張慧波,祝蕾.“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白叱鋈ァ钡膶嵺`探索與思考——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8(2):125-130.

[7]張勁博,邵丹璐.高職院校中外合作雙語教學師資困境與突破——基于跨文化教育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7(11):11-15.

[8]吳麗萍,郭肖華.“一帶一路”背景下福建高校國際化辦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6):72-76.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眼視光專業是眼科學和視光學雙重科學的知識集合。眼視光專業主要是用來培養眼視光行業中的高級技術人才。行業的社會需求才是行業最終能夠長期發展的基礎。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占專業整體結構的比例較少,眼視光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就是與眼視光有關的企業。

關鍵詞:眼視光專業;就業問題;課程特點;發展方向;趨勢;對策

1 概述

眼視光專業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專業種類,眼視光專業需要學習多種知識體系。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眼視光專業得到社會各行業的大量的人才需求。人們對與眼科相關產業專家的需要比過去有了重大的發展。眼視光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問題是該專業能否長期發展的基礎動力。它的主要課程設置為視光學基礎、驗光學、眼科臨床、眼科光學、隱形眼鏡基礎、眼視光器械學、醫學基礎、眼鏡定配技術、斜視矯正等,同時針對社會發展的需要增設了市場營銷、專業英語等基礎學科。由這些專業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有很多途徑。從醫學臨床診療到眼鏡專業服務,再到市場營銷,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在就業范圍上比較廣闊。眼視光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專業的眼鏡方面的從業水平,同時,在貿易交流和管理上,對眼視光專業學生來說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在新專業分配的體制下,眼視光專業畢業生可以實現專業知識和個人職業理想的合理規劃。我們研究眼視光學生的就業問題,是為眼視光專業探求發展方向,并從中了解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技術要求。

2 眼視光專業的學生的課程設置和掌握的主要技能

2.1 眼視光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

①眼視光專業在我國屬于一個新興的學科。設置眼視光專業課程就是為了從專業化的角度培養眼視光學的人才。我國目前的眼視光專業的學科建設處于初期的發展時期。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們發現了該專業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價值。②通過市場運行,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科目設置。眼視光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學生知識體系掌握最完備的途徑。眼視光專業課程設置包括眼視光基礎、機械制圖、眼鏡手繪效果圖、眼鏡平面設計、AUTOCAD、眼鏡三維設計、眼鏡結構分析、眼鏡外貿、眼鏡營銷學、眼鏡材料與配件、金屬眼鏡框加工工藝、塑膠眼鏡架加工工藝、專業英語、眼鏡生產管理、眼鏡配色等。③眼鏡專業課程設置是從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專業課程當成學生最終占領市場角色的法寶。

2.2 眼視光專業學生掌握的主要技能

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掌握的技能是非常實際的。①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掌握了眼鏡生產技術、眼鏡設計技術、眼鏡生產管理技術、眼鏡生產的外貿營銷技術、眼鏡行業行政管理。②同時,掌握眼科知識體系中的若干內容。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就要進行知識體系的全面學習。在學習中,通過理論學習掌握知識的豐富內涵,同時,在實踐課程中,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實踐課程把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獨立完成相關的知識。③眼視光專業的學生的知識體系是很豐富的,因為培養人才的關鍵就是要求人才具有多種技能水平。多種技能可以應對就業后的諸多變化,讓學生在選擇專業為職業的時候,具有良好的技能水平。

3 眼視光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和崗位分析。

3.1 醫院眼科診療工作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的管理機制較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越。醫院成為提供公共醫療服務的主要場所。大型綜合性醫院診療科設置中,眼科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很多城市,眼科醫院成為綜合性醫院中,獨立的一個分支。我國給予眼科醫學大力的支持。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給新興的醫學科目很多優先的政策。建立專業的眼科醫院就是為了給患者提供專業的眼病服務。在眼科醫院中,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有了用武之地。眼視光專業學生可以進行配鏡技術服務、驗光、檢查。在臨床應用上,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可以成為優秀的眼科醫生,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救治。在學術研究上,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可以實現眼視光專業的技術突破,達到眼視光專業與醫學的有機結合,實現眼視光專業的醫療診治目標。

3.2 在眼鏡公司的從事驗光配鏡工作

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國經濟高度發展的三十多年。在這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產業調整成為發展中重要的歷史事件。眼鏡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從初期都中期的發展過程。在初期行業發展中,眼鏡公司只提供配鏡服務,除此沒有其他的業務種類。但是,隨著眼鏡公司的職能轉變,眼鏡公司實現了一條龍服務。從客戶進入到公司內部,公司就要提供必要的解答和咨詢。驗光工作是配鏡時候必要的專業指導,驗光的技術性很高,要求從業人員充分掌握眼睛生理結構和發展過程,專業人員要完整進行預測與規劃。在為客戶提供準確的驗光結果外,還要對客戶提供眼鏡佩戴的常識,同時,要對客戶進行眼睛保健的教育。

3.3 眼鏡的設計和檢測

隨著眼鏡行業的發展,眼鏡的設計成為眼鏡公司的重要工作。隨著時尚元素的介入。眼鏡設計已經不是傳統的觀念。很多人佩戴眼鏡并不是為了單純的矯正視力,而是為了美觀。眼鏡的美觀作用在近幾年有了重要的市場份額。佩戴眼鏡的人要求眼鏡具有多重功能,矯正視力、防曬、防塵、時尚配件,眼鏡已經從傳統意義的作用升華到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產業結構。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可以在眼鏡設計和檢測上,實現專業的應用。在設計水平上,可以提供自己獨特的見解,把眼鏡設計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實現眼鏡設計的多樣化、便捷化。隨著眼鏡種類的增多,眼鏡設計逐年成為眼鏡公司的重要砝碼,良好的設計可以為健康服務,也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眼鏡的魅力。眼鏡檢測同樣重要,通過對眼鏡的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眼鏡的生產水平。

3.4 與眼鏡業務相關貿易活動的管理

我國經濟發展中,不斷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眼鏡行業已經上升到貿易活動的領域。在眼鏡生產和貿易的發展過程中,眼鏡公司的貿易活動空前加大。眼視光專業的學生的優勢就是掌握眼鏡相關的所有知識,可以應對眼鏡公司的各種崗位需求。在眼視光專業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就把貿易管理作為一項專門的課程來學習,學習的目標就是為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專業技術的支持。

3.5 眼鏡生產的機械化專業崗位

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掌握眼鏡機械化的專業知識。我國眼鏡加工行業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眼鏡屬于精密儀器的行業,因此,眼鏡行業對機械化的要求是非常細致的。眼鏡機械水平,影響著眼鏡行業的發展速度。機械化水平越高,發展速度越快,對眼鏡公司的利潤提升越有利。眼視光專業的學生符合機械化需要的各個方面。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實現了突破。

4 對眼視光專業就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4.1 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完善就業指導

眼視光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明確就業的種類。畢業生本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知識范圍。在就業方面,要積極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在應對市場挑剔時,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同時,進行必要的市場分析。例如什么公司具有哪些重要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否能夠適應自己的發展,自己在該公司能否達到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就業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就業過程中,要保持對自己的正確的審視態度。要保持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在遇到就業難題時,要遵循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規律,讓個人融入社會的潮流中。學校在這方面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做好各種思想的準備。

4.2 搞好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規劃課程

大學生職業規劃是目前高校教育體制的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職業規劃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技能指導。職業規劃是學生對自身未來的全面把握。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著重從多方面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從知識水平、個人素養、職業素養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和認定。注重個人修養和職業素養的雙重發展。職業規劃中的素質拓展是實現畢業生真正與社會結合的重點。我們倡導職業規劃就是要從根本上,突出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從而消除步入社會初期的恐懼。

4.3 強化職業技能教育,提升教育教學環境,做好畢業生和社會的銜接

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眼視光專業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很多地方不健全不完善。對于這個新興學科來講,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教學環境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手法的應用等。對于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我們要進行全程的跟蹤調查,從入校學習到就業分配,都要進行考察,以實際考察的結果,隨時調整教學結構,實現教學與就業的良好銜接,實現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原則。

5 結論

經濟越是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就會越來越快,從而產生了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社會對專業化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強。在這樣的發展要求下,眼視光專業的畢業生可以有很廣闊的發展領域。專業性是當前社會各個行業的口號,只有專業才能為人們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社會實踐可以推動專業的更快更好的發展,專業性也會為社會實踐提供智力支持。眼視光這門新興的行業,會在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需要中產生價值,眼視光學生的就業前景也會隨著經濟的發達而有每個人獨特的專業發揮之地。讓眼視光專業更好地為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最優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林,劉鈺.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9(12).

[2]夏菁.高職院校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及其策略[J].教師,2012(08).

外貿發展高職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面臨國際國內多重困境,天津近年來外貿增速持續放緩并已經成為制約天津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天津外貿面臨的主要困境基礎上,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函數等方法探討天津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對外貿下行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進行實證考察。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天津新的“比較優勢”和走出外貿困局的政策選擇。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增長;政策選擇

一、天津對外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伴隨天津經濟的發展,天津對外貿易也快速增長,外貿增長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天津外貿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關系的思考。在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上,大體有三種觀點:其一是羅伯特遜和納克斯的R-N理論,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對外貿易除帶來直接的外貿收益外,還可以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其二是勞爾•普雷維什和辛格的觀點,他們認為對于初級產品出□國而言,對外貿易可能導致“貧困化增長”;第三種則是一種折衷的觀點,即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中性的。

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對天津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主要結論如下:

一是從長期看,天津的GDP和進出□貿易總額、進□額、出□額都存在穩定關系,并且每增加一美元進□所對應產生的GDP為13.06元,而每增加一美元出□所對應產生的GDP為11.55元,即進□對GDP的拉動要略大于出□對GDP的拉動。

二是對外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成立,從檢驗結果看,除滯后3期之外,因果關系都成立,表明對外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存在明顯的拉動作用。而經濟增長對對外貿易的因果關系在滯后4期時才出現,表明經濟增長并不能立即導致對外貿易的增長,而是存在一個4期的滯后。

從進□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看,只有在滯后1階時存在相互的因果關系,超過1階滯后這種因果關系都不存在,這一結論表明雖然進□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互相促進作用,但這種促進作用只在當期或滯后一期發揮作用,其溢出效應不明顯。

從出□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看,二者之間在滯后4期存在因果關系,即本月的出□對4個月后的經濟增長拉動效應開始顯現,即溢出效應較強。

從上述分析看,天津外貿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很明顯,雖然外貿出□產生的增加值低于外貿進□,但外貿出□的溢出效應高于外貿進□。由此可見,天津外貿發展對天津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二、當前天津外貿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對經濟增長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外貿增速持續低迷,外貿增長面臨多重困境

1.在國內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大背景下,天津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受到沖擊。天津加工貿易占整個貿易方式的48%-51%之間,其中加工貿易出□占全市出□的比重更是達到了60%以上。加工貿易不斷發展的同時,逐漸暴露出它的問題:一是加工貿易“大進大出”帶來貿易額虛高、貿易順差不斷擴大、貿易摩擦增加;二是加工貿易技術含量低,貿易利益低下,勢必加大“貧困化增長”的風險。

為此,商務部于2005年出臺了《出□加工區加工貿易暫行管理辦法》,鼓勵東部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從實際效果看,全國對外貿易增長已經出現了西部增速高于中部,中部增速高于東部的態勢。而受此影響,包括天津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都出現了外貿增速放緩的跡象。

2.企業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外資企業比例偏高,進出□嚴重依賴于少數大企業,導致外貿波動風險加大。天津市外貿進出□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比重均在70%以上,而全國平均水平僅為50%左右。由于外資企業多為跨國企業在華子公司,其經營往往服從于母公司的全球戰略。外資企業比重過大導致整個天津市進出□貿易隨外資企業進出□波動而波動。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部分實體行業已經受到沖擊,外商投資企業將資金撤回國內“救急”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加大,而天津市外貿出□過分依賴少數大型企業,必然加大外貿運行的風險,并且已經成為影響外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3.對歐美市場貿易比重較大,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歐美消費需求減弱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對天津出□形成沖擊。從地區分布看,亞洲、歐美是天津的主要貿易伙伴地區,占到天津進出□總額的95%以上。其中歐美兩個地區的貿易占天津進出□總額的39.14%,出□總額的48.79%。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并波及到歐洲,引起歐美經濟放緩甚至衰退,導致天津對美國和歐洲出□增勢趨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天津出□歐美市場主要以手機、家電等機電產品為主,相對紡織、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此類產品收入彈性較大,當社會消費能力普遍下降時首先削減的正是此類產品的消費。

4.政策和成本優勢喪失與不足導致天津外貿發展速度下降。1984年天津被批準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地方審批權限和給予外商投資優惠方面享受到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這些政策上的優勢已經逐漸喪失,而與此同時土地、勞動力成本又不斷上升,這導致部分企業將訂單向中西部和印度、越南等土地和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地區轉移。同時由于政策和發展觀念差異,天津市企業經營成本相對南方企業較高,比如天津市社會保險繳存比例就明顯高于南方省份。例如整個社會保險比例天津企業綜合負擔35.05%,而浙江企業綜合負擔29.8%,這無形中增加了天津企業負擔,使得部分出□企業訂單轉移到南方。

(二)外貿增長趨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外貿下行對GDP本身的增長影響有限。雖然天津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一直在100%以上,但基于以下幾點因素,實際貿易依存度比表面數據要低:(1)加工貿易占比較高使得大進大出模式下部分進□和出□零部件和原材料被重復計算從而擴大了貿易依存度;(2)由于進出□額都用美元表示,因此在計算貿易依存度時通常要依據市場匯率換算成人民幣,而相對購買力平價而言,市場匯率并不能真正反應人民幣的購買力。因此,外貿增速放緩對經濟增長本身影響有限。

2.外貿增速放緩對經濟的間接沖擊不能忽視。

一是外貿出□企業的上下游關聯企業會受到外貿下行的影響。雖然天津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原材料主要以進□為主,但一些非關鍵原材料仍然要依靠國內采購,產品出□的下降必然導致對原材料需求下降,從而導致出□企業上下游企業受到影響。其波及范圍取決于產業鏈的長短和國內采購比例。

二是外貿增速放緩必然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截止到2007年,天津市社會就業人員在三資和外資企業中的比重分別占到整個社會就業人員的8.2%和2.3%,而三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大部分從事進出□行業,外貿增速放緩必然對這部分人員的就業產生影響。雖然天津目前還沒有出現因企業倒閉而導致工人大量失業的事例,但天津外商投資企業中就業人員增長率也出現減緩趨勢。

此外,外貿下行的風險還包括由于企業減員或降薪所引起的消費、政府收入的下降和政府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并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除直接影響經濟外,在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經濟增長放緩還可能改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并進一步影響消費支出。

3.外貿發展對經濟沖擊的定量分析。分別建立GDP和進出□總額、出□額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并利用脈沖響應函數考察進出□、出□、進□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持續時間。檢驗結果表明:一是對外貿易波動對GDP的影響將顯著持續一年左右,一年之后影響將逐漸變??;而GDP的波動對外貿的影響大約持續8-10個月。而且從影響的程度看,進出□對GDP的影響要大大高于GDP對進出□的影響;二是對外貿易的各項指標進出□總額、出□總額、進□總額的波動都會和GDP產生相互的沖擊效應,而且這種沖擊效應持續的時間從7個月到1年不等,但共同的特點是對外貿易各項指標對GDP的沖擊要遠遠大于GDP對對外貿易各項指標的沖擊程度。

三、正確認識外貿困局,選準方向迎接挑戰

(一)辨證看待當前外貿下行局面

1.出□增速下降在減少外需的同時也減少了經濟運行的外部風險。出□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帶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同時過多依賴出□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一是過分依賴出□外需不免對內需的發展產生影響;其二是過渡依賴外需使得國家所面臨的經濟風險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貿易出□增速下降不全是負面影響,對外需的下降降低了經濟所面臨的外部風險,也可以此為契機,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2.當前正是改變外貿“重數量、輕質量”的良機。傳統的外貿增長方式過多地遵循重數量輕質量,以追求出□規模、出□創匯為主要目標,出□在實現總量增長的同時,質量和效益沒有同步提高。雖然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加工貿易不失為一種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但如果長期對低端加工貿易形成依賴不僅會大大延緩產業結構升級,而且很難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必然在國際競爭中受制于人。出□增速的下降同時也為出□企業改變貿易方式、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壓力和動力。

(二)走出外貿困局的戰略選擇

1.天津新的“比較優勢”分析。

優勢一: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優勢。

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環渤海地區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特別是2006年國務院批準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使得濱海新區新的政策優勢不斷顯現,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則是目前中國內地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功能區之一,必將在未來幾年引領天津發展。

優勢二:天津獨特的區位優勢。

天津位于歐亞大陸橋最東部,具備以港□為主導的交通優勢,在海運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主要運輸方式的背景下,天津的地理位置優勢必將進一步發揮作用,這一優勢也是中西部內陸地區所不具備的。

優勢三:京津城市互補優勢。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智力最密集的地區,有高等院校300多所,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科研機構1000多所,其中絕大多數集中于北京,同時北京作為首都,擁有不可替代的行政資源,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吸引技術、人才、資金,只要區域一體化建設達到一定水平,北京的資源和要素完全可被天津所用,這一優勢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無法比擬的。

2.外貿持續增長的政策措施。

一是培育技術優勢,改變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局面。雖然加工貿易在天津的外貿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弊端也逐漸暴露,其中最重要的是附加值十分低下,貿易溢出效應不明顯,而借用加工貿易實現產業升級的意圖也沒有實現。對天津來講,利用京津地區的人才優勢推動技術創新,獲得技術優勢,才能將當前外貿的“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

二是培育品牌優勢,獲得“制造之外”的收益。雖然中國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諸如海爾、聯想等國際著名品牌,但這些國際品牌無一是來自于天津。培育天津本地企業的品牌優勢,創造高價值品牌是提升外貿內涵的重要途徑。

三是培育產業優勢,發揮“后發優勢”。產業是貿易的基礎,而當前國際貿易中越來越表現出貿易結構的變化,即呈現出初級產品比重下降,高科技產品比重上升,服務產品迅速發展的趨勢。在國內制造領域競爭異常激烈的背景下,天津如果再從中分一杯羹可能會難上加難,因此不妨利用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資本向銀行、保險、會計、咨詢、審計等新開放的第三產業領域發展,這些領域正是中國外貿發展的“軟肋”和未來高附加值貿易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HamiltonJD.TimeSeriesAnalysis.[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einceton,NewJersey.1994.

[2]JohnThornton.Cointegration,causalityandexport-ledgrowthinmexico,1895-1992[J].Economicsletter,1996.

[3]寧冬莉,《論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J].《經濟問題》,2004,8。

[4]李瑩、商悅,《基于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思路》.[J]《濟南大學學報》,2008.2。

[5]張曉峒,《計量經濟分析》.[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劉伯酉)

上一篇:漢英詞匯中的中西文化論文范文下一篇:建筑景觀設計儒家文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