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紅色文化范文

2023-09-21

紅色文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文化自信;藝術教育

0 前言

紅色文化一般是指具有堅定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實踐積累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帶有鮮明的愛國主義底色[1]。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為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提供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積淀。但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加快了文化和信息的傳播,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碰撞,使得社會經驗較少和定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和藝術的時候尤其困惑。高校肩負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培養大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重任,應當在繼承發展紅色文化內容的同時創新宣傳紅色文化的藝術形式,引導、增強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自信的認同以及紅色藝術創作的理解,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合格的后備軍。

1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紅色藝術形式,對于高校的思想和藝術教育以及大學生的道德培養與藝術能力提高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弘揚紅色文化,是對革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利于發揚革命精神,創新其藝術表現力,促進師生將文化、藝術與生活相融合。挖掘紅色文化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是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在高校宣傳紅色文化有助于讓大學生堅定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精神引領力。

1.1 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和保護革命文化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選取和挖掘具有較強震撼力和感召力的事件及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體系和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內容的教育教學,實現了自我學習能力、藝術創新思維和藝術理解感知力的提高,學生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引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內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積極探索。而且弘揚紅色文化本質上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以教育的形式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更能有效地使大學生將傳承和發揚中國革命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創新高校藝術教育形式、內容,增強高校思想、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借助紅色文化中的歷史事件、革命精神、價值追求及人民立場等內容加強對大學生的革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增強對文化內容的理解和對藝術形式的創新,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高校藝術和思想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此外,在紅色文化相關思想與藝術教學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思政課程的枯燥、空洞,通過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將思想、藝術教育內容變得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化使高校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創新性和感染力,激發了大學生理解文化內容和藝術形式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從思想層面轉化為愛國的實際行動[2]。

1.3 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促進高校文化建設

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發掘本校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校園文化外顯和內在的提升,促進高校精神文明和特色文化的建設,提升學校的影響力。一方面,將高校自身紅色文化的物質內容與校園文化的外在環境載體相結合,能夠體現出具有紅色歷史特色的校園建設;另一方面,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容融入高校的思政課程,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更能體現高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內在精髓,形成高校特有的紅色文化標識,提升高校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

1.4 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精神引領力

近些年由于互聯網和全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網絡及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對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消極作用。在高校育人實踐和大學生藝術創作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可以于大學生的思想建設中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高校通過向大學生宣傳具有政治色彩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理想信念和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自覺抵御資本主義錯誤思想和西方錯誤社會思潮的侵蝕[3]。此外,紅色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堅持正確的信仰,培養愛國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塑造大學生的嶄新形象。

2 高校紅色文化傳承發揚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高校紅色文化及其藝術創作的應用機制尚未完善,對紅色文化內容理論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開發和研究還不充分,加之各種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產生沖擊,導致紅色文化在育人實踐環節還存在一些難題,需要高校、國家等多方面協作解決。

2.1 紅色文化研究不足,開發利用不充分

由于各地的歷史條件和文化保護政策不同,各高校的紅色文化保有量和資源利用率也大不相同。部分高校建校時間較短,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相對匱乏,對于紅色文化的研究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一些高校雖然具備大量紅色文化資源,但未能將其與大學生的藝術教育以及藝術創造相互結合,高校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過于淺顯和表面,大多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和拓展方面,未能更好地融入高校育人的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也沒有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自身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4]。多數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只是照本宣科,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實踐活動不夠生動,導致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實效性難以提升。

2.2 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不完善,教育缺乏創新

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重視不足,紅色文化的應用機制不完善,主管部門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晰,硬件設施不夠,人力和財力支撐不足,無法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度的開發和科學的宣傳。高校對于開發紅色文化的課程建設意識不強,課程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關于紅色文化的實踐活動也未能使學生充分融入,未能產生深遠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少數高校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沒有結合紅色文化自身發展規律,也沒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真正需求和思想特點,所以教學內容刻板,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對于紅色文化資源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沒有將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的課程建設和育人實踐中,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甚微。

2.3 錯誤思潮的沖擊,存在紅色文化認同危機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西方錯誤思潮蔓延,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對高校紅色文化的弘揚以及社會主義藝術形式的發展帶來了直接的挑戰。弘揚紅色文化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優勢,沒有與創新藝術形式相結合,因此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和影響力不強,沒有占據網絡話語權。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沖擊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削弱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容易造成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真實性和重要性產生懷疑,導致其信念信仰和政治立場動搖。紅色文化宣傳力和影響力不足,加之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大量過分娛樂化的網絡信息占據,因此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不夠,進而產生了紅色文化的認同危機,導致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信仰的缺失[5]。

3 紅色文化在高校傳承與發揚的實現途徑

針對紅色文化育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繼續深化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文藝創作的各種形式,提升大學生對紅色藝術資源的敏銳性感知和多維理解力。

3.1 深化紅色文化內容研究,整合紅色文化藝術資源

高校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力圖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開發,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創新,要完善紅色文化開發和保護機制,建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創新保護技術和開發利用模式。要對紅色文化相關教育資源和藝術形式進行有效的整合創新,從而使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更系統科學,形式更豐富具體。面對紅色文化缺失現象,要立足學校實際加大挖掘和整合力度,使大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內涵以及紅色藝術的表達力,加強紅色文化校本課程的系統化建設[6]。要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與藝術創作,找到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整合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結合點,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以及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獨特的實踐育人活動。

3.2 創新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高校應創新和完善紅色文化應用機制,將紅色文化以及相應藝術形式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首先,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育人功能和創新社會主義藝術內容和形式,對高校藝術教育進行內容創新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實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內核與原有教育內容的匹配和結合,發揮主題教育優勢。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宣傳宣講、專題演講、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高校藝術教育方式,注重高校紅色文化內涵和理論教育與文藝創作這一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式,推動教育方式改革。其次,通過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高遠的理想信念和藝術為人民的價值取向,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增強其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3.3 加強價值引領,增進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

高校應當注重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培育價值共識,深化紅色文化認同,增強大學生對文化傳播與藝術創作的責任意識,使大學生認識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要通過各種紅色文化相關的藝術表達,使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藝術自信與精神認同,培養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正確認知,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7]。要引導大學生用實踐的思維和藝術的眼力看待紅色文化,要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不斷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將對紅色文化的感悟內化于心,并且外化于大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4 發揮網絡優勢,加強紅色文化網絡傳播

生產力的發展催生了現代化的傳播媒介,信息傳播的范圍不斷擴大,且速度和質量都得以快速提高,高??梢宰プ』ヂ摼W快速發展的時機,找到紅色文化傳承、發揚與現代化傳播媒介的切入點,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網絡化、多樣化、便捷化。高校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網絡課程以及藝術創新的研究開發,推動大學生思維創新優勢與紅色文化藝術形式網絡宣傳的深度融合,培養以大學生團隊為主體的新媒體團隊,提高紅色文化網絡傳播效率和信息傳播質量。在將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網絡新媒體等傳播媒介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傳播的形式主義。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應生動形象,注重生活化,避免過于政治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以提高大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應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注重紅色文化內容資源本身,根據紅色文化自身特點和新媒體應用規律,創造出既能體現教育實效又能滿足大學生內在精神需求的高質量作品。

4 結語

高校通過弘揚紅色文化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并以此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從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通過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高校藝術內容以及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弘揚紅色文化的偉大精神來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但對紅色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不足,應用機制不完善,導致高校傳承紅色文化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也缺乏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和認同。針對這一狀況,高校應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對紅色文化藝術創造的研究,創新藝術教育的應用機制和教育方式,從而提升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力,同時靈活運用網絡資源優勢以提升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力,形成多方合力共促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體現,而高校又是堅守大學生信念信仰、豐富大學生思維和創新藝術形式的主陣地,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秦在東,莊芩.論增強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1):44.

[2] 李艷.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39.

[3] 舒醒,葉桉.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紅色文化教育[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6):146.

[4] 黃慧.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2.

[5] 崔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96.

[6] 韋紅霞.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91.

[7] 檀江林,項銀霞.高校紅色文化傳揚平臺的優化與模式構建[J].教育探索,2017(6):63.

作者簡介:苗新蕾(1998—),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紅色文化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研究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最為艱苦的革命環境中不斷形成的,它也是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記錄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紅色資源既包含物質文化資源又包括非物質文化資源,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紀念館、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革命精神、道德思想、政策制度、紅色風情等。近年來,從我國發掘的現狀來看,紅色文化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而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很容易吸引大量的人群,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紅色文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涵蓋,它不僅體現了當前社會的狀況,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過去人們的經歷以及更多的歷史。所以,為了可以使文化之間相互連接,促進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天我們有必要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讓更多的文化可以一直延傳下去。

一、保護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首先,在保護紅色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強對于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一方面可以讓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我國文化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建設紅色旅游景區時,應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景區的安全性與承載力,避免更多的資源受到超負荷的破壞。例如,在景區內,應不斷完善標語標識、護欄、休息等各個區域的安全設施建設,加強對于景區環境的保護。此外,還應不斷優化旅游路線,方便人們出行。其次,加強紅色資源的管理體制建設既可以開發市場主體,還有利于社會經濟建設,統籌資源合理配置,促使紅色資源有效的開發與利用,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在完善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使景區不斷融入社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提升紅色資源的利用。同時在景區內還可以建立博物館、展覽區等,提高紅色資源的使用價值,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紅色文化,從而使其得到弘揚與繼承。此外相關部門也應積極配合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各方面對其進行保護,將社會發展與紅色文化有效結合,在不斷提高隊伍建設的同時,還可以使得紅色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將其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從而使紅色資源得以有效保護的同時,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二、運用媒體力量,弘揚紅色文化價值

在新媒體背景下,借助現有資源進行弘揚紅色文化,不僅可以加強人們對其重要性的關注,還有利于體現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通過媒體進行宣傳,能夠有效的加強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首先,我們可以建立紅色文化的網絡專用宣傳平臺。借助網絡的特點,加大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紅色旅游產業,讓更多的文化得到傳承。此外,借助網絡數字化技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紅色資源信息,讓人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意義所在。新媒體作為當前比較廣泛的一種宣傳平臺,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工作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其文化進行了解,同時通過互動的環節,還可以方便網友之間的交流學習。利用媒體拓展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快速的傳播,還可以增強人們之間的互動性,加大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既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們對紅色文化有所了解,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運用媒體力量,保護紅色資源,加大對其影響力宣傳力度,從而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三、創新文藝作品,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紅色文化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歷史的創新,同時也給后人在文藝作品創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藝作品本身就富有極高的感染力,是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形式之一,一方面挖掘了更多的紅色資源,另一方面還拓展了紅色文化對于當前社會的影響力。紅色文藝作品體現了古人的創作技術,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在宣傳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應找準定位,從人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創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比如在電影、電視劇、書畫、戲劇等作品中體現其特點,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不同的藝術風格,結合時代的發展,創作出更具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作品。對于紅色文化作品的創新,要充分具備文化特色,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不斷挖掘作品內涵以及特色價值,使時代精神可以從中有所提現,從而提供更多的紅色文化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群,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四、總結

總之,紅色文化作為當前人們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有力的證明了歷史的價值導向,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從而有效的豐富了紅色資源的利用。把紅色文化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紅色文化展現了整個的革命歷程,豐富了紅色遺產,讓每一項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傳承。保護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教育,推進紅色文化遺產工作的落實,對其進行長遠的規劃并加強保護措施,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加大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富有內涵和吸引力的紅色文化基地,還可以充滿人文關懷,讓紅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發揮其優勢,讓紅色文化遺產煥發勃勃生機,吸引更多的人群,從而有效的促使紅色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陳始發,李立娥,齊耀祖.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歷史考察[J].理論視野,2014(08).

[2]張泰城,張玉蓮.紅色資源研究綜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挖掘紅色資源 弘揚紅色文化——在莘縣“平原紅色文化長廊”規劃論證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J], 丁龍嘉

(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黨校 150020)

紅色文化范文第3篇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核心價值觀引領,扮靚美麗鄉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設。筆者認為,挖掘鄉賢元素,形成地域文化,助推“美麗鄉村”和諧發展。

一個地域,一個村莊,從古至今,都有一批鄉賢。他們的善行義舉幫扶一個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家風家訓育子有方,他們的經營理念是引領一個地域發展的“活樣板”。挖掘鄉賢文化元素,設立宣傳展示陣地,將他們取得經驗逐步推廣,可以為村民心靈注入精神食糧,為地域發展豐潤深厚的文化內涵。

挖掘古賢事跡,整理名人史傳,建立當今知名鄉賢數據庫,修復古代遺存風貌,不僅將德祠族規族訓族譜、忍讓謙恭禮儀家風祖訓家訓,形成鄉賢文化長廊,還可以地域文化建筑為中心,沿古道遺址為契合點,供人觀賞。“留住美麗,展示鄉賢,記住鄉愁”。鄉賢是文脈,景觀是文象,脈以象生,象憑脈傳,美好鄉村在儲蓄歷史底蘊的鄉賢文化中凸顯起來。

鄉賢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作用不可或缺。要利用鄉賢文化工作為樞紐,用好“在場” 和“不在場”的鄉賢,引導“在場”的鄉賢把現代價值觀傳遞給村民;引導“不在場”的鄉賢通過各種方式關心和支持家鄉發展。要讓每一位鄉賢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彌合社會分歧,化解社會矛盾,使鄉賢成為鄉民維系情感聯絡的紐帶,讓村民有村落的歸屬感和地方的榮譽感。要利用鄉賢文化推進依法治鄉,完善現代鄉村治理,充分發揮鄉賢對于當下農村穩定的重要作用,通過鄉賢示范引領,進一步教化鄉民、反哺鄉里、涵養文明鄉風,以更好地讓村民行為有法度、價值有引領、操守有規范。

紅色文化范文第4篇

前言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漢語顏色詞傳承了“美感中最大眾化”的文化, 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進而形成了漢語顏色詞的“文化義”。“所謂文化義, 指的是詞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所獲得的反映一個民族風俗習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等諸多文化因素的隱含義。”[1] (p3)

漢語顏色詞的文化義包括固定義、臨時義。“固定義是指一個穩定存在, 與詞形結合得相當緊密的意義。當詞獨立存在時, 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這個詞的意義是什么。有的學者將它稱為‘儲存義’, 即主要以詞典中的義項形式存在的意義。”“隨時因境藏匿無定、在具體的上下文中臨時獲得的詞義稱之為臨時義。”[2] (p62) 例如:

(1) 獻香臺砌, 彩霞光射碧玻璃;召將瑤壇, 赤日影搖紅瑪瑙。 (《水滸傳》第一回)

例文中“紅”表層是色彩義, 而深層是“喜慶”義, 是一種臨時義, 也是言語義, 是一種“文化義”, 也是一種“國俗語義”[3] (p1) 。

本文研究的范疇是漢語紅色文化義的詞義、詞素義和言語義。

迄今為止, 研究漢語紅色文化義學者不少, 時間上主要集中在現代, 成果主要是論文, 專著較少。胡樸安 (1941) 、伍鐵平 (1986) 、張旺熹 (1988) 、張清常 (1991) 、汪濤 (1998) 、于逢春 (1999) 、徐朝華 (1999) 、謝耀基 (2000) 、陳良煜 (2002) 、李春玲 (2003) 、閆亞平 (2005) 等先生的期刊論文, 對紅色文化詞義、詞素義和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成因, 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討。常敬宇 (1995) 、王國安等 (2003) 、駱峰 (2004) 、李紅印 (2007) 和潘峰 (2008) 等先生的專著對紅色文化詞義、詞素義也作了初步探討。金福年 (2003) 、韓秋菊 (2006) 、朱潔 (2006) 、王成晶 (2007) 、余慧婧 (2007) 、劉小紅 (2008) 、應利 (2008) 等的學位論文用成語、世界民俗、漢語方言等作為語料對紅色文化的詞素義、言語義等作了初步探討。這些研究成果, 從社會學角度看, 主要是民俗文化義的探討;從文獻學角度看, 主要是詞義、言語義的研究;從文化視角看, 主要是發掘和闡釋中西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異同, 都沒有系統研究紅色文化義。

本文從社會文化的角度, 在前人的基礎上, 運用歸納、比較的方法, 探析漢語紅色文化的淵源、內涵及其認知。

一、紅色文化的淵源

漢民族是個尚紅的民族。“從古到今, 漢族人民一直都喜愛鮮紅的顏色, 這種民族心理習性, 在上古漢語顏色詞的使用中也有所反映。”[4] (p24) 原始人類用赤鐵礦粉末與紅色泥巖染料文身、黯面, 用染紅的石珠、貝殼裝飾自己。山頂洞人所用裝飾品都用赤鐵礦染過。商代, 辰砂成為一種普遍的礦物染料和顏料?!抖Y記》:“周人尚赤。”周天子宮室地面敷朱紅色涂料, 成為“丹地”。商周時期, 尚紅意識開始形成和確立。戰國至秦漢時期, 統治者從社會禮儀規范出發, 把“五色”定位為正色, 象征“尊貴”, “間色”為卑賤之色, 紅色 (赤) 作為正色, 受人尊重和崇尚。

“隋唐時期, ‘紅’與‘赤’在表紅色義上基本相同。”[5]唐詩中多處出現了“紅”, “紅”基本失去粉紅義, 成為表示紅色的基本顏色詞。[6]貞觀四年規定三品服紫, 五品以上服朱服。“紫|朱”有“尊貴”的文化義?;蕦m的屋頂、平座、欄桿都是紅色, 是一種尊貴的象征。

“從宋代開始, ‘紅’便開始在民間普及并走向世界。”[7]元代的染色色譜中紅色系就有大紅|桃紅|肉紅|棗紅|梅紅|梔紅|胭脂紅|小紅|不老紅等。明代, “紅”被老百姓賦予了喜慶的內涵, 并且一直影響至今。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彰施篇》載:瓷器的色彩詞有銀紅|海棠紅|洋紅|霧紅|永樂紅等。清代, 紅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代漢語中紅色系詞語很多, 如大紅|火紅|朱紅|玫瑰紅|玫紅|粉紅|絳紅|猩紅|赫赤|嫣紅|棗紅等, “紅”成為它們的上位詞、基本顏色詞。20世紀, 紅色文化吸納了西方文化文化內涵。

紅色文化內涵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 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尚色文化和尚色習俗, 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紅色文化義的內涵

紅色文化義“是不同文化的觀照”[8] (p31) 和“歷史的層積造成的”[9] (p51) 結果。根據文獻資料, 結合前人研究成果, 下面探討下紅色文化的內涵。

(一) 表示“驅疫避邪”

“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紅穿戴、撒抹紅粉, 已不是對鮮明奪目的紅顏色的動物性的生理反應, 而開始有其社會性的巫術禮儀的符號意義在。”[10] (p4) 紅色文化賦予了文化符號義, 表示“驅疫避邪”。

《魯頌·閟宮》:“公車千乘, 朱英綠滕, 二矛重攻。”“古代矛頭的紅纓含有了人們對戰爭的祝福, 在此是對僖公對外戰爭的一種祈福。”[11]《荊楚歲時記》載:“八月十四, 民并以朱水點兒頭額, 名為天疚以厭疾。”紅色的襁褓或者飾以紅帶的襁褓, 在本命年穿紅衣紅襪、戴紅腰帶、送紅包等, 都是期待著去除疾病保證健康。例如:

(2) 清宮太醫的《醫案》說是天花, 宮里就掛這個紅簾避邪。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 (十九) 同治 (下) 》)

(3) 參堆乃一條紅綢帶, 系在頸上, 可避邪魔。 (《南北橋》:楊永年《十世班禪法體何在?轉世靈童尋覓如何?》1992.07)

(二) 表示“喜慶、吉祥、美好”

漢民族具有極強的趨吉避害心理, 表示美好、吉祥的事物常用“赤|朱|丹”等顏色詞來形容, 如“朱唇|朱顏|赤心|丹款|赤刀|赤旆|丹書|赤書|赤龍|赤帝子|赤鳥|赤烏|赤雁|朱雁|丹鳥|朱草|”[4] (p25) 。“赤|朱|丹”被賦予了吉祥、美好的內涵, 常用來表示祥瑞或神仙靈物。例如:

(4) 將興之時, 有大赤鳥銜谷之種, 而集王屋之上者, 武王喜, 諸大夫皆喜。

(諸子百家儒家《春秋繁露》)

(5) 隨羽客步丹丘, 曾逐仙人游碧落。

(唐·武三思《仙鶴篇》)

紅色具有喜慶義, 淵源是桃符。紅色是漢語褒義色彩最強的顏色詞, 是歡樂喜慶、幸福吉祥的象征。洞房花燭離不開紅色, 金榜題名離不開紅色, 仕途高就離不開紅色, 佳節來臨離不開紅色, 只要與喜慶相關的, 都離不開紅色。“在現代社會中, 發紅包、發紅利、張紅榜、發大紅花等一系列吉祥喜慶的‘紅事’都是由紅色來傳達的。”[12] (p30) 例如:

(6)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 又通用紅色硬紙的賀年片了, 因為紅色有喜慶, 吉祥之意, 清人稱之為“紅單”。 (《家庭醫生報》:《一年一度的社交文件———賀年片》2004年第51期)

(7) 原來俞大維將軍火商送給他的紅包, 全部用來多買了3門大炮。

(董曉英《“破廟里的孤僧”俞大維》) (8) 其人之出身, 先學徒五年, 所學力裝訂

舊書, 熟讀目錄。學滿后始掙薪水, 年約百余元, 最大希望為分紅利。

(鐘敬文等《書話文叢·燈下書影》)

(9) 但在放榜那一天, 他把貼在一面大墻上的紅榜從第一個名字讀到最末一個名字, 上上下下看了好幾遍, 卻找不到自己。 (《人民日報海外版》:傅秀宏《鐘聲因你而美麗》2004-09-01)

“文革”期間, 發紅旗、戴大紅花是獎勵具有革命性、政治覺悟高的人, 后來引申為“獎勵和表彰先進的人物或模范代表”, 紅色具有“喜慶、美好”的意義。紅色表示美好, 多用來指代年輕貌美的女子。例如:

(10) 阿姊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南北朝古樂府《木蘭詩》)

(11)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唐·李白《贈孟浩然》)

紅色還可以用來指代美好的愛情。如:

(12)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

(三) 表示“尊貴、權勢、莊重”

“正色和間色的觀念, 使代表正色和間色的色彩詞還產生了貴和賤、尊和卑、正統和非正統的象征意義。”[13] (p426) 紅色在封建社會主要是供特權階級使用?!抖Y記》:“楹, 天子丹, 諸侯黝, 大夫蒼, 士黈。”古代貴族的宮殿、廟宇、宅第的墻壁、門戶、臺階、庭柱都涂抹朱紅色, 成為尊貴、權勢、莊重的象征, 因此, 由“赤|丹|朱”構成的詞語多與帝王貴族有關。例如:

(13) 魂斷航舸失, 天寒沙水清。肺肝若稍愈, 亦上赤霄行。 (唐·杜甫《送覃二判官》)

(14) 流云藹青闕, 皓月鑒丹宮。

(南朝·宋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 (15)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赤霄”指帝王居住的皇都京城, 帝王宮殿階

陛涂丹漆, 因以“赤墀|丹階|丹陛|丹墀”等稱之。“丹宮”指帝王的宮殿, 類似詞語“赤城|丹禁|丹闕|丹城|丹楹|朱闕”等指皇宮禁城。“朱門”是紅漆的大門, 舊時借指豪富人家。“朱門|朱戶|朱邸”指貴族府第, “朱文”指貴族車乘上所繪的紅色花紋圖案。古代跟官府相關的事物都與紅色有關, 紅色具有莊重、認可的意義。如:

(16) 本上之日, 奉朱批準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 恩準賈妃省親。

(清·曹雪芹《紅樓夢》)

(17) 這兩天正為難, 家里一無所有, 產業都被我舍了, 我身底下這處房有紅契, 你拿去押去吧, 你使一百, 剩下給我。

(清·貪夢道人等《彭公案》)

“朱批”是指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砂筆寫下的批示。“紅契”指買田地房產時經過納稅而由官廳蓋印的契約, 有別于“白契”。

(四) 表示“順利、成功”或“受人重視、歡迎”

人們對色彩的崇尚常與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并把實用功利具體表現于色彩審美中。隋文帝時的品色衣, 能穿上“品色衣”意味著成功、得勢, 也意味著受人重視、歡迎。于是, 紅色具有“順利、成功”或“受人重視、歡迎”的文化義。例如:

(18) 原來是內務府掌印郎中良果, 號叫伯因, 是內務府里頭一個紅人。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9) 你走紅運了, 聽說你是三梯隊的重點

培養對象呢。 (白帆《迷途的羔羊》)

(20) 那時官文正在走紅。

(民國·徐哲身《大清三杰》)

(21) 要是唱紅了, 我也上天津, 上海, 大連, 青島, 和東京! (老舍《四世同堂》)

(22) 與十幾年前因《喬廠長上任記》而大紅大紫的蔣子龍談小說當然要談工業題材小說。 (鐘政雯《蔣子龍:敲打工業人生的“硬殼”》)

“紅人”是指稱成功、得勢、受寵信或重用的人。“紅運”是指好運氣, 很走運、很順利, 也做“鴻運”。“走紅|唱紅|大紅大紫”中的“紅”都是形容做得非常成功或受歡迎。

(五) 表示“興旺、發達、旺盛、熱烈”

紅色是火光的顏色, 是暖色, 使人興奮。每逢盛大節日或開業、慶典, 總是張燈結彩, 人們希望“紅紅火火、興旺發達”, 祈求“一切順利”。所以, 紅色具有“興旺、發達、旺盛、熱烈”的意義。例如:

(23) 勞你駕罷, 我念:懸燈結彩滿堂紅, 錦繡門掛錦繡燈。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

(24) 煤礦革委會要來個“開門紅”給新年獻禮, 提出日產量要來個翻三兩番。

(彭荊風《綠月亮》)

(25) 中新社上海 (2009) 七月二十一日電題:首屆“兩岸鄉村座談”紅紅火火, 其樂融融。

(六) 表示“革命、政治覺悟高”

紅色表示“革命”的象征義隨著國際共產主義的擴展, 由蘇聯傳入中國, 與中國的紅色政治相聯系, 便有了“革命、政治覺悟高”象征義, “成為現代漢語中‘紅’的一個重要義項”[12] (p31) , 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詞語“紅軍|紅色政權|紅色江山|紅寶書|紅色司令部|紅五類|紅色接班人|又紅又專|紅衛兵|紅色路線|紅色歌曲”等。如:

(26) 進了照相館, 我們虔誠地把毛主席的紅寶書捧在心窩前, 鄭重地別上他老人家的大像章。 (王麗華《沒有寄出的照片》)

(27) 是的, 我應該表現得比任何人都懂, 從紅色司令部里來的人怎么會留戀那些封資修的東西? (陸文夫《人之窩》)

(28) 就整個說來, 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紅寶書”是指毛主席的著作, 封面字體用紅色油墨印刷或是包有紅色封面、封套。“紅色司令部”是指帶領群眾革命的領導機構。“又紅又專”是指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從共時來看, 紅色文化義“人們又可以利用各種顏色詞與其相對應的物體相關聯進行聯想, 從中獲得一種心理反應, 在社會約定下產生特定的象征意義”[14] (p26) , 并以義項形式固定化而成為一種“儲存義”[2] (p62) , 收錄于辭書中。紅色“革命、政治覺悟高”的象征意義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逐漸淡化了, 人們把從事政治工作叫“走紅道”。

(七) 表示“危險、警告、禁止”

在白色恐怖的時代里, 老百姓對“紅”的心理感覺是“危險”、“坐牢”。“戴上紅帽子”意味著背上坐班房的罪名。舊時老百姓把司機的工作叫做“戴紅帽子的工作”, 那是指開車有軋死人的危險, 而軋死人就得坐牢。直至今日, 被判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 還要在其胸前所掛的名字牌上用紅筆劃上個大紅叉。在發布公告時, 在其姓名上打個大紅勾。在今天, 我們中國人用紅墨水寫信則意味著要與收信人斷交。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現代社會紅色具有“警告、禁止”的象征義, 并被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生活當中。英語中的紅色象征危險、緊張、殘暴、流血, 如:red alert空襲報警;red traffic light紅色警報;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殘殺和暴力統治?,F代漢語中, 紅色文化義主要是從“紅綠燈”中演變而來, 表示危險警告, 衍生出相關詞語“亮紅牌|亮紅燈”等。

(29) 《新聞出版總署對亮“紅燈”書籍一律禁止出版、銷售》 (中國法院網2006—05—09)

(30) 社會學家則認為, 向“特權車”亮紅牌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大力倡導的親民政風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新華網《中國向“特權車”亮紅牌》2004—06—01)

“亮紅燈|亮紅牌”都是對不符合規定或存在危險的事物發出警告或禁止的信號, 責令改正或停止。

三、紅色文化義的認知

漢語紅色文化“語義組織既受光波的物理屬性和人眼的生物特性影響, 又受語言和文化影響。人對顏色詞的認知體現了物理-心理和生物-文化的統一。”[15] (p240)

(一) 上古的自然崇拜

尚紅習俗形成, 與先民的日崇拜、火崇拜及血崇拜有關?!痘茨献?middot;天文訓》:“日至而萬物生。”殷墟卜辭中就有商王“賓日|出日|入日”的記載。紅日光芒萬丈, 驅走黑暗與寒冷, 給人類帶來光明與溫暖。我們的始祖對陽光有一種本能的依戀和崇拜, 紅色的喜慶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生。

《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 故為火師而火名。”遠古時期, 火是光明、力量的象征, 可以驅妖降魔, 避邪消災。今天的火把節和采火種、點火、傳火炬, 都是古代拜火習俗的遺存。紅色是火光的色彩, 寓意“紅紅火火”。

“先民對血的崇拜, 源出于敬和畏兩種心理, 他們認為血是人的精華, 同時具有一定的魔力。因此對血的崇拜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認為血可避邪, 即具有辟除不祥的功用;第二認為血可以致邪, 即具有使人招致不祥的作用。”[16] (p475) “紅色作為與原始生命同一的顏色, 由于與人類生命共生的歷史積淀, 所以具有最明顯的激起人的生命情感的力量。”[17] (p64) 紅色作為一種生命的顏色, 反映了我們的祖先的自然崇拜和社會文化心理, 形成了原始的尚紅心理。

(二) 古代色彩觀影響

漢語顏色詞是一種語言符號, 由于具有便利性和抽象性, “人們可以用帶顏色的詞來描述和翻譯顏色符號的能指和所指。”[14] (p26) “根據五行說, 正色是事物相生、相互促進的結果, 間色是事物相克、互相沖突排斥的結果, 因此, 正色與間色就產生了貴賤、尊卑、高下的相互對立的文化意義。”[8] (p35) 《禮記·玉藻》:“衣正色, 裳間色。”孔穎達疏:“皇氏云, 正謂青、赤、黃、白、黑, 五方正色也;不正謂五方間色也, 綠、紅、碧、紫、騮黃是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 天子“乘朱路, 駕赤駱, 載赤旗, 衣朱衣, 服赤玉。”可見, 紅色詞已然成為一種“尊貴、權勢、莊重”的象征。

(三) 外來文化的影響

紅色的“革命”象征意義隨著國際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 也隨之傳到了中國, 而后又發展出“政治覺悟高”的象征意義。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漢語“紅”接受了西方red“暴力、流血”等表達“危險”的意義。隨著紅綠燈公共設施在社會生活中的使用和發揮的作用, 人們很容易由紅色聯想到“危險、警告、禁止”, 由此衍生的“亮紅牌|亮紅燈”等也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 紅色有了“危險、警告、禁止”的文化內涵。

(四) 物理—心理的特性

紅色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最長、振頻率最慢, 是人類視覺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之一, 是我們的祖先最早認識和使用的色彩之一。在中國古代, 紅色與血的顏色相近, 人們將對血的崇拜推及到“紅”的驅疫避邪, 并逐漸將對“紅”的物理認知轉移到心理上來, 形成了紅色崇拜。紅色不論是象征“喜慶、吉祥”還是象征“高貴、權勢”, 或是象征“激情、熱情奔放、積極進取”, 甚至是現代革命, 其紅色的純正性和刺激性強化了人的視覺色感, 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紅色是飽和度和純度最高的顏色, 能夠提醒人們危險的存在。由于紅光的穿透力非常強, 不容易被散射, 即使空氣能見度比較低, 也容易被看見;而其他顏色的光很容易被散射, 在大霧天里就不容易看見, 所以我們常用紅色表示“危險、警告、禁止”。

四、小結

由于原始祖先自然崇拜和當時的社會文化心理, 紅色最初主要用來表示驅疫避邪, 求得“平安、吉祥”, 懷揣著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便具有了“喜慶、吉祥、美好”的意義, 使得漢民族的尚紅習俗和尚紅傳統得以傳承。紅色族詞多與帝王、貴族有關, 再加上古代色彩觀的影響, 紅色文化義具有“高貴、權勢、莊重”的意義, 由此引申出“順利、成功”或“受人重視、歡迎”、“喜慶”、“成功”、“興旺、發達、旺盛、熱烈”的文化義。外來文化與我國現代社會政治、文化需求相結合, 紅色文化義具有“革命、政治覺悟高”和“危險、警告、禁止”的意義。這樣的多種文化認知的關照, 形成了漢語豐富的紅色文化義。

紅色文化范文第5篇

馬克思早年曾在被問及“最喜愛的顏色”時, 明確回答為“紅色”。

紅色, 傳遞著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信仰和一種深情, 寄托著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中國共產黨的黨旗、人民軍隊的軍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均以生機勃勃的紅色作為背景和底色。

紅色文化, 是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革命年代領導人民群眾創建的中國特色先進文化, 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價值觀念和道德訴求的集中體現, 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積極吸納人類先進文明的產物。

紅色文化博大精深, 內涵豐富。中國共產黨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鑄就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激情燃燒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培育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 承載這些精神的革命歷史遺址和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等, 這些都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紅色文化遺產。

紅色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 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諦, 成就了中華民族獨立富強的夢想。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 紅色文化, 無論是其物化形態還是精神形態, 已更多地被人們視為一種代表著中華民族靈魂和優秀文化精髓的政治文化符號。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發揮紅色文化的教化功能, 對于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對于引領當代青年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對于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根據當今受眾需求, 豐富和拓展紅色文化資源, 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提煉和創新, 推出具有時代意義的紅色文化精品, 是當前文化宣傳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 也是我們檔案工作者的時代擔當和歷史責任。

挖掘歷史資源, 打開紅色記憶, 探索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的有效渠道和運作方式, 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為黨員干部了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 成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 已成為當前檔案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紅色文化范文第6篇

一、紅色文化的概念和內涵

對于文化的界定, 現代許多社會學家的認定與英國學者泰勒極為類似。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中所習得的知識、信仰、美學、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所創造的并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 (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 與聲音 (語言為主, 音韻、音符為輔) 的體系總和。本文所描述的紅色文化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紅色”與“文化”組合, 而是因為紅色與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傳承相關。明清時期, 紅色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征, 比如皇宮建筑紫禁城。而今, 紅色賦予了新的含義, 紅色代表的是勇氣, 是革命和勝利, 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寫照。比如“拋頭顱, 灑熱血”代表了犧牲自我;中國共產黨組建的第一支軍隊叫“紅軍”, 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瑞金也叫“紅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叫“紅旗”;每逢喜慶、節日老百姓都以紅色燈籠、紅色服飾作裝點。

20世紀80年代開始掀起中國紅色文化熱潮現象。這一時期出現的電影作品、小說作品等文藝作品以謳歌祖國新面貌的“紅歌”形式出現。在90年代中后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動的推動下, 比如抗戰勝利50周年, 建國50周年, 建黨80周年及第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后, 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逐漸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

國內的許多研究者對紅色文化定義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從文化的形態方面給予紅色文化定義 (曾喜云, 2008) , 也有從廣義和狹義角度闡釋紅色文化定義的學者 (賴宏, 劉浩林:2006) , 還有的學者從中國紅色文化獨特性和文化的獨特環境方面對紅色文化的具象進行了研究 (湯紅兵, 2006;王以第, 2007;馬強, 2008) 。雖然這些作者的研究面不同, 但是豐富了中國紅色文化的內涵。他們都對中國紅色文化給予肯定, 認為是積極進步的文化, 它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深化, 也是融會貫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先進文化, 更是融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及其建立的紅色政權的三位一體的精神文化。因此, 所有以有形物質傳承下來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和革命戰爭、遺址紀念地等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的實踐中留給我們的意識形態文化, 如革命理論、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精神遺產等諸方面均可以稱之為紅色文化。

二、紅色文化價值的現實意義

(一) 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在民族文化形成過程中, 文化就一直在指導著人們的社會生活。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全國各族人民爭取解放和爭取自由的歷程中而沉淀的文化意識, 它具有特殊的歷史與革命歷史教育價值意義, 這是今后一段時期主流文化導向的直接因素, 是我國當代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和精神支柱??谷諔馉帟r期與解放戰爭時期留下的大量的精神財富, 就是一部教育廣大人民群眾,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愛黨愛國的鮮活的教材。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意識形態, 紅色文化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茁壯成長與穩步發展。紅色文化在核心內容、思想精髓和價值取上與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一致的, 傳承了革命精神、實事求是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特性。紅色文化所具有的堅定理念、保持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作風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等優良傳統, 能為保證黨的先進性提供無形的動力支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精神基礎, 也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一個象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民族精神氣節對中國共產黨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建設廉政文化和保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 有利于構建中國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國的紅色文化資源是獨特的精神文化產品, 蘊涵著獨特的文化價值。堅持紅色文化的教育對當今的人們繼承革命優良傳統、不畏艱險的革命意志有一定的鞭策作用, 它促使我們不沉迷于精神與物質享受, 并能有效地提升人民的政治素養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紅色文化就是弘揚“井岡山、長征、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這一文化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表達對歷史事件和歷史偉人的懷念與敬仰,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結果, 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奠基石。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 它承載了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人民進行的無產階級革命, 堅決抵抗外侵的戰爭與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權等歷程, 正是這種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轉折性的勝利。紅色文化是當前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陣地, 是先進的文化意識形態, 不但能夠激發人民的愛國情懷與培養出人們的堅強意志, 而且能鑄就人們的創新觀念, 不難看出紅色文化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三) 開發紅色文化資源, 有利于帶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誕生于革命老區根據地的紅色文化, 受到了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 具有特色鮮明的區域性特點。雖然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豐富, 但經濟社會發展往往滯后。因此, 可以通過開發和發展當地寶貴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促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 并在整合區域文化產業基礎上, 盤活和帶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這樣革命老區極有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可能, 這無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思路, 紅色文化產品與旅游相結合, 具有獨特的文化教育性和娛樂休閑, 往往更能直觀地讓人們感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三、紅色文化價值的啟示

在我國各地區, 有著較多的紅色文化資源基地。但是由于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與變化及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 追求物質享樂的人群日漸繁多, 空虛、迷茫的意識在泛濫,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所肩負的媒介職能, 大力發揚紅色文化的內涵價值, 拓寬紅色文化的傳播渠道, 營造新時期的教育氛圍, 把我們黨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作為珍貴的教育材料, 使我們能深刻地理解黨的歷史, 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保持堅定擁護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在潛移默化中重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們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所展現出來的特殊的文化遺產, 這不僅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意識的補充和升華, 更是與新常態下的時代精神文化相契合。由于紅色文化生成過程中的特定內涵, 它承載的是更多思想的文化教育載體, 有利于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更有利于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作為一種精神財富, 紅色文化不僅僅是有關過去的紅色故事、傳說和事跡, 它還必須采取當代富有生命力的形式。

摘要:紅色文化是我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領導人民創造的以中國特色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中國的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本文從紅色文化的概念、價值、啟示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紅色文化,價值,啟示

參考文獻

[1]賴宏, 劉浩林.論紅色文化建設[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6 (04) :66-69.

[2]馬強.德育視角下的紅色文化內涵與價值利用——以皖西紅色文化為主體透視[J].皖西學院學報, 2008 (06) :66-68.

[3]湯紅兵.從文化生態學視角看湘鄂西紅色文化的形成原因[J].黨史文苑, 2006 (12) :14-17.

[4]王以第.紅色文化的價值及其實現[D].山東大學, 2007.

[5]曾喜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 2008.

上一篇:對海綿城市的建議范文下一篇:護理學本科畢業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