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

2024-03-16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影視藝術 ; 綜合性 ; 藝術性

影視的誕生與發展是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結果,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就不可能出現電影、電視這兩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就影視的技術性而言,它綜合了光學、聲學、電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學、計算機科學等多種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技術成果,當這些現代科學成果不斷地被迅速吸收到影視藝術的制作中,便使影視藝術的表現手法與藝術語言日益豐富,不斷創新,與此同時,影視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媒介,經過近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共同構筑起令人矚目的影視文化,而影視文化本身涉及到傳媒學、文學、藝術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等各種社會科學領域,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綜合性文化,因此,影視藝術的綜合性,首先體現在它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應用科學與人文科學、科學與藝術、技術與藝術的綜合。

此外,影視藝術的綜合性還體現在它吸收各種藝術的長處和特點,豐富并充實自己的藝術表現力上。影視藝術綜合了戲劇、文化、繪畫、雕塑、音樂、舞蹈、建筑等藝術中的多種元素。當這些藝術元素進入影視之后,便被融合改造,形成了影視的新特質,使影視藝術成為了一種可獨立的藝術,影視藝術之所以能將其他藝術的精華吸納到自身的系統中,固然是由于影視作為最年輕的藝術種類,它必須向其他早已成熟的藝術樣式學習和借鑒經驗,更重要的是,影視本身既是視覺藝術,又是聽覺藝術,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既是靜態藝術,又是動態藝術,既是再現藝術,又是表現藝術,正是影視藝術自身的這種集大成、綜合性的特點,使得影視藝術必須是一種集體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它將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剪輯、美工、道具、服裝、化妝、錄音、音響等多種職能部門的藝術創造者集合在一起,在導演的總體構思下共同完成攝制任務。

影視藝術還深受文學的影響,電影與電視從文學中汲取并借鑒了許多敘事手法和結構方式,文學融入電影、電視。構成了故事片、電視劇和電影專題片深厚的文學底基。影視藝術的成敗,首先取決于劇本,影視文學劇本在整個影視藝術創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繼而,文學的各種體裁都對電影與電視產生過直接的影響,影視藝術向詩歌學習,產生了抒情性的詩電影,如美國的《金色池塘》,蘇聯的《戰艦波將金號》,我國的《黃土地》、《我們的田野》等。影視向散文學習,產生了散文電影或紀實電影。電影、電視向小說學習,產生了小說電影和小說電視,如蘇聯的《戰爭與和平》,我國的電視連續劇《圍城》、《雍正王朝》等。

影視藝術又從繪畫、雕塑中借鑒了造型藝術的規律和特點,使得畫面造型、色彩造型成為影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繪畫對光、影、色彩、線條、形體的獨特處理,以及運用二維平面創造三維立體空間的藝術經驗,特別是繪畫、雕塑強烈的造型意識,為影視藝術的畫面向欣賞者提供一種藝術信息,又是通過造型性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我國的電影《天云山傳奇》,采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山水處理得依稀朦朧,《早春二月》則以精巧的畫面構圖,向觀眾傳達出室外桃園的江南小鎮和水鄉風情,影視藝術還從音樂中吸取了抒情性和節奏感等特點,使音樂成為影視作品表現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舞蹈藝術在表達人類豐富、復雜和細膩的情感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對影視的結構安排也不無啟迪。影視藝術正是大量地、大膽地吸收了其他藝術門類的許多特點和藝術手法,并把他們熔鑄到自己的特質中,影壇視苑才會呈現出群芳爭艷、萬紫千紅的景象。

影視藝術的綜合性的藝術特征,不僅僅只限于各種藝術元素和藝術手法上,這種高度的綜合性體現為再現性和表現性的統一、紀實性與抒情性的統一、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從而使影視藝術成為迥異于其他藝術種類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可以說,影視藝術的綜合性更大地體現出與其他藝術的共性,各種藝術的各種元素被影視所同化、所吸收、所借鑒,從而發生了質的變化,使影視藝術成為時空綜合的視聽藝術,影視藝術的技術性特征又向人民昭示它鮮明的個性特征。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就不會有今天的影視藝術,我們切不能低估技術性在影視藝術進步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園冶》作為一部系統的園林建筑理論著作,以其豐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明清以來的園林建設。在宏觀設計領域,《園冶》強調通過實景之間的互借與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為一體,進而創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過虛實結合賦予園林藝術創造以活水之源,進而拓展園林的意境?!秷@冶》聲、畫、意合一的意境之美開拓了園林意境的審美空間,使園林意境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其美學本質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動中體悟出生命的價值?!秷@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園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區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實體空間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靈空間,從而由有限走向了無限。

[關鍵詞]園冶;園林意境;宏觀設計;聲、畫、意合一

明末著名園林理論家計成所著《園冶》,是一部系統的園林建筑理論著作。全書共三卷,卷一包括總述“興造論”、“園說”2篇及分述“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裝折”5篇。其中“興造論”為總論,提出園林之造為藝術之作的園林建設宗旨,在認識上頗具高度;“園說”闡述了園林建造的總體原則;“相地”等5篇分說了園林建筑中的園地勘察、平面布置、建筑種類、屋梁構架和園林裝飾。卷二論“欄桿”之制,并附有圖式。卷三有6篇,分別為“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和“借景”?!秷@冶》一書成于崇禎七年(1634年),后流傳至日本,易名為《奪天工》,得到了日本造園界的推崇,被稱為世界造園學上最早的名著。其“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理論精髓歷來為中國園林建筑界所重視,可謂我國園林建筑理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秷@冶》的造園思想不僅重視“技藝”,更重在“賞心”,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園冶》的美在于將造景與造意融為一體,將宏觀設計指向園林意境,其意境之美的獨特性更體現出了園林建造中聲、畫、意三合一的審美意向。意境的創造使有限走向了無限,使人世通達宇宙,使遠山多致、片石生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當代學者葉朗先生曾經指出:“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是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藝術意境的美。因此,園林意境的創造和欣賞就成了明清園林美學的中心內容”[1](P441)?!秷@冶》的意境之美確是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創造的藝術典范。

一、宏觀設計與園林意境

“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如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2](P244),這一“借”字道出了宏觀設計的要訣?!秷@冶》的宏觀設計思想就體現在“借景”上?!敖枵撸簣@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畽,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保?](P2)正是有了“借”,方可悟得“奇亭巧榭,構分紅紫之叢;層閣重樓,出云霄之上;隱現無窮之態,招搖不盡之春”[2](P62)。

譬如,門窗建筑在宏觀設計的視域下就并非一個獨立個體。要想在對門窗的鑒賞中品出園林意境之美來,就要在門窗設計中使其面向自然并與自然融為一體,自然之景使園林產生“觸景生奇、含情多致”之效。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之詩句雖非針對園林之美,卻也巧借自然景物傳達出宏觀視域下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之美。宏觀設計正是這樣一種開放性設計,它能把互相聯系的宇宙萬物納入建筑當中,讓山月當窗、荷香洗廊、曲徑通幽,以達到巧奪天工之效。這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慣有的整體性審美思維,這一開拓性審美思維對中國古代園林意境的創造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笆捤驴梢圆粪?,梵音到耳;遠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氣青霞,鶴聲送來枕上;白蘋紅蓼,鷗盟同結磯邊。[2](P14)宏觀設計讓鄰家梵音傳入幽室,讓遠處山峰并為畫窗,遠近之間的余空之虛又給予園林鑒賞者莫大的聯想與想象空間,而意境正是從這樣的聯想與想象展開的。所以,宏觀設計讓園林建筑由現實之“小”通向了理想之“大”,使人產生了超出園林建筑本身的宇宙遐想,進而創造出一片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在《園冶》的園林建造思想中,宏觀設計的獨到之處不僅在于實景之間的互借與搭配,更重要的還在于實景與虛景相輔相生、虛實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謂“靜故了群動,虛故納萬象”,“虛”的意義就是審美空間在心靈上的放大?!按疤摻队傲岘?,巖曲松根盤礴”、“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縵”[2](P27,14)?!疤摗笔菆@林建造中浮動的心弦,牽連著觀賞者游離于實物的美好聯想,牽連出人與自然相融的秘密,園林意境的本質是要營造與了悟這一隱秘在生命中的律動。清代文學家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提到:“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通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于墻頭,如上有月臺,而實虛也?!保?]虛實相生是宏觀設計賦予園林藝術創造的活水之源,園林意境也由此被拓展開來。

建山林,要納鳥為朋,逗留幾番花信;筑屋宇,要奇亭巧榭,引柳風荷香。宏觀設計的造化之功就體現于為園林意境設“象”,使人觀山若見瀛壺之仙,臨水似得濠濮間想,把宏觀設計思想巧妙地運用在園林建筑藝術當中,這是《園冶》意境之美的獨特表現。

二、聲、畫、意三合一

園林之所以由小達于大,就在于循乎自然,表現造化之生機。沒有這種生機活態,也就沒有由小至大的轉換機制。這種生機活態作用于鑒賞者的心靈中,使人們產生超出園林自身的遠思逸致。而品園者之所以能夠在心目中完成這種轉換,就在于與造園家有共同的文化密碼,有共通的文化心理結構。由近及遠、由小見大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根基。在中國藝術家的觀念中,拳石有崢嶸,勺水有曲致,一葉可知勁秋,一漚可會海意。[4]宏觀設計就是這樣一個轉換機制,它讓咫尺園林從有限走向無限,開拓了園林意境的審美空間。而聲、畫、意三合一的審美之維,則又讓《園冶》意境之美表現得更加豐富而生動。

“兩三間曲盡春藏,一二處堪為暑避。隔林鳩喚雨,斷岸馬嘶風?;浜敉?,竹深留客”[2](P36)。鳩聲、雨聲、馬聲、風聲、呼童聲恰成一曲天籟之音,林、岸、花、竹繪就了一幅田園之畫,畫里有聲,聲里有畫,聲畫并茂,展現出風雅韻士的山林情懷——而“意”,即所謂園林之趣,也全都藏在了這聲畫里,藏在了聲、畫、意三合一的造化之中?!秷@冶》中諸如此類的妙造實在很多。如“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曉風楊柳,若翻蠻女之纖腰。移竹當窗,分梨為院;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清氣覺來幾席,凡塵頓遠襟懷”,“曲曲一灣柳月,瀖魄清波;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檻逗幾番花信,門灣一帶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郁郁,起鶴舞而翩翩。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2](P15,47,25)……聲輕畫淡,極盡田園之意,道出了園林造景重在造意境的秘訣。

園林建筑為凝固的藝術,好的建筑總能給人以聆聽音樂與欣賞詩畫般的想象和享受。中國各門傳統藝術不但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系,而且各門傳統藝術之間往往互相影響、互相包含。例如在詩文、繪畫中可以找到園林建筑藝術所給予的美感,園林建筑又受詩歌繪畫的影響而具有詩情畫意。因此,各門藝術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和審美觀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許多相同之處或相通之處。[5](P31-32)《園冶》的意境創造正是深得聲、畫、意三者通達之美,使得凝固的園林建筑有了生命感。

“林陰初出鶯歌,山曲忽聞樵唱,風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韻于松寮;逸士彈琴于篁里。紅衣新浴,碧玉輕敲”[2](P244),聲音拓展著畫面,畫面追趕著聲音,聲已為畫料,畫已為聲譜,聲音與畫面一起訴說著欣賞者的生命意趣。聲、畫、意合一,使園林意境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

三、《園冶》意境的美學本質

“‘意境’不是表現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現虛實結合的‘境’,也就是表現造化自然的氣韻生動的圖景,表現作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道(氣)。這就是‘意境’的美學本質?!保?](P276)意境確在于表現宇宙生命的永恒與造化之工,勾勒出大自然氣韻生動的活的圖景,但就此以為這是意境的美學本質則不甚準確。探索意境的美學本質,一定要回溯到人自身的價值發現與生命理想之中,意境從來都是人在宇宙中的自我反思,其美學本質并不具有唯一性。當然,也不可因此以為意境的美學本質就缺乏統一性?;\統地講,意境的美學本質就是人于宇宙生命的律動中體悟出自身存在的理想、價值和信仰,進而汲取其存在的力量。

《園冶》意境的美學本質在其園林建筑中有著豐富的表現。作者計成生逢一個局勢動蕩的亂世,“自嘆生人之時也,不遇時也”,與當時許多人一樣懷有隱居避亂之心?!俺绲澕仔鐨q,予年五十有三,歷盡風塵,業游已倦,少有林下風趣,逃名丘壑中,久資林園,似與世故覺遠”[2](P248)。園林建筑的意境之美恰能拂去他俗塵之念,使其寄情于山水草木并豁然開懷,《園冶》意境妙造的意義也正始于此?!扒鍤庥X來幾席,凡塵頓遠襟懷”,“安閑莫管稻梁謀,沽酒不辭風雪路。歸林得意,老圃有余”[2](P15,31),其超然豁達的生命信仰正是《園冶》意境的美學本質?!秷@冶》意境總給人以“尋閑是福,知享即仙”般的田園之想。

“編籬種菊,因之陶令當年;鋤嶺栽梅,可并庾公故跡”,“宅遺謝眺之高風,嶺劃孫登之長嘯。探梅虛蹇,煮雪當姬。輕身尚寄玄黃,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寧知百歲人;足矣樂閑,悠然護宅”[2](P47,37)。人生的意義莫過于像陶令、庾公、謝眺、孫登那樣,怡然自得地悠游于天地之間?!秷@冶》意境的創造不僅道出了園林建筑對人生境界自我反思的意義和必要,同時成為了園林欣賞者溝通宇宙、并在宇宙中把握生命價值的理想之徑。暢游于《園冶》的意境之美,或有濠濮間想,或若瀛壺之仙,“宛然鏡中游也”?!鞍自茡肀е绞?,清風蕩漾著綠林,山月與彈琴人相與優游,流水游戲著心靈的輕柔”[6],這正是人世的真理與宇宙的妙諦,哪里還需另做一番斷想?《園冶》意境的美學本質正體現于此。

四、結語

《園冶》作為一部系統的園林建筑理論著作,飽含著豐富的意境之美,其意境的創造無不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建造中“造景勝在造意境”的秘訣。意境就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靈魂,正是有了這一靈魂,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才打破了建筑區域本身的局限性,開始由咫尺山林的實體空間走向浩瀚宇宙的心靈空間,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有限走向無限。著名美學大師

宗白華先生說過:“藝術意境的創構,是使客觀景物作我主觀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瀾變化,儀態萬千,不是一個固定的物象輪廓能夠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云煙明晦,才足以表象我們胸襟里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保?](P72)《園冶》的意境之美,正是大自然的全幅生動圖景。

[參 考 文 獻]

[1]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 計成.園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3] 沈復.浮生六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19.

[4] 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29.

[5] 宗白華.美學散步[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9.

[作者簡介]劉智遠(1983—),男,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人,湘潭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3篇

林懷民生于書香世家, 從小接受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林懷民自己14歲開始發表小說, 22歲出版了著作《蟬》。在讀完父母安排的法律系畢業后, 他遠赴美國愛荷華大學研讀寫作, 為解除寂寞和孤獨, 他選擇了日后影響一生的藝術課程——現代舞, 從此一發不可收。

1973年, 放棄成為美國職業舞者身份歸來的林懷民, 成立了“云門舞集”, “云門”來自傳說中最古老的舞蹈, 傳說五千年前的黃帝氏族以云為圖騰, 舞容舞步已失傳, 只留下這個“縹緲又莊嚴”的舞名。林懷民給這個神秘的舞蹈以新的定義:臺灣地區第一個職業舞團, 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舞團, 也是當今唯一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現代舞團。

林懷民是一個能夠“包羅萬象”的舞林高手, 是一位充滿哲思玄想的藝術家, 他將舞蹈中的動作特征和動作形式植根于中國傳統乃至東方傳統, 使作品透出一股濃濃的“中國韻味”和“意境”。

二、云門與舞蹈意境

1、中國符號與意象

《薪傳》是一部被臺灣人譽為史詩一般的巨作, 舞劇以古代大陸移民臺灣地區為主線, 先民自唐山渡海到臺灣地區, 為生存開疆拓土, 與外界壓力不懈抗爭的歷史。

“薪”在詞典里解釋為用于燃燒的木材, 火種的傳遞代表不滅的希望與生命的活力。整個作品分八個部分, 作品中大量使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如民歌、民樂、戲曲動作等, 這些中國元素的使用是作者一種思想文化的體現, 觀眾很容易從中找到歸屬感。舞蹈由一群身著文明外衣的男女手持香燭虔誠祭拜, 他們緩緩脫去外衣, 凝重肅穆, 演員們站起、落下或圍繞母親跺地而行, 動作緩慢而堅定, 令觀者屏氣凝神, 伴隨著母親和眾人的吶喊聲和踏擊地面的鏗鏘聲, 在觀者心靈上產生一種悸動, 一種震撼, 一種對母親牽扯不斷的情懷。

林懷民曾說:“《薪傳》的成功是一個歷史的巧合”。在那個不知何所從來, 何所從去的年代, 《薪傳》在現實與期望, 現代與傳統的對話與碰撞中, 以身體的神態營造出氣韻, 營造出傳統東方文明的文化內涵, 讓舞蹈作為一門語言去與觀眾發自內心的交流, 由內至外引起沖擊與共鳴, 達到了“象外之象”與“景外之景”的境界。

2、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水月》

經過歲月的洗禮與沉淀的云門, 絢爛的中國符號已漸漸從舞集的作品中隱退, 取而代之的是對境界的追求。林懷民的作品趨于安靜、平和、冥想, 有關心境, 有關信仰, 更深的挖掘中國傳統美學特質, 他以寫意的方式將哲學與宗教融入舞蹈, 加以中國傳統美學“氣”的運用, 天人合一, 使觀者進入一種冥想;他的作品內容不再是單純的古典文學, 而是進入更高的藝術境界—將意義還給身體。

《水月》凝注了林懷民對東方文明的所有思考, 清冷、冥想式的氣氛貫穿全舞, 美得令人沉醉。在巴赫低沉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云門舞者身著素衣, 緩緩地舒展開來, 鏡中的光與臺上潺潺的流水交相輝映。一切都是那么和諧, 在天然的氣韻中律動, 仿佛同止同息?!端隆凡皇莻鹘y意義上的舞劇, 舞劇沒有講述某一情節, 也沒有展示舞者高超的技巧, 沒有抨擊社會現象, 只是單純的身體的流動與轉換。舞臺上空懸鏡一面, 水漫舞臺, 連成鏡湖一片, 素衣舞者, 如同融入了空氣, 在此景象中留戀。巴赫的奏鳴曲, 米夏·麥斯基的大提琴, 款款訴說。舞者心靜如皎月當空, 氣貫如河水潺流。林懷民在真實與虛幻中將道家的“無為”境界與陰陽關系發揮到極致, 體現出“鏡花水月終成空”的玄妙意境。

《水月》從太極導引出發, 把意義還給身體。舞者從頭到尾低垂著眼睛, 與身體的靈魂對視。他們的精神平和肅穆, 展示著藝術人格的胸襟。仿佛在整個宇宙中, 一切都那么圓滿、豐盈。觀眾不僅在視覺上跟隨舞者, 甚至是呼吸也追隨著舞者, 他們不是在表演, 而是一種呼吸的旅行。

3、將意義還給身體——《行草》

《行草》是用身體來寫書法的舞作, 相比《水月》它早已超越了身體的意義, 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氣”孕育其中, 書法與舞蹈渾然天成, 動作由氣而引出, 行草的字一氣呵成, 舞者身體呈現的動作變為線的舞動、氣的流暢。

以身體捕捉書法, 身著黑色舞服的舞者猶如飽含墨汁的毛筆, 站在被燈光渲染的白色舞臺上, 揮灑著中華漢字的氣韻和神韻, 時而狂放, 時而內斂, 用肢體來展現字中的一撇一捺, 一頓一點, 流暢有力, 巨大的熒幕上王羲之、懷素、張旭的歷代名家的書法驀然呈現于眼前, 舞者用身體寫下“永”字, 舞動中肌肉的顫動牽動著觀眾的呼吸, 仿佛達到了字舞合一的狀態。在悠揚的大提琴中, 一個巨大的“磐”字在舞動中形成, 而《行草》所表達的藝術哲學就有如這個“磐”字穩穩的立于觀眾心中。

雖然書法是造型藝術, 舞蹈是視覺藝術, 但他們之間卻有著難以言明的相似性。書法雖是造型藝術, 但每書寫一個字都要有氣脈流轉不息。舞蹈的韻律、節奏、力量、動勢同樣形成一種氣韻, 在筆飛墨武中, 書法把如舞般的、具有動態特征的勢融于筆意墨象之中, 而舞蹈則把書法的氣韻融于其形體的動勢變化中。而觀者在悠揚的大提琴中思想放空, 進入一種無我的境界, 這種意境無關風月, 仿佛置身于筆墨之中, 隨著舞者舞動, 筆墨傾瀉, 觀者便融入其中, 一頓, 一揚, 感同身受。

三、結論

在林懷民先生的作品中, 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 中國符號, 世界名曲, 民歌以及古典文學的運用都極為巧妙, 不得不說林先生是個睿智的舞者, 這當然與他多年文學藝術修養的積累是分不開的。西方的現代舞與中國傳統元素的混搭造就了林懷民舞蹈獨特的美學意境, 用西方的舞蹈形式, 傳達中國生命精神內涵, 賦予作品“韻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意境, 以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

摘要:宗白華先生曾說“藝術家以心靈反射萬象, 帶山川而立言?!币饩尘褪撬囆g家以自己最深最真實的心靈來觀察和體味宇宙間的各種人生萬象, 使自己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色”相融互滲而成為活躍著主題生命力的靈魂。云門舞集的掌門人林懷民先生是一位充滿哲思玄想的藝術家, 他將戲曲身段、太極拳動作, 印度佛教雕刻轉化進舞蹈作品, 使作品透出一股濃濃的“中國韻味”和“意境”。

關鍵詞:云門舞集,傳統美學,意境

參考文獻

[1]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 林懷民.云門舞集與我[M].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2.

[3] 林懷民.云門舞集與我[M].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2.

[4] 黃威.云門舞集的藝術特征[D]: (碩士學位論文) .廈門:廈門大學, 2008.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藝術設計是藝術和技術相互結合所形成的產物,藝術設計不但需要體現出美,同時應當體現出功能。設計藝術的出現、發展是社會進步是息息相關的。在藝術設計的實際過程中,藝術和技術是無法分離的兩種內在要素。只有藝術性而缺少技術,藝術作品無法得到很好地實現;然而只有技術而缺少藝術家的設計,即使是先進的技術也不能夠充分體現出藝術設計的美。所以藝術和科學技術相互之間的和諧發展,才是藝術設計的具體目標。

[關鍵詞]藝術;設計;技術

1.引言

設計屬于一種具體創造性特點的活動,在智慧理念的指引下,通過相關技術和工具的結合運用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因此可以把設計成為人類的欲望、思想進行物化的一種實踐活動。技術通常是指機器技術,即為通過機器技術可以達到對物體的控制目的,從而可以更好地開展改造、加工、采集等各方面實際工作。然而藝術屬于自由形式的活動,是無法轉給機器生產制造的,同時不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藝術設計屬于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互結合的交叉性學科,在歷史上每次發生科學技術的改革,都會推動設計理念的發展,有利于實現設計文化的進步。文藝復興的前后時期,藝術設計的一般意義是藝術家內心的創作設計理念;在18世紀的后期階段,其意義得到了發展,主要是指構成藝術作品的線條與形狀,在比例、動態與審美等各方面的相互協調;在20世紀的初期階段,主要是指實行某種創造活動時的計劃方案的具體展開過程,即為在頭腦中的思想構造。張道一先生對于這個詞語的理解是十分清晰透徹的,設計主要是圍繞著某一具體目的從而展開的計劃方案或者設計方案,一般是思維與創造的動態化演變過程,其具體結果最終是通過某種符號的作用表達出來。另外需要充分考慮到具體方面的設計對象,根據實際的生產技術條件與制造工藝的可行性狀況,從而進行相應的創造性活動[1]。

2.藝術與技術的發展

由古代到近代階段,藝術和技術已經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時代才得到統一,從而融為成為一體。在17世紀的初期階段,藝術和技術已經呈現出分離的發展趨勢。藝術和技術的相互統一,需要根據藝術設計的本質進行決定。充分考慮到藝術設計所統一的物資和精神,在價值方面需要有效表現出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相互之間的統一。因此在藝術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和技術是無法缺少的兩種具體因素。在設計過程當中,只有把藝術和技術因素相互地進行統一,才可以更好地促進藝術設計的發展,才可以把藝術設計推向到更高層次的臺階上。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技術主要是為了藝術而進行服務的,從而可以達到統一和諧的理想效果。藝術在進行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中,需要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實現。然而不管是一種藝術作品,或者一種藝術,都應當充分符合藝術美的具體要求,藝術最高層次的目標在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藝術設計并不是簡單形式的藝術表現,而應當是需要通過深思熟慮實現的,藝術家所產生的靈感,通過某一種具體的組合與技術,從而可以構成滿足形式美標準的藝術作品,同時可以充分滿足人們實際的審美要求。因此不管是藝術設計,或者是繪畫,藝術和技術都是無法分離的整體,僅僅依靠藝術性,缺乏技術,藝術作品則會無法實現完美目標,然而僅僅依靠技術,缺乏藝術家的設想與構思,即使是先進的技術也無法創造出藝術作品的靈魂。藝術需要得到技術的充分支持才可以實現,然而需要以技術作為基礎來充分表達情感與思維。技術屬于理性和功能的完美表現,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可以為藝術表現提供了更多種創造形式[2]。

3.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3.1藝術和技術存在著兩面性

在設計藝術概念中,兩面性關系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在西方國家的設計藝術歷史上,正是由于藝術和技術相互之間出現了分離狀況,才會使得技術產品缺乏相應的人情味,外形顯得過于丑陋,從而產生了“裝飾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各種藝術潮流。不管藝術潮流的形成存在著何種起因,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把設計藝術當中藝術和技術存在的關系進行充分有效的解決。在這種發展背景下,現代化的設計藝術教育相應地誕生了,其中最能夠充分體現出實際意義的是在1919年期間德國包豪斯的成立以及在戰后時期的烏爾姆設計學院的成立。在設計藝術的教育環節上,包豪斯與烏爾姆設計院校的主要出發點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充分追求藝術和技術的相互統一。然而充分考慮到兩者之間相互存在的社會背景、時代發展的差異性,使得即使包豪斯已經提倡了藝術和技術相互統一的觀點,然而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卻主要傾向于藝術方面;然而烏爾姆設計則是主要偏向于技術方面。在實際的發展過程當中,這兩所院校的設計藝術教學觀念逐漸趨向于藝術或者是技術方面進行傾斜。烏爾姆設計院校在后期階段的藝術設計教學環節中,把課程教學深入地到社會科學領域與自然科學領域之中,然而無法很好地實現在藝術設計過程中達到藝術和技術相互融合的目標。在藝術設計的實際角度考慮,藝術和技術的相互融合才可以更好地推動藝術設計學科的快速發展。在1969年期間,美國管理學家、諾貝爾管理學獎的獲獎者赫伯特·西蒙第一次提出設計科學的理論概念,設計藝術學從此逐步構成了獨立形式的新型交叉學科體系。根據其體系的構成而言,可以把設計藝術學的交叉性特點出發展現出來。比如設計藝術發生學主要是對設計的來源、風格與發展等方面進行相關性研究,而且可以聯系到考古、歷史等方面;設計藝術現象學一般是研究設計藝術和消費、經濟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可以形成藝術設計經濟學等學科;通過實現藝術設計和計算機技術相互融合的目的,可以發展成為計算機圖形圖像學[3]。

3.2藝術和技術是相互促進的

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藝術發揮出關鍵性的重要作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以藝術設計作為基礎的,然而數字技術發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藝術設計問題的順利解決,然而藝術設計可以提供問題解決相應的空間和條件。藝術和技術在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已經不再是無法突破的關鍵問題,我國成立的400多所高校中都已經設置了和數字藝術相互關聯的專業學科,學生已經達到了接近45萬,其都可以系統地學習藝術設計過程中的藝術和技術,同時可以將其完美地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成的目標,從而通過一定的設計流程,創造出富含藝術特點同時具備視覺震撼感的藝術作品。藝術和數字技術的相互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化設計藝術文化發展的潮流。藝術和數字技術的相互結合,把單方面出現的問題消除掉,最終為了社會人類的幸福生活、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發揮出很大的輔助作用?,F代化的數字技術不但可以實現人們的設計,同時可以提供更多形式的設計發展控制,使得設計的主體可以不斷地豐富起來,產生更多形式的設計表達方式,從而可以有效地提升設計效率。同時,新型數字技術已經開辟了更多方面的藝術設計領域,可以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種形式的題材、內涵和思路,從而延伸出新穎的美學形態,把現階段的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交流方式進行相應地改變,有可能會對感受問題、思考問題與觀察問題等具體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4]。

3.3藝術和技術是一體的

技術和藝術一體化的現象已經延續到近代階段。技術與藝術的具體概念屬于一種歷史性范疇,在各種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社會對這部分概念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其所主要涵蓋的內容會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生改變。直至18世紀時期,藝術才相應地劃分成為優美藝術與實用藝術這兩種類型。前者通常是指繪畫、文學、音樂、雕塑等各方面藝術,后者通常指工藝、建筑等各方面藝術。英國的美學家羅賓·喬治·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有觀點為,對藝術與技術進行了嚴格的區分,同時對技藝進行相應的解釋:其一為技藝一般總會涉及到方式與目的相互之間的重要區別,兩者可以清楚地被視為是相互區別同時又是彼此相關的東西,比如工具、機器、燃料等方面;其二為技藝一般會涉及到計劃和執行相互之間的區別,執行的具體結果應當在獲取之前已經進行充分的設想與考慮,工匠在制造之前就需要清楚所制造的東西;其三為在計劃的實際過程中,方式和目的一般是以某種具體方式相互關聯的,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其一般是以相反方式相互關聯的。在計劃過程中,目的總是先于方式,首先需要想到目的,才可以想出相應的方式。在執行過程中,首先形成方式,目的主要是通過方式而實現的;其四為存在著原材料與成品或者制造物相互之間的區別。一種技藝一般總是要使用在某種東西上面,主要目的在于將這種東西改造成為各種不同的另一個東西。經過技藝加工處理的東西,開始一般主要是作為原材料,最終會形成成品;其五為存在著形式與物質相互之間的區別。原材料與成品一樣,都屬于物質,然而其實現形式是各種相同的。將原材料說成是未經過加工處理的,并不代表著其是沒有形式的,只不過說其實沒有通過改造獲得成品的那種具體形式[5]。

4.結束語

藝術設計的出現并非是偶然的,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逐步已經擺脫滯后的狀態,慢慢產生各種實際需求,從而產生創造,這即為藝術設計的生成。藝術設計作為生活和美學相互結合的實際產物,與社會大眾生活是十分密切的,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生活需要相應的設計,設計為社會生活服務同時可以創造生活。藝術設計,有利于提升社會生活的質量狀況,從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社會生活。設計是人類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現出某種特殊的目的從而實行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人類社會得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活動。在藝術設計當中的藝術和技術是相互依存的整體,不管是單一形式地關注藝術,或者是單一形式地關注技術,都無法充分符合藝術設計的實際需求。所以推動藝術和技術的共同進步,相互協調前進步伐,才可以讓藝術設計發展地更遠,展現出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才可以更好地創造出具體現代化特點的藝術設計。

參考文獻

[1]盧飛.試論數字化時代的藝術設計[J].包裝世界,2011(02).

[2]吳歐紅.現代藝術設計的審美與情感特征研究[J].大眾文藝,2013(04).

[3]全泉.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與藝術的關系[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01).

[4]陸晶.淺談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的關系[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07).

[5]謝時光.淺論現代設計體系中的技術與藝術因素[J].大眾文藝,2012(14).

作者簡介

陳誠(1980.11-),講師,碩士,安徽安慶人。

項目

安徽省教育廳動畫設計專業-省級特色專業質量工程項目(2011157)。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5篇

2、陶瓷繪畫與陶瓷裝飾的關系探討

3、論普通高校開展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4、高職院校語文審美教育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5、在高中教學中盛開美育之花

6、關于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分析

7、0.618完美我們的課堂

8、論高職院校美術設計對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

9、文化生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10、林非的散文審美鑒賞批評理論觀

11、高校素質教育審美思維培養的現狀、意義及路向

12、中職學校普及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13、我國建筑外部照明藝術的現狀研究

14、淺談流行音樂的藝術社會功能

15、美術學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研究

16、藝術史的交錯與邊界擴展(一)

17、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校教育之思考

18、流行文藝作品進行曲藝改編的可行性探討

1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可成為基礎教育的軟肋

20、畫作《格爾尼卡》折射出的現代性危機及其出路探討

21、文藝的人民化與人民的文藝化

22、創新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下的本科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實踐

23、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24、人口普查中“兩員”借調淺析等

25、藝術傳播的大眾化趨勢

26、淺談大學生舞蹈欣賞能力的培養

27、培養語文素質,服務職業生涯

28、淺析高中美術教育的意義

29、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影響

30、例談比較鑒賞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應用

31、淺談非舞蹈專業大學生舞蹈鑒賞能力

32、文藝批評的比較方法論

33、舞蹈創作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

34、中國藝術學的學科建設與文獻特征

35、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探析

36、試論楊恩寰的“藝術本性”學說

37、日本地域性社會教育的定位及特質

38、試論中國古代文論“玩味說”對文學翻譯的解釋力

39、王朝聞美學理論的系統透視

40、核心素養培養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之路

41、淺談人類思維實質的藝術顯現特征在現代藝術中的體現

42、一個戲劇工作者在實踐中發出的呼吁

43、歷史新情境圖文題探究

44、新時期中國攝影藝術的科學發展觀

45、充分運用歷史圖片,激活高中歷史教學

46、當代大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路徑與價值引導

47、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與特點

48、從邏輯的角度看文體的劃分

49、構建“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

舞蹈本質意境藝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現如今,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飛速發展,隨之對群眾舞蹈藝術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對云南紅河州群眾舞蹈藝術創作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創作舞蹈的途徑,并闡述了創作者應當具備的能力,以便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群眾舞蹈;藝術創作;創作途徑;創作者能力

引言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轉變。群眾舞蹈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同時,對群眾舞蹈創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創作舞蹈途徑,相信能為需要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群眾舞蹈藝術創作的途徑

近年來,在全面發展經濟的同時,云南紅河州圍繞文化建設目標,按照制定的總體規劃,不斷加強對文化設施的完善,使群眾文化服務范圍不斷加大。要創造出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應當把握正確的群眾舞蹈藝術創作途徑,同時,舞蹈作品創作者應當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這些素養依靠堅持不懈的實踐積累而成??偟膩碚f,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認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

很多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舞蹈創作及其藝術大部分是從生活中誕生而來。舞蹈者應當多觀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事物,慢慢積累來源于生活中的優秀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整理、分析以及篩選,選擇出具有代表性、象征意義的素材,再加上舞蹈創作者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怎樣的素材才較為適合,這是很關鍵的。

(二)在進行作品創作時,應當融入優秀的精神品質

藝術作品應當具有時代性特點,若藝術作品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將會逐漸被淡忘,從而失去存在的價值。目前,我國很多民間舞蹈被傳承下來,主要是由于這些舞蹈能滿足人們的審美標準,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舞蹈自身不斷創新才能生存下來。很多經典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舞蹈的表現形式能抓住人們的審美欲望,并在舞蹈內容以及表現形式上進行理想化的創新?,F如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傳承,突出文化作品反映的時代主題。民族文化是經歷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文化遺產,飽含著優秀的精神品質,比如敢于開拓、勇往直前、堅韌不拔以及敢于探索等品質。這就要求舞蹈創作者在進行作品創作時,應當在作品中融入這些優秀的精神品質,從而去激發觀眾,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及精神素質。一般來說,優秀的作品能給觀眾啟迪、靈魂升華的感受,在人們享受作品的過程中,能使觀眾享受到一種精神上的美、對生活及人生產生一種深情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能積極發揮文藝作品的教育作用。

(三)多看多學舞蹈動作及綜合學習各藝術門類知識

多看多學舞蹈動作。一般來說,舞蹈動作來源于平常練習。只有對舞蹈動作積累到一定程度,在舞蹈創作中,才能有效結合。只有對舞蹈動作深入了解,掌握其變化規律以及運動形式,才能對舞蹈動作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及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對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進行分析揣摩,從而了解其運動規律、運動形式及內容。另外,還可以通過編舞者引導舞蹈者進行練習,在長時間的練習過程中,編舞者與舞蹈者會產生很好的協調性,進而對舞蹈動作展開想象,隨之舞蹈的動作也會產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動作都具有價值,有的動作會逐漸被淘汰,有的會被繼續沿用下來。有時雖然具備編舞的材料,但舞蹈形式實際上不存在,為了產生舞蹈形式,應當挑選出能用于作品創造的素材,在作品創作中充分使用這些素材,同時,在進行舞蹈創作時要適當滲透民俗情景。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作品編排時,應當結合演員的實際情況,依據演員現階段的水平及條件,對舞蹈動作進行科學合理設計。一個優秀的舞蹈創作作品,應當具有凸顯作品的主題,存在作品要傳遞的信息,并不是由多個動作組合而成。充分學習各個藝術門類知識。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核心而建立的綜合性藝術,這就要求在進行舞蹈創作時,創作者應當對人體動作充分了解,再結合其他的藝術手段,為舞蹈作品的主題、情節發展以及人物形象刻畫起到助推的作用。

二、舞蹈創作者應具備的能力

(一)舞蹈創作者應當具備較好的音樂感

創作者具有很好的音樂感對于舞蹈創作是非常有意義的,音樂感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對音樂的理解,創作者不僅要對音樂理論有了解,還應當更加注重對音樂的情感及其形象上的了解。比如說,一個畫家和舞蹈家在欣賞同一首歌曲時,兩者對音樂理解的側重點和內容卻不同,畫家會想到歌曲所折射出來的畫面、構圖以及布局,各種顏色的對比及色彩明暗度的差別,而舞蹈家通過欣賞歌曲,會依據旋律的起伏情況以及曲子節奏快慢,腦海中會浮現跳動、旋轉等動作形象。雖然兩者對名曲的分析角度不一樣,但都具有很強的音樂感。

(二)要對構圖、畫面的基本知識進行學習

構圖、畫面的基本知識對于舞蹈創作非常重要,優秀的舞蹈構圖能給觀眾帶來振奮人心的效果,舞蹈在人們腦海中變化多端,舞蹈內容豐富多彩,給人一種激情;而乏味、沒有沖勁的舞蹈構圖會使觀眾感到枯燥乏味,舞蹈內容形式,過于簡單。比如說,云南紅河州某文藝晚會上,隨著優美的舞姿及樂曲,在舞臺中央綻放,逐漸拉開了晚會的帷幕。在《男兒當自強》歌曲的感化作用下,老人們打起了太極拳,向觀眾展示了自強不息的優秀精神品質。晚會現場人山人海,舞臺前有小朋友模仿著舞蹈動作,很多觀眾拍下了精彩的畫面,晚會贏得了觀眾的支持及認可。

(三)要對燈光、服裝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學習

通過對燈光效果及服裝設計知識的學習,以便在舞蹈創作中能有效運用。在一部作品表演中,充分運用舞臺燈光效果,更加體現出作品的主題風格,制造出濃烈的藝術作品氣氛,能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比如作品《再見吧,媽媽》就是充分利用舞臺的燈光效果,制造出朦朦朧朧的氣氛,在觀眾面前體現出母子見面如夢如畫的感覺,這些燈光效果的運用,主要是基于編導對作品的燈光效果要求。一般來說,服裝設計是設計師的工作職責,但是編導應當對服裝提出設計要求。通常情況下,設計要求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服裝設計有利于突出作品主題,觀看服裝設計的顏色、樣式,就能體現作品的題材;服裝設計應當突出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在對服裝進行設計時,應當結合人體藝術效果,通過人體肢體上的展現,體現出作品一定的內容。如果服裝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達不到作品的實際要求,不僅不能體現作品的內容,還會對預設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優秀的服裝設計能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甚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比如,某校運動會中展現出來的色彩多變的長裙,在不同時間段內展現出三種不一樣的顏色,間接展現出不同的內涵。

(四)在舞蹈編排過程中,充分運用道具和布景裝置

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充分使用道具和布景,能很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物質性的裝置能把編導的構想充分展現在觀眾眼前,促使編導對舞蹈創作的構想更加具體化。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可以是各種屬性的木質、金屬及紡織物等,這些道具和布景也可以是實用的或者不是實用的,道具和布景的形狀可大可小,道具和布景的舞蹈作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彰顯出舞蹈創作者與這些物品的接觸形式。比如,東北扭秧歌中使用扇子或者是絹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劍等,這方面的舞蹈作品有《紅綢舞》《扭秧歌》。依據物體的結構、形狀以及大小篩選出來的道具或者布景,在意義上與原先物體是不一樣的。舞蹈創作的宗旨在于改變這些物體的用途,實現超過物體原型的目標,藝術語言所展現出來的行為更具有價值,例如,不再關注于舞蹈者坐在椅子上,而是更加展現出舞蹈者產生疲勞的因素。

(五)編導應當具有充分的想象能力

在舞蹈創作中,融入豐富的想象,能促使舞蹈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具有想象力的舞蹈作品更能深入到觀眾心里,進而打動觀眾、感染觀眾。很多文學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想象這個元素,精彩的想象就像童話故事里馬良的神筆,畫在哪里,哪里就會產生美妙的變化。比如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在畫面中展現出數條奔騰活躍的巨龍,從側面顯示出了民族的博大胸懷及無窮無盡的力量。上面只是陳述了編舞的主要因素,舞蹈創作并不是多種因素組合而成的混合體,舞蹈創作的初衷就是為了追求行為上的自由,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困難。一個優秀的舞蹈創作作品,應當具有凸顯作品的主題,存在作品要傳遞的信息,并不是由多個動作組合而成。為了能做好編導工作,倡導有關工作者應當投入到實踐體驗中,對舞蹈作品創作來源地深入了解,從而創作出具有靈性、人性化的優秀作品,使創造作品具有保存下來的意義。

三、結論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為了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及人們審美的要求,群眾舞蹈創作應當不斷進行創新。因此,為了能創造出優秀的舞蹈作品,創作者應當有效結合群眾文化的特點,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通過有效的舞蹈創作途徑,不斷地進行群眾舞蹈創作。

參考文獻:

[1]劉凱君.對望過往中的中國古代舞蹈藝術創作[J].藝術評鑒,2019(22):73-74.

[2]謝雯雯.中國民間舞蹈藝術創作的定位芻議[J].昌吉學院學報,2019(2):34-37.

作者簡介:白春玉(1982-),女,哈尼族,云南省蒙自市,大學,三級編導,研究方向:民族歌舞。

上一篇:平面設計室內設計論文范文下一篇:古典園林建筑藝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