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中論文范文

2023-09-17

高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強調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來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高中學校而言,建設力、熱、聲、光等相關實體實驗室成本較高,管理實驗室的難度較大,且學生實驗也會不斷消耗實驗材料,因此學校壓力較大。對此,基于網絡建設和開放遠程實驗室是高中學校的有利選擇。遠程實驗室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驗需求,且建設成本低、管理難度小,能有效解決教學資源短缺和消耗過大的問題。文章分析并探討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遠程實驗的可行性和具體策略,為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物理學習效果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遠程實驗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并對我國西部落后地區的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最明顯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線下實驗教學難以開展,缺少實驗條件?;诖?,本文探索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遠程實驗的可行性和具體策略。

一、遠程實驗概述

遠程實驗是遠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遠程實驗所用的實驗室通常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網絡虛擬技術為基礎的虛擬實驗室,另一種是可以遠程控制的實驗室。兩種形式的實驗室都依賴網絡,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或移動終端進行實驗操作。遠程實驗室能夠有效解決學校教學資源短缺和消耗過大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遠程實驗是互聯網計算機技術對傳統實驗資源的補充,也是現代實驗教學的發展方向之一,能夠給學生、教師帶來全新的體驗。它對現代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探討的遠程實驗是指用戶通過互聯網遠程訪問實驗室中連接實驗設備的計算機,以此來實現對實驗室中眾多設備的調節和控制,通過實驗室現場的攝像機等設備獲取真實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簡而言之,遠程實驗就是人在異地通過計算機和攝像機完成一場真實的實驗,實驗儀器、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均為真實的。但遠程實驗同樣存在不可忽視的缺點,那就是操作無實感,目前的技術條件還沒有辦法讓學生進行有實感的實驗操作。遠程實驗過程中由于人為操作導致的誤差和錯誤難以完全體現。因此,遠程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二、遠程實驗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

(一)遠程實驗對學生掌握實驗知識、技能的作用

學生做遠程實驗與在學校實驗室做實體實驗一樣,都能夠獲得實驗知識和技能。遠程實驗本質上還是實驗,對學生的相關實驗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是一致的。遠程實驗與實體實驗又有所不同,遠程實驗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學生在遠程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然后返回遠程實驗室繼續做實驗。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高效完成實驗,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完成遠程實驗前還可以通過預習、設計仿真實驗等途徑來進行模擬實驗,提高遠程實驗的成功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同樣能夠學到很多知識和技能。

(二)遠程實驗對實驗過程、方法的支持

遠程實驗基于互聯網得以實現,突顯了互聯網可集視頻、動畫、音頻、圖文于一體的特點,不僅能夠達到實體實驗的要求,而且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必要的實驗情境,滿足學生的實驗需求。相對實體實驗而言,遠程實驗對學生的實驗思路、知識水平要求更高,能夠滿足學生自主探究、設計實驗等需求。遠程實驗室中可以設計系列實驗課題,逐步增加實驗的深度和復雜程度,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實驗探究。物理實體實驗室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降低實驗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教師往往會對學生實驗操作有較多的限制,對涉及高壓電源、放射性物質等危險程度較大的實驗一般不會讓學生操作,學生想大膽嘗試往往也會被教師制止。這樣雖然能夠保證學生的安全,但也限制了學生在物理領域中的探索,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遠程實驗能夠有效提高物理實驗的安全性,給學生最佳保障。學生可以異地遠程完成多項實驗,觀察到真實的物理實驗現象。在遠程實驗室中,學生可以觀看其他教師、同學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數據處理中遇到的問題。遠程實驗為學生提供討論、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溝通交流的能力。遠程實驗室一般為全天候開放的實驗室,學生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實驗操作,在有興趣、有靈感、有疑問時都可以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室,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靈活程度,滿足了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時間、時長的需求,更符合未來選擇朝物理專業方向發展的高中生的需要。

(三)遠程實驗對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作用

遠程實驗雖然是通過互聯網、計算機進行遠程操控,但與仿真實驗不同。在遠程實驗中,學生操控的是真實的實驗設備和儀器,觀察的是真實的實驗現象,獲取的是真實的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方式更能夠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且,遠程實驗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比較新奇的事物,與傳統的物理實體實驗不同,與全程虛擬的物理實驗也不同。這種虛實結合的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對遠程實驗有較大的興趣和熱情。

(四)遠程實驗對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的作用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中,一位教師需要應對全班多個學生、多個實驗小組,要不斷地在實驗室中巡視,無法直接參與每一個學生的實驗全過程。這樣的實驗方式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驗進度,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實驗的優勢和不足,容易影響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遠程實驗能夠為教師提供學生的實驗過程記錄,方便教師調取監控影像和數據,讓教師在有需要時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實驗情況,有利于教師做出更科學、更合理、更公正的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回顧自己實驗過程中的監控影像來了解自己的不足,找到實驗中的問題,養成反思的習慣。

三、遠程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際開展

遠程實驗是異地遠距離操控實驗,實驗室無人值守,因此并不適合進行操作較多的物理實驗,更適合一些將實驗器材和儀器連接后通過調節參數來獲取實驗現象、實驗數據的物理實驗,如電學和磁學實驗、光學實驗、原子實驗等。在遠程實驗中,教師和學生需要登錄遠程實驗教學網站,下載相關插件,進行實驗并獲取實時圖像。遠程實驗室實景如圖1所示。

以“傳感器的簡單應用”實驗為例,傳感器是現代化自動控制領域中重要的技術元件,是一種將所感受到的物理量轉化為便于測量的量的元件。常見的傳感器內部有光敏電阻或熱敏電阻等結構,我們可根據光、熱等物理量的強度變化來控制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變化,從而實現對其他元件的控制。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調節傳感器所感受的物理量(力、熱、聲、光等),讓傳感器進行轉化處理,并通過監控電壓、電流變化的方式來獲取相應的實驗數據,了解傳感器的實際工作過程。這個實驗可以運用遠程實驗的方式來開展,無須教師將學生帶到物理實體實驗室中,或將實驗器材搬入教室進行演示。教師和學生可以登錄遠程實驗教學網站,在了解本次實驗的目的、意義、原理、儀器裝置、流程的情況下,對遠程實驗中的物理量(力、熱、聲、光等)進行調控,通過電壓、電流測量儀器了解傳感器的信號傳遞效果,從而利用真實的實驗設備、影像、數據來完成本次實驗。具體操作流程如圖2。

這樣的教學采用了在互聯網上操控實驗和進行數據處理的實驗模式,實現了校內儀器在校際、家校間的資源共享,提高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

在教授“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探究質量、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在實驗中,平衡摩擦時要把紙袋掛在小車上,把懸掛小盤的細繩系在小車上,輕推小車,讓小車帶動紙帶向下運動,直到紙帶上留下間隔相等的點為止。在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探究力與加速度的關系時,利用小盤和砝碼的總重力代替小車受到的拉力,實際小車受到的拉力要比小盤和砝碼的總重力小,這就會產生實驗誤差。小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越接近小車質量,實驗誤差就越大;小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越小,實驗誤差就越小。在短短45分鐘的時間內,教師既要求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又要求學生準確無誤地處理實驗數據,這對操作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課后,教師可用氣墊導軌代替長木板,在小車上安裝力傳感器,用速度傳感器代替打點計時器來進行實驗,用攝像機把實驗操作過程錄制好,應用遠程實驗教學平臺和互聯網把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數據傳送到學生終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線下參與、經歷、體驗實驗的過程,感受實驗的魅力和科學的嚴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線上進一步完善實驗操作過程,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隨時隨地調整線上和線下的實驗教學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實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全面和可持續地發展。教師還可以在實驗過程中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自行完成實驗單一變量的控制和調節,獲取實驗數據、現象,引導學生將遠程實驗數據、現象等資料收集起來,根據實驗真實過程和結果來進行分析。如果實驗過程中出現了異?,F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和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途徑來自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順利完成實驗。而且,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時,也可以登錄遠程實驗教學網站進行重復實驗或查看其他教師、同學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在反復實驗、反復練習中快速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找到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

總之,遠程實驗是一種與傳統實體實驗有較大區別的實驗方式,它不僅能夠填補傳統物理實驗教學的不足,還能夠有效提高物理實驗的安全性,幫助學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遠程實驗的真實實驗過程、反復練習空間、師生交互平臺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這對未來選擇朝物理專業方向發展的高中生而言十分有利。遠程實驗雖然缺少能接觸實驗儀器、材料的真實感,但整體上的真實程度超過仿真實驗,對學生的學習幫助更大。目前,很多中學與大學合作構建遠程實驗室,希望可以滿足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需求,減輕學校建設和維護實驗室的壓力,節約教育教學成本。但遠程實驗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實體實驗,只能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   參   考   文   獻   ]

[1]  王珍寧,吳先球,陳俊芳.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遠程實驗的探討[J].物理教師,2007(1):30-31.

[2]  薛君.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高中物理光學仿真實驗系統的開發[J].數字化用戶,2017(39):211-212.

[3]  鄭琦,曾斌,吳先球. 關于學生接受遠程實驗影響因素的簡單探索[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6):21-24.

[4]  劉絲雨.開發PhLab軟件提高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有效性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    李琪琦)

高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國為應對人才綜合素質需求的變化,對現有教育體制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創新舉措,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當前我國教育體系十分重視的問題。音樂素養是我國高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對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以及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均有著一定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制約著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诖?,本文根據筆者自身多年從事高中音樂教育相關工作經驗,簡單的對高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作出以下幾點探討,以供參考研究。

【關鍵詞】高中教育 音樂素養 音樂教育

音樂素養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學生提高音樂學習效果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同時對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能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均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目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中教育更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偏向于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從而忽略了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作用。鑒于此,高中教育應當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重視音樂教育,并將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作為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基礎。

一、培養音樂素養的重要性

高中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高中學習音樂知識,是其音樂素養形成的基礎階段,良好的音樂素養,可以幫助高中學生形成優異的音樂學習能力,從而在各類型的樂器學習中游刃有余。同時音樂是人們情感抒發的重要途徑,是人們價值觀體現的主要形式之一,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高中學生來說,良好的音樂素養,可以幫助其形成音樂審美能力,并且有利于高中學生情感價值觀健康發展。另外培養高中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有助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了解音樂藝術,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使學生在釋放內心情感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高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存在的不足之處

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雖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高中學校依舊存在固化的教育理念,將應試教育制度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基礎,并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桿。因此多數學校將音樂課作為副科,其課程時間安排極為不合理,在臨近考試時間,一些語文、數學等主課還會占用音樂課時間,在這種影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度以及積極性都不高。一些音樂教師為了盡早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會采用單一的理論知識教學,或者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反復訓練歌曲的演唱模式,對于樂器演奏也只單一的停留在基礎訓練上。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十分忽視,學生被動接受音樂教育,對音樂學習的內涵領會不到[1]。

三、提升高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優化教學模式

在科學技術不斷革新的背景下,高中教育應當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設備,引進先進的教學器械,優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音樂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固化的教學內容向多層次、立體、動態方向轉變,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音樂,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2]。同時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刺激主觀能動性,從而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對形成音樂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階段喜愛的音樂作品,制作教學課件,要包括創作者的生平、作品中的深刻內涵以及音樂作品創作思路等等,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音樂,使學生積累濃厚的音樂基礎文化[3]。

(二)提高審美意識

音樂素養的提升,其基礎在于高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作品的鑒賞活動、創作活動以及表演活動中,讓學生展示自身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規劃音樂教學方案,教師可以提供一個音樂創作活動,鼓勵各學生自由組成不同的小組,利用學校提供的樂器,創作一首與四季相關的音樂作品,最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進行集中表演,由學校領導以及音樂教師、其他同學作為評判,鑒賞學生創作的音樂作品。這種實踐活動,將創作、表演以及鑒賞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4]。

(三)重視因材施教

不同的學生之間對音樂素養培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當要重視這一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多元化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音樂素養。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同時要掌握學生對哪些音樂類型有著積極的興趣,從而深入挖掘不同類型學生的音樂潛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式,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并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5]。

總而言之,在經濟物質條件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音樂作為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對人們所具備的音樂素養要求發生顯著的變化。積極分析現階段高中音樂素養培養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提升高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以此培養高中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厲孟.創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J]. 藝術科技,2015,(02):237.

[2]陳寧.淺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168.

[3]王偉.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 音樂時空,2014,(01):175.

[4]刁春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J]. 文學教育(中),2012,(01):93.

[5]張蕊. 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的音樂素養[J]. 北方音樂, 2014(11):120-120.

本文就聽說考試的理解與分析,進而切實有效地對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提出若干建議。首先狠抓基礎,排除聽說障礙,其次活用教材,精設語言環境,誘導參與;最后巧用評價,激勵成長,從而讓學生能輕松應對英語聽說考試。

一、“狠”抓基礎,排除障礙

1、強化語音、語調。學好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聽說訓練的關鍵。在這一階段,要把重點放在音標、讀音規則和朗讀技巧上。首先,要掌握每個音標發音的要領及讀音規則,進行大量的單詞拼讀訓練,把字母、音標、讀音規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然后,把訓練擴展到短文的朗讀訓練上,通過短文朗讀訓練掌握語調、重音、意群停頓、連續、語速節奏及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

2、注重閱讀,積累詞匯。語言技能是綜合性的,聽力理解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語言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因此,平時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大量閱讀,使學生了解相關的語言背景文化知識,擴大知識面,掌握詞語運用的內涵和外延,在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水平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并在聽、說上有了質的飛躍。

二、“活”用教材,規范訓練

1、課文模仿朗讀。英語模仿朗讀,要求考生的語音、語調和語速盡可能與片斷保持一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課文錄音跟讀是訓練聽說的有效途徑之一,即選取現行教材中的重點段落錄音進行強化性的模仿。模仿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語調,還要特別注意原聲對于句子意群、詞匯輕重讀的處理。專家們實驗發現:一個學生只要能連續跟讀模仿十段標準錄音,其發音和語音語調則可能出現飛躍性的進步。教學實踐證明:許多學生在反復跟讀后,部分單詞、句型和習慣用法不用刻意去背就記住了,而且能脫口而出。

2、情景對話,角色表演。交際是語言的最基本功能。聽說過程是一個理解和口頭表達的交際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創設情景,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角色表演,把學生帶入仿真的生活環境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把課文里的英語真正地和生活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不僅提高他們的說英語的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復述課文。讓學生對剛學完的課文進行口頭復述,不僅可以訓練學生應對聽說考試中“故事復述”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因為學生在復述課文的過程中,他們既要運用所學的詞匯、句型等,又要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同時,通過課文復述的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同時也促進了聽力水平的提高。因為一個學生復述課文的過程,也是其他學生練習聽力的過程。課文復述也可以促進知識記憶能力的提高及思維的發展。因為復述是以已知的語言材料為內容,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語言材料進行再創造,既鍛煉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又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復述時可以先寫出關鍵詞或借助輔助手段,如圖片、幻燈片、投影、手勢等,以增強效果,降低難度。

三、“巧”用評價,激勵成長

1、建立學生口語成長有聲檔案。為了記錄每個學生口語成長的“足跡”,可以給每個學生建立口語成長和測試有聲檔案。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部MP3,每個月錄下自己最滿意的朗讀、對話或英語歌曲練唱,交給老師批閱,老師仔細聽后,做好記錄,并且對全班進行反饋。這種有聲檔案的建立,讓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口語成長歷程。

2、定期進行英語聽說考試。每學期進行兩次大型的聽說考試,聽說考試的內容包含朗讀、看圖說話、復述、回答問題、口頭作文等。其中口頭作文難度較大,所以必須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把進步較大的學生錄音放給全體學生聽,并與前次測試作比較,讓學生有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證成績的公正性,若個別學生對成績評定有異議,可重放錄音,一起分析。當然,學生的口語成績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為輔,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的參與和表現,都應作為口語評價的一個方面,只要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我們的教學就達到了目的。

高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高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時,要通過泰寧縣的鄉土地理,堅持做到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鞏固地理知識,提升高中學生學習能力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鄉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

在當今社會中,許多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地理的研究和探討,對地理的探究不僅能夠在社會發展的方面起到推動的作用,而且在地質監測方面也起到關鍵作用。

一、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發展的當下,培養高中學生心中的地理核心素養是指:讓高中學生完全理解探索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對地理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和應用到的方法。高中是學生從青少年向成年人的過渡時期,為培養出我國地理領域高端人才必須保證學生在高中階段養成較完善的地理核心素養。泰寧縣處于西北的山區領域,地理結構復雜同時擁有較復雜的地域文化,這就為地理老師提供了較好的案例,為了培養高中學生完善的地理核心素養,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方法。

例如,地理老師在給高中學生上地理課的時候可以針對泰寧縣具備的氣候條件對學生進行普及,比如,泰寧縣的降水量較大,富有的大多都是河流地貌,地理老師在給高中學生講到“河流地貌的發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當今擁有的多媒體設備給高中學生播放有關泰寧縣的河流的小視頻。通過為高中生播放視頻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應為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學生通過觀看小視頻能夠緩解壓力,提高他們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還會產生自豪感,讓他們意識到中國地理的壯觀。等觀看視頻結束之后,地理老師可以提出一個讓學生進行探討的問題,比如“視頻上急促流淌的河流是怎樣形成的?”,老師通過提出問題讓高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各小組解釋出小組觀點。通過小組討論能夠提高論點的準確性同時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同學感情,最終還能夠提高中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

二、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

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更會令人刻骨銘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也是如此,老師在課堂上只是以口頭的形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是不能夠足以幫助高中學生學好地理這門學科的,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老師應當讓學生參與到課堂過程中,加強課堂自主探究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應當提升地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保證學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學習,讓高中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得到感悟真正的理解 地理知識內涵的真諦。通過將泰寧縣鄉土的例子引入到高中地理課堂中,能夠保住學生從實際除法對地理特性進行研究探討,開拓學生的地理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幫助高中的學生通過課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關于地理的問題。

例如,在高中地理知識面中,關于“鋒面”的模塊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那么作為高中地理老師應當改變教學方法,比如,在給高中學生講述到“鋒面與天氣”的時候,由于學生對其概念難以理解,老師可以課前讓學生們針對泰寧縣最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關于泰寧縣天氣變化折線圖,并且保證能夠用準確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在課上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關于“鋒面與天氣”難點的講解,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多觀察學生的神態,加以判斷學生能否真正明白,通過加強地理老師和學生們的溝通,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地理老師在講述到“處于地理方向考慮,在河流上構建大壩是否合理?”,老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們提供泰寧縣的金溪相關資料,讓學生們對此進行探討,這樣能夠降低地理老師講課的難度,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并且有效的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更有利于開拓高中學生的地理思維。

三、鞏固地理知識,提升高中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需要不斷鞏固的,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顯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之后前幾天是最需要進行鞏固復習的,關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設計到地理的知識一般較抽象化,高中地理更是如此,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可能不能完全知識的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很容易忘記,那么老師應當對高中生進行地理方面的訓練,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同時完成對知識的鞏固,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地理老師將有關“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知識全部講解完畢之后,可以通過讓學生做相關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比如,“請各位學生講述一下關于泰寧縣的地理環境以及它的整體性”,學生通過對這道題的分析能夠了解到泰寧縣的鄉土地理知識,同時還能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進行復習,加深地理知識在高中學生心中的印象。地理老師在關于“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講解完畢之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場談論會,談論的中心點是“泰寧縣的周圍環境對周邊的區域的發展的影響”,學生進行課上討論,能夠幫助學生回憶老師在課上給他們講解有關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知識點,提高他們的學習和溝通的能力,通過對泰寧縣鄉土知識的普及,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打造全方面性的人才。

綜上所述,在現代高中地理教學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加強他們自身的地理素養,以此在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  郭華娟.地理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  肖偉波,楊自娟.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26):10.

高中論文范文第4篇

語文課程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相關的語言、文學知識,而且要用優秀的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人文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對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相對于浩瀚無邊的傳統文化,日常教學中有限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時間顯得遠遠不夠。對于高中學生,必須使他們熟練掌握一定量的文化常識,具有一定的古籍閱讀能力,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習慣,使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基本條件。對此,《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描述是這樣的,高中學生應該“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文化積累,為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扎實基礎……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倍诋斍案咧腥粘=虒W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教學一般是滲透在古詩文教學中,高考試題中直接涉及到文化常識的試題只占據了很少的分值(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3分的分值)。高中教師對文化常識的處理一般是隨遇隨講,不求內容的深入,只要求學生做一般性的識記,不做更高的要求。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大部分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重視不夠,并不了解文化常識背后的深刻內蘊。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古文化修養不高,造成古詩文閱讀的障礙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陌生感,進而影響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的興趣。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僅就高中階段應該掌握的文化常識來說,其豐富內涵可以用以下四個方面來概括:

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涵蓋了古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

傳統的農耕社會距離當下的高中學生越來越遠,社會生活內容與現代有很大不同,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古代社會的認知障礙。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以農耕和讀書仕進為主要內容。農業生產是一個國家和王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對土神“社”與谷神“稷”的祭祀就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國家設立專門的祭祀場所,一般由皇帝親自參與祭祀;各級政府也設有專門的社稷壇,由地方行政官員負責祭祀。圍繞對“社稷”的祭祀,還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如天旱祈雨、籍田之禮等,還逐漸興起了“以社祀活動為中心內容的節日”[1]——社日。最終,“社”與“稷”的合稱——社稷,就成為國家和政權的代名詞。在農耕生活以外,讀書仕進也是古代中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要了解古詩文中的一些文人人生軌跡,就必須弄明白他們求學和做官的經歷,因此學生了解古代讀書人的日常生活、古代人才選拔方式、官職的設置等。以清代科舉考試為例,讀書人為取得科舉考試的資格,需參加“童試”[2],錄取后成為“生員”[2];其中在本省巡回考試中成績優秀者方可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2],考中者成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2];會試后第二年春禮部舉行“春闈”[2],考中者稱為“貢士”[2],第一名稱為“會員”[2];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貢士參加殿試,其中第一甲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2]。了解了這些內容,學生才會明白古代讀書人的仕進之路的艱辛和痛苦,理解在古人對功名執著追求的背后,有著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戕害、扭曲。

二、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蘊含了古代社會的普遍情感。

《孝經》有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薄靶⒌馈笔侵袊糯鐣幕镜赖乱幏?,對父母的“敬”與“愛”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情感。這種情感不僅體現在對父母的“奉養”“恭順”上,而且體現在對待父母喪葬禮上面。自上古社會起,我國逐漸產生了子女為過世的父母守喪三年的風俗,是為“丁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丁憂”逐漸由一種禮俗演變成制度,古代社會的律法對“丁憂”有著嚴格的規定,“凡有違‘丁憂’規定的各類行為,均被列為‘不孝’犯罪而被施以嚴厲的刑律懲罰?!盵3]作為支撐封建統治的中間力量,國家的官吏更要恪守“孝道”,遵守國家對“丁憂”的規定,在古代社會對于“丁憂”規定的背后,是古代君王“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理念和古人“盡孝道”的普遍情感。

江淹在《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對于“離別”的重視使得“別情”也成為古人的普遍情感。在古代,長安的灞橋是凝結著人們的離別之情的“黯然之地”。唐朝時,朝廷在灞橋上設立了驛站,灞橋兩邊楊柳依依,是當時人們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送親友東去的人們,大多在這里告別,折柳相贈,表達挽留之意。久而久之,灞橋也就成了著名的離別之地,詩人李白曾在《憶秦娥》中寫道:“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苯涍^歷代文人的渲染,灞橋也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文化內涵,成為一個文化意義上的獨特存在。同樣,以吃元宵、猜燈謎、舞獅、劃旱船等活動為習俗的上元節,在節日活動的背后,也飽含著人們對于美好愛情的期盼和幸福團圓的向往。

三、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蘊藏著古人的主要思想觀念。

通過對文化常識的深入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人的思想認識?!案芍Ъo年法”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紀年方法,“天干”和“地支”代表著我國古代先民對于天地、星象、時間等自然變化最原初的認識。同時,“干支紀年法”也是中國古代先民的“循環”時間觀念的反映,“天干”與“地支”搭配,六十年完成一個輪回,稱為一個“甲子”,如此生生不息,周而復始,好像時間只是在完成一輪又一輪循環,這種觀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農業生產、政治生活、哲學思想、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來自古印度的佛教能夠在古代中國大行其道也可能與這種“循環時間”的觀念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佛教中“因果循環”和“六道輪回”的觀念也暗合了這種時間觀念。

中國傳統家庭觀念是以“和”為貴的,但在強調家庭和睦的同時,更強調家庭中的秩序和禮法。家庭是一個有秩序的整體,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要力爭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等。如《禮記》對父母和長者的禮儀是這樣規定的:“夫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薄胺矠槿俗又Y,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薄伴L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薄案刚贌o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痹诿糠倍嗟亩Y節背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禮”為手段與以“和”為目的家庭觀念。

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滲透著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精神。

有學者指出,“在中華民族精神這個博大精深的體系中,有一些重要的或者說是基本的思想貫穿始終。整體思想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整體思想的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認識論方面的整體思維;二是道德觀方面的整體主義;三是歷史觀方面的整體發展……中華民族在歷史觀方面提倡整體發展,強調“公” ,就是強調從整體出發,謀求整體利益,實現整體發展?!盵4]這種觀念表現在統治者的立國方略上,就是追求“大一統”國家觀念。這一點在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上就有明顯的體現。在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與戰亂以后,秦國最終一統天下,秦始皇嬴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高度統一的國家,他創立了郡縣制、丞相、監察、九卿等規章制度,全國統一劃分為三十六郡(后來增至四十郡),在各個行政區域實行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律法和文字,這種統治方式,為后世的君主所接受。自秦以后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統一穩固的國家政權使中國的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追求國家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也逐漸深入人心。在古代行政區劃和官吏設置等文化常識之中,也隱含著維護國家統一,立足共同發展,追求中整體利益的民族精神內涵。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有論者指出,漢代的“儒家學說將介子推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孝而不求功利的隱士形象,這無疑將他推上神壇,成為民眾修身律己的精神堡壘……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義,反映了人們對高潔之士的崇拜”[5]。在寒食節背后,則是古代社會主流思想對于舍生取義民族精神的認同與贊賞。

綜上所述,高中古代文化常識具有豐富的內涵,通過深入學習,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和普遍情感,而且可以使他們更深入了理解代社會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體悟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而當下的高中古文化常識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所以加強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是有必要的,因為:

一、加強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古詩文。以古代表官職變動的詞語“拜、擢、遷”為例,其中“拜”為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拜為上卿”,就授予上卿的職位?!斑敝傅氖翘嵘俾?,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倍斑w”則是指調動官職,升級叫遷升、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些常識的真正內涵,才能準確的把握一些仕宦人生際遇,才能更為準確的理解古詩文的內容和情感。

二、促使學生從古代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進行更為系統、深入地學習,使他們更為細致、全面地了解我們民族的生活內容、基本情感、價值觀念和蘊含于其中的民族精神,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文學修養和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和成長的關鍵階段,能夠從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如“端午節”背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二十四節氣”中我國古代先民對自然規律的探索意識,儒家傳統中“仁愛”思想與“入世”精神,道家傳統中對“逍遙”的追求與“本真”意識,古代藝術對于“真善美”的追求,“精衛填?!钡膫髡f中蘊含的反抗精神;“大禹治水”故事里強調的“天下為公”的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等。高中學生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國文化。在蘋果手機、好萊塢大片、萬圣節、宮崎駿、“韓流”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夠很好地保有和繼承我們民族文化的優秀“基因”,來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币雽崿F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也必須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強化自身的優秀文化“基因”,使中國的文化不斷繁榮和發展。要使當前的高中學生將更好地理解和傳承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就必須從基礎教育開始,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而加強古代文化常識的教學只是其中基礎環節?!敖逃谋举|是人與文化之間的雙向建構?!盵6]我們的學生只有很好地接受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創造出更為燦爛的文化。

那么,加強高中古代文化常識教學優取哪些具體措施呢?筆者認為:

一、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對課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識進行深入細致地挖掘和講解。課堂學習是當前高中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應對課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學常識進行細致深入地講解,不要只做簡單的解釋,要力求挖掘文化常識背后的深層內涵。

二、在文化常識教學中,教師可嘗試編寫古代文化常識校本教材,為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進行系統的學習打下基礎。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安排,組織古代文化常識社團,定期開展小組或社團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學習古代文化常識。同時,還可以創辦諸如“興趣班”“特色班”采用“大講堂”之類的形式,安排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

三、教師要放眼課外,鼓勵學生運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如果教師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古代文化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在課余時間,運用豐富的圖書館或者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那么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蕭放.社日與中國古代鄉村社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6)

[2]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107-108

[3]黃修明.中國古代仕宦官員丁憂制度考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4]趙存生.中國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精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羅恒宇.從儒家思想的影響看寒食節從漢到唐宋的興衰[J].宜賓學院學報,2014,(8)

[6]劉獻君.論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高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教學;數學實驗;應用

一、前 言

將數學實驗合理應用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知識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學習和自主操作,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思維和創新思維,對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對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數學實驗的應用策略進行深入分析.

二、開展合作探究式實驗,調動學生探究興趣

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要對數學實驗實現合理應用,可以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實驗教學,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在小組劃分之后,每名學生都可以在組內扮演一定角色,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探究學習活動中,并對涉及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合理應用數學實驗,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比如,在“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內容知識,進行實驗設計:指導學生用筆表示直線,將一張紙當作平面,促使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這一試驗進行獨立操作和觀察,探究兩者之間的具體關系,之后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和總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好引導作用.在這樣的實驗設計過程中,學生不僅再現了定理過程,直觀地了解涉及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還有效提高了學習興趣,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1].高中學生對有趣、未知的知識有著濃厚的探索欲望和興趣,只要教師主要引導工作,就能對學生潛在學習能力實現有效激發.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數學實驗,可以顯著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擴展,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結合數學知識設計數學實驗,應用在探究學習中

探究式教學和數學實驗都要基于教學內容,為達到教育目標服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章節內容都適合通過設計數學實驗進行教學,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數學實驗教學.尤其在對一些難度稍大的數學知識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實驗資源與實驗器材,構建數學實驗情境,進行實驗教學.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入橢圓的概念,教師可以進行有關實驗設計:先將一枚圖釘釘在一個紙板上,并將一根細線其中一端系在圖釘上,將細線另一端系在筆上或者粉筆上,之后用筆畫出相應圖形,同時引導學生對所畫圖形進行觀察;之后,將另一枚圖釘也釘在這個紙板上,將細線兩端分別系在這兩個圖釘上,確保細線長度不小于圖釘之間的距離,對細線長度做出一定調整,之后拿筆沿著細線做出不同圖形,對所得圖形進行觀察,通過探究學習,歸納總結.這個實驗可以是實踐操作,也可以通過GeoGebra實驗軟件,探求橢圓的定義.在這樣的數學實驗設計與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抽象化數學知識,構建直觀數學形象,在自主探究與觀察中,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橢圓概念,構建與“圓”有關知識體系.教師在基于教學內容設計數學實驗的時候,要同時配合設置一些問題,作為知識導入點,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通過假設、推理以及論證,獲得數學答案,并在自主探究與摸索中,逐漸掌握數學知識,并同時構建一定數學邏輯[2].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更加高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做好重難點知識講解工作.

四、以探究為目的設計數學實驗,促進學生深入探究

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應用數學實驗,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達到數學知識教學目標,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并且要在合理安排數學實驗基礎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數學實驗設計中,要保障實驗的成功與優秀,就要確定清晰的探究教學目標和數學實驗操作流程.比如,在對正弦余弦有關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45°角,對一個圓柱體進行斜切,之后將切好的圓柱體,順著母線逐漸展開,獲得的圖形與正弦余弦曲線十分接近,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也能更加直觀地對有關知識進行感受.學生通過操作這一數學實驗,可以深刻地記憶正弦、余弦對應特征和形狀,促使后續學習更加順利.這一數學實驗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在這一數學實驗安排下,可以進一步提升探究學習成效,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探索數學知識[3].通過數學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簡單地學習和理解公式,高效完成探究教學任務和目標.通過設計高目的性數學實驗,還能充分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集中程度和注意力,促使探究學習活動順利開展.

五、結束語

將數學實驗合理應用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能夠帶領學生通過實驗,自主觀察、探究、分析、歸納數學知識點,同時進行問題的提出、思考、探索和解決,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數學知識體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等.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基于探究教學活動、數學教學內容和數學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與應用數學實驗,充分發揮數學實驗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逐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顧鳳.高中數學教學中強化數學實驗教學的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89.

[2]陳錦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反思[J].學周刊,2017(23):113.

[3]謝先成.基于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訪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東北師范大學原校長史寧中教授[J].教師教育論壇,2018(31):6.

高中論文范文第6篇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榮退教授,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曾連續擔任加拿大遠程教育研究協會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期刊主編。該期刊被SCOPUS、社會科學引文目錄(SSCI)等13個數據庫收錄。同時他也擔任《美國遠程教育》等9本國際期刊的編委。

關鍵詞:論文撰寫;SSCI;論文發表;開放研究

記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您在“國際遠程與在線學習研究評論(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現更名為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主編10余年,想必您對于學術論文的發表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學術論文發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學術論文的發表是一個社會化過程。論文的撰寫和發表與我們的社會經歷息息相關,涉及我們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與內容,因此任何一個論文的發表都離不開對相應社會環境的分析與理解。讀者論文內容的期望往往取決于當下的社會環境。當我們發表論文時,不僅要關注這個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據當下主流的社會環境對整個研究的需求來對研究的價值進行判斷,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適切性。有些很適合某一類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論文的發表與相關的政策、制度緊密相關,因此研究與實踐要與當下社會意識形態與政策結構相關聯。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師們必須在國際期刊上面發表論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社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沒有一個政策是永恒且必須遵循的。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中國研究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語并非你們的母語,而國際主流的期刊多為英文期刊,因此中國人發表英文論文面臨很大的挑戰。在此,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英文學術論文發表指南:關鍵事項與實戰策略》,該書中有許多非常實用的策略與注意事項,可以給那些期望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啟示。這本書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類似書籍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專門為那些母語不是英語卻又需要發表英文論文的研究者所撰寫的。

我知道對于一個母語不是英文的研究者來說,撰寫英文論文時會在語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前面提到,論文的發表與當下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加入一些學術社交網絡來了解英文的文化。在這里我推薦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兩個學術社交網站。在這些網站上你可以發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內容等,另外也可以上傳自己已經發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發表的文章,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一些討論組。這樣如果有人跟你的興趣一致,就會過來跟你一起討論相關的內容。而且,這些網站會通過郵件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人或主題等等。例如,我經常通過這些網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關注度比較高。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歡迎。這是谷歌學術和其他期刊數據庫所無法提供的。

記者:對于年輕的研究者來說,如何更快地學會英文的學術表達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主動成為所在學科期刊的審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國際上的一些學術期刊都會征集審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學術審稿志愿申請時期刊會要求填寫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當期刊編輯收到相關的文章時,會推送論文的主題和摘要給評審員,并詢問是否愿意且能夠評審對應的稿件。評審員需要在論文評審截止日期之前對稿子進行評論并提出建議。這種評審不是一種簡單的按照論文評價標準的評級,而是根據相關的評審指標給出非常細致具體的評審意見。通常,這些期刊的編輯部在評審結束后會將其他審稿人以及主編對這篇文章的意見反饋給每一位評審專家。由于不同審稿人審閱論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見也不會完全相同,通過比較自己與他人意見的差異,從而發現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雖然一開始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但是到了后面就會發現對自己的文章寫作非常有幫助。

記者:您認為在國際期刊上可以發表綜述類文章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國際上發表綜述類文章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文獻綜述在一篇論文當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文獻綜述表示的是作者對自己所研究領域的系統化認識,包括研究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的系統概述以及支持這個研究進展的相關證據等。完成文獻綜述需要仔細閱讀并且綜合回顧所有相關文獻。更重要的是,文獻綜述不僅僅是概述,更是作者對于本次研究問題深層次的整理和認識,它是一個對前人研究成果與作者對該類研究的理解與認識的綜合體。其次,文獻綜述類的文章如果可以發表,一種情況為作者是一個領域內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對某個領域中公認的理論或觀點有了全新的、獨特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才有可能被雜志社所接受并發表,但是這個難度很大。所以我建議如果有類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這一方面花費很大的精力。

記者:您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響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響力,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參考文獻,特別是英文文獻。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具有說服力,你需要參考與你的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與研究過程,這樣才能告訴讀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據、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發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國的一些研究者的論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最好盡量多的引用國際上的著名文獻,當然不是說所有文獻都必須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應該是英文文獻。因為國際期刊的編輯對于中國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對國際上現有的研究做一個詳細的綜述。很多期刊在論文發表前的評審階段會對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細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證引用文章的準確性與質量,這樣才能體現整個研究的質量與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獻時不要過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將自己已經在中國發表的論文通過各種方式,例如機器翻譯或者人工翻譯等,將其翻譯成英文文章,并放在類似于Academia.edu等學術平臺上。這樣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引擎發現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學術影響力。我知道將文章翻譯成英文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請盡量去嘗試,這是將你的研究推廣到國際范圍內的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記者:現在有很多期刊喜歡以“國際”命名,看似是非常影響力的期刊,但是質量比較一般,請問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鑒別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確實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國際”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期刊,則需要我們去辨別。有一些期刊確實很有國際影響力,他們擁有大量的國際編輯和作者,能在國際范圍內推廣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廣泛認可,具有很高的“影響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雜志”,其目的在于從那些急于發表國際論文的作者手里賺錢,是一個斂財的工具。那么我們怎樣去找出那些優秀的雜志呢?

現在世界公認的一種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錄,通過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來進行參考。但是它是由一個商業機構來運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業機構的目的,我們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商業機構去評價文章的質量呢?現在大家都會覺得只要是SSCI目錄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研究者只會去引用其它發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興雜志上的文章,這使得SSCI期刊越來越好,越來越被研究者認可。很多研究者對于開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見,其實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閱和引用。比如說谷歌學術等平臺,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內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錄里。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將SSCI中的論文與非SSCI中的論文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差異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面,并不需要過于關注SSCI。

如果大家對關于SSCI的一些爭論感興趣,可以去看《世界是開放的》作者Bonk寫的一篇文章。臺灣是國際上SSCI論文發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臺灣呆過一段時間,他做了一個臺灣研究者對于SSCI看法的調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臺灣現狀的SSCI作為評價標準的12項優點和27項缺點。優點包括:SSCI成為公認的衡量期刊、論文標準,文章也將經受更加嚴格的審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選SSCI數據庫作為奮斗目標,便于提高期刊質量;鼓勵研究者發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評定個人的學術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認同感,并形成對應的學者群體,提升影響力;有利于開展國際比較,提升對應區域的國際地位。同時,它也有眾多的缺點。比如:過于關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發表SSCI期刊論文為目標,而忽視了將研究繼續在實踐中推進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由于教育技術類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術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關注教育技術,依然發SSCI論文,形成學術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為獲得年底獎金、加薪、升職,而非為一個領域做貢獻,推動其發展,這樣會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導致惡性循環,形成狹隘的研究熱點,不利于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很多高質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單上,當大家都只關注SSCI期刊時,不利于這些期刊的發展。有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代表大部分來自于東亞,特別是臺灣地區,這樣容易形成編輯委員會的獨特優勢;影響其他人就業;由于影響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這個商業機構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創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興趣;忽視學生,學生所獲得的學習體驗單一;導致很多雜亂培訓方式的產生(例如SSCI論文寫作培訓班)等。具體詳情可參閱原文。

我們對Web of Science和HScopus兩個數據庫所包含的雜志數量做過比較,發現這兩個期刊之間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獨有的期刊有14069個,Web of Science獨有的期刊只有2818個,兩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個。對比Web ofScience數據庫,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數量更多。雖然兩者都是商業化的機構,就個人而言,我更愿意選擇Scopus數據庫,因為其包含的雜志數量更多,范圍更廣。

另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評級工具,比如谷歌學術等。這些評級工具每年會對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開放雜志進行評估,圖中(如下頁圖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評級工具對一些教育類開放雜志的評估結果。這個可以作為大家選擇一個合適期刊的重要依據,也是幫助我們判斷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認為我們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種數據庫統計的論文被引用量,因為有些數據庫的統計結果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引用數量。Vos做了一個研究,他選擇了同一篇學術文章在“谷歌學術”“Web of Science”以及實際情況下的論文引用次數做了一個對比,結果發現一篇論文的實際引用量為120,在谷歌學術上顯示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顯示為87次。雖然都存在誤差,但是顯然,谷歌學術上的結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們可以利用谷歌學術去獲得這些數據。

對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數據庫,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進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實現,但是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則缺少對應的功能。對此澳大利亞研究者就“谷歌學術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識別高引用量的論文”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谷歌學術搜索到的論文其被引用量與論文在網頁中所處位置呈正相關,這一點證明谷歌學術搜索能夠有效識別被高度引用的論文。因此我們可以使用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認可的好文章。

記者:論文寫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適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重點關注期刊自身的特點,并且以此作為參照來選擇適合發表自己論文發表的期刊。例如,根據文章的研究范圍去選擇該文章是發表在區域性期刊還是國際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國人,論文內容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研究,那么發表在中國國內的期刊上會比較合適。同時,還要考慮論文面向的讀者是理論研究者還是實踐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論研究者就選擇偏向于理論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實踐研究者就選擇實踐方面的期刊。(2)認清論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來選擇期刊。比如,論文使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國際上有很多對質性研究感興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選擇這些期刊投稿。這樣做會增加自己的論文被錄用的概率。(3)選擇期刊的時候要注意該期刊的編輯或編輯委員會發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讓自己的論文符合相關要求。其次,是要仔細閱讀目標期刊中已經發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論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參考文獻的引用等方面是否與期刊中已經錄用的文章相似。這樣可以也增加投稿被錄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無論我選擇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選擇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這樣會增加論文發表的難度。比如遠程教育領域,在SSCI數據庫中教育類的期刊一共有221個,其中遠程教育類的期刊只有2個,且只有1個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發表遠程教育領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選擇范圍。并且一個雜志每年接收同一個作者論文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就大大增加了論文發表的難度。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不要僅局限于SSCI期刊。對于其他數據庫中的期刊,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影響論文錄取或退稿的相關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頻率和文章數量、投稿論文的接收率、文章從投稿到發表的時間以及期刊是否開放訪問等因素來進行選擇。

我建議研究者將文章發表到開放訪問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樣也會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為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在文章剛發表時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的。例如英國教育技術雜志(BJET)是一個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可以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需要繳納兩千美金。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可開放訪問與不可開放訪問論文的引用次數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同一年發表的論文當中,開放訪問的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多26%到64%,而非開放訪問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少17%到33%。

論文的發表途徑總體來說包括兩種:(1)直接發表在可開放獲取的期刊上:這些期刊有直接免費獲取文章或繳費后獲取文章兩種方式;(2)發表在非開放訪問的雜志上:這種情況下需要判斷是否可以轉載到其他可以開放訪問的數據庫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學術公開搜索到的數據庫。一種情況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后才可以轉載。還有一種情況是訪問時需要收費并且不能轉載到其他數據庫中。

記者:您提到了開放訪問的學術期刊,能麻煩您舉一個例子介紹一下這類學術期刊的運作機制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開放訪問期刊的建立、訪問和部分功能。該期刊是世界上閱讀最廣泛和引用率最高的遠程教育類期刊。這個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開發的開放雜志系統,現在這個系統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如下頁表1所示)。

這個系統還可以實時統計當下正在使用該期刊的讀者分布情況。例如我們的IRRODL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三個地區的用戶分布較多,而在中國境內用戶較少。這是由于IRRODL的各個功能(分析、翻譯、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務器的。因為中國很多地區都無法直接訪問谷歌服務器,這一點對于中國的研究者來說有點不利。

IRRODL開放系統有一個可以邀請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對同一篇論文進行評審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冊申請成為論文評審員。當一篇論文被納入開放系統后,系統會主動為那些可能對這篇論文感興趣的評論者進行推送,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審閱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們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向系統提交他們對這篇論文評審意見。這個功能面向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開放,因此,評審的覆蓋面非常廣泛。

當研究者申請成為一名論文評論員以后,就需要對自己的評論負責。系統后臺會提供評審員的數據統計綜合分析報表,其中記錄了包括評審員姓名、評審興趣、評分、已完成評審情況、論文評審所需時間、最新評論情況以及活躍程度等內容。如表2所示,評審員A,他的評審興趣是遠程學習和開放教育資源(OER);評分分別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論文有多項評分);他已經完成一篇論文的評審;評審過程持續了4周實踐;最新的一次評審發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躍程度為2。從整個表格當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評審員A的評審情況,這些可以作為編輯評價這個評審員的依據。如果我從評論者A、評論者B、評論者C和評論者D四人中選擇一人推送文章,在評審興趣都符合的情況下對比他們的其他數據,我會首先選擇評論者C。因為他的評分比較合理,已經完成評論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續的時間較短。

記者:作為一個期刊編輯,您認為一篇好的論文應該具備哪些技術特點?

特里·安德森教授:從論文的整體而言,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術特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語言表達:在發表英文論文時要注意使用恰當英語學術短語,盡量不要有敘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幾個朋友提前閱讀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論文可以找一個母語是英語的朋友幫你閱讀一下原稿。他們的意見會對你的文章有所幫助。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學術詞組庫”(Academic Rhrasebank)。網站給出了很多優秀范例,比如各種摘要的書寫等。這個網站對那些不適應英文表達的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實用的參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達水平。

(2)需要有明確的讀者定位:要注意論文的受眾,明確讀者的具體定位并在論文中體現出來,這樣論文才會有針對性。

(3)簡明的摘要內容。摘要是整篇論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問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體過程、研究結果與具體應用。以上的每一個方面用一兩句話概括清楚,并且保證語言上下文的連貫性與準確性。這樣才能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4)概括性的文獻綜述。注重文獻綜述的簡潔性和系統性,要尋找近幾年的相似研究進行綜述。并且要在敘述他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內容提煉與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

(5)清晰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這部分可以適當使用圖表等可視化手段進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論基礎部分,我比較喜歡用概念圖的形式來清晰的表達相關內容。研究結果也可以使用圖像和表格等形式進行表述。

(6)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要對現實實踐具有指導價值與意義。

(7)恰當的文章字數。英文論文的字數最好不要超過七千字,將研究的具體內容清楚的展現在有限的字數中。

(8)范的論文格式。在發表論文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目標雜志對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參考文獻的引用標準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適當引用發表在目標期刊中的相關文章,這會增加論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學術期刊中已經發表過,將文章翻譯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論文評審標準(如表3所示),在論文提交論前可先對照這個表格進行自評和修改,然后再提交。這樣會提高論文被接收的概率。作為期刊的評審員,也可以按照此評審標準來對論文進行評分,每一條下面都需要提供詳細的評價。

記者:請問您對已經向國際期刊投稿的研究者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對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編輯的經驗來說,很多論文發表都不是一次通過的,都需要進行反復修改和評審。所以當你收到雜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請重新提交”等要求時,不要認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這說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錄用。當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時,編輯部會將主編和外審評論者的意見匯總起來反饋給你。請結合自己實際的研究情況認真考慮,修改有問題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評論者的建議,對沒有采納的意見標注出具體的原因。

對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訂視圖,將文章修改的痕跡顯示出來,并重新提交修訂版本的修改稿。這樣會讓編輯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與原稿的差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對論文進行查重,保證論文的查重率。另外,從投稿到錄稿中間會有一定的審核時間,在沒有得到所投雜志的確切答復之前,不要將一篇文章同時提交給兩家雜志,這會影響到你的學術聲譽。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上一篇:投資工程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消費觀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