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中葉圣陶杯優秀作文

2023-02-06

第一篇:高中葉圣陶杯優秀作文

“葉圣陶杯”作文

行走:思想的軌跡

遼寧省鞍山市第一中學高二

計興辰

精彩指數:★★★★★

獲獎等級:高中組決賽一等獎

名師點評: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俗民情,是我們重要的寫作題材。旅行,是獲取這類題材的最佳機會。在旅行中,我們常常會受到震撼,獲得靈感。本文作者記敘自己去海南,游三峽,謁訪青海寺廟,追尋華夏文化,完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行走”的經歷和感悟,寫得大氣、深刻。

自從那位三閭大夫發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震撼華夏的吶喊后,中華民族懂得了“行走”不再是指空間的位移,更是指思想軌跡的延伸。

我懂得這個道理是在我讀完了余秋雨的《行者無疆》和《千年一嘆》之后。我從來沒有想到游記竟然能寫得如此廣博、沉重與滄桑。我明白了,他不僅在旅游并且在思想中遨游,在旅游中獲得真知,感悟人生。想想以前的旅游經歷,我不禁心生慚愧,去泰國只記得騎過大象,去海南只記得喝椰子汁,去上海只記得有個外灘和東方明珠。我沒有從旅游中提升思想的感知,更別說像蘇轍游歷四海而養其浩然之正氣了。我決定我以后要換一種方式來行走,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行走。從那以后,我的心便同我一道踏上了一條新的道路——對華夏文化的追尋,對各民族人文情懷的感悟的道路。

從關外的北國故鄉出發,一路向南直奔瓊州——華夏文明的南端。初登海南島,當別人暢游天涯海角,盡享亞龍風光時,我已默默拜謁了我心中的圣地—五公祠。這五位唐宋之際主戰的民族英雄,在奸臣的挑撥排擠之下,逐一被貶到滿目荒蕪,尚未開化的瓊州這個彈丸之島。煎熬的不是肉體而是靈魂,金人蠶食著南宋的疆土,社稷危亡卻自己無能為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也許更羨慕“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楊炯,因為他雖地位卑微但還有為國效力的機會;他們也許更羨慕“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孟德,因為他雖年邁,但仍然有實力去一統中原。而他們只能獨居孤島,望著魂牽夢繞的對岸。漫步五公祠,我不敢喧囂,只有輕聲,唯恐驚動他們不朽的靈魂。

轉而西進,踏入蜀地。在三峽大壩蓄水的前一年,我匆匆踏上了末班船,對其作了最后的一瞥。夜晚登上甲板,吹著習習晚風,三峽全然不似天明時的咄咄逼人,抬頭仰望而呼吸急促,此刻的她宛如一位溫潤的少女。也許只有此時,我才能理解三峽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當這中國人傳統思想中最神圣的兩種事物有機結合為一處勝景,心底里文化的認知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喜愛并折服于它,感受水的智、山的仁。沒有了山的三峽,就沒有了脊梁;沒有水的三峽就缺少了靈動。三峽之美,亦靜亦動,代表了中國的文化,也詮釋這千載的華夏文明。

西北挺進,登臨高原,邁入青海塔爾寺。這座毗鄰唐蕃古道的藏教寺廟,從宗教的意義上講,據說超越布達拉宮的地位。酥油花是其三絕之一,只有最虔誠的信徒才可以制作完成。十二月是高原最冷的月份,藝僧們擔來冰冷刺骨的雪水,對著酥油,把兩手緩緩放入冰水中。冰透肌骨的寒氣直逼胸腔,可他們沒有鎖眉退卻,他們希望盡快將手溫降下來,因為只有零度的雙手才能將易融的酥油雕飾成花,才能用赤誠之心和靈巧手指與酥油對話,與佛祖交流。聽寺內僧侶介紹著“制花”過程,凝視眼前錦繡的酥油花,我瞬間被一種叫信仰的東西震撼了。

這種信仰不再宗教,而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品質----堅韌、頑強。為了這種信仰,為了國家的復興,他們身體可以達到冰點,他們可以烈火焚身。危亡關頭,每個華夏子孫都會 1

挺身而出,撐起一片天。無論在南海之濱,還是在散發清閑氣息的巴蜀;無論是戰火的過去,還是汶川地震的當代。這群人都頑強堅韌著。正因如此,這個民族歷經滄桑而日益堅挺。

感受著這氣勢磅礴、堅忍頑強的中華民族之魂,我會一路前行,沒有目的,只為腳下的每一步„„

成長路上愛的軌跡

貴州省甕安縣甕安中學高二

精彩指數:★★★★★

獲獎等級:高中組決賽一等獎

名師點評:家庭是我們生活中溫馨的港灣,父母的愛是我們人生之旅開始的風帆。本文以生動的筆觸描寫“爸爸”對“我”成長路上的呵護,以一個孩子天真的感覺贊美了父母的神圣力量,寫得饒有風趣。

我想,一定有什么,也是我所不能了解的。這不僅僅是席慕容的疑問,也有我,對爸爸的感謝。

總記得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每當我頭暈目眩,渾身無力時,爸爸會變出許多顏色不一的“糖”,然后告訴我吃下去再睡一覺就不會難受了。很神奇,讓我睜開眼睛之后,就真的不難受了。我在床上滾啊滾,被子上有清香的肥皂的味道。爸爸走進來時,看見他格外高大的身影,顯得十分神奇。

爸爸究竟給我吃了些什么呢?

也記得在我把玩具鴨子的冒險旅程轉移向下水道時家里的廁所發生了難得一見的波濤洶涌。而自己則從開始的興奮到后來的害怕,最后“哇”的一聲哭出來。爸爸聞聲而來,看見以后哈哈大笑。把我推出了門外,自己在里面叮叮咚咚一陣鼓弄。記得當我再次進去的時候,一切就恢復原樣了。

爸爸是給下水道講了些什么呢? 哪怕是最親近的爸爸,也有著他不能讓我知道的小秘密吧。童年里那些閃著神秘色彩的往事,像美麗而又輕巧的泡泡,晃晃悠悠地飄在生活里。直到有一天,看《魔法阿媽》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爸爸也會魔法呢!

當時的震驚,不亞于第一個發現國王是驢耳朵的人了,所以爸爸一定會很多咒語:有讓我不難受的咒語,有讓下水道聽話的咒語,還有讓我不懂了的變形金剛“復活”的咒語„„

爸爸又太多我所不了解的“神奇”。

在魔法師的魔法咒語里,我健康快樂地長大了。作業本破了一個口,沒關系,魔法師會修;水龍頭壞了,沒關系,魔法師有辦法;電視機圖像不見了,沒關系,魔法師有咒語„„可漸漸地,我卻發現,歲月漂白了魔法師的頭發。我想,在爸爸坐在理發店椅子上等待理發師也用魔法把他的頭發變回從前的時候,他一定想說,其實用不著,我自己就是魔法師。 可是他什么也沒說,看著我和媽媽,臉上笑出了歲月的痕跡。也許是他覺得自己真的老了,努力搜遍了腦海里的咒語,有我的,有媽媽的,唯獨忘了自己的。那一刻,他一定感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

爸爸的前半生,一定騎著掃把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然后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有一個孩子因著他魔法師而更好地存在。于是他停下來,開始學習新的咒語:

怎樣讓寶寶不生病;怎樣讓早餐更有營養;怎樣將數學講解得更詳細;怎樣在最短的時間里修好播放動畫片的電視機„„這些咒語他日日溫習,漸漸忘記了那些拯救世界的魔法。

爸爸的魔法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減弱,終有一天會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吧,然而他已經把他最有用的咒語交給了我:給生命以不斷前進的勇氣。也用最多的魔法讓我牢記:家,是我永遠的港灣。

我的魔法師用最好的咒語守護著我。黑夜里,伸出手,把掌心跳躍的陽光送給我,讓愛變成心里的力量和坦然。無論我走多遠,無論成長的軌跡有多長,我知道,他永遠是呵護我成長軌跡的魔法師。

讓古老文明漾起新的回聲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一

精彩指數:★★★★★

獲獎等級:高中組決賽一等獎

名師點評:聞名火炬代代相傳,民族文化的根才不會枯萎,民族文化的樹才會長青。作者由從小便對它“懷有莫名的好感”的“唱詩班”引發議論,有對歷史的緬懷,有對現實的剖析,有沉重的思索,有深切的呼喚,他追求的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歷史的責任。

不知為何,我從小便對“唱詩班”懷有莫名的好感----詩是最為凝練精致的一種文體,歌是美妙的音符,二者相加的魅力可想而知。更何況詩者歌也,兩者間本不應這么涇渭分明。

長大后,我從網絡上找到了圣詩的音頻,意料之外的是,教堂里純粹的風琴聲與千百教徒虔誠的歌唱的陌生,也許是宗教里的莊嚴讓人不敢輕近„„也許,只因為其中所承載的并非我所熟悉、深愛的文明。

以詩為歌,自古有之。不知是誰第一個想到為音樂配上文字,于是便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有了“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有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一個又一個時代就這么踏著琴鐘瑟鼓的節拍,吟著平上去入的文辭來了又去,一段又一段文明便也在歷史的洪流畔、時間的險峰間,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回聲。

隨著光陰逝去,詩詞曲間漸漸有了分明的界限;《樂府》雖一路流傳了下來,其曲譜卻已如明日黃花,無處尋覓。再往后,絕大部分,詞和曲也失去了旋律,只留下一個個尷尬的詞曲牌與一段段美麗迷人依舊卻倍顯孤獨的文字。每次讀到它們,我在迷醉之余總有許多遺憾揮之不去——若是屬于那段文明的詩歌不曾缺失,該有多好!只可惜時光無法回溯,詩已唱不得,所余唯有三嘆;那個紅牙拍板歌曉風殘月、鐵板琵琶唱大江東去的時代,畢竟已經遠去了。

讓人欣慰的是,在被城市與現代文明一再索取、輕視甚至淡忘的鄉村,一些以詩為歌的音樂還以最古老、最真誠的形式,在黃土地之上口口相傳。在所謂高度發達的現代生活中,那些時代的回聲雖然微弱卻不至斷絕,正以艱難的方式延續。

我們到底丟失了什么?僅僅是千百首音樂,還是一種與商業與躁動無關的以詩為歌的精神?我們到底遺忘了什么?僅僅是時代的回聲,還是一種找尋歷史的足跡并將其妥善保護的意識?縱使時間是種不可抗力,銘刻在巨石上的記憶總有一日會被它打磨殆盡,但總有一些東西可以也應當由心靈代代傳承。

打開廣播,那么多停頓不當發音不正的“古詩新唱”教人不忍一聽??刹豢梢苑怕_步,放下利益,用真誠而美麗的心境找回那些時代的韻律?可不可以離開鍵盤,用筆和紙去寫下走過千百年的漢字,譜寫屬于這個時代、這段歷史的旋律?„„

多想以詩為歌,以曼妙的文字與音符唱出對自己所熟悉并熱愛的時代的感動;愿用心靈去創造、保護并傳承那獨特迷人的文明的回聲。

第二篇:圣陶杯作文:面對失敗

面對失敗

李貴星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誰知道它當初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淚泉,灑遍犧牲的血雨!

一個人的一生總是有或多或少的失敗伴隨,否則他的人生將是不完美不真實的。我們不想失敗我們不愿意失敗,可就是那一次次的失敗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睿智,距離成功也越來越近。我不喜歡失敗,卻不害怕失敗。

列夫-托爾斯泰就是一個自信的人。他讀大學時,曾接連兩個學期考試不及格,無法畢業,只得退學,但是他沒有消沉,他相信自己,認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過努力也能做到。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的大作《戰爭與和平》、《復活》問世了。假設當初他自暴自棄,不正視失敗,世界文壇就會少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梢?,自信是人的最珍貴的品質之一,它在一個人的前進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雨果對此深有感觸地說:“對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暫時失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

素有“發明大王”美稱的愛迪生,他發明的東西2000多種,別看他發明的東西多,難道在這重重危險的過程中,他試用了1000多種材料實驗,失敗過無數次,這才有了電燈。小時候有一次,他的老師要求全班同學每人做一張板凳,當老師看到愛迪生交上來的那張板凳的時候,嘲笑道:“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差的板凳嗎?”愛迪生說“有。”然后他把前兩次的板凳拿出來。假設當初他無法直視自己的失敗,輕言放棄,照亮黑暗的電燈就不會被發明,人們生活不會因此而變得美滿,他的事跡就不會為世人所贊頌。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可以戰勝它卻在它的面前膽怯了。面對失敗,我們首先應該戰勝的是我們自己。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是無所畏懼的。讓我們拋開自卑找回自信吧。自信的人永遠不甘心失敗,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一點點不甘心,一絲絲的希望,就是生命中奇跡的起點啊。

第三篇:葉圣陶杯

“葉圣陶杯”全國小學語文教

學論文大賽

題目: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的

研究

作 者:王玲玲

工作單位:荒地大后溝中心小學

聯系電話:15903348801

完成時間:2012年2月

摘要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升華認識;能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得到同步發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這種大綜合性學習單元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傳統課程教學的慣性、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相關評價辦法的滯后,很多教師對綜合性學習單元的實施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惑。從本校的教學實施情況來看,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存在著不少誤區,或是草草走過場,或是活動大雜燴,或是上成知識傳授課,或是改為閱讀習作課。“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注重課堂內外的聯系,注重激發學生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毋庸置疑,“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對于語文教育乃至課程改革來說,其意義不可低估。

關鍵詞: 綜合性

語文教學

學習方式

目錄

簡介 ………………………………………………………………...…...1 第一章 注意語文綜合型教學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2第二章 避免把語文課變成綜合性教學的融合課.................3

2.1在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4 第三章 運用綜合性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5

第四章 如何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6結論……………………………………………………………………...7注釋……………………………………………………………………....8參考文獻………………………………………………………………........9

簡介

語文綜合性活動需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學習資源,這是一項很煩瑣的教學任務。但是,有些教師在進行語文綜合學習單元教學時,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發現創新等綜合性學習價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課堂讀寫之中,如通過《輕叩詩歌大門》,就讓學生多背幾首古詩,變成古詩文教學課;通過《漫游漢字王國》,就讓學生識記一些識字知識,變成識字教學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1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學習內容的選擇,鼓勵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創新活動。“生活教育理論”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堅持“教學做合一”是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所以,我校從2009學年開始,依據“生活教育理論”,結合學校的“綜合實踐特色課程教學模式”,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動,在研究中總結經驗,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單元教學,必須做到“教、學、做”有機結合。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主要指向“過程”,關注隱性目標,關注長遠目標。寫作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構件更需要關注過程。在這一點上,綜合性學習與作文有著共同的課程運行需要。我們要把綜合性學習中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與學生寫作中積蓄、孕意、傾吐、發表的過程同一起來。既要引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操作、親歷體驗,又要引領學生選擇題材、發酵情思、個性表達;使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成為寫作的過程,寫作過程也成為綜合性學習的過程。

2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語文課程改革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整個地球成了“地球村”,人類生活充滿無限的不確定和不可預期性,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在這樣一個變化的時代,教育的時間、空間、內容、方式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面向變化中的整個生活世界,因而,這種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方式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其次,語文課程改革必須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出現了停滯不前的尷尬局面,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語文教學沒有走出“學科中心主義”的怪圈,比如,過分追求語文學科本身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忽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體聯系,把自己孤立起來;語文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聯系現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這種“學科中心主義”的課程理念,使語文教學和改革走進了死胡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為當今的語文教學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將有助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第一章 注意語文綜合型教學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1.草草走過場

綜合性學習單元不像閱讀教學課,沒有具體的課文內容和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和顯性的評價要求,要組織完成兩個星期的十多節課,確實有點困難。所以,很多教師不知道該怎么上好綜合性學習單元,有些教師干脆把綜合性學習當作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聯系閱讀材料進行一些問題討論,壓縮課時,蜻蜓點水,草草收兵。

2.活動大雜燴

語文綜合性學習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體現“做中學”、“玩中學”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曲解這一宗旨,簡單地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解為“語文課外活動”或,只重視成果的交流。有時整節課像是“文娛活動課”,活動的設計像是“節目單”,學生是“主持人”和“演員”,老師像是一個旁觀者。這樣的綜合性學習變成了活動大雜燴,使語文綜合性學習雖有“綜合性學習”之“名”,卻失去了“語文”這個“姓”。

3.閱讀習作課

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中安排了好幾篇閱讀材料,有些教師擔心考試時會考到閱讀內容,就實施保守教學,對這些閱讀材料,不是當作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參考、輔助資料,而是簡單地把一則閱讀材料當作以往閱讀教學中的一篇課文來教,使語文綜合性單元缺失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寫作互相勾連,如六年級下冊的《難忘的小學生活》,每一課閱讀材料都是一篇很好的寫作例文,有些教師干脆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把綜合性學習變成了習作大練筆。

4.知識傳授課

語文綜合性活動需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學習資源,這是一項很煩瑣的教學任務。但是,有些教師在進行語文綜合學習單元教學時,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發現創新等綜合性學習價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課堂讀寫之中,如通過《輕叩詩歌大門》,就讓學生多背幾首古詩,變成古詩文教學課;通過《漫游漢字王國》,就讓學生識記一些識字知識,變成識字教學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學習內容的選擇,鼓勵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創新活動。“生活教育理論”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堅持“教學做合一”是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必須依據“生活教育理論”,結合學校的“綜合實踐特色課程教學模式”,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動,在研究中總結經驗,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單元教學,必須做到“教、學、做”有機結合。3

一、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凡是幼兒自己能夠做到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幼兒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一)自主選擇主題

三、四年級小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

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綜合性學習能力,所以,在選題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利。如六年級上冊“輕叩詩歌的大門”的第一版塊“詩海拾貝”中,安排了6首詩歌閱讀材料,從第一首的《詩經·采薇》寫起,接著依次選取了唐詩《春夜喜雨》、宋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元曲《天凈沙·秋》,最后選取了中國艾青和外國葉賽寧的兩首現代詩,這六首詩是詩歌歷史的縮影。啟動課中,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對六首詩進行初略品讀,然后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提煉出多個學習主題,如:各代詩歌的主要特點、古詩與現代詩的異同、中國古詩的歷史文化、中國各代的著名詩人等。在明確主題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選擇學習主題。

(二)自主選擇伙伴

心理學表明:只有學生自己樂于探究,他才會用足夠的熱情和精力去完成學習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4所以,當學生確定自己的活動主題后,就要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活動主題、興趣愛好、條件能力等,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培養合作意識。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有趣的漢字王國》時,可以根據教材提供的“漢字的演變”、“漢字的作用”、“漢字的文化”、“漢字的來歷”等研究主題,打亂班級常規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組成活動小組。

(三)自主策劃活動

這一階段主要是決定“怎么干”。探究的主題一旦確定了下來,學生就要著手制訂活動方案。

五、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組織策劃能力,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主題,自主策劃活動方案。如五年級下冊《走進信息世界》中,確定“網絡利弊的認識”這一活動主題后,可以讓各活動小組研讀教材提供的“活動建議”,討論學習策略,自主制訂活動時間、地點、內容、活動步驟、活動將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活動交流匯報的形式等,然后形成比較周詳的活動方案。

(四)自主探究問題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自主學習貫穿始終,不僅在啟動課要體現自主性,在活動過程中,也要體現自主學習、自我調控。如五年級上冊《邀游漢字王國》啟動課后,就要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選擇的主題,對漢字進行研究,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積累活動材料,感受中國漢字的文化。每一次的大綜合性學習單元中,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整理分析自主學習的成果。如在進行《邀游漢字王國》這一活動的第一版塊時,我們在2課時啟動課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開展探究活動。而后,利用2課時時間進行合作交流,并且打亂平常的座位,讓各小組成員聚集在一起,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啟發探究,從其他成員那里獲得資料準備、思考方式、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啟示,共同發現問題,提出下階段活動措施。之后,學生再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再利用2課時時間進行合作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孩子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個體,教師要徹底解開繩索,打破傳統教育對學生的束縛,設身處地地走進童心世界,充分相信孩子。所以,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過程中,要讓孩子充分展示、發揮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是支持者、引導者,要卸下了居高臨下的態度,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走進了學生的心靈。

二、讓教師幫著想,幫著做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5所以,只有將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有機結合,讓教師幫著想,幫著做,語文綜合性學習才能得心應手。

(一)閱讀材料與課外資料相結合

綜合性學習單元中,每個版塊一般都安排四五篇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只從屬于綜合性學習的需要和安排。因此,我們應該明確閱讀材料所承擔的任務和不同功能,要有針對性地用好閱讀材料,可以根據活動開展的實際需要調整教材編排的順序,可以把同一主題的幾篇課文放在同一課時里閱讀,但不能上成閱讀教學課。如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的第一版塊有5篇閱讀材料,我們可以把《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放在同一課時教學,通過略讀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的不同信息傳遞方式;把《神奇的電腦魔術師》和《網上呼救》在同一課時教學,了解電子信息的最優功能;最后學習《把握自己──在“警惕電子殺手,告別網吧”活動上的演講》,明確網絡的利與弊,為辯論賽奠定基礎。

閱讀材料雖是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教學的中央,學習選文只是圍繞主題開展學習活動的一個部分,還有大量的學習材料來源于課外。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身邊的學習資源,把目光由教材轉向生活,創造性地利用課外資料開展綜合性學習,如在教學《走進信息世界》這一內容時,可發動學生去搜集更多的信息傳遞方式、網絡功能事例等,以更多的課外資料來充實教材內容,使課本與課外資料得到有效整合??傊?,在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挖掘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從教材資源中去尋找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

(二)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是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的結合。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以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為引子,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值得探究的問題,指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實踐探索方法,如六年級上冊《輕叩詩歌的大門》的11篇閱讀材料中,每一篇的后面都有一句提示語,教師就要抓住這些提示語用好閱讀材料,讓學生知道要叩開詩歌的大門,可以通過背五言、七言律詩,可以借助工具書讀懂、賞析古詩詞和曲,可以歸類積累背誦詩歌,可以朗讀體會詩歌的情和趣,可以模仿寫寫小詩歌等。

而實際上,這些只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起點,更多、更深的學習還在課外生活中。所以,教師還要以課堂教學為引子,引導學生走入圖書室、書店、網絡、家庭等,去讀,去背,去賞析,去積累,去體會,去寫詩,把課堂指導和課外活動相結合,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詩文化的魅力。

(三)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

在綜合性學習中,老師應該起到一個統觀全局的作用,要率先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活動興趣,指導學生活動方法。

1.幫著學生選擇主題 小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在選擇研究主題時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因此,教師就要起好主導作用,要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要引導學生從小范圍、淺內容去選題,多著眼于身邊的現實問題。

2.幫著學生尋找伙伴

在學生自主選擇伙伴過程中,總有一小部分被同學遺忘的學生,他們可能找不到學習伙伴。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更關注那些弱勢的學生,要及時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同伴合作,幫助這些學生找到合作伙伴。

3.幫著學生策劃活動

給學生自主,并不等于放羊。放手給學生自由的同時,也要避免出現盲目性與隨意性。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策劃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當指導,要給學生提供活動計劃樣表,告訴其制訂計劃的方法。在學生制訂完活動計劃后,教師對所策劃的活動計劃要組織討論和分析,要給予適當修正,根據實際需要做出調整。

4.幫著學生探究問題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全程關注,直接或間接監控,要關注每個學生研究了些什么,活動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難等,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指導學生,讓學生知道調查什么,記錄什么,成果如何展示等。

三、讓師生一起做,一起評

巢宗祺教授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與目標定位》中指出,6綜合性學習的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從需要出發,以課題引領,拓寬語文運用的空間;溝通語文與不同領域的聯系,增進語言與思維的活動機制;在動態的過程中實現整合,提高實際的應對能力;指向基本目標,爭取多方面的收獲。從這些價值可見,多元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必然結果,因此,評價就顯示出了它的多元性。

(一)摒棄試卷看成果

在傳統教學思想中,評價就是一張試卷,因為它是最簡便也最有說服力的評價,人人都知道分數第一。但在綜合性學習評價中,不可能用一張試卷檢測出學生學得的成績,因為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是多元的,它的成果也是多元的。所以,語文綜合性單元評價要堅持摒棄試卷看成果,可以通過活動匯報課,展示學生精心策劃的課本劇、日常記錄的日記作文、圖文并茂的調查報告、精致美觀的課件作品等。

(二)削弱知識重情感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語文作為社會交際工具的應用價值,以學生感興趣的某一主題為學習研究的對象,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態度、健康的情感和綜合的語文知識與技能進行自主探究、自我實踐,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從這個概念可以知道,語文綜合性學習并非只注重語文知識的汲取,而是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的意識、精神、能力。所以,在匯報課中,“語文知識”不再是教師關注的唯一焦點,教師可以以星級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主意識、合作態度和探究精神等進行評價。

(三)輕視結果看過程

語文綜合性學習效果如何并非是一次成果匯報可以看出來的,而且不能憑一節匯報課來定論某位學生的成績如何。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更關注的是學生的活動過程,所以教師要根據活動要求,引導學生對搜集整理資料的情況、每次活動的態度等進行過程記錄。通過過程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獲得扎扎實實的進步。

(四)改變師評為生評

一直以來,教師是評價的主體,而且是評價的權威,學生往往被處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這樣的評價已經違背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而且,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主要的活動形式,會有很多東西是老師看不到的,也是無法評判的。所以,在評價過程中,必須設計學生互評環節,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小組內進行互評,相互提出改進意見。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須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說;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在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需要的是什么,體驗到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去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提高語文學習和運用能力,形成更優秀的語文素養。

第二章 避免把語文課變成綜合性教學的融合課

2.1在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

一、認知——綜合性學習應該給學生些什么

1、給學生一個“生活的課堂”,體現綜合性。

2、給學生一個“實踐的過程”,凸現活動性。

3、給學生一個“協作的平臺”,彰顯合作性。

4、給學生一方“展示的舞臺”,激發創造性。

二、實踐——充分利用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1、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師資源的開發利用:無論是我校的語文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之間,還是與外校的語文教師之間,我們的協作教學有利于形成資源互補,構成豐富的動態的網絡狀的資源,每個教師通過自己的行為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示范。例如,孫玉麗老師特長朗誦,每當舉行演講、詩歌朗誦比賽時,她總是主動承擔指導學生朗誦的任務,其效果不同凡響。再如開展手抄報、書法作品競賽時,我們就聘請校內的美術老師李光印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評審和點評。通過舉辦區教研活動,加強了十所中學語文教師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使我區的語文教師得到了動態交流,實現了資源共享。

學生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和各類競賽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如“探險的利大于弊與探險的弊大于利”辯論賽、“走進名著”讀書報告會、讀詩詞名著演講比賽、運河文化手抄報比賽,市中區“運河之聲”作文競賽等,在活動過程中,在圖書室、微機室時常都能看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資料的情景。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拉近師生的距離,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根據不同的興趣,學生要選擇不同的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合作搜索查閱整理資料,合作展示學習成果,合作評改作文,合作辦黑板報、手抄報,交流各組學習資料等。這使每個學生體驗到了合作學習帶來了成功的喜悅!難怪有的學生這樣說:“學習的成功感不再只是獨自一人的笑臉,她是小組中每個成員汗水的結晶,變成了大家成功的喜悅,甜蜜的記憶。”

家庭資源的開發利用:家庭是社會的一分子,充滿了溫情和樂趣, 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課程資源。家庭資源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音像資料及家庭文化環境等等。如楊雁老師在開展《我也追“星”》綜合性學習時,就引導學生請求家長協助他們搜集整理李白在濟寧故事。

2、文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以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為依托,補充了“走進名著”、“走近唐詩宋詞”、“漫步在家鄉的土地上”等內容,如七年級上冊“童話寓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們根據該單元課文故事性比較強的特點,補充設計了將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改編成課本劇的綜合性學習。同學們自編的精彩情節和自導滑稽表演令人折服。通過綜合性學習,師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生的寫作、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梢?,“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只有充分用好這個例子,才能拓寬語文學習空間。

我們還學習了十三中郭麗娜老師的《黃河頌》綜合性學習案例,分享了馬翠麗老師的《探索月球的奧秘》,反思了十四中劉飛老師的《一節綜合性學習課的教學反思》??傊?,通過對這些文本資源的開發利用,不但豐厚了我們的理論素養與實踐經驗,而且對我們的探索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利用

師生利用學校開通的遠程教育網絡平臺、校園網等網絡技術資源,查找下載整合綜合性學習教學資源,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引導學生收看百家講壇、同一首歌、電視散文等有利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博見多聞和勇于創新的欄目,指導學生在收看影視節目時,注意搜集優秀廣告,以及積極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詞,節目串詞,并有意識的將其運用到寫作和成果展示課中去,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和節目主持能力,又豐富了收視課的內容,何樂而不為呢?

如我們在進行“走近唐詩宋詞”和“走進四大名著”兩個綜合性學習時,從百家講壇下載了康震副教授關于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的文稿、視頻資料,易中天品三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的相關文稿、視頻資料,我們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課題實驗過程進行數碼影像圖片信息處理,讓檔案資料建設更科學更規范。同時,教師指導學生上網搜集、查找、篩選、摘抄、整理資料,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摘抄積累語文素材的習慣。這樣通過多種渠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了師生的語文素養。

4、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切“自然風光、人物古跡、風俗民情”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題的資源”。面對同樣的《走進自然》的綜合性學習,孫靜和劉寧老師是這樣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組織學生到運河兩岸“春游”,觀察風景,講述運河文化,誦讀劉廣新的散文《神奇的古運河》,聽取《把熟悉的東西寫得深刻點》寫作輔導講座,最后開展作文競賽。這樣,學生聽了傳說故事,讀了散文,學習了寫作體驗,寫了見聞感悟,拍攝了影像資料,留下了難忘的時光。這樣的綜合性學習,學生的怎么會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呢?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而且讓學生獲得了對大自然的親近而美好的感情,從而潛移默化地樹立了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人生觀、價值觀。

5、對學校資源的開發利用

學校語文學習資源包括文學社、圖書室、校園文化環境等。這些資源的利用有多種形式,不管是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只要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行——動口、動手、動腦,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講故事、演講、辯論、讀書報告會口頭評講作文、寫字比賽、詞語接力賽、警句收集等、手抄報、演課本劇„„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圖書室、微機室、網絡空間等都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隨著網絡這個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語文學習資源的出現,校內、校外語文學習資源的界線正在逐漸被打破,校內、校外資源相互轉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6、社會性資源的開發利用

社會性資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關系,如果學生僅僅被關在家里校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什么“榮辱興亡、科技興國、國際風云”等等一概與他無關,那么他們又從何而來“愛憎觀”、“是非觀”、“榮辱觀”,又從何而來民主、合作、競爭、進取等現代意識?語文學科以認識社會為主線,沿著“家庭——社會——祖國——世界”的思路,語文綜合性學習正可以此為資源,讓學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進而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經驗——綜合性學習教學模式初探

1、親情感化式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充滿溫情和快樂,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課程資源。親情感化式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生活化,把家庭資源引進課堂。其模式程序為五個階段:師生共同確定活動課題→明確研究任務、要求和活動步驟→學生融入家庭,完成活動任務→展示活動過程→總結、評價。 例如:《獻給母親的歌》

第一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吟唱贊美母親的詩詞、歌曲,回顧家庭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母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確立活動主題——感謝母親。

第二階段,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分別采用口頭感謝、書信感謝、給母親送禮物、幫母親做件事等形式向母親表達感謝之情。并把活動過程和心得感受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第三階段,圍繞本組承擔的活動課題,各人融入家庭展開活動。 第四階段,匯總各成員的活動情況,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第五階段,采用多種形式贊揚母親(唱歌、畫畫、辦手抄報、寫文章„„.),這些都是獻給母親的歌。

2、競賽活動式

語文綜合性學習改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你教我學”的線性關系,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是單純“學習者”,而是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競賽活動式的綜合性學習模式最大優勢正在于此。它的模式程序分為五個階段:集體研討,確立活動目標→興趣分組,明確活動任務→自主合作,搜集整理資料→采用竟賽、辯論、講演、辦報等形式展示活動成果→總結、評價。 例如:《探索月球的奧秘》

第一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共同選出活動主題——探索月球的奧秘。

第二階段,學生自由組合分為四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個網址,上網搜索摘抄關于月球的“起源,月貌,月食,潮汐,人類登月,神話傳說,詩詞,對聯,謎語,成語,音樂”等資料,再利用課余時間整理資料,相互交流,并把這些題目制作成課件,每個小組擬出9個競賽題目(3個必答題,3個搶答題,3個風險題)。 第三階段,圍繞本組承擔的課題任務,各人展開工作。

第四階段,由學生主持開展“探索月球的奧秘知識競賽”。鼓勵優勝小組。

第五階段,以“值得回味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為話題進行寫作,暢談感受

3、角色扮演式

以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為依托,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和表演天賦,形象熱鬧的完成活動任務。其模式程序分為五個階段:確立活動主題→興趣分組,明確活動任務→發揮自身優勢完成演出任 務→展示活動成果→暢談感受評價總結。 例如:《我也追“星”》

第一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動主題——我也追“星”。

第二階段,學生自由分組組合,每組由組長、撰稿人、表演者、后場服務人員等組成。組長負責全面協調、統籌全程(由具有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撰稿人負責編寫劇本(由書面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表演者負責演繹劇本;后場服務人員負責與演出有關的一切后勤事務。各人承擔自己的任務,但當需要幫助時,全組成員應予以支持共同編演出一場劇目表達自己對追“星”的看法。 第三階段,分工合作開展工作。 第四階段,展示演出劇目。

第三章 運用綜合性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綜合性學習需要一個相似匹配的文化伴侶

觀照語文課程標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取向應定位為: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要使這一新型的學習范式能夠活性地嵌入語文課程,就必須有一個可靠的依歸平臺,尤其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資源平臺、共生空間平臺,嵌入語文課程體系的介質平臺。作文課程與其具有最大的協和性和相似匹配性,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平臺使用的內存配置和外展需求,推動綜合性學習更好地融入語文新課程的整體網絡體系,并聚焦關照其過程,物化成全其成果,使其得以有效地固著。

在新課程的平臺上,習作可以從與綜合性學習的相互卷入中獲益。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中豐富的習作鏡像資源和習作人文資源,從而優化習作學習環境,構建起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習作教學體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習作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作文、用作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二、整合子課程創生課程新范式——綜合性學習類作文

1、核心概念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活動,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再生課程資源。整合綜合性學習和作文兩個子課程,充分開發和利用綜合性學習中的活性作文資源,生成以綜合性學習內容為主要題材的新型作文范式。這種新型作文范式即綜合性學習類作文。

2、類型梳理

根據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可分為:參觀類作文、探究類作文、想象類作文、熱點類作文、融滲類作文。

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素可將綜合性學習作文分為:問題學習作文、活動學習作文、觀察學習作文、信息學習作文、研究學習作文、策劃學習作文、展示學習作文、反思學習作文。

根據學習方式,還可將綜合性學習作文分為:問題—解決類作文、觀察—表達類作文、活動—探究類作文。

三、綜合性學習類作文的課程生成策略

(一)作文教學和綜合性學習整體設計

新課程提倡合作文化,我們的課程應該是合作課程。在合作文化的氛圍中,我們只有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的作文和綜合性學習必須徹底打破課程的封閉、孤立的設計,走出在結構上趨于封閉的教室設計、個人設計,與來自不同教室及學校的教師進行各種類型的全面合作,將作文課程與綜合性學習整合成一門課程,從課程目標的設定到教學過程,從資源利用到教學評價,加以中觀規劃、整體設計。這樣才能使語文課程的視域更加寬廣,在課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資源的有效融滲中,擴充課程共振合力,實現呼應的設計,同步的安排。在這個方面初中的語文課程作了較成功的嘗試,小學語文課程亦可借鑒。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6“追尋人類起源”就作了整體性設計:第一階段搜集資料:關于神創造人類的神話;從猿進化到人的資料;關于人類起源的新說法;“北京人”頭蓋骨下落的資料。第二階段口語交際:講述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討論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交流人類起源之新說。第三階段寫作: (第一題 ——“人類起源概說”、“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神創論’可以休矣”;第二題——搜集資料之后,不應照抄照搬,應該在弄清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加以表述;第三題——未來人的畫像,畫肖像,描寫未來人的智慧和活動,描寫未來人在那時的宇宙大環境里的生活。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圍繞核心資源設計得當,整合的自然親和度是很高的。

(二)充分開發和利用綜合性學習中的作文性課程資源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程并不缺乏優質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的作文資源意識覺醒了,積極開發和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獨特優勢資源,就能創生出作文課程的新的亮麗風景。

1、資源意識要“強”起來。綜合學習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更大的親和力。綜合性學習的視域寬,課程觸角多。我們要時時處處皆留意,把自己的眼睛當攝像機用盯住好資源不放;像最出色的記者追新聞那樣追逐獨特的優勢資源。在學校要留意校園生活資源,在社區要留意人境資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資源。多想想綜合性學習中的哪些資源可用于作文課程的開發。

2、開發領域要“寬”起來。無論是自然類資源,人文類資源,還是社會類資源,無論是火熱的學校生活,還是溫馨的家庭生活,凡綜合性學習中適合作文課程的,都應該將其納入作文課程資源庫。把它們有計劃地、及時地導入到作文課程之中去,加強作文課程和時代共振,和現實生活鏈接的力度,使作文課程的動態生成成為源遠流長的一泓活水。

總之,要充分而科學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綜合學習類課程資源,構建起開放創新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作文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開發綜合性學習中的作文資源。

第四章 如何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必須考慮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特征,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學習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以下有效教學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提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如下目標要求。

總目標: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和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和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援引資料的出處。

縱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內容,它主要體現了以下特性。

第一,學科性。盡管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等內容,但它首先姓“語”,其落腳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其他學科和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以“花卉與古詩”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盡管需要學生搜集、理解古詩中有關描寫花卉的詩句,或者讓學生在觀察花卉的基礎上創作新的描寫花卉的詩句,但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與自主表達、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讓學生獲得有關花卉的知識。

第二,綜合性。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各學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階段目標的闡述上,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空間上,體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學習內容上,體現自然、社會、人文領域與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學習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第三,實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從實踐的過程來看,它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閱讀課內外書籍,還要求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等實踐活動親身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實踐的方式來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習內容自主選擇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從實踐的手段來看,可以讓學生走進現實世界考察、調查訪問,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走進網絡虛擬世界,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走進人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在具體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實踐的方式和手段都是體現在實踐的過程之中的。

二、展開探究活動,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僅僅明確學習的目標還不夠,還必須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來展開探究活動,這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

一項完整的探究活動,大致要經歷“確定探究主題→制訂學習方案→開展探究活動→交流與分享探究的成果”這樣四個階段。

(一)引導學生確定探究的主題

學生不是因為語文課程的存在而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設計,不是先決定教師該教些什么,學生該學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因此,探究的主題設計要注重來自學生的問題,要思考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和一學段要“對周圍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在第二學段要“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在第三學段要能“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在第四學段要“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這實際上已為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主題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主題呢?筆者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其探究主題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生活誘發式。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發生紛繁復雜的變化,教師要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從生活的誘發中產生探究的主題。例如:

△煮熟的餃子為什么會浮起來?

△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

△人為什么能直立行走?

△在宇宙飛船上人為什么會感到失重?

△為什么有的樹(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葉?

△我們身邊的垃圾應該如何處理?

2、課堂拓展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主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引導學生確立探究的主題。例如,一位教師在教《麻雀》一課時,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是不是所有的動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會不顧一切地救孩子呢?”頓時,教室里議論紛紛,爭論不休,于是教師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確定了“動物媽媽和孩子”的探究主題。又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一位學生對課文中“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這句話提出了質疑:“在茫茫宇宙中,難道真的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嗎?”教師緊緊抓住這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確定“宇宙中真的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嗎”這一探究的主題。類似這樣的事例很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捕捉確定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的意識,其次,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引導學生從這些疑問中發現具有探究價值的主題。

3、學科聯系式。

語文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的特點,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確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時,必須打破僵化的學科框架,軟化學科邊緣,讓學生從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中發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例如,在教學描寫“春天”的課文時,可以溝通語文學科與美術、音樂學科的橫向聯系,圍繞“感受春天”這個主題,讓學生吟誦描寫春天的詩文,描繪春天的畫卷,歌唱贊美春天的歌曲,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又如,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趙州橋》,美術教材中的《家鄉的橋》《我為祖國造大橋》,常識教材中的《橋》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確立“暢想橋”這個探究主題,讓學生了解趙州橋歷史與結構特點,明白拱橋、斜拉橋的力學道理,運用泥塑塑造想象中的大橋。通過對“橋”的多角度暢想,讓學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動腦的創造能力。

4、綜合實踐式。

綜合實踐式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從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知識的綜合聯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這里的“問題”,一般是指涉及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的問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失衡、克隆技術、信息技術等。綜合實踐式的主題組織方式一般有以下兩種。

第一,橫向統整式。以學生現實生活為背景,選擇學科之間的知識連接點作為主題內容,統整和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需要先將所有涉及的學科知識放在同一平臺上,然一圍繞探究主題將零碎的多學科的知識統整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例如,對“漫話風箏”這個主題的探究就涉及多種學科知識的統整。

第二,縱向遞進式。就是圍繞主題,抓住主題中的核心內容,向縱深推進和展開,這種方式要求主題綜合性強,主題的統整程度高。以“我們身邊的垃圾”為例:

我們在引導學生確定探究的主題時,除了要教給學生有關如何尋找主題的方法外,還必須考慮主題對學生發展的價值,也就是說學生通過對這些主題的探究,能否引起他們對自然、對生活、對社會的關注,能否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引導學生制訂學習的方案要

探究的主題一旦確定了下來,接著,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制訂學習方案。對于綜合性學習方案的制訂,根據各學段學習的認知特點,一般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的學生主要以扶為主,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生主要以“放”為主,扶放結合。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一項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案,大致包括:項目名稱、研究人員、研究目的、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預期的研究結果等內容。這種學習方案,一般適用跨學科或聯系社會生活的比較大的學習項目。制訂學習方案,可以增強研究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這種綜合性的學習項目,一般一學期安排1-2次為宜,而且一般適用于第二學段以上的學生。

(三)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方案開展探究活動

學習方案確定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方案開展探究活動。這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體部分。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必須體現以下“三性”。

第一,主體性。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開展調查、訪問、記錄、參觀等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對外界環境的主動性,通過觀察調查、數學計算、查閱資料、協商交流,感受生動的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綜合性的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要有明確的分工,防止出現互相推諉、被動參與或唯我獨尊的情況,又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與人協調和施展自我,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第三,體驗性。體驗是探究性活動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需要面對現實生活,以獨特的經驗,形成個性化的認識,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需要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改造或重組。改造或重組已有知識的過程既是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過程。

(四)引導學生交流與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動告一段落之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引導學生交流與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評判探究成果的多少與優劣,而是創造一個真誠傾訴和啟迪思維碰撞的機會,通過傾聽,分享他人的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與分享的成果內容,不僅包括物化的研究報告、改革建議、圖片資料等,還包括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內心體驗。例如,在探究過程中曾遇到過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難后心里感受怎樣等等。另外,在交流與分享時,可以在某小組發言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對他們的發言內容提問或提出建議,使交流的過程成為全班同學共同探究、學習、反思的過程。

結論

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八中張彥老師指導的《我愛我家》,十四中劉飛老師指導的《走進運河文化》,十七中周曉民老師指導的《探索月球奧秘》,十五中孫玉麗老師的《戲曲大舞臺》、高雁老師的《感受體育》和曾云老師的《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等在全區語文綜合性學習研討會上得到了交流。全區教師的有關教研論文、通訊、教學案例、課件等在《濟寧日報》《中學生學習報》《文學教育》《基礎教育課程》、中區教育網、濟寧教育網等縣級以上刊物或媒體上公開發表或獲獎的達30余篇,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全體語文教師奮力拼搏的身影。面對榮譽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什么叫責任,什么是任重道遠。所以,我們走在路上,我們義無反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它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展。這種發展的落腳點都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語文課程改革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整個地球成了“地球村”,人類生活充滿無限的不確定和不可預期性,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在這樣一個變化的時代,教育的時間、空間、內容、方式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面向變化中的整個生活世界,因而,這種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方式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其次,語文課程改革必須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出現了停滯不前的尷尬局面,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語文教學沒有走出“學科中心主義”的怪圈,比如,過分追求語文學科本身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忽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體聯系,把自己孤立起來;語文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聯系現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這種“學科中心主義”的課程理念,使語文教學和改革走進了死胡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為當今的語文教學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將有助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注釋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頒發 2.江平.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如何培養初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滕曉霞

甘肅省靖遠煤業公司三中 【期刊】中國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5.淺談合作學習

鄭循強

四川石棉縣小河壩中學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6.語文體驗式學習是生成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陳向農

福建師范大學 【碩士】福建師范大學

2003-08-25 2

374

參考文獻

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頒發 8.江平.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如何培養初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滕曉霞

甘肅省靖遠煤業公司三中

【期刊】中國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11.淺談合作學習

鄭循強

四川石棉縣小河壩中學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12.語文體驗式學習是生成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陳向農

福建師范大學 【碩士】福建師范大學

2003-08-25 2

374

第四篇:“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啟事

“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主辦,《中學生》雜志社承辦,以其新鮮的理念、健康的導向和嚴謹公正的評選原則,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賴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已成為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家級作文賽事之一。在迎來大賽成功舉辦十周年之際,隆重舉辦第十屆,將在獎項設置、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新的籌劃,歡迎全國各地初中、高中(含職高、中專)以學校、文學社、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

一、參賽辦法及要求:

1.參賽方式:由學校、教師、文學社負責人集體組織參賽,至少50人,每生限交作品一篇,使用統一參賽稿紙書寫(組委會向參賽者推薦大賽指導???,附贈稿紙)。請組織者向大賽組委會來電聯系,明確組賽具體事宜。

2.征稿要求:參賽作品必須符合大賽主導思想及“生活化內容、個性化表達、多樣化風采”的基本理念,題材、文體、風格不限。每篇字數:初中600至1000字(詩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詩歌每首30~50行)。必須是原創新作,不得一稿兩投。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嚴禁抄襲或套用現成作品,一經發現即取消參賽資格。(為鼓勵小小說等敘事類作品、哲理性散文及新詩創作,復評、終評時將對這幾類作品重點傾斜。)

3.小作家評選:寫作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可經學校推薦,參加“全國十佳小作家”評選,參選者需填寫《申報推薦表》,提交地市級以上正式報刊(需兩家以上)已發表作品的復印件(至少5篇)或正式出版的個人專集1部,并提交新作10篇。入圍者按組委會統一要求進入網上評選和現場決賽評定。

二、評獎辦法及獎項:

1.初評、復評:學校負責組織初賽、初評,根據參賽人數和作品質量按比例評出

二、三等獎及優勝獎入圍作品若干名,認真填寫《初評情況匯總表》及《初評入圍作品目錄》,統一寄送稿件,由組委會復評組評審后發給相應等級證書。

2.決賽終評:組織復評獲獎學生進行現場決賽, 角逐“全國十佳小作家”、

特等獎、一等獎,由資深編輯、特高級教師、作家組成評委會,評定各項獎次,分別頒發獎杯、獎品及決賽獲獎證書。

3.指導教師獎:對參賽作品指導老師,評出優秀(模范、最佳)指導教師獎,頒發證書。

4.組織教師獎:對各校主要組織者個人,評出優秀(模范、最佳)組織教師獎,頒發證書。

5.集體獎:從參賽單位中評選出 “全國十佳中學生文學社” 、“新課程寫作教學示范校”獎(同時分別授予校長和首席指導老師榮譽)及組織獎、團體獎若干名,遴選“葉圣陶寫作教學思想研究基地”,分別頒發特制獎牌和證書。

6. “葉圣陶杯”十周年特別獎:從歷屆參賽單位中評選,具體獎項及方案另發。

三、其他注意事項:

1.各地團委、教育局教研室及少年宮等單位可申請設立賽區組織參賽,聘任主要組織者為大賽組委或初、復評評委(頒發聘書),具體事宜歡迎來函來電咨詢。

2.獲獎作品將擇優在《中學生》獲獎作品專欄發表,編輯出版大賽???,并結集出版圖書,所有參賽作品一經獲獎即視為作者同意大賽組委會有編輯發表、出版發行等專有使用著作權。

3.組織者可從中國教育文學網(http://)和中少在線網站中學生頻道(http://.cn)下載參賽所用評審表格等,并了解有關大賽具體事宜及歷屆大賽活動盛況。

4.寄送初評獲獎作品時間:第一批即日起至2011年12月20日止(高初中畢業班學生稿件請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于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2月29日止(申報“全國十佳小作家”及各種集體獎者請在第

一、二批寄送);第三批于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止(均以郵戳為準)。

咨詢電話:010—65709656010-58497183

通聯地址:

100025北京市朝陽區慈云寺郵政局116信箱 “葉圣陶杯”大賽組委會

快遞地址:

100024北京市朝陽區管莊朗廷大廈B座810室“葉圣陶杯”大賽組委會

收件人:單榮秀電子信箱:yshtb@126.com

“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理念概述

大賽組委會

一、大賽宗旨

弘揚葉圣陶教育思想,積極配合新課程改革,倡導中學生健康寫作,發現與培養文學新苗。

二、大賽基本理念

生活化內容,個性化表達,多樣化風采。

三、大賽主導思想

倡導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和培養強烈的資源意識和審美意識,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大事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等等作為作文的素材;鼓勵同學們客觀反映校園生活,觀察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維去想,還原千姿百態的生活,還原與眾不同的夢想;我們強調寫什么,關注什么,如何寫出新意,強調作文對生活、對生命、對人文素質和健全人格培養的意義。

四、倡導關注的六類題材

1.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土人情;2.校園生活;3.家庭生活;4.社會生活;5.文化生活;6.內心世界。

五、評稿七項標準

1. 選材好:視野開闊,題材多元,還原生活,注重體驗,虛構合理;

2. 取角新:視角求新,獨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異,善于轉換;

3. 情感真:真摯情感,真切見解,出自內心,立意正確,積極向上;

4構思巧:講究章法,清晰連貫,巧妙布局,跳出模式,勇于嘗試;

5. 手法活:自由表達,多種方式,多種修辭,多種手法,靈活創新;

6. 語言美:遵循規范,自然流暢,合意得體,準確生動,個性鮮明;

7. 文風實:健康活潑,多姿多彩,貴在樸實,力戒浮華,反對頹廢。

【附】

參加“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的8大理由

1.級別最高,富有權威性。

“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主管的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主辦,由具有8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名刊《中學生》雜志社承辦,有教育界、文學界、出版界強大的專家隊伍支持、指導。

2.組織最嚴謹,富有規范性。

“葉圣陶杯”大賽已成功舉辦九屆,形成了規范的形式和嚴謹公正的評選原則,大賽通過學校初賽、現場決賽的多個環節,經過初評、復評、終評的多層選拔,大大增強了比賽結果的可信度,使之成為有關部門評價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依據。

3.觀念最完整,富有影響力。

“葉圣陶杯”大賽把葉圣陶教育思想與新課程標準的嶄新理念結合起來,形成了“生活化內容、個性化表達、多樣化風采”的理念,體現了既繼承傳統又勇于創新的獨特風格。“葉圣陶杯”大賽已成為中少總社的品牌項目,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國中學寫作教學質量和學生寫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4.為學生服務,提高語文素養見實效。

“葉圣陶杯”大賽在平時作文、考場作文、競賽作文之間打開了互相連接的通道。大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大賽鼓勵學生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為寫作的資源,有力地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提高了寫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語文成績。在高考、中考狀元或語文單科狀元中,不乏“葉圣陶杯”大賽獲獎作者。通過保送、自主招生、破格錄取等途徑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中,不少是在“葉圣陶杯”大賽中取得佳績者。蘇州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已將“葉圣陶杯”大賽獲獎作為自主招生錄取文學寫作類特長認定。參加大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不少學生經過大賽歷練成為了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

5.為教師服務,提高業務水平出成果。

“葉圣陶杯”大賽已經成為中學語文教師的助手和朋友。老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賽,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學成果,在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評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機會參加全國性的寫作教學研討活動,展示教學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步伐。

6.為學校服務,提高辦學水平上臺階。

“葉圣陶杯”大賽緊密結合學校寫作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許多學校把大賽活動列入教學計劃,連年組織學生參加,使寫作教學現狀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進,形成融寫作教學與校園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體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學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學校因此而進入示范學校、特色學校、名優學校的行列。

7.為培養文學新人搭建交流與成功的平臺。

“葉圣陶杯”大賽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注重發現和培養校園文學新人。“全國十佳小作家”評選活動是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從這里走出了70位“小作家”,其中有張牧笛(天津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魏廷屹(四川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曹敬輝(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理事)、祝師恩(上?!缎≈魅藞蟆分骶?等。其他獲獎選手中也涌現出不少文學新秀,如戴日強(“盛大文學〃小說閱讀網”主編)。

8.為推進課程改革開辟實踐與研究的園地。

“葉圣陶杯”大賽既是中學新課改的實踐園地,也是中學新課改的科研園地。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作為大賽主辦單位,增加了大賽的學術含量,為促進新課改形勢下的校園文學活動和寫作教學改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五篇:第十一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啟事

“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主辦,《中學生》雜志社承辦,以其新鮮的理念、正確的導向、嚴謹的組賽程序、公正的評選原則,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賴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已成為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家級作文賽事之一,被多所高校列入自主招生簡章。在隆重舉辦了十年十屆慶典之際,開始啟動第十一屆,歡迎全國各地初中、高中(含職高、中專)以學校、文學社、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

一、參賽辦法及要求:

1.參賽方式:由學校、教師、文學社負責人集體組織參賽,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創新作一篇,使用統一參賽稿紙書寫(稿紙隨組委會編選的《中學生》大賽指導??劫?,請組織者向大賽組委會聯系??乱?。

2.征稿要求:參賽作品必須符合大賽主導思想及“生活化內容、個性化表達、多樣化風采”的基本理念,題材、文體、風格不限。每篇字數:初中600至1000字(詩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詩歌每首30~50行)。必須是原創新作,不得一稿兩投。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嚴禁抄襲或套用現成作品,一經發現即取消參賽資格。

二、評獎辦法及獎項:

1.初評、復評:學校負責組織初賽、初評,根據參賽人數和作品質量按比例評出

二、三等獎及優勝獎推薦稿件,認真填寫《學校組賽情況匯總表》及《初評獎次推薦目錄》,統一寄送稿件,由組委會復評組評審,將復評結果通知學校。

2.決賽終評:組織復評獲獎學生進行現場決賽, 角逐 “全國十佳小作家”、特等獎、一等獎,由資深編輯、特高級教師、著名作家組成決賽評委會,召開隆重的頒獎典禮,分別頒發獎杯、獎品及決賽獲獎證書。未能參加現場決賽者,發放復評獲獎證書。

3.指導教師獎:根據參賽及獲獎學生數量、等級獎項,評出相應等級的優秀指導教師獎,頒發證書。

4.組織教師獎:對各校主要組織者,評出優秀(模范、最佳)組織教師獎,頒發證書。

三、寄送參賽稿件時間:

第一批即日起至2012年12月20日止(高、初中畢業班稿件請在第一批寄送);

第二批于2012年12月20日起至2013年4月20日止

第三批于2013年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郵戳為準)。

咨詢電話:010—65709656 / 58497183

通聯地址:100025 北京市朝陽區慈云寺郵政局116信箱 “葉圣陶杯”組委會

收件人:單榮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中生物課件細胞呼吸下一篇: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