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

2023-10-11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1篇

一、隋的統一

(1)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即為隋文帝。(2)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南北朝以來的長期分裂。(3)采取的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4)取得的成果: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增加,史稱“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楊廣從605年起開鑿大運河。(2)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千米。江南河:錢塘江(浙江)至長江、邗溝:長江至淮河、通濟渠:淮河至黃河(洛口倉附近)、永濟渠:黃河至海河(涿郡)。(3)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隋煬帝時期,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視確立。(2)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的選拔范圍,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四、隋朝的滅亡

(1)原因:不恤民力,大量征發勞動力修建東都洛陽和開鑿大運河;多次巡游,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三征遼東,迫使農民大量服兵役和當民夫,無法正常從事生產勞動。(2)618年,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平定全國。(2)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即唐太宗。(3)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任用賢臣,魏征敢諫,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4)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制定法律,減省刑法;增加科舉考試科目;嚴格考察官吏。(5)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6)這一時期,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二、女皇帝武則天

(1)武則天是唐高宗的妃子,高宗去世后自立為帝,該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和武舉制度;減輕人民負擔,發展生產。(3)在位期間,經濟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1)唐玄宗李隆基,武則天的孫子,年號“開元”。重用賢相姚崇和宋璟。(2)改革措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重視文教,編修經籍。(3)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第3課 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墾田面積擴大,農業生產技術改進,出現曲轅犁和筒車;修建很多的水利工程。(2)手工業:紡織業品種繁多(蜀錦);陶瓷業生產水平很高(越窯、邢窯、唐三彩)。(3)商業:商業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平凡,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唐太宗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2)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人民的擁戴,被尊奉為“天可汗”。

(3)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天山南北地區。

(4)唐太宗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641年迎娶文成公主。710年吐蕃贊普赤德祖贊迎娶金城公主。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朝時期是中國詩歌創造的黃金時期。詩仙李白,飄逸灑脫。詩圣杜甫反映歷史真實情況。白居易直面社會現實,揭示統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疾苦。 (2)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 第4課 唐朝的中外交流

一、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先進文化。

(2)大唐高僧鑒真6次東渡,于754年抵達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唐招提寺)。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朝鮮半島的國家向唐朝派遣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

三、玄奘西行 唐太宗貞觀年間,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在那爛陀寺游學,《大唐西域記》。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亂

(1)背景:朝政日趨腐敗;邊疆形式日益緊張;節度使權利膨脹。

(2)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與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763年安史之亂平定,平定叛亂的主要將領為郭子儀和李光弼。

(3)安史之亂之后,唐朝由盛轉衰,節度使權利增大,形成藩鎮割據(軍閥割據)的局面。

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

(1)唐朝末年朝政腐敗、宦官專政、藩鎮割據嚴重,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880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入長安,884年黃巢起義失敗。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但是給了唐王朝致命的打擊。

(2)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朱全忠)滅唐,建立后梁,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1)北方先后出現了:后梁(朱溫)、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瑭)、后漢(劉知遠)、后周(郭威)。史稱五代。

(2)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加上北漢共為十國。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即為宋太祖。 (2)宋朝建立之后,陸續消滅了南方的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為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采取的措施: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的控制住了軍隊(杯酒釋兵權);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長官,陸續取代原來藩鎮手下的爪牙。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利。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二、重文輕武的政策

(1)為防止武將專權,宋太祖趙匡胤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祖趙光義即位后繼續采用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2)宋朝注重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造就了宋朝科技發的、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916年,契丹族(活動地域主要在今天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定都上京臨潢府,耶律阿保機即為遼太祖。

(2)1032年,黨項族(活動地域在今天的寧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興慶府。

二、遼與北宋的和戰(楊家將) (1)遼建立在北宋之前44年,后晉皇帝石敬瑭為得到契丹支持,割讓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北京、山西北部地區,是扼守陰山山脈,控制東北三省和華北平原的咽喉,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與北宋的戰爭中,遼掌握主動權。

(2)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宋太宗趙光義時期,向遼開戰失利,只好采取防御措施。

(3)宋真宗時期,遼攻宋,寇準力勸真宗皇帝親征,宋在澶州擊敗遼,雙方簽訂“澶淵之盟”,宋給遼歲幣。此后宋遼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

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宋夏之戰,宋常敗,后來西夏無法承受戰爭負擔,與北宋議和,西夏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長白山地區,漁獵民族。11世紀末,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阿骨打即為金太祖。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女真勢力迅速壯大。

二、金滅遼及北宋

(1)1125年,金聯宋滅金。

(2)1127年,金進攻北宋,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史稱“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三、南宋的偏安

(1)1127年北宋滅亡之后,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臨安稱帝,即為宋高宗,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

(2)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吳階、吳琳兄弟負責西部川陜防線;岳飛的岳家軍負責中路防線,駐守湖北荊襄地區呢;韓世忠負責東線,駐守江淮地區。三路大軍以岳家軍戰斗力最為強悍,宋高宗趙構及奸相秦檜害怕抗金力量發展壯大威脅自己的統治,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 (3)殺害岳飛之后,宋金議和,宋向金稱臣,并給歲幣,以淮水中流為界,割讓鄧州、唐州等,以大散關為邊界。南宋正確偏安江南一隅。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1)唐朝中晚期和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南方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 ,逐漸超過北方。

(2)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使糧食產量大增。水稻產量躍居糧食產量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稱為豐饒的糧倉。

(3)經濟作物有很大發展,南方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區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的興盛

(1)南方的絲織業超過北方。

(2)宋朝是瓷器發展的輝煌時代。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為瓷都。

(3)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具備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三、商業貿易的繁榮

(1)最大的城市是杭州和開封,人口多達百萬。 (2)經商時間不再受到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

(3)商貿活動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

(4)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二、蒙古滅西夏與金

(1)1227年,成吉思汗滅亡西夏。成吉思汗去世。 (2)1234年,蒙古滅金。

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北京)。

(2)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

(3)1279年,元在廣東崖山消滅南宋殘部,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元朝完成國家統一。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統一王朝。 (2)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3)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融合。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后,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中書省掌管政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樞密院負責軍事;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3)在地方,把山東、山西和河北作為“腹里”,直屬中書省。設立嶺北、遼陽、河南、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這一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1)在東南地區,元朝在澎湖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2)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轄西域(今天新疆地區)軍政事務。 (3)1247年,蒙古王子闊端與吐蕃(今天西藏)地方政教首領薩迦班智達會晤,商議吐蕃各地歸附蒙古。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對西藏進行管理,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華的都市生活

(1)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

(2)城市市民階層壯大,市民文化生活豐富。出現了很多商業和娛樂兼營的場所“瓦子”。

二、宋詞和元曲

(1)宋朝詞得到很大的發展,著名的詞人有北宋的蘇軾、南宋的李清照和辛棄疾。

(2)元曲代表人物為關漢卿,代表作為《竇娥冤》。元曲四大家為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北宋匠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指南針、火藥的運用

(1)戰國時期,使用天然磁石制作指南工具,稱為“司南”。宋代開始會使用人造磁鐵做成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唐朝時發明了火藥,唐朝末年開始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開始廣泛運用于戰爭。武器的形式逐漸由冷兵器向熱兵器轉移,火藥傳入歐洲后,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變革。

三、發達的中外交通

(1)宋朝時期,航海技術進步,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宋元時期驛站發達。

(2)陸上和海上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末年,朝政腐敗,社會動蕩,民不聊生。1351年,爆發農民起義,朱元璋隊伍逐步強大。

(2)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南京),朱元璋即為明太祖。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1)在地方上取消行中書省(行省),設立布政使司(民政和財政)、都指揮使司(軍務)和按察使司(監察),使原來行省的權利一分為三。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2)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制度,提升六部職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3)為監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設立東廠。東廠和錦衣衛統稱為“廠衛”,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三、科舉考試的變化

采用八股取士制度,內容空疏,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

四、經濟的發展

(1)農業上,引進了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業上,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景德鎮的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3)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鄭和下西洋

(1)明成祖朱棣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目的為了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

(2)1405年——1433年,鄭和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二、戚繼光抗倭

(1)日本的一些破產武士和奸商等組成海盜集團,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稱為“倭寇”。

(2)明朝派戚繼光抗倭,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工,嚴格訓練,組成戚家軍,平定了倭患。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一、科技名著

李時珍是明朝的醫藥學家,編寫了《本草綱目》;宋應星編寫了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徐光啟編寫了《農政全書》,翻譯了《幾何原本》。

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1)為防止北方蒙古南擾,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山海關,西至甘肅的嘉峪關,總長萬里。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

(2)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營建北京城,從1406年開始,到1420年基本結束。北京故宮稱為“紫禁城”,由木匠蒯祥等人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說和藝術 (1)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俗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2)書法家董其昌、畫家徐渭;戲曲家湯顯祖,代表作是《牡丹亭》,描寫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政治腐敗;皇帝多是沉迷于享樂,疏于朝政;大臣結黨營私;官吏貪贓枉法,盤剝百姓;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大量失去土地,流離失所。

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明末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期中李自成的隊伍規模最大,是起義的主力。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

(3)1644年4月,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明朝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1)女真族活動在東北地區,明朝屬于建州女真部。1616年,安新覺羅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金,史稱后金。1635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

(2)1644年明朝滅亡后,明朝山海關總部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軍入關,在山海關和清軍一起大敗李自成部隊。李自成兵敗后離開北京,轉戰各地,最終在九宮山兵敗被殺。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一、清朝對全國的統治

1644年清軍入關之后以北京為都城,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在政治上延續以往朝代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大一統,在思想上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

二、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1)明朝末年,國事衰微,荷蘭殖民者趁機侵占臺灣。1661年明朝將領鄭成功登陸臺灣,1662年2月鄭成功發動總攻,荷蘭殖民者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并以臺灣作為反清大本營。

(2)1683年康熙皇帝派施瑯率軍進攻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首任巡撫為劉銘傳。

三、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

(1)1653年清朝正式賜予五世**金冊、金印和“**喇嘛”封號。1713年冊封另一位首領“**額爾德尼”封號。

(2)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1751年設置噶廈,**和駐藏大臣共同處理政教事務。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明確駐藏大臣與**、**同等地位,駐藏大臣掌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

四、鞏固西北邊疆

(1)康熙皇帝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穩定西北邊疆地區。

(2)乾隆時期,清軍平定新疆地區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

(3)1771年,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歸祖國。

五、雅克薩之戰

(1)康熙年間,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擊敗入侵俄軍。

(2)1689年,中俄雙方在尼布楚談判,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隙撕邶埥蜑跆K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六、清朝的疆域

包括現在的全部國土和外興安嶺及庫頁島等,是一個幅員遼闊,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第19課 清朝前期經濟的發展(康乾盛世)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耕地面積比明朝鼎盛時增加約3億畝,還興修水利,推廣高產農作物。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商業比較發達。山西人組成的晉商,專營糧食、食鹽、綢緞等,乾隆時期又專門經營匯兌、房貸和存款業務,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票號”(銀行)。安徽商人組成的徽商主要從事食鹽、典當、茶葉、木材、糧食、布綢等。

三、人口的增長

康熙時人口達到1.5億,乾隆末年人口達到3億,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一、軍機處的設立

清朝初年設立由滿洲貴族組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議軍國大事,權利比皇帝還大??滴趸实蹠r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強化君主專制,抑制滿洲貴族權利,設立南書房。雍正年間設立軍機房,后改名為軍機處,為常設機構,由皇帝的親信大臣組成,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中樞機構。軍機處的設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二、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

(1)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羅織罪名,人們稱為“文字獄”。

(2)為維護統治,在文化上實行專政政策。一方面提倡尊儒,另一方面實施禁書。

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

朝政腐敗;武備廢弛;財政虧空;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

四、閉關鎖國的政策

(1)閉關鎖國的原因一方面是清朝的盲目自大,另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的統治受到威脅。

(2)1757年,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通商口岸,由廣州十三行負責港口貿易和進出口管理。

(3)清朝閉關自守,導致國家閉塞,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和科學知識的機會,使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

《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原名《石頭記》,后由高鶚續寫,更名為《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二、昆曲和京劇藝術

(1)昆曲,又稱昆劇,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代表作有湯顯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2)京劇以徽劇為基礎,吸收了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曲的優點,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全國性的新劇種“皮黃戲”,由于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又被稱為京劇或京戲。

三、其他文化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2篇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在位國君、影響。張騫的精神(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影響: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2.舉例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公元前60年……)

3.絲綢之路的路線、作用。(課本P83圖)

4.列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名勝古跡(樓蘭古國、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月牙泉等)。

5.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中國的絲綢最初由這條路上通道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為中國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6.課后習題。(P85-86頁);課本P83頁中間小字段。

第16課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見提綱第9小題)(課本P87頁)

第19課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課本P111-112頁)

第20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課本P115頁)

1.孝文帝的民族(鮮卑族)、名字(拓跋宏)。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響。(措施:①遷都洛陽 ②說漢語 ③易服飾

④改姓氏 ⑤通婚姻 ⑥改用……,學習漢族的……,提倡……等 )。

第22課漢字的演變(課本P122頁)

王羲之、顧愷之的生活時期、代表作品(識圖)等。(提綱第12小題)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圖中所畫的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從西域傳入的?

其中,水稻、小麥和絲綢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從西域傳入的。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3篇

P3: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收繳的全部鴉片。 2.鴉片戰爭開始的時間、結果

P4: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P5:1842年8月,英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3.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識圖:“焚燒后的圓明園”。P8: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

P10: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采取先武力強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結合鄉土歷史)

P12:左宗棠收復新疆。根據左宗棠的建議,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

P16: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壯烈犧牲。 7.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P22: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個國家的侵略軍向北京進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與俄、英、美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8.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P5:條約主要內容: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9.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P18: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10.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P22:條約規定:(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通過《辛丑條約》,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考試說明】近代化的起步 1.洋務派的口號、代表人物;洋務派為“自強”“求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1)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中央以恭親王奕訢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2)口號和創辦的主要企業: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有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在福州創辦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如湖北織布官局、漢陽鐵廠、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等。

2 (3)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4)船政學堂的內容要結合鄉土歷史。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北: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P35:1895年春,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P37: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

政 治 經 濟 軍 事 教 育 影響

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發展農工商業 訓練新式陸海軍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今 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戊戌維新在社會上

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3. 武昌起義。

P41: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和士兵打響起義第一槍。占領武昌城,取得首義勝利。

P42:此后,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形成了席卷全國的革命浪潮。

4.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P40: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 P43:1911年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發布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P43:辛亥革命勝利意義:清朝的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6.陳獨秀、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P45:在陳獨秀的率先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

P46: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考試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1.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五四精神

P63:1919年初,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權益轉給日本。舉國震驚,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P63: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舉行集會、游行等抗議活動。“外爭國權,內懲國賊”。6月5日,上海工人舉行罷工,聲援學生運動。反帝愛國運動的重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斗爭的主力逐漸由學生轉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P65: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共“一大”召開的史實。

P66: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

3 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3.南昌起義。

P75: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P76: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P76—77:毛澤東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5.紅軍長征;長征精神 結合地圖(北P79)、詩歌(北P78)了解長征,知道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甘肅會師,可根據自己體會,認識長征精神。

北: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P77—79: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后,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P79: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P80: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考試說明】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共同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2.七七事變的史實,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突然進攻盧溝橋的中國守軍,遭到中國軍隊奮起反抗。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識圖:“中國守軍在盧溝橋上奮起抗戰。北P91)

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P93: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

P94:屠殺手無寸鐵的南京軍民達30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

4.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的史實

P97: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軍隊在臺兒莊大敗日軍,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P98—99:1940年,彭德懷等指揮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5.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

P104: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6.西安事變的史實;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P88: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P89: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考試說明】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重慶談判的史實

4 P112: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發動反共內戰的方針已經確定。

P113: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0月10日,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P120: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3.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

P123: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略大決戰。

P124:遼沈戰役后,解放東北全境。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勢。 P126: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我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P127:平津戰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1949年4月解放軍分三路強渡長江。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考試說明】經濟和社會生活

1.張謇興辦的實業

P32:狀元實業家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創辦大生紗廠。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2.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P55:剪去辮子做中華民國新國民。 P56: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清末民初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的服裝。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 【考試說明】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P33: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P100: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被化工界命名為“侯氏制堿法”,從此中國的制堿化學工業躍居世界前列。

2.魏源、嚴復等的主要思想

P5: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受到清朝戰敗求和的刺激,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P6: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海國圖志》 P36:嚴復譯述《天演論》,認為中國只有實行變法維新,才能“自強保種”。嚴復以西學理論鼓吹變法,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近代新式教育發端的主要史實

P50:維新變法期間,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開辦,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科舉制度的廢除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4篇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6分)

1、下列遠古居民中,生活年代距今最久遠的是 ( ) A.元謀人 B. 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最突出的意義是 ( ) A.能用火燒烤食物 B.能用火驅趕野獸

C.能用火照明防寒 D.增加了適應自然的能力

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居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 ( )

A. 北京周口店

B. 陜西半坡村

C. 山東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

4、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之一。相傳,文字的發明者是 ( ) A. 皇帝 B.嫘祖 C. 倉頡 D. 伶倫

5、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 ) A.皇帝 B.堯 C.舜 D.禹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糧食種植和房屋建筑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 B. 自然條件的不同 C. 地域和生活習慣不同 D. 生活時代的不同

7、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部落聯盟首領是( )

A.皇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8、西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以下哪種方式產生的 (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 等級制

9、右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它制造于( )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 東周

10、導致西周滅亡的事件是 ( ) A.商湯起兵 B.武王伐紂

C.國人暴動 D.天子分封

11、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是 ( )

A. 晉文公 B. 楚莊王C. 齊桓公 D. 宋襄公

12、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顯著提高的標志是 ( )

A.使用青銅農具 B.重視使用肥料 C.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D.使用磨制石器

13、商鞅變法是一次 ( )

A. 奴隸主階級的變法 B. 舊貴族的變法

C. 新興地主階級的變法 D. 農民階級的變法

14、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 ) A. 《道德經》 B. 《孫子兵法》 C. 《孫臏兵法》 D. 《論語》

15、右圖人物在戰國時期提出了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主張,他是 ( )

A.孔子 B.孟子 C.韓非 D.孫武

1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7、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 ( )

A.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 B. 春秋無義戰

C. 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D. 建立君主專制的國家,就要法治

18、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統思想的是 (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離騷》是 (???)

??A.戰國末年楚人屈原新體詩歌的代表作 B.春秋時期有名的史書 C.用甲骨文寫成的 D.闡述天象的科技著作

20、在湖北隨州出土的戰國樂器中,最珍貴的是 ( ) A. 編鐘B.整套編鐘 C.鼓 D. 瑟

21、如右圖,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中有“秦皇漢武”之句,“秦皇”指的是 ( ) A.三皇 B.皇帝 C.炎帝 D.秦始皇

22、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的目的是 ( )

A. 作為農牧區的分界線 B.抵御匈奴

C.維護國家統一 D. 屯駐軍隊

23、下面圖中,秦朝統一的貨幣是 ( )

24、針對秦朝建立時“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狀況,秦始皇下令實行的政策是( ) A.統一文字 B.統一度量衡 C.統一貨幣 D. 焚書坑儒

25、秦始皇統治時期,市場上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這說明了 ( ) A. 秦朝人民習俗,不喜歡穿鞋子,喜歡拄拐杖。 B. 秦朝法律的殘暴。 C. 秦朝規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D. 那是外來品。

26、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中,哪一項不屬于秦政府的行為 ( ) A. 徭役繁重 B.刑法嚴酷 C. 賦稅沉重 D. 土地兼并

27、漢初統治者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的直接原因是 ( ) A. 秦王教訓 B. 文治天下 C.經濟貧困 D. 人心思安

28、漢初幾代皇帝連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核心是 ( )

A.為發展農業生產創造條件 B.提倡節儉,減免租稅數額 C.解放勞動力,增加勞動人口 D.減輕刑罰,創造寬松環境

29、假如你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你考上了全國最高等的學府太學,準備求學的地方是 ( ) A.洛陽 B.長安 C.開封 D.咸陽

30、我國的下列發明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的是 ( )

A. 發明播種工具耬車 B. 絲織業使用提花機

C. 絲綢的染色技術 D. 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

31、如右圖,親臨治理黃河工地的皇帝是 ( ) A. 漢高祖 B.漢文帝 C. 漢武帝 D. 光武帝

32、下列兩漢時取得的成就,哪兩項居世界前列? ( )

①絲織品使用提花機 ② 用水利鼓風冶鐵

③鋼材制作方法 ④鑄造五銖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33、漢武帝收回鑄幣權,統一鑄造五銖錢的意義,不包括 ( ) A.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B. 大大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

C.實現了經濟大一統 D. 影響了各地經濟發展

34、董仲舒對儒家學說作了較大改造,其本質意圖是 ( ) 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B、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

C、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D、使儒家經典成為封建教育課程

35、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的戰場主要有 ( )

A、莫南戰役 B、漠北戰役 C、河套地區 D、河西走廊

36、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的西漢皇帝是 (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元帝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 、 原始居民的生活分別生動地展現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距今約四五千年,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聯合,在 一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皇帝部落結成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 族。

2、約公元前 年建立的 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約公元前

年, 建立商朝。公元前 年,通過 大戰,西周建立。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統治實行 制,西周后年,政局混亂,終于發生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 ,史稱“東周”。東周分為 和戰國兩個時期。

3、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年,秦王 陸續滅掉六國。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直逼 ,秦的統治者向他投降, 滅亡。公元前 年, 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成為西漢。

三、連線題(6分)

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親愛的同學你能找出下面成語的歷史典故嗎?請用線將它們連接起來。你一定能行!

陣前倒戈 城濮之戰

退避三舍牧野之戰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

圍魏救趙鴻門宴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桂陵之戰

紙上談兵指揮長平之戰的趙括

四、列舉題(10分)

1、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人。(5分)

2、列舉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5分)

五、材料解析題(10分)

1、閱讀下列材料: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請回答:

①這句話是誰的作品?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什么國家?(2分)

②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

③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

2、閱讀下列材料: 請回答: ①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議?(2分)

②漢武帝為提高儒家學說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六、問答題(10分)

商鞅變法的時間、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義(或歷史作用)?

七、學以致用(8分) 閱讀下面孔子的這三段話,請你在理解每句話意思的基礎上說出它們對你學習上有什么幫助和啟示。(不少于100字)

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D D C D B D C B C C C C D C B A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A B D B C A B D A A B D C B D B B D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河姆渡 半坡 涿鹿 華夏 2. 2070 夏 1600 湯 1046 牧野 分封 國人暴動 洛邑 春秋 3.221 嬴政 咸陽 秦朝 202 劉邦

三、連線搭配(每線1分,共6分) 陣前倒戈 城濮之戰

退避三舍牧野之戰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

圍魏救趙鴻門宴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桂陵之戰

紙上談兵指揮長平之戰的趙括

四、列舉題(10分)

1. 儒家:孔子或孟子 道家:老子或莊子 法家:韓非子 墨家:墨子

兵家:孫武

2. ①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②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③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④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⑤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五、材料解析題(10分)

1.①屈原 楚 ②《離騷》 ③同情人民生活的艱難

2.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②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六、問答題(10分)

時間:公元前356年 主要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重大意義(或歷史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七、學以致用(8分)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5篇

2、答卷前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填寫在第Ⅱ卷密封線內??荚嚱Y束后,只交第Ⅱ卷。

3、第Ⅰ卷的答案必須填寫在第Ⅱ卷選擇題表內,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好了,開始認真答題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第Ⅰ卷

一、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經去過出土我國最早人類的遺址,那么你能告訴我,它位于哪個省嗎?

A.廣東 B. 云南 C. 湖南 D.陜西

2、“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頂洞人 ③河姆渡氏族 ④半坡氏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1998年有一個游戲叫《軒轅圣戰錄》,內容講述軒轅氏(即黃帝)聯合炎帝,打敗了一個會呼風喚雨、制造迷霧的在魔頭。游戲中的大魔頭是課本上的哪一個傳說人物? A.堯 B.舜 C.蚩尤 D.大禹

5、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A.選舉制 B. 禪讓制 C.世襲制 D. 投票制

6、我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時間大約是在 A、 距今約170萬年 B、 約公元前2070年 C 、距今約70萬年 D 、距今約四五千年

7、西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什么產生的 A.奴隸制B.世襲制 C.分封制

D.禪讓制

8、秦統一后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A.刀形幣B.蟻鼻錢C.鏟形幣D.圓形方孔錢

9、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黃帝時期

10、決定晉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戰役是 A.城濮之戰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D.長平之戰

11、在編演“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劇時,扮演韓非子的同學,所說臺詞反映的主題是() A.中央集權B.為政以德C.崇尚和平D.順其自然

12、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體現人文關懷的主張是 A.“兼愛、非攻” B. “仁”者愛人 C. 因材施教 D.有教無類

13、提出“尊王攘夷”口號,逐漸在諸侯國中樹立威信的是 A、晉文公 B、秦穆公 C、齊桓公 D、楚莊王

14、“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來源于 A、吳越爭霸 B、 吳齊爭霸 C、齊楚爭霸 D、晉楚爭霸

15、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是 A.三星堆青銅立人像 B. 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銅鼎

16、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是在 A、春秋時期 B、戰國時期 C、西周時期 D、夏商時期

17、我國最早測定一年的24節氣,是在 A、商朝時 B、西周時 C、春秋時 D、戰國時

18、以下幾種主張,哪一種是老子的思想 A、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B、主張“春秋無義戰” C、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后代總是勝過前代

D、提出“仁”的學說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語出自 A.孫武 B.孫臏 C.韓非子 D.孟子

20、秦朝能夠統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后,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 B.秦王贏政采取遠交近攻和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后滅掉六國 C.秦王贏政尊重賢才,任用能人 D.采納了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國家

21、秦滅六國完成統一是在 A、前260年 B、前221年 C、前230年 D、前213年

22、秦朝修建的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靈渠 C、鄭國渠 D、白渠

23、中醫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自于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 A.華陀

B.張仲景C.扁鵲D.魯班

24、下列選項中,迫使陳勝等在大澤鄉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A、繁重的兵役 B.刑法嚴酷,誤期殺頭C.賦稅沉重,壓迫殘酷 D到漁陽服兵役

25、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的標志是 A、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B.鐵農具和青銅器的使用 C.青銅器和陶器的使用 D.陶器和牛耕的使用

26、我們今天的的文字最早來源于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符號

27、毛澤東《沁園春》的詞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秦皇漢武”指的是 A、秦始皇、漢高祖 B.秦二世、漢武帝C.秦二世、漢高祖 D.秦始皇、漢武帝

28、當今我國高等學府林立,西漢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是 A、太學 B.大學

C.學院 D.學堂

29、下列國王與謀臣配對錯誤的是 A、商湯—伊尹 B.秦穆公—商鞅 C.周文王—姜尚 D.齊桓公-管仲 30、親臨治理黃河工地的皇帝是 A、漢文帝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光武帝

第Ⅱ卷 2009——2010學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初一歷史答案卷

一、 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題號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題號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二、填空題:(10分)

31、后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為 ,海內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

32、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繼續領導秦末農民戰爭的是()和() 。

33、漢武帝在經濟上將地方的 權和 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 錢。()在思想上接受() 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 的國家。

三、材料說明題(28分)

35、閱讀下列材料(11分)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請回答:

(1)文中的“衛鞅”指誰?“孝公”是哪國國君?(4分)

(2)談談變法的時間、內容、意義?(7分)

36、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請回答;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誰?伯禹指傳說中的誰?(4分)

(3) 材料三是對 水利工程的評價,它使得 獲得了 天府之國的美稱。(4分)

37,(5分)上圖是什么工具?它是誰發明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答題(17分)

38、簡述秦始皇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國家統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7分)

39、孔子的思想主張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40、漢武帝如何實現政治上的大一統? (4分)

2009——2010學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初一歷史答案

二、 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B B C D A A A B C D B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A A B B C B

A C D A B C

二、填空題:(10分)

31、人文初祖、炎黃子孫

32、劉邦、項羽

33、鑄幣、鹽鐵、五銖、董仲舒

34、水稻、粟

三、材料說明題(28分)

35、(1)商鞅、秦 (2)公元前356年、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貴族的特權。 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36、(1)屈原、《離騷》 (2)李冰、大禹 (3)都江堰、成都平原

37、水排、杜詩、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節約人力,提高冶煉質量。水排的利用,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四,問答題(17分)

38、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②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定。③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④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⑤為加強思想控制,焚書坑儒。⑥反擊匈奴,修萬里長城。⑦興修靈渠,開發南疆。

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范文第6篇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 北京人最早使用天然火。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

2、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遷都至殷(殷虛),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牧野之戰)建立了西周。

3、西周實行分封制,戰國時期,分封制被郡縣制取代。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唐建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制,元朝中央實行省制: 元朝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

4、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5、戰國時期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開始變法。內容: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秦國通過變法,增強了國力,為后來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6、春秋時期出現鐵農具,導致社會大變革,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防洪灌溉)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無為而治: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仁政”。興辦私學,廣收學生,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學習態度要老實,重視道德教育。戰國時期的孟子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提倡環保。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被秦始皇采用。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杰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杰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9、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秦始皇為鞏固統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在地方推行郡縣制,經濟上,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10、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11、漢文帝與景帝兩代,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漢武帝鞏固大統一的措施:a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對王國 1 的控制。b把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對經濟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統治工具。在長安設立太學。d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安定北部邊境。

12、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系。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提出負數,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東漢醫學家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學基礎,張仲景被尊稱為“醫圣”。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被后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16、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西漢杰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歷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

17、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208年,曹操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和大陸的聯系。

18、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南方獲得安定。

19、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20、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a嚴懲貪污官;b頒布均田令;c遷都洛陽;d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21、南朝時期,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南北朝時期,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北魏時期,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22、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7年級歷史下冊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文帝實行了改革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南北交通。

2、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總結隋亡的教訓,重用人才,重視納諫,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貞觀年間,國家統一,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他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擁護被北方各族稱為“天可汗”。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3、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出現曲轅犁和筒車(灌溉工具)

4、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六詔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親。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唐蕃友好關系“合同為一家”。

5、唐朝時,中日往來頻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唐朝鑒真東渡。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6、隋唐醫藥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藥學發展影響巨大。后人尊稱孫思邈為“藥王”。

7、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長恨歌》和《琵琶行》。隋唐書法家有柳公權、顏真卿;畫家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畫圣”,代表作為《天王送子圖》

8、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9、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開封。916年,契丹國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遼;1038年,黨項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興慶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會寧。1127年,金滅亡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訂立“澶淵之盟”的雙方是遼與宋。南宋的抗金名將有岳飛(郾城大戰)

10、北宋時發明了插秧農具“秧馬”;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廣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時,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太湖流域一帶的水稻產量很高,“蘇湖熟,天下足”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

11、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都有夜市、曉市,還出現了娛樂場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12、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尊稱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為政治中心、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我國古代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個是清朝。

13、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使西藏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管轄的行政區域。元朝還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最早將臺灣納入其行政管轄范圍,表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14、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 火藥武器用于唐朝末年;指南針宋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意義:為人類在文化、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是我國人民對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15、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宋詞的創作達到高峰,著名詞人蘇軾的名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女詞人是李清照,南宋詞人辛棄疾代表作是《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書畫家是趙孟頫,其名畫有《秋郊飲馬圖》等。

16、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明太祖為加強君權,廢丞相,設六部,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設殿閣大學士,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設立了最具特色的廠衛特務機構:錦衣衛、監視官吏、鎮壓人民;科舉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實行八股取士,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的見解,束縛知識分子的思想。

17、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先后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18、明末,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朝的戚繼光抗倭功勛卓著;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他們都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設立臺灣府。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19、1636年,皇太極(清太宗)在盛京稱帝,把女真族改為滿洲,改國號為清, 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沉重打擊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我國領土,《尼布楚條約》是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

20、順治帝封**五世為“**喇嘛”,康熙帝封**五世為“**額爾德尼”,雍正帝設立駐藏大臣;共同對西藏的管轄。

21、清朝雍正皇帝時,設立軍機處,君主集權達到最高峰。乾隆派兵平叛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22、清朝對外貿易政策是采取閉關鎖國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勢力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它隔絕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經濟文化聯系,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3、李時珍是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本草綱目》,該著作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學家,《天工開物》,該書被譯成多國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上一篇: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練習范文下一篇:餐飲行業安全操作規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