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

2024-02-07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警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法律文化的政治屬性體現在對統治階級的忠誠和服從上。其時代屬性表現為警察法律文化產生于特定的歷史階段,且不同時代警察法律文化的內涵不同。其服務屬性體現在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為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其紀律屬性體現在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內務紀律的嚴格遵守。

【關鍵詞】警察 法律 文化 特征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湖南省公安廳科技計劃項目“警察法律文化構建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稱。狹義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1]法律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過程中所認同的、相對穩定的、與法和法律現象有關的制度、意識和傳統學說的總體。包括法律意識、法律制度、法律實踐,是法的制度、法的實施、法律教育和法學研究等活動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智慧和知識,是人民從事各種法律活動的行為模式、傳統、習慣。警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警察身份和警察職業及警察執法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行為模式和思想模式。

警察法律文化是新時代“文化強警”,全面提升警察素質的軟實力工程,對警察執法行為規范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作為警察法律文化,除具有中國法律文化的特質外,還具有其本身的一些固有特征。

一、政治屬性

由于法律是由統治階級制定,并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因而一定社會制度下的警察法律文化必定具有該社會制度下鮮明的政治性特點。在我國新時代,警察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擔負著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三大政治和社會責任,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保障。因此,作為我國當前的警察法律文化,其核心的要求就是政治首位。警察法律文化其政治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忠誠意識。2017年5月19日,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鮮明提出“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新時代公安工作總要求。為公安事業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引領、指明了前進方向。其中對黨忠誠位居總要求之首,可見,在總書記心里,警察對黨忠誠的無比重要性。因此,作為警察法律文化,其鮮明的政治性就體現在對黨忠誠。對黨忠誠是警察法律文化的政治靈魂,這不僅是公安機關政治建警的根本要求,更決定著公安機關的政治站位。

警察法律文化之忠誠意識具體體現在:各級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要自覺形成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的意識,將言行統一到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確保政令警令暢通。要時刻牢記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并形成強烈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四個意識”自覺融入火熱的公安工作和斗爭實踐,永葆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本色。

(二)服從意識。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只有具有服從品質的人,才會在接受命令之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即使完成不了也能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找各種借口來推脫責任。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連服從都做不到,怎么能具有很強的責任感、紀律觀念和自律意識?又怎么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的沖突?人民警察作為一支黨領導的紀律部隊,自然是一切行動聽黨指揮,黨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在警察法律文化中,服從意識是警察忠誠意識的具體體現,服從意味著忠于黨,自覺聽從黨的指揮,黨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警察如果缺失服從意識,則這支部隊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喪失戰斗力,就無法應對國內外各種嚴峻形勢的挑戰。

二、時代屬性

警察法律文化的時代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警察法律文化產生于特定的歷史階段。中國警察制度起源參考自歐洲現代的警察制度,于晚清開始取代傳統的衙役制度。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古代并沒有專門的警察制度, 古代警政合一,軍警不分,府、縣行政長官兼管社會治安和司法審判等事宜,只是在府、縣衙門內設有巡守、捕快等類似現代警察職能的人員,負責社會一線維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直到清末中國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警察制度。[2]由于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沒有專門的警察體制,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警察法律文化。隨著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在清朝末期出現,中國警察法律文化才經過漫長的發展慢慢形成。

專職警察制度產生于資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后的歐洲。由于近代西方各國國情不同,因而其所建立的警察制度在形式上又有很大差別。根據這種差異,西方警學界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警察制度分為兩大主要類型:一類以法國、德國、奧地利等為代表,因其地處歐洲大陸,又都是大陸法的繼承者,其警察制度被稱作大陸型警察制度(the Continental model或the Police System of Civil Law);另一類以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為代表,因其地處海洋環抱中,又都延襲了海洋法(普通法),故其警察制度被稱作海洋型警察制度(the Anglo?鄄saxon model或the Police System of Common Law)。[3]二戰后大陸型與海洋型警察制度在演變過程中已相互靠近,乃至于相互融合。因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警察法律文化同樣是在其現代警察制度的確立和演進過程中慢慢培養和形成的。

(二)不同時代警察法律文化的內涵不同。警察法律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在歐洲,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之后,其法學家、社會學家、闡述了一系列的理論和主張。其法律文化追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強調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價值觀。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保護成為其核心內容?;诖?,其警察職能主要就是打擊犯罪,維護公共秩序,具有單一性,因而警察法律文化的核心就是維護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保護資產階級統治者的既得利益。在資產階級政權穩固之后,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社會分工更細,民眾期望更高,因而警察除了打擊犯罪,維護公共秩序外,增加了更多的社會職能。如預防犯罪、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免受侵害、保護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權利、保障交通便利、調解糾紛、保障社會具有安全感、維護社會秩序、緊急救援、為老百姓提供幫助等。而警察這些社會職能的增加,使警察法律文化的內涵進一步豐富。

我國警察法律文化是整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在警察機關警務活動過程中和日常管理中的呈現。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公安工作的重點就是打擊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殘余及敵特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新生的人民主權,因此,當時的警察主要具有政治鎮壓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兩項職能。在此背景下,其警察法律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遵從使命,聽黨指揮,堅決、徹底、干凈肅清一切敵特分子的破壞活動,忠誠為新中國的穩定保駕護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警察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在新時代,除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之外,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每個人的個體意識不斷覺醒和強化,人際關系相較于過去也變得更為復雜。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客觀壓力要求我國的警察部門要對自己的職能做出相應的變革,以適應轉型期的社會需求,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服務公眾、服務社會已經成為了警察職能轉變的一種趨勢。警察原有的政治鎮壓職能減弱,社會管理職能增大。與此相對應,新時代警察法律文化的內涵自然就新增了公平公正、文明服務、核心價值觀等新的內容。

三、服務屬性

在新時代,隨著警察社會管理職能的增加,如何創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模式、增進服務意識,拓寬服務領域,已成為擺在公安機關的緊迫任務。而在警察的社會管理職能中,公眾更關注的是警察的服務職能。警察在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為社會和人民群眾提供警務服務的過程中,以下理念必然成為警察法律文化的重要內涵:

(一)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理念。當前,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人民警察,首先要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防范和打擊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維護新時代國家安全。其次要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構建好社會治理系統工程,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快信息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

(二)為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中,人民警察的職責就是保駕護航。因此,新時代公安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大局思考問題,研究工作,切實增強大局意識、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與穩定、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在服務國家經濟建設中,要變被動工作為主動服務,自覺當好振興經濟服務的模范。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著力提高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增強對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駕馭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理念。目前,影響警民關系的因素較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警察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做得不夠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因此,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決定著公安機關的性質本色,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和檢驗人民警察的重要工作標準。

四、紀律屬性

人民警察是在中國共產黨絕對帶領下的紀律部隊,因此,紀律嚴明決定著公安機關的治警方針,體現著紀律部隊的管理特點,是打造過硬隊伍的根本路徑。在警察法律文化中,紀律性的要求包括以下內容:

(一)政治紀律。政治紀律是有關人民警察政治覺悟、政治行為和政治言論方面的規范?;谌嗣窬斓男再|,人民警察有關政治方面的紀律主要有:不得散布有損于國家聲譽、形象和威信的口頭或書面言論;不得參加國家明令取締、禁止以及未依法得到批準的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不得參加以反對國家為目的的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不得參加罷工等。政治紀律要求人民警察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完全一致,始終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最前面。

(二)組織紀律。組織紀律是對人民警察行動上的要求。其基本內容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不參與派性活動,聽從組織調度,自覺接受監督,無條件地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確保公安隊伍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確保法令、政令、警令暢通。

(三)工作紀律。人民警察的工作紀律包括積極履行公務,秉公執法等方面。積極履行公務,一是嚴格履行《人民警察法》規定的各項職責,盡職盡責,恪盡職守;二是正確行使《人民警察法》規定的各項權力,絕不以權謀私;三是執法不阿,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風作斗爭。堅持秉公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

(四)內務紀律。人民警察的內務紀律涉及人民警察的內部管理與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面。一是要求在人事管理各個環節公開公正公平,保證唯才是舉,任人唯賢;二是對待人民群眾文明禮貌,熱情耐心,不推諉搪塞,不敷衍了事,不吃拿卡要,不謀取私利。

參考文獻:

[1]《辭?!罚ㄏ拢?,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4117頁. [2]朱健雄.《國內外警察制度溯源及警銜制度概況》,載《公安管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53頁.

[3]馬亞雄.《大陸型與海洋型兩大類警察制度的特征、演變和影響》,載《公安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第28頁.

作者簡介:

徐躍飛(1965-),湖南警察學院治安系主任,教授,法學碩士,主要從事刑事法研究。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2篇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痹诖嘶A上,首次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教育階段是塑造一個人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學生能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小處說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往大處說關系著祖國的前途。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和青少年特點,通過學校德育和課堂教學中的“滲”與“透”,做好中小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擺在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學校、社會、家庭應該承擔起的責任,必須履行好的義務。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小學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社會占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制度必須長期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這種價值理念,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地位,發揮著教育資源和評量標準等多重作用。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晴雨表”。近些年來,中小學德育工作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是當代中小學生精神世界的主流。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革,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道德失范、社會丑惡現象和消極腐朽思想,也深刻地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互聯網、手機報、博客、微博、微信、QQ、MSN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和娛樂搭建了新平臺,也給他們接觸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開辟了快速通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斗爭更加復雜,國際敵對勢力加緊與我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日趨尖銳,他們利用各種途徑進行的思想文化滲透,對我國青少年學生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

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情況,中小學德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主管領導認識不足,相關部門重視不夠,沒有形成全社會共同做好中小學德育的合力;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教學輕實踐,素質教育沒有落到實處;個別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亟需提高,教育方法與手段相對滯后,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不強;社會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及時跟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缺位嚴重;學校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夠,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措施等還有許多與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所有這些,都是“薄弱”了多年、提出來多年、多年沒有解決或者說沒有真正解決的環節。

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以及仍然存在的老問題,都需要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從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高度,把“三個倡導”作為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行動指南,根據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地開展工作,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學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評價提供了參照標準。通過這種“照鏡子”和“回頭看”,可以幫助基礎教育工作者了解工作效果,積累有益經驗,發現存在問題,從而促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小學德育內容的“核心區”。魯潔教授在《德育新論》中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的系統活動過程?!备鶕@種說法,中小學德育工作就是為了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基礎教育階段夯實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暗赖卤举|上是一種價值,它在個體生活和群體生活中,給人們指出什么是理想的和應該做的?!睆谋举|上說,中小學德育的目標和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在《小學德育綱要》規定的我國小學階段的德育目標中,如“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好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等內容,就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毫無疑問,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首先要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學校德育的“核心區”。

事實上,“三個倡導”的內容在以前的道德教育中均有體現,只不過提法沒有這樣具體,邏輯層次沒有這樣清晰。十八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種新概括、新提煉,更有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三個倡導”的深刻內涵,搞清楚每一個“倡導”所指的具體內容。對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簡單地照本宣科,而要設計他們能夠接受的、反映“三個倡導”內容的教學和教育內容,再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把這些內容“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另一方面,基礎教育階段的其他課程,也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并在教學指導思想、目的和意義、教學資料中反映“三個倡導”的內容。不僅僅是思想道德修養課,語文、數學、外語以及其他自然學科中都應該而且能夠反映這些內容。問題的關鍵是,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時刻繃緊“育人”這根弦,這就牽涉到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小學德育提出新要求

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不斷建構并最終形成的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歷史實際、符合時代潮流、符合人民需要的核心價值理念。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五個方面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明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精神依托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認識越來越具體。這種價值理念,來自歷代仁人志士的實踐和探索,凝結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最終還要回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所謂回到實踐,歸根結底還是要指導人的行動,內化為人們“自覺需求”的問題。這種內化過程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灌輸和教育相結合的持續過程。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滲”和“透”。

勿庸諱言,作為考量一切事物或現象存在意義以及能否滿足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最根本立場、觀點和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十八大報告從國家、社會、公民等三個不同的角度,用24個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高度概括。這種概括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期望。為了把這種意識形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需要,當然離不開基礎教育階段的灌輸。只不過這種灌輸,不能只講“形而上”的道理,而是應該主動適應青少年的理論認同規律和意識形態接受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到我們的學校德育和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牢牢把握“三個倡導”的深刻內涵及辯證關系?!案粡?、民主、文明、和諧”,從國家發展的層面概括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價值追求。這個目標和追求的實現,需要后面兩個層次“倡導”的支持和保障。同樣,第一個“倡導”的發展和實現也會影響到后兩個“倡導”的發展和實現?!白杂?、平等、公正、法治”,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本質追求,在國家發展和公民進步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皭蹏?、敬業、誠信、友善”,從公民的角度提出了作為社會主義公民應該追求的價值理念和素質要求,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馬克思曾經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蓖ㄟ^課堂教學和學校德育的“滲”,讓青少年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只是完成了意識形態教育的第一步。更難做的是第二步,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透”,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及其生活中的每個個體的重要作用講“透徹”。如何通過學校德育和課堂教育,讓青少年學生早早地就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主流意識形態之于我們,就像大氣層一樣必不能少,我們置身其中在受其保護的同時,還要汲取其物質和精神養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課題。這就要求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清醒認識目前學校德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握住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身心特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中小學德育工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基礎教育全過程。

三、基礎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滲”與“透”

由于中小學生在認知、能力、興趣、個性等方面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特點,基礎教育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要重視滲透的藝術?!皾B”,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是主導渠道;“透”,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1. 課堂教學是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主導渠道。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是主要陣地,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和職業學校德育課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主導渠道。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渠道作用,首先要加強中小學德育課堂建設,修訂小學思想品德課和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調整職業學校德育課程設置,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學內容,積極推進“三個倡導”進中小學德育教材;其次,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如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滲”入青少年學生頭腦;再次,緊密聯系青少年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增加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課時量,讓學生在實踐教學和參加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過程中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最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不同學科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出在中小學語文、數學等不同學科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指導意見和評量標準。

2. 校園文化活動是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重要載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承載著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是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在校園內舉行的科技、文藝和體育活動。如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紀念日以及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等特殊時段,以及各種主題班會、隊會、團會、黨校、團校以及演講、征文等形式,都可以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二是把活動延伸到校外。如在組織學生觀看教育影視作品或專題文藝演出,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冬令營、革命圣地游、紅色旅游、綠色旅游以及各種參觀、瞻仰和考察活動時,融入深刻的教育內容;三是利用新興媒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利用當下青少年最喜愛的互聯網、手機、博客及其他交流方式,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教育基地或手機教育平臺。

3. 教師素質是制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關鍵環節。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中小學德育工作者隊伍,是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沒有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教育技能過硬的中小學德育工作者隊伍,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所有頂層設計都將成為一紙空文。打造這支隊伍,首先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造就一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有無私奉獻精神,能夠以高尚情操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德育工作者隊伍;其次,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者的學歷層次和學術眼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師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舉一反三、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中變得輕松愉快、易于接受;最后,推動中小學德育工作者教學教育技能的與時俱進,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引青少年學生“眼球”、占領網絡德育陣地的必然選擇,也是在喜聞樂見中向青少年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由之路。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湘商文化資源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在地區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充分挖掘和應用湘商文化資源中的愛國、責任、創新、和諧、務實和誠信等方面的德育素材,則不僅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還能完善大學生德育內容體系,創新大學生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整體道德素養。

關鍵詞: 湘商文化 高校德育 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湘商文化資源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在地區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充分挖掘和應用湘商文化資源中的愛國、責任、創新、和諧、務實和誠信等方面的德育素材,則不僅能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還能完善大學生德育內容體系,創新大學生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整體道德素養。

一、湘商文化資源的德育價值與功效

湘商文化是在對湖南商人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概括基礎上形成的一大商業文明體系,包括湘商的財富積累、經營藝術、商業倫理、科研教育和建筑居住等諸多要素,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深深植根于湖湘文化,并自覺對湖湘文化進行了傳承、改進和發揚。我們通過廣泛了解和深入研究湘商源流、湘商精神、湘商風物、湘商模式、湘商精英和湘商成就,發現湘商文化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尤其是以“責任、創新、和諧、誠信、務實”為主要內容的當代湘商精神,從一個方面很好地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湘商文化資源蘊含的德育價值與功效主要體現是:它心憂天下的愛國精神可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它經世致用的務實態度可引導大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它實事求是的誠信態度是進行大學生誠實守信和公平正義教育的一種著力點;它兼容并蓄的和諧理念可引導大學生悅納自我和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它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可激勵大學生開拓進取和勇于創新創業創優。

二、湘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現狀

(一)湘商文化資源的整體關注度不高。

高校依據“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非常注重“文化育人”的功效。湘商文化孕育于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它鮮活而寶貴,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學界對湘商文化的研究與關注度不高,因此高校在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時對湘商文化資源的自覺、有效應用遠遠不夠。直到近年來在湘商文化發起人伍繼延先生的努力和倡導下,于2003年誕生首個異地湖南商會,2007年成功召開首屆湘商大會,2009年湘商才被正式納入全國10大商幫。期間湘商系列雜志、天下湘商系列電視片相繼問世。雖然湘商及湘商文化引來越來越多的媒體進行宣傳報道,但學界對它的關注與研究相對于浙商文化、晉商文化等其余商幫文化而言,整體關注度并不高。

(二)湘商文化的推廣缺乏相關課程的有力支撐。

目前大學生德育主要是圍繞“兩課”的相關課程開展,有既定的教材和課程體系。如果要運用湘商文化資源進行德育,那么眼下還缺乏相關課程的有力支撐。以湖南省高校為例,目前僅有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湘商文化》課程,且只是作為一門總課時為8節的全校公共必修課開設。殊不知湘商文化是一個豐富的智慧寶庫,體現在課程體系中,除了已開設的《湘商文化》課外,還可以結合具體專業需求開設與之相關的《湘商學》、《湘商講堂》、《湘商風物》、《湘商榜樣》、《湘商足跡》和《湘商經典案例分析》等一系列課程。

三、推動湘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應用

(一)湘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原則。

湘商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值得在高校德育中科學有效地應用。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除了要緊扣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外,還要密切結合湖湘本土特色。我們通過探索與實踐,認為湘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原則關鍵要把握四個方面:一是湘商文化資源主體的選取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二是要及時跟進湖南經濟發展態勢和大學生德育現狀,切忌理論與實踐脫節;三是要辯證地看待湘商的經商商道、經營模式和成長成功,切忌以偏概全;四是要正確對待湘商所創造和積累的各類財富,切忌盲目地自卑淪陷或拜金仇富。

(二)完善構建湘商文化德育課程體系。

在高校學生德育工作中靈活運用湘商文化資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勢必能革新整個德育工作,這就要求高校完善構建湘商文化德育課程體系。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視湘商文化的德育效應,在“兩課”相關課程中有機滲透和融合湘商文化元素;二是要全面開設《湘商文化》、《湘商學》、《湘商風物》、《湘商榜樣》、《湘商講堂》和《湘商經典案例分析》等相關課程,既可以有機滲入各個專業課,又可以作為通識課全面鋪開,還可以作為公選課或必修課開設,更可以作為限選課或實踐課開設,并且這些都要在制度和經費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三是要科學完善湘商文化育人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機制,及時做好反饋與跟進工作??傊?,高??梢酝ㄟ^設計形式多樣的湘商文化課程,以此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湘商文化育人課程體系,從而引導學生走近湘商,了解湘商文化,進而對其開展富有本土特色的德育工作。

(三)科學開發與整合各類湘商文化資源。

湘商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豐富,體系龐大。因此,在應用湘商文化資源開展高校德育工作時,要科學開發與整合各類資源。首先,高??梢越M織精干力量開發富有特色的湘商文化系列教材,其內容在以湘商源流、湘商精神、湘商風物、湘商模式、湘商精英和湘商成就等為模塊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德育元素有機融合。其次,高校要利用好湘商文化院這個重要的文化德育陣地。落戶于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的湘商文化院,于2012年耗資200余萬元打造而成,它由“厚重歷史”、“百年砥礪”、“繼往開來”、“經營之道與湘商精神”四個部分組成,全景式地展示了湘商的奮斗歷程,是省內外商科院校學生的重要德育教育基地。我們要將它積極應用到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活動中,可以組織大學生實地參觀,也可以在里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再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類湘商文化網絡資源,比如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的極具湖湘特色的湘商文化專題網站“湘商文化網”,全方位匯集湘商精華,多角度詮釋湘商力量,年訪問量達150萬余次,在深度傳播湘商文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及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要充分挖掘天下湘商網、湘商網、湖南異地商會聯合會網等網站的德育資源。此外,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天下湘商》、《湘懷天下》、《華商》等紀錄片,以及《湘商》、《天下湘商》、《新湘商》等雜志刊物介入湘商文化育人的教育教學中。

(四)積極構建多方位的湘商文化育人體系。

結合高校學生德育的實際特征,我們要科學有序地拓展湘商文化育人的各類渠道,通過構建多方位的湘商文化育人體系,在職業素養、個人成才及創新創業創優方面發揮啟發和激勵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課大課堂和湘商文化公選課這個課堂載體。在思政課堂上,授課教師要積極主動應用富有德育意義的湘商文化資源,引導學生了解湘商和湘商文化;在湘商文化公選課堂里,授課教師要探尋深厚的湘商源流底蘊,講解獨特的湘商風物,分析湘商成功的經典案例,講述湘商創業成長成才的勵志故事,以此激發大學生自覺走近湘商,了解湘商和學習湘商。其次要營造濃厚的湘商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著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湘商文化。高??梢栽谌熒虚_展“湘商文化”主題系列活動,舉辦湘商文化藝術節,通過攝影、演講、辯論、征文、舞臺劇、故事會、微電影等形式宣揚與傳播湘商文化。再次,要利用節假日引導大學生開展湘商文化育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和組織大學生利用假期深入湘商企業進行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并在校園里舉行調研報告、調研攝影的評比與展覽。高校也可加強與湘商企業合作,請企業積極接收大學生到企業一線進行勤工儉學和頂崗實習,還可邀請湘商企業代表來校舉辦創業創新的講座。

(五)加強湘商文化傳播的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學界對湘商文化的研究總體時間不長,這對做好湘商文化的教育教學工作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勢必要加強湘商文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在實際工作中,德育的師資隊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既有的兩課教師集結,另一部分從專職輔導員中培育。首先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努力完善知識結構。其次教師要自覺深入了解湘商文化的深刻內涵,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和創新教學方式,積極自主地將湘商文化資源與大學生德育有機融合。再次,高校要鼓勵教師們對湘商文化進行科研和探討,爭取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通過課堂授課、主題班會、文化微宣講、第二課堂等途徑運用到大學生德育工作中。最后,高校要鼓勵兩課教師積極深入湘商企業,有計劃地掛職鍛煉。

(六)樹立湘商文化大德育觀念,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

一提到湖南人,大家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湘軍”。其實,從古至今,湘商的足跡遍及神州大地,同時也走向五湖四海。我們要樹立湘商文化育人的大德育觀,通過開展湘商文化的相關宣傳與推廣,逐步形成社會、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的湘商文化德育大合力。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結合湖湘本土特色,在“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的指導下,通過借助雜志期刊、主題網站、文化論壇、微電影、湘商紀錄片等媒體與平臺,積極宣傳和傳播湘商文化,以此樹立湘商文化育人的大德育觀念。還可以深入社區和街道開展湘商文化的宣傳活動,使得每一個家庭都能接觸到湘商文化的相關知識。高校要積極開展以湘商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廣播、網站、論壇、板報、主題班會、文藝展演、湘商代表創新創業講座等形式在校園宣傳和推廣湘商文化。

矗立在商品經濟的時代大潮頭,繼承了湖湘文化精髓的湘商文化,在市場化與全球化的今天,定會創造新的奇跡。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結合湖湘本土特色,努力深入挖掘湘商文化資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并有效應用和融合到大學生德育活動中。這不僅是深入挖掘湘商文化德育功能的大膽嘗試,而且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更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革新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周忠新,孔軍山,主編.湘商文化教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2]李炳毅,牛青霞.晉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課程中的應用[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8).

[3]孫麗珍.浙商文化資源在高校德育中的運用[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3(4).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直是影響我國國民素質的關鍵教育方向,因為其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所以其在國民教育中作用非常大。德育教育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大力推廣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在我國精神文明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德育教育應該深入人心,且不斷進行創新才能提高其教育水平。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教育;重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我國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須按照黨和國家的方針開展下去,將立德樹人作為其根本性目標,通過德育教育,不斷培養人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國國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應該從學生時代抓起,同時應該貫穿于人們成長的各個階段中,讓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也是我國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對于國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

(一) 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需要

從世界范圍看,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偉大復興不是一個時代或者人群的任務,而應該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基本任務,因為我們承擔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所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要方法。伴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我們終將成為對于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一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才能成為振興民族的新生力量。

(二) 是推進德育育人工作的需要

十八大中指出,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并且加強教育,首先應該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和進步培養合格的接班人。這就表明,黨和國家對于教育工作非常重視,也為今后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做出了明確規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接班人。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在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過程中,德育教育所面臨著的難題非常多,其中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互聯網發展非???,多元化的思想對于文化交流影響深遠;國內各種思潮以及社會潮流的不斷推動和影響;價值觀的教育中本身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等等。德育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培養國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德育教育對于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目的,首先應該制定或者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計劃,同時要根據所教學的人員、知識水平以及工作等等進行不同教育,要分清教育內容、教育形式以及教育途徑,同時要不斷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的建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水平,同時完成其教育任務。

(三) 是促進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其會受到家庭環境、學習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開展價值教育工作,會直接影響這些人群價值觀的建立,也會影響他們設定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對于價值觀的認識以及標準的掌握,對于價值的準確判斷等等。對于國民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和教育,是我國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還是我們面對價值觀的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 導向功能

德育教育對教學活動至關重要,對其進行整體調節和影響,與教學既成一個整體,又是單獨存在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主導方向。比如德育教學能夠幫助那些行為出現些許偏差的學生重新走向正確的道路,改善不良影響,積極向上地學習和生活。同時德育教育能夠起到警示作用,對于沒有發生犯錯行為的學生有一種嚴重的警示效果,讓他們不敢輕易觸犯禁區。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就要充分利用德育教學的導向作用。

(二) 動力功能

學生時代是思想形成的時代,這個時期正是塑造思想形態的關鍵,也是德育教育應該重點抓的時期。德育教育能夠改變人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并且影響學生在未來人生上的選擇,合理地支配好人生。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也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才能形成良性的思想道德意識,讓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來指引人們前進,才能對生活充滿信心,用積極的心態生活和學習,為了實現更好的人生價值而不斷進取、努力。

(三) 目標功能

學校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1. 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的人才,也就是說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2. 培養學生具備一個較高的道德水平,也就是思想道德的培養。全面、健康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學的主要理念,而在教學過程中,知識已經不僅僅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內容,思想道德教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學的質量與學生的德、智、體、美方面的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也是教學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兩者結合才形成了當代社會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哪一個方面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影響我國整個德育體系,使得德育教育無法開展下去。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德育教育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直以來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是規范社會行為的主要依據。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是思想逐漸成熟的過渡時期,心智、思想、人格全部處于發展時期,可塑性比較強,同時因為學生并不具備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處世經驗,思想波動比較大,千奇百怪的思想也比較多,教育方向上出現偏差,對于其整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而德育教育在這個關鍵時期的作用非常顯著,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樹立生活的目標與堅定的理想信念,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思想符合時代的發展,與時代共同發展和進步。而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的基礎教學形式,如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地導入德育教育中,在課堂中合理開展,將教學各個部分合理化,能夠做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學生思想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使用具備中國特色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加入到德育教學課堂中,讓學生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思想教育中。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入教學中,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同時結合實際教學情形進行道德理念的建設,進而建立統一的教學體系。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學校方面必須提起足夠的重視,并且在較長時間內都以此進行教學。

(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德育教育的目標引領

德育教育是培養下一代人的重要教學活動,也是指引他們正確做人做事的主要方式,這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社會主義價值觀能夠對整個國民價值觀產生巨大影響,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更是人類價值觀的合理體現。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德育教育的價值引領

我國德育教育下的學生不僅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更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這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價值觀都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必須按照這個方向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非常強的整合和凝聚力,也是我國特色的價值體系組成部分,對中國的整體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德育教育的內容引領

伴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德育教育的形式愈來愈嚴峻,在這個環境下,應該逐漸打破舊的教學形式,而形式的建立卻面臨著非常艱難的處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刻的出現順應了十大的發展,為德育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教學內容,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教導學生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還應該積極的生活、熱愛國家、熱愛集體,同時應該與我國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糾正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缺點,保證學生向著完美的方向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其與現代化的教育發展趨勢相契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也是我國教育轉型不可或缺的指導思想。

四、 結語

社會主義事業的快速發展需要高素質人員的支持和傳承,因此學校教育的重點就是德育教育。德育教學能夠保證學生建立正確、向上的思想,而學校也應該充分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教育,以此為主要內容進行德育教育,保證學生經過德育教育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思想,這樣學生才能為社會主義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麗燕.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2).

[2]李明亮.創新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發展[J].現代企業教育.2013(22).

[3]文中晴.大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3).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5篇

“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是審計人員的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執審為民”的延伸和拓展。要培育審計人員的核心價值觀,要緊緊圍繞“為民”展開。審計人員心中有民、一心為民,才能勤勉盡責,不負民之托付;永葆忠誠,不負民之期望;廉潔自律,不負民之期盼;依法審計,不違民之意志;獨立審計,不負民之信任;樂于奉獻,服務于民,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國家的廉政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是勤勉盡責,不負民之托付。根據詞典,“責任”一詞是指“份內應做的事”,即一個人必須要做和應該做好的事情,責任意味著使命。從法律角度上講,責任是應盡的義務,是自己必須要履行的一種職責。審計是受人民之托,履行監督職責,依法從事審計工作是審計人員應承擔的職責?,F代民主社會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進行國家治理,為了確保政府有效履行這種公共受托責任才有了審計制度的安排。由此可見,國家審計與生俱來便與責任密不可分。國家審計因受托責任的產生而產生,又因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受托責任意識的增強及對政府公共受托責任的監督則是推動國家審計發展的驅動力。順應民主政治發展的要求、緊隨政府責任不斷深化的步伐,國家審計不斷拓展自己的審計領域、深化監督內容,從傳統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Facticity)、合法性(Legality),逐步拓展到政府活動的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進而延伸到國家治理的安全性(Security)、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公平性(Equity)等,并以審計報告的形式來滿足社會公眾了解政府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的需求,履行對政府行為的監督職責。獨立依法進行審計也是每一位審計工作者應當履行的職責,應盡的義務。每一位審計人員都需清醒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將自己應承擔的職責和應承擔義務的內化于心,形成一種自覺態度,即形成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進而將責任意識外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責任意識是一個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和自我實現的強烈驅動力,可以督促人勤奮上進、努力有為,審計人員具有責任意識,才會敢于承擔責任、能夠承擔責任,才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通過依法獨立的審計工作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獲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反之,如果缺乏責任意識或責任意識不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審計工作,對待審計工作就會玩忽職守,甚至應付了事、走過場,得出的審計結論就可能有失公允性和客觀性,工作成果就無法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無法獲得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審計人員都需清醒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并將責任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實到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去,勤勉盡責,不負民之托付!

二是永葆忠誠,不負民之期望?,F代民主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機關作為現代民主國家的組成部分,其賴以存在的基礎和服務的對象是“人民”,因此,包括審計機關在內的國家機關當然以人民意志和利益作為其存在的根據。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是肩負人民委托的監督職責的公務人員,審計人員應該秉持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法律、對事業的無限忠誠,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黨員、公務員和審計人員意識,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審計人員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法律、忠誠于事業,最終都可以歸結到忠誠于人民上。因為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黨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法律是黨成熟的政策和行動綱領,是最大化的民意,審計事業是人民托付的監督責任,所以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法律、忠誠于事業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忠誠于人民。審計人員在履行審計職責的時候,要時刻想著自己所肩負的使命,想著自己手中權力的源頭,想著人民托付的重任,始終堅持真理和正義,堅持為了人民、服務人民,堅定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切實承擔起維護經濟安全之責,推動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落實,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負重托、不辱使命,這樣才對得起人民的委托,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三是廉潔自律,不負民之期盼。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國家審計的職責,是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同時也是國家反腐敗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行為是一種職務行為,是職權和職責的統一,人民賦予審計工作人員以審計職權,更是交付審計人員一種責任,從事審計工作,實施監督,是審計工作人員的權力,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審計權力不能不行使,也不能濫行使。審計人員作為審計權運行的“官員”,只能是履行審計服務職責的主體而不應該成為享有審計服務的主體,更不應該拿手中的審計權力去“尋租”,謀取個人私利。審計腐敗的主要表現就是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濫用執法監督權,為個人或團體謀取利益。因為審計機關不同于其它的國家機關,其是獨立的、專司經濟監督的職能部門,其并不掌握公共資源,也不涉及公共物品的分配或采購,其唯一能夠用來交換的資源就是執法監督權。審計本身是國家反腐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計腐敗行為相比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腐敗行為而言社會危害性都更嚴重,審計人員的廉潔自律就也尤為重要,審計人員的任何違規行為都會嚴重損害其形象,降低公眾對審計部門的信任度。意欲律人,必先律己,審計人員要努力學習《審計人員廉潔從政手冊》和《審計干部反腐倡廉教育警示錄》,增強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牢固樹立廉潔自律意識,以清廉為榮,以貪賄為恥,把廉潔從審作為基本操守,常懷律己之心,用黨紀國法嚴格約束自己,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同時要常思貪欲之害,對審計系統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進行深入剖析、反思,通過反面典型案例經常為自己敲響警鐘,在頭腦中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只有自身素質過硬,在“糖衣炮彈”面前才能經受住考驗。審計人員廉潔自律,審計工作持中公允,審計報告客觀公正,才能夠符合其職業操守,才能不負民之期盼。

四是依法審計,不違民之意志。民主主義要求,國家的重大事務應由人民自己決定。但社會現實表明,不可能每一個人都直接參與社會管理,妥當的做法是由人民選舉其代表組成立法機關,有立法機關制定法律,由于立法機關代表人民的意志,故其制定的法律也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執法、司法的過程是適用法律的過程,也是實現人民意志的過程。審計工作人員依法審計即是圍繞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監督權,即是實現人民的意志,違法審計則有違人民意志,審計監督權力能否正確行使與社會公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劉家義審計長曾指出:“依法審計是審計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法理精神”。依法審計是審計監督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維護國家財經紀律的根本保證。依法審計要求審計機關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實施審計監督,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首先,審計工作要依據《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審計監督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審計職責、權限和程序進行。審計機關的職責由法律明文規定,審計機關必須在法定的職責范圍內行使權利,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更不能隨意將職責讓渡或委托給他人履行;實施具體審計行為,如調查取證、送達文書、等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確定的步驟和形式進行;其次,其要以有關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為依據,評價財政、財務收支行為,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處罰,定性要準確,處理、處罰要正確、適當。違法行使審計職權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有嚴格遵照法律法規進行審計工作才能真正的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對危害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的行為進行監控,也才能真正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功能。審計人員作為準執法人員,要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法水平,應當積極學法用法,信仰法律,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遵紀守法。具體而言,在從事審計工作時,要嚴格依照法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經濟活動、會計賬目等是否真實、合法及是否有效益等進行專業評價,實施審計監督,防范審計風險。只有全面推進依法審計,才能維護國家財經法紀,才能最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決捍衛法律的尊嚴,不違民之意志。

五是獨立審計,不負民之信任。審計工作承載著人民的信任,人民期待的是客觀公正的審計結果,而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需要由審計的獨立性予以保證。審計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是審計監督的基本前提,沒有審計的獨立性,就不會有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就缺乏權威性。簡言之,獨立審計的目的是要實現審計的客觀和公正。為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審計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干涉審計人員依法執行公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睂徲嫻ぷ魅藛T獨立開展審計工作,摒除個人好惡和主觀臆斷,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判斷摸清被審計單位家底,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和情況進行甄別,做出審計評價,最后出具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最終載體,是審計機關實施相關審計程序后,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審計機關審定審計報告后,對審計事項做出評價,對違法亂紀行為做出處理處罰審計決定或提出審計調整建議。審計機關通過審計報告為政府、人大、有關部門、公眾提供有價值的真實地審計信息。通過審計機關公告的審計報告,社會公眾可以了解政府對受托責任的履行狀況,及時了解、掌握受托的公共財產管理、營運狀況。人無信則不立,若審計人員在宣誓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誠后若不能保持獨立性,反而與被審計單位有一定的利益關系,就無法做到執審必嚴、違規必查,不能秉公執法,不能如實反映被審計單位的問題,審計的監督職能就失效了,就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因而,政府審計工作人員在執行審計任務過程中要保持客觀、中立?!翱陀^”,是指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要遵循法律和事實,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依法履行審計職責,準確地認定證據,努力發現客觀事實,確保審計證據確鑿充分,審計結論和處理建議都有具體的事實根據?!爸辛ⅰ?,是指審計工作人員從事審計工作只遵守審計工作所特有的審計規則,其觀念和行為不被其他政治機關和社會團體的觀念和行為所左右,該怎么辦就怎么辦,能怎么辦就怎么辦,不畏人情所惑、不為金錢所動、不畏權勢所迫,秉公執審。審計人員只有保持獨立,依法審計,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才能不負民之信任。

六是樂于奉獻,服務于民。奉獻是對人、對事、對工作的一種態度,審計人員要樂于奉獻需要的是服務于民的態度。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不能把自己放在權力的使用者的角度,而要把自己放在人民的服務者的位置,要放下“官架子”,少些“花架子”,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審計人員要把審計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不計輕重,不計得失,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恪盡職守,服務人民,奉獻自己。當然,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是遠遠不夠的,審計人員要通過審計工作服務于民,還要注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當代國家審計工作要面對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交通建設、經濟責任、外事外務等各行各業,對審計人員知識、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審計人員要不斷深化審計理論的學習,把握審計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關注學科前沿及審計理論創新成果,并注意兼收并蓄,將審計工作中涉及到的會計、金融、財政、環境、資源、交通、計算機等各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用堅實的理論指導審計實踐工作。其次,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在掌握審計理論、了解審計實踐的基礎上,注意對其他國家的先進審計理念和技術、方法大膽學習、并結合中國實際批判地加以吸收,不斷為審計工作提供新的思想和元素。再次,要勇于創新審計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普及及被審計單位賬務工作的無紙化,審計工作也必須利用計算機和各種軟件進行,這極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這同時也是對審記技術的挑戰,隨著被審單位各種設備、軟件的不斷更新,審計技術也要不斷地強化、提高、突破創新。只有不斷提高審計理論和技術水平,才能夠在審計工作中發現、揭示和分析問題,努力轉化審計成果,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服務宏觀決策。另外,審計工作要服務于民,就要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突出民本審計,著重加強對教育、交通、醫療、環保、住房、社保等人民群眾高度關心的民生資金和工程的審計,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加強行政指導,推進審計整改,促使相關部門和單位完善管理制度。

(編輯 余俊娟)

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第6篇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為新時期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改革創新、攻堅克難,不斷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新機遇 新挑戰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交通運輸發展站在了一個可以發揮綜合優勢的新起點。一方面,推動新時期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具備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抓住用好機遇、沉著應對挑戰,積累了寶貴經驗。10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不斷探索和深化對“交通運輸為誰發展?為什么要科學發展?如何實現科學發展?”這三個基本問題的認識,堅定不移科學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升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有了更大的空間,建設交通強國出現許多有利條件,既面臨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帶來的需求機遇,也面臨著孕育重大創新突破、發揮后發趕超優勢的歷史契機;既面臨著調整結構、完善網絡、補齊短板的轉型機遇,也面臨著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轉變方式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堅定信心,緊緊抓住并切實用好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奮力推動我國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再上新臺階、新水平。

站在新起點上審視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必須立足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與實際。要清醒認識當前交通運輸整體實力和現代化水平還不高,特別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的期待相比,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還相對滯后,推進改革、加快發展、實現轉型還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一是交通運輸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二是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不斷凸顯,加強創新驅動、提高質量效益、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三是運輸服務增效能、提品質、強管理任重道遠,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難點在西部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四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建養管還未形成良性循環。五是高層次、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相對短缺,人才開發與管理的政策體制有待完善。歸結起來,當前交通運輸面臨的最大矛盾是發展不夠;最突出的問題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最緊要的制約因素是一些同志對加快改革創新、推進科學發展的思想準備不足。我們要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交通運輸發展呈現的階段性特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結合交通運輸實際,要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這一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更加自覺地把推動交通運輸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高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更加自覺地把堅持以人為本、使交通運輸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更加自覺地把加快交通運輸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覺地把統籌規模增長、結構優化和方式轉變,統籌交通運輸改革發展穩定,統籌建設、養護、管理、運輸協調發展,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運輸方式之間協調發展,統籌交通運輸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牢牢把握交通運輸發展的主動權,全面提高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水平。

新任務 新發展

按照“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要求,交通運輸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好服務保障,必須抓好“五個堅持”的戰略任務。一是堅持深化改革,著力完善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交通運輸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增強交通運輸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牽準“牛鼻子”,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公路管理體制、交通建設資金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堅決破除妨礙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交通運輸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度環境。二是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推動交通運輸轉型升級。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引領,深化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發展融合,支持運輸企業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積極發展甩掛運輸、鐵海聯運、滾裝運輸、江海直達運輸、集裝箱聯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做大做強郵政快遞物流,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優品質的運輸服務。三是堅持民生優先,著力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牢牢扭住安全不放松,筑牢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打造“平安交通”;以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為主攻方向,切實提高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使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四是堅持適度超前,著力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結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立足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資源和產業合理配置,合理布局不同區域、不同層次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推進綜合運輸通道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鎮帶城際交通通道建設,著重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著力提高基礎設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確保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平穩較快健康發展。五是堅持人才強交,著力增強交通運輸發展后勁。深入實施人才強交戰略,大力培養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實用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深入實施科技強交戰略,以促進科技創新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集成應用,進一步加快創新型交通運輸行業建設,提高科技創新對交通運輸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以創新推進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綠色的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逐步形成綜合運輸體系框架下集約發展的基礎設施系統、現代的運輸裝備系統和科學的組織保障系統。以創新推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促進交通運輸發展更多依靠節能減排、綠色低碳推動,實現交通運輸集約、綠色、可持續發展。

要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定不移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繼續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有效供給,繼續提高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益,繼續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繼續加強城鎮化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交通建設,全面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發展、高效發展、協調發展、創新發展。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好交通運輸發展速度、規模與需求、資金和環境承載力的關系,著力保持交通運輸平穩較快發展,切實維護行業和諧穩定,努力在轉變發展方式和加快結構調整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自主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強化行業管理和完善公共服務上取得新成效,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新舉措 新氣象

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要用時代和發展的觀點審視和創新交通運輸管理,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支持不支持作為檢驗交通運輸工作的根本標準。加強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行業政策的調整完善和創新儲備,處理好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與時俱進、適當調整的關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促進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交通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建立投資穩定增長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繼續實施區域差異化投資政策,加大對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西藏、新疆等重點區域交通建設的投資傾斜力度,強化對綜合運輸、現代物流、節能減排、安全應急等領域的支持。

做好新時期交通運輸工作,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我們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深入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和風清氣正的領導班子。扎實推進具有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著力健全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和“一崗雙責”為核心的組織領導體系,以踐行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觀和建設廉政文化為重點的廉政教育體系,以廉政風險防控和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的預防制度體系,以規范執法行為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為重點的社會監督體系,以紀檢監察部門履職盡責、黨政齊抓共管為主體的內部監督懲處體系,做到清正、清廉、清明。

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以狠抓中央“八項規定”落實為切入口,堅持從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氣魄開創新局面,著力提高交通運輸部門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著力提高破解難題、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思想深處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著力解決黨員干部思想作風上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牢記“兩個務必”,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子沖勁、拼勁、韌勁,用苦干實干來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逐步實現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跨越。

上一篇:船舶認知實習論文范文下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方法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