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兩整治一改革總結范文

2023-09-28

兩整治一改革總結范文第1篇

郭樓小學自開展“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工作以來,按照“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調控工作方法,著力健全制度,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解決學校及學校周邊各類安全問題,積極排查學校存在的隱患,促進學校的穩定和諧健康發展,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安全穩定,確保師生人身安全。我校高度重視,站在維護校園穩定,保證師生安全,促進教育教學和諧發展的高度,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按照“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調控工作方法,著力健全制度,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解決學校、學校周邊各類安全問題,積極排查學校存在的隱患,促進學校的穩定和諧健康發展,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安全穩定,確保師生人身安然無恙。

1、召開班子會,及時傳達上級文件精神,討論制定我校開展校園及周邊“一打擊兩整治”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專項活動領導小組,提出我校開展此項活動要求。

2、召開教師會,學習我?!堕_展校園及周邊“一打擊兩整治”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提出我校開展此項活動要求,要求各辦公室、各班級做好安全隱患自查,組織開展主題班會。

3、召開學生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二、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我校專門成立了“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校長曹大偉同志擔任組長,宋捷副組長,成員王銳利、孫春生、于潔、田建設、張本紅,從而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

三、工作目標及要求:

嚴格按照“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認真落實《教育局“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認真對校園內安全、校園周邊環境安全隱患進行全方位的排查,并建立長效機制,,協同上級有關部門及時處理好學校及學校周邊的問題,切實消除校園及校園周邊的安全隱患。

四、開展具體工作:

1、扎實開展安全防范教育。

學校不斷拓展學校安全宣傳教育的形式,開辟黑板報、升國旗、主題班會、等多媒體宣傳陣地。充分利用品德、勞技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的機會、設計的情境,來指導、訓練學生,進行安全演練,加強安全教育。班級后墻黑板開設安全教育專欄、課程表開設安全教育課時。我校安全教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

2、認真清理校園周邊環境。

積極與上級執法部門結合,對學校周邊對學生身心有傷害的網吧、音像場所、流動飲食攤點進行清理。協助公安部門對校園周邊的一些對學生可能造成傷害的不法分子進行打擊,為學生每天上、下學營造一個安全環境。

3、全面排查學校安全隱患。

首先組織人員認真檢查教育教學設施、照明用電、就餐、食品等,嚴防教學設施對學生傷害。

其次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大型的教育報告會,要求任何學生進校都不得攜帶火種、管制刀具以及對學生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并要求各班主任定時或不定時對學生所帶物品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沒收。

再次結合學生家長對學生加強思想、法制、道德和誠信教育,使之強化其法制、安全意識,以達凈化校園之效果。

4、完善“三防”防控體系。

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切實加強校園夜間巡邏管理,加強門衛保安管理、建立校園巡邏制度、堅持領導帶班和夜間巡查制度。進一步做好科技創安工作,加大視頻監控等技術防范設施的投入,盡快完成學校監控系統與公安局聯網工作。

5、維護師生在校人身、財產安全。

嚴查嚴防有侵害學校師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努力為師生營造安全、穩定的學校周邊環境,力保學校師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6、以人為本關愛師生防治結合。

“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是造福師生的一項民心工程,需要廣大師生齊心協力,共同參與。此次專項行動時間長,任務重,按照“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的總體要求,校長張志浩同志高度關注和重視,及時召開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專門會議,認真研究部署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師生參與維護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積極性,為校園營造安全、和諧氛圍。

7、開展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活動。利用橫幅、標語、網絡開展宣傳發動,利用主題班會進行安全教育、誠信教育,聘請法制副校長做法制教育報告等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排查整治的積極性,營造打擊整治工作的濃厚氛圍。

兩整治一改革總結范文第2篇

一、成立組織,強化領導

去年市委、市政府、衛生局開會部署集中整治“兩非”專項活動以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由一把手院長親自掛帥、分管院長牽頭負責、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醫院集中整治“兩非”活動領導小組,并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全體職工會議,傳達市局專項整治活動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研究部署全院整治“兩非”專項活動的工作安排,進一步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使整個集中整治活動得以穩步推進。

二、加強宣傳,狠抓教育

整治“兩非”專項活動各項措施能否落實到位,關鍵在于對相關醫務人員的教育工作如何開展,為此我們進一步認真強化對醫務人員的宣傳教育,做到逢會必講,對上級每次會議精神、每份文件及時傳達到位,努力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去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及衛生局召開整治“兩非”專項活動動員大會后,我院隨即召開職工大會,組織全院干部職工傳達、學習會議的精神和要求,廣泛宣傳開展整治“兩非”專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召集B超室、婦產科、藥劑科等相關科室全體人員,對上級會議及有關文件要求,進行強化學習教育,重點學習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止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決定》、《鹽城市舉報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行為獎勵辦法》等文件規章,以及《執業醫師法》、《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使相關科室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打擊“兩非”是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維護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舉措。在這項綜合治理活動中,廣大醫務人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教育,相關科室人員全部主動作出不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不實施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手術,不隨意銷售終止妊娠藥品的書面承諾,并在醫院大廳張貼公示。同時,醫院在B超室、婦產科門診、人流室、產房、手術室等相關工作場所,設置“禁止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禁止非醫學需要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警示標志,把打擊“兩非”的氛圍營造得濃濃的,讓每個人把打擊“兩非”這根弦繃得緊緊的,形成一股強大的高壓勢態。

三、立足管理,嚴格檢查

兩整治一改革總結范文第3篇

1“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

1.1 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要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國發〔2014〕19號) 第四部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十八) 指出:“提高信息化水平。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 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 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依據。”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4~2020年) 四體系建設重點任務第 (十一) 加速數字化、信息化進程提出:“推進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將信息化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 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加緊用信息技術改造職業教育專業課程, 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信息技術素養。與各行業、產業信息化進程緊密結合, 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所有專業。在專業課程中廣泛使用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遠程實時教育等技術。”“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 將其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標準。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

可見, 在職業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水平, 普及信息技術運用, 增強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已上升為國家要求, 是我國職業教育未來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于如何落實這項要求, 文件中也提出了具體辦法:一是平臺建設, 二是數字化課程建設, 三是數字化教學技術應用, 四是師生信息技術素養提升。還特別提到“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

中職學校如何落實以上決定, 推進信息化建設呢?關鍵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推進信息化建設, 具體的落腳點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普及和深入實施信息化教學。所以,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教學模式改革就成為目前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1.2 中職教學實際需求

中職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近年來大家一直不斷探索的課題, 但效果都不太明顯, 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師、學生、教材、企業、崗位、實訓、設備等關鍵要素的運用和整合一直困擾著我們, 理不清、用不好;二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普教模式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職業教育, 至今沒能實現大的突破;三是教育教學的理念、基本的教學平臺、教學運行機制都很陳舊, 適應不了新形勢下中職教育教學現狀;四是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停留于宣傳、紙面、口頭, 實際操作中難以實施。然而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曙光, 成為解決眾多問題的利器, 很多限制中職教學改革的時空、條件、關系問題可以應用信息化手段順利解決。

因此,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推進信息化建設, 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普及和深入實施信息化教學, 構建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教學模式改革就成為目前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2“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內涵與解讀

利用信息技術改革中職教學的形式、內容非常多, 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做法, “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是在現實條件下利用信息技術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 具有實用、易操作、效果突出等特點。這種模式抓住了關鍵要素, 解決了中心問題, 是應用性強、易于推廣的模式。

“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是中職教學的一種框架, 一種體系, 一種宏觀模式, 它由理念、平臺、運行機制三部分組成, 是整體解決中職教學問題的一種具體方案, 但與傳統的操作范式有區別, 沒有具體的步驟和模式要求。

2.1“三中心”

就是“以能力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 以課題為中心”。這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 沒有這些理念, 教學模式改革難以實施, 難以深入推進;只要具備了這些理念, 教學模式改革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 潛力無窮。“三中心”的理念是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必然要求, 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 “以能力為中心”是中職教學的首要原則, 既是目標, 也是操作原則。以能力為中心就是要改變過去“以知識為中心”“以技能為中心”的狀況, 圍繞能力設計教學框架。過去以知識為中心, 現在以技能為中心, 而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頻率加快, 知識、技能都極易淘汰和過時, 只有能力才是永恒的。新的世紀是以能力為核心的世紀。

2) “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改變過去“以教師 (師傅) 為中心”的狀況, 圍繞學生組織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說了很多年, 但在中職始終難以改變, 因為中職強調技能, 技能掌握在師傅 (老師) 手里, 在中國“師傅就是父母”“師傅一言九鼎”深入人心, 再加上職業素養中的“服從”、公司化管理、軍事化管理等理念的介入, 中職教學以教師 (師傅) 為中心的現象很嚴重。而在信息環境下教學, 人與人的關系更為平等, 教師 (師傅) 的多樣化、物化、虛化, 學習手段的豐富, 學習形式的靈活, 學習資源的擴大, 使得教師的角色淡化, 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實施。

3) “以課題為中心”就是要改變過去“以書本為中心”的狀況, 圍繞課題組織教學材料。中職教學本不應該有書本教材, 只要有教師的講義、學生的學習資料、相關的資源庫即可, 或者說書本教材只能是教學的參考書之一。很多人認識到這一點, 在中職教學中提了很多概念, 從章節式到項目式、任務式、模塊式, 但每種模式適用范圍都有限, 不能有效覆蓋所有課程。如果以課題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材料, 把相關的知識、技能以問題的形式進行重組, 不僅對中職所有的課程能有效進行重組, 而且能夠更好地適用于信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 充分利用課題研究、探索、追尋、論證等手段, 最大化的利用信息資源, 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更好地調節師生關系, 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能力。

2.2“兩平臺”

就是建數字資源平臺, 建網絡教學平臺。

1) 數字資源平臺是信息化教學的必備要素, 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已逐步開始推廣, 包括學生學習資源、教師教學資源、教與學的評價資源三個方面;形式有文字資料、視頻資料、課件、圖片、微課等;運行方式有自主閱讀、自動播放、自主檢測、下載、交流討論互動等。數字資源平臺的優勢是強大的整合、集成功能, 突破時間、空間、人際限制把各種資源、各類人群、各種形式整合在一起, 充分滿足每個人的不同需求, 實現差異化、個性化教學。

2) 網絡教學平臺是物質與信息的集成, 包括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 目前主要是教學一體機、網絡通訊設備和學習終端。教學一體機集電子白板、電腦、多媒體、互聯網、視頻展臺、投影、仿真等多種物質的、軟件的功能于一身, 能輕松實現信息提取、交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仿真演練等教學形式。從實際使用看, 雖然教學一體機不能給課堂教學帶來革命性變化, 但基本上擺脫了傳統一人、一筆、一黑板、一教室、一書本的教學形式, 是目前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 這已是一場革命。網絡通訊設備主要是密集型路由器, 可以讓所有學生、教師輕松上網。學習終端有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 具有上網、交流、辦公等功能。

2.3“一機制”

就是建立自主學習機制。

以前也提學生自主學習, 但基本都是空談, 因為沒有自主學習的資源、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沒有自主學習的方式、沒有檢測自主學習效果的平臺。在信息化背景下, 有三個中心的理念支撐, 有兩個平臺的物質基礎, 自主學習就順理成章了。

要實現“以能力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 以課題為中心”就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 否則培養不了學生能力, 學生中心無法體現, 課題的探究性無從顯現。“數字資源平臺, 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資源、方式、平臺, 使學生可以、能夠自主學習。

也只有建立自主學習機制, 保證學生自主學習, 才能有效利用龐大的信息資源, 最大化發揮教學設施、設備、資源的作用, 實現學生個性化需求、差異化發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策略

3.1 樹立“三個中心”的理念

1) 樹立“以能力為中心”的理念, 打破書紙筆傳統, 設計教學框架。教學框架就是教學體系的安排、教學形式的選取、教學內容的組織等教學主要要素設計。以能力為中心就是要打破過去圍繞書本、紙筆、機器教學的狀況, 根據培養學生的能力體系來進行教學框架的設計。從目前看,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1) 以能力為中心重組教學體系。比如以社會生存能力組織人文素養課程體系, 以職業工作能力組織專業素養課程體系, 以創新發展能力組織實踐素養課程體系。這些課程體系的建立必須以信息為基礎、以網絡為平臺, 否則難以實現。

(2) 以能力為中心重組教學形式。比如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自學能力、自控能力為中心選擇利用網絡學習 (手機) 、利用資源學習、更多提問和交流、互助學習等形式, 轉換師生角色, 改變師生關系。

(3) 以能力為中心重組教學內容。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圍繞“家庭網絡組建與維護”能力, 可以組織起個人計算機的組裝維護、家用路由器的設置維護、手機設置與維護等教學內容, 徹底打破傳統教學內容體系。

2)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打破師生界限, 設計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需求、能力、愛好設計教學過程。表面一看很難實現, 因為中職生的差異實在太大, 但從信息化背景分析, 這恰好是信息化的優勢所在, 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具體有如下做法可選。

(1) 少講多練, 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借助“兩個平臺”, 教師減少“講”, 增加“導、評”;學生減少“聽”, 增加“學、演、練”。教師把握方向、進度, 進行質量測評和學習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習、尋找答案, 從而提高能力。

(2) 合作互動, 發揮團隊優勢?,F代社會是展示團隊力量的時代, 單打獨斗已經過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課題式學習內容構建更好的團隊合作互動學習形式, 讓學生在交流、展示、合作、溝通、比較中成長。

3) 樹立“以課題為中心”理念, 打破時空界限, 整合教學內容。以課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 其實質就是問題式學習, 把要學習的內容轉換成典型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嘗試、演練、論證, 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事。

(1) 圍繞課題構建數字資源庫。要根據課題的內容組織資源庫, 確保課題涉及到的主要知識、技能、標準、教師講解視頻、操作演示視頻、習題等都有。最好是資源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重組, 滿足多種需求。

(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要為教學提供相應的網絡資源, 比如其它院校的公開課、社會機構開發的學習網站, 以及網絡強大的搜索互動功能。每門課程、每個課題都可以為學生提供建議的網站、網址和資源, 讓學生既能自主選擇, 又不至于漫無目標。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利用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可以將實訓教學、理論教學、企業實踐進行融合, 可以實現遠程教學、輔導、觀摩、交流, 可以打破時空界限拓展學習空間和時間, 但這些都必須以課題為中心進行組織和設計, 以達到“形散神聚”。

3.2 構建“兩個平臺”的基礎

1) 構建數字資源平臺?,F在的社會機構、主管部門、學校都在建設自己的數字資源平臺, 各有特色, 但學校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建設自己的數字資源平臺。這個平臺必須要有以下功能:一是滿足學生學習方便, 二是滿足教師使用方便, 三是積累教師新開發的成果, 四是方便資源更新。

2) 構建網絡教學平臺。這個平臺主要由學校的信息化辦公系統、管理系統、通訊系統, 教師的交流系統、師生的交流系統、校企的交流系統, 教室的一體化教學設備、網絡通訊設備、學生學習終端等組成。這些系統、設備要通過互聯網進行整合, 對師生進行全面培訓, 使用過程中要隨時交流、展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企業的創新, 這方面的設備、系統會越來越先進、好用、價廉。

3.3 建立“自主學習機制”的運行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模式改革的制高點是培養學生能力, 關鍵點是理念轉變和平臺建設, 落腳點是學生自主學習機制的構建, “三個理念”“兩個平臺”都是為自主學習服務的。

自主學習機制主要包括教師的引導、組織機制, 學生的學習機制, 學習效果的檢測評價機制。教師引導、課堂組織要以服務為主, 以學生學情為主, 變“教”為“導”, 因勢利導。學生的學習要以自我需要為主, 以職業發展規劃為主, 變“學”為“求”, 變“被動”為“主動”。評價檢測要以學生自我目標實現程度為主, 以能力提高程度為主, 變“死”為“活”。

自主學習機制是可以有一套固定模式的, 每個班級、每個學校相差不宜太大, 要讓教師學生在這個模式下養成習慣, 不要在模式上花太多精力。借鑒、改造現有模式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比如重慶市教科院譚紹華開發的“五環四步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如果基于“三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 把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建立在“兩個平臺”上, 自主學習的機制基本就形成了。

中職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艱巨而實在的任務,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方案體現了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要求, 其內涵和外延都有待探索和發現,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現。

摘要:中職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內容就是教學模式改革,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中心兩平臺一機制”中職教學模式改革方案體現了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要求。樹立“以能力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課題為中心”三個理念, 構建“數字資源、網絡教學”兩個平臺, 建立一種自主學習運行機制是本模式的重要內容,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創造性發揮。

關鍵詞:中職,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國發[2014]19號) .

[2]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4-2020年) .

[3] 彭傳章, 張建如.信息化環境下多維度新型課堂教學探索.中國教育報, 2013-09-17.

兩整治一改革總結范文第4篇

摘要 :1971年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提出“生涯教育”。美英兩國作為先鋒國家,形成了目標明確、內容具體、途徑多元的完整的生涯教育體系。探析美英兩國生涯教育緣起及實施模式,對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生涯教育體系具有重要啟示。

關 鍵 詞:生涯教育;美英兩國;實施模式

作者簡介:孟四清,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行)》就強調要使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人生規劃能力”,這其中就包括了生涯教育內容。生涯教育既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的需要,也是學生可持續、創造性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在近百年的教育發展中,美英等國建立了獨特的生涯教育體系。探討美英生涯教育的特點與運行模式,對我國開展生涯教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生涯教育在美英兩國的緣起

較早將生涯發展理論運用于學校教育的是美國。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于1971年提出“生涯教育”,旨在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脫節的問題,引導青少年從“升學主義”浪潮轉向個人的生計與未來發展。生涯教育提出后,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形成了規模廣泛、進展迅猛的教育改革運動。美國曾兩次以政府專門法案的形式強調生涯教育。一次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制定《生涯教育法案》,一次是在90年代制定《學?!蜆I法案》(school-to-work,簡稱STW 項目)。

1972年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州相繼推出了各自的生涯教育模式,其特點是強調綜合性、提倡合作制、實行工讀制。 1974年,美國國會把生涯教育定為全國重點項目。1994年,面對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學?!蜆I法案》(STW),同時,美國教育部和勞動部共同發起了全國范圍的教育改革運動——從學校到就業,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學生都能確定一條走向職業道路的計劃,順利實現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1]

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1971年聯邦教育總署撥款900萬美元,資助各州進行“生涯教育”實驗;1973年又撥款1.68億美元推廣“生涯教育”實驗;1977年美國國會眾議院還專門通過了一個“生涯教育五年計劃”,并撥??钪С制鋵嵤?。[2]加之所有的州及大部分地區教育部門都有專人負責推行“生涯教育”計劃,使之該項教育改革項目得以深入民心,并能持續發展。[3]

1948年,英國政府通過《雇傭和訓練法》,明確規定要求各所中學對所有在校學生實施生涯指導。20世紀80年代以后,英國政府又頒布了一系列文件,強調生涯教育和生涯指導應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997年教育法案》規定,所有公立中等學校都有法定責任為9—11年級(即初三至高二)的所有學生提供生涯教育,必須確保學生得到生涯指導和最新的生涯發展信息資料。2000年,英國教育與技能部頒布了《新課程中的生涯發展教育》等相關指導性文件,明確規定了生涯發展輔導的具體目標。2003年,英國教育技能部又制定了《全國生涯教育框架》。其中針對每個學習階段的生涯教育都有詳盡的描述。[5]

二、美英兩國生涯教育實施的有效模式

美英等國的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導推行的。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已經形成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實施途徑多元、學校與企業共同配合的完整的生涯教育體系和獨特的實施模式。

(一)教學目標明確,分階段進行

美國以學校為中心的生涯教育課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

第一階段為“生涯認知”階段(1-6 年級)。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職業認識”。目的是通過單元教學,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和自我意識,擴大兒童對職業的了解。

第二階段為“生涯探索”階段(7-10 年級)。學生在這個階段有機會深入了解他們所知道的職業群,通過實習、參觀、訪問等方法和途徑獲得具體切實的職業體驗。

第三階段為“生涯準備”階段(10-12年級)。學生在這個階段須習得與職業領域有關的入門技能,具備從事技術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進入??平逃?Post-secondary)的知識準備。[6]

英國中學的生涯教育目標分為自我發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三大塊。三大目標在不同學段都有子目標,詳細地規定了各個階段學生接受生涯教育后應達到的要求。[7]

(二)課程內容排入課表,實施途徑多元

美國中學普遍開設的生涯教育課程主要有生涯發展指導課程、特殊生涯指導課程和生涯相關的學術課程。

在英國這些課程都是根據《全國生涯教育框架》和國家課程體系制定的?!度珖慕逃蚣堋泛w了學校生涯教育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和實例等各個方面。較典型的有與生涯相關的學術課程、生涯探索指導課程、生涯發展指導課程和特殊生涯指導課程等。許多學校把它規定為必修科目。一般中學從第三年或第四年開始,到第五年底結束,教學活動排入課表。

除了學校開設生涯教育課程之外,為了使生涯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美英國家還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生涯教育。為了配合學校和地方服務機構開展生涯教育,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建立了許多有關生涯教育的網站。各個地方教育部門還設有專門的生涯服務機構,以協助學校實施生涯發展教育。美國實施生涯教育的其他途徑還有:模擬情景教學、組織學生的工作實踐、生涯教育咨詢、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等。[8]

(三)組織實踐活動,增進職業體驗

美國中學生參與實踐主要有如下三種工作形式。

1.工讀計劃。這種工作形式是指學校為學生提供有報酬的工作機會。這項計劃最初目的是為家庭經濟不好的學生提供工作機會并獲得一定報酬,因此與學校課程聯系較少。目前這種形式對開展職業教育有積極影響,開始納入學校教育過程和教學體系。

2.合作教育計劃。這種工作形式是指參與這項計劃的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時間工作。工作環境中的體驗和學校學習的課程相互聯系,該項計劃成為生涯教育最主要的一種實踐計劃。

3.義務工作計劃。這種工作形式是指學生參加社區的常規工作。一般由學生自發組織,以俱樂部形式出現,在假期開展,以增加學生的工作體驗。[9]

(四)與社區、企業、家長聯動,獲得有力支持

美英國家一般都注意利用各方力量,為生涯教育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英國在一些相關法令中規定,相關社會各部門要為學生熟悉各種職業提供便利條件。大學校園、各企業、事業單位、工場要和學校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給學生們提供參觀、就地實習及熟悉各專業、職業和工種的機會。同時,學校也比較注意贏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如定期舉辦家長培訓,請他們注意從小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職業意識的灌輸,鍛煉他們的獨立能力。[10]

美國在校內實施“生涯教育”的同時,也特別注重校外生涯教育課程模式的構建,注重與企業、社區及家庭的聯系,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以雇主為基礎的模式;二是以家庭—社區為基礎的模式;三是以農村—住宅區為基礎的模式。美國還十分重視校外實體及社會聯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20世紀70年代,先后建立了“社區生涯教育聯盟”和“生涯發展中心”,這些社會機構為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實踐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1]

三、借鑒與啟示

美英中小學生涯教育的發展,反映了從強調外在硬職業技能訓練到注重軟生涯能力培養的內涵式發展趨勢。同時實踐途徑與方式也日益開放、多元和深化,從而形成了政府推動,學校、企業、家庭共同關注和相互合作的實踐體系。而目前我國中小學的生涯教育仍處于摸索階段。美英的生涯教育實施模式對我國開展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推進中學課程改革,制定與生涯教育相關的校本課程

美英的生涯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生涯課程來實現的,并且列入課表。我國目前即使有的學校開設了有關的課程,也只是零散穿插在心理輔導課或者是偶發的探究學習之中,沒有正式列入課表,缺乏計劃性與系統性。國家應盡快結合目前中學教育的實際,制定生涯教育課程和生涯教育的實施框架,從而為學校實施生涯教育提供參考。各個學校根據國家生涯教育框架,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發展情況,制定相關的校本課程,突出其地方特色。

(二)構建分層遞進、途徑多元的生涯教育體系

多年生涯教育的實踐,美英國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生涯教育體系。我國由于開展生涯教育的歷史較短,即使有學校在嘗試開展,也常常被分散于勞動技術課、心理輔導課的某些章節之中,內容尚未系統化,實踐上也遠未形成完整的生涯教育體系。因此,要在充分理解生涯教育重大意義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分層遞進、途徑多元的生涯教育體系??梢韵葟母咧虚_始進行生涯教育改革,通過專門開設生涯輔導活動課、增加學生的選修課、社會實踐活動、個別咨詢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逐步提高學生對職業、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確立職業意識,主動做好人生規劃,從而使學生有一個完滿的人生。

(三)爭取社區、企業、家長的支持,協同搞好生涯教育

借鑒美英國家的經驗,我國學校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時,應高度重視與家長的合作。有條件的學??膳e辦家長生涯教育學習班,宣傳生涯教育的意義和提供相關信息,還可以到家長工作的地方參觀、訪問。

注重學生的職業體驗是美英國家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特征。我們開展生涯教育要十分重視與企業、學校合作,讓學生去實地參觀和考察,進行職業認知與探索。在資金還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可與職業學校合作,把他們學校的實習基地作為普通學校學生進行職業探索的體驗場所,實現資源共享。

(四)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確保生涯教育取得實效

從美英開展生涯教育的經驗可以看出,政府的法律保障是生涯教育取得實效的前提。我國目前還沒有把生涯教育課程納入基礎教育的課程當中。政府亟待出臺有關的文件,并貫徹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使生涯教育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2][3][4]羅漢書.職業生涯教育的國際經驗剖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5(7):42—44.

[5]李亦桃.美國生涯教育初探—對我國普通高中改革的啟示[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

[6]李金碧.生涯教育: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領域[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13—16.

[7][8]陳娜.英國中學生涯教育及其啟示[J].教學研究,2007(9):456—459.

[9]薛彌.美英兩國生涯教育模式特點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81—82.

[10]陳娜.英國:注重中學生涯教育[J].上海教育,2007(01B):37—38.

[11]王志強.美國生涯教育的實施及對我國的啟示[J].職業與成人教育,2008(3):43—45.

責任編輯/李書華

上一篇:離心泵的常見故障范文下一篇:慕課翻轉課堂化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