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8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基層氣象信息網絡在氣象工作中的廣泛應用,信息網絡的安全運行成為確?;鶎託庀蠊ぷ鏖_展的一個重要保障?;诖?,本文主要對基層氣象信息網絡保障工作的加強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基層氣象;信息網絡;保障工作;措施

現代化臺站規劃的實施對氣象信息網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面建設現代化監測設備已經得到了有效落實,信息網絡通信特別是計算機信息網絡通信在氣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氣象業務信息以及資料的上傳是各級基層氣象單位的主要任務,也是保障基層氣象信息網絡通信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

1.建立健全基層氣象信息網絡保障管理制度

網絡通信系統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出基層氣象信息網絡通信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為氣象業務的各種信息能否得到快速、準確、安全的傳輸。為了保證基層信息網絡通訊系統能夠順利地運行,一方面在具備滿足現代信息通信發展需求的先進設備的同時采取定崗定編的形式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另一方面還需要制定一套較為科學的、系統的、滿足實際需求的管理制度?;鶎有畔⒕W絡通信設備能否實現可持續穩步發展和運行,基層網絡通信系統質量能否得到高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基層網絡維護人員是否能夠將管理和維護工作落實到位。要想使基層信息網絡信息通信系統運行的整體質量實現穩步增長,則需要做好以下兩點:第一、完善機房的管理制度、按制度辦事、對系統和相關設備進行定期檢測或維護、安排值班表、確保重要信息數據的安全并進行備份、針對平常、汛期以及應急時期制定不同的工作預案和要求。第二、對問題設置系統性的保障機制,包括發現-提出-研究-解決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基層業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保障基層信息網絡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對他們定期組織開展一些專題研討、技術座談、業務培訓。

2.嚴格按照信息網絡技術規范開展基層氣象通信保障工作

建設信息網絡通信系統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為了避免出現信息網絡通訊設備的人為損壞、增加其使用壽命并保證業務工作的正常運行,需要正確、科學地培養相關人員對網絡維護的管理意識。因此,正確的保障意識可以讓網絡工作人員對設備的運行環境、周期、使用期限以及技術要求等信息進行有效掌握,從而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科學的維護管理方案,保證信息技術科學、規范地執行到位。第一、明確信息網絡通信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在出現緊急或異常情況時確保工作人員能夠規范操作、冷靜處理問題。減少故障隱患的產生、杜絕各種事故的發生。在進行系統檢查和維護時遵守“一查、二看、三處理”的工作原則?!安椤敝饕遣榭丛O備的各項指示是否有異常情況和故障警告,并提前做好應急處理。工作人員進入機房時首先要進行嗅覺觀察,看是否能夠聞到糊焦味,確保設備運轉過程中沒有線路老化和過熱的問題?!翱础笔峭ㄟ^肉眼觀察設備指示燈和線路是否正常運行,確??照{溫度以及濕度無異常?!疤幚怼睂Ξ惓G闆r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發生警報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挽救措施,最后對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進行總結,做好相關記錄,保存檔案以備日后維修工作的參考。第二、對工作人員制定嚴格的檢修維護制度,根據要求執行并完成“日檢測、周維護、月分析”任務,另外,對于機組出現的問題組織定期討論會,信息網絡保障人員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情況對業務情況進行匯報、分析和交流,包括系統出現的各種現象、隱患、原因以及所應該采取的有效措施,總結出設備維護的注意事項和解決方法,從而提高信息網絡保障人員的故障處理能力。

3.建立健全基層氣象行業的信息網絡應急預案體系

隨著基層氣象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的頒布和實施,信息網絡管理部門和相關運營部門及組織之間協調配合、快速響應,使得基層氣息行業的信息網絡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為了順應現階段基層氣象業務的快速發展,還需要對以下三點工作做出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信息上報/通報制度、監測預警手段,以及定期制定日常的工作的討論會議等。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應急指揮調度效率,加強對各種信息、數據以及資料的集中管理,有助于信息網絡安全應急管理工作的穩步運行。另外,在安全方面對網管系統完善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一定的監測系統,以便提高網絡的監測和控制能力,將運營和責任落實到位。為了完善預案并加強預案的落實,組織一定的應急演練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實現共同進步。

4.提高信息網絡保障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

網絡保障人員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是實現信息通訊保障工作和信息通訊系統高質量運行的基本前提。對工作人員進行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能培訓,能夠打破自學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網絡保障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一方面加強網絡保障人員對基本氣象科技技能的培訓。對于新成員一定要事先進行基本氣象技能培訓并使其掌握各類氣象保障應用系統的使用方法,為了普及信息化應用知識可以將這些知識納入到培訓的必修課程中。另一方面多形式多樣化地進行各類活動、培訓和比賽的開展,或者借助網絡或視屏會議舉辦專題講座、技術培訓、討論交流、業務測試等對崗位人員進行針對性地培養,網絡保障人員不僅可以對技術自我鉆研,而且能夠實現互動的最終目的。業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基層氣象信息網絡通信保障工作的發展,是基層單位氣象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對問題進行全方位探討,從而達到提高網絡業務技能

5.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順應現階段基層氣象信息網絡工作的廣泛開展,應注重建立健全科學的氣象網絡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標準的技術規范開展信息網絡業務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氣象行業的信息網絡應急預案體系,并著力提高基層氣象信息網絡保障人員的素質及業務能力,確保各類氣象業務信息資料的及時上傳和更新。

【參考文獻】

[1]唐雅茜,陳平,朱海波.巧談氣象信息網絡故障維護[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22).

[2]宋曉亞.氣象信息網絡運行結構與安全防護[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8).

[3]唐雅茜,陳平,朱海波.巧談氣象信息網絡故障維護[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22).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灤南縣氣象局,河北 灤南 063500)

摘要:本文從唐山市各縣氣象局的科技服務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近年來氣象科技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我國的改革形勢和基層現狀,針對氣象科技服務如何健康快速發展問題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現狀;前景;思考

引言:多年來,唐山市各縣氣象局的氣象科技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其相關工作卻進步緩慢,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制約因素,很難適應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為此,必須要對氣象科技服務工作提起高度重視,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從而促進基層氣象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

1.現狀及存在問題

1.1氣象科技服務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如今,唐山市基層氣象部門一些學歷較高和技術能力較強的氣象人才比較缺乏,很多工作人員都是身兼數職,因工作需要,各單位聘用一些編外用工,這些人員所學專業大多數與科技服務不對口,單位對他們的培訓力度也不夠,他們對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要求、規范以及標準等掌握程度相對較差,一部分人不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工作比較消極,這樣一來,對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1.2氣象科技服務體制不健全。目前,唐山市基層氣象部門的相關機制體制并不夠健全,與之相關的理念和方式也較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飛速發展的社會形勢下,其科技服務水平顯得難以適應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再加上運行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強,待遇較低,發展動力不足,技術力量薄弱,一些工作人員的分工也不夠明確,所以經常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3氣象科技服務技術水平不高。氣象科技服務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業人員的學歷都不高,最高是大專,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差;二是人們對于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且人們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然而,基層的科技服務水平有限,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針對性比較欠缺,很難為大家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服務與產品;三是氣象預報的準確性難以保證,因此服務效果不夠理想;最后,氣象科技服務研發機制和體制不夠健全,而且相關部門對氣象服務工作投入的資金非常少,氣象科技服務相關的設備不夠,所以,不具備良好的工作條件,從而對氣象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2.發展前景及應對策略

2.1發展前景

2.1.1 氣象科技服務市場展望。如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行各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氣象科技服務和防雷技術等免不了受到社會其他行業競爭的沖擊,如果具有了防雷檢測資質,那么就能夠開展防雷檢測技術服務,對打破行業壟斷也有幫助作用。

2.1.2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形勢。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是政事企分開,事業單位也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公益性氣象服務可以由政府主辦,而商業性氣象服務則完全可以市場化,因此,政事企分開將成為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新趨勢。

2.2 應對策略

2.2.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人員綜合素質。如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要想促進氣象事業建設順利健康發展,必須加強人才建設,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健康順利開展也需要高科技人才隊伍的支撐,而且這支人才隊伍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同時,也要懂得經營之道和管理方法,重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為保證唐山市氣象科技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從現在開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氣象科技服務市場的持續發展。

2.2.2 規范運行機制和管理??茖W的管理模式是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事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對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運行機制進行有效地規范和加強科學管理,比如,應當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辦法,以確保同國家企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有效對接,并充分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唐山市科技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2.2.3 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鶎託庀蟛块T與其他部門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來說,基層氣象部門能夠直接提供天氣預報、雨情信息、氣象災害預警、氣候分析與預測等各種氣象服務,充分發揮基層氣象部門的這一優勢,能夠促進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是可充分發揮自動氣象站的作用,利用得到的探測資料,建立起網絡氣象信息平臺,為政府、公眾及客戶制作、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氣象服務產品,提升氣象科技服務實效和水平。

2.2.4 努力尋找科技服務新的增長點。最近幾年來,唐山市的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氣象防災減災以及氣候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氣象服務工作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面對廣大社會群眾的各種個性化需求,需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尋找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如今,我國對環保和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逐漸增多,可見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對于氣象開挖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部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游客,需要對旅游地區的氣象資源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使氣象服務成為有力支撐,因此,氣象為旅游業服務將大有可為。

結語:基層氣象服務工作如今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處于市場改革的浪潮中,所以需要全面分析市場需求,在把握住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要有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各縣氣象局一是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提高氣象服務人才的責任心和素質能力;二是要努力將基層氣象行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整合資源,不斷開拓新的服務領域,逐漸提高氣象科技服務水平,促進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桂榮,胡峰,滕麗峰,張文琴. 日照市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現狀與思考[A]. 中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軟科學論壇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氣象學會:,2007:4.

[2]陸林. 我國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研究[D].云南大學,2013.

[3]馮永芳. 基層氣象臺站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基層 氣象科技服務 發展 探討

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就是氣象科技產品應用于實際生產勞動并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償服務的具體舉動。對于基層氣象部門,經費少,人員少,辦公條件艱苦一直是存在的狀況,氣象科技服務的蓬勃發展有效的改善了這一情況,但各個地區發展也不盡相同,西部基層縣局的發展相對東南沿海差距甚大,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

1 發展歷史

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地方支持狀況,開拓力度的不同,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特別是西部地區基層氣象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人才力量薄弱,導致氣象科技服務存在諸多困難。以武勝縣氣象局為例,真正意義的科技服務發展比較晚,前面很長一段時期都是主要以到鄉鎮收取氣象服務費為主。90年代開始有極其少量的防雷服務,到2005年以后,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配合,共同開展執法檢查活動,有效的規范了防雷市場。隨著最近幾年武勝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再加上行政審批活動的有效實施,使得防雷技術服務、氫氣球的施放業務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科技服務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2 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以武勝縣為例)

2.1 氣象科技服務公眾認知不夠

武勝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縣城規模較小,是全國農業縣。經濟文化發展也相對落后,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普遍不高,加上宣傳力度還不夠,常規的氣象科技服務業務雖已基本普及,但是很多群眾還存在氣象局就是免費提供天氣預報這一意識,對氣象有償服務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的現象。一些建筑開發商認為防雷可有可無,防災減災意識淡薄,這一狀況阻礙了武勝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

2.2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受多部門制約

由于武勝縣氣象科技服務發展較晚,防雷業務從開展以來都是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配合,共同監管來進行的。這種體制和運行模式就決定了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存在個別領導為開發商說情,監管單位與開發商的關系和利益復雜化使得氣象科技服務基根不實,保障機制薄弱,發展不穩定。

2.3 執法力量甚微 執法人員緊缺

基層氣象局機構、編制限制,武勝沒有專業執法隊伍,執法人員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素質普遍不高,對當前形勢下的氣象行政執法不能很好勝任。這一系列的缺陷導致我縣科技服務執法工作不能有效的推進。

2.4 科技服務人才缺乏 裝備落后

由于人員編制的限制,縣局氣象業務較多,任務繁重,每個人都同時兼職有1到2種不同的工作,很多兼職科技服務的人員也不是相關專業畢業,未經過系統培訓,實踐經驗也非常少。而且氣象科技服務裝備更新換代周期太長,很多先進的檢測、測試設備得不到很好的供給,缺少專業氣象科技服務產品數據采集和分析處理設備??傊?,人才缺乏、崗位角色混亂、設備落后等現狀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嚴重制約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

2.5 科技服務業務結構單一種類較少

很多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以武勝為例,防雷技術服務占科技服務總收入的95%以上,其他氣象科技服務項目發展不足或者根本還未開展。這一狀況是導致氣象科技服務不能綜合發展。

2.6 內部管理不規范

基層氣象科技服務沒有很好的管理和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沒有體現責、權、利的平衡。單位也沒有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對負責氣象科技服務、參與氣象科技服務的人員沒有一套獎勵懲罰制度,這使得從事氣象科技服務的人員的積極性不能充分調動起來。另外科技服務財務管理也不是十分規范,這同樣制約著氣象科技服務良好的發展。

3 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思路探究

從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基層氣象部門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改革創新,規范開拓才能有效的促進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下面就上述問題,談一談發展思路,以供參考。

3.1 加強宣傳,提高氣象科技服務公眾知曉度

只有公眾理解到了氣象科技服務的確是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必須的活動,才能更好的去開展氣象科技服務。我們一要利用“3.23”氣象日、科技下鄉、為農服務等機會深入城鎮、鄉村廣泛宣傳;二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主動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多匯報和溝通;三是開展氣象災害調查時借機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科技服務。通過以上宣傳措施主動出擊,擴大氣象防災減災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

3.2 加深同相關部門的合作交流以及聯合執法

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們仍需要并努力加深與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一是從安全生產的思路來和政府領導、相關部門交流溝通,并且利用氣象法律法規向政府和部門宣傳。二是加強同建筑開發商的溝通協調,讓開發商了解建筑物防雷的重要性,使得他們變被動與主動,甚至自主打好建筑物防雷品牌;三是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執法大檢查。

3.3 組建專業執法隊伍 提高執法質量

應積極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氣象行政執法隊伍,但就目前各基層縣局的人員情況來看,單獨組織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是不現實的。建議市局成立一支精干的執法支隊,以市局氣象執法支隊為主體,各縣區執法人員為成員組建全市統一的執法隊伍,各縣區氣象行政執法工作由市局行政執法支隊來完成,縣局不再單獨執法,各縣區轄區內出現了氣象違法案件后上報市局執法支隊,各縣區執法人員要積極配合市局執法支隊進行調查、取證工作。市局應該對所有執法人員應進行系統的培訓,逐步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提高執法隊伍整體水平,為氣象科技服務保駕護航。

3.4 壯大人才隊伍提升裝備檔次

應積極爭取地方編制,充實科技服務人才隊伍,招可用人才,留可用人才,建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營銷的縣級氣象科技服務人才隊伍。還應加強相應科技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同時必須加強科技服務相關領域的裝備更新換代。只有通過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和現代化的服務裝備才能在服務對象心中樹立一種良好的服務形象,為以后科技服務高標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5 拓寬科技服務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縣級氣象科技服務結構單一,不能適應以后政策環境變動后的市場需要,我們應當在防雷方面繼續做深做強,同時加快發展氣象信息服務、氣象影視及廣告服務、氣象短信服務、氣候資源開發服務等項目。還應努力開發新的氣象科技服務產品,如借助武勝城市建設、工農業園區、旅游發展等開展病害蟲氣象條件預報、旅游指數預報等等??傊?,通過發行和挖掘市場的需要,努力拓寬科技服務新的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3.6 規范內部管理

要同企業管理模式一樣,建立良好的發展體制。對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要規范化,加強賬戶管理和財政預算制度。防雷技術管理方面要規范服務程序,推行標準格式文書,提升科技服務層次。全市科技服務實體特別是防雷服務機構在收費和服務上盡量統一,以減少客戶的質疑。通過這一系列管理措施來提升我們服務水平。

此外也還還應加強氣象科技服務實體的黨群組織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氣象文化建設,建立監督機制,接受上級管理機構監督管理,促進氣象科技服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建,張靜,馮晶晶.淺談縣級氣象科技服務目前的現狀與發展思路[J].科技與生活,2010(10):184.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計算機;氣象信息網絡系統;信息安全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已經廣泛地應用于氣象部門的工作中,借助先進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能夠高效、實時地傳遞數據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再進行氣象信息的發布,提高了氣象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計算機系統的廣泛運用,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安全問題。因此,對氣象信息網絡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制訂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確保信息的安全。

1 網絡安全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和實時傳遞,這與網絡的自組織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組織行為和系統的開放性有關,系統的開放性直接決定著網絡的活力。此外,系統的開放程度越高,則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就受到很大的威脅。因此,開發人員需要衡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使用價值和數據安全性,使其保持相對的穩定和平衡。

1.1 網絡安全的特點

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與木桶理論類似,與短板有著極大的關系[1]。網絡存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社會信息的復雜性和高風險性;2)網絡安全缺乏清晰的界限定位,這給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3)網絡的互動性和實效性,影響著各個國家的安全;4)安全威脅存在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和潛伏性,大大增加了安全防范的難度。

1.2 網絡安全的本質

網絡安全的目標是在確保網絡信息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防護工作與技術和管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安全的防護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才能提高防護能力,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與人為因素,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有著密切的聯系,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公式:網絡安全=f(人,管理,技術),即人、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關系著的網絡安全。

2 氣象系統內部網絡安全現狀

2.1 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計算機已進入到各級各戶,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計算機具有的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不安全因素由于具有一定的突發性,不可預測性和潛伏性,增加了安全防護工作的難度,使得用戶無法及時的采取措施來對個人的信息進行保護[2]。此外,大多數的計算機使用者認為借助殺毒軟件就能夠有效地避免系統中毒和入侵現象,盲目下載殺毒軟件,卻忽視了升級病毒庫,依然無法有效地保護網絡數據信息。

2.2 網絡本身的開放性帶來的安全隱患

計算機相互連接在一起,傳遞和共享數據信息,形成了龐大的網絡系統。這樣表明信息系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才能進行數據信息的交互。因此,網絡自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計算機內部的防火墻無法有效地區分防范內部軟件和內部軟件,也無法有效地阻止入侵行為。所以,編程人員在開發計算機系統時,需要最大限度的減少系統本身的漏洞,確保信息的安全。

2.3 病毒的威脅與入侵攻擊

在計算機系統內部,存在木馬或者病毒都會引起計算機癱瘓,使得日常工作難以進行下去。除了網絡存在病毒以外,使用的硬盤或者U盤也有可能攜帶病毒,導致計算機癱瘓。

2.4 計算機網絡系統界限模糊

目前,計算機網絡系統對網絡工作,業務網絡等未制定明確的界限,使得氣象信息的傳輸和管理工作存在混亂,工作目標和職責不明確,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這就會使得工作人員對氣象信息分析存在偏差,降低工作效率[3]。

3 市級氣象部門氣象網絡安全預防措施

3.1 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

計算機系統雖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但也需要人員來對其進行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直接決定了氣象信息的安全。因此,氣象部門需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此外,還需要不斷提高

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防護意識,并且對其進行考核[4]。制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傳輸制度,對操作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化,將理論知識付諸行動,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這樣才能全面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3.2 強對網絡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措施

一般來講,黑客攻擊計算的步驟如下:1)對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確定出有價值的對象;2)對自己的位置和IP進行隱藏,借助計算機手段來獲取對方電腦的賬號和密碼;3)登陸對方電腦,獲得控制電腦的權利,從而竊取自身所需要的數據信息[5]。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黑客攻擊電腦,需要加強對網絡的控制,設置高級別的防火墻,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

3.3 強對網絡資源和管理特權的控制和管理

現階段,在確保網絡信息安全性方面主要采用的技術為網絡控制訪問技術,其能夠有效保護氣象數據信息。借助網絡控制訪問技術,能夠對主體訪問權限進行限制,辨別訪問主體的身份,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

3.4 加強防火墻技術的使用分析

計算機系統具備的防火墻技術能夠有效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并且能夠及時地阻攔病毒,防止黑客攻擊電腦。氣象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設置防火墻,能夠有效地對出入的信息進行監控,由于其存在權限劃分,能夠有效地對信息進行控制,從而提高網絡系統內部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和黑客攻擊[6-7]。

4 結語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網絡安全問題影響著網絡的正常工作。因此,氣象部門需要不斷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網絡安全意識,并且定期對其進行考核,這樣才能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有效解決安全問題,確保數據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葉文.氣象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與防御[J].農業與技術,2014,34(6):214.

[2] 郭文遠,劉燕,賈金樓.地市級氣象部門網絡故障監控報警的研究和應用[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09,26(4):107-109.

[3] 衛晉芳.氣象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16):199-201.

[4] 王慧瑜,王帥,李銘鑒,等.加強氣象信息網絡系統安全和防范的探討[J].通訊世界,2017(19):94.

[5] 樊瑋.氣象信息網絡存在的安全問題與策略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3):213.

[6] 王新清.提升氣象信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57-58.

[7] 徐驍.淺談氣象信息網絡安全策略及技術[J].中國新通信,2017(8):35.

(責任編輯:劉昀)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收稿日期:20191120修訂日期:20200115責任編輯:葉海敏

基金項目:江西省省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項目(2019年度)資助。

第一作者簡介:劉云,1981年生,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及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Email:69580747@qq.com。

通信作者簡介: , 年生, ,,。

摘要: 江西省是我國地質災害高發、頻發的主要省區之一。2002年,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與江西省氣象局合作,首次在江西衛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產品。江西省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歷經十余年的發展,預警等級劃分主要采用圖層疊加法,經歷了無預警等級、五級預警等級、四級預警等級3個階段,預警信息越來越精準。2002年至2019年年底,共發布預警信息298期,其中紅色(五級)預警9期,橙色(四級)預警80期,黃色(三級)預警190期,藍色預警15期,無等級預警4期;2002—2005年為預警發布嘗試階段,發布的預警信息較少; 2006年始,發布的預警信息有較大程度增長。2002年至2019年年底,成功預報地質災害事件856起,避免可能的人員傷亡8 885人,預警成效顯著。對2011年以來172期預警命中率和空報率的年均值進行統計,發現命中率尚可,但空報率較高。預警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為預警信息仍為手工制作、預案對預警等級劃分已出現不適用情況、未制定預警校驗要求等。后期預警工作將向自動化、精細化及短臨預警方向發展。

關鍵詞: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江西省

文獻標識碼:A

江西省具備地質災害發育的地質環境條件,是我國地質災害高發、頻發的主要省區之一。江西省也是我國江南丘陵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形高差為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礎的能源來源;廣泛的巖土風化為地質災害提供了初始的物質來源;村鎮大量的人工切坡建房或修路形成臨空面為地質災害體能量的釋放提供了空間;集中的強降雨使巖土體飽和,重量增加,摩擦減小,觸發了地質災害體能量的釋放[1]。

2003年5月29日,原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于2003年6月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發布[2]。2002年6月12日,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與江西省氣象局合作,首次在江西衛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產品[3]。自2003年起,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逐步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理論方法,指導全國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4],預警模型由最初的臨界雨量判據法(隱式統計模型)修正、發展、完善為現在的多因素判據法(顯式統計模型)[5]。各地根據局部氣候和地質環境條件等,建立了諸多的區域預警模型[69]。但預警效果的評價標準和方法較少,近年來參照氣象預報、地震預報評價方法[1012]探討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效果評價方法提出了命中率、漏報率、空報率、準確率等概念[1314]。但上述方法均是基于有較多地質災害發生的條件,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卻難以適用于地質災害偶發的較小空間尺度或較低等級預警的效果評價。本文對江西省十余年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以下簡稱“預警”)工作的技術方法、成效進行分析與展望。

1 江西省地質災害概況

江西省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與區域極端降雨天氣呈顯著的相關性。根據統計數據[1,15],截至2016年6月底,江西省共發生有具體記錄可查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事件25 587起,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較少;規模和災情等級以小型占絕對優勢(99.67%),中型罕有發生(0.29%),大型以上則極少發生(僅11起)。江西省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程度劃分為高、中、低、不易發4個等級。其中,高易發區(約5.21萬km2)主要分布省界附近的武夷山、羅霄山、南嶺、九嶺、幕埠山、白際山、懷玉山區及省內雩山山脈,零星分布且面積較小的高易發區有廬山和上栗2處;中易發區(約6.16萬km2)主要分布在山麓丘陵區,基本圍繞或相間高易發區分布;低易發區(約2.95萬km2)除環鄱陽湖平原和吉泰盆地有較大面積分布外,在較大水系寬闊溝谷平地及山間盆地亦有零星分布;不易發區(約2.39萬km2)分布在環鄱陽湖沖積平原、贛江中游吉泰盆地及贛江上游贛州盆地[15]。

與西部省份地質災害相比,江西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特征顯著:一是規模和災情等級絕大多數為小型;二是汛期集中發生,且具有突發、多發和群發性;三是與人工切坡等人類工程活動密切相關。根據江西省目前經濟技術條件,在不可能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專業監測預警、實施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的情況下,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不失為一種宏觀層面簡單、經濟、有效的重要防災減災手段。

2 預警技術和方法

預警信息由預警范圍、預警時間和預警等級3個要素構成。其中預警范圍根據降雨范圍圈劃;預警時間以降雨時間為基礎,參考地質災害的滯后性確定;預警等級的確定和劃分,目前國內常用的有圖層疊加法和指數法(柵格法),均是基于區域地質環境條件和過程雨量開展評價或計算,雖然方式有異,效果是異曲同工。

因指數法涉及空間網格劃分、網格賦值計算等,計算略為復雜,在尚未實現自動化預警的情況下,江西省預警等級劃分采用圖層疊加法。圖層疊加法根據預報雨量等級疊加地質環境條件圖層(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圖)確定預警等級(圖1),具體疊加分析見表1—表4。預警等級劃分是預警信息制作的技術核心,根據時間先后,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概述如下。

2.1 無預警等級劃分階段(2002年)

2002年為江西省預警信息制作元年。預警信息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預報雨量疊加江西省地質災害區劃圖(1∶75萬,2000年)[18]形成。由于缺乏具體的預警等級劃分標準或參照,預警信息只明確了預警范圍和預警時間,未有預警等級劃分(圖2)。預警文字中多以“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作為預警描述。對于極端強降雨天氣,則補充“有的災情可能比較嚴重”或“局部地段災情可能比較嚴重”的描述。

2.2 五級預警等級劃分階段(2003年—2012年7月13日)

參照國家地質災害預警等級劃分方法[16],結合江西省降雨特征和地質環境條件,江西省地質災害預警等級可劃分為五級:一級為可能性很小,二級為可能性較小,三級為可能性較大,四級為可能性大,五級為可能性很大。其中,三級在預報中為注意級,四級在預報中為預警級,五級在預報中為警報級(圖3)。預報降雨量參考江西省各降雨量段的頻率和致災性,按過程降雨量和日預報降雨量劃分為5個區段。早期的地質環境條件圖層仍采用江西省地質災害區劃圖 (1∶75萬,2000年)[18]作為疊加圖層,2009年開始采用“江西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2020)研究報告”[19]的易發程度分區圖作為疊加圖層。

2.3 四級預警等級劃分階段(2012年7月15日—2019年年底)

從2012年第21期預警(2012年7月15日)開始,采用顏色進行預警等級標識和劃分(表3,表4,圖4)。預警等級由弱到強分別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17],按降雨強度區段分別對應五級預警等級劃分中的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略去了原有的一級預警等級。

2013年第2期(2013年4月28日)按照對應關系仍采用原有描述,以“可能性”為基礎,按很大、大、較大分別描述紅色、橙色、黃色預警等級。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4日)開始采用《江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確定的等級描述:紅色預警,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橙色預警,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黃色預警,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藍色預警,有發生地質災害的一定風險。地質環境條件圖層替換為“江西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綜合研究報告”[21]形成的易發程度分區圖。

3 預警信息制作與發布

3.1 預警信息制作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預報雨量數據,由預警信息制作單位初步確定預警區域和預警級別,完成預警信息初稿,必要時與氣象部門會商確定。預警信息包括文字和圖件兩部分。預警文字包括降雨趨勢預報、預報依據,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區域和預警等級,可能受威脅的對象及防治建議等內容;預警圖件標示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區域和預警等級。

根據歷年的預警信息對比,可以發現如下特征:一是預警等級的劃分由無到有;二是預警信息文字描述由較為簡單轉向豐富,圖件由粗線條(如2002年的預警信息范圍僅以線條勾繪)轉向精細化;三是預警時間的精準化,從2004年第2期預警開始,預警時間由“日”改為“時”進行描述;四是預警范圍發生調整,早期預警信息不反映較低等級(一級和二級)的預警范圍,從2013年第4期開始在圖面和文字出現藍色預警(三級以下)等級范圍,從2014年第3期開始將最高等級為藍色的預警信息列入考慮發布范圍。

3.2 預警信息發布

經審簽后的預警信息,由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和氣象部門聯合發布。早期信息發布的渠道主要是電視臺的氣象節目、電話、傳真、廣播等,后來增加了網絡、電子郵件、短信等方式,目前QQ、微信也納入預警發布和傳遞范疇,信息的受眾也由寬泛兼顧向預警區的村鎮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精準傳遞。

預警信息發布后,將對氣象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進行跟蹤、分析和研判,必要時對預警信息進行調整,按程序審簽發布。為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一般情況下預警周期結束后,預警信息自動解除;必要時,按程序審簽后發布解除預警。

4 預警成果

4.1 預警信息數量

2002—2019年年底,江西省共發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298期次。

(1)預警等級分布。按期次的最高預警等級計算,其中紅色(或五級)預警9期,橙色(或四級)預警80期,黃色(或三級)預警190期,藍色預警15期,無等級預警4期。數量分布趨勢以黃色(或三級)為主,橙色(或四級)次之,紅色(或五級)較少。早期藍色(或小于三級)預警原則上不對外發布,但是隨著對預警工作的重視,2014年以來,共發布15期藍色預警,其中2019年發布10期,成為當年數量最多的預警等級(圖5)。

(2)年度分布。2002—2005年為預警發布的嘗試階段,這4個年度發布的預警較少(共17期),但總體預警等級較高,以四級(橙色)預警為主,對預警信息的發布持審慎態度。2006年開始,預警信息數量有較大程度增長,最多的年份(2010年和2016年)發布預警信息32期,最少的年份(2013年)也發布了9期(圖5)。

(3)月度分布。地質災害的分布與強降雨呈顯著相關。根據已發布的298期次預警信息統計,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每年的4—7月(汛期)為高發期,約占總期次的87.25%;5月和6月分別約占總期次的21.48%和39.26%,為預警發布的高峰月;8—10月季節性降雨減少,預警信息發布主要受臺風影響,發布數量相對較少;3月可能因汛期提前而發布預警,如2019年因汛期提前在3月份發布了5期預警,但預警等級較低;11月至次年2月為枯水季,發布預警數量極少,其中11月和12月無預警信息發布記錄(圖6)。

4.2 預警準確率評價

4.2.1 評價方法

采用預警效果評價方法中常用的命中率、漏報率、空報率[1314]3個指標進行評價。命中率(Pht)表達的是預警區范圍內準確預報的地質災害點所占比例,定義為地質災害預警區內災害點數(NA)與研究區內災害點總數(NA+NB)的比值,用公式表達為

Pht=NANA+NB。(1)

漏報率(Put)表達的是預警區范圍外未能準確預報的地質災害點所占比例,定義為地質災害預警區外災害點數(NB)與研究區內災害點總數(NA+NB)的比值,用公式表達為

Put=NBNA+NB。(2)

空報率(Pft)表達的是某級別預警區內沒有災害發生的預警單元面積(SSA)與預警區總面積(S)的比值,用公式表達為

Pft=S-SAS。(3)

4.2.2 有關說明

(1)因2011年前未建立明確的地質災害報送制度,本文僅對2011—2019年發布的172期預警按命中率、空報率2個指標進行準確率評價。漏報率與命中率之和為100%,因此漏報率不再贅述與計算。

(2)部分災害點坐標有偏差,且預警成圖比例尺?。?∶200萬)。因此,將預警區界限外附近的災害點也納入預警區計算。研究區以江西省行政區范圍計算。

(3)僅計算崩塌、滑坡、泥石流3個類型災害,與強降雨無關的地面塌陷等不納入計算范圍。

(4)對面積或跨度很大的預警單元,計算面積時根據災害點的分布進行了適當的分割。

(5)當研究區內災害點總數(NA+NB)為0時,命中率(Pht)按0計算。

4.2.3 評價結果

由于計算的預警期次較多,對2011年以來172期預警命中率和空報率再以年為單位進行了平均值計算(圖7)。根據計算結果,預警的整體命中率(平均值0.51)尚可,但空報率(平均值0.71)較高。其中有25期次預警命中率為100%,有48期次預警(藍色9期,黃色33期,橙色6期)為空報,即命中率為0,空報率為100%。導致空報率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降雨的時間、范圍、強度等預警前置條件發生變化導致空報;二是人為擴大預警區范圍,增加了空報的概率,但擴大預警區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命中率值,兩者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長關系(圖7)。

4.3 防災減災預警成效

預警信息的發布為提前轉移可能受威脅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爭取了寶貴時間。成功預報的數量和避免可能傷亡人數情況是檢驗預警效果的重要考核因素。2002—2019年年底,江西省共統計地質災害成功預報事件856起,避免可能傷亡人數8 885人,遠高于同期因地質災害人員傷亡人數978人(表5),預警成效顯著。

對2006年27期次預警信息分析,實際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集中時間、區域與預警的時間、區域基本一致[22]。根據江西省氣象臺2015年開展的預警效益評估,預警服務效益貢獻率為44.03%,減少人員傷亡貢獻率為67.76%[23]。根據歷年數據對比結果,發現江西省地質災害死傷人數、災害損失呈顯著下降趨勢(表5)。

4.4 成功預警案例

(1)2002年6月13日,宜黃縣地質災害防災預案中的黃陂鎮豐產村豐產組滑坡隱患點,在接到地質災害短期預報后,組織撤離了受威脅的11人。6月16日,滑坡快速下滑,推倒了3棟18間房屋,未造成人員傷亡。

(2)2002年6月18日,永豐縣地礦部門接到地質災害短期預報后在汛期地質災害巡查中,發現沙溪鎮坪上村白沙潭村小組的村后山體開裂,隨時可能下滑成災,當地政府及時組織受威脅的8戶30人和重要財產轉移。7月1日,村后約4 500 m3土石下滑,推倒房屋20余間,未造成人員傷亡。

(3)2006年6月,黎川縣國土資源局和熊村鎮政府接到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后,在巡查中發現邱源村武林峰村小組滑坡隱患點有活動跡象。6月4日前將全村17戶71人安全撤出,6月6日凌晨發生山體滑坡,5萬余立方米的泥沙在暴雨中傾瀉而下,掩埋了38間房屋,沖毀農田200余畝,直接經濟損失50余萬元,未發生人員傷亡。

(4)2008年6月13日,安遠縣天心鎮政府接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后,于當日上午10時,在持續強降雨的情況下,該鎮緊急啟動轉移和疏散群眾方案,鎮村干部組織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進行轉移和疏散。11時50分,最后1戶被轉移出危險區,10分鐘后,該戶房后的山體發生滑坡,滑坡體將房屋全部掩埋,該戶成功脫險[24]。

5 問題與展望

5.1 主要問題

(1)預警未實現自動化。江西省作為全國最早開展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的省份,目前預警信息卻仍停留在手工制作階段,工作手段已遠落后于其他地質災害重點防治省區,且預警信息的手工制作將制約精細化預警和短臨預警的發展。

(2)現有預警等級劃分已出現不適用情況?!督魇⊥话l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預警等級劃分主要存在3處不適用的地方:一是對前期降雨的時間范圍、降雨量的計算取舍等未有規定。雖然在實際預警信息制作時會考慮前期降雨量的影響,但全憑制作人員依據主觀經驗而定,導致不同制作人員制作的預警信息可能存在等級和范圍差異;二是降雨強度過程劃分較簡單,僅分為過程降雨量和日(24 h)降雨量,但過程降雨量(時間跨度多從1天到4天)的降雨量等級范圍差異較大,應細化過程降雨量的時間和雨量劃分,如按24 h、48 h、72 h、≥96 h等進行劃分,以實現降雨量劃分的平緩銜接;三是未規定 3 h、6 h、12 h、18 h等短臨強降雨雨量的等級劃分,短臨預警目前無據可依。由江西省應急管理廳修訂的《江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20年6月)》[25]則直接刪除了雨量等級劃分等內容。

(3)未制定預警校驗要求。預警校驗是預警工作的后評價,是降雨過后對比實際的降雨量、范圍和時間,結合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范圍、規模、災情等情況,對發布的預警信息時間、范圍、等級等要素進行驗證,記錄有關問題和注意事項及??贝嬖诘恼`差,為后續預警積累寶貴經驗。截至2019年年底,江西省尚未制定預警校驗要求。

5.2 工作展望

(1)預警自動化。雖然預警信息的制作流程及內容都較為簡單,但自動化制作可以實現更精準的分析和研判,減少人為主觀性的干擾,為推進精細化預警和短臨預警夯實基礎。2013年,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部署“江西省地質環境信息化建設項目”,將預警自動化納入建設內容。截至2019年12月底,預警自動化建設已開展測試和試運行工作。

(2)預警精細化?,F有預警信息勾畫的預警區范圍多在數百平方千米至數千平方千米,與縣級行政單位面積大體相當。在目前沒有具體預警準確率分析或考核指標的前提下,似乎是預警區范圍越大,準確率越高,但是也意味著大范圍的預警響應區需大量基層工作的投入。因此,有必要開展預警的精細化工作,這也是預警工作的重要發展方向。

2015年,江西省氣象臺和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合作開展了“江西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精細化技術研究與示范區建設”項目,在江西省修水縣、瑞昌市、廣豐縣、永新縣、宜黃縣、崇義縣、尋烏縣各選擇1個鄉鎮作為示范區,開展精細化預警研究與建設,但項目進展緩慢,效果有待驗證。

(3)短臨預警?,F有的預警時間跨度多為1~4天,最短預警時間為24 h。但是,過程降雨的降雨時間(或強降雨時間)往往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導致地質災害突發、多發和群發。因此,在過程降雨中加密短臨預警能起到突出提示的作用。另外,突發性的雷暴雨等天氣,短臨預警非常必要。2017年7月2日和8月9日,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嘗試性地發布了1期12 h和1期6 h的短臨預警,但預警效果有限。目前,短臨預警已列入預警工作計劃,對于短臨預警的等級劃分已有初步考慮,有望成為日常預警工作的組成部分。

6 結 論

(1)江西省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歷經十余年的發展,預警等級劃分經歷了無預警等級、五級預警等級和四級預警等級3個階段。

(2)2002年至2019年年底,江西省共發布預警信息298期,每年4—7月(汛期)為預警信息高發期。預警命中率尚可,但空報率較高。成功預報地質災害事件856起,避免可能的傷亡人數為8 885人,預警成效顯著。

(3)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為預警信息仍為手工制作,預案對預警等級劃分已出現不適用情況,未制定預警校驗要求等。后期預警工作將向自動化、精細化、短臨預警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云,康卉君.江西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空間分布特征分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20,31(4):107112.

[2] 李曄,張淑月.地質災害預警明起在央視發布[N].中國氣象報,20030531(4)[20191120].

[3] 嚴春銀,袁正國. 江西將發地質災害風險預報[N].中國氣象報,20020606(1) [20191120].

[4] 溫銘生,劉傳正,陳春利,等.地質災害氣象預警與減災服務[J].城市與減災,2019(3):912.

[5] 劉艷輝,劉傳正,溫銘生,等.中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模型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5,23(4):738746.

[6] 郭富赟,宋曉玲,謝煜,等.甘肅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技術方法探討[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5,26(1):127133.

[7] 朱昳橙,李益敏,魏蘇杭.怒江州滑坡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模型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8(4):610619.

[8] 溫智熊,藍俊康,梁一敏.廣西龍勝縣崩塌和滑坡地質災害的氣象預警預報[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8,38(3):464468.

[9] 德慶卓嘎,張國平,胡駿楠,等.西藏公路交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8,29(4):121129.

[10]張國民,劉杰,石耀霖.年度地震預報能力的科學評價[J].地震學報,2002,24(5):525532.

[11]矯梅燕.關于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幾個問題[J].氣象,2007(11):38.

[12]倪化勇.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水平的評價[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6,28(2):130133.

[13]溫銘生,王連俊,連建發,等.區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效果評價[J].工程地質學報,2011,19(6):839843.

[14]劉傳正, 劉艷輝, 溫銘生,等.中國地質災害區域預警方法與應用[M].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9.

[15]劉云,劉修奮.江西省地質環境圖系編制項目成果報告[R].南昌: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2019.

[16]劉傳正,溫銘生,唐燦.中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初步研究[J].地質通報,2004,23(4):303309.

[17]劉傳正,劉艷輝,溫銘生,等.中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實踐:2003—2012[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5,26(1):18.

[18]劉修奮,白細民.江西省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報告(1996.4—2000.9)[R].南昌:江西地質工程勘察院,2000.

[19]白細民,劉修奮.江西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2020)研究報告[R].南昌:江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2009.

[20]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江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S]. 南昌:江西省自然資源廳,2013.

[21]甘增亮,劉修奮.江西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綜合研究報告[R].南昌: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2010.

[22]周玉才,雷萬榮,余廣文,等.江西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系統研究[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8,30(2):6770.

[23]唐春燕,朱星球.江西省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服務效益評估[J].江西科學,2015,33(5):666670.

[24]彭曄,紀仁剛.預報預警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J].資源調查與環境,2009,30(1):6265.

[25]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江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20年6月)[S].南昌: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

Analysis on the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of geohazard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9

LIU Yun1, KANG Huijun2

(1.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Center, Nanchang 330025, China;

2. NO. 268 Brigade of Jiangx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Shangrao 334700, China)

Key words:geohazard;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Jiangxi Province

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立足農業生產實際,論述氣象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情況,分析其在智慧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從服務意識、體系構建、隊伍素質等方面,提出完善氣象服務體系的具體策略,以期為氣象信息服務發揮應有的作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氣象信息;服務體系;智慧農業;精準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氣象信息服務提出較高要求,使得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精準性明顯提升,有效規避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惡劣影響?,F代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普及率的大幅提高,使農業生產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近年來,氣象信息服務站利用各種先進的系統和技術,使氣象信息服務更加精準,助推現代農業平穩快速發展。立足農業生產實際,論述氣象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和完善策略,以期發揮氣象信息服務應有的作用。

1 氣象信息服務及其發展

氣象是指大氣中各種物理現象與過程的總稱,包括風、云、雨、雪、光照等,其與氣候、天氣等在內涵上有著明顯區別。傳統的氣象信息服務操作單一,主要面向社會大眾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產品,滿足日常生活對天氣情況了解的需求。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普及率的大幅提高,農業生產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度珖鴼庀蟋F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中明確提出氣象現代化發展目標,為我國氣象事業指明了方向。當前,氣象信息服務以多媒體網絡為平臺,借助現代氣象監測技術自動收集、分析和整理氣象數據,然后通過手機、平板、網站、新聞、廣播等渠道告知農民,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規避氣象災害的作用更強。

近年來,氣象信息服務的精準性明顯提升,有效規避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惡劣影響?;贐/S結構構建氣象信息服務站,為廣大農戶提供形象具體的氣象信息,有助于農民更好地了解氣象變化。農民收到氣象信息后,對災害性質有大致了解,并根據氣象提示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 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主要作用

2.1 利用遙感衛星技術指導農事活動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基于B/S結構的氣象信息服務站,為廣大農戶提供形象具體的氣象信息,有助于農民抵御氣象災害的不良影響??梢哉f,智慧農業成為繼工業農業、科技農業后又一發展新趨勢,通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氣象信息來指導農事活動。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在實現耕地可視化的基礎上,利用遙感衛星技術建立農作物生長模型,幫助廣大農民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預估生產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以便能夠靈活調整用肥用藥方案,提高水肥利用率,促進農業生產降本增效。

在經濟作物生產中,依托傳感器、水肥系統等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服務,并結合氣象閾值所提供的灌溉依據,在降雨時直接執行延時灌溉指令。在此過程中,降雨量、延時灌溉時限、避免低溫對農作物影響等信息,與氣象、土壤等數據息息相關,這就需要農業部門與氣象部門密切配合,實現數據互通共享,使氣象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活動。

2.2 利用實驗監測站提供精準氣象數據

通過氣象實驗監測站監測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數據,并以此作為確定農作物全育期和各個生育關鍵期的依據。同時,氣象站實時監控風向、風速、溫度、光照、降水量、土壤水分、測土施肥等氣象要素,為農業生產提供詳實全面的數據。

依托氣象APP實現實時服務與預警功能,及時向農民提供氣象預警和災害評估信息,并根據災害發生概率提供科學的預防意見,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抗災能力,盡可能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另外,通過APP直接向農戶發送農業技術等信息,并根據氣象分析結果提供精準服務,有利于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近年來,氣象信息服務站引進各種先進的系統和技術,使氣象信息服務更加精準,與當地地理信息的融合更加深入,可為廣大農戶提供個性化、可視化的氣象信息服務。

3 依托氣象信息服務保障農業生產的應對之策

3.1 強化服務意識

在面向農業生產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強化責任意識和堅持氣象發展方向,嚴格執行“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站臺”的建設要求,做到實時監測和準確預報。同時,加強服務主觀能動性,提高氣象信息服務敏銳度,想政府之所想,急社會之所急,念百姓之所念,以優質的服務態度推動氣象信息服務立體化、多元化發展。不斷完善氣象服務機制,拓寬服務領域,建立涵蓋多元主體的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并改善服務質量和增加服務產品,切實滿足廣大農戶對氣象信息的需求。

3.2 構建綜合性信息體系

為發揮氣象信息服務的作用與價值,還應構建完善的綜合性氣象信息服務體系。不斷推進各部門的交流合作,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共享服務機制。此外,氣象部門還應加快氣象預警發布平臺和實時監控平臺的建設,并通過獎勵機制提高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有效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氣象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加強對氣象災害的調查與評估,增強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突發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切實提高農業生產中的防災減災抗災水平。

3.3 提高信息服務精準度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科學手段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其轉化成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氣象信息,助推農業生產有序開展,提高氣象信息的服務效能和精準度。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創新,利用現代科技構建良好的應用體系,及時向農戶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溫度、濕度、大氣壓強等氣象要素。同時,完善農業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氣象信息發布流程,有序開展農業氣象預報預警服務。

3.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現代農業發展與氣象信息之間關系密切,亟需一批具有豐富氣象知識和扎實氣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應出臺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通過高薪引進優秀的氣象技術人才,推動氣象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同時,氣象局還應依托政府部門與高校合作,建立校企共育機制,共同培養現代氣象人才,為氣象隊伍儲備人才。

4 結語

農業生產周期長,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這使得農業生產與氣象服務的聯系愈加緊密。發生氣象災害時,運用現代科技進行有效干預和及時補救,能夠減少農業損失。近年來,氣象信息服務的精準性明顯提升,在規避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惡劣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應繼續發揮氣象信息服務的價值,使其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為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田書奇,張亞光,張鶴,等.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化農業,2020(4):10-11.

[2] 趙繼鋒.淺談氣象科技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27-128.

[3] 烏日罕.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6):154-155.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I Haiyan, YI Hang, ZHANG Li

(Chao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 China)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precision

上一篇:空氣養生醫學論文范文下一篇: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