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

2023-09-28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1篇

QDII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指符合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接受境內投資者委托,按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在境外進行規定的金融產品投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投資者與金融機構按照約定方式承擔。對個人投資者來說,QDII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可以實現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者將手上的人民幣或是美元直接交給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讓他們代為投資到國外的資本市場上去。QDII不僅可以使國內居民更加便利地投資境外,大大拓寬投資范圍和品種,使投資者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資產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在分散風險的同時,充分享受全球資本市場的成果,而且可以促進我國投資者投資理念的轉變。然而從我國QDII幾年的實踐來看,投資者投資QDII產品并非一帆風順,虧損者眾多。因此投資者在涉足QDII前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面地了解。

數據來源:晨星及各基金公司主頁截止日期:2009.11.27

目前我國QDII產品主要有銀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兩大類別。兩相比較,銀行系QDII與基金系QDII (同以下QDII基金)資產投資于股票、債券等不同金融工具的比例不同。銀行的QDII產品多是用募集資金的利息部分投資境外股票期權,其股票投資比例上限多是50%,而QDII基金產品投資范圍更靈活,其股票倉位上限理論上可達100%。在海外股市火爆的情況下,有著更高收益的QDII基金對投資者的誘惑力就更大。同時,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較高,一般是3~5萬,甚至30萬,只適合于投資資金大的客戶,把人數眾多的普通投資者擋在門外。而QDII基金作為一種覆蓋面廣且沒有地域限制的標準化產品,投資門檻較低,1000元即可認購,適合更廣泛的客戶群。由此,投資者大多更青睞于QDII基金。

一、我國QDII基金現狀分析

2007年9月12日,國內第一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配置”誕生。發行首日即受追捧,募集規模達到299.92億元,有效認購戶數139.50萬戶。接著,華夏全球精選、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及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均在首日達到了募集上限,市場呈現出QDII基金熱銷的場面。2007年10月15日,南方全球精選在建倉不足一月的情況下凈值達到1.038元,凈值增長達4%,華夏全球精選在成立兩天后公布凈值就達到1.009元,QDII基金的投資魅力得到充分體現。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我國的QDII基金直接投資于海外股票市場,而且大多在2007年9月和10月開始發行,幾乎是海外市場最高點建倉,隨著美國次債危機的愈演愈烈,大多QDII基金遭受重創。2008年是持有QDII基金的投資者最難忘和痛苦的一年,至2008年10月,9只已出海的QDII基金凈值折損近四成,投資者損失慘重。2009年,隨著海外資本市場的回暖,QDII基金凈值逐步回升。尤其在2009年5月,恒生指數急升17.93%,使得QDII基金更是表現優異。據晨星中國數據顯示,2009年5月,公募基金的前十名中,有八只QDII,且前六名都被QDII占據。截至2009年底,各QDII基金業績如表1所示。

二、ODII基金風險分析

由于QDII基金直接投資海外股票市場,海外股市不設漲跌幅限制,一只股票一天之中漲跌50%并不罕見,也不違規。因此,QDII基金風險較高,投資QDII基金并非總能獲得好的收益。通過QDII進行境外投資,除了要面臨證券投資的一般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及投資管理人風險等,還要面臨海外投資的特別風險,如:匯率風險,境外市場投資風險、新興市場投資風險、法律風險、管制風險、政治風險、金融衍生工具投資風險、會計核算風險、稅務風險、證券借貸風險、初級產品風險等其他風險。

1. 匯率風險

QDII基金多以人民幣入市兌換成美元本金進行投資,投資到期后又將美元本金兌換成人民幣交付給投資者。美元等外幣相對于人民幣的匯率變化將會影響基金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資產價值,從而導致基金資產面臨潛在的風險。如果人民幣升值,這將使投資者面臨本金和收益的匯兌風險。近幾年來,由于人民幣的升值,QDII基金的收益要大大高于人民幣升值的比例,這樣才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事實上,人民幣的升值加大了QDII的虧損力度。

2. QDII基金投資集中所帶來的風險

我國的QDII基金多投資集中,重倉港股且偏好金融。根據南方全球精選、華夏全球精選、嘉實海外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披露的數據,從他們2007年第四季度的投資組合中可以看出:QDII基金傾向于投資新興市場,投資比例達71%;成熟市場為29%。從地理區域看,亞洲市場是主要投資區域,隨后依次為美洲、歐洲。從細分區域看,亞洲新興市場比例較大,占66%;雖然亞洲成熟市場及北美市場緊跟其后,但比例相差甚遠;而歐洲及其他市場比例相對較小。QDII基金市場投資集中度較高,絕大部分資產主要集中在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香港平均比例達45%。在行業配置上,金融行業配置最高,能源、商業服務、通信和工業材料緊跟其后。而傳統的非周期性行業,如軟件、傳媒、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及消費品等比例較小(黃曉萍,2008)。以上QDII基金投資組合的特征,難于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使得QDII基金風險增大。

3. QDII基金的清盤風險

目前,我國的QDII基金均為開放式基金。根據2004年頒布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開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及時報告中國證監會,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說明原因和報送解決方案。”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后有權宣布該基金終止。這時,就會出現QDII基金的清盤風險。

所謂的QDII基金清盤風險是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將所得資金分給持有人,清盤時刻按基金設立時的契約規定,持有人大會可修改基金契約,決定清盤時間。大部分的基金契約中規定:“存續期間內,基金持有人數量連續60個工作日達不到100人,或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的,基金管理人應宣布本基金終止。”目前,雖然公募基金清盤在國內尚未發生過,但在一些成熟市場并非新鮮事,所以投資者不能對此風險完全忽視(林瑞華,2008)。

4. QDII基金產品本身的風險

有的QDII基金缺乏風險設計、監測和控制機制,未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進行投資組合設計,也沒有運用科學合理的測算方法預測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缺乏設置相應的市場風險監測指標和有效的市場風險識別、計量、檢測和控制體系。

另外,QDII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特征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風險。如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曾一年虧掉200億元,其基金經理楊逸風在投資決策上的巨大失誤是導致投資損失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QDII基金的投資策略分析

QDII基金是投資者參與海外市場投資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風險。如何在盡可能規避風險的前提下投資QDII基金獲取較高的收益呢?

1. 精心挑選QDII基金

不同的QDII基金,其投資的目標市場、投資人的管理水平存在差異。這可從以上我國QDII基金的業績現狀得以佐證。QDII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風險偏好等是決定基金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被投資者所共識。投資者一般應首先選擇業績優秀、管理能力強、經營穩健的基金公司,然后結合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再根據風險預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2. 把握好申贖時機

何時申購和贖回基金是基金投資中非常重要也是很難的問題。從表1可以看出,如果投資者選擇在基金發行時申購,除華寶興業海外股票、海富通中國海外股票、交銀環球精選股票外,其他的QDII基金投資者均處于虧損狀態。但是如果投資者選擇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購入QDII基金,均可獲得好的收益。由此可知,把握恰當的申購時機是獲得高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資者應該在初步判斷國際、國內宏觀經濟走勢及資本市場未來狀況的基礎上,把握購入QDII基金的時機以獲取最大化收益。

QDII基金投資與其他開放式基金投資相同,提倡長線投資。但是,長線投資并不代表盡可能長時間持有,否則難免出現“坐過山車”的情形,不利于投資者收益最大化;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為了避免“坐過山車”,在凈值增長一點時就贖回,錯過了QDII基金業績增長的主升浪。因此,過早贖回或盡可能長時間持有都是不可取的。投資者應在對大勢判斷的基礎上,結合自有投資資金的用途及安排把握恰當的贖回時機,投資者在急需資金時還需要清楚QDII基金贖回后資金到賬的時間,以免出現資金不能及時到賬,延誤使用時機的情況。

3. 適度分散,構建投資組合

馬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告訴我們,分散投資能夠降低投資風險,投資者可以通過構建適當的投資組合來降低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投資者需要把握的投資原則。QDII基金投資本是理財的一種方式,如果投資者抱著暴富的心理投資在單一QDII基金中,也許會出現階段性收益很高的情況,但是,也可能遭受巨額虧損,這與理財的目標相悖。

4. 在新、老基金中做出恰當的選擇

在眾多的QDII基金中,投資者是選擇購買老基金還是申購新基金呢?一般來說,當市場低迷時,投資者宜選擇申購新基金。因為新的QDII基金建倉期比較長,市場低迷時,可以在低點建倉,回避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風險;當股票市場走牛時,投資者可選擇購買老的QDII基金,以盡快享受股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對于無多余時間關注國外資本市場狀況的工薪階層投資者,選擇一只歷史業績較好的QDII基金進行基金定投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全球經濟復蘇,海外資本市場逐漸回暖的大趨勢下,QDII基金作為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的重要方式之一,必將受到投資者的極大關注。投資者在清楚QDII基金風險的情況下,把握正確的投資方式和策略,將會獲得預期的收益。

相關鏈接

“基圣”博格爾:投資基金五大原則

人人都知道巴菲特,但聽說過博格爾(JohnBogle)的人恐怕不多。如果說巴菲特是擁有主動型投資理念的“股神”,博格爾則是秉承被動投資理念的“基圣”。

博格爾是美國先鋒基金的創始人,他倡導的指數投資的理念是:便利、低成本。有經濟學家認為,人人都學巴菲特,但都不可能成為巴菲特;可博格爾的簡單投資原則,卻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博格爾的理論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全都是聰明人,所以你不可能擁有獨特的優勢和信息來戰勝其他人并長期獲得超額收益,所以投資依靠的法寶就是常識。同時,他提出了五大基金投資的原則。不管是認同主動型還是被動性理念的投資者,都可以從中領悟一些真諦。匯豐晉信基金公司理財師建議,如果想“投基”,不妨聽取博格爾的五大原則。

原則一:選擇低換手率基金

除了管理費率盡量低外,主動型基金中,低換手率的基金優于高換手率的基金。因為基金買賣過程的交易成本,同樣吞噬著投資者的收益。“成本只有40個基點的基金,好比帆船比賽中對付每小時20海里的微風;有著150個基點費用的高成本基金,則無異于與時速130海里的臺風抗衡。”

原則二:選擇低發行成本基金

第二個建議仍然與成本有關。因為投資者接觸并決定購買基金,往往是通過媒體的介紹,或者是代銷機構的推薦,這其中隱藏著附加成本。投資者完全可以選擇認購/申購和贖回費用更低的基金。國內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電子交易申購以及后端收費的基金以降低成本。

原則三:不要追捧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資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但博格爾認為:“業績記錄在評價純種馬速度時也許有用,但在評估基金收益時,卻容易出現誤導。”這點,“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的情況在國內基金市場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原則四:警惕超大規?;?/p>

美國市場上某只成長型市值基金,由于業績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購份額,但其業績卻隨著基金份額的膨脹而不斷下降。1991~1995年,該基金在5年時間內有4年的業績名列前茅,基金規模也從1200萬美元增加到20億美元。從1996年開始的連續3年中,該基金規模最高達到了60億美元,但業績排名卻跌到了行業末尾。“一只低換手率、申購資金流入穩定的基金,要比基金份額變動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為后者需要更加頻繁地交易。”

原則五: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2篇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 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性趨勢越來越明顯。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成為我國關注的焦點。但目前我國的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 證券市場尚不完善, QFII制度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制度, 是經過新興市場國家及地區檢驗的可以促進證券市場有序、穩定開放的較為可行的漸進開放模式。

在投資實務界, 從2004年第2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 QFII的持倉總市值基本在穩步增加, 在2007年9月達到410.35億元;隨后的2007年第4季度大幅減持, 直至2008年12月到達一個新低點, 持倉市值為203.41億元。此后QFII持倉市值繼續大幅上揚, 在2011年第一季度創出高點698.15億元, 隨后小幅調整。結合中國股市情況可知, 2007年9月, 上證指數處于5500點左右, 即在第十最高點6124附近, 而到2007年年底, QFII持倉市值銳減時, 此時的A股市場經過一輪調整, 正處于一波更大幅度調整前夕, QFII成功地逃過了下一波幅度大于40%的調整。QFII從滬指1000點左右抄底直到5500點附近逃頂, 其出色的投資管理能力彰顯無遺。QFII的優異表現不禁讓我們思考, 其究竟是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的?更注重公司的哪些特征?

本文圍繞QFII的投資策略, 首先介紹QFII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其與中國臺灣、印度、巴西、韓國的差異;其次從宏觀、微觀等方面分析了QFII投資策略的影響因素;再次以QFII的持股比例為被解釋變量, 選取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等8個方面、共計14個因素對上市公司特征對QFII持股決策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采用回歸分析法, 找出對模型影響顯著的因素;最后提出建議。QFII制度作為一種跨國投資方式, 研究其投資策略對進一步充實投資者的行為理論也具有積極作用, 有利于優化我國的資本市場, 增強其穩定性和有效性。

2 QFII相關理論的研究綜述

在歸納了大量的QFII相關的中外文獻后發現, 現有的研究視角主要包括了資本市場的自由化、證券市場的開放模式、QFII制度及其本身的諸多方面等。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因其發展歷程, 并無QFII制度。學者對QFI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新興市場經濟體QFII制度實施的觀察與總結, 從不同的方面介紹及總結QFII制度的經驗。早期的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 如中國臺灣、印度、韓國等, 學者對其QFII制度的研究較為廣泛而深入, 涉及QFII制度的方方面面, 如法律法規、政策、影響研究等, 且每個國家或地區由于有親身的經歷, 故多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來探討與研究的, 因此帶著濃重的本國色彩。我國對資本市場開放的研究起步比較晚, 而對QFII制度的研究則是在國外學術界取得巨大成功之后, 處于追隨研究的狀態之中。許文彬 (2001) 對中國臺灣的QFII經驗進行介紹, 對我國實施QFII制度的合宜性進行較系統的分析, 得出我國現階段實施QFII制度尚存障礙, 并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自2002年12月QFII制度在我國實施以來, 我國學術界相關研究大量出現, 除了對QFII制度本身研究之外, 多集中于QFII制度的設立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研究。黃少杰 (2005) 利用GARCH (1, 1) 模型研究QFII對我國證券市場和投資基金波動性的影響, 得出引入QFII后證券市場和投資基金的波動性增大且持續性增加, 但QFII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整體影響不大的結論。近年來, 隨著QFII在我國投資規模的日益擴大及其投資實踐的日臻成熟, 學者們對其研究的角度更為寬廣、內容更為深入。黃斌 (2011) 同樣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出, 隨著競爭不斷加強, QFII偏好于投資財務狀況良好、發展前景看好的股票, 同時他認為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與QFII持股量有比較重要的關系。騰莉莉, 黃春龍 (2012) 通過實證研究發現, QFII的持股比例的高低與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上市公司和上季度股票收益率呈顯著地正相關性;與股票換手率、市盈率呈負相關性。吳衛華, 萬迪昉 (2012) 的實證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對QFII持股比例影響顯著且二者相互促進, QFII投資策略更注重上市公司規模、贏利能力、成長性。

綜上, 國內外對QFII制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對其本身的研究, 對QFII自身的特點及其投資行為的研究還很欠缺, 本文立足于此, 力圖能在QFII的投資策略方面得到有所啟發的結論。

3 影響QFII投資策略的因素分析

3.1 宏觀因素

(1) 我國證券市場日臻成熟。

自2002年QFII制度在我國實行以來, 從整體規模、功能和效率上已大幅提升, 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這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國證券市場近十年來發展迅速, 從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效率、創新、監管、法制等各方面日臻成熟, 這成為吸引QFII投資國內市場的因素之一。

(2) 我國相關法律、政策的支持。

2002年12月1日, 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以下簡稱《暫行辦法》) , 正式把QFII制度引進中國。2006年1月, 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 使《暫行辦法》更具操作性, 在政策上對長期資金管理機構適度傾斜, 引導長期資金入市。2012年以來, 監管層繼續推出一系列政策, 再次給QFII帶來發展機會, 監管層在2012年4月宣布新增500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 將QFII總投資額度擴大到800億美元, 又在7月發布了《關于實施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 有關問題的規定》, 大幅度降低了QFII的資格要求, 提高了其持股比例的上限。

(3) 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對外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 市場預期良好。

十年來, 我國經濟穩健前行, 交出了令人矚目的“中國答卷”, 創造了驚艷世界的“中國奇跡”。據統計數據顯示, 十年來我國GDP增長近4倍, 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7%。瑞銀證券、德銀等權威機構認為, 中國未來十年的GDP年平均增長率也將保持在7.5%左右, 盡管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但是增長質量將會更高。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 越來越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

3.2 微觀因素

(1) 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從表1可知, 2004—2005年

信息技術產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采掘業是QFII青睞的重倉行業;而在2006年后制造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是QFII投資的主流。結合大盤走勢, 2004年開始, 電子信息技術迅猛發展, 相關股份行情一路飄紅。隨后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崛起??v觀QFII的持倉數據, 可看出QFII持股周期一般較長, 且傾向于用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進行資產配置, 在我國A股市場上扮演了價值發現者的角色。

(2) 上市公司規模及流通性。

為考察QFII對不同流通市值的個股的交易偏好, 筆者考察了2004年第2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的數據, 將樣本數據按流通市值大小分為三組, 分別為小流通市值組 (流通市值大小為2億股以下, 共包括168家上市公司) 、中等流通市值組 (流通市值大小為2億~5億股, 共包括163家上市公司) 和大流通市值組 (流通市值為5億股以上, 共包括94家上市公司) 。

從表2可知, 在觀察期內, QFII買賣過的小流通市值股票家數最多, 達168家, 而大流通市值股票家數只有94家;但從持倉變動情況來看, 大流通市值股票無論是持倉股數占比還是持倉市值占比都遠遠大于中小流通市值股票。其中小流通市值股票持倉占比和持倉市值占比僅為6.99%和13.75%, 而大流通市值股票相應數據分別為68.24%和56.88%。明確顯示出QFII更傾向于交易大流通市值個股。大流通市值股票流動性及安全性更高;而且大流通市值的個股基本都是業內績優藍籌股, 這更符合QFII價值投資的操作理念。

(3) 上市公司贏利能力。

個股的贏利能力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最重要的吸引因素, 對于QFII也不例外。我們以市盈率作為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指標衡量上市公司贏利能力對于QFII決策的影響。2006年8月,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的頒布放寬了長期投資機構的資格標準和資金鎖定期要求, 吸引了更多的QFII進入中國市場。所以筆者引用2006年第4季度到2012年第3季度數據分析上市公司贏利能力對QFII投資決策的影響。

(數據來源:wind資訊)

上圖顯示, QFII對上市公司贏利能力的判斷較準確。QFII最傾向于投資PE值介于20~100的高市盈率公司, 此類公司的市盈率大大超過同類公司及大盤整體, 表現出強勁公司未來贏利水平的發展潛力;而對PE過高的公司 (大于100) , QFII持股很少, 預期其股票存在較大被高估風險。其次, QFII持有的PE值介于0~20的公司多為金融業、制造業等行業PE均值低且穩的績優公司, 符合長期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 投資策略理性而穩健。

3.3 自身發展的成熟性

(1) 堅持理性的價值投資理念。

外國投資機構長期的發展一直堅持其價值理論, 實現持續發展追求的是價值實現的最大化而非利潤最大化。換手率反映了股票交易的頻繁程度, 其與投資期限呈反相關。1993—2007年中國A股換手率最低為200%, 雖然外國機構投資者的年換手率一直在上升, 但依然能保證持股2年以上, 以期實現價值最大化。

(2) 對股票市場及政策的敏感性。

中國股市在2005年、2008年、2012年大規模崩盤, 而每一次的崩盤都伴隨著外國投資機構的巨大獲利。從2008年的一份報告來看, “從1月初至3月25日, 53家QFII在A股上大部分減倉, 累計拋售達234億元;從3月25日起, QFII反手做多, 五個交易日內累計凈買入達21億元;而4月2日后, 大規模建倉出現, 直到4月中旬, QFII已完成146億元規模的建倉。”QFII的政策敏感性可見一斑, 其尋找價值洼地的能力確實在中國之上。

4 上市公司特征對QFII的持股決策影響的實證分析

4.1 研究設計

(1) 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樣本為2003年、2012年的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 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和國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數據庫。通過對QFII的持股比例進行回歸分析, 來考察上市公司特征對QFII持股決策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在進行回歸分析時, 以QFII的持股比例為被解釋變量, 為衡量上市公司特征對QFII投資決策的影響, 經查證大量文獻資料, 分別選取贏利能力, 風險控制能力, 發展能力和短期、長期償債能力等四方面的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建立模型, 具體指標見表3。利用OLS回歸分析法, 采用后推法 (backward) , 即以計算含有全部自變量的模型的統計量為開始, 然后將變量一個接一個地從模型中剔除, 直到在模型中的所有變量產生的F統計量顯著, 每一步中剔除出的都是對模型貢獻最小的變量。

本文通過以下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其中, β0為常數項, βk為回歸系數 (k=1, 2, 3, 4, 5) , ε為殘差項。

4.2 實證分析結果

(1) 回歸結果。

(注:Variable T60800 Removed:R-Square=0.0191andC (p) =-0.0069)

由上可知:Y=3.17646-0.12583X1-0.41393X6+2.72831X12+0.44531X13-1.42057X14+ε

其中, Y是QFII的持股比例;X1是T10100[流動比率];X6是T60200[每股收益];X12是T40801[凈資產收益率 (ROE) ];X13是T 20901[總資產周轉率A];X14是T 30100[資產負債率];ε是殘差項。

(2) 結果分析。

通過對14個變量的逐步回歸, 剔除9個不顯著或嚴重自相關從而影響模型科學性的變量后, 形成了多元線性模型。

流動比率是我國企業現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用來評價企業短期產債能力的重要指標。模型中β1=-0.12583表示流動比率每增加 (或減少) 一個單位, QFII的持股比例減少 (或增加) 0.12583個單位??傮w來說, 流動比率對QFII的持股影響有限, 且呈反相關關系。而且需要注意的是, 流動比率高未必代表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強, 因為雖然流動資產中的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變現能力很強, 但是存貨、待攤費用等也屬于流動資產的項目變現時間較長, 特別是存貨很可能發生積壓、滯銷、殘次等情況。

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衡量普通股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 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贏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財務指標之一。模型中β6=-0.41393表示每股收益每增加 (或減少) 一個單位, QFII的持股比例減少 (或增加) 0.41393個單位。模型表明, 每股收益與QFII的持股比例呈反相關關系。其原因是每股收益的贏利既有公司主營產生的收入, 也有諸如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等其他方面的收入。當公司當前虧損時, 每股收益依舊可為正, 上市公司可人為操作。所以QFII持股者更為看重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贏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 是衡量上市公司贏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率。該指標越高, 說明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高, 反之則說明獲利能力低。凈資產收益率這一解釋變量對QFII投資策略影響的值β12=2.72831, 表明:ROE的影響比較大、ROE的影響是正方向的。從上文分析可知, 境外機構對上市公司的收益性和發展潛力極為看重, ROE越高, 則凈利潤相對越高, 贏利能力于投資者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引力。

總資產周轉率是考察企業資產營運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 表明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動速度, 它取決于企業的投資管理??傎Y產周轉率這一解釋變量對QFII投資策略影響的值β13=0.44531, 表明QFII偏好流通性強的股票。

資產負債率是反映企業資產結構的重要指標, 也是反映企業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模型表明, 資產負債率每增加 (或減少) 一個單位, QFII的持股比例減少 (或增加) 1.42057個單位, 兩者呈反相關關系。QFII期望所投資企業的安全系數高、信用好、風險低, 資產負債率高會使其懷疑企業的償債能力, 加大了投資風險, 這就解釋了資產負債率β14值為負的原因。

5 結論及建議

5.1 結 論

QFII的持股比例主要受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的影響, 其中, 與流動比率、每股收益、資產負債率呈反向變動關系, 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呈正向變動關系。在影響程度上, 從大到小依次是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每股收益、流動比率。QFII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更看重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 以長期投資作為投資理念, 而非簡單地以個股的市場表現來決定投資策略, 這一點很值得國內的投資者借鑒學習。

5.2 建 議

首先, 繼續促進QFII的發展壯大。我國引入QFII后, 改變了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過少、類型過于單一的局面, 多元化的、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有利于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 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規范市場的投資行為, 提高我國的市場效率。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3篇

房地產開發投資成本意指房地產開發商為開發一定數量的商品房所投入的全部費用。房建項目建設周期長且復雜, 這就造成房建項目投資成本構成類型的多樣性。筆者認為房建項目投資成本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土地成本、建安造價、配套設施、勘察設計監理、開發建設及管理費用、營銷、金融成本、營業稅等。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投資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一) 投資決策環節

項目大方向是由投資決策環節而決定。建設項目選址直接影響著拆遷補償、安置費等投資成本, 選址首要條件是必須適應城市總體規劃, 其次還應考慮環境因素、交通、地理位置因素, 最后工程應盡量避開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等。同時, 征地必須國家及地方對于征地、拆遷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房建項目前期投資成本管理較為重要, 前期費用通??煞譃閮刹糠?一是行政事業性收費, 可通過各項優惠政策、極力爭取各項補助項目來減少投資成本。二是工程服務性收費, 可通過提高管理團隊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

(二) 開發設計階段

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成本控制關鍵在設計階段。據統計, 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費雖然只占到總成本的1.5%-2%, 但對整個項目成本的影響可達75%以上。這充分說明了開發設計階段的投資成本控制在整個項目建設中的重要性。此階段的成本管理, 應囊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要明確清晰的定位產品, 良好的規劃方案能較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和愛好, 有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銷售出樓盤, 迅速回籠資金, 降低樓盤所面臨的風險。二是選擇有資質且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 在滿足工程功能所需的前提下, 通過合理優化的設計最大程度的降低項目投資成本, 減少設計變更和返工的幾率。三是設計成果質量和進度做出明確的規定, 合同付款條件應對設計成果的質量進行審核后再付款做出要求, 避免只重視進度而忽略質量。合同中還應對設計進度作要求, 避免延長設計周期, 影響項目開展進度。四是設計過程中, 涉及到的技術參數較多, 如鋼筋混凝土用量、給排水用水指標、機電選型等, 應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核與復核, 確保各項關鍵技術能滿足相應技術指標要求。五是增強圖審和成本核算的水平, 不斷提升會審內容的全面性和會審制度的規范性, 最大程度確保施工圖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技術的可行性。

譬如: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取得A項目的土地使用權,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選擇了有資質且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設計基礎施工圖。設計方最初提交的設計方案中過于保守, 樁徑為70cm。經過開發商方相應專業人員的核算, 向設計方提出將樁徑縮小5cm的建議。經設計方的核實并采用65cm的樁徑。此工程需要用到大約3000根同類型樁, 每根樁長50m, 修改后的方案節約混凝土1948.2m3, 若混凝土估價按800元/m3進行計算, 修改施工圖可節約635.9萬元左右的投資成本。

(三) 招投標階段

在房建工程的招投標階段, 一樣的需要重視投資成本的管理, 在組織招標活動進行前, 應明確規劃合同的總體細則, 考慮項目分多個包來進行招標, 以達到管理最簡化、成本最優化、施工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以此為基礎, 根據不同分包情況, 采取適宜的發包方式。對于招投標關的競爭不能流于形式, 嚴格審核投標書, 選擇資質信譽好的施工單位。嚴把材料關。簽訂合同需通過合約規劃來指導, 對于合同的談判、履行、工程變更的簽證要進行嚴格的控制, 避免合同中未約定造成成本上升。同時, 建立合同保證金制度, 掌握合同談判的主動權。

(四) 項目建設階段

項目建設階段是項目投資具體的落實環節, 是建造物的成型環節, 是整個項目成本管理中最難控制的環節。在房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 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各參建單位的溝通協調工作, 控制施工環節的投資成本。二是借助施工方案優化控制好建設成本。三是嚴格按照項目建設的流程來處理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四是嚴格控制房建項目的合同變更, 加強對施工現場核實簽證管理, 對于造價變化超出合同允許范圍的問題, 開發企業需進行反復比較合同和有關的文件規定, 謹慎進行現場簽字。

(五) 竣工驗收與交付使用階段

在竣工驗收階段, 承包商應根據相應的合同規定時間向相關部門提交遞交竣工結算申請書, 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到結算書后進行嚴格的審核。譬如附屬工程的建設費用、各項費用計取標準、定額套用情況、設計變更簽證、材料用量、材料差價等, 避免由于計算出錯造成工程價款不準確的現象。在驗收完成后, 業主必須及時、完整、清晰向物業管理公司移交驗收合格的物業與設備, 以便物管公司的管理工作能及時開展, 并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降低房地產企業在前期的物業管理中可能發生的費用。

三、結語

總之, 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成本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在開發過程中存有較多不確定因素。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成本管理應貫穿于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 重視投資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 對于增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推動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最為直接的作用。不斷優化和完善項目投資成本管理方法, 不斷提升成本管理的策略, 實現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效益最大化, 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

摘要: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普遍存有規模大、周期長、涉面廣等特點, 項目開發過程中投資成本多且數額大??傮w來看, 房地產開發可分為投資決策階段、前期工作階段、項目建設階段、竣工驗收與交付使用階段。其中, 前期的投資成本的有效管理, 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項目投資成本, 增加企業盈利空間。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成本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1] 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被投資企業實現了凈利潤,投資企業應按照相同期間的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作“借:長期股權投資,貸: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本文圍繞這一會計處理,探析計算股權“投資收益”時應考慮的諸多影響因素。

[關鍵詞]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影響因素

一、不同投資時點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一)假設投資企業在某年1月1日投資時

甲企業于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100萬元向乙企業進行投資,投資后持股比例為20%,對乙企業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甲、乙兩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相同,投資時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投資持有期間,投資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甲、乙雙方沒有發生除投資以外的交易或事項,乙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為1200萬元。要求計算甲企業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會計處理。

甲企業2008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乙企業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投資持股比例=1200×20%=24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40

貸:投資收益

240

(二)假設投資企業在某年4月1日投資時

仍以上題為例,甲企業向乙企業的投資時間為2008年4月1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則甲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為180萬元(1200×9/12×20%)。因為投資企業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時,應以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為依據。其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80

貸:投資收益

180

二、投資持股比倒變化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一)按分段持股比例計算

A企業干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20萬元向B企業投資,取得B企業10%的持股比例,由于A企業有權參與B企業的決策制定,所以對B企業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該項股權投資。2008年3月1日,A企業又以銀行存款25萬元向B企業進行投資,又取得B企業8%的持股比例,A企業追加投資后仍對B企業具有重大影響。B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為85萬元,其中1至2月份實現的凈利潤為15萬元。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要求計算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15×10%+(85-15)×18%=14.1(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4.1

貸:投資收益

14.1

(二)按加權平均持股比例計算

仍以上題為例,假如無法獲悉1至2月份實現的凈利潤,其他條件不變。

加權平均持股比例=10%×12/12+8%×10/12=16.67

或=10%×2/12+18%×10/12=16.67%

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85×16.67%=14.16(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4.16

貸:投資收益

14.16

三、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存在差異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指投資企業投資時,被投資企業可辨認資產及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一致而形成的差額。在此種情況下,投資企業在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時。應對來源于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并以調整后的凈利潤作為計算股權投資收益的依據。其詳細計算公式如下:

應享有投資收益=調整后凈利潤×持股比例

調整后凈利潤=調整前凈利潤-(按公允價值計算確定的成本費用一按賬面價值計算確定的成本費用)

例如: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購入乙公司40%的股份,購買價款為4500萬元,對乙公司具有重大影響。取得投資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9000萬元,除下表所列項目外,乙公司其他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如表1)。

已知乙公司于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920萬元,其中在甲公司取得投資時的賬面存貨有60%對外出售,甲公司與乙公司的會計年度及會計政策相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進行攤銷。預計凈殘值均為零。甲、乙公司之間未發生任何內部交易與事項。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甲公司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乙公司調整后凈利潤=920-[(1080-860)×60%+(2400/16-1800-360/16+(1200/8-1050-210/8)]=683(萬元)

甲公司應享有的投資收益=683×6/12×40%=136.6(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36.6

貸:投資收益

136.6

四、順流與逆流交易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順流、逆流交易是指投資企業與其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其中,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將資產出售給投資企業的交易為逆流交易;投資企業將資產出售給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交易為順流交易。應當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順流交易還是逆流交易,只要購入方在購八年度沒有將所購資產對外出售,投資企業在計算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份額時,都應將其內部交易未對外實現的利潤予以剔除。另外對于逆流交易,出售年度計算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份額時。則將對外交易實現的利潤予以加回。

例1、M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取得甲公司25%的有表決權的股份,從而能夠對甲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假定M公司取得該項投資時,甲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同,M公司與甲公司所采用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一致,持有投資期間M公司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M公司有一非全資子公司N公司,M公司于每年年未編制合并報表。2008年9月18日甲公司將成本為700萬元的某商品以10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M公司,M公司以取得的商品作為存貨核算,至2008年12月31日,M公司以對外出售了60%,剩余的存貨于2009年全部出售。甲公司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2900萬元,甲公司2009年實現的凈利潤為28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進行2008年、2009年與M公司有關的賬務處理。

(一)2008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的投資收益=[2900-(1000-700)×40%1×25%=695(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695

貸:投資收益

695

3 編制合并報表時調整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1000-700)×40%×25%]

貸:存貨

30

(二)2009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的投資收益=(2800+120)×25%=730(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730

貸:投資收益

730

3 編制合并報表時不再進行調整。

例2、M公司于2008年2月1日取得乙公司50%的有表決權的股份,并與R公司共同控制了乙公司,M公司取得該項投資時,乙公司除有一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一致外。其他資產與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00萬元,賬面價值80萬元,采用直線法折舊,折舊年限為4年,M公司與乙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一致,M公司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M公司有一非全資子公司N公司,M公司于每年年未編制合并報表。2008年10月8日,M公司將一庫存商品出售給乙公司。成本600萬元,收入為900萬元,乙公司購入后作為存貨核算,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全部沒有對外出售。乙公司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3 000萬元。到2009年末止,乙公司出售了該存貨的80%,2009年乙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2 6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進行2008年、2009年與M公司有關的賬務處理。

(一)2008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投資收益=[3000-(100/4-80/4)-(900-600)]×11/12×50%=1235.21(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 235 21

貸:投資收益

1235.21

3 編合并報表時的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450(900×50%)

貸:營業成本

300(600×50%)

投資收益

150

(二)2009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投資收益=[2600-(100-25/2-80-20/3)-(900-600)×20%]×50%=1267.5(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267.5

貸:投資收益

1267.5

3 編臺并報表時的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

90(900×20%×50%)

貸:營業成本

60(600x×20%×50%)

投資收益

30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國多層次金融交易市場及資本市場在不斷的健全完善發展中,以新三板為代表的場外交易市場,已經是大量的中小企業進行有效的解決融資難題以及增資擴股的關鍵渠道。企業在股份轉讓系統中,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可以有效推動股權的流轉,明顯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文章進行分析新三板擬掛牌企業在股權轉讓中的關鍵點,為實踐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關鍵點;建議

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可以將企業股權的結構進行科學的優化,達到企業增資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將企業資本規模的擴張。但是進行股權轉讓期間,往往會出現很多影響因素,導致企業不容易合理地把握住稅收及法律等要點,在股權定價、企業治理結構等上產生不良問題,對于企業資本擴張后的發展形成一定影響。下面進行分析企業股權轉讓相關內容,提出股權轉讓中重點部分。

一、企業股權轉讓概述

本質上分析,股權屬于企業股東建立在出資、投資行為和有關的法律保護基礎上,合法享有的應有權利。中小企業經營期間,主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融資比較困難。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在不斷的變革,而資本市場呈現出的發展趨勢就是多層次化。在此環境下,企業能夠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將資本規模進一步的擴張,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從而獲取更豐富的市場資源。一般情況下,企業股權轉讓的行為需要遵循《公司法》中相應規定,涉及到了兩種形式,即內部轉股、向第三方轉股。

中小企業戰略發展期間,通常因為具有較小的資產規模、較大的投資風險及管理水平差等原因的影響,使得資本市場通過直接融資方式得到資本規模擴張的機率非常低,也是阻礙企業經資本運作將自我實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設立以后,輔助部分中小企業將難以融資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達到股權自由的轉讓,基于法律的保護下,公司的股份流通更加自由靈活。股權轉讓期間,新掛牌企業將自我市場估值有效的提升,能夠直接獲取股權流動性溢價,實現多渠道的融資,企業融資能力提高,自身資本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廣泛吸引更多新的發展資源同時,就會帶動管理質量、治理結構明顯的提升。

二、我國新掛牌企業股權轉讓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規

新三板市場在政策法規方面,還具有需要健全完善的方面。例如,缺少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的表現就是,未嚴格的要求對于掛牌企業的信息披露操作、時間,這樣使得部分掛牌公司信息披露過程中,常常出現延遲、拖緩等現象,不利于股權轉讓過程中,正確的綜合價值評估企業。雖然已經具有《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問答-定向發行(一)》,促進完善新掛牌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但是相較于上市企業信息披露而言,具有顯著的遺漏部分。股權托管登記制度、股權轉讓的交易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股權交易活動,在股權托管登記、股權交易方面均有所涉及,新掛牌掛牌企業具有不同的企業經營性質、股權轉讓的方式以及股權流動性程度等,所以股份變更的信息收集具有較大的困難度。另外其他需要完善的部分就是交易方式的規定、信息查詢制度、股權托管與登記的法律效力等。

(二)企業在股權轉讓中的定價具有困難度

新掛牌企業進行股權轉讓、交易期間,比較注重稅收成本、稅后收益這兩項內容,所以部分企業會運用相對復雜的股權轉讓交易方法,實現合法避稅,會讓股權轉讓時確定股權價值,以及進行股權轉讓定價產生較大的阻礙。新三板市場掛牌的企業股權定價難屬于發生率較高的問題。例如,股權定價的方法多種多樣,各種方式對于企業市場信息披露程度及其經濟數據的依賴性等,產生的影響是各具差異性的。很多中小企業股權轉讓定價時,并不具備足夠的經濟數據掌握,所以增加價值評估困難度。評估新掛牌企業股權價值應用較多的方法就是成本法、市場法、現值法,但是因市場中各個部門之間并未實現完全順暢的協調聯動能力,以及市場信息基礎、市場制度、管理制度等有待健全,導致企業的股權價值評估、股權轉讓定價面對的挑戰是諸多的。

(三)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后經營效率會受到影響

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后,發生改變的就是股權結構、經營所有權結構。例如企業的股權結構發展的趨勢就是更加復雜化、多元化,而且在股東身份層面,主要的發展特點就是利益多元化。在轉變企業治理結構情況下,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企業制定戰略、經營和發展。中小企業應該優化配置機構、加強財務管理、做好企業資產以及人力資源的規范化配置,這樣就會增加管理的成本,進而改變整體的經營效率。所以,新三板掛牌企業在開展股權轉讓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確定未來的戰略走向,確保提升經營效率。

三、做好新掛牌企業股權轉讓的關鍵點

(一)處理好法律問題

企業股權轉讓的交易中,存在較為復雜的程序,其中涉及到大量技術性環節內容,一旦不能恰當的處理每個一程序,就會導致法律糾紛事件。目前,規制新掛牌企業股權轉讓的法律較多,關鍵的幾個就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掛牌條件適用基本標準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公司法》等。但是實際的股權轉讓期間,依然需要邀請專業的法律人士分析法律問題,做好風險的評估,盡可能的規避股權交易環節各種法律風險問題。而且企業股權交易期間,在法律規定的內容中,做出滿足標準的股份變動、股權轉讓協議、股份代持、股權轉讓價格、稅務性處理等,防止轉讓時出現權屬糾紛、經濟糾紛等。

(二)解決好稅收問題

當下很多新掛牌企業已經更加重視股權轉讓時出現的稅收法律問題、稅收成本問題。企業股權轉讓環節,營業稅、所得稅、印花稅以及契稅等,屬于重要的稅收內容,而且在不同環節中產生,包括股權重組、股份變更及轉讓收益、經營收益等。不同的程序,需要明確實際的適用范圍、性質、法律界定等,所以具備極高的專業性,擁有非常繁雜的計算以及處理過程。因此,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股權轉讓期間,應該將各種稅種計算、合法避稅等情況科學的解決,并且對于企業股權轉讓后的稅收成本、稅后收益進行合理計算。

(三)發展好企業經營效率

新三板掛牌企業實施股權轉讓,主要的目標即為得到大量資本支持、市場資源,促使市場經營能力水平提升。但是,中小企業在股權轉讓后,會出現比較分散化的股權結構,并非全部股權轉讓都可以增強企業效率,在分散企業經營控制權的情況下,會對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不良影響。股權轉讓的比例、效率和企業的股權結構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股權交易機制,能夠對股權轉讓效率產生明顯的影響。企業股權轉讓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怎樣實現最佳的股權結構,也就是在企業股權結構分散的情況下,找到優勢、缺點之間的最佳權衡點。而且股權轉讓后,企業需要整合資源,最終的整合結構、效率,對企業經營效率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所以,應該科學的解決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期間價值分配的問題,明確股權結構分散狀態中優勢、劣勢問題,從而提升企業市場價值。

四、新掛牌企業股權轉讓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稅務籌劃并科學的落實股權轉讓后財務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稅務籌劃屬于關鍵的內容,是對企業未來納稅額度、納稅規劃的全面規劃。股權轉讓時,新掛牌企業的財務管理尤為關鍵。首先,跟稅務機關明確稅收估值方法、計算方法,估值的方法各具差異性,會對企業的納稅金額產生直接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稅收成本。其次,需要充分了解稅收環節涉及到的各種法律問題,明確各項稅收依據。我國已經明確的提出企業股權轉讓期間稅務問題,同時在法律層面上,界定了各種稅收項目。所以,需要企業充分的掌握法律事宜,為了加強稅務籌劃工作,就要明確稅收依據。

(二)提升股權轉讓后企業的管理水平

企業股權轉讓后,會改變其股權結構。因此,需要公司及時的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管理質量水平,確保企業可以平衡不同利益主體關系。完善的企業管理結構、控制組織,可以讓企業內部信息對稱,促使內部控制更加科學合理。例如,企業在股權轉讓后,資本資源會逐漸的增加,會改變其發展條件。因此管理中應該納入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于財務風險管理、成本和投資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加強規范,對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層面,應該實現互相約束、影響以及控制、制約的局面,實現內部管理環境的積極優化。促進將股權轉讓后的 經濟效益提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密切與企業的資本運作、市場價值提升相結合,維護企業穩定長遠的發展。

(三)完善治理機制推動企業股權結構穩定發展

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前,應該形成科學的治理結構,股權轉讓時,會改變利益格局、股權分配,為了讓企業在資本市場中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完善企業的治理機制,穩定股權結構。例如,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結構變動后,應該形成適應度較高的管理層績效激勵,運用配套的約束體系,確保具備平穩的股權結構,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創造潛力,促使經營業績不斷的增加。

五、結語

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屬于企業實現穩定的、長遠發展的關鍵途徑,一方面,促使企業將資本資源有效的擴大,另一方面,可以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企業是否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在股權轉讓環節中產生的法律問題、稅務問題、經營效率等問題,密切關聯于企業的綜合實力。所以,為有效提升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轉讓效率,防范股權轉讓中出現的經濟糾紛及法律問題,就要全面加強稅收籌劃,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升內部管理質量,降低內外潛在風險,進而促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趙莉.轉讓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增值稅問題探析[J].財經界,2020(04):244.

[2]胡國彩.做好新掛牌企業股權轉讓的關鍵點探討[J].中國商論,2015(22):56-58.

[3]魏春.分析企業掛牌新三板股權激勵的應用[J].大科技,2019(15):6-7.

[4]劉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融資優化問題探討——基于A股份轉讓中心掛牌企業的考察[J].財會通訊,2019(20):49-51.

[5]王治國,趙金輝.呼和浩特市新三板企業掛牌情況分析及政策建議[J].北方金融,2020(01):71-75.

[6]孟佳穎.基于DEA模型的北京市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融資效率評價[J].經營與管理,2018(01):101-104.

[7]蔣岳祥,洪方韡.風險投資與企業績效——對新三板掛牌企業對賭協議和股權激勵的考察[J].浙江學刊,2020(03):133-141.

(作者單位: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

投資策略探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學生貸款政策,迎合了高校擴招與收費后貧困生數量急劇增長的需要,是一項在全球范圍內廣為實施、極受歡迎的重要政策。在理論層面,學生貸款因何而產生,學生貸款的收益外溢、價值拓展、主體間關系以及政策歸宿有何表現,這些都是需要回應的重要問題。對此,通過論述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源起、人力資本理論與學生貸款的收益外溢、社會資本理論與學生貸款育人的價值拓展、利益相關者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主體間博弈、教育公平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政策歸宿,可以較為有效地闡釋高校學生貸款的理論基礎,引領學生貸款的政策實踐。

關鍵詞:學生貸款;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利益相關者;教育公平

全球范圍內高等教育收費政策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推動學生貸款成為各國政府在高等教育財政領域的重要政策選項。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70個國家實施了學生貸款項目,且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考慮推行該項政策。學生貸款究竟何以成為全球范圍內關注的熱點政策,需要我們回歸到理論層面,重新思考學生貸款的成因、收益外溢、價值拓展、主體間關系以及政策歸宿等重要問題以找到答案。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發軔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高校生均培養成本的持續上漲、全球高等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張以及政府公共經費的激烈競爭,世界各國普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財政危機。在此背景下,尋求穩定、充足的經費來源成為各國高等教育財政面臨的關鍵問題。1986年,美國著名教育經濟學家布魯斯·約翰斯通(Bruce Johnstone)在其《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英國、德國、法國、瑞典和美國的學生財政資助》一書中,正式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他認為高等教育成本應根據“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由政府或納稅人負擔全部或絕大部分轉向至少部分由家長和學生負擔,以支付學費的方式補償部分教育成本。然而,隨著全球范圍內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廣泛實施,學費標準隨之不斷上漲,以至超出了低收入家庭的經濟支付能力而致貧困學生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為因應這一挑戰,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了以資助高校貧困生入學為目標導向的助學貸款政策并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能夠用助學貸款支付學費給了年輕人投資于高等教育的機會。盡管大部分學生希望由父母或最好是納稅人提供所有費用,但是高等教育帶給學生的個人收益顯而易見,包括經濟方面(例如更高的收入)和非經濟方面(例如較高的社會地位,滿意的工作,在職業、配偶、住所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從這點來看,這種投資是非常值得的。事實上,政府、高校和企業所能提供的兼職機會均有限,因而對于那些父母根本無法提供費用或只能提供部分費用的學生來說,是否貸款意味著能否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在其他情況下,貸款并不意味著能否上大學的問題,而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例如可以少兼職工作幾個小時(或者根本就不用工作),或者在校期間過較高水平的生活而非“貧困學生”的一般生活[1]。

二、人力資本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收益外溢

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人力資本理論是教育經濟學的理論基石。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T·W·Schultz)最早對人力資本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在舒爾茨看來,人力資本是指依附于人身上的具有經濟價值的體力、知識、技能和勞動熟練程度的總和。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投資不存在邊際收益遞減的問題,在總體上表現出超越物質資本投資的收益率,從而成為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勁動力。人力資本的生成主要靠教育投資,亦即接受教育是人力資本積累的主要途徑。學生貸款政策有效保障了學生的受教育權利,使得來自低收入階層的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并得以完成學業,客觀上使得國家的人力資本總量不斷提升,進而有力推動了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的順利實施。然而,在省域范圍內,由于人才流動存在富集效應,優秀人才會傾向于向東部發達省份匯聚,從而導致中西部地區失去人力資本存量。這也意味著,在學生貸款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盡管對學生貸款進行了財政貼息并支付了風險補償金,但獲取資助的學生畢業后卻可能外流到東部發達地區就業,由此中西部省份盡管對學生貸款進行了較大額度的投入,但卻并未帶來區域人力資本質量的提升。如此下去,欠發達地區省份對于學生貸款的投入或將失去熱情,唯有中央政府采取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幫助中西部省份承擔學生貸款的貼息和風險補償金,以補償欠發達地區人才外流帶來的損失,才能有效保證學生貸款促進區域人力資本提升的功能。

三、社會資本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育人的價值拓展

1980年,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在《社會科學研究》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社會資本隨筆》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會資本”的概念。他認為,社會資本指的是與群體成員相聯系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總和,他們可以為群體的每一個成員提供集體共有資本支持。簡而言之,社會資本是指透過人際(朋友、同事、一般的接觸)間網絡關系的運用,達致個人社會資本與財富之創造。就高校學生資助而言,受助學生通過獲取資助,實質是獲得一定數量的經濟資本。獲取資助之后,大學生短期內所能支配的經濟資本大為增加,無需在求學期間為經濟壓力而分心,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用于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上,必然使得自身的人力資本總量不斷提升。社會資本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資助過程中,譬如借助貧困生的社會關系網,發揮其強大的信息收集和傳遞功能,有助于實現行為主體間的信息共享,彌補資助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在國家助學貸款中,為獲貸貧困學生提供可靠的信用擔保,貧困生獲取資助后,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物質基礎投入人際交往中,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和層次的提高將不斷增加貧困生社會資本積累的數量和質量,同時為貧困生帶來心靈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支持。[2]社會資本所具有的強大的社會保障功能,能夠有效改善貧困生群體的資助和生活狀況。通過擴展貧困生外部關系網絡,建立多方參與、緊密協作的社會支持網絡;創新學生資助工作理念和方法,為貧困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導、能力培訓、培育社區組織等各種有助于提升貧困生社會資本的服務,從而提升貧困生社會資本的存量以及促進貧困生現有社會資本功能的發揮。最終,通過社會資本的積累,使得貧困生在經濟受助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心理受助,進而提升自己包括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內的人力資本存量。

四、利益相關者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主體間博弈

對于利益相關者,弗里曼(Freeman)1984年在其經典著作《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有明確闡述,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能夠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或者被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所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3]就高校學生貸款事業而言,政府、銀行、高校與學生是主要的參與主體,也是貸款業務的利益相關者,各方在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某種程度的博弈。譬如,高校、政府、銀行和學生這四大利益主體,在學生貸款中存在著明顯的信息不對稱。高校自身缺乏對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了解,因而難以準確地認定資助對象;政府無從得知高校中貧困生的數量和所需的資助金額,因而難以準確地向高校提供具體的資助;銀行不了解借貸學生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因而放貸動力不足;政府向銀行提供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然而并不清楚銀行是否積極回收貸款。[4]這就需要對四大行為主體的行為進行界定,明確各方的職責。在國家助學政策中,政府是起主導作用的責任主體,應承擔兩方面的責任。其一,財政責任,為借貸學生提供在讀期間的貸款貼息,并向銀行提供風險補償金;其二,行政責任,政府應為貧困生的貸款提供隱性擔保。當然,助學貸款的提供方、接受方和參與方的協調還需要政府的行政權威來保證。銀行應擔負起金融助學責任,根據協議規定,銀行有責任提供充足的貸款本金與工作人員,按規定辦理展期,有條件辦理延遲還款;科學地計算違約率和拖欠率,貸款到期之后,銀行應積極負責追收貸款,認真負責地處理學生貸款的違約及拖欠問題。高校應擔負起經費提供責任,依據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相關規定,提供一定比例的貸款風險補償金;教育幫助責任,將誠信課程納入倫理道德教育必修課程體系中,貸前做好申請和管理工作,貸后做好還款確認、條款提醒、違約警告工作,并協助銀行的貸款發放和回收。學生應承擔迅速成長責任,獲取資助后更應珍惜寶貴的求學機會,通過學業上的努力彌補之前教育環境不平等所帶來的知識和能力缺陷,以期在將來的求職市場中得以成功;主動還款責任,借貸學生應加強與銀行的聯系,及時將自己的信息變動情況告知銀行,積極主動地歸還到期貸款。

五、教育公平理論與高校學生貸款的政策歸宿

教育公平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其原因在于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平等的社會功能,沒有教育的公平,社會公平將失去基本保障。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方面。教育權利平等指的是教育作為一項基本人權,人人皆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機會均等,包括三個不同的層面,即起點平等、過程平等和結果平等。由于個體所處的社會階層、經濟地位、成長環境等的差異,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核心價值指向在于改變處于社會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使之在經濟、文化、環境等社會現實方面的不平等,都盡可能從高等教育中得到補償。因而,高等教育機會均等應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政策改革的基本出發點。[5]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應對政府投入的不足,收取學費成為各國政府彌補高等教育經費短缺的共同選擇,從而導致貧困家庭學生的入學成為難題。從全球視野看,已經實施高等教育收費的國家大都采取了相應的學生資助舉措,其中學生貸款成為大多數國家實施學生資助的主體方式。學生貸款就其本質而言,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學生貸款的實施目的,一方面在于幫助高校中經濟困難的學生支付在讀期間的學費和基本生活費,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從國家層面上是為了支撐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的深入推進,保障人才供給,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6]因此,學生貸款的實施不僅有利于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實現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公平,而且有利于學生安心于學業,順利將經濟資本轉化為人力資本,增強自身在人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而通過就業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

綜合以上,以“誰受益,誰付費”為基礎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明確了高等教育的受益主體和付費主體,為以學生貸款為主體方式的學生資助的實施提供了理論準備;貧困地區的省級政府為學生貸款提供了利息補貼和風險補償金,卻因為人才外流而失去了人力資本存量,因而需要中央政府通過轉移支付方式以彌補其損失;貧困生社會資本的積累,使得貧困生在經濟受助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心理受助,進而提升學生包括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內的人力資本存量,從而促進學生貸款育人的價值拓展;國家助學貸款的運行受到學生、銀行、政府和高校等利益主體的直接影響,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學生貸款中的主體間博弈提供了合理的理論解釋;追求高等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公平是學生貸款實施的最終目標,也意味著教育公平是學生貸款實施的政策歸宿。因此,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以及教育公平理論的結合共同構成了高校學生貸款的理論之維,進而對于學生貸款政策的具體實踐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布魯斯·約翰斯通,帕瑪拉·馬庫齊.高等教育財政:國際視野中的成本分擔[M]. 沈紅,李紅桃,孫濤,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16-117.

[2][4]孫濤,梁長鎖.社會資本視角下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探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8(7):19-20.

[3][美]愛德華·弗里曼.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王彥華,梁豪,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37-58.

[5]楊東平.影響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1(6):28-29.

[6]廖茂忠.國家助學貸款的政府責任[J]. 教育評論,2008(2):10-13.

(責任編輯 鐘嘉儀)

上一篇:氣象遠程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服務業與制造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