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

2023-09-24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學生的法制觀念;堅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以法治教,保障和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

二、目標

1、普及和宣傳法律常識,讓每名學生不斷提高和增強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

2、普及和宣傳法律常識,增強法律意識,用法律保護自己。

3、普及和宣傳法律常識,徹底鏟除學生中違法亂紀行為。

三、具體措施

1、通過廣播、板報等宣傳形式,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

(1)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條款,在學生中進行普法宣傳,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

(2)并每學年至少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進行一次法制專題講座。

(3)每月利用報刊、櫥窗進行一次法制宣傳。

(4)根據臨時發生的事情隨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通過以上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極大地增強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識,使學生能夠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杜絕違法犯罪行為在校園內的發生。

2.利用班會進行每月一次法律、案件的品評與討論。在學生中開展"知法、懂法光榮,違法犯罪可恥"的活動。

(1)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法律。

(2)開展"有人向你借錢不還怎么辦?","有人威脅你怎么辦?"等主題班會。

通過學習和討論使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能夠運用法律去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3.組織小分隊到社區進行法制宣傳和檢查,起到宣傳法律、打擊犯罪的目的。

4.及時做好待進生的幫教轉化工作,建立后進生檔案,結成幫教對子,做好記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特別是法制教育,杜絕違法犯罪的發生。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中央電視臺曾曝光山東某集團的速成雞問題, 而某快餐連鎖店的雞肉部分曾采購于山東某集團。某快餐連鎖店一直有委托某地區食品藥品檢驗所對食品原料進行檢測, 對于山東某集團的速成雞問題已有了解, 但是未立即停止對其的雞肉原料采購。對此, 媒體對某快餐連鎖店的知情不報大加撻伐, 而某快餐連鎖店卻表示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檢測結果要向社會公開, 并且宣稱自己的食品原料都是符合質量要求的。這次的事件毫無疑問是一個食品安全問題。由于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 社會公眾對于食品問題的神經敏感而脆弱, 而部分生產經營者自身素養問題和法律的局限性, 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日趨嚴重。法律作為人們行為的準繩和社會關系的調節器, 在大多數人心中, 是公平和正義的象征。當有重大的社會問題出現時, 人們的目光總會不約而同地投向法律。

1 人們對法律的質疑和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是某種有效約束人們行為的規則或規則體系。法律的作用包括法律的規范作用和法律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規范作用為生產經營者的行為提供準則和指引, 并在其發生違法行為時予以制裁。在大多數人心中, 法律的規范下, 諸如速成雞等食品安全問題應該極少發生, 即使發生了, 也應該很快就被發現, 并且相關責任人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現實卻是食品問題頻頻發生, 山東某集團的問題由來已久, 公眾現在才得知真相, 某快餐連鎖店知情不報的行為并不屬于違法行為。法律的尊嚴, 受到人們的質疑。

其實對于食品安全問題, 我國曾在2009年2月頒布、并在2009年6月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加強了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 明確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的原則, 建立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檢測制度, 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 對食品違法行為加大了處理力度。那為何食品安全問題還是頻頻發生呢?這就不得不談到法律的局限性。

盡管法律能在調整人的行為和規范社會關系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但這種作用是有一個客觀限度的, 也就是說, 法律是有局限性的。法律的局限性大致包括:法律只調節人的行為, 不調節人的思想;法律永遠有漏洞;法律難以到達人人平等;追求程序的合理性, 有時可能會喪失實質的合理性;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的運行需要輔助條件。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是指法律在其運行過程中, 需要有良好的執法和司法體制和人們的自律等因素才能保證其有效地運行。因此, 政府的管理和監督以及生產經營者的自律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可惜因為輔助條件的欠缺或不足導致法律的運行大大受限。因此對于食品安全問題, 需要政府加強管理和監督、生產經營者強化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2 政府的管理和監督

在我國, 對于即將進入市場流通的食品, 生產經營商要出具檢驗合格證, 產品檢驗標準由國家制定, 具有法律效應。有自檢能力的生產經營者往往對這些食品采取自檢的手段, 而沒有能力檢驗的則常采取向第三方檢驗所送檢的方式。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會不定時地對這些食品進行抽檢。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 政府對于食品的監管是側重于對最終的管理, 而對于食品生產過程中是否有保障食品質量、是否嚴格遵守生產工藝流程、是否按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是否有不生產有毒有害的食品卻鮮有涉及。政府監管的薄弱往往會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這次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山東某集團在生產過程中非法添加激素和過量的抗生素, 就是因為其食品生產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 而抽檢時問題食品恰巧沒有被抽到, 使得問題雞肉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同時, 政府也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 使得食品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上報。政府應該從此次事件中得到警醒, 健全信息反饋機制十分迫切。

徒法不足以自行, 政府的監管對于法律的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政府應加強對食品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監督, 堅決查處食品非法添加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治理, 強化全鏈條安全保障措施。面對食品生產經營者自律能力不足的情況, 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是當下較為有效的市場管理手段。同時, 政府內部也要強化職能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健全信息反饋機制, 從立法上補充對類似速成雞的檢測與向社會公開的具體要求, 明確相關單位和生產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 強化對生產過程中食品安全的監管。

3 生產經營者的自律和社會責任

商家在社會生產活動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 因此商家會極力降低生產成本, 努力提供產量, 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因此選擇鋌而走險, 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維護食品安全雖然有法律的保障和政府的監管, 但同時也需要生產經營者的自律, 有自覺守法護法的意識和行動。因為法律和監管只能調節人的行為, 不能調節人的思想。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就是對不自律, 整天想著鉆法律空子的人的寫照。如果每個商家都挖空心思鉆法律的空子, 食品安全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食品安全問題只會越演越烈。因此, 生產經營者應該努力做到自律, 維護食品的安全。

生產經營者們僅僅做到自律還是不夠的, 還應該肩負起對社會的責任。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是指生產經營者在創造利潤、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 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要求生產經營者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 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 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在這次的事件中, 某快餐連鎖店知情不報雖不構成違法, 但也反映出其缺乏社會責任心。山東某集團生產的速成雞質量嚴重超標, 消費者食用后必然會對其身體健康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 即便未被消費者食用, 這件事也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后果。某快餐連鎖店在得知此事后, 理應有責任、有義務向社會通報此事, 即便相關法律法規中并無明確規定, 但這項社會責任也是社會普遍認為某快餐連鎖店必須承擔的責任。試想一下, 如果某快餐連鎖店在得知此事后, 立即停止對山東某集團雞肉原料的采購, 并向社會通報, 那么速成雞問題也不會存在多年而未被發現。雖然在這件事中, 政府部門的監管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但生產經營者也應支持政府的管理, 維護食品安全。

4 小結

面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 食品的安全性備受質疑的現狀, 要維護食品市場的安全, 需要集結各方力量, 共同努力。有了法律規范化的要求、政府部門有力的監管和生產經營者的自我約束, 才能保障在食品安全方面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 健全的法制規范著食品市場, 最終使食品安全處于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霞, 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食品安全問題淺析[J]?!渡虉霈F代化》2007, 02S。354-354。

[2]劉玉滿尹曉青杜吟棠王磊.豬肉供應鏈各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基于山東省某市農村的調查報告[J].《中國畜牧雜志》2007, 2。47-49.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環境,安全,三峽庫區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環境資源立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專門的環境資源法律已達30部、國務院頒布的環境資源行政法規40多件, 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環境資源法規和規章700余件, 發布的環境保護標準已有1400余項。其中既包含有深化改革經濟體制等根本性政策, 有宏觀角度從資源利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等不同方面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 也有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根據中央精神和法律規定制定的行政規章。

一、水環境安全法制問題剖析

立法技術層面, 法律與政策規范重原則、輕操作。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 立法體系性較差。相關立法的時間先后有別, 諸多法律效力層次相同, 大多沒有理順或明確法律權利義務關系而只是作出了原則性規定, 立法缺乏平衡性和綜合性, 相同效力等級層次的立法缺乏協調。二是部門主導立法, 利益分配影響制度實效。于是就出現部門立法色彩濃厚的現象。我國水資源管理立法采用分立模式, 實行雙重管理體制。水利部下設之流域管理機構, 無法協調在資源管理部門與環境保護部門不同部門間的水資源管理與水環境保護的權責分配矛盾。而農、林、漁, 交通、建設等部門也都對流域水資源管理有一定的管轄權。故而以部門立法推動總體立法的方式必然引發的是部門間權利沖突上升為立法的不協調, 進而加劇了部門間的矛盾。

立法內容方面, 法律規范重懲治, 輕預防。我國環境立法重污染治理, 輕事前預防, 略日常監督的價值選擇歷來備受詬病。水環境安全制度保潔, 長期以來, 我國不僅在地方政府政績考核中片面追求經濟總量, 忽視環境代價, 導致日常監管不到位, 加上我國公民參與決策制度不完備, 往往流于形式走過場, 嚴重水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不過十八大以來, 中央開始著手調整地方領導干部的考核標準, 創新社會管理制度, 這對水環境安全的保障是有積極意義的。

立法實效方面, 管理體制重部門, 輕協同。當前水環境管理體制的混亂主要體現在于職能部門相互之間和流域內各省、市、縣間的管理職責劃分、信息數據交流不暢等方面。在政府職能部門之間, 環保部門、水利部門等卻又都對水資源有其管理責任, 能夠帶來實際利益的, 如旅游開放, 能源投資等, 多個部門都爭相管轄, 而對環境治理、生態補償等關乎水環境安全的重大問題, 卻因為責任多, 成效慢, 大多相互推諉, 由此造成效率的低下。

二、面向水環境安全法治化路徑的具體思路

(一) 地方法治:通力合作、強化監督

區域水環境安全治理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地區單獨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而是一個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多個政府單元和不同職能部門在內的區域問題, 唯有實現多省市之間和各部門之間的縱橫合作、協同作戰, 才是治理好區域水環境安全保障問題的根本之策。從微觀上看, 應當厘清不同監督主體的權責、執法范疇、行政程序;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平臺, 拓寬信息收集渠道,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 疏通信息來源渠道。應當建立協調不同監督主體的協同執法機制, 行政監督合理。建立天動態監督機制, 設立獨立的評估機構和專家咨詢委員會, 客觀公正全面地做好水質監測、污染物減排、經費使用的監管輔助工作。

(二) 現有法規:歸納清理、有序整合

針對現有法規不能一概而否定其應用管理價值, 相反環境保護立法所采取的漸進式立法方式, 全面而特殊地逐步將所需要納入到環境保護法中的相關主體、法律關系和法律責任廓清、定性與吸收。但這種立法方式最大的問題在于系統性差, 法律體系內部邏輯混亂, 這在以體系性著稱的成文法法律體系中是難以容忍的。

(三) 法規制定:針對重點、有利操作

在下一時期的立法工作中, 應當避免口號宣言式的綱領性立法, 轉而應當立足社會實際工作, 通過廣泛調查研究, 歸納和總結基層處理問題的典型經驗, 逐步推廣試行, 待條件成熟后再上升為法律法規或地方規章, 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 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地進行環境立法。

在區域水環境安全領域, 應當著重從區際協同合作、污染源頭防控、湖庫水質保持以及污染追責實效等角度入手, 并在區域發展的視域下, 將各次級河流、周邊湖庫一并統籌納入到法律規范規制的考量范圍之內。同時應當從行政體制上著手, 提升分管領導地位, 賦予地方環保部門更多的話語權, 理順各部門關系, 成立專項議事協調機構, 統籌解決區域水環境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長江.長江委將與丹麥開展流域水環境治理合作[J].人民長江, 2008, 20:20.

[2]范倉海.中國轉型期水環境治理中的政府責任研究[J].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 , 2011, 09:1-7.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1 對象和方法

此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對浙江省寧波市和遼寧省本溪市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安全生產法制現狀調研, 共收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有效問卷85份, 生產經營單位有效問卷115份, 問卷回收后錄入數據庫并應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地方安監部門情況

2.1 地方安監部門獲取上級部門法制信息的途徑

地方安監部門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上級部門發布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等, 其主要途徑包括上級主管部門發布的通知、當地政府部門發布的通知、上級部門召開的會議、參加教育培訓、瀏覽安全生產相關媒體網站等。其中, 最為常用的途徑是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通知 (91.5%) , 而最為有效的途徑也是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通知 (47.3%) , 其次為參加教育培訓 (45.9%) 。

2.2 地方安監人員獲取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途徑

地方安監人員也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等, 包括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通知、當地政府部門發布通知、瀏覽安全生產有關網絡媒體、閱讀安全生產專業報紙、參加上級部門召開的會議、參加教育培訓和日常自我專業學習等。其中, 最為常用的途徑為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通知 (56.6%) , 其次為個人瀏覽安全生產相關網頁 (43.3%) , 而最為有效的途徑也為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通知 (45.6%) , 其次分別為個人瀏覽安全生產相關網頁 (32.9%) 和參加教育培訓 (31.6%) 。

2.3 向生產經營單位告知、解釋安全生產法規標準的方式

地方安監部門可通過多種方式向當地生產經營單位告知、解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等, 其主要方式包括下發或者轉發有關通知、召開專門的法律法規宣貫會議、在單位網頁上發布通知讓生產經營單位瀏覽、組織專門的教育培訓、印發專門的宣傳資料以及執法監督過程中進行指導與宣傳。其中, 最為常用的方式為下發或者轉發有關通知 (78.6%) , 其次為召開專門的法律宣貫會議 (19.05%) , 最為有效的途徑為下發或者轉發有關通知 (48.8%) , 其次為召開專門的法律宣貫會議 (29.8%) 和執法過程中進行告知并解釋 (17.9%) 。

2.4 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成效和問題分析

地方安監人員主要認為多個問題影響到安全生產的法制宣傳效果, 其中, 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是最為主要的問題 (63.5%) , 其次為缺乏配套規章支撐 (60.0%) 、對生產經營單位宣傳力度不夠 (56.5%) 、法制宣傳流于形式 (47.1%) 和現有法規體系過于龐大、宣傳重點不突出 (40.0%) 。

2.5 提升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效果建議

2.5.1 重點環節與重點人群

對于當前我國應當繼續進一步加強的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法規標準環節, 56.0%的調查對象認為是標準, 其次分別是法律 (31.3%) 、部門規章 (21.7%) 和行政法規 (19.3%) ;對于當前應當重點加強宣傳的人群, 84.7%的調查對象認為是生產經營單位, 其次分別是社會公眾 (29.4%) 、生產經營單位行業主管部門 (24.7%) 、地方安監部門 (17.6%) 。

2.5.2 提升法制宣傳效果的措施

調查結果顯示, 提升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實際效果, 應當采取多種措施, 包括制定指導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部門規章、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的教育培訓、建立法制宣傳效果考核評估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的作用、加大專項投入、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等現代化傳媒的作用等, 并加大事故查處過程的宣傳力度。其中, 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的教育培訓是建議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 (82.4%) , 其次分別為制定指導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部門規章 (65.9%) 、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的作用 (63.5%) 和建立法制宣傳效果考核評估體系 (55.3%) 。

2.5.3 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法制宣傳的措施

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法規標準知識的培訓是建議的最為主要措施 (95.2%) , 其次分別為通過召開會議等方式加強宣貫指導 (83.3%) 、利用網絡媒體、電視加強宣傳以及向生產經營單位印發按照行業分類的包含法制內容的書籍材料等 (19.1%) 。

2.6 對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了解情況

地方安監人員對不同的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專業標準的了解情況存在差異, 總的來看, 地方安監人員對職業健康法規標準的了解情況較差。例如, 地方安監人員對《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熟悉情況較好, 調研對象均全部知道兩部法規, 能熟悉其具體條款部分理解其要求與能完全理解具體條款的合計分別占到78.8%和63.6%;而對于《塵肺病防治條例》和《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能熟悉其具體條款部分理解其要求與能完全理解具體條款的合計僅分別占到17.7%和27%;以《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與《塵肺病防治條例》為例, 地方安監人員對前者的了解情況顯著好于后者 (χ2=65.9, P<0.001) , 在部門規章中地方安監人員對《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的了解情況也顯著好于《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 (χ2=62.6, P<0.001) (表略) 。對地方安監人員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了解情況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 地方安監人員對安全生產法律的了解情況略好于行政法規, 對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了解情況沒有顯著差異, 均顯著好于對標準的了解情況 (表略) 。

3 生產經營單位情況

3.1 獲取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途徑

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可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安全生產法制信息, 包括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發布的通知、瀏覽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的網站、閱讀安全生產專業報紙、參加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召開的會議、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當地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執法過程中的宣傳、參加政府舉辦的“安全生產月”等宣傳活動、瀏覽安全生產相關媒體網站以及生產經營單位內部組織開展的內部宣傳培訓等。其中, 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獲取安全生產法制相關信息最為常用的途徑 (50.4%) , 其次為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發布的通知 (38.3%) , 而最為有效的途徑也是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60.8%) , 其次為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發布的通知 (32%) 。

3.2 安全生產法制宣傳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薄弱環節

對于我國當前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最薄弱環節, 53.9%的調查對象認為是標準, 其次分別是法律 (32.2%) 、部門規章 (15.7%) 和行政法規 (11.3%) 。

3.2.2 影響宣傳成效的因素

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認為對法規標準較為細致的宣貫與培訓較少是最為主要的問題 (58.4%) , 其次分別是法制宣傳流于形式 (30.1%) 、政府集中進行宣貫的會議較少 (23.9%) 和宣傳力度不夠 (15.0%) 。

3.2.3 了解安全生產法制信息存在的困難

生產經營單位在了解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過程中主要存在獲取途徑少、不能及時獲取最新信息等困難, 最為主要的困難是不能及時獲取最新信息 (67%) , 其次為獲取途徑較少不夠豐富 (40%) 。

3.3 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建議

調查對象認為應當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安全生產法制知識的培訓, 通過會議等方式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的直接宣貫, 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媒體加強宣貫, 加強對作業人員掌握安全生產法制情況的監督檢查等。其中, 最主要的建議是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安全生產法制知識的培訓 (63.5%) , 其次為通過會議等方式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的直接宣貫 (53.9%) 。

3.4 對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了解情況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對不同的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專業標準的了解情況也存在一定差異。例如,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熟悉情況較好, 能熟悉其具體條款部分理解其要求與能完全理解具體條款的合計占到61.3%, 而對于《塵肺病防治條例》, 能熟悉具體條款部分理解其要求與能完全理解具體條款的合計占到43%, 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 (χ2=12.0, P=0.007) (表略) 。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了解情況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了解情況沒有顯著差別, 均好于對標準的了解情況 (表略) 。

4 提升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效果的建議

4.1 研究建立安全生產法制宣傳制度, 明確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若干工作機制

調研結果表明, 缺乏專門配套規章是影響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安監人員也認為應當制定指導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規章并建立法制宣傳效果考核評估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的法制宣傳工作是《安全生產法》等的明確要求, 但是, 迄今我國一直都沒有建立專門的規章制度來指導安全生產法制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法制宣傳領域, 我國制定有專門的法制宣傳規定, 明確了有關法制宣傳的工作機制等具體事項, 在具體行業領域, 我國氣象部門在1989年即制定有專門的《氣象宣傳工作管理暫行辦法》[2], 地方氣象部門例如山西省也制定有《山西省氣象法律法規學習培訓宣傳辦法》[3], 很好地促進了相關領域的法制宣傳工作?!?ldquo;五五”普法規劃》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結合實際, 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立法工作[4], 以促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是直接影響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針對我國當前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缺乏專門規范, 影響到實際宣傳成效的現狀, 建議借鑒其他領域的有關做法, 研究制定《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管理辦法》, 明確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有關的工作范圍、工作方式方法、考核評估方法等相關內容, 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制度化、規范化, 從而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效果奠定制度基礎。

4.2 充分利用現代化傳媒手段, 尤其是網絡與信息系統等平臺進行宣傳

安全生產法制宣傳形式多樣, 借助網絡等現代化傳媒是法制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5], 是宣傳輻射性和時效性的保證[6]。安全生產法制宣傳的目的在于讓生產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和執行法律法規有關的規定, 并依照有關標準的要求改進其安全生產工作, 其前提是必須有效獲取安全生產法制相關信息。調研結果表明, 生產經營單位在了解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過程中存在獲取途徑少、不能及時獲取最新信息等現實困難。地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瀏覽安全生產相關媒體網站等獲取上級部門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僅為24.1%, 在單位網頁發布通知讓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瀏覽的也僅為39.3%。雖然瀏覽網絡是地方安監人員和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個人獲取相關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重要途徑, 但總的來看, 網絡媒介尚沒有完全發揮其快速、便捷和覆蓋面廣的優勢, 尤其是本次調研發現, 很多技術性標準在我們安全生產政府部門網站、技術支撐機構等的網站上難以查到相關信息, 直接影響到安全生產法制的宣傳尤其是標準的宣傳。此外, 瀏覽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的政府網站可以發現, 在法律法規標準欄目, 安全生產標準的數量較少且沒有細化分類 (例如按照行業領域進行分類) , 有的只是發布了一個目錄, 且沒有設置分類查詢與檢索功能, 上述問題都直接影響到網絡和信息系統這一現代化媒介的法制傳播與效果。因此, 建議進一步改進與完善相關網絡與信息系統等, 以更好地發揮現代化網絡傳媒的優勢, 促進安全生產法制信息的廣泛宣傳。

4.3 進一步發揮教育培訓的法制宣傳載體作用

本次調研發現, 地方安監人員認為參加教育培訓是地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安監人員獲取上級部門發布的法制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 同時也是地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獲取上級部門發布的法制信息較為有效的途徑 (45.9%) , 僅次于上級部門發布通知這一途徑 (47.3%) 。在提升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效果方面, 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的教育培訓是地方安監人員最為主要的建議措施 (82.4%) , 在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方面, 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法規標準知識的培訓也是地方安監人員建議的最為主要的措施 (95.2%) 。對于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 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其獲取安全生產法制相關信息最為主要的途徑, 也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但目前存在對法規標準較為細致的宣貫與培訓較少這一影響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成效的最突出問題 (58.4%) , 生產經營單位作業人員也認為加強針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法制宣傳, 最為主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的安全生產法制知識的細致培訓 (63.5%) 。教育培訓與法制宣傳工作密不可分, 是法制宣傳的重要手段與活動載體。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都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 他們了解安全生產法制的情況直接影響安全生產責任的有效落實與實際效果, 因此, 應進一步充分發揮安全生產培訓在法制宣傳方面的重要載體作用。

4.4 加大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人群的法制宣傳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1987年頒布,次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為我國的檔案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近幾年,圍繞《檔案法》頒布了許多應用性法則,形成了檔案法規體系。高校人才薈萃,桃李天下,科研及教學活動氛圍日益濃厚,從而產生了廣泛的檔案門類[1]。高校檔案作為國家檔案的一部分,高校檔案工作的規范與否,成效好壞與否,都需要依據一定的法制加以約束和評判。同時,高校檔案工作的進展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科研過程和管理活動的成果、經驗教訓等寶貴財富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開發利用。因此高校檔案工作的法制化進展亟待解決,需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二、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的意義

所謂高校檔案,是指在高等學校中形成涉及到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活動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不同載體形式(如文字、圖表、聲像等)的歷史記錄。而顧名思義,高校檔案工作就是圍繞高校檔案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收集工作、整理工作、鑒定工作、檢索工作、利用工作,這些工作具有專業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需要通過法制加以規范化。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的意義在于:一方面,高校檔案貫穿于檔案產生的全過程,是高校的基礎工作之一。檔案工作法制化能夠利用檔案工作幫助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發現不足,彌補缺陷,完善管理方法,推動基礎工作有法可依和有效開展;另一方面,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有利于深化檔案利用服務體系。

三、高校檔案法制化進程中的困難

1. 高校對檔案法制化思想意識薄弱。

從宏觀方面講,高校檔案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全校師生共同關注,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需要教師的主動參與,需要學生的配合。從微觀上講,高校檔案工作是一項具體化的工作流程,需要專業人士花費一定的精力完成。如果高校各層級人員不重視檔案工作,尤其是領導層面不給于人、才、物方面的支撐,那么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將變成一句空話。

2. 高校檔案法規體系的未健全完善。

最近幾年的檔案法規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例如頒布《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各級政府部門及高校紛紛發布了本單位的檔案工作制度。這些制度的出現解決了新時期高校檔案工作面臨的棘手問題,為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提供了依據。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的檔案法規體系還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法規制度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3. 高校檔案人員結構存在不合理性。

雖然目前大多數高校成立了檔案館,配備了檔案工作人員和相應的檔案基礎設施,但是總體來說,檔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檔案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這些檔案人員側重于日常的檔案收集、整理工作和利用工作,但是對檔案管理工作沒有統一的規定和相關的制約,難免使得檔案人員及相關人員對檔案存在著一種隨意態度。

四、高校檔案法制化建設的對策

高校檔案法制化不僅需要借鑒其他行業及國外的成功經驗,同時也要從困難處著手,對癥下藥。從國際方面講,許多英美國家的高校檔案法制化和執法監管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進程,已相對成熟[2]。

1. 加強高校檔案宣傳,提高檔案法制意識。

思想意識與宣傳關系密切,只有加大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檔案,提高了檔案的法制意識,那么就能認識到高校檔案事業的重要性。不僅是高校師生,要求社會成員都要樹立檔案法制思想。通過身邊的具體案例引導社會成員從現實生活中找尋約束的條件。需要說明的是,高校檔案工作制度的實施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活動,是一種主動自覺的工作原則。

2. 建立健全高校檔案工作法規體系。

這是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的基礎。高校檔案屬于國家檔案的一部分,所以高校檔案工作內容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同時也必須作為國家檔案行政機關的一項內容進行統籌安排。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既要符合國家權力機關在制定法律時所顯示出的嚴密性、科學性、前瞻性和系統性,也要增強各層級行政機關的法規細則的可操作性和具體性,確保整個檔案法規體系的權威性,增強法規實行的有效性和加強懲戒力度,更要注重高校檔案法制的實效性和特殊性,使得高校檔案工作的法制化內容不僅不與國家檔案法律法規相抵觸,而且也符合高校檔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3]。

3. 完善高校檔案法制隊伍。

高校檔案法制建設需要相關的人才加入。所以,各個高校應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力求建設一支符合高質素、優良結構的管理隊伍。尤其要加強檔案人員的法制宣傳和教育,加強培訓力度,保證每位檔案人員都能熟悉檔案法律、法規。同時,還要求高校檔案工作人員學習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制度規范檔案工作人員的行為,塑造一支既擁有檔案基礎知識,又具備法律相關知識的綜合型檔案隊伍。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檔案工作作為高校的基礎工作之一,不僅需要有技術層面相應的檔案管理制度及技術手段,而且仍須具備一套健全的檔案法規體系。這一法規的形成及推廣,從很大程度上推動高校檔案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保障了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但是在我國高校檔案發展取得進步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摘要:從整體上講,雖然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及檔案法的實施辦法,但是檔案法律體系仍然不健全,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例如近幾年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強調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本文就法制化的角度出發,分析高校檔案法制化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以期檔案管理法制化在高校的加速推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法制化建設,路徑與對策,檔案工作,高校

參考文獻

[1]趙芳紅.淺議高校檔案工作法制化建設[J].黑龍江檔案,2013(02):43.

[2]孫亞臣.關于高校檔案工作實現信息化管理的幾點分析[J].科技展望,2016(03):220.

安全與法制工作計劃范文第6篇

關鍵詞:就業指導,法制教育,對策,研究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此, 無論是政府還是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地尋求有效的方法, 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實現其人生的宏偉藍圖。通過對高職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了解國家的政策和行業形勢, 也的確幫助不少高職畢業生順利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對就業工作本身而言, 仍然存在很多因素, 嚴重制約著高職畢業生順利就業。其中, 法制教育的缺失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當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法制教育的缺失現狀

1.法制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課程設置重點不突出。

眾所周知,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無論是從培養方向還是課程設置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重理輕文的現象。法制教育在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正扮演著不倫不類的角色。筆者走訪多家職業院校, 最終發現, 法制教育的相關內容在大多職業院校中僅僅是《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部分內容, 全部課時也就在14~18節上下, 許多學生對于籠統的概念、名詞一知半解, 更談不上有效的使用了。因此, 在課程設置上, 大多職業院校已經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融在一起, 而關于就業指導方面的法律知識提到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業法律知識的欠缺, 法制教育目標模糊成為職業院校法制教育的最大缺失。

2.高職學生自身法律知識貧乏, 對現實生活工作沒起到指導性作用。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都集中在大二年級, 由于大三要參加頂崗實習或是預就業, 有很多學生過了大二這一年就開始找工作或實習單位, 普遍認為就業指導對目前的選擇來說沒有實際意義, 他們更愿意選擇自己知根知底的實習單位, 也就意識不到就業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對于對勞動法規定的相關內容更是一知半解, 沒聽過, 不了解的竟然占到43.32%。許多學生無論是對基本的勞動權利、基本的勞動義務, 還是對勞動法的基本內容及糾紛解決方法都不是很明確, 了解的人占的比例總數相當少。無論是在求職還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沒有凸顯出來。由此, 可以得出高職學生缺乏就業法律知識。

二、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法制教育的對策

2011年,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 (2011~2015年) 》的通知, 明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 提出法制宣傳教育的要求和任務。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針對當前就業指導中法制教育的不足, 高校應加強重視, 轉變思想觀念, 樹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理念, 完善就業指導課程設置, 加強就業法律方面的教育, 采用多種形式開展, 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法律意識。

1. 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樹立法制教育觀念, 加強就業法制教育的引導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 畢業生就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個別用人單位受經濟利益驅使, 違背經濟規則, 違背法律, 使畢業生遭受各種各樣的就業陷阱, 侵害了高職學生的合法權益。也有些畢業生由于法律意識淡薄, 個人道德品行的缺失, 使得一些用人單位受損。因此, 在高職生就業指導在工作中樹立法制教育觀念, 是提高就業質量的關鍵。

2.在就業指導工作中, 發掘多種多樣的法制教育形式, 營造法制教育新環境。

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 可以改善課堂效果。如:借鑒目前高職院校中典型的項目教學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利用討論、開放式、案例式教學, 能夠大大增強學生學習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建立開放式的互動交流, 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 以改變單靠頭腦汲取知識的做法。

3. 積極引導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知識, 重新認識就業法制教育。

學校的教育引導僅僅是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的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是要求高職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實際出發, 提高重視, 重新認識就業法制教育。高職教育只有短短的三年, 在這三年中, 我們既要學到扎實的專業技能, 還要有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和諧勞動關系。在現實生活中, 有許多高職畢業生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就業法律知識儲備不足, 導致合法權利遭到侵犯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現象很普遍, 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 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所以, 作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更應該未雨綢繆, 自覺學習法律法規, 了解行業的各種規則, 努力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作為走向社會的基礎, 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 就業法制教育關系到每一位高職畢業生的切身利益, 作為新時期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應該自覺、主動地學習法律知識, 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 加強就業法制教育的學習, 自主地將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中來, 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景沙.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法制教育問題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2 (6)

上一篇:鹽官觀潮景區范文下一篇:愛心捐贈發言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