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孔子道德哲學分析論文范文

2023-09-23

孔子道德哲學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我國歷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孔子也是一位著名的編輯家。本文主要針對孔子編輯思想觀的概念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孔子思想觀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

[關鍵詞]孔子;編輯思想觀;中國文化史;作用

一、孔子編輯思想觀的概述

孔子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的巨大貢獻,不僅在于他成功的編訂了“六經”,更重要的是他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編輯思想。

1、“述而不作”的編輯思想觀

孔子將國家禮法的維護作為出發點,把文化遺產的繼承作為職責,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最早提出了“文獻”這一說法?!笆龆蛔鳌笔强鬃釉诰庉嬤^程中的宗旨,他在《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根據《說文》中對這句話的理解,“述”代表的是循舊,“作”代表的是創作,“述而不作”實質上指的就是闡述但不創作的意思??鬃铀鶑娬{的“述”,實際上就是“編輯”的意思,孔子花了大量的時間,編輯了《樂》、《禮》、《易》、《書》、《詩》這無不古代經典著作,同時他來撰寫了《春秋》。

“述而不作”的編輯思想觀,體現了孔子對于古代文化的尊敬,也與孔子的文化價值觀、人生理想以及政治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笆龆蛔鳌弊鳛榫庉嬙瓌t以及編輯理論,一方面表明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嚴肅性,另一方面體現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創造性;所以,可以將“述而不作”作為編輯工作中的一個基本規律。

2、“信而好古”的編輯思想觀

“信而好古”主要代表的是孔子在編輯工作中的基本導向??鬃訉τ诰庉嫻ぷ鞯臒崆?,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好古”情結??鬃釉凇墩撜Z·述而》中提到:“好古敏以求之者”,“好”代表的是愛好,主要表達的就是孔子沉迷于編輯工作中;“古”代表的是周代時期的規章制度與禮儀文化。

3、“垂世立教”的編輯思想觀

孔子的標記思想觀中,還包括“垂世立教”??鬃訌娬{利用編輯活動將古代著作流傳下去,使其成為世人的典范,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禮教思想??鬃邮窃诿鞔_的編輯思想指導下進行編輯工作的,他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希望通過文化的加工與編選教材傳播自己的理想與政治主見;孔子從事編輯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進行教學??鬃訛榱四軌驅⒆约旱膶W生培養成一個具備儒家政治理想的從政人才,不僅向自己的學生灌輸與講解儒家道德標準,還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孔子標記思想觀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

1、對于文化具有整合作用

孔子撰寫的“六經”,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中國文化在整體上的定位,對于后人的行為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六經”是對六種文化類型的整合,它代表這中國文化具備的特征。主要體現在:①政治類型的代表作《尚書》,它是我國商周時期非常中的一些政治性文件的綜合體,孔子對于這些政治性文件的態度十分嚴肅。②文學類型的代表作《詩經》,它在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論語》中對于《詩》的論述文字是最多的,同時也最為深刻。③生活規范類型的代表作《禮經》,自孔子時代以來,古代的禮書就已經失傳了,古代的禮儀規范主要體現于人們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書籍、政治性文件中。④藝術類型的代表作《樂經》,孔子編訂的“六經”中,《樂經》是唯一個亡失的作品。⑤哲學類型的代表作《易經》,雖然《易經》由遠古占卜之術演變而來的產物,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已經具有人生哲學與自然哲學的內涵。⑥人事類型的代表作《春秋》,孔子是以魯《春秋》為基礎撰寫《春秋》的。上述就是孔子對于文化的整合作用。

2、對于文化具有傳播作用

孔子對于圖書的撰寫具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他將撰寫圖書作為一個傳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同時也重視儒家文化的傳播??鬃拥南却鸀樗螄F族,后來由于宋國衰敗逃往魯國,兩國均保留了大量的商周文化典籍,孔子收集與整合了相關的文獻,并且將這些文獻作為教材進行教學。當時廣為流傳的文獻典籍主要有六種,即《春秋》、《詩》、《易》、《禮》、《樂》、《書》,統稱為《六藝》,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又被稱為“六經”?!傲洝笔俏覈F代保存最為完整、古老的書籍之一,孔子撰寫的“六經”,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文化知識在社會中下層中的廣泛傳播,完整的保持了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對于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孔子與“六經”之間的關系來看,孔子對于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貢獻并不是他對“六經”的著述,而在于編輯,孔子通過編輯“六經”,將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思想充分的展現出來,并且成為后世追溯、理解古代文化的基礎。

3、對于文化標準化具有的推動作用

孔子對于“六經“的編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文化的標準化??鬃娱営[群書、飽讀詩經,閱讀了大量的上古文化典籍,先人的儀禮習俗、思想觀點在孔子的“六經”中均有所體現。從孔子時代以來,中國文化具有的標準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封建等級制度;②“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③宗族觀念;④史識;⑤“怨”、“群”、“觀”、“興”的藝術鑒賞標準與“詩言志”的藝術創作。

三、結語

孔子在古代時期編輯史上作出巨大貢獻,不僅僅在于他編輯的“六經”,更加重要是的孔子為后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編輯思想,他的編輯思想充分體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美學思想以及政治思想,也體現了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推動、選擇、傳播以及整合,在我國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芳.孔子編輯思想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歐陽禎人.論孔子的政治思想[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3]周憬.談孔子編輯思想及其實踐[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10(12).

孔子道德哲學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孔子的“知恥”教育是通過顯性的“正向”教育和隱性的“反向”教育相結合實現的,這是儒者個人道德修養由他律轉為自律的必經環節,貫穿了儒家道德他律一自律一無律的整個道德修養過程。是通達儒家人生最高道德境界的起點。這對當代教育中師者之教、學者之學和教育層次的劃分等都能產生非常重要的啟迪作用。

關鍵詞:“知恥”教育;道德教育;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孔子

作者簡介:張乃芳(1975-),女,山西昔陽人,華北電力大學政教部,講師,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文化哲學。(河北保定071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09BMK005)的研究成果。

一、孔子“正”“反”結合的“知恥”教育

《論語》中記錄了多次孔子對弟子的“知恥”教育,其中直接談到“恥”字的有17次,均關涉到受教育者的道德修養問題??鬃油ㄟ^“正向”(以鼓勵、贊揚為主)和“反向”(以批評、懲戒為主)的不同教育方式,去引導、啟發受教育者產生“恥感”?!罢颉钡摹爸獝u”教育是顯性的,“反向”的“知恥”教育是隱性的,正反相成、隱顯結合,共同構筑了孔子的“知恥”教育理論與實踐。

在其“正向”的道德教育中,孔子事無巨細地指明應當以何為恥,如“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公冶長》)等,其內容涵蓋了從言語、行為,衣著,乃至容貌,神色,到求學、成士、修道和治國等等??鬃舆€明確地直接把“有恥”與。士”、“知恥”與“勇”聯系起來,“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土矣”(《論語·子路》),“有恥”是成為“士”的基本條件,而“知恥”則“近乎勇”(《禮記·中庸》)??梢?孔子對“知恥”教育的重視。

孔子還充分運用了“反向”教育的方式,這位成就斐然的大教育家特別善于在不同的時間、情境中,針對不同的人進行適當的道德啟發與引導。以懲戒這一“反向”教育為例,孔子以態度、語言、行為等不同的懲戒方式,使學生“知恥”而后止。

態度懲戒是其中最溫和的一種??鬃佑孟麡O的態度應對受教育者,促使其“知恥”以達到教育目的。譬如,在《論語·先進》中,有較長—段文字記載了孔子與他的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華的一次闡明自己未來志向的討論。子路首先發言,言畢夫子未發—言,僅只一“哂”(即微微一笑)。這一個小小的細節,使接下來發言的冉有吸取了子路狂傲不謙招致一“哂”之懲的教訓,在本來的謙退性情上更加一層謙遜,果然得到孔子的認可,其他兩位學生也再沒有出現類似子路的不謙遜??梢?微微一笑的懲戒所教育的不僅是已經發言的子路,還有其他在座的學生,可謂一“曬”而使“知恥”。后來曾皙表明自己志向的時候,孔子喟然嘆息表示贊許。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種與懲戒教育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但在當時的談話語境中,表揚與批評正是一體之兩面,其鮮明的對比使孔子的弟子們明確了恥之所在,達到了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的教育目的。

語言懲戒是孔子懲戒教育中用得較多的,面對被教育者,孔子在否定的態度之上,又加諸語言的斥責與引導,使其體悟到自己“恥”之所在。下面試舉兩例。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

前一事例中,樊遲請學稼,孔子稱自己不如老農,樊遲又請學為圃,孔子繼續推說自己不如老圃。這個一再推脫的過程本身就是懲戒,是他表達自己不滿的一種方式,即程子所云“不屑之教誨,所以深教之也”。待樊遲離去,孔子深憂自己一再推脫的委婉的“反向”教育不能使樊遲有所感悟,故而嚴厲地指出“小人哉,樊須也!”然后通過將好禮、好義、好信與用稼相比,說明學稼的方向性錯誤。試圖使樊遲明白孔子所倡導的君子不器”的教育理念,心生羞恥,改變自己學習的方向,將努力的重心投向德行的培養上。后一實例中懲戒的程度更高,如果說前面孔子尚能給予被教育者不斷反思的機會,進行漸進的引導從而使其一步步回歸大道,達到提升。那么看到宰予“晝寢”,孔子憤怒之下,競直言宰予的不可救藥??鬃幼鳛闈杀缓笫赖拇蠼逃?當然不會憤而不教,為了糾正宰予的自棄行為并使之此后引以為戒,孔子首先選擇了嚴厲的斥責,使被教育者對自己的不當之行產生恥感,進而又說,從宰予的這一事件中,我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之前,我聽人之言而信其行,此后,我聽人之言還要觀人之行。以此說明宰予錯在言及行不至,而這正是儒家君子所恥之事。

《論語》中記載的孔子的行為懲戒事件只有一次。這一來可以說明孔子并不反對在一定的情況下使用體罰的手段,同時也表明,孔子并不將對身體的責罰作為懲戒教育主要的、常用的手段,而是在極端狀況下所用的輔助手段?!墩撜Z·憲問》中記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哉冗灯涿??!痹啦⒉皇强鬃拥膶W生,而是孔子的老朋友。據《禮記·檀弓》記載,原壤母親去世后,孔子去幫忙治喪,原壤母死兒歌??梢?原壤應該是與孔子理念不同的信奉道家理念的人物??鬃訉ζ渌煌赖碾[者向來采取各安其道的寬容態度。這次的不同表現并沒有違背孔子的—貫原則,而是要應和孔子“在其位應當謀其職”的處世原則??鬃邮莵碇螁实?他必定會盡職盡責地依照儒家的禮儀來約束原壤。此時此地,喪葬的禮儀是最高標準,但原壤處處不合規矩,孔子深惡其行,因而以言戒之,以行懲之。但即使是孔子最嚴厲的懲罰,其目的也重在“戒”而不在“懲”。他先以言責之,繼而輕擊原壤的小腿,這一“叩”的目的,重在使原壤的腿不再像八字一樣張開,改正其無理的舉動,并不屬于“以惡罰惡”的簡單體罰??鬃釉噲D通過輕擊原壤的小腿使其身體狀態回歸“合禮”姿態,使原壤遵循禮儀,進而體味儒家之“禮”中的情與理。

二、“知恥”:孔子道德教育的必經之途

孔子的“知恥”教育不是偶然的、可有可無的,而是個人道德修養由他律轉為自律的必經環節,貫穿了道德他律一自律一無律的整個道德修養過程,是通達儒家人生最高道德境界的起點。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談道:“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狈杉s束是通過律法制裁達到使被懲罰者以及其他民眾感到畏懼,從而帶來“以法齊之”的社會效果,道德教化則是通過使人內心感到羞恥,從而以后自覺避免同類錯誤的發生,實現“以禮齊之”的和諧

景象。法律主要是他律的,打擊犯罪是為了使絕大多數民眾受到教育,從而使人們被迫確立適用于全體的、因“畏罪”不敢去沖破的法律底線,道德教育則通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跨越,使人們自愿確立根植于內心的、因“知恥”不愿去沖破的道德底線,自律的殊勝之處由此顯而易見??梢?孔子認為道德修養有必要從他律邁向自律。

在儒者的個人修養過程中,自我教育非常重要,《論語》中多次涉及,如曾子說:“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自省是曾子每曰必做的重要功課??鬃右苍①濐伝亍安毁E過”的自律、自省的境界。自省是儒者培養、鞏固和提高道德自律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這一跨越的實現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必須通過后天的教育:受教育者不斷自省要與教育者的“知恥”教育相結合??鬃訄猿帧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論語·述而》)的教育原則,因為,通過受教育者不斷學習、不斷自省之后才會或有所“憤”或有所“悱”,教育者這時候給予恰當的“啟”與“發”就能夠點石成金,成就道德自律。而是否達到了道德自律,孔子也以“恥感”為尺度,認為“內省不疚”才能是不憂不懼的君子。在道德自律階段,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再分離,而是合二為一的,自己做自己“知恥”教育的執行者和被監督者。這樣持續地進步,達到道德無律階段,這時候道德標尺已經與君子的生命自然地融為一體,即如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再有不合乎道的心性、行為,不再有產生恥感的根源,心之所至無不恰當,舉手投足自然合道??梢?儒家的道德人生,正是“知恥”原則由外而內直至融入生命本身的變化過程。

孔子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德之“樂”,因為他深信“樂”境最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李澤厚先生甚至將中國文化定位為“樂感文化”,認為這“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普遍意識或潛意識,成為一種文化一心理結構或民族性格”。在《論語》中,有“樂”處即有至高之境界,譬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此類至境,沒有成規,唯有入境體味才能了悟?!安蝗收卟豢梢跃锰幖s,不可以長處樂”(《論語·里仁》),“仁者”之“仁”德既包括使己身“成仁”的自我道德追求,也內含令天下“歸仁”的個體擔當意識,都是后天不斷“習”得的,都要經歷“知恥”道德教育的“啟”、“發”來實現“仁”德的內化。這樣,“樂感”與“恥感”這兩種本來差異很大的情感,在孔子的道德教育體系中,卻能夠相融相交、相互成就,由“恥感”教育通達孔子的最高人生境界——“樂”境??鬃幼约涸谄呤畾q的時候達到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也正是無律的、從容愉悅的、仁樂合一的樂感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孔子“知恥”教育的當代啟示

從孔子的“知恥”教育中,我們可以得到不少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發與觸動。

1.教育者:避免單一教條,豐富教育情境

孔子的道德教育從來不是獨立的、晦澀的教條,每一次教育過程都蘊含在豐富的教育情境之中,是師生智慧與困惑的撞擊。在“何為恥”的問題上,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境,孔子并不會拿出一個“高大全”的標準答案,而是會結合不同的教育情境給予針對性的啟發。所以孟子評價孔子說,“孔子,圣之時者也”(《孟子·萬章下》)。一旦遮蔽了這種原初的教育情境,禮樂教化、仁義德行就會蛻變成倫理化、教條化、制度化了的框架,從而受到抵制和抨擊。

我們現在的道德教育也不應該是標準答案的簡單普及,而應該將教育過程放置在具體的教育情境當中。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心中要有一個自覺的恒定的標尺,把握教育的目標,一方面又要抓住或者制造合適的教育情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2.受教育者:凸顯主體作用,促進視域融合

孔子使人“知恥”的道德教育,從來都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在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適時而開的智慧之花。當時師從孔子的學生都是“有志為士,有心成仁”,主動求教于孔子的,他們對“自省”的認可,對“成仁”的追求是共同的。

我們現在的整體教育狀況比孔子所在的時代要復雜得多。道德價值多元,學生是否想追求、追求什么、困惑何在,都有很大差異、難以把握。如果受教育者沒有主觀、自覺的努力,甚至拒斥被教育,那么,師生之間在道德教育問題上就很難達成共識。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狀態,引發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之間實現良性的、有效的視域融合,最終達到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影響。

3.教育層次:根植于自然情感,落實于生命樂境

孔子的“知恥”教育絕不僅僅是道德原則的傳遞,而是既內在于叉超越于現實的生活情感。人之當“恥”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有關應當如何言、行、學、問、修己安人、治天下等等“人之為人“人之與人”的現實情感,道德修養開始于“孝”、“悌”等“我”和“我的親人?之間的關系,因而來得親切、自然而又真實、切己??鬃佑纱顺霭l,最終進入到德之“樂”境,“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種內在的超越性使孔子的“知恥”教育有“情”又有“境”,千百年來教育、觸動了社會各層次的人。

現在我們的道德教育目標也分若干層次,最低層次要培養堅守基本道德底線的“知恥”、“遠恥”的公民,最高層次要塑造以高揚共產主義道德為樂的楷模。學習孔子道德教育的內在超越性,道德底線正可以從新社會“人之為人”、“人之與人’的自然情感出發,對全體公民加以引導和約束,最高道德則要頌揚新時代的德之“圣”、“賢”,以展現現代的德之“樂”境。

參考文獻:

[1]朱 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孔子道德哲學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國文化歷史久遠,其中儒家、道家與禪宗是眾多思潮中的領導者,它們不僅是中國思想歷史文化的主宰者,更對藝術形式的定位起到了推動作用。宗教哲學對畫家作畫的藝術內容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較為深遠。在中國整個繪畫體系中,中國繪畫的發展就是在這三家思想不斷爭鳴與交替發展中前進的。影響中國傳統繪畫的三大流派分別為道家、儒家以及禪宗??傮w上而言,道家主張自然,儒家主張社會,禪宗主張心靈,而這三個方面正構成了存在者這個整體,同時能夠互補與統一。本文對道家、儒家、禪宗的思想概況及藝術美學思想進行了分析,并對各流派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由此可見,這三大學術流派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源泉與精神載體。

關鍵詞:道家   儒家   禪宗   中國傳統繪畫

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有著較為深厚的文化基礎,其中道家、儒家、禪宗這三家的哲學思想對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形式上來看,繪畫與哲學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但其在表現內容上是一致的。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的問題,而這三家哲學能夠從不同維度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影響與調節。中國文化歷史久遠,其中儒家、道家與禪宗是眾多思潮中的領導者,它們是中國思想歷史文化的主宰者,對藝術形式的定位起到了推動作用。宗教哲學對畫家作畫的藝術內容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影響較為深遠。在中國整個繪畫體系中,中國繪畫的發展就是在這三家思想不斷爭鳴與交替發展中前進的。

在這三家之中,最早出現的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是以老子與莊子的學說為代表的,他們主張自然道,追求自然。也就是說,自然是無,無能生有,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道家美學的觀點中,美就是自然之美,包括了自然中的天地、草木與山水。藝術要于大道,不能拘泥與小節。儒家是以孔子與孟子的學說為代表,主張對社會的思考。在儒家美學的觀點之中,美在于禮樂,在于仁,是與道德之善的關系,它更加注重美所對社會賦予的道德意義。

一、影響中國傳統繪畫的三大流派

影響中國傳統繪畫的三大流派分別為道家、儒家以及禪宗,總體上而言,道家主張自然,儒家主張社會,禪宗主張心靈,而這三個方面正構成了存在者這個整體,并且這三方面能夠進行互補與統一,下面我們分別對其進行介紹。

(一)道家

1.思想概況

在道家學說中,老子與莊子的學說是道家的主要學說。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出生于周朝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兜赖陆洝肥抢献拥闹?,其核心就是無為而治。老子奉行的是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觀點。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是繼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來崇尚自由,他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的思想對儒家有很大的影響。

2.藝術美學思想

根據道家自然無為的觀點,其主要的藝術美學思想就在于“道”,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虛靜為妙,不要讓世間的是非善惡來約束自己,推崇自然和諧、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傲⑾笠员M意”這一審美方式正是其對中國美學的影響,它是在進行藝術欣賞與創造的首要原則

(二)儒家

1.思想概況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鬃釉冯S老子學習,隨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墩撜Z》是在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們將孔子的思想與言行記錄下而編纂出的書籍。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禮”與“仁”的德行與德性,他不但創立了儒家學說派,而且開創了“有教無類”的全新教育理念,讓教育不再像一樣存在著階級區分,使每一位向學之人都能潛心學習。

2.藝術美學思想

在孔子的美學思想方面,其核心是“善”與“美”的統一,其中“善”指的是藝術內容,“美”值得則是藝術形式,也就是“詩須發乎情,止乎于禮義”。由此可見,內心情感的抒發一定是受到道德約束的。儒家思想對藝術在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視,“移風易俗”正好能體現這一觀點。

(三)禪宗

1.思想概況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它是中國本土的佛教。南朝宋末時期,它由菩提達摩傳到中國。禪宗主張的是“解脫”和“頓悟”,解脫指的是參禪意味著要從塵世中解脫出來,不糾纏于世間的痛苦憂愁;頓悟則表示將思想境界升華到個體與佛性相融合的范圍之中。由于禪宗是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因此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尤其是在藝術審美方面。

2.藝術美學思想

禪宗在藝術美學方面,主要提倡的是自主意識,也就是說對于自然,應潛心鉆研,對自然頓悟,而最好的參禪方式就是做好眼下事,而無別有用心。禪宗美學將美定義為妙悟。

二、各流派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

上述的道家、儒家、禪宗在各個時期對中國傳統繪畫有著不同且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就其影響進行分析。

(一)道家影響

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它對中國傳統繪畫有著極大的影響。許多畫家都是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繪畫體系與風格,在這過程中,道家思想不但對畫家的思想品行作以影響,同時影響其審美取向,進而對其繪畫風格帶來改變。

(二)儒家影響

自唐代以來,張彥遠將儒家的“依仁游藝”思想奉行為繪畫創作的基本原則。在宋代時期,繪畫在某一角度上是用來闡述儒學思想的一種方式,其中,“人品”與“畫品”這兩個詞是宋代繪畫領域的兩個重要概念。因為人品會對畫風產生影響,同時,繪畫風格也體現出畫家的畫品,即所謂的“見畫如見人”。

(三)禪宗影響

在禪宗思想中,滲透著老莊的思想在內,它對審美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佛教進行了大范圍的傳播,因而對繪畫領域也產生了極為明顯的影響。

三、各流派情結的產生及原因

(一)道家情結

五代時期,戰爭較為頻繁,眾多的文人在亂世之下,對國家和自己的前途都難有信心,因此,大多數文人移情與山水之間。此時,崇尚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為眾多失意之人提供了心靈的慰藉,他們常選擇游蕩在山水之間,親近于自然,因此在繪畫風格上多體現為對自然山水的描述。

(二)儒學情結

在北宋時期,用繪畫表達對儒學喜愛是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這主要是因為北宋是儒學的復興時期。當時,眾多的文人一致認為,唐代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始終堅持儒學的發展道路,沒有意識到儒家思想對當時社會的統治作用。除此之外,宋代的一些君主也都是儒學思想的推進者。同時,在兩宋時期,當時的儒學復興為中國畫提供了新鮮的養分。這主要體現在,當時的一些名人畫家都集中在高修養與高文化層次的人身上,他們都將思想融入于畫中,用畫抒發情感,這也說明了繪畫已成為儒學思想的一種語言和表現工具。

(三)禪宗情結

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許多畫家都受到了禪宗思想的影響,其中包括南朝宗炳、唐代王維、宋代蘇軾。禪宗思想對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審美思想上,同時也體現在藝術形式上。

四、結語

在中國歷史上,道家、儒家、禪宗三家哲學思想作為中流砥柱,建構起了中國美學的藝術殿堂。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有著較為深厚的文化基礎,而這三家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繪畫有著重要的作用,盡管繪畫與哲學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但其在表現內容上是一致的。而這三家哲學能夠從不同維度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影響與調節。宗教哲學對畫家作畫的藝術內容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影響較為深遠。在中國整個繪畫體系中,中國繪畫的發展就是在這三家思想不斷爭鳴與交替發展中前進的。

參考文獻:

[1]胡靜潔.道法自然:老子美學思想之根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2):59-61.

[2]周軍偉.當代老子美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基于美學史的考察[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2):64-68.

[3]米瑞玲,段橋生.“大音希聲” 美學觀對音樂審美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05):103-104.

[4]姜小麗,尹正茂.淺析孔子美學思想[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13(06):95-97.

[5]何鑫,楊杰.論孔子美學對傳統繪畫的影響[J].美與時代:美術學刊(中),2016,(08):25-27.

[6]張瑤.孔子美學思想的超越性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4,(12):28-29.

[7]秦亞平.禪意空間之美——淺談禪宗美學在現代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室內設計,2011,(03):17-20.

[8]張虹.中國禪宗美學思想對友禪圖案起源與發展的影響研究[J].美與時代:創意(上),2010,(11):50-51.

孔子道德哲學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孔子《論語》中關于政治的段落進行分析,從中解析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整合出孔子政治思想的構成體系。

關鍵詞: 孔子政治思想 《論語》 政治觀點

一、政治的含義

在西方社會中,政治是上層建筑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各時代的政治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做過各種論述,但至今還沒有公認的確切定義。政治隨著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進程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范體系,具體指與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

現在漢語中“政治”這個詞應該是來源于日本,是為了翻譯外國語而發明的。中國古典典籍中也有政治一詞。但是意義大不一樣,如《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操分不雜,固政治不悔”。在這些語句中,政治的意思指的是為政者的施政方略,或者是君主統治國家應該注意的事。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罢敝饕竾业臋嗔?、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等。當今政治這個詞作為一門學問,只是研究國家、政府如何運作,其中涉及競選、分配、維權等。

上述所談是為了區分古今的政治含義,因為若從今天角度看,孔子的那個年代并沒有諸如競選、分配、維權等,那么孔子的政治思想就無從談起。

二、孔子的政治觀點

在《論語》中,沒有大段的專門論述這種政治的記述,《論語》中所有問政或討論政治的言論都是針對施政者如何行政的問題。這不是說《論語》中沒有政治思想,而是說孔子的政治是以治理為主,是實踐性的學問。

這種重行為的政治說明了孔子關心的是如何進行良好的治理的問題?!霸趺醋觥辈攀强鬃诱撟C的核心。

談到政治,首先要談統治的正當性,正當性指的是被統治者認可統治者的權威,承認其有效性并接受其支配。在孔子的時代雖然沒有所謂正當性的說法,但是到底什么樣的統治才能被人們能夠接受這種問題是存在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提出的“正名分”應該就是根據這個問題所提出來的??鬃拥恼卫硐胧且环N公天下、禪讓制、正名、重德??鬃铀幍臅r代是春秋末期,當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很衰弱,諸侯互相征伐,甚至于有的諸侯的權利也落于大夫和權臣之手,小國被吞并,大國在崛起,各國內部動亂時有發生,弒君犯上現象屢見不鮮。從種種跡象看,周的統治已經瓦解,然而孔子仍然堅決主張恢復周禮,從顏回請教為邦之道,孔子答復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庇纱丝梢钥闯?,孔子所謂的其實是已經包含了前代所有的精華,只不過周是集大成者而已。公天下指為政者無私勤勞地為人民服務,而禪天下是指當他的統治結束的時候不是傳給他的子女,而是選擇賢良的人把權利轉交出去。而當時的社會已經不可能做到這點,孔子批判道:“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睂τ谶@種情況,孔子極感不滿,認為這種政權很快就會垮臺。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種時代去,政權就會穩定,百姓也相安無事。所以當子路問為政應該什么為先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是“正名”,孔子把這個看得很重要,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庇纱丝梢?,正名是政治的首要任務,只要名分正了,政治就會穩定。其次,在古代,在儒家的理想君主觀點中,要想得到人民的擁護,并不是說強迫人民接受君主的權威,而是希望君主的某些優秀特質去感召人民從而得到人們的承認。因此統治者如何做關系到他的統治地位,這就是古代政治的正當性。下面我們來看看孔子的理想中的統治者應該怎么來保證政治的正當性。

1.從執政者的角度來說

在《論語》中我們看出孔子一再強調克己復禮??思嚎梢詮膬蓚€方面來理解。首先,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就是要使自己修身養性,把自己培養成為符合禮的道德要求的人,并且用這種態度去對待別人,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就是要克制自己,也就是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只有能做到這些才是合格的君主。其次,孔子說:“政者,正也。也帥以正,孰敢不正?”為政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品質、言行舉止,只要統治者自己做好了,人們也會那么做。就像他所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睆恼呷绻屏寄敲窗傩找矔屏?,從政者的道德就像風一樣,而小人的就像草一樣,風從草上吹過,那么草肯定倒向一邊。從這里就能看出孔子對從政者品質的看重?!墩撜Z》在開篇就寫道: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在這里的溫、良、恭、儉、讓可以把它理解為孔子對于從政者的品質要求。從今天的政治觀點看來,這種說法是有意義的,因為不同的從政者有不同的政策,而政治家的人格品質卻是應該保持不變的。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鳖I導者如果實行德治,民眾就會像眾星圍繞北極星一樣自動圍繞著你轉,再一次強調了從政者德行的重要??鬃诱J為要治民需要先正己?!罢哒?,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碑攺恼咦陨矶苏?,做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人民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從政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人們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鬃诱J為只要當統治者做到為民表率,做事情能夠以身作則,百姓自然會心悅誠服,而由此帶來的便是老百姓對君主的愛戴,被承認的也不只是君主的統治,還包括君主權力的世襲。也就是孔子說的:“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边@里的其義一也就是君主以修身正己施行德治而得到的政權更迭的正當性。

2.提倡德治的治國方式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公天下、禪天下、正名、德治?!逼渲械轮问撬暮诵?。德治在政治上尤其特殊的意義,相較于西方的法制,德治尤其特色的一面。西方認為人治不可靠,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不一定能保證一定會有賢能的君主,因此需要通過法律在規范沒個人的具體行為,同時又用憲政來約束統治者的權力。然而孔子的德治卻有其好的一面,因為作為老百姓來說,人民確實需要賢能的統治者并且也確實會因為統治者的德行起到一種上行下效的局面??鬃釉唬骸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比绻麅H以政法來誘導人民,以刑罰來整頓社民,人民只是暫時地免于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誘導人民,使用禮教來整頓人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由此可以看出,“德”、“禮”明顯比“政”、“刑”要好,政、刑固然可以使得人民奉公守法,但是對于培養百姓的道德無益,短期能起到效果,但是無法做到長期有效;德、禮卻可以使人民的素質得到提高,從而做到長治久安??鬃釉f:“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聽訴訟審理案子,我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于使訴訟不再發生。這樣能夠使得人們連官司都不用打了,這樣必然是因為人們為德化而觸動了,這樣人們都會知道羞恥,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的端正自己的行為。在孔子的思想中,重教化而輕刑法,如果非要用刑法,也必須做到小心謹慎。他說:“不教而殺,為之虐?!钡强鬃右膊⒉皇峭耆磳π谭?,相反,認為在一定的程度上還需要以法輔德。

3.用人以尚賢

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孔子的論證都是在說一些為君的態度,那么在孔子的思想中作為執政者,具體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從《論語》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執政者具體要做的就是選賢任能。具體來說,尚賢的意思就是執政者要任用賢能。在孔子的觀點中,他認為執政者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任用賢能,發現和提拔那些優秀的人來參與政事。那么如何來辨別賢能呢?孔子提出了一些看人的方法,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薄耙暺渌?,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钡鹊?,通過這些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賢能的人,能否擔當起為國家做事的能力。做到了這一點就能治理好國家。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彼醋隽诵┦裁茨??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王位上罷了。意思是舜能夠“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是因為選擇了正確的治理大臣。魯國的君主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边@里的意思是你想得到百姓的信任就要任用賢能的人,你要是不這樣就不會得到百姓的信任??梢钥闯隹鬃硬粌H是要求執政者任用賢能,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統治者要能分辨出一個人是否賢能。那么賢能的標準是什么?從《論語》中可以知道就是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爸居诘馈?,可以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遠,要希望達到的境界;“據于德”,立志雖要高遠,但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說道與德如何發揮要依據仁的精神;“游于藝”,就是能善于嫻熟地運用知識和技能。簡單來說賢能的標準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愛心、有知識的人。當一個君主做到了修身正己,同時能實行德治并且選賢任能。那么接下來就是做具體的政務了。

4.以民為本

為政的首要任務是為人民做事,也就是使人民得到安康富足。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苯y治者如果失去了人們的信任,那么就算有再多的軍隊和糧食也無法長久而立。同時又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边@些都說明了孔子的重視民本的思想。接下來看看孔子的“務民之義”,該句出現在《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眲彰袷鞘裁??是領導人立法施政都要盡量做對人民有利合情合理的事?!墩撜Z》提到的有以下一些:“使民與時”、“使民如承大祭”、“擇可勞而勞之”等說的是如果讓人們勞作的話,要配合人民的作息時間,注意勞動能力的差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說的是行政的根本在于對人民的敬重。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弊訌堅唬骸昂沃^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弊訌堅唬骸昂沃^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聽起來很籠統,但是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耗費人力物力處處都加以管制,而是順著人民的利益不去干涉。做到了這些就能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的輪廓,雖然可能沒有完全提到,但是大致也會在人治、德治、尚賢、民本四個范疇之內。在整套思想中,從政治到正當性,再到君主從個人方面怎么做才能得到正當性,到怎么從政治國到施政具體方法,層層遞進,缺一不可。對孔子來說這就是一套完整的保持政治長治久安的政治思想。

參考文獻:

[1]楊伯俊.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作者謝雨哲系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上一篇:傳熱學重點范文下一篇:數學閱讀日記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