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

2023-09-23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1篇

王善文臨沂太平中學2012.11

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一. “人本思想”是構建和諧世界的精髓所在:

1.14—16世紀的文藝復新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九上第10課)

2.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體現了人類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九上第22課)

3.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法律文件都體現了平等、民主、法治等有利于社會和諧的人本思想。(九上第

11、

12、

13、18課) 二.“法制建設”是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 :

1、17—19世紀,英、法、美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三.構建和諧社會存在的問題 :

1.恐怖主義,戰爭,環境污染問題等等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2篇

王善文臨沂太平中學2012.11

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一. “人本思想”是構建和諧世界的精髓所在:

1.14—16世紀的文藝復新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九上第10課)

2.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體現了人類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九上第22課)

3.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法律文件都體現了平等、民主、法治等有利于社會和諧的人本思想。(九上第

11、

12、

13、18課) 二.“法制建設”是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 :

1、17—19世紀,英、法、美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三.構建和諧社會存在的問題 :

1.恐怖主義,戰爭,環境污染問題等等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3篇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定論“電阻的大小與哪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指明“相同條件”。

3.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4.結論理解:

⑴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⑵結論可總結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記?。?rho;銀ρ銅ρ鋁,ρ錳銅ρ鎳隔。假如架設一條輸電線路,一般選鋁導線,因為在相同條件下,鋁的電阻小,減小了輸電線的電能損失;而且鋁導線相對來說價格便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

2.可變電阻(變阻器):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使用方法:選、串、接、調。

根據銘牌選擇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電路前應將電阻調到最大。

銘牌:某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1.5A”字樣,50Ω表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或變阻范圍為0~50Ω。1.5A表示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5A.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應用:電位器

優缺點: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但不能表示連入電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動變阻器的銘牌,告訴了我們滑片放在兩端及中點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②分析因變阻器滑片的變化引起的動態電路問題,關鍵搞清哪段電阻絲連入電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動導致變阻器的阻值如何變化。

⑵電阻箱:

分類:

旋盤式電阻箱:結構:兩個接線柱、旋盤 變阻原理:轉動旋盤,可以得到0~9999.9Ω之間的任意阻值。

讀數: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記的倍數,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電阻。

插孔式電阻箱:結構:銅塊、銅塞,電阻絲。

讀數:拔出銅塞所對應的電阻絲的阻值相加,就是連入電路的電阻值。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4篇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時間:1640~1688年 2. 原因: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經濟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英國積極開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工場手工業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

(3)條件支持:圈地運動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勞動力;

(4)階級矛盾:靠圈地起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與資產階級在經濟利益上是一致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結成聯盟,利用議會與國王進行斗爭;

(5)思想基礎:文藝復興運動中莎士比亞的作品極大地解放了英國人的思想,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3. 領導階級:

新興資產階級(由工場主、商人、銀行家和農場主等組成)和新貴族(資產階級化的、從事資本主義經營的中小貴族)。 4. 革命任務: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5. 導火索:

蘇格蘭人民起義。 6. 經過:

(1)序幕: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籌集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的軍費,召開議會。 議員們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掀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發展:查理一世公開挑起內戰,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后勝利;

(3)高潮: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擔任“ 護國主”,實行有利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政策;

(4)挫折:克倫威爾去世后不久,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復辟。 查理二世及其繼承者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5)結束: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國王的專制統治,另立新國王,史稱“光榮革命”。 7. 結果: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

(2)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 8. 歷史影響:

(1)國內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憲制,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2)國際影響:對歐洲其他國家和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馬克思認為,英國革命是一場“ 歐洲范圍的革命”。 9. 文獻:《權利法案》

(1)制定時間:1689年; (2)制定機構:英國議會; (3)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 (4)主要內容:規定不經議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不能隨意廢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執行;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議會必須定期召開等。

(5)意義: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定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在英國確立起來,使英國從“ 人治”走向“ 法治”,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美國獨立戰爭

1. 時間:1775~1783年

2.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代表:華盛頓)。 3.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階級矛盾:英國殖民者對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壓政策,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3)民族意識:新興的美利堅名族的形成; (4)思想基礎:啟蒙運動的影響。

4. 革命任務: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 5. 導火索:波士頓傾茶事件。 6. 經過:

(1)準備:1774年9月,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號召北美人民團結起來;

(2)開始: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波士頓附近的來克星頓同英軍交火。 從此,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戰爭開始了; (3)建軍: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組建大陸軍,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4)建國:1776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大陸會議通過并發表《獨立宣言》 ,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5)轉折: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迫使英軍五千多人投降,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此后,法國等國家開始對美國提供軍事援助;

(6)勝利:1781年,美法聯軍取得約克鎮戰役的勝利,至此,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軍事對抗階段結束;

(7)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7. 性質:既是一場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8. 歷史影響:

(1)國內: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國際: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啟蒙思想由理論變成了現實; (3)局限性: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后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南北戰爭的爆發。 9. 勝利原因:

(1)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2)美國人民積極參加,英勇斗爭; (3)法、荷等國的軍事援助; (4)華盛頓的英明領導。 10. 文獻: 《獨立宣言》

(1)頒布時間:1776年7月4日 (2)頒布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 (3)起草者:托馬斯·杰斐遜 (4)主要內容:

① 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徹底與英國脫離關系,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

② 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關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③ 闡述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原則,指出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人民有變更或廢除舊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權利; ④ 對美國建國以后的國家制度作了明確的規定。 (5)意義:

① 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

②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原則,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也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成為 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的范本;

③ 是北美人民反英斗爭的旗幟,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 《1787年憲法》

(1)頒布時間:1787年

(2)頒布機構:費城制憲會議 (3)內容:

① 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 ② 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③ 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4)性質: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即“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5)特點:體現了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原則、民主原則。 (6)意義:

① 1787年憲法所確立的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共和制等原則,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② 將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學說與美國的現實相結合,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總統共和制; ③ 對當今世界其他很多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都有借鑒意義。

法國大革命

1. 開始時間:1789年7月14日

2.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代表:羅伯斯庇爾) 3. 原因:

(1)根本原因:18世紀末,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階級矛盾:等級制度森嚴,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國家面臨深刻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 (3)經濟原因:為解決財政危機,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4)思想基礎: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傳播了啟蒙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5)國際因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鼓舞。 4. 革命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5. 革命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6. 導火索:三級會議召開。 7. 經過:

(1)爆發: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7月14日后來被定為法國的國慶日)

(2)制憲:1789年8 月26日,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

(3)發展: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并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4)高潮:1793年,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權,打退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革命達到高潮;

(5)結束:1794年,國內發生“熱月政變”,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8. 歷史影響:

(1)對法國: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確立了資產階級的一般民主原則,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2)對歐洲:它是一次歐洲范圍的革命,沉重地打擊了歐洲的封建體系,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宣告了歐洲范圍內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3)對世界:是世界歷史上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范圍內的反封建斗爭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局限性:這場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卻為少數人所享有,全體人民的“民主、平等”與“自由”仍然是寫在旗幟上的理想和目標。 9. 文獻: 《人權宣言》

(1)時間:1789年8月26日; (2)頒布機構:制憲議會 (3)內容:

① 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 ② 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 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 ⑤ 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于社會的行為; ⑥ 每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4)意義: ① 《人權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明確地提出人權和公民權,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基本原則,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 ② 是反抗封建專制的旗幟,核心內容是人權與法治;

③ 否定了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 ④ 體現了法國啟蒙思想家所宣傳的基本原則。 《拿破侖法典》 (1)內容: ① 又稱《民法典》,明確規定成年法國人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體現了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則;

② 嚴格規定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受侵犯等。

(2)意義:它是拿破侖帝國的一座豐碑,是資產階級國家中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并為其他國家制定法典提供了范本。

對比:

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比較。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5篇

1. (2018•湖北咸寧)下列圖像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B. 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pH=3的稀鹽酸 C. 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 D. 氫氣還原一定質量的氧化銅 【答案】C 【解析】A、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鐵比鋅多,故錯誤;

B、最終溶液的pH 不可能低于3,故錯誤;

C、開始時,高錳酸鉀中含有錳元素,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質量減小,錳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加,當反應停止后,錳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故正確;

D、氫氣還原一定質量的氧化銅有銅生成,故最終固體的質量不可能降低為0,故錯誤。故選C。

2. (2018•陜西)氧化銅與稀鹽酸發生反應時,容器中溶液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由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實驗是將氧化銅逐漸加入稀鹽酸中 B. n點和m點對應溶液中銅元素質量不相等

C. n點和m點對應溶液蒸發結晶后得到的固體成分相同

D. 該曲線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劑質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n點時,氧化銅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m點時稀鹽酸過量。A、該實驗是將稀鹽酸逐漸加入氧化銅中,錯誤;B、n點時,氧化銅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m點時稀鹽酸過量,即n點之后,銅元素的質量不再增加,故n點和m點對應溶液中銅元素質量相等,錯誤;C、n點時,氧化銅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銅;m點時,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銅和鹽酸,故n點和m點對應溶液蒸發結晶后得到的固體都是氯化銅,成分相同,正確;D、n點時,氧化銅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m點時稀鹽酸過量,該實驗是將稀鹽酸逐漸加入氧化銅中,該曲線能反映溶液中溶劑質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錯誤。故選C。

3. (2018•四川德陽)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Na2CO3溶液,實驗過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P點時的溶液只含一種溶質 B. R點對應橫坐標的數值為180 C. 0至P過程中溶液的pH變大 D. 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過程 【答案】A 【解析】A、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后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由圖可知,P點時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鈉和原溶液中的氯化鈣,故含有兩種溶質,故錯誤; B、設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解得x=100g 設生成8g的碳酸鈣需要稀碳酸鈉的質量為y Na2CO3+ CaCl2=2NaCl+ CaCO3 ↓、 106 100 y 8g =,解得y=80g ,故共需碳酸鈉的質量為100g+80g =180g,正確;

C、0-P的過程中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稀鹽酸的含量逐漸減少,故pH逐漸增加,正確; D、0-P段表示生成氣體,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正確。故選A。

4. (2018•山東泰安) 向某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a點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B. bc段(不含b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gCl2 +2NaOH==Mg(OH)2↓+2NaCl C. 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數目沒有改變 D. d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 【答案】D 【解析】向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A、a點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沒有反應的鹽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鈉和沒有反應的氯化鎂三種物質,鹽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故A錯誤;B、bc段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MgCl2 +2NaOH==Mg(OH)2↓+2NaCl,故B錯誤;C、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沒有生成沉淀或氣體,也沒有加入,所以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數目沒有改變,故C錯誤;D、d點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氯化鎂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一種,故D正確。故選D。

5.(2018•湖南岳陽)下列圖象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A.①圖向一定量的鹽酸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漸滴加碳酸鉀溶液至過量 B.②圖加熱等質量的兩份氯酸鉀,一份加入二氧化錳,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錳 C.③圖一定量的硫粉與過量的氧氣在密閉容器內點燃并充分反應 D.④圖向一定量的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鎂粉至過量

【分析】A、碳酸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鉀;

B、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C、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D、鎂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銅,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鐵。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鹽酸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漸滴加碳酸鉀溶液至過量時,碳酸鉀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進行,溶液酸性減弱,pH升高,后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鉀,反應過程中溶液pH不變,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碳酸鉀溶液時,碳酸鉀溶液顯堿性,pH繼續升高,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B、加熱等質量的兩份氯酸鉀,一份加入二氧化錳,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錳,只是反應速率不同,但是最終生成氧氣質量相等,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C、一定量的硫粉與過量的氧氣在密閉容器內點燃并充分反應,硫完全反應,剩余硫粉質量為零,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D、向一定量的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鎂粉至過量時,鎂先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銅,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減小,后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鐵,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減小,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不變,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故選:D。

6. (2018•江蘇揚州)向滴有酚酞的鹽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所得溶液的pH與加入溶液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降低 B. A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HCl、NaCl C. 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 D. 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 【答案】BC 【解析】A、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放熱,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升高,錯誤;B、A點對應溶液pH<7,溶質為過量的HCl和反應生成的NaCl,正確;C、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正確;D、反應過程中,稀鹽酸完全反應前溶液是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時溶液變紅色,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變為紅色,錯誤。故選BC。

7. (2018•黑龍江齊齊哈爾)下列圖像能夠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將濃硫酸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

B. 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鐵粉和鋅粉

C. 向等質量的氧化鎂、氫氧化鎂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至過量 D. 向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答案】D 【解析】A、濃硫酸有吸水性,將濃硫酸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溶質質量分數變小,錯誤;B、足量的鋅粉、鐵粉與一定量的鹽酸反應時,生成的氫氣一樣多;但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反應需要的時間就比鐵短,達到水平線的轉折點就要靠前,錯誤; C、MgO+2HCl=MgCl2+H2O Mg(OH)2+2HCl=MgCl2+2H2O 40 95 58 95

m m

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等質量的氧化鎂、氫氧化鎂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的質量要多,錯誤;D、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消耗水,故足量的生石灰會將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的水反應完,故溶質質量減小,并最終為0,正確。故選D。

8(2018•重慶).常溫下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逐漸加入鎂條,充分反應(忽略揮發)。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分析】根據金屬與酸的反應結合圖象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常溫下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逐漸加入鎂條,則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溶液的質量不斷增加,到鹽酸反應完,溶液的質量不再增加,①對;

金屬與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溶液的溫度逐漸升高,當反應完,會恢復到原溫度,②不對; 氣體的體積不會一直增大,③不對;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故氫元素的質量不變,④對;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金屬的性質,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9.(2018•呼和浩特)下列四個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中逐漸加入稀硫酸至過量

B.

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

C.

在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閉容器中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分析】A.根據氧化銅與酸的反應原理來分析; B.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C.根據氧化鈣的性質來分析; D.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來分析。

【解答】解:A.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中逐漸加入稀硫酸,水的質量由零慢慢增大,當反應完全后,繼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質量繼續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變小,故正確;

B.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緩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開始產生的氫氣一樣多,但是最終金屬鎂生成的多,故正確;

C.石灰水中的溶質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出大量的熱;由于水的質量減少,溫度升高,有氫氧化鈣析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減少;當冷卻至室溫后,溫度降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質量減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質溶質少,但是溶液仍為原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

數不變,故正確;

D.在密閉的容器內,紅磷燃燒放熱,所以容器內的壓強增大,所以反應的結束,溫度降低,容器內的壓強減小,因為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所以容器內的壓強小于原來的壓強,故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道圖象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象。

10. (2018•貴州安順)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A. 電解水

B. 常溫下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 兩份完全相同的雙氧水在有無的情況下產生

D. 在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溶液中加入固體

【答案】B 【解析】A、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正氧負氫,體積比是1:2,故A錯誤; B、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氫氧化鈉會先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然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所以溶液的pH值先增大,然后不變,完全反應后,pH增大,故B正確;

C、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催化劑只會改變反應的速率,不會影響生成氧氣的質量,故C錯誤; D、向接近飽和的故選:B。

11. (2018•河北)圖3所示的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種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溶液中加入

固體,溶質質量分數不能從從零開始,故D錯誤。

A.①分別向等質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質量、不同濃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別向等質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別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②足量的Zn與20%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多;③、④Mg比Zn活潑,加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Mg產生氫氣快,最后氫氣質量相等。故選C。

12.(2018•呼和浩特)某同學將甲乙固體各3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后,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請回答:

(1)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圍 2g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填字母)。

A.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甲=乙 B.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 C.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D.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分析】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1)通過圖

1、圖2對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甲大,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圍2g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解答】解:(1)通過圖

1、圖2對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甲大,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乙;故答案為:>; (2)m的取值范圍2g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故答案為:BC;

中考中考地理知識考點總結范文第6篇

王善文臨沂太平中學2012.11

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一. “人本思想”是構建和諧世界的精髓所在:

1.14—16世紀的文藝復新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九上第10課)

2.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體現了人類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九上第22課)

3.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法律文件都體現了平等、民主、法治等有利于社會和諧的人本思想。(九上第

11、

12、

13、18課) 二.“法制建設”是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 :

1、17—19世紀,英、法、美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三.構建和諧社會存在的問題 :

1.恐怖主義,戰爭,環境污染問題等等

上一篇:合作經營協議書范文下一篇:成功的花冰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