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

2024-03-19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以及服務戰略都在隨著時代變遷逐步進行戰略轉型,實現了我國商業銀行銷售渠道發生變化,也就是出現了網點的轉型,這種轉變對于我國商業銀行在未來發展中競爭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網點主義是將現有的先進的網絡技術與我國的商業銀行結合后,提出的一種代表了金融行業全新的發展趨勢和服務理念?;诖?,本文在針對新網點主義下商業銀行轉型進行研究,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服務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新網點主義;商業銀行;網點轉型

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業銀行應該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實現社會對于銀行的需求。新網點主義是思科系統公司提出的一項全新的服務理念,將我國現有的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現有的服務經驗和行業經驗相結合,實現了網絡技術與網絡應用在金融行業內部的有機結合。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網點轉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并關系到了我國商業銀行服務價值的高低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從新網點主義出發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網點改革,能夠解釋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深刻內涵,深入探究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方向。

一、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背景

(一)網點轉型的急迫性

所謂網點是指,商業銀行在市場中與客戶面對面服務的觸角,是在用戶當前位置的基礎上,向用戶銷售銀行產品以及提供具體服務的渠道。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網點歷經數次變化,尤其是在2000年后,逐步對于銀行網點進行了調整和改革,在全國的大背景下,銀行網點向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但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商業銀行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在銀行業內存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現有的國內外銀行將發展的重點轉移到我國的金融零售市場,個人金融業務由于其發展的低消耗的性質,成為了商業銀行競爭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網點轉型能夠提高競爭力,對于市場的業務戰略轉型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在于發展的過程中,銀行客戶對于銀行的戰略轉型提出了想的要求,在現代社會是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服務,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為了保證銀行的客戶資源,各個銀行都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實現服務戰略的轉型,爭取優質的客戶資源,用相對較少的成本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目的。同時,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緊迫性還來自于現有的網點服務功能過于單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對于銀行的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不斷改革實現多種方式的提高相關的銀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降低客戶在辦理銀行業務的過程中等待的時間。

(二)新網點主義

新網點主義是一種現代化的服務渠道,能夠改變過去銀行服務功能單一,并且是多依賴于人工服務的模式,并且可以根據用戶的特點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在現今時代,技術進步的速度愈來愈快,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渠道對于商業銀行慘了重要的影響,實現銀行業務在不同的群體之間通過不同的渠道合理的布局,成為現代銀行業關注的焦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思科公司在2002年提出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新網點主義,目的是通過從技術和服務的改革,解決現有的銀行業單一的服務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新網點主義的核心在于對于銀行業務渠道的重新定位和改革,整個的新網點主義設計到銀行業務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夠實現銀行業務服務成本的下降,并在這個過程最大程度的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客戶滿意度,建立全新的銀行服務形象。

二、新網點主義下網點轉型的內涵

新網點主義的提出,對于我國銀行業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能夠實現對于銀行網點轉型的重現認識,并對現有的網點轉型給出了全新的發展方向,明確了網點轉型的重點在于對現有的網點價值的重新塑造,提升客戶滿意度。在新網點主義指導下的商業銀行網點轉型應該是在零售業為重點,并且是硬件轉型為出發點進行,尤其是不斷推進對于銀行網點業務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由于商業銀行的網點轉型是一項長期并且具有系統性,需要在銀行戰略的指導下進行,并調整組織結構,實現對于網絡布局和管理架構的重組,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于銀行的網點業務進行區分,并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和分流。在此基礎下,對于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內容包括:

(一)以客戶為中心

客戶體驗是整個網點轉型的重點,尤其是在網點的運行中主要的業務是圍繞著客戶展開的,在新網點主義下對于商業銀行網點轉型,需要以客戶為中心,一方面是因為高效的客戶服務,能夠不但提升客戶體驗,實現客戶與銀行產品之間的良性互動,增強客戶對于銀行的歸屬感,提高客戶對于銀行的忠誠度;另一方面是因為,客戶對于銀行網點服務的感受影響著銀行對于客戶的吸引力,關系著銀行金融產品的銷售量,決定這銀行的競爭力。

(二)提高價值創造力

網點運營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是來自于價值創造的能力,尤其是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在股改之后紛紛上市,需要將銀行的財務信息進行披露,這對于銀行網點的運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傳統的交易結算方式的落后,以及利潤增長過程中的要求增加,對于網點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現有的商業銀行在網點改革的過程中,應該以市場的需求為發展的方向,不斷提高價值創造的能力,實現產品營銷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調整網點戰略定位

在新網點主義的指導下,銀行應該明確網點轉型的戰略定位,尤其是明確網點對公業務的調整,不斷調整組織結構,實現管理過程中的高效性,實現組織業務管理的扁平化,建立零售業務管理的集約化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優化網點分布,在對現有的網點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應用最為科學的方法,并且是在市場和業務發展的基礎上,對于市場進行預測,在現有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結合的情況下,合理的選擇網點設置的地點,科學的安排網點的密度,保證能夠根據城市化建設和新農村規劃的進程,實現網點改革的穩步進行。

三、網點轉型的建議

(一)網點業務分流

新網點主義本質的要求是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因此,在網點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設立網點服務智能化的系統,并且對于現有的網點業務進行重組,降低在同一網點中的排隊壓力,并對現有的封閉式柜臺進行合理的開放化,將有關于現金的交易與非現金的交易分流,并對有復雜內容的交易進行區別處理,減輕業務繁雜不同造成的客戶時間浪費,尤其是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的推廣,可以有效的降低網點業務壓力。

(二)網點管理轉型

在網點優化的過程中,還需要對于網點崗位設置進行合理升級,尤其是對于現有的后天業務進行集約化處理,減少相關的管理人員,調整網點的崗位這是,實現根據不同網點的類型設計合理的網點管理方式的目的。尤其是,對于現有的網點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和重組,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目標的指引下,根據崗位的職責確定相應的績效標準,并在實際的運行中,對于員工的潛力進行調動,激發員工的銷售積極性,構建崗位和創新能力與工資掛鉤的激勵機制,不斷激發員工的創造性。

(三)網點轉型文化建設

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由于對于現有的業務發生了改造,因此,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構建與零售業服務相關的網點文化,增強員工在網點轉型過程中凝聚了,提升服務的品質。

四、結論

新網點主義對于我國現有銀行網點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將新網點主義應用到銀行網點改革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過程不僅能夠降低服務成本,還能提高服務效率。希望本文能過在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實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焦量,郁配華.商業銀行營業網點轉型研究[J].金融縱橫,2011,(1).

[2]許學軍.新網點主義下銀行營業網點發展研究[J].現代金融,2015,(10).

[3]李慶萍.商業銀行營業網點轉型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6,(1).

[4]楊碧云.試述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較優勢和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模式[J].投資研究,2013(3)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我國當前正處于復雜多變的社會轉型期,公共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體行政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運用合理的決策模型去制定科學有效的公共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模型,并結合轉型期我國公共政策的特點及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出了我國公共政策決策模型的選擇思路。實踐證明,探索一個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外界環境,能更好地承擔導向、協調與穩定社會職能的政策制定模型是關鍵,只有符合中國化的決策模型才能解決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問題。

關鍵詞 公共政策 決策模型 調整思路

模型就是對原型的抽象與模擬。它是認識主體為了一定的認識目的,依據相似性原則而構造出來的一種理念系統,以代表作為研究對象的真實系統即實際存在的事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論模型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模型體現了對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為理解公共政策和進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種途徑。在社會轉型期,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都置身于一個復雜多變的外界大環境中,難免會存在諸如利益矛盾、價值觀念變化、道德倫理的沖突等復雜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公共政策的制定更為重要,我國的公共政策要選擇出恰當的決策模型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引導、調控和分配功能。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模型

(一)理性決策模型。

“理性決策模型是決策者依據完整而綜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決策,也就是政府依據明確的公共政策目標,對所面臨的多種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權衡利弊,從中選擇出一種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效果的公共政策方案的過程?!?在這種決策模型中,是以“理性人”假設為前提,強調人在政策決定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理性決策模型的實質是政策的優選。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決策模型不應當也不可能成為實際公共政策分析的唯一工具和模式。

(二)有限理性決策模型。

有限理性決策模型是西蒙和馬奇在批評全面理性模型及對行政決策的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它的要點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對備選方案的選擇,所追求的不是最優的方案,而是次優或令人滿意的方案。決策者在“滿意”標準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對一個簡化了的決策,不必再去檢視“所有的”可能備選方案。這個模式在經濟學、管理學和公共行政學中有廣泛的影響,但是這一模式主要是為學術理論服務的,而不是為實際的政策分析服務的。

(三)漸進決策模型。

漸進決策模型是由美國學者林德布洛姆在批評理性決策模型的過程中構建出來的。他認為理性化無疑應當成為公共決策追求的目標,但是基于“完全理性”的理性決策模型在實踐中則具有不可行性。漸進決策模型是我國解放以來運用的較為普遍的一種模型,對緩解社會矛盾沖突,維持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它也存在許多的缺陷,在一個穩定的社會里,它發揮功效的程度相當高;然而,在急速變遷的社會里,漸進變遷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另外,漸進決策模型一味企圖化解沖突,維持現狀,對于社會革新顯得無能為力,反映了一種消極的保守傾向。

(四)綜合掃描決策模型。

美國學者埃特奧尼提出綜合掃描決策模型的目的在于試圖保留理性決策模型和漸進決策模型各自的優勢和彌補其缺陷。綜合掃描決策要求決策者在不同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決策模型,把兩種決策模型結合起來,根據決策的情況來運用,對變革時代制定較佳的決策方案具有積極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形成是復雜的動態過程,公共政策實踐的動態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公共政策模型的隨機性和復合性,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公共政策的決策模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能籠統地說哪種模型更有用,應該用多種決策模型作為工具,對公共政策進行多方位的分析。

二、當前我國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公共政策方案設計方面總體來說是成功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政策實踐中予以調整完善。就當前我國公共政策方案設計的現狀而言,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非政府主體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有限。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完善專家咨詢制度、實行決策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隨意性?!边@是政府從決策環節對政策質量控制提出的要求。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包括政府和非政府主體。非政府主體主要包括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組織及廣大人民群眾。其中,廣大人民群眾是最為廣泛的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同時也是公共政策所最終要引導的目標群體,因此民眾積極作用的有效發揮將極大地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質量。然而,由于民眾有序參與體制不完善、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不暢通、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制不完備和民眾自身素質不高等原因,民眾的訴求還很難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得到體現,這也是現在聽證制度很難令民眾滿意的原因所在?,F在一些政策的出臺都要經過聽證這一流程,但是這種聽證往往流于形式,民眾的真正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有效利用。

(二)公共政策相關理論與方法的教條式引用。

隨著國家各項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級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都開始注重先進理論與方法的運用。然而在引用理論與方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教條式引用的錯誤。因此如何實現政策理論的本土化,是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

政策科學興起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公共政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處于學習與起步階段,應當吸收和消化西方現代政策理論及其研究方法,但引進中更要注意移植,避免“淮南為橘,淮北為積”的不良傾向。中國的實際情況不同于西方,不論從國體政體、政黨結構、政府機構,還是人員素質、技能及組織文化等方面都同西方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如何構建適合我國實際的模型理論體系,成為眾多公共政策研究專家們所探討的一大熱點。

(三)公共政策制定方法的經驗化。

經驗決策實際上就是決策者根據自己過去或別人積累起來的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作出決策的一種方法,或者也可以叫做憑經驗決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好的經驗是需要我們合理繼承并因地制宜地予以發揚的。就目前實際公共政策方案設計的方法而言,往往是將發揚簡單的理解成直接的應用,最終導致經驗上的教條主義。

信息社會,首先是一個理性的社會。信息的快速增加,網絡平臺帶來的信息無障礙傳播,科學方法的快速普及,都要求政府在進行公共政策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尊重科學,通過現代理念與方法的運用,制定真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公共政策方案。與傳統社會政府說什么民眾就信什么不同,民眾對待政策的態度是要對政策進行理性思考、認可政策后才會信服政府的舉措,才會按照政策的指向前進,進而達到政策的預期效果。

(四)公共政策制定內容跟風現象嚴重。

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發展,這就要求在公共政策方案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公共政策制定內容要與本地的實際相結合。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本地社會發展實際需要設計公共政策方案,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為促進各地的快速發展,國家提倡向先進單位或地區學習。向先進學習有利于后進者快速發展,少走彎路。學習先進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先進單位或地區政策成功背后的方法。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學習者學來的更多的是其它單位或地區的具體做法。這些從其它單位或地區拿來直接運用的具體做法,實質上是機械式方案?!皺C械式方案指的是從已有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措施和辦法中,尋找出的有用的措施和方法,即它是已有方案的挪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局勢、國內形勢及群眾心理等因素日益成熟的大環境下,在公共政策方案內容的設計上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大膽探索創新。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都應強調公共政策方案內容設計上因地制宜地進行創新的重要性。否則只能是盲目跟風、重復建設,最終在損壞國家利益的同時,也損壞了地方利益。

三、我國公共政策決策模型的選擇

正如前文所述,公共政策的決策模型是西方特別是美國學者建構的,滲透著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價值觀念。用這樣的模型去分析中國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并不能有效地解決中國特色的決策實踐,因此,就需要依據中國公共政策的經驗事實來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決策模型。

改革之初,由于中國社會過渡時期的體制轉軌不是通過急劇的、斷裂式的方式向前推進的,中國實行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策略,因此,漸進決策模型就成為合理選擇。漸進決策模式如前所述是以積少成多和穩中求變為基本特征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公共政策的意義不在于創新而在于社會不斷進步;決策者對同一公共政策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注重糾正、減少現行政策的缺陷,并不注重目標的改進和手段、方案的重新選擇。在我國的改革初期的實踐中不難看出,漸進決策模型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就,但是,漸進的公共政策決策模型在應對突發的危機事件中,愈發顯露出它的不足。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竟爭日益激烈,利益日益多元化,中國的發展不能是保守的,而應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的同時,我們需要建立能有效應對常態和危機兼容的政策分析模型,即更多的借鑒綜合掃描決策模型。

從理論上看,綜合掃描決策模型是理性決策模型和漸進決策模型的綜合,既能避免漸進決策模型的保守性和短期目標性,兼顧社會大部分人的利益,又能避免理性決策模型中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弊端,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和綜合性;從實踐上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現代化進程的成功啟動和順利發展,“入世”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問題和挑戰,需要有符合中國化的決策模型才能解決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問題,因而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必須走更多地借鑒綜合掃描決策模型的道路。從而實現政策制定的與時俱進,要時刻根據客觀環境和政策的要求,靈活采用決策模型。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

注釋:

張凱.經濟轉軌期我國公共政策決策模型的選擇.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

陳寶峰.透視經驗決策.中國鄉鎮企業.1999.(12).

劉家順,王永青.政策科學研究(第二卷),政策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2000:159.

參考文獻:

[1]張凱.經濟轉軌期我國公共政策決策模型的選擇.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

[2]陳寶峰.透視經驗決策.中國鄉鎮企業.1999(12).

[3]劉家順王永青.政策科學研究(第二卷),政策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2000.

[4]鄭鋒.避免“一窩蜂式”行政決策.四川新聞網,2006.12.21.

[5]黃秀蘭.論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政策試驗.探索,2000.3.

[6]王春福.論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的統一:兼論政策科學的學科理念.改革與戰略,2004.11.

[7]陳振明.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下.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6.7.

[8]許愿.領導創新思維能力.法制與經濟,2006.7.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會計檔案作為銀行檔案中數量最龐大,反映銀行經營活動最全面的業務檔案,是銀行檔案管理的重點。隨著商業銀行業務集約化和電子化的推行,銀行會計檔案管理正經歷由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的轉變過程,本文針對轉型中銀行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優化對策,以期探索完善銀行會計檔案管理的路子。

關鍵詞:銀行;會計檔案;檔案管理;管理優化

一、轉型期銀行會計檔案管理新特點

轉型期銀行會計檔案管理新特點表現在:一是傳統管理模式與現代管理模式并存,并快速向現代管理模式轉變;二是會計檔案管理實現集約化、電子化、系統化和網絡化,檔案信息廣泛運用,極大提高銀行綜合效率;三是銀行會計檔案實行實物和電子雙軌制,不同載體檔案的保管和利用以電子為主,紙質為輔已成趨勢,使檔案利用變得極為便捷;四是實物檔案集約化存管,實現了規模效應,檔案保護條件得以改善,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五是服務外包在銀行會計檔案電子化中廣泛采用,提高了工作標準化和效率,實現了不同資源優化組合。這些,都為開啟銀行會計檔案管理的新紀元奠定了必要基礎。

二、轉型中銀行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傳統管理模式遺留下來的超期保管的會計檔案年代跨度長,累積量大,采取分散(粗放)管理,優劣不分,造成資源占用和浪費,檔案保管狀況令人堪憂,急待清理消化。

2.銀行會計檔案集約化和電子化處理工作主要集中于業務運營檔案管理方面,而對銀行內部財務會計檔案管理等方面推進明顯滯后,仍采用傳統做法,使電子化整體效應難以充分發揮。

3.實行實物會計檔案集中存管后,統籌規劃和提質增效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歷史留存檔案的數字化補錄、集中存管紙質檔案的到期鑒定銷毀和新舊檔案更新優化,以及檔案管理系統提供必要技術支持等問題,都需要予先考慮安排。

4.在實現不同載體的會計檔案以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的管理模式下,由于電子存檔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最終確認,其直接關乎銀行會計檔案存管發展取向和管理成本問題。目前,在電子化存檔能夠極大滿足利用需要的情況下,銀行仍保管著數量龐大的紙質會計檔案,且增長迅速,而其利用率很低,且越來越少,在保管與利用之間形成巨大反差,這對銀行來說已構成不小

的成本負擔。

5.對銀行后臺檔案作業實行第三方服務外包,可緩解銀行人員緊張矛盾,實現不同資源優化配置和工作效率提高,但安全因素始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6.會計憑證的鑒定銷毀標準單一,只考慮業務價值,而忽略歷史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歷史記憶的缺失。

三、轉型中銀行會計檔案管理優化的對策與思考

1.對數字化前歷史積存會計檔案進行整體優化瘦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展檔案的鑒定銷毀工作。這項工作以前也開展過,但不是每家銀行機構都做了,或者做得不徹底、不全面,檔案超期保管的現象普遍存在。銀行歷史會計檔案不能夠及時鑒定銷毀的主要原因,概括起來說: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檔案觀,沒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建立必要的檔案管理責任制,具體業務指導

沒跟上,才使畏難求穩、無事無責的錯誤觀念得以存在和通行,以致貽誤處理時機。因此,在轉型中,必須對癥下藥,加快對沉淀、超期保管的歷史檔案進行去庫存化,達到優化庫存和輕裝上陣的目的。對在去庫存化中,保留下來的、有繼續保存價值的歷史檔案,須經數字化處理后納入檔案系統管理,其實物檔案則采取集中存管,實現新老檔案合并管理。

2.加快銀行內部財務管理系統的建設,推進其電子化進程。要建立統一的銀行內部財務檔案管理系統,實行分級授權管理。對各級銀行機構的內部財務會計核算資料,均須轉換成電子數據納入管理系統處理,并由系統自動生成為電子檔案保管,實現綜合利用。其原始資料則由產生機構按紙質檔案管理模式統一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全部會計檔案的電子化管理和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系統整體綜合效應。

3.科學規劃,提高檔案集約化科學管理水平。實物會計檔案集中存管的核心是降低管理成本,實現規模效應。因此,在檔案庫建設規劃時,須對檔案形成、分布、數量及保管期限進行預測分析和成本核算(目前,銀行集中入庫的檔案主要是 15 年和永久兩個期限),要考慮庫房的選址條件和成本、檔案存管輪替周轉使用等因素,合理規劃確定庫房位址、建設面積和檔案存放劃區。庫房建設要符合檔案保管要求,并根據檔案的不同保管期限,采取差異化保管措施。對永久保管的檔案,可按較高標準建設和管理;會計憑證則采取?;?,滿足防盜、防火、防水等要求即可。要建立健全庫房檔案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檔案科學化管理水平。

4.改進對新到期檔案的鑒定銷毀工作方式。一是建立檔案管理責任制,把新到期檔案鑒定銷毀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上級行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檔案業務的具體指導,通過專業培訓等形式提高涉檔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為開展鑒定銷毀工作奠定基礎。檔案鑒定銷毀工作須嚴格按照檔案管理規程組織實施,落實計劃、審批和監督等措施,確保工作有序規范進行,實現庫管檔案到期正常輪替周轉,提高庫房使用效率。二是構建檔案管理系統技術支撐平臺。為減輕檔案鑒定銷毀工作壓力,必須將檔案管理先進理念導入系統(前端)管理控制中。在新業務推出時,凡涉及會計核算資料的,都應先與會計部門溝通,對其名稱、用途、性質、歸檔范圍及保管期限等信息進行界定,詳列明細,納入系統控制管理,并提供會計信息的電子閱讀和打印。對涉及債權債務、借貸關系的交易事項,須建立系統邏輯關系模型,實行跟蹤管理和有效對接,提供銀行債權債務管理支持。在檔案到期鑒定時,通過向系統輸入到期檔案鑒定范圍信息,計算機就可依據事先設定條件進行自動搜索篩選,提交未了結債權債務檔案信息(如業務發生時間、機構、網點、柜員及金額、檔案存放位置等),作為實物會計檔案清分、存毀工作的重要依據,從而破解以往銀行會計檔案銷毀鑒定分揀的難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積極推進銀行會計檔案電子存檔合法化。以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是現代銀行會計檔案管理的主要形式,即充分發揮電子檔案在銀行會計檔案管理利用中的主導作用,同時,為滿足司法需要保留紙檔?,F行銀行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按銀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分為 3 年、5 年、15 年和永久四檔,但在執行中,各行都明確規定:同一會計檔案采用不同介質保存的,應以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除隨傳票裝訂的檔案及其他必須打印的檔案外,其余會計檔案可不再打印,統一納入會計檔案管理系統或采用其他磁性介質儲存和查詢。這樣,3 年、5 年期限的電子會計檔案已不再打印和保留紙質存檔。實現會計檔案的電子歸檔后,逐步減少紙質檔案的保管已成一種趨勢。

6.切實加強第三方服務外包的管理。一要嚴把準入標準。銀行機構應該選擇具有相關主管部門認可認證資質的第三方服務外包商,以避免服務外包政策風險。二要簽署保密協議。銀行機構應該與第三方服務外包商簽署保密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防范會計檔案信息外泄。三要加強風險管控。業務外包不是管理外包和風險外包,銀行機構要加強對外包業務的管理,建立和健全服務外包管理規章制度,對關鍵崗位、部位做到現場有人員把關,落實全程監控措施,切實防范業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張麗霞.會計檔案管理問題的初探[J].會計之友(B).2005(05)

[2]樊瑞.淺議加強會計檔案管理[J].對外經貿財會.2005(10)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4篇

(一) 需人工辦理完成的業務風險防范更難

許多客戶已經發現了一個現象, 隨著信息化技術滲透入我們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業務需要客戶自己通過電子終端自助完成,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網點風險發生的可能。但是這樣做將會面臨幾個問題:第一, 一些復雜、罕見的業務一般需要在網點進行辦理, 而因為處理這類業務的頻率較小, 相對應的防范措施沒能做到位;第二, 客戶能夠使用電子終端進行自助服務的前提是在網點成功辦理了簽約, 而產品簽約這一過程及是一項高風險的動作, 不法分子會趁機做一些違法的事情;第三, 有些不法分子針對銀行系統的漏洞實施犯罪, 使得防范工作更加艱難。

(二) 網點受理業務種類多, 業務流程復雜

多年以前, 銀行網點智能辦理一小部分簡單的業務, 如今, 銀行網點增加了許多如基金、黃金等產品業務。銀行代理的業務種類日益增多, 各種業務還細分了許多小類, 使得業務流程更加復雜, 所要求銀行工作人員所掌握的專業技能不斷增加, 而重視風險防范意識的人卻少之又少, 可見商業銀行網點面臨的風險問題之嚴峻。

(三) 網點人員的風險防范技能和意識薄弱

近幾年銀行的工作人員年紀較小, 所擁有的實際經驗較少, 加上有風險防范意識的老員工數量慢慢較少, 使得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對風險防范的意識越來越低, 相應的防范能力較差。同時, 由于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營銷這方面的考核, 使得工作人員的重心放在了營銷業績上, 導致對風險的防范意識更加薄弱。第三, 由于商業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 思維較年輕化, 導致工作人員不懂得主動進行風險防范。

二、如何做好商業銀行網點操作風險管理轉型

(一) 解決電子銀行和網點自動服務業務面臨的難點

第一, 解決客戶身份識別的難點。建議開通各種能夠進行客戶身份識別的途徑, 如面部識別、指紋識別, 而不只局限于個人的身份證, 同時, 應該減少客戶身份識別的次數, 這應該建立在確認客戶訂購的產品之后, 減少重復識別帶來的問題。第二, 借助網銀或網盾進行確認客戶身份的這一工作, 不僅能夠簡化工作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第三, 解決監管要求當面確認的問題。自助設備的發明就是為了創新網點業務, 此舉不僅能夠方便業務, 還能夠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從而降低風險。

(二) 復雜業務場景化和集中化處理力度

銀行網點的某些業務流程復雜的原因是完成一項業務需要在各種不同的場景完成相關輸入, 在交易的過程中, 許多重要操作都是通過人為控制的, 導致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升高, 為了改善這類問題, 可以通過業務場景化的方式便利客戶的自助服務。此外, 復雜業務的集中化處理是為了方便客戶辦理各項業務, 同時也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而采取的一項措施。集中處理可能更加針對性地辦理客戶的業務, 從而減小各種風險發生的可能。

(三) 加大產品鏈風險研究

對于產品鏈的風險研究, 首先要注意對辦理業務的全過程進行風險的防治。風險可能出現在辦理業務的每個環節中, 因此工作人員應該進行緊密的相互配合, 防止風險等危害出現在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當中。其次, 應該注意在產品的各個環節之前都提前做好風險防范, 全面預防可能發生風險的各種場景。然后, 還需要重視人員的審核。在客戶進行產品的辦理時, 工作人員應該盡量簡化各項工作流程, 減少確認客戶的環節。最后, 應該對客戶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保護, 避免不法分子企圖竊取客戶的數據信息。

(四) 加大網點風險教育

只有加強網點的風險教育, 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才能跟根本上對風險進行有效地防范。不斷深入了解各項業務的流程,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現安全隱患嗎, 并對各項業務辦理流程進行優化, 在提高客戶的體驗感的同時, 加大風險防范措施。完善和制定對風險的防范制度, 使風險防范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工作人員和客戶心中。

結語

綜上所述, 商業銀行的轉型和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更嚴峻的風險防范工作, 銀行的轉型工作應該關注其如何轉型、轉型方向等問題入手有效進行風險防范措施。接受各方面的變化帶來的挑戰, 為更好地服務每一位客戶做準備。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 銀行的各項業務也取得了進步。商業銀行的網點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浪潮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同時, 商業銀行的營業內容也進一步與時俱進。在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 商業銀行該如何進行風險的防范是每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文就商業銀行網點的操作風險防范轉型提出了幾點討論。

關鍵詞:網點操作風險,防范,轉型

參考文獻

[1] 陳雪蓓.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網點轉型柜面業務操作風險防范研究[D].蘭州大學, 2011.

[2] 陸藝.建行湖南省分行零售網點轉型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 2010.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5篇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內涵

零售金融業務是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之一,指商業銀行向居民個人、家庭、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活動的統稱,包括存款、融資、委托理財、消費信貸、委托咨詢、信用卡業務、私人銀行業務等各類金融服務。所謂的“大零售”,則是從更寬視野、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整合發展資源,逐步壯大零售金融規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打造多層次、立體式、多方共贏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態圈,最終實現價值貢獻總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銀行經營的實質是客戶而不是資金,零售銀行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對優質客戶的爭奪。因此“大零售”的內涵,首先應當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制勝”的理念?,F階段,客戶對零售銀行業務品種的需求已從傳統單一的儲蓄和結算擴大為全能理財服務,對市場細分及服務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發展趨勢改變了客戶的消費態度,導致零售銀行內涵和外延的擴大。商業銀行的“大零售”轉型,要切實增強客戶服務意識,杜絕一切單純為了完成業務指標而損傷客戶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戶、唯市場、唯服務”的工作機制,積極鞏固零售業務發展的客戶基礎,做到無論是有形的人工服務,還是無形的電子服務,無論是金融的產品服務,還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務,無論是服務的過程,還是服務的結果,都能通過提高客戶的體驗度、滿意度持續提升客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其次是確立以“營業貢獻”為核心的價值導向。長期以來,國內零售銀行把吸收儲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給利潤型成為零售銀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隨著居民家庭市場主體地位的崛起與強化,居民的金融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儲蓄保值觀念雖然沒有弱化,但是投資增值和超前消費的觀念正在逐漸形成并日益成熟,順應市場趨勢,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消費信貸和中間業務的必要性日益凸顯。商業銀行的“大零售”轉型,要求商業銀行改變零售業務原先單一追求規模和數量的粗放型發展思路,通過有效把握各項零售業務和產品的營業貢獻情況,全面推進零售業務規模、質量、效益、風控的有機統一,從而提高零售業務對全行的營業貢獻,實現零售業務從存款供給利潤主導型向資產擴張盈利型和中間業務盈利型的轉型發展。

第三是構建“大零售”金融生態圈。零售銀行不同于制造業或商品供應商, 不僅給客戶提供產品, 而且是以一種公眾信用的方式為大眾提供服務。因此,銀行不僅僅是一個企業, 還是一種關系的建立者和維護者。在“大零售”業務中,客戶關系不再是單一群體的關系,不再是單一產品銷售的關系,不再是一次性營銷的關系,也不再是被動服務的關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層次、差異化的群體關系、配臵最佳理財組合方案的關系、持續經營和維護的關系,以及主動服務的關系。“大零售”意味著銀行和客戶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商業銀行的新挑戰在于通過明確經營理念,完善經營管理機制,整合部門資源,圍繞滿足、引導并創造個人、小微企業客戶金融需求,打造多層次、立體式、多方共贏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態圈,包括客戶圈、服務圈和金融圈。在該生態圈內,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實現共生共存、互利共贏,形成良性金融生態循環,確保做到價值最大化,這是“大零售”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大零售”轉型的必要性

(一)商業銀行“大零售”轉型是轉變盈利模式、拓展增長空間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場化進程給仍然以存貸利差收入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利潤壓力和風險壓力。對于議價能力和融資能力較強的大企業而言,其大額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貸款利率下浮比例都在逐步上升,由此引致利差空間收窄進而帶來利差收入的減少。銀行對公業務利潤增長日顯乏力。與此同時,相對于對公業務而言,“大零售”業務具有較低的風險權重,同等資本規模將能推動更多的零售資產業務,這將大大提高銀行盈利水平。因此,大力發展資本節約型的“大零售”業務既是提升銀行盈利能力、滿足股東投資回報的需要,又是降低經營風險、對抗資本約束的需要。

(二)商業銀行“大零售”轉型是順應資本市場快速擴張的選擇。截至2016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8萬億元,并且隨著IPO擴容提速,客戶資金“脫媒”現象越發嚴重,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不再依賴銀行信貸資金作為主要融資渠道,而是轉而通過資本市場獲得長期性發展資金,大大擠壓了以大型企業為服務對象的批發銀行的盈利空間。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儲蓄分流,卻在另一方面對“大零售”業務的銀證通、銀基通、銀證轉賬、受托理財等中間業務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商業銀行還可以在資本市場上運用更多的金融工具如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造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產品,大大拓寬了“大零售”業務的發展空間。

(三)居民財富的迅速增長和收入的分化為商業銀行“大零售”業務發展帶來廣闊市場空間。隨著居民收入不斷上升,個人財富不斷積累,為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居民財富整體上漲的同時,收入的分化也在促進富裕人群和中產階層逐步崛起。富裕人群和中產階層相對普通大眾的銀行服務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大眾的預防性動機和流動性需求較強,側重簡單的存取款服務;而富裕人群和中產階層投資性動機和增值性需求較強,傾向財富管理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這樣為銀行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性的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創造了客觀條件。零售銀行業務必將成為國內銀行業最具潛力和活力的業務領域。

(四)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商業銀行“大零售”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使得零售銀行服務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銀行服務渠道的興起,不僅從時間上、空間上延伸著銀行的服務范圍,而且還降低了銀行業的運行成本,改變了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單純依靠機構網點擴張的傳統模式。然而,傳統的物理網點在零售銀行產品的各種分銷渠道中仍占有難以取代的位臵,在渠道組合中執行許多關鍵性的功能。因此,商業銀行要通過服務渠道的擴充延伸,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物理渠道與電子渠道、銀行端渠道與客戶端渠道同步推進,不斷提高個金業務辦理的覆蓋面和便利性,為客戶拓展和客戶服務創造前提條件。

三、“大零售”轉型的意見建議

(一)流程再造

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流程是遵循傳統分工理論,籠統地將從事相同和相似活動的人合在一起,形成職能型群體。每一個群體從事的工作,對于一個完整的流程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個部門;而對這些部門來說,卻是其工作的全部。在這樣的職能型組織中,從某一個客戶的需要來看,完整的業務流程常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即導致了銀行職員技能的專業化,成為一個片面發展的機器的附庸,也增加了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交流業務量,交易成本因此大為增加。對于“大零售”而言,業務流程再造就是要改造傳統的橫向“端對端”的流程模式,秉承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根據客戶類別,將原來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客戶價值創造的業務營運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提高服務的便利性和綜合性,降低營運成本,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構筑增值型、多樣化、標準化的業務流程體系。

業務流程再造應從以下三方面切入:首先,從價值鏈分析法來看,銀行應著眼于活動和流程對客戶價值貢獻的大小。對一個銀行來說,任何一個對產品或服務沒有貢獻的流程都是不增值的流程;對一個流程來講,任何一個提高成本而對流程輸出沒有貢獻的活動都是不增值的活動。這樣的流程和活動都應該刪除。通過組合多個工序和壓縮平行的工序,減少了連接點,也減少了審核與監督。其次,業務流程的設計不應限于原有的組織范圍內,原則上應超越組織界限,以最自然的方法加以靈活調整,減少活動的傳遞與重復,提高流程效率。員工擁有自我決策權,垂直的等級制被相應地壓縮,組織內部的部門之間、組織與外部客戶之間的界限被超越,從而提高銀行的應變能力和工作效率。第三,業務流程的設計應盡量采用并行而不是順序的方式,可以通過網絡以及數據庫技術,使許多需要共享資源的活動如新產品的開發和信用評估、文件的閱示等轉化為同步方式。

(二)組織重構

國外的先進銀行通常奉行先有流程、后有架構的原則,20 世紀90 年代以后,組織結構扁平化在西方銀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有矩陣式和事業部制兩種形式。對于國內零售銀行而言,不管采取哪種組織架構形式,首先必須突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大大增強市場營銷的功能,實現:① 營銷專業化、一體化,前臺的業務部門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設臵,專業化、一體化地對外展開營銷;② 營銷的針對性和裁身化,某一業務類別的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組成專業化營銷小組,針對性地滿足該類客戶全方位的金融需求;③ 服務的標準化,同一個客戶在該行全球所有分支機構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務,避免標準的不同造成服務質量的不一致;④ 營銷的強化,垂直的運行和管理使對大客戶的營銷由從總行到支行的整個業務板塊承擔,既提高運行速度又增強營銷力度。

其次,擺正和理順中后臺與前臺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后臺部門是為前臺提供服務的,前臺就是中后臺部門的客戶,而中后臺部門之間則互為客戶;強調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實行有償服務,通過實行公平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形成一種內部結算關系。這種關系能保證前臺更好地對外營銷,提高內部部門之間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從而建立起一線為客戶服務、二線為一線服務、前后臺聯動、上下行協同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

(三)產品創新

“大零售”不再只限于提供傳統的產品,其產品策略的定位應該是產品的差異化、專業化和品牌化。首先,產品的差異化。即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同一客戶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形勢和階段,以及自身不同的經營要求,銀行都應該有能力提供不同的產品。由于銀行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誰能搶占先機開發和推出有特色的產品,也是非常關鍵的。產品差異化對于一家銀行的智慧、銀行對市場反應的速度,以及全行對經營戰略思想的把握程度的要求都很高,應該說只有將這三點集于一身,才能真正做到產品的差異化,而產品差異化的精髓就是持續創新。其次,產品的專業化。為了適應產品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大零售”與傳統零售的一個本質區別就在于,“大零售”通過實行產品經理制來加強產品的開發、設計、營銷、維護、改進、創新等全過程管理,使產品工作的環節和資源,從后臺的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積極滿足客戶需求的責任環節,從而對一線的目標客戶精準市場營銷形成有力支持。第三,產品的整體化。零售銀行的產品多種多樣,但在具體經營中,往往不同的產品來自不同的業務條線和不同的利益單元。如基金的管理和提供來自于基金管理公司,信用卡產品的提供來自銀行旗下相對獨立的信用卡機構,外匯理財產品有可能是來自銀行旗下資金交易部門采購的外部產品。因此,只有有效整合來自不同部門和機構的產品資源,才能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產品服務。第四,產品經營的品牌化。產品品牌是銀行商譽的積累,是銀行重要的無形資產,是銀行文化的集中體現,是銀行區別于競爭對手、培養和提升忠誠客戶價值的關鍵舉措,是建立在產品差異化和專業化的基礎上、通過產品的連貫性和先進性優化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四)渠道集成

迄今為止,網點和客戶經理的面對面服務依然是被稱為最有效率的渠道。因此,“大零售”轉型的渠道策略,首先是對傳統營業網點的改造,變成本中心為利潤中心,把銷售作為人工服務區域的主要職能,而把一般的存取款和支付結算查詢業務轉移到自助銀行區域;其次,大力發展網絡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電視銀行、上門直銷以及其他分銷渠道;最終,形成不同客戶與不同渠道的適配、不同產品與不同渠道的適配、不同營銷人員與不同渠道的適配,實現分銷渠道網絡的合理布局和充分利用。

(五)服務優化

政策性銀行轉型論文范文第6篇

5個體工商戶申請升級為企業,應當依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辦理升級企業名稱預先核準

申請人向工商局注冊窗口提交擬設企業的名稱預先核準申請,經核準后領取《企業名稱預先

核準通知書》。辦理升級企業的名稱預先核準時,申請人應提交下列材料:

1、升級企業的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

2、升級企業沿用個體工商戶字號名稱的,還應提交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簽署的同意升級企業

使用字號名稱的文件、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個體工商戶注銷登記

升級企業應向原登記所在地工商機關申請填寫《個體工商戶注銷登記申請表》,及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復印件,營業執照原件可待領取升級后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時再交回,領取《個

體工商戶注銷登記通知書》。

(三)辦理前置審批許可文件證件

1、升級企業繼續從事原個體工商戶已取得前置審批許可項目的(出資人、住所及前置許可項目未發生變化的,原許可文件、證件仍可繼續使用),申請人持《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個體工商戶擬升級設立企業證明書》和原前置審批許可文件證件及審批機關要求提交的有關申請材料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如前置許可發生了變化,轉型升級企業在成立后再到相關部門辦理前置許可文件、證件的變更手續,辦好后到工商部門備案或辦理變更。

(四)辦理升級企業設立

升級企業登記申請材料:

1、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2、升級的相關類型企業材料(具體見國

家局登記規范材料)。

3、《個體工商戶注銷登記通知書》復印件。

屬下列情形的,不再需要新的審批材料,可以只提交相應文件的復印件:

1、消防、環保等前置審批不針對特定主體核發的,升級企業設立登記時,無需提交(有關

審批文件證件已經過期失效的除外);

2、升級企業不改變生產經營場所(住所),且經營場所仍在有效使用期內的,設立升級企

業時只需提交原住所權屬證明的復印件。

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申請書

漣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本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名稱為:

,登記機關:漣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F因經營需要申請升級設立

為企業,擬升級企業名稱,住所

為:,

現申請升級登記為¨有限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請予

辦理。

經營者簽字:

年月日

于年

為:個體工商戶擬升級設立企業證明書升級字[] 第號個體工商戶注冊號月日,經我局核準登記已升級為企業,其名稱,注冊號:。請有關單位依法辦理相應

上一篇:初中生教育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高職院校心理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