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

2023-09-28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1篇

我的戶口在成都市青白江城區(郊區),今年四月份在成都高新區(二環路旁)購買了一48平米的住房,不知能否將我的戶口遷入高新區,如果能,應該怎樣辦理?

一、同城網遷(含郊縣)

1、《入戶申請表》;

2、遷出地戶口薄(原件和復印件);

3、居民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4、遷入地住房證明或戶口薄(原件);

5、遷入地址不明確的由派出所出具住房所在地《街門牌詳址證明》(原件);

6、因結婚、投靠親屬遷移戶口的需出具結婚證或親屬關系證明(原件)。

前置條件:原戶籍所在地在成都(含郊縣),現將戶口遷至成都另一房產處。

二、購房入戶——購買商品房或二手房

1、《入戶申請表》

2、入戶人員戶籍證明(或戶口簿)、入戶人員居民shenfengzheng

3、親屬關系證明(戶口簿不能反映親屬關系的提供)(原件和復印件)

4、入住證明或門牌號證明

5、房屋產權證或經房管部門備案的購房合同、一次性繳款發票或按揭合同、連續6個月以上的按揭銀行交款憑據(原件和復印件)、房屋信息摘要

前置條件:在我市中心城區購買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積在70平方米以上,并且實際居住的市外人員,可申請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

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低于上我市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8平米/人)水平。

三、暫住入戶——在我市暫住滿2年入戶

1、《入戶申請表》

2、IC卡暫住證(含居住證)(原件和復印件)

3、入戶人員戶籍證明(或戶口簿)及居民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4、親屬關系證明(戶口簿不能反映親屬關系的提供)(原件和復印件)

5、合法固定住所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6、省、市、區社保部門出具最近兩年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綜合社會保險)明細表(原件)

前置條件:在我市暫住滿2年,擁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市外人員,可申請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

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低于上我市城鎮保障對象的住房困難標準(16平米/人)。

四、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入戶

1、《入戶申請表》;

2、畢業證或職稱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3、省人事廳、市人事局或高新區人事局出具的進入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人員聯系函(原件);

4、入戶人員戶籍證明(原件)或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

5、居民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6、住房證明或入戶地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

7、申請配偶、未成年子女隨遷或投靠。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2篇

潘惠麗委員表示,目前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正在逐步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但是,鄉村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發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不充分。

“現在農村教育體系不健全,幼兒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都有待完善,還沒有形成全鏈條推進的有效機制。同時,農村各層級段教育呈現出來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復雜,農村勞動力培訓、職業農民培養的主體、職責、機制不完善。”潘惠麗委員擺出了自己在調研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 對此,潘惠麗委員建議制定鄉村教育振興發展規劃,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中統籌部署、統籌推進。她說:“以構建學習型社會、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科學、系統地做好農村學校(含幼兒園,成人學?;蛘军c)布局規劃,使鄉村各類教育有場所、有陣地,尤其要及早制定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指導標準,優化和穩定農村義務教育布局。”

除了做好頂層設計,潘惠麗委員還建議研究制定支持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流動的制度措施。比如:進一步細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切實解決城鄉教師交流和流動的制度障礙;依托特色小鎮、風情小鎮建設,制定政策,積極引導城市公辦優質名校在小鎮辦學建校,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下沉等。(記者 王曉櫻)

上一篇:培養一流大學師資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3篇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促進全省金融業在“十二五”期間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我省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基礎與條件

(一)產業現狀。

1、各類金融機構逐步健全,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銀行業法人機構140家,分支機構6842家。其中,政策性銀行3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5家,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6家,外資金融機構5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農村信用社73家,農村合作銀行12家,村鎮銀行11家,貸款子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租賃公司1家,資產管理公司4家,財務公司7家;小額貸款公司74家;法人證券公司2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家,證券營業部167家,基金公司分公司2家,投資咨詢公司分公司1家,期貨經紀公司3家,期貨營業部29家,有5個品種10個期貨交割庫;法人保險公司1家,保險市場主體45家,各級營業性保險機構及營銷服務部3194家,專業保險中介法人機構58家,分支機構126家;創業投資和各種私募股權基金60家,注冊資本總額約70億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240家(不包括擔保兼營機構),注冊資本13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金融服務和金融調控與監管體系。

2、各類金融業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金融實力不斷增強。最近5年,我省金融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0年預計達到530億元,是2005年的4.17倍。銀行業資產總額增長迅猛。截至2010年末,我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25418億元,比年初增加4382億元,存款余額21769億元,貸款余額14648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6倍和2.5倍。全省證券化率為34.67%,證券交易量達到2.97億元,是2005年的19倍,在全國占比為3.10%;投資者開戶數376.90萬戶,占全國總數4.38%,居全國第9位。全省期貨交易代理交易額同比增長148.15%,期貨投資者人數同比增長超過20%,實現手續費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37.86%。全省保險業完成原保險保費收入500.4億元,是2005年的2.45倍,規模居全國第10位,保險業資產總額820.8億元,是2005年的2.8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例)3.37%,比2005年提高1.13個百分點,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875元,比2005年增加501元。保險覆蓋人群達到390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0%,覆蓋率比2005年上升30個百分點。

3、各類金融市場平穩發展,融資結構不斷改善。2010年,金融機構貸款新增2591億元,增加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省金融機構商業匯票承兌余額98.7億元,金融機構貼現余額17.1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375億元、中期票據124億元。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壯大,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呈現穩定增長勢頭,全省共有73家上市公司,居全國第8位,累計融資1089.05億元。全省發行企業債券50億元。2010年全省產權交易成交總額366.50億元,產權交易綜合業務指標繼續位居全國同業前列。

4、金融改革開放步伐加快,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最近五年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獲得突破性進展。湖北銀行獲批籌建,武漢市商業銀行重組更名為漢口銀行,資本充足率明顯提高,并跨省設立了重慶分行;武漢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重組改制為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成為副省級城市中組建的第一家農村商業銀行;組建了12家農村合作銀行;交通銀行重組湖北國投成功,交銀國際信托公司發展迅速;長江證券公司成功上市;有13家企業在境內上市、5家企業在海外上市,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金融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全省共有外資銀行機構5家,外資村鎮銀行2家,外資貸款公司2家,外資保險公司5家,外資金融機構數居中部之首。省行(會)合作機制不斷鞏固,省政府先后與24家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全國已有39家金融機構決定或有意向將后臺服務中心建在武漢。武漢城市圈金融一體化建設啟動,武漢金融中心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正在加強。

5、信用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金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省持續推動農村信用、企業信用、社區信用和區域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已有595萬農戶被評為信用農戶,755個鄉鎮被評為信用鄉鎮,全省信用農戶的貸款證發證率達到82%。開發了“中小企業信用信息采集平臺”,為全省10.2萬戶未貸款的中小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全省共有17個市州先后被評為A級信用市州,64個縣(市、區)先后被評為最佳金融信用縣(市、區)。

(二)主要問題。

1、金融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金融市場主體數量偏少、偏小,實力不強,金融機構多元化程度不高,金融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金融市場發育尚不成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金融體制和服務創新不足,不能適應多樣化、多層面的金融需求。

2、金融市場結構不平衡。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較緩慢,金融資訊、現代投資銀行等高端金融中介服務機構有待發展。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相對集中,縣域、“三農”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薄弱。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傳統產業,保險覆蓋面不夠寬,金融發展中的城鄉結構、區域結構不協調問題比較突出。

3、直接融資比例偏低。全省經濟證券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上市公司總體質量不高,規模偏小,再融資能力不強。企業利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的意識不強。產權交易平臺不完備,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發展滯后,各級政府主導的投融資機構較少,融資能力偏低。

4、地方金融機構數量少且實力不強。全省城市商業銀行單體規模小、資產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農村信用社改革任務艱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不夠。證券公司資本實力較弱,期貨市場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不夠緊密,保險企業贏利能力不強,中小保險公司經營壓力較大。

5、金融業開放程度較低。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較少,外資證券機構、基金公司等還沒有進入,金融業的對外合作也處于較低層次,與我省金融業規模、效益水平在全國的地位不相稱。

(三)有利條件。

1、我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金融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10年以來,我省GDP年均增長12%。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4840億元。全省經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工業結構高級化特征正在顯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金融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市場基礎和體制基礎,同時也為金融業的發展拓展了市場空間。

2、國家賦予我省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金融產業振興帶來了機遇。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及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的開放開發步伐的加快,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方面使我省獲得先行先試的機會,有利于推進金融改革與創新;另一方面促使我省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和諧發展,有利于金融服務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當前國家大力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對我省強化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支撐作用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和機遇。

3、對外開放的擴大為金融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機遇。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融合,金融業可以根據國民待遇原則進入締約國金融市場發展業務,有利于金融企業拓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空間;外資金融企業陸續進入我省金融市場,也將為我省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參照體系,促進金融業競爭局面的形成,推動我省金融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依托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戰略布局和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整合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著力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著力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著力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顯著增強我省金融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促進全省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建設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撐。

(二)基本原則。

高效發展原則。堅持金融發展速度與績效并重,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增量調整存量,在發展中調整,在改革中加快發展。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和效益觀念,既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又保證較高的發展質量,實現湖北金融業高效發展。

創新發展原則。堅持金融創新與金融增長并重,全面推動金融業的觀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發揮創新對金融發展的持續推動力,以創新促進湖北金融業跨越式發展。在創新的同時,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開放發展原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金融主體在湖北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大力推進地方金融機構發展,鼓勵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全國性金融機構。

協調發展原則。堅持金融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并重,統籌金融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把握好加快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發展城市金融市場與農村金融市場的關系,實現湖北經濟金融的全面協調發展。

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金融支持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以創新服務領域、支持以“兩型”社會建設為方向,以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重點,以創新管理與服務為保證,實現金融資源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推動湖北低碳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創新內部運行機制,推動湖北金融業走集約型發展道路,實現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省金融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全省金融機構要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努力實現“七項目標”,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將我省建設成為金融資源的聚集地、金融創新的基地和金融人才的高地。

1、金融業增加值發展目標:到2015年末,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2、金融業總量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存款規模力爭達到40000億元,貸款余額達到28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占比每年實現雙降或雙控;全省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30家,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累計總額突破1500億元,證券化率和企業債發行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力爭全省期貨交易額占全國比重達到8%,全省直接融資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全省原保險保費收入力爭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幅18%以上,保險深度達到

35%以上,保險密度達到1600元;各類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規模爭取達到1000億元。

3、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發展目標:到2015年,爭取引進未在省內設立機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全部來鄂開設分行,設立1—2家省級商業銀行,引進8-10家外資銀行,設立農村商業銀行(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貸款子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00家以上,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各2—3家,爭取2-3家地方金融機構上市。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各達到200家以上。全省證券營業部達到200家左右,培育2-3家規模大、實力強的期貨經營機構進入全國前列。積極爭取相關期貨交易所在我省設立稻谷、玉米、鋼材等期貨品種的現貨交割倉庫。力爭法人保險機構達到3家,保險主體60家以上,各級保險分支機構達4500家以上。大型綜合性股權投資基金達到2家以上,多方式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200家以上。

4、金融服務結構調整目標:加大金融支持“三農”、中小企業、弱勢群體的力度。爭取每個市州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達到3家以上??h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確保農業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增幅高于全部新增貸款增幅。各市、州、直管市至少新增2家上市公司,全省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票據10期以上。保險業發展結構協調合理,縣域農村業務占比顯著提高,科技保險覆蓋率明顯擴大。到2015年,各市、州和有條件的縣市至少設立1家注冊資本金1億元以上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湖北中企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達到20億元以上。培育1-2個資產過2千億元的金融控股集團。

5、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目標:到2015年末,武漢地區銀行存款余額達到2萬億元,貸款余額達到

15萬億元。上市公司總數突破80家,資本市場融資總額突破1000億元,各類直接融資總額力爭達到2000億元,全市經濟證券化率高于全國同等城市平均水平。設立和引進證券機構總部3—5家,分公司及地區總部10-15家。武漢地區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23%;總部保險法人機構達到4家,引進4-6家保險機構區域總部,專業性保險主體10家,外資保險主體10家,保險機構在漢一級分公司達到60家以上。設立和引進各類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150家以上。爭取設立各類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達到30家,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使武漢成為金融機構密集、市場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高效、創新活躍、具有較強吸納輻射功能的區域金融中心。

6、金融生態建設目標:到2015年,建立覆蓋全省的農戶及中小企業信用評定體系,信用農戶及信用鄉鎮占全省農戶總數及全省鄉鎮總數的90%以上,全省各縣(市、區)均成為金融信用縣(市、區)。建立信用檔案的中小企業超過30萬戶,創建信用社區1500個以上。開發全省金融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系統,形成金融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

7、金融安全建設目標:建立商業銀行可持續的動態資本補充機制,保持較高的資本質量和充足的資本水平,強化資本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對貸款損失的彌補能力和對貸款風險的防范能力,切實防范貸款集中度風險。建立良好的監管協作機制,加強“一行三局”及有關部門的政策協調與信息溝通交流,實現對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全方位的有效監管,形成監管合力,嚴厲打擊、及時處置各類非法集資、非法證券、上市公司內幕交易和金融詐騙等行為,確保轄區金融業安全穩健運行,共同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改革創新,實現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

1、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的改革創新意識。改革創新是推動金融發展的不竭動力,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全省金融部門必須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勇于探索,勇于開拓,在實現金融業規模和總量發展的同時實現服務功能提升和結構優化轉變。

2、進一步完善金融改革創新機制。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金融創新激勵機制,通過有效激勵,調動各級部門和員工金融創新的積極性,有效提高金融機構的創新質量和經營效率,降低創新成本,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要建立適合的金融創新風險管理和監管體系,在改革創新的同時防范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

3、進一步加大金融機構的改革創新工作力度。在機構方面,要加大法人金融機構產權改革力度,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改善資本結構。支持金融機構實施員工持股,完善股權激勵機制。積極發展金融控股集團公司,鼓勵金融機構進行收購兼并,開展綜合性、多元化經營,為客戶提供銀行、證券、保險等綜合服務。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各金融機構要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結合經濟主體的實際,大力開發和推廣新的業務品種,滿足各類經濟組織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要打破銀行、證券、保險和股權投資等市場長期相互割裂的局面,聯合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租賃、股權投資、擔保等融資服務機構,特別是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之間、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股權投資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大力營造相互合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實質性合作,不斷創新融資方式和服務模式,形成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金融服務聯盟,為經濟主體發展提供功能多元、風險共擔、形式多樣的結構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

(二)以實施“兩圈一帶”戰略、建設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重點,加大金融對全省經濟的支持力度。

1、合理規劃金融產業布局。落實省行、省會合作協議,為武漢城市圈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加快推動武漢城市圈金融一體化建設,推動武漢城市圈信貸市場、票據市場、資金清算、金融信息一體化、產股權市場一體化進程。支持建立完善鄂西圈投融資運營體系,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融資推進、滾動發展”的原則,引導各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長江經濟帶項目規劃、論證,給予融資支持。大力開展科技金融創新,積極探索為科技企業服務的新模式、新機制、新業務和新產品,不斷加大對科技產業的信貸投入,不斷改進和創新金融服務。

2、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大對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信貸投入,加強對第三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對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加大對光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環保、消費電子產業中創新能力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引導金融資源向規模型集群經濟和高新技術園區聚集,向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項目傾斜,向現代服務業輻射,向全民創業型經濟和中小企業延伸。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積極參與行業整合、產業整合或跨行業收購兼并,努力把績優公司打造成行業龍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施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積極推動高風險上市公司優化重組,有效化解市場風險。

3、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探索適應科技企業發展要求的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擔保方式,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存貨融資、股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服務外包貸款、并購貸款等新的信貸品種。加快開展對科技企業信用貸款的試點。不斷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建立武漢城市圈銀企信息對接共享機制,籌建武漢城市圈銀企信息對接共享平臺。探索建立與政府投資平臺、產業基金相配套的信貸服務方式,探索研發與高新企業孵化器、風投基金相配套的信貸產品,促進武漢城市圈高新產業快速發展和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壯大。鼓勵金融機構大力創新資金結算、基金托管、企業銀行、理財服務等業務,推出貸款與投融資的綜合服務新產品,發行區域性項目債券、企業債券和區域建設政府債券,規范和推動信托融資和民間借貸活動,提升圈內資本市場功能。積極支持企業簽發商業承兌匯票,推動商業承兌匯票在武漢城市圈的發展與使用。擴大信貸抵押物范圍,拓展抵押方式,積極探索發展各種適應多層次、多元化要求的金融服務方式和工具。

(三)加快推進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增強金融集聚力和輻射力。

1、積極引進和培育各類金融機構。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在武漢投資組建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重點引進成長性好、經營有特色的法人機構和區域性總部,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吸引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來漢設立代表處、分支機構,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陽市設立分支機構。鼓勵臺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來鄂發展,尋求合作。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籌建光谷科技銀行,大力支持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支持設立循環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合資基金公司等。

2、推動本土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加快組建省級法人銀行和證券、保險法人機構。支持湖北銀行和漢口銀行做大做強,實現跨區域經營,并擇機上市,使其盡快成為全國一流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武漢農商行公司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拓展發展空間,提高服務“三農”水平,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交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和方正東亞信托有限公司大力拓展湖北本地業務,打造精品信托品牌;支持光大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做大做強;支持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壯大資本實力,拓展重點業務,擴大服務領域;支持天風證券進一步擴大資本規模,提升分類等級,拓展業務領域,提高經營業績。積極支持合眾人壽實施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的轉型,提高競爭實力。積極籌建長江財產保險公司,并支持其發展。積極支持期貨公司增資擴股,擴大資本規模,提高競爭實力。鼓勵省內期貨公司到省外增設網點,提升市場占有率。

3、引進區域性金融管理中心。爭取金融機構在省內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金融后臺運行與服務機構,使更多信用卡中心、數據備份中心、研發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區域業務處理中心、培訓中心等機構入駐武漢市,建設武漢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爭取金融機構在省內設立區域性授信審批中心、稽核監督中心、審計中心等區域性管理中心,提升金融風險管理水平。對新設立或新引進的金融機構總部、區域性總部和后臺服務中心,其落戶城市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4、大力發展金融中介機構。大力支持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咨詢、資產評估、保險代理、信用評級等中介服務機構加快發展,培育知名品牌,為金融市場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引導督促金融中介服務行業制定規范的行業規則和從業人員職業規范,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實現金融中介服務行業的規范化管理。鼓勵擔保公司出資人增加資本金投入,完善地方財政對市屬擔保機構的資本金補充、風險補償機制,逐步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5、穩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化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金融改革創新,積極爭取國家批準武漢成為離岸金融業務試點地區,鼓勵武漢地區銀行在國家政策許可范圍內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為發展武漢離岸金融市場創造條件。加強湖北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全面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現代化管理模式、國際化人才戰略、長期化激勵機制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業務技術,使湖北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業務推廣、風險控制、市場培育等各個環節有明顯改善和提高。認真做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實施金融幫扶工程,支持三農、中小企業及社會弱勢群體發展。

1、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鼓勵和支持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向農村延伸機構,鼓勵和支持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發展,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在農村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組建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引導銀行機構合理確定縣域機構授權授信,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引導銀行機構下放外匯業務經營權限,使縣域企業可以就近開立外匯賬戶、辦理國際結算、外匯貸款、結售匯等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期貨服務“三農”的運作模式,積極鼓勵涉農企業和農業合作組織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和期現套利,積極推動期貨交易所在湖北設立稻米、玉米、水產品等相關農副產品交割倉庫。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失地農民保險、農民補充養老保險、農民工意外傷害保險、農房保險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不斷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逐步建立市場化的農業風險保障機制。

2、創新小企業金融服務。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組建服務小企業的專業部門和專營機構,不斷豐富服務小企業的市場主體。不斷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支持行業協會建立會員制的聯保公司。開辦“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網”,建設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網絡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政策咨詢、融資申請受理、融資問題答疑等綜合服務。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社會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積極推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中小企業集合貸款信托的發行工作,引導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3、加強金融扶弱工作。不斷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機制,優化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審批發放機制。認真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積極對貧困學生提供生源地助學貸款支持。研究適應農民工的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農民工轉移就業和創業致富。有針對性地開展淺顯易懂的金融知識宣傳和咨詢工作,引導農民工關注金融,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創業興業,實現發家致富和擴大再生產的愿望。

(五)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1、加大后備企業培育力度,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適應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形勢,進一步優化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完善動態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擬上市公司后備資源培育,提高后備企業質量,確保“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儲備一批”。加強與中國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的溝通,進一步加大上市后備企業輔導力度,充分發揮各中介機構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完善推進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努力降低企業上市成本,鼓勵和引導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做大做強。適應湖北上市后備企業特點,重點推進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并按照多頭并舉的方針,積極拓展主板市場和境外市場。

2、不斷創新投融資方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打造一批行業龍頭和地方藍籌旗艦公司。促進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定向增發等多種方式進行再融資。支持和鼓勵企業利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優化融資結構。推進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行工作。積極推動各地通過劃撥國有資產、重組、注資等方式構建企業債券融資平臺,積極培育發債主體。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公司債、可轉債、分離債等多種形式進行債券融資,支持信托股權融資。積極支持與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等相關的債券發行。

3、著力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支持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做大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國內外創業投資機構合作,重點支持省內高新技術企業和初創型企業發展。落實促進創業投資公司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政府引導、扶持和有限參與,鼓勵企業、金融機構、個人、外商等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創業投資,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風險投資機構落戶湖北。

4、加快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積極推進東湖高新區、襄陽高新區進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探索開展未上市中小企業股權交易試點工作。推行知識產權質押登記制度,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的發展。加快以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為核心的產權交易機構整合重組,盡快形成立足城市圈、面向全省、服務全國的多功能、多層次的綜合性產權市場。加快排污權交易發展,爭取建設成為全國排污權交易中心。

(六)加快保險市場發展,切實增強保障功能。

1、完善保險市場體系,優化保險市場結構。大力引進有經營特色的健康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企業年金等專業性保險公司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引導保險機構穩步推進分支機構建設,優化省內各地區保險機構網點布局,為擴大保險覆蓋面夯實基礎。穩步發展保險代理機構,大力發展保險經紀與公估機構,規范發展兼業代理機構,完善保險營銷員制度,形成多層次的保險中介市場。

2、不斷推進業務創新,努力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積極創新保險產品,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需要,擴大保險覆蓋面。加快發展責任保險,充分發揮責任保險在防損減災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直接相關的火災公眾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校園方責任險、雇主責任險、醫療責任險、產品質量責任險、建筑工程責任險、承運人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保險品種。推動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融資業務的有機結合,支持對外貿易。推動科技保險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支持科技產品創新。加快發展民營企業保險,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險業務,提高居民人身保障水平。積極支持保險創新業務在湖北試點。

3、加快保險服務創新,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務體系。推行保單標準化與通俗化,規范保險合同的內容和格式。擴大投保提示制度和理賠服務標準覆蓋范圍,規范和約束保險公司的理賠程序和時限,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創新銷售渠道,鼓勵和支持新業務銷售模式,繼續發展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促進公司銷售或直營、個人營銷、專兼業代理業務的齊頭并進。探索建立保險合同糾紛快速處理機制,為被保險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糾紛調解服務。

(七)加強金融基礎性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1、建立安全通暢、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務平臺。完善以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行內系統為基礎,票據交換、銀行卡支付、網上支付、中央銀行會計核算、國庫會計核算等業務系統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體系,為資金周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2、建立誠信和諧、長久有效的社會信用服務平臺。充實、完善企業和個人信貸征信系統,建立社會征信服務體系;建立金融生態監測評價系統,促進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健全反假貨幣網絡體系,凈化現金流通環境;加大反洗錢工作力度,預防和打擊洗錢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經濟金融秩序。

3、建立公開透明、優質便利的外匯綜合服務平臺。在現行外匯管理框架下,實行簡政放權、流程管理、陽光操作,遠程服務,便利企業、居民辦理外匯業務,促進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

4、建立全面及時、準確權威的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經濟金融數據的統計和監測分析,規范信息披露,為服務對象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金融信息服務;推行政務公開,為社會提供低成本、方便、全天候的政務信息服務;加強金融宣傳,提高公民金融意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金融產業發展若干意見》的精神,加強對金融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出臺財稅政策、獎勵政策等加大對金融業發展的扶持,通過改進行政服務、積極處置地方金融機構風險等措施,積極營造有利于金融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建立省政府金融發展咨詢委員會,提高金融發展決策的科學性。省政府金融辦與相關部門建立金融產業發展建設聯席會議和日常溝通聯絡機制,定期研究部署金融產業發展建設工作,通報重點創新工作進展情況,研究發展金融業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推進省行(會)合作。

要深刻認識到省行(會)合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推進省行(會)合作機制的建立,促進省行(會)共建。積極聯系目前尚未與我省簽訂省行合作協議的金融機構,創造各種條件,盡快簽訂省行合作協議,實現全覆蓋。加大與已簽訂協議的金融機構的互動與溝通,進一步推進省行(會)合作協議的落實,深化合作領域和合作內容,完善省行(會)合作機制,為我省金融業的發展爭取有利政策環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對已出臺的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進行全面梳理,確保相關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設立湖北省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對“三農”、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支持,獎勵積極開展金融創新、為湖北金融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和個人。完善財政補充擔保機構、融資平臺資本金的具體辦法,促進其做大做強;完善激勵措施,細化對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機構、融資平臺、擔保機構的獎勵措施;研究出臺打造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政策措施,對一次性投資較大的區域性金融服務和管理中心,給予適當補貼和獎勵,并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保障。

(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廣泛開展金融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活動,不斷提高公眾素質。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公務員培訓內容。加快以企業信息系統、個人信用信息系統、政府政務信息系統、農戶信用檔案系統為主要內容的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進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深化信用社區、信用鄉鎮建設,深入開展“金融信用市州縣”、“保險先進縣市”創建活動。推動企業外部信用評級,加大培植“A級信用企業”力度。健全政府主導、監管機構推動、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金融生態建設長效機制,優化金融司法環境和行政服務環境,切實維護金融機構權益,在提高金融勝訴案件執結率和降低銀行處置抵貸資產、企業抵押擔保融資成本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五)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研究制定金融人才培養計劃,采取與各金融機構配合、與金融監管部門及武漢高校聯合組建金融人才培訓中心等方式,對政府機關、金融機構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選拔優秀人才到國外金融機構培訓,培養國際型金融人才。制定有關培養、使用、引進金融人才的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潛能和作用,并為人才長期留用解決后顧之憂,在家屬安置工作、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對金融機構為引進急需高級管理人才而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補貼、安家費等費用,可據實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加快建設中高級金融管理人才的培訓平臺,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金融管理者、金融機構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高層次金融人才隊伍,把武漢打造成為金融人才高地。

(六)防范金融風險。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4篇

花開花落幾度寒暑

六十年的時光

彈指一揮

月滿月虧潮漲潮落

六十年的歷程

歲月章回

從昨天走出

沐浴今日的陽光

成都體育學院已經走過了十年寒暑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六十年的時光

可以使小樹蔭蔭郁郁

一樹蔥蘢漸漸長成

一卷豐厚從此展開

多少個日日夜夜

聽日夜江聲欸乃如歌

多少個日日夜夜

看萬家燈火牽手允諾

歲月悄然轉動不息的年輪

太陽熱情點燃生命的火焰

當這三千多個日日夜夜已經成為昨天 親愛的母校

成都體育學院

請允許我詩意地翻開十年的畫卷

請允許我虔誠地聆聽十年的傾訴

一起重溫您輝煌的歷程

回溯你流光溢彩的漫漫征程

重溫你一路走來的鏗鏘歌唱

1952年——

這一年夏雷剛剛響過

這一年江南喜雨婆娑

這一年,云聚北麂島水滿飛云江

這一年,永嘉生瑞氣雁蕩渡群賢

海納百川故成其大

一種兼容并蓄以人為本的胸懷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一種審時度勢,勇為人先的氣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六十年算不上滄桑

卻也是砥礪漫漫

厚德 博學 睿智 健體

成都體育學院逐漸走向強大

風雨曾經坎坷幾何

回首向來蕭瑟處

坎坎坷坷成了你的日歷

風風雨雨作了你的樂章

你在這古老的城市里

延伸著科學文明的脊梁

六十年一瞬

子曰:逝者如斯夫

時間的車輪總在消失的足音里漸行漸遠 往事也在時光的沖洗中逐漸褪色

我們不會忘記

那些上下求索,創辦學校的老師們

我們不會忘記

那些榮校報國、矢志不渝的莘莘學子

我們也不會忘記

所有光榮圣潔的靈魂和堅定豪邁的身影 啊,成都體育學院

您的歷史就是一片群星的璀爛天空

啊,成都體育學院

您的將來就是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輪

舵手們傾注智慧的血汗

將生命的崇高凝成不朽

將精神的家園建成一流

六十年的奮斗終將您打造成四川教育的品牌 六十年的奉獻鑄就了您一個個新的輝煌 成都體育學院

我親愛的母校

我們是你博大的花園里一方執著的綠地 是你溫暖的河流中一只搖曳的白帆

是你堅定的軀干上一樹爛漫的紅葉

是你浩瀚的天宇中一片純凈的藍天

當鐘聲拂過歲月的虬枝

當禮炮點燃慶典的煙花

感謝這一片青春的土地

接納我的足跡

萌發我的啟迪

躬逢其盛啊,自豪的體院人

當鏡頭把瞬間定格為永恒

我們總是回眸,你昔日歲月的崢嶸和風采 我們總是喚呼,你春風化雨的智慧和責任 母校,我親愛的母校

在這被歌聲和盛典簇擁的勝地

我們以學子的赤誠、忠心和莊嚴

向你獻禮、致敬、向你祝福

當校慶的歡歌隨著金秋的收獲飛揚

母校啊,請允許我將激越的音符鑲在您幸福臉龐 當校慶的笑語伴著金秋的成熟飄蕩

母校啊,請允許我用最純最真最美的音質為你歌唱 為了我們共同擁有的光榮和夢想

來吧,我們親愛的朋友

我們同共苦的姐妹兄弟

讓我們用青春、汗水和生命

一代一代一代一代

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5篇

首先,我想談談此篇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作為新聞寫作的一部分,新聞標題對于整篇新聞稿件來說是最容易引起讀者關注和注意的地方。但是在新聞標題寫作的過程中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很容易使得標題和導語制作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標題與導語雷同。而這種現象高頻率的出現在媒體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不管是從編輯、記者的角度還是對于讀者來說,或是對新聞本身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如何避免新聞報道中標題與導語雷同,在新聞寫作中是至關重要。為此,我研讀了雷璐春《淺談導語寫作的通病》、宋兆寬《如何矯治“標題導語重復病”》、張子讓《新聞標題與導語》、張進《如何避免新聞標題和導語的重復》、何瑤《新聞寫作中的導語病癥》等學術期刊作品以及《新聞寫作教程》和田望生的《看報看題——新聞標題的制作與技巧》等教科類書籍。從中我深深地認識到新聞標題和導語的制作不僅是需要熟練的理論作為依據,更要在實際的寫作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達到提高綜合知識和寫作水平的能力,這樣才能制作出好的新聞,才會有優秀標題和導語。

本論文主要圍繞如何避免新聞報道中標題與導語雷同的問題展開。下面我就此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首先是緒論。這里主要論述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引出問題。 此外,我將論文分為三個章節。

第一章是新聞標題與導語的寫作。在這一部分里我主要說明了新聞標題與導語寫作的相關理論,其中包括寫作的基本原則和寫作要求。

第二章主要說明標題與導語雷同的原因。這也是論文的重點部分,因此我把它分為了二個小節。分別從主觀、客觀以及其他原因進行說明,并從記者、讀者和報紙三個方面說明雷同現象對其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是說明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寫作中標題與導語的雷同現象產生,這是本論文的核心部分。我分別從標題、導語以及兩者之間的變換和用詞造句等方面入手。運用標題和導語的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將其角度進行適當的變換,靈活運用寫作技巧,最終有效避免此類重復現象的產生。

接下來是論文的總結,其中包括對全文內容的總結以及展望這種雷同的現象在未來報業中的發展。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寫作體會以及一些不足。

在這篇論文的寫作和研究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聞寫作是一門入門雖易,寫好不易的學科。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的缺乏。雖然我盡可能地收集材料,竭盡所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課題的研究和論文寫作,但論文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標題和導語兩者之間究竟能不能完全避免這種視覺和感觀上的重復感,記者在寫作中究竟還有哪些需要更完善的地方,還有哪些更好的寫作技巧,才能有效避免標題和導語這種孿生兄弟的現狀存在,最終達到寫好新聞稿的目的。等等的一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后的學習中了解更多。

成都理工大學總體規劃范文第6篇

【成都理工大學排名】成都理工大學特色專業-成都理工大學錄取分數

成都理工大學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準2001年組建成都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主體原成都地質學院和成都理工學院,曾是原地質礦產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高校。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F為四川省重點大學。校園面積2888畝,校舍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3億元。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所以能源、資源環境、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勢特色,以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多科性大學。學?,F有12個學院,1個體育教學部,同時設有研究生部、沉積地質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學科專業以理工為主,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哲學、農學、教育學9個學科門類,有68個本科專業、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2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和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學生總數2.5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萬余人,碩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編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人獲“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2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7人入選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高校青年教師獎,4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1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8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3人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0人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學校是我國重要的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與西南石油大學共建)和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建校54年來,完成國家和省部級

科技項目近1000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800項(次),發表論著1.5萬余篇(部)。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近年來組隊參加“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英語演講等重要賽事,獲得國際獎9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500余項;獲得全國大學生田徑、羽毛球、攀巖、健美操錦標賽前八名20余項(次),省市高校田徑、籃排球、健美操等團體和個人前八名近40余項(次);獲得全國、省市級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含金獎在內的各類獎勵50余項(次)。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500余人次,開展了300余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主辦學術期刊6種,其中核心期刊4種。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等獨立學院和多個聯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筑、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學校博物館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6萬余件,其中不乏國家以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重慶大竹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博物館已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首批建設的數字博物館,并獲得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級別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基地稱號。學校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160余萬冊,中文電子全文圖書約80萬種,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3萬多種,并且集藏、借、閱、咨一體化和印刷性文獻與數字化信息相統一。學校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范、分類科學,是四川高校少數獲“科技事業單位檔案館國家一級”稱號的檔案館之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傳統作風、“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學理念,以服務行業、服務桑梓為己任,為國家輸送了10萬多名各類畢業生,他們絕大部分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管理骨干,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管理專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位于成都市成華區中央、滬蓉高速公路起點、多條重要交通干線交匯處,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學校黨政的領導下,學校師生員工抓住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西部

大開發和新一輪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為建設顯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

教學型多科性大學而努力奮斗!

上一篇: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傳統中式婚禮禁忌結婚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