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1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對兒科護理教學進行“對分課堂”模式教學,提高兒科護理教學質量。方法:以我校護理學院高職2015級護理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2個班各60名護生。對照組采用以案例為基礎、問題為先導的案例導入式教學法。觀察組采用“對分課堂”模式。比較2組護生兒科護理教學效果。結果:教學后觀察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本組教學前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教學后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維度得分也高于本組教學前得分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分課堂”模式在高職護理教學中,使學生在有足夠的時間內化吸收的前提下進行自主性討論學習,符合人的認知過程和我國學情,值得借鑒。

【關鍵詞】“對分課堂”模式;高職;兒科護理教學;應用;效果評價

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全面下滑問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張學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了“對分課堂”的教學方法[1]。對分課堂一經提出,就在短期內為包括護理學教師在內的各學科教師所接受并付諸實踐,效果良好。本文將對對分課堂提出的背景、教育理念及其在護理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進行評析。

1 對象

以我校護理學院高職2015級護理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2個班各60名護生。2個班級的學生均為大專二年級、全國高考統招、學制3年;2個班級的兒科護理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學時、教材、教學進度、授課教師均一致。2組學生在年齡、生源地、高考入學成績、前期課程的平均成績等方面均衡可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

2.1教學方法

2.1.1對照組

采用以案例為基礎、問題為先導的案例導入式教學法。課前向學生展示案例、設置問題、布置預習任務;上課時教師展示案例、組織討論,再根據討論情況引出教學內容,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思考、邊聽講;最后再回到案例、讓學生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教師予以反饋、認定。結合板書與多媒體課件,教師按照此教學方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次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

2.1.2觀察組

采用“對分課堂”模式。

2.1.2.1教學準備

(1)教學內容的安排。課程教學內容分為4大模塊,每個模塊又分為若干個學習任務,共計36學時。其中模塊3的兒童常見健康問題護理中“小兒液體療法”、“支氣管肺炎”、“先天性心臟病”等3次學習任務6個學時由于知識點較難,如果只精講重點、主干,學生不易理解,進行傳統課堂講授法,余下30學時所有內容皆采取“對分課堂”教學模式。(2)在觀察組班級建立班級QQ群,用于共享學習材料和學習成果。(3)每人準備1本課程作業本。(4)學生分組。為了課堂討論能順利開展,同時能讓先進生帶動后進生,所以按照“組間同質、同組異質”原則進行分組,即根據上學期總成績的排摸,將優等學生、中等生、后進生按4~6名學生組成一組,共計12組。并在每一小組指定1名組長,負責報告小組考勤以及組織討論。半學期后,根據學生2次階段測驗的成績以及教學中對學生的觀察,按照以上原則對學生重新分組。

2.1.2.2教學實施

(1)課程第1次課:每次課2學時。第1學時:向學生講明課程的性質、總學時及具體安排、課程學習要求、擬采用的授課方法、課后作業的要求、課程相關資料的查閱途徑及課程考核方法等。第2學時:先是框架式精練講解兒科護理緒論、兒童的年齡分期及特點等教學內容的主干、重點及難點,讓學生形成本節內容的基本框架,掌握重難點。然后布置課后作業。作業形式:以“想一想”、“考考你”、“幫幫我”形式完成?!跋胍幌搿?,針對課堂所講內容,完成具體作業;“考考你”,寫出本次課后復習中自己弄懂了,但是覺得其他同學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來在課堂討論時考考她們,至少3個,更多不限;“幫幫我”,寫出本次課后復習中自己還搞不懂的問題,在討論時求助同學或老師,至少3個,更多不限。作業必須在下次上課前完成。(2)第2次課:第1學時組織討論。討論按下面4個環節依次進行,①小組討論:15~20min,先是每位同學口頭表達展示自己的“想一想”,然后互相完成“考考你”、“幫幫我”。②教師抽查:5~8min,隨機抽查4~5個小組,每組隨機抽人發言,特別抽查在小組討論環節不認真參與的同學,讓其表述剛才小組討論的精華,或提出小組都感到疑惑的問題。問題提出后請其他同學回答,如果沒有人能答出,教師進行闡述。在整個過程教師遵循鼓勵為主原則,避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③自由提問:5~8min,邀請全班自由發言,教師解答共存疑惑。④教師總結與點評:5~8min,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總結,最后展示、點評優秀的課后作業。第2學時,教師進行新內容的講授。(3)后面各次課:授課方式以此類推。

2.2研究質量控制

為了保證本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觀察組的學生避免和對照組的學生在課后交流兒科護理課程的學習情況。另外,在收集資料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和“對分課堂”教學評價問卷的調查皆采用匿名形式,整理錄入資料時,實行2人雙份錄入,以保證正確錄入。

2.3教學研究的倫理控制

保證觀察組的學生均為自愿地參加本次教學研究,并逐一簽寫知情同意書。學生的調查資料采用無記名形式處理,并告知學生調查數據將有可能引入到學術論文中公開發表。

2.4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用SPSS15.0建立數據庫,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比較2組學生期末成績以及課程實施前后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的組間差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2組學生課程實施前后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的組內差異。計數資料以頻數、構成比表示,描述觀察組學生對教學的態度與評價。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教學后觀察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本組教學前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教學后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維度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本組教學前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教學后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維度得分也高于本組教學前得分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4.1“對分課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擁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將自己看作學習的主體,學習自覺、積極且目標明確,能較好地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調節和控制。教學后觀察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本組教學前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分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原因可能是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知道在下次課的課堂討論中要面對著回答小組其他成員的“幫幫我”“考考你”問題,因此能促使其在課后必須要認真完成作業、積極主動復習,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極其明確,但是什么時間學、怎么樣去學、學多少,可以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個性化安排,這樣無形中實現了對自我學習的管理能力的提高。

4.2“對分課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在“對分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不力求窮盡所有內容,只精講知識系統的主干、學習內容的重難點,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點的基本框架及理解重、難點,然后學生課后根據教師的引導,自己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完成“想一想”、“考考你”和“幫幫我”等學習成果用來參加隨后的課堂討論。此過程對于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無疑是有利的。本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這點,觀察組教學后該維度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本組教學前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我們也發現對照組教學后該維度得分也高于本組教學前得分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以案例為基礎、問題為先導的案例導入式教學法中,教師課前展示案例、設置問題,要求學生閱讀案例、分析問題做好預習,為課堂討論做準備。按照教師的要求學生會查閱一些學習資源和參考資料以完成預習任務,此過程對于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能力也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5 結論

在目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對分課堂的提出無疑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其所遵循的“對分”理念,使學生在有足夠的時間內化吸收的前提下進行自主性討論學習,符合人的認知過程和我國學情。因此,此教學法一經提出,便廣泛受到各學科教師的青睞。目前護理教育對對分課堂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其課堂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單從目前有限的研究來看,對分課堂對護理學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參考文獻:

[1]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 李欣.對分課堂:有中國特色的大學教學新方法[J].學周刊,2016,10(10):16-17.

[3] 駱海燕, 李美珍, 馬腹嬋, 等. “對分課堂”模式在高職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 護理學報, 2017, 24(05): 10-14.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介紹了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的組織建設及開展的“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賽技能”等活動,并將我校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的建設及取得的成績作介紹。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 技能社團 護理技能

五年制高職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能型人才是五年制高職校人才培養的突出特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僅依靠第一課堂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探尋提升技能的新渠道、新載體。我校護理專業圍繞提高學生的護理技能在第二課堂開設了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社團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于校內校外開展“練技能、比技能、賽技能”等多形式社團實踐活動,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在這里得到一定的應用與轉化,提高了實踐技能,社團成員在國家級、省市級技能大賽上爭金奪銀,取得了一定成績?,F將我校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的建設及取得的成績介紹如下。

一、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組織管理

學校特別重視對護理系專業社團的領導,實行學校領導層宏觀指導、護理系直接管理,學校團委協作管理的機制,在護理系黨委的直接指導下成立了“護理系專業社團聯合會”,制定了“護理系專業社團管理方法”,作為專業社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載體;完善激勵機制,制定了“優秀專業社團評比方法”,對表現優秀的專業社團、工作出色的社團負責人、社團成員等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在技能社團內部管理上,制定了“護理專業技能社團章程”,對技能社團及其成員的行為加以規范約束。

加強技能社團骨干隊伍的建設。采取招聘、自薦、民主選舉相結合的方法,把思想作風過硬、操作能力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選拔擔任社團負責人,對社團負責人有計劃地進行培訓,交給社團負責人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開展技能社團活動的基本技能,并定期對負責人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表現好的給予獎勵,不足的加以教育、批評甚至撤換。并重視對下一任核心成員的培養,重視技能社團新老成員的銜接和傳統的承襲。

把技能社團活動納入學分制管理。學分制是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導,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1]。我校創造性地將專業社團活動納入學分制管理,避免學生途中流失,調動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主動性,對鞭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訓練和技能競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技能社團作為選修課開設并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技能社團活動與指導教師的指導密切相關,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指導決定了技能社團活動的成效。學校選派有專長和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負責技能社團成員的招聘、培訓、負責大賽和活動的策劃,團委則配合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宣傳,并外聘醫院能工巧匠一起承擔指導工作,指導教師與社團成員商討制訂技能社團活動計劃,按計劃開展社團活動。我校創造性地將專業社團納入選修課,既采取了承認指導教師工作量的鼓勵性政策,又采取了學期末評選優秀社團指導教師的激勵措施,調動了社團指導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給予經費和活動場所的支持。學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決定給予技能社團以專項資金支持,并和教學醫院共同簽訂技能社團合作指導協議,此外,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挪出兩間實訓室專門作為技能社團校內訓練場所。

二、護理專業技能社團設置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技能社團持續而有序在第四至第七學期開設。技能社團設置主要圍繞著學期專業課程[2],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第四、五學期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程,該課程是護理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著重闡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實踐性技能訓練環節,相應設置“基礎護理技能社團”;第五、六學期開設《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普n程,該類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撇僮骷寄?,相應設置“??谱o理技能社團”;學生在學完基護、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課程后,第七學期設置“綜合護理技能社團”,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典型病例為載體,要求社團成員以護理程序工作方法綜合運用護理技能對模擬患者實施臨床個性化整體護理。技能訓練內容從生活護理技能到治療護理技能再到搶救護理技能,從單項護理技能到綜合護理技能,層層推進,使得有志于專業技能提升的學生通過技能社團這一實踐平臺,在仿真(真實)的職業環境下,在“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賽技能”的氛圍下,借助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在學校醫院老師共同指導下,強化技能訓練,增強實踐動手能力、技術應用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護理專業技能社團活動開展

1.校內技能活動開展。在學生申請加入技能社團的基礎上,經過操作考核確定技能社團成員。社長由上屆省級(或國家級、市級)技能大賽獲獎者擔任,社長將社員分成5組,每組設定一名組長,社長統籌安排訓練時間輪轉表,中午、兩節課后及周六、周日實訓室向學生開放。每組組長記錄下本組社員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反饋給指導老師。校內校外指導老師就學生存在的疑惑共同備課達成共識,校內指導老師每周至少一次下實訓室,醫院指導老師每兩周至少一次下實訓室,在示教過程中或請社員完成操作點評過程中解答社員的疑惑。在社員訓練過程中巡視,發現薄弱環節,及時手把手地給予糾正。

2.校內技能比賽。每月進行一次校內技能比賽,由校團委負責組織策劃、出海報宣傳,要求護理系及其他系的同學來觀摩學習,由校內資深專業教師擔任評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得者,成績是評比學期末優秀社員的重要依據,比賽結果后集中進行點評,成績在校內黑板報宣傳欄醒目張貼,在校園網上公告。

3.校外技能比賽。每學期接近期末進行校外技能比賽,比賽場地移到與學校簽訂技能社團合作指導協議的教學醫院,比校內技能比賽要求有所提高,給出臨床情景具體案例,進一步鍛煉社員適應環境能力、應變能力、靈活運用能力等。由醫院資深護師擔任評委老師,按照評分標準當場打分,比賽結果后集中進行點評,再次評出一、二、三等獎,成績予以公示。

4.參加國家級、省市級技能大賽。校內技能比賽、校外技能比賽的佼佼者再經過層層比賽,作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的選手,校內校外指導老師共同研究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實施方案,針對選手經過技能社團的訓練,操作流程已熟練掌握的現狀,重點設計情景案例以提高應變能力和靈活性,強化選手語言形體儀態訓練,以提高選手技能大賽的整體應對能力,選手技能在“模式考試—點評—訓練”中再次螺旋上升。

5.參與行業活動。技能社團指導老師與市紅十字會、120救護中心、市護理學會、教學醫院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有序組織學生參與這些單位組織的活動,如聽取市紅十字會組織的講座,觀摩120救護中心開展的急救培訓,參與教學醫院組織的“5.12”技能大賽等,這些活動拓展了社團活動場所,擴大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護理專業技能社團取得成效

技能競賽是貫徹職業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表明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導向[3],也提供了展示院校最高技能水平的舞臺。技能大賽的備賽過程常規做法是骨干教師停課單獨輔導停課的學生,這種做法擾亂了正常教學秩序,亂調了部分班級課程,被抽調出的學生也耽誤了很多常規課程的學生,導致技能競賽的學生受益面過窄。我校創立的基于提升學生技能的技能社團,通過選修課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組織形式,解決了競賽與教學相分離的現象,院校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完成較高水平的訓練,擴大了學生的受益面,依托校內校外搭建的比賽平臺,扭轉了以往只有極少數學生參與競賽的局面,且經過多次競賽出現的優勝者成為省市技能大賽的最終選手,選手們在國家級、省級、市級護理技能大賽上取得金銀牌。

社團成員在社團活動過程中提升了技能,任課老師普遍反映參加技能社團的學生課堂上學習更認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操作回示,操作課上能帶領全班同學練習操作,起到了示范、輻射作用,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未參加技能社團的學生,同時,報名參加技能社團的學生人數有較大增加,全?!皩W技能、比技能、賽技能”的熱情高漲,學生由傳統教學中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梢?,技能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創建了良好學風。

參考文獻:

[1]周慶林,王杭貴,胡珍霞.職業院校學生社團建設與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09(14):69-71.

[2]張美娟,顧婷.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社團設置的探討[J].職業通訊,2012(29):9-11.

[3]梁姍.關于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基層教學策略的構想[J].課外閱讀,2012(7):46-47.

本課題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2-2013年度科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五年制高職護理“一體化專業社團”建設的實踐研究,編號:254523)。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基礎教學引用了信息技術,其以精短簡潔、生動形象的優勢轉變了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高職護理專業老師和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所以說,此文簡要的闡述了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教學活動中的有效運用措施,以此來強化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課;多元化教學模式;運用措施

引言:

在新時期的教育發展進程中,高職護理學基礎課教學課堂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和創新,學生的專業課堂地位逐步突顯,專業老師也轉變了其自身直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的微課制作教學活動,以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為主要教育目的,逐步鍛煉學生的護理專業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護理專業課堂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

當下一些護理專業課堂上,護理老師仍然以專業基礎知識的講解為主,缺少師生技能和知識方面的互動,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樂趣,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護理專業老師對專業技能的演示較少,專業指導缺少,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理論豐富,但是專業護理技能不足的學習現狀,這對其未來的就業和工作是極為不利的。

(二)護理專業老師和高職學生對學科的認識不足

在我國的一些高職院校內部,護理專業老師對護理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其認為在校園內的護理專業教學活動中,只需要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生的專業護理技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夠得到鍛煉和提升;而學生則對護理崗位的職責認知不清,其認為護理工作相對簡單,不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因而在實際專業護理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不夠認真,最終影響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影響實際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發展進程。

(三)護理專業課程缺少專業的考評機制

就當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考評現狀而言,其較為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護理技能重視力度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和老師都不夠重視對專業護理技能的聯系和教學,從而嚴重影響高職護理專業教學的健康發展進程。

(四)護理實訓場地和實驗器材缺少

由于資金緊張或者是場地不足,導致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在護理實訓教學活動中無法提供相對專業的實訓場地和科學的儀器設備,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對護理專業技能的鍛煉和實操,阻礙其實際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教學建設的思考

(一)借助“雙主體”的教學模式,強化護理專業師生互動

在實際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學活動中,專業老師想要高效的運用現代學徒制,就需要學校和當地醫療機構的通力協作,在專業人才的培育、具體教學方案的執行以及后期的技能培訓和考核方面做好萬全的準備,依照學生-學徒-護理人員的教育模式,突顯出護理老師和醫院指導者的重要位置,逐步優化護理課堂,強化護理專業教學效果。

(二)積極引用微課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護理知識的實踐

高職院校的護理學基礎課開設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各個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實用護理人員,因此,在實際護理學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專業老師務必要給學生提供相對真實的場景和實操畫面,從而鍛煉學生的專業護理技能。在此過程中,微課視頻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專業老師就需要緊密融合護理學課本內容,給學生設置符合當下護理人員工作現狀的真實視頻,讓學生了解到護理技能在現實生活中的高效運用。

例如,在學習“靜脈輸液法”有關知識時,關于對輸液管中的排空技能來說,學生操作起來較為困難,所以說,護理專業老師就需要提前借用不用顏色的液體替換、排空技能錄制視頻,并把需要注意的實操流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如此清晰的視頻畫面中掌握輸液管排空技巧,并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實行鍛煉,從而強化學生對護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實用效果。

亦或者在“靜脈輸液”穿刺時角度的選擇和進針后的技能操作過程中,專業護理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示不能讓全班學生清晰的看到,并且一些微小的技能也無法準確的向學生示范。所以說,這就需要借助微課視頻的力量,把靜脈穿刺的各種角度和進針后的實操技能全方位的展示給學生,從而強化學生對護理專業技能的高效認知和理解。

(三)建立相對完善的考評機制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需要面對我國醫療機構內部各個科室的護理工作,包含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等,在實際專業教學活動中,專業老師務必要重視對學生護理技能的培育和重視,逐步建立相對完整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于護理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實行專業的指導,保障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活動中的順利使用,突顯出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優勢。

(四)積極引用先進的護理設施,為護理教學打好基礎

在新課標的積極作用下,信息技術逐步引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給高職護理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進程中,高職護理老師為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實踐能力,就需要重視實踐場地的構建,并且深入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給學生的護理實踐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同時優化高職護理教學環境,強化學生對護理知識的實用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護理學基礎課教學活動中,高職護理專業老師為了提升學生對護理知識的實用效果,就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引用以及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以此來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護理專業實踐活動中,感受專業知識的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朱文娟,黃梅,趙久華,臧謀紅,沈國文,劉敏.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教學建設的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3):1585-1587.

[2]郭剛,羅濱,李玉瑩,秦燕燕,梁佩燕.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模塊化整合改革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0):1-2.

[3]林敏琳,盧懷筍,邱軼芳,陳文苑,馬正東,張小紅,劉群娣.對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0):1-2.

[4]董小文.關于高職護理專業技能抽查與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6,14(20):146+148.

[5]徐麗娟.高職護理專業計算機實踐教學思考探討[J].科技風,2015(03):250.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社會的改革與發展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呈現出大眾化、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特征,與此同時,傳統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也隨之顯現出來,教育管理模式的滯后性,不僅影響學校工作成效,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若未及時改革,會嚴重影響學校的育人質量。本文基于護理系專業學生著手,探討高職院校護理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護理專業  教育管理  創新

在醫療事業的發展下,人們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日益提升。高職院校肩負為社會培育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護理系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上,也要基于時代發展需求為切入點,創新管理模式,以此來提升教育整體效益,為國家培育創新型、高素質護理人才。

1  護理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現狀分析

在社會的發展和改革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其背后的支撐條件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高職教育表現出了多元化、大眾化、國際化特征,在這一背景下,傳統學生教育管理的方法、理念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新形勢。護理系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加之學生工作隊伍在專業化、職業化上的問題,致使當前培育出的護理人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學校發展也存在“出口不暢”的問題。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護理專業學生在學習方式、思維模式、生活模式、個性特征、性格特征、社會行為特征上,都呈現出顯著差異,而多數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充分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新特點來與時俱進的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行業特征。引起上述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主要誘因便是由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針對性,相關人員在這一方面的認識不足,為了培育高素質護理人才,必須要改革傳統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2  高職院校護理系學生的特點

2.1 對象的復雜性

在高校學齡人口數量的減少、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下,讓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管理對象變得更加復雜,對口生、統招生、單招生導致生源整體質量下滑,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困難,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對教學、管理工作不滿,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

2.2 內容的職業性

護理專業內容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護理知識量大,學習難度高,對于學生的各項能力都有嚴格要求。一方面,護理專業內容理論知識面廣泛,學生需要記憶大量知識點,如果在學習中出現脫節,就會影響后續知識的順利學習。另一方面,在理論學習結束后,學生需要參與實習環節,內容緊湊,職業性非常強。

2.3 實質的就業性

護理專業教學的目標是瞄準學生后續就業,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上,也具有實質的就業性,因此,在教育、管理上,也要突出就業性,將就業內容全程貫穿在其中,讓學生真正在專業學習中有所收獲。

3  高職院校護理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

3.1 以公眾號為手段創新教育管理內容

3.1.1 對平臺進行科學定位

信息化時代下,微信公眾號在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的應用具有顯著優勢,在應用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定位、科學規劃,做到主賬號、子賬號之間的相互配合。

3.1.2 豐富平臺議題內容

在以往,微信公眾號主要用于發布消息與通知,基于護理系專業學生的成長需求,應當進一步豐富平臺議題內容,用活潑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增設與學習、創業、就業等主題相關的內容,有趣味化的語言、圖片來改變以往的刻板方式。議題的內容要突出幾個原則:首先,實用性原則,考慮到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議題內容的設置要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要求,如學習資料、大綱解讀、成績查詢等,這些均有一定的實用性。在畢業季時,增加創業指南、就業信息內容,根據學生需求來進行調整,以達到傳遞效果的最優化。其次,教育性原則,用教育漫畫、教育圖片、短視頻等方式來推送具有教育性意義的內容,如,在某個時段開展的學習活動,針對此類活動來發布熱點議題,以提高學生參與度。

3.1.3 提高平臺技術性

公眾號平臺操作復雜,離不開技術支持,這也是利用公眾號提升教育管理質量的關鍵,為此,要做好對現有教師的技術培訓,并引入與計算機、藝術相關的技術人才,做好網絡傳播管理隊伍建設工作,基于護理專業學生的興趣、個性來與學生互動、溝通,了解其真正需求,開發多元化平臺推送模式,保證公眾號新鮮度,以提升學生的認可度。

3.1.4 以學生為本

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內容包括原創文章、校園新聞等,這些信息圖文并茂,但是內容相對單一,為了提升吸引力,要主動開發其他功能,開辟原創文章、特色欄目,以學生為本,增設與之相關的娛樂、職場、創業內容,滿足互聯網+時代學生移動學習、移動生活的要求。另外,公眾號還要做到以服務為先,首先,服務在校生,在公眾號中推出校車服務、餐飲服務、圖書服務等內容,在學習上,讓學生可以安心學習,在生活上,讓學生能夠無憂生活,構建良好的校園氛圍;其次,服務畢業生,就業是高職院校關注的熱點,可以結合學生要求來推出就業板塊,提供最新信息、政策解讀、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信息。

3.2 以新媒體優化大學生管理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下,護理專業大學生面臨的誘惑也日趨復雜,在教育與管理上,也要根據學生特點來與時俱進,基于新媒體的優勢來優化大學生管理平臺,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教育。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提高管理、教育效率,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平臺平等地與管理者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疑問,匿名咨詢人際關系、生活學習問題,此類雙向互動模式,能幫助管理者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搭建管理網站,以此來構建教育、管理的輔助陣地,緊密貼近學生需求,設置用戶體驗專欄,傳遞主流價值觀,并了解學生關心的話題與真實想法,提高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3.3 發揮大數據的教育管理作用

在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下,大數據、物聯網等也已經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作用。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需求,也要發揮出大數據技術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大數據意識,明確各類數據資源的重要性,將學校數據、外部行業數據之間結合,利用大數據手段來分析、處理、挖掘,提升數據分析能力,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同時,轉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思維,大數據的應用作用并非簡單對傳統管理工作的補充,也不是教育機制的單一改革,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從宏觀角度上轉變思維,從綜合分析、數據分析渠道來形成思維,打破傳統因果關系對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禁錮。在這一方面,要健全數據整合機制,將各類數據有機整合,高職院校與社會緊密相連,護理專業更是肩負著為社會輸送高質量護理人才的任務,因此,高職院校發展與醫療技術、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具有密切關系。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要深入開發各類數據,對各項信息進行匯總、分析,以此來確定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在具體管理上,要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各項要素的順利流通,提供統一的管理分析、接入存儲、計算清洗等功能,并構建大數據計算管理隊伍,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

3.4 完善日常行為考評機制

在當前的時代下,護理專業學生管理難度日益提升,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既要管理好學生,也要掌握正確的方式與方法,避免損傷學生自尊心,既要關注他們的個性化發展,也要引導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相處,維護其權益。由于生源參差不齊,加之大學時期的管理相對寬容,一些學生出現了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問題,為了避免出現這一困境,需要構建完善的日常行為考評機制,沒有考核,也會失去約束,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將學生上課表現納入平時成績,輔導員則需要將學生的文明舉止、勞動觀念、遵紀守法情況與班委選舉、獎學金與助學金評定、學生會競選、入黨等聯系,做到目標管理、過程管理之間的有機結合,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積極性,降低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

3.5 設置動態化思想反饋機制

針對學生、教育工作者之間交流、互動缺乏的問題,可設置出動態化的思想反饋機制,通過日常生活反饋、第二課堂小組反饋、先進分子、師生交流反饋、班級事務反饋等形式將學生情況及時反饋出來。

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教育與管理,班級是一個重點單位,需要以班級作為基礎。第一,學生可以直接向輔導員反饋問題,并設置“先進分子”崗位,發揮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的作用;第二,發揮出班干部作用,做好班級事務反饋工作,從整體、局部上形成主線;第三,加強第二課堂反饋,在護理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課程內容自由、教室不固定,導致班級成員交流不多,對此,可通過組織團日活動等方式,開辟第二課堂,更有助于反饋與交流。

4  結語

護理專業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是全面成才的過程,其生活、學習均是在高職院校中進行,要培育復合性護理人才,需要做到以人為本,掌握學生發展的多個層面,根據學生需求來創新教育管理工作。為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要轉變傳統管理模式,應用大數據、新媒體等方式,進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從傳統管理模式中脫離,優化資源,形成管理合力,做到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楊帆.“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策略[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3(4):26-29.

[2] 杜然然,魏曉瑤,高東平,等.我國高層次醫學人才隊伍建設現狀[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20(10):762-765.

[3] 馬莉,楊益,張陽.新疆護理本科實習生職業精神的質性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3(7):727-731.

[4] 江欣.高職護理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問題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20(34):269-270.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互聯網+”時代,我國的衛生職業教育需要通過信息化改革,來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創新力,高職護理作為衛生職業教育領域招生量最大和就業形勢最好的專業,該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探索在該領域具有“風向標”作用,通過歸納整理新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發展與教材建設現狀以及在高職護理精品教材建設中的一些心

得體會,以期為提升我國高職護理專業教材的建設水平添磚加瓦。

[關    鍵   詞]  “互聯網+”;高職護理教材;探索實踐

“互聯網+”時代中國許多行業正面臨著大洗牌,出版的內涵和外延已悄然改變,所有媒體類型,如講座、視頻、音頻、網絡互動等都共同為出版服務。策劃編輯必須適應這種形勢,面對嶄新的時代,主動探索和總結,實現自己的跨界融合發展。

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要求醫學職業教育應順應形勢調整目標,根據醫學發展整體化趨勢,醫療衛生系統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各種專業的醫學專門人才。護理專業與臨床醫學互為羽翼,護理專業已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到2020年我國護士總量需求將增加到445萬人,近5年平均年凈增加量近20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也對高等衛生職業教育進行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教材與新形勢下的教

學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強高職護理教材建設成為各院校的迫切要求。

在“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對傳統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及人才培養方式改革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紙質教材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以開放資源、互動交流、線上線下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立體教材出版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打造出教師好用、學生好學、適應“互聯網+”時代數字化發展需求的高職護理專業教材成為醫學編輯的工作目標和探索方向。

一、“互聯網+”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發展和教材建設的現狀

(一)新時代對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互聯網+”時代的衛生與健康服務新需求表現為健康照護、心靈撫慰、人文關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與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護理需求相比,目前的護理服務供給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劉延東副總理在多次批示中強調加強職業教育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很有必要,她在全國護理工作會上進一步指出加快推進護理事業改革發展,建立適應需求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當前護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護理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素質需求

現代護理的目標定位從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逐步發展到“以病人為中心”,現在則強調“以健康為中心”,護士的角色定位,也從醫生助手轉變為醫生伙伴,今后的發展趨勢是成為獨立職業,可以進行??谱o理,開具營養處方,做出膳食指導。新時代護理行業需要的人才應具備以下素質:掌握臨床崗位所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5C”特征(仁愛關懷、溝通技巧、嫻熟技能、團隊合作和臨床批判性思維)職業素養和健康照護能力;能夠從事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保健工作。

2.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的規模和結構不合理:高職護理專業目前教育規模仍不能滿足人們對高層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務需求,護理教育結構總體發展不均衡,存在東部地區高層次教育結構偏重,而西部地區低層次教育結構偏重的情況;(2)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個別學校單點招生數量過大,生源質量下滑,護理專業在省級層面控制不嚴,無開辦準入制度,“亂辦學”現象突出;(3)高職護理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待優化:學生數與本專業專職教師數比例失衡,專職教師人數遠遠不夠,雙師素質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偏低,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比例較小。

(三)高職護理專業教材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1.高職護理專業教材建設現狀高職護理專業招生量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各院校的平均招生量都接近500,相當一部分院校高職護理專業的招生量在2000左右,用量決定市場,因此高職護理教材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高職護理教材的出版社眾多,因各門課程的教材版本繁多,同一學科不同版本可多達近百種。這其中,特色鮮明符合新時代高職護理教學特色的優質精品教材并不多見,很多教材在形式和內容上相差無幾,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這種毫無特色的雷同化出版,引發的就是市場折扣和價格的惡性競爭甚至是私下的灰色交易,出版單位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甚至是賠本賺吆喝。

2.高職護理專業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符合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特色:現有高職護理教材多為本科護理教材的壓縮版,不符合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必需、夠用”的原則,內容編排不合理,形式單一;(2)教材內容落后于“互聯網+”時代數字化發展的要求:重教師傳授輕學生參與,多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教育方法和教材編排方面缺少師生互動交流,教材無法實現線上線下融合;(3)與專業教材配套的實訓類教材質量不高:已有的護理實訓教材,知識體系陳舊,教學理論嚴重脫離臨床實際,無法滿足現有的臨床護理實際需求;(4)教材內容與護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內容缺乏銜接:對學生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作用不大。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發展和教材建設的探討與實踐

(一)新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勢

1.構建供需平衡的現代護理職業教育體系

高等衛生職業學校要以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構建護理職業教育體系,提高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職業操守、人文素養、學科綜合、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培養,協調好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通過醫學模式指引,整體構建護理課程體系

以“護理程序模式”打破傳統學科形式的護理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臨床任務、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項目課程,強調臨床護理程序的執行過程,適應護理模式及護理學專業特點的轉變,注重人際交往、專業修養和社會適應等能力培養。

(二)新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材建設的實踐舉措

1.緊跟國家大政方針,精準教材定位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再次強調“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為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指導意見。根據上述文件精神,我社組織編寫了一套以“雙證書”人才培養為特色理念的高職護理專業教材,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等護理職業教育教學,創新編寫模式,服務“健康中國”對高素質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變“學科研究”為“學科應用與職業能力需求對接”。

2.教材編寫充分體現新一輪教學計劃的特色,契合高職護理學生的實際需求

(1)緊跟教改,接軌“雙證書”制度:緊跟教育部教學改革步伐,注重學業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緊密圍繞執業資格標準和工作崗位需要,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創新模式,理念先進:創新教材編寫體例和內容編寫模式,迎合高職高專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教材的編寫以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寬為原則,突出課程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對課程采取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方式進行優化,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3)優化課程體系,注重能力培養:內容體系整體優化,注重相關教材內容的聯系和銜接,避免遺漏和不必要的重復;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獲取信息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高職教材有機銜接與過渡作用,為中高銜接、高本銜接的貫通人才培養通道做好準備;(4)緊扣大綱,直通護考:密切結合最新的護理專業課程標準,緊扣教育部制訂的教學大綱和最新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隨章節配套習題,全面覆蓋知識點與考點,有效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3.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打造紙數融合的立體化教材

我社通過升級原有的教學資源網,于2016年搭建了我社的教材數字化服務支持平臺,旨在建立滿足學校師生對教材結合教學信息服務的要求,優化并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利用這一在線教育增值平臺,我社推出了一批紙數融合的高職護理專業教材。以我社的一本護理專業基礎課程教材為例,該書我們采用了新穎的版式(邊白設計,便于學生課上筆記)、全彩印四色印刷,圖片清晰,數字資源形式豐富多樣。配套從作者、腳本、拍攝、剪輯、配音等多維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高清視頻近30個,案例、知識鏈接等數字資源近200個,配套二維碼,掃碼即可獲取相關數字資源。視頻原片采用4k級別的雙機位攝像機進行拍攝,片頭、片尾風格一致,后期由專業播音員統一配音,統一配備字幕,專業剪輯成片,成片顯示格式均達到行業規格最高的1080P標準。該教材由從南到北包括福建、廣東、江蘇、河北、北京等多省及直轄市的多所醫學院校專業教師共同編寫完成,參與學校多,覆蓋范圍廣,出版不到半年就實現重印,得到了行業專家和院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高職護理專業教材建設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作為策劃編輯應當從時代發展需求出發,開發出以內容為王的紙數融合精品教材才是真正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余惠琴.我國高職護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概述[J].中華護理教育,2015(7).

[2]崔青峰.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創新[J].科技與出版,2014(2).

[3]黃樂.“互聯網+”背景下教材編輯的角色轉換與素質要求[J].出版廣角,2016(4).

[4]唐紅梅,岑金.我國護理教育的研究趨勢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

[5]陳國忠,秦紅兵,侍杏華.新醫改視閾下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改革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

[6]楊玉亭,沈宗娣.高職護理教育研究現狀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

[7]馮宏聲.關于新出版時代新編輯工作的思考[J].出版參考,2018(11).

編輯 李 靜

高職護理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找準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措施,全面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解決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實踐教學 高職 護理專業

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設計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圍繞著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形式,有效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1.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1.1實踐課程設置情況

目前高職護理專業實踐課程主要圍繞護理崗位需求,開展針對護士技能與提升護士綜合素質的實踐課程。首先,開設護士作為社會人的通識型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英語、外在儀表、職業心理培養等方面的實踐課程。其次,圍繞著學生職業能力需求,開設包括護理用藥,臨床護理操作,常用護理技術,??谱o理技術,急重癥護理技術等實踐課程。第三,圍繞著學生未來專業發展領域,開展拓展創新性的實踐課程,主要在醫院、衛生中心、社會機構開設職業環境下的實習課程等。

1.2實踐教學設計思路

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設計主要按照仿真環境與真實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在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國家護理實訓中心資源的基礎上完善護理實踐課程體系,并且切實利用現有的老年護理中心,社會衛生服務站,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課程。當前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注重采用單項技術訓練與綜合技術訓練方式開展實踐訓練,主要以臨床案例的方式布置情景化學習任務,并且以情景演練的模式進行綜合能力訓練。

2.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

2.1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首先,在高職護理專業低年級開展崗位認知為主的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入學新生進入教學醫院參觀,安排本專業優秀畢業生進行護理知識講座,激發學生職業信息。其次,在校內廣泛開展面向各專業課程的校內模擬實訓,在婦產、兒科、外科護理病房模擬設備的支撐下,滿足護理實踐教學需求,并且運用多媒體手段提供不同層次實踐教學活動。第三,還要廣泛開展校內外一體的護理實踐教學活動,運用項目教學、探究教學等實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好的完成具體實踐任務。第四,頂崗實習也是實踐教學重要環節,具體采用一對一頂崗實踐,或者采用全科室輪訓的方法,由醫院專職護士組織開展相關教學活動。

2.2構建自主實踐體系

實踐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特征,要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實踐。首先,按照入院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專項護理和出院護理幾大模塊,引導學生自主以人機交互模式實踐學習。其次,護理教學項目主要有模擬實踐和真實崗位實習活動組成,根據科室不同分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和危重癥護理等實踐內容。第三,分科護理主要在第三學期完善,根據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學時分配,為學生開放自主實訓時間,滿足學生實踐學習需求。

2.3實踐教學評價實施

首先,在完善實踐教學容體系基礎上,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與考核方法。其次,發揮出大數據輔助作用,能夠在學生每堂實訓課程結束后向學生反饋實踐信息,引導學生自主反思自己在實踐操作中的問題,注重調整學生整體思維,增強溝通意識,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第三,還要在學校評價與行業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中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在職業環境中更好的認識自己職業能力的短板和不足。

3.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優化

3.1實現院校共建

當前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資源體系不完善,還要強化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重要作用,加強院?;ソüぷ?,注重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制定實踐教學制度,強化相關標準,監督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履行情況,解決實踐教學中學生參與、培養目標與方法協調性問題。

3.2系統化實踐教學內容

當前應當采用基礎實踐與專業實踐銜接,臨床實習與理論深化相結合的模式,切實在實踐教學體系下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加強學生的理論認知度,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綜合全面成長。而且當前還應當優化個性化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長,現有能力水平,采用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策略,切實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

4.結論

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設計要從學生需求入手,圍繞著高職現有護理專業教學資源,發揮校內與校外培養模式協調作用,形成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從而解決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實踐教學比例相對較低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馬秀梅,潘春艷,孫玲.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的思維與創新.中國高等醫學教育[J].2017(7):121-122.

[2]鄧紅.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0(1):83.

上一篇:抽象法律系屬本質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生科學發展觀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