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

2023-10-05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1篇

一、目的:

為及時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安定和發展,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屬地管理”原則,配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堅持市、區、鎮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完成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指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二、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組織機構

1、成立xx鎮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組 長:張x(支部書記、院長)1321x80

53副組長:岳x(副院長)1350x35

6、侯x(副院長)1598x7

18、劉桂蘭(副院長)1321x730

1成 員:王x1398x276

6、秦x138x84

59、周x15983x

318、周x1398x276

8、陳x137x4

41、黃x139x308

1、吳x1899x29

36、劉x158x658

6、梅x135x3260、各村衛生站站長

辦公室設在公衛科,由岳x負責日常工作。

2、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公室、醫療救治組、物資保障組、院感控制組。

(1)應急辦公室:岳x 13x98356

由辦公室、質控辦等組成,負責單位應急工作的總體協調工作;制訂各類應急預案;組織相關培訓、演練;對應急工作的落實進行監督。負責收集應急事件的發生、發展及處理的有關信息,掌握動態,實時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按時向衛生局上報動態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資料的統計等。

(2)醫療救治組:王x

由醫務科、臨床各醫療科室、社區責任醫師等組成,負責完成上級指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并依法開展有關社區綜合性預防、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醫療救治組下設由單位高職稱、高年資、技術骨干等組成的一支應急醫療小組,承擔應急救治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負責對病例的確診及其他技術工作,及時提出意見和措施。

(3)物資保障組:周x

由后勤科負責應急物質儲備;相關應急設備、藥品的調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證應急處理緊急救治的需用。

(4)院感控制組:周x

由院感科負責院感監控,并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杜絕在醫院內發生交叉感染,擴大事態發展;負責日常院感知識培訓;組織開展監測、預警預報工作;開展健康教育。

各小組實行分工負責,協調作戰。

(二)職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醫院啟動預案,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積極展開醫療救治,信息上報。在當地政府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依法組織協調居民委員會開展各項應急處理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和后勤人員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積極開展健康教育。

三、應急報告與信息發布

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的規定,醫院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指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配備專用設備,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監測信息的網絡直接報告與按臨時疫情報告制度規定的日報或零報告。

發現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鎮政府報告,同時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1.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2. 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 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4.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醫院要做好四級信息報告網絡體系的技術指導工作,確保突發事件應急報告信息暢通;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制度,不得隨意發布突發事件信息。

四、應急處理

1. 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醫院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或按照規定將病人轉送至指定的醫療機構。

2. 醫院應當采取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并按國家規定做好污水、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3. 服從市、區應急指揮部的調配和指揮,開展醫療救治和衛生處理工作及配合街道、居委會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1. 按照市、縣政府衛生行政機構的指示,急救應急成員按時參加上級的業務培訓,隨時準備參加醫療救護,流行病學調查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項工作。

2. 儲備足夠的應急預防救治藥物、隔離防護用品和消毒藥械等物資

3. 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全體醫護人員的防治知識和技術培訓。

4. 疫情報告管理組及網絡直報員隨時做好設備維護,保證暢通。負責登計、統計使用的本、卡、冊。消毒組和綜合預防保障等應急組織隨時待命參加突發事件調查,救治等工作。

5. 實行值班制,開通專用電話,做好值班記錄。

6. 建立獎懲制度,對參加突發事件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未按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者,按條例規定追究責任,對拒絕接診病人、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按條例規定,責令改正,通報批評。拒不改正者下崗,報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執業資格。

六、健康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病意識

1. 利用黑板報、宣傳畫、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2篇

1總則

1.1目的

為了保證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好范文,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我市各級財政部門能及時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保障各項處置工作順利開展,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保護人

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和財政部關于印發《財政應急保障預案》的通知(財預[2005]328號)精神,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針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分級成立財政應急保障工作指揮機構,統一指揮財政應急保障工作。

1.2.2分級負責,協調配合。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統一部署和財政管理體制規定,落實各自的應急保障責任,并與各相關部門相互支持、協調聯動,切實保障應急保障工作的正常進行。

1.2.3反應及時,保障有力。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加強預警監測和前瞻性研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財政部門應按統一部署,立即啟動應急保障預案,確保各項處置工作及時、有序開展。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后的財政應急保障事項。

2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2.1市本級

2.1.1市財政局作為全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應急保障綜合協調主管部門,負責及時了解突發公共事件進展情況,加強與市級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提出財政應急保障政策措施建議并組織落實。

2.1.2市財政局(地稅局)成立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應急保障協調小組,由局長負責。成員單位包括辦公室、預算科、基建財務科、資金管理科、綜合行事科、農業財務科、企業財務科、財政監督科、政府采購辦、會計核算中心及稅務有關科室等。局外聯系單位包括市人大財經委、市政府辦公室、市發展和改革局、人民銀行××*市支行、市國稅局及其他相關部門。

2.1.3市財政局應急保障協調小組的日常工作由預算科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有關科室根據局領導部署,立即啟動應急保障協調小組,在職責范圍內具體執行規定的任務。

2.2鄉鎮(街道、開發區)

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財政部門的應急指揮機構,比照市財政局應急指揮機構的組成、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設定,市財政局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3預警監測和報告

3.1預警監測

市財政局應實現與市級各部門應急監測預警和指揮調度系統的有效銜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監測數據和動態信息,加強應急保障措施和決策機制的超前研究,提高處置效率。

3.2報告

3.2.1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需要市財政給予應急保障的,相關市級部門或鄉鎮(街道、開發區)人民政府(辦事處、管委會)應及時向市財政局報告。

3.2.2報告內容應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包括發生時間、地點、原因、影響程度和損失程度;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事態發展預測及控制程度;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啟動情況,需要市財政解決的突出問題等。

3.2.3報告一般應為紙質文件。緊急情況下也可先電話報告,隨后報送紙質報告。

3.2.4局內處理程序:報告由局辦公室承接,局辦公室接到報告后,立即按局內職責分工,通知到相關科室負責人或財政應急保障政策協調小組聯絡員。如相關業務科室首先接到報告,可以先行處理,再通知局辦公室。(局辦公室聯系電話:0574-627000

18、0574-62709563)

4應急響應

4.1響應程序

4.1.1市財政局主管科室接到相關的市級部門或鄉鎮(街道、開發區)人民政府(辦事處、管委會)報告后,立即著手進行信息收集等基礎工作,對事件進行初步評價和判斷,研究提出具體建議,會預算科后報局領導。

4.1.2市財政局領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成立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應急保障協調小組,啟動本預案。

4.2啟動標準

4.2.l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全局性和局部性兩類。

4.2.2對造成全局性影響的突發公共事件,可同時采取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資金快速撥付等應急保障措施;對造成局部性影響的突發公共事件,可只采取部分財政支出政策或資金快速撥付等應急保障措施。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3篇

“一法四規"內容: 一法是《傳染病防治法》;

四規是《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傳染病防治法知識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并實施,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條。

3、法定傳染病分三類共計39種,分別是甲類2種,乙類26種,丙類11種。

4、甲類傳染病需要2小時網絡直報,乙類、丙類傳染病24小時網絡直報。

5、傳染病報告實行屬地化管理,首診負責制。任何疫情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疾病預防控制科。傳染病報告卡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

6、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報告人。

6、疫情報告是否及時和準確,直接影響到國家決策和調控科學與否。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各級政府有關主管人員和從事傳染病的醫療保健、衛生防疫、監督管理的人員,不得隱瞞、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7、防治傳染病工作不力的人員將受到嚴厲懲罰,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從事傳染病的醫療保健、衛生防疫、監督管理的人員和政府有關主管人員玩忽職守,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流行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有關責任人員將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處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應知應會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擴散趨勢。(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擴散趨勢。(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并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并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頒布施行時間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特別是針對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制定的,為的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2003年5月9日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6章54條。

根據2010年12月29日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2011年1月8日公布并實施。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二)

1、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2、第二十條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三)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采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采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五)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

2、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突發事件監測職責的;

4、拒絕接診病人的;

5、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

艾滋病防治條例

1、四免

“四免一關懷”中的“四免”分別是:農村居民和城鎮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的經濟困難人員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當地衛生部門指定的傳染病醫院或設有傳染病區(科)的綜合醫院服用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接受抗病毒治療;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詢和病毒檢測的人員,都可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等機構,得到免費咨詢和艾滋病病毒抗體初篩檢測;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由當地承擔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任務的醫院提供健康咨詢、產前指導和分娩服務,及時免費提供母嬰阻斷藥物和嬰兒檢測試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開展艾滋病遺孤的心理康復,為其提供免費義務教育。

2、一關懷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4篇

摘   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武漢市暴發并迅速擴散至全國多地,國內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暴露出能力儲備不足、管理存在缺陷等問題。首先梳理了國內外應急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國現有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模式及其特點,然后對湖北省與浙江省在抗擊新冠疫情時采取的應急措施、產生的治理效果以及遇到的管理問題進行比較研究。最后給出提升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的對策,即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區域醫療資源的相對平衡和加強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新冠疫情;比較研究

引言

應急管理是政府部門、組織機構等在突發事件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的全過程中,為有效預防、預測突發事件的發生并最大限度減少其可能造成的損失或負面影響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突發事件往往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發生,管理者難以做出準確判斷。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給我國帶來巨大影響,回顧一年以來防疫過程,不同地區應急管理表現存在著巨大差異。湖北省作為疫情的暴發地,初期暴露的管理問題非常嚴重。作為病毒輸入型省份的浙江省前期感染人數較多,但其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取得較好效果。本文擬通過對兩省抗擊疫情的調查,分析其中的應急管理差異,挖掘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總結出提升我國應急管理水平所需的各項管理要素。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現狀與理論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現狀

非典疫情之后,我國在應急管理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顯著提高,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制”為核心框架的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2]。其中,衛健系統應急管理體系由“中央—省—地市—縣”4級疾病控制與預防工作網絡組成,在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以發揮出強大的制度優越性,在中央政府的帶領下,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等多主體協同合作,體現出極強的資源調動能力和執行力。但面對本次突發的疫情,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仍然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預警功能薄弱、屬地管理不規范、協同機制不成熟以及區域醫療資源不平衡等方面。

首先是疫情預警功能薄弱甚至失靈問題。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輕預防預警、重疫情處理的固化思維以及在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市場化變革中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結構性失衡所導致。預防部門的職能被弱化,面對突發疫情難以獨立做出準確且快速的響應,致使政府被動決策。其次是疫情暴發屬地管理過程存在不足。一是信息上報不及時。我國針對重大傳染病的信息報送直報系統的實際操作流程與設計初衷不符[3],直報系統實時性受到嚴重破壞。二是應急決策遲緩。雖然將決策權下放到基層會提高對危機的快速反應能力,但政府科層式的組織架構導致決策鏈條過長,將決策權下移并不容易實現。三是存在政府對社會主體缺乏信任的問題。利用權力進行過度管理的現象十分普遍,以致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四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直接導致我國不同地區在應急管理意識、應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性。地區政府通常根據本地經濟狀況建設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導致不同區域醫療設施、診治水平差異巨大;即使同為經濟發達地區,也存在由于管理者意識差距使得地方政府醫療投入不足或失衡的現象,使得應急響應能力被弱化。

(二)國內外理論研究現狀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在應急管理研究方面聚焦于領導決策、組織結構、技術支撐等方面,通常以突發事件為背景,分析相關的管理理論與方法。

關于應急決策,國外學者提出了以環境識別為主導的決策模型[4],將引起危機的關鍵因素與系統內經驗模型匹配,給出判斷,為決策者提供依據。但面臨新型危機時,由于缺乏經驗數據,這種決策就會失靈。目前,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機制是政府應急管理的創新模式[5]。大數據分析技術具有可視化分析和預測災害的能力,可以為科學化的危機管理決策開辟新的路徑[6]。面對重大應急事件,大數據分析技術會幫助政府實現從被動管理向主動預防的轉變、應急決策從“層級決策”向“扁平化決策”的轉變[7]。但應急決策受到決策者的處置經驗、事件本身性質與嚴重程度等諸多因素影響。由于決策者面臨著啟動應急響應可能產生的社會恐慌、輿情危機以及應對不力帶來的追責等問題,容易引發地方政府在應急響應中的遲滯,產生“決策失靈”情況[8]。

關于應急組織,國內外學者認識較為一致,均強調政府需要與私營企業、志愿者組織以及個人公民建立伙伴關系,建立全民協同型應急組織,以應對危機帶來的挑戰[9]。也有外國學者認為,由于國外體制限制,調度資源能力有限,協同能力差,各組織間合作存在潛在沖突。組織間在制定協議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會阻礙集體決策[10],公私合作過程中承包商欺詐和政府濫用職權的情況會影響危機處理,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則無法實現政府與社會主體的協同管理。童星認為,我國在多主體協同的模式上要強化黨的領導及中央政府的協調作用,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強各級組織間的聯絡和溝通[11]。應急組織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神經系統,健全和完善應急組織多主體協同網絡十分必要。

關于技術支撐,歐陽桃花等認為,未來需要不斷優化數字化平臺的開發、開放、共享等機制,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提供長效動態支撐[12]。韓萬渠強調,要構建平臺型政府,以產生跨界整合、助推多元主體有效合作的協同治理新格局[13]。Sahoh B等將社會化大數據分析技術引入到智慧應急管理中研究發現,作為實時數據源,管理者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更有效地管理災情[14]。Avvenuti M等認為,利用獲取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共享的公開數據以實現對危機的監測與預警非常重要,但大規模的監控很可能會對公民隱私構成威脅[15]。大數據分析技術雖然有很多優勢,但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數據獲取的難度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本文擬通過分析湖北省與浙江省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的應急決策、組織與能力差異,總結出我國政府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需要必備的各項管理要素。

二、鄂、浙兩省抗擊新冠疫情的管理調查

(一)湖北省抗擊新冠疫情情況調查

湖北省是疫情暴發地,感染人數近7萬。在疫情出現早期,由于政府重視程度不夠,造成應急管理混亂、預警機制失靈、決策滯后、信息披露不規范、組織協同能力弱,導致疫情迅速擴散。隨著中央指導組的強力介入,歷時5個月,感染人數清零。湖北省抗擊疫情以中央指導組介入為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央指導組介入之前的低效管理階段。首先,信息發布滯后。疫情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決定了危情應急預警決策機制的靈敏度。收集和共享最新的危情信息有利于控制危機事件蔓延,有助于管理者快速做出決策。在發現疑似患者、并且一線醫務人員取得初步判斷之后,管理部門并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防治疫情蔓延。主管領導政治站位不高,對于疫情缺乏重視。其次,是決策缺乏科學性。盡管公共衛生事件的認定存在特殊性和復雜性,但湖北省和武漢市錯過了最佳決策時機,導致感染人數暴增。最后,是工作協調不暢。在疫情暴發初期,湖北省政府的金字塔式的垂直型管理架構由于管理層次過多、部分劃分過細,導致在協調方面效率低下、表現不佳。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同樣存在問題,體現在醫療資源分配、病患救治、人員排查等方面。

第二階段,中央指導組介入之后的高效處置階段。首先,中央指導組進入之后,加大了對疫情信息瞞報虛報的懲治力度,規整信息報送鏈條,信息報送及披露效果突出,對疫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正向的促進作用。其次,科學決策,快速部署。湖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果斷采取封城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各地醫療資源馳援湖北,對確診患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最后,協調能力顯著提高。湖北省、武漢市政府高層領導以及衛健系統崗位人員相繼做出調整,重建應急管理的流程、組織、制度,采取矩陣式管理架構??v向指揮系統由指揮部下屬的各類應急工作組構成,主要負責重大事項督辦和資源配置工作。橫向任務系統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行政區域和醫療機構為基本單位,促進宣傳、交通、醫療、紀檢等各職能部門以及志愿者團體的橫向協同,完成醫療救治和聯防聯控的任務;另一類是完成資源配置任務,保證抗疫資源從供應方向各基層救治機構等需求方橫向有序流動。中央指導組抵達兩周后,湖北省應急管理逐漸穩定,各項工作都有了顯著提升,新增病例下降明顯。中央指導組指導后調整的湖北省及武漢市應急組織機構如圖1、圖2所示,縱向指揮有力,橫向協同有方。

浙江省作為疫情的輸入型省份,感染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疫情出現一個月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首先,在應急決策上,武漢市暴發疫情后,浙江省政府依據客流大數據分析判定已經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流入浙江省,并憑借對非典疫情的管理經驗立即做出科學決策,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政府及社會組織快速進入戰時狀態。而且浙江省是全國首個公開通報疑似病例的省份,相比其他省份至少提前一周發出警示,因此居民可以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浙江省信息披露制度非常完善,每日通報疫情信息。其次,在應急組織上,浙江省從省、市、縣到社區,行政力量、社會力量快速集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控閉環,如圖3所示。該防控流程以應急管理目標為導向,從制定防御措施、排查摸底、信息報送、后勤保障、協調指揮到人員管控,整個流程清晰、嚴謹,各項措施做到精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最后,在應急能力上,浙江省嚴格落實“十個最”的防控策略,在醫療資源協調、病患救治、人員排查等方面表現優異。醫療資源管理方面,浙江省后勤保障及時到位,社會捐贈信息公開透明。確診病例救治方面,浙江省具有全國頂尖的傳染病醫學團隊,醫療水平與技術過硬。人員排查方面體現三個特征:一是應急響應速度快,最先啟動一級響應,24小時全面排查湖北來浙人員,對城市與鄉鎮居民隔離到戶,嚴格限制人員外出次數及時間。二是防控手段精細化,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跟蹤隨訪”手段,建立重點人群清單,實時上報數據。三是大數據科學排查,聯合阿里巴巴搭建“疫情信息采集系統”、“健康碼”等軟件,成為疫情防控中人員排查的重要工具,并在全國推廣。

三、鄂、浙兩省應急管理的比較

湖北省是疫情的暴發地,浙江省是病毒輸入型省份,兩省防控效果迥異,主要由于在決策、組織、能力三個方面有差距。

(一)基于決策過程的比較

湖北省有比較完整的預警機制與應急預案,但敏感度低、執行力較差,沒有對新冠疫情及其后果做出準確判斷,以至于從發現疑似病例到主動采取嚴格控制措施耗時將近一個月。在此期間病毒發生了二次擴散,傳染人數與規模呈指數型上升,錯失防控良機。在中央指導組的指導下,決策能力顯著上升,響應速度明顯提高,預警機制逐步完善,治理措施走向規范化與精細化。浙江省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具有完善的公共危機預警體系,執行力強。浙江省利用大數據技術輔助決策,預測人口流動及其對疫情的影響風險,率先啟動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響應,采取嚴格防控措施,進行網格化與精細化管理。

(二)基于組織體系的比較

湖北省的組織體系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生了兩次重大轉變。一是組織架構的改變,由垂直型管理向矩陣式管理轉變,建立聯防聯控領導小組。二是高層領導的調整,委派一批對疫情防控經驗更豐富的管理人員走上領導崗位。在應急救援隊伍方面,隨著確診病例數量劇增,湖北省出現了包括醫護人員、后勤保障人員等應急救援人員短缺的情況。值此艱固時刻,由中央統一部署,在短時間內集結了全國重癥、呼吸、傳染等科室的醫護人員趕赴湖北省支援,體現了政府強大的資源調配能力。浙江省采用矩陣式組織架構,管理流程清晰科學,進一步細化了管理的四項職能及其分工,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聯防聯控無死角,而且應急救援隊伍基本滿足救援需求。

(三)基于應急能力的比較

一是在信息公開程度方面。湖北省在發現疫情初期,信息通報不夠透明和及時,存在瞞報虛報問題。中央指導組進駐后,規范了信息披露制度,疫情信息質量逐步提高。浙江省自發現首個疑似病例之后開始通過官方渠道實時發布疫情信息,信息披露機制完善。二是在應急資源保障方面。疫情暴發初期,湖北省各級政府應急物資缺口巨大、調撥能力不足,導致了大量救援物資囤積、分配不合理。中央指導組進駐后,集結各方醫療物資補足缺口,并做到物資合理分配。浙江省捐贈信息透明公開,救援物資配送及時、精準。三是在大數據技術支撐方面。湖北省在大數據利用上相對滯后,創新不足,對于決策的輔助支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浙江省創新性地打造了數字化管控平臺,實時公開疫情信息,推出“健康碼”方便市民通行,并對各市、區、縣疫情情況采用“五色法”進行風險示警。

四、鄂、浙兩省應急管理比較的結論與建議

(一)兩省應急管理比較的結論

兩省對比分析情況匯總如表1所示。通過對比分析兩省情況,獲得如下結論。一是我國在處理危機時具有體制優勢,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強。二是相比于垂直式管理架構,矩陣式管理架構可以更好發揮作用,尤其是在跨部門協調時作用明顯,效率高、執行力強。三是預警機制與應急預案非常重要,既可結合以往危機處理的經驗和省情,又可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定期演練、測試、維護、升級是必要的。四是應急響應及時、危情信息公開透明、物資配送及時等因素對疫情管控起到正向作用。五是歷史經驗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重視程度、應急機制、響應速度等方面有極大影響,應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推廣成功經驗、避免同類錯誤發生。

通過對兩省防控新冠疫情過程的調查發現,強大的社會治理能力、雄厚的經濟基礎與醫療實力是戰勝疫情的基礎,健全的應急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是控制疫情擴散的有效有段。完備的應急預案和法律法規體系、強大的物資保障與調配能力、公開透明的疫情信息、應急管理經驗積累等可以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二)提升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湖北、浙江兩省的對比分析,以及對國內其他省份的調研分析發現,我國應急管理既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狀況,也存在先進技術融合程度不高的問題。本文基于管理視角,從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應急資源儲備、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一是要確立明確的應急管理目標、管理流程和組織架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建立流程導向的矩陣式組織架構,強化協同能力,加強模擬演練,打通流程瓶頸環節,保證組織結構的穩定性與適應性。二是做好資源、能力的儲備與調配。按專業領域組建應急保障隊伍,設立專門辦公室進行管理。由指揮中心根據緊急、重要程度統一管理、調配物資,建立資源對接信息平臺,實現精準配送。三是地方政府要參照國家法律法規,建全和完善地方性法律和規章制度。相關部門要及時總結法律法規與執行過程中矛盾點,在疫情監測預警、上報流程、應急指揮、處置措施、后勤保障、事后恢復等方面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實現區域公共衛生資源的相對均衡。從發展角度來看,縮短區域發展差距、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是提高區域應急能力的根本所在。一是按行政區域整合救援力量,做好物資和能力儲備規劃,減少應急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的大范圍流動,降低時間成本,可以提升救援效率。要改善醫療能力不平衡問題,利用國家的制度優越性,在人員培養、能力建設等方面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減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二是要建立區域性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按照國家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不同級別,以地域人口為基數,建立區域性應急物資儲備中心,保證及時調用;并保證區域內應急物資的生產能力。統籌區域內應急物資的產能狀況,保證本區域有能力生產應急必需品,在常態防疫態勢下,維持生產設備的加工能力,做到“平戰結合”。

最后,要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建立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的可視化、動態化、智能化應急管理平臺。以信息化平臺為基礎,打造政府機構、數據中心與第三方服務機構聯動的平臺生態系統,挖掘專業機構在應急預警與決策支持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建設政府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建立應急管理平臺,提升預警能力、縮短響應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分領域建立國家應急管理中心數據庫。數據是分析與決策的基礎,也決定了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的運營質量。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心數據庫,應包括監測與預警數據、應急準備數據、應急處置及救援數據以及修正重建數據等,深度融合計算機科學、統計學與現代醫學等現代科技,利用各種數學模型進行智能分析,協助管理者進行風險研判,做出科學決策。三是要建立政府機構、數據中心與第三方數據分析服務機構三方聯動機制。技術服務機構的市場化是一個趨勢,專業性強、成本低、服務好,便于技術升級換代。平臺建設與服務運營應由專業的技術服務公司來完成,形成政府機構、數據中心與第三方機構聯動的管理機制,以提升預測、決策的質量,實現對疫情的科學防控。

參考文獻:

[1]   閃淳昌,薛瀾.應急管理概論: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瀾.學習四中全會《決定》精神,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J].公共管理評論,2019,3(1):33-40.

[3]   姜長云,姜惠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檢視[J].管理世界,2020,36(8):8-19,31.

[4]   Yvonne, Rademacher. Community disaster management assets: A case study of the farm community in Sussex County, Delawa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3,4(1):33-47.

[5]   李維安,陳春花,張新民,毛基業,高闖,李新春,徐向藝.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機制建設與危機管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筆談[J].經濟管理,2020,42(3):5,8-20.

[6]   童星.疫情應急管理要理順幾種關系[N].社會科學報,2020-02-20(004).

[7]   歐陽桃花,鄭舒文,程楊.構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體系:基于中國情景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8):19-32.

[8]   韓萬渠.跨界公共治理與平臺型政府構建[J].科學社會主義,2020,(1):104-110.

[9]   Sahoh B, Choksuriwong A . Smart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Social Big Data Analytics: Research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C]//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7.

[10]   Avvenuti M, Cresci S, Vigna F D, et al. On the need of opening up crowdsourc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 [J].Ai & Society, 2018,33(1):55-60.

[責任編輯   柯   黎]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平臺型組織創新研究”(17BGL036)

作者簡介:吳正剛(197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博士,博士后,從事組織創新研究;張宇(1996-),男,黑龍江樺川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組織創新研究。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5篇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如何預防,如何快速應對,如何減少和避免損失,如何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等,我岳陽街道分析區域特點,依托“岳陽街道社區管理共同體建設”平臺良好運行,尤其是“十大機制”,來建設岳陽街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

一、 建立突發事件預防和管理機制

1、為使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切實能夠落實到位,成立了以我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辦事處主任為副組長的十二人的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并依托街道公共體建設的“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會議,整合社會資源和力量,討論解決街道難以解決的突發事件。

2、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包括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安全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社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根據預案需求,著眼長遠,充分挖掘應急資源,組建了區供電公司、區電信公司、區路橋公司、茸平排水公司、預備役、民兵、網格辦、社區醫院、社區干部等專兼職應急隊伍,并堅持情況變化隨機調整,人員變動及時調整,定期有計劃開展演練,定期有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定期有隨機抽查點驗,不斷提升我街道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而且,與卜蜂蓮花、大潤發、沃爾瑪超市和區供銷社建立“直購通道”,確保應急物質儲備。

二、 建立突發事件預警和溝通機制。

1、依托街道公共體建設的“信息傳遞機制”、“疊加巡查機制”,第一廣泛發動機關工作人員、社區干部、樓組長、“紅袖章”志愿者、社區黨員等,每天巡查在我街道每個角落,機關科室、居委會作為信息樞紐,迅速準確地將突發事件向領導小組匯報;第二完善“民間組織預警網絡”平臺,建立一支全覆蓋的信息員隊伍,居委會專門配備一名預警人員,對各類民間組織進行監控,及時捕捉各類動態信息上報;第三針對網絡媒體,特別要求街道信息科定時巡查重點網站和微博,將有可能影響到本街道的突發事件上報領導小組。

2、依托街道公共體建設的“公開通報機制”,通過各種媒體和渠道與民溝通,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向社會發布信息,澄清事件真相,宣傳政府應對措施,提高公眾防范能力,維護我街道和諧穩定。

三、 建立突發事件的決策和處置機制。 依托街道共同體建設的“歸口派單機制”、“聯合整治機制”和“管理征詢機制”,來應付突發事件,強調“快、準、合”原則。“快“,即要求相關人員半小時內達到現場處置,1小時內形成初步方案付諸行動。“準”,即要求決策、處置要追本溯源,抓住本質,采取切實有力的行動。“合”,即整合全街道力量,協調區職能部門,爭取社會廣泛支持幫助,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突發事件。

我街道身處松江老城,刑滿釋放人員、吸毒人員眾多,建立“歸口派單機制”以后,一旦這些人員引發突發事件,就向專門的科室如綜治辦、司法所、禁毒辦等派單,由他們服務到底,體現責任到位,人員到位,專業到位,也盤活整個機制,突發事件決定隊伍,隊伍隨機組建,分工比較明確,應變比較積極。

四、 建立突發事件的監督和獎懲機制。

依托街道公共體建設的“追蹤監督機制”、“反饋評價機制”、“檢查評比機制”,對突發事件所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保證各項機制順利運轉,并對已發生的突發事件全程追蹤,最終形成書面報告,送達領導小組。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范文第6篇

摘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以來,我國高校面臨著防控和教學兩大主要任務。如何做好衛生事件防控管理工作、保障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已成為各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高校防控和教學兩大基本目標,研究在防控的不同階段,結合內部控制風險評估的結果,構建、實施和運行適用于我國高校的突發公共事件防控應急管理體系,為高校防控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從而促進我國高校防控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內部控制

一  研究背景

2019年末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給我們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數以萬計的人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失去了生命。此次事件來勢洶洶,高校作為人才的聚集地,其人員流動性大、外來人口多、密度大,更加大了防控的難度;同時,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基地,如何安全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也成為高校一大難題。為此,我們急需構建一套針對此次突發公共事件的高校應急管理模式。

二  突發公共事件下高校應急管理暴露的問題

(一)高校公共衛生安全形勢嚴峻[1]。

高校人員密集,學生流動性大,外籍學生多,人員組成復雜,加快了突發公共事件在高校的傳播速度,同時加劇了高校防控和應急管理的難度。同時,高校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較弱,特別是在特殊時期,基礎的醫療設施建設水平較之師生的需求遠遠不夠,并且醫療設施大多簡陋。此外,醫務人員在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也顯得不夠熟練??偠灾?,突發公共事件下高校的衛生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二)高校缺乏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常設機構。

在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不僅要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預防工作、還要做好時候妥善處理和總結評價工作,只有做到這樣,高校才能真正組建一個較為完善的應急處理機構。然而現實中我國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普遍缺乏針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常設機構。

(三)高校自上而下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重視不夠。

由于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具有的偶發性和不確定性,大部分高校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或者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應急管理。此外,我國大多數高校普遍重視教學科研,對學生的應急防范意識工作做得不到位,學生對學校少有排練的安全演練也缺乏足夠的重視,使得大多數人在面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時顯得焦慮和恐慌,從而加劇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難度。

(四)高校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缺乏正確的輿論引導。

以往高校在處理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更多的是對輿論進行嚴格的把控,以達到“安撫人心”的效果。但至今已是大數據時代,師生能從互聯網上獲取到或虛或實的信息甚至加劇恐慌。高校為此需要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傳播真實有用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撫慰師生,才能更好的進行應急管理。

(五)高校教學管理難度加大,線上與線下教學銜接存在難點。

突發公共事件高發期大多數高校實行線上教學,教師線上授課學生線上聽課,較之以往的面對面教學,線上教學缺乏溝通和交流,師生一時不能轉變適應,教學效果較差。而且線上教學依賴教學APP,師生剛開始使用時因不夠熟練或多或少了影響教學進度和聽課效果。復學后,大部分高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小班化教學、錯時上下課、暫停部分實習實訓等疫情防控措施,對學校原有教學工作安排產生了較大沖擊,改變了原有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對師生的教學習慣和生活習慣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傊?,突發公共事件下高校的教育教學受到了巨大沖擊,如何做好線上教育教學、復學后做到線上與線下教學相銜接,是突發公共事件下高校應急管理的重大任務。

三  突發公共事件下構建高校應急管理體系的對策建議

突發公共事件時期,高校需要發揮出應急管理機制的重大作用。高校需要以突發公共事件下應急管理模式的制定、優化、調整為切入點,全面細化應急管理預案,理順應急管理的各項流程,確保應急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規范性[2]。由于應急管理工作涵蓋的內容較多,為協調好各項工作,確保防控工作的合理有序進行,高校在制定應急管理預案時,需要明確應急管理機構的設置與人員構成,如設置校黨委領導部門、校級指揮部門、院系執行部門;校黨委為組長、校長為副組長、各院系主任為實施成員。各部門人員之間環環相扣,上級監督下級,下級反饋上級,形成多部門聯動,從而及時處理應急工作不達標的情況。同時要做好信息的交互工作,對高校內人員流動、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情況進行定期風險評估和溝通排查,使得各相關部門及時掌握有關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應急管理工作。下文我們將從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和教學工作出發,針對各個不同時期提出構建高校應急管理體系的具體對策建議。

在此我們想將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和教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前期、高發期、后期。前期指的是未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時期,該時期的對策措施特點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高發期顧名思義就是風險最大、形勢最嚴峻的時期,該時期主要表現為絕大多數學校已實行全校停課等封閉式管理,轉而實行線上教學。后期是指突發公共事件已經進入常態化,但并未過去,該時期大部分學校已經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該時期的對策措施主要是用于防范、防止突發公共事件再次高發。

圖1.應急管理體系及運行

(一)防控工作

前期

完善高校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預防機制、加強高校應急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加強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際演練、加強高校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的領導力。只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應急管理能力人才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建立較為完善的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機制、增加師生對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演練和教育、不斷提高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能力,只有前期工作做得越多越好,高校在面對突發性衛生安全事件時才能更加從容不迫、穩打穩贏。

高發期

1.構建標準化隔離區[3]。在屬地疾控相關機構的指導下構建標準隔離區,選擇具有獨立隔離環境的宿舍或者教室,將有發燒、咳嗽的疑似癥狀的人員進行隔離,情況較為嚴重的,可將隔離人員轉至當地附屬醫院的發熱門診檢查。

2.創建突發緊急預案。當校內出現確診病例時,應立即報給屬地疾控的相關機構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并根據相關部門要求和建議實行全校停課等封閉式管理,積極配合疾控機構進行消毒,并對全校師生的突發公共事件解除情況進行調查和宣傳。

3.加強信息反饋,提供信息支持。高校應建立師生健康監測系統,收集全體師生的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碼、體溫等相關信息,實時掌握師生健康狀態,為復學做準備。

后期

1.建立防控組織指揮體系和領導小組。在防控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校黨委、高校附屬醫院、校醫院、學生處、保衛處、后勤處、各院系等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

2.做好應急物資和人員準備。各高校根據實際工作用量,充分準備好防控所必需的消毒物品、洗滌用品、口罩、紅外線測量儀等應急物資。同時組建醫療保障組,由附屬醫院醫務人員、疾控人員、校醫和后勤人員組成,要做好人員調度,加強值班,及時回復師生的咨詢,及時接診。

3.做好學校常態化防控[4]。加強師生衛生健康教育,引導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重視對發熱、咳嗽等相關可疑癥狀的監測和識別;切斷潛在傳染源,在食堂、圖書館等人員集中的場所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如“一人一桌”、嚴格控制出入通道、桌椅減半等,降低人員的集中度;加大對校園公共區域衛生水平的監管,圖書館、教室、電梯、浴室和食堂等場所應常消毒、常通風,保持干凈衛生。

4.設置隔離觀察室。 對出現異??人园l熱的可疑癥狀人員,應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觀察,對其同宿舍、同教室、同辦公室人員也應進行隔離觀察。

5.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疏導師生對突發公共事件防控的消極悲觀情緒與恐懼心理,宣傳相關積極事件,提高師生的信心。

(二)教學工作

前期(略)

高發期

1.遵循“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學”的理念,采用靈活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學習,依托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如超星學習通、云班課、騰訊課堂等,通過“視頻教學+PPT+課程群討論答疑+線上作業”等形式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

2.各學院要提前了解各任課教師開設線上課程的能力和給學生上課的硬件條件,并做好預案。

3.教務處、研究生部、信息辦等單位需要共同組建一個能夠保障在線教學正常運行的團隊,做好教學運行前期準備與培訓工作,制作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手冊,及時解決在線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在線教學工作的高效順利、保質保量的開展。

后期

1.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找準和攻克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難點,不同學科的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等,認真制定復學后的教學計劃,真正做到線上與線下教學相銜接,從而減輕學生在過渡期的不適感。

2.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高校應以此次突發公共事件為契機,認真總結防控前期線上教學經驗成果,積極主動探索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得兩種模式的各自優勢都得以更大發揮。此外還要加強對高校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加大對網上優秀課程資源的投入,逐步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常態化。

3.抓實抓細師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要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調動輔導員、學業導師、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要充分利用校內信息發布平臺,如校園廣播、校園報等,加大心理教育宣傳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三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一旦發現特殊情況,輔導員和學業導師要主動詢問和關心;四要建立師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排查。

四  結束語

本文通過梳理高校在突發公共事件下防控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各項業務內容,結合內外環境變化評估風險,確定控制的關鍵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措施,明確各階段的具體目標和具體任務,構建出適用于我國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應急管理體系。同時通過研究突發公共事件下高校應急管理體系的信息溝通機制、組織保障機制和監督機制,保證應急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確保我國高校防控工作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高祎擎.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12):99-103.

[2]王茜,張秀娟.疫情下高校教育應急管理機制創新研究[J].價值工程,2020,39(13):1-2.

[3]侯艷洪.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的思考[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20,15(06):706-708.

[4]包訓艷.“后疫情”時期高校如何打好防疫與教學“組合拳”[J].文教資料,2020(22):177-178.

基金項目:

第20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新冠疫情下高校應急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內控視角”(20C120)

作者簡介:

周艷婷(2000-),女,漢族,廣西南寧,本科生,學生,研究方向:會計

上一篇:高級財務會計外幣折算范文下一篇:高速公路冬季施工安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