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

2023-09-20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 由于當前農村的矛盾和糾紛越來越多, 主要是聚焦在財務上, 農村財務工作普遍存在著管理混亂和賬目不清的情況, 在不同程度上遮掩并加劇了一些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等違法亂紀的情況, 這樣會導致農村負擔不斷地加重, 干部與群眾的關系也非常地緊張。因此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會計和財務管理, 加快農村會計核算的質量, 可以加快發展農村會計信息化, 它是當前農村會計工作最主要的熱點。

1 關于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概述

農村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國家一定要加以重視, 要想有效地促進人口、資源和人口方面的集聚, 那么就需要加強會信息化建設。從而解決我國經濟由非均衡向均衡方向進行發展, 不斷地促進城鄉的發展, 是我國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從我國的"九五"計劃發展開始。時代的到來, 給農村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經歷五年計劃當中強調農村建設, 各級政府已經把農村建設當作是重點的工作。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黨在十八大提出全面農村建設問題的重要, 而且明確提出:"改善需求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發展", 這樣可以著力建設并且制約經濟持續的發展。農村會計它主要是指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 然后村集體經濟組織, 主要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方面的建設, 而行政職能的雙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核算的資金。行政經濟管理職能決定了生產經營資金方面的核算, 比如經營管理的資產, 直接決定了生產經營資金的核算。同時需要行使村民自治的管理方面的職能, 可以為農戶服務和興辦集體的福利事業, 比如向有關部門收取政治所批準的行政事業的收費、五保戶、集資和基金等, 直接決定了非生產經營方面的資金核算。

2 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 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

實現會計信息化之后, 會計數據的輸入、處理和輸出, 一定要符合有關財務會計制度和操作方面的規范性。因此, 為了使整個會計操作中一些不規范和不統一的財務混亂問題, 才能進一步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 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工作方面的效率。

(二) 進一步促進農村的"三資"管理

只有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網絡平臺, 才能進一步加強農村"資產"、"資源"和"資金"管理, 由于農村集體資產的核資和產權登記, 那么就需要運用農村集經營性資產的銷售, 實現網上的監控。紀委、監察以及審計等隨時根據工作的需要, 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進行檢查, 真正提高資產的管理, 從而保證體資產的安全性, 它可以保值或者是增值。

(三) 增加會計信息的透明度

農村財務信息化之后, 需要按照標準將農村的集體的財務方面的狀況。通過會計專業人員審后可以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相關的問題, 這樣就可以保證財務信息更加地透明化, 更符合當村想要了解村里的一些財務方面的情況。因此才能真正做到"群眾明白, 干部清白"的目的。

(四) 有利于財務公開的公正

實行計算機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出納賬和會計賬在網絡上進行賬務的處理, 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群眾與管理方面的透明程度, 所以發生的經濟業務, 需要自動生成各村的財務方面的公開榜, 比如加蓋公章則需要向群眾進行公布, 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方面的效率。

3 農村會計核算電算化在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農村會計核算電算化的發展時間并不長, 而且歸根到底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迅速, 農村集體資產的速度也在加快, 作為集體資產所有者的農民非常關注自己的財富, 但是傳統手工會計核算模式及財務管理并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 加上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 必然會促進農村會計核算電算化的不斷發展。

(一) 農村會計電算化的人才相對比較匱乏

由于農村相對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地區, 因此農村會計電算化人才相對比較缺乏, 尤其是中高層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農村會計信息化的施行, 一定要以人為本, 隨著會計委派制和會計代理制的運用, 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巨大地提高, 因此由于企業業務水平處于一個初級的發展階段。對于財務軟件只能當作是最基本的操作, 因此還不能夠進行靈活運用。如果一些初級計算機和軟件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那么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也只是一個空談。

(二) 缺乏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欠缺溝通

從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來看, 由于軟件公司的后期維護的成本相對比較高, 導致維護不及時。這樣就會進一步挫傷部門村集體經濟組織方面的積極性, 從而財務軟件的使用頻率很低, 時間一久又會回到傳統的手工賬上。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 我們的農民朋友非常懂得成本的效益, 從軟件來看, 主要是因為前期在推銷軟件的價格相對比如低, 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相應的培訓, 但是效果卻并不大, 因此遠不如企業財務軟件所帶來的效益。農村工作相對比較繁瑣和辛苦, 這樣就會使軟件工作沒有積極性, 軟件公司的后期的維護成本也會很高。

(三) 農村會計電算檔案管理存在問題

施行電算化和會計檔案形式發生變化之后, 除了要打印相應會的計憑證和會計賬薄等要進行保管外, 還需要進行數據的備份, 防止數據丟失甚至是無關員的竊取。

(四) 農村會計培訓體系和審計工作不完善

由于農村的會計培訓比較松散, 不系統, 因此幾乎沒有盯關的培訓制度和計劃, 從而導致電算化培訓力度并不高。另外審計工作一般情況下只是流于形式, 主要是因為各村會計人員要進行相互審計或者是派人進行審計, 因此審計的內容非常地表面化, 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測試。

4 加強我國農村信息發展的相關對策

網絡財務軟件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然而, 現今財務軟件的一些局限性還是制約了會計信息透明度的發展。并對各種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 通過分析, 為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業務需要, 選擇適合本企業的財務軟件, 提高企業會計透明度及滿足企業的發展的需求等提供了意見。同時通過對軟件開發企業對自身軟件發展的更新和完善, 使我國財務軟件能夠滿足現代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

(一) 進一步改善財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首先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強化各基層單位的村報賬管理, 村報賬員在經過民主程序產生后, 會及時地向農村會計代理服務機構進行報批備案, 同時也要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 只有加強對農村會計代理機構工作人員的聘用管理, 聘用的農村會計代理機構工作人員一定要具備會計從業的資格, 同時還需要熟悉具體的財務方面的工作。由于農村會計代理機構負責人要具備助理會計師以上的資格的或者是從事會計工作達到三年以上。

(二) 進一步開發適合農村信息化的計算機軟件

面對現行的農村所用的會計軟件適應性差, 技術含量不高, 我們需要充分地考慮農村會計信息使用主體, 充分考慮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 在籌資渠道、運營成本和收益分配等, 創新系統的開發機制, 開發一系列面向廣大農村和農戶的一些專用性的財務會計信息化的相關軟件。

(三) 引進先進的軟件管理系統

我國現行的農村會計運作模式則進一步阻礙了農村信息化的發展, 只有全面建立和實施村級會計代理服務的模式, 明確財務會計信息化和各個流程, 因此實行村級會計代理服務機制。這樣, 才能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才能真正地在系統中反映出來。這樣可以進一步深化村務的公開, 保證村民可以對村財務進行民主化管理, 真正實現村集體資產的優化配置。因此, 引進完善的信息系統則顯得非常重要。信息化硬件設施它是實現信息化的物質基礎。也就是在不同的經濟組織, 一定要根據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經濟實等因素, 進一步規劃好硬件設備。其次我們還要對硬件的檔次和網絡結構等外部設備做出更多的原則性的規劃。進一步促進農村財務信息化的發展。同時還需要以政府作為引導制定硬件的標準, 可持續發展原則, 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盡量去選擇一些統一和高性能的服務器配置和客戶端的配置, 從而進一步滿足當前農業部門發展的需求。因為農村財力信息化它是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 因為盡可能加地硬件設施的規劃和兼容性, 才能進一步提高會墳信息的可靠性和維護。

(四) 改善農村財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環境

農村財務信息化體系統, 改善農村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體系, 它可以進一步優化農村財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體系, 它集合了計算機技術、現代傳輸以及數據庫技術為一體, 合格的財務信息化人才, 它是農材財務信息化建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 最主要的是進行人才的財務信息化的培養, 保證財務管理人員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政府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一定要積極地配合, 不斷地致力于農村專門信息化的人才培養, 從而培養出大批懂信息、懂農業的懂經濟的人才, 為農村信息的建設提供優良的環境。

5 結論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 國際金融環境波動較大, 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會計管理的風險越來越大。為了適應競爭日益劇烈的銀行市場, 我們要積極面對全新的挑戰, 作出戰略性調整, 我們要充分重視農村會計信息化的風險管理, 保證消費者信貸關系的管理。目前, 我國農村會計信息化的會計管理機制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無論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 與國際銀行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我們要走向國際化, 必須向發達國家的大型銀行學習, 勇于面對市場, 積極地走出去。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也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歷史的原因, 農村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和農村經濟發展并不是非常地均衡, 我國的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還有待加強。主要是因為現在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還處在一個會計核算電算化的初級的發展階段。因此, 不同經濟水平地區發展還處在一個非常大差異。因此, 只有將農村會計電算化工作進行全面地鋪開, 那么就會進一步促進農村會計信息化建設, 本文根據會計委派制, 實現政企分開進行核算, 并根據當前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村委會行政管理職能的非生產經營資金的核算。

關鍵詞:農村會計信息化,委派制,會計代理制,電算化

參考文獻

[1]成麗英.淺析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及對策[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2012.

[2]郭艷.新形勢下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大眾商務, 2011.

[3]邵燁.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消費信貸中的操作風險成因剖析[J].現代商業, 2009, (06) .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四川南部縣臨江坪村, 緊鄰世界旅游組織確定的“中國西部最大的人造淡水湖”、著名釣魚旅游基地——升鐘湖風景區, 是一個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民風古樸的小漁村。近兩年來, 在“升鐘湖釣魚文化節”的帶動下, 該村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全村已興辦起53家星級漁家樂, 一年四季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旅游、度假、休閑、垂釣、體驗民俗, 被評定為“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

2012年, 按照國家工信部“建設社會主義信息化新農村”的要求, 四川移動在省通管局的指導下, 采用無線寬帶技術在臨江坪村試點打造“寬帶應用項目”。臨江坪村多山多水, 光纜建設難度較大, 為解決該問題, 四川移動采用了覆蓋范圍達3公里、最高可提供100M帶寬的無線接入點技術, 在用戶側通過無線CPE (一種接收wifi信號的無線終端接入設備) 實現信號接收, 網速最高可達到4M。“這里的無線寬帶上網速度很快, 晚上娛樂休閑的時候能夠看看電影, 聽聽音樂, 很方便。”在湖邊釣魚點, 釣魚愛好者王先生打開手機給記者做了現場演示, 他說, 釣魚的時候, 還可以隨時發發微博, 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家人、朋友互動, 把“釣到一條大魚”的消息即時告訴他們。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一、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在三峽庫區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飛速發展的信息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信息技術也正在迅速滲透到農業的各個領域, 并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主導技術之一。

(一) 庫區農業經營市場化需要信息內容引導

與庫區傳統農業以自給為主的取向和相對封閉的環境相比, 在現代農業中, 農民的大部分經濟活動被納入市場交易, 農產品的商品率很高, 用一些剩余農產品向市場提供商品供應已不再是農戶的基本目的。完全商業化的“利潤”成了評價經營成敗的準則。市場取向是現代農民采用新的農業技術、發展農業新的功能的動力源泉。因此, 推進庫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首要任務, 就是要積極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而要推進庫區農業市場化進程, 必須解決庫區大宗農產品的出路問題;就要借鑒工業企業注重產品營銷的理念, 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市場占有率。以信息化為手段, 以市場為導向, 以銷定產, 大力提高庫區農產品的商品率。

(二) 庫區農業產品標準化需要信息手段規范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中, 農業產品的標準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 農產品的規格化、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公平、公正交易是現代經濟的市場規則, 也是引導市場良性競爭的保證。庫區農產品要想打入國際市場, 必須用信息化手段及時捕捉農產品行情調整, 迅速了解市場變化, 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變化中立有一席之地。

(三) 庫區農業生產規?;枰畔⒓夹g實現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中, 農業生產的規?;饬x十分重大??疾焓澜绻I發展史, 可以發現, 工業生產之所以能迅速從工場手工業發展到機器大工業, 主要原因是機器大工業能夠產生大的規模效益?,F代農業要獲得高效益也必須走規?;?、區域化生產的路子。由人多地少的庫區區情所決定, 庫區農業生產規?;瘑栴}一直是困擾庫區農業發展的基本問題, 這突出表現在土地的經營與生產規模太小, 在小塊土地上難以采用規?;默F代耕作手段, 很多農產品生產費用居高不下, 投入多、產出少, 庫區農民難以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等方面。這些問題都需要信息技術來進行支持。

(四) 庫區農業經濟產業化需要信息網絡維系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中, 農業經濟的產業化對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萍疾堪l布的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政策, 對現代農業的內涵分為三個領域來表述:產前領域, 包括農業機械、化肥、水利、農藥、地膜等領域;產中領域, 包括種植業 (含種子產業) 、林業、畜牧業 (含飼料生產) 和水產業;產后領域, 包括農產品產后加工、儲藏、運輸、營銷及進出口貿易技術等。從上述界定可以看出, 現代農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部門, 而是包括了生產資料工業、食品加工業等第二產業和交通運輸、技術和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內容, 原有的第一產業擴大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五) 庫區現代農民知識化需要信息應用提升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中, 現代農民的知識化是實現順利轉化的基礎。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現代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 掀起了農業知識化的新浪潮, 這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潮流。農業的現代化, 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現代化。庫區人均耕地資源占有量不到全國水平的一半, 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也很有限, 水、耕地資源不足是制約庫區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促進庫區農業發展理應主要靠科技進步。要用信息化帶動農村工業化和實現農業現代化, 其核心問題是農民的知識化問題??梢哉f, 沒有現代化的庫區農民, 就沒有現代化的庫區新農村。

二、三峽庫區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 三峽庫區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方面都做出了不少成績, 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建設要求,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認識上存在偏差

近年來, 庫區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對信息工作的重視程度總體上得到加強, 但仍然有一些地方, 對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第一, 對農村信息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缺乏深入理解, 在工作中沒有緊迫感和責任感;第二, 認為信息化與解決農村的其他問題在資源投入上是競爭關系, 有意或無意地把農業農村信息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后位;第三, 認為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是單純的技術問題, 屬于通信企業和網絡公司的行為, 政府缺乏主動服務意識;第四, 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技術的先進性和形式上的可觀瞻性, 搞“形象工程”, 忽視農業農村信息服務的實際效果和質量。

(二) 鄉鎮網絡硬件設施不完善

三峽庫區鄉鎮地處大山之中,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往往是其他地方的好幾倍;加上三峽工程建設前, 建與不建, 久拖不決, 國家對庫區投入不足;三峽工程建設后, 大量移民后靠, 基礎設施恢復還有一定過程;更加上庫區信息化建設起步比較晚。我們在調研中發現, 還有近10%的村、社沒有接通Internet網絡, 有的鄉鎮僅有一臺電腦;20%以上的村、社根本沒有電腦, 無法滿足農民查詢資料, 5%以上的農戶還沒有電話。這就是我們俗稱信息化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 信息服務體系不夠健全

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內容眾多, 包括科技、教育、氣象、水利等多方面, 積極推進各級各部門網站的建立和應用工作, 為農村農業提供信息服務及培訓非常重要。在調研中我們發現, 為庫區農村農業提供科技、教育、氣象、水利的網站不多, 即使有, 也只是淺嘗輒止, 對庫區農村指導作用不大。由于農業生產的復雜性, 需要農村信息網站建立更復雜、更精細、更適合農業實際的體系架構。因此本地網絡就要針對實際特點和需求, 分門別類建設網站體系。庫區目前的農業網站從體系上看, 依然不健全。

(四) 農戶參與程度不高

一方面, 庫區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農民對信息需求不足。農民文化水平限制他們對新事物的理解、接受程度。我們在調查中發現, 庫區農村居民受教育狀況與全國農村居民受教育狀況相比, 要低得多。據農業部調研小組抽查, 全國農村居民受教育情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13%, 初中文化程度49%, 小學文化程度31%, 文盲、半文盲7%。而三峽庫區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3%, 初中文化程度30%, 小學文化程度40%, 文盲、半文盲27%。另一方面, 昂貴的網絡接入費用大大地限制了庫區農戶信息網絡的發展。

(五) 制度化資金投入缺位

三峽庫區農村信息化投入整體偏低。重慶市與云南省比較, 農村信息化的投入比僅為2∶3。在區縣及鄉鎮層面, 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顯得相當薄弱, 不少鄉鎮網絡寬帶沒有接入, 更不用說如何利用信息網絡獲取涉農信息。另有一部分區縣和鄉鎮, 雖然一次性投入購置了計算機設備和接入了信息網絡, 但由于缺少正常運轉經費, 仍無力開發信息資源和開展信息服務。整體投入偏低, 成為制約庫區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長遠發展的瓶頸。

(六) 農村信息網絡人才缺乏

農村信息網絡的建設需要一大批不僅精通網絡技術, 而且熟悉農業經濟運行規律的專業人才, 能為農產品經銷商提供及時、準確的農產品信息, 對網絡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場形勢、回復網絡用戶的電子郵件、解答疑問等。而由于庫區對農村信息網絡人才不夠重視, 投入經費少, 加上培訓機制的不完善, 目前庫區農村信息網絡人才相當缺乏, 使得庫區農村信息資源綜合利用差, 較為專業的數據庫建設與更新速度緩慢。

三、三峽庫區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對策

(一)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1. 加大政策的扶持。

農村信息內容服務, 具有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特點, 政府和涉農部門應當提供無償的強力支持。農村信息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是自然再生產和社會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過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開放資源, 為信息內容建設提供支撐。政府應把農村信息工作當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措施來抓。

2. 要統籌規劃、加強領導、增加投入。

因為農村信息中心及所維護的網站, 是一種公益性事業, 不具備企業化經營的能力, 沒有政府的資金扶持, 是難以維持的。加大庫區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搞好農村信息數據庫和多種信息產品的研制、開發, 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為庫區農村信息化工作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3. 解決橫向“信息孤島”和縱向“網站內容雷同”的問題, 政府的資源支撐作用必不可少。

在此次調研中, 接受采訪的農業專家均指出, 必須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建立信息交換制度, 開發數據交換接口, 實現涉農信息共享。要通過制度化建設, 改變信息重復采集、分割擁有、壟斷使用和低效開發的局面, 推動各級農業部門、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信息資源開放。

(二) 加大對農村信息工作的宣傳力度

加強農村信息宣傳, 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村信息化的良好氛圍, 真正解決好認識問題。一要加快提高服務對象農民對計算機網絡這一最具潛力的信息傳播載體的認知程度?,F階段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涉農管理部門、經紀人、大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介于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中間層。二要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信息化宣傳, 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增強全庫區農業、農村、農民, 特別是各級農口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新聞媒體要加大傳播農村信息化思想和普及農村信息化知識力度。把我市農村信息化構筑在廣大農民群眾普遍認同和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基礎之上。

(三) 加快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是開展農村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體系, 健全的組織體系是做好信息服務工作的前提。在建設市級農村信息平臺的同時, 要注重縣鄉兩級網絡體系建設, 在現有條件下應建立縣、鄉聯網信息示范點, 用示范點獲益的榜樣力量擴大推廣面, 最終形成完善的庫區市縣鄉三級網絡體系。同時要做好農村信息體系建設規劃。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要求各地政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協調組織有關部門實施。

(四) 整合信息資源和提高開發的針對性

規范農村信息的報送與發布制度, 對農村信息資源進行有序管理、開發與應用, 提高農村信息的實用性, 降低信息的應用成本。

提高涉農信息資源開發的針對性。涉農信息資源開發要堅持以農民的需求為導向, 針對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的信息類型, 緊密結合庫區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解決三農實際問題為目的, 把有限的信息資源開發經費用在刀刃上, 實現涉農信息開發利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提高涉農信息開發針對性的總體任務是, 強化全體農民的信息意識, 培育信息市場, 擴大信息需求, 著力開發和有效利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涉農信息資源, 增強政府信息資源為三農服務的能力, 提升涉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針對性, 提高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綜合效益。

(五) 加快培養庫區農村信息化人才

實現庫區農村信息化, 人才是關鍵因素。農村信息化需要一大批既懂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農業技術, 又善于經營現代信息產業的高級專業人才。加快庫區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步伐, 加大培訓力度則是當務之急。具體可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 將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列入庫區信息化培訓總體規劃, 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實施。

(六) 大力推進庫區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信息化的基礎, 農村信息化產生的背景要求在農業發展市場化的程度比較高時才能得到發展, 只有擺脫庫區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狀態, 實現產業化的情況下, 才會形成對信息的強烈需求。目前三峽庫區應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這一模式包括“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類型。只有這樣, 才能將多個分散的庫區農戶組織在一起, 改變單個農戶的弱勢地位, 形成規模經濟, 統一組織生產、制造標準化的農產品;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化在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聯接作用, 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不斷提高農民收入。

(七) 搞好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網絡體系與傳統信息體系的結合

根據有關專家的論證和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的考慮, 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網絡體系與傳統信息體系的結合, 是解決“最后一公里”最有效的辦法, 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 實際上就是從鄉級到農民的信息傳遞問題。首先在鄉級成立信息中心或信息站, 在網上收集整理有價值的信息, 然后以諸如《信息快報》的形式編輯、整理好信息, 通過村里的專兼職信息員, 將信息傳遞到村, 定期或不定期由信息員把收到的信息張貼在村里建立的信息發布欄, 農民可隨時查閱, 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八) 農村信息化需要政企共建

高價值的信息資源要靠政府和涉農部門支撐, 而農村信息服務的提供, 則需要專業公司通過商業手段來運作。在農村信息化發展初期, 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目前, 庫區信息內容建設已經逐步過渡到社會各方圍繞內容平臺共同建設開發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 庫區農村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同時也將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據本信息化應用調研小組調研情況看, 雖然庫區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后, 但是如果信息化市場一旦培育成功, 農戶真正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農民是愿意接受每月三四元左右的信息內容消費, 這也就意味著庫區每年有數以百萬元的市場。

(九) 分步進行, 示范推進

農村信息化涉及管理的各個方面, 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 這就要求必須制定好農村信息化的整體規劃。由于信息技術依然在高速發展、快速變化之中, 因此要努力把握其發展趨勢, 堅持先進適用的原則, 有效地選擇和確定應用方案, 根據實際情況分步實施, 避免大而全、小而全, 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花架子”工程。

農村信息化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 具體工作中不能割斷歷史, 也不能脫離實際, 要面向未來, 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要堅持改革和不斷創新, 突破體制和觀念的束縛, 學習掌握和應用新技術, 為庫區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手段保障。

摘要: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是農業農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 這對于信息比較閉塞并以農業為主的三峽庫區來說, 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此, 要全力打造庫區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采取有力措施, 切實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建立庫區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 以信息化帶動農業化, 大力推動庫區現代農業建設, 實現庫區城鄉的快速融合。

關鍵詞:三峽庫區,農業,農村,信息化

參考文獻

[1]郭作玉.中國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5:9.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尤其是在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高縣域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更是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涇川縣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對農村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及信息化應用,進行了科學深入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多措并舉,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

信息化環境建設是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專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和措施,縣財政設立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各級學校建立了不低于生均公用經費5%的信息化建設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從實際出發,服務于教育教學”的原則,依托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全面改薄”等項目,攜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實施了互聯網校校通、教育城域網、優質資源班班通等重大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構建起了以設備、網絡、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

二、統籌規劃,加快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

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源泉,資源建設是發展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按照“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參與建設、學校購買服務”的原則,依托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和技術優勢,合作實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暨涇川教育城域網二期建設項目,搭建了教育門戶網站、教育資源平臺等信息化服務平臺。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等眾多優質互聯網資源平臺以鏈接形式集中收錄,推薦給廣大教師收藏使用。同時,還把每年參加比賽的學生電腦作品、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及比賽中涌現出的優秀課例等收錄到資源庫,這種跨時空、全免費、常更新的現代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的公益性與公平性得到有效體現。

三、加強培訓,提升城鄉教師信息化素養

一是通過中小學校長信息技術培訓、信息化工作例會、遠教資源應用研討會、遠程培訓等形式,從思想觀念,技術應用等不同層面對校長及學校管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提高了教育管理人員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二是選拔骨干教師積極參加“國培”學習,定期邀請專業技術人員舉辦網管技術人員培訓班,對城鄉中小學網管技術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有力地提升了基層學校信息化支撐保障能力。三是組織教師實施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因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培訓、“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專項培訓”、“中小學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電子白板應用培訓”,通過“集中與分散、假期與平時、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校本培訓,逐步提高了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教學水平。

四、優化課程,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是組織開展信息技術課程質量檢測,規范信息技術課程開設。二是大力推行“四課制”,即通過教學研究課,進行專項研究,探索學科信息技術內在教學規律、構建學科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通過優質觀摩課,讓骨干教師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最新的教改思想和現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充分展示出來,成為全體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創新的切入點;通過一人一堂優質電教課、白板課,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通過匯報課,加強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促使他們脫穎而出。三是整合電教與教育科研部門力量,抓應用活動開展,組織廣大師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縣舉辦的各類教育信息化競賽活動與學科教學整合課題研究,激發師生學用信息技術熱情,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五、建章立制,評測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農業信息化指的是培育和發展以人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促進農業的發展, 造福人類社會的歷史過程。農業信息化具有如下的特征。

(1) 農業信息化中的農業是大農業, 是廣義上的農業, 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

(2) 當前農業信息化的主要目標是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生產率, 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而且這個目標是建立在農業信息化對傳統農業的改造上, 而不是重建。

(3) 農業信息化進程中, 現代技術通信手段是主要的動力和主要技術基礎, 包括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光導技術、人工智能等, 參與到農業生活的各個領域。

(4) 農業信息化涉及農業全過程和農村生活全方位。

(5) 農業信息化使信息成為農業經濟增長的戰略性資源。傳統農業中, 土地和資源起主要作用, 但農業信息化將改變這一傳統, 信息和知識將融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成為農業賴以發展和支撐的依據。

(6) 農業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 沒有終極目標, 只存在階段目標。

(7) 農業信息化離不開高信息素質的主體。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者、生產者、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是農業信息的主體, 他們的素質是農業信息化成敗的關鍵。

2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起步相比于其他發達國家要晚, 但是發展很快,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發展。我國農業信息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即信息技術零散運用于農業領域的起步階段, 農業信息體系化建設的發展階段, 以及完善和提高的成熟階段。

經過這三個階段的發展,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一, 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中心, 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全國農業信息網絡, 全國各個省和大部分縣都相應地建立了與中國農業信息網對應的農業信息中心。第二,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發展, 我國已初步建成了一批專業性比較強的涉農數據庫, 數據庫建設技術有明顯進步, 正朝著多元化、網絡化和聯合化的方向發展。第三, 農業信息技術研發運用已見成效。我國開發的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第四, 農業信息隊伍建設逐步完善提高。但由于我國農業整體上起步比較晚, 基礎比較薄弱我國的農業信息化還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第一, 農村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F在我國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 在機構設置、管理職能、調控手段、配套措施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同時, 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 造成勞動力流失, 農業老齡化, 農業副業化等現象越來越凸顯。第二, 農民信息觀念不強。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前, 基本上處于封閉的環境中, 對于信息化這種新的東西認識很模糊, 因此也就無法意識到信息化對于農業建設的重要性, 更缺乏利用信息的觀念。第三, 農民文化程度低, 利用信息能力弱。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受文化素質和上一點提到的傳統封閉觀念的影響, 農民接受和獲取信息資源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強, 使農村信息服務的開展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效。第四, 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無論是開發人才、推廣人才還是使用人才, 都大量地缺乏。第五, 信息基礎設施和網絡平臺不健全。到目前為止, 我國還沒有培養出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的農業信息服務隊伍, 加上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 影響了農村信息服務的總體質量。第六, 信息資源缺乏, 共享程度低。對于農業信息的需求形式和內容都應該是多樣化的, 但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仍處于資源匱乏、共享程度低的狀態。

3 農業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21世紀, 人類社會正從工業化不斷向信息化社會邁進, 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將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信息化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意義。

3.1 農業信息化加快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與應用, 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產業升級

農業信息網絡的健全和信息技術的普及, 必將使知識和技術跨越時空障礙進行傳播, 是廣大農村各個角落都能及時便捷地獲取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 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將會大幅度提高。傳統的農業是粗放型的農業, 高消耗低產出, 以勞動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為主導。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利用, 將改變這一模式, 使農業發展為高度集約型優質低耗的“綠色”生產模式。

3.2 農業信息化是推進新農村民主化進程的重要保障

借助網絡等現代化的手段, 農民與政府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 加快了農民和政府之間的溝通速度, 進而可以強化廣大農民的主人翁意識, 提高政府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時效性。利用信息技術, 農民可以就政治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甚至還能夠和政府官員直接對話, 充分發揮民主。農業信息化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參與政治決策的途徑和手段, 拉近了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吸引農民參與到政治決策當中, 使農民民主化得以實現。

3.3 農業信息化可以改善農民生活方式, 提高農民各方面的素質

傳統農業下的農民, 都是依賴于自己的經驗進行生產勞動, 缺乏與外界的溝通?,F代通信技術, 可以使農民分享更多的技術知識和市場信息, 從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享受更多現代文明的成果, 推動農村文化、社會事業的發展。農民思想文化觀念、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將會得到提高, 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4 結語

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于我國新農村的建設的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要在當前的基礎上, 更加注重農業信息化建設。從政府到農戶, 都要積極參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中來。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 調度各方面的力量, 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的投入, 將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推向更高的水平。

摘要:21世紀, 人類社會正從工業化不斷向信息化社會邁進, 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將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也逐漸意識到建設農村信息化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先介紹了農業信息化的一些特征, 然后分析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最后著重討論了農業信息化對于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新農村建設,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8.

[2] 王文.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與機制[M].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7.

[3] 萬寶瑞.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J].求是雜志, 2007 (4) .

農村信息化建設論文范文第6篇

(一) 重要意義

我國的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已經發展十余年, 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全球的工業、信息及城鎮都處于大轉型大發展的背景下, 推動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設道路上前進是我國新農村建設建設的必經之路, 也是我國現代農業轉型與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新世紀以來, 為加緊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 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進一步得到重視。 在此基礎上, 我國農村的面貌已經顯現了重大變化, 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農民對農村經營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些問題給新農村中經營管理工作既帶來了機遇更形成了挑戰。這種情況下, 農村對經營管理工作進行信息化建設與深入發展的訴求越來越高。

只有加強與加深農村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才能從根本上極大提高我國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服務水平, 從源頭上深刻而更加全面的推進我國的農村經管工作發展。 創新農村發展機制, 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發展與進步。 因此, 各地農村管理人員與領導應當充分認識與重視經管系統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將繼續大力發展其信息化建設的任務放到農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級相關部門應從整體規劃、資金支持、科學領導等各個方面正確分析農村經管信息化建設發展問題, 迎難而上, 為農村經管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二) 現實必要性

農村經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是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必然選擇, 還與當今經濟政策密切相關, 對政府職能的實現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首先, 農村經營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要求提高對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 這便要求在經管工作全部環節的信息處理工作中, 對信息不僅要能夠做到科學化的統計, 更需要進行智能化的設計與管理以促進經管工作效率和質量的真正提高。這種觀念指導下,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才能更加順利展開, 農村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才能有全局指導。 具體例子如可以將現代化的遙感技術應用到我國農村的農業管理與種植中:遙感技術不僅可以幫助農民科學而精準地對耕地中農作物可能的產量進行預估, 還能夠幫助農民監測自然災害的發生。這便給了農民及相關部門以反應的權利, 保證把農民損失降到最低。另外, 信息化建設中, 不少信息技術專家還能夠就土地種植及其他問題對農民進行指導, 幫助其生產活動更科學更高效。

其次, 我國經濟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曾明確指出與要求, 各地區的經濟要做到全面統籌城鄉發展, 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只有繼續重視信息化建設, 逐步極大地提高農村經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能力, 才能夠從根本上縮小城鄉之間用 “數據信息”架構起來的溝渠。在農村經管工作中滲透現代文明, 才能幫助其實現跨越式發展。信息化建設能夠為農村經管工作建立起一個比較系統而全面的信息與資源的共享網, 對全農村各項工作起到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 最終實現總體的跨越式前進。

最后, 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與政府職能及其農村的管理職能履行情況密切相關。 農經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夠為農村構建出一個較為廣大的系統的信息網絡, 將農業發展各相關要素都納入其中。 政府的職能情況在這種結構下發生轉變: 如當一個農村建立起能夠對生產經營進行監測的系統時, 政府便只需要及時對這一系統的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 這時政府的職能便轉變為制定宏觀的針對性經濟政策保證農業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二、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布局

(一) 架構網絡信息模式

經管信息化建設需要相關農村提高本村科學技術水平, 為信息化提供可靠的硬件環境。網絡信息模式的架構需要建立起“縣、鄉、村”多層級信息網絡體系, 保證農村在進行數據的合理化探尋時及時了解大環境信息和上級政策。

(二) 建設信息化建設管理示范村

在建設三級型經管信息化工程的同時, 應同時建設能夠起到示范性作用的經管信息化先進村。 建設過程中, 應當始終貫徹落實整體與區域結合, 重點示范, 穩中推進的方針要求, 在綜合提高整體農村經管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同時, 選擇一些村落進行重點培養和發展其信息化示范工程水平。

(三) 建立信息化建設培訓基地

保障農村經管工作信息化建設穩步合理推進還離不開對經管相關工作人員及領導機構的培訓工作的重視。 基于此, 有條件的農村基層可以開展信息化教育基地的建設, 一方面能夠起到普及與重視經管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能夠宣傳經管信息化建設的工作, 促進建設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實現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 基本保障——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化建設雖然是基于現代高科技技術與設備的信息化工程建設, 還需要基本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經管工作信息化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 需要各級農村或農業部門要把經管信息化工程作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對于各級管理工作建設者來說, 則應當從大局角度考量本地區的信息工程建設, 從上一級或全國著眼建設綜合性的信息平臺。在此基礎上加強經管信息共享系統的設施建設, 用基礎設施結合網絡設施平臺, 形成信息化綜合服務的網絡、網站與系統。

(二) 技術支持——提高區域信息開發技術

區域信息開發技術是農村經管工作的技術支持力量, 提高經管工作效率需要加強對應用信息開發技術的重視與創新。各級農村部門在對信息合理地采集與初加工之后, 應著重于以國家標準為指導要求對經管信息進行處理、分析與發布。 因為這種技術的提高需要在保證農經信息規范而標準, 保證數據計算的精確性以及數據分析的到位性。

在此基礎上提高應用信息開發技術, 需要積極構建關于經管信息的一站式服務并廣泛結合最新的網絡發展。具體例子如可以通過手機短信、 智能手機應用、視訊交流工具等多種手段協同推進信息的應用與開發。

(三) 前進方向——加強組織領導力量

一項好的工程建設離不開有力而正確的領導力量的指導與引領。 對農村經管信息化工程建設來說, 其領導組織決定著整個農村經管信息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更直接影響著經管信息化建設的結果與效率。因此, 在對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進行時, 各級農業部門要重視起組織領導的力量, 切實把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納入到整個農村的發展規劃與總體布局中去。

就農村社會而言, 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機構還應當開展經管信息工程的宣傳工作。用積極宣傳營造農村社會對經管信息化工程的良好氛圍, 并注意定期就經管信息工程工作進展展開研討會討論, 總結失敗教訓或成功經驗, 為日后的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四) 輔助力量——規范農經業務建設

規范化的農經業務工作是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設的基本依據和最重要的輔助性力量。這一方面便要求相關部門, 必須就農村經營與經濟問題進行流程上的認真梳理與業務上的嚴格規范。在此基礎上, 還應當重視制定規范與推廣使用農經問題相關規范的工作。

在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問題上, 可以就具體方面規定業務流程, 制定規范的土地經營權登記與管理辦法。 另外, 在農村財政問題上, 可以采取財政型的獎補制度提高農村工作人員及農民為農村建設獻策獻力的積極性, 健全全村經濟事務一事一議的制度。 經濟問題上, 則需規范農村籌資籌勞的具體過程, 最終促進經濟監管領域各項工作的全面制度化, 為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提供最積極的影響力量。

摘要:農村是我國基層部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我國政府農村計劃與政策的重要政府職能執行工作。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量大、涉及信息復雜, 對相關人員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信息化建設能夠極大地提高農村經營管理的工作效率, 減少管理工作失誤, 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農村服務水平, 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文章從我國農村經營管理實際出發, 在探討了對其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意義基礎上, 對如何進行此項工作提出了總體設想和具體建議。

關鍵詞: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思考

參考文獻

[1]徐剛.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迎來春天---訪農業部經管總站副站長賈廣東[J].農村經營管理, 2013 (02) .

[2]馬亭山.全國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運城召開[J].農村經營管理, 2012 (06) .

[3]劉成宜.淺議農村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科技創業家, 2012 (06) .

[4]池壇壽.論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農業, 2010 (10) .

上一篇:新時期音樂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力信息化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