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

2024-01-10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和諧校園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工作者,高校應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輔導員的優勢,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1 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構建和諧校園,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學生成才的必要保障,更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創造知識、服務社會、傳播先進文化的多功能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舉足輕重。和諧校園構建好了,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充分發揮其良好的示范作用,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

大學校園是整個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和諧融洽程度更是社會和諧的影響要素。營造和諧校園環境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

2 和諧校園的表現形式

校園的和諧不僅表現為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還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人與人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融洽與和睦的氛圍,以及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上。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學校群體的和諧,這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首要條件

在學校中,人際關系主要體現在校園內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的關系上,積極構建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團結和睦的人際交往氛圍是和諧校園構建的題中之義。

2.2 學校各項工作的和諧,這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標志

這就要求學校在注重發展的同時,要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在本學校探索的基礎上,吸收其他院校的先進管理理念,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

2.3 師生關系的和諧,這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

教與學是學校的一對主要矛盾。要實現校園的和諧,首先應當協調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學生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為學生創造一種健康成材的適宜環境,實現學生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3 如何發揮思想政治輔導員優勢加強和諧校園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但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輔導員優勢,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發展的思想理念,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3.1 輔導員要做好政治上的引導者

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思想政治輔導員的首要任務是堅持黨的領導,推動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高校的貫徹落實。政治輔導員在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否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方向,能否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是至關重要的。思想政治輔導員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引導大學生認識世界、了解社會、辨別是非,使大學生具備正確的政治立場,提高大學生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要通過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把大學生培養成具有開放意識,能夠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2 輔導員要做好學生思想上的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是思想育人。政治輔導員是大學生踏入大學校門后接觸到的第一位老師,其基本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輔導員在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者的角色。思想政治輔導員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與兩課的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兩課的教學內容滲透到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中去,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可以通過每年評優和表彰先進人物的方式,激勵學生奮發進取,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全體,從而使學生充滿朝氣和活力。也可以利用“五四”等節日評選各方面的青年模范,利用校園宣傳陣地報道優秀學生的事跡,營造尊重模范、學習模范、崇尚先進、弘揚無私奉獻精神的濃厚氛圍。

3.3 輔導員要做好日常工作的管理者

健全、完善配套的規章制度,是學校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基本保證,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保障。作為學生工作第一線管理者的輔導員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載體,是學校規章制度的監督者和執行者。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思想政治輔導員應善于發現和總結學生工作規律,深入研究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特點,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主動地駕馭各種復雜局面,靈活地提出各種應對措施,成為一名有統籌能力,善于協調各種關系,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以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者。

3.4 輔導員要創新工作思路

和諧校園建設給輔導員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的培養目標、工作內容等方面的轉變以及大學生群體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新變化,都給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課題和新挑戰。輔導員工作必須以創新謀發展,以創新求實效。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點,切合實際,注重實效;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單一化、程序化,加強學生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手段,改進方法;在活動安排上要新穎多樣,豐富多彩,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廣泛參與,而且可以營造團結和諧的校園氛圍,起到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作用。要圍繞和諧校園建設這個中心,整合自己手中的資源,增強輔導員工作的綜合效能。也就是要把學生黨建、學風建設、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有機地聯系,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收事半功倍之效。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肩負著培養四有新人的重任,必須當好大學生政治上的引導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斷地探索新方法,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構建和諧校園不懈努力。

摘要:構建和諧校園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學生成才的必要保障, 更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優勢, 因勢利導, 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為和諧校園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2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濟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分配方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社會結構的變化給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帶來強烈的影響,同時,大學生的價值觀也發生著變化,拜金主義,金錢至上,關系為中心等價值思想觀念逐漸侵入當代大學生思想。 2004年8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意見》,《意見》 明確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意見》的出臺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對國內各高校輔導員建設提出了要求,必須大力加強和改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輔導員是大學生政治思想、大學生活和專業發展方向的領路人和指導者,輔導員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或決定著大學生的素質高低。 發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應該成為高校發展的重點。

2輔導員制度內涵

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制度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最初高校輔導員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定位為學生的“政治領路人”。 最初推算到建國前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建立黃埔軍校,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選出周恩來等同志擔任當時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先后制定出各項政策,政治指導員從此應運而生。 建國后,國務院非常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相繼出臺各種規章制度,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中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從建國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一直到進入21世紀,從確定輔導員地位,到雙肩肩挑,再到專職輔導員設立, 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過程,一直以來對輔導員的內涵建設定位不是特別客觀。

查閱相關文獻一百多篇,結合高校大學生現實狀況,筆者認為輔導員是高校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明確了輔導員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高校輔導員必須經過系統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其職業能力特征為: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 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相關學科的寬口徑知識儲備,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教育引導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等。

以上是對輔導員傳統制度的認識,社會在發展,社會結構在變化,當代社會不僅需要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專業技術人才,除了外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還有穩固的專業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高校輔導員除了成為高校政治工作的組成部分外, 還應該是思想品德和專業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所以,筆者認為高校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基地,不僅思想品德要合格,而且需要成為有思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識的四有人才,只是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輔導員隊伍現狀分析

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上升,而輔導員的隊伍建設遠遠沒有跟上大學生擴招的規模, 高校的大環境使高校輔導員建設發展緩慢出現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3.1輔導員人員數量不足

按照教育部在2006年6月制定了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 韓燕霞在 《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研究當中指出:“輔導員隊伍趨于年輕化,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調查中,真正按照規定比例配備輔導員的高職院校一所也沒有,人員配備不足,學校擴招是其中一個原因。 ”

3.2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

輔導員的結構不合理除表現在學歷、性別和年齡,更重要的是輔導員的專業結構不合理。 在學歷方面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大多具備大學本科學歷, 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歷所占比例較小距離大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要求還有距離。 年齡結構比較單一,年輕的女輔導員多半是應屆畢業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雖然工作有親和力但經驗不足,工作不到位。 學生工作要求輔導員具備較強的政治理論和文化素質,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知識,而事實上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單一,較難適應工作。 對四川省五個高校的21個院系進行訪問,有18個院系的輔導員基本是本專業輔導員, 而教育學專業和心理學專業的輔導員只有3人。 輔導員主要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及其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招聘本專業畢業生作為輔導員(除心理學和教育學外)必將導致大學生偏離高等教育方向。

3.3輔導員職責不明確

高校輔導員在現實工作中任務復雜,工作繁瑣。 上級部門過多,團委、學工、院系,任務內容有:黨建、團學、就業、心理、獎助貸補等,甚至教務、學籍、考試、實習、補考、各類培訓等都會下達輔導員處。 多部門的行政壓力使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 長期的形成使輔導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另外,對高校輔導員的職務定性不明確,韓燕霞在《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研究當中指出:調查中一半的輔導員表示對職業前景不看好,只有26%選擇把輔導員當成可以終身從事的職業。 在大部分高校輔導員沒有給予行政職務,而在學術上又少有時間專研,導致專業理論提升十分困難,職稱評定自然也困難起來。輔導員的收入較專業教師也低很多,輔導員對職業認同感很低。

3.4輔導員專兼職于一體

在輔導員內涵中已經分析, 輔導員應該是思想政治和專業引導相互結合的群體, 在實際工作中也應該配備不同專業的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綜合培養。 應該建設兼職班主任制度,輔導員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和品德發展, 兼職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和專業方向發展。 而實際上大多數高校配備的輔導員只負責學生的黨建、團學、獎助學經的發放等工作,而對于大學生專業發展沒有重視。原因除了輔導員工作繁重外,沒有引進不同專業輔導員也是重要原因。

4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策

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建設一支熱愛并適合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備教育人、引導人、發展人、服務人的能力和水平,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德才兼備、樂于奉獻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

4.1擴大輔導員隊伍規模

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配備1:200的比例的輔導員隊伍。 在配對輔導員人員時,要把專職輔導員和兼職輔導員分開設置, 專職輔導員以年級為單位設置一名輔導員, 負責管理大學生的黨建、團建、獎助學經等工作的統籌安排。 兼職輔導員負責大學生具體工作和專業建設發展工作。

4.2提升輔導員職業地位

客觀地說,近年來,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政治高度重視’ 但有關部門和部分高校在加強輔導員隊伍自身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政策支持不夠,輔導員在待遇、培養、晉升上得不到應有的關注, 個人的職業預期及自我實現的需求與現實存在極大的反差,隊伍的積極性$穩定性難以保證,要制定落實相關政策,切實提高輔導員的職業地位和待遇,提供經費和物質保障, 幫助他們認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能夠術業有專攻,不斷增強輔導員的職業價值感和滿意程度,同時,要合理厘清輔導員的工作內容,為輔導員進行必要的! 減負,從而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 加強業務學習和工作研究, 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從政治和經濟上給予輔導員肯定,通過政策引導,讓輔導員安心工作,提高職業自尊。

4.3加強校內管理體制運行設計

減負才能增效, 減輕輔導員工作負擔的阻力來自于院系管理系統、學校教學和管理等職能部門,相對于他們,輔導員是弱勢群體。學校要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明確教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各崗位的職責,規范管理機制和體制的運行掌控,形成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管理運行制度,將輔導員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輔導員把不該做的推出去,把該干的干好。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科學的考核辦法,完善輔導員考核激勵機制,由此來強化職責,明確工作內容。

5結語

輔導員隊伍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 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既定教育目標的實現、培養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通過開展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質與工作水平,更好地為社會、高校和學生提供服務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做貢獻。 輔導員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相信在國家、社會、高校和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建成一支具有骨干力量、專兼結合、動態平衡、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輔導員隊伍。

摘要: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思潮沖擊下,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在今后十幾年后會影響整個中國社會的價值發展方向,所以,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和基礎,是大學生管理的主力軍。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輔導員工作開展不容樂觀,嚴重影響其思想道德教育這一核心工作的正常開展。通過對部分高校輔導員隊伍進行調查和查閱相關文獻進行全面了解,解析其問題所在,并提出了對策:擴大輔導員隊伍,提升輔導員職業地位,滿足合理需求,提高輔導員工作穩定性;加強校內管理體制運行設計,減負才能增效。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3篇

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通過“愿意做你自己的工作和不愿意做你自己的工作的原因各是什么?”這樣兩個問題得出了雙因素理論。一是保健因素, 是造成員工不滿意的因素;二是激勵因素, 是給員工帶來滿意感的因素。保健因素會消除或減輕員工的不滿意感, 不會為員工增加滿意感;通過激勵因素的改善能使員工感到滿意。沒有激勵因素的刺激, 員工往往也不會因此感到不滿意, 所以從激勵因素方面來講:“滿意”的對立面應該是“沒有滿意”, 而不是“不滿意”。

1.1 從保健因素著手消除輔導員不滿意感

目前從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現狀來看, 輔導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和高校專業教師或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相比略處于劣勢, 工作內容雜, 工作時間長, 責任和壓力大, 在這樣的條件下, 輔導員在工作中很容易產生不滿。這就需要從解決保健因素來減輕或消除他們的不滿意感。比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要明確和規范輔導員工作內容, 必要時可考慮設置學生事務管理崗位, 將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中剝離出來, 更要防止被學?;驅W院隨意調用“補缺”, 使其不能集中精力從事分內工作。二是要提高薪酬待遇, 參照專業教師代課費的形式, 給予輔導員一定工作補貼。關于輔導員津貼在有的高校已經實施多年, 但許多高校并沒有這項內容, 需要從國家政策上統一標準。三是要嚴格落實1:200的專職輔導員配置政策。雖然國家專門出臺文件規定了輔導員的配置標準, 但是出于多方面原因, 目前很多高校都沒有真正按照文件要求配齊專職輔導員。四是要創造良好的輔導員科研環境, 設置一定比例的專項科研項目, 滿足其科研需求。

1.2 從激勵因素構建輔導員激勵機制

赫茲伯格認為保健因素如果改善到一定階段以后, 就無法再通過改善這方面因素來使員工感到滿意, 接下來就需要用激勵因素來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增強其崗位認同感與自豪感。在這方面, 國內的學者也提出了許多激勵機制方案。如即聘用制、兩年任期制、職級職稱雙軌制、崗位津貼制和養用機制。我認為在遵循操作方便可執行的原則下, 可以從八個方面構建輔導員的激勵機制, 具體為:薪酬激勵、目標激勵、考核激勵、培訓激勵、榮譽激勵、成長激勵、文化激勵。

2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角下的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建設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歸納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茖W直觀的解釋了, 人在滿足了較低級階段的需要以后就會有更高層次的需要, 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逐漸發展的過程。輔導員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 最終是要有一個高層次的需求的, 正是專業化、專家化的需求。

2.1 滿足安全需要, 明確輔導員職責

安全需要是一個人最基本需要之一。輔導員出身的資深經驗者用這樣一句話總結輔導員工作:“辦了的都是小事, 誤了的都是大事”。目前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有兩方面擔憂, 一是怕平時雜亂無章的工作出現失誤或漏洞。一個失誤可能會釀成大錯, 甚至毀其一生;另一方面是怕學生的突發性事件。輔導員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最怕在晚上聽見電話響, 這是長期工作形成的職業病。工作要求輔導員必須24h開機, 在出現突發事件時, 要在第一時間能夠趕到事發現場。從這些情況來看, 輔導員工作的安全需要是可以有改進的空間的。一方面就是要明確職責, 健全制度。輔導員的第一要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目前情況看, 大部分輔導員的精力都被日常事務性工作所占據。因此, 在落實好1:200的專職輔導員配備問題上, 我們需要從制度上明確輔導員職責范圍, 從目前的情況看, 只盯著1:200這個數字, 按人設人的做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范圍, 依據工作內容來進行按崗設人、按需設人, 來解決輔導員職責不明的問題。另外在法律方面應該給予一定援助, 理清法律責任。

2.2 滿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解決好輔導員出路問題

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是人的最高需求。輔導員在滿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的幾個層次之后, 必然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 這兩種需要的實現也是輔導員能夠實現專業化、專家化的根本保障。要實現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就要解決好輔導員的出路問題。在這方面有的高校已經在嘗試輔導員職級與職稱并升的辦法, 值得在全國進行推廣, 并形成完善健全的制度。一方面可以從職級上劃分幾個等級, 滿足規定的條件逐步上升至較高的等級;另一方面, 還是要從職稱上給大多數輔導員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讓輔導員可以在本專業進行職稱評定, 設立中級職稱、高級職稱。這樣更有利于輔導員專業化、專家化發展, 通過專業的理論研究, 承擔課題, 來推動輔導員事業的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3 人力資源管理基本原理視角下的輔導員隊伍科學化、高效化建設

3.1 增值原理加大輔導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

增值原理是指投資可以使人力資源增值, 人力資源的增值一般靠兩方面投資, 一是營養保健投資, 二是教育培訓投資。教育培訓投資相對更為重要。要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 就要進行業務培訓。同樣的道理, 要想使輔導員隊伍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也必須加強業務培訓。一方面要加大研究機構的投資, 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 研究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規律性, 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如何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相結合。另一方面, 要加大對輔導員的培訓投入, 不僅要有資金投入, 還要有學習時間的投入, 要為輔導員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 要能夠處理好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關系。創立切實可行的培訓教育機制, 這是提高輔導員整體素質的關鍵所在。

3.2 互補原理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團隊協作意識

管理學中講到一個組織內部的各個成員之間應該是密切配合的互補關系。人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彼此互相補充, 可以每個人的長處充分得到發揮, 這就是互補?;パa主要包括:性別互補、能級互補、年齡互補、氣質互補?;パa原理讓我們看到輔導員隊伍是一個團隊, 而不是每一個個體人的組合, 從學校層面講, 要重視團隊成員的配置, 團隊文化的建設, 團隊精神的樹立;從輔導員個人層面來講就是要把輔導員工作作為一項事業來做, 使輔導員工作成為自己內心的渴望, 對團隊有強烈的歸屬感, 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與輔導員團隊的命運牢牢聯系在一起, 充分發揮個人的優勢和特長, 去彌補其他成員的短處和不足, 最終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將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并整合為團隊的整體效能, 使輔導員團隊的效能最優化。

3.3 動態原理構建輔導員隊伍的合理流動機制

動態原理指的是人力資源的供給與需求要通過不斷的調整才能求得相互適應;不同階段, 適應還可能變為不適應, 這時需要重新調整, 達到適應, 這樣的循環過程就是動態原理的體現。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通過人力資源規劃使組織在需要的時候和需要的崗位上能夠及時得到各種需要的人才。高校輔導員工作也長期處于不斷變化的環境中, 一方面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帶來周邊環境的不斷變化, 另一方面輔導員的工作對象大學生群體從年齡結構、價值取向、成長背景也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同時, 輔導員隊伍本身也處于不斷變化的動態之中。很顯然, 用一套一成不變的人力資源規劃辦法來應對如此多的變量, 只能有一種結果, 就是在組織最需要的時候和最需要的崗位上沒有得到最需要的人才。因此, 要建立輔導員隊伍的合理流動機制, 用人力資源規劃的手段, 逐漸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摘要:當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正教育的主力軍, 輔導員隊伍建設也要因時而進。本文以雙因素理論為基礎, 提出了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的構建;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基礎, 提出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建設;以管理學中增值原理、互補原理、動態原理等理論為基礎, 提出了輔導員隊伍的科學化、高效化建設等幾點對策和構想。

關鍵詞:輔導員隊伍建設,雙因素理論,需要層次理論,增值原理,互補原理,動態原理

參考文獻

[1] 晏蘋.中美高校輔導員工作比較——淺論我國輔導員制度的發展方向[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 7:114

[2] [美]雷蒙德.A, 諾伊.人力資源管理:贏得競爭優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203.

[3] [美]韋恩.R.蒙迪.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3:119.

[4] 唐文紅.試論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培訓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 2007 (8)

[5] 李夢陽, 莊雯.淺析雙因素理論在高校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中的應用, 經濟師, 2011.11.05

[6] 劉淑慧.關于ABC大學輔導員績效考評與激勵的研究[D]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 (7)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4篇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角色定位

(一) 輔導員是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者

自從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以來, 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工作, 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眾多的相關政策, 而各個高校也積極的響應號召, 出臺適宜本學校的相關政策。對于大學生而言, 他們對這些政策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有相當多的同學對有關政策不清晰, 甚至根本就不了解有關政策, 而作為上傳下達核心環節的輔導員, 在這個時候就要承擔起創新創業政策宣傳者的角色。輔導員自身要了解從國家到地方, 到學校具體執行的政策內容是什么, 把握政策出臺的核心內涵和對大學生有利的方面, 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方式為學生宣傳講解這些政策, 幫助學生在創業之初先把握好關鍵政策。

(二) 輔導員是創新創業知識的培育者

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另一關鍵內容, 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相關創新創業知識, 通過具備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后, 他們才能夠更好的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并將自己的所學轉化為所用, 所以輔導員還應當把自己定位為創新創業知識的培育者。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的一種, 是開展創新創業知識教育的不二人選, 一方面輔導員多數是有關政策的學習者和執行者, 另一方面基于輔導員自身的工作職能,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更為適宜。所以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開設全校公共選修課, 或者面向本學院同學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 積極為學生講授有關創新創業知識, 幫助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知識基礎, 從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為日后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做好鋪墊。

(三) 輔導員是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者

高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不僅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 更要具備這種創新創業能力, 眾所周知, 不論是開展科學創新還是創業實踐, 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極高, 因此輔導員在幫助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教育時, 更要承擔起作為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者的角色。這里所謂的能力提升, 就是要求輔導員在開展有關教育時, 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書本理論知識的培養, 更要不斷的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能。所以輔導員在培育學生知識的同時, 可以通過模擬創新創業訓練, 或者開展有關的主題活動, 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開展方面進行激發, 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 通過不斷地定向訓練, 激發自身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潛能, 讓學生以良好的能力走向創新創業的實踐之中, 從而提高創新創業活動的成功率。

(四) 輔導員是創新創業路途的守護者

雖然現在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井井有序, 但不得否認的是, 現階段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仍然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有很多大學生安全意識較差, 并不懂得如何與“險惡”的市場打交道, 而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更是必須要投身市場環境的, 很多學生當走向市場時, 并不知道何種舉措才能夠幫助他們捍衛自己的經濟利益, 更多的學生擁有的良好創業點子, 被一些企業惡意盜用等。所以高校輔導員更應該肩負起學生創新創業路途守護者的角色, 當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時, 讓學校成為他們的堅實后盾, 既要普及相關的安全知識, 更要當學生面臨困難時, 及時伸出援手, 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免去后顧之憂, 真正實現從創新創業之處的智力支持到最后的安全保障, 進行全過程的貫通, 為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能力建設

基于上述角色定位, 輔導員在現有的環境中更應當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使自身能力與新時代輔導員在創新創業中定位的角色相匹配,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建設性作用, 幫助新時代大學生更好的創新創業。

(一) 明晰國家相關政策的解讀

輔導員作為有關政策上傳下達的關鍵人物, 對于國家政策的解讀精準與否, 深刻影響著學生創新創業的每一步, 因此在輔導員能力建設方面, 首先就要做到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的解讀。這種解讀有關政策其實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上傳”, 另外一個方面是“下達”。在上傳方面, 輔導員要及時接收有關政策, 參與各類政策培訓會, 必要時可以進行多個輔導員小組討論, 并結合本學校推行的實際情況, 為學生正確遵守政策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精準提煉。而在下達方面, 輔導員應當選擇合適的方式為學生傳授, 枯燥的政策條文講起來往往會讓學生一頭霧水, 因此輔導員可以適當改變宣傳政策方式, 讓政策變得更加靈活且易于接受, 例如可以利用新媒體與大學生的密切聯系, 營造良好的出現創業文化氛圍, 加強大學生出現創業的角色認知。

(二) 加強自身知識能力的提升

在解讀完相關政策之后, 輔導員更應該加強自身知識能力的提升, 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教師, 輔導員如果自身的業務能力或者綜合素質較弱, 學生能學到的有關知識也就寥寥無幾, 更不用說把知識轉化為相關實踐能力了。所以輔導員在新時代更應該努力學習有關創新創業知識, 為自己打造一個相關亮點, 譬如專攻思維開發或者創業意識培養, 這樣在開展有關專題教育或者進行授課時, 才能夠就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服務, 讓學生真正能夠有所學, 并變所學為所用。

(三) 完善創新創業模式的教育

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應當局限于授課說教這樣單一的形式, 在創新創業方面更要形成一種完善的連貫的教育, 要精心設計, 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呈現全程化、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特點。全程化就是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大學始終, 輔導員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教育方案, 譬如在低年級階段可以多開展一些創新創業的報告會、宣傳會, 讓學生培養這種意識, 高年級階段就可以開展有關沙龍、論壇, 呈現一種因材施教的局面。在個性化上, 輔導員要根據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同學的特點, 盡可能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方案, 創新的同學側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業的同學加強必備技能的學習。多元化就是要求輔導員充分發揮自身職能, 為學生開展講座、參與課題等發揮橋梁作用, 為學生與企業或教師兩方進行積極溝通, 保障學生既可以學習知識, 又能過鍛煉技能, 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模式的教育。

(四) 夯實有關配套措施的構建

所謂配套措施的構建, 也是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的能力建設之一。輔導員雖然并不是學校的決策者, 但作為強有力的執行者之一, 在執行政策, 協助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時, 更應當為有關配套措施的夯實構建貢獻一份力量。首先輔導員應當協助推動有關課程體系的構建, 作為大學創新創業課程授課的一份子, 輔導員應當積極促進此類課程的進一步細分, 如開展科學思維、禮儀表達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讓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其次輔導員應當在學院范圍, 甚至在學校范圍內為創新創業的學生爭取一片天地, 特別是為創業同學的爭取工作空間。最后輔導員還可以在學校與學院之間進行溝通, 盡快協助領導出臺有關的保障措施, 讓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真正無后顧之憂。

所以,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 高校輔導員要深刻的肩負起這個重擔, 明確自身在創新創業浪潮中政策宣傳者、知識培育者、能力提升者和路途守護者的角色定位, 并以此通過對國家相關政策的精準解讀、提升自身創新創業知識能力、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完善, 以及構建起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真正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幫助大學生順利創新創業。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對大學生日常教育與思想管理的主力軍, 在如今創新創業的浪潮中, 自然要承擔起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任, 然而許多高校輔導員在這種浪潮中, 往往隨波逐流盲目指導學生去創新創業, 卻對輔導員自身定位不清晰。本文聚焦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角色定位, 提出輔導員在創新創業中應當扮演的四種角色, 并基于這種角色定位為高校輔導員的能力建設提出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輔導員,創新創業,角色定位,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吉玉.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7 (4) :5-7.

[2] 劉宸利, 林宸羽, 翁麗玲, 姜志紅.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角色與作用[J].科技創業月刊, 2017 (20) :41-43.

[3] 李冬霞.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輔導員思想引導作用淺談[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16 (24) :60-64.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5篇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任務。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健康心理水平和健全的人格。探索建設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最好途徑和方法之一。

一、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教學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抵御挫折、激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 探索健康人格構成的關鍵品質, 為培養社會主合格建設者和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該課程的應用價值既可體現在理論方面又展現于實踐方面。首先在于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積極心理學理論和成功教育理論。其次, 學生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教師的精神領域發生變化, 以學生為本;合作精神凸顯;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探索提高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時效性研究, 為健全人格的培養提供理念和實踐基礎, 為學生的心理保健培養服務。因此,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我校從2012年起開始開設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選修課, 期望通過該課程的開設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渠道, 提升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性質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的專門課程, 與一般學科課程相比, 它的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和課堂組織、課程評價不同于傳統課程, 它是一門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反應學生個性心理訴求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 課程針對學生實際問題, 使學生能夠在課程活動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培養自省、自信、自知、自控的能力, 實現優化心理品質、培養健全人格的目的。就其功能來說, 它并不特別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 而是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心理體驗的過程。因此,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不是以傳授某一種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系統知識為己任, 而是要實際地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

三、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設計原則

根據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性質, 在課程設計中遵循一定的課程原則。

(一) 課程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是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最主要的原則之一。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為目標, 以教學活動為載體, 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來設計, 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主題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學生成長發展中的實際需求, 比如在入學適應、人際交往、學業發展等環節需要的心理素養, 設計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體驗活動, 讓學生能認知和感受心理素養對實際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 學生主體性原則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真實地體現了“人本”思想, 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重要功能是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必須依賴于學生主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是引導學生改變自我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 單純的灌輸和講解并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做決定, 學生的成長發生于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中, 學生是課程活動的主體, 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所以, 課程中的活動在設計上、實施上, 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程的真正主人。

(三) 參與體驗性原則

學生參與活動是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教師的引導下, 讓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全過程。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解決學生個體發展問題的, 它強調學生的經驗獲得。學生的自我體驗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 營造一定的氛圍來實現, 從而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包含大量的故事情景、各種心理劇, 還有相應的多媒體輔助課件, 從而調動、加深學生的各種體驗, 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了的成長。課后的學生活動反饋, 是學生體驗和感受的真實反饋, 是學生自我成長的心路歷程。

(四) 活動開放性原則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一個開放的動態過程, 不可能“一勞永逸”。它本質上要求不斷地開拓和創新。所以開放性原則是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又一突出的原則。體現在: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 隨時調整和補充課程的順序和相關內容, 使其不斷豐富、有效。同時, 活動的開放性原則還體現在活動中, 師生的心靈可以達到較好的開放, 相互分享, 共同促進, 健康成長。

四、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常用教學方法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特點要求該課程在教學方法上的設計應該與傳統的講授課程多有不同, 結合筆者開展我校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經驗, 分類介紹一些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方法。

(一) 操作法

操作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來達到心理輔導的目的。

1.演講

上課開始后, 老師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專題演講, 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 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信心, 也能達到輔導效果。

2.測驗

老師根據上課的內容, 選擇一個心理測試供學生們現場測試, 測試結束后告訴學生評定標準, 進而讓學生了解自己諸如性格、氣質、興趣、能力等諸多方面的情況, 為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教學做好鋪墊工作。

3.游戲

老師根據要輔導的主題, 精心設計一到兩個有針對性的游戲,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相關問題, 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這種方法學生一般非常歡迎, 效果比說教也好好很多。

4.藝術

老師根據輔導的內容, 讓學生進行繪畫、唱歌等藝術方式完成活動, 比如詩配畫等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老師給出一首詩, 讓學生分小組根據詩的內容進行作畫, 然后進行評比、展示。同時, 老師有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 可以讓學生針對主題進行現場的演唱, 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二) 集體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溝通學生間或師生間的思想和感情, 讓學生在團體中感受團隊的動力, 獲得多角度的思維, 促使問題順利解決。這類方法有很多, 下面幾種在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中運用十分廣泛的。

1.專題討論

即老師給學生們一個明確的主題或內容, 學生們分小組進行討論, 然后再進行分享討論的結果, 進而達到相互幫助, 共同提高的目的, 能充分發揮同齡共振的效應。專題討論在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經常用到, 效果也非常明顯。

2.辯論

老師提前告訴學生辯論的主題, 分正反兩方, 大家先去準備, 上課后正反雙發進行激烈的辯論, 以此達到對某主題的深入理解, 進而達成輔導的目的。比如舉行“大學生戀愛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 我們上課后的效果十分明顯。當然也可以是某個問題分幾個小組進行辯論, 最終達到輔導的目的。

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是現代創造學奠基人美國奧斯本提出的, 是一種創造能力的集體訓練法。“頭腦風暴法”是通過課程團體中集體腦力的互相激蕩, 把對某一問題的各種各樣的想法都引導出來。即老師給出一個案例或一個問題, 沒有對錯之分, 大家盡力去說解決的方法, 最后征集到很多非常好的方法, 最終問題得以巧妙解決。

4.冥想法

冥想法以引導學生進入自己內在心理世界為導向, 幫助學生體驗身心一體和放松的感覺, 讓學生看到自我的價值和期待, 或者在一些假設的情景中觀察自己。同時一定要讓他們談自己對練習的體會, 對自我的感覺如何, 對自我的期待、渴望和愛, 通過反復練習, 讓學生能夠做到身心一體, 及時覺察自我的狀態。

(三) 認知感悟法

這類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我感知、隨意想象和創造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比較常見的有下面幾種活動。

1.講故事

老師根據上課的主題, 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跟主題非常吻合的故事或案例講給學生聽, 以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這種方法在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中經常使用, 效果較好。

2.視頻欣賞

老師根據輔導的專題, 選擇跟專題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 通過視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進而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

3.認知改變

老師通過各種方法, 改變學生不合理的認知, 以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老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積極暗示、質疑辯論等方法來改變學生的非理性信念, 幫助學生重新建立合理的思維方式, 進而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四)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活動的方法。根據教學主題, 創設游戲情景, , 讓學生在活動中扮演一個角色, 進行現場表演, 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和創造, 讓學生獲得新的視覺, 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維, 使學生受到教育。在使用角色扮演是需要注意能帶領學生進入和走出角色, 因為扮演角色往往讓學生感受深刻, 引起較大的心理變化, 因此使用角色扮演法的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一是給學生選擇的自由, 如果學生不接受不要勉強讓他們扮演, 鼓勵他們參與其它任務, 直到他們自愿參與。二是讓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 用放松的狀態去進入角色, 放下日常的價值評判。三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上。注重角色所表現出的意義和感覺, 特別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創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 使學生喜歡表達并且有信心表達。四是應該創設氣氛活躍的課堂氛圍, 非表演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 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勵。

角色扮演法的具體方法有好幾種, 下面著重介紹四種常用的方法:

1.劇情表演

劇情表演是把生活、學習中的一些事情用幽默、諷刺或贊許的語言與滑稽的動作結合起來, 告訴同學們其中的道理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從教育內容上看, 適用于自我意識、情感、個性、交往等方面的訓練。

2.啞劇表演

啞劇表演是一種非言語性的表達方式。教師根據主題內容, 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肢體、面部、身體進行表情達意, 學會非言語交往。從教育內容來說, 主要適用于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導, 也可考慮實際情況運用于其它教學內容。

3.角色互換

角色互換是讓學生先后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 分別體驗不同角色的感受, 促使學生換位思考, 學會不同角色應有不同的社會言行, 每個人的言行應符合他所承擔的角色。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自我認知訓練, 情感體驗、個性塑造等。

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 因為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 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性, 進而能夠主動地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上述教學方法只是筆者在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嘗試和探索, 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教學融入到課堂中去, 仍然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課題, 需要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思索。

國內外積極心理學研究正如火如荼進行著, 我校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建設僅是一個教學活動的探索嘗試, 期待通過這種不同教學形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探討, 提升和推進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分析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建設意義、性質、原則和教學方法, 明確了大學生積極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是一門以實際地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為目標, 以民主化、個性化、人性化和生活化為導向最終實現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課程, 以期通過該課程的建設及教學實踐, 提升和推進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心理,活動課程

參考文獻

[1] 高永金, 張瑜, 傅納.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探新[J].2015, 35 (4) :360-366.

[2] 王麗萍.積極心理取向的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J].2014, 32 (14) :360-366.

[3] 新美, 劉翔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與積極心理學取向, 教師教育研究[J].2006, 18 (3) :P65.

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范文第6篇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業務水平

半年來,本人繼續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學習十七大文件精神,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積極參加院、系組織的政治學習。在參加學校組織的輔導員培訓班學習中,本人能按時參加,從不請假。通過學習,使本人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點工作,確保穩定

1、做好大四畢業生教育工作,確保畢業生安全、文明離校實習。11月中旬,體育系畢大四業生的教育工作已全面啟動,不僅組織全體畢業生認真學習學校有關畢業生文明離校的文件,而且我還經常找畢業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畢業生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都能及時處理和給予幫助。對畢業生中的黨員實行責任區制度,充分發揮畢業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力量,保持信息暢通。

2、做好新生的入學教育、軍訓等工作。在新生入學接待中,我始終都在接待現場,對新生中存在的困難都能給予解決,熱情耐心的服務,受到學生家長的好評。新生入學后,我每天晚上都到學生班級組織學生學習,盡快讓學生轉變角色,適應大學生活。在學生軍訓練中,本人都經常到場,與軍訓教官溝通交流。由于特殊原因,軍訓提前結束。

3、關注貧困生工作

上一篇:風電焊工安全操作規程范文下一篇: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