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

2023-10-07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思路

摘 要:文章通過對新時期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定義、內涵、現狀的闡述,對加強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思路進行了初步探討,并針對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對策,以期促進圖書館與服務對象建立和諧的公共關系,提高圖書館工作的社會滿意度。

收稿日期:2013-03-29

作者簡介:張懿文(1985-),天津圖書館助理館員。1 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內涵

國際公關業對公共關系的權威定義是:一個組織和決定該組織成敗的所有公眾之間建立和維持相互受益關系的“管理職能”。借助這一概念,筆者認為,圖書館工作公共關系是圖書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閱讀、外借、網絡信息交流等服務的職能過程中,有計劃地與相關組織和公眾進行信息雙向交流及行為互動,以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信任、支持,實現圖書館與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其特征是以服務讀者為理念,以有關組織和公眾為受眾,以信息溝通、行為合作為手段,以服務公信力、社會滿意度為目標。它包含圖書館內部機構之間、層級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外公共關系,圖書館是社會文化傳播、促進知識推廣、特別是豐富基礎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其公共關系建設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僅從外部公共關系的角度,對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含義作一分析。

首先,圖書館公共關系是一項服務職能。圖書館在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關聯的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現文化效果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其次,圖書館公共關系是包括調研、策劃、創意、執行和評估等有意識、有計劃地活動。圖書館必須以嚴密、具體、開放、操作可行的方式去完成,實現目標清晰、過程可控、效果最優。第三,圖書館公共關系是一個雙向的信息交流過程,包括三個層次:一是互通情況,使圖書館工作與社會公眾之間達到充分了解,這是基礎。二是互通觀念,以此形成和確立圖書館回應和滿足讀者需求、期待的價值取向和服務觀念,進而取得各界的認同與支持。三是行為互動。一方面,圖書館依據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開展服務活動;另一方面,圖書館引領和指導有關組織和社會公眾,提升信息意識,支持圖書館工作,構建大的文化格局。

2 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現狀

伴隨著黨和國家創新社會管理、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以及文化建設工作指導方針的重大變革, 各地各級圖書館已開始高度重視公共關系建設,探索和積累了不少有益的措施和經驗。如加強與媒體合作構建大宣傳格局,設立新聞發言人,召開重大活動通氣會、吹風會,開設官方網頁、專欄、微博、QQ群,領導干部、模范人物、業務骨干走進電視、電臺、網絡直播間,舉辦“文化大講堂”等開放活動,公布咨詢投訴電話,向全社會公開招錄工作人員,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舉措對社會公眾了解圖書館工作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但目前,圖書館工作公共關系建設仍存在以下問題。

2.1 思想行動上存在誤區

一是把圖書館公共關系等同于簡單地與讀者之間的關系,自覺不自覺地把圖書館工作人員與讀者放在了兩個層面上。圖書館公共關系實際上更加強調服務職能,也就是“一切以讀者的滿意為標準”的用意所在。二是把圖書館公共關系等同于對外新聞宣傳。圖書館公共關系傳播通道既包括傳統介質、網絡通信等新型傳播介質,也包含人際交流、社會輿論等大眾信息傳播介質。同時,圖書館公共關系是雙向互動的,公眾起主導作用,而新聞宣傳中圖書館居主導地位,會有意篩選傳播有益信息,回避或者掩藏不利的信息。三是把公共關系等同于人際關系或者拉關系,使組織行為異化為庸俗的“私人關系”、感情投資,片面為美化和吹噓自己,歸責于某個部門、某個具體人員。

2.2 公共關系行為處于自發、零散的局面

公共關系缺乏專門機構和人員策劃實施,缺乏系統規劃和過程跟蹤,也沒有納入全年工作部署。公關手段比較單一,長時間徘徊在淺層次、低水平,缺少互動陣地和項目,制作推廣形象宣傳片等新平臺,甚至出現“想起來就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傾向。這些都成為了制約圖書館建設的消極因素,客觀局面的平庸也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主觀因素的發揮。

2.3 理論研究比較匱乏

理論是世界觀、方法論,是行為的引領和支撐。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理論研究比較滯后,缺少研究氛圍和專業培訓,與中國公共關系事業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標準化的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3 加強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路徑

3.1 確立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價值意義

加強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是提升圖書館社會美譽度和服務公信力的需要。圖書館美譽度包括外部形象和內在精神,是社會公眾的總體評價和綜合印象,分為物質、精神兩個層面。如此,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職業精神、價值追求、情感訴求等精神層面的東西就顯得重要了,這就亟待加強公共關系建設,引入“形象管理”,培樹先進典型,擴大圖書館知名度和影響力。

張懿文: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初探

張懿文: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初探

加強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是打造和弘揚圖書館工作服務品牌的需要。商業領域的競爭力指標已經由依賴高科技、高質量,轉變為兼顧高服務、高關系。傳播學告訴我們,人們不可能生活在僅憑自己的感官來觀察現實的世界里,還需要依靠存在于人與現實之間的“第三方”。此時,品牌所特有的社會推廣性、公眾認可度就發揮著提升組織軟實力的重要功能,而公共關系在品牌創建、成長與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都有著直接和強勁的推動作用。

加強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是圖書館妥善處理熱點事件的需要。當前,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熱點增多、燃點降低,圖書館所直接或間接面對和處理的突發性的熱點事件將會越來越多。社會傳媒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興盛,更為處理突發事件增加了難度,此時公共關系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公共輿論反應強烈、圖書館形象受到損害的時候,公共關系便處于緊急狀態之中,需要動用整個單位的力量及各種傳播媒介來化解危機,協調、平衡、消除圖書館與公眾之間的質疑、猜忌、對立等緊張關系。在這方面,既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訓,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和提高。

3.2 確立圖書館公共關系對象

圖書館的公共關系對象,歸納起來有幾種:一是讀者和社會上廣大和圖書館工作接觸的組織和個人。二是領導機關及相關業務往來單位,即上級圖書館機關、當地黨委、人大、政府以及與圖書館工作機關有直接業務往來的協作單位等。三是大眾媒體,即報刊、電臺、電視臺、信通、網絡等。

3.3 確立圖書館公共關系活動模式

公共關系的戰略模式分為建設型、維系型、防御型、矯正型。這需要根據圖書館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與戰略目標,去自主靈活地選擇使用。同時,不同的活動模式的正確選擇,也能有效而真實地推動圖書館工作的創新發展和密切銜接。

建設型公共關系適用于初創時期的圖書館。重點適用于新建的圖書館和相關工作站,主要以高起點、高姿態行為作為手段,目的在于提高知名度,在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盡早打開局面,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維系型公共關系適用于穩定發展時期的圖書館。適用于圖書館在公眾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發展較為平衡,以中低姿態行為作為手段,通過信息溝通與情感聯系,維持知名度,鞏固美譽度。

防御型公共關系適用于公共關系出現失調苗頭的圖書館。當發現公共關系環境出現了小的問題與隱患,為防止其繼續惡化,適用有效的手段將潛在的危機和問題及時消除,防患于未然。

矯正型公共關系適用于公共關系出現危機的圖書館。針對社會形象受損,公信力下降,急需采取得力措施,以誠懇、忍耐、實事求是的態度,修復各方公共關系,挽回不良影響,重塑圖書館形象。

此外,從技術操作層面,公共關系可以細分為服務型、宣傳型、交際型系、社會型、征詢型。服務型公共關系,即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充分履行職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用實際行動贏得公眾好評。這是圖書館公共關系的核心。宣傳型公共關系,即通過各種傳播媒介,讓公眾及時、充分了解圖書館正面的信息,形成良好的社會印象和認同。交際型公共關系,即以直接的人際交往行為,加強圖書館與社會的廣泛聯系,溝通信息、增進感情,可分為非公務交際和公務交際。社會型公共關系,即圖書館通過舉辦各種社會性、公益性活動,擴大影響、提升聲譽。征詢型公共關系,即收集社會對圖書館工作各種反映,表達尊重民意、聽取民聲、接受監督的誠意,更為重要的是及時為內部管理決策提供咨詢,改進問題不足,適應公眾期望。

4 加快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步伐的對策

4.1 確立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戰略目標

公共關系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的,需要長時間培育。圖書館應充分重視公共關系在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判斷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環境和公共關系現狀,緊扣中長期發展目標,科學適用公共關系的原理和方法,以提升圖書館的社會認知度、美譽度、和諧度為著眼點,確立公共關系建設戰略目標,建立公共關系發展規劃,并細化各項措施,以成為公共關系建設指南。

4.2 牢固樹立公開、公平、公信的圖書館公共關系理念

當前,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生、民權問題,以公平保民生、以公開彰民權、以公信贏民心已經成為黨執政的重點。圖書館必須重視和追求公開、公平、公信。圖書館公共關系要更好地服務于中心工作,就必須緊緊抓住圖書館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以“公平”為核心,“公開”為途徑,“公信”為目標,在讀者關系溝通、輿論引導、媒體關系構建等活動中,以民為本,尊重權利,接受監督,贏得民心,從而為圖書館營造良好的民意基礎和輿論環境。

4.3 建立專門機構

各級圖書館可結合實際,成立主要領導掛帥的公共關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新聞、外事、網絡安全等業務骨干專兼職擔任,主要負責認真研究圖書館公共關系的機制、制度和方法,打造圖書館工作服務品牌,使其在內容、形式上增強親和力與滲透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與傳媒建立及維持良好關系,探索運用高新技術拓展公共關系,彰顯圖書館核心價值觀;收集讀者意見反映,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做好公信力和形象危機處理。與此同時,要積極建立內部協作聯動機制,提高處置合力,形成有機整體,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不斷深化機制發展和職能完善,真正的向處理公共關系專業化、精細化和系統化發展,普遍樹立公共關系的處理和協作意識。

4.4 組織開展公共關系專項培訓

全員公關是圖書館公共關系的重要戰略。公共關系雖然需要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去做,但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真正主體是廣大的員工。只有讓每位員工都成為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的主體和擔當者,做到全館上下人人會溝通協調,個個懂危機公關,圖書館公共關系建設才具有堅實的基礎。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圖書館工作伸向公眾的觸角,他們能否嫻熟地與公眾溝通,突發事件后相關人員能否運用公關策略妥善應對和處置,直接關系到圖書館形象的提升和工作任務的完成。為此,各級圖書館必須有針對性地對所屬人員進行公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課堂講授、模擬演練、案例分析等方法,讓每位員工都懂讀者心理和讀者語言,懂與讀者和媒體溝通的技巧,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維護圖書館的良好形象。

4.5 創新公共關系平臺和載體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網絡傳媒的蓬勃興起,當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文化環境和輿情環境日趨復雜。圖書館與社會公眾、媒體、弱勢群體進行公開、及時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加強對社會公平、正義、公信的宣傳尤為重要。所以我們要整合現有的資源,在做好常態新聞發布的基礎上,通過網上博客,與網民面對面交流互動,制作推廣形象宣傳片,聯合舉辦文體活動、文藝晚會,開辦與讀者互動基地,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加強與讀者和社會媒體在信息、意見、情感和利益方面的溝通,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贏得讀者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避免因誤解導致的矛盾和摩擦,創新工作模式。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讀者對服務的要求不斷加大。各級圖書館要遵循“人人是服務窗口,人人是圖書館工作形象,人人是聯系紐帶,人人是讀者朋友”的目標,不斷探索和完善符合實際的公共關系建設思路,密切與讀者關系,展現事業風采,樹立良好形象,為圖書館的全面、科學、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馬玉英.圖書館公共關系新探[J].晉圖學刊,2012(2).

[2] 相國萍.論新時期公共關系活動策略[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20).

[3] 劉川,李勇文,姜姝玉.圖書館公共關系對策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6(4).

[4] 鐘小文.論基于網絡環境的圖書館公共關系[J].圖書館論壇,2006(3).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化創意;跨界融合;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

摘要:文章從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的內涵入手,了解了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現狀,闡述了文化創意開發與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之間的關系,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及產品開發對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的影響,以期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轉型提供借鑒。

文化創意產品(以下簡稱“文創產品”)是與一定民族和地區的文化背景相聯系,源自個人才情、靈感或智慧,并通過產業化的方式進行生產、消費和營銷的,滿足人們精神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1]。文創產品屬于知識產品的范疇,是人類的知識、智慧、靈感、想象力的物化表現[2]。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以下簡稱“文創產業”)統計框架UNCTAD模式中[3],博物館與圖書館均在框架之中,是文創產業鏈中的一環。

1文化創意的內涵

文化創意是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創意絕不是對傳統館藏資源的復制,它需要創新型人才的加盟及融合相關學科的優勢,使傳統的文化資源實現進一步的開發與利用。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以創新為支撐點,以有特色的文創產品為根本目的,以為公眾提供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為核心價值追求,以此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現狀

2.1國外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發展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目前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創意產業仍占有較高的比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遙遙領先,增長速度是其他產業的兩倍。創意類產業的經濟效益吸引了大量相關企業及創意人才,就業人數已達到英國總就業人口的8%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文創產業早已在國外興起,并逐漸發展為本國的支柱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的文創產品開發而言,國外圖書館開發的文創產品較少,開發形式單一。如:美國公共圖書館主要通過商店經營文創產品,產品包含文具、玩偶、紀念品等手工藝品。而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卻積累了大量經驗,博物館研發的文創產品不僅會在實體商店出售,還可以在官方網站出售,同時也會借助館藏特色,開發品牌化的消費品。

2.2我國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

文創產業是國家和地區軟實力的重要象征。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種類有館藏資源復制品、出版品、衍生紀念品、體驗型產品、文創APP等。我國圖書館文創產業以國家圖書館為代表,國家圖書館開設的“國圖旺店”是目前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書館官方的文創產品商店?!皣鴪D旺店”目前經營的文創產品覆蓋面較廣,主要有生活用品、辦公用品、郵品、復仿品、服裝配飾等,其中較有特色的是基于館藏古籍資源的仿制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2017年9月12日,“全國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聯盟”在國家圖書館成立,該聯盟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以引領和推動行業文創產業發展為宗旨,為圖書館界文創起步晚、規模小、資源較為分散、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指導各成員館通過文創研發、渠道營銷、人才培養等資源共建共享,提高圖書館文創研發的整體水平,實現圖書館文創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效統一,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該聯盟的成立將加速提升全國圖書館的文創研發水平,實現文化教育職能和文化產業職能的共同發展。

3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形式

3.1館藏資源類文創產品

公共圖書館的建筑形象、標志、館藏等一般都有經典的寓意,文創產品開發在立足于圖書館自身元素的基礎上可以將圖書館的資源品牌化、大眾化,在展現經典館藏的同時,實現歷史的傳承。

3.1.1基于圖書館自身品牌的文創產品?;谧陨碓氐膱D書館文創產品不只是簡單的商品,它是宣傳圖書館形象和特色文化的有效手段,其創意主要來自于圖書館的形象、標志、館藏特色等,其實際載體與讀者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從而兼顧產品的文化屬性和實用美觀性。在學習方面,以“國圖旺店”推薦產品國圖logo筆記本為例,它是學習用品與圖書館特有文化相結合的典型表現。在以圖書館為主題開發的生活用品方面,主要是根據圖書館名稱、標志性建筑、徽標等設計的服裝或是家具用品,可將圖書館與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如文化衫、水杯、毛巾等。圖書館還可以利用早期手工化的專用品如目錄卡片盒、運書小推車、取書用的梯子等,能夠構成圖書館獨特的文化符號。如:英國國家圖書館仿制的木制目錄卡片盒,既能喚起人們對圖書館卡片式檢索的探尋和回憶,又能當作明信片、書籍等分類擺放的儲物箱,體現了傳統古樸思想與現代生活藝術的融合[4]。

3.1.2基于圖書館經典館藏的文創產品。公共圖書館經典館藏包含古籍資源、畫冊、手稿、照片等,如河南省圖書館的經典館藏主要以古籍為主,該館古籍存本大多為孤本,除古籍展覽外很少對外開放,開發以歷代珍稀文獻為基礎的文創產品可以使富有歷史價值的資料得到充分利用,還可以向大眾普及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教育。主要的產品形式包括制作稀有館藏文獻高清復制品、編制有特色的圖書館出版物,例如南京圖書館開發出版的文創產品《南京圖書館典藏目錄》等,還開發有館藏系列的創意衍生品。開發特色古籍衍生品可以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將古籍中的文字、圖畫、故事展現在人們面前,賦予每件器物以生命,從而喚醒人們對高雅文化的認知與渴望。例如,國家圖書館利用研究我國京劇早期行頭與臉譜的珍貴館藏古籍《慶賞升平》,設計了一整套彩繪戲曲人物圖譜,并以此為創意原型創造了狀元、公主、哪吒等卡通形象,衍生出公交卡、書簽等數十類文化創意產品。

3.2體驗類文創產品

目前我國文創類體驗產品開發種類較少。圖書館給用戶提供一個發揮個人想象力的平臺,讓用戶的個性化創意融入制作文創產品的過程,即體驗類文創產品。文創產品在創造自身價值的同時,應該有更高的價值,例如,圖書館在讓讀者參與制作的文創產品中要更多地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的傳承,這樣的文創產品不僅融入了讀者的創意,也讓讀者在參與的過程中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可謂一舉兩得。

3.3圖書館文化創意APP類

APP(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縮寫)一般指手機軟件,就是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客戶端軟件,用于完善原始系統的不足與滿足個性化需求。從文化創意APP出現開始,各地公共圖書館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APP電子信息服務,其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館內資源查詢和圖書借閱方面。隨著數字閱讀的興起,很多圖書館發揮自身優勢開發了數字閱讀APP,如:深圳市推出的數字閱讀終端產品“全民閱讀APP”,從視覺、聽覺等角度深度整合館內特色論壇資源等知名文化品牌,為市民提供了有效的閱讀渠道,為促進全民數字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4文創產品開發與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的關系

4.1創新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公共圖書館也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公益性服務對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創產品的個性化、人性化服務宗旨正是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有效途徑。如:在文創APP的支持下圖書館實現了館藏資源由人工查詢到自助服務的轉變,讀者不需要到圖書館,只要在手機上安裝APP,輸入圖書館讀者賬號,就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行完成借還、閱讀等一系列活動,這不僅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還為讀者提供了更好的閱讀體驗。文化創意時代的到來也是全面開啟智慧圖書館的一個象征。如:溫州市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融入并體現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個環節,不斷增強市民文化獲得感。2014年4月,溫州市創新啟動城市書房建設,著力構建市民“15分鐘閱讀圈”,面向所有人群實現免費借閱。城市書房從建設到管理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實現“人人能參與,人人想參與”。溫州市圖書館則以建設者的角色為讀者提供閱讀場所,每一個讀者都是書房的管理者,創新了圖書館的服務理念。

4.2完善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

4.2.1文化教育職能。社會教育職能是圖書館的主要職能[5]?!皥D書館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學?!?,讀者不僅能從圖書館獲取很多知識,也能從圖書館開發的各種創意產品中更加形象地了解到文化的內涵,尤其是體驗類文創產品的開發,如剪紙和線裝書制作等體驗類文創產品,可以將讀者的個人想象力融入整個產品的制作過程,更加形象地向廣大讀者展現優秀的傳統文化。圖書館將文化與創意相結合設計出的文創產品,能夠使讀者更多地了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延伸,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教育職能。

4.2.2文化傳播和宣傳職能。圖書館是一個有固定場所的文化服務機構,其閱讀范圍受到很大限制?!盎ヂ摼W+”時代,圖書館如何利用網絡傳播信息,是圖書館職能轉型的一大挑戰。筆者認為,如果將“互聯網+文創產品”形成一種固定的傳播模式,分期在網絡上推廣圖書館開發的文

創產品,這在利用網絡宣傳文創產品的同時,也起到了文化傳播的作用。因此,圖書館將富有本館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在互聯網平臺上售賣,可將典藏文獻與民眾生活聯結起來,可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和宣傳職能。

4.2.3促進館藏資源的深入開發。為推動“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順利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2017年7月7日文化部印發了《“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分忻鞔_了各級公共圖書館要利用古籍善本、圖書、報刊和數字文化資源等開發文創產品,挖掘地方傳統文獻資源,開發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時代精神、符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文創產品。依據《規劃》要求,一方面,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將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立地方特色文獻庫,凸顯地方文獻特色;另一方面,圖書館文創APP可以將館藏資源開發成數字創意產品,與新聞媒體、科技館、博物館等合作,實現跨界融合,為圖書館服務轉型打下基礎。

4.3有利于圖書館人才培養,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創產業是發達國家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重要產物,由于其附加值高、可持續發展,越來越為各國所重視,其增長速度遠快于整體國民經濟增速。對我國來說,發展文創產業已成為“后危機時代”經濟轉型的新增長點,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6]。目前,我國的文創產業還處于探索階段,圖書館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要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培養體系,要采用館校聯合模式培養專業性強、高素質、復合型的文創產業人才。文創產業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和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郝鑫.淺析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和外延[J].現代交際,2012(7):126-128.

[2]姚林青,盧國華.文化創意產品的經濟性質與外部約束條件[J].現代傳播,2012(5):106-110.

[3]劉奕.文化創意產業:內涵、效應與政策[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3):86-90.

[4]王毅,柯平.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類別調研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8(3):21-32.

[5]趙曉紅.文化創意產業與圖書館延伸服務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6(25):12-13.

[6]吳凡.英國:創意產業的最早萌動[J].華東科技,2012(2):64.

(編校:馬懷云)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現有的關于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認識大多從公共管理學角度出發,重視效率、結果和成本一收益,卻往往忽視了其中的法律要素,因而不能對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本質進行合理說明。界定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性質必須回到“政府-公共圖書館-公民”的相互關系之中,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歸屬。從法律角度來看,公共圖書館服務是政府文化行政給付的具體表現形式,而公共圖書館則是一種營造物法人。賦予公共圖書館以營造物法人格的意義在于充分肯定公民和公共圖書館的自主性,將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納入法治化軌道。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文化行政給付 營造物法人

“公共教育、公共醫院、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和公園最初都不是由政府創建的,而是由那些具有公益精神的個人或群體來提供的,但政府現在已經占據了期間的大部分領域”。哈耶克的話反映了政府在公共圖書館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也反映了20世紀以來政府行政模式從“秩序行政”到“給付行政”的巨大轉變。公共圖書館服務是“給付行政”的具體體現,更準確地說是一種法律上的行政給付行為,“服務關系之雙方性”“個人對此服務關系之依賴性”是其顯著特征。但受以效能為基本邏輯的管理學理論的影響,現有的研究和已出臺的地方性圖書館法規更關注公共圖書館的組織架構、管理方式與服務內容,并未明確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法律屬性,這給界定公民“圖書館權利”、厘清“政府-公共圖書館-公民”三者之間的關系帶來了障礙。

1.對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性質的一般認識

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出現于19世紀中期的英國和美國。以“由公共經費支持”“為公眾提供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公共圖書館,建立和運行的目的在于維護公民基本文化權利、保障知識與信息的分配正義。目前,對公共圖書館性質的認識主要有以下3種:

(1)事業單位說?!妒聵I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2條第1款規定,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中共中央國務院2011年發布的《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現有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可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3類。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又可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其中,“公益一類”為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公益二類”是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31。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屬于“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該類事業單位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其宗旨、業務范圍和服務規范須由國家確定。

(2)公益性機構或非營利性組織說。我國各地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條例或管理辦法一般都將公共圖書館定性為“公益性機構”。例如,《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1997)就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各級人民政府投資興辦,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具有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存儲、加工、開發和服務功能的公益性機構”。而《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2015)(以下簡稱《意見稿》)則將公共圖書館定義為“以提供閱讀服務為主要目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傳播文獻信息,向公眾開放,并經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肮嫘詸C構”和“非營利性組織”都可以指政府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其管理和運營有自主性,不受政府直接干預。廣義上的“非營利性”包括“公益性”,但狹義的“非營利性”卻與“公益性”存在顯著區別:純“公益性”機構是公共資源全額投入(相當于轉移支付),其產出完全沒有價格,以取得社會效益為己任;而“非營利性”組織則部分投入來自公共資源,部分來自私人資源或第三域的主體?!兑庖姼濉穼矆D書館的“非營利性組織”的定性在某種程度上順應了公共圖書館資金來源多元化的趨勢,但其將政府之外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圖書館也納入公共圖書館的范疇并不符合我們關于“公共圖書館須由公共經費支持”的一貫認知。

(3)公共物品說。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壟斷性以及收費困難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規模效益大、初始投資量大,私人企業和市場不愿提供、難以提供或提供后難見效益,所以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門承擔供給責任。公共圖書館由于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應當由政府負責提供,政府必須履行投資主體的責任。也有學者指出,受接待能力所限,公共圖書館服務在特定時間點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因此,公共圖書館至少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當然,對公共圖書館公共或準公共物品屬性的認識并非一成不變,20世紀80、90年代,各國均出現過將公共圖書館排擠出公共物品范疇的思潮和運動;時至今日,對公共圖書館能否市場化的問題仍然爭論不休。盡管從公眾自由和平等地獲取信息的角度來說,必須要明確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物品性質,但經費壓力始終是確認該性質的最大障礙。

公共圖書館的性質決定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性質。如果公共圖書館是“事業單位”.那么公共圖書館服務就是公共圖書館這一“事業單位”所從事的工作或事業.即“文化事業”。在我國,“文化事業”一詞一般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國家或社會層面上的整體的文化發展,二是指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相對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公共圖書館服務主要指公益性文化事業。自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之后,“文化事業”“公益性文化事業”等概念逐漸被“公共文化服務”所取代,公共圖書館服務也被劃歸政府公共服務范疇,也就是說,公共圖書館服務是政府的一種公共服務。當公共圖書館由政府或主要由政府投資興辦、向社會公眾開放,即便將它稱為“公益性機構”或“非營利性組織”,公共圖書館服務在性質上仍然是政府的公共服務。而如果公共圖書館是“公共物品”,那么公共圖書館服務就是由“公共物品”提供的服務,亦即公共服務。

綜上所述,不論公共圖書館是事業單位、公益性機構、非營利性組織還是公共物品,公共圖書館服務都屬于政府的公共服務。從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務角度來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性質是相對確定的,但公共圖書館的性質卻不能隨之而定。由于公共圖書館一般都由政府建立、受政府財政支持,因此,公共圖書館性質的界定必須要回到政府與公共圖書館的相互關系之中,明確兩者的權利義務歸屬,對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進行法律解讀。

2.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法律之維

“公共物品”“公共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均為公共管理學概念。公共管理學注重從效率、成本-收益和結果看問題,但卻撇開了公共管理活動中的憲法法律及其程序、條件,因而不能合理地說明社會總體的公共管理現象。只有重視公共服務、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法律要素,我們才能更全面、準確地理解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

2.1文化行政給付: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法律本質

“公共服務”對應的法律概念是“行政給付”?!靶姓o付”的出現與20世紀以來政府行政模式由“秩序行政”到“給付行政”的巨大轉變直接相關。在傳統社會,政府通過防衛、警察、財政等限制性手段維持國家和社會存續的行政模式被稱為“秩序行政”或“規制行政”;進入20世紀后,人口增長、社會分工、都市化、現代生活方式的興起使個人生活無法自給自足,只能轉由社會團體提供,但社會力量的弱勢和低效最終讓國家承擔起照顧個人生存的義務。為了讓全體國民都能過上作為人所應有的生活,增進公共福祉,國家開始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采取授益性手段來保障國民生活,此種積極的行政模式被稱為“給付行政”或“服務行政”?!敖o付行政”集中體現在水、電、煤氣、交通、郵政、醫療等公共服務上,“服務關系之雙方性”“個人對此服務關系之依賴性”使其明顯區別于失業救濟、貧病救助等單方面的國家行為,在這些公共服務中,個人和國家均須承擔一定的義務。

“給付行政”模式分為供給行政、社會保障行政、資助行政3類。其中,供給行政通過公共用物(如道路、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如學校、醫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公企業(如煤氣公司、公交公司、鐵道公司等)的設置和經營來實現;社會保障行政通過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來實現;資助行政主要指經濟性資助行政,通過對社會團體、私人、企業提供資金及其他財產性利益來實現。

“給付行政”是現代國家的一種行政模式、行政理念,在行政法和行政行為理論體系中,“給付行政”模式或理念被具體化為“行政給付”?!靶姓o付”是一種行政行為,更寬泛地說,它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等行政主體為保障個人和組織的生存權和受益權,維持和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依照法律規定和相關政策向個人和組織,尤其是出現生存困難并符合法定保障條件的個人和組織,提供物質、安全、環境、精神等各方面保障的行政活動及相關制度。根據給付行政的模式分類,行政給付也包括供給性給付、保障性給付和資助性給付3種存在形態。其中,供給性給付是給公眾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務的行政活動;保障性給付是給生活貧困者提供社會救濟的行政活動;資助性給付是行政主體為保證經營安全、滿足公眾需要給私人或私營企業提供補助金、資金借貸、債務保證等的行政活動。

在現代社會,精神性的行政給付比物質性的行政給付更受關注,這也是馬克思所說的人類“生存需求一社會需求一精神需求”客觀發展規律的現實反映。精神性的行政給付表現為對人們文化發展、思想自由、表達自由等權利的保障,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界定,文化發展、思想自由、表達自由等權利屬于文化權利的范疇,因此,精神性的行政給付又可稱為“文化行政給付”,它是與“公共文化服務”相對應的法律概念。文化類的行政給付屬于供給性給付,即由政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等行政主體負責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法律性質也是文化行政給付。

2.2公共圖書館的法律屬性:“行政機構”還是“獨立行政法人”?

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開展以公共圖書館的設置和經營為前提,在文化行政給付中,公共圖書館是行政主體提供于公共之用的人和物的設施的綜合體,也稱為“營造物”。

“營造物”概念源于德國法,自德國行政法學家奧托·邁耶創設了“公物”概念之后,“公物”在德國法中便被視為所有直接供大眾福祉或者行政主體自身持續需要使用的財產。在德國法中,“營造物”是公物的一種;但在日本法中,“營造物”與“公物”卻有著明顯的區分:“公物”以物為構成要素,“營造物”以人和物為構成要素。我國行政法學界對“公物”和“營造物”的研究起步較晚,2010年之后才有相關論著出現。隨著給付行政模式的廣泛推行,“公物”和“營造物”在行政法研究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從現有的研究狀況來看,一般傾向將“營造物”與“公物”相區分在法律性質上,“營造物”是行政機構的一種類型,“公物”只是行政的配備,是一種物的手段。根據上述觀點,作為“營造物”的公共圖書館在法律性質上是一種行政機構。

但如果將公共圖書館理解為一種行政機構,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以下問題:既然公共圖書館由政府設立、由政府財政支撐、實現的是政府“滿足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的行政目的,那么,在法治政府框架中,不論公共圖書館的成立還是使用都應遵循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的相關規定,圖書館自身的規章制度對使用者并無效力。更進一步說,政府對公共圖書館擁有絕對的管理權,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也應受政府支配,這種認識顯然有悖于圖書館學界關于“公眾應自由、平等地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共識?!兑庖姼濉冯m然將公共圖書館定性為“非營利性組織”,但就具體規定而言,它更像是政府的行政機構。在內容上,《意見稿》更多地是彰顯政府行政權力對于公共圖書館事務的管理即職權,而較為淡化其應有的職責與義務;公共圖書館自身的權利和公民的權利的保障似乎也只是依附于政府的行政權力。

然而,沒有政府的介入和支持,公共圖書館也很難存在和發展。20世紀70、80年代,在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下,英國和美國的公共圖書館都經歷了“公共圖書館市場化”運動,我國公共圖書館也于80、90年代大范圍、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場機制。但實踐證明,政府的退出或政府投入的削減都會導致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嚴重萎縮,這恰恰反映了公眾對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依賴性。而在法理上,公共圖書館的市場化運營以及有償服務的擴張也影響到公民平等獲取知識和信息權利的行使和實現。因此,世界各國愈加認識到政府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性。

為了協調政府管理與市場運營,2006年之后,日本政府開始對國立國會圖書館實施獨立行政法人化改革?!蔼毩⑿姓ㄈ恕笔菫榱颂岣邩I務執行的效率性,謀求行政組織的精簡化,使中央各省廳的業務執行部門獨立出來而設立的法人。在國立國會圖書館之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機關、博物館、美術館、國立公文書館、造幣局、城市再生機構等進行了獨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國立大學也被規定為國立大學法人。根據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通則法》(1999)的規定,獨立法人化改革后的國立國會圖書館即為“國立國會圖書館法人”,其組織機構由圖書館館長自己決定,政府根據預算撥給其必要的運營經費,員工工資收入與業績掛鉤,由主管部門的獨立行政法人評估委員會、總務省的政策評估和獨立行政法人評估委員會對其進行業績評估。但這一改革也備受爭議,因為以效率為評估標準很可能會降低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使圖書館失去應有的功能,而資金來源的改變也可能會迫使圖書館開始收費,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

可見,不論將公共圖書館的法律屬性界定為“行政機構”還是“獨立行政法人”,都很難平衡政府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而上文所論及的關于公共圖書館的一般認識也存在類似問題:“公益性機構說”和“非營利性組織說”均未明確政府之于公共圖書館的重要性;“公共物品說”雖然強調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但受公共管理學思路所限,并未明確公共圖書館的法律地位;“事業單位說”盡管強調了政府投入和對公益性的維護、在法律層面確認了公共圖書館的“事業單位法人”地位,但卻并未重視公共圖書館和公民的自主性。

3.“政府-公共圖書館-公民”關系重塑:以營造物法人為中心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中介和平臺,既然公共文化服務是法律意義上的文化行政給付,那么,界定公共圖書館的法律性質必須要回到文化行政給付的框架之中,以營造物法人為中心來重新認識“政府-公共圖書館-公民”三者之間的關系。

3.1政府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

3.1.1政府與公共圖書館的設立

營造物是用于特定公共目的的人和物的綜合體,這一概念包含3個要素:營造物為人和物的結合體;營造物的設置是為了達到一定的行政目的;營造物應為行政主體(政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所建立。上述構成要素決定了營造物的設立須以“為國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和“受行政主體支配”為前提條件。作為一種營造物,公共圖書館也為行政主體(主要是政府)所建,“政府或法律授權管理”“主要由公共財政或稅收支持”甚至成為公共圖書館的首要特征,與準公共圖書館和非公共圖書館相區分。既然公共圖書館在組織建構和資金來源上受政府支配,那么政府與公共圖書館之間就存在著一種建立與被建立、設置與被設置的關系,政府擁有公共圖書館的設置權。政府權力和國家義務是一體兩面,政府對公共圖書館設置權力的行使也是國家對公民文化權利保障義務的履行。從法律角度來看,政府設置公共圖書館是向公眾提供精神文化服務的行政活動,也就是說,政府設置公共圖書館的行為是一種行政給付行為。

根據行政法的基本原理,政府不能隨意設立公共圖書館,建立、變更和撤銷公共圖書館等行政給付行為的實施必須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與公開原則3種。對于公共圖書館的設置而言,合法性原則和公開原則尤為重要。合法性原則要求政府設置權的行使須通過立法機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法規予以規制,規制的內容主要有:(1)政府設置權的內容及行使條件;(2)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支持;(3)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范圍和宗旨。而公開原則則要求政府設置權的行使須向社會公開、充分說明理由、聽取公眾意見并接受公眾監督。之所以要明確政府設置公共圖書館的行為是一種行政給付行為,還要對這兩個原則予以特別關注,既是為了保證公共圖書館運行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也是為了應對當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機構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政策層面肯定了公共圖書館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必要性。學界和實務界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已有很多深入探討,本文不再贅述,綜合來看,組建理事會、將理事會作為決策主體已是主流觀點。但受事業單位改革思路所限,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并沒有充分重視自身的自主性,政府的支配仍貫穿公共圖書館運行的各個環節。例如,理事會的理事長多由主管部門的分管領導兼任,理事長作為主管部門的副職需要再向主要領導匯報才能決策;在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未制定的情況下,政府完全有可能隨意安排管理人員,干預圖書館的具體事務。限定人員構成是保證政事分開、實現“去行政化”的一個思路,但其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政府權力對圖書館自身事務的控制,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必須要走法治化道路:(1)明確政府的設置權限:政府僅有公共圖書館設置權,無運營權和實際管理權;(2)制定公共圖書館理事會的遴選或競聘規則,遴選或競聘過程和結果須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違反遴選或競聘規則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制定公共圖書館理事的任職規則與職責權限,理事任免須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有違規任免情形的,相關責任人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1.2政府與公共圖書館的運營管理

政府是公共圖書館的設置主體,而非公共圖書館的運營、管理主體。在政府的文化行政給付中,營造物只是用于特定公共目的的人和物的綜合體,它不能自己思考,也無法自己行動。要想讓營造物在法律上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必須賦予它以法人地位。法人設立的初衷是讓那些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且具備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條件的社會組織在經法律確認后,可以以自己所有或獨立經營管理的財產為基礎,享有廣泛的民事權利,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

當營造物成為營造物法人,它便有了自主運營、自我管理的能力;當公共圖書館成為營造物法人,能否將其民營化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日本,營造物的運營曾主要由國家或者地方公共團體來實施,只有少數公企業被賦予營造物法人地位。1986年之后,民間資本和經營能力的引入使一部分營造物法人(日本國有鐵道、日本電信電話公社)被改組為公司組織;隨后,將公共設施的管理委托給民間的做法也得到承認。1999年,PFI法(《關于通過民間資金等的活用促進公共設施等的整備等的法律》)出臺;2007年,郵政事業也被民營化。但實踐已證明,公共圖書館并不適合進行全面的市場化改革,有償服務的開展不僅沒有促進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反而導致公眾信息獲取權的萎縮。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精神需求自身的特有屬性相關。人類的物質需求一般可以由同質的、批量的物品予以滿足,同質、批量的生產可以提高服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而煤氣、供暖、電信等行業可以實現民營化。而精神文化需求具有較強的個體性,精神文化供給一定要有差異、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公眾的需求,如有針對兒童或老人的出版物、有面向大眾的流行小說、有面向少數群體的小眾讀物、也有滿足專業人士需要的技術類圖書等。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精神文化的供給必須多樣,但多樣必然帶來精神文化供給的高成本和低收益。高成本和低收益決定了公共圖書館服務一般只能由政府來承擔,一些時候,政府甚至需要通過類似行政征收的方式(如出版物呈繳制度)來保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運轉。

“公共服務應當盡可能交給私營組織提供,或者對公共部門盡可能實行商業化管理。只有在私營組織的服務效率低于公共部門,即其交易成本高于公共部門時,才有必要設立公共部門”。受精神文化需求特性的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不能完全市場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其運營管理不能走市場化道路。目前的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基本按照事業單位改革、更準確地說是非營利性組織建構的思路進行,從保障公共圖書館公益性的角度來說這并沒有問題.但能否真正擺脫舊有的體制障礙仍需時間檢驗。但公共圖書館作為營造物法人,其理事會完全可以通過委托或指定的方式選擇適格的管理者進行經營管理。政府在公共圖書館的運營和管理中應以且僅以監督者的身份出現,通過財務審計、績效評估等量化標準來考察圖書館的運營管理狀況以及公益性目標的實現程度。

3.2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

相對于政府,公民是公共圖書館更重要的監督者。并且,在公共圖書館使用過程中,公民還可以以經恰當渠道表達自己之所需與所想、發揮自主性,以此改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公民和公共圖書館的聯系集中體現在公民對公共圖書館設施和信息資源的使用上,因此,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又可被概括為使用與被使用的關系。

公民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權是“圖書館權利”的核心。在“圖書館權利”概念的來源文件——1939年美國的《圖書館權利法案》(也譯為《圖書館權利宣言》)中,就已提出個體應當自由、平等地對圖書館加以利用,并詳細列舉了圖書館所負有的保證公民自由、平等地獲取信息和圖書館服務的義務,這實際上就是對公民圖書館使用權和使用權實現方式的概括性規定。國內學界對“圖書館權利”有以下幾種認識:(1)民眾權利論。即認為圖書館權利是民眾的圖書館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平等、自由和合理利用圖書館的權利。(2)圖書館員權利論。即認為圖書館權利是圖書館員職業集團為完成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職責所必須擁有的自由空間和職務權利。當然,也有學者指出,“圖書館員權利”是圖書館對公民信息利用權的保障和維護,圖書館所主張的并不是自身的權利,而是圖書館利用者的權利。(3)公民與圖書館權利論。即認為圖書館權利是指公民和圖書館的權利,是公民接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和圖書館人維護圖書館科學、有效運作的權利的統一。雖然看法不同,但這些觀點基本上都肯定了“圖書館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民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權,主要分歧在于“圖書館權利”是否包括圖書館或圖書館員權利,而這一分歧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對圖書館權利的公法意義和私法意義的混淆。

營造物是由政府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物質或精神需求、增進公共福祉.履行憲法規定的國家義務。公民權利決定國家義務,國家權力來源于國家義務;公民文化權利決定國家文化義務,國家文化權力來源于國家文化義務,國家文化義務的履行需要通過國家權力的行使來實現。我國憲法第22條規定:“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毕碛泻褪褂霉矆D書館是公民文化權利的重要內容,建設公共圖書館是國家的文化義務之一,這一文化義務需要政府來實際履行,因此,政府設置公共圖書館是行使國家文化權力、履行國家文化義務的具體體現。

在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層面,公民所享有的圖書館權利實際上是一種公法意義上的權利,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公法關系、是公民與國家關系的外在表現。我們通常所說的圖書館權利,如公民信息利用權,公民平等、自由使用圖書館的權利等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公法意義上的圖書館權利。當公民對公共圖書館的設置有異議,或者公共圖書館因設置存在瑕疵或違法情形給公民造成損害的,公民可依據自己所享有的文化權利提起行政訴訟或要求國家賠償。

而在公民與營造物法人的關系層面,公民所享有的圖書館權利是一種私法意義上的權利,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私法關系。在這一私法關系中,圖書館有保有自身財產和維護管理秩序的權利,公民須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圖書館可對損壞圖書館館藏資源或設施的公民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而公民也可以通過行使圖書館權利表達自己的所需和所想,以此敦促圖書館改進服務,更好地實現公民對圖書館的平等、自由和合理的使用。有權利行使的主體(公民)就應當有權利行使的對象(公共圖書館),賦予公共圖書館以營造物法人格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給予公民和公共圖書館平等的民事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公民和公共圖書館的自主性,將公民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納入法治化軌道。

圖書館員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關系也應受私法調整:圖書館員應根據聘用合同的要求履行管理職責,公共圖書館應尊重和維護圖書館員的合法權益,若有圖書館員違反合同約定或公共圖書館侵犯圖書館員權利的情形,雙方均可通過協商、仲裁或訴訟等途徑尋求救濟。

4.結論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來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權利和義務貫穿于法律現象邏輯聯系的各個環節、法的一切部門和法律運行的全部過程。對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性質的法律解讀實際上就是對“政府-公共圖書館-公民”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解讀。

公民有參加文化生活的權利,政府有滿足公民文化需求的義務。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屬于文化行政給付行為,應受行政法調整,須嚴格遵循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與公開原則;公民接受公共文化服務亦受行政法調整,若平等、自由地使用公共圖書館的權利受到侵害,可以依據行政法的相關規定尋求保護。

為保障公民平等、自由的使用權利,實現“辦管分離”,政府既不能將公共圖書館當作行政機構,也不能將公共圖書館視為獨立行政法人,而應確立其營造物法人的民事主體地位。公共圖書館作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義務的具體履行者,既要接受政府監督,也要通過規章制度確定圖書館和公民的權利義務歸屬,在接受公眾意見的同時不斷改進服務。

《公共圖書館法》正處于制定過程當中,在法律層面明確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的性質非常關鍵。厘清“政府一公共圖書館一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助于《公共圖書館法》在理念、價值取向上對《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我國憲法關于公民文化權利、國家文化義務的規定作出積極回應;有助于《公共圖書館法》在實際操作上為公共圖書館服務提供更加合理的規范指引,更大程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和公民的自主性。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的認知觀念也發生著極大的變化,對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分析新媒體時代對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影響,并探討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的創新路徑,力求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滿足人們的對信息的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管;檔案管理;創新

引言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技術赫然成為各行業發展及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同時其促使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化,進而人們對外界信息及知識的需求亦愈發多元化。公共圖書館檔案記載著社會發展、政治發展、人物事跡等,是人們了解歷史、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極高的社會存在意義及文學價值。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逐漸顯露出局限性,無法滿足社會發展與人們求知的需求,因此,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要借助新媒體時代的機遇進行突破性的創新,優化其管理技術及服務方式,進而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社會效用。

一、新媒體時代對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影響

(一)提升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技術在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管理工作的觀念和方式,能有效降低檔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提升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時還能減少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失誤,提升檔案管理工作的品質,進而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

(二)促進公共圖書館檔案的開發與利用

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檔案能借助信息技術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實現其開發和利用,為社會大眾提供不同層次、不同樣式的檔案管理服務。新媒體時代的宣傳方式也更加多樣,而且擁有較高的性價比和宣傳效果。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有效提升了檔案信息的宣傳效率和范圍,進而獲取了更多人群的關注,進一步的提升檔案信息的利用率。

(三)強化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的安全性

檔案資源的安全性是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傳統檔案資源管理通常采取對檔案資源進行封存儲藏的形式,不僅容易造成檔案資源的損壞,還對檔案資源的查找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將檔案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強化其安全性,也使檔案管理資源的查找使用更加便捷。而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的檔案管理平臺也可以通過技術提升及安全加密等方式為檔案資源的安全管理提供更牢固的安全保障。

二、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的創新路徑

(一)構建新媒體時代的檔案管理服務思維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服務創新,應先實現其服務思維的創新。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要堅持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原則,時刻將社會大眾的需求當作工作開展的前提性條件。檔案管理服務應深入且正確的了解社會大眾對檔案服務方式、種類的需求,從社會大眾的角度出發,滿足社會大眾對檔案資源的需求,進而得到更多人群的認可,實現檔案資源的存在價值及其最大利用率。此外,新媒體時代是信息數據的共享時代,檔案管理服務應將所有能公開共享的檔案資源整合在同一個服務平臺中,為社會大眾自行選擇其所需要的檔案資源創設客觀條件,進一步的促使檔案資源為社會大眾所用。

(二)完善檔案管理服務崗位評定機制

現階段,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完善檔案管理服務的崗位評定機制,確保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能高效且專業的完成檔案管理工作,同時,還要為工作人員提供學習及發展的客觀條件,保障工作人員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的與時俱進,進而實現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此外,管理部門還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崗位評定機制,堅持人盡其用,各盡其才,能者上崗的評定原則,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發展需求,為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及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給。

(三)開發檔案管理服務的移動APP

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獲取信息及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便捷化。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對信息的傳遞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檔案管理人員可以順勢而為,開發檔案管理服務的移動APP,讓檔案資源更加廣泛、更加快捷的被人們熟知并使用。同時,還可以根據檔案資源的來源和內容設計側重點不同的APP專題,讓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檔案資源受體大眾更加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提升檔案管理服務的層次性及全面性。例如,可以設置“世界大戰”“導彈紀實”“絲綢之路”等APP專題,既簡化了人們整合相關檔案資源的環節,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檔案資源的宣傳推廣。此外,檔案管理服務人員還可以定期開展系列性的專題講座,詳細且深入的對檔案資源進行講解,可以通過移動APP進行直播,也可以通過移動APP觀看相關專業的錄播,進而為社會大眾提供正確、詳盡的檔案服務。

(四)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檔案管理服務

新媒體時代下,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檔案管理服務工作中,可以促使檔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發揮其社會價值。檔案管理服務人員在檔案資源的搜集、整理、儲備、數據庫建立、管理、維護等環節都要科學、適宜的應用信息技術,借此建立健全的檔案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工作人員要在保障檔案資源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檔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及可以拓展的優勢,并針對不足之處制定優化措施,同時對優勢拓展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客觀推測,進而確定其可行性。工作人員還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檔案管理服務平臺的智能化、海量化運行,為社會大眾構建動態化、層次化、多元化的檔案資源服務平臺。此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借助云終端技術為檔案管理平臺用戶創設“云檔案館”,進一步的提升檔案管理服務的便捷化、全面化。

總結

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可以借助時代的機遇提升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進公共圖書館檔案的開發與利用、強化公共圖書館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因此,檔案管理部門要構建新媒體時代的檔案管理服務思維,同時不斷提升檔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抓住時代的機遇,為社會大眾提供更高品質的檔案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馬寶珍. 大數據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管理策略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2):161-162.

[2]  樊振佳,翟羽佳,閻嘉琪. 守正拓新  開放融合——2019年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綜述[J]. 圖書與情報,2019(06):125-140+145+2.

[3]  廉裕津,曹航. 社會化媒體環境下檔案管理理念變遷及應對策略[J]. 北京檔案,2019(04):14-18.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益性;服務效能;提升策略

摘 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典型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其在全民閱讀時代背景下的公益性與服務效能的提升研究具有現實必要性。文章結合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實踐,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與服務效能的有效提升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化服務機構的服務效能。提升服務效能、發揮公益文化服務價值逐漸成為公共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主導目標,而這也是實現區域文化平等、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的必經之路,直接關系到公共圖書館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加強公益性與服務效能的提升研究,明確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公益性與服務效能提升的有效策略。

1 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與服務效能

公共圖書館帶有公益服務的屬性,即服務于廣大群眾,滿足群眾的多元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在服務建設中必須具備服務效能意識,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完善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是顯而易見的,主要是履行自身使命的程度。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其主要職能是帶動文獻資源建設,提供有效的讀者參考咨詢,滿足讀者的多元化文化訴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當前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水平整體偏低,從本質上說是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條件較弱的反饋。信息時代對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對于服務效能的提升有了信息層面的新的要求。因此,我國必須重視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與服務效能的提升研究,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2 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積極著手自身服務體系的升級并取得了部分成效。文化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設施完善率每年增幅達到了6.59%,占全國文化服務體系完善率的3%;在閱讀渠道拓展方面,公共圖書館每年增長27.38%,占全國文化資源完善率的10%。在取得部分成效的同時,公共圖書館也必須意識到其在信息時代面臨的新挑戰,意識到由于區域性限制等原因導致的服務質量無保障、服務理念滯后、服務信息化建設不足等問題,而這些也是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與服務效能提升研究的重點。

2.1 服務效能提升意識弱

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服務屬性使管理人員的服務效能提升意識普遍較弱。解讀“效能”二字,其涵蓋效率、能力和質量等因素,其中效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建設來說,效能指標主要是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落實。我國公共圖書館多為政府出資,市場競爭與發展意識較弱,服務效能提升意識淡薄,缺乏精細化管理運作。

2.2 服務效能水平不高

公共圖書館是按照省級、市級和縣鄉鎮級分類部署的,而服務效能水平低是共性問題。越到基層,文化服務支持力度越弱,服務效能水平直線下降。其中,評判服務效能水平的主要指標是公共圖書館的接待人數。以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為例,2018年全市公共圖書館接待訪問量合計為2,427.18萬人次,人均到館次數合計為1.63次,而美國為人均4次,日本為人均8次,我國圖書館人均接待量明顯低于發達國家。

2.3 缺少精準的績效評估

我國公共圖書館為大力推行精細化運作模式,采取了績效管理措施,但在績效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績效分析報告,無法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進行準確評估。公共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滿足群眾的文化訴求,實現文化服務的均等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在服務效能建設中必須關注讀者的新訴求,最終實現服務效能提升與群眾文化訴求的平衡。

3 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與服務效能提升的有效舉措

3.1 轉變服務理念,以讀者為中心

要想提升公益性與服務效能水平,公共圖書館必須積極轉變服務理念,以讀者為中心,堅持人本主義思想,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最大限度地讓讀者滿意。近年來,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在人本服務中堅持專業化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圖書館軟硬件建設的支持力度。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其必須關注每位讀者的文化訴求,在服務中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原則,公平公正地提供文化服務。以讀者為中心就是堅持人本服務思想,心系讀者,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具體體現在閱讀環境的創設優化、讀者服務體驗的提升等方面,一方面可以吸引讀者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讓讀者樹立主人翁意識,對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督促他們提升服務效能;另一方面改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從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結構入手解決問題,優化服務環境。公共圖書館還要通過閱讀空間的合理劃分,通過人文性關懷及閱讀場景的布設等,以軟服務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3.2 創新服務形式,使服務更專業

當前,公共圖書館服務形式的轉變勢在必行,服務形式的創新必將帶動服務效能的提升。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需要基于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發揮數字化技術優勢,引入操作更便捷、服務更精準的圖書引導服務模式,通過智能化文獻檢索、自助化借還登記、自助網站查詢、人工智能的參考咨詢等,使讀者的查詢、檢索、借閱更方便;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有效提升必須從傳統服務體系的變革和優化入手,切實提升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效能服務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積極為讀者提供各種幫扶與指導。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嘗試與當地的高校聯合,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吸納高校志愿者參與公共圖書館公益服務,緩解公共圖書館人力緊張的壓力,也讓高校學生在基層服務中有所鍛煉和提升。廣州市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的新思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采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積極與學校、園區、地產商等各類社會機構合辦分館,以財政小額投入撬動社會力量的大額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至2018年年底,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分館)共有191個,在136個街鎮范圍內實現了通借通還,且對公眾免費開放,圖書館(分館)覆蓋率達80%,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分館41個。此外,公共圖書館服務形式的創新也體現在對社會現有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上,拓展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社會參與度,讓更多的讀者認識到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價值和公益服務屬性,認可其服務并積極參與服務。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形式應更加多元化,具有創新性,推動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傳播,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質的提升。

3.3 重視基礎建設,使服務更有保障

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群眾文化需求的滿足,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圖書館文化作用的發揮需要以扎實的基礎設施建設作保障。公共圖書館在設計建造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成本問題,考慮讀者需求,兼顧自身和讀者的利益。公共圖書館從選址、設計、建設到裝飾等都必須基于為讀者服務的原則,制訂更加合理與可行的建設方案,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最大限度發揮。至2018年年底,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合計為40.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14%;每千人建筑面積合計為27.23平方米,同比增長13.95%,其中各類型分館建筑面積合計為12.43萬平方米;經費投入合計約為4.44億元,人均經費合計為29.77元。這些成果都得益于廣州市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及財政經費上的投入。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要廣泛采集社會各界的反饋信息,作為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的參考,擴大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信息采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進行深度挖掘,包括讀者信息、文化建設信息、政府信息等。大眾能夠通過圖書館了解、接觸到多方面的信息,認識到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的價值,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與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3.4 發揮信息優勢,提升服務效率

公共圖書館在信息時代必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服務流程的優化,提升自身的服務效能。信息技術在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中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可帶動公共圖書館傳統服務向數字化服務、信息化服務轉型,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圖書館工作人員做好相關服務信息的收集、分類與分析,了解讀者的服務訴求,優化服務,提升讀者的滿意度。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使公共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即時回復提升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而計算機技術、云存儲技術等也實現了公共圖書館數據管理、館藏資源管理和信息存儲的高效化。2018年,廣州市區級圖書館計算機總數合計為3,301臺,同比增長2.07%,計算機配備數量較2017年有所提升。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自購、自建數據庫的下載、瀏覽量為8,678.84萬篇(冊)次,網站訪問量共計12,868.44萬次。其中,全市統一的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廣州數字圖書館(廣州圖書館官方網站)的訪問量為12,266.63萬次。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持續完善通借通還服務網絡、信息化管理系統及廣州數字圖書館三大管理與服務平臺,健全優化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建立常態化物流配送,保障各級圖書館之間文獻信息資源的快速流通,構建并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密切結合業務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抓手”,帶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思路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也實現了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手機智能終端圖書館服務的落地。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智慧化的打造,切實提升了自身的服務效能。

參考文獻:

[1] 李娜.淺談全民閱讀推廣與公共圖書館提高服務效能的若干問題[J].延邊黨校學報,2018(5):86-88.

[2] 劉濤.作為資本的信用: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經濟社會學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0):1-7.

[3] 周啟立.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的途徑:以安康市圖書館為例[J].當代圖書館,2018(3):41-43.

[4] 黃建琴.《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8(7):87-90.

(編校:崔 萌)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論文范文第6篇

一、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圖書館人員觀念陳舊、意識落后。

就我國目前的公共圖書館來看,大多數的圖書館的工作還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礎上,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觀念還比較落后,大多采用被動的服務方式,坐等讀者上門進行詢問和借閱,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創新意識,使得圖書館的工作很難取得成效。即使是在一些建立了區域網的圖書管理,對于信息化的工作意識也比較落后,只是滿足與代查、打字、復印等一系列低層次的信息服務,無法進行高層次的網絡信息服務。

(二)圖書館自動化建設程度不高。

近年來,我國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也加大了步伐,對圖書館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都進行了更新換代,建立起許多電子閱覽室,通過將計算機聯網的處理,實現了圖書館的跨時空的信息服務。但是目前的圖書館存在著嚴重的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尤其是對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庫的建立,更是不加以重視,無法滿足用戶對于信息廣、快、新、準的需求。

(三)信息人員素質不高、網上資源利用率低。

我國某些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對于現在的許多網絡技術不太了解,更不用說管理人員的外語水平和對于圖書管理的專業知識的掌握,這都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障礙。尤其是像公共圖書館這種大型的圖書館,它里面的資源更是數不勝數,圖書館內的信息非常復雜,這都給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管理人員本身素質低下,根本沒有辦法對大量的圖書館信息進行及時的整理、重組,也就使得圖書館網上的信息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四)網絡用戶的心理障礙。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這幾年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的技術更可以說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開始適應這種生活,享受這種生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用的用戶都能夠對圖書館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利用,不少用戶存在著對網絡信息資源利用的心理障礙。

二、網絡環境中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的創新

(一)改變服務觀念,加強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圖書館的發展必須要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在網絡環境大的背景下,圖書館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對于信息的服務觀念,將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對各種資源和文獻進行有效的加工、開發和利用,從而強化圖書館的信息意識??梢酝ㄟ^各種電子手段或者是網絡平臺,將各種資源聯系在一起,實現全國范圍內、甚至是世界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同時,要加強圖書館服務的多樣性,提供多樣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全天化服務。對圖書館的資源進行針對性的收集、整理、組織,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

(二)加強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數據庫。

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數據和資料比較復雜,并且數量龐大,光靠人工是很難實現管理的。所以,需要將這些信息利用自動化技術和網絡進行分類,然后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信息,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方便對圖書館大量的信息進行整理、分類等操作。在這個龐大的數據庫的統一管理下,用戶可以通過檢索,很快便能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件和信息,從而方便了用戶。同時這種數據庫也能夠提高圖書館的辦事效率。通過建立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數據庫,對于提高圖書館書刊的訂購數目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信息服務能力。

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所以,需要不斷加強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不斷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加強他們的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建立網絡協作網及完善的檢索系統。

首先,要在各個地區建立起集中的聯合目錄的數據庫和查詢系統,這包括很多,比如聯合書目數據庫、學位淪為數據庫、聯合期刊數據庫等,當用戶進行查詢的時候,能夠清楚地明白這個文件是在哪個圖書館收藏。其次,要在這個基礎上,由國家統一建立起公共插敘系統,通過全國協作網的集體契約方式,建立起覆蓋全部期刊和文獻的網絡數據庫,集中管理全國的文獻和期刊等,使得圖書館擁有的數據庫重復率降到最低,充分實現文獻的利用率,降低用戶進行使用的成本。

三、結束語

網絡環境為公共圖書館帶來挑戰和考驗的同時,也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創新。只要圖書館能夠有效地利用網絡技術,對其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就能夠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本文就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并就如何開展工作進行了創新性的探討。

關鍵詞:網絡環境,公共圖書館,工作

參考文獻

[1] 倪健.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工作創新研究——以江都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12:114-117.

上一篇:保險公司戰略改革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