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

2023-11-02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1篇

一、單項選擇

1、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國自行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分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準確入軌。這說明了:()

A、我國是科技大國,已經與發達國家沒有差距

B、我國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C、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D、我國的探月技術已經無與倫比

2、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大力鼓勵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進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級專門人才工作。這是因為:()

A、出國留學人員素質高,技術過硬B、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C、這些人才不想為國家服務D、我國自己培養不了類似的人才

3、2011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全國財政教育支出累計4.45萬億元,年均增長22.4%。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加快實施國家助學制度,財政投入從2006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億元,覆蓋面從高等學校擴大到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2130萬名,還為1200多萬名義務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這些數字表明:()

A、在我國還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子女上不了學B、我國學校使用的課本價格太高

C、國家優先發展教育的決心不改變D、我國的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不大

4、為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這有利于:()

①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 ②大幅度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③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④保護知識產權,杜絕知識侵權行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科技政策專家方新在中歐科技戰略高層論壇上指出:在人力資源上,我國科技人才的相對數量偏少:2010年,每百萬人口中科技研發人員只有806人,而日本有7017人,法國有5635人,德國有5840人,韓國有3986人。我國科技人才“質量”偏低,尤其缺乏拔尖人才和戰略科學家,人才嚴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費并存。這告訴我們:()

A、我國對科研的財政投入少B、我國不尊重人才

C、我國面臨著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壓力D、我國的科技人才外流嚴重

6、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國家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形式,試點工作已展開四年了。目前,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科技特派員有兩萬余人。該制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每年給農民帶來30億元純利。這從一個側面說明:()

① 我國正在努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③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④ 我國走科教興國之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7、超級稻第三期畝產900公斤攻關驗收組2011年9月19日下午宣布,經專家測定,位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百畝試驗田的超級稻加權平均畝產達到926.6公斤。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說,這標志著我國雜交稻技術在世界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這說明:() ①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正確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③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的正確性④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比較高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二、分析說明

8、材料:2011年11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了“神州八號”和“天宮一號”航天交會對接技術國家專利證書頒發儀式。據介紹:對接機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歷時16年攻關才研制成功,是我國航天史上最復雜的空間機電一體化產品。由5個接發指令的控制器,18個用來執行指令產生動力的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118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傳感器,291個傳遞力齒輪,759個軸承組合,11000個緊固件和數以萬計的導線和接插件等組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交會對接成功的背后,凝聚著無數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多個科技研究團隊和生產廠家團結協作的結果。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9、有人說:“只要我們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后就可以關起門搞建設,不用對外開放了”。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10、材料

一、2011年4月11日,第26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中山紀念中學開賽。本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題是:“創新·體驗·成長”。

材料

二、2011年4月11日上午,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總結我省“十一五”科技工作,部署“十二五”及今年的科技工作,表彰獲得201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和南方醫科大學侯凡凡院士獲得突出貢獻獎。

材料

三、《廣東省建設創新型廣東行動綱要》中指出:建設創新型廣東,就是把自主創新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核心,將廣東建設成為創新環境優越、創新體系完善、創新機制健全、創新人才集聚、創新成果眾多、創新效益顯著、自主創新支撐引領能力強大的創新型省份。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如何理解本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題:“創新·體驗·成長”?

(2)從“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到“科學技術獎勵”,你有何啟示?

(3)青少年們應該怎樣為建設創新型廣東作出貢獻?

三、綜合探究題

11、材料一:2011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五年,要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加大人才開發投入,推進重大人才工程。……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提升重大集成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建立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共同出資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共擔風險、共享成果,對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項目,政府要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材料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自主創新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各個領域都呈現出創新的元素,如科技方面:“神舟系列”飛船、“嫦娥

一、二號”、“天宮一號”以及“天一”與“神八”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的創新,創新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生機和活力。

材料三:“蛟龍”號在第二次下潛試驗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關,“天一”“神八”交會對接成功等科技成就,令舉國上下歡騰。九年(1)班的同學也以主題班會的形式表示慶賀。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除了科技方面的創新,你還能舉出哪些方面的創新?

(3)在主題班會上,有的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一些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等重要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已經是科技大國了”,請你給予評析。

(4)會后,同學們要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設計幾條宣傳口號,請你來完成。

“神八”“天一”喜相擁,科技創新步步高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

1C2B3C4A5C6D7D

8答:(1)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學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些科技領域已步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2)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取得重大成果。

(3)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5)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對接成功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結晶。 9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外開放并不矛盾。因為:

(1)在現階段,我國的科技水平還不夠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們在還面臨著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如果我們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總是走在發達國家的后面,就永遠會落后。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研究世界前沿技術,這樣才不會受制于人。

(2)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并不是說不要對外開放,我們可以關起門來搞建設了。我們

仍然要學習外國先進的經驗和技術,為我所用,提高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

(3)我們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與其它發達國家進行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建設創新型的國家。

10答:(1)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應該從小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在實踐中體驗創新的快樂,逐步成長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2)青少年應該從小樹立科學意識,熱愛科學,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長大了才能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樹,有所成就,成為國家有用的科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作出貢獻。

(3)(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我們青少年學生要發揚艱苦創業精神,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

(3)要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4)要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5)要使自己早日成才,為建設創新型廣東而奮斗。

11答:

(1)黨和國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2)理論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創新:“一國兩制”構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國務院實行大部委制等;文化體制的改革等。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2篇

命題視角一 科技人物

材料一: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材料二:陳化蘭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 2015年10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宣布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獲獎名單,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教授與其他國家的4名女性科學家共同獲得這一獎項。陳化蘭將成為第五位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人。

1. 屠呦呦等優秀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自強不息,愛崗敬業,艱苦創業,樂于奉獻的精神;開拓創新,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團結協作的精神。

2. 李克強總理致信屠呦呦祝賀其獲獎說明了什么?

(1)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重視科技,重視創新。 (2)黨和國家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3)黨和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3. 黨和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建設?

(1)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2)做好人才工作、建設人才強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 (3)重視培養人才,才能使我國由人口大國發展為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 為什么廣大科研人員要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

(1)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2)當今世界的國際競爭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5. 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向優秀科技人物學習?

(1)學習他們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 (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合作意識,發揚團隊精神,為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3)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勇于承擔責任,樂于奉獻社會。 (4)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 李克強總理在賀信中為什么要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7.學習屠呦呦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我們中學生應作出哪些努力?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崇高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大膽創新,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1 積極參加科技實踐,多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等。

命題視角二 科技成就

材料一:長征六號成功發射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志著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材料二:高分九號衛星成功發射 2015年9月14 日12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衛星送入太空。高分九號是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一顆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隨后經過約3.5小時飛行后,被稱為太空擺渡車的‚遠征一號?將這兩顆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成為北斗全球組網新成員。 設問 1. 有同學認為:“長征六號一箭多星創造了發射新紀錄,說明我國的科技整體實力已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科技發展水平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

2. “天河二號”奪得五連冠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2)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3)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4)有利于促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 (5)有利于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

3. 請你列舉幾項我國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首次試驗告捷;“月宮一號”試驗成功;“高分九號”正式投入使用;“蛟龍號”成功首次航潛;成功發射長征六號火箭,“一箭二十星”創記錄。

4. 我國為什么能不斷取得科技創新成果?

(1)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3)我國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4)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5)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等。

5. 青少年能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些什么?

(1)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 (3)敢于質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向傳統發起挑戰。 (4)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 (5)珍惜在校學習機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6. 高分九號衛星、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天河二號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說明了什么?

(1)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某些領域已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2)我國實施的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成效顯著。 (3)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偉大創造力的民族,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

2 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4)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向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5)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等。

7. 這些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對我國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1)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2)有利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3)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4)有利于促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

8.眾多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對于我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哪些啟示?

(1)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2)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3)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4)獎勵科技創新型人才,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5)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6)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技術,不斷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9. 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做?(要使自己成為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我們應該怎么做?)

(1)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務社會的本領,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歷史使命。 (2)熱愛科學,從小樹立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遠大志向。 (3)珍惜來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4)增強創新意識,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自己成為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5)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等創新活動。

10.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國實施的什么戰略?為什么要大力實施這一戰略?

(1)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2)①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技競爭力,緩解在國際競爭中的巨大壓力;②有利于培養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③有利于把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④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1.我國為什么能不斷取得科技創新成果?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4)我國大力弘揚創新精神,鼓勵創造、尊重知識和人才。 (5)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

12.有同學認為:“中國‘天河二號’奪得五連冠,說明我國的科技整體實力已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科技發展水平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

角度三 科技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

材料一:2015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 2015年9月20日,主題為‚科技成就夢想,

3 擁抱智慧生活?的2015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京啟動,全國各地科普日活動也在相繼展開。

材料二:中國制造2025 2015年7月14日,《中國制造2025》專題研討班結業儀式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致辭并強調,實施《中國制造2025》需要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共同努力。

材料三:國務院出臺‚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 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創 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等 在內的11項重點行動②。這一頂層設計將加 快推進‚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形成經濟發 展新動能,催生經濟新格局。

設問 1. 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說明了什么?

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②我國重視科技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③國家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重視公民科學素養的提高。

2. 為什么2015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強調“讓創新引領新常態”?

(1)科學技術的本質就是創新,科技創新決定國家的命運,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我國科技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要想縮小差距,趕超發達國家,關鍵靠創新。 (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3. 國家定期開展科普日活動有哪些意義?

(1)有利于普及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 (2)有利于人們樹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

4.國家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說明了什么?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 (2)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3)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創新就沒有科技的進步和發展。

5.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有什么意義?

(1)有利于引導人們重視科技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2)有利于推動我國科技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3)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

6.實施《中國制造2025》需要高等院校抓好人才培養工作,國家應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1)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鼓勵創新,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3)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4)加大資金投入,大規模、多層次、多渠道開展人才培訓。 (5)完善科技獎勵制度,保護公民的知識產權。

7.我國加快推進“互聯網+”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發揮網絡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開闊視野、休閑娛樂的良好平臺作用。 (2)有利于鼓勵、引導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創業,緩解就業壓力。 (3)有利于科技創新成果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創新的主體性作用。

8. 我國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4 (1)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2)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競爭,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 (3)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只有走自主創新道路,才能盡快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4)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科技整體水平不夠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

9. 我國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為什么需要大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

①當今時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③青少年能否創新,關系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④國家重視對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10. 我國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激發他們自身潛在的創造力;②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未來科技創新造就大批優秀人才;③有利于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培養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行為習慣。

專題一 銘記抗戰歷史 共沐和平陽光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命題角度一 閱兵盛況

材料一: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31位外國元首和19位政府高級代表,以及10位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出席,來自俄羅斯、埃及、古巴等17個國家近1 000名外國士兵參加中國抗戰閱兵式。受閱部隊共有50個方(梯)隊,包括2個抗戰老兵乘車方隊、11個徒步方隊、27個裝備方隊、10個空中萬(梯)隊。正式受閱人數約1.2萬人,共動用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所有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84%首次公開亮相。這是一場中國氣派、世界一流、超越歷史的閱兵盛宴。 材料二:大閱兵厲行節儉 新華網北京2015年8月24日電,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不管是閱兵訓練,還是后勤保障,‚節儉?是主要特點。‚中央專門就紀念活動提出了‘務實節儉’的要求。在閱兵訓練準備中,我們堅決貫徹中央要求,做到勤儉節約、精打細算。?此次閱兵紀念活動的基調是‚隆重、莊嚴、震撼、節儉?,其中‚節儉?二字體現在受閱官兵訓練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住宿衣物、設備設施再到日常訓練,閱兵隊伍始終厲行節約。

材料3: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①。為了和平,我們要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設問 1.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舉行表明了什么?(變問式:超越歷史的閱兵盛宴向世界傳達了什么?

①中國人民牢記歷史、捍衛和平的決心;②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③我國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④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有能力為維護世界和平承擔責任。

5 2. 我國之所以能在抗戰勝利日舉辦一場中國氣派、世界一流、超越歷史的閱兵盛宴,說明了什么?

①當今世界,中國是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發展中國家;②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展現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③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3. 眾多外國政要及外軍士兵參加閱兵,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為國際社會所公認;②體現了世界各國共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鮮明態度,及對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與向往。

4. 開展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提醒國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2)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3)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4)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亞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5. 大閱兵不是簡單的慶祝儀式,而是對歷史的紀念與沉思,對未來的展望與宣示。這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要順應世界發展潮流。 (2)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要始終不渝地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構建和諧世界。 (3)要開展全方位外交,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弘揚民族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凝聚正能量。

6. 作為中學生,你準備怎樣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①努力學習,立志成才,掌握報效祖國的本領;②升國旗、唱國歌時嚴肅端莊,體驗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唱愛國主義歌曲,增強自己的愛國情懷;④支持黨和政府為國家繁榮發展制定的方針政策;⑤關心國家大事,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⑥做好本職工作,不說不利于社會穩定的話,不做危害祖國和人民的事,盡自己所能服務社會。

7. 本次閱兵為什么要以“節儉”為主要特點?

①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勤儉節約是治國安邦之道;③勤儉節約是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④勤儉節約的美德對于個人道德品質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8. 此次閱兵紀念活動的基調是“隆重、莊嚴、震撼、節儉”,其中“節儉”二字體現在受閱官兵訓練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傳承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②有利于節儉務實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③展示出我國軍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革命傳統;④符合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的具體要求。

9. 有人認為,大閱兵意義重大,不需要厲行節儉,而應該隆重舉辦,展示我國地大物博的基本國情。你同意嗎?

不同意。①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惡化;②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摒棄。

命題角度二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材料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6 珍愛和平、開創未來①。

設問 1.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箲鹁竦膬群蛯嵸|分別是什么?

(1) 內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 (2)實質: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習近平主席指出,要“萬眾一心,風雨無阻,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這里“既定的目標”指的是什么?

共同理想,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習近平主席強調“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說明了什么?

①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目標,任何非正義行為都必然遭到全人類和全社會的共同譴責和一致反對;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③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4. 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國將再次裁減軍隊員額30萬,這一莊重承諾表明了什么?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各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②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③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和平崛起;④彰顯了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5. 我國為什么要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1)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中國人民從遭遇苦難中得出的必然結論。 (2)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實現中國夢,必須要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6. 習近平主席為什么要強調“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1)悼念抗戰中英勇犧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 (2)警醒人們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 (3)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4)凝聚、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命題角度三 敬仰抗戰老兵 弘揚民族精神

材料三:首設老兵方列 在武警國賓護衛隊的護衛下,一輛輛墨綠色的敞篷中巴車沿著綠蔭夾道的東長安街徐徐駛向天安門。車廂里,300多名平均年齡90歲的抗戰老戰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戰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著小紅旗,有的握著鮮花,微笑著來回揮動。

材料四:開學第一課 2015年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以‚英雄不朽?為主題,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節課,通過講述英雄故事讓孩子們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設問 1.抗戰老戰士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②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④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等。

7 2.首設老兵方列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表彰老兵對抗日戰爭所做的巨大貢獻;②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③老兵是抗戰英雄模范、人們的表率;④激發全國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3. 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以“英雄不朽”為主題,有何意義?(在大中小學校組織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精神,激發愛國情感,弘揚偉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引導中小學生銘記歷史,珍愛和平;③有利于增強學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④有利于激發中小學生奮發圖強、捍衛主權、保家衛國的壯志;⑤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 學習了《開學第一課》后,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踐行“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或“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這一主題)?

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堅強勇敢、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5. 我們青少年應怎樣秉承先烈遺志,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① 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②樹立憂患意識,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③樹立開放的胸懷和全球意識,積極了解、關心時事等。

命題角度四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材料五:《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 2015年9月3日晚,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設問 1.合唱《黃河·義勇軍進行曲》,現場觀眾不約而同地隨著拍子鼓掌,并喊出叫好聲,這說明了什么?

① 中國人民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④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2. 舉辦《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有何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文化強國凝聚正能量;②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和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④有利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3. 《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利用各種藝術手段展示中華文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如何保持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1)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3)借鑒和吸收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來文化和優秀文明成果。

4. 作為中學生,你準備怎樣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3篇

專題一

關注十八屆四中全會 推進依法治國體系建設

命題點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概述 熱點聚焦

材料一

會議勝利召開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 考點鏈接:①依法治國

②公平正義 材料一

相關設問

1. 針對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請你談談如何理解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2. 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什么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重大問題?

(1)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長期治國執政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治國基本方略。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4)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維護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從根本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分歧,更好地維護民眾的正當權利,使得法治理念在全社會得到廣泛普及,為打造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命題點二:聚焦依法治國·科學立法 熱點聚焦

材料一

科學立法

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材料二

憲法60年在中國民眾生活中日益“激活”

中國憲法歷經四部,用60年時間逐漸融化2000多年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傳統觀念。從聞名全省甚至全國的農民宋新元以民告官,維護家鄉環境不受污染,到汶川地震失去家園的羅開華因假筍種走上依法維權的道路等,憲法在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日益“激活”。

考點鏈接: ①公平正義②依法治國③公民的政治權利④憲法 材料

一、二

相關設問

9.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除了要建設完善的法治體系外,還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執法機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 (2)政府要依法行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3)公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10. 全會為什么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2)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3)憲法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1.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為什么必須堅持立法先行?

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

14. 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過程中,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這是保障公民什么權的表現?有何意義? (1)監督權(批評建議權)。

(2)有利于有效行使作為國家主人的權利,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建設法治政府和法制中國等。

材料三

民意、民智、民主——科學立法的地方實踐

剛剛走過的9月,中國人大制度歷經60載,一個甲子的滄桑,成效斐然,特別是在立法方面。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廣東、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積極探索,突破“閉門造車”樊籬,全面傾聽民意,充分吸納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確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考點鏈接: ①公平正義②依法治國③公民的政治權利④監督權 材料三

相關設問:

15. 全面傾聽民意,充分吸納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確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2)有利于體現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充分體現的這一本質要求,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3)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命題點三:聚焦依法治國·嚴格執法 熱點聚焦

材料一

嚴格執法

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

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考點鏈接:①依法行政②反腐倡廉③生命健康權④保護隱私權⑤正確行使權利⑥公平正義 材料一

相關設問

16. 全會為什么注重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2)政府能否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影響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權威,直接關系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能否順利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17. 在日常生活中,為做到依法行政應該如何做?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活動依法進行,符合法律的規定。

18. 在健全依法決策機制過程中,要把公眾參與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那么公民在參與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權利,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 (2)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專題二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熱點命題解讀

命題點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熱點聚焦

材料一:第十一屆全國馬克思主義論壇

2014年10月18日,第十一屆全國馬克思主義論壇在鄭州召開,論壇的主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與會專家圍繞“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強大動力。

相關鏈接:習近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劉云山: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積極作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材料二: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工程計劃出版系列圖書60冊

2014年7月23日,“中國夢”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復合出版工程項目啟動,計劃五年內出版系列圖書60冊,預計全球總發行量不低于1億冊。工程采取卡通讀物、動漫影視等形式,旨在提升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科技知識的興趣,引導他們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相關鏈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很多上海中小學開學第一課的主題詞;劉奇葆:用文化傳播和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考點鏈接: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中國夢

③思想道德建設

④精神文明建設

材料一

相關設問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⑴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

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⑶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2. 為了讓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青少年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雷鋒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社會調查、發明創造、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心助學手拉手、為災區募捐。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有什么關系?

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成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價值內核;

⑵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保證,

⑶ 中國夢從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步步落地生根的過程。⑷ 二者相輔相成、相互體現、相互促進。

材料二

相關設問

4. 為什么要重視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⑴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

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體現,對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凝聚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共識和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⑷ 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5. 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復合工程項目的啟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⑴ 有利于培養未成年人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⑵ 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⑶ 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⑷ 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

⑸ 有利于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6. 請你為加強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⑴ 國家:①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立法保護;②注重表彰宣傳模范先進人物。

⑵ 社會:①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②堅決防止和依法打擊破壞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言行。

⑶ 家庭:家長要用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法、正確的行動教育引導孩子。

⑷ 學校:①全面加強校風、師德建設,注重教書育人;②充分發揮少先隊、共青團的先鋒帶頭作用。

7.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應該怎樣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⑴ 努力學習,認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與老師、同學和諧相處,關愛集體,誠信做人。

⑵ 孝敬父母、關愛長輩,自覺承擔家務勞動。

⑶ 樹立規則意識,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共秩序。

⑷ 增強責任意識,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⑸ 樹立遠大理想,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8. 我國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⑴ 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最美教師” 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并大力宣傳這些先進人物的事跡。

⑵ 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⑶ 運用報刊、網絡等多種載體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⑷ 利用重大紀念日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合設問

9. 當前社會上存在哪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現象?有哪些危害?

⑴ 現象:“遇到老人倒地不扶”、網絡欺詐、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不公、違法不究”等等。

⑵ 危害:①敗壞了社會風氣;②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③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⑤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0. 青少年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⑴ 記住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熟記于心,銘刻大腦;

⑵ 心有榜樣:崇德向善,自覺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

⑶ 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尊老愛幼,熱心公益,關愛社會;

⑷ 接受幫助: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知錯就改。

命題點四:積極營造誠信的社會氛圍

熱點聚焦

材料一:中國廣告法修訂草案:明星代言虛假宣傳要擔責

2014年8月25日,中國廣告法修訂草案提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草案增加了廣告薦證者的行為規范和法律責任,這意味著明星在代言時將有更多規范,不得為未使用過的商品和服務作證明。

材料二:我國首屆高等院校信用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

2014年10月18日,首屆高等院校信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這是目前中國首次有關信用學科建設和信用人才培養的專門會議,也是貫徹國務院今年公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精神,開展信用學科建設、促進信用人才培養的務實之舉。

相關鏈接: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

材料三:7月1日零時起對“老賴”實施 懲戒措施

自2014年7月1日零時起,凡被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的“老賴”,將無法購買機票乘機。據統計,僅7月3日當天,民航售票系統就攔截400多名“老賴”購票,攔截次數4481次。

。

相關鏈接:中國互聯網協會倡議:打造誠信網絡,建設信用中國

考點鏈接:①誠實守信

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行為與后果

材料一

相關設問

28. 為什么明星代言虛假宣傳要擔責?

⑴ 明星代言要遵循誠信原則。①因為誠信無價,誠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②誠信是金,是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證。誠實使人放心,守信能贏得他人信任;③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

⑵ 行為與后果之間是有聯系的,虛假代言不僅擾亂了社會秩序,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以,虛假代言的明星,需要承擔虛假代言所造成的后果,嚴重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材料二

相關設問

29. 我國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必要性有哪些?

⑴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⑵ 當前我國社會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影響了社會公正,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及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礙社會文明進步。

⑶ 加強誠信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30.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什么重要意義?

⑴ 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⑵ 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

⑶ 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31. 請你談談我國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因

⑴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⑵ 當前我國社會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影響了社會公正,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更加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礙社會文明進步。

⑶ 加強誠信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32. 請你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社會提出合理化建議。

⑴ 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各類不誠信行為,建立完善的誠信懲戒機制。

⑵ 社會:大力開展誠信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⑶ 學校:加強對學生誠信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宣傳誠信的重要性。

⑷ 家庭:以身作則,做子女的誠信榜樣。

⑸ 青少年:恪守誠信美德,不說假話,言行一致,信守承諾;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等。

33. 你打算怎樣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來?

⑴ 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⑵ 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嚴格自律,講信用、重承諾;

⑶ 考試不作弊,學習、評比、競賽不弄虛作假;

⑷ 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不能見利忘義等。

材料三

相關設問

34. 對“老賴”實施懲戒措施說明了什么?

⑴ 不講誠信會失信于人,會產生信任危機,使個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⑵ 不講誠信的行為會影響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不利于社會的和諧。

⑶ 會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形象,甚至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阻礙經濟的發展。 35. 我國對“老賴”實施懲戒措施有何重要意義?

⑴ 有利于營造誠信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

⑵ 有利于增強人們的誠信意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責任意識。

⑶ 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⑷ 不利于青少年正常的學習與生活等。

命題點五:建設美麗中國

熱點聚焦

材料一:世界環境日

2014年6月5日是第4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中國的主題為“向污染宣戰”。

材料二: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幕

2014年9月23日,聯合國氣候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峰會開幕式上呼吁國際社會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致力于在2015年達成一項新的氣候協議。根本出路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推動能源變革,實現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配置、高效率利用。

材料三:環保部發布公民行為準則動員公民舉報污染行為

2014年8月13日,環境保護部對外發布了《“同呼吸 共奮斗”公民行為準則》,倡導公眾踐行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動員公民發現污染大氣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撥打12369熱線電話進行舉報。

相關鏈接:新“環保法”規定包庇環境違法責任人或被開除;國務院:建立環境管理和監測信息公開制度;文明建設保護先行:專家獻計民族文化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

考點鏈接: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②依法治國

③可持續發展戰略 ④建議、監督權

材料一

相關設問

45. “最嚴環保法”出臺的原因?

⑴ 我國環境形勢仍相當嚴峻,最嚴環保法有助于遏制環境污染的趨勢。

⑵ 環境污染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加大打擊力度,符合法律的要求,體現了法律的本質。

⑶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最嚴環保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49. 建設美麗中國你認為國家應該怎么做?

⑴ 行政手段:堅持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⑵ 法律手段:實施依法治國,加強環境立法執法,依法保護環境。

⑶ 科技手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節能減排。

⑷ 宣傳手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專題六

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

熱點命題解讀

命題點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熱點聚焦

材料一:衛計委:力爭2015年全面推開大病保險

2014年8月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農村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已覆蓋全國50%以上的縣(市、區)。在試點基礎上,我國將加快推進大病保險工作,完善大病保險政策措施,力爭2015年全面推開大病保險工作。

材料三:我國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公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這標志著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鏈接:《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發表;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先住院后付費”試點醫院零逃欠。

考點鏈接:①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②公平正義

③共同富裕

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⑤生命健康權 材料一

相關設問

1. 在加快推進大病保險工作,完善大病保險政策措施進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⑴ 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⑵ 符合人民群眾的意志,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⑶ 處理好改革、發展、和諧之間的關系;

⑷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2. 力爭2015年全面推開大病保險、走向全民社保新時代體現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哪些觀點?

⑴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⑵ 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⑶ 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⑷ 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⑸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

3. 走向全民社保新時代、力爭2015年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等措施有什么重要意義?

⑴ 是走向全民社保的新起點,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利于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發展、努力實現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會保障。

⑵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相關社會矛盾,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⑶ 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⑷ 有利于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材料三

相關設問

6.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義?

⑴ 有利于消除城鄉發展界限,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

⑵ 有利于解決因戶口問題帶來的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改善民生;

⑶ 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

⑷ 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綜合設問

7. 我國目前在社會保障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⑴ 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比較窄;

⑵ 經濟基礎薄弱,社保資金短缺,且缺乏科學管理;

⑶ 社會保障立法滯后;

⑷ 人們的社會保障意識淡薄;

⑸ 社會貧富差距較大。

8. 黨和國家為什么要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

⑵ 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⑶ 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

⑷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9. 如何建立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⑴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開辟廣闊的社保資金籌資渠道;

⑵ 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讓人人共享發展成果;

⑶ 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低收入者實行優惠政策;

⑷ 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4篇

1、中日關系問題

(1)古代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從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來唐朝: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東南沿??官量?日本侵略者)。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3)列舉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史實;抗戰中中國人民的斗爭。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B、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日戰爭的結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原因: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客觀);清政府政治腐敗,妥協投降,軍紀敗壞(主觀)。

B、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合作(主要);特別是敵后戰場,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英勇作戰;國際進步人士和愛國華僑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個戰場的相互配合。

(5)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日本侵華問題(日本是否承認侵華罪行)。

(6)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或:日本應怎么做?)

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⑤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開創中日關系美好未來。 (7)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視歷史,軍國主義勢力有復活、抬頭的危險。

(8)你認為近年來中日政治關系結“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文部省通過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教科書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視侵華歷史。) 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9)近代歷史上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 發動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

(10)日本古代學習中國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近代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是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1)青少年應怎么做?

A、牢記歷史,珍愛和平。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勢力,面對歷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2、關于西藏問題

(1)唐朝與西藏(吐蕃)的友好往來: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后來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首領尺帶珠丹,唐和吐蕃“和同為一家”。 (2)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元朝:課本七下

清朝:課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4)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課本八下)。

(5)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區(課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區勝利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今天西藏成為我國的重要牧區。 (7)山東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眾稱為“活菩薩”。

(8)我國對少數民族實現的兩項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 (9)從西藏民族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中,得到哪些啟示?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藏族:《弦子舞曲》;現宗教首領:十一世**(經中央政府批準)。

3、關于臺灣問題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①三國時,孫權派大將衛溫到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②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③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解放臺灣問題的有利條件): 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傳統文化。④有“一國兩制”等正確的方針、政策。⑤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有能力實現祖國統一。 (3)歷史上兩次被割占及回歸:

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4)今天臺灣與祖國不統一問題的由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到臺灣,從此,與祖國大陸分離。

(5)解放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6)今天祖國統一的阻礙因素:“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最大威脅);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7)解決臺灣問題的兩種方式: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必要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8)在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上,青少年應怎么辦?

①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②同“臺獨”等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使祖國強大。 (9)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2年)。

4、中美關系

(1)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2)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提供方便。

(3)二戰中聯合打擊法西斯;二戰結束后的扶蔣反共政策。 (4)新中國成立后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

(5)中美關系正?;?/p>

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

現階段美國對臺軍售、維護臺灣“不統不獨”等問題的實質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

5、改革問題

(1)奴隸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歐查理·馬特改革。 (3)資產階級改革:戊戌變法;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4)社會主義改革:蘇聯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

6、農村、農業、農民問題

(1)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農業合作化(1953—1956年):即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生產合作社。結果:提高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大發展,農村富裕起來。

(2)其它涉及農村、農業或土地問題的知識點。

戰國商鞅變法,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七上)。明末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自足”。日本大化改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課本九上),日本明治維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 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斯大林模式在農業上的弊端(課本九下P10弊端③):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農村政策、制度的調整應遵循原則(啟示): ①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③尊重客觀經濟規律;

④調動農民積極性。

7、江澤民十五大報告中所講的“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三次飛躍”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偉人)

(1)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毛澤東,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3)鄧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8、中共所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

(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2)鄧小平,建設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

9、執政黨建設(黨的重要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義會議(1935年1月,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十二大~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形成歷程。

10、中國近代化探索

(1)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口號:前期“自強”,后期“求富”)。

(2)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資產所階級革命派;代表人物: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派;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 感悟(結論):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經歷了哪些變化?

學技術——學政治制度——學思想文化。

11、列舉中國古代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運動 中國古代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書坑儒。

(2)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獄。 近代: (1)新文化運動。

(2)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3)歐洲啟蒙運動(伏爾泰等)。

12、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840—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3、列舉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作的斗爭(從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方面歸納列舉)

(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聯系。

(2)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之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3)加強對西藏管轄:中央政府冊封**和**,1727年設駐藏大臣。 (4)加強對回部(新疆)管轄: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哨所。 (5)乾隆歡迎土爾扈特部回國。

14、歷史旅游、考察活動

(1)重訪絲綢之路(課本七上地圖;課本七下甘肅:敦煌莫高窟,飛天)。 (2)重走長征路(課本八上地圖)。

(3)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做導游、北京(故宮、長城)第一個在北京定都的統一王朝:元朝。還有明、清。

(4)紅色旅游、黨的生活重要地點: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出發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國、首都)。 (5)考察歷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響): 南京:1842年《南京條約》;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7年4月,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23日,統治人民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廣州:林則徐虎門銷煙;《南京條約》開放廣州通商口岸;1924年廣州黃埔軍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宮),清都城,二次侵華戰爭入侵過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攻占北京),平津戰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接受和改編。

15、中華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撓、敢于斗爭、樂于奉獻、敢為天下先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民主、進步、科學)。

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長征精神: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依靠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抗戰精神: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中華兒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犧牲精神,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的堅韌精神。 奧運精神:團結拼搏、為國爭光。

抗震(災)精神:不屈不撓、團結拼搏、眾志成城、共度時艱、自強不息、志在必勝的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課本九上)

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②社會關系:加劇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分化。

③國際格局: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課本九上)

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生產力高速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②社會關系: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 ③國際格局:東西方經濟聯系密切,但差距進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英、法、俄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形成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地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3)第三次科技革命(課本九下)

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②國際格局: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4)啟示: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②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技本領,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車、輪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車、飛機)。

17、“人權”問題 (1)最早提出人權觀念:文藝復興(人文主義)。 (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人權立法:

法國《人權宣言》;

美國獨立戰爭的《獨立宣言》。

(3)列舉法西斯國家踐踏人權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德國——反猶狂潮。

(4)過渡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18、近現代史上的國際關系

(1)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兩大軍事集團對抗——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三國協約(英、法、俄)→一戰爆發(1914—1918年)。

(2)一戰后的國際關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確立)。 (3)20世紀30年代、二戰期間的國際關系——1937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結成侵略性軍事政治集團(軸心國集團);1942年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標志: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4)二戰后國際關系——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形成標志: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結束于:1991年蘇聯解體)。 (5)當今國際關系(政治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

總之,20世紀至今,國際格局歷經三次變化: ★①一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②二戰后——蘇聯解體:蘇美爭霸的兩極格局。

★③目前: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19、列舉世界史上的主要國際組織 政治:聯合國(UN)(1945年,雅爾塔會議)。 經濟:歐盟(EN)(1993年)。 亞太經合組織(APEC)。 世界貿易組織(WTO)。

對峙的集團:一戰時(19世紀—20世紀初):三國同盟——三國協約。 二戰時:德國、意大利、日本結成的軸心國集團——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二戰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1991年蘇聯解體后華沙條約組織不復存在)。 20、為建立和鞏固資產階級專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頒布了哪些文獻?

英國:《權利法案》。

美國:獨立戰爭——19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 法國:《人權宣言》。

1787年憲法。 《拿破侖法典》。

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21、美國歷史上發生兩次資產階級革命,其要解決的問題分別是什么?兩次革命途徑和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1)解決問題:第一次是爭取民族獨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第二次是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南方的奴隸制。

(2)完成途徑過程相同處:途徑:都以戰爭手段解決,第一次是獨立戰爭,第二次是南北戰爭;過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軍事上一度受挫,處于不利地位,但經過艱苦斗爭扭轉局面,最終取得勝利。

(3)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兩次革命都是正義的事業,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

(4)看法: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正義的事業,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只要采取堅定果斷的政治、軍事措施,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22、列舉二戰的主要經過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加速二戰的爆發。 (2)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3)擴大: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4)進一步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5)走向聯合:1942年1月1日,華盛頓會議(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6)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

(7)開辟第二戰場: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美、英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東西受擊)。 (8)加速勝利的會議: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蘇、美、英三國首腦),加速反法西斯勝利步伐。

(9)二戰結束:歐洲戰場: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

亞洲戰場: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最終結束)。 勝利主要原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或: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聯合)。 二戰給我們的啟示:

a、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悲劇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c、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基礎上能聯合起來,共同迎接挑戰; d、國與國之間應和平共處;

e、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 f、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如何維護世界和平?

人類應當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加強多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設計反戰宣傳標語,如: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23、一道與奧巴馬有關的情景題 “安?尼克松?庫伯的一生”見證歷史

【歷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庫伯出生在美國南方一個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像她的父母一樣為了自由和權利而抗爭的英雄事跡。18歲時,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白人去選舉他們共同的總統,像她這樣的人是沒有資格的。

27歲時,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廠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勞作,來支撐她的家庭。但是,這一年,她失業了,她看到了無數倒閉的企業,千千萬萬像她一樣的失業者,發瘋似的在銀行門口擠兌的人群,仿佛美國一夜之間陷入了絕望之中。好在這樣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轉機,1933年,一個新的美國總統當選了。“她看到了一個民族通過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戰勝了恐懼。”

1941年,39歲的安??尼克松?庫伯得知了一個非常震驚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轟炸!“當暴政威脅這個世界的時候,她見證了一代人的強大,見證了民主得到了捍衛。”戰爭結束后,還沒有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開始了。隨著“人類登上了月球,柏林墻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們自身的科學和想象力連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歲的安?尼克松?庫伯親眼見證了同樣身為黑皮膚的美國新一代領導人誕生,她認為奧巴馬的當選必將會給美國的發展帶來生機。

結合歷史知識,請你來闡釋安?尼克松?庫伯的一生經歷的歷史。

(1)“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像她的父母一樣為了自由和權利而抗爭的英雄事跡。”指的是誰領導的哪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林肯領導的美國南北戰爭;影響: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2)27歲那年安?尼克松?庫伯等人失業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個新的美國總統當選了”指的是誰?他是如何使美國渡過這次“恐懼”的?

原因: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渡過了經濟危機。 (3)“當暴政威脅這個世界的時候,她見證了一代人的強大,見證了民主得到了捍衛。”指的是哪一次戰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開始了”指的是什么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個國家?“柏林墻的倒塌”意味著什么? 美國;意味著美蘇冷戰結束。 (5)“奧巴馬的當選”與安?尼克松?庫伯小時候聽的故事有關系嗎?為什么? 有關系。安?尼克松?庫伯小時候聽的故事就是美國南北戰爭,這次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黑人奴隸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才使奧巴馬有可能當選美國總統。

六、重要歷史認識及啟示

1、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中中國失敗結果的認識:落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國家的尊嚴要靠實力來維護。

2、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的特點及歷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層層遞進,由表及里,逐漸深入。感悟: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3、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的啟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4、抗日戰爭的勝利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5、勸戒日本“歷史不容忘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一個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民族會得到全人類的諒解;違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將遭到世界人民的唾棄;正視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

6、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7、重慶談判體現中共的精神:為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

重慶談判中中共的努力讓人們從中感悟到的基本認識:表明中共是中國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領導者。

8、中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結論:社會主義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艱辛的、曲折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要符合國情,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規律,要警惕錯誤思想傾向。

9、黨對農村政策的調整必須遵循的原則: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有利于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制定政策必須從國情出發,不能脫離實際。

10、對臺灣問題的看法: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統一大業必將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發展兩岸關系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當前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臺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是不會得逞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長期奮斗。

11、如何鞏固和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地位:(1)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獨立完整。(2)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綜合國力。(3)適應世界潮流,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迅速發展。(4)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加強同世界各國聯系,提高國際影響等。

12、日本學習中國和西方進行改革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3、面對戰爭的悲慘和血腥的啟示及人類該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人類應當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加強多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啟示: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實踐中,直到改革開放前,也一直實行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就是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也是斯大林模式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15、對歷史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競爭并存的局面認識:兩種社會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和斗爭是長期的,我們應防止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建設應注意借鑒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的有益經驗。

16、羅斯福新政的啟示:“新政”是一次創新。它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為當今的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借鑒。

17、羅斯福新政對當今經濟活動的啟示:國家應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保證經濟的均衡發展。

18、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給我們帶來的啟迪:(1)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地進行改革,就能促進經濟發展。(2)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就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3)政通人和,經濟發展。(4)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19、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取得反法西斯斗爭勝利的經驗啟迪聯合國應如何去應對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各國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20、歐盟成立的啟示:國家之間的合作將促進和平與發展,實現“雙贏”和“多贏”。

21、美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1)國家統一,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2)國家要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2、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感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樹立崇尚科學為榮的思想;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各種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破壞,我們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著多極化發展,聯合國在世界上真正起到發展經濟、促進和平的作用;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進步,所有國家、民族都在國際舞臺上擁有相同的地位和權利;世界人民和平共處,談判成為解決一切爭端的唯一方法;人類不再有戰爭,讓世界充滿愛。

24、全球化使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我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市場經濟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制約,增加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難度。

一、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1840—1953)

一、列強侵略中國的史實

(一)軍事侵略——發動侵華戰爭和制造軍事事變

1、發動戰爭

(1)鴉片戰爭(1840—1842) 影響:

政治上——.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革命任務、中國革命性質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革命開始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經濟上——中國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掙扎產生。 思想文化上——使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驚醒,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因此,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影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3)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19世紀60—80年代) 如美日侵略臺灣,俄英侵略新疆,英國進犯西藏。 (4)中法戰爭(1883—1885)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影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 影響: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7)日本侵華戰爭(1931.9.18—1945.8.15) (8)美國發動朝鮮戰爭(1950—1953)

2、制造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2年“一.二八”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

1937年“八一三”事變

(二)政治侵略——強簽不平等條約、侵犯中國主權和干涉中國內政

1、強簽不平等條約

(近代不平等條約的類型) ①割地類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改定條約》及五個勘界議定書;中日《馬關條約》。其中俄國占有我國領土最多。

②賠款類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賠款額呈上升趨勢?!缎脸髼l約》賠款最多。 ③開埠通商類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趨勢是由南而北,由沿海到內地?!短旖驐l約》開埠通商最多。 ④侵犯中國關稅和貿易主權的條約:《南京條約》及附件、《天津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

⑤攫取特權類條約:《南京條約》附件,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權;《天津條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日本通過《二十一條》攫取了大量特權;《凇滬停戰協定》日軍取得留駐上海的特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攫取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權。

2、侵犯中國主權

(1)割占領土:英國割占香港,俄國割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日本割占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

(2)開辟租界:列強在上海等通商口岸開辟租界,奪取那里的各項主權。 (3)控制關稅:嚴重破壞中國的海關稅收主權。

(4)破壞司法權:蠻橫規定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5)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3、干涉中國內政 (1)扶植代理人

①扶植清政府,以華治華: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1861年總理衙門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缎脸髼l約》簽訂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

②扶植袁世凱及其北洋軍閥政府: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國主義看中了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把他作為新的代理人和統治中國的工具,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為了大搞復辟活動不惜賣國。袁世凱死后,扶植各派軍閥“分而治之” ③扶植蔣介石及其南京國民政府:北洋軍閥統治結束后,帝國主義又選中蔣介石作為代理人,蔣介石對內實行一黨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

④日本扶植偽滿洲國政權和汪偽政權 (2)破壞和鎮壓中國人民革命

①從1861年起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絞殺太平天國運動

②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 ③1911年武昌起義后支持袁世凱破壞辛亥革命 ④幫助北洋軍閥破壞反袁斗爭

⑤支持軍閥破壞中國工人反帝斗爭和北伐戰爭,制造一系列慘案 ⑥支持蔣介石背叛革命和發動內戰 ⑦對新中國實行干涉和封鎖 (3)制造血案:

①1894年旅順大屠殺

②1900年八國聯軍北京大屠殺

③1925年五卅慘案

④1928年濟南慘案

⑤1937年南京大屠殺 (三)經濟侵略——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和掠奪原料和資源

1、商品輸出(甲午中日戰爭前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 (1)勒索賠款:主要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勒索

(2)傾銷商品:主要是鴉片和工業品 (3)掠奪原料、土地、勞動力、資源等

2、資本輸出(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 (1)政治貸款:開設銀行和強迫貸款

(2)直接投資:投資鐵路和開礦設廠

3、掠奪原料和資源:

主要掠奪中國的農土特產品、勞動力、礦藏和土地等,使中國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使中國重工業無從發展。 (四)文化侵略

通過設立教堂、傳播宗教、學校教育、辦慈善機構等方式推行殖民主義奴化教育。

二、中國近代的社會巨變及其啟示

1、巨變表現

(1)社會性質上: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完全主權、獨立自主的國家。

(2)社會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

(3)革命性質和任務上:舊式的農民革命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4)階級結構上:從單一的地主與農民的階級結構變成多個階級并存的復合結構。

(5)經濟結構上:由原來的自然經濟占主導發展為半封建與半資本主義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經濟結構。

(6)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由獨立自主的世界大國淪為任人宰割的東方弱國,特別是在甲午戰爭后,急劇下降,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就是一個明證。

(7)外交國防觀念逐步更新:由閉關自守走向世界,國防觀念也由重陸輕海轉向海陸并重。 (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轉為向西方學習。

(9)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君主專制到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由國民黨一黨專政到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人民民主專政。

2、百年巨變的啟示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閉關必然落后。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爭史,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強不息,不屈不撓、不畏強暴的民族,御侮自強、救亡圖存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前進動力。

一部近代史還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們:反帝反封建必須同時進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大多數人民利益的無產階級才能提出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這一歷史性巨變。

二、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一、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抗爭與探索史

(一)清朝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

1、1839年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

2、鴉片戰爭中,關天培、陳化成等愛國將領為國捐軀。

3、中法戰爭中,劉銘傳在臺灣擊退法軍,馮子材領導取得鎮南關大捷。

4、甲午中日戰爭中,左寶貴、鄧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殺敵或壯烈殉國。

(二)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斗爭和探索

1、三元里抗英斗爭(1841)

2、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意義(略、見課本):

(2)失敗原因:

①農民階級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②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3、義和團運動(1898—1900) (1)口號:“扶清滅洋”(具有愛國性質,但卻有致命的弱點:籠統排外的性質和對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2)意義:是中國近代一次以農民為主的反帝愛國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強調:※農民階級由于其階級的、時代的局限性,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作為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階級探索強國之路的主張和實踐

1、鴉片戰爭時期,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開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侮之道,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主張,但未能付諸實踐。

2、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

(1)代表人物:(2)根本目的、(3)主要內容、①前期、②后期、(4)影響。(看課本復習明確)

(四)資產階級的探索和實踐

資產階級的發展壯大: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甲午戰爭后,隨著民族工業初步發展,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資產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

1、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189

8、

6、11—

9、21)

(1)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2)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3)意義。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1)代表人物:孫中山

(2)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3)意義。

(4)失敗根本原因:由于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沒有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繼續堅持民主革命立場。維護共和民主,但也屢遭失敗,在蘇聯和中共幫助下,孫中山實現偉大轉變,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國民大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3、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發起新文化運動(1915年開始) (1)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2)口號:“民主”與“科學”

(3)主要內容:①前期„„

②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成就最高)

(4)影響:①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五)無產階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1、意義:①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命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②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③使占世界1/4的人口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也使亞非拉人民增強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信心。

2、基本經驗(勝利原因):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黨領導革命軍隊開展武裝斗爭;③組織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④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五個階段

①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 ②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國民大革命時期,也稱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掀起了近代前所未有的國民大革命高潮。

③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又稱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

④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戰爭時期??谷諔馉幨墙倌陙碚嬲饬x的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也稱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革命與反革命力量的總決戰

三、中國近(現)代化的進程

一、階段特征

1、含義:中國近代化,也稱現代化,是指19世紀中期以來,在各種因素影響下,中國的思想、經濟、政治等方面開始擺脫封建桎梏,向大機器生產下的社會形態邁進的歷程。包含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進化。經濟工業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證,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時間范圍: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

3、任務:一是民族、國家獨立;二是實現工業化,使中國走上繁榮富強之路。

4、進程階段: (1)起步階段:(1840年—1895年)

中國近代化限于“器物”層面。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核心內容是經濟領域的近代化。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同時又促進了文化和軍事領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誘導下,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層面發展到“制度”層面,再上升到“觀念”層面。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不僅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建立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使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實現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進行了新文化運動,把矛頭對準封建正統思想。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1949年)

中國近代化步履維艱。在官僚資本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下,在戰爭的破壞下,民族工業紛紛破產。但在同時,中共根據地、解放區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產生,出現了近現代化進程的新曙光。

(4)新中國的現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外交、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獲得了全方位的發展。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經濟:1953年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由于“左”的錯誤等影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遇到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二、知識精要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階級、階層對近代化的探索

1、地主階級——洋務派

(1)背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政府面臨內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3)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4)內容:前期、后期。

(5)作用:

(6)失敗原因:由于洋務運動以維護清王朝統治為目的,決定了其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以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失敗為標志而告終。

2、資產階級

(1)資產階級維新派

①背景: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和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②主張: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

③作用:戊戌變法不僅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還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為后來的辛亥革命準備了條件。 ④失敗原因:主觀: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軟弱性;客觀:封建頑固勢力的強大。

⑤教訓: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2)資產階級革命派

①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②主張:提出三民主義的理論綱領,主張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失敗原因:主觀: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客觀:中外反對勢力相互勾結共同鎮壓革命。 ⑤教訓: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3)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①背景:北洋軍閥政府在文化領域極力推行尊孔復古政策。 ②口號:民主與科學

③內容:“四提倡四反對”

④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規??涨暗乃枷虢夥胚\動,弘揚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啟發了人們的覺悟。

(二)中國共產黨對近代化的探索

1、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開展工人運動。1922—1923年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確立了黨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北洋軍閥統治基本被推翻。 (4)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

(5)中共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領導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2、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道路的探索

(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建國初期,建立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合理調整工商業,1953—1956年完成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7年進行一五計劃,汽車、飛機、重型機器和精密儀器等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開始建立起來。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政策。但在探索中出現了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4)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中共據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6)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在原子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許多趕上和超過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三)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衰

1、產生: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在洋務運動的誘導下,民族工業在沿海地區產生。民族資產階級誕生。

2、初步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為償還貸款,擴大稅源,允許民間辦廠,民族工業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掀起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3、短暫春天: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影響,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無產階級力量壯大起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

4、陷入困境:此后,由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官僚資本的壓制、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美國商品的沖擊,中國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5、恢復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合理調整工商業,使私營工商業得到恢復和發展。

6、消亡:1956年國家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四)近現代思想的發展

1、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想: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為維新變法運動奠定思想基礎。

2、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主張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代表人物:章炳麟、鄒容、陳天華。孫中山又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成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在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3、新文化運動:前期:主張民主與科學。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后期: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與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4、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5、鄧小平理論: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道路。成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三、重難點分析:

1、影響中國近代工業化的不利因素 先天的不利條件:(1)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2)人才不足。缺乏通曉國際現代化大趨勢和能經營管理大機器生產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3)思想準備不足。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重陸輕海,重義輕利等觀念,都是發展近代工業的思想障礙。 面臨三大政治障礙:(1)外國資本主義的阻撓、破壞;(2)封建專制統治的阻礙;(3)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

從環境上來看:戰爭和革命不斷,使中國政局長期動蕩。

2、中國近代化的啟示:

(1)實現中國的近代化,首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

(3)實行對外開放,放眼世界,國家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中國共產黨八十五年歷程

(一)、創建過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歷史條件: 2.內容: 3.意義:(看課本明確)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二)、重要會議

一、黨的創建時期

1.中共“一大”(19

21、

7、23,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3.中共“三大”(1923):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

1.八七會議(19

27、

8、7,漢口):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2.遵義會議(1935):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瓦窯堡會議(1935):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三.抗日戰爭時期 1.洛川會議(1937):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決定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 2.中共“七大”(1945,延安):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爭時期

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

49、9,北平) 五.新中國成立后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 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中共“八大”(1956):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1992):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探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會議:中共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

3.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

二、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

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誤入歧途。

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轉折,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的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中共在領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挫折及糾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過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產國際指導下,中共倡導建立革命統一路線,掀起了國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共認識到必須要掌握革命的領導權,掌握革命的武裝,開始發動武裝起義。

3.1927年以奪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共開始走向成熟。

5.1958年黨中央發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場運動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960年黨中央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

(四)、黨的建設

一、思想建設

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給思想混亂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3)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4)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了重要準備。

(5)1945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論斷。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51年開展三反運動,純潔了干部隊伍,抵制了腐朽思想的侵蝕 (2)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把反官僚主義放在第一位。

(3)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4)1992年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

(5)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作風建設

1.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2.1949年在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他還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3.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國家機關和企業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國家高級干部劉青山、張子善墮落成大貪污犯被處決。三反運動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挽救了一批犯錯誤的同志,純潔了干部隊伍,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從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4.1957年中共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通過整風使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利于社會主義建設。

三、理論建設

中國共產黨先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在實踐中堅持捍衛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從領導民主革命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形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光輝思想。

①請指出這一光輝思想是什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 ②指出毛澤東思想中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是什么?概述這一理論的內容

“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這一理論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已經開始形成。內容是:在黨的領導下,將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 ③指出中共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因?對鄧小平理論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會議有哪些?

原因:對中國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對世界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認識、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會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形成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思想、1982年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7年正式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基本路線并提出三步走戰略、1992年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十五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五、“三農”問題

“三農”指農業、農民、農村。農業指促進農業發展;農民指增加農民收入;農村指小城鎮建設。

“三農”問題是近年來持續關注的熱點,加以今年溫家寶總理提出減免農業稅,又替農民工追討工資,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和政府將“三農”問題列為頭等大事,故對此專題應格外關注。

一、要點掃描: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

1、農民階級: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制定《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強烈愿望,但這只是空想,平均主義思想在當時無法實施。

2、資產階級革命派:“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

孫中山采用“平均地權”的辦法解決土地問題,不是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說明資產階級不能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

(二)中國共產黨在各歷史時期的土地(農村)政策

1、土地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開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廢除農民借地主、富農的債務為主要內容的土地革命。

2、解放戰爭時期

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1947年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建國初期

1950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4、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政府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運動,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公有制,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5、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依據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由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60年中央開始全面調整國民經濟,加強農業生產。

6、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集體經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三)世界史農業問題

1、英國

圈地運動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但有利于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迫使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為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進行準備了條件。

2、法國

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沒收逃亡貴族的土地,用分期付款的辦法賣給農民,無條件廢除一切封建義務,得到了農民的支持,調動了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

3、俄國

1861年改革時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解放并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高價贖買。因此它的實質是對農民的掠奪,但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勞動力。

4、美國

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滿足了人民對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國的西部開發,也提高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

1933年羅斯福新政對農業的調整,主要是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補償。

5、日本

1868年明治維新時,規定允許土地買賣,事實上承認了土地私有。

6、蘇聯(蘇俄)

十月革命時期,蘇俄頒布《土地法令》,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使用;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展農業集體化,引導農民參加集體農莊。

二、強化訓練:

1、新中國農業雖有曲折但總體迅速發展,簡要說明我國農業政策的四次調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發展開辟了道路。

(2)1956年的農業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并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堅持了土地公有制,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的原因包括( C )

①國內出現嚴重的政治**;

②在經濟上推行保守的經濟建設方針; ③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④長期受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封鎖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從20世紀50~70年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可以看出,在經濟建設上( C ) A、一定要按比例高速度發展

B、要堅決反對保守主義 C、經濟指導方針一定要符合國情,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D、要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時期,中國農民、農村為革命勝利作出哪些貢獻? (1)大革命時期,中共領導農民運動,為北伐戰爭勝利準備群眾基礎;

(2)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在農村進行土地革命運動,建立廣泛的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道路;

(3)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敵后農村抗日根據地,領導廣大農民開展廣泛游擊戰打擊日寇; (4)解放戰爭時期,翻身農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保證解放戰爭的勝利;

(5)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當家作主人,響應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號召,走上了合作社道路;

(6)改革開放時期,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7)今天,隨著農村小城鎮化建設,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民工進城為城市的基礎建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加快了中國城市化進程。

5、據《瞭望》周刊2004年第2期報道:“22年前開始的連續5個中央一號文件,成功地指導了劃時代的中國農村改革。時隔17年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同意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文件稿提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修改,并明確表示,經審定以后將作為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自簽署了這份文件,久違了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回歸農業。”農民、農村和農業,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重大問題,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近代以來,伴隨著列強的侵華活動,中國的農村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變化: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落后的生產方式受到沖擊,商品化程度提高;農民利益受到損害,農村日益貧困、破敗。

(2)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土地問題。對此,孫中山、毛澤東分別提出了什么對策?結果如何?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采用“平均地權”的辦法,但未落實;

毛澤東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使農民得到了土地。 (3)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第二代領導人,如何成功地指導了劃時代的中國農村改革? 在全國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廢除了人民公社體制,使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

(4)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實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國情,發展農業,改善農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

六、

一、國共關系的演變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時期)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務

①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

③共產國際的推動。

2.標志: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3.影響:國民大革命迅速開展并取得重大勝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

4.破裂

①原因:兩黨不同的階級利益,階級矛盾上升。

②表現:1927年4月12日,蔣介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5月,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二)十年內戰時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時期)

1.國共的對峙 (1)表現

①政權的對峙: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

②屠殺與反屠殺: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

③“圍剿”與反“圍剿”:1930年到1933年,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發動五次“圍剿”,中央紅軍取得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1934.10~1936.10)。

(2)影響:

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

2.國共兩黨由對峙走向合作

(1)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不斷上升。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動:1935年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開會,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標志: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國共合作

1.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形成:

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

②1935年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③1935年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④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號召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

⑥1937年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表示準備抗戰; ⑦同時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⑧1937年,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合作的標志:

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兩黨再次合作。 4.作用:

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四)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國共雙方的決戰

1.根源:

①階級利益的差別,階級矛盾的上升。②美國的干涉。 2.標志: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國共關系完全破裂。

(五)國共兩黨的長期對立(1949—1979年)

1.原因:

階級利益的不同,外國反華勢力影響。 2.影響:

海峽兩岸處于分裂狀態。

(六)國共關系的緩和(1979年以后)

1、原因:“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全國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2.表現:(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同時,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

(2)應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參觀訪問。國共兩黨從1949年內戰以后,隔絕了56年。這次連戰到大陸來,給兩岸關系的改善帶來積極的影響。連戰大陸之行將揭開兩黨合作新的篇章。讓人們看到了兩岸關系出現的新曙光(3)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4)1980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

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

1.中共創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19.5~1927.7)

(1)對策:同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依據: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帝國主義采取了“以華治華”政策,北洋軍閥實行黑暗統治,因此廣大民眾與帝國主義扶植下的北洋軍閥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3)作用:國民大革命運動不斷發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 2.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7~1937.7)

(1)對策:武裝反蔣→抗日反蔣→逼蔣抗日。

(2)依據:隨著法西斯上臺與擴張,蔣介石推行屠殺共產黨,“絕對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等政策,主要矛盾由階級矛盾逐漸轉化為民族矛盾。

(3)作用:中共獲得了人民擁護并開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戰爭時期(1937.7~1945.8) (1)對策:聯蔣抗日。

(2)依據: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矛盾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社會各階層、各階級都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運動中,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3)作用:國共兩黨基本上能并肩戰斗,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4.第三次同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8~1949.10)

(1)對策:自衛反蔣。

(2)依據:隨著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和美國推行扶蔣反共的政策以及國民黨堅持內戰獨裁方針,中共領導的廣大民眾與美蔣反動派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矛盾。

(3)作用:中共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推翻了國民黨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5.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0~1956.12) (1)對策;徹底倒蔣。

(2)依據:由于美國推行霸權政策和對新中國采取扼殺政策,國民黨又垂死掙扎,因此,中共領導的廣大民眾同國民黨殘余勢力、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3)作用:中共通過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不但徹底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權得以鞏固。

三、分析認識

1.影響國共關系的因素

(1)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兩黨就有結束對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關系矛盾、斗爭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國際政治勢力的態度與國際環境的影響。進步的國際政治勢力和有利的國際環境能夠促成兩黨之間的合作;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的插手,又會加速兩黨關系的破裂。 2.國共關系的認識

1924~1949年,國共兩黨關系呈現“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發展歷程。 “分則兩傷”:國共長期分裂內戰,損傷國力,十年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瘋狂進攻紅色根據地,導致日本帝國主義乘隙而入,嚴重影響了中華民族獨立,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箲鸾Y束后,兩黨內戰再起,國民黨敗逃臺灣,海峽兩岸長期對峙,致使中華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統一大業??梢?,國共分裂嚴重影響國家獨立統

一、綜合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但是,我們應看到:國民黨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則兩利”:民族的獨立統一高于一切,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統一,就沒有各階級、各黨派的前途和利益,這是全體中國人的共識。大革命時期,北洋軍閥統治阻礙著中國統一,中國人民和北洋軍閥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為此,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團結奮戰,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30年代,日本侵華威脅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國共兩黨“存則俱存,亡則俱亡”,為此,國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戰,中國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來第一次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 總之,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對中華民族來說是戰爭和災難,兩黨為了民族利益,應當再次合作,為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3.國共兩次合作的異同點: 相同點:(1)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里,都面臨共同的強大敵人, 都由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決定。(2)都是在中共的推動下,共產國際的積極促成下實現的。(3)都大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不同點:(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軍閥割據,階級矛盾尖銳;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最主要的社會矛盾,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2)合作對象有異:前者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后者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親英美派。(3)政治基礎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義,后者是共同抗日。(4)斗爭對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軍閥,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贏得民族解放。(5)合作的階級基礎有異:前者是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后者包括一切贊成抗日的階級和階層,具有廣泛的民族性。(6)作用和結果有異;前者推動工農運動發展,保證了北伐戰爭勝利進軍,但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后者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抗戰勝利的保證。

七、

一、列舉臺灣歷史上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的史實和抗擊外國勢力侵略臺灣的事件。

1.三國時,東吳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臺灣),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2.隋朝隋煬帝三次派人去流求(臺灣)。

3.元朝時,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臺灣)。 4.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5.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進一步加強了臺灣與祖國內地的聯系。 6.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日本侵略臺灣,遭到臺灣人民的堅決抵抗而失敗。 7.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國入侵臺灣,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軍民奮起保衛臺灣,重創法軍。

8.1885年,為加強海防,清政府設立臺灣省。

9.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強迫清政府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臺灣人民堅決反對,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反日斗爭。

10.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羅宣言》從國際法角度證明了澎湖列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恫ù奶构妗分厣炅诉@一點。 11.1945年10月,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二、臺灣問題的由來

1.1949年,從祖國大陸敗退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盤據臺灣。

2.1950年,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從此,臺灣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至今。

三、臺灣問題現狀

1.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尊重臺灣現狀,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這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贊同,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統一祖國創造了條件。

2.1988年,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臺。90年代初,李登輝不顧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反對,相繼拋出所謂“一中一臺”,“兩國論”。并發表無恥讕言,宣稱祖國大陸和臺灣事實上就是兩個國家,并要與祖國大陸建立所謂“國與國關系”。此言論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

3.1999年,素有“臺獨”思想的陳水扁上臺,變本加厲宣揚“兩國論”,嚴重損害了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也遭到國際上的一致反對。

4.為了將所謂的“兩國論”合法化,陳水扁又導演了所謂的“全民公投”,妄圖將“兩國論”合法化,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

2004年3月20日,在陳水扁,呂秀蓮等“臺獨分子”的導演下,公投開始。但遭到了絕大多數有良知的臺灣人的抵制。所謂的“3?20公投”,遭到可恥的下場。這再次表明臺獨勢力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不得人心。“一國兩制”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 5.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外來干涉的決心。同時告誡那些妄圖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的人,其圖謀是不能得逞的。 6.2005年4—5月,臺灣地區重要黨派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來到祖國大陸。兩人都不約而同的重申了“一個中國”的立場。這說明了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絕大部分中國人是認同“一個中國”的。“臺獨”是不得人心的。

7、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兩人的手緊緊握到一起。這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相隔60年的首次握手,是兩黨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志: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認識:“合則兩利,分而兩傷”。

連戰訪問意義:連戰的訪問開啟了兩岸對話的大門,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緩和。期待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盼望祖國早日實現統一。

四、目前妨礙臺灣與祖國大陸統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國際反華勢力破壞干涉。

五、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的發展有何影響?

答: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中美關系才能取得進一步發展。

六、對美日允許李登輝訪問,售臺高等級武器,支持臺加入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世界衛生組織, 《美日安保條約》劃臺灣入保護范圍,發表反對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言論等行為談談看法? 答: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美日等國行為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是對中國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的嚴重侵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破壞了兩國的友好關系,中國政府堅決反對。 七.我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方針是什么?我國政府不承諾放棄武力解放臺灣,其理由是什么? 答:(1)“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2)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是主權范圍內的事情,我國有權采取一切手段捍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以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我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不放棄武力,主要是********獨立和外國干涉而言。 八.結合美國、德意志統一的歷史談談我國不放棄使用武力的理由. 答:美國南北戰爭中通過使用武力打敗南方奴隸主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德意志通過三次對外的王朝戰爭打敗外國干涉勢力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說明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只要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統一,采用政治手段或軍事手段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九.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國家統一的措施,及對兩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統一國內市場的形成。德國以較快的步伐邁入資本主義先進國家行列。)

十.美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措施及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國內市場的統一和擴大、西部的開發)。

十一.德意志的統一對我國實現統一有何啟示? 答:我國要加快經濟發展,大力提高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等.

八、區域性經濟協調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一、知識梳理:

(一)、西部大開發:

(1)概念:中國西部地區通常是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等十個省(市、區)。 (2)近代列強侵略我國西部的歷史:

①沙俄通過《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改訂條約》等割占我國西北地區領土50多萬平方公里。②1871年俄國派兵侵占伊犁地區;③1885年<中法新約>的簽訂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④1888年,英國派兵進攻西藏南部邊境;⑤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開放重慶為商埠;⑥1898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時,英國和法國把云南劃為勢力范圍;⑦1913年,英國在西姆拉會議期間企圖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制造了一條非法的中印東段邊界線; (3)在西部施行的民族政策: ①三大改造開始后進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西部少數民族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②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支援西藏的好干部孔繁森);

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5年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區);

④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

(二)、中部崛起戰略:

▲、概念:中部地區是指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西六省。中部地區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優勢,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產業基礎較為完備,科技和人力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發, 展潛力。中國加入WTO后,需要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部地區發展的優勢表現在: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較好;市場潛力巨大。

中部地區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表現在:國有資本比重偏高,資本積累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加工型產業比重大,技術水平低;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經濟活力不足;資金、技術和人才缺乏且外流嚴重;“三農”問題比較突出;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少。 ▲、近代的中部——中國近代化的發祥地之一

★中部地區是近代工業化的發源地之一

1、洋務運動時期: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安徽);張之洞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2、中部地區也是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展的地區

3、外國資本主義對該地進行侵略――《天津條約》《馬關條約》中都被迫開放通商口岸 ★中部地區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源地

1、戊戌變法時期: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并邀請譚嗣同、梁啟超到時務學堂講學,湖南長沙成為變法中心之一

2、辛亥革命時期:湖南首先掀起保路運動;武昌起義(“牽一發而動全身”)成功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并成立湖北軍政府;武昌起義后,安徽,江西,湖南獨立。

3、二次革命時期:1913.7.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誓師討袁。隨后江蘇、廣東、安徽等省獨立。

4、中共成立初期:1921年武漢、長沙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把第一次工運推向高潮。

5、國民大革命時期:兩湖是北伐主戰場,北伐軍占領武漢,消滅吳佩孚的主力;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革命中心;北伐勝利進軍推動農民運動發展,湖南的農民運動發展最迅猛;漢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6、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七會議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新出路;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1931年江西瑞金紅色政權建立

7、抗戰時期: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1938.10.武漢淪陷,抗戰進入相持;1940年百團大戰

8、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等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序幕,也是解放戰爭轉折點;淮海戰役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中部地區的開發與建設成就 1.“一五”時期:武漢長江大橋。 2.十年探索期間:武漢鋼鐵公司。

3.文革期間: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湘黔鐵路。

4.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武漢位于湖北省中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長江與漢水將武漢分為漢口.漢陽.武昌,通稱武漢三鎮„„武漢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富于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有關武漢史實羅列: 1.《天津條約》中,漢口被開為通商口岸。 2.洋務運動中,張之洞開設漢陽鐵廠。 3.1911年,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清王朝。 4.1921年,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5.1922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將第一次工人運動推向頂點。 6.北伐戰爭中,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7.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志大革命失敗。

8.1927年,中共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9.1938.10.武漢淪陷,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0.“一五”時期:武漢長江大橋。 11.十年探索期間:武漢鋼鐵公司

(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概念: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北是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建設的重點地區,在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中,有三分之一分布在東北。經過多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東北形成了較為雄厚的工業基礎,為新中國奉獻了第一爐鋼水、第一列內燃機車、第一架飛機、第一艘萬噸貨輪、第一輛載重汽車等。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我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確立和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東北的侵略:

①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占東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②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東北是主戰場之一,日軍從遼東半島登陸后占領大連、旅順,并制造了旅順大屠殺;

③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由于俄國糾合法、德三國干涉還遼,遼東半島實際上又處于俄國控制之下;

④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過程中,沙俄強租旅順、大連,并把東北作為其勢力范圍;

⑤1904~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日本控制東北南部,俄國控制東北北部;

⑥1928年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⑦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東三省,并于1932年建立偽滿洲國;

⑧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美英以犧牲中國東北的利益(將旅順、大連租給蘇聯等)換取蘇聯出兵東北,簽訂了秘密協定,這是大國強權政治的體現。 ★建國后東北工業基地的建立和發展:

①“一五計劃”期間,在蘇聯的援助下,東北地區是重點投資建設的地區,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有52項安排在東北,初步建成了一大批工業基地,如鞍山鋼鐵公司、長春一汽、沈陽機床等;

②“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大慶油田,并以此為依托建立了一座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基礎進一步完善。

作用: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開始得到改變;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保證。 鞏固訓練:

中部地區曾經是一塊熱土,也是一塊英雄的土地。無論是在民主主義革命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土地革命時期,在中部省區有哪些大的革命活動發生?

(2)江西是重要的革命老區,號稱擁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各指哪些地方?

(3)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紅色政權普遍出現在南方各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哪些重大的建設工程?

(5)1987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修建“紅軍長征紀念總碑”。長征的起點和終點都不在四川,黨中央卻決定在四川建立“紅軍長征紀念總碑”。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理由。

答案:

(1)八?七會議在武漢召開;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爆發;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2)南昌,井岡山,瑞金

(3)原因:國民大革命的影響:大革命的中心在南方;在南方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4)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修建了武漢鋼鐵公司;文化大革命時期修建了第二汽車制造廠。

(5)理由:紅軍長征在四川經過的時間長、活動范圍廣是紅軍長征的的主體;紅軍在四川境內,爬雪山、過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充分展示了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九、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長征精神——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抗日精神——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民族團結 西柏坡精神——兩個“敢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兩個“善于”(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創業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②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③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④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⑤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 鐵人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一.近代中國的屈辱外交

1 、史實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北洋軍閥政府: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華盛頓會議簽署《九國公約》再一次損害中國的主權

③國民政府:二戰中雅爾塔會議上美蘇在沒有中國政府參加的情況下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外蒙自治,蘇聯租旅順港為條件換取蘇聯出兵對日宣戰

2 、近代中國屈辱外交原因

①當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獨立 ②當時中國綜合國力弱,弱國無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國人民飽受侵略壓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當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宣布我們決不去侵略別的國家來發展自己,我們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新中國的外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二.新中國的外交

1、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國初期的外交

①國際形勢:

冷戰時期,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敵視、孤立、封鎖、包圍

②成就:

⑴建國第一年同17個國家建交,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⑵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⑶日內瓦會議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

⑷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使大會圓滿成功

3、 70年代的外交

①國際形勢:

美蘇爭霸,蘇攻美守

②成就

⑴中美關系正?;?,表明美國孤立中國的失敗和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勝利

⑵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⑶中日建交

⑷70年代初國際上興起與中國的建交的熱潮

4、改革開放后

①國際形勢:

兩極格局解體,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成為兩大主題

②成就

⑴港澳回歸,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的成功運用

⑵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成功舉辦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助于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經貿聯系,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展新的空間

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國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②綜合國力,國際威望不斷提高 ③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④針對國際形勢的變化,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 三.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啟示

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創設和平友好的外部環境,才能使國家更快更好的發展,反過來,只有更快更好的發展自己,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才能更好的維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全。所以和平與發展是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關系,所以我們應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

四.今后我們如何繼續走好和平發展之路

1、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一切友好國家和平相處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五.針對某些國家散布的“中國軍費增加”“中國威脅論”等言論,如何駁斥

1、當今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我國還未完成統一大業,臺獨勢力猖獗,加強國防力量是為了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安全,保障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而不是為了稱霸世界

2、中國軍費開支雖有所增加,但還遠遠不及一些國家,如只占美國的七十份之一, 也遠遠不及日本

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好和平的傳統

二、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是近現代國際關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國家雙邊關系之一。

(1)追隨英法,染指中國。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美國追隨英法加入侵略中國的行列。向中國走私鴉片,強迫清政府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以攫取侵華特權。19世紀60年代覬覦我國領土臺灣。

(2)"門戶開放",獨立侵華。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時,因忙于美西戰爭而錯失時機。為加深和擴大美國在華侵略權益,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即在承認列強在華侵略權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這一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從此,美國在華侵略勢力一天天擴大。

(3)扶黎扶蔣,控制中國。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帝國主義各國紛紛尋找在中國的代理人。 "一戰"期間美國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積極扶植蔣介石政權,從而實現了控制中國(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間美國對華商品輸出(1931年)躍居第一位。

(4)"二戰"期間,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卷入戰爭。為打敗共同敵人,中美建立起合作關系。美國從軍事、經濟等方面援助中國的抗戰,中國戰場的抗戰有力配合著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軍的作戰。

(5)扶蔣反共,控制中國。二戰結束后,美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憑借強大的實力,美國力圖稱霸世界。為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出錢出槍援助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1950年派遣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撓我國對臺灣的解放。

(6)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走向對抗。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拒絕承認,并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軍事包圍,外交孤立,經濟封鎖,致使中美關系走向全面對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進道路,一波三折。20世紀70年代蘇美爭霸,美國處于守勢。尼克松上臺后,美國對外戰略進行收縮。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中美簽訂上海公報,結束了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1978年美國同意在臺灣問題上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關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雙方在廣泛的領域開始了合作關系,對中美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諸多矛盾沖突。美國始終未放棄霸權政策,在中美關系上圍繞著臺灣問題、人權問題等百般刁難中國,致使中美關系的發展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特點。尤其是臺灣問題成為中美關系的焦點。

三、中日關系

1、日本兩次大規模的侵華:(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 (1)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實現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也積極利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提倡“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成為亞洲的強國; (2)在向帝國主義過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韓侵華”的大陸政策,把侵略矛頭對準了朝鮮和中國:

①1874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臺灣;

②1894~1895年發動甲午中日戰爭,通過簽訂《馬關條約》,割占遼東半島和臺灣;

③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對北京大肆搶劫,并獲得大量賠款;

④1915年乘袁世凱復辟帝制之機,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⑤一戰期間,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奪取了山東和青島,取得了暫時獨霸中國的局面;

⑥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局部侵華,霸占東三省,并建立偽滿洲國,實行殖民統治;又先后發動“一二八”事變和制造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加深;

⑦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在政治上進行殖民統治,經濟上進行殖民掠奪,思想文化上實行愚民同化政策。

2、23年的冷戰對立:(1949年~1972年) 二戰后美軍以“盟軍”名義,對日單獨占領,東京審判對一些戰犯免于起訴,保留了天皇制。企圖利用日本控制東亞,遏制共產主義。日本在美國的操縱和支持下,大力發展經濟。在對華問題上,日本追隨美國,敵視新中國;

3、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榮首相訪華,中日邦交正?;?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調整和重新定位時期,1998年以來則是旨在構筑“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的新時期。這一階段中,因日本在歷史遺留問題上不能正確對待,20世紀90年代的中日關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現“政冷經熱”的局面。隨著經濟大國地位確立,日本要求在政治、軍事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世界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

一、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要點掃描】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更離不開人們思想的解放.14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和18世紀興起的啟蒙思想運動無疑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

(一)文藝復興不僅是一場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人文主義是這一社會思潮的核心,它適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反映了正在成長中的資產階級的需求,對當時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早期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銳利的思想武器。

(二)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自然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甚至變本加厲,力量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不再滿足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進行反封建斗爭,他們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摧毀封建制度,最終拾起了理性主義的旗幟,直接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掀起了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動搖了封建統治,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做了思想輿論準備。 【難點突破】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具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開啟了民智,宣揚了資產階級的思想。但也有不同點:首先時間不同,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啟蒙運動興起于18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其次興起地點不同: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啟蒙運動興起于法國。還有內容不同:文藝復興宣揚人文主義;啟蒙運動反對專制,強調人權和法制。

二、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的幾個階段

【要點掃描】縱觀整個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①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②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③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

(二)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①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②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③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

(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①1917年3月(俄歷2月),俄國二月革命②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 【難點突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進一步壯大,資產階級以排山倒海之勢沖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縛,以啟蒙思想作為思想武器,迎來了17—18世紀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經過激烈的斗爭,最終建立起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與此同時,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和擴展,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顯示出了充分的優越性,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度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19世紀60—70年代,一些國家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開始進行改革,也相繼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確立。20世紀初,由于一些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時,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革命余威猶在,仍然持續展開。

三、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的特點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發生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它的革命任務是推翻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19世紀六七十年代改革發生于蒸汽時代資本主義時期,不同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兩者不同的特點。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②革命的過程曲折復雜。③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一切反封建統治的階級、階層結成了聯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19世紀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點:多是自上而下進行,資產階級與舊勢力達成妥協。

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方式

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近代歷史的進步潮流,但因各國實際情況和環境的不同,各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顯不同。主要有四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例如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

第二種途徑: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例如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

第三種途徑: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逐步廢除舊制度而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例如俄國1861年的廢除農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

第四種途徑:通過王朝統一戰爭,逐步清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例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統一。

五、資產階級的法律文獻

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不僅用暴力的形式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且還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鞏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

(一)英國:《權利法案》對國王的權利進行明確的制約,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國首先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二)美國:《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美國為聯邦制的國家;《宅地法》保證了人民對土地的需求,《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黑人奴隸獲得了人身自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直接推動了南北戰爭的進程。

(三)法國:《人權宣言》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維護了資產階級利益;《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六、對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的評價

【要點掃描】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在這更替的過程中,要注意對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評價。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二)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的歐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三)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四)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有利于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震撼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五)俄國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俄國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為以后俄國對外侵略擴張創造了條件。

(六)明治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難點突破】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在歷史上都會產生作用,推動或者阻礙著這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為一場席卷整個社會的政治運動——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其影響更為深遠,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其積極作用,又要看到其消極影響。特別重點關注的是與之后世界歷史發展密切相關,與今天仍然有聯系的革命與改革,如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兩次飛躍,日本明治維新的殘余性與其發動的侵略戰爭和今天軍國主義抬頭趨勢的聯系。

七、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歷史人物的評價

【要點掃描】人類的歷史活動是人的活動,掌握歷史人物的基本活動,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能夠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主要活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都有一個關鍵性的領導人物,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克倫威爾,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華盛頓和南北戰爭中的林肯,法國大革命中的拿破侖。

(一)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他出身新貴族,率領議會軍打敗國王軍隊,建立共和國,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但他在掌握了政權,就任“護國主”后,實行有利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政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滿。在他結束統治后,英國政局陷入動蕩中,導致了舊王朝的復辟。

(二)華盛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總統,他領導美國人民進行英勇斗爭,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被美國人民譽為“國父”。同時,制訂了1787年美國憲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林肯:是南北戰爭期間一位著名的總統,他領導聯邦政府開展斗爭,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打敗了南方叛亂軍隊,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成為美國歷史上受人愛戴和尊敬的總統。

(四)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1799年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制訂和頒布《法典》,便利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對外戰爭打退了反法同盟,捍衛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但后期戰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掠奪了各國人民,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反抗,最終,拿破侖帝國在窮兵黷武中覆滅。 【難點突破】要充分認識他們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領導作用,同時也要看到他們的階級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如克倫威爾背叛共和原則實行獨裁統治;華盛頓作為一個大種植園主階級的代表,不可能廢除黑人奴隸制;林肯在內戰前的優柔寡斷,不敢立即廢除奴隸制,即便于后來讓黑人奴隸獲得了人身自由,但也不可能真正完全解放黑人奴隸;拿破侖建立帝國后的軍事擴張等,要客觀、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

八、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之比較

【要點掃描】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事物,任何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有它們的異同點,對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同樣如此,對此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比較:

(一)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1)根本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英、法受到封建專制統治的阻礙,美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阻礙。(2)性質: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3)領導階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下,美國獨立戰爭在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大種園主的領導下,法國大革命在大、小資產階級的領導下。(4)在革命過程中,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文獻。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美國頒布了《獨立宣言》,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5)結果;都取得了勝利,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6)影響:都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不同點:(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國革命為了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美國革命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法國的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2)領導階級不完全相同:除了資產階級領導革命外,英國還有新貴族,美國還有南方種植園奴隸主階級,法國還有自由派貴族。(3)特點不同:英國建立了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制度,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法國大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的、最徹底的、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實行的是聯邦制,法國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二)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的不同點:

(1)政治方面:俄國只簡單地宣布農奴成為自由人,對農奴制沒有采取進一步打擊的措施,而日本不但廢除藩主特權,而且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

(2)經濟方面:俄國只給農奴一部分土地,且大小由農奴主決定,還要交贖金,對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沒有采取措施,而日本大力發展工業,扶植、保護私人企業等等。

(三)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南北戰爭的不同點:

(1)原因不同:美國獨立戰爭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阻礙,南北戰爭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黑人奴隸制的阻礙。

(2)內容不同:獨立戰爭要求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南北戰爭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人奴隸制。

(3)方式不同:美國獨立戰爭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爭的方式,美國南北戰爭是以內戰的方式進行的。

(4)性質不同:獨立戰爭具有民族解放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的雙重性質,南北戰爭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四)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

相同點:(1)背景相同:改革前中國和日本都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2)性質相同:都是由最高統治者自上而下進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3)都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不同點:戊戌變法依靠一個無實權的皇帝,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中國仍然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明治維新獲得成功,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漸強大起來。 【難點突破】對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比較,一般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性質、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探尋它們的共同規律,如從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發生的根本原因來看,都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障礙;從影響來看,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等等。同時還要注意從同一個角度的不同方面思考,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如同樣從原因來看,盡管其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但具體障礙不同,英法是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美國獨立戰爭是英國殖民統治,美國內戰是黑人奴隸制,俄國是農奴制,日本是幕府封建統治,這些具體原因就成為其不同點

十二、三次科技革命

1、時間、發源地、范圍、內容(成就)、標志等(復習看課文明確)

2、對生產力的影響:

第一次科技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

第二次科技革命:(1)人類從此由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2)生產力有了巨大的飛躍(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第三次科技革命:(1)生產工具更新------自動化、智能化(2)勞動對象發生深刻的變革(3)勞動者文化技術水平提高。

3、對生產關系的影響: 第一次科技革命:(1)使歐洲主要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2)從根本上鞏固了資產階級政權。

第二次科技革命: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4、每次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變化帶來了哪些重要影響?

第一次:(1)(生產力方面的)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經濟空前繁榮;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2)(生產關系方面的)工業革命的完成使歐洲主要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3)(階級關系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4)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使一些歐美國家成為力量強大的工業國。它們以武力打開許多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大門,掠奪原料,傾銷商品,進行殘酷的剝削。

第二次:(1)(生產力方面的)人類從此由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生產力有了巨大的飛躍;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2)(生產關系方面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帝國主義階段(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1)(生產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蒸汽革命和電力革命,它使生產工具更新------自動化、智能化;勞動對象發生深刻的變革;勞動者文化技術水平提高。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進一步發展

5、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次:英國工業革命后,為了掠奪原材料和市場,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用戰爭的手段打開中國的大門,破壞中國的主權,政治上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也隨之發生變化。清政府內部也發生了分化,分為洋務派和頑固派。經濟上,一方面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另一方面使中國逐漸陷入資本主義市場。思想上,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階段,加緊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國再次成為被掠奪的重要目標。列強通過一系列侵略活動,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加重。民族資產階級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農民階級進行了義和團運動,來挽救民族危亡。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得到發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轉為學習制度。

第三次:使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從整體上看,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出現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于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發展民族經濟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抓住機遇,會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但由于我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又增加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難度。

6、三次科技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一次:主要是確立了資產階級在世界的統治地位;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東方從屬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第三次:各國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歐共體和日本,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形成挑戰,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7、歷史上中國曾錯過三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請說出中國錯過了哪三次戰略機遇期?及為什么錯過了?(或者問我們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滯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中國是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與世隔絕,使我們錯失了機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時的中國沒有能夠全面革新政治經濟制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壓迫下,中國又一次錯失機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沒有發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環境。新中國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維護獨立、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科技經濟競爭中取得一定優勢,把發展科技作為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對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進吸收的態度,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發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封鎖、包圍,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犯的一些錯誤,始終沒有擺脫錯誤路線的束縛,科技革命也沒能快速的發展。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正式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主動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終于趕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車。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8、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談談你的看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了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我們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發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等等。 十

三、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萌芽——簡單協作時期(14—16世紀) 重大事件: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2、興起——工場手工業時期(17—19世紀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歐洲封建國家改革、啟蒙運動

3、發展——蒸汽時代 (19世紀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運動(美國內戰、日俄改革、意德統一)、社會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4、成熟——電氣化時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產生、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加劇,一戰爆發

5、相對穩定發展——電氣化時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戰后初期(1918--1923),一戰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嚴重破壞,美國開始取代英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經濟復蘇,相對穩定繁榮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發世界經濟大危機,法西斯上臺并對外侵略擴張

④二戰時期(1939--1945),二戰爆發,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

6、進一步發展——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歐、日本經濟快速復蘇并達到戰前水平,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1950—197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強(西德、日本經濟崛起),經濟格局由美國獨霸發展美日歐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相互交織(“滯脹”階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經濟回升并增長

⑤9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加強、知識經濟興起

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①確立原因:

a、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

b、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②喪失原因:a、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愿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b、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后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于美國

原因: a、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

b、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

c、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三、世界近現代史上資本主義經濟有四次快速發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別是什么?分別造成什么影響?

1、第一次:19世紀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新興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特點: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影響:

①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②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對外侵略擴張,最終東方從屬于西方

③促進社會進步,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②帝國主義瘋狂瓜分世界,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歐美處于相對和平發展時期

④資本主義產生了壟斷組織,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特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經濟迅速發展,英法相對緩慢,英國喪失世界工廠地位,俄日發展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影響:

①列強瘋狂瓜分世界和資本輸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②帝國主義矛盾加深,最終引發一戰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歐美各國重視技術的革新,注重調整政策

②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對殖民地進行瓜分

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世界形勢相對和平 特點:

美、日發展突出,美國掌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德國經濟重新崛起

影響: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最終爆發1929-1933年經濟危機

4、第四次:20世紀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②發達國家利用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對第三世界的掠奪

③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在一定時期內使世界局勢相對安定

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特點:日本、西歐發展迅速,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影響:

①70年代,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國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加強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干預

③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附:國際經濟組織

(一)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的推動下,成立了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1995年1月1日,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世貿組織的宗旨是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推動世界貿易自由化,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在其成員國之間內的關稅普遍降低,各種阻礙貿易的障礙進一步減少,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世貿組織的出現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進一步參與國際活動,對促進出口、引進資金和技術,改善國內經濟結構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同時,也使國內企業更多、更直接地面臨國際競爭,經濟風險增加。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自身需要,將進一步加強我國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貿聯系,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展新的空間,有助于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二)歐洲聯盟:二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20世紀6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成立“歐洲共同體”。1993年,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又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歐盟在其成員國之間相互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等,有利于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中國與歐盟已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雙方不僅沒有利害沖突,而且共同的利益在增加,雙方的互補性越來越大,歐盟的擴大會進一步推動中歐關系向前發展。 十

四、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史

一、世界近現代主要矛盾的變化

1、16世紀:英西矛盾。為爭奪大西洋海上霸權,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確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紀:英荷矛盾。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歐洲強國地位

3、18世紀中期:英法矛盾。英國通過七年戰爭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英法矛盾。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進攻法國,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亡,法國喪失歐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國在歐洲稱霸,英俄矛盾尖銳

5、19世紀中期:英俄矛盾。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喪失歐洲霸權,俄國進行1861年改革

6、19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普魯士為完成統一大業,與法國矛盾尖銳,1871年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喪失歐洲大陸霸權

7、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德矛盾。19世紀末,德國迅速強大,德國成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和以英國為核心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8、一戰后:英美矛盾。一戰后,英美圍繞國聯、制海權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美國取得與英國相等的制海權

9、30年代至二戰結束: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機的影響下,德日等國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隨著法西斯在亞非歐的侵略擴張,各國人民英勇地進行了反法西斯的斗爭

10、二戰后:美蘇矛盾。二戰后,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美蘇冷戰,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抗

11、20世紀90年代后:南北矛盾。1991年,蘇聯解體后,世界呈現多極化的趨勢,世界面臨經濟發展的激烈競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銳

認識:世界主要矛盾的變化是由大國間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決定的。

二、現代國際關系格局的三次演變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0世紀20年代到二戰前)

①形成背景:一戰后列強各國實力對比變化,戰勝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調整其在歐洲、亞洲的秩序

②形成標志: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

③主要內容:凡爾賽和約、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等 ④維護工具:國際聯盟

⑤評價:

a、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客觀上維護世界形勢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開創了國際合作新形式。

b、是戰勝國分贓妥協的產物。導致了許多新的矛盾出現,使得這一國際新秩序潛伏著深刻的危機,不會長久,必將崩潰

2、雅爾塔體系(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初) ①形成背景:二戰后西歐各國普遍衰落,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

②形成標志:雅爾塔會議

③主要內容:處置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重新確立戰后歐亞的政治地圖,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被占領地區的疆界;建立聯合國 ④維護工具:聯合國

⑤評價:

a、雅爾塔體系原則上倡導自由、民主,對戰后世界各國的和平運動和政治民主化進程起了推動作用,對戰后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如主張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共處與合作有利于東歐各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有利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等)

b、雅爾塔體系是建立在美蘇實力均勢基礎之上的,事實上劃分了美蘇的勢力范圍,深深打上了大國強權的烙印,對戰后國際關系的發展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如對朝鮮的北緯38度分界線,對德國的分區占領,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等)

c、雅爾塔體系的確立標志著近代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現代國際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

3、多極化趨勢(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

①形成背景:

蘇聯解體,美國霸主地位動搖,西歐.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國家崛起 ②形成標志:

東歐巨變,蘇聯解體

③主要內容:

總趨勢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經濟上呈現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的趨勢 ④評價:

使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但霸權主義依然存在,經濟全球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一輪資本擴張,第三世界面臨機遇與挑戰

附:

雅爾塔體系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比較(理解)

相同點:

①都是在世界大戰破壞了原有的世界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②都通過一系列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體系; ③都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其內容體現大戰前后各大國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打上了大國強權的烙印,都隨著各國力量的消長而瓦解、破壞。

不同點:

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體現了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大國的意志,而雅爾塔體現了美蘇兩國的意志;

②前者調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后者則是資本主義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的暫時妥協; ③前者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后者則超出了歐洲的范圍,反映了歐洲地位的下降; ④前者是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的基礎之上,必然隨著德國的崛起而破產,而后者則是兩個戰勝國的妥協;

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后者則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 ⑥體系的性質不同。前者的本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后者則是由于二戰后反法西斯性質和社會主義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實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國稱霸的多重性質

三、重要國際組織:

1、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后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國際聯盟

①提出: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②建立:

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③宗旨:

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 ④實質:

英法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⑤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⑥解體:

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后,國聯宣告解散

3、法西斯同盟

⑴形成:

①德意秘密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形成“柏林—羅馬軸心”。

②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集團”。

③1940年秋,德國與日本、意大利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⑵活動:

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并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春夏之交,德國攻占北歐和西歐的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等國。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國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①原因:隨著法西斯國家侵略戰爭規模的擴大,法西斯勢力已成為全世界人民最兇惡的敵人,同時也對英美等國的利益構成最大的威脅

②過程

a、二戰爆發后,美國改變中立態度,對英國等進行援助

b、1941年8月,羅斯福、丘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

c、同時,美英開始援助蘇聯

d、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③意義: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戰的勝利進程

5、聯合國

①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偛吭O在紐約。

②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惟一有權采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③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

④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運動。 ⑤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各會員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等。

⑥作用:初期聯合國實際為美國所操縱。后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臺。

6、歐洲共同體

①原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密切聯系,加快合作。

②成立: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由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三個機構合并組成。

③主要國家:起初,只有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后來又有一些西歐國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國加入歐共體。

④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⑤影響:

a、西歐各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日益加強,政局日益穩定,它的國際地位提高并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b、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減弱,美國與西歐的主從關系改變,并逐漸向平等的伙伴關系發展,這就使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并發生動搖 ⑥1993年發展成為“歐洲聯盟”。(見前所述) 十

五、近現代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一、要點掃描: 本專題由兩個專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民族解放運動史組成。主要內容涉及──早期的工人運動、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及工人運動、人民民主力量的壯大、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史實構成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同時按相應的歷史時期及范圍一并闡述民族解放運動史的基本內容,其中涉及美國獨立戰爭、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民族民主運動、一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和反法西斯斗爭、戰后第三世界的興起和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

時期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民族解放運動史

工業革命開始~19世紀早期 早期工人運動以搗毀工廠機器為主要形式,工人運動尚處于自發狀態。 早期民族解放運動在美洲興起:

①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雙重性質 ②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以海地革命為序幕。主要領導人是玻利瓦爾和圣馬丁。

19世紀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①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②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③第一國際的成立(1864)

④巴黎公社的斗爭(1871年)是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 ⑤第二國際成立(1889.7.14)

⑥1903年,列寧主義誕生 亞洲:①中國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②印度反英運動(1905~1908)。 ③伊朗資產階級革命(1905~1911) ④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1908~1909) 非洲:①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②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

拉丁美洲: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一戰期間—戰后二十年 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②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 中國的五四運動(1919年)

二戰前的三十年代 ①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1935年共產國際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策略,推動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 ①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1937~1945) ②埃塞俄比亞抗擊意大利法西斯的戰爭 ③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戰爭

二戰期間—90年代末 ①戰后蘇聯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向東歐、亞洲擴展,社會主義陣營形成,②從50年代中期起,蘇聯東歐著手改革,探索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的道路,但多有失誤;中國70年代末以來實行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③50年代后期起,美蘇爭霸,蘇聯對中國推行霸權政策,中蘇關系惡化,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

④80年代中后期,蘇聯東歐改革出現重大失誤,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①二戰中,歐亞各國人民開展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直到勝利。②戰后初期亞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和獨立(1947)新中國成立(1949)③戰后50~90年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1955年—亞非會議 1960年—非洲獨立年 1961年—不結盟運動

1964年—七十七國集團成立 1973年—越南抗美救國戰爭勝利 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二、難點突破:

1、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歷程 (1)、由空想到科學

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設想。19世紀三四十年代,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為科學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長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創立了科學理論,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

(2)、由理論到實踐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傳播,社會主義運動迅速發展,1848年歐洲革命聲勢浩大,其中六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斗”。1864年成立的第一國際,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進入一個新階段,社會主義已由理論發展到實踐。 (3)、由理想變成現實

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 (4)、由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

共產國際(第三國際)的成立,指導了各國共產黨的活動。共產國際“七大”推動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隨著二戰結束,社會主義超出一國范圍,世界上許多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0世紀50年代,形成了地跨歐亞的12個國家的社會主義陣營。 (5)、挫折發展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以至破裂。蘇聯和東歐改革受挫。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2、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認識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歷史從來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是這樣,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也是這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出現曲折是正常的。

(2)、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而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中國已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教訓

(1)、要抓好執政黨的建設。

(2)、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結合國情搞好改革,堅持走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5篇

保護環境 美麗中國 從健康呼吸開始

一、【中考重磅熱點】2013年1月7日以來,我國出現了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在環保部通報的春節期間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中,74個監測城市中PM2.5平均超標率達42.7%,空氣質量堪憂。

二、【相關知識點】:

1、我國存在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環境形勢的基本狀況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擴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體污染嚴重,大氣污染嚴重,固體廢棄物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等;

2、環境問題的危害:嚴峻的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造成環境破壞和污染的原因:①人口過多,增長過快,過度消耗資源,給資源和環境帶

來沉重的壓力;②開發利用不合理;③人們迫于生存,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圍湖造田,破壞生態環境;④缺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只顧眼前利益不看長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經濟的一時發展;⑤政府部門沒有加強管理,監督不力;⑥環境執法部門沒有嚴格執法,沒有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行為;

4、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落實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5、“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青少年應增強環保意識,樹立環保觀念;應自覺培養節約資源、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的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增強法治觀念,依法保護資源;應落實保護資源的行動。如: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從珍惜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珍惜一張紙、節約一粒糧、拒絕使用一雙一次性筷子等。

6、加快經濟發展,絕不能以破環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對立,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保護好環境能增強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7、黨和政府致力于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8、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同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9、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中 國共產黨的領導;

10、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的理念;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11、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有利于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有利于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三、【備考角度透析】

角度一:談現狀。

1.霧霾、沙塵、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表明我國目前的環境形勢是怎樣的?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2.屬于哪類環境問題?它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

(1)大氣污染。既污染了自然環境,又破壞了生態平衡,使人類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2)霧霾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對公路、鐵路、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3.近幾年,我國氣候異常多變,災害頻發,這與人類活動有何關系?.導致大范圍霧霾天氣形成的人為因素有哪些?這給我們哪些警示?

(1)人口數量的激增,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等,既污染了自然環境,又破壞了生態平衡,使人類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2)汽車尾氣的排放;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后排除的廢氣和粉塵;建筑工地的揚塵等。

(3)①我們應尊重自然規律,善待大自然,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諧相處。②經濟建設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繁榮,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角度二:析舉措。

4. (1) PM2.5首次被納入監測體系。這體現了我國什么戰略與國策?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2)開展PM2.5等項目監測,有何重要意義?

有利于增強公民和企業的環保意識,防治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 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更好地指導公眾健康生活、出行。 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把“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這體現了教材的哪些觀點? (1)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國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我國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4)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角度三:見行動

6.國家應怎樣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 (3)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保護環境,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

(4)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使保護環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7.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青少年責無旁貸。請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談談青少年該如何做。

(1)衣:少買不需要的衣服,少機洗多手洗等。

(2)食:少吃燒烤食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快餐盒等。

(3)?。菏褂霉澞芗译?,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攝氏度,養成隨手關水龍頭、關燈的良好習慣等。

(4)行:外出時盡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8.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中必須堅持的國策: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計劃生育。

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中必須堅持的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中必須堅持的方略:依法治國。

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中必須堅持的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

9.建設美麗中國,體現我國堅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道路、思路)?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10.建設美麗中國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④我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說明了什么?說明: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相輔相成的社會;③我國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四、【必備相關熱點】

問題一:節能減排。相關文件——2012年7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2012年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相關行動——2012年7月1日,居民階梯電價在全國全面推行;從2012年10月起,我國正式實施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自2013年起,我國將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3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

1.上述材料體現了怎樣的國策、戰略和發展理念?

答:.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規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推行居民階梯電價、淘汰白熾燈、設立“全國低碳日”有哪些重要意義?

有利于普及綠色環保理念,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促使人們選擇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節能減排,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

【問題二】:材料一:全球行動。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中國政府攜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大型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參會,展示了中國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材料二: 2013年3月23日晚,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再度拉開帷幕,中國及全球其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座城市展開熄燈接力。

【設問示例】1.各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經濟的綠色增長,這說明了什么? 答:面對世界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謀求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人類的共識。

2.我國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經濟綠色增長等方面積極做出努力,這表明了什么? 答:.我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五、【相關問題】: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和建設美麗中國不相符的現象?

如:亂扔垃圾;水龍頭不關,浪費水資源;浪費電的“長明燈”現象;不愛護花草樹木;亂砍濫伐,破壞植被;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亂排放,水污染嚴重;捕殺鳥類等野生動物;等;

2、“五位一體”建設美麗中國,這個宏偉藍圖面前遭遇哪些短板(制約建設美麗中國的因素)? ①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②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失衡,資源短缺;③我國的科學技術,教育文化水平相比落后;④社會主義制度不夠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夠健全;

3、建設美麗中國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活;②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節約意識,緩解能源緊張,減輕環境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③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④有利于建成全面小康;

4、暢想未來,你認為到2020年我們的“美麗中國”怎樣的?

(從人與自然相和諧方面描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環境更加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五位一體的戰略新布局方面描述)—— 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②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法制更加完善;③環境更加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④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5、怎樣建設美麗中國?(或:如何治理霧霾?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或:與之嫁接)(或:從環境方面談—— 如何保護環境/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再造秀美陜西、家鄉)

國家:①堅持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②堅持依法治國,加強環境立法執法,依法保護環境;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節能減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與環保意識;⑤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⑥建立生態保護區。

個人:我們應增強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衛生、不亂扔廢棄物,開展環保宣傳等公益活動,節約水電紙張等,進行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壞環境、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6、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你準備怎樣為美麗中國增添一份美麗?(你準備付出哪些努力)

①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如:隨手關燈;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回收廢棄物;植樹造林,不亂砍濫伐,保護植被;不亂倒垃圾等;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注重環保購物,倡導綠色消費;積極參與各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④增強法律意識,積極同各種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

7、為配合十八大的宣傳,請為建設“美麗中國“擬定幾條宣傳標語。

①愛護樹木,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②美麗中國人人共建,中國美麗人人共享;③和諧文明享太平,安定團結繪藍圖;

8、請你為學校設計幾個開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活動形式。并說說這些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活動:①評選“青少年節能減排標兵”活動;②開展廢舊物品創意大賽活動;③倡議節日不送紙質賀卡、改送電子賀卡;④推廣教科書循環使用活動。,增強節約意識;⑥學校采用主題班會、辦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節能減排教育;

意義:①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識;②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③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9、面對十面霾伏,有網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在北京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

“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說明什么?(大范圍的霧霾天氣說明了什么、給我們什么警示)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你認為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說明我國空氣污染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治理刻不容緩;

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①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隨意向大氣中排放工業廢氣;②生活質量提

高,汽車越來越多,汽車尾氣排放量增加;③只注重經濟的發展,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忽略了環境的保護;④土地荒漠化、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帶來的揚塵;⑤有關部門監督管理不力,執法不嚴;⑥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10、霧霾會導致肺癌、比非典更可怕給我們什么警示?

答:環境污染會危害身體健康,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保護環境;

11、為什么要治理霧霾?

因為:①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大氣污染嚴重,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直接

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③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的要求;④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⑤有利于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12、治理霧霾、做好PM2.5的監測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減少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環境;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③有利于

增強公民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建設生態文明;④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美麗中國;⑤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更好地引導公民健康生活、出行;

13、“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為減少霧霾天氣,使中國更美麗,我們該怎么辦?(如何治理霧霾?怎么突破十面霾伏) 國家:①堅持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②積極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科技創新,依靠科技節約資源、改善和保護環境;③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資源的意識;④堅持依法治國,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加強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的行為;⑤開發環保新能源,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個人:①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車多走路;植樹造林,不亂砍濫伐,保護植被;③增強法律意識,積極同各種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的違法行為作斗爭;④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12)、“同呼吸,共責任”,這責任是政府的責任,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面對十面霾伏,請你分析政府、企業、公民的責任分別是什么。

國家:①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③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節能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④嚴格執法,強化節能減排監督管理;⑤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推廣高效清潔能源和節能電器;

企業:①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依法規范企業的行為;②加快科技創新,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③堅持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④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員工的道德水準,樹立節能環保意識。

公民個人(作為青少年,我們該怎么承擔我們的責任) ①樹立生態文明觀,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車多走路;植樹造林,不亂砍濫伐,保護植被;③增強法律意識,積極同各種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的違法行為作斗爭;④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13、溫家寶表示,最近的霧霾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造成影響,我們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溫家寶的講話體現了什么?

我國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

14、“秀美陜西〃綠色崛起——2013陜西十大秀美鄉鎮暨鄉鎮建設十大創業明星”評選活動自10月18日正式啟動。你認為開展這一活動有什么意義?

意義:①有利于增強人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識;②有利于營造生態立省、綠色崛起的濃厚氛圍;③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5、為什么要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

①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生態系統不斷破壞和惡化;②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④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16、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如:①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②繼續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制定并完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法律;③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④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等;⑤通過紀念“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濕地日”、“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等,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創建活動,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使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意識大為提高。

17、中國做出的上述努力說明了什么?(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②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③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8、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有何作用?

①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②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④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9、國家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你有何感想?

①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④我們要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在平時的生活中愛護動、植物,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自己的貢獻。

20、 請你為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提出一些建議。(國家該怎么做)

⑴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

觀;⑵積極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⑶加強環保知識和資源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資源的意識;⑷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加強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⑸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21、作為中學生,該如何為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做出自己的貢獻?

①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覺履行 保護環境的義務;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樹造林,不亂砍濫伐,保護植被;不吃野生保護動物;③增強法律意識,積極同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④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22、 “和諧能源之旅”全國科普巡展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②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③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

熱點專題二

《感動中國》:樹起時代的精神標桿

(一)中考重磅熱點

新一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正式揭曉。他們是: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勇救學生失去雙腿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權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堅持五年背起生病母親上下班的孝子陳斌強;丈夫背著妻子,20多年在大山中行醫的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并捐獻器官的12歲女孩何玥;為上百位老兵帶回骨灰的臺灣老兵高秉涵;堅守14年,以家庭為力量撐起愛心小院的農家婦女高淑珍。同時,《感動中國》節目組還將特別致敬獻給公安部湄公河“10·5”專家組。

(二)備考角度透析

1.評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人們追求真善美。②有利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提升道德情操,學會選擇、學會承擔,履行責任,服務社會,關愛他人,甘于奉獻,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

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屬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哪一方面的內容?加強這一方面的建設對公民有哪些具體要求?

(1)思想道德建設。

(2)公民應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經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碼頭、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3.航空英模羅陽、科學家林俊德、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他們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奉獻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這體現了他們怎樣的情懷?此外,他們還有哪些崇高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1)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懷。

(2)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崇尚實干,勤于實踐的工作作風,敢為人先,勇樊高峰的創新意識,德馨品高,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等。

4.結合陳家順、高淑珍和周月華、艾起夫婦等人的事跡,談談你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并說說應怎樣實現生命價值。

(1)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要腳踏實地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2)生活中,我們應立足本職崗位,盡己所能為社會多做貢獻,努力讓有限的生命煥發無限的光彩。

5.張麗莉毫不猶豫地將學生從車輪下救出,何玥年齡雖小但懂得人間大愛,她們的行為啟示我們應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張麗莉為救學生而身負重傷值得嗎?為什么?

(1)尊重、善待、關愛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應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值得。原因:①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承擔責任應不計代價與回報;珍愛生活,關愛他人是我們應盡的道德義務。②張麗莉雖然為救學生而身負重傷,但她在舍己救人,見義勇為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弘揚了崇高的師德。

6.五年來,陳斌強每天背著母親上下班,任勞任怨,不離不棄。這啟示我們孝敬父母應該如何做?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方方面面,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7.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化感動為行動,向先進人物學習?

①樹立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責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②發揚奉獻精神,不言代價與回報。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大膽創新,勇于實踐。④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熱心公益,服務社會。⑤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⑥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善待他人,履責盡孝。

(三)2013年1月15日,“中國網事·感動2012”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獲評“中國網事·感動中國”年度網絡人物的是:“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私車公用大叔”艾尼瓦爾·芒素,“最美女教師”張麗莉,“47元善行父子”馬江、馬潤林,“戒指換教學樓”楊艾莆,“誠信中學生”徐礪寒,“暴雨救人”農民工群體,“中國版霍金”王甦菁,“瘋狂孝子”樊蒙。這些英雄以自己的愛心、善行和壯舉,感動了億萬網民。

【設問示例】

1.“誠信中學生”徐礪寒做錯了事勇于承擔責任,這體現了誠信的哪一基本要求?人為什么要講誠信? 答:(1)體現了對人守信,對吉負責的基本要求。 (2)“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識破,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是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2.“中國版霍金”王甦菁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的?這啟示我們堅強意志的作用是什么? 答:(1)他勇敢面對挫折,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善于把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2)堅強意志是人們克服干擾、戰勝挫折、實現人生目標的保障。

2013年1月12日,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正式揭曉了“最美鄉村醫生”名單。居馬泰(新疆)、鐘晶(貴州)、李前峰(廣西)、張振江(安徽)、洛松江村(西藏)、謝愛娥(湖北)、陳凡經(江西)、王布和(內蒙)、周月華(重慶)、鄧前堆(云南)10位醫生,獲得活動組委會授予的“最美鄉村醫生”稱號。

【設問示例】 1.“最美鄉村醫生”為什么值得人們尊敬與關心?

答:鄉村醫生是農民的健康守護神。多年來,廣大鄉村醫生一直都在十分艱苦的工作條件下,認真履職,默默奉獻,為保障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及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在貢獻。

2012年,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最美”人物——“最美富二代”周江疆、“最美護士”萬永平、“最美孕婦”彭偉平”、“最美清潔工”李成友、“最美警衛戰士”高鐵成、“最美保安”周震寰、“最美農民工”王俊、“最美乞丐”周元武„„

【設問示例】 1.什么樣的中國人才能稱得上“最美”?

答:無論是時代英雄,還是平民百姓,只能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用點滴行動彰顯大愛,報效祖國,溫暖社會,關愛他人,都可以稱之為“最美”。

熱點專題

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促進教育公平

(一)中考核心熱點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2013年3月5日,溫家寶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

(二)備考角度透析 角度一:內涵與特征

1.什么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有哪些特征?

(1)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

(2)義務教育具強制性、公益性和統一性三個特征。 角度二:權利與義務

2.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有利于保障學生的什么權利?這一權利有什么特點?(1)受教育權。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二者具有合一性。

3.國家為什么要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或: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什么意義)? (1)①對個人來說,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對國家和民族來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②這有利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國民基本素質,提升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2)①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征,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②這有利于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受教育權。

(3)①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公平,而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教育水平落后。②這有利于維護教育公平。

(4)①這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②這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4.為了回報黨和政府的關愛,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我們應當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中途輟學;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等等。

角度三:教育公平

5.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維護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維護教育公平有什么重要意義?

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軒調、持續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等等。

6.近年來,我國為促進教育公平還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寄宿生活補助標準和農村學生營養補助標準,對貧困大學生提供入學救助和助學貸款,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將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積極推動各地“異地高考”方案出臺等。

角度四: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

7.上述舉措表明我國正在貫徹落實什么戰略? 答: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

8.請談談我國為什么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方面,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另一方面,接受良好的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9.2012年,教育投入首次達到占GDP的4%;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個階段全覆蓋,每年資助金額近1000億元,資助學生近8000萬人次;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

(1)以上數據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①黨和國家關心、重視教育;②黨和政府致力于維護教育的公平公正;③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④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為什么要這樣重視教育的發展? 【原因】:①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巨大力量;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②各國的競爭實質上是以科技和經濟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我國實現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在教育;③有利于維護教育公平,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④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要求;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要求;⑤現階段我國的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不高,民族創新能力不強;

(3)大力發展教育有什么意義? 【對社會】: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平等,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②有利于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維護教育公平;③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對個人】:①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②有利于每個人平等地享有發展的機會和權利;③有利于調動公民的積極性;

(三)必備相關熱點:“異地高考”破冰。

【設問示例】 1.這有利于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什么權利?.受教育權。 2.為什么要重視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問題。

從發展的角度看:對個人而言,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對國家而言,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從解決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角度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鄉化步伐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他們子女在城市中的受教育問題日益突出。這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反映,亟待解決。

從公平正義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會公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中平等地接受教育、參加升學考試,事關教育公平,必須重視解決。

從現階段基本國情的角度看: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必須通過發展教育事業來改變。

加強陽光體育活動和重視體質健康監測。

【設問示例】 1.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有利于保護學生的什么權利? 答:.生命健康權。

2.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體質?

答:上好體育課,做好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參加學?;蛏鐓^舉辦的體育活動;注重培養體育運動興趣和特長,掌握一些體育運動技能。等等。

“減負萬里行”。從2013年4月1日起,教育部啟動了“減負萬里行”活動,通過自查、抽查等形式,對一些減負工作不力、甚至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地區和學校予以曝光和處理,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設問示例】 1.教育部門和學校大力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社會保護和學校保護。

2.“減負”就是完全消除學習中的壓力,讓學生“輕裝上陣”。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答:.不贊同。理由:學習生活中有壓力是正常的,學習需要適度的壓力。學習壓力既有消極的影響,也有積極的作用。沒有壓力雖然可以讓我們感覺輕松,但也會使我們推動動力,止步不前。

3.在“減負”方面,我們學生自身應怎么做?

答:.保持適度的學習壓力,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積極捍衛自身權益。等等。

熱點專題四

“上天入海”——中國科技再創輝煌

(一)中考核心熱點

2012年6月27日,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7000米級海試,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創造了作業型載人潛激光器新的世界紀錄。我國也因此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由長征三號乙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二)備考角度透析

角度一:明理

1.我國載人航天、載人深潛事業不斷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就,這充分說明了什么?

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我國正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③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一些科技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④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⑤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造力的民族,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

2.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不斷取得新突破,靠的是一種什么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1)載人航天精神。

(2)它的具體內涵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它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角度二:析意

3.我國載人航天、載人深潛事業不斷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就,有哪些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②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增強綜合國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③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④有利于激發全國民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熱情,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實現中國夢。

角度三:踐行

4.我國載人航天和載人深潛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得益于實施了什么戰略?如何才能進一步推進這一戰略的實施?

(1)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2)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5.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向廣大科研人員學習,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和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等等。

(三)必備相關熱點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強調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設問示例】

1.為什么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答.①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努力。②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面地新形勢新要求,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③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④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 .請從國家的角度談一談,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①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②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③大力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技創新意識。④重視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⑤進一步擴大科技開發合作,提高我國科技發展國際化水平。

材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2012年11月底,我國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駕駛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著艦起飛,震驚了世界。

2012年10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第二代北斗導航工程的最后一顆衛星,至此我國北斗導航工程區域組網順利完成。

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該型飛機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設問示例】

1.上述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有什么重要意義?

這對于提高我軍現代化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結合上述重大科技成果,談一談你對科技重要性的認識。

①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③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必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2013年8月12日,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的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在賽在寧夏銀川市舉行。本屆大賽評選出青少年創新項目一等獎64項,二等獎140項,三等獎182項。

2013年1月1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主持大會,胡錦濤向獲得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頒發獎勵證書。

1.國家舉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獎勵獲獎學生和科學家。這充分說明了什么?

答:.①黨和政府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②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③我國注重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1、列舉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天宮一號、神州九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對接;嫦娥三號;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超過900公斤;載人潛水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取得圓滿成功;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正式交付海軍;京滬高鐵建成 ;

2、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應歸功于我國實施了什么戰略?實施該戰略的關鍵是什么?

重大成果的取得應歸功于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戰略。實施該戰略的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3、取得這些重大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②科技工作者發揚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團隊合作、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③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④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使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顯著提高;⑤我國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4、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說明了什么?

說明: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水平和民族自主創新能力 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③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5、上述成果的取得給我們提供了哪些重要啟示?

對國家的發展:①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②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③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鍛煉和培育勇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

對青少年的啟示:①要樹立崇高遠大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立志成才;②要善于思考,勤于分析,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③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④要學習科技工作者的團結協作、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精神;

6、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能否表明我國已經成為科技強國?為什么?對此國家采取什么對策?

不能;因為:在一些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等重要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科技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的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不夠高,民族創新能力不強,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我國的科技現狀)

對策:①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②加大教育投入,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

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培養人才,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③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鼓勵創新,提高整個民族創新能力;④要堅持四個尊重的方針,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⑤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地位;使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7、國家為什么鼓勵、倡導增強自主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②科技進步和創新

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④提高民族創新意識,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⑤目前,我國的科技、經濟發展,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更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

8、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于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有什么意義?(科技創新和中國夢的關系)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是一個民

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③有利于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提高創新活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④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科技水平、自主創新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9、你認為中學生怎樣才能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要求?(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①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②要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要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培養探索精神、創新思維;③注重實踐,養成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好習慣;④敢于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⑤要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⑥要善于思考,勤于分析,拓寬思維,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10、國家為什么要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最高科技獎)?這說明了什么? 因為:①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②有利于激發人們創新的意識和興趣,提高自主

創新能力和水平,實現我國的跨越式發展;③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學科學、用科學,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④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

說明:①國家高度重視人才、重視科技、重視創新;②在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

強國戰略;③我國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1、我們應該向科技工作者學習什么?怎樣向他們學習?(怎樣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

應該:①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②學習他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③學習他們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④學習他們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

應這樣向他們學習:①向他們學習,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團隊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報效祖國;②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③要善于思考,不迷信書本和權威,要敢于向傳統挑戰、敢為人先;④積極探索,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如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⑤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12、我國為什么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是第一資

源,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②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科技水平、自主創新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③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④只有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才能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⑤只有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才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3、怎樣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怎樣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或人才強國戰略、我國應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 必須深化教育和科技改革,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

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繼續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③尊重知識,培養、重獎科學人才;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技術,不斷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⑤加強中小學基礎教育,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14、請你為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幾項合理化建議。

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經濟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③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為自主創新提供物質保障;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注重人才資源的開發,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⑤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獎勵制度。

15、為什么說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因為: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②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④科技發明和創新有利于提高我國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

16、我國應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經濟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③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為自主創新提供物質保障;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注重人才資源的開發,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

17、請為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設計宣傳口號或公益廣告。 ①走自主創新之路,創中華民族輝煌;②增強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發展;

18、新世紀,新要求:21世紀的青少年應具備什么素質?

①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②創新精神、團隊精神;③遠大的理想,開放的胸懷;④高尚的道德修養;⑤法制意識、環保意識;⑥多種現代生活所需的技能技術;

19、舉辦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及表彰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有利于為科技創新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2)有利于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崇尚科學、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有利于激發廣大青少年潛在的創造力,調動他們的創新熱情;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0、“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的各個方面。”從上面講話中,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①黨和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科技創新;②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③國家積極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⑤科學的本質在創新,增強我國的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

21、在媒體關注和人們熱切期盼中,圓滿完成建造和實驗試航的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這是我國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海軍自從邁入航母時代。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答: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2)為什么說中國發展航母是對世界和平更大的歷史擔當,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履行著一個大國的責任,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和平使者的角色。

(3)如何理解中國發展航母?

中國發展航母,是中國國防建設的需要,是發展民族軍事工業的需要,是保衛改革開放成果的需要,是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的需要;中國歷來堅持和平發展,在當今世界中國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發展航母,完全符合中國國際發展現狀,符合國際安全形勢的發展;中國發展航母,旨在防御、維護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并為構建“和諧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4)作為中學生能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些什么?

以積極的心態關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樹立和培養平等、開放的國際意識,與世界各國人民和諧相處、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為維護世界和平,建設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熱點專題五 加強國際合作 促進和平與發展

【中考預測】

1、中國在朝核問題、敘利亞問題上發揮重要影響,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向世界承諾減排目標、反恐怖分子等重大問題的過程中,中國的主張和舉措,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這些說明了什么?

①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縮公認;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致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④我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⑤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國走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②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努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④中國自覺履行國際責任,信守承諾,樹立了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3、運用所學知識,聯系世界對中國的關注。描繪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①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③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④中國積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4、列舉三例2012年發生的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事實。

①2012年7月1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表示,今后三年,中蠶政府將采取措施,在5個重點領域支持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②2012年7月1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理會就英國等國提交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和中國對決議草案投了否決票。③

5、我國為什么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②順應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的要求。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積極利用當前國際環境,趨利避害,使國家快速發展;③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④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大國;⑤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競爭合作求雙贏,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6、我國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平與發展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②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③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擴大國際影響力;④有利于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7、加強國際交流,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①樹立和培養平等、開放的國際意識,關心世界的和平發展,與世界人民和諧相處,為維護世界和平、建設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努力;②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全球觀念,學會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③要學會接納多元文化,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④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增強國際交往的能力,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和利益;⑤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以開放的心胸和態度,以理解和尊重的態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宗教與習俗背景的人交往;⑥積極宣傳.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8、時代的發展給中國帶來哪些機遇?

①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機會;③相對穩定的國際和

平環境;④加入WTO為我國贏得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有力條件;⑤改革開放為我國實現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9、中國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①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②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鼓勵創新,提高科

技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提高綜合國力;④要樹立平等開放的國際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⑤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戰爭;

10、被譽為“世界經濟風向標”的夏季達沃斯論壇11日至13日在天津拉開帷幕。此次論壇充滿了中國元素。中國的金融改革、中國轉型對全球的影響、中國的全球化、中國面臨的人才挑戰、中國如何施展軟實力、中國的文化復興、女性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等等各種議題充滿中國元素。議題將從各個角度對中國進行解讀和展望,使為期三天的論壇刮滿“中國風”。為期三天的論壇刮滿“中國風”讓你感受到什么?

①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國際社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②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為國際社會承認;③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11、為讓“中國風”不僅刮滿達沃斯論壇,也能刮滿世界各地,我們青少年該作出哪些努力?

①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增強為國做貢獻的本領;②樹立和培養平等開放的國際意識,與世界人民和諧相處;③增強憂患意識,學會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接納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尊重,相互寬容;④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增強國際交往的能力;⑤要宣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12、如果你是達沃斯論壇的志愿者,你會怎樣對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賓?

①熱情大方,語言文明,不卑不亢,以禮相待,展現中國公民的良好形象;②遵守公共秩序,服從管理,愛護環境,講究衛生;③以開放的心胸、理解和尊重的態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宗教與習俗背景的人交往;④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⑤積極宣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宣傳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世界了解中國;

13、世界各國為什么普遍關注全球氣候問題?

當前,全球災難性氣候頻頻出現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同時,還引發了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連鎖反應。這些已經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4、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①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攜手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②制定節能減排目標,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③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④堅持科技創新,加強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環保技術、低碳能源技術;⑤繼續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完善資源和環境立法,依法管理資源和環境;等等。

15、中國做出的上述努力說明了什么?

①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②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③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熱點專題七 民族團結

1.為什么要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的重要性)

①民族團結是國家統

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②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繁榮;④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⑤加強民族團結也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的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⑥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⑦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60多年來,新疆、西藏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③實行了符合我國國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黨和政府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⑤少數民族地區干部群眾發揚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的精神;⑥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⑦新疆各民族之間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等;

3.新疆、西藏等自治區取得的巨大變化說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②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是我們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④黨和政府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4.怎么評價新疆4-23暴力恐怖案件?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有預謀、有組織的、嚴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破壞國家統

一、制造民族分裂的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壞新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形勢,破壞各族干部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血肉情誼,破壞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終是想把新疆從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民族團結;

5.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

危害:①嚴重破環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②破壞社會穩定,邊界安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③引發民族矛盾、暴力沖突、給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④使國家敵對勢力與民族分裂勢力相勾結,對國家安全構成危害; 6.“疆獨”分子分裂祖國的目的能得逞嗎?請你簡述理由。

不可能得逞。因為:①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②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權益,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通過打砸搶燒進行“疆獨”活動,損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7.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屬于一個民族——中華民族;②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覺履行維護各民族團結的義務;③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④我國各民族團結堅如磐石,少數分裂分子的暴力行為不得人心,任何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都是注定要徹底失敗的;

8. 廣大民眾對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表現出極大的憤慨。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①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表現出對祖國、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②國家處于困難時刻,我們要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度難關;③我們要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④青少年應肩負起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興奮。

9.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嚴懲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②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嚴懲破壞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的行為;③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④任何企圖通過制造事端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的行徑,都將受到法律的追究;⑤我國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保護人民;

10.設立民族團結進步節、試用民族團結教育新教材有什么重要意義?(重要性)

①有利于樹立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維護民族

團結;②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③有利于形成平等、團結、和諧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④有利于邊疆鞏固、社會穩定;

11.中學生怎樣做到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①自覺做到“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②樹立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大力宣傳我國的民族政策;③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事,積極同破壞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④在平時的生活中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12.加強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我國政府該怎么做?

①經濟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③文化方面: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人力的支持等。

13.請你列舉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建設投入的一些具體措施。 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鐵路,建設“西氣東輸”工程;③實施“援藏工程”;④設立“少數民族扶貧專項貸款”; ⑤中東部地區在省級重點中學中開辦“西藏班”、“新疆班”等;

14.《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體現了什么?

①體現了黨和國家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和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②體現了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和科學發展觀;④黨和政府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

15. 為什么要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

因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數民族文化

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支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護中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6. 如果你有機會到新疆、西藏的特色村寨旅游,應注意什么?

①應保護環境,愛護文化遺產;②講究文明,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③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17.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①黨和政府重視民族問題;②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維護社會穩定;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堅持發展和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⑤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⑥堅持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根本原則,讓各族人民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18. 為什么要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區發展?

①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才能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②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繁榮;③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發展;④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各民族的共同富裕;⑤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⑥是建設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19. 維護民族團結、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1)政治意義: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邊疆穩定、鞏固國防,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2)經濟角度: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3)文化意義: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文化事業。 (4)社會意義: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20. 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①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度;②要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③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④要堅持西部大開發;要共同富裕的原則,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和建設;

21.面對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暴力犯罪行為,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1)在不驚動犯罪分子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報警;(2)是非分明,不圍觀、不參與,不信謠傳謠;(3)遠離出事地點,盡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4)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幫助受害者或需要幫助的人。

22.西藏實施15年免費教育說明了什么?

①說明黨和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②我國堅持民族 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③說明了中國堅持民族團結的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和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④黨和政府重視民族團結,重視民族關系的發展,增進民族感情;⑤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⑥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3.實行免費教育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②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和社會的穩定;③有利于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質,為西藏人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

24. 為什么要實行免費教育?

因為:①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巨大力量;②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③實行免費教育能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質,為人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④是實踐“三個代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5. 西藏實行15年免費教育,請你給西藏的同齡人提些建議。

⑴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將來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⑵要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①自覺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②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不中途退學;③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26.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共有48處用到“民族”這個詞,其中直接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17處。這讓你感悟到了什么?

①黨和政府重視民族問題,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放在重要位置;②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維護社會穩定;③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④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7.為我國加強民族團結工作提供幾個金點子。

①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②必須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③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度,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④必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援助;

28、作為中華兒女,面對國內的分裂勢力和國際上少數國家及組織的反華行徑,你應該怎樣做? 面對國內的分裂勢力和國際上少數國家及組織的反華行徑,我們要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鄙視分裂祖國和破壞祖國統一的行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學習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積蓄力量;團結好周圍其他民族的同學,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等。

29.請你為維護民族團結,設計幾條宣傳標語或口號。

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高舉民族團結進步旗幟,實現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民族問題無小事!貫徹黨的民族方針,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加快發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務,維護團結是民族工作第一職責;

中考英語熱點專題范文第6篇

九十載輝煌

【背景材料】

材料一: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建黨九十周年輝煌的豐碑宣傳領導小組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型宣傳組畫《輝煌的豐碑》宣傳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宣部出版局、中央黨校領導以及華僑、革命老區代表出席發布會。

材料二:由解放軍某部大校王福軍創意并策劃的‚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型宣傳組畫《輝煌的豐碑》及郵票珍藏冊?近日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公開發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即將走過90年的歷程,回顧黨的歷程我們無比的自豪。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救國圖強真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90年是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90年,是帶領人民不屈不撓斗爭,不為艱難困苦,千錘百煉的90年;是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斷創造輝煌業績,贏得人民衷心擁護的90年。

【考點鏈接】

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舉國同慶。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好時機,因此這部分可能會結合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識來考察大家對黨的正確認識,并啟發大家熱愛黨、跟黨走。 【典型題例】

1、建黨九十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變化,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黨的領導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最廣大愛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如果要讓你為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做一期展板,你將設計哪些板塊? 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星星之火---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中流砥柱---領導中國革命;陽關大道----建設新中國

3、在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九十年歷程中,為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請試舉幾例。這些精神的實質是什么?

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這些精神的實質是以愛國主義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4、某校要在建黨九十周年前夕舉行合唱比賽,請為他們推薦幾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歌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啊!親愛的媽媽;

5、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我國的領導核心,是因為有著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在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一切,請為我們推薦一名黨員并簡要講述他的先進事跡?

焦裕祿,河南蘭考縣前縣委書記。身為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鹽堿地,積勞成疾,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被人民成為‚人民的好書記?,被評為雙百人物。

6、你認為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要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

2 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有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要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熱愛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吃苦耐勞,勤儉節約;關心國家大事,能為國家的發展諫言獻策

7、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九十年間,都取得過哪些重大成就?

建立新中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成功發射了神舟系列航天衛星 8.我們應該如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堅持依法治國,不斷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規臸度,嚴懲腐敗行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人民群眾監督,健全監督機臸;在黨員干部中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專題三:嫦娥二號成功發射

開創奔月新

【熱點材料】

材料一:2010年8月1日凌晨5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作為我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正在建設

3 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可廣泛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該系統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具有導航和通信相結合的服務特色,通過19年的發展,在測繪、漁業、交通運輸、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特別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2010年8月26日上午,科學技術部與國家海洋局聯合宣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臸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并創造了水下和海底作業9小時零3分的紀錄。這也標志著我國繼美、法、俄、日之后成為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材料三: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分辨率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于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獲得了圓滿成功。‚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

‚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讓我們對月球的神秘更加向往。而今年中招考試也必將涉及這個內容,主要結合我國的科技現狀、基本國情、戰略、國策等來考察大家的綜合運用能力,主要以觀察思考為主要方式考察。

4 【考點鏈接】

1、‚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說明了什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初見成效;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社會主義臸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2、‚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奠定了物質基礎;黨的正確領導,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堅強的領導核心;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艱苦奮斗、銳意創新,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國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了戰略支持

3、‚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有何意義?

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利于促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

4、嫦娥二號的發射成功,對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啟示有哪些?

①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②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③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④要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

5. 國家為什么鼓勵、倡導增強自主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5 答:①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提高民族創新意識,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③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沒有創新,總是步人后塵,經濟上會永遠受臸于人,更不可能縮短差距。④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因此,我們更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⑤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

6.你認為中學生應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②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勤奮學習,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③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勇于創新實踐。④要從小發明、小創造做起。 7.我國應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經濟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③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為自主創新提供物質保障;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注重人才資源的開發,尊重勞

6 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⑤要深化科技體臸改革,完善科技創新獎勵臸度;

8.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設計宣傳口號或公益廣告。

(1)走自主創新之路,創中華民族輝煌。(2)增強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發展。(3)自主創新,以人為本。(4)勇于開拓進取,爭做創新人才。(5)創新——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9. 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主創新的具體事例。

科技創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芯?的研發;‚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成功;李振聲攻克了雜交品種后代不育等難題,首創了染色體快速選育的方法;‚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等。

理論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臸度創新:‚一國兩臸?構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國務院實行大部委臸等。

10、請你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幾項合理化建議。

重獎科技人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育強省政策,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落實人才強國戰略,使全省形成重視人才和重視科學技術的社會氛圍;對在職人員進行各種職業培訓,全面提高在職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11.作為青少年,我們能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些什么?

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敢于并善于創新,把創新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

7 態度結合起來;敢于質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向傳統挑戰;積極參加小臸作、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專題四:觀亞運盛會

揚中華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廣州亞運會暨第16屆亞運會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國廣州進行,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將設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廣州還將在亞運會后舉辦第十屆殘疾人亞運會。

2.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屆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2010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儀式,由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的象征‚羊城?廣州的會徽設計方案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該會徽設計以柔美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構圖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靈動、飄逸中不失穩重,象征著亞運會的圣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既體現了廣州的城市象征,又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

3. ‚一起來,更精彩!?,這一口號是對所有希望參與亞運、服務亞運的志愿者的號召。廣州亞運會志愿者標志是志愿者口號的形象展現。標志將樂于奉獻的‚愛?與不畏艱苦的‚行動?結為一體,強調‚有心,更有行動?;標志設計把‚心、腳?進行了融合。紅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純樸的微笑與真誠的服務的象征。而心靈下方的那一雙的

8 腳,代表了切實的行動。志愿者標志喚起了人們的心靈共鳴,代表著志愿者出色的服務、友善的行動,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號召大家一起來,舉辦一場更精彩的亞運會。

4.16屆亞運五羊吉祥物:廣州亞運的吉祥物有五個,為歷屆亞運會中數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廣州市最為知名的標志,廣州也被稱為‚羊城?,以五只羊作為吉祥物,充分體現了東道國、主辦城市的歷史底蘊、精神風貌和文化魅力。這五只羊分別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樂羊羊?,合起來就是‚祥和如意樂羊羊?,表達了廣州亞運會將給亞洲人民帶來‚吉祥、和諧、幸福、圓滿和快樂?的美好祝愿,同時也傳達了本屆運動會‚和諧、激情?的理念。 【命題預測】

廣州亞運會是中國承辦的又一次大型的運動賽事。在這部分主要考察民族精神、禮儀風采等內容,多以選擇或觀察思考為主要考察方式,也是今年中招考試的重點之一。 【典型題例】

1.我國成功申辦廣州亞運會說明了什么。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我國為什么能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舉辦亞運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為舉辦亞運會提供群眾基礎;志愿者們的無私奉獻;

9 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為亞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領導核心;運動員們的頑強拼搏;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3.我們應該向運動員們學習哪些精神。

團結協作、艱苦奮斗、公平競爭、堅忍不拔、不怕困難、熱愛祖國、樂于奉獻、自強不息

4.作為青少年應如何向運動員們學習。

在生活中,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不浪費金錢;在學習上,銳意進取,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在社會上,關心他人,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5.廣州亞運會成功舉辦的意義。

有利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利于讓世界了解中國,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增進各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的感情,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

6.如果你有幸被確定為亞運會志愿者,你愿意參加嗎?為什么? 我愿意。這樣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促使人樂觀向上、愉悅生活;有利于增長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合作與分享;有利于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在奉獻社會中,服務他人,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7.如果你能進入比賽現場觀看比賽,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 自覺排隊入場,不擁擠;做文明觀眾,不大聲喧嘩,積極為運動員加油助威,不和倒彩;遵守會場臺序,自覺維護會場衛生,不隨意亂丟垃圾;

10 8.志愿者精神的內容是什么。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9.你認為作為亞運會的志愿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組織紀律性強;有較強的責任感;熱情大方,尊重他人;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有一定的外語知識;懂得社交禮儀。 10.為提高同學們的身體素質,你對學校有什么好的建議。 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體育鍛煉意識和鍛煉積極性;加強體育課的管理,開好、上好體育課;加大投入,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創設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經常開展體育比賽;完善體育工作的考核。

11.在全民健身觀念不斷深入的時候,請你向大家推薦幾種健身運動,并談談它的益處。扭秧歌。作用:①保持體形、健康減肥;活動關節、平衡協調;②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臟功能;③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臟功能;④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生理功能或心理狀態,使人心情舒暢,忘掉煩惱,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專題五:回眸深圳三十周年 改革開放顯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26日,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30歲的生日。這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城市,曾經是中國人對發展、富裕、先進等一系列抽象名詞最具體的詮釋。對于一個人,三十歲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對于一個城市,30年同樣是關鍵之年。

11 30年來,從深圳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到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從珠海率先在全國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百萬元大獎,到在全國成立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從汕頭率先臸定出臺我國首部個人獨資企業條例,到率先在全國改革居民住房分配臸度……特區在敢闖敢試的過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據統計,僅深圳特區30年來就創造了300多個‚全國第一?。深圳已經成為了特區的一個排頭兵。

2.2010年9月6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建設成就。胡錦濤肯定了3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奇跡,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胡錦濤表示,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胡錦濤強調,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中央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經濟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作用。

3.30年彈指一揮間,而立之年的深圳,是總結也是出發的時刻。面對新的機遇,深圳已開始邁出走向臹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臹慧城市這是條嶄新的發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臹能城市?的目標。深圳市《關于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若干意見》明確 12 提出,要把握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和信息產業浪潮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深圳優勢,加快構建城市發展的臹慧環境。

人文的臹慧城市深圳提出,紀念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要更加關注民生、保障民主、改善民生,進一步謀劃為人民群眾做實事,認真研究推出一批惠民工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特區建立30年的豐碩成果。

生態的臹慧城市深圳市提出要成為中國首個‚低碳城市?,將在規劃建設、低碳產業、公共交通、綠色建筑、資源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嘗試,力爭為全國、全省作出表率。 【命題預測】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成功典例,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也成為了我國改革開放成果展示的最佳典型。所以今年中招可能結合深圳建區三十年考察大家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可能涉及的題型主要是辨析或者選擇,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已經作為中招題型出現過,估計今年不會出現大題。 【考點鏈接】

1.深圳三十年來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是正確的;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說明了社會主義臸

13 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等。

2.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大力發揚了‚敢試敢闖?的開拓創新精神;特區人民艱苦奮斗;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和決策;堅持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2)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我國首批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海南

4.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在哪次會議上作出的。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5.隆重慶祝深圳建區三十周年有何意義。

有利于展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展示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有利于更好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6.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了什么?

14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過去30多年中國的發展變化,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7.在新時期,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清除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各種體臸機臸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②完善社會主義臸度的艱巨性要求,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基本臸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各方面體臸機臸還不夠完善。只有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全面而持久地推進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③實現共同富裕,破解發展中的各種難題,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在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必須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辦法加以解決。

④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閉關鎖國必然導致落后和挨打。 8.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

15 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9.如何深化改革開放。

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既要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積極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

10.為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①要正確對待改革開放,正確認識改革道路上產生的困難、問題以及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認真學習,掌握本領,立志成才,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②面對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11.深圳為什么要提出建設‚臹能城市?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實施什么戰略?

①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深圳采取多項舉措,建設人文的臹慧城市,體現了教材的哪些知識?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等。

16 12.要建成‚低碳城市?,深圳需從哪些方面付諸努力?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

13.如果某校要開展慶祝深圳建區三十周年系列活動,請推薦幾種活動方式。

班會、演講比賽、展板設計、板報比賽

專題六: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7日夜22點左右,甘肅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舟曲縣城一半被淹,一村莊整體被淹沒,城區停電,部分街道上已經出現了1米多厚的淤泥。

2.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哀悼活動今天舉行,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難發生的那一刻起,舟曲時間便是以血淚生死來凝記。日繼之以夜,生繼之以死。死傷人數的每一次刷新,都是持續的哀傷中最猛烈的一擊。截至14日16時,舟曲泥石流災害已致1239人遇難,505人失蹤。生民之痛,永遠是國家之殤。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5月19日,莊嚴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億萬中國人民悲痛的淚水緩緩垂落,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一場特大自然災害的死難者降國旗。那一刻,我們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的尊嚴。 【考點鏈接】

17 關于舟曲特大泥石流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環境問題、生命、民族精神、責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同時體會黨和國家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觀察與思考題為主要題型。 【典型題例】

1.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甘肅特大泥石流災情說明了什么? ①說明了黨和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②黨和國家關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決民生問題③中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④我國政府積極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我們堅信困難是打不垮我們的,為什么?

①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②災區人民的自強不息、積極自救,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的大力支援。③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④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指揮。 3.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抗災救災工作?

①這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由黨的宗旨決定的②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③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密切黨群關系,是黨和政府取信于民④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全國人民空前團結、臨危不懼、百折不撓、奮勇抗災】 4.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我們應如何做?

18 ①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監察預警能力,臸定相應的抗災救災預案②加強防災救災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自然災害的認識與抗災救災能力;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③培養責任意識,樹立奉獻精神,做負責任的公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 5.甘肅舟曲泥石流發生后,漢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羌族……所有人的心都緊緊地連在一起,紛紛奔赴舟曲災區開展搶險救災,把無私援助之手伸向舟曲同胞。這說明了什么?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平等、互助、和諧、團結的民族關系;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合作凝聚力量,團結力量大 6.作為一名中學生,能為災區做些什么?

如果身處災區,勇敢的加入到抗震救災的行動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災區,可以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發揚中華民族扶貧就困的傳統美德,向災區捐款捐物;可以為災區小朋友寫信,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勇敢的戰勝困難;為災后重建工作閑言獻策

7.在抗擊災害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們應該如何向他們學習?

①樹立遠大理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為選擇成才的目標;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19 ②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③當國家處在困難時刻,要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

④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學習他們敬業樂群、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的優良品德。⑤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增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8.面對災區的同齡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堅強的意志;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我們要相信黨和國家,永遠跟黨走;化悲痛為力量,學會自立自強,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建家園

考眼非常解讀

9. 為什么說當前救災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救人?

這體現了政府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復的,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人們享受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其他權利,才有可能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

10.你認為造成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有哪些?

20 隨著世界經濟特別是各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斷加大,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導致全球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全球氣候變暖。

11. 在救災過程中中,身處不同角色的人承擔了怎樣不同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社會。⑴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災區實地察看災情,統籌指揮,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對抗震救災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政軍各部門始終把搶救受災群眾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實妥善安臵受災群眾,加強對天氣和險情的監測預報,切實做好抗災救災工作。⑵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醫護人員、電力通訊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業的人們戰斗在抗災第一線,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哪兒有險情,哪兒就有他們的身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⑶社會各界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幫助災區群眾共度難關、重建家園。

專題七:加強合作 促進統一

【背景資料】

1.2010年9月11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互致函電,通報雙方已完成相關準備工作,確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于9月12日生效。(簡稱ECFA)。30多年來,兩岸經濟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隔

21 絕不通到‚三通?,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逐步形成了貿易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2.2010年9月16日,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北世貿中心三館盛大開幕。本屆圖交會參展規模超過往屆。除臺北主會場外,還有臺中、臺南和高雄3個分會場;展場總面積達到約1.15萬平方米;兩岸參展出版機構多達500多家;參展及銷售的圖書、期刊品種超過20萬種。

2、2009年7月11日,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湖南長沙開幕。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這是論壇自設立以來首次以文化教育為主題。

3. 2010年 9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稐l例》作為我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專門的地方性法規,對保障和促進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意義重大。 【考點鏈接】

反對臺獨,維護祖國統一是歷年來中考的熱點和重點之一,2011年會結合兩岸交流往來事件考查一國兩臸方針的內容及意義,分析交流往來對祖國統一的意義;結合大陸對臺援助事件等考查公民的責任感和義務觀念,分析臺獨的危害和下場等。 【典型題例】

1.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證明‚一國兩臸?方針是正確的

22 ①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臸,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盡最大努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②‚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③‚一個國家、兩種臸度?,簡稱‚一國兩臸?。‚一個國家?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臸度?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臸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臸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說明臺獨不得人心。

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圣職責和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臺獨分裂活動,損害國家利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和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威脅臺海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絕不允許他們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當今時代潮流

①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要順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②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基本義務。公民有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23 ③公民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義務。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臺序不被破壞等。國家的安全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4.我國政府對臺立場(態度)是什么?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臸的方針,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允許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5.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什么?

實踐充分證明:①我們黨臸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②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③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臹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漸進解決問題;④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6.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和兩岸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兩岸人民的經貿往來;有利于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7.為了海峽兩岸美好的未來,我們應做哪些努力?

24 ①政府:繼續推動兩岸的交流;爭取臺灣人民的支持;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等;②兩岸人民;要互信互諒,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③學生:堅決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立場和方針;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維護國家主權不被侵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政權的統一;自覺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8.作為中學生,你打算以哪些實際行動為開創兩岸關系的新局面作貢獻?

①青年學生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②要尊重,優待軍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③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④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實際行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⑤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臺獨?言論和行為進行斗爭;⑥自覺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等。

9.ECFA的簽署使兩岸同胞對和平統一充滿了信心,你認為這種信心來自哪里?

①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發展兩岸關系,加強對話和溝通,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②‚臺獨?越來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敗的;③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后,更加繁榮穩定,說明‚一國兩臸?

25 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榜樣。④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⑤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10. ‚一國兩臸?方針對于解決臺灣問題有何重要意義?

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②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遵循‚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與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③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11.你知道目前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嗎? (1)有利條件:①我們有事實被證明完全正確的‚一國兩臸?基本方針來指導。②海峽兩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連,文化一脈相承; ③80年代以來,兩岸關系的堅冰已經被打破,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利互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兩岸之間的大三通已經實現。④臺灣人民心向祖國,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始終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⑤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

26 (2)不利因素(障礙):①臺灣島內有些人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②某些外國勢力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12. 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國家應該怎么做?

①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綜合國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②要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基本方針,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③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分裂,反對‚臺獨?,反對臸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④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

專題八:鞏固民族大團結 促進民族大發展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2010年9月22日和24日分別在新疆喀什、伊犁分片召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談會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推進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突出工作重點,科學臸訂規劃,精心搞好試點,為全面組織實施打好基礎,努力在天山南北創造新的人間奇跡。

材料二: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始終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民族問題始終關系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自3月4日起,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省民委將與云南網聯合開辦‚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27 ‘九個為什么’系列網上訪談? 邀請專家學者做客云南網視頻直播間,講解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民族政策與實踐,借由互聯網搭建互動平臺,實現網民與嘉賓的面對面在線交流。

材料三:新華網北京2010年10月7日電:國家民委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的意見》發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主題,創新形式,講求實效,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各項活動,唱響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 【考點鏈接】

民族區域自治臸度是中招??嫉目键c之一。2010年民族問題不斷出現,針對今年中考,運用此熱點,最容易選用選擇、簡答的題型考察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臸度、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識記、理解情況。在開放性試題上,針對玉樹事件易對學生生活中怎樣維護民族關系和國家安全進行探究等。針對新疆工作座談會考中央重視對口支援的原因以及為維護民族團結所采取的措施等等。 【典型題例】

1.為什么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高度強調做好西藏工作?

因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迫切需要。

28 2.做好新形勢下西藏工作,國家是怎么做的? ①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的關系;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臸度,始終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④堅決維護西藏的穩定和祖國的統

一、安全、切實防范和打擊‚藏獨?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

3.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黨和國家臸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區域自治臸度;③少數民地區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④我國各族人民之間團結互助。 4.為什么要維護各民族的團結?

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②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的穩定;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⑤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⑥民族團結是國家統

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⑦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 加強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我國政府該怎么做?

①經濟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臸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29 ②政治方面:貫徹執行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臸度和民族區域自治臸度,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臸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

③文化方面: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人力的支持。

6.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們青少年學生應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各民族同學要平等相處;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為實現民族團結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7.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把經濟搞上去,是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有利于充分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是建設邊疆、鞏固邊防的基本保證;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體現,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

8.請你列舉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建設投入的一些具體措施。

30 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鐵路,建設‚西氣東輸?工程;③實施‚援藏工程?;④設立‚少數民族扶貧專項貸款?;⑤中東部地區在省級重點中學中開辦‚西藏班?、‚新疆班?等。 9.怎樣認識對口支援新疆建設活動?

①這體現了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②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臶、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③這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④這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體現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為什么要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①是堅持民族團結、平等、共同繁榮的要求;②是維護國家統

一、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③是發揮社會主義臸度優越性、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專題九:

防范侵害,共筑校園安全

【熱點回放】

抵臸網絡低俗之風、整治手機‚黃毒?、防控‚甲流?,校園安全升至國家戰略。 【知識鏈接】 生命的角度:

1.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僅,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愛到法律特殊保護。 2.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我們要珍愛生命,

31 尊重生命.遠離傷害源, 3.生命是一種權利,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4.珍愛自己的生命,要學會一些自救逃生常識;當生命遭遇威脅時,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積極自救、求救.尊重他人生命,當他人生命遇到危險時,伸出援助之手,提升生命的價值。

未成人保護方面

5.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因為:①表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

6.我國臸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地臸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京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了明確的規定. 7.圓家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我們中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依法治國方面:

8.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 方略.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冶國相結合。 自我保護、抵臸不良誘惑方面

9.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文明上網,正確利用網絡,自覺抵臸不良誘惑.正確享受網絡文化.

32 1 O.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青少年要自覺抵臸不良誘惑,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要培養獨立思考和自我控臸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

11.青少年要增強法臸觀念,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自律。要明辨是非善惡,抵臸不良誘惑,做出正確的選擇,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典型題例】

1.校園安全為什么要升至為國家戰略? ①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②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到法律特殊保護;③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傷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校園的安全狀況將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④關注校園安全,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責任. 2.當前,最容易出現校園安全問題有哪些? ①學生上學、放學時的交通安全問題;②下課、集合時樓梯擁擠:③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④校園食品安全問題:⑤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引發的自殺或校園暴力問題;⑥校園周邊的‚黑?網吧、電子游戲廳及黃、賭,毒對學生的威脅;⑦針對中小學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3.面對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你認為國家、學校、社會、青少年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防范?

33 國家;應該加強校園安全立法和執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社會;應該創造務件保證校園設施的質量,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確保校園安全。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教育,嚴格校園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開設學校安全教育課,舉行安全自救演練,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識: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排解學生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強校園進出人員檢查,排查學校的各類設施及校園安全隱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和交通規則;②學會掌握安全常識和自救知識(注意防火和用電安全,不做危險游戲,不攀越窗戶和護欄,不在校園內,樓梯處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推搡擁擠):④正確對待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④自覺抵臸不良誘惑,杜絕不良行為,遠離傷害源:⑤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向學?;蛴嘘P部門報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圍觀,要遠高并及時報警.

4.遇到意外險情與傷害時,正確的做法是;

①遇到意外瞼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學會有效的自救方法。②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時,要沉著冷靜,記住歹徒的相貌特征,要用臹慧與歹徒周旋.設法脫身、求教、報譬。

5.為防止校園踩踏事件的再次發生,請給學校提幾條建議。

34 ①在下上樓梯醒目位臵設立安全警示牌:②樓梯拐角處都安排老師專人負責維持臺序;⑦采用錯時放學的辦法,把學生‚分流?:④增加安全教育課內容,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逃生演練等。 6.請你設計幾條校園安全警示標語:

①校園安全,人人有責;⑦安全重如泰山,責任在于細心:③生命彌足珍貴,生命不會重來:④上下樓梯靠右走,不系鞋帶不彎腰,不推不搡不擁擠: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學玩樂守臺序;⑥遵守交通臺序,珍愛生命安全;

7.開展打擊整治手機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保護,凈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②有利于凈化網絡文化環境,遏臸網上低俗之風蔓延,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④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諧等。

8.開展打擊整治手機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說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②青少年健康特殊成長關系重大,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予特殊保護: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遏臸文化垃圾的滋長蔓延。 9.手機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對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35 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沉迷淫穢色情信息,精神頹廢,荒廢學業;⑦會敗壞社會風氣,損害社會精神丈明建設;③誘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

10.打擊手機網絡淫穢色情,需要啊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獻計獻策) ①國家有關部門加強依法管理。依法臸裁臸傳播手機網絡淫穢色情行為:②手機網絡運營商自覺依法自律,依法經營;⑦社會各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辨別是非的能力;④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覺抵臸手機網絡淫穢色情的誘惑等. 11.青少年應如何抵臸手機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的侵害? 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⑦磨礪堅強意志,自覺抵臸不良誘惑,絕不瀏覽不良網站內容;④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④主動尋求和接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幫助,自覺接受老師、父母的監督。⑦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舉報違法網站.

12.請為‚網癮?少年戒掉‚網癮?提出幾建議.

①認清‚網癮?的危害,用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意志,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擺脫其干擾;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等.

13.你從‚湖北省要求各級中小學積極做好H1N1疫情防控工作.優先為中小學師生免費提供H1N1疫苗?中感悟到了什么? 36 ①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愛生命健康權;⑦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特殊保護;⑦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專題十:回顧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背景資料】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戰勝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這一年,中國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2.2011年,‚十二五?規劃將吹響實施的號角,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系列民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中國將牢牢把握機遇,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3。十七屆五中全會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勾勒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4。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是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5。2010年12月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仡櫴晃?,并提出2011年的工作部署。 【知識鏈接】

1、十一五成就

37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幾乎所有的指標和目標都順利實現,特別是黨和國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處臵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生,在社會保障建設、公共醫療事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2、十一五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3、十二五期間我們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4、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樹立哪些意識?

5、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6、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務沒有變。

7、奮斗目標:三步走戰略目標、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8、為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青少年應如何做?

9、什么是科學發展?如何實現科學發展?

10、攜手共繪新愿景,如何做?

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斷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強大的力量。

38 需要更好體現以人為本,力促社會公平正義。

改革是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策、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中國歷史上的‚三農?問題

1.統治政策的調整:

(1)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賦稅和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

(3)文景之治: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漢文帝和漢景帝等,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并且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史稱‚文景之治?。

39 (4)貞觀之治:唐太宗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唐太宗統治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5)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6)元朝的農業:元世祖重視農業,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

2.農作物推廣和引進: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商周時期種植‚五谷?;漢代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并從西域引進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種,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棉花的種植由兩廣和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明朝從國外引進玉米、甘薯、花生、馬鈴薯和向日葵等農作物,在我國開始推廣種植。

3.勞動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時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銅農具);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出現;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廣泛使用(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漢朝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唐朝時發明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40 4.水利工程:

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秦朝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漢漢武帝親自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隋煬帝時開通了京杭大運河;元朝為了把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開通了會通河和通會河。

5.江南地區的開發:

我國南方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適合農作物生長;自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為逃避戰亂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再加上南方相對北方戰亂較少,使得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為全國著名的糧倉,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測試平臺]

一、單項選擇題

1.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環境的優劣 B.原始農業的發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學會建造房屋技術

2.導致下圖中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41 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 )

A.北京周口店

B.陜西半坡村

C.山東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孔子的一個學生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個大力士姓牛,名子耕。這說明了( )

A.當時人們家家養牛

B.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牛耕

C.當時姓牛的人很多

D.當時人們名字中都帶有‚牛?或‚耕?

5.商鞅變法后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搖役和賦稅,最好的辦法是( )

A.多生產糧食布帛

B.經商發財獲得獎賞 C.當兵打仗建立軍功

D.開墾荒地獲得獎賞

6.最終攻入咸陽,推翻秦朝殘暴統治的是( )

A.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軍

B.項羽領導的農民軍

C.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D.劉邦、項羽領導的農民軍

42 7.漢文帝與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修養生息政策,出現了一個繁榮的局面,史稱(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8.漢初一位皇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這段話代表了漢初統治者的經濟政策是( )

A.重農

B.重商

C.農商并重

D.發展手工業

9.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人的( )

10.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B.江南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

C.南方戰亂少,社會安定

D.南方的自然條件優越

11.我國著名的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曾經一代‚農圣?的故鄉,他們曾經出巨資征集能明確反映出現代壽光蔬菜之鄉的特點人物塑像,你認為應該選取下列哪一個人物的塑像比較適合(

)

A.祖沖之

B.王羲之

C.顧愷之

D.賈思勰

43 12.如果請你為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準備道具,你不應該在劇中的餐桌上擺放的食品是( )

A.玉米

B.葡萄

C.石榴

D.核桃

13.下列農作物在中國開始種植的先后順序是( ) ①水稻

②占城稻

③葡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14.江南經濟開發是中國古代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下列各項與江南經濟持續開發不相關的是( )

A.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口南遷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C.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D.南宋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15.吸取隋亡教訓,非常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并‚戒奢從簡?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6.在唐朝之前,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中心,出現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黃河流域( )A.開發較早,農耕發達

B.戰亂較少,社會安定

44 C.建都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勞力充足

17.‚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來軍的這首《調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種生產工具使用時的情景( )

A. 水排

B. 翻車

C. 筒車

D. 耬車

18.‚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通過該詩,我們可以判斷作者的生活時代是在唐朝( )

A.貞觀之治時期

B.武則天統治時期

C.開元盛世時期

D.宋太祖統治時期

19.下面的兩種機械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臹慧的結晶。它們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哪一時期( )

A.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南宋

20.從電視劇《貞觀長歌》中可以看出: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從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位統治者是( ) 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45 21.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今的焦點話題之一,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和諧?社會,例如貞觀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那么出現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

A.提倡節儉.減輕刑法

B.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C.采取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D.實行了均田臸的土地政策

22.南宋時期,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了( )

A.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 B.洞庭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C.黃河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D.珠江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23.北宋時期,一個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經商,他不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

A.人們使用筒車灌溉農田

B.黃河流域的農民種植棉花

C.成都的大富商用交子做生意

D.江浙地區的機戶大量出售絲綢

24.宋朝時,我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已成定局,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

46 A.海南島的棉紡織業最發達

B.四川地區商人最早使用紙幣

C.民間流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D.景德鎮成為我國著名的瓷都

25.下列農作物不屬于我國明朝時期引進的是( )

A

B

C

D

26.某大學歷史系畢業生準備撰寫一篇有關明朝時期農業、手工業發展情況的畢業論文,他們最應該參考的著作是( )

A.《齊民要術》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D.《天工開物》

27.在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中國的農民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下列屬于中國農民進行抗爭的事件是( ) ①太平天國運動②洋務運動③義和團運動④新文化運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下列哪一事件說明了中國革命的重心開始由城市轉移到農村( ) A.發動南昌起義

B.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發動秋收起義

D.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47 29. 保證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身得解放,成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規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0.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農村的土地所有臸是( )

A.國家土地所有臸

B.集體土地所有臸

C.農民土地所有臸

D.公社土地所有臸

31.建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此,國家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

B.進行土地改革C.建立農村生產合作社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32.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臸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目標。標志著社會主義臸度在農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國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C.1958年,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D.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33. ‚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與這幅農家春聯中的兩次‚分田?直接相關的是( )

48 A.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道路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34.曾有報刊不切實際地宣傳某人民公社小麥畝產10萬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這種宣傳應出現于(

)

A.土地改革時期

B.抗美援朝時期

C.三大改造時期

D.‚大躍進?時期

35.右圖是某報登載的一則新聞,它反映了( )------- 就是人能坐在小麥上那張

A.土改后農民創造的生產奇跡 B.人民公社的優越性

C.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

D.科學種田取得豐碩成果

36.某地一大宅院門的灰墻上一福墨字對聯依稀可辯:‚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是‚多快好省?。這幅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

A.20世紀50年代末

B.20世紀64年代末 C. 20世紀70年代初

D.20世紀70年代末

37.從‚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應吸取的教訓是( ) ①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經濟建設要立足于本國國情

49 ⑧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8. ‚說鳳陽,道鳳陽,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點先敲響,蓋了樓房喜洋洋?。這兩段花鼓詞反映了安徽鳳陽農民生活的變遷。發生這一段變遷的原因是( )

A.掀起大躍進活動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D.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39.為農民致富和逐步實現農村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的是(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B.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C.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

D.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

40.2001年2月19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獲得2000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主要是為了表彰他在哪方面的杰出貢獻( )

A.首先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優良品種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島素

C.參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

D.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參考答案]

上一篇:中考時政熱點解讀范文下一篇:資料管理系統手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