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學德育范文

2023-09-22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1篇

摘要:學校的德育工作立足解決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然而,舊有的教育觀念限于德育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統一性,忽視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事實上,學校德育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具有獨立思考、獨立思辨的個性品質的人。德育教育需要設定個性化的德育目標,選擇鮮活的生活案例和具有人文關懷的教育內容,并且需要創新德育方法,以此在德育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品質。

關鍵詞:學校德育  個性思維  自我實現

學校德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其旨歸是培養人的良好德行,滿足國家和社會對的人才需求。由于人又是有著不同個性思維品質的,因此,德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德育教研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即需要在德育總目標的指導下實施個性化的德育教育。在新時代,中小學德育需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個性思維品質發展,培養既有高尚道德品質又有獨立思維品質的時代新人。

一、德育目標的設定要體現個性思維

學校德育目標的設定既要體現對學生統一的社會規范要求,又要兼顧學生個性思維品質的發展,既要以共性的道德理念為基本內容,又要強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德育目標的設定不能過于簡單、籠統,而應該體現德育目標的多維度,在多維度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品質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德育目標的設定離不開鮮活的現實生活

生活是鮮活的,是充滿樂趣的,在充滿樂趣的鮮活的生活中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品質。要想使學生個性思維和品質能夠獲得切實的發展,德育目標的設定就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一方面,德育目標的設定要源于生活。人是在生活中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的,人的德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沒有生活作為源泉,就難以對人的德行進行真實的價值判斷。因此,學校教育者在設定德育目標時,一定要源于生活,保證德育目標的設定具有可行性與真實性。

另一方面,德育目標的實現要用生活實踐來檢驗。德育目標的實現不僅僅是需要用理論進行檢驗的,而且是需要用生活進行檢驗的。一個人的思想是否進步、品德是否高尚、胸懷是否開闊,都是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檢驗的,而不是僅僅憑借理論進行簡單判斷。

因此,學校德育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開拓思維,聯系生活實踐,從鮮活的生活中獲取道德自覺和認知,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觀察生活、獨立感悟生活、獨立思考問題的個性品質,而不是禁錮學生的思維,用單一化的德育內容限制學生的思維自由。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學校德育實現學生個性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二)德育目標的設定需要創新思維

學校德育目標的設定要瞄準學生獨立思維品質的培養,沒有獨立思維品質的學生將會成為沒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難以適應新時代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需求。學校德育的價值,最根本的是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和存在意義,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德行高尚而且個性凸顯的青少年,這才是學校德育最重要的意義。學校德育應該讓學生在自由的價值選擇中求得真理,在真實的道德價值判斷基礎上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進行反思,對事物的真善美進行辨別,并在這種反思和辨別之中形成個性品質。這種自我認知、自我判斷的品質就是個性化的思維品質。

在德育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規,不能照搬照抄,必須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創新、方法創新、思維方式創新。創新維度成為德育目標設定的一個現代性的、前瞻性的維度。學生應該從理性的視角去審視、批判和反思,自主地選擇,實現自我主體性自由而充分的發展。

二、德育教育中發展學生個性思維需要選擇人文關懷的德育內容

由于中小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質,學生需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懷,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離不開人文關懷的德育內容。學校德育內容更多的是社會公民的共性道德,傳遞的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道德規范;而學生個體則是具有個性思維品質的人,德育的內容選擇要與學生的個性思維品質緊密關聯,才能讓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發展,才能享受快樂成長的樂趣,才能欣然接受德育教育。所以,要想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品質,學校德育內容就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高度的人文關懷。

充滿人文關懷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文學作品,以及帶有溫度的人文學科知識,都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給予學生啟發的德育內容。所以,在德育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文學作品和相關的人文科學知識中具有思辨性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個體生命的價值,從而在發展個性思維的基礎上實現德育教育目標。

三、發展學生個性思維需要創新德育教育方法

教育的創新主要在于教育方法的創新。新穎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學生接受教育內容,并在接受教育內容的過程中形成個性化的思維品質。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選擇的教育方法有榜樣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兩種。

(一)榜樣教育法

榜樣是被學生所推崇和學習的對象,對學生行為規范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學校德育教育應該重視榜樣的作用。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的榜樣也是豐富多樣的,榜樣給學生帶來的德育啟示也是個性化的,是具有審美多樣性和價值多樣性的。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榜樣,樹立自洽性的學習標桿,從而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個性品質?,F實生活中,榜樣的德育價值是多方面的,教育者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效仿的榜樣作為示范,為學生自主選擇榜樣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自我教育法

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德育教育也要遵循這一目的。德育的自我教育主要價值在于在自我約束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認知和判斷。

自我教育需要學生在日常行為中進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種對照性檢驗思維。學生在學習到一定的德育理論之后,要在自我行為之中對其進行驗證,檢驗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是否具有超出道德規范的現象,從而形成個性思維的習慣和品質。例如,學生接受了要意志堅強的品德理論知識之后,要在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尋找適合自己特性的對待方法,并進行自我對照、自我反思。

教育者也可以借用自己的成長經驗,或者借用其他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對學生做好引導和引領教育,幫助學生自我樹立標志性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桿。當然,教育者還要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需求,完全地相信他們,善于發現和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克服消極因素,從而達到自我個性發展的教育目的。

中小學德育教育不能簡單進行,德育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樣的。學校德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在于把自然的人培養成為社會的人,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因此,德育教育既要引導學生向著共同的德育目標行進,也要引導學生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個性思維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德育教育還需要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08:355.

[2]楊伯峻.論語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6:4.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2篇

目 錄

1、雙廟明德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織

2、雙廟明德學校德育校長工作職責

3、雙廟明德學校德育主任工作職責

4、雙廟明德學校團委書記工作職責

5、雙廟明德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工作職責

6、雙廟明德學校德育工作常規

7、雙廟明德學校德育管理常規

8、雙廟明德學校德育工作制度

德育校長工作職責

一、全面貫徹執行教育方針、教育法規,認真執行上級黨委、教育行政部門的決議,努力做好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認真組織干部、教師學習研究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三個面向”的要求,積極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

三、全面管理學校教育、教學、人事、總務、保衛等各項工作,認真抓好管理過程和基本環節。

四、加強學校的科學管理,根據學校特點和改革需要,組建靈敏高效的工作指揮系統和反饋系統,實行崗位責任制。

五、加強學校的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管理作用。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定期向職代會報告工作,并通過對話、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六、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切實抓好教職工的政治、文化、業務的學習和進修。

七、要依法治校,調動教職工民主參與監督學校工作的積極性,給教職工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八、關心教職工生活,積極創造條件為教職工搞好福利事業,多為教職工分憂解難。

德育主任工作職責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校長決策和校委會決議,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制定德育工作計劃,負責學校德育的全面工作。

二、指導班主任教師制定并實施班級工作計劃,主持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布臵總結周常規檢查評比工作,組織班主任教師交流經驗。

三、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德育活動和公益勞動,搞好學校室內外衛生,營造良好和校園環境。

四、貫徹《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抓好常規管理。深入班級了解情況,做好后進生幫教工作。實施對學生的獎懲制度,做好班主任的量化考評工作,負責對學生的操行評定工作。

五、抓好控制班級的工作,對學校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并及時向主管校長請示匯報。協調教育處內、外關系。完成校長分給的其他工作。

六、負責學校的綜合治理工作。貫徹上級綜合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起草學校綜合治理工作的計劃、總結,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防范工作。

七、負責德育、衛生、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工作,抓好課間操、體育活動課工作,抓好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八、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加強校園環境管理,創造良好育人環境。

團委書記工作職責

一、團委書記對學校黨支部負責,領導團委會的全面工作,根據學校和黨支部工作計劃,制定并組織實施團委工作計劃,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總結。

二、主持團委會的日常工作,主持團委和支部書記會議;貫徹執行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決議、指示;對團員、青年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形勢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負責組織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各種團隊活動,要注意不斷充實活動內容,提高活動質量,強化教育效果。

四、協助學校有關部門做好對內外宣傳工作,積極參與學校的環境美化工作。

五、加強團的組織建設,負責建立健全團的各級組織,適時把符合條件的青年吸收到團的組織中來。

六、負責團員檔案的管理和接轉;負責團員的團費收繳;負責團員證的頒發和注冊;負責組織各級優秀共青團員和優秀團干部的評選和表彰工作。

七、決定對違紀團員的處分,并負責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八、完成學校黨支部交辦的其他有關工作任務。

少先隊輔導員職責

一、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團組織和少工委的指示精神,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少先隊活動計劃和活動安排,并撰寫期末工作總結。

二、認真組織計劃實施,保證完成任務。要詳細了解和認真解決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三、把少先隊作為貫徹德育、促進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從政治思想、道德規范、行為習慣、培養目標等幾方面認真、扎實、有效地抓好德育工作。

四、根據德育總目標,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適合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主題隊會和其他形式的活動。

五、負責領導組織大隊、中隊的組織建設工作。適時組織新隊員的發展工作,適時做好改選工作,選拔、培養隊干部,使之成為少先隊活動的骨干。

六、檢查、指導和考核中隊輔導員工作,定期召集中隊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匯報情況、討論工作、交流經驗、表揚先進。

七、聘請校外輔導員,與他們密切合作,擴大少先隊的活動陣地,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

八、適時做好優秀少先隊員、優秀中隊、優秀輔導員的評選和表彰工作。

九、做好隊的工作活動記錄,建立健全少先隊工作檔案,保存好隊史、隊的工作活動的重要文件資料、數據、獎懲材料等。

德育工作常規

一、全面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堅持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方針,實行全員德育,整體德育。

二、把樹立師生對社會主義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他人、對自身的高度責任感,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

三、注重學生優秀素質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全發展,從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培養。

四、學校重視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緊緊依靠黨組織,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全面領導。

五、強調教職工集體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促成“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以主人公的姿態,積極參與學校各項德育工作。

六、重視德育學科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堅持教書育人的方針,結合學生的特點,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發揮學科教學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師要善于通過班會課、入學前新生軍訓課、學前訓練、晨會、升旗儀式、團隊活動及學校各類校園文化課等德育活動課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八、建設好學校德育工作網絡。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整體優勢,全面做好德育工作。

九、積極宣傳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方針,工作原則和措施,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最大支持,主動配合學校作好教育工作。

十、定期召開德育研討會議,總結經驗,研究新問題、新方法。

德育管理常規

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教育程序規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學生的日常管理

1、教育學生以正面教育為主,方法靈活多樣,因材施教。

2、教育學生要細致耐心,要尊重學生人格,不宜粗暴,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教育學生時,嚴禁訓斥家長。

4、對違紀學生的管理實行育人管理原則,即在課堂上發生的違紀情況由當堂科任教師負責管教和處理;班內發生的違紀情況由該班班主任管教和處理;級內跨班發生的違紀情況由該年級組組長管教和處理;校內跨年級和校外的違紀情況由教育處管理和處理。

5、學生因嚴重違紀需要停課反省的,半天由年級組長決定,一天由教育處決定,二天由主管校長決定,三天以上由校長決定。停課反省原則上在校內適當地方進行。反省期間,班主任和有關人員應共同對違紀學生進行幫助教育,不得對學生停而不教或以罰代教。需要勸離學?;丶曳词〉?,需由校長批準,并由家長帶學生回家反省。

6、學生違紀時,原則上不能將學生驅逐出教室或校外。確實對教育教學活動產生嚴重影響而需將學生暫時帶離教室的,需事先報教育處批準;需讓學生離?;丶业?,由校長或主管校長批準。

7、學生因病或因事離校時,需提出書面申請,并征得家長同意,病假由班主任審批,事假由主管校長審批,在家長陪同下離校。危急情況無家長陪同離校的,需報校長或副校長審批。

8、學生原則上不得提前離校,如遇特殊情況確需在放學前離校時,

門衛憑已審批的請假條放行,沒有已審批的請假條,一律不予放行。學生遲到、早退門衛應作詳細記錄。

二、 班會

1、每周班會課上課要準時,并上足課時、上課形式不限,但班主任應在現場管理。

2、班會課為班主任及班集體專門教育學生的課時,不能挪作他用或改上自習。任何部門、學科、個人無權占用班會課作其他用途,確有特殊情況需調整班會課的,由德育處安排。

3、班會課內容根據學校要求,結合本班實際而定,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政治、道德品質、行為規范、法制紀律、安全環保、心理健康等適合中學生成長特點的內容。每周班會應對本班上周的情況進行小結,對當周工作的要求進行說明。

4、班會課和其他課時一樣,需事先認真備好教案。

三、 家訪

1、家訪是密切家校聯系、共同協調教育學生的有效途徑。原則上要求每家必訪,由班主任牽頭,每次家訪應有教師兩人以上陪同。

2、每學期家訪數量不少于全班的20%,直至全部家訪完畢。

3、家訪結束后應作記錄。

4、確實無法進行家訪的,應向教育處匯報,并改用電話、書信、約訪等其他形式代替。

四、 值日

1、學生值日:學校值日生由各班推薦5名班干或團隊干部組成,教育處統一安排使用,年級組參與,班主任協助管理。

2、教工值日:根據“全員育人”的原則,全校教職工均有義務維護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教育學生。值日教師按學校規定準時到位。主要維持當天的教育教學秩序,處理當天的突發事件。

3、行政值周:每周安排兩名學校行政干部值周,并對當天值日教工和值日生的工作進行監管。

五、 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有組織者(教師)提出書面申請,校內活動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教學活動,報教學處審批,教育活動報教育處審批)。校外活動報主管校長審批,需收費的活動報校長審批。需至少提前一天向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時需附詳細方案),批準后方可組織實施。沒有批準的活動,嚴禁開展,否則后果自負。

2、課外活動實行“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組織者負責活動時的組織開展,負責學生的人身安全,負責預防意外事件的出現。

六、 集會與做操

1、學校、年級集會時,如沒有特別要求,各班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按序入場和退場。聽從大會指揮,保持安靜。班主任維持本班會場紀律與秩序,中途不得退場。

2、早操(課間操)由各體育教師整理所任教班級的隊列,監管做操質量;班主任協助管理,保證做操人數和隊列整齊,提高做操質量。

德育工作制度

一、德育工作會議制度

1、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會議,研究或總結德育工作,做出加強德育工作的決策。

2、每學期召開一次德育工作專題會議,總結德育工作經驗、提出德育工作任務,表彰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

二、德育工作評先和獎勵制度

1、每年評選一次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對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要授予榮譽稱號,同時應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2、每學期評選一次,對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應發和榮譽證書和紀念獎。

3、對教職工和學生中涌現出的拾金不昧、見義勇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他人生命安全等優秀人物,隨時給予表彰和獎勵。

三、升降國旗制度

1、國微、國歌知識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尊重和保護國旗、國微、唱好國歌。

2、每周一早晨舉行升旗儀式并堅持每天升降國旗(休息日、寒暑假除外;遇有惡劣天氣可不舉行)。

3、節日或紀念日學校應舉行升旗儀式。

4、升旗儀式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及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嚴格中小學升降國旗制度的通知》有關規定進行,其基本程序是;

①出旗;②介紹升旗手、護旗手事跡;③升國旗、奏國歌;④唱國歌;⑤國旗下講話;⑥呼號;⑦升旗儀式結束。

5、國旗下講話每學期初要做好計劃,安排好講話內容。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內容,并根據形勢需要,采取多種方式,生動、具體、

形象,富有感染力,給學生的思想打下深刻的烙印。

6、舉行升旗儀式時,在校的全體師生都要參加。

7、將每次升旗儀式的情況記錄在案,并作為學校德育檔案的一部分保存。

四、班團會制度

1、班委會、團支部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要組織,班、團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學校對班、團會要在時間上給予保障,在組織上加強領導。

2、在學期初要研究確定全校各階段班團會的主題,做出學期計劃,班級每周應召開一次班團會,每月召開一次主題班團會,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性的觀摩班會

3、德育處、團委要深入班級,與班主任教師密切配合,精心準備,認真組織實施,做到會前有計劃,會中有記錄,會后有總結。

4、對班、團干部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組織能力和工作水平。

5、對各班的班、團會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并將考核結果與對班主任教師的工作成績掛鉤。

五、重大節日、紀念日教育制度

1、重大節日、紀念日是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的有利時機,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的特殊氣氛及時對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2、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報???、宣傳欄等媒體,進行相關宣傳,營造氣氛,同時對學生進行形勢教育。

3、學生在學校期間,遇有重大節日、紀念日,學校應舉行升旗儀式。

4、重大節日、紀念日主要包括新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清明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七〃一”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八〃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教師節、“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以及“九〃一八”、

“一二〃九”等紀念日。

六、形勢教育及信息報告制度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經常向學生進行時事教育,讓學生廣泛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和其他社會信息。

2、學生每周要進行一次信息通報,每月進行一次形勢教育講座。

3、結合思想品德課,指定專門教師,落實責任,定期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育。

4、國內國際發生重大事件時,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

5、校領導例會、班主任例會要定期分析、研究學生思想狀況。學校領導、老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認真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不良思想意識傾向,及時予以引導、糾正。

七、舉辦家長學校制度

1、主動與家長及社會聯系,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宣傳《家長教育行為規范》,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促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設立家長接待日、進行家庭訪問等方式,建立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制度。

3、家長學校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專門的負責人員,系統的授課計劃。

4、家長學校的任課教師要聘請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擔任,教師上課要有教案,并存檔。

5、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要舉辦三次,每位學生家長至少要參加兩次。

6、每學期召開一次家庭教育研討會。

7、與社區配合,對家長時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大力提倡家庭和社會參與學校工作,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八、德育工作考核評估制度

1、建立健全德育考核評估制度是落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區每兩年對學校德育工作考核一次。

2、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德育處負責對本校教職員工的德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價、指導。

3、應定期通過問卷、訪談、跟蹤調查等形式,收集和聽取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教師的評價,了解學生在校外及畢業后的品德表現,不斷改進德育工作。

4、每學期應進行一次德育工作自檢評估,并形成書面報告。

5、各部門、教師在年終總結時,應把本崗位上實施德育的情況作為一個重要方面加以總結、分析。

6、應制定班級德育管理考核細則,按月對班級組織、實施德育情況進行評比、考核。

7、對德育工作的各項考核評估結果均應作為對教師工作考核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應存入德育檔案。

九、德育檔案管理制度

1、建立德育檔案管理制度,積累完善的、準確的、系統的檔案材料。

2、德育檔案資料應包括:法規文件類、計劃總結類、經驗材料類、工作記實類、課題研究及論文類、隊伍管理與培訓類、領導講話材料、獎懲名單及音像類等資料。

3、德育檔案資料的來源要客觀、真實、準確,要及時收集、及時整理、及時歸檔,逐步實現學校德育檔案資料的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3篇

本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績有: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改,注重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教育。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本學期繼續抓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2、安全法制教育。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環保教育。通過宣傳窗、國旗下講話、班會課、廣播站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儀教育。本學期,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儀教育。以新的《中小學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制定了新的班級評比細則,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開展了“學雷鋒”“感恩母親”“光輝的旗幟”“歡慶六一”等主題活動,培養了孩子熱心助人、感恩他人、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精神。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系。

為真正提高家校聯系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定并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系更為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利用教師政治學習等機會讓教師明確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個個有責任參與德育工作,樹立“大德育觀”,增強德育力量。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4篇

摘要:當前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表現出大而劃一的狀況,存在缺乏針對性。對學生個人的生活幸福、情意強調不夠,對學生民主品格、國際意識的培養強調不夠。因此,需要建構多屢次的中小學德育目標體系,并以此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德育目標的改革。

關鍵詞:德育目標;問題;改革思路

德育目標是德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制約著德育內容的選定、德育途徑及方法的選擇和具體運用。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的標準,具有預見性、超越性、可能性等特征。

一、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第一,尊重了德育目標的歷史延續性,既尊重了歷史的客觀現實,也反映了時代發展的新需求。第二,注意到了德育目標的層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較高要求兩個層次,注意到了德育目標分類的必要。摒棄了以往。使學生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一刀切做法。第三,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人發展的統一性,對個體道德觀念、責任感和道德批判能力等的培養問題有了初步的強調。第四,考慮到了德育工作的階段性,對小學和中學的德育目標分別用兩個大綱加以規定,即使是中學德育大綱中,也區分了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德育目標。但是,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德育目標大而劃一,沒有形成明顯的目標序列,缺乏針對性

人的道德認知遵循著循序漸進的規律。是從無律到他律、自律階段的發展歷程。因此,同樣是小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和六年級的學生所能夠達到的道德要求顯然是有區別的,即使同樣是六年級的學生。其道德追求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學校德育的目標需要形成一個比較細致的目標序列,并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標過高,過于理想化。沒有形成循序漸進的目標序列。同時,在德育實施過程中,為了追求“高大”的目標,很多教師趨向于向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造成學生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視。這種缺乏針對性的高目標、高要求的德育造成的后果是學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數學生傾斜,德育工作熱衷于抓尖子、抓典型。對大多數學生的品質培養和訓練重視不夠。大面劃一的德育目標和德育要求還會產生另一個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學生會說不會做。知行脫離。

(二)德育目標的制定主體較為單一,德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等并未真正參與

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基本上是以國家決定和頒布的方式確定的。雖然國家作為教育主體之一有決定和頒布學校德育目標的權利和必要,但是如果國家的學校德育目標的制定沒有具體德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社區等積極、實際地參與,它的實際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為沒有具體德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社區等的積極參與,容易導致中小學德育目標脫離學校德育工作、學生品德發展規律、社區道德需求的實際,成為華麗或頗具誘惑的詞語堆積成的花瓶,另外,也容易導致具體德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社區的消極甚或是抵制的情緒,不利于他們積極性的調動。

(三)德育目標對學生個人的生活幸福、情感強調不夠

“我認為現在要特別重視情感在個體道德和道德教育中地位和價值?!赖略诒举|上是人對自身的精神需求不斷提升的結果,它主要用情感滿足與否及用什么方式滿足和表達來表征自身的精神需求。因此德育的過程……更為牢固的基礎和深層核心還在于人的情感——態度系統的改變。通過綜合各學科發展成果,……特別是正視當代道德教育現實之不足,我們愈加認識到,必須高度重視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及德育中的地位和價值?!睆目傮w上看,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仍然以社會本位為主,對個人生活幸福、情感等強調的不夠?!叭绻诘赖陆逃哪繕梭w系中完全沒有個人存在,這一目標就很難講是‘現代’的?!?/p>

(四)德育目標對學生民主品格、國際意識與對社會、國家的理性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養強調不夠

德育培養目標無疑最能體現德育甚至教育改革的價值追求和取向,當前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盡管體現了時代的部分要求并加強了現實針對性,但仍顯不足,表現在:第一,在目標表述中沒有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與發展對青少年學生的民主品格、民主精神的素質要求,而只是空泛地提“遵紀守法”等,這無益于民主公民的培養和整個社會政治文明的進步。第二,德育目標對學生的國際意識(視野)和對社會、國家、民族的道德理性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一方面,德育目標在高度強調國家、民族認同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重要性的同時,卻忽視了在全球化時代的生存對人的國際意識、多元文化意識等的培養和對本民族、國家歷史的道德理性反思與批判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學生的國際視野、悅納各國優良道德傳統的胸懷、理解或正視各國道德發展歷史與差異的精神,反思與批判本國道德發展歷史與傳統的精神、建構新的適應本國社會發展的道德目標體系的能力也成為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基本要求。

二、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改革的思路

(一)建構多層次的中小學德育目標體系

分層次構建德育目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在如何分層次上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主張。張人杰教授在批判德育目標的單純統一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德育目標的具體層次構想:在社會轉型期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可分為四個層面:亦即“應該提倡的”、“必須做到的”、“允許存在的”和“堅決反對的”。學校德育需側重的則是“必須做到的”和“堅決反對的”兩個層面。

在建構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時除了考慮到德育自身的層次性,如提倡的層次、要求的層次、允許的層次、反對的層次外,還需要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特征來確定各年級的德育目標。如在小學低年級,可以適應學校生活和養成基本生活習慣等為目標;小學中年級,可以注重培養自立性和有節制的生活態度等為目標;小學高年級,可以強調培養作為集體和社會中的一員應有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等為目標等。同時在德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上也應體現年級段的特點。

(二)擴大中小學德育目標制定的參與性、民主性

在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除了政府決策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外,還必須廣泛吸納德育專家、具體德育工作者、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相關利益團體(如企業、群眾性組織等)代言人等的合理性建議,同時在德育目標的制定體制和程序上盡可能做到科學化、民主化,要較多地采用專家起草、集體論證、多方聽證、充分醞釀民主決策的方式,并經過多次論證和修訂,使最后出臺的德育目標越來越具有民主性、廣泛性、可能性和科學性。

(三)中小學德育目標的制定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中小學德育目標的制定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改變舊的、采取外在束縛人的方法來禁錮人、謀求一時一地的社會穩定的學校德育,而是從個人出發,創造條件來發展人,追求內在自覺的、長期的個人和社會和諧進步的學校德育。因此,德育并不是學生敬而遠之或高不可攀的外在東西,而是尋求個人成長優良環境的內在的、自覺的需要和保障,可以是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所以。以人為本的德育最終依然會實現德育的社會價值。

(四)加強對學生民主品格、國際意識與對社會、國家的理性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養

我國的中小學德育目標中應加強學生民主品格的培養。如學會參與并養成民主意識、學會負責并形成責任感、學會關心并建立彼此信任、學會理解并達成有效共識、學會寬容并創造和諧氣氛、學會與人共同生活并營造愉快的生活環境等。

“新時代的新文化是互補互生的文化,是交融出來的文化。因此成人對待兒童的最聰明、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和相互補充?!蔽覀円尯⒆訉W會批判而不是無端指責或是牢騷抱怨,學會接納而不是夜郎自大或是自暴自棄,學會反恩而不是急功近利或是好高騖遠。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5篇

注重開發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課程,從而保證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評價的有效銜接。但一體化的大中小學德育目標、內容、方法、評價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于德育教師。

當前,在我國,學校德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各學段都開展了相應的道德教育。但德育的實施效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指向“當前大中小學德育各自為政,自成體系,脫離學生身心發展規律”[1]。因此,如何促進大中小學德育銜接成為當下學界關注的焦點。2005年教育部頒布《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要求“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工作的領導”[2];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人才培養,明確提出“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3];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進一步指出“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4],構建有效的大中小學德育銜接體系成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一項戰略目標。

為推動大中小學德育銜接,當前學界非常關注德育目標的整體性、層次性建構,“大中小學德育課程的主導性目標基本一致”[5];注重開發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課程,從而保證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評價的有效銜接。但一體化的大中小學德育目標、內容、方法、評價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于德育教師。德育教師是德育銜接的主要實施者,當前,我國不同學段德育教師未能有效銜接,直接影響著學校德育的實效。德育教師與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是促進大中小學德育得以有效銜接的重要影響因素?!皬臍v史發展和現實存在兩個方面看,德育教師或者德育主體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兩種形態,即‘專門的’和‘非專門的’德育工作者”[6]。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推進既依賴于專門德育教師的直接德育工作,也有賴于非專門德育教師的間接德育工作,需要專門與非專門德育教師的全面德育合作?!暗掠暯邮侵笇W校德育過程及各階段之間是獨立性、連續性及整體性的辯證統一”[7];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是指德育教師在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總目標的引領之下,掌握本學段學生在前學段的德育情況,了解本學段學生在后一學段將會接受的德育任務,根據學生在本學段的身心發展狀況、道德發展實際,從而有效地完成本學段的相應德育任務的專業能力。

因此,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必要從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促進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從復雜系統視野創新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機制;建立大中小學德育教師溝通交流機制,為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提供重要媒介,從而從整體上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從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促進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ean Piaget)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斷重構,“心理發生就是從一個較初級的結構過渡到一個不那么初級的或較復雜的結構”[8]。著名的道德教育家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特點建構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認知發展模型,指出“道德水平都是從低到高依次發展,過程可快可慢,但其發展階段順序絕不會改變”[9]。學生的成長、道德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過程。隨著學生個人身心不斷地發展成熟,其在學校教育的生涯中需要經歷小學、中學、大學等各個階段,由此需要學校教育針對學生各個學段的道德發展特點施以相應的德育?!暗掠员环Q為‘千古難題’,就在于德育教師要完成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學生道德人格、價值理想的形成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必須以教育者充分、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現狀和內心世界為前提”[10]。由此,在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進程中,為順應并把握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連續性特點,應從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促進職前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發展。

(一)樹立促進學生道德連續發展的職前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目標

當前職前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進程中,無論是專門的德育教師還是非專門的德育教師培養,其專業發展目標都是定位于某一學段的德育教師,只關注某一學段學生的道德發展。但要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要順應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規律,在職前德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其樹立促進學生道德連續發展的專業發展目標,在職前階段就應當培養其全段學生觀,清楚其所面向的潛在學生并非僅僅指向某一學段的學生,而是基于整體視域的某一學段的學生,是處在道德發展進程之中的學生;幫助其樹立整體性視野觀,關注大中小學德育的整體性、層次性建構,深入思考大中小學德育的統籌規劃;培養其樹立大中小學德育銜接意識,明確大中小學德育銜接的重要意義,大中小學每一學段的德育既具有其獨立性,又緊密聯系,每一學段德育任務的完成與否建立在前一學段德育的基礎之上,其又是后一學段德育得以有效展開的重要基石,學生道德處在前后銜接的連續發展的進程之中。通過樹立促進學生道德連續發展的職前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從而為職前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發展奠定方向基礎。

(二)基于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整體設置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課程體系

當前職前德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為順應大中小學各學段德育需求,德育課程設置的學段性特征非常明顯,但忽略了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特征,忽略了各學段之間的銜接與過渡。雖然各學段有專攻,有其德育的特殊性,但基于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特征,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在職前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應整體設置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而非僅僅只是針對某一學段設置相應的德育課程。首先,應開設整體性的德育課程。通過整體性德育課程的學習,幫助職前德育教師掌握學生道德發展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特征,從而對大中小學的德育有一個系統認識。其次,應注重學段性德育課程對整體性德育課程的有效補充。在開設整體性德育課程的基礎之上再開設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學段性德育課程,從而幫助職前德育教師掌握各學段德育的特殊性。同時,應針對大中小學各學段德育銜接專門開設相應的德育銜接討論課程,有針對性地幫助其獲取相應的德育銜接知識。通過基于學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整體設置職前德育教師的課程體系從而為其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奠定知識基礎。

(三)建設促進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實踐模式

當前職前德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德育實踐基地的建設比較薄弱,一般建在各縣、市重點中學或小學,鮮有高校作為職前德育教師的德育實踐基地,也鮮有選擇鄉村薄弱學校作為其實踐基地;職前德育教師的德育實踐模式也比較單一,主要以某一基地為中心展開相應的見習或實習,鮮有在不同基地之間的流動?;趯W生道德發展的連續性特征,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在職前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建設促進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實踐模式。首先,應注重建設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實踐基地。為幫助職前德育教師獲取整體全面的德育實踐體驗,德育實踐基地應該多樣化,既有城市重點中小學,也應有鄉村薄弱中小學作為德育實踐基地;既有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作為基地,也應有高校作為其德育實踐基地,職前德育教師所在的高校就是很好的有待開發的德育實踐基地。同時,應注重建設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實踐模式,促使職前德育教師在各基地之間流動實踐,通過在小學、中學、大學各階段的德育見習與實習,通過建設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實踐模式從而為職前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奠定實踐基礎。

二、從復雜系統視野創新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機制

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野,世界所有事物都自成系統但又歸屬于一個高于其結構的更大系統,其強調用整體論和還原論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系統,“簡單性(simplicity)可以有統一的形式,但復雜性(complexity)則有多種類型”[11]。事物因其歸屬的不同,因其所處結構或關系的不同,而成為不同的存在,成為不同性質的事物。復雜系統理論要求對事物的存在、運動與發展做出超越二元矛盾結構的立體理解?;趶碗s系統視野,在職后德育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中,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既應當關注德育教師自身對大中小學德育銜接的具體實踐,基于其課程教學實踐發展其德育銜接能力;又應當關注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學校內部環境建設,基于校本研修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還應當關注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學校外部環境建設,基于校外培訓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課程教學實踐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

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進程中,課程教學實踐是職后德育教師的工作之所在,但其也是職后德育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需的土壤。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為培養職后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在職后德育教師的課程教學中,應該圍繞德育的總目標,不僅了解本階段德育目標,還應了解相鄰階段的德育目標,增強對各過渡學段德育目標銜接的關注,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德育全過程,保證完成該階段學習者的道德培養;在德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中,德育教師應注意尋找不同學段銜接的結合點,從道德知識傳授、道德情感激發、道德意志鍛煉、道德行為養成等多方面著手,保證各學段德育內容之間內在的連貫性;在德育方法上,德育教師應該重視學習者所處的道德發展階段,實施相應的適合其階段的德育手段和措施,把本學段的德育教學放到整體德育視野中來設計和安排,從而使各學段德育方法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在德育評價中,德育教師應注重各學段之間德育評價標準的一致性,并積極關注學生的道德發展過程,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的連續性發展。為促進職后德育教師能在其課程教學中具體落實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學校應對此專門設定相應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從外在給予其相應的強制要求。

(二)基于校本研修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

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中,校本研修是職后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為培養職后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大中小學各級學校應結合本校德育教師的實際發展情況,針對本校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展開相應的校本研修。通過教研室的集體備課、各年級組之間的集體研討促進德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經由同伴互助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通過德育名師工作室的成立,經由德育名師的榜樣示范引領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鼓勵德育教師積極申報相應的關于大中小學德育有效銜接的課題,促進德育教師關注當下學界對于大中小學德育銜接的研究進程,從而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鼓勵德育教師基于其自身的德育工作實踐展開相應的行動研究,促進其反思并探究其自身關于德育銜接的工作實效,從而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

(三)基于校外培訓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提升

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中,校外培訓是職后德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助力。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為提升職后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應借助“國培計劃”的平臺,有針對性地設置各級校外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提升的培訓專項項目?!爸袊?009年開始提出國家級培訓政策,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專項資金保障這項政策的順利實施,由此形成一個政策話語:‘國培計劃’,其也是一個具有國家形象的品牌”[12]。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將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提升納入國培、省培以及項目縣的各級培訓中,鼓勵各培訓單位以及首席專家積極申報并組織關于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提升的各級培訓項目,力求使培訓項目方案的設計立足于現實中各學段德育教師的銜接困境;強制要求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積極接受一定課時的相應項目的培訓,經由國培計劃為職后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助力。

三、建立大中小學德育教師溝通交流機制,為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提供重要媒介

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發展的重要媒介。經由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促進各學段德育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其它學段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評價等,可以更細致地把握其它學段學生的道德發展狀況,從而避免本學段德育超前、落后或脫節問題的出現,從而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本學段的德育任務。因此,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銜接,為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應積極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有效溝通交流機制的實現,做好頂層政策設計,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實現;建立一體化評價機制,保障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落實,從而有利于不同學段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促進德育教師德育銜接能力的發展。

(一)做好頂層政策設計,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

首先,在國家層面的德育政策中應明確強調各地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以政策文本的形式引領各地積極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從而為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提供政策支撐。其次,應建立大中小學德育統一領導機制,從而為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提供領導支持?!伴L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缺乏統一的管理體制影響了德育教師之間的有效銜接”[13],高校德育和中小學德育分屬不同部門管理,高校德育教師和中小學德育教師也分屬不同部門指導,甚至有些學校內部的德育管理部門也缺乏統一性,由此容易造成分工不協調,從而導致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困境。此外,應建立大中小學各德育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機制,從而為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交流提供機制支撐。通過大中小學各專屬德育部門的溝通合作,從而有利于促進各學段德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二)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實現

溝通平臺是大中小學德育教師得以有效交流的必需外部條件。當前,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溝通平臺缺乏,“不僅缺少傳統的如座談會形式的交談平臺;也缺少網站、論壇等新型的互聯網交流平臺,甚至是存在生源聯系的同一區域內的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也很少進行交流、互訪”[14]。因此,為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實現,應積極搭建相應的溝通平臺。一方面,在當前的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應當借助當下的信息技術搭建網絡溝通平臺,以大中小學德育教師學習社區、論壇、QQ群或微信群等方式為各學段德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搭建網絡平臺;另一方面,還應當在現實環境中定期組織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的座談與交流,從而促進各學段德育教師之間的網上網下全方位交流與互動。

(三)建立一體化評價機制,保障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落實

一體化評價機制的建立是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得以落實的評價保障。一方面,學校應重視德育教師的應有專業地位,針對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德育工作建立統一的德育評價機制。當前由于大中小學德育教師專業地位的不確定,從而導致大中小學針對德育教師的考核標準大多偏離德育,中小學階段,針對德育教師的評價主要依靠升學率,大學階段針對德育老師的評價則多以科研水平為評價標準,從而使得德育教師投入到德育中的精力相對較少,難以激發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交流的積極性,也難以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另一方面,學校應將德育教師對其他學段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評價的了解掌握程度、與其他學段德育教師的交流溝通情況等納入考核范圍,建立相應的獎勵與懲罰制度,通過一體化評價標準的引導促進大中小學德育教師的交流落實,從而提升德育教師的德育銜接能力,促進德育銜接工作的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大中小學德育銜接的困境與出路[J].學術論壇,2016(12):177-180.

[2]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EB/OL].(2005-07-19)[2018-08-06].http://www.moe.gov.cn/s78/A12/s7060/201007/t20100719_179051.html.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8-08-04].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EB/OL].(2017-08-22)[2018-08-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5]朱小蔓,王慧.關于大中小學德育課程銜接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1):44-49.

[6]檀傳寶.德育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的德育專業化[J].教育研究,2007(4):95-96.

[7]王魯寧.關于大、中、小學德育銜接問題本質及規律的哲學探討[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4):49-52.

[8]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M].王憲鈿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6.

[9]柯爾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學[M].魏賢超,柯森,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58.

[10]遲希新.德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心理學的視角[J].教育研究,2007(4):28-29.

[11]歐陽瑩之.復雜系統理論基礎[M].田寶國,周亞,樊瑛,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2:10.

[12]朱旭東.論“國培計劃”的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0(11):3-8.

[13][14]夏夢穎,陳代波,張智強.大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銜接問題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5):63-66.

【羅生全,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王素月,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楚然

讀者熱線:010-62003990

欄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

中小學德育范文第6篇

【摘要】  伴隨著互聯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網絡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因此新的挑戰也出現在教學領域之中。在中小學教學領域,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運用網絡技術,借助網絡技術開展中小學德育教育,讓學生們了解到網絡不僅可以帶來新鮮的事物,還存在著潛藏的危險,中小學生必須依靠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讓網絡真正為教育服務。本文介紹了德育教育的內涵、對于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對中小學德育教育產生的影響,以及相關應對策略,并希望本文為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網絡背景 中小學教育 德育教育 教育挑戰

0

前言

德育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的身心在學習中同時獲得進步,就是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F階段網絡技術已經成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中小學德育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借助網絡技術,為中小學生構建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從而使中小學生真正擁有健康的身心。

一、德育教育的內涵

德育的概念分為兩種。廣義的德育是制定一個可實現的計劃,并利用該計劃對一群人或者一件事,進行目的性強的教育活動,在此之中包括學校、社區、家庭乃至社會的德育;狹義的德育就是在學校中開展的相關教育。

教師將教學大綱作為依據,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且以此為基礎,利用道德、思想、政治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影響,從而使學生獲得內容積極的體驗,最終形成社會所需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德育教育對于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國現階段的中小學教育之中,學校和教師必須意識到,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一定的人生哲理,從而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務進行明確,并且將德育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原因是德育教育是一項長久的、浩大的工程。

在中小學校園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德育教育和所教授的學科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相關功能,利用德育教育進行學科的輔助教學,結果自然是一舉兩得。不僅如此,中小學教師還要注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學態度,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從而推動德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網絡對中小學德育教育產生的影響

目前,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中小學教育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網絡技術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直接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開展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將圖片、文字、視頻等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利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德育。

四、網絡背景下開展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相關策略

(一)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與他人進行溝通,還可以傳遞各種信息,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中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因為德育教育能夠有效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是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化的基本要求。

(二)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自身也應當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道德榜樣。尚處于中小學的學生,在學校中免不了和教師打交道,因此教師必須做到為人師表。然而現在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中小學教師的網絡技術水平普遍偏低,有一部分教師上了年紀,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導致此類教師的網絡技術水平甚至沒有學生強大?,F如今各種新思維在網絡中層出不窮,教師必須及時學習,與時俱進,避免被時代淘汰。

所以中小學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主動學習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操作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一個良好的教師,必定會擁有強大的信息素養,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素養強大的教師才能夠促進網絡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

(三)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

德育教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防線,主動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完成真正平等的對話交流。然而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依舊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依舊被很多教師所沿用,因此在現階段的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依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取“填鴨式”教育。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網絡德育教育只要操作計算機就可以。所以在中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必須構建出一個真正平等的對話環境,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

(四)營造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上網環境

在進行網絡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到,網絡環境是一個五花八門、多種因素共存的環境,中小學生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普遍較弱,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很容易被不健康的信息所影響,如果教師沒有對此進行及時管理和引導,學生肯定會誤入歧途,甚至可能做出悔恨終生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在學校內部構建校園網,將真正健康、安全的網絡提供給學生,并且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實時監督,杜絕中小學生接觸不健康信息,真正做到德育教育。

結論

中小學德育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發展過程,因此中小學教師在進行網絡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對知識的教育,更應該教給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自身也需要加強綜合素質,尤其是對信息素質的加強,在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真正培養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黃志利.談網絡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中國新通信,2020,22(01):189-190.

[2]孫恒盛,張婷.核心素養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77.

[3]秦秀鳳.淺談網絡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34-35.

上一篇:藥物分析范文下一篇:你說我說他說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