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

2023-04-15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存在著學員參訓的主動性不強、培訓缺乏吸引力兩方面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學員心理準備不夠、培訓體驗不佳、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培訓師對中小學教學一線缺乏了解、培訓模式單一、培訓管理不到位和服務滯后等。解決問題的對策是提高認識,合理安排,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深入調研,了解需求,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內容;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與中小學教學一線的交流互動;分層次,多樣化,積極探索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完善機制,精細管理,為學員提供人性化服務等。

[關鍵詞] 信息技術;培訓;翻轉課堂;慕課;對策

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戰略。中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主力軍,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直接影響著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的成效,進而影響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進程。近年來,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也凸顯了一些問題。就總體而言,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尚不能完全滿足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需要。為此,教育部于2013年10月頒布了《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新一輪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計劃“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程,其總體目標與任務是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提高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意識與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1] 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培訓的有效開展。本文著重探討了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新一輪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作為一名培訓組織者和培訓師,筆者一直致力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工作。在“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有3000多位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筆者負責的“課件無憂”系列培訓。通過培訓,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培訓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在網絡上發放了《浙江省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是浙江省范圍內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共729人填寫了問卷,其中有效問卷717 份,問卷有效率為98.4%。該問卷調查涵蓋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現有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能力、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滿意度等。分析調查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較好,但能力較弱;②中小學教師有強力地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需求;③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④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結合十多年的培訓經歷以及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筆者認為,目前新一輪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主要存在著參訓學員主動性不強、培訓缺乏吸引力兩大方面的問題。

(一)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不強

1.心理準備不夠導致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強

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普遍比較重視升學率,而對教師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則相對不太重視,致使參加培訓的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的目的和意義都缺乏正確的認識,普遍把獲得學分作為培訓目的,因而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強??陀^上信息技術培訓與教師專業關聯不大,不能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主觀上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因而信息技術應用體驗不佳,如此惡性循環,也使得教師缺乏學習興趣。

2.不快樂的培訓體驗影響了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

從培訓過程上看,不快樂的培訓體驗是降低學員主動性的主要因素??鞓穼W習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提倡的,保持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習者學得更有成效,對中小學生如此,對成年人也是如此。培訓過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安排,給中小學教師造成了不快樂的培訓體驗,影響了他們的主動性。[2] 這些不合理的安排主要體現在時間安排、空間安排、經費安排上。

在時間安排上,難以選擇。如果培訓安排在工作時間,工學矛盾突出,容易引起學校方的反對。校方比較重視升學,相對輕視教師個人專業發展,這樣的氛圍里,教師客觀上和主觀上都不重視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注重實踐,并且知識技能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需要保證培訓的連續性以及充足的參訓時間。如果培訓安排在周末和假期,占用教師的休息時間,容易遭到教師的反對。眾所周知,繁重的日常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已經使教師異常忙碌和疲憊,還要讓教師抽出時間來參加培訓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無疑是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培訓不管是安排在工作時間還是安排在假期,都會顯得尷尬。

在空間安排上,培訓地點的設置缺乏服務意識,大多設在各省、市、自治區和地區的培訓機構,離中小學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距離較遠,交通不便。為了參加培訓,學員們不得不在工作單位與培訓場所之間來回奔波,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影響工作、生活、家庭,給學員帶來參訓壓力。

在經費安排上,教育經費有限,行政部門雖然投入了專項經費,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有些費用如交通、住宿費和餐飲費需要由學員個人承擔,有些學校甚至連培訓學費也不給報銷,這給收入微薄的中小學教師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

(二)培訓缺乏吸引力

1.培訓內容與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相脫節

盡管已經是新一輪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但是就培訓內容看,還是與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實際能力相脫節。培訓內容理論偏多,實踐偏少;學員聽得多,做得少;實踐操作內容傾向計算機專業,學起來難,遺忘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訓機構在審查培訓內容方面缺乏嚴格的運行約束機制,培訓者往往是根據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而不是根據需求調查來確定培訓內容。

2.培訓師對中小學教學一線缺乏深入了解

其他學科的培訓很大一部分培訓師直接來自于中小學教學第一線,這類教師具有豐富的中小學教學經驗,他們的言傳身教,容易引起共鳴,深受學員喜愛。信息技術培訓的授課教師大多是來自高?;蚺嘤枡C構的專家,這些專家熱衷的是信息技術的前沿問題,對中小學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現有基礎、實際能力水平缺乏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所以教授的內容專業性太強,重理論、輕實踐,專業術語連篇,適合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對其他學科的中小學教師而言,則難以理解、記憶和掌握。

3.培訓模式過于單一

盡管是在“互聯網+”形態下,授課過程可以放在網上,培訓模式仍然是由“信息傳遞”“消化吸收”兩個依次展開的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即在課堂上,教師進行理論講授和實操示范,學員耳聽,眼看,手記。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學員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員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不能滿足學員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第二階段是“消化吸收”,即在課后,由學員自己來完成對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復習、鞏固與提高。由于學員平時要開展日常教學工作,他們的“消化吸收”時間是非常零碎的。而且,由于缺少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課后“消化吸收”時常常會產生挫敗感,最終使學員喪失學習信心。

4.培訓管理不到位,服務滯后

筆者的《浙江省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相當多的學員認為培訓組織者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培訓服務讓人“不滿意”。究其原因,是因為培訓組織者比較重視培訓項目的研發和開展,不太重視培訓的管理,管理方式簡單粗暴;培訓組織者習慣于管理者的身份,缺少服務意識,不重視培訓的后勤服務工作,不注重培訓細節。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程是培養和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力途徑。各級領導、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教師都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目前,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出現的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培訓的有效開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提高認識,合理安排,充分調動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

各級領導以及中小學教師都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重要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程是培養和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掌握開展信息化教學必備的信息技術,熟悉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模式,提高中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意識與能力。為此,應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培訓,杜絕只為獲取學分而參加培訓的功利思想,切實把培訓作為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而促進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的有效途徑,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

各級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培訓組織機構和學員所在中小學校三方應該加強協作,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和地點,并為受訓教師提供必要的經費補助,讓廣大中小學教師愉快參訓。首先,要多方協調,確保學員的培訓時間,緩解工學矛盾。教育行政部門要增加中小學師資配備,使中小學校在保障日常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能夠安排教師輪流脫崗參加培訓,或者能夠減免參訓學員的部分工作任務,使參訓學員輕松上陣;培訓機構也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將培訓安排在假期、周末等非工作日進行,避免工學沖突;參訓學員本人也要做好統籌安排,做好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準備。其次,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使培訓地點走出培訓機構,方便學員。培訓機構可以選擇“送教進?!薄八徒滔锣l”等方式,縮短培訓和學員之間的空間距離。筆者組織的“課件無憂”培訓課程,有半數以上的培訓班采用了“送教進?!狈绞?,雖然組班教師和任課教師辛苦了點,但是方便了學員,降低了培訓成本,深受學員和學校的歡迎。最后,教育行政部門應給參訓學員提供必要的交通、住宿、餐飲等補助,減輕教師的經濟壓力。受益于新政策,在浙江省,教師參加培訓所產生的學費、餐費、交通費、住宿費等全部都是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支付的。參訓學員沒有了培訓的經濟負擔,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漲。

(二)深入調研,了解需求,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內容

教育主管部門、教學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要以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開展專項調研,分析現狀和問題,摸清教師需求,糾正只根據方針政策、領導意志、現有的教學資源來設置培訓內容的偏向。培訓內容的遴選應遵循簡單、實用、有趣三原則。由于參訓學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培訓內容應盡量通俗易懂,培訓師應盡量化繁為簡,使參訓學員有學好的信心;培訓的內容強調實用性,密切聯系參訓學員的生活學習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參訓學員能學以致用,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培訓內容還要強調趣味性,設計簡單有趣的實例,選擇輕快活潑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讓參訓學員在快樂中學習;每天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給參訓學員一定的壓力和成就感,每天都有看得到的進步和收獲,改變他們對信息技術培訓的消極看法,不再是忍受培訓,而是享受培訓的過程。

(三)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與中小學教學一線的交流與互動

信息技術培訓師要走出培訓機構、高校和研究機構,深入中小學教學一線,實地參觀、考察、座談、交流、調研,充分了解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有基礎以及他們的學習接受能力。同時,培訓機構還可以邀請中小學具有較強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的教師,來培訓機構給學員上課示范,通過案例教學和言傳身教的方式,容易引起學員的共鳴。同時還可以讓培訓師觀摩學習,通過加強與中小學教學一線的交流互動,幫助培訓師突破專業壁壘,使培訓師的教學貼合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能力,緊密聯系實際的工作需要。

(四)分層次,多樣化,積極探索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

培訓組織者要根據學員的原有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合理確定學員的學習起點,開展分層次培訓。仍以筆者的“課件無憂”培訓為例,按“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把培訓分為四階段展開,每階段的培訓從學員的實際需求出發,專家引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在培訓開始前,先對學員進行訓前測試,準確了解學員的現有基礎與能力水平,以此確定學員的學習起點,然后讓學員進入相應層次的班級開始學習。

在培訓實施過程中,培訓者要根據培訓內容的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培訓過程中,可以把專題講座與參與式研修相結合,面對面研修與遠程交流相結合,個人學習與團隊合作相結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理論詮釋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員,讓學員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和幫促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培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3]

此外,要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特點,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以“課件無憂”培訓為例,采用的是O2O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培訓模式。這種模式借助于發布在慕課平臺上的微課視頻來授課,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培訓師在慕課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單和微課;學員通過移動終端在慕課平臺上選擇課程,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導下,觀看在線微課學習知識,而且可以反復觀看,自定學習步調,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看完視頻后要完成學習任務單上的任務,在線完成作業和提交多媒體作品;集中面授時,學員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并提出學習中碰到的困難供同伴們探討。在這樣的培訓模式中,學員變成了真正的主體,由被動變成了主動,而且必須積極主動,否則無法完成學業;培訓師由主動變成了被動,由培訓主導變成了引導者、導師,很多情況都是現場生成的,無法預設,這對其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旌吓嘤柲J浇Y合了在線培訓高效率、優質資源、個性化學習的優點,以及線下培訓有引導、有啟發、可監控的優點,這兩種培訓方式完全互補,可以取長補短。

(五)完善機制,精細管理,為中小學教師提供人性化服務

教育行政部門、培訓組織機構和中小學校要加強合作,制定完善的培訓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在線學習的部分要求學習平臺能監控學員的學習過程,能詳細記錄學員觀看教學視頻的情況、作業情況和測驗成績等,防止學員敷衍了事。線下學習部分要用培訓考勤、培訓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約束學員;要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并把參訓學員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與職稱評聘、年終考核等切身利益掛鉤;要對優秀學員頒發獎狀和榮譽證書,給予適當的獎勵。通過完善的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對培訓的重視程度,激發教師參訓的積極性。

在培訓管理方面,培訓組織者應該體現出管理者的嚴肅性,做好學員的學習動員工作,有效地約束、激勵學員;嚴格執行簽到點名考勤,保障學員的受訓時間;做好學員的培訓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工作;做好培訓檔案的歸類保存工作;嚴格按規章制度發放培訓證書和學分,做到公平公正。

在培訓服務方面,培訓組織者應該體現出服務者的周到性,真心做培訓,真誠對待學員。在“課件無憂”系列培訓中,培訓組織者注重培訓的服務質量,在訓前、訓中、訓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訓開始前以短信、網絡、書面通知的形式確保每個學員都收到培訓信息。集中培訓開始后安排好學員的飲水、課間水果點心、用餐、午間休息、住宿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預案,對突發的事情能及時妥善處理;與學員多接觸,多溝通,關心每一位學員,誠心對待,搞好關系。培訓后關注學員的專業發展,關注他們在信息技術應用中遇到的困難,通過QQ、微信、電話等方式及時給學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培訓作為一種服務產品,也應該加強“售后服務”。

三、結語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程是培養和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針對“互聯網+”形態下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參訓學員主動性不強、培訓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必須加強思想認識,通過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地點、經費,根據學員需求遴選培訓內容,積極探索培訓新模式,完善機制、精細化管理等方式,充分調動參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按需培訓,周到服務,確保培訓質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效促進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S].教育部,2013.

[2]陳聰.影響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效性的因素和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3]郭紅霞.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內在機制及其養成[J].中國電化教育,2012,(5).

責任編輯 藍光喜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劉雍潛  中央電化教育館研究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本反映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她是全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標,融合研究的晴雨表,翻開雜志迎面而來的是一線教育實踐的做法與案例,非常符合當前教改需要。站在20年發展的新起點上,我預?!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學術長青,再創佳績。

崔光佐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信息技術引領科技未來,是國際競爭的戰略要地,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肩負歷史使命,一方面探索面向基礎教育的學科內容,另一方面構筑優秀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20年來,雜志躬身耕耘,務實求真,深入中小學一線,組織專家和一線教師共創學科教育大業,為信息技術的人才培養和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希望雜志篤行致遠,開拓創新,為中華民族之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奕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一級巡視員

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進步,基礎教育領域信息化也呈現出特殊的變化,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概念不斷涌現?!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就是伴隨著這樣的發展歷程,給基礎教育帶來更多思考和交流。面向新發展階段,中小學管理體制、治理方式和教育供給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廣義的信息化建設成為中小學校的新基礎建設。我們期待《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能夠不斷創新,勇立潮頭,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繼續發揮獨特的作用。

尚俊杰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信息技術要想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最終還要取決于中小學教師,因此讓中小學教師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方法、途徑很重要?!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就聚焦于此,既有高端的理論引領,又有接地氣的案例分享,受到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高度好評,也為推動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值此《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創刊20周年之際,特向雜志表達誠摯的祝賀和感謝,也衷心祝愿雜志在未來能夠更上一層樓,為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江豐光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特聘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回望光輝來時路,20年辦刊征程波瀾壯闊;眺望光明前行路,守望初心歷久彌堅。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新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始終以品牌化建設提升學術期刊競爭力。一流學術期刊的培育和發展目標既任重道遠,又未來可期。祝?!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胡小勇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立足中小學,而胸懷大視野;關注信息技術,而超越技術本位?!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與時代發展同行,不忘初心,廿年奮進。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匯集優質研究資源,凝聚專家學者智慧、反映基層一線需求,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實踐傳播給中小學教師,助力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成果豐碩,貢獻卓越。祝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創刊20周年,祝愿雜志越辦越好。

曹培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二十年櫛風沐雨,二十年砥礪前行?!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用一篇篇高質量文章,引領學界創新,賦能未來教育,書寫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的壯麗篇章,成為了一線教師的良師益友、專家學者的案頭讀物、學校改革的重要參考。祝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更高的起點再譜華章、再創輝煌,為新時代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劉向永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自2002年3月,我先后作為編輯、兼職編輯、作者等身份深度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結緣?!吨行W信息技術教育》的20年發展史,也是我個人成長的20年,我們一同經歷了我國信息技術教育曲折艱辛的發展歷程,也在不斷創造中成就了彼此的精彩和幸福。從無到有,從起步到成熟,《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將在未來20年創造更為輝煌的歷史新業績,我也愿意與她一起攜手努力、共同發展。

王振強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信息技術教研室主任兼信息

技術教研員

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的良師益友,為同道者搭建學術引領的講臺、交流研討的平臺、展示風采的舞臺。

馬濤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用20年見證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承載了幾代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的心路歷程,更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寬廣的平臺。祝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更上一層樓,引領信息技術教育再創輝煌!

王同聚  廣東省廣州市電化教育館正高級教師、碩士生導師

與雜志相伴了19年,是雜志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二十弱冠,風華正茂,正是乘風破浪、大展鴻途的好時光!展望未來,尤其在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元宇宙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潮頭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讓我們攜手共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郭善渡  北京景山學校退休教師

我有幸在中年趕上了這巨變的時代,并為這一光榮且意義重大的事業貢獻了綿薄之力,更有幸的是過了古稀之年,《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聘我擔任社外評審,每月都能及時了解到信息技術教育的最新動態和一線戰友們的研究和實踐心得,幫助我實現為信息技術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夙愿?;A教育的從業人員必須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雜志契合了這一需求。你們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且光榮。

張軍  北京市第八中學信息技術特級教師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技術教師的良師益友,伴隨我們20年的歷程中,成就了很多優秀教師,為我國信息技術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祝愿我們的雜志越辦越好!

魏寧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研修員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走過了20年,也全程見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的20年。展望下一個20年,我們或許無法想象在技術的支持下,教育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我們堅信,《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將一如既往,伴隨著教育信息化一路走下去,做教育信息化堅定的宣傳者、助推者、見證者。

范小麗  江蘇省海安市實驗中學教師

2003年,我在學校訂閱的眾多雜志中發現了你——《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期刊,我仔細研讀,發現文章不僅有新理念、新技術,而且與我的課堂息息相關。正是因為你的鞭策與引領,我從一名普通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一路前行,慢慢成長為一名市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感恩遇見,感謝有你。

李永恒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教師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信息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在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下,社會對人們的信息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僅需要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現代信息化社會。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及信息處理能力,同時不斷改進和優化信息技術的各個教學環節,才能真正地把信息技術完全滲入生活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信息素養主要是指人們在信息識別、加工、利用、創新及管理知識等各方面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總和,包括信息知識、信息能力與信息意識三個層面。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社會需求。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掌握信息技術顯然是新時代企業用人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能有效提高其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二是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小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以傳授學生基礎信息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主。而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相輔相成、相互成就。因此,加強對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有助于順利實現學科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從信息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從信息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其更高效地學習計算機技能。

(一)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在學習一些比較復雜的信息內容時,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信息技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編排適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學內容。制定的內容應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信息理解能力。以“初識畫圖”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啟動和退出畫圖程序,教學難點在于教會學生運用色彩進行畫圖。教師在備課時,可嘗試在課前自行繪制幾幅色彩鮮艷的卡通畫,或展示以往學生的優秀畫作,供學生觀看。學生欣賞交流結束后,教師開始導入新課,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導語,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刷子、鉛筆等實物進行描述,讓抽象的畫圖工具變得更加形象,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引導學生認識畫圖窗口時,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常識進行講解,如工具箱、顏料盒、畫筆等,這些工具學生平時都見過,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最后,在嘗試繪制彩色圖時,教師可邀請學生分別上臺演示,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自由涂鴉,練習如何點擊和拖動控制鼠標的左、右鍵。這樣的教學方式能簡化信息技術知識和內容,有效提高小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小學生性格活潑、天真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教師若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灌輸理論知識,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因此,教師需要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結合學生的性格差異,分組交流教學,同時設計一些互動環節,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鍵盤”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掌握鍵盤的四個分區及對應內容,學會鍵盤正確的操作方法,教師可以提前復印出多張按鍵顏色不一的鍵盤圖,逐一將各個按鍵剪下,打亂順序,讓學生在課堂上回憶鍵盤的樣子并按照指令逐一復原,以提高學生準確接收信息的能力,加深其對按鍵位置的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一些益智小游戲,如“拼圖”“打擊者”“打字游戲”等,讓學生自行了解鍵盤,寓教于樂,在玩游戲的同時學會操作鍵盤和控制鼠標。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開展比賽,如將比賽內容設為“區分鍵盤區域”“學會正確操作鍵盤”和“掌握打字姿勢”等。能夠正確地將這些內容演示出來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游戲教學時應注意把控時間和導向,在教學目標達成后即可引入正題,以免學生沉迷游戲,效果適得其反。

(三)密切學科之間的聯系

改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但這并不代表其他課堂知識學習就不重要。教師在講授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應適當結合其他學科,重視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和信息理解能力。事實上,小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并不多,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課程,其他課程相對較少,因此對于這方面的學科融合會相對簡單很多。例如,在學習關于“Word文檔”“修改文字”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與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日記等相互融合,讓學生按照平時的寫作習慣,在文檔內編輯和修改文字,深入理解計算機的操作過程,掌握計算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再如,教師在講解“畫多邊形”課程相關知識時,可與數學中的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多邊形知識相結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畫圖經驗,用鼠標進行操作,這樣一來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采用多學科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信息理解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

(四)加強動手操作實踐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即運用書本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積極開展實踐操作,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直觀來說,即把書本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從而培養學生使用信息系統及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例如,在教學“Power? Point”時,教師會先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該軟件的各項功能、按鍵和工具的作用,并多次進行演示,最后歸納和總結軟件的相關功能。整個過程可以分成幾個課時,逐一細致講解。課程結束后,為了鞏固學生對軟件知識的理解,讓他們體會到這個軟件的實用性,教師可以合理地布置課后作業。作業內容可以是對其他科目當天教學內容的總結,如要求學生使用PowerPoint軟件把當天的語文教學內容制作成演示文稿,還要配上相應圖片加以解說,用不同的顏色標明重點知識。在課上交作業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綜合評比,選出最優秀的作品當成范本和今后考試復習的資料,給予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表揚,以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今后的實踐中。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提高學生對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進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信息化浪潮的帶動下,加強對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已是大勢所趨。教師若想真正地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制定出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教案內容,以提高其信息理解能力,積極對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優勢進行教學,同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以幫助學生全面提高綜合信息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參考文獻

[1]王金貴,連靜.信息素養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7).

[2]陳文曉.基于信息素養視角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7(2).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敘述了大數據主要包含數據量大、技術新、價值大三個層面的含義,分別引起了能力、方式和思維三方面的變革。筆者從生物學案例教學開發的角度著手,依據大數據三方面的變革,提出了三種符合大數據的案例開發策略,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對比分析、辨別真偽的能力,實現個性化的培養。

關鍵詞 大數據 生物學 案例教學 策略變革

1912年4月15日,載有1 500人的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沉沒,而這艘巨輪曾號稱“永不沉沒”和“夢幻之船”。船長在沒有分析惡劣天氣、檢修游輪的狀況下,只憑借多年經驗和對巨輪情況的盲目臆斷,就貿然在黑夜下的冰山之間穿行,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梢?,沒有對隱性數據進行建模以及分析便進行決策,就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大數據時代之前的教育就是在這樣一種可怕的情形下進行的。傳統的教育往往是,教師憑借以往的經驗,便將那些自己隱約覺得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成績的教學策略引進課堂,然后通過一次次地實踐,驗證自己的猜想。但是,這些教學策略是通過改變哪些條件來影響課堂教學的呢?這些教學策略真的很重要嗎?教師卻是不得而知。在大數據時代,教育信息的獲取不再是依靠經驗或者是結果性的評價,而是依賴于過程數據的深度挖掘以及學習的分析。這無疑將引起教育的重大變革。筆者旨在從案例教學的視角出發,嘗試闡述大數據引起的案例教學開發策略之變革,從而使其更好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1 大數據時代的變革

何為“大數據”?《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行動計劃》對大數據的概念做了較全面的概括:大數據有三層內涵:① 數據量巨大、來源多樣和類型多樣的數據集;② 新型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③ 運用數據分析形成價值。從這三層內涵的角度來看,大數據分別引起了三方面的變革:能力變革、方式變革和思維變革。能力變革是指在數據量巨大,真假數據雜糅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發展出辨別數據的好壞真偽、制定正確決策的能力;方式變革是指從事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從以往的“靠經驗”“憑想象”轉變為“靠數據”;思維變革是指思維形式變為通過數據分析挖掘價值而不是挖掘結果,再將價值應用于其他相關方面,“不是因果性,而是相關性”。

1.1 大數據時代引起的能力變革之一:對比分析、辨別真偽

對于大數據時代教育的變革,印度教育科學家蘇伽特·米特拉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教育是一種自組織行為,孩子們可以無師自通?;谶@種自組織行為,蘇伽特分析,“只有三種最基本的東西在今后的大數據時代是學生要用到的和必須學習的:第一是閱讀,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別真偽?!痹诖髷祿r代,各行各業都面對著信息量的爆發式增長,數據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但同時數據好壞、真偽性的辨別也成為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形形色色的原始數據以及各種別出心裁的數據“包裝”,如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把握大數據的大方向,便成為大數據時代人們追求的“大能力”。

1.2 大數據時代引起的方式變革之一:用數據說話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曾大膽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世界許多現在單純依靠人類判斷力的領域都會被計算機系統所改變甚至取代?!庇脭祿f話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標志。即便像教育這種依靠經驗進行的活動,在大數據時代也將變得準確化和清晰化。大數據時代的云技術以及網絡平臺完全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記錄每個學生點擊、重復的次數以及閱讀時間的長短來收集數據,然后再聚合、分析全體學生的行為數據,從而了解全體學生的思維狀況,由此讓學生的思維由“模糊”變“透明”。美國教育部在2012年10月發布的《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就是旨在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學習分析。大數據時代給我們呈現的將是越來越清晰的世界以及越來越透明的自己。

1.3 大數據時代引起的思維變革之一:相關性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是最早洞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他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將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以及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它將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將進行三種思維變革:“首先,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其次,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最后,不是因果性,而是相關性?!彼^相關性,大體上就是指,在大數據時代,人們不是再走通過樣本分析得出結論,再運用結論進行評價或者決策的老路子,而是走推陳出新,通過分析全體數據直接進行決策的新路子。舉個例子來說,人們在瀏覽淘寶網頁時,網站有時會根據以前購買過的產品或者經常瀏覽的店鋪,而推薦類似的產品,這便是大數據相關性的運用。

2 案例教學概述

2.1 案例及案例教學

“所謂案例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選定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以事實為素材,而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币话阏f來,案例具有以下幾大特點:(1) 真實性。案例必須取材于實際生活或工作實踐,不能憑空杜撰。(2) 完整性。案例的敘述要有頭有尾,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節。最好帶有戲劇性的沖突。(3) 典型性。挑選的案例要能代表某一類現象或事物的本質特征。(4) 啟發性。案例說到底,還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案例中問題的設置要帶有一定的啟發性,拓寬學生思路。(5) 時空性。案例在編寫時要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等。

“所謂案例教學既是以案例為載體,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法;它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特征,強調師生對案例素材共同進行探討,并寫出有關案例報告;它與案例為本的課程的關系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卑咐虒W具有以下幾大特點:(1) 明確的目的性。案例教學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而進行的。(2) 客觀真實性。這里主要指的是案例的客觀真實性。(3) 結果多元性?!鞍咐虒W主要是培養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和條件下,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決策水平?!痹诜治鲆约敖鉀Q問題的過程中可能呈現多個答案,這也是案例教學的特色之處。(4) 突出的實踐性。案例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決策。(5) 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才是案例教學的主體,教師主要負責編寫案例,組織討論,調整氣氛以及最后的總結。(6) 較強的綜合性。案例教學不僅內涵豐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復雜,并且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發揮多種能力,如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等。(7) 深刻的啟發性。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 過程的動態性。案例教學與傳統課堂最大的區別就是過程的動態性,在案例教學的課堂上,互動成為常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合作隨處可見。

2.2 傳統案例教學模式的意義及缺陷

案例教學起初源于法律專業和MBA專業,對于學科教學來說,案例教學的應用算是教學的一大突破。相對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案例教學法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它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注重學科之間以及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性。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案例教學也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然而,在大數據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數據和尖端的網絡技術平臺,僅僅具有這些優越性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大數據理論指導下,探尋出新的有效的案例教學開發策略,進而培養出符合時代特征的優秀人才,成為當下擺在教師面前最值得深思和關注的問題。

3 大數據變革在生物學案例教學開發策略上的應用

3.1 基于大數據量,開發猜想型案例,培養學生對比分析、辨別真偽的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被數據信息包圍的世界。數據量呈指數形式增長,量大類多,并且各種數據信息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如何快速檢索、分揀出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辨別信息的好壞真偽,成為人們高質量生活和學習的必要條件。因此,提高學生對比分析、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也變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猜想型案例呢?猜想型案例并不是指教師依據教材的相關知識,憑空臆造的案例。因為案例具有真實性的特點,隨意杜撰的“案例”便不能稱為案例,只能算是教學例子。由于現有技術尚不完善,某些微觀物體或現象還不能夠被完全展示或者解答,專家、學者便依據實驗現象或結論構想出新的模型,解釋其原理,與此同時,他們的言論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猜想型案例便是依據專家、學者猜想出的新模型或言論而編寫的。傳統教學強調答案的唯一性,猜想型案例因為理論尚不完善、結論多元化,并且飽受爭議,一直以來是一線生物教師教學中的“雷區”,許多教師在教授這方面內容時,經常是一筆帶過。而在大數據時代,猜想型案例卻有著傳統案例不可比擬的優點。在課堂教學中,猜想型案例可以將不同科學家的猜想(包括已經被科學驗證為錯誤的猜想)羅列,接著進行對比分析,甚至優化,從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對比優化、辨別真偽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恰恰是大數據時代所更加需要培養的。

例如高中生物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細胞膜和細胞壁”中,介紹了目前被大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流動鑲嵌模型。流動鑲嵌模型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大量實驗結果基礎上的比較符合科學依據的猜想。在探索細胞膜結構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猜想,諸如三明治模型、單位膜模型、晶格模型、板塊鑲嵌模型、脂筏模型等,其中有些已經被證實為錯誤的猜想。教師在講授這節課的時候,完全可以將幾種模型的作用機制編寫成案例材料,簡單提供一些背景知識,讓學生對幾種模型是否符合科學依據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判斷哪種模型是優勢模型。即使最后學生不認可流動鑲嵌模型,而認可其他模型也沒有關系,關鍵是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3.2 基于現代化的網絡技術,開發主題型案例,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由于大數據時代云技術以及網絡平臺的發展,教師完全可以根據網絡課程中學生的點擊次數、時間長短、瀏覽次數、停頓、內容正誤甚至表情變化等內容來判別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內容,將學生的綜合水平與全體學生進行對比,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個性化培養是大數據時代的整體趨勢。

研究發現,案例教學效果的好與壞,主要取決于案例題材的選擇是否恰當。學生對于案例題材的偏好是由案例題材的科學性、知識性、新穎性、興奮性四個特點組成。案例題材的科學性以及知識性是必備條件,一般案例都具有這兩個特點。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一個班的學生運用同一個案例,而每個學生個體知識廣度不同,興趣視角也不同,這就使得案例題材新穎性以及興奮性的特點很難得以實現。在大數據時代,網絡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F在,許多網絡平臺可以根據個人平時的瀏覽足跡發現個人的愛好點,進而推選出相關的內容供其瀏覽。同樣的,網絡學習平臺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發現學生的個人愛好點。教師需要做的是開發符合不同學生口味的不同主題案例,并將它們運用到網絡教學當中,供網絡學習平臺推選,從而滿足案例的新穎性、興奮性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3.3 基于相關性原理,開發相關性案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在傳統的案例教學中,教師也追求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但這種知識遷移是基于結果上的遷移,不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傳統的案例教學遵循著“提出案例——設置問題——討論解決——得出結論——拓展升華”的步驟,在得出結論之后,將結論或者原理遷移到其他的案例之中,便算是實現了知識的相關遷移,學生們習慣了先得出結論或者答案,再將結論應用到其他案例中。這種方式與其說是知識的遷移,不如說成知識的運用。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依據相關性原理,我們需要的是基于案例自身的遷移,基于案例產生的價值而導致的遷移。這就需要教師從案例自身尋找價值的相關性,在不得出結論的前提下實現知識的真正遷移。

為更好地闡述觀點,筆者在這里舉一個運用相關性原理進行遷移的例子。高中生物學必修二的第一章主要講述了孟德爾的兩個遺傳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大多數教師在教授“基因的分離定律”這一節時,會通過生物學史內容進行案例教學:運用資料提出問題,重現孟德爾的實驗結果,針對實驗結果提出假說,通過測交法驗證假說,最后得出結論。再運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教學。其實這兩個定律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維系它們的就是假說演繹法。也就是說孟德爾在研究這兩個定律時,運用了同樣的實驗方法。這對生物教師有什么啟示呢?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完全可以在學生了解了第一個定律的實驗過程之后,在不講解實驗方法、不得出結論的情況下,緊接著拋出第二個定律的實驗問題,讓學生依據兩個實驗之間的相關性,自主設計實驗過程,提出假說,提出測交方法,真正實現以案例為依據而進行的知識遷移。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案例教學的課堂組織方式尚不完善,更何況基于大數據理論的案例教學,廣大一線教師在嘗試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積極啟發,耐得住性子才能得出成果。

4 結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疑會給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也會為改革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但是新的未必是好的,我們要牢記魯迅的警告,對一切理論,不能再走同意——解釋——宣傳——做戲的老路,教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改革的王道。在接受大數據理論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尋找理論中適用于教育的內容,依據這些內容做出相應的變革,從而構建教學的新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 陸璟.大數據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 2013,(09):5-8.

[2] 魏忠,何立友.大數據:開啟面向未來的教育革命[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0):15-17.

[3]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著,盛揚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靳玉樂.案例教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江西省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國培計劃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和整體素質。為了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承訓院??梢詮呐嘤柕捻攲釉O計、互助式教學過程、“翻轉課堂”的創新運用和后續科研工作四個方面入手構建新型的國培計劃教學模式。

[關鍵詞] 農村;英語教師;國培計劃;教學模式

自2009年教育部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集中培訓在各省開始貫徹實施。這一培訓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和整體素質。南昌師范學院(原江西教育學院)外文系多次承擔江西省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的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和頂崗置換培訓項目。為了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更新江西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的教學理念,增強他們的教學技能,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筆者將以本校承擔的項目為依托,結合理論依據和培訓經驗,探討國培計劃中新型教學模式的建構。

一、根據教師需求做好培訓頂層設計

參訓教師是培訓中的主體,只有培訓內容滿足其需求時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然而目前很多國培計劃開展前,培訓者并未對參訓教師做需求分析來了解參訓者的心理。即使有部分院??紤]到做調查,也只是簡單發放了問卷給老師填寫,回收后他們并沒有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這樣容易造成培訓課程設計與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實際脫軌,無法達到培訓目標。因此,在制定培訓方案時需要考慮教師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诖斯P者有以下建議:

1.深入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進行調研

由于江西省農村各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中小學對英語課程的資金投入力度和教學設備設施等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有必要在培訓前選取有代表性的學校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他們目前采用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明確參訓教師欠缺的部分,掌握他們對培訓內容的特殊需求。

2.通過需求分析問卷和訪談了解教師培訓需求

參訓者雖然都是江西省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但他們的年齡、執教年級以及已掌握的教學技能均有所不同,所以他們對于培訓的需求方向也不一致。問卷設計應具有多個維度,既包括教師的學歷水平、教學經驗等基本情況,也包括對本次培訓想要提升的方向。

3.根據調研結果和需求分析設計分層教學培訓方案

培訓者在了解了江西不同農村地區的中小學英語實際教學水平和參訓教師的特點后,應制定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分層教學方案。采用分層教學,能更高效地將同一層次參訓者在教學中的普遍問題逐個擊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水平的教師進行專門主題的指導。

二、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的互助式教學

傳統培訓的教學模式普遍比較單一,主要采用把參訓教師集中到高校,請高校教師授課和外請專家做報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一做法讓參訓教師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無法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本校開展的培訓倡導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的互助式教學模式。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理論強調“當個體投入到學習共同體當中時,每個人的不同貢獻使知識得以共享,個體的學習將借助他人的認知能力和特性得到提高和優化,通過集體的智慧達成對共同探究問題的共識”。

由于中小學骨干英語教師已具有了一定的英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所以他們不僅是培訓對象,也是知識的提供者。因此,專家、高校教師和參訓者之間應該形成一種互助式教學機制。參訓者來自農村一線的教學崗位,對農村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專家和高校教師的知識則更系統化、理論化以及具有前沿性,應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與實際農村教學聯系起來。在學術講座中要打破傳統演講式的灌輸知識,而采用工作坊(workshop)或研討會的方式進行。如觀看完某優秀教師教學案例的視頻后,培訓者可以先邀請參訓教師發表對該教學過程的看法,總結能夠借鑒的教學法,并引導參訓者提出在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中實施新教學法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然后組織各地區參訓教師各抒己見。這樣的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參訓教師的積極性,讓參訓者成為培訓的主體。根據他們提出的看法和意見,培訓者結合教學實際將需要傳授的知識進行深化,從而達到參訓者與培訓者共同提升的目的。這種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的互助式教學模式不僅能開拓參訓者的思路,也有利于專家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新探索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給國培計劃的培訓模式帶來了新的變革?;凇胺D課堂”的全新教學模式是指“上課前完成新知識記憶與理解,而課堂時間通過討論、應用、反思等活動進行知識內化”。因此,將“翻轉課堂”用于國培計劃中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1.可行性分析

從教學對象上看,這一模式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元認知策略,能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國培計劃的參訓者均屬于江西省不同地區中小學的英語骨干教師,他們迫切希望通過高層次培訓提升專業素養和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因此學習具有較強的主動性。這一特點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從教學內容上看,生動具體的英語課堂活動,規范設計的教學案例等國培計劃中常見的培訓內容,都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2.具體實施方案

(1)利用互聯網資源給參訓學員發送培訓資料,包括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方案、測試題等。以上資料應涉及廣泛,具有代表性、區分度和針對性。學員確認收到資料后,自行完成對資料的解讀,包括學習英語教學理論,觀看英語課堂教學視頻,科學分析英語測試題等。這個過程當中要求學員獨立思考,提出對學習資料的獨特見解。

(2)組織培訓。專家先對參訓者進行初步的測試以了解他們對培訓材料的掌握情況。接著通過建立培訓小組,組織參訓者對英語課堂教學視頻、設計方案等展開討論,對各種難度的英語測試題的利弊進行分析。專家在整個過程中也要參與,這樣,他們既能快速發現培訓者的學習困難,也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一點也體現了“學習共同體”的作用。

(3)評價與反思。以往國培計劃的弱項在于對培訓效果的質量監控有限,很難把握參訓者知識內化的效果。而“翻轉課堂”的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缺陷。培訓者可要求學員在培訓結束回到各自學校后,將學到的理論和從學習資料中交流出的經驗滲入到自己的課堂中,并且和學生一起錄制一堂課。錄制的課將成為新的資料上傳到網絡端與培訓的組員共享。組員之間通過相互評課的方式對錄課老師進行反饋,幫助老師對課程做出合理的調整。

四、后續科研項目的交流與合作

江西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科研工作一直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而國培計劃為江西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科研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在集中培訓時期,應針對數據統計分析、科研方法介紹、論文寫作規范等展開專題指導。培訓結束后,可以通過建立國培QQ群、公共郵箱等,加強不同地區農村教師的聯系,鼓勵農村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參訓教師將培訓成果用于中小學英語課堂實踐中必然會有新的變化產生,專家應指導參訓者探索教學改革中的新問題,鼓勵有相同研究興趣的老師成立課題專項小組,探討選題,撰寫申報書。承訓院??裳堈n題評審專家對申報書內容進行修改,指導農村教師完成課題的申報并撰寫論文。這種科研的選題和資料分析來源于真實的教學中,具有實際研究意義。同時研究成果又能作為依據指導后續的教學,形成教學和科研的統一。

綜上所述,江西省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的培訓直接影響著新一代的基礎教育水平。為進一步提升江西農村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在國培計劃當中,承訓院校務必以參訓教師為主體,根據需求設置培訓課程,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安排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并對培訓效果和后續的研究進行跟進,形成完整的培訓體系,為真正有效提升農村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的素質提供保障,讓這些骨干教師能在其崗位上發揮帶頭作用,從而推動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陽.英語教師置換培訓課程的重構——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的課程設置[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49-153.

[2]邵曉霞.基于翻轉課堂的“國培計劃”培訓模式探究——以天水師院“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英語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1):20-24.

[3]嚴萍.“翻轉課堂”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啟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4):26-30.

[4]王楓林.在“國培計劃”實踐中探索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新模式[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11):3-5.

[5]張虹,劉建銀.“國培計劃”實施中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需求分析——以重慶市農村小學教師培訓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30-32.

[6]陳勇.“國培計劃”課程實踐:問題反思與對策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8):35-38.

責任編輯 肖慶華

上一篇:大學生心路歷程論文下一篇: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