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參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論文范文

2023-10-30

海參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相鄰兩個池塘設置固定采樣點,分別作為實驗點(海蜇養殖區)和對照點(非養殖區),并于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養海蜇前期、海蜇養殖期間以及海蜇采收后,采集沉降物和底泥樣品,分別測定沉降物中的氨氮、葉綠素a、總有機物TOM以及沉降物的沉降速率SR和底泥中的氨氮、硝氮、葉綠素a以及總有機物TOM含量的月份變化情況,探討海蜇養殖對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營養鹽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除對照點底泥中葉綠素 a外,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項營養鹽指標在不同月份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5月份實驗開始前,實驗點和對照點的各項營養鹽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7月份(海蜇養殖高峰期),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項營養鹽指標變化較大。由于海蜇的生理代謝和生物擾動作用,實驗點沉降物的NH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顯著高于對照點的(P<0.05),而沉降物的Chl a、TOM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點的(P<0.05)。同時,實驗點底泥中NH4+-N、NO3--N的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點的(P<0.05),而底泥中Chl a、TOM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點的(P<0.05)。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獲,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中的NH4+-N、 Chl a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實驗點底泥中的TOM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P<0.05),可能與海蜇收獲后水體及底泥中有機物殘留量較高有關,然而底泥中其余各項營養鹽指標在實驗點和對照點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關鍵詞:海蜇;沉降物;底泥;營養鹽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屬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科,是營海洋漂浮生活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棲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棲河口附近,分布水深在3~20米,適宜水溫13~26℃,適宜鹽度14‰~32‰。海蜇體呈蘑菇狀,分傘部和口腕兩部分,體色多樣,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1]。隨著近年來海洋環境污染的加劇,海蜇自然資源量不斷銳減[2],促進了海蜇人工養殖技術的快速發展。2013年,海蜇養殖面積達到1.18萬hm2,年產量6.65萬t,與2012年相比分別增幅21.24%和4.27%[3]。然而目前,有關海蜇規?;B殖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鮮有報道。本文擬通過海蜇養殖對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營養鹽影響的研究,為海蜇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地點與材料

本實驗于2010年在山東省榮成市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海蜇養殖區內進行。實驗開始之前,選取兩個相鄰池塘,對池塘進行鋪膜作業,并在養殖池塘周邊水域扎建小孔徑聚乙烯材料的圍網。養殖池塘面積140 hm2、平均水深2.5 m。實驗初始在實驗點(海蜇養殖區)隨機選取健康、規格大小相同(傘徑1.2~1.5 cm)的海蜇苗,放養密度為0.5 ind·m-2。實驗區和對照區的兩個池塘的水源相同。由于實驗之前已對池塘底部進行鋪膜工作,加上相同時間同一水源時間對兩個池塘進行換水工作,所以兩個池塘初始的養殖環境基本相同。

1.2樣品采集與處理

本實驗于2010年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養海蜇前期、海蜇養殖期間(6月初至8月下旬)以及海蜇采收后,每隔兩個月在實驗點和對照點分別采集池塘中的沉積物和底泥各一次。將懸浮物采樣器懸掛在池塘一固定的浮球上,采樣時間準時在上9:00-10:00進行。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每3天收集浮物采樣器中沉降物一次。用自制采泥器分別在實驗點和對照點采集表層2 cm池塘底泥,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樣品均經50 ℃恒溫烘干,研磨均勻將樣品后置于-20 ℃冰柜內保存待測。

1.3樣品的測定與方法

樣品于常溫解凍后,稱適量底泥和沉積物置于 200 ml 三角瓶中內按照樣品與浸提液1:5的比例加入2 mol/L KCl來浸提樣品中的可溶性的氨態氮和硝態氮。塞緊塞子,在振蕩機上振蕩 2 h,離心機3 000 r離心5 min,取上清液進行分析[5]。氨態氮(NH4+-N)采用靛酚藍法測定;硝態氮(NO3--N)采用鎘柱還原法測定;將濾膜置于90%丙酮萃取16 h,然后用分光光度計在665 nm和750 nm波長下測定葉綠素a(Chl a)含量[6]。將底泥樣品于馬弗爐內450 ℃灼傷5 h測定總有機物(TOM)含量。

1.4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9.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較以檢驗不同處理組間的差異性(P<0.05),實驗點和對照點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確定其組間差異顯著性(P<0.05)。統計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SD)的形式表示。

2結果分析

2.1海蜇養殖對池塘沉降物沉降速率SR、氨氮、葉綠素 a、總有機物含量的影響

實驗期間池塘沉降物沉降速率SR的月份變化情況顯示: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速率SR在不同月份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5月份沉降物的SR顯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實驗點7月份SR最高,為128.44 g/d/m2。實驗點7月份沉降物的SR顯著高于對照點的,而5月份、9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間的SR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期間池塘沉降物氨氮NH4+-N含量的月份變化情況表明,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中NH4+-N含量在不同月份間也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7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NH4+-N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而5月份和9月份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點7月份沉降物中NH4+-N含量最高,為221.14 μg/L。除7月份實驗點NH4+-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外(P<0.05),其他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中葉綠素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點7月份和9月份沉降物葉綠素 a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的,而實驗點Chl a含量按5月份<7月份<9月份順序呈現顯著性升高趨勢(P<0.05)。7月份對照點沉降物Chl a含量顯著高于實驗點的(P<0.05),而5月份、9月份對照點和實驗點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點9月份沉降物中總有機物TOM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和7月份的,而對照點7月份TOM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兩個月份的(P<0.05)。5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中TOM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7月份和9月份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海蜇養殖對池塘底泥中氨氮、硝氮、葉綠素、總有機物含量的影響

實驗期間池塘底泥中氨氮NH4+-N含量的月份變化情況顯示:實驗點和對照點底泥中NH4+-N含量在不同月份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7月份底泥NH4+-N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實驗點NH4+-N含量最高為186.74 μg/L。5月份和9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底泥NH4+-N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7月份實驗點NH4+-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P<0.05)。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點和對照點底泥中硝氮NO3--N含量在不同月份間也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9月份底泥NO3--N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和7月份的(P<0.05)。7月份實驗點底泥NO3--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P<0.05),而5月份、9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NO3--N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期間池塘底泥中葉綠素a含量的月份變化情況表明:實驗點底泥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對照點差異不顯著(P>0.05)。7月份實驗點Chl a含量顯著低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7月份對照點Chl a含量顯著高于實驗點的(P<0.05),而5月份和9月份無顯著差異(P>0.05)。

實驗點和對照點底泥中總有機物TOM含量在不同月份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7月份和9月份對照點底泥TOM含量顯著高于5月份的,實驗點5月份和7月份TOM含量顯著低于9月份的(P<0.05)。除7月份對照點底泥TOM含量顯著高于實驗點的(P<0.05),其他月份實驗點和對照點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3.1海蜇養殖對池塘沉降物中營養鹽的影響

5月份實驗開始前,實驗池塘和對照池塘中的沉降物的各項理化指標均差異不顯著,在7月份(海蜇高密度養殖高峰期),實驗點和對照點中的沉降物的營養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點中的沉降物的NH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顯著高于對照點的,而對照點沉降物中的的Chl a、TOM含量均顯著高于實驗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蜇對浮游生物的攝食、排泄等生理活動增加了水體中含氮有機物含量,在異養微生物分解礦化的作用下,部分有機物被分解生成氨氮[6]。因此,實驗點中的沉降物中的氨氮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并且顯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氨氮含量。7月份,高密度的海蜇在養殖池塘內上下浮動,對池塘底泥產生巨大的擾動作用,使池塘表層底泥的顆粒物再次懸浮于水體中,而水體中的懸浮物又再次沉降,這一過程增加沉降物的濃度,也同時增加了懸浮物的沉降速率,所以海蜇養殖池塘懸浮物的沉降速率顯著高于對照池塘的,這與陳鏨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7]。實驗發現在7月份海蜇養殖池塘沉降物中NH4+-N、Chl a及TOM含量的變化趨勢與池塘底泥一致,由此推測收集器中收集的沉降物多源于海蜇因上下浮動引起再懸浮的池塘底泥;吳培江等人研究發現底泥表層主要是黏著少量有機物粒度較小的泥沙[8],而實驗發現實驗點收集器中TOM含量低于對照點的,則說明了實驗點沉降物主要成分是黏附少量有機物的池塘底泥表層的泥沙顆粒。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獲,實驗點和對照點沉降物中的NH4+-N、Chl a的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無顯著性差異;而實驗點沉降物中的TOM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可能是由于海蜇的養殖增加了水體和底泥中有機物的含量,而海蜇收獲后水體和底泥仍殘留較高的有機物。加上9月份溫度降低,使水體中的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速率處于較低水平,從而使實驗點沉降物中總有機物的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

3.2海蜇養殖對池塘底泥中營養鹽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在7月份(海蜇養殖的高峰期),實驗點底泥中NH4+-N、NO3--N含量均顯著高于同期對照點的,而底泥中Chl a、TOM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點的。原因可能是,從5月到7月,隨著海蜇的規格不斷變大,攝食量不斷增加,產生大量糞便,造成海蜇養殖池塘的底泥中已經沉降了大量的含氮有機物。與此同時7月份白天海蜇養殖池塘表層水體溫度較高,海蜇為了躲避表層的高溫常常會不斷向底層游動,而海蜇上下游動過程增加了池塘水體的攪動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溶解氧的上層海水與溶氧較低的下層海水的交換,增加了水中溶氧量,而水體中溶氧的升高會促使底泥中的氨氮向生成硝氮方向的轉化,從而增強海蜇養殖池塘底泥中的硝化作用,增加了池塘底泥和水體硝氮的含量。此外,Tengberg A等研究也證明了水體中高的溶解氧量會使得底泥中NO3--N的含量增加[9],因而實驗點底泥中的NO3--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點的。實驗結果發現海蜇養殖池塘底泥中的Chl a含量顯著低于無海蜇養殖池塘的??赡茉蚴牵阂环矫嬗捎陴B殖池塘中海蜇的攪動作用使水體中懸浮顆粒增加進而降低了池塘水體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中上層大量浮游植物遮擋陽光的照射,嚴重影響了池塘底部的底棲植物生長,降低了底棲植物的生物量。海蜇養殖池塘中海蜇攪拌作用使表層的底泥再懸浮,會使底泥中有機物向水體中遷移,進而增加水體中的總有機物的含量。所以實驗池塘懸浮物中TOM含量顯著高于對照池塘的。

海參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結合吉林省淡水池塘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工作,通過對2013上半年報送數據匯總統計,對吉林省淡水池塘魚類養殖形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淡水池塘;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形勢分析

1 采集點設置的基本情況

吉林省自2011年1月正式開展此項工作,按照國家總站的要求我們落實了5個采集縣,分布于省內的中部、東部和西部,既涵蓋了養殖產量大縣鎮賚縣、農安縣,也包括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以養殖冷水魚為主的琿春市,同時,納入了我省傳統的養魚示范區并且技術力量較強的吉林市昌邑區和東遼縣,共5個具有一定代表特點的縣(區),包括17個采集點,全部采取淡水池塘的養殖方式。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5個試點縣的淡水池塘養殖總面積34995畝,總產量1499噸。所涵蓋的17個采集點的淡水池塘養殖監測面積1300畝,占采集縣池塘面積的3.7%,產量76噸,占采集縣產量的5%。2013年,我省采集品種依然以大宗淡水魚類為主,主要是鯉魚、草魚、鳙魚、鰱魚、鯽魚等,占監測品種的97%;在琿春市有3個采集點養殖的淡水名優魚類,包括鮭鱒魚、烏鱧等,占監測品種的3%。

2 上半年生產形勢分析

2.1 基本特點分析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17個采集點共投放魚苗786萬尾、魚種84.2噸, 投入生產資金295.1萬元,出售水產品76噸,收入合計233萬元。因各類病害、管理等方面造成的水產品損失17.3噸,經濟損失24.5萬元。

2.1.1 水產苗種投放量減少 上半年魚苗投放786萬尾,比2012年同期降低12.2%;魚種投放量84.2噸,同比降低9.7%。在品種結構上調整不大,大宗淡水魚的魚苗投放量占總投苗量的91.7%。品種上以主養鯉魚、草魚,混搭鰱魚、鳙魚為主,投放量的比例魚苗上鰱魚占的比例最大,為34.7%,魚種以鯉魚為主,占45.9%。

從圖1可以看出,近三年來吉林省在苗種投放上魚苗投放量的變化比較大,魚種投放量總體平穩。2012年魚苗投放顯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吉林市昌邑區和鎮賚縣的采集點,以吉林市昌邑區為例,一是去年該區成立了一個漁業專業合作社,有2個采集點作為合作社其他社員的苗種供應商,因此加大了魚苗的投放量;二是由于去年的氣溫和天氣反常,造成魚苗發塘成活率低,如上述2個采集點共投放豫選黃河鯉苗種90余萬,成活率不足20%,投放的鰱鳙魚水花的成活率低于10%,存在重復放苗現象,故放養量高于往年。

2.1.2 生產投入增加 從1~5月份的數據來看,采集點生產投入295.1萬元,同比增長11.4%。投入資金增長體現在苗種費、人員工資和魚藥及水質改良劑上,其他項同比略降。

苗種費:苗種費用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冷水魚苗種投放量增加,吉林省上半年投入冷水魚苗種65萬尾,比去年同期增加50.8萬尾,冷水魚購買魚苗費用10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6.4%。

人員工資:目前受大環境的影響,雇工成本逐年上漲,人員工資已經連漲3年,每年人工成本均上漲300元左右,而且雇工更加困難。

飼料:在漁業生產投入中飼料所占的比重偏大,飼料成本在漁民養殖生產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飼料價格也一直是漁民最關注的。從圖2看,飼料費用減少,是由于吉林省特殊地理環境造成的。今年吉林省遭遇冷春,開冰日期較往年延遲20天左右,也就是說,今年的生產季節從5月中旬才正式開始。大批量的飼料投入是從5月份才開始的,截止目前也只有1個月的投入量。

從圖2可以看出,2013上半年占生產投入比例最大的仍是苗種費這項,占70%,飼料投入占12%,人員工資占12%。

2.1.3 出塘量大幅提升,出售金額增加 上半年出售水產品76噸,收入合計233萬元,出塘量較去年同期提升104.3%,收入同比增加24.2%。其中,成魚收入201.8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收入增加244.8%;苗種收入31.2萬元,降低75.8%。

2013上半年我省池塘養殖魚類總體收入增加、總產量增加,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2.1.4 水產品單價整體上揚,互有漲跌 去年秋天的魚價偏低,不少養殖戶都選擇越冬,而在越冬中苗種死亡量比較大,所以今年苗種出售的數量偏少,這項收入比較低。在成魚方面,目前成魚價格13.2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68.6%,其中冷水魚價格30.35元/斤,小幅下降;大宗淡水魚價格6.42元/斤,提高10.5%。

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魚的價格整體上漲,平均價格同比上漲68.6%,只有鯉魚價格明顯下滑,上半年出塘價5.38元/斤,去年同期出塘價9.33元/斤,同比下降42.3%。

2.1.5 水產品損失增加 2013年上半年水產品數量損失17.35噸,經濟損失24.48萬元,分別同比上升30.7%和46.5%。發病的主要品種是鯉魚,數量損失13噸,造成經濟18.8萬元,僅鯉魚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占總損失的76.8%。

而近兩年同期我省所發生的鯉魚病害損失基本集中在一個采集縣,今年,該縣損失鯉魚11.5噸,損失金額17.1萬元,占全省損失的九成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鯉魚去年的價格較低,漁民多數采取了越冬壓塘,越冬量特別大,而且該縣采集點受雪災嚴重,封冰期較歷年久,雪量大,越冬池塘的凈水深度有的只有半米左右,溶解氧低,漁民經常倒水增氧,造成水溫偏低,鯉魚凍傷較嚴重,開冰后受細菌侵染,加之整冬的體力消耗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鯉魚大量死亡。

2.2 專項情況分析

上半年我省水產養殖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養殖品種由傳統的鯉魚、草魚、鰱魚等向新品種、多品種發展。包括農業部主推的豫選黃河鯉、松浦鏡鯉、中科3號、長豐鰱等抗病力強、飼料系數低的優勢品種,養殖效益十分明顯,同時也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從出塘情況來看,成魚及魚種各占一半的水平,說明我省從養殖結構上來講比較合理,利于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在農安縣的一個采集點,改變了以前的養殖結構,投放大規格魚,以鰱、鳙魚為主養,降低投放密度,這樣苗種價格相對減少了,同時采取只投有機肥,利用微生物制劑肥水等方法,降低了餌料費。從出塘價格來看,鯽魚價格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鯽魚的存塘量及養殖量偏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造成的價格上漲。隨著我省的養殖品種與結構逐漸調整,將帶來更大的養殖效益,帶動漁民增收致富。

3 下半年生產形勢預測

由于受“禽流感”的影響,魚類價格相對較好,下半年生產的總體形勢向好。同時由于受去年鯽魚投放量少,價格高的影響,目前鯽魚投放的數量相對較高,應該引起重視,避免由于投放及養殖量過大引起鯽魚價格下降。隨著養殖成本逐年提升,養殖利潤普遍偏低,為確保漁民收入的增加,下半年漁業生產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生產管理,由于我省處于寒帶,漁業生產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做好池塘的生產管理工作是增加漁民收入的關鍵。二是疾病的預防工作,應該做好池塘的定期消毒及疾病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下半年的漁業生產取得好收成。

作者簡介:楊質楠,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學歷,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

海參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闡述了甲魚露天池塘的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關鍵詞 甲魚;生活習性;養殖;管理

甲魚俗稱老鱉、圓魚、團魚或腳魚,為水產珍品,經濟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要的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一直是廣大消費者食譜中的高級菜肴和名貴的滋補品。

海參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主要依賴于池塘,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池塘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主要養殖形式,池塘水產養殖如果管理不善會對水質造成污染,且污染程度和影響范圍是不容忽視的,不僅僅是池塘水質的惡化,甚至地下水和周邊土壤都會被波及,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池塘的污染治理也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本文通過實踐經驗對池塘的水質問題展開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池塘水產養殖;水質問題;解決

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水產供給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發展水產養殖業是我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池塘水進行水產養殖時,池塘本身的封閉性很容易引起水體流動不暢通,而且工業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污染問題,引發很多水質問題。因此,相關人員必須重視水質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 池塘水產養殖控制污染的重要性

1.1 水質污染會影響水產養殖本身

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標準很高。如果水質良好,那么可以生產出的水產品的質量也會很高。如果水質較差,或者某些指標超過了水產品自身可以能夠承受的范圍,那么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水產品的正常生長,甚至會導致水產品的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1.2 水質污染會降低水產品質,也危害人類健康

水質不好的池塘養出來的水產品也是低品質的,不僅味道難吃,更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危害,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上升,但是自然環境的質量卻在逐漸的降低,水質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水產品的正常生長,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間接性的傷害。因此,人們越來越關注水產品的健康成長問題。另外,解決水質問題是養殖業實現高質量生產的重要基礎,可以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一個健康、生態的發展環境,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促進池塘水產養殖業的不斷進步。

2 常見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2.1 PH值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總所周知,水產養殖必須要控制好水的PH值,只有PH值在7.8與8.8之間才適合進行水產養殖,但是因為地區之間的茶杯,加之在水體中微生物發生相應的氧化分解反應,會導致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如果PH值偏低,水體的性質會變成酸性,會直接降低魚類自身的載氧能力,導致缺氧癥,這會發生養殖工作中的\"浮頭\"現象。耗氧量的減少,使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魚類自身會出現很餓,但是吃不下東西的情況。如果PH值偏高,水體的性質會變成堿性。那么形成的水體會更可怕,這樣的水體會腐蝕魚類的腮部,而且程度會很大,也會導致大量魚類的死亡。另外,PH值的變化也會使水中胺類與硫化氫的成分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魚類的正常生長,會造成經濟效益的下降。

有效的調節PH值的方法如下。如果水體中的PH值偏低,人們可以在水中添加適量的生石灰。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握好生石灰的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同時,也需要定期檢測水質,并且按照檢測結果來決定添加生石灰的量。當PH值適中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些生石灰。這樣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調節PH值。如果水體中的PH值偏高,可以添加適量的漂白粉。添加方式與生石灰相同。另外,還需要定期添加新水,也可以起到降低PH值的作用。

2.2 溶解氧即DO變化與解決措施

水中的溶解氧即DO。DO的含量也會直接影響到魚類的正常生長。在冬季,不少養殖人員都開始關注池塘水體的供養,但是在夏季,很少有人會重視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夏季供氧問題也十分關鍵。因為,夏季的溫度都比較高,會導致水體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時高的氣溫會促進水體中藻類與好氧細菌的生長,它們的過快生長會造成水體中的溶解氧過度下降,其結果會使魚類不愛進食,嚴重時會出現大面積死亡。

對于DO引起的問題較易解決。定期的對池底進行清淤很重要,淤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細菌,它們的生長會降低水中的DO;其次還應注意放養密度,科學合理的放養密度才能收獲較好的收益;科學投餌,既可以減少餌料的浪費,也可以防止餌料的沉積,其有機物促進微生物生長消耗氧氣;注意培養水體中的綠色植物,用以提高水體中的DO;要定期對水體進行檢驗,投加水體改良劑,使水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我調控。

2.3 亞硝酸鹽的影響與解決辦法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的中間產物。正常情況下,硝化細菌等其他微生物會將其轉化成硝酸鹽,并不影響魚類的生長。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比如錯誤的時間使用了消毒劑,將負責硝化的硝化細菌等殺死,亞硝鹽便會富集。亞硝酸鹽的富集,還與其他有關。例如池底淤泥、過生的餌料、魚類排泄物等的分解均會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會導致魚類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減少,從而降低了其血液的載氧能力,造成自身的新陳代謝緩慢,從而影響生長。

常見的解決措施有:適時清淤,可有效防止池底的淤泥過厚,過多微生物參與耗氧活動;科學合理地投加餌料,可減少餌料浪費以及過多的餌料促進微生物的分解;適時的引入新水;培養硝化細菌,促進其生長以防止亞硝酸鹽的過盛;增加曝氣設備,增加水體中的DO,也是防止亞硝酸鹽過盛的有效措施。

2.4 藍藻的影響與解決措施

辦法藍藻是水產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藍藻的泛濫對水產養殖影響的范例屢見不鮮。其過度的繁殖會造成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其后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前文已盡述,此處不再贅述。

解決藍藻問題之前,應對藍藻的生長繁殖特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與了解。藍藻的生長周期大概為一個月,前十天即為藍藻生長的生長期,這時藍藻不易察覺,在陽光下水體的透明度略有降低。這時需控制餌料的投加量,并投加生物藥劑,對水體進行改善;在其后的十天里,藍藻生長進入高峰期,水體表面很快被覆蓋,使空氣中的氧氣很難進入水體。這時需對藍藻進行打撈,并增開曝氣設備對水體進行曝氣;最后的十天藍藻生長進入衰亡期,但此時不可不重視,與其說是衰亡期,更不如說是新老交替期,處理不當會造成藍藻的二次生長。這時需繼續增加曝氣設備進行曝氣,另外引入新水,并投加生物藥劑對水體進行及時改善。

結束語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如果對水質控制不當就會出現問題,水質問題直接影響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和周邊環境,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我們要正確對待水質問題的防控,一旦出現問題需要仔細研究污染形成的原因,通過科學是手段與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治理水質污染,這樣可以維護水質的健康狀態,從而為水產品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實現綠色養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國.水產養殖常見的水質問題及策略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17).

[2]牛淑芳.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的分析[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10).

[3]王嘉民.淺析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及解決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2).

[4]唐黎標.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及解決方法[J].漁業致富指南,2014(16).

[5]田雨,賈中彪,王旭.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的水質問題及解決辦法[J].河北漁業,2011(06).

上一篇: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論文范文下一篇:金融企業財務危機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