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

2023-10-09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1篇

人類開始進行農業生產以后, 無論是刻意或者無意就會對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進行關注, 剛剛開始時人類是無意識的選擇, 逐漸發展到以后有意識的選擇。而有意識的選擇就是指有明確目的、有計劃、系統性的應用健全的鑒定方法進行的育種的選擇工作。這樣對育種的選擇所起到的作用就會很大, 而效果也會非常明顯。隨著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在園林植物這方面, 有意識的選擇逐漸增多。

2 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自然選擇指的就是以園林植物對大自然的適應性進行選擇, 如果植物對大自然的適應性很強就會被留下來。這種選擇是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發展的, 因此產生一個新的物種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墒侨斯みx擇指的就是在人類逐漸發展的過程中, 人們根據自己的某種喜好或者經濟條件, 從大自然豐富的群體中或者人工造成的新物種中, 選擇自己需要的群體或者物種, 這種選擇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選擇就是拋棄差的, 留下好的, 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下, 物種之間會進行競爭, 如果物種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強, 就會繁殖出更多的、更優良的后代;如果物種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弱, 繁殖的后代就會很少, 也沒有很強的生命力, 就會逐漸被淘汰。而這種將物種保留或者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墒沁@個保留和淘汰的過程是人為造成的, 就是人工選擇。

3 對育種進行選擇的方法

3.1 混合選擇

混合選擇指的就是從原始的混合的群體或品種中, 可以根據品種的觀賞性, 也可以根據品種的經濟性等選擇那些相似的和品種優良的個體, 接著將這些品種的種子或者植物混合在一起種植在相同的區域, 第二年, 將得到的種子或者植物和標準的品種進行比較, 并對其進行鑒定。

混合選擇的優點在于這種方法非常簡單, 容易操作, 可以快速的從混合在群體或者個體中選擇出那些品質優良的品種, 同時得到比較多的種子或者繁殖的材料, 進而對其進行廣泛的推廣, 這樣一來, 遺傳特性就很豐富, 保持和提高了品種的優點。因此, 如果品種特性的遺傳能力強、群體中的種類繁多、遺傳的品質有很大的差別的話, 就能得到很好的對育種進行選擇。

混合選擇的缺點在其選擇是根據表現型來的, 將種子混合起來進行繁殖, 就不能很好的對子代和親代的關系進行判定, 導致不能依照子代的表現選擇家系。所以如果品種的生存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很差的遺傳能力, 就會大大影響選擇的效果。同時如果群體大體都相同, 還有環境不發生改變的話, 進行混合選擇, 選擇的效果就不是非常明顯。這時, 如果想得到好的育種選擇效果, 就要應用單株選擇或者其他的育種選擇方法。

3.2 單株選擇

單株選擇就是從原始的群體中選擇出品質優良的單株個體, 收獲和保存它的種子, 然后分別播種, 使之繁殖為不同的家系, 然后根據家系的表現對上年選擇的個體的優劣進行鑒定, 然后再選擇和淘汰時要以家系為單位。

單株選擇的優點在于因為分別對選擇的單株植物進行的編號, 然后才讓其分別繁殖, 最后才對其家系進行鑒定, 這樣一來, 一個優良的單株對應一個家系, 可以明確的根據后代家系的表現判定選擇的單株植物的優良, 這樣選擇出的才是真正的優良品種。

單株植物選擇的缺點在于這樣方法是很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如果選擇了很多株植物就會占用很大片的區域, 實際進行操作時程序也很復雜。自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同一朵花的花粉相互授粉或者同一株植物不同花朵之間進行授粉, 進而繁殖出后代的植物。因為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 自花授粉的植物可以進行長期的自交, 同時繁殖的后代的適應能力也不會下降。所以, 在對自花授粉植物的育種進行選擇時就可以降低選擇的次數和年限, 一般來說應用的是一次單株選擇和混合選擇。

異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不同植物花朵之間進行授粉, 然后繁殖后代的植物。因為這種植物會經常出現雜交的現象, 個體的遺傳是非常復雜的, 即使表現優良的植物, 他的后代也會出現表現不優良的植物。所以, 異花授粉的植物為了獲得品質好而且表現穩定的后代, 就要對授粉進行控制, 然后再進行多次的混合選擇和單株選擇。

3.3 無性系選擇

無性系指的就是一株植物應用無性繁殖所得到的所有植株的總稱。無性系選擇和無性系繁殖是不同的, 和無性系內的選擇也不相同。無性系選擇既要依據植株表現的優良進行選擇, 還要測定完無性系才能對其進行大量的繁殖, 無性系繁殖已經在大量推廣的人工選擇品種中得到應用, 不用再對其無性系進行測定, 就能直接進行大量的營養繁殖。因為同一個無性系植株的遺傳大都相同, 因此無性系內選擇是沒有效果的。因為無性系選擇可以將選擇出的優良的單株進行無性繁殖, 然后廣泛推廣, 保留住了優良單株的所有形狀。所以如果雜種植物可以應用營養繁殖, 同時其遺傳性狀比較復雜, 對其進行無性系繁殖就能得到比較好的育種選擇效果。

結束語

植物育種選擇的方法有很多, 在對混合選擇法、單株選擇法、無性系選擇法進行簡單的介紹以后, 給園林植物育種選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摘要:從自然界中選擇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個體或者群體, 然后對其進行比較、鑒定、繁殖, 對園林植物群體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進, 也可以選擇出營養系的品種。文章主要敘述了園林植物育種方法的選擇, 給園林植物育種選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園林植物,育種方法,選擇

參考文獻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2篇

1 獲得植物三倍體的主要途徑

1.1 天然篩選

自然資源尤其是生活在極端環境中的野生資源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異類型, 而栽培品種處于環境偶然變化的情況下, 也會誘導植物通過2n配子的途徑形成三倍體突變體。因此, 從自然界中篩選是獲得三倍體最直接的方法[7]。但是在天然篩選中, 自然突變的發生頻率較低, 很多植物種類在生產中未發現三倍體植株存在, 研究者們認為三倍體種子萌動與幼苗生長的前3個月是一個“瓶頸期”, 若無法安全渡過則極易夭折[8]。

1.2 人工雜交

目前, 人工獲得三倍體主要是通過四倍體與二倍體正反交、胚乳離體培養、誘導產生2n配子等方式。

1.2.1 利用四倍體與二倍體正反交

利用二倍體與四倍體正反交是人工獲得三倍體的主要途徑?,F有研究表明, 楊樹無論是4x×2x還是2x×4x均可以產生少量三倍體, 可通過不同的親本組合得到優良的三倍體品種;葡萄的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通過胚搶救后也能得到三倍體植株, 只是相對來說胚搶救比較困難[9]。另有研究表明, 四倍體與二倍體正反交時, 母本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雜交的成功率。如張成合等對‘青露’菜薹雜交發現4x×2x能產生40.13%三倍體小粒種子, 而2x×4x則不稔[10];而楊今后等對桑進行雜交實驗發現無論4x×2x還是2x×4x均可以產生少量三倍體, 但4x×2x更容易出現雜種不育和出苗率低的現象[11]。由此可以看出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常會出現雜交不稔或者稔性較低的現象, 而不同的物種和不同的雜交組合, 其結果也不盡相同。

研究者們將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不稔或者稔性較低的現象稱為“三倍體阻遏”。J u s t i n R a m s e y利用三倍體阻遏公式對其進行量化, 得出結論:無論4x×2x還是2x×4x均有很大程度的三倍體阻遏, 2x×4x的阻遏程度更大[12]。這與已經得到的自然三倍體的形成主要是通過未減數卵細胞產生的結論相一致[13]。

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不稔或者稔性較低被認為與受精后胚乳的退化和先期解體相關, Müntzing認為胚乳的正常發育依賴于胚∶胚乳∶母體組織的比例為2∶3∶2[14], 另外一種解釋為胚乳中父母本的倍性比率決定了種子的育性[15]。目前, 不同倍性間雜交的分子學機制還未報道, 但是對于胚胎與相關胚乳是影響種子成功發育的關鍵因素的理論得到了一致認可。

1.2.2 胚乳培養

通過三倍體胚乳培養獲得三倍體要遠遠快于四倍體與二倍體正反交。自1973年印度學者Srivastava成功地通過胚乳培養獲得羅氏核實木三倍體胚乳再生植株以來[16], 育種工作者已對近50種植物都進行了胚乳培養[5], 目前已對蘋果、梨、柑橘、獼猴桃等通過胚乳培養的方法獲得了三倍體植株。但在胚乳培養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障礙, 一是胚乳培養出的植株常常出現倍性混亂的現象, 再者是胚乳植株很難移栽成活[5]??傮w上胚乳培養還不很成熟, 還需通過改進胚乳培養技術體系、合理使用植物激素、確定適宜的發育時期等來促進胚乳培養的成功率。

1.2.3 2n配子誘導

2n配子 (未減數配子) 是植物無融合生殖[17]和多倍體產生的主要途徑。為了改善2n配子在自然狀態下低頻發生的現象, 可通過物理化學因素誘導提高2n配子產生的概率。其中, 化學方法誘導最常用的藥劑為秋水仙素。1983年, Sanford通過秋水仙素處理將甜櫻桃2n花粉發生概率提高了10倍左右。向素瓊等對柑橘屬沙田柚花蕾進行秋水仙素處理, 使2n花粉率提高到9.76%[18];李鳳蘭等用同樣的方法獲得了三倍體毛新楊。此外, 常用的物理誘導方法有熱處理、變溫處理、射線照射燈等。汪衛星等用30℃處理枇杷花粉12 h后, 2n花粉的產生率由原來的0.26%提高到2.64%[19];張新忠等對桃、李進入減數分裂初期的花粉進行熱處理, 也同樣得到了2n花粉[20]。此外, 用理化因子誘導2n卵, 也有一些成功的報道。

2 三倍體植株的鑒定

2.1 形態學鑒定

一般情況下, 三倍體植株都表現莖干和葉片等器官的“巨大性”, 同時伴隨著葉片保衛細胞體積增大、花粉大小改變的現象[21]。因此可根據其形態學特征對三倍體植株進行初步的鑒定, 但是要明確倍性還必須通過染色體計數的方法。因此, 形態學鑒定只適用于大規模選擇的初步鑒定。

2.2 染色體檢測

染色體制片技術已非常成熟,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在天然三倍體檢測中, 已有學者采用創新的“一步法”進行染色體檢測, 大大提高了染色體檢測效率[22], 這使得通過染色體數目觀察這種直觀而準確的三倍體鑒定方法的前景更為廣闊。

2.3 流式細胞儀檢測

在倍性鑒定中, 還可以利用流式細胞儀測定細胞核內DNA的含量[23], 流式細胞術可改善染色體計數過程中必須取材于分生組織的缺點, 在數秒內對上萬的植物細胞進行DNA含量測定, 從而確定植物倍性。隨著經驗的不斷改進以及儀器的不斷更新, 流式細胞術由于其方便快捷、準確性高的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鑒定方法。

3 三倍體的育性

三倍體植株含有3套染色體組, 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隨機分離;只有在后期Ⅰ均以2-1分裂, 才能得到整倍性的2n和n配子, 其概率為 (1/2) x-1, 且此概率隨著染色體基數的增高而降低;當染色體基數x>8時, 產生整倍性配子的概率小于1%[5]。然而花粉的育性與整倍性配子概率不成比例關系。有研究表明, 三倍體花粉的平均育性為31.9%[5]。這個實際值和理論上有很大的差別, 可能是由于三倍體產出的可育配子不僅有整倍性的, 某些比整倍體配子多或少1~2條染色體的配子一般來說也是可育的。三倍體常表現為半不育性[24]。

Justin Ramsey對之前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后認為, 得到由三倍體產生花粉的染色體數目呈正態分布, 在3x/2時達到最大值, 僅產生少量的整倍性花粉 (3%單倍性, 2%二倍性, 5.2%三倍性) 。Satina對三倍體曼陀羅屬植物產生的卵細胞觀察, 得到了與觀察花粉相類似的結果[12,25]。

三倍體后代的染色體數目分布與配子的正態分布不同, 三倍體后代數目成雙峰分布, 峰值出現在整倍體以及接近整倍的非整倍體處。這個結果說明大多數非整倍性配子是沒有功能的, 而超整倍體和亞整倍體與整倍體的育性相類似。

4 展望

經過育種工作者們多年的努力, 人們在理論上對于三倍體的形成以及育性有了一定的探索, 并取得顯著的成果。然而, 關于植物三倍體產生調控機理、不同細胞型內與細胞型間的雜交、生殖隔離的機理方面的研究還沒有系統而全面的認識, 這是植物三倍體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必須解決的難題。近2年來, 關于小RNA對植物配子產生、授粉受精及合子發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26], 這也為植物三倍體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綜述植物三倍體的獲得、鑒定、形成機理及育性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提出植物三倍體育種研究中的不足及未來的研究前景。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3篇

1 啟發式教學

作為教師, 首先應確立信任愉悅的師生關系, 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法[3]的同時配合采用作業、課程論文、課堂討論、課后答疑等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安排教材中部分章節內容讓學生自學, 并給出討論。

通過課堂答疑解惑幫助學生理解題目, 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職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薄弱, 學習能力與學習主動性差, 學習氣氛不活躍, 尤其是不少學生重技能學習, 輕基礎理論學習, 對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沒有認識到該門課程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知上的錯識與不重視的態度, 導致其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 從而加大了教學難度。針對這一現象, 采用啟發式教學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 學生常見的花卉矮牽?;ㄉ浅XS富, 常見的就有20多種, 如紅、大紅、粉紅、淡紫、乳黃、白色、各種星條和帶網紋的顏色等, 而沒有橘紅、豆綠和純黃色等顏色, 這是由于不同的顏色各有其特殊的花色生理生化合成途徑, 基因能夠控制矮牽牛的顏色遺傳, 因此培育橘紅、豆綠和純黃色品種的育種目標較難實現, 還有賴于今后生物技術的發展及長期的雜交選育工作, 要想了解園藝遺傳育種的各種奧秘, 就必須學好園藝遺傳學和育種學等相關課程。

2 注重綜合能力培養

高職教育現已成為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發展定位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需求與時俱進。為了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除了要提高學生職業興趣外, 一方面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 熟悉新知識、新概念及新技術,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又要及時將學科發展最新的研究成果貫穿于整個教學中, 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學術前沿知識與信息, 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

3 多樣化實踐教學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園藝專業探索形成“工學結合雙軌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階段在學校和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教學, 第二階段在學校和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做一體”, 第三階段在校企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崗位相對固定, 第四階段在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綜合實訓, 至少完成2個以上崗位的頂崗實訓。在這6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將校內實訓、企業實踐、工學交替、生產季節、專業教學考核以及職業技能考核各部分互相結合, 讓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職業能力同步遞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園藝植物遺傳育種下篇園藝植物育種技術講授的內容, 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月季育種材料圃開展了主要園藝植物月季育種的實踐教學, 并結合生產季節組織學生到農作物育種企業渭南渭研作物科學研發中心和園林企業深圳市森寶環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教學實踐和企業實踐, 學生參與田間試驗設計、播種、苗期管理、區組觀察以及種子收獲、種子質檢和數據統計, 將課堂建到農業企業生產一線, 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了解農作物和園藝植物種子的整個生產流程, 了解當前市場對園藝植物種類、品種和類型的指標要求, 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始終以學生為主體, 使實驗實訓內容與課堂講授內容銜接緊密, 實踐技能與就業單位的崗位要求無縫對接。通過教學實踐模式的多樣化, 不僅使學生能夠掌握園藝植物育種的整個過程, 而且可以具備從事科研生產的基本工作能力。

4 改進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課堂講授過程中, 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精簡授課時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果[4]。例如, 遺傳學基礎中的DNA復制、RNA轉錄、蛋白質合成以及基因工程中載體構建等。利用自定義動畫課件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觀化, 難以觀察的現象形象化, 從而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生動, 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創新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5 教學與科研互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的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實踐內容相對陳舊, 實驗教學器材缺乏, 當前遺傳育種領域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引入到教學中偏少, 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離體培養育種和分子育種等, 造成學生對該課程的感性認識不足, 學習興趣不高, 最終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無法施展, 不能達到實訓預期效果。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 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比例逐步加大, 申報的國家級、省市區各類科研項目的層次及命中率都有所提高。不少學校都已制定了相關產學研激勵政策, 科研啟動經費嚴重不足的局面得以改善, 教師科研基礎逐步加強, 科研能力也逐年提高。因此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除了理論教學外, 還應以教學引導科研, 以科研促進教學[5], 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教師科研, 強化思維和邏輯訓練, 使學生學以致用, 鞏固課程知識, 提高綜合素質。如開展轉基因紅花表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外源蛋白的研究, 需要對這些外源基因進行修飾改造、載體構建、植物組織培養、轉化、陽性植株篩選和蛋白表達, 并且按品種記載紅花各代的農藝性狀及遺傳規律。在教師的引導下, 學生對參與教師課題研究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在參與科研工作整個過程中, 目標任務明確, 責任心強, 文獻資料的查閱能力有所提高, 具有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科研引入教學, 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鞏固了遺傳育種學的知識, 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利于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后, 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技術研發和推廣。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 企業面臨全球化競爭, 受這些外界環境壓力的影響, 職業院校畢業生不僅要為某一具體職業做好準備, 還要為可能進行的工作變動做好準備。在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教學過程中, 教師既要考慮學生興趣和文化知識基礎, 又要兼顧學生知識面, 同時要結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的知識, 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出發點, 大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增強學生開拓創新能力, 開闊學生視野, 在實現高職教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基本目標的基礎上, 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的轉型, 在高職園藝植物遺傳育種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優化組合各種教學資源, 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使學生學有所精, 學有所長, 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為了完善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結合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園藝專業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現狀, 從啟發式教學、注重綜合能力培養、多樣化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手段、教學與科研互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5個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

關鍵詞: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高職院校,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明菊.園林植物遺傳育種[M].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8:1-253.

[2]龔國平, 李超.論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 24 (12) :7-8.

[3]徐炎.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啟發式”教學方式的實踐應用[J].河南農業, 2013 (11) :29-30.

[4]孫守如, 李靖.多媒體課件在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初探[J].河南教育, 2008 (2) :56.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天然植物染色,現代服裝,結合

1 天然植物染色的優勢與不足

天然植物染色技術之所以會流傳至今, 原因首先在于, 傳統的天然植物染色技術簡潔、方便, 顏色當然是更重要的原因, 當代先進的染色工藝也功不可沒, 品種繁多的現代天然植物染色技術通過現代科技, 在服裝設計行業運用時, 可以設計出更多創意獨特的服裝款式, 由此可以產生各種風格、特征鮮明的服裝系列。作為服裝設計人員, 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植物染色技術工藝, 拓展思維、想象與設計空間, 設計制作出具有自身獨特魅力的系列服飾, 最終實現當代人對時尚、多元、個性化的追逐。

從天然植物染色技術本身特點來看, 其與化學合成染色技術對比, 無論從操作方式還是技術本身來講, 都具有化學合成染色技術所不具備的優勢, 那就是, 這種技術更為環保, 其延續也將更加久遠。

天然植物染色所需原料絕大部分來源于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以及礦物, 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對于人體所形成的傷害, 它是一種純天然綠色環保染料, 對人體的皮膚損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人的視覺所構成的刺激也遠不及化學染料, 同時, 天然植物染色在色彩方面來講, 變化多端, 這得益于我們在天然染料提取、制作時, 其顏色層次上沒有斷檔, 這樣, 技術人員在調制、浸染時, 可以隨心所欲, 染出想要的顏色來, 其顏色變化也更加神奇。同時, 天然植物染色技術的原始、自然等效果還表現在最終制成品的顏色上, 它們艷麗、柔和, 能讓羊毛織品更漂亮, 而諸多染料因其來源于具有藥用價值的天然動物、植物, 因此其同時又兼具一定的藥效, 這就讓它們擁有了化學染料永遠不會具備的藥物、染料的雙重功能, 可以讓染料具備殺菌、防病等一些獨特的醫學療效, 特別是, 把天然植物染色運用于家紡、嬰幼兒及內衣制作方面, 功效顯著, 深受親睞。

從以上分析來看, 天然植物染色技術好像完美無缺, 其實不然, 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 表現在這里, 也是一樣, 比如, 天然植物染色的固色效果較差, 所染的色彩相對淺顯, 進行固色時, 其染色周期相對更長, 這與化學合成染色技術有明顯區別。

2 現代服裝染色、設計的流行趨勢

時代在飛速發展, 現代人的意識也在不斷更新, 歷經不同時期的各種技術對比, 現代人更加注重環保、健康理念, 尋找一種綠色生存方式, 與地球、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意識正在深入人心, 在這種發展趨勢中, 服裝業首當其沖。

就目前全球服裝流行色彩、款式方面來看, 時尚、簡約、自然等特色正越發受到人們的喜愛, 也正在成為一種日益流行的趨勢受到人們尊崇。與此相適應的是, 服飾的染色、固色技術, 隨之要求更加簡單、返璞歸真。比如, 對窗簾、床單、衣飾等布藝進行染色時, 要求操作簡潔, 不褪色的同時, 要保護人的皮膚不受傷害, 而化學染色是無法規避這一點的, 這時, 天然植物染色技術便體現出其獨有的技術特性。

資料顯示, 更多的設計師喜愛豐富的色彩來展示其獨具個性特色的設計思維、理念, 受化學合成染色的長期危害這種事實也使得設計師們更加意識到, 運用天然植物染色技術這種中國傳統而古老的染色技藝, 將會對健康更加有利, 其也必將成為未來服裝業的流行趨勢, 對于這一點他們深信不疑?!短旃ら_物》曾這樣描述道, “霄漢之間, 云霞異色、閻浮之內, 花地殊形, 天垂象而圣人則之,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 有虞氏卻無所用心域?”也就是說, 天地自然之中, 所有花草、植物、色彩的造型各異、多變, 而它們的這些變化會經由不同的載體來加以呈現, 智慧的人類通常會效法、尊重自然, 通過不斷的觀察、創造, 最終獲得豐富的色彩。這就是我國傳統而樸素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因此, 服飾設計、染色的發展趨勢至此已漸趨明朗。

3 天然植物染色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天然植物染色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功能表現在, 不同的天然色彩會于各種面料中呈現多彩的暈染效果, 設計師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天然植物染色的本質特征, 無疑會對自己的設計工作大有裨益。

就天然植物染色本身特征來說, 它具有色、香、味、意等色彩的基本特色, 當然, 這也是它區別于化學合成染料的地方之一?,F代設計師可以依此展開設計, 那就是追尋自然, 在自己的作品風格上, 充分呈現個人獨特的設計手法、制作工藝、服飾用途等方法、技藝的同時, 還要求服裝設計師需要全面展示人與環境、社會以及自然之間的和諧、協調。

天然植物染色的效果或許我們只能從存世不多的文物、服飾、藝術作品中去學習發現, 不過, 聰明的設計師還可以經由閱讀來獲得色彩靈感, 因為, 許多遠古時期的優秀文學作品中, 對古代服裝的色彩描術很豐富, 多才的作者甚至會展開自己的充分想像, 讓色彩更加斑瀾, 比如, 《紅樓夢》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書中眾角色服飾簡直就是一部服裝、色彩匯集, 之所以會這樣, 大概與其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不無關系, 曹氏家族幾代均有“江寧織造”官履歷, 那么, 作者筆下的服飾自然會呈現了那時流行色彩, 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運用深淺不一、豐富多變的天然植物色彩來呈現服裝設計的款式, 進而反映設計師的個人思維、意念或時尚元素, 讓服裝受眾從中可以體會甚至直接讀出設計師的本意, 最終迎合自己, 這應該是現代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如果有必要, 如果條件允許, 設計師們當然首先要充分融入自然, 在豐富多彩的繽紛世界中去尋找創作靈感, 這也是眾多行業的藝術家們汲取設計思維、靈感的最佳場所。同時, 服裝設計師不妨深入天然植物染色技術運用一線, 首先要去探尋植物天然色彩是如何淬取“五色”, 又是如何在“五色”基礎之上形成萬千變化的多彩世界的, 其次再去尋找、發現技術人員對服裝面料的著色、固色技術, 通過這樣一整套的技藝流程學習, 汲取整個生產鏈的原生態制作過程, 將其運用于最終的服裝設計中來。

參考文獻

[1]侯鵬飛.傳統文化與服裝設計的融合創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 (08) .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5篇

關鍵詞:石蠟油-EMS花粉誘變,離子束注入,花粉輻照,空間誘變,小麥育種,應用

小麥誘變育種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和化學誘變劑誘導遺傳物質發生變異或突變, 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有利用價值的突變體, 育成新的品種或創造新的種質資源。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 (FAO/IAEA, 1985年) , 全世界誘變育成的小麥新品種共有70個。有些品種的種植面積很大, 如蘇聯的新西北利亞67推廣面積達300萬hm2, 成為一個突破性的適合西北利亞地區種植的春小麥品種;芬蘭的Taava占該國硬粒小麥春小麥面積的65%;意大利育成的硬粒小麥品種Creso種植面積達45萬hm2, 約占該國硬粒小麥種植面積的1/3。此外, 輻射育成的有利用價值的種質資源在1萬份以上[1]。

我國小麥誘變育種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期, 1966年以后相繼育成了鄂麥6號、太輻1號等許多誘變品種, 并創造出大量新的種質資源, 為小麥高產穩產做出了很大貢獻, 同時也使我國跨入了世界誘變育種的先進行列。據1983年不完全統計, 已育成并在生產上利用的品種有51個, 超過世界各國突變品種的總和, 種植面積達300.0萬~333.3萬hm2, 在生產上起了積極作用。在51個小麥品種中, 直接利用突變體所育成的品種有44個, 間接利用突變體所育成的品種有7個, 其中山農輻63在1984年的種植面積達到120萬hm2, 鄂麥6號在1981年的種植面積超過了33.3萬hm2, 魯滕1號在1975年的種植面積達到23.3萬hm2以上, 新曙光1號、寧麥3號、豫原1號、鄂麥9號最大種植面積也都超過20萬hm2。原豐1號、金豐1號、鄭六輻、原豐4號、小偃6號、煙農685等品種種植面積均在6.67萬hm2以上。其余品種的種植面積雖然不是很大, 但都具有其特殊利用價值[2]。

近10年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學科間的交叉滲透, 人們不斷改進誘變方法, 探索新的誘變源。其中石蠟油-EMS花粉誘變、離子束注入、花粉輻照和空間育種等誘變新技術, 已開始應用于植物品種改良, 并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本文就植物誘變新技術在小麥育種上的應用研究作一概述。

1 石蠟油-EMS花粉誘變技術

烷化劑甲基磺酸乙酯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簡稱EMS) 作為植物最有效的化學誘變劑之一, 已成功地應用于多種作物的誘變育種誘變機理是通過與核苷酸中的嘌呤嘧啶分子直接反應來誘發突變。EMS誘發的突變體主要通過2個步驟完成:首先鳥嘌呤的C6位置被烷基化, 而后在DNA復制過程中, 烷基化的鳥嘌呤與胸腺嘧啶配對, 導致堿基交換, 即G∶C變為A∶T, 形成點突變。石蠟油-EMS花粉誘變技術, 由于誘變劑直接作用于配子, 具有誘變率高、誘變范圍廣、產生的突變體多為點突變等特點, 較傳統的電離輻射優越。

早在20世紀60年代, 人們就已開始采用EMS水溶液處理植物種子, 但誘變效率很低。自Neuffer等 (1978年) 將EMS溶于石蠟油中處理玉米花粉獲得成功后, 石蠟油-EMS處理花粉誘變技術在國外廣泛應用起來[3]。劉治先[4]分別用該技術篩選出高油酸、高賴氨酸突變體和白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特用玉米類型, 為特用玉米育種和遺傳研究提供了可貴的材料。薛守旺等[5]、魏良明等[6]采用同樣方法得到淺黃粒、母株穗發芽、顯性核不育突變體等。中國農業大學趙永亮等[7]采用EMS的石蠟油, 直接處理玉米自交系黃早4和7922的成熟花粉, 結果表明, 在不同EMS處理濃度下, 白色胚乳基因yl的誘變率平均為35.22%, 最高達到150.38%。糖胚乳基因sul、糯胚乳基因wxl、脆胚乳基因btl和直鏈淀粉擴充基因ael的單基因誘變率分別為2.54×10-3、l.09×10-3、0.36×10-3和0.36×10-3。sul和wxl的誘變率至少是自然突變率的100~1 000倍。

德國在抗病育種上采用γ射線、EMS、快中子更換處理的方法育成了抗多種病害 (稈銹、葉銹、穎枯病) 的小麥新品種;小麥品種宛原28-88、宛原75-6也是我國用γ射線、EMS復合處理育成的;施巾幗等利用200GYγ射線與0.3%EMS復合處理原東3號小麥品種, 選育出了抗逆性和適應性強、落黃性好、對條銹與白粉病具有持久抗性、株高85 cm的矮原東3號[8]。

2 離子束注入誘變育種

低能重離子注入生物學是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興起的新的研究領域, 這一新的交叉邊緣學科一誕生, 就以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備受世界關注。離子注入用于作物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將適當的荷能離子注入到作物種子或器官的某一組成部分上, 引起基因突變, 以達到選育新品種的目的。由于注入離子的能量、質量分布存在峰值, 誘變區域是局部的, 在局部區域內的作用又是強烈的和具有雙重性 (能量交換和離子植入) ;加之離子注入的射程和能量能夠控制, 植入離子的種類又較多, 因而誘變作用是多重的, 能在損傷較輕的情況下, 出現較高的突變率。離子注入誘變育種, 具有損傷輕、突變率高和突變譜廣的特點, 是人工誘變方法的一個新發展[9]。

離子注入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存在峰值, 在峰值范圍內, 注入離子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是局部的、雙重的和不易修復的。這種荷能離子注入使染色體易位、倒位、重復、缺失, 或者使DNA分子斷鏈、取代和補充, 從而引起遺傳基因突變。離子注入具有顯著的生物學效應:植物細胞表面受到離子束的蝕刻, 細胞壁減薄, 細胞膜損傷;有的細胞壁被削去一部分, 露出了胞質, 細胞核變形甚至被擊碎而消失, 細胞間留下深的孔洞, 注入劑量較大時細胞破裂, 細胞電導率增加;離子束注入會引起亞細胞結構損傷, 例如導致葉綠體畸變, 各類自由基濃度、SOD酶活性發生變化;離子注入引起染色體畸變, 各類作物處理當代不僅發現染色體初級結構變異, 而且發現復雜的高級結構變異。染色體畸變類型與離子種類和劑量有關;離子注入可引起當代群體生物學效應, 如N+注入可明顯提高甜菊、煙草的當代產量和品質;另一方面, 離子注入還可誘發能遺傳的當代突變, 如N+注入獲得可遺傳的水稻黃化突變體、棉花短果枝突變體和番茄早熟大果突變體[10]。

離子注入一般多以處理后植株存活1/2的劑量即半致死劑量 (LD50) 作為引變敏感性的指標。為探明離子注入小麥的最佳引變劑量, 楊贊林等[11,12]分別選用0、20、40、60、80、100次 (每次照射1×1015N+/cm2) 等劑量照射3個穩定的小麥品系干種子, 種植于田間, 調查發芽率、發芽勢和田間出苗情況。離子注入后3個品系的發芽率、發芽勢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發芽勢明顯低于對照, 并隨劑量的加大而顯著下降, 其中經60、80次以上的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極顯著, 發芽率則不同, 在20次照射時反而較對照有所提高, 40次開始低于對照, 且劑量越大降低越多, 60次時發芽率開始急劇下降。不同基因型間存在差異, 半致死劑量在60~80次, 田間實際出苗情況也證實了上述結果。要指出的是:所測得的LD50是N+注入小麥干種子的結果, 能否認為這就是小麥離子注入的最佳引變劑量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特別是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 甚至同一品種的不同器官、組織、細胞, 甚至分子基因等的敏感性也不同, 可注入的離子和劑量更是多種多樣。針對這些特點, 研究確定各自的最佳引變劑量, 不僅有利于近期的新品種選育, 從長遠觀點看, 對今后發展定向誘變也是十分必要的。經過10多年的努力, 先后選育并審定了皖麥32號、皖麥42號、皖麥43號3個新品種和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品系, 其共同特點是:一般產量4 658.3~6 469.5 kg/hm2, 較對照增加10%左右。籽粒品質經農業部品質測試中心分析:皖麥42號粗蛋白質的含量11.31%, 容重776 g/L, 濕面筋24.1%, 沉降值26.8 m L, 穩定時間5.6 min, 在1999—2000年度參加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的111個品種中, 21個品種產量比對照種增產達到顯著水平, 12個品種品質達到或接近優質中筋小麥指標, 皖麥42號均名列其中。又據安徽農業大學初步測定, 該品種蛋白質缺少1條A蛋白帶 (A、B、C蛋白帶) , 適合加工制作優質面條;皖麥32號粗蛋白質含量13.89%;皖麥43號更高達15.51%, 烘烤面包評分為86.5分, 適合加工優質饅頭。柳學余等利用不同能量 (20、30、40 ke V) 和不同注入次數 (30、60、90次) 的N+和H+注入小麥種子, 結果表明上述各處理對麥苗生長無明顯的抑制作用, 但對其根系發育品種之間有不同的反應, 以30 ke V的N+注入麥種40次, 對胚及胚乳均有明顯的刻蝕作用[8]。

3 花粉輻照誘變技術

小麥成熟花粉輻照誘變機理是:小麥成熟花粉處于單倍性的較穩定狀態, 用適當的輻照劑量處理后, 以發生位點突變為主, 且各花粉粒發生突變的位點不盡相同。用這些具有新基因型的花粉授粉后, 必然直接使后代發生種類繁多的變異, 從而可使得許多與產量結構有關、受微效多基因調控的數量性狀 (株高、熟期、穗形、粒形和千粒重) 發生有益突變的新類型。這些突變類型在3代以上世代中還會繼續擴大其變異幅度, 體現出微效多基因突變逐漸累加表達的情況[13]。河北農業大學程志鋒等[14]以小麥抗葉銹近等基因系為材料, 應用60Coγ射線進行輻照并用EMS溶液進行處理, 對小麥的發芽率、三葉期、致死率及抗病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試驗所用的誘變劑量對小麥近等基因的發芽率影響不顯著。所用處理中到達三葉期的時間基本相同, 但三葉期至四葉期的時間卻隨著濃度的增加而減少。當輻照劑量達到或大于0.15 k Gy時, 致死率顯著增加。在EMS濃度為0.4%, 60Coγ射線輻照劑量為0.15 k Gy時, 得到了3株小麥抗葉銹病近等基因系的突變體。所得最佳誘變組合為EMS濃度為0.4%, 60Coγ射線輻照劑量0.15 k Gy。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李桂英等[15]以普通小麥中國春、J-11為母本, 分別用5、9、15、30、50、100 Gy的γ射線輻照黑麥AR202散粉期穗子, 并將其花粉授予普通小麥J-11和中國春, 研究了不同劑量γ射線輻照黑麥花粉對雜交結實率及雜種幼胚、胚乳發育的影響, 結果表明:低劑量 (5~9 Gy) γ射線下結實率略有提高;15~100 Gy劑量時結實率隨劑量增加逐漸下降。各種處理劑量的輻射對雜種幼胚和胚乳發育均有傷害作用, 雜交種子含胚率、雜種幼胚成苗率隨劑量增加而下降。對于J-11/AR202組合而言, 對照雜種含胚率100%, 劑量5~9 Gy處理時降至96.5%~90.2%, 劑量15~100 Gy時為84.3%~69.7%;對照幼胚培養成苗率93.3%;5~100 Gy處理時為90.0%~24.6%。在50~100 Gy高劑量處理中國春×AR202中, 利用幼胚培養技術有5.9%~8.8%幼胚獲發育成完整植株, 這是常規靠種子繁殖難以獲得的。說明將花粉輻照技術與幼胚拯救、花藥培養技術有效結合, 可能是快速獲得突變體、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有效途徑。祝麗英等[16用含有EMS的石蠟油溶液處理10個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的研究結果表明:花粉離體萌發率隨EMS體積分數的增加而降低, 并與M1結實率呈高度正相關;M1受到嚴重的生理損傷, 表現為出苗率低, 出苗時間長, 成株率下降;M2代中, 籽粒突變性狀以粒色突變為主, 苗期突變性狀主要是葉片顏色突變, 成株期突變性狀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處理濃度下, 花粉離體萌發率、M1代生理損傷和M2代的誘變效應的大小因材料品種不同而不同。

王侯聰等[17]用γ射線對水稻成熟花粉的輻照生物學效應的研究表明:水稻成熟花粉適宜誘變劑量為46 Gy左右, 輻照成熟花粉雜交1代群體主要表現為結實率降低、植株較矮和抽穗期有所延長等輻照抑制效應;輻照成熟花粉雜交2代除少數株系無變異外, 大部分株系均產生了性狀的變異, 植株變矮15~40 cm, 抽穗期提早或推遲3 d和結實率降低至3%~85%, 同時出現少量的落芒、落粒、千粒重增大或減少2~6 g等突變類型。輻照成熟花粉雜交3代以上群體還出現可遺傳的新突變類型 (株型極度開張、侏儒型、全不育和雙內穎) , 而且在抽穗期、株高和穗部性狀方面較雜交2代有更大的變異類型。

4 空間誘變育種

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技術是利用返回式衛星或高空氣球所能達到的空間環境對農作物種子的誘變作用來產生有益變異, 并在地面選育新種質、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農作物育種方法。植物種子由返回式衛星、高空氣球搭載, 經空間飛行后, 由于受到微重力、宇宙中高能粒子、宇宙射線及高真空、近地磁場等地面無法模擬的特殊空間條件綜合誘變作用, 而引起植物細胞及細胞結構與功能發生相應的變異[18]。近年來,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 空間誘變育種具有變異頻率高、幅度大、變異易穩定和多數性狀能遺傳的特點, 且有些變異迄今為止地面上用其他誘變因素處理難以出現, 是產生新基因源和創造新種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臻g誘變一般在SP4代開始穩定, 比一般常規育種提早2個世代穩定, 有明顯加快育種進程、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等優點[19]。

自1987年中期至2001年初, 我國成功地進行了10次植物種子的搭載試驗, 涉及到主要糧、棉、油及蔬菜、瓜果等作物品種, 經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眾多研究單位的育種工作者進行地面種植試驗, 育成了一批豐產、優質、早熟、多抗的作物新品系, 并從中獲得了一些有可能對產量有突破性影響的罕見突變, 取得了一批可喜的航天育種成果或階段性成果??臻g技術誘變育種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創造出地面其他育種方法難以獲得的罕見種質材料, 而這正是常規育種、雜種優勢育種等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基礎, 以此作為雜交親本, 可以培育出在產量和品質上有突破性的優良品種。例如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從衛星處理的小麥中選育出一個豐產、抗倒伏、抗赤霉素病的申植1號小麥新品系[20]。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經高空氣球和衛星搭載小麥品種豫麥2號、豫麥13的干種子, 從中選育出比原品種豐產性好、熟期提早1~2 d、品質明顯改進的新品系鄭航1號, 其平均產量為6 894 kg/hm2, 比當地品種豫麥2號增產20.9%。1996年秋播時該品種已種植了70 hm2之多[21]。太空5號是河南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種技術育成并審定的第1個弱筋、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 2003年優質面條小麥新品種太空5號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 目前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到20萬hm2之多[22]。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所利用衛星搭載純系春小麥, 已選育出豐龍輻95-4534和96-3601這2個優良突變系, 2年產量鑒定試驗顯示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增產0.2%~2.8%[18]。

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院通過高空氣球搭載處理后選育出豐產、抗倒伏和抗病等優點的煙航1號和煙航2號小麥新品種, 比對照增產9.11%[2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小麥品種航天1號平均產量達到9 000 kg/hm2, 太空小麥品種神州1號和太空17號在河南省欒城縣種植, 產量比當地品種增產1 050~1 500 kg/hm2, 經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和超過國家一級優質標準[22]。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從衛星搭載后的小麥種子中選育出了6個穩產的新品系[24]。

5 結語

染色體工程植物育種范文第6篇

園林植物的種質創新是指通過林木育種或品種的創新, 最終實現種子質量的提高和改良。園林植物培育的工作目標是優質、穩產和高效。林木的性狀改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由傳統的單一性狀逐漸向抗病蟲和抗逆等多性狀改良方向發展。但是, 因為傳統的育種工作只重視實踐工作, 輕視理論研究, 使得我國的林木遺傳和育種等相關理論發展滯后, 缺乏對于重要性狀的遺傳學認識, 現存的遺傳改良和育種策略主要采用1a生的林木, 嚴重制約著我國的林木繁育和培植進程, 這也成為林木遺傳性狀改良的發展瓶頸。而近些年來, 新出現的生物技術為園林植物的培育和發展提出了新的途徑, 主要根據組織培養的植物細胞進行分析研究, 逐漸使得林木育種方法由傳統的植物快繁和花藥培養過渡到原生質融合和DNA重組等新型的生物技術, 實現了林木育種工作的一次質的飛躍。

1 林木育種方法的特征

通常情況下, 林木育種方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林木育種的資源非常豐富;林木育種的周期一般比較長;林木一般可以用來研究較長的時間, 并且可以做過遺傳測定之后再次進行選擇;利用無性繁殖的育種方法可以有效保存優良的林木性狀;林木育種大部分都屬于異花授粉的樹種, 保證了遺傳基礎的穩定性;通常情況下可以選用混合品種或遺傳基礎廣泛的品種來進行培育等。

2 傳統的林木育種方法

2.1 選種法

對于園林植物培育中的花草育種較多使用選種的育種方法, 根據育種的目的和種類的不同, 可以把選種法劃分為純系育種和混合選擇兩種。通常情況下, 對于一些多年生的花草或者樹木可以通過營養繁殖法來保持性狀長期不變, 即只需要通過一次選擇就能固定住優良的變異植株。

2.2 雜交育種法

長期以來, 雜交育種一直作為培育植物新品種的主要途徑。建國以來, 我國利用雜交育種法陸續在百合、荷花、菊花等花草培育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2.3 多倍體育種法

通常使用多倍體育種法培育出來的園林植物具有枝干粗壯高大、花朵鮮艷、花瓣較厚、花期較長及方便儲運等特征, 這些優良特征使得多倍體育種法在花卉培育中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 我國對于多倍體育種法主要應用在了百合屬和鳳仙花屬等花卉領域, 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美國在金魚草、麝香百合和萱草等花卉領域使用了四倍體育種法, 并已經投入生產和應用。

此外, 在園林植物培育中還用到了輻射育種, 其育種的步驟和果樹育種比較類似。

3 新型林木育種方法的應用

近些年我國的園林行業發展迅速, 而傳統的林木育種方法逐漸表現出選育新品種花費的時間較長、見效較慢及基因源匱乏等劣勢, 嚴重制約著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而伴隨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 新興的現代基因工程技術也逐漸被引入林木育種領域, 即把傳統的育種技術和現代基因工程相結合, 以縮短育種周期, 從而加快育種進程, 對于緩解林木供需矛盾、創建優良林木園和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3.1 無性繁殖法

無性繁殖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林木育種方法, 主要是把雜合體基因通過無性繁殖技術, 最終形成遺傳和表現相一致的個體, 繼承了母株的加性、顯性和上位效應, 獲得最大程度的遺傳效益, 而且形狀穩定。通常對于林木用材樹種, 人們主要稱它們為無性系;而對于園藝植物或經濟樹種, 人們則主要稱它們為品種。

3.2 植物組織培養育苗法

植物組織培養育苗法具體是指, 選擇并切取優良植株的葉片、莖尖、花托、球莖等器官的組織切片;在無菌環境中進行離體組織培養;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培育出大量遺傳性狀相一致的植物個體的一種育種方法。植物組織培養育苗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培育時間較短, 培育質量較高;可以培育出單倍體或多倍體等;利用莖尖切片的組織培養, 能夠從感染病毒的植株培育出無病植株;培育的效益比較高;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較小;能夠節省時間、土地和勞動力;增殖率較高;利用細胞融合能夠克服遠緣雜交的不親和障礙, 對于品種改良和物種培育作用巨大。

3.3 現代生物技術育種法

傳統的林木常規育種對于我國的林業發展功不可沒, 而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林木育種領域的應用也逐漸成為現代園林植物培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無論是從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多樣性的角度來看, 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 現代生物技術育種發培育的林木新品種還需要經受外界自然環境的歷練和考驗。因此, 現代生物技術育種法只能在以傳統育種法作為基礎并與之相結合的情況下不斷應用和發展, 最終推進我國的園林育種的進程。

4 結語

上一篇:如何做好溝通與協調范文下一篇:水滸傳第十回讀后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