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

2023-09-24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1篇

隨著大中小城市的快速發展, 城市垃圾也逐漸的增加, 必須對城市垃圾合理的處理, 減少給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F如今, 一般由3中處理方式, 衛生填埋, 高溫堆肥和焚燒處理等。這3中方式, 各有不同之處, 填埋方法能夠一次性處理較大的垃圾, 方便快捷, 但是對土地、空氣和當地水質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堆肥方法, 必須要求垃圾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質, 不利于使得垃圾達到減量的目的, 同時也要占用相對較多的土地面積。焚燒方法則是目前相對有效的處理方法, 具有占地面積小, 處理比較徹底, 并且無害, 可以使得城市垃圾處理達到減量化, 無害化。

最近幾年,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發展發塊, 推廣應用廣泛, 對城市垃圾處理有著積極的意義。

1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概述

1.1 基本流程

垃圾焚燒發電是一項高溫熱化學處理過程, 其過程是把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熱量, 對水進行加熱, 并且獲得蒸汽, 通過蒸汽推動汽輪機, 使其帶動發電機, 進行發電, 然后并網傳輸。一般完整的工藝流程主要有四部分組成:垃圾運輸存儲、垃圾焚燒、煙氣尾部處理、汽輪機發電。

一般垃圾中的可燃燒部分, 在高溫下與氧氣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 產生熱量和固體殘余物。由于我們的城市垃圾存在一定的水分, 所以在電路運行之前, 在垃圾中加入噴油, 起到助燃的作用。一次的風機從垃圾中吸取空氣, 作為助燃的空氣。在燃燒的時候, 把高溫煙氣進行熱量的回收利用, 并且把加熱的蒸汽傳輸到發電機組, 從而實現發電。煙氣通過尾氣處理, 達到凈化要求后才能排出到空氣中。最后焚燒留下的殘余物經過一定的處理工序后, 暈倒填埋場地進行填埋工作。垃圾焚燒處理均為內部密封式處理, 不會對外部記性污染。

1.2 常見垃圾焚燒爐型

現在大多數使用的垃圾焚燒爐主要3種, 機械式層燃爐排焚燒爐、循環流化床焚燒爐和旋轉窯型焚燒爐。

在我國主要使用主要是前兩者焚燒爐。

機械式爐排爐焚燒的技術相對成熟、在使用運行時候相對穩定安全、設備壽命較長, 我們國家大中城市是這樣的處理方式, 也和西方國家的焚燒處理相似。選用此焚燒方式, 一般是不需要對垃圾進行提前預處理, 只要使得垃圾導入爐排, 通過機械運動吧垃圾進行充分的攪拌均勻, 再加上輔助燃油和氧氣的助燃情況下, 把垃圾進行干燥后充分燃燒。機械式爐排爐有平推式、逆推式和滾筒式三種形式。

流化床爐采用的是流態化技術, 石英石作為熱載體。對于焚燒低熱量的垃圾, 流化床爐相對適合, 垃圾在爐內充分混合, 從加熱、干燥和燃燒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完成, 能夠出巡較大熱量, 穩定性可靠。

1.3 垃圾焚燒發電優勢

目前對于垃圾處理, 大多數采用垃圾焚燒發電, 因為它具有如下的優勢:

(1) 工藝相對固化穩定、所需要的場地面積較小, 并且垃圾不需要進行分類和處理, 直接可以進行焚燒, 可以在相對靠近城市的地方建造場地, 能夠節約土地的同時, 也可以降低運輸垃圾的成本。

(2) 降低存儲空間。焚燒處理后的垃圾, 直接體積能夠明顯的減少85%。

(3) 處理過程相對速度快, 處理量大, 滿足需求量。另外, 垃圾焚燒發電廠在處理垃圾的同時, 也進行了發電供應, 創造了一定的價值和效益。

(4) 保持環境清潔, 高溫焚燒后能夠把垃圾的有害成分中的病菌消滅, 對于保持人馬居住環境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5) 實現城市垃圾資源化, 通過焚燒技術, 產生了新能源, 焚燒垃圾在高溫環境下, 產生的熱量被回收進行充分利用來進行蒸汽發電, 產生電能。

2 垃圾焚燒發電存在問題

垃圾焚燒發電在垃圾處理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和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 也有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

(1) 目前在大中城市的焚燒發電公司, 都是采用的國外先進的機器設備, 在前期投入建造的成本相對較多, 運營的壓力較大, 當前垃圾發電廠的投資成本一般在40-70萬元/噸,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發電的營業收入。

(2) 目前國內的垃圾處理能力不高, 人民的環保意識沒有達到相對的高度, 很多垃圾的收集都是混合處理的, 這樣垃圾內容負責, 很多不可燃垃圾也在里面, 對垃圾的焚燒時候的穩定性也會在一定程度起著不利的影響。

(3) 對于垃圾焚燒之后, 在尾氣里面存在部分的有害物質, 必須進行控制, 如果控制不到位, 則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我們需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尾氣處理達標后, 才能夠進行正常排放。

(4) 國家在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鏈上的制度有待更加一部的完善, 對于垃圾處理費用有待加強規范, 目前垃圾焚燒企業還靠著國家政府的相應補貼和提高發電價格來維持整個發電廠的整個運行生產過程。

3 應對措施

3.1 提高先進技術和裝備, 降本增效

國內相關企業在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同時, 要深入研究焚燒工藝和設備的關鍵技術, 再針對我國垃圾的特點, 在我們處理垃圾焚燒過程中, 及時的調整和優化工藝過程參數, 最好可以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先進裝備系統, 滿足我們的生產安全, 性能可靠, 高效率發電等現狀的需求。

3.2 強化垃圾分類管理

國內大中城市的垃圾種類較多, 對于不同的垃圾成分, 會有不同程度的垃圾燃燒熱值, 并且相差較大, 我們國家在垃圾管理還還欠缺一定的經驗, 后期則要在垃圾分類的源頭上進行規定, 對垃圾進行分類規范處理, 另外也要對我們每一位公民進行環保意識的提升進行教育, 對紙、金屬、塑料等前期進行分類收集;對熱值高的塑料等垃圾記性焚燒處理, 提高發電的效率。

3.3 降低有害物質排放

在垃圾焚燒處理廠進行焚燒后, 一般尾氣中會存在積累的有害氣體, 比如酸性氣體, 氯化氫, 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一些碳氧化合物, 如果不對這些氣體物質進行嚴格控制, 則排放到空氣中去, 造成二次污染。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一直持續關注的重要問題, 也是全世界關注的研究課題, 所以在焚燒垃圾發電過程中, 必須全面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從垃圾源頭, 對垃圾進行嚴格的分類, 避免塑料垃圾的焚燒, 加大技術控制燃燒過程中有害氣體的產生, 國家和當地政府, 必須制定相關的焚燒垃圾氣體排放標準, 并且做好監督管理制度, 引進和吸收消化國外的先進工藝過程, 優化參數, 最終的目標是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4 提升政府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們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給與了很多鼓勵的政策, 也制定的一些列的相關制度, 其中包括垃圾焚燒發電, 國家可以引進和吸收歐洲在垃圾焚燒上面的先進經驗, 緊跟優質的體系政策, 通過鼓勵和實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另外可以制定相關政策, 對垃圾制造者進行適當的籌集現金, 然后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進行資助, 并且對垃圾焚燒發電的售價標準進行制定相關標準, 并且強制企業及進行執行政策, 最后也要考慮逐步制定合理全面的政策, 對于長效的售電價格進行補貼機制, 綜合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含金量, 從而對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4 結語

隨著我國垃圾分類處理國產化和規范化的持續發展, 城市垃圾的日益增加,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勢在必行, 也有著相當寬廣的發展前景, 并且逐步優化和成熟, 這項技術能夠很好的把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較好的統一結合起來, 通過對垃圾的集中處理, 再利用等基礎環節的技術不斷發展, 垃圾焚燒發電也將會成為比較經濟的一種發電技術。技術和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優化, 必將引導國家投入更加的投資力度, 增加資金的投入, 此產業化也會迅速的發展起來, 為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再利用處理,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做出必不可少的關鍵作用。

摘要:焚燒垃圾發電技術作為城市處理垃圾的一種主要方法, 它具有無害化、節約化等特點, 在大中小城市廣泛運用, 本文分析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切對現技術在實用過程中的主要相關問題, 給出了對應的相關方法, 為焚燒垃圾發電處理技術提供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工藝流程

參考文獻

[1]盧紅梅.城市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簡述[J].河南建材, 2013 (03) :140-142.

[2]劉文波.城市垃圾焚燒技術的應用探討[J].山西化工, 2014, 34 (06) :80-82.

[3]洪雷, 王小文等.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進展與應用探討[J].環境衛生工程, 2011 (05) :165-166.

[4]周永華.我國城市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探究[J].科技風, 2014 (11) :65.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2篇

1 幾種垃圾處理方式概述

1.1 填埋法

隨著固體廢棄物填埋技術的發展,填埋場建設的日趨完善使垃圾的處理得以向集中化衛生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由于該工藝的運行成本低、對科技要求不高,是我國城鎮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但是,此種處理方法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垃圾被填埋后會產生大量的填埋氣體,氣體成分復雜,其中可降解的有機組分被微生物分解后產生大量的氣體,主要成分有CH4、CO2、N2、O2、NH3、H2S等,其中以CH4和CO2的濃度最高;而微量氣體主要包括一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氯代烴類、苯系物等[1]。這些氣體如果不加處理任由其排入大氣,或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若要提高填埋氣體的應用性,就要對其產氣過程與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適宜的管理,利用先進技術,使其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垃圾自身原有的水分,填埋后微生物分解也會產生水,加之自然降雨和徑流作用,垃圾在填埋處理中會產生大量滲濾液[2]。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懸浮物、氨氮、重金屬離子和致病菌等對垃圾場地的地下水、土壤和地表水都會造成嚴重污染。此外,垃圾填埋場或堆放場大多已趨于飽和。隨著垃圾產量的逐年增加,當填埋場再次達到飽和時必須尋找新的場地來銷納垃圾,而垃圾填埋場址的選擇又受到地形、地貌、水文、氣象、地質等多種自然因素及城市規劃、垃圾產生量等社會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需要進行嚴格詳細的勘察給環境和社會都帶來很大的負擔。

1.2 堆肥法

垃圾堆肥是利用微生物人為地促進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的微生物反應過程。在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垃圾中的有機物與氧氣和細菌相互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生成腐殖質,用作土壤改良劑。該技術以其無害化程度較高、減量化效果較為明顯,可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的特點作為處理有機垃圾的一種方法,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

堆肥按需氧程度可分為厭氧堆肥和好氧堆肥。厭氧堆肥是依靠專性和兼性厭氧菌的作用降解有機物的生化過程,此法對有機物的分解速度慢、發酵周期長、占地面積大;好氧堆肥是依靠專性和兼性好氧菌的作用降解有機物的生化工程,此法對有機物的分解速度快,堆肥所需天數短,臭氣發生量少,應用較廣泛[3]。垃圾堆肥處理與衛生填埋處理相比,其成本偏高。堆肥處理節約土地,社會效益明顯,但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仍有很多問題和局限,且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適合于堆肥處理,應充分考慮當地生活垃圾的成分和氣象條件、經濟狀況等因素[4]。此外,堆肥品質差、肥效不高則是垃圾資源化進程中的“瓶頸”。堆肥腐熟度低,有機質含量一般低于20%,遠低于有機質含量>45%的有機肥標準,且堆肥中富含沙子、玻璃、塑料片等雜質,重金屬也超標[5],這些成分會對環境帶來潛在的危害和影響,還需進一步通過垃圾分類收集、改進分選設備來解決。

1.3 焚燒法

垃圾焚燒處理法與上述兩種方法相比,具有占地面積小、場地選擇容易、處理時間短、減量化顯著(減重一般達80%,減容一般達90%)、無害化較徹底和可回收余熱等優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截止到2008年9月統計,全國共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廠100座,其中建成56座、在建44座。72%的焚燒廠集中在東部地區,廣東、浙江和江蘇位居前三名,占全國總量的45%[6]。

垃圾燃燒過程是質量傳遞、熱傳遞、動量傳遞、化學反應、結構變化等物理化學反應綜合在一起的一個復雜過程。從固體燃料燃燒理論的角度分析,作為定性的燃燒階段劃分,廢物燃燒過程可分為預熱、水分蒸發、升溫、揮發份析出、著火和固定碳燃燒、燃盡等過程。伴隨著這些過程的開始、發展、結束和交替,垃圾先吸取熱量,溫度上升,失去水分,局部分解析出可燃成分,然后著火燃燒,放出熱量,直到燃盡冷卻。廢物本身的質量也隨著這些過程逐步減少直到殘留灰渣其中,垃圾焚燒余熱的利用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利用方式主要有發電、供熱和熱電聯產。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影響,絕大多數垃圾焚燒余熱均用于發電,極少部分用于供熱或熱電聯產。

2 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特點

2.1 適用工藝條件

城市生活垃圾能否采用焚燒處理技術,取決于垃圾中可燃質含量、低位發熱值和垃圾含水率。一般要求生活垃圾可燃成分為30%—40%以上,低位發熱值在3350kJ/kg以上,垃圾含水率50%以下,垃圾能自燃焚燒,但在此條件下垃圾焚燒無法滿足爐膛內煙氣850℃/2S的要求。生活垃圾低位發熱值在6280kJ/kg以上,可實現穩定燃燒,滿足爐膛內煙氣850℃/2S的要求和工質發電的需要,有效利用能源,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7]。

目前,國內城市生活垃圾人均生成量為(0.8—1.3)kg/人·d,一般取1.1 kg/人·d為設計依據(包括所有在本地區生活的人口)。目前,國內已建成焚燒設施的城市生活垃圾低位熱值大多在5000kJ/kg上下,含水率一般大于50%。與發達國家城市相比,其特征是熱值低、含水率高、組成成分變化大,垃圾焚燒有一定難度,焚燒鍋爐熱效率較低。在蒸汽參數方面,通常垃圾焚燒廠余熱鍋爐蒸汽參數為中溫中壓參數(4MPa和400℃)。若提高蒸汽參數將有助于提高余熱利用效率,提高發電量,增加垃圾廠的收入,但同時也加劇了余熱鍋爐材料的腐蝕,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增加折舊成本。廣州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工程的鍋爐參數為5.4MPa、490℃,達到次高壓參數,采用次高溫次高壓參數的經濟性和對中國國情的適應性目前仍在探索之中[6,7]。

2.2 垃圾焚燒技術類型及特點

層燃爐技術:這種焚燒方式不需對入爐垃圾作嚴格的預處理,活動爐排的機械運動能實現對垃圾的攪動與混合,可防止垃圾進爐后遇到強熱產生表面固化,進而影響垃圾內部傳熱和氣體流動,以致延長垃圾的燃燒時間,導致不完全燃燒。垃圾干燥、著火、燃燒及燃燼等一系列過程都在爐排上進行,故處理效率高,垃圾層均勻,燃燒較穩定完全,飛灰量少。

回轉爐技術:回轉窯焚燒爐[8]通常包括廢棄物接納貯存、進料、爐體、廢熱回收和二次污染控制等部分。窯身為一微傾斜布置、低速回轉的圓筒,垃圾從高端送入,在筒內翻轉燃燒直至燃燼從下端排出,有水冷壁式和耐火磚襯式兩種。其中,前者有水冷壁沿回轉筒周向排列以吸收焚燒后放出的熱量降低筒體溫度筒體下部設置風室,空氣由水冷管進入,穿過底部料層,混合較均勻。耐火磚襯式的筒內壁用耐火磚襯里,蓄熱量大,燃燒溫度高,但其空氣由筒體一端送入,致使筒中心空氣過剩,而筒底部得不到應有的空氣,同時因其筒體重、慣量大、轉速低,因此垃圾的翻動和攪拌不充分,燃燒速度和效果不如水冷式。

流化床技術:流化床焚燒爐的物料處于懸浮狀態,空氣與垃圾充分接觸,煙氣流速高、燃燒效果好,分級燃燒能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低成本脫硫,灰渣易于綜合利用,負荷調節范圍大,燃燒穩定。但是,流化床一般難以焚燒大塊垃圾,因此對垃圾的前分選和破碎工序要求嚴格,限制了該技術在工業廢棄物和城市垃圾焚燒領域的發展。此外,由于垃圾和砂粒在爐內呈流化狀態,加上補充燃煤,所以煙氣中的粉塵含量較高,除塵器負擔加重,飛灰量增多,處理費用增加。近年來,由于煤價的上漲、飛灰量大、需要預處理等原因,使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

3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3.1 二惡英

二惡英即多氯代二苯并惡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通俗名稱,具有強致癌性。主要是由于燃料中本身含有的二惡英在燃燒中未被破壞、燃料不完全燃燒或固體性灰表面發生異相催化反應合成二惡英。垃圾在燃燒溫度850℃時會產生二惡英,目前主要解決辦法是把爐膛溫度控制在1200℃以上,生成物中將不包含二惡英前驅物,大大降低后期的重新合成幾率。但當排煙溫度冷卻到300—500℃時,會重新組合生成二惡英,一般采用急冷技術使煙氣急速冷卻到200℃以下,從而減少煙氣在二惡英合成溫度區的停留時間,扼制其再合成。但這種溫度控制在技術上要求較高,急冷的方法也不利于焚燒余熱的利用,而且高溫除塵技術現在還不過關。

目前,在燃燒中通常采用“3T+E”的原則,即提高爐膛溫度(Temperature)、提高在高溫區的停留時間(Time)、提高爐膛內混合強度(Turbulent)和過量空氣系數(Excessair)對垃圾進行充分燃燒,使垃圾中的二惡英及其前驅物充分分解,但顯然這樣會增加NOx排放濃度,造成另外的污染物負擔。此外,燃燒中通過投加硫、鈣的化合物及其它堿性化合物等對氯源進行控制,可降低二惡英的排放,但是離完全控制污染還有一定距離。對已經產生的煙氣中的二惡英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分解、紫外光分解、微生物降解和綜合靜電煙氣凈化等方法進行處理[9,10]但二惡英的去除要從源頭上控制才是根本所在。一般認為,有氯和金屬元素存在條件下的有機物燃燒均會產生二惡英,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氯化物(如聚氯乙烯翅料、氯苯等)是焚燒過程中二惡英的主要來源。垃圾在焚燒前的分選,不但可有效控制二惡英氯源,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物質資源,但是分選工作量大、工作環境惡劣和自動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使其可行性大大降低。垃圾分類回收是垃圾資源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垃圾收集方式的一種必然趨勢,我國應盡快根據國情積極完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提高垃圾綜合治理技術。首先應加強對公眾的環境意識教育,采取道德和法律雙管齊下的方針,推動垃圾分類回收;其次,政府應完善分類體系,統一標準,建設方便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裝置,如垃圾分選中心、大件垃圾處理設施、綠化垃圾堆肥設施等,這樣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類處理;第三,垃圾分類回收應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11]。

3.2 焚燒飛灰

垃圾在焚燒時會產生5%左右(質量分數)的垃圾焚燒飛灰。垃圾焚燒飛灰中除了含有大量二惡英外,還富集了垃圾中的大部分重金屬元素(Pb、Cd、Cr等)和易溶鹽類。因此,需將垃圾焚燒飛灰作為危險固體廢物進行處置,配套建設危險廢物處理場[12]。目前對垃圾焚燒飛灰主要采取直接密封填埋、水泥固化后填埋、熔融固化后填埋和化學穩定化后再填埋等處置方式。倪文[12]等提出了“燒制陶粒”、“作為凝石成巖劑的原料”和“作為UASB、EGSB廢水處理裝置的生化反應促進劑同時回收重金屬”三種資源化利用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案,值得深入研究和進行產業化推廣。

3.3 垃圾焚燒滲濾液

垃圾焚燒滲濾液與垃圾填埋場的水質特征不同,具有COD高(可達70000 mg/L)、BOD5/COD高、NH3-N高、金屬離子含量高、水質變化大、毒性大、難處理等特點。垃圾焚燒廠滲濾液的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遠高于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排放標準《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1997)[13]。目前對垃圾焚燒滲濾液尚無成熟完善的系統處理工藝,處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膜生物反應器、電解、催化濕式氧化(CWAO)、人工濕地處理[14]等方法,但處理費用較高。因此,尋找經濟高效的處理工藝就成為解決垃圾焚燒滲濾液二次污染問題的當務之急[15]。

4 小結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垃圾發電,節能改造,變頻器,給水泵

1 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對其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既是人類環境保護的需要, 也是社會發展對有價值物質回收利用的需要。垃圾焚燒發電正成為人類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手段。同樣在垃圾焚燒發電中, 使用各類水泵的數量也比較多, 在一般的焚燒發電系統中, 傳統的給水控制一般均以電氣工頻方式啟動給水泵并持續運行, 用回流閥降低水壓, 控制壓力至合理范圍, 并以調節閥來控制流量的方式來實現。在長期運行過程中, 其控制方式簡單有效、價格低廉、維護方便等優點得到了充分體現。寧波楓林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現有3臺350噸垃圾焚燒爐, 給水方式采用母管分段制, 配備五臺給水泵均為工頻運行, 其中一臺給水泵電機的功率為132kW, 其余四臺功率為160kW。

2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鍋爐給水泵作為發電廠的主要輔助設備, 是發電廠中單位耗電較大的設備, 其耗電量直接影響發電廠廠用電率。為給水調節閥提供較大的壓力, 提高水位調節品質。由于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生產工藝特點與常規火電廠有較大區別, 使得余熱鍋爐經常在偏離額定工況的情況下運行, 而且負荷波動大, 廠用電率高。給水母管的壓力在6.3~6.9MPa之間, 而實際滿足鍋爐給水要求的正常壓力則為5.0MPa左右。因此, 造成電動鍋爐給水泵能量損失大、電機運行效率低等情況的發生, 使得廠用電率大大提高, 為此垃圾焚燒發電廠鍋爐給水泵存在很大節能潛力。

3 改造措施

3.1 二用一備的運行模式

鍋爐給水改造的方案為“二用一備”的運行方式, 也就是說:二臺給水泵以變頻方式在鍋爐日常運行過程中提供穩定的給水量, 第三臺給水泵也以變頻“熱備”至系統出口母管閥門全開狀態, 當系統上水需求量超過“二用”給水泵所能提供的最大流量時即兩臺變頻器輸出頻率均升至50HZ時, “熱備”以自動或手動的方式并入系統提供足夠大的給水流量, 滿足鍋爐使用及安全可靠的運行, 而當系統上水量需求量下降時, 又可以按需退出運行, 恢復“熱備”狀態。而剩余的二臺給水泵則以工頻“冷備”方式備用, 可以在變頻器系統故障下, 替代故障設備恢復設備供水, 保證系統安全運行。鍋爐給水系統管網參數為:給水母管Ф133mm, 再循環母管Ф57mm, 給水泵進口管Ф108mm, 泵出口管Ф89mm。高壓變頻器控制給水泵投用后, 當焚燒爐負荷發生變化引起余熱鍋爐產汽量變化時, 鍋爐給水流量調節以變頻器調節為主、其它方式調節為輔。圖1所示為鍋爐給水系統工藝流程圖。

4 給水泵變頻系統的特點及運行效果

本次改造是由給水泵、變頻器、可編程控制器、各類遠傳壓力\流量傳感器、電動閥門等相關電氣控制部件組成的電氣控制系統, 是一套具有變頻調速、全自動閉環控制功能的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 可以保證鍋爐給水系統安全、準確、可靠、穩定地運行。目前, 該系統運行狀態良好, 變頻器調節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具有以下特點:

4.1 調節范圍寬、靈敏度高、節能效果明顯

由于采用高效變頻驅動, 因此具有很高的節能空間, 其節能效益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1) 由流體力學相似定律可得, 電動機功率與轉速的立方成正比, 如果水泵的效率一定, 當要求調節流量下降時, 轉速可成比例下降, 而此時輸出功率成立方關系下降, 即水泵電機的耗功率與轉速近似成立方比關系下降, 此為節能的第一部分 (2) 使用變頻調速后, 由于變頻器內部濾波電容的作用, 功率因數接近于1, 從而大大減少了無功損耗, 工作電流比電機額定電流值要低許多, 降低了消耗的有功功率。

經過實際測試計算系統改造前鍋爐給水噸水耗電能為5.567度, 改造后噸水耗電能為3.410度, 單位節電率高達38.75%。

如果按日均鍋爐上水1500噸計算, 則

日均節電 (度) =1500× (5.567-3.41) =3235.5度

年均節電 (度) =330×3235.5=1067715度

4.2 具有完善的保護功能和高效的節能特點, 同時提高了設備完好率, 降低生產成本, 延長使用壽命。

變頻器自身完善的保護功能, 給電動機提供了一套高效、靈敏的保護系統將電動機實現了真正的軟啟動, 軟停止。同時也改善了熱力系統和機械設備的運行條件, 從而可以減輕因節流調節對鍋爐供水系統的沖擊, 減少鍋爐給水調節閥的磨損, 大大提高了鍋爐供水的可靠性。

5 結語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4篇

垃圾焚燒發電為什么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原則。

1、減量化:垃圾焚燒后,一般體積可減少90%以上,重量減輕80%以上。垃圾焚燒后再填埋,可以有效地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

2、無害化:高溫焚燒后可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質,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大量生活垃圾露天焚燒和填埋場自燃向大氣中排放的二噁英,是同量垃圾經過現代化焚燒排放二噁英的幾千倍。來自德國的研究顯示,當垃圾被運往焚燒廠時,二噁英單位含量就已達50納克,生活垃圾經過焚燒后,垃圾中原有二噁英得到分解,向空氣排放的二噁英不高于0.1納克。

3、資源化: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熱能可用于發電供熱,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垃圾發電不但能變廢為寶,產出電能,還能節約煤炭資源。國際上通常認為垃圾的.平均低位熱值能達到3000千卡/千克,標準煤的熱值是7000千卡/千克,大約燃燒2.3噸垃圾可節約1噸煤。我國的城市垃圾以生活垃圾為主,含水量較大,熱值只有1000千卡/千克,但即便如此,焚燒7噸垃圾也可節省1噸煤,假使全年城市垃圾的一半用作焚燒,則可省煤2000多萬噸。

垃圾焚燒發電污染物如何處理?

污水怎么處理?

垃圾儲坑產生的污水(即“滲濾液”)約占垃圾總量的25%,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經過“厭氧發酵+好氧反應+超濾+納濾+反滲透”組合工藝處理才能達標排放。垃圾源頭干濕分類,可以減少末端滲濾液產生量。

煙氣怎么凈化?

垃圾燃燒產生大量的煙氣,通過向爐膛內噴灑尿素溶液,向煙道內噴灑熟石灰粉末(或石灰漿)、活性炭粉末,通過布袋除塵器過濾和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實現對煙氣中粉塵、NOx、HCl、SOx等污染物的去除。

飛灰怎么穩定化?

飛灰主要是布袋除塵器過濾下來的粉塵,約占垃圾總量的1~3%,吸附了大量的重金屬,是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必須經過穩定化處理。常用方法是利用化學螯合劑“鎖住”重金屬元素,使其不能釋放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爐渣怎么處理?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5篇

( 報 批 稿 )

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國環評證:甲字第2003號 二○○九年三月

一、項目概況

1、項目來源

隨著臨安市城市的發展,人口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逐年增加,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007年臨安市城區生活垃圾產生量232噸/日,臨安市城區未來十年內生活垃圾產生量將以約5%的速度遞增。目前,臨安市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送往臨安市垃圾填埋場作填埋處置,而一期垃圾填埋場已填滿,二期垃圾填埋場已于2004年建成使用,設計使用年限10年,按目前的垃圾填埋速度預計使用壽命縮短至5年,因此如垃圾僅考慮填埋預計到2010年左右將填滿。為解決臨安市生活垃圾的出路問題,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臨安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2臺225t/d二段往復式爐排垃圾焚燒爐配1套6MW汽輪發電機組。本工程的建設可推進臨安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的進程,節約了大量的寶貴的土地資源,對促進臨安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2、立項情況

省發改委關于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服務聯系單[2009]15號。

3、建設地點

位于臨安市錦南街道上畔村。

4、項目性質

本項目屬于新建項目。

二、工程概況

1、工程組成

項目基本構成見表2-1。 表2-1 項目基本構成

項 目 名 稱 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建 設 單 位 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

工程總投資 18968萬元

建設地點 位于臨安市錦南街道上畔村,用地面積57.99畝

建設性質 新建 建設規模 日焚燒垃圾450噸,

主體工程 垃圾焚燒爐 2臺225t/d二段往復式爐排垃圾焚燒爐

汽輪機 1臺6MW凝汽式汽輪機組

發電機 QF-6-2發電機組

配 套 工

程 輔助

工程 垃圾運輸 垃圾由臨安市及周邊地區環境衛生部門分散收集后,用專用垃圾車運送到垃圾發電廠。

垃圾庫房 有效容量2100t,可貯存5天的垃圾量。

灰、渣庫等 設渣庫一座,有效容積300m3,灰庫一座,有效容積約400m3

供水系統 生活用水水源來自城市供水管網,鍋爐除鹽水和設備冷卻水補充水來自橫溪(水源為大坑塢水庫),采用機力通風冷卻塔的循環供水系統。

化水處理設施 采用活性炭過濾+離子交換處理工藝

排水系統 雨污分流,滲濾液、生活污水和沖洗廢水經預處理達進廠標準后送入臨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其它廢水回用于生產。

排煙設施 單筒鋼筋砼結構,高度70m、出口內徑1.8m

貯運

系統 垃圾庫、渣庫、灰庫、地下式貯油罐、輸送系統等

環保

工程 焚燒爐廢氣采用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器;滲濾液、生活污水和各類沖洗廢水等預處理達標后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化水、鍋爐排污水和冷卻塔排污水等經預處理后回用于生產;飛灰安全處置、爐渣綜合利用,設灰渣暫存設施;事故應急池;在線監測系統;綜合降噪措施等。

2、垃圾的來源、垃圾收集和運輸系統

根據臨安市目前生活垃圾收集范圍和本項目擬增加收集的鄉鎮,目前已納入臨安市環衛收集系統并通過填埋處理的共4個街道和2個鎮,共計人口21.24萬人,本項目計劃新增收集的有2個鄉和4個鎮,共計人口12.18萬人。

本項目收集范圍內共有小型垃圾填埋場3座,分別為於潛、太湖源、高虹垃圾填埋場。 根據《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近期將對市中心40噸/日的一般垃圾轉運站擴建為轉運能力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同時在青山湖片區新建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一座。遠期將城南40~50噸/日的一般垃圾轉運站擴建為轉運能力40~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同時新建40~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8座。

3、垃圾組份和理化性質 由于臨安生活垃圾目前尚未進行成分分析,因此項目申請報告采用了鄰近城市(湖州)生活垃圾成分分析結果,詳見表2-2。 表2-2 生活垃圾物理組成成分表

類別 有機物 無機物 可回收物 其他 混合

動物 植物 灰土 磚瓦陶瓷 紙類 塑料橡膠 紡織物 玻璃 金屬 竹木

小項(%) 0.48 21.41 14.24 2.95 8.03 27.82 3.91 2.57 0.45 1.17 0 16.98 大項(%) 21.89 17.19 43.95 0 16.98 垃圾元素特性分析及熱值如下:

碳 份 Car=24.82% 氫 份 Har=2.47% 硫 份 Sar=0.13% 氧 份 Oar=9.53% 氮 份 Nar=0.79% 灰 份 Aar=59.14% 水 份 Mar=44.6% 低位發熱量 Qar net =4430kJ/kg

4、機組選型及方案 (1) 裝機方案

本項目本期的裝機方案為:2×225t/d二段式爐排垃圾焚燒爐+1套6MW凝汽式汽輪機和1臺QF-6-2汽輪發電機。 (2)焚燒爐型

本工程擬采用結合了逆推加順推兩種技術優勢的二段式爐排,目前該爐型已成功地應用在溫州的臨江、永強等垃圾發電廠,江蘇的太倉、江陰等垃圾發電廠。 (3)余熱鍋爐

本工藝采用的余熱鍋爐為煙道式、單鍋筒自然循環中溫中壓鍋爐。 (4)汽輪機的配置

塊本工程汽輪機組配置采用一臺6MW的C6-3.43/0.98抽凝式汽輪機配一臺QF-6-2發電機。

三、工程分析

1、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流程

本項目垃圾焚燒發電主要由燃燒系統、熱力系統、點火及助

燃油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組成。其中垃圾焚燒發電主要工藝流程見下圖。

EMBED Visio.Drawing.6

2、類比調查

(1)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環??⒐を炇召Y料 ■類比條件分析及工藝參數

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處理太倉市內的生活垃圾,不處理工業固廢和醫療廢物,因此處理對象相同;焚燒爐為二段往復式爐排焚燒爐,與本項目相同;煙氣處理工藝采用半干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裝置,與本項目相同;因此具備類比條件。 ■焚燒爐廢氣類比監測結果

二噁英濃度為0.041~0.118ngTEQ/m3,平均濃度為0.074ngTEQ/m3,平均濃度能夠達到歐盟標準(0.1ngTEQ/m3),但監測資料中有一次監測數據超過了歐盟標準,超標18%。分析原因可能主要與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布袋除塵器的除塵效率過低有關,其平均除塵效率僅為99.48%,而其他同類工程除塵效率基本在99.9%以上。除塵效率過低導致布袋對煙氣中的二噁英攔截率降低,二噁英以吸附在飛灰及細微的活性炭顆粒表面上的形式排入大氣中。 ■惡臭污染物類比監測結果

2006年12月13日至14日江蘇環境監測中心在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上、下風向共設4個監測點(上風向對照點1個,下風向廠界3個),監測結果表明,各測點臭氣濃度和甲硫醇均未檢出,氨和硫化氫的最大濃度均出現在下風向,其中氨的最大濃度點位于在垃圾庫和卸料大廳南側,硫化氫最大濃度點位于垃圾庫和卸料大廳東南側。臭氣濃度、甲硫醇、氨和硫化氫均能夠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中二級標準。 (2) 溫州永強垃圾焚燒發電廠環??⒐を炇召Y料 ■類比條件分析及工藝參數

溫州永強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處理溫州市內的生活垃圾,不處理工業固廢和醫療廢物,因此處理對象相同;焚燒爐為二段往復式爐排焚燒爐,與本項目相同;煙氣處理工藝采用半干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裝置,與本項目相同;因此具備類比條件。 ■焚燒爐廢氣類比監測結果

2#垃圾焚燒鍋爐脫硫除塵系統二個生產周期的煙塵排放濃度分別為3.30mg/N.m3和4.22mg/N.m3;SO2排放濃度38.6mg/N.m3和75.7mg/N.m3;HCl排放濃度分別為32.6 mg/N.m3和36.5mg/N.m3;NOX排放濃度分別為319mg/N.m3 和263mg/N.m3;CO排放濃度分別為2.0mg/N.m3和小于1.0mg/N.m3;Hg排放濃度分別小于0.029mg/N.m3和0.028mg/N.m3;Cd排放濃度均小于0.005mg/N.m3;Pb排放濃度分別為0.111mg/N.m3和<0.088mg/N.m3;煙氣黑度均小于1。各項指標均低于GB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中規定的各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

除塵效率為99.92%和99.95%,脫硫效率為43.4%和76.4%,脫酸效率為76.8%和83.6%。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3-1和3-2。 表3-1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 (1) 單位:mg/L(除pH外) 采樣日期 pH CODCr 氨氮 懸浮物 砷 六價鉻

4月 24日 范圍 7.22(7.25 2.56(104( 2.95(104 901( 1.40(103 328(382 0.068( 0.169 0.010( 0.011

平均值 / 2.76(104 1.23(103 359 0.101 0.010 4月 25日 范圍 7.13(7.44 2.23(104( 6.89(104 408( 990 146(250 0.32( 0.080 0.009( 0.010

平均值 / 3.64(104 758 202 0.055 0.010 兩日均值

3.20(104 994 281 0.078 0.010 表3-2 垃圾滲濾液排放廢水監測結果(2) 單位:mg/L(除pH、Hg外) 采樣日期 硒 氟化物 汞(μg/L) 鉛 鎘

4月

24日 范圍值 0.0012(0.0051 5.22(5.98 2.67(4.63 <0.5(0.58 <0.0

5 日均值 0.0031 5.73 3.55 <0.5 <0.05 4月

25日 范圍值 0.0010(0.0031 6.47(10.8 2.28(4.24 <0.5 <0.05

日均值 0.0025 8.06 3.21 <0.5 <0.05 兩日均值 0.0028 6.90 3.38 <0.5 <0.05 ■噪聲類比監測結果

主要噪聲源為設備噪聲,主要有空壓機、汽輪機、送風機、冷卻塔、發電機、引風機等,其源強在74.4~93.7dB(A)范圍內。具體見表3-3。 表3-3 主要噪聲源監測結果

序號 設備名稱 監測結果(dB)

1 空壓機 82.4 2 汽輪機 90.9

3 送風機 87.5 4 冷卻水塔 74.4 5 給水泵 93.7 6 發電機 90.8 7 引風機 84.2

3、工程污染源匯總 工程“三廢”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匯總見表3-4。 表3-4 工程“三廢”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匯總表

污染物名稱 產生量(t/a) 削減量(t/a) 排放量(t/a) 廢氣 SO2 356.4 267.3 89.1

煙塵 12605.55 12586.62 18.93

NOX 175.92 0 175.92

HCl 106.29 85.04 21.25

二噁英 / / 0.59×10-4

Hg / / 0.044

Pb / / 0.124

Cd / / 2.95×10-3

NH3 0.134 0 0.134

H2S 0.014 0 0.014 廢水 廢水量 67657 0 67657

CODCr 734.03 729.97 4.06

NH3-N 22.89 22.35 0.54 固 體 廢棄物 爐渣 23760 23760 0

飛灰 7920 7920 0

污泥 10 10 0

生活垃圾 13.2 13.2 0

四、選址周邊環境及保護目標

1、主要保護目標

(1)環境空氣:評價范圍內廠界外評價范圍內村莊及學校。

(2)水環境:工程擬建地附近的橫溪和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水體錦溪,III類水質。 (3)聲環境:推薦廠址方案200m內無噪聲敏感點。 (4)生態環境:土地、綠化、植被。 表4-1 污染物控制內容與控制目標

控制對象 控制內容 控制目標

大 氣

污染物 SO

2、煙塵、NOX、HCl、二噁英類、臭氣、NH

3、H2S和重金屬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 控制非正常工況的發生與非正常工況下污染物的排放量。

杜絕風險事故的發生。 污染物達標排放,環境中污染物濃度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廢 水 pH、COD、BOD

5、NH3-N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 冷卻水循環使用,鍋爐和冷卻水排污水回用,職工生活污水、各類沖洗廢水和垃圾滲濾液經處理達相應進管

標準后進污水處理廠 固 體

廢棄物 飛灰、爐渣的收集、存貯與處理 固體廢物有序分類貯存,不產生淋溶水和揚塵等二次污染物,可回收利用固廢回收利用,危險固廢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噪聲 鍋爐、發電機組、各類風機、壓縮機、水泵、冷卻塔的聲源及傳播 使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

表4-2 評價區域環境空氣敏感點分布(推薦廠址方案)

序號 敏感點名稱 方位 距廠界最近距離(m) 總規模

1 玲瓏中學 NW 3600 71名教師、1059名學生,23個班級、3個年級

2 玲瓏村 NW 3300 411戶、1230人

3 卦畈村 NNW 2800 613戶、1978人

4 楊岱村 NW 860 581戶、1780人

5 東山村 WNW 2260 765戶、2321人

6 上泉村 SW 1360 501戶、1523人

7 上甘村 SSE 665 301戶、1020人

8 上畔村 E 690 810戶、2561人

9 柯家村 NNE 1440 532戶、1580人

10 市塢村 NE 3590 263戶、780人

2、環境質量現狀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

評價區域各測點SO

2、NO2一次濃度和TSP、PM10日均濃度能夠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類區標準;各測點NH

3、H2S、HCL一次濃度能夠滿足《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限值要求;各測點重金屬As、Pb和Hg的日均濃度能夠滿足《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限值要求,Cd日均濃度能夠滿足前南斯拉夫環境標準要求;二噁英日均濃度能夠滿足日本標準??偟膩碚f,評價區域現狀環境空氣質量較好,能夠滿足相應標準要求。

◎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橫溪斷面水質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錦溪三個監測斷面中,污水處理廠排放口上游除氨氮略有超標外,其余各項評價因子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及排放口下游1000m兩個監測斷面COD、BOD

5、氨氮均出現較大程度超標,其余各項評價因子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分析原因可能為監測斷面位于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的混合過程段內,也可能由附近存在工業企業排污或沿岸生活污水排入等因素導致。

(2)廠址擬建地上、下游地下水監測項目中各項監測指標均能夠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的要求,評價區地下水現狀水質較好。 ◎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上畔村廠址及其附近敏感點各噪聲監測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擬建廠址周邊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監測點土壤中的汞、鉛等重金屬含

量均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值,重金屬鎘含量均出現超標,鎘是一種較為典型的由于人類活動進入環境的元素,通常鎘超標被認為與電鍍、合金、塑料穩定劑以及顏料和電池生產污染有關,但本項目擬建地附近工業企業較少,因此類生產活動造成土壤中鎘超標的可能較小,超標原因可能與農田塑料地膜的大量使用有關。土壤中二噁英能夠滿足加拿大居住區土壤中二噁英的控制標。 總體而言,區內土壤質量較好,基本達到Ⅱ類土壤的要求。

3、規劃相符性和選址合理性分析 ◎規劃相符性分析

(1)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的相符性 根據《臨安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本工程所在區域屬于Ⅱ1-20185D02上甘城鎮及生態工業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屬于優化準入區,詳見附圖2。

區內建設開發活動環境保護要求:發展以電子、服飾等環保生態型工業及無污染、少污染的高新科技企業。禁止在非工業區地塊新建、擴建、改建產生噪聲、煙塵、粉塵、惡臭和有毒氣體以及污水無法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的項目,工業用地應相對集中。本項目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屬于環保生態型工業,用地性質已轉為工業用地,污水能夠進管,因此與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基本相符。

(2)與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的相符性 本項目位于城市建成區范圍外,《臨安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本項目擬建地的土地利用規劃均沒有定位,城市總體規劃圖見附圖11。目前,臨安市規劃局已出具了選址意見,國土局已出具了土地預審意見,因此本項目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沒有沖突。

(3)與環境功能區劃符合性

本工程納污水體錦溪為III類水質多功能區;工程所在區域環境空氣功能區劃為二類區。 根據本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在切實落實各項環保措施情況下,本工程建成投產后正常情況下,主要污染物對周圍環境以及各環境保護目標影響較小,區域環境質量的控制目標是可達的,項目建設與環境功能區劃要求是相符的。 (4)與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符合性 根據《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2005~2020年),近期規劃設置市級大型垃圾填埋場一處(在現有垃圾填埋場廠址附近擴建),設計日垃圾填埋量300噸,總庫存量200萬立方米;遠期為減少垃圾處理場對城市建設區的影響,廢除現有垃圾填埋場,在青山湖片區南側規劃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400噸,采用先進的焚燒發電處理工藝,用地規模6~8公頃,周邊應設置不小于10m的綠化隔離帶,設立特殊垃圾焚燒爐,至2020年,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

化處理率達到100%。

由此可見,本項目選址與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有所差異。根據向臨安市建設局了解,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將隨著臨安城市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而進行調整,原因是現有垃圾填埋場距離市區過近,不宜再進行大規模擴建,而垃圾填埋場另行選址又非常困難,至2010年現有垃圾填埋場填滿后臨安市的生活垃圾將沒有去處,因此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勢在必行,擬將遠期規劃建設的垃圾焚燒廠調整為近期建設,初步規劃選址位于錦南街道上畔村附近,為此臨安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程拆遷量小、土地使用價值較低;

廠址周圍空曠、居民點少,并有擴建余地。 本項目廠址選擇的不利方面 (1)本項目的廢渣排放出路問題,區域沒有滿足垃圾發電廠廢渣(特別是危險廢物)排放所需的達到要求的城市集中處理場地;

(2)廠址應建在城市的下風向或離城市有一定距離,避免垃圾處理廠廢氣排放和惡臭污染影響。本項目選址位于臨安市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同時位于城市建成區外,但本項目選址與臨安市區相對距離較近,約3.5km,且錦城街道的發展方向以向南、向西發展為主。若今后在錦城街道南側發展大規模居住區,則可能存在環境污染風險,建議對本項目周邊相鄰地塊規劃進行控制,不宜規劃發展大型居住區。

五、環境影響主要結論

1、環境空氣影響評價結論

(1)在有組織廢氣(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正常排放工況下,除NO

2、HCl最大小時地面濃度貢獻值超過相應環境質量標準外,其余各類廢氣污染物最大小時地面濃度貢獻值與本底疊加后均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針對NO

2、HCl的超標情況必須采取優化排放方式等措施;各有組織排放廢氣最大日均、年均地面濃度貢獻值與本底疊加后均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

(2)有組織廢氣(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正常排放,對評價區域內各敏感點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等廢氣污染物的小時、日均、年均濃度貢獻值均較小,與相應本底濃度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3)有組織廢氣(SO

2、PM

10、二噁英)非正常排放時,SO

2、PM

10、二噁英最大地面小時濃度貢獻值高于正常工況,但與本底疊加后仍能滿足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4)有

組織廢氣(SO

2、PM

10、二噁英)非正常排放時,評價范圍內各敏感點SO

2、PM

10、二噁英最大地面小時濃度貢獻值均高于正常工況,但與本底疊加后仍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

(5)無組織廢氣(氨氣、硫化氫)正常排放工況下,氨氣、硫化氫最大地面小時濃度、日均濃度貢獻值均超過相應環境質量標準,但能滿足廠界標準要求,考慮到最大濃度落地點位于廠區范圍內,可通過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等措施,減輕無組織廢氣排放對附近居住環境的影響,保護人群健康。氨氣、硫化氫最大地面年均濃度與本底值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6)無組織廢氣(氨氣、硫化氫)正常排放,對評價區域內各敏感點氨氣、硫化氫廢氣污染物的小時、日均、年均濃度貢獻值均較小,與相應本底濃度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環境防護距離:項目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經調查現環境防護距離內無環境敏感點,因此環境防護距離能保證。此外,要求當地規劃部門在該防護距離范圍內嚴格控制新居民點的建設。 環境防護距離:

(1)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本項目無組織排放源主要為垃圾倉發出惡臭污染物,主要成份為NH3和H2S。垃圾池是一個密閉且微負壓的水泥池,垃圾貯坑上部設焚燒爐一次風機和二次風機的吸風口,風機從垃圾貯坑中抽取空氣,用作焚燒爐助燃空氣,維持垃圾貯坑中的負壓,防止坑內臭氣外溢。同時,在垃圾貯坑上部設有事故風機,在全廠停爐檢修或突發事故的情況下,將垃圾坑內的氣體通過事故風機收集后通過煙囪排入大氣,避免臭氣外溢。卸料大廳設一個進出口,進出口上方設有電動卷簾門防止臭氣向外環境擴散,卸料大廳保持微負壓。因此,正常情況下基本不排放惡臭污染物,只在垃圾運輸車輛進出卸料大廳時存在部分惡臭氣體逸出。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中推薦模式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進行計算,計算參數和結果見表5-1。因此,本項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為垃圾庫為中心200m。 表5-1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參數及結果 污染物名稱 排放速率 (kg/h) 面源長度 (m) 面源寬度 (m) 源高 (m) 計算結果

(m) NH3 0.27 35 24 7 無超標點

H2S 0.028

200 (2)環境防護距離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附件“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查的技術要點”:

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類項目的第6條:根據正常工況下產生惡臭污染物(氨、硫化氫、甲硫醇、臭氣等)無組織排放源強計算的結果并適當考慮環境風險評價結論,提出合理的環境防護距離,作為

項目與周圍居民區以及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的控制間距,作為規劃控制的依據。新改擴建項目環境防護距離不得小于300米。 根據環境風險評價結果,事故情況下焚燒煙氣中SO

2、PM10最大落地小時濃度能達標;而HCl和二噁英雖然各敏感點處濃度能夠達標,但由于受地形影響,在項目東南側山頂處出現落地小時濃度的超標,距離煙囪約461m(即距廠界約420m),其他區域落地小時濃度能夠達標。事故情況下,垃圾坑內氣體通過事故風機收集后通過煙囪排入大氣,預測結果顯示最大落地點濃度能夠達標。因此,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200m的基礎上,適當考慮環境風險評價結論,取本項目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目前在該范圍內目前不存在村莊等敏感點。 建議相關規劃部門對本項目500m范圍內的用地進行規劃控制,禁止在該范圍內建設居住、學校、醫院等敏感建筑。

2、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環評中要求各類冷卻水循環使用,冷卻塔排污水、鍋爐排污水、化水車間化學廢水處理后納入中水系統并回用,本項目建成投產后產生的職工生活污水與垃圾滲濾液、各類沖洗水經處理后排入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本項目污水排放量較小,因此本項目污水由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對納污水體錦溪的貢獻值較小,錦溪水質基本能夠維持現有狀況。 項目生產用水取自橫溪,職工生活用水則來自自來水管網,本項目不開采地下水。在設計中對收集垃圾滲濾液的濾液池按照處置危險廢物的防滲要求,采取各項防滲措施,確保不污染地下水。

3、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根據預測,廠界噪聲級晝間均可以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夜間均出現不同程度超標。北廠界夜間超標8.8dB,主要受綜合水泵房噪聲影響,東廠界夜間超標5.3dB,超標原因是主要廠房集中布置在廠區偏東側,西、南廠界因距離主要噪聲源相對較遠,夜間超標程度相對較小(<4 dB) 。由于項目周邊居民距離廠界較遠(大于665m),且有山體阻隔,一般不會造成噪聲擾民現象。但對于廠界噪聲超標現象,應對主要聲源進行進一步治理,確保廠界噪聲達標。本環評要求綜合水泵房由半地下布置改為地下布置,其他高噪聲車間須加強車間墻體的隔聲和吸聲效果,確保隔聲量在15dB以上,同時在4個廠界處加強綠化降噪。在進一步采取了以上降噪隔聲措施后,各廠界噪聲能夠達到2類區標準。 此外,余熱鍋爐不定期的蒸汽放空噪聲的噪聲級高(噪聲級在110dB以上),噪聲影響范圍遠,但排氣放空時間短,相應影響時間也短。在事故排放時間內,夜間超1類區標準距離超過2km

,對周圍環境將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因此要求企業對排氣管設置消聲器(消聲量在25dB以上),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放空時間一般較短,通過控制放空的時間和周期,有計劃的選擇在白天放空,同時公告附近居民,減小噪聲對敏感目標影響。

4、固體廢棄物處置影響分析結論

項目建成投產后產生的爐渣外運至附近水泥廠和磚瓦廠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目前建設單位已與板橋五金建材廠簽訂處置協議;飛灰經鑒定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第6.3條規定,則可送至臨安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置,如不符合則由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妥善處置。同時本環評中針對性提出了相關防治措施,確保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在貯存、利用或運輸過程中,不外溢進入水體、空氣而造成二次污染。

5、事故風險影響分析結論

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廢氣、廢水等治理設施因故不能運行,使得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有毒有害工業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焚燒;工廠處于較長時間的停機狀態,垃圾得不到及時的處置。最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之一就是各治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所導致的事故排污風險。污染物事故排放對周邊環境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故項目在建成投產后須加強管理,嚴格落實本環評中提出的各項風險防范措施,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6、公眾參與結論

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要求,建設單位在確定了本項目的環評單位之后,于2009年1月12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第一次公示,公示日期為2009年1月12日~2009年1月23日;第二次公示采用了媒體與附近村莊告示欄相結合的方式。于2009年2月16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09年2月16日~2月27日,同時在附近的上畔村、上甘村、楊岱村公告欄張貼公告。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評報告書公示證明》,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任何意見和建議。

在公眾調查過程中,本項目投產后公眾擔心的主要環境問題為大氣污染,關于本次項目的總體態度,大多數被調查者表示支持,占總調查人數的77.2%,其余被調查者表示無所謂,沒有出現持反對意見。被調查團體建議切實做好周圍區域垃圾收集工作,廠址選址考慮垃圾運輸成本;被調查個人建議本項目應在污水處理、煙氣處理方面做到達標排放。

7、環保投資

項目環境保護投資主要由焚燒廢氣處理設施、廢水綜合利用、灰渣處理、噪聲防治、環境監測、綠化等方面組成。具體環保投資分項估算見表13.4-1。環保投資估算為2871.9萬元。約占總投資的

15.1%。

六、對策措施

營運期污染控制對策與措施:

1、廢氣污染防治對策與措施 二氧化硫、煙塵控制措施:

本項目配備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煙氣凈化裝置對產生的焚燒煙氣進行治理。 該工藝基本原理是利用干反應劑CaO或熟石灰粉Ca(OH)2原料制成Ca(OH)2溶液,由旋轉的噴嘴將Ca(OH)2溶液噴入反應器中,形成粒徑極小的液滴,煙氣與石灰漿液滴充分接觸,吸收焚燒煙氣中的SO

2、HCl及SO3等生成固態顆粒,同時在高效布袋除塵器前噴入活性炭吸附焚燒煙氣中的微量二噁英及重金屬致癌物質,再利用高效布袋除塵器除去焚燒煙氣中的固體顆粒。

目前省內垃圾發電廠普遍應用的半干法煙氣處理裝置,采用該類煙氣凈化裝置的同類型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效果表明,經治理后排放煙氣中的SO

2、煙塵等的排放濃度均低于《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中的標準限值。

本次設計對半干法反應塔進行改進,將該裝置原有的固定式噴槍改為旋轉噴霧器,使石灰漿的霧化效果更好,脫硫和脫酸效率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性能指標脫硫效率達85%。 氮氧化物控制措施:

因垃圾焚燒爐屬于中溫燃燒,通過爐內溫度的控制,可以降低NOX在鍋爐出口的濃度,排放濃度可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標準限值,故不設置專門的NOX抑制措施,但預留脫硝空間。 二噁英控制措施:

(1)控制爐膛內或在進入余熱鍋爐前煙道內的煙氣溫度不低于850℃,煙氣在爐膛內的停留時間不小于2s,O2濃度不少于6%,并合理控制助燃空氣的風量、溫度和注入位置,也稱“三T”控制法。有利于抑制PCDD/PCDF的生成及生成的PCDD/PCDF的完全分解??s短煙氣在處理和排放過程中處于300~500℃溫度域的時間,控制余熱鍋爐的排煙溫度不超過250℃左右(本項目設計排煙溫度為210℃)。

(2)配備半干法煙氣凈化裝置去除焚燒煙氣中的二噁英。由于二噁英是細微的有毒物質,即使在焚燒爐中完全焚燒后仍會有微量的二噁英產生。二噁英為高沸點物質,氣化壓力很低,在布袋除塵器附近煙氣(溫度為150℃~180℃)中的二噁英為細小顆粒,當煙氣穿過布袋除塵器時,二噁英便會得到過濾并逐漸積聚在粉層上,同時煙氣凈化裝置在布袋除塵器前加噴活性炭,可對二噁英起到吸附作用,吸附后的活性炭被布袋除塵器過濾下來,則焚燒煙氣中所含的大部分二噁英可被去除。

(3)將鍋爐的出口煙氣急冷降至200℃左右,避免煙氣再度形成二噁英,把布袋除塵器前的煙氣入口溫度控制在150℃以下,使二噁英更易去除。二噁英在常溫下以固態存在,煙氣溫度越低,越容易由氣化狀態變

為細小顆粒物,更易在布袋除塵器中去除。表11.2-3為日本三菱重工對幾個商業焚燒廠中試驗研究的數據。由測試結果可知,當煙氣溫度從200℃降低到150℃后,布袋除塵器出口測得的二噁英濃度進一步降低。

(4)在布袋前設置的活性炭噴射裝置,改變原來靠負壓吸入的方式,采用鼓風噴射的方式,使活性炭能夠更加充分的混合,增強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惡臭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1)垃圾庫房惡臭強度較高,應保證焚燒爐一次送風系統的正常運行,使垃圾庫房始終處于負壓狀態,控制垃圾庫房惡臭氣體的外泄,并且通過將惡臭氣體燃燒處理,以消除惡臭。 (2)垃圾運輸車將生活垃圾卸入庫房時須開啟垃圾庫房大門,此時將有部分惡臭氣體的泄出,垃圾庫房大門處應設置雙層內幕以有效控制惡臭氣體的排放。

(3)垃圾運輸車應采用密封型的車輛,運輸過程車廂嚴禁敞開,禁止車廂破損、密閉性能不好有可能導致撒漏的垃圾車運輸垃圾,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惡臭氣體對沿線的影響;當地環衛部門在制定垃圾運輸路線時應盡量繞開居住區,尤其是密集居住區。在廠界附近應設置綠化帶,以阻擋垃圾運輸車散發的惡臭氣體。

(4)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構筑物(調節池、厭氧池)均加蓋密閉,并吸風排至垃圾坑負壓區。

其它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本工程煙氣凈化系統采用采用國際主流的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碳噴射+布袋除塵器除塵對煙氣中的顆粒物、酸性氣及重金屬體進行治理,應加強對煙氣凈化設施的維護管理,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教育提高其工作責任心,以確保煙氣凈化設施的正常運行,保證顆粒物、酸性氣體和重金屬的去除率。

(2) 灰庫保持密閉,庫頂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止粉塵外逸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固化后的飛灰及時外運,外運運輸應采用密封罐車,避免造成飛灰的二次揚塵污染。 (3)活性炭粉倉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治粉塵外逸。

(4)工程設計中采用先進的DCS中央控制系統及以太網,使全廠的生產能夠在統一協調指揮下運行。

(5)加強廠區內的綠化工作,特別是在垃圾庫房、灰渣庫等四周種植樹木,種植樹種以常綠樹木為主,如冬青、雪松、香樟及高大的水杉等,以形成上下立體綠化,綠化高度可達3~5米,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起到抑塵降噪的作用。

2、水污染防治對策

本項目滲濾液擬采用場內預處理+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方式。瀝液進滲瀝液處理站處理后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標準,即pH6~

9、CODcr350mg/l、BOD5200mg/l、SS200mg/l、氨氮30mg/l,經加壓后輸送至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

(1)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的處理

根據本工程滲濾液的水質、水量特點和處理要求,以及國內垃圾焚燒廠的滲濾液處理工程實踐,建議本項目滲濾液處理設施規模為200m3/d,滲瀝液處理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初沉池、調節池、厭氧反應器、膜生化反應器MBR系統。設計進水濃度為CODcr50000mg/L、氨氮1500mg/L,各主要工藝單元處理效率見表6-1。由表可見,出水能夠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管標準,即CODcr350mg/L,氨氮30mg/L。 表6-1 各主要工藝單元處理效率

單元 項 目 CODcr(mg/l) NH4-N(mg/l) 滲濾液初沉池 進水 50000 1500

出水 35000 1500

去除率 30% / 滲濾液調節池 進水 35000 1500

出水 28000 1350

去除率 20% 10% 沖洗廢水調節 進水 28000/473 1350/15.5

出水 9786 467 去除率 / / 厭氧反應器 進水 9786 467 出水 1957 93

去除率 80% 80% 反硝化池 進水 1957 93 出水 1761 84

去除率 10% 10% 硝化池 進水 1761 84

出水 528 34

去除率 70% 60% 超濾裝置 進水 528 34

出水 264 17

去除率 50% 50% 此外根據類比調查,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是采用了以上的滲濾液處理工藝,根據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于2006年12月12日至12月13日對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的監測數據顯示(表6-2),由表可見,污水經預處理后出水能夠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進廠標準,第一類污染物出水濃度能夠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因此本項目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預處理工藝采用厭氧反應+膜生化反應組合工藝是可行的,污水經預處理后能夠滿足相應的進管標準。

表6-2 太倉協鑫廢水預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結果

監測位置 日期 日均值

pH SS CODcr BOD5 總磷 氨氮

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 12月12日 7.55~7.58 87 158 9.58 0.16 5.74

12月13日 7.58~7.59 166 214 15.0 0.29 18.6 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標準 6~9 200 350 200 3 30 監測位置 日期 日均值

氟化物 總砷 總鉛 六價鉻 總鎘

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 12月12日 0.66 3.05×10-3 0.09 0.294 0.01L

12月13日 0.68 4.04×10-3 0.09 0.324 0.01L 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標準 / 0.5* 1.0* 0.5* 0.1* *注:第一類污染物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為防止滲瀝液滲漏,避免造成重金屬及其它污泥物對地下水及土壤的二次污染,對垃圾貯存坑、滲濾液儲水池以及事故收集池底部及四壁采取防滲漏的措施,依據建筑材料的滲透系數和厚度,采用復合襯層或雙人工襯層,襯層使用HDPE(人工合成材料:高密度聚乙烯),以免污染地下水。

為預防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發生故障等應急情況,垃圾池側設滲濾液收集池,收集池容量不少于1000m3

,足夠有5天收集容量。 (2)其他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

生產廢水主要是冷卻塔排污水、鍋爐排污水、化學廢水,化學廢水經中和處理后和冷卻塔排污水及鍋爐排污水一起納入中水回用系統,回用于車間和道路沖洗水、尾氣處理系統用水、綠化等。本項目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納入市政污水管網。 (3)污水管網的建設

根據調查,目前臨安市城市污水管網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汽口、主蒸汽母管排汽口都裝有小孔消聲器;發電機和水泵等設備外加噪音隔離罩;風機進出口、水泵進出口加裝橡膠接頭等振動阻尼器;水泵等基礎設減振墊,從傳播途徑控制噪聲的傳播。 提高自動控制水平,風機、水泵等高噪聲設備的參數檢測和自控運行做到無需要人員在現場工作。檢修時應對有關人員的工作時間作出相應規定以減少人員受噪聲危害。 主廠房合理布置,噪聲源相對集中,控制室、操作間采用隔音的建筑結構。

總圖合理布局并加強廠區綠化,充分利用廠內建筑物的隔聲作用,利用綠化帶降低噪聲,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車輛產生的噪聲,可以通過加大車輛行駛管理力度,如限制鳴笛和車速來降低交通噪聲。 以上措施可使車間噪聲水平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J86-97)所規定的限值。再經過廠房建筑的隔聲、空氣的吸收以及噪聲傳播過程中的衰減,廠界噪聲水平能符合《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所規定的限值,對環境不會產生大的影響。評價具體建議如下:

(1)鍋爐安全閥排氣系統降噪措施

①在排氣口安裝小孔噴注、節流降壓型消聲器; ②將鍋爐蒸汽的排空口背向廠前區。 (2)風機噪聲控制措施

①在風機進出口安裝使用阻性或阻抗復合性消聲器; ②加裝隔聲罩;

③在風機與基礎之間安裝減振器,并在風機進出口和管道之間加一段柔性接管; ④確保消聲器和隔聲罩綜合降噪量不小于20dB。 (3)汽輪發電機組噪聲控制 ①選用低噪聲的發電機組;

②在進排氣管道上裝設阻性消聲器; ③機組四周安裝隔聲箱體(罩); ④機座下安裝隔振支承;

⑤發電間采用吸聲和隔聲設計,在房間頂部屋頂吊設吸聲體,并在墻體表面敷放吸聲材料,確保車間墻體隔聲量不低于15dB。 (4)空壓機噪聲控制 ①在進氣口

裝抗性消聲器; ②機組加裝隔聲罩;

③避開共振管長度,并在管道中心加設孔板進行管道防振降噪; ④在貯氣罐內適當位置懸掛吸聲錐體,打破駐波降低噪聲。 (5)水泵噪聲控制措施

①水泵房半地下布置改為地下布置; ②在墻體與基礎之間設置減振器;

③水泵房采用吸聲和隔聲設計,在房間頂部屋頂吊設吸聲體,并在墻體表面敷放吸聲材料。 (6)管路系統噪聲控制 ①選用低噪聲閥門;

②在閥門后設置節流孔板; ③在閥門后設置消聲器;

④合理設計和布置管線,設計管道時盡量選用較大管徑以降低流速,減少管道拐彎,交叉和變徑,彎頭的曲率半徑至少5倍于管徑,管線支承架設要牢固;靠近振源的管線處設置波紋膨脹節或其他軟接頭,在管線穿過墻體時最好采用彈性連接; ⑤在管道外壁敷設阻尼隔聲層。

從垃圾發電廠的平面布局來看,由于發電機組、引風機、松風機、鍋爐等是主要噪聲源,將主廠房布置在周圍沒有敏感點的廠區東側是較合理的。需對發電機組、風機和鍋爐等作強化隔聲、吸聲處理,并充分利用建筑物進行遮擋隔聲,加強廠區綠化,以保證廠界噪聲達標和不對附近農居產生影響。 (7)冷卻塔噪聲控制

①在冷卻塔頂增加一截擴散段,可降低通風機噪聲;有效控制冷卻塔的落水聲,在水面上張布細眼在右網,水面漂浮透水降噪聚酯氨酯軟體塑料;

②冷卻塔采用低噪聲風機和低噪聲電動機,如采用低轉速電動機,噪聲級可降低6~12dB; ③冷卻塔設置隔聲屏障,隔聲量不低于10dB。

4、固體廢棄物防治對策

本工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焚燒爐渣、飛灰、污水處理污泥和職工生活垃圾,根據其性質,爐渣做為一般性固廢可進行填埋處置或綜合利用,而飛灰根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標準,應按危險廢物處理。 (1)爐渣的處理

該項目產生的大量爐渣(約16%),爐渣浸出成份測定結果均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1996)的標準限值之內,經分選出金屬后,根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可以被當成一般的固廢,再進一步分選,可以被廣泛地用于建材、填方、造路。 (2)飛灰的處理

本項目垃圾焚燒爐飛灰應通過危險廢物鑒別,如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第6.3條規定,則可固化后送至填埋場填埋處置,如不符合則按危險固廢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妥善處置。 (3)本項目廠內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理

本項目廠內的生活垃圾和污泥由項目自行收集焚燒處理。

施工期污染控制對策與措施:

1、施工揚塵污染控制對策 控制施工期

揚塵的主要措施有:(1)灑水抑塵;(2)限制車速;(3)保持施工場地的清凈;(4)避免大風天氣作業。

2、施工噪聲控制措施

施工期的噪聲主要通過減少高噪設備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加強對一線操作人員的環境意識教育來控制。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選用機械噪聲較低的設備,對于必須使用的設噪設備,要盡量安排在白天施工,但盡可能避開教學時間,并有必要在市環保登記備案,若因施工必要,必須連續施工(如連續灌樁)則需事先申報環保局,經批準方可使用,一般情況嚴禁夜間施工。另一個方面,要加強一線操作人員的環境意識,對一些零星的手工作業,如拆裝模板、裝卸建材,盡可能做到輕拿輕放,并輔以一定的減緩措施,如鋪設草包等。表6-3為《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各施工點必須嚴格按照該限值執行。在夜間嚴格禁止各種打樁機的使用。

表6-3 不同施工階段場界噪聲限值

序號 施工階段 主要噪聲源 晝間 夜間

1 土 石 方 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 75 55 2 打 樁 各種打樁機 85 禁止施工

3 結 構 混凝土攪拌機、振搗機、電鋸 70 55 4 裝 修 吊車、升降機 65 55

3、施工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于鉆孔灌注樁打樁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水,應設置臨時沉砂池進行沉淀,上清液可排放,剩余泥漿應干化后用于廠區填方或運往垃圾填埋場填埋。 嚴禁將各類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任意排放和丟棄,充分利用現有的污水收集和垃圾收集系統,各類生活污水(包括沖洗水)必須進入化糞池進行處理,生活垃圾要集中定點收集,納入臨安市的生活垃圾清運系統,不得任意堆放和丟棄,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4、施工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建設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必須按相關管理條例有關規定進行處置,不能隨意拋棄、轉移和擴散,特別是不能倒入附近的排洪沖溝及河道內,造成水土流失,應及時運到指定點(如垃圾填埋場)或作鋪路基等處置。

5、施工期生態減緩措施 (1)項目填方取土的地方,還須盡快加強地表的綠化植被,以確保因裸露和雨水沖刷而引起水土流失。

(2)在工程總體規劃中必須考慮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生態損失納入工程預算;在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過程中,除考慮工程本身高質、高效原則以外,也必須考慮減少生態損失的原則。

(3)施工期間要盡力縮小施工范圍,減少生態環境的暫時損失,減少工程對生態的破壞范圍。 (4)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縮短施工時間,同時采取措施,減少裸地的暴露時間。

(5)嚴格管理施工隊伍,對施工人員、施工機械和施工車輛應嚴格按規定的路線行駛,不得隨意破壞非施

工區內的地表植被。

(6)杜絕施工現場的油泥等污染物隨處堆放和填埋,生活垃圾需設臨時垃圾箱,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進行清運。在施工完成,準備從施工現場撤出的同時,應及時清除施工場地滯留下的各類施工垃圾和廢物等。

6、水土保持措施

1、Ⅰ區:建筑物工程防治區 本區防治責任面積9500平方米。方案考慮臨時堆土作臨時防護措施,以攔擋建筑物基礎開挖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

建筑物基礎工程共開挖土石方約2080方米,臨時堆置在建筑物周邊,待基礎完成后全部回填?;靥钔猎诮ㄖ镏苓叧示€型分布,需采取臨時覆蓋和臨時攔擋措施進行防護。設計堆土斷面為梯形,堆高2.5米,內外邊坡均為1:1.5,堆土斷面約為5-6平方米。裝入表土的填土草包圍護在建筑物占地區下邊界,填土草包頂寬0.5m,高1m,內外坡均為1:0.2,填土草包填料取自臨時堆土。為提高土體抗侵蝕能力,臨時堆土填筑完成后,采用機械對臨時堆土表面進行拍實,提高堆土面層土地密實度,遇雨天在堆土表面用彩條布覆蓋。主體工程完工后,拆除填土草包,草包袋集中清運出場,土方取出用于工程區回填。工程共修建填土草包約310m3,拍實表層土體約2080立方米,彩條布1500平方米。

2、Ⅱ區:道路及廣場工程防治區

本區防治責任面積18400平方米。包括道路、廣場、綠化和管線工程。主體工程設計中采取的措施考慮較全面,基本能夠滿足水土保持要求。但在施工臨時排水措施考慮欠缺,因此方案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結合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1)施工期排水

項目區已設計永久排水系統,方案新增施工期臨時排水措施,設置簡易排水溝、沉沙池,防止施工期工程區內排水不暢,造成裸露填方在降雨等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水流無序排放,挾沙排入下游河道,影響周邊環境。 ① 排水溝設置

工程區為方狀,項目區內匯流面積較小,內以漫流為主,故工程區排水溝沿道路及沖溝縱向和橫向設置。臨時排水溝采用土質(梯形斷面,邊坡1:0.5,斷面尺寸為30cm×30cm,人工開挖排水溝,邊坡夯實,滿足2年一遇洪水要求。整個項目區共設置排水溝687米,開挖土方103立方米。 ② 沉沙池設置 根據工程區情況,排水系統規模較小,經計算沉沙池尺寸為2米×1.5米×1.5米。矩形斷面,采用標準磚砌筑,襯砌厚度25cm。整個項目區共設置沉沙池4座。位于項目區的道路邊。 施工中應加強巡查維護,發現排水系統損壞應及時修補,定期清理排水溝和沉沙池內淤積的泥沙,清理出的泥沙運輸至臨時堆土場,晾曬干化后用于區域綠化區填筑。主體工程完工后,

用于排水溝和沉沙池占地范圍的回填平鋪壓實。 (2)管線開挖臨時堆土防護

管線工程開挖的土石方在道路工程占地范圍內臨時堆放,用于管道敷設后的回填。施工期間,大量的土石方被開挖、擾動和堆積,破壞了原來的穩定和平衡狀態,使土體抗侵蝕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劇。

管線工程為線形工程,根據對部分在建工程的實地調查,若不及時采取防護措施,臨時堆土將產生大量水土流失,嚴重影響周邊環境。由于管線工程施工期較短,方案設計對臨時堆放的土石方采用彩條布臨時覆蓋。 管線工程共開挖土石方2920立方米,全部用于管線溝槽和周邊場地回填。管線線工程施工期短不采用草包防護?;靥钋霸诠芫€溝槽兩側分別堆置,需采取臨時覆蓋措施進行防護。設計堆土高1.5m,內外邊坡均為1:1.5,為提高土體抗侵蝕能力,臨時堆土填筑完成后,采用機械對臨時堆土表面進行拍實,提高堆土面層土地密實度??紤]彩條布可周轉2~3次,管線工程臨時堆土覆蓋使用彩條布與Ⅰ區共用。土體拍實2920立方米。

3、Ⅲ區:施工場地防治區

施工場地防治區面積1600平方米。為確保施工區排水暢通,減輕由于降雨等形成的地表徑流對工程區擾動地表的侵蝕,方案設計在施工場地外側開挖排水溝,與設置的沉沙池相連將水流淀后,將施工場地內集水排入布置的施工期臨時排水溝。臨時排水溝采用土質(梯形斷面,邊坡1:0.5,斷面尺寸為30cm×30cm,人工開挖排水溝,邊坡夯實,滿足2年一遇洪水要求。施工區共設置排水溝160米,開挖土方24立方米。工程結束后對場地進行平整,恢復設計功能。

4、Ⅳ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臨時堆土場防治區主要為表土臨時堆放場防治責任范圍為2845平方米,均為項目建設區,主體工程設計中主要采取了表土剝離、植被恢復、硬化地面等水保措施,方案新增水保措施主要為臨時堆土攔擋、施工臨時排水、土地平整等。 (1)臨時堆土場防護

本項目共設置1處臨時堆土場,堆土面積2845平方米,堆土量5200立方米,用于后期項目區綠化覆土。表土臨時堆土較為松散,土體抗侵蝕能力弱,在降雨等作用下易發生水土流失,且堆置時間較長,約為0.9年,為防治施工期間表土發生大量水土流失,方案設計對表土進行修整,表面撒種狗牙根草籽。設計堆土高度不大于2.5m,邊坡1:1.5,坡腳采用填土草包進行防護,填土草包頂寬0.5米、高1米,底寬0.9米。臨時堆土場共修筑填土草包護腳250米,計188立方米。填土草包填筑土源取自臨時堆放的表土,完工后,拆除填土草包,拆除土方用于綠化覆土,草包袋統一回收運輸出場。 (2)排水及

場地平整

其次在臨時堆土場四周開挖臨時土質排水溝(0.3米×0.3米),長約250米,與Ⅱ區的臨時排水溝、沉沙相連排出項目區。排水溝土方開挖38立方米。

在施工結束后拆除拆除填土草包,進行場地平整,恢復表土綠化。

5、Ⅴ區:邊坡工程防治區

主體工程已考慮邊坡防護、綠化等措施。方案新增措施主要為排水。在邊坡坡腳設置臨時排水溝,斷面(0.3米×0.3米),長約780米,土方開挖117立方米。并役置沉沙池4座。沉沙池尺寸為2米×1.5米×1.5米。矩形斷面,采用標準磚砌筑,襯砌厚度25cm。

6、建設區施工管理措施及要求

結合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工程建設防治區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1)場地填筑采用水平分層填筑,定期定時做好灑水防塵工作。 2)開挖、填筑等施工活動盡量避開雨日。

3)建設單位盡量做好土石方協調工作,開挖土石方盡可能利用,嚴禁任意傾倒,做到有土石方堆置就有防護。

4)為了保證土石方調運的交通暢通,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時序進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組織,力求施工順利進行,同時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要加強現場組織管理,切實做到文明施工。

5)切實保證遵循“三同時”的原則,做到水土保持防護工程與主體工程施工同步進行。

7、主要工程量

Ⅰ區:填土草包310立方米,拆除填土草包310立方米,土體拍實2080立方米,彩條布1500平方米。

Ⅱ區:排水溝土方開挖103立方米,沉沙池4座,土體拍實2920立方米。 Ⅲ區:排水溝土方開挖24立方米,場地平整1600平方米。

Ⅳ區:填土草包188立方米,拆除填土草包188立方米,排水溝土方開挖38立方米,場地平整2845平方米,撒種狗牙根草籽3000平方米(考慮坡度)。 Ⅴ區:排水溝土方開挖117立方米,沉沙池4座。

事故污染控制對策:

生活垃圾焚燒過程發生故障的原因較多,如噴嘴堵塞、儀器、設備損壞等。出現事故情況,會導致廢氣污染的排放量增大,對環境產生影響,為此要做好以下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強對設備的維修管理,使其在良好的情況下運行,嚴格按規范操作,盡可能避免事故性的排放。特別要注意保證尾氣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定期檢查石灰漿噴槍的運行情況,發現堵塞,及時更換和疏通。建議在線監測系統與石灰漿噴入系統及鍋爐主控系統聯網,一旦出現超標現象能夠自動采取措施,提高石灰石的投加量。

(2)垃圾焚燒爐須安裝在線監測儀,同步監測SO

2、HCl、煙塵等的排放濃度,一旦發現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可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3)當地環保部門要加強監管,定期對垃圾發電廠進行例行監測和抽查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廠內設廢水事故貯存池,對鍋爐檢修等情況下的垃圾滲濾液進行暫時貯存,并采取加蓋密封等措施。事故貯存池底部及四壁均采取防滲措施。 (6)廠方應設置專職的環保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現風險事故,同時加強日常培訓,在出現風險事故的情況下,可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風險事故的影響降至最低。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污染防治措施清單見表6-4。 表6-4 污染防治措施清單

分類 措施名稱 主要內容

施工期 廢氣 施工期在大風干燥天氣實施灑水進行抑塵,并保持場地清潔和限制車速。減少裸露地面,及時覆土回填。

廢水 設置臨時沉砂池,對鉆孔灌注樁泥漿水進行處理。

設置臨時化糞池,利用周圍現有的排水設施,對施工現場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

噪聲 嚴禁夜間打樁,采用低噪音設備。

固廢 合理處置廢土石方,防止二次污染。

施工管理 (1)打樁建議采用灌注樁機或液壓樁機; (2)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控制夜間施工; (3)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 營運期 廢 氣 垃圾焚燒爐

煙氣 (1)采用半干法反應器+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脫硫率≥85%,除塵率≥99.9%,HCl去除率≥80%;設置永久采樣孔和監測用平臺;

(2)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對SO

2、HCl、煙塵等進行監測; (3)必須設置爐溫自動監控系統,焚燒爐溫度控制在850℃以上;

(4)嚴格執行“三T”措施,設置爐內溫度850℃以上,停留時間2秒以上及合適的湍流度,焚燒爐渣熱灼減率≤5%;焚燒爐出口煙氣中含氧量6~12%之間;

(5)對溫度、停留時間、湍流度、含氧量、活性炭加料、袋式除塵器等進行工藝連鎖,DCS控制;

(6)提高煙囪排放高度為80m,并預留脫硝措施;

(7)每年由企業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兩次例行檢測,其中一次必須檢測二噁英。

臭氣 (1)垃圾庫房、垃圾輸送系統采用全密閉防滲漏設計,助燃空氣由

一、二次風機從垃圾庫上部引入,形成負壓,以免臭氣外逸; (2)垃圾運輸車必須采用專用的壓縮式密封垃圾車,并保持正常車況,運輸路線盡量遠離居民點;

(3)滲濾液處理構筑物應加蓋密封處理,并抽風至垃圾儲坑;裝卸平臺密閉,進出門設風簾。

粉塵 灰庫保持密閉,庫頂設置布袋除塵器;活性炭粉倉,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止粉塵外逸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固化后的飛灰鑒別后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第6.3條規定則填埋處置,若不符合則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外運運輸應采用密封罐車,避免造成飛灰的二次揚塵污染。

營運期 廢 水 冷卻

水 冷卻水采用閉式循環,定期對凝汽器進行清洗,基本不排污。

廢水 本項目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目前考慮采用場內預處理+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方式。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進滲瀝液處理站處理后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標準,經加壓后輸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廢水預處理能力200m3/d。設置事故應急池1000m3。廢水應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對出水COD、氨氮進行監測。廢水處理全部構筑物加蓋。

營運期

噪 聲 選型和安裝 (1)選擇低噪聲設備;

(2)鍋爐、發電機房、空壓機房、水泵房壁襯隔聲吸聲材料; (3)蒸汽放空管及減壓閥設小孔消音器,并嚴格禁止夜間排汽; (4)機爐集中控制室內,門窗處設置隔聲裝置;

(5)煙道與風機接口處,采用軟性接頭和保溫及加強筋; (6)風機、空壓機等設備設置消聲器,并加裝隔聲罩; (7)沖管時需裝設消聲器;

(8)水泵房改為地下布置。 營運期

固 廢 垃圾焚燒爐灰 本項目固化后的飛灰鑒別后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第6.3條規定則填埋處置,若不符合則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

垃圾焚燒爐渣 一般固廢,綜合利用。

生活垃圾 收集后廠內焚燒處理。

廢水處理污泥 收集后廠內焚燒處理。

綠化與環 境 防 護 / (1)定期在垃圾庫內及廠區道路噴灑滅蟲藥水,防止蚊蠅滋生; (2)搞好廠區綠化,設置一定寬度的綠化隔離帶;

(3)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防護距離內控制規劃,禁止建設敏感建筑。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對策預期效果見表6-5。

表6-5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對策一覽表

分類 措施名稱 主要內容 預期效果

廢氣 焚燒爐廢氣處理裝置 配備半干法煙氣凈化裝置,焚燒煙氣由80m高的煙囪高空排放。 脫硫率達到85%以上,除塵效率達到99.9%以上,脫酸效率達到80%以上。垃圾焚燒爐廢氣排放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 二噁英排放達到歐盟標準。

NOX處理措施 預留脫硝空間

在線監控措施 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同時與當地的環保系統聯網

臭氣處理措施 垃圾庫房、垃圾輸送系統采用全密閉防滲漏設計,助燃空氣由

一、二次風機從垃圾庫上部引入,形成微負壓,確保臭氣不外逸。 滲濾液處理構筑物應加蓋密封處理。 廠界NH

3、H2S等惡臭污染物廠界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

粉塵處理措施 在活性炭粉倉、飛灰庫頂安裝布袋除塵器 顆粒物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排放標準。

廢水 垃圾滲濾液和

沖洗廢水處理措施 預處理達進管標準后排入臨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廢水事故應急池1000m3,廠內污水預處理站設

計規模200m3/d。 達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管標準

生活污水

其它廢水

處理措施 化學廢水中和處理后回用,鍋爐排污水和冷卻塔排污水回用,中和池2m3 化水、鍋爐和冷卻塔排污水回用生產,雨水進市政雨水管網。

噪聲 降噪措施 選用低噪設備、隔聲降噪、優化總圖、加強管理和綠化 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

固廢 爐渣處理措施 綜合利用 無害化處理

飛灰 有條件的填埋或委托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

生活垃圾和污泥 廠內焚燒處理

風險 管理措施 制訂安全管理措施及應急預案 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

總量控制: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浙政發[2007]34號)和浙江省環境保護局浙環發[2007]57號《關于印發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管理、監測、統計和考核四個辦法的通知》文件要求,須進行新增污染物總量替代。本項目所涉及的總量控制指標主要為SO

2、CODCr總量控制指標。 (1)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

根據工程分析以及該2臺焚燒爐的煙氣控制排放濃度和廢水的排放標準,計算出該項目的SO2和CODCr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列表6-6。 表6-6 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

項目 排放控制濃度(mg/m3) 本項目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t/a) 說明

SO2 150.9 89.1

CODCr 350 24.68 納管量

60 4.06 進入環境量

(2)總量控制方案

根據臨安市環保局關于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總量平衡來源的回復,本項目新增的CODcr排放總量在2008年臨安板橋華生造紙廠工程減排的11.7t/a中按1:1平衡;本項目新增的SO2排放總量在2008年關停的臨安武隆磚瓦廠38t/a和杭州大眾塘瓷有限公司57.6t/a中按1:1平衡。

同時,根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試行)》:“新增二氧化硫(SO2)或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的新建企業,經杭州市環保局核準認定后,均應通過排放權交易方式有償獲得二氧化硫(SO2)或化學需氧量(COD)排污配額,方可按建設程序辦理其他手續。”因此,本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應根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試行)》的有關規定獲取配額。

七、公眾參與 (1)綜合結果:

在調查過程中,項目擬建地周圍的居民對臨安市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非常支持,絕大多數的公眾認為本工程的建設利大于弊,表示積極支持,并希望本工程能夠盡快建設投產,為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該區域的環境質量做出貢獻。公眾對項目建設還提出以下主要意見: 團體表意見及建議:切實做好周圍區域垃圾收集工作,廠址選址考慮垃圾運輸成本。 個人表意見及建議:應在污水處理、煙氣

處理方面做到達標排放。 (2)公眾參與意見的反饋和落實: 從以上公眾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被訪者及被訪單位是同意本項目在擬選廠址區進行建設的。針對以上公眾調查結果及公眾意見及建議,臨安市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本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垃圾接收范圍內的垃圾收集和清運工作。同時,本環評提出如下幾點要求: (1)要求建設單位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本環評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依照國家相關法規要求,確保污染物能夠達標排放或得到妥善處置; (2)項目在建成投產后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從源頭上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及排放量;

(3)項目實施單位應加強生產設備和污染治理措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杜絕出現事故排放的現象;

(4)建設單位在本項目建設過程中以及投產后,應始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最大限度的減輕對環境的影響,保障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以利于項目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3)公眾參與公示

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要求,建設單位在確定了本項目的環評單位之后,于2009年1月12日在臨安市《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日期為2009年1月12日~1月23日。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第一次環評公示證明》(詳見附件),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次公示采用了媒體與附近村莊告示欄相結合的方式。于2009年2月16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09年2月16日~2月27日,同時在附近的上畔村、上甘村、楊岱村公告欄張貼公告(公示證明見附件)。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評報告書公示證明》(詳見附件),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任何意見和建議。

八、環??尚行越Y論

臨安市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綜合利用政策,項目的建設基本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項目的建設可推進臨安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的進程,節約了大量的寶貴的土地資源,對促進臨安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本項目的建設已落實了總量來源。

在切實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礎上,項目投產后產生的污染物可做到達標排放或得到安全的處理、處置,項目總量控制指標可以落實,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可承受范圍之內,項目選址基本合理。

綜上所述,本環評認為在切實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及環境管理要求、嚴

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的前提下,從環保角度出發,本項目是可行的。

· PAGE 10 ·

· PAGE 35 ·

PAGE

36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范文第6篇

( 報 批 稿 )

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國環評證:甲字第2003號 二○○九年三月

一、項目概況

1、項目來源

隨著臨安市城市的發展,人口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逐年增加,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007年臨安市城區生活垃圾產生量232噸/日,臨安市城區未來十年內生活垃圾產生量將以約5%的速度遞增。目前,臨安市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送往臨安市垃圾填埋場作填埋處置,而一期垃圾填埋場已填滿,二期垃圾填埋場已于2004年建成使用,設計使用年限10年,按目前的垃圾填埋速度預計使用壽命縮短至5年,因此如垃圾僅考慮填埋預計到2010年左右將填滿。為解決臨安市生活垃圾的出路問題,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臨安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2臺225t/d二段往復式爐排垃圾焚燒爐配1套6MW汽輪發電機組。本工程的建設可推進臨安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的進程,節約了大量的寶貴的土地資源,對促進臨安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2、立項情況

省發改委關于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服務聯系單[2009]15號。

3、建設地點

位于臨安市錦南街道上畔村。

4、項目性質

本項目屬于新建項目。

二、工程概況

1、工程組成

項目基本構成見表2-1。 表2-1 項目基本構成

項 目 名 稱 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建 設 單 位 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

工程總投資 18968萬元

建設地點 位于臨安市錦南街道上畔村,用地面積57.99畝

建設性質 新建 建設規模 日焚燒垃圾450噸,

主體工程 垃圾焚燒爐 2臺225t/d二段往復式爐排垃圾焚燒爐

汽輪機 1臺6MW凝汽式汽輪機組

發電機 QF-6-2發電機組

配 套 工

程 輔助

工程 垃圾運輸 垃圾由臨安市及周邊地區環境衛生部門分散收集后,用專用垃圾車運送到垃圾發電廠。

垃圾庫房 有效容量2100t,可貯存5天的垃圾量。

灰、渣庫等 設渣庫一座,有效容積300m3,灰庫一座,有效容積約400m3

供水系統 生活用水水源來自城市供水管網,鍋爐除鹽水和設備冷卻水補充水來自橫溪(水源為大坑塢水庫),采用機力通風冷卻塔的循環供水系統。

化水處理設施 采用活性炭過濾+離子交換處理工藝

排水系統 雨污分流,滲濾液、生活污水和沖洗廢水經預處理達進廠標準后送入臨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其它廢水回用于生產。

排煙設施 單筒鋼筋砼結構,高度70m、出口內徑1.8m

貯運

系統 垃圾庫、渣庫、灰庫、地下式貯油罐、輸送系統等

環保

工程 焚燒爐廢氣采用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器;滲濾液、生活污水和各類沖洗廢水等預處理達標后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化水、鍋爐排污水和冷卻塔排污水等經預處理后回用于生產;飛灰安全處置、爐渣綜合利用,設灰渣暫存設施;事故應急池;在線監測系統;綜合降噪措施等。

2、垃圾的來源、垃圾收集和運輸系統

根據臨安市目前生活垃圾收集范圍和本項目擬增加收集的鄉鎮,目前已納入臨安市環衛收集系統并通過填埋處理的共4個街道和2個鎮,共計人口21.24萬人,本項目計劃新增收集的有2個鄉和4個鎮,共計人口12.18萬人。

本項目收集范圍內共有小型垃圾填埋場3座,分別為於潛、太湖源、高虹垃圾填埋場。 根據《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近期將對市中心40噸/日的一般垃圾轉運站擴建為轉運能力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同時在青山湖片區新建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一座。遠期將城南40~50噸/日的一般垃圾轉運站擴建為轉運能力40~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同時新建40~80噸/日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8座。

3、垃圾組份和理化性質 由于臨安生活垃圾目前尚未進行成分分析,因此項目申請報告采用了鄰近城市(湖州)生活垃圾成分分析結果,詳見表2-2。 表2-2 生活垃圾物理組成成分表

類別 有機物 無機物 可回收物 其他 混合

動物 植物 灰土 磚瓦陶瓷 紙類 塑料橡膠 紡織物 玻璃 金屬 竹木

小項(%) 0.48 21.41 14.24 2.95 8.03 27.82 3.91 2.57 0.45 1.17 0 16.98 大項(%) 21.89 17.19 43.95 0 16.98 垃圾元素特性分析及熱值如下:

碳 份 Car=24.82% 氫 份 Har=2.47% 硫 份 Sar=0.13% 氧 份 Oar=9.53% 氮 份 Nar=0.79% 灰 份 Aar=59.14% 水 份 Mar=44.6% 低位發熱量 Qar net =4430kJ/kg

4、機組選型及方案 (1) 裝機方案

本項目本期的裝機方案為:2×225t/d二段式爐排垃圾焚燒爐+1套6MW凝汽式汽輪機和1臺QF-6-2汽輪發電機。 (2)焚燒爐型

本工程擬采用結合了逆推加順推兩種技術優勢的二段式爐排,目前該爐型已成功地應用在溫州的臨江、永強等垃圾發電廠,江蘇的太倉、江陰等垃圾發電廠。 (3)余熱鍋爐

本工藝采用的余熱鍋爐為煙道式、單鍋筒自然循環中溫中壓鍋爐。 (4)汽輪機的配置

塊本工程汽輪機組配置采用一臺6MW的C6-3.43/0.98抽凝式汽輪機配一臺QF-6-2發電機。

三、工程分析

1、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流程

本項目垃圾焚燒發電主要由燃燒系統、熱力系統、點火及助

燃油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組成。其中垃圾焚燒發電主要工藝流程見下圖。

EMBED Visio.Drawing.6

2、類比調查

(1)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環??⒐を炇召Y料 ■類比條件分析及工藝參數

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處理太倉市內的生活垃圾,不處理工業固廢和醫療廢物,因此處理對象相同;焚燒爐為二段往復式爐排焚燒爐,與本項目相同;煙氣處理工藝采用半干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裝置,與本項目相同;因此具備類比條件。 ■焚燒爐廢氣類比監測結果

二噁英濃度為0.041~0.118ngTEQ/m3,平均濃度為0.074ngTEQ/m3,平均濃度能夠達到歐盟標準(0.1ngTEQ/m3),但監測資料中有一次監測數據超過了歐盟標準,超標18%。分析原因可能主要與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布袋除塵器的除塵效率過低有關,其平均除塵效率僅為99.48%,而其他同類工程除塵效率基本在99.9%以上。除塵效率過低導致布袋對煙氣中的二噁英攔截率降低,二噁英以吸附在飛灰及細微的活性炭顆粒表面上的形式排入大氣中。 ■惡臭污染物類比監測結果

2006年12月13日至14日江蘇環境監測中心在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上、下風向共設4個監測點(上風向對照點1個,下風向廠界3個),監測結果表明,各測點臭氣濃度和甲硫醇均未檢出,氨和硫化氫的最大濃度均出現在下風向,其中氨的最大濃度點位于在垃圾庫和卸料大廳南側,硫化氫最大濃度點位于垃圾庫和卸料大廳東南側。臭氣濃度、甲硫醇、氨和硫化氫均能夠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中二級標準。 (2) 溫州永強垃圾焚燒發電廠環??⒐を炇召Y料 ■類比條件分析及工藝參數

溫州永強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處理溫州市內的生活垃圾,不處理工業固廢和醫療廢物,因此處理對象相同;焚燒爐為二段往復式爐排焚燒爐,與本項目相同;煙氣處理工藝采用半干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裝置,與本項目相同;因此具備類比條件。 ■焚燒爐廢氣類比監測結果

2#垃圾焚燒鍋爐脫硫除塵系統二個生產周期的煙塵排放濃度分別為3.30mg/N.m3和4.22mg/N.m3;SO2排放濃度38.6mg/N.m3和75.7mg/N.m3;HCl排放濃度分別為32.6 mg/N.m3和36.5mg/N.m3;NOX排放濃度分別為319mg/N.m3 和263mg/N.m3;CO排放濃度分別為2.0mg/N.m3和小于1.0mg/N.m3;Hg排放濃度分別小于0.029mg/N.m3和0.028mg/N.m3;Cd排放濃度均小于0.005mg/N.m3;Pb排放濃度分別為0.111mg/N.m3和<0.088mg/N.m3;煙氣黑度均小于1。各項指標均低于GB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中規定的各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

除塵效率為99.92%和99.95%,脫硫效率為43.4%和76.4%,脫酸效率為76.8%和83.6%。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3-1和3-2。 表3-1 垃圾滲濾液類比監測結果 (1) 單位:mg/L(除pH外) 采樣日期 pH CODCr 氨氮 懸浮物 砷 六價鉻

4月 24日 范圍 7.22(7.25 2.56(104( 2.95(104 901( 1.40(103 328(382 0.068( 0.169 0.010( 0.011

平均值 / 2.76(104 1.23(103 359 0.101 0.010 4月 25日 范圍 7.13(7.44 2.23(104( 6.89(104 408( 990 146(250 0.32( 0.080 0.009( 0.010

平均值 / 3.64(104 758 202 0.055 0.010 兩日均值

3.20(104 994 281 0.078 0.010 表3-2 垃圾滲濾液排放廢水監測結果(2) 單位:mg/L(除pH、Hg外) 采樣日期 硒 氟化物 汞(μg/L) 鉛 鎘

4月

24日 范圍值 0.0012(0.0051 5.22(5.98 2.67(4.63 <0.5(0.58 <0.0

5 日均值 0.0031 5.73 3.55 <0.5 <0.05 4月

25日 范圍值 0.0010(0.0031 6.47(10.8 2.28(4.24 <0.5 <0.05

日均值 0.0025 8.06 3.21 <0.5 <0.05 兩日均值 0.0028 6.90 3.38 <0.5 <0.05 ■噪聲類比監測結果

主要噪聲源為設備噪聲,主要有空壓機、汽輪機、送風機、冷卻塔、發電機、引風機等,其源強在74.4~93.7dB(A)范圍內。具體見表3-3。 表3-3 主要噪聲源監測結果

序號 設備名稱 監測結果(dB)

1 空壓機 82.4 2 汽輪機 90.9

3 送風機 87.5 4 冷卻水塔 74.4 5 給水泵 93.7 6 發電機 90.8 7 引風機 84.2

3、工程污染源匯總 工程“三廢”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匯總見表3-4。 表3-4 工程“三廢”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匯總表

污染物名稱 產生量(t/a) 削減量(t/a) 排放量(t/a) 廢氣 SO2 356.4 267.3 89.1

煙塵 12605.55 12586.62 18.93

NOX 175.92 0 175.92

HCl 106.29 85.04 21.25

二噁英 / / 0.59×10-4

Hg / / 0.044

Pb / / 0.124

Cd / / 2.95×10-3

NH3 0.134 0 0.134

H2S 0.014 0 0.014 廢水 廢水量 67657 0 67657

CODCr 734.03 729.97 4.06

NH3-N 22.89 22.35 0.54 固 體 廢棄物 爐渣 23760 23760 0

飛灰 7920 7920 0

污泥 10 10 0

生活垃圾 13.2 13.2 0

四、選址周邊環境及保護目標

1、主要保護目標

(1)環境空氣:評價范圍內廠界外評價范圍內村莊及學校。

(2)水環境:工程擬建地附近的橫溪和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水體錦溪,III類水質。 (3)聲環境:推薦廠址方案200m內無噪聲敏感點。 (4)生態環境:土地、綠化、植被。 表4-1 污染物控制內容與控制目標

控制對象 控制內容 控制目標

大 氣

污染物 SO

2、煙塵、NOX、HCl、二噁英類、臭氣、NH

3、H2S和重金屬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 控制非正常工況的發生與非正常工況下污染物的排放量。

杜絕風險事故的發生。 污染物達標排放,環境中污染物濃度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廢 水 pH、COD、BOD

5、NH3-N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 冷卻水循環使用,鍋爐和冷卻水排污水回用,職工生活污水、各類沖洗廢水和垃圾滲濾液經處理達相應進管

標準后進污水處理廠 固 體

廢棄物 飛灰、爐渣的收集、存貯與處理 固體廢物有序分類貯存,不產生淋溶水和揚塵等二次污染物,可回收利用固廢回收利用,危險固廢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噪聲 鍋爐、發電機組、各類風機、壓縮機、水泵、冷卻塔的聲源及傳播 使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

表4-2 評價區域環境空氣敏感點分布(推薦廠址方案)

序號 敏感點名稱 方位 距廠界最近距離(m) 總規模

1 玲瓏中學 NW 3600 71名教師、1059名學生,23個班級、3個年級

2 玲瓏村 NW 3300 411戶、1230人

3 卦畈村 NNW 2800 613戶、1978人

4 楊岱村 NW 860 581戶、1780人

5 東山村 WNW 2260 765戶、2321人

6 上泉村 SW 1360 501戶、1523人

7 上甘村 SSE 665 301戶、1020人

8 上畔村 E 690 810戶、2561人

9 柯家村 NNE 1440 532戶、1580人

10 市塢村 NE 3590 263戶、780人

2、環境質量現狀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

評價區域各測點SO

2、NO2一次濃度和TSP、PM10日均濃度能夠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類區標準;各測點NH

3、H2S、HCL一次濃度能夠滿足《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限值要求;各測點重金屬As、Pb和Hg的日均濃度能夠滿足《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限值要求,Cd日均濃度能夠滿足前南斯拉夫環境標準要求;二噁英日均濃度能夠滿足日本標準??偟膩碚f,評價區域現狀環境空氣質量較好,能夠滿足相應標準要求。

◎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橫溪斷面水質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錦溪三個監測斷面中,污水處理廠排放口上游除氨氮略有超標外,其余各項評價因子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及排放口下游1000m兩個監測斷面COD、BOD

5、氨氮均出現較大程度超標,其余各項評價因子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限值。分析原因可能為監測斷面位于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的混合過程段內,也可能由附近存在工業企業排污或沿岸生活污水排入等因素導致。

(2)廠址擬建地上、下游地下水監測項目中各項監測指標均能夠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的要求,評價區地下水現狀水質較好。 ◎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上畔村廠址及其附近敏感點各噪聲監測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擬建廠址周邊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監測點土壤中的汞、鉛等重金屬含

量均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值,重金屬鎘含量均出現超標,鎘是一種較為典型的由于人類活動進入環境的元素,通常鎘超標被認為與電鍍、合金、塑料穩定劑以及顏料和電池生產污染有關,但本項目擬建地附近工業企業較少,因此類生產活動造成土壤中鎘超標的可能較小,超標原因可能與農田塑料地膜的大量使用有關。土壤中二噁英能夠滿足加拿大居住區土壤中二噁英的控制標。 總體而言,區內土壤質量較好,基本達到Ⅱ類土壤的要求。

3、規劃相符性和選址合理性分析 ◎規劃相符性分析

(1)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的相符性 根據《臨安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本工程所在區域屬于Ⅱ1-20185D02上甘城鎮及生態工業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屬于優化準入區,詳見附圖2。

區內建設開發活動環境保護要求:發展以電子、服飾等環保生態型工業及無污染、少污染的高新科技企業。禁止在非工業區地塊新建、擴建、改建產生噪聲、煙塵、粉塵、惡臭和有毒氣體以及污水無法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的項目,工業用地應相對集中。本項目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屬于環保生態型工業,用地性質已轉為工業用地,污水能夠進管,因此與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基本相符。

(2)與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的相符性 本項目位于城市建成區范圍外,《臨安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本項目擬建地的土地利用規劃均沒有定位,城市總體規劃圖見附圖11。目前,臨安市規劃局已出具了選址意見,國土局已出具了土地預審意見,因此本項目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沒有沖突。

(3)與環境功能區劃符合性

本工程納污水體錦溪為III類水質多功能區;工程所在區域環境空氣功能區劃為二類區。 根據本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在切實落實各項環保措施情況下,本工程建成投產后正常情況下,主要污染物對周圍環境以及各環境保護目標影響較小,區域環境質量的控制目標是可達的,項目建設與環境功能區劃要求是相符的。 (4)與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符合性 根據《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2005~2020年),近期規劃設置市級大型垃圾填埋場一處(在現有垃圾填埋場廠址附近擴建),設計日垃圾填埋量300噸,總庫存量200萬立方米;遠期為減少垃圾處理場對城市建設區的影響,廢除現有垃圾填埋場,在青山湖片區南側規劃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400噸,采用先進的焚燒發電處理工藝,用地規模6~8公頃,周邊應設置不小于10m的綠化隔離帶,設立特殊垃圾焚燒爐,至2020年,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

化處理率達到100%。

由此可見,本項目選址與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有所差異。根據向臨安市建設局了解,臨安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將隨著臨安城市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而進行調整,原因是現有垃圾填埋場距離市區過近,不宜再進行大規模擴建,而垃圾填埋場另行選址又非常困難,至2010年現有垃圾填埋場填滿后臨安市的生活垃圾將沒有去處,因此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勢在必行,擬將遠期規劃建設的垃圾焚燒廠調整為近期建設,初步規劃選址位于錦南街道上畔村附近,為此臨安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程拆遷量小、土地使用價值較低;

廠址周圍空曠、居民點少,并有擴建余地。 本項目廠址選擇的不利方面 (1)本項目的廢渣排放出路問題,區域沒有滿足垃圾發電廠廢渣(特別是危險廢物)排放所需的達到要求的城市集中處理場地;

(2)廠址應建在城市的下風向或離城市有一定距離,避免垃圾處理廠廢氣排放和惡臭污染影響。本項目選址位于臨安市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同時位于城市建成區外,但本項目選址與臨安市區相對距離較近,約3.5km,且錦城街道的發展方向以向南、向西發展為主。若今后在錦城街道南側發展大規模居住區,則可能存在環境污染風險,建議對本項目周邊相鄰地塊規劃進行控制,不宜規劃發展大型居住區。

五、環境影響主要結論

1、環境空氣影響評價結論

(1)在有組織廢氣(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正常排放工況下,除NO

2、HCl最大小時地面濃度貢獻值超過相應環境質量標準外,其余各類廢氣污染物最大小時地面濃度貢獻值與本底疊加后均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針對NO

2、HCl的超標情況必須采取優化排放方式等措施;各有組織排放廢氣最大日均、年均地面濃度貢獻值與本底疊加后均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

(2)有組織廢氣(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正常排放,對評價區域內各敏感點SO

2、PM

10、NO

2、HCl、二噁英等廢氣污染物的小時、日均、年均濃度貢獻值均較小,與相應本底濃度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3)有組織廢氣(SO

2、PM

10、二噁英)非正常排放時,SO

2、PM

10、二噁英最大地面小時濃度貢獻值高于正常工況,但與本底疊加后仍能滿足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4)有

組織廢氣(SO

2、PM

10、二噁英)非正常排放時,評價范圍內各敏感點SO

2、PM

10、二噁英最大地面小時濃度貢獻值均高于正常工況,但與本底疊加后仍能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

(5)無組織廢氣(氨氣、硫化氫)正常排放工況下,氨氣、硫化氫最大地面小時濃度、日均濃度貢獻值均超過相應環境質量標準,但能滿足廠界標準要求,考慮到最大濃度落地點位于廠區范圍內,可通過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等措施,減輕無組織廢氣排放對附近居住環境的影響,保護人群健康。氨氣、硫化氫最大地面年均濃度與本底值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6)無組織廢氣(氨氣、硫化氫)正常排放,對評價區域內各敏感點氨氣、硫化氫廢氣污染物的小時、日均、年均濃度貢獻值均較小,與相應本底濃度疊加后,可滿足相應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環境防護距離:項目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經調查現環境防護距離內無環境敏感點,因此環境防護距離能保證。此外,要求當地規劃部門在該防護距離范圍內嚴格控制新居民點的建設。 環境防護距離:

(1)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本項目無組織排放源主要為垃圾倉發出惡臭污染物,主要成份為NH3和H2S。垃圾池是一個密閉且微負壓的水泥池,垃圾貯坑上部設焚燒爐一次風機和二次風機的吸風口,風機從垃圾貯坑中抽取空氣,用作焚燒爐助燃空氣,維持垃圾貯坑中的負壓,防止坑內臭氣外溢。同時,在垃圾貯坑上部設有事故風機,在全廠停爐檢修或突發事故的情況下,將垃圾坑內的氣體通過事故風機收集后通過煙囪排入大氣,避免臭氣外溢。卸料大廳設一個進出口,進出口上方設有電動卷簾門防止臭氣向外環境擴散,卸料大廳保持微負壓。因此,正常情況下基本不排放惡臭污染物,只在垃圾運輸車輛進出卸料大廳時存在部分惡臭氣體逸出。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中推薦模式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進行計算,計算參數和結果見表5-1。因此,本項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為垃圾庫為中心200m。 表5-1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參數及結果 污染物名稱 排放速率 (kg/h) 面源長度 (m) 面源寬度 (m) 源高 (m) 計算結果

(m) NH3 0.27 35 24 7 無超標點

H2S 0.028

200 (2)環境防護距離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附件“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查的技術要點”:

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類項目的第6條:根據正常工況下產生惡臭污染物(氨、硫化氫、甲硫醇、臭氣等)無組織排放源強計算的結果并適當考慮環境風險評價結論,提出合理的環境防護距離,作為

項目與周圍居民區以及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的控制間距,作為規劃控制的依據。新改擴建項目環境防護距離不得小于300米。 根據環境風險評價結果,事故情況下焚燒煙氣中SO

2、PM10最大落地小時濃度能達標;而HCl和二噁英雖然各敏感點處濃度能夠達標,但由于受地形影響,在項目東南側山頂處出現落地小時濃度的超標,距離煙囪約461m(即距廠界約420m),其他區域落地小時濃度能夠達標。事故情況下,垃圾坑內氣體通過事故風機收集后通過煙囪排入大氣,預測結果顯示最大落地點濃度能夠達標。因此,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200m的基礎上,適當考慮環境風險評價結論,取本項目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目前在該范圍內目前不存在村莊等敏感點。 建議相關規劃部門對本項目500m范圍內的用地進行規劃控制,禁止在該范圍內建設居住、學校、醫院等敏感建筑。

2、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環評中要求各類冷卻水循環使用,冷卻塔排污水、鍋爐排污水、化水車間化學廢水處理后納入中水系統并回用,本項目建成投產后產生的職工生活污水與垃圾滲濾液、各類沖洗水經處理后排入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本項目污水排放量較小,因此本項目污水由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對納污水體錦溪的貢獻值較小,錦溪水質基本能夠維持現有狀況。 項目生產用水取自橫溪,職工生活用水則來自自來水管網,本項目不開采地下水。在設計中對收集垃圾滲濾液的濾液池按照處置危險廢物的防滲要求,采取各項防滲措施,確保不污染地下水。

3、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根據預測,廠界噪聲級晝間均可以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夜間均出現不同程度超標。北廠界夜間超標8.8dB,主要受綜合水泵房噪聲影響,東廠界夜間超標5.3dB,超標原因是主要廠房集中布置在廠區偏東側,西、南廠界因距離主要噪聲源相對較遠,夜間超標程度相對較小(<4 dB) 。由于項目周邊居民距離廠界較遠(大于665m),且有山體阻隔,一般不會造成噪聲擾民現象。但對于廠界噪聲超標現象,應對主要聲源進行進一步治理,確保廠界噪聲達標。本環評要求綜合水泵房由半地下布置改為地下布置,其他高噪聲車間須加強車間墻體的隔聲和吸聲效果,確保隔聲量在15dB以上,同時在4個廠界處加強綠化降噪。在進一步采取了以上降噪隔聲措施后,各廠界噪聲能夠達到2類區標準。 此外,余熱鍋爐不定期的蒸汽放空噪聲的噪聲級高(噪聲級在110dB以上),噪聲影響范圍遠,但排氣放空時間短,相應影響時間也短。在事故排放時間內,夜間超1類區標準距離超過2km

,對周圍環境將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因此要求企業對排氣管設置消聲器(消聲量在25dB以上),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放空時間一般較短,通過控制放空的時間和周期,有計劃的選擇在白天放空,同時公告附近居民,減小噪聲對敏感目標影響。

4、固體廢棄物處置影響分析結論

項目建成投產后產生的爐渣外運至附近水泥廠和磚瓦廠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目前建設單位已與板橋五金建材廠簽訂處置協議;飛灰經鑒定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第6.3條規定,則可送至臨安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置,如不符合則由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妥善處置。同時本環評中針對性提出了相關防治措施,確保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在貯存、利用或運輸過程中,不外溢進入水體、空氣而造成二次污染。

5、事故風險影響分析結論

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廢氣、廢水等治理設施因故不能運行,使得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有毒有害工業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焚燒;工廠處于較長時間的停機狀態,垃圾得不到及時的處置。最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之一就是各治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所導致的事故排污風險。污染物事故排放對周邊環境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故項目在建成投產后須加強管理,嚴格落實本環評中提出的各項風險防范措施,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6、公眾參與結論

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要求,建設單位在確定了本項目的環評單位之后,于2009年1月12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第一次公示,公示日期為2009年1月12日~2009年1月23日;第二次公示采用了媒體與附近村莊告示欄相結合的方式。于2009年2月16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09年2月16日~2月27日,同時在附近的上畔村、上甘村、楊岱村公告欄張貼公告。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評報告書公示證明》,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任何意見和建議。

在公眾調查過程中,本項目投產后公眾擔心的主要環境問題為大氣污染,關于本次項目的總體態度,大多數被調查者表示支持,占總調查人數的77.2%,其余被調查者表示無所謂,沒有出現持反對意見。被調查團體建議切實做好周圍區域垃圾收集工作,廠址選址考慮垃圾運輸成本;被調查個人建議本項目應在污水處理、煙氣處理方面做到達標排放。

7、環保投資

項目環境保護投資主要由焚燒廢氣處理設施、廢水綜合利用、灰渣處理、噪聲防治、環境監測、綠化等方面組成。具體環保投資分項估算見表13.4-1。環保投資估算為2871.9萬元。約占總投資的

15.1%。

六、對策措施

營運期污染控制對策與措施:

1、廢氣污染防治對策與措施 二氧化硫、煙塵控制措施:

本項目配備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煙氣凈化裝置對產生的焚燒煙氣進行治理。 該工藝基本原理是利用干反應劑CaO或熟石灰粉Ca(OH)2原料制成Ca(OH)2溶液,由旋轉的噴嘴將Ca(OH)2溶液噴入反應器中,形成粒徑極小的液滴,煙氣與石灰漿液滴充分接觸,吸收焚燒煙氣中的SO

2、HCl及SO3等生成固態顆粒,同時在高效布袋除塵器前噴入活性炭吸附焚燒煙氣中的微量二噁英及重金屬致癌物質,再利用高效布袋除塵器除去焚燒煙氣中的固體顆粒。

目前省內垃圾發電廠普遍應用的半干法煙氣處理裝置,采用該類煙氣凈化裝置的同類型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效果表明,經治理后排放煙氣中的SO

2、煙塵等的排放濃度均低于《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中的標準限值。

本次設計對半干法反應塔進行改進,將該裝置原有的固定式噴槍改為旋轉噴霧器,使石灰漿的霧化效果更好,脫硫和脫酸效率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性能指標脫硫效率達85%。 氮氧化物控制措施:

因垃圾焚燒爐屬于中溫燃燒,通過爐內溫度的控制,可以降低NOX在鍋爐出口的濃度,排放濃度可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標準限值,故不設置專門的NOX抑制措施,但預留脫硝空間。 二噁英控制措施:

(1)控制爐膛內或在進入余熱鍋爐前煙道內的煙氣溫度不低于850℃,煙氣在爐膛內的停留時間不小于2s,O2濃度不少于6%,并合理控制助燃空氣的風量、溫度和注入位置,也稱“三T”控制法。有利于抑制PCDD/PCDF的生成及生成的PCDD/PCDF的完全分解??s短煙氣在處理和排放過程中處于300~500℃溫度域的時間,控制余熱鍋爐的排煙溫度不超過250℃左右(本項目設計排煙溫度為210℃)。

(2)配備半干法煙氣凈化裝置去除焚燒煙氣中的二噁英。由于二噁英是細微的有毒物質,即使在焚燒爐中完全焚燒后仍會有微量的二噁英產生。二噁英為高沸點物質,氣化壓力很低,在布袋除塵器附近煙氣(溫度為150℃~180℃)中的二噁英為細小顆粒,當煙氣穿過布袋除塵器時,二噁英便會得到過濾并逐漸積聚在粉層上,同時煙氣凈化裝置在布袋除塵器前加噴活性炭,可對二噁英起到吸附作用,吸附后的活性炭被布袋除塵器過濾下來,則焚燒煙氣中所含的大部分二噁英可被去除。

(3)將鍋爐的出口煙氣急冷降至200℃左右,避免煙氣再度形成二噁英,把布袋除塵器前的煙氣入口溫度控制在150℃以下,使二噁英更易去除。二噁英在常溫下以固態存在,煙氣溫度越低,越容易由氣化狀態變

為細小顆粒物,更易在布袋除塵器中去除。表11.2-3為日本三菱重工對幾個商業焚燒廠中試驗研究的數據。由測試結果可知,當煙氣溫度從200℃降低到150℃后,布袋除塵器出口測得的二噁英濃度進一步降低。

(4)在布袋前設置的活性炭噴射裝置,改變原來靠負壓吸入的方式,采用鼓風噴射的方式,使活性炭能夠更加充分的混合,增強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惡臭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1)垃圾庫房惡臭強度較高,應保證焚燒爐一次送風系統的正常運行,使垃圾庫房始終處于負壓狀態,控制垃圾庫房惡臭氣體的外泄,并且通過將惡臭氣體燃燒處理,以消除惡臭。 (2)垃圾運輸車將生活垃圾卸入庫房時須開啟垃圾庫房大門,此時將有部分惡臭氣體的泄出,垃圾庫房大門處應設置雙層內幕以有效控制惡臭氣體的排放。

(3)垃圾運輸車應采用密封型的車輛,運輸過程車廂嚴禁敞開,禁止車廂破損、密閉性能不好有可能導致撒漏的垃圾車運輸垃圾,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惡臭氣體對沿線的影響;當地環衛部門在制定垃圾運輸路線時應盡量繞開居住區,尤其是密集居住區。在廠界附近應設置綠化帶,以阻擋垃圾運輸車散發的惡臭氣體。

(4)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構筑物(調節池、厭氧池)均加蓋密閉,并吸風排至垃圾坑負壓區。

其它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本工程煙氣凈化系統采用采用國際主流的半干法反應塔+活性碳噴射+布袋除塵器除塵對煙氣中的顆粒物、酸性氣及重金屬體進行治理,應加強對煙氣凈化設施的維護管理,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教育提高其工作責任心,以確保煙氣凈化設施的正常運行,保證顆粒物、酸性氣體和重金屬的去除率。

(2) 灰庫保持密閉,庫頂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止粉塵外逸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固化后的飛灰及時外運,外運運輸應采用密封罐車,避免造成飛灰的二次揚塵污染。 (3)活性炭粉倉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治粉塵外逸。

(4)工程設計中采用先進的DCS中央控制系統及以太網,使全廠的生產能夠在統一協調指揮下運行。

(5)加強廠區內的綠化工作,特別是在垃圾庫房、灰渣庫等四周種植樹木,種植樹種以常綠樹木為主,如冬青、雪松、香樟及高大的水杉等,以形成上下立體綠化,綠化高度可達3~5米,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起到抑塵降噪的作用。

2、水污染防治對策

本項目滲濾液擬采用場內預處理+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方式。瀝液進滲瀝液處理站處理后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標準,即pH6~

9、CODcr350mg/l、BOD5200mg/l、SS200mg/l、氨氮30mg/l,經加壓后輸送至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

(1)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的處理

根據本工程滲濾液的水質、水量特點和處理要求,以及國內垃圾焚燒廠的滲濾液處理工程實踐,建議本項目滲濾液處理設施規模為200m3/d,滲瀝液處理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初沉池、調節池、厭氧反應器、膜生化反應器MBR系統。設計進水濃度為CODcr50000mg/L、氨氮1500mg/L,各主要工藝單元處理效率見表6-1。由表可見,出水能夠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管標準,即CODcr350mg/L,氨氮30mg/L。 表6-1 各主要工藝單元處理效率

單元 項 目 CODcr(mg/l) NH4-N(mg/l) 滲濾液初沉池 進水 50000 1500

出水 35000 1500

去除率 30% / 滲濾液調節池 進水 35000 1500

出水 28000 1350

去除率 20% 10% 沖洗廢水調節 進水 28000/473 1350/15.5

出水 9786 467 去除率 / / 厭氧反應器 進水 9786 467 出水 1957 93

去除率 80% 80% 反硝化池 進水 1957 93 出水 1761 84

去除率 10% 10% 硝化池 進水 1761 84

出水 528 34

去除率 70% 60% 超濾裝置 進水 528 34

出水 264 17

去除率 50% 50% 此外根據類比調查,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是采用了以上的滲濾液處理工藝,根據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于2006年12月12日至12月13日對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的監測數據顯示(表6-2),由表可見,污水經預處理后出水能夠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進廠標準,第一類污染物出水濃度能夠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因此本項目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預處理工藝采用厭氧反應+膜生化反應組合工藝是可行的,污水經預處理后能夠滿足相應的進管標準。

表6-2 太倉協鑫廢水預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結果

監測位置 日期 日均值

pH SS CODcr BOD5 總磷 氨氮

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 12月12日 7.55~7.58 87 158 9.58 0.16 5.74

12月13日 7.58~7.59 166 214 15.0 0.29 18.6 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標準 6~9 200 350 200 3 30 監測位置 日期 日均值

氟化物 總砷 總鉛 六價鉻 總鎘

廢水預處理設施出口 12月12日 0.66 3.05×10-3 0.09 0.294 0.01L

12月13日 0.68 4.04×10-3 0.09 0.324 0.01L 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標準 / 0.5* 1.0* 0.5* 0.1* *注:第一類污染物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為防止滲瀝液滲漏,避免造成重金屬及其它污泥物對地下水及土壤的二次污染,對垃圾貯存坑、滲濾液儲水池以及事故收集池底部及四壁采取防滲漏的措施,依據建筑材料的滲透系數和厚度,采用復合襯層或雙人工襯層,襯層使用HDPE(人工合成材料:高密度聚乙烯),以免污染地下水。

為預防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發生故障等應急情況,垃圾池側設滲濾液收集池,收集池容量不少于1000m3

,足夠有5天收集容量。 (2)其他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

生產廢水主要是冷卻塔排污水、鍋爐排污水、化學廢水,化學廢水經中和處理后和冷卻塔排污水及鍋爐排污水一起納入中水回用系統,回用于車間和道路沖洗水、尾氣處理系統用水、綠化等。本項目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納入市政污水管網。 (3)污水管網的建設

根據調查,目前臨安市城市污水管網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汽口、主蒸汽母管排汽口都裝有小孔消聲器;發電機和水泵等設備外加噪音隔離罩;風機進出口、水泵進出口加裝橡膠接頭等振動阻尼器;水泵等基礎設減振墊,從傳播途徑控制噪聲的傳播。 提高自動控制水平,風機、水泵等高噪聲設備的參數檢測和自控運行做到無需要人員在現場工作。檢修時應對有關人員的工作時間作出相應規定以減少人員受噪聲危害。 主廠房合理布置,噪聲源相對集中,控制室、操作間采用隔音的建筑結構。

總圖合理布局并加強廠區綠化,充分利用廠內建筑物的隔聲作用,利用綠化帶降低噪聲,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車輛產生的噪聲,可以通過加大車輛行駛管理力度,如限制鳴笛和車速來降低交通噪聲。 以上措施可使車間噪聲水平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J86-97)所規定的限值。再經過廠房建筑的隔聲、空氣的吸收以及噪聲傳播過程中的衰減,廠界噪聲水平能符合《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所規定的限值,對環境不會產生大的影響。評價具體建議如下:

(1)鍋爐安全閥排氣系統降噪措施

①在排氣口安裝小孔噴注、節流降壓型消聲器; ②將鍋爐蒸汽的排空口背向廠前區。 (2)風機噪聲控制措施

①在風機進出口安裝使用阻性或阻抗復合性消聲器; ②加裝隔聲罩;

③在風機與基礎之間安裝減振器,并在風機進出口和管道之間加一段柔性接管; ④確保消聲器和隔聲罩綜合降噪量不小于20dB。 (3)汽輪發電機組噪聲控制 ①選用低噪聲的發電機組;

②在進排氣管道上裝設阻性消聲器; ③機組四周安裝隔聲箱體(罩); ④機座下安裝隔振支承;

⑤發電間采用吸聲和隔聲設計,在房間頂部屋頂吊設吸聲體,并在墻體表面敷放吸聲材料,確保車間墻體隔聲量不低于15dB。 (4)空壓機噪聲控制 ①在進氣口

裝抗性消聲器; ②機組加裝隔聲罩;

③避開共振管長度,并在管道中心加設孔板進行管道防振降噪; ④在貯氣罐內適當位置懸掛吸聲錐體,打破駐波降低噪聲。 (5)水泵噪聲控制措施

①水泵房半地下布置改為地下布置; ②在墻體與基礎之間設置減振器;

③水泵房采用吸聲和隔聲設計,在房間頂部屋頂吊設吸聲體,并在墻體表面敷放吸聲材料。 (6)管路系統噪聲控制 ①選用低噪聲閥門;

②在閥門后設置節流孔板; ③在閥門后設置消聲器;

④合理設計和布置管線,設計管道時盡量選用較大管徑以降低流速,減少管道拐彎,交叉和變徑,彎頭的曲率半徑至少5倍于管徑,管線支承架設要牢固;靠近振源的管線處設置波紋膨脹節或其他軟接頭,在管線穿過墻體時最好采用彈性連接; ⑤在管道外壁敷設阻尼隔聲層。

從垃圾發電廠的平面布局來看,由于發電機組、引風機、松風機、鍋爐等是主要噪聲源,將主廠房布置在周圍沒有敏感點的廠區東側是較合理的。需對發電機組、風機和鍋爐等作強化隔聲、吸聲處理,并充分利用建筑物進行遮擋隔聲,加強廠區綠化,以保證廠界噪聲達標和不對附近農居產生影響。 (7)冷卻塔噪聲控制

①在冷卻塔頂增加一截擴散段,可降低通風機噪聲;有效控制冷卻塔的落水聲,在水面上張布細眼在右網,水面漂浮透水降噪聚酯氨酯軟體塑料;

②冷卻塔采用低噪聲風機和低噪聲電動機,如采用低轉速電動機,噪聲級可降低6~12dB; ③冷卻塔設置隔聲屏障,隔聲量不低于10dB。

4、固體廢棄物防治對策

本工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焚燒爐渣、飛灰、污水處理污泥和職工生活垃圾,根據其性質,爐渣做為一般性固廢可進行填埋處置或綜合利用,而飛灰根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標準,應按危險廢物處理。 (1)爐渣的處理

該項目產生的大量爐渣(約16%),爐渣浸出成份測定結果均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1996)的標準限值之內,經分選出金屬后,根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可以被當成一般的固廢,再進一步分選,可以被廣泛地用于建材、填方、造路。 (2)飛灰的處理

本項目垃圾焚燒爐飛灰應通過危險廢物鑒別,如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第6.3條規定,則可固化后送至填埋場填埋處置,如不符合則按危險固廢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妥善處置。 (3)本項目廠內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理

本項目廠內的生活垃圾和污泥由項目自行收集焚燒處理。

施工期污染控制對策與措施:

1、施工揚塵污染控制對策 控制施工期

揚塵的主要措施有:(1)灑水抑塵;(2)限制車速;(3)保持施工場地的清凈;(4)避免大風天氣作業。

2、施工噪聲控制措施

施工期的噪聲主要通過減少高噪設備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加強對一線操作人員的環境意識教育來控制。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選用機械噪聲較低的設備,對于必須使用的設噪設備,要盡量安排在白天施工,但盡可能避開教學時間,并有必要在市環保登記備案,若因施工必要,必須連續施工(如連續灌樁)則需事先申報環保局,經批準方可使用,一般情況嚴禁夜間施工。另一個方面,要加強一線操作人員的環境意識,對一些零星的手工作業,如拆裝模板、裝卸建材,盡可能做到輕拿輕放,并輔以一定的減緩措施,如鋪設草包等。表6-3為《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各施工點必須嚴格按照該限值執行。在夜間嚴格禁止各種打樁機的使用。

表6-3 不同施工階段場界噪聲限值

序號 施工階段 主要噪聲源 晝間 夜間

1 土 石 方 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 75 55 2 打 樁 各種打樁機 85 禁止施工

3 結 構 混凝土攪拌機、振搗機、電鋸 70 55 4 裝 修 吊車、升降機 65 55

3、施工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于鉆孔灌注樁打樁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水,應設置臨時沉砂池進行沉淀,上清液可排放,剩余泥漿應干化后用于廠區填方或運往垃圾填埋場填埋。 嚴禁將各類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任意排放和丟棄,充分利用現有的污水收集和垃圾收集系統,各類生活污水(包括沖洗水)必須進入化糞池進行處理,生活垃圾要集中定點收集,納入臨安市的生活垃圾清運系統,不得任意堆放和丟棄,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4、施工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建設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必須按相關管理條例有關規定進行處置,不能隨意拋棄、轉移和擴散,特別是不能倒入附近的排洪沖溝及河道內,造成水土流失,應及時運到指定點(如垃圾填埋場)或作鋪路基等處置。

5、施工期生態減緩措施 (1)項目填方取土的地方,還須盡快加強地表的綠化植被,以確保因裸露和雨水沖刷而引起水土流失。

(2)在工程總體規劃中必須考慮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生態損失納入工程預算;在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過程中,除考慮工程本身高質、高效原則以外,也必須考慮減少生態損失的原則。

(3)施工期間要盡力縮小施工范圍,減少生態環境的暫時損失,減少工程對生態的破壞范圍。 (4)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縮短施工時間,同時采取措施,減少裸地的暴露時間。

(5)嚴格管理施工隊伍,對施工人員、施工機械和施工車輛應嚴格按規定的路線行駛,不得隨意破壞非施

工區內的地表植被。

(6)杜絕施工現場的油泥等污染物隨處堆放和填埋,生活垃圾需設臨時垃圾箱,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進行清運。在施工完成,準備從施工現場撤出的同時,應及時清除施工場地滯留下的各類施工垃圾和廢物等。

6、水土保持措施

1、Ⅰ區:建筑物工程防治區 本區防治責任面積9500平方米。方案考慮臨時堆土作臨時防護措施,以攔擋建筑物基礎開挖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

建筑物基礎工程共開挖土石方約2080方米,臨時堆置在建筑物周邊,待基礎完成后全部回填?;靥钔猎诮ㄖ镏苓叧示€型分布,需采取臨時覆蓋和臨時攔擋措施進行防護。設計堆土斷面為梯形,堆高2.5米,內外邊坡均為1:1.5,堆土斷面約為5-6平方米。裝入表土的填土草包圍護在建筑物占地區下邊界,填土草包頂寬0.5m,高1m,內外坡均為1:0.2,填土草包填料取自臨時堆土。為提高土體抗侵蝕能力,臨時堆土填筑完成后,采用機械對臨時堆土表面進行拍實,提高堆土面層土地密實度,遇雨天在堆土表面用彩條布覆蓋。主體工程完工后,拆除填土草包,草包袋集中清運出場,土方取出用于工程區回填。工程共修建填土草包約310m3,拍實表層土體約2080立方米,彩條布1500平方米。

2、Ⅱ區:道路及廣場工程防治區

本區防治責任面積18400平方米。包括道路、廣場、綠化和管線工程。主體工程設計中采取的措施考慮較全面,基本能夠滿足水土保持要求。但在施工臨時排水措施考慮欠缺,因此方案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結合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1)施工期排水

項目區已設計永久排水系統,方案新增施工期臨時排水措施,設置簡易排水溝、沉沙池,防止施工期工程區內排水不暢,造成裸露填方在降雨等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水流無序排放,挾沙排入下游河道,影響周邊環境。 ① 排水溝設置

工程區為方狀,項目區內匯流面積較小,內以漫流為主,故工程區排水溝沿道路及沖溝縱向和橫向設置。臨時排水溝采用土質(梯形斷面,邊坡1:0.5,斷面尺寸為30cm×30cm,人工開挖排水溝,邊坡夯實,滿足2年一遇洪水要求。整個項目區共設置排水溝687米,開挖土方103立方米。 ② 沉沙池設置 根據工程區情況,排水系統規模較小,經計算沉沙池尺寸為2米×1.5米×1.5米。矩形斷面,采用標準磚砌筑,襯砌厚度25cm。整個項目區共設置沉沙池4座。位于項目區的道路邊。 施工中應加強巡查維護,發現排水系統損壞應及時修補,定期清理排水溝和沉沙池內淤積的泥沙,清理出的泥沙運輸至臨時堆土場,晾曬干化后用于區域綠化區填筑。主體工程完工后,

用于排水溝和沉沙池占地范圍的回填平鋪壓實。 (2)管線開挖臨時堆土防護

管線工程開挖的土石方在道路工程占地范圍內臨時堆放,用于管道敷設后的回填。施工期間,大量的土石方被開挖、擾動和堆積,破壞了原來的穩定和平衡狀態,使土體抗侵蝕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劇。

管線工程為線形工程,根據對部分在建工程的實地調查,若不及時采取防護措施,臨時堆土將產生大量水土流失,嚴重影響周邊環境。由于管線工程施工期較短,方案設計對臨時堆放的土石方采用彩條布臨時覆蓋。 管線工程共開挖土石方2920立方米,全部用于管線溝槽和周邊場地回填。管線線工程施工期短不采用草包防護?;靥钋霸诠芫€溝槽兩側分別堆置,需采取臨時覆蓋措施進行防護。設計堆土高1.5m,內外邊坡均為1:1.5,為提高土體抗侵蝕能力,臨時堆土填筑完成后,采用機械對臨時堆土表面進行拍實,提高堆土面層土地密實度??紤]彩條布可周轉2~3次,管線工程臨時堆土覆蓋使用彩條布與Ⅰ區共用。土體拍實2920立方米。

3、Ⅲ區:施工場地防治區

施工場地防治區面積1600平方米。為確保施工區排水暢通,減輕由于降雨等形成的地表徑流對工程區擾動地表的侵蝕,方案設計在施工場地外側開挖排水溝,與設置的沉沙池相連將水流淀后,將施工場地內集水排入布置的施工期臨時排水溝。臨時排水溝采用土質(梯形斷面,邊坡1:0.5,斷面尺寸為30cm×30cm,人工開挖排水溝,邊坡夯實,滿足2年一遇洪水要求。施工區共設置排水溝160米,開挖土方24立方米。工程結束后對場地進行平整,恢復設計功能。

4、Ⅳ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臨時堆土場防治區主要為表土臨時堆放場防治責任范圍為2845平方米,均為項目建設區,主體工程設計中主要采取了表土剝離、植被恢復、硬化地面等水保措施,方案新增水保措施主要為臨時堆土攔擋、施工臨時排水、土地平整等。 (1)臨時堆土場防護

本項目共設置1處臨時堆土場,堆土面積2845平方米,堆土量5200立方米,用于后期項目區綠化覆土。表土臨時堆土較為松散,土體抗侵蝕能力弱,在降雨等作用下易發生水土流失,且堆置時間較長,約為0.9年,為防治施工期間表土發生大量水土流失,方案設計對表土進行修整,表面撒種狗牙根草籽。設計堆土高度不大于2.5m,邊坡1:1.5,坡腳采用填土草包進行防護,填土草包頂寬0.5米、高1米,底寬0.9米。臨時堆土場共修筑填土草包護腳250米,計188立方米。填土草包填筑土源取自臨時堆放的表土,完工后,拆除填土草包,拆除土方用于綠化覆土,草包袋統一回收運輸出場。 (2)排水及

場地平整

其次在臨時堆土場四周開挖臨時土質排水溝(0.3米×0.3米),長約250米,與Ⅱ區的臨時排水溝、沉沙相連排出項目區。排水溝土方開挖38立方米。

在施工結束后拆除拆除填土草包,進行場地平整,恢復表土綠化。

5、Ⅴ區:邊坡工程防治區

主體工程已考慮邊坡防護、綠化等措施。方案新增措施主要為排水。在邊坡坡腳設置臨時排水溝,斷面(0.3米×0.3米),長約780米,土方開挖117立方米。并役置沉沙池4座。沉沙池尺寸為2米×1.5米×1.5米。矩形斷面,采用標準磚砌筑,襯砌厚度25cm。

6、建設區施工管理措施及要求

結合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工程建設防治區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1)場地填筑采用水平分層填筑,定期定時做好灑水防塵工作。 2)開挖、填筑等施工活動盡量避開雨日。

3)建設單位盡量做好土石方協調工作,開挖土石方盡可能利用,嚴禁任意傾倒,做到有土石方堆置就有防護。

4)為了保證土石方調運的交通暢通,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時序進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組織,力求施工順利進行,同時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要加強現場組織管理,切實做到文明施工。

5)切實保證遵循“三同時”的原則,做到水土保持防護工程與主體工程施工同步進行。

7、主要工程量

Ⅰ區:填土草包310立方米,拆除填土草包310立方米,土體拍實2080立方米,彩條布1500平方米。

Ⅱ區:排水溝土方開挖103立方米,沉沙池4座,土體拍實2920立方米。 Ⅲ區:排水溝土方開挖24立方米,場地平整1600平方米。

Ⅳ區:填土草包188立方米,拆除填土草包188立方米,排水溝土方開挖38立方米,場地平整2845平方米,撒種狗牙根草籽3000平方米(考慮坡度)。 Ⅴ區:排水溝土方開挖117立方米,沉沙池4座。

事故污染控制對策:

生活垃圾焚燒過程發生故障的原因較多,如噴嘴堵塞、儀器、設備損壞等。出現事故情況,會導致廢氣污染的排放量增大,對環境產生影響,為此要做好以下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強對設備的維修管理,使其在良好的情況下運行,嚴格按規范操作,盡可能避免事故性的排放。特別要注意保證尾氣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定期檢查石灰漿噴槍的運行情況,發現堵塞,及時更換和疏通。建議在線監測系統與石灰漿噴入系統及鍋爐主控系統聯網,一旦出現超標現象能夠自動采取措施,提高石灰石的投加量。

(2)垃圾焚燒爐須安裝在線監測儀,同步監測SO

2、HCl、煙塵等的排放濃度,一旦發現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可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3)當地環保部門要加強監管,定期對垃圾發電廠進行例行監測和抽查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廠內設廢水事故貯存池,對鍋爐檢修等情況下的垃圾滲濾液進行暫時貯存,并采取加蓋密封等措施。事故貯存池底部及四壁均采取防滲措施。 (6)廠方應設置專職的環保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現風險事故,同時加強日常培訓,在出現風險事故的情況下,可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風險事故的影響降至最低。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污染防治措施清單見表6-4。 表6-4 污染防治措施清單

分類 措施名稱 主要內容

施工期 廢氣 施工期在大風干燥天氣實施灑水進行抑塵,并保持場地清潔和限制車速。減少裸露地面,及時覆土回填。

廢水 設置臨時沉砂池,對鉆孔灌注樁泥漿水進行處理。

設置臨時化糞池,利用周圍現有的排水設施,對施工現場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

噪聲 嚴禁夜間打樁,采用低噪音設備。

固廢 合理處置廢土石方,防止二次污染。

施工管理 (1)打樁建議采用灌注樁機或液壓樁機; (2)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控制夜間施工; (3)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 營運期 廢 氣 垃圾焚燒爐

煙氣 (1)采用半干法反應器+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脫硫率≥85%,除塵率≥99.9%,HCl去除率≥80%;設置永久采樣孔和監測用平臺;

(2)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對SO

2、HCl、煙塵等進行監測; (3)必須設置爐溫自動監控系統,焚燒爐溫度控制在850℃以上;

(4)嚴格執行“三T”措施,設置爐內溫度850℃以上,停留時間2秒以上及合適的湍流度,焚燒爐渣熱灼減率≤5%;焚燒爐出口煙氣中含氧量6~12%之間;

(5)對溫度、停留時間、湍流度、含氧量、活性炭加料、袋式除塵器等進行工藝連鎖,DCS控制;

(6)提高煙囪排放高度為80m,并預留脫硝措施;

(7)每年由企業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兩次例行檢測,其中一次必須檢測二噁英。

臭氣 (1)垃圾庫房、垃圾輸送系統采用全密閉防滲漏設計,助燃空氣由

一、二次風機從垃圾庫上部引入,形成負壓,以免臭氣外逸; (2)垃圾運輸車必須采用專用的壓縮式密封垃圾車,并保持正常車況,運輸路線盡量遠離居民點;

(3)滲濾液處理構筑物應加蓋密封處理,并抽風至垃圾儲坑;裝卸平臺密閉,進出門設風簾。

粉塵 灰庫保持密閉,庫頂設置布袋除塵器;活性炭粉倉,設置布袋除塵器;防止粉塵外逸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固化后的飛灰鑒別后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第6.3條規定則填埋處置,若不符合則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外運運輸應采用密封罐車,避免造成飛灰的二次揚塵污染。

營運期 廢 水 冷卻

水 冷卻水采用閉式循環,定期對凝汽器進行清洗,基本不排污。

廢水 本項目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目前考慮采用場內預處理+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方式。滲濾液和各類沖洗廢水進滲瀝液處理站處理后達到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標準,經加壓后輸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廢水預處理能力200m3/d。設置事故應急池1000m3。廢水應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對出水COD、氨氮進行監測。廢水處理全部構筑物加蓋。

營運期

噪 聲 選型和安裝 (1)選擇低噪聲設備;

(2)鍋爐、發電機房、空壓機房、水泵房壁襯隔聲吸聲材料; (3)蒸汽放空管及減壓閥設小孔消音器,并嚴格禁止夜間排汽; (4)機爐集中控制室內,門窗處設置隔聲裝置;

(5)煙道與風機接口處,采用軟性接頭和保溫及加強筋; (6)風機、空壓機等設備設置消聲器,并加裝隔聲罩; (7)沖管時需裝設消聲器;

(8)水泵房改為地下布置。 營運期

固 廢 垃圾焚燒爐灰 本項目固化后的飛灰鑒別后若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第6.3條規定則填埋處置,若不符合則委托杭州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

垃圾焚燒爐渣 一般固廢,綜合利用。

生活垃圾 收集后廠內焚燒處理。

廢水處理污泥 收集后廠內焚燒處理。

綠化與環 境 防 護 / (1)定期在垃圾庫內及廠區道路噴灑滅蟲藥水,防止蚊蠅滋生; (2)搞好廠區綠化,設置一定寬度的綠化隔離帶;

(3)環境防護距離為500m,防護距離內控制規劃,禁止建設敏感建筑。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對策預期效果見表6-5。

表6-5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對策一覽表

分類 措施名稱 主要內容 預期效果

廢氣 焚燒爐廢氣處理裝置 配備半干法煙氣凈化裝置,焚燒煙氣由80m高的煙囪高空排放。 脫硫率達到85%以上,除塵效率達到99.9%以上,脫酸效率達到80%以上。垃圾焚燒爐廢氣排放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01)。 二噁英排放達到歐盟標準。

NOX處理措施 預留脫硝空間

在線監控措施 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同時與當地的環保系統聯網

臭氣處理措施 垃圾庫房、垃圾輸送系統采用全密閉防滲漏設計,助燃空氣由

一、二次風機從垃圾庫上部引入,形成微負壓,確保臭氣不外逸。 滲濾液處理構筑物應加蓋密封處理。 廠界NH

3、H2S等惡臭污染物廠界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

粉塵處理措施 在活性炭粉倉、飛灰庫頂安裝布袋除塵器 顆粒物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排放標準。

廢水 垃圾滲濾液和

沖洗廢水處理措施 預處理達進管標準后排入臨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廢水事故應急池1000m3,廠內污水預處理站設

計規模200m3/d。 達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進管標準

生活污水

其它廢水

處理措施 化學廢水中和處理后回用,鍋爐排污水和冷卻塔排污水回用,中和池2m3 化水、鍋爐和冷卻塔排污水回用生產,雨水進市政雨水管網。

噪聲 降噪措施 選用低噪設備、隔聲降噪、優化總圖、加強管理和綠化 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

固廢 爐渣處理措施 綜合利用 無害化處理

飛灰 有條件的填埋或委托大地環保有限公司處置

生活垃圾和污泥 廠內焚燒處理

風險 管理措施 制訂安全管理措施及應急預案 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

總量控制: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浙政發[2007]34號)和浙江省環境保護局浙環發[2007]57號《關于印發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管理、監測、統計和考核四個辦法的通知》文件要求,須進行新增污染物總量替代。本項目所涉及的總量控制指標主要為SO

2、CODCr總量控制指標。 (1)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

根據工程分析以及該2臺焚燒爐的煙氣控制排放濃度和廢水的排放標準,計算出該項目的SO2和CODCr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列表6-6。 表6-6 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

項目 排放控制濃度(mg/m3) 本項目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值(t/a) 說明

SO2 150.9 89.1

CODCr 350 24.68 納管量

60 4.06 進入環境量

(2)總量控制方案

根據臨安市環保局關于臨安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總量平衡來源的回復,本項目新增的CODcr排放總量在2008年臨安板橋華生造紙廠工程減排的11.7t/a中按1:1平衡;本項目新增的SO2排放總量在2008年關停的臨安武隆磚瓦廠38t/a和杭州大眾塘瓷有限公司57.6t/a中按1:1平衡。

同時,根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試行)》:“新增二氧化硫(SO2)或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的新建企業,經杭州市環保局核準認定后,均應通過排放權交易方式有償獲得二氧化硫(SO2)或化學需氧量(COD)排污配額,方可按建設程序辦理其他手續。”因此,本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應根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試行)》的有關規定獲取配額。

七、公眾參與 (1)綜合結果:

在調查過程中,項目擬建地周圍的居民對臨安市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非常支持,絕大多數的公眾認為本工程的建設利大于弊,表示積極支持,并希望本工程能夠盡快建設投產,為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該區域的環境質量做出貢獻。公眾對項目建設還提出以下主要意見: 團體表意見及建議:切實做好周圍區域垃圾收集工作,廠址選址考慮垃圾運輸成本。 個人表意見及建議:應在污水處理、煙氣

處理方面做到達標排放。 (2)公眾參與意見的反饋和落實: 從以上公眾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被訪者及被訪單位是同意本項目在擬選廠址區進行建設的。針對以上公眾調查結果及公眾意見及建議,臨安市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本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垃圾接收范圍內的垃圾收集和清運工作。同時,本環評提出如下幾點要求: (1)要求建設單位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本環評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依照國家相關法規要求,確保污染物能夠達標排放或得到妥善處置; (2)項目在建成投產后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從源頭上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及排放量;

(3)項目實施單位應加強生產設備和污染治理措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杜絕出現事故排放的現象;

(4)建設單位在本項目建設過程中以及投產后,應始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最大限度的減輕對環境的影響,保障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以利于項目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3)公眾參與公示

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要求,建設單位在確定了本項目的環評單位之后,于2009年1月12日在臨安市《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日期為2009年1月12日~1月23日。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第一次環評公示證明》(詳見附件),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次公示采用了媒體與附近村莊告示欄相結合的方式。于2009年2月16日在《今日臨安報》發布公示相關信息(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09年2月16日~2月27日,同時在附近的上畔村、上甘村、楊岱村公告欄張貼公告(公示證明見附件)。根據臨安市環保局《臨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評報告書公示證明》(詳見附件),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任何意見和建議。

八、環??尚行越Y論

臨安市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綜合利用政策,項目的建設基本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項目的建設可推進臨安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的進程,節約了大量的寶貴的土地資源,對促進臨安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本項目的建設已落實了總量來源。

在切實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礎上,項目投產后產生的污染物可做到達標排放或得到安全的處理、處置,項目總量控制指標可以落實,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可承受范圍之內,項目選址基本合理。

綜上所述,本環評認為在切實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及環境管理要求、嚴

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的前提下,從環保角度出發,本項目是可行的。

· PAGE 10 ·

· PAGE 35 ·

PAGE

36

上一篇:棗礦集團濱湖煤礦范文下一篇:督查工作經驗和做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