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

2023-09-24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1篇

1 婦科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

1.1 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點

因尿道與肛門位置的關系, 將肛門的大腸桿菌帶至尿道口造成上行性感染引起膀胱炎, 再感染到腎臟而引起腎盂腎炎。由于女性泌尿道短而直, 又接近陰道、肛門, 故外陰不潔易引起泌尿道感染。

1.2 年齡因素

老年婦女的泌尿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 腎功能的減退, 女性常見骨盆肌肉松弛而出現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 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婦女月經期及產婦產后由于惡露的流出, 分泌物較多, 細菌容易生長繁殖而引起感染。

1.3 留置導尿管

留置導尿管刺激尿道黏膜易致尿道黏膜損傷, 破壞機體防御屏障, 因此, 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1.4 抗生素的應用

大量濫用廣譜抗生素, 易造成菌群失調, 引起某些耐藥菌株的產生, 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2 護理措施

2.1 建立預防醫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

強化醫護人員的院內感染意識, 嚴格消毒制度, 完善預防醫院感染的屏障系統。

2.2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在一切無菌操作中,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預防污染以及交叉感染。

2.3 排空膀胱預防泌尿道感染, 加強留置尿管的護理

分娩進行中盡量排空膀胱, 減少分娩過程膀胱受壓、膀胱受傷的機會。產后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 如有排尿困難, 可利用各種方法誘導鼓勵其排尿, 如熱敷腹部, 聽流水聲等。檢查產后膀胱是否過度充盈, 可觸診恥骨聯合上方。使用導尿管前應選擇粗細適宜的導尿管, 插管時操作要輕柔, 避免損傷尿道黏膜, 如導尿管誤入陰道應光環導尿管重新插入。導尿管要妥善固定采用密閉式引流裝置, 避免受壓、扭曲、堵塞, 以保持引流通暢有效。每日定時更換集尿袋, 及時傾倒, 記錄尿量, 并觀察尿的顏色, 發生尿液沉淀、渾濁、結晶應進行膀胱沖洗。導尿管及引流管位置應低于恥骨聯合, 防止尿液返流。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外陰及尿道口兩次, 并且盡量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如病情需長期留置導尿管者, 應每周更換一次導尿管, 拔掉導尿管后用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會陰部兩次, 并要及時督促病人多飲水, 盡早排尿。

2.4 會陰部護理

要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 并做好床單的輕度處理, 保持床單的清潔、干燥。指導月經期患者、產婦要及時更換潮濕的會陰墊及內褲, 以免潮濕刺激局部皮膚。留置尿管期間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會陰部兩次, 每次大便后注意肛門及會陰部的清潔, 防止糞便及陰道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

2.5 指導病人多飲水, 以增加尿量, 預防泌尿道感染

由于產后疲乏、術后不適, 患者集體抵抗力降低, 患者每日飲水在2500ml以上, 以增加尿量, 起到機械沖洗作用, 有效地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2.6 減輕癥狀, 預防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給予特定的抗生素以殺死致病菌, 2天內癥狀會減輕, 需持續治療10天致14天直至癥狀完全消失, 服藥同時并做尿液培養, 看細菌對哪種抗生素有效, 再換上有效抗生素完全根治為止。攝取足夠的液體, 每天至少3000~4000毫升以稀釋尿中細菌。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盡量縮短用藥時間, 避免連用抗生素, 以免產生各種耐藥菌株, 降低集體抵抗力。

2.7 出院指導

指導產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勤換內衣褲;保持會陰部的清潔, 注意多飲水, 及時排空膀胱;向患者講解泌尿道感染的誘發因素、癥狀及護理治療;正確合理按醫囑服用抗生素

參考文獻

[1]童雅培主編.當代護理管理學.第2版.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2.256

[2]劉振聲主編.醫院內感染及其管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9.176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2009年10月起, 對我院泌尿外科113例行MPCNL術的患者進行前瞻性監測, 患者平均年齡45歲, 其中男性占59.3%, 導尿管使用率為100%。感染控制人員收集相關資料, 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是否插尿管、有無放置造瘺管、每日的體溫、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每日飲水量、是否發生尿路感染、尿量和顏色、引流管道系統的密閉性、尿液微生物培養結果、疾病的轉歸等。

1.2 微生物標本及培養

大多數標本均為留置尿管前后尿液, 有個別患者為腎盂尿, 標本均采用革蘭染色和需氧培養。

1.3 泌尿道感染診斷標準

依據2001年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

1.4 干預措施及干預時間

2010年3月開始: (1) 進行預防泌尿道感染宣傳教育, 提高醫務人員、患者對泌尿道感染的認識。 (2) 對所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后的患者 (排除入院時已感染患者) 術前30 min應用廣譜抗生素, 若手術時間超過3 h再追加1次抗生素。術后24 h靜脈應用預防性抗生素。 (3) 術中腎盂壓力控制在20 mm Hg。 (4) 留置硅膠導尿管和腎造瘺管及掌握拔管指征。 (5) 對所有留置尿管者使用“潔悠神物理抗菌噴霧”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造瘺口和造瘺口表面。 (6) 依病情許可, 每日督促飲水2 500~3 000 m L。

2 結果

2009年10月—2010年3月, 113例患者留置尿管期間發生泌尿道感染5例, 5例次, 其中臨床診斷1例, 實驗室診斷4例, 泌尿道例次感染率為4.42%。以上幾項干預措施實施后, 泌尿道感染例次感染率降至2.08%。

3討論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過程中, 需借助高壓水泵以保持較清晰的視野, 術中任何引起灌注液流出受阻的因素均可引起腎盂內壓明顯升高[3]。細菌及其內毒素可隨反流的液體進入血液, 從而引發術后高熱, 故控制術中腎盂壓力亦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后患者, 常規留置導尿管和腎造瘺管、雙J管, 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感染發生的概率會增大[4]。按時評估患者留置管路時間, 及時正確拔管無疑有益于降低泌尿道感染的發病率。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的管道護理:術后注意腎造瘺管和導尿管是否通暢, 定時擠捏, 腎造瘺引流袋應低于腎臟的位置, 尿袋應低于恥骨聯合, 引流液及時傾倒, 勿超過引流袋的2/3, 以防引流液倒流。置雙J管者, 宜采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 注意觀察有無膀胱刺激征及腰部脹痛[5]。同時對所有留置尿管者使用“潔悠神物理抗菌噴霧”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造瘺口和造瘺口表面, 會陰部或尿道口每日用消毒液抹洗是預防術后尿路感染的關鍵[6]。

及時正確地運用抗菌藥物, 根據病原學送檢結果, 選用敏感抗生素, 抗菌藥物的應用嚴格按照衛生部的相關規定, 術前30 min應用廣譜抗生素, 若手術時間超過3 h再追加1次抗生素。術后24 h靜脈應用預防性抗生素, 特殊病情依情況而定。我院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患者病原學送檢率達到100%,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亦達到100%。

綜上所述, 綜合干預能降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后泌尿道感染發病率, 但操作方法及流程需進一步細化和優化。

參考文獻

[1]李遜.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 (MPCNL) [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03, 7 (4) :338-344.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試行) [S].2001-01-02.

[3]曾國華, 鐘文, 李遜, 等.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中腎盂內壓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7, 28 (2) :101-103.

[4]戴慧珊, 王寧, 曹風云.應用六西格瑪方法降低留置導尿管患者伴隨性感染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8, 24 (1) :4-6.

[5]彭妃.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微創醫學, 2010, 5 (3) :307-308.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5例婦產科手術泌尿道損傷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到我院就診, 年齡20歲~55歲, 平均年齡 (38.6±3.2) 歲;開腹及陰式手術17例, 腹腔鏡手術8例;膀胱損傷10例, 輸尿管損傷15例。輸尿管損傷15例中, 7例患者行廣泛子宮切除術, 3例卵巢腫瘤手術, 2例剖宮產, 2例子宮全切除術, 1例子宮次全切除術;10例膀胱損傷患者中, 絕育術4例, 剖宮產3例, 子宮切除術3例;輸卵管左側損傷7例, 右側8例;膀胱頂部損傷5例, 底部4例, 三角區1例。

1.2 治療方法

25例泌尿系統損傷患者術中診斷19例, 術野中“滲液”較多, 或輸尿管出現擴張;術后6例, 患者術后出現少尿、尿漏等。15例輸尿管損傷患者, 9例患者是在術中發現損傷, 積極采取輸尿管吻合術處理;6例患者術后發現, 根據患者病情, 4例采取輸尿管吻合術處理, 2例采取輸尿管膀胱移植術處理。10例膀胱損傷者均是在術中發現, 并及時采取膀胱修補術處理, 其中2例患者由于損傷范圍較大, 給予留置膀胱造瘺管處理。

2 結果

25例泌尿系統損傷患者中, 15例輸尿管損傷經相關治療, 均順利恢復, 患者未發生腎臟切除;10例膀胱損傷患者, 其中9例患者經Ⅰ期修復, 恢復良好, 1例患者經陰道修補失敗, 后行開腹二次修補術, 術后恢復良好。

3 討論

泌尿道損傷是婦產科術后常見并發癥, 女性生殖與泌尿器官連接緊密, 術中不合理操作等均會對泌尿器官造成損傷。婦產科手術泌尿道損傷原因:①女性生殖及泌尿系統連接緊密, 通?;颊呒韧∈? 如炎癥、盆腔手術史、子宮病變等, 會促使盆腔炎癥, 粘連嚴重, 導致膀胱子宮腹膜反折部改變, 并出現輸尿管粘連移位現象。在手術過程中難以分辨膀胱與子宮界限, 無法明確輸尿管結構, 易出現損傷。②通常婦科手術多做下腹正中切口, 或行恥骨聯合上橫切口, 手術過程中視野暴露不清, 行下腹正中切口, 或行恥骨聯合上橫切口, 會損傷膀胱[2,3]。③行復雜手術, 如卵巢癌手術、宮頸癌根治術等, 處理不當則會損傷輸尿管;在游離輸尿管鞘膜時, 若游離組織過多, 則會對血液供應造成影響, 導致輸尿管缺乏良好血供, 致輸尿管缺血、壞死, 出現輸尿管瘺。輸尿管移位、受壓則會誤行切斷。產婦剖宮產大出血時視野不清, 在緊急情況下分離宮旁組織時, 需鉗夾、切斷輸尿管, 導致輸尿管瘺。行二次腹部手術患者, 嚴重盆腔粘連, 解剖結構模糊或改變等, 操作者未掌握輸尿管正常走行, 均會導致損傷。

在診斷與治療泌尿系損傷時, 通常術中輸尿管和膀胱損傷容易診斷, 若患者術后出現輸尿管損傷或膀胱損傷, 如漏尿、尿性腹膜炎等, 可采取靜脈尿路造影 (IVU) 進行檢查, 必要時采取膀胱鏡檢、逆行插管造影、膀胱造影、美藍注射檢查等, 以提高確診率[4]。在治療泌尿系損傷時, 需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損傷情況、局部血運、感染等, 采取針對性方法。IVU檢查無明顯梗阻患者, 通過逆行插管表現通暢, 無漏尿、發熱、畏寒等情況, 可通過留置雙J管進行引流, 并采取抗感染等保守治療。輸尿管擴張者需采取輸尿管膀胱再植, 手術治療時, 需早期實施手術, 行輸尿管端端吻合術, 并內置雙J管進行引流, 必要時采取輸尿管膀胱再植術。膀胱損傷者應內置導尿管持續引流, 術后若出現輸尿管瘺、膀胱陰道瘺, 需待炎癥消失后行修補術、吻合術。本組25例泌尿系統損傷患者經相應治療, 15例輸尿管損傷患者恢復良好;10例膀胱損傷患者, 其中9例患者經Ⅰ期修復, 恢復良好, 1例患者經陰道修補失敗, 后行開腹二次修補術, 術后恢復良好。

泌尿系損傷預防措施:①手術醫師需熟悉輸尿管、膀胱、卵巢、子宮等組織局部解剖關系, 低位腹膜切開時, 術前需排空膀胱, 保留尿管。術中明確膀胱界限, 以免損傷膀胱。②仔細分辨輸尿管位置及走行, 必要時可打開盆腔側腹膜, 游離輸尿管, 以此掌握輸尿管走行情況。同時也可及時分離輸尿管與要切除的組織, 以免損傷[5]。若患者實施二次開腹手術, 術中無法有效評估患者具體情況, 輸尿管無法順利找到, 可以在操作中取輸尿管導管插入其中作為標志, 為術中辨明輸尿管提供必要的參考。惡性腫瘤患者行切除手術時, 若腫瘤細胞侵入輸尿管, 或腫瘤細胞侵入膀胱當中, 需要將其與腫瘤一同切除, 然后實施輸尿管移植術或膀胱修補術。③滯產時需及時正確有效處理, 在行剖宮產術時, 在切開子宮前應下推膀胱, 使輸尿管也能夠隨之移位, 以免誤傷。④行子宮全切除術或廣泛子宮切除術時, 應仔細檢查輸尿管, 若輸尿管增粗, 應考慮輸尿管下端是否被結扎??上蛳路蛛x輸尿管, 明確是否梗阻, 應及時解除梗阻, 以免輸尿管損傷。⑤手術操作過程中, 應在直視下進行止血, 明確操作, 待控制出血后, 要反復檢查術野, 并注意輸尿管蠕動及增粗情況, 以此采取針對性處理。

參考文獻

[1]胡玉萍, 伍招娣, 張建芳, 等.婦產科手術泌尿道損傷13例臨床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 2009, 26 (6) :972-974.

[2]梁旭東, 鄧洪梅, 王建六, 等.婦科手術泌尿系損傷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09, 10 (2) :109-112.

[3]徐綠萍.婦產科手術泌尿道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0, 2 (31) :123.

[4]周欣暉.婦產科手術泌尿道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 2012, 8 (7) :159-161.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泌尿外科所有住院患者共計1322例進行數據統計。其中26例出現醫院感染情況,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5例。感染患者平均年齡為63.2歲, 最大患者85歲, 最小4歲。

1.2 方法

對我院泌尿外科感染患者病歷和登記記錄及調查進行分析, 以《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為依據。目的在于調查醫院感染發生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種類、高危人群。

2 結果

(1) 數據分析表明1322例患者中醫院感染患者為26例, 發病率為1.96%, 且感染發生部位大多數在泌尿道, 為了更加直觀的反應各部位發生感染的比例, 詳情見表1。 (2) 醫院感染和侵入性診療技術操作也有很大關系, 數據表明留置導尿管是影響發生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留置導尿管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比例要遠遠高于沒留導尿管的患者。比例關系見表2。 (3) 此外年齡也是影響泌尿外科醫院感染的一個因素, 數據表明60歲以上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要明顯高于60歲以下患者。而60歲以下的患者各年齡段醫院感染發病率并沒有明顯的差距。所以老年人因為身體免疫力等原因, 往往更容易感染。詳見表3。 (4) 上述醫院感染的26例患者中有21例送檢標本 (包括尿標本, 切口滲液標本和痰標本) , 送檢率為80.7%。其中標本呈陽性比率為84.7%。其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氏菌和真菌, 而且這2種病原菌都是出現在泌尿道的感染中。

3 討論

分析表明尿道感染在醫院感染中比例最大, 主要是因為泌尿外科患者需要留置尿管, 而且留置尿管的時間越長, 相應的醫院感染率也越高。若手術后留置尿管, 引發感染的比例會更高, 上面我們統計的數據也有所體現。再有就是年齡問題, 本來中老年就是泌尿系統疾病的多發人群, 加之很多老年人由于身體狀況比年輕人要差, 所以身體免疫力也已經下降, 此時很容受到感染。真菌是醫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 數據表明醫院感染病例由真菌引起的比例最高。引起真菌感染的原因很多, 如菌群失調, 免疫力低, 人體生物屏障弱, 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

綜上所述, 要做到醫院感染的控制和預防, 科室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加強醫務人員學習, 使之對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有深刻的了解。 (2) 由泌尿外科專職人員負責本科室的監督工作, 主要負責對高危病人作細菌檢查, 監督科室對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 提高科室人員的預防意識等。 (3) 對于醫院感染越早發現則越容易處理, 這要求醫務人員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對醫院感染及時的發現, 并做相應的處理措施。這是減輕患者痛苦, 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節約費用的一個有效途徑。

摘要:通過對我院泌尿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26例感染患者進行分析, 了解引發泌尿外科感染的原因。不斷改善方法對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 降低泌尿外科感染率。對患者病歷分析表明感染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和大腸埃希菌引起的, 泌尿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經過我院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以下降低感染的措施: (1) 加強對病原菌的監測力度; (2) 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防感染培訓;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關鍵詞:泌尿外科,感染

參考文獻

[1] 徐敏, 徐榕, 張優琴, 等.留置導尿與醫院泌尿系感染的關系[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1, 11 (5) :368.

[2] 任淑華, 盧青, 陳秀清.2694例次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2, 12 (8) :583~584.

[3] 林小聰, 詹永忠, 謝揚, 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監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4, 14 (3) :265~268.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0例, 女56例;年齡60~84歲, 平均 (72.5±2.4) 歲;病程3個月至5年, 平均 (2.2±0.7)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 (第8版) 中相關診斷標準[2], 且符合《中醫內科學》中淋證的診斷標準[3], 且經血尿常規、尿涂片鏡檢、中段尿細菌培養、血液細菌培養等檢查確診, 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證, 膀胱區或會陰部不適及尿道有燒灼感, 伴有腰部酸痛、高熱、頭痛、惡心、嘔吐等體征。排除尿道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先天性尿路畸形、妊娠哺乳期婦女、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以及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 口服鹽酸左氧氟沙星片 (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7425, 規格:0.1g×12片) , 0.2g/次, 2次/天, 7天為1個療程, 連用2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采用加味豬苓湯治療, 藥物組成:豬苓25g, 滑石 (碎) 20g, 茯苓、澤瀉各15g, 阿膠10g, 生地榆、生槐角各8g, 甘草6g。隨證加減:尿道灼熱者加梔子、萹蓄;尿痛明顯者加琥珀粉;發熱者加金銀花;腰部酸痛者加牛膝;少腹墜脹者加烏藥、青皮。每日1劑, 以水煎服, 分2次口服, 7天為1個療程, 連用2個療程。用藥期間密切監測兩組患者血尿常規、中段尿細菌培養結果、肝腎功能, 治療期間均不給予其他藥物。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療程結束后,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并記錄不良反應情況。隨訪6~12個月,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臨床療效[4]。治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 尿常規恢復正常, 中段尿細菌培養3次均呈陰性;好轉: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 尿常規有所改善, 中段尿細菌培養3次偶有陽性;無效:上述指標均無明顯變化, 甚至病情加重??傆行?治愈+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 (±s) 表示, 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 (%) 表示, 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3%,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6.7%,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n (%) ]

2.2 隨訪期間兩組患者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6~12個月,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4.9% (2/41) , 對照組復發率為15.2% (5/33) ,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且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無異常改變。

3 討論

中醫認為慢性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病機為濕熱蘊結下焦, 膀胱氣化不利, 且隨病情進展, 熱邪易損傷陰液, 使病證由實轉虛, 但濕熱之邪未清, 故呈虛實夾雜之證。老年患者素體肝腎陰虧, 常伴有陰虛證候, 若予以利濕藥則會進一步傷陰;若單純滋陰, 則難祛濕熱。為此, 需針對該病病因病機及邪實階段, 以祛邪為主, 治病防變;又需滋陰不斂邪, 以育陰清熱、利水通淋為治療原則[5]。

本研究使用的加味豬苓湯中豬苓為君, 專以淡滲利水;茯苓為臣, 可健脾運濕, 其輕淡之味, 可理虛煩、行水道, 并益君藥豬苓利水滲濕之功, 以分消膀胱之水;澤瀉為佐, 性寒可利濕, 兼可泄熱;阿膠、滑石為使, 鎮下而清熱利尿通淋, 其中阿膠可陰潤燥, 益已傷之陰, 滑石性甘寒, 可清六腑之熱。配以生地榆, 可直入下焦, 涼血瀉熱;生槐角可泄血分濕熱;甘草調和諸藥。該方劑以利水通淋與清熱益氣養陰之藥配伍, 養陰不助濕邪, 清熱燥濕而不傷本, 疏泄膀胱濕濁之氣而不留瘀滯, 滋陰而不慮苦燥, 契合病機[6]。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豬苓、茯苓均具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尤其對急性炎癥性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且可提高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 對體液免疫具有促進作用;其還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 尤其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阿膠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 滑石、澤瀉可增強利尿作用, 生地榆和生槐角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諸藥配伍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防止病情反復發作。

本研究結果表明, 經過治療,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隨訪6~12個月,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4.9%,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采用加味豬苓湯治療老年慢性泌尿系統感染近期療效確切, 遠期復發率較低, 且用藥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豬苓湯治療老年慢性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慢性泌尿系統感染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加味豬苓湯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復發率及安全性。結果:經過治療,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隨訪612個月,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4.9%,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結論:加味豬苓湯治療老年慢性泌尿系統感染近期療效確切, 遠期復發率較低, 且用藥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泌尿系統感染,淋證,加味豬苓湯

參考文獻

[1]姚美.祛濕降火湯治療泌尿系統感染60例報告[J].黑龍江中醫藥, 2012, 41 (6) :13-14.

[2]董紹英, 魏華娟, 潘莉, 等.趙玉庸教授治療慢性泌尿系統感染驗案3則[J].河北中醫, 2015, 8 (1) :10-12.

[3]江燕, 盛梅笑, 陳繼紅, 等.余承惠治療慢性泌尿系統感染經驗拾萃[J].陜西中醫, 2012, 33 (6) :713-714.

[4]王文華, 孫惠玲.辨證治療泌尿系統感染68例[J].陜西中醫, 2014, 10 (8) :1025, 1085.

[5]溫廣學.八正散加減治療泌尿系統感染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4, 10 (22) :51.

泌尿道感染臨床指南范文第6篇

關鍵詞:溶脲脲原體,感染,藥敏試驗

近年來,由于溶脲脲原體(UU)也稱解脲脲原體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逐年上升趨勢[1],特別是非淋菌性尿道(宮頸)炎(NGU)發病率較高,UU是其主要病原體,為進一步了解UU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更好的防治泌尿生殖道感染,筆者對本院皮膚性病科門診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間從患者泌尿生殖道所分離到的127例單一UU陽性患者的耐藥性作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7例NGU患者檢出的127例單一UU陽性并作藥敏分析者,男性113例,女性14例(多數女性患者就醫婦產科,極少部分到皮膚性病科),年齡17~65歲,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尿疼、尿急或尿道口刺癢等尿道炎癥狀;女性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變黃有異味及外陰瘙癢等癥狀,所有患者取標本前1周未用抗生素類藥物。

1.2 標本采集

男性患者用男性拭子插入尿道2~3cm,輕輕旋轉停留片刻,或按摩采取前列腺液,立即送檢;女性患者先拭去宮頸口黏液,再用無菌棉拭子插入宮頸管1~2cm滾動1周并停留30s后取出后立即送檢。

1.3 檢測方法

應用珠海浪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體培養、鑒定、藥敏一體化試劑盒進行培養和藥敏試驗,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2 結果

(1)167例NGU患者中,UU單1感染者127例,占76%。

(2)結果分析分敏感(敏感+中敏)和耐藥兩部分,且選擇8種抗生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強力霉素、克拉霉素、紅霉素、四環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

3 討論

UU是人類泌尿生殖道最常見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的環境下可以致病,近年來研究發現,它與人類的多種疾病有關,故引起國內外有關學者的廣泛重視[2]。UU所引起的疾病最常見的是NGU,本統計顯示UU單一感染者占76%,說明NGU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為UU,與文獻報告一致[3]。UU有粘附精子的作用,阻礙精子的運動,產生神經氨酸酶樣物質干擾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且與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對精子可造成免疫損傷而致不育。UU多寄生在男性尿道、陰莖包皮和女性陰道。若上行感染,可引起男性前列腺炎或附睪炎;引起女性陰道炎、宮頸炎,并導致流產。由于支原體感染后臨床癥狀不典型性,所以一旦查出UU陽性,一般都會進行藥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產生不良后果,這從某種角度來講增加了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加速了耐藥菌株的產生;加之部分患者的不規則用藥或療程不足,使得對原來敏感的藥物逐漸產生耐藥,近年來部分地區研究報道表明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UU耐藥菌株不斷增多[4]。

本統計結果表1顯示UU對紅霉素、四環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分別為51.2%、52%、52.8%、56.7%耐藥率均>50%,與過去認為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首選抗生素為四環素,其次可選用紅霉素存在差異。近年研究發現,耐四環素的UU株,在基因組中攜帶鏈球菌耐四環素基因(tetM),其基因可以單獨作為耐藥基因或與其它耐藥性基因一起共同組成多重耐藥性基因,最終導致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故四環素不能作為首選藥物[3]。支原體對紅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藥性已不容忽視,特別是阿奇霉素作為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耐藥性已不容忽視,這與本地區大量應用該藥有一定關系,致使其敏感性降低。氧氟沙星的耐藥性與支原體染色體上旋轉酶基因發生突變有關,致使DNA旋轉酶靶位改變,從而降低了藥物積累而產生耐藥性。表1示UU對美滿霉素、交沙霉素、強力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藥率為4.7%、5.5%、7.1%、9.4%耐藥率均<10%,故本地區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應首選這4種藥物。

UU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由于細胞壁缺損,天然耐受β-內酰胺類(青霉素、頭胞菌素等)、磺胺嘧啶、甲氧芐啶和利福平。因此對臨床NGU患者應進行病原體分離并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最有效的抗生素進行規則用藥,及時動態地掌握支原體的耐藥變遷情況,進一步加強UU致病性及抗菌效果對減少支原體的耐藥菌株的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修禮,孔怡群,彭道榮,等.21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體檢測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0):985~986.

[2]倪語星,尚紅.臨床微生物與檢驗[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9.

[3]卞瑞玲,劉安保.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臨床耐藥性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1):36.

上一篇:飯店英語課程設計范文下一篇:門診部醫生工作職責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