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

2023-10-02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1篇

姓名:蘇晴

班級:創新自動1101

學號:111119021

5形勢與政策課感想

滿心期待的形勢與政策課就在一次次的觀看視頻中而度過,雖然視頻中的《七個“怎么看”》節目足夠權威與精彩,但畢竟缺乏必要的直接交流與心靈共鳴。希望下一個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能讓我們一睹老師講課的風采,能讓我們在課堂上感知老師的思想,在激情澎湃的演講中認知現今中國的真正的形勢與政策。

現在就來談一談這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的我的感想。對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教育公平問題的感想。

第一部分:經濟發展不平衡

當鄧小平果斷的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措施,中國大地就像吹來了一股春風,萬物復蘇,經濟快速發展,處處都呈現處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中國大地上這樣一副景象: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迅速崛起,一幢幢高樓聳入云霄;白天市井喧囂,車水馬龍,夜晚紅燈綠酒,霓虹閃爍;人們衣著光鮮,時尚靚麗。但與此相應的是,我國中部的某些地區以及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卻茅屋瓦房林立,道路土石堆積,白天是面朝黃土的生活,夜晚只能拿油燈照明,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蓬頭垢面,因為西部的好多地方缺水到極致,平時的吃水都緊張,就更別提拿來洗臉洗漱了。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是中國地區不平等。

中國是這么大一個國家,區域之間無論從地理上、自然資源分配上、受教育水平上都大不一樣,中國東部和西部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不平等;

二是城鄉之間也有天壤之別。

從人類發展指標看,上海跟葡萄牙這樣的發達國家是接近的,但是西藏和貴州只相當于非洲的納米比亞或加納這樣的貧窮國家。

三是社會團體之間存在的差距。

中國像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都有很多的弱勢群體,比如在中西部的婦女,她們所受的那種困難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她們的丈夫都出外打工,她們既要擔負撫養子女的責任,又要下田種地、照顧老人,在她們身上這種不平等是非常突出的。另外還有艾滋病患者群體等等。

這種經濟體系是有危害的。因為經濟的發展不見得就能推動人類發展,經濟發展有時候對人類發展反而是一個反作用,就像我國這種情況,雖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是社會的不平等越來越嚴重,財富越來越集中到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手中,而越來越多的人陷入貧困。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個經濟發展是失敗的。

所以為了盡量改善并避免這種不平衡情況,我們的政府已經采取了一定的相應措施:04年,中央免收農業稅,06年中央免除了西部地區學齡兒童學雜費,07年同樣的政策落實到了中東部。同時,中央對農村的補貼逐步增長,由190億到198.5億,中國成為唯一一個令農民拿著補貼種糧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央先后建立了城鄉二元制度,戶籍制度,福利制度,通過公共服務的基本相當使得城鄉距離進一步縮小。同樣,政府思想逐步開放,使民間的能

人涌現出來;西部大開發,依據本地資源開發資源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我們應當意識到,無論中國的經濟如何發展,作為有著8億農民的社會主義國家,只有農民富裕了,才能提到“共同富裕”;作為有著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國,只有每一寸土地都富裕了,才能真正成為經濟強國。

然而政府的這些舉措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政府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日漸完善,總有一天經濟平衡發展能在這個中國這個廣袤的大地上成為現實,共同富裕的目標也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

第二部分:教育公平問題

百度上這樣說: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范或原則。這里所說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并從兩者的辨證關系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

然而看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教育不公平問題已經在我國社會日益凸顯,逐漸上升為一個社會化的大問題。

經??吹礁鞣N報道山區里的孩子上不起學的新聞或者報道他們上學環境之惡劣的新聞,從中我們見識了什么叫危房,什么叫貧窮與落后,那些都不是道聽途說,不是危言聳聽,那些故事都是一個個真實存在于距離我們不遠的祖國的某個角落的,應該說是它正發生在全國各地的各個地方。對于一些孩子來說,上學是極其痛苦和無奈的一件事,他們每天都在思考著怎樣逃課而不被老師發現,怎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假期,而對于那些住在山區的孩子,上學該是件多么奢侈而又來之不易的一件事啊,他們渴望上學并珍惜每一節課。

同樣地,我們看到,當一些學生在大學校園里,開著寶馬香車、吃著山珍海味、穿著名牌時,還有一些學生就咸菜吃著饅頭、穿著襤褸,為每個學期的助學貸款、獎學金爭得起勁;當一些學生在縣城、山區的高中校園里,起早貪黑、挑燈夜戰苦讀時,一些大城市的學生卻悠閑地勞逸結合、享受生活著;當一些高校拿著國家高額的教育經費為國外培養著一批批的“優秀”學子時,更多的高校卻沒有經費引進師資、修建校舍、改善環境。

種種顯示無不彰顯著一個社會問題:教育不公平問題。我們面對的是,教育的公平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焦點問題,關系著全國絕大部分的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關系著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將受到極大的損害。 我想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是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區域間經濟發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軟硬件建設的投入存在差距,從而導致區域間教育發展存在差距。

二是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不足。當前的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仍滿足不了教育發展的需求,這就嚴重制約了教育條件的改善和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展。

三是資源配置不合理。隨著區域、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優質資源進一步集中,加劇了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是教育政策不盡合理。錄取分數線和錄取率不公平,給一些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學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為地加大了城鄉、區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專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頭。

五是人民群眾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看重?,F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學”,這就必然造成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不斷增長與供給短缺的矛盾凸顯。

在深入分析這五個方面原因基礎上,《七個“怎么看”》提出了促進教育公平的思路與對策:

一是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近年來,黨和政府先后印發和制定各項條例條框,要求各級政府把義務教育工作重心轉到均衡發展上。

二是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從2001年至今,黨和政府通過采取下發文件、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工子女就讀難的問題。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辦學校入學“門檻高”、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學質量低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流入地政府責任,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發揮公辦學校主渠道作用,盡可能多地接受農民工子女就學;扶持社會力量辦學,在經費和師資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促進其辦學質量的提高;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落戶條件,吸納有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得起學。“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上不起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通過采取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自助標準、落實資金保障、動員社會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專題講座;教學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內高校在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時普遍采用專題講座教學形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探索專題講座教學的改進與優化,是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實效性,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一、形勢與政策課專題講座教學存在的問題

專題講座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勢與政策課程本身的體制機制問題,如領導機構虛置、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安排不規范等;也有專題講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前者是普遍的、制度性問題,不關乎哪種教學模式,而且國內學者對此論述頗多;后者則是具體教學模式的改進問題,易于入手便于操作,又往往為人們所忽略。本文主要是就后一方面探討問題所在以及提出改進措施。

(一)專題設置的零散化

當前國內很多高校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專題設置方面隨意性較大,缺乏統一的核心線索將不同的專題聯結成一個整體,表現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專題之間的關聯性差,跨度大;專題涵蓋不足,無法完全反映國內外形勢與政策的變化;專題分布不均,某些方面的內容較多,某些方面則不足甚至空白不講。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與課程特點有關,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緊隨社會發展和現實變化,具有變動大、時效性強的特點,所以尚未有全國統一規范的教學體系和課本教材,教育部每學期下發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各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選取不同的方面和要點開設專題。二是與教師講授有關,不同的教師在學識基礎和研究專長上存在差異,所選擇講授的專題就不一樣。有的教師可能對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于是這一領域的專題就多開多講,但是對另一些方面則缺乏認識,于是這一領域的專題就避而不談。很多高校往往也是因人設題:誰能講,誰來講,缺乏統一規劃和統籌安排,導致了專題設置的零散。

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專題講座的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一方面是教學體系的完整性與科學性無法體現,教學內容可能重疊、反復或者缺失,甚至教師講授的觀點是相矛盾、相對立的;另一方面是學生越發不重視課程,往往是聽了一學期的課程,發現專題都是各說各的,課程總體上究竟想說明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都不得要領。

(二)專題選擇的“大”而“虛”

“大”指的是選題著重從宏觀層面、戰略高度來闡述問題;"虛"指的是選題遠離實際生活,著重探討抽象性的內容。比如這樣一些題目:中美關系的現狀與未來,我國周邊安全形勢分析,“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內容與意義,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透視,等等,很多高校都會開設類似選題的講座,這樣的選題讓學術名家偶爾來做報告講座是可以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學中,面對著知識水平和思維深度都有限的大學生來說,教學成效上又是存疑的。

首先是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大學生感興趣的選題往往是自己有一定認知基礎的。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例如談及中美關系,大學生更易于想到的是美國亞太在平衡戰略、中美南海沖突、人民幣匯率爭議等一個個具體事例;要是反其道而行之,從抽象層面切入,講述的是中美關系的態勢特征、結構矛盾、利益交匯等方面,則會過于脫離大學生的認知實際。另一方面,大學生感興趣的選題又往往是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比如,大學生都會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但是他們對那些枯燥的統計數據缺乏興趣,而是比較關注一些就業情況,或者是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發展情況等方面,所以過于宏大抽象的選題也易于脫離大學生的生活實際。

其次是難以講深講透。對于教師而言,過于宏大抽象的選題,在資料搜集上尤為困難,將選題研究得全面透徹更是不易,而在具體講授中要是面面俱到就流于表面,要是重點講授則可能偏題離題;在學生看來,這樣的專題講座無非就是重復著報紙、網站上的新聞內容和分析評論,聽這樣的講座不如自己去翻報紙、上網看新聞。

(三)專題教學的形式單一

很多高校在專題講座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整個課堂教學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個教師、一個話筒、一直地講,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話筒是教學的基本手段,講授法是教學的基本方法。這樣的課堂完全是“一言堂”和“滿堂灌”,課堂上所有信息都來自于教師,沒有不一樣的觀點和視角,也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觀點的形成和信息的傳遞;而且教師的方法就是講,整個課堂就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

這樣的課堂存在的最根本問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被無限放大,而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學生成了課堂教學的被動參與者。這樣的課堂教學成效是糟糕的:首先在于課堂氣氛的沉悶,教師即便講得再好,整堂課下來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也會感到厭煩;其次在于片面的單向灌輸,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也不管教學內容有多少能夠為學生所接受;最后在于注重表面講解,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形勢與政策課專題講座教學的優化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效果?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指出: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 簡而言之,形勢與政策教育就是要在大學生中形成入腦、入心、入行的效果。因此,專題講座要提高教學實效性,就應該能夠讓學生聽得進、真的信,并加以踐行,為此,必須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新。

(一)專題設置要進一步科學化和系統化

從學科化的視角出發,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形勢觀和政策觀、黨和政府對形勢的正確分析和制定的政策、以及運用前兩部分的觀點和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因此,建議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開展以下三個模塊的教學,如表1所示。

首先,就具體的教學內容而言:理論模塊主要進行理論闡釋,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形勢觀與政策觀,共2個專題。歷史模塊主要是進行歷史梳理,包括黨和政府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這六個方面的基本理論、路線、綱領和經驗的梳理,共6個專題?,F實模塊進行現實問題分析,包括常規專題和動態專題兩種類別。常規專題是指對重要會議、紀念活動或事件的專門闡述,這類事情一般是可預見的,可提前做好授課準備;動態專題是指對突發、偶發的重要時政事件的專門闡述,這類事情一般不可預知,需要常新常講。建議每學期設置常規專題3-4個,動態專題4-5個,現實模塊合共8個專題。這樣,三個模塊加起來就有16個專題。

其次,就具體教學安排而言,建議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理論模塊和歷史模塊是必修、先修部分;現實模塊可以必修與選修結合,黨和政府的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政策宣示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學習,一些動態專題則可以實行開放式教學,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講座聽講。在學時分配上,每一專題的教學時長按2學時計算,理論模塊和歷史模塊加在一起是8個專題,16學時;現實模塊也有8個專題,16學時,兩部分各放在哪一個學期都符合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學時的要求。

最后,就教學人員的配置而言:理論模塊的內容相對固定,歷史模塊的內容變動較小,只需要根據現實發展適當增添新東西,這兩個模塊可以安排固定教師負責,每學期重復開設,對不同專業學生輪流講授?,F實模塊的內容變動較大,需要不斷更新,調配教師,建議“因事選人”開展教學:首先是確定時政熱點事件的屬性,是屬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中哪個方面的;接著是由相對應歷史模塊中該類別的教師針對這一事件開設專題講座,因為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和講授基礎,教師備課也相對容易,能夠講好講透。另外,建議每學期召開兩次集體備課會,分別在開學初和學期中,主要是針對現實形勢變化與政策進展,確定現實模塊的相關專題,調整教學內容,安排教學人員。

(二)講座選題要注意“新”與“實”

“新”指的是緊貼時政熱點,將關于問題的最前沿學術研究成果講授給學生;“實”指的是緊貼學生的實際,直面回答學生思想困惑的難點與焦點問題。大學生并非是生活在純粹的象牙塔中,社會的迅速發展,加之互聯網對信息的放大效應,使得很多社會事件迅速成為大學生熱議的話題,對他們的思想成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阿法狗與李世石的圍棋對弈,韓劇《太陽的后裔》風靡,北京和頤酒店女生遇襲案引發的人身安全討論,魏則西事件等等,這些現實問題及其所帶來的大學生思想困惑,都是專題講座教學所必須面對和回答的。針對上述社會熱點事件,我們可以開設這樣的專題講座:“阿法狗贏了”說明什么——AI(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及其社會影響,韓國文化產業興盛的原因與啟示——從韓劇《太陽的后裔》說起,關于“北京和頤酒店女生遇襲案”的思考——筑牢社會安全網的路徑與措施,從魏則西事件看加強互聯網發展的有效監管,等等。

做好選題的“新”與“實”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回應現實,力戒說教。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太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課程偏重于理論的闡述,注重理論的完整性、科學性、邏輯性,而忽略了理論與現實的聯系,尤其是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答。專題講座教學要提高實效性,必須對現實問題,尤其是時政熱點事件做出回應,要將現實問題原本地呈現于課堂,不能回避尖銳、棘手的問題,越是學生難以分辨、認識不清、錯誤認定的問題,越是說明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越是要求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開設講座。第二是要以小見大。選題立足于現實并非是要就事論事,而是要從事件本身揭示出背后的普遍性和規律性。例如,講魏則西事件,并非是要重復事件的悲劇色彩,而是要就事件探討問題的根源和對策,或者從醫療體制改革角度,或者從互聯網監管角度,選擇一個角度切入,由點及面,講深講透事件反映的普遍問題以及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第三是應由學生選題,教師選講。很多高校開設講座的做法是:一般先由主講教師開列題目,再由學生選擇,得票最多的題目先開先講,但是這些選題和角度是否真的為學生所關注則是不確定的。要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選題,就應該將講什么題目的選擇權交予學生。具體的做法建議如下:成立一個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生工作小組,除協助教學單位開展輔助性教學工作外,還負責搜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關注的現實事件信息提交給教師參考,這樣易于信息的集中和篩選,避免了大規模摸底調查的費時費力。

(三)課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

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在教學方法上,要摒棄單一的講授法,更多地引入參與式、論辯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組織上,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形式,更多地組織學生采用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案例分析、主題演講等方式開展教學;在教學手段上,要善于使用多媒體,進行聲、光、電、視頻、動畫、鏈接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將教學內容以豐富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提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聽得進、聽得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很多高校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專題講座教學中都是采用大班教學的形式,上百人的一個班級,即便教學方式有多豐富,都是教師一個人表演,學生只是旁觀者,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就是讓部分教學環節和內容通過學生展示完成,或者是情景劇,或者是辯論賽,或者是精彩一課,相信95后大學生的創造力無限,也相信通過學生的視角和形式,能夠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但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并不是讓學生自說自話,教師要善于引導,引申出深刻的內容。為此,要求教師在課前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他們展示的內容和形式;在課堂上要善于把握突破點、找準切入口,推導出相關的問題和結論。第二是要情理并用,理寓于情。課堂教學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尤其是對95后大學生,更是要情與理兩種教學手段并用,用感情叩開其心扉,將道理滲入其心中。95后大學生個性鮮明,主體意識強,他們渴望更多的平等與尊重,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生硬的灌輸方式,使用命令式語氣,如就是、必須、肯定等詞匯,反而惹來學生的反感。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第一人稱的詞匯,如我們、大家等,多使用設問語句,如大家想想、果真如此嗎?等等,將深刻的道理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詞表達,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號.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3篇

作為一名新一代的大學生,了解當今的國際與國內的形式與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正好這一門課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

今年的中國與往年不太一樣,值得自豪和反思的事情特別多。

世博的勝利召開,亞運的完美謝幕......這些都是值得慶祝的事,讓我們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下成長,對我們的發展有著很大幫助的作用,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前景是一片美好,從而對自己以后的路也更有希望。當然,成長的道路不會這么平坦,伴隨著的還有干旱,泥石流......而這無疑是一場場的災難。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他又是一種磨礪,特別對于成長中的我們來講。突然之間,將人置身與生死存亡之中,從而我們開始擺脫固定的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或者從更深的角度去考慮這一問題。這些災難讓我們懂得什么是危機意識,怎樣正確對待危機意識;這些災難也促進了我們的愛國意識。

這樣的一個國內形式,與之相對的國外形式確是另一番景象。

韓國和朝鮮,目前的局勢正處于緊張當中。作為朝鮮的友誼國,朝鮮卻讓中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對于這樣的一個國際形式,中國的每一個選擇都顯得格外的重要。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又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們看到中國是怎樣把自己從危機中“解救”出來,又是怎樣化危機為轉機,雖然目前還不知道結果,但是我們對此深信不移,中國有足夠的能力來化解這一場危機,讓世人看到我們國家正在強大起來,不是那么容易受欺負的。

對于這一課程來說,我們對正確了解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會生活中被廣泛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具有極高的熱情和求知欲,我們對“形勢與政策”課懷有極高的期望。但是在我看來學校對于這門課程重視不夠,一個學期也只上了兩三堂課,而同學也是看自己心情來確定是否要去上這趟課,最終往往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給學生解疑釋惑的作用。老師的教學形式也應該有進一步的發展,比如開展一些寓學于樂的活動,讓大家在知識與信息里樂在其中,學得更好,懂得更快。給學習以一種開心的氛圍,給快樂以更豐富的內涵。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4篇

論文題目: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收獲與感悟 院系班級:機電學院 ****** 姓 名:* * * 學 號:********* 輔導老師:* * * 完成日期:2014.05.19

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收獲與感悟

摘要:經過三年的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學習,我了解到了很多國家的現狀,國際的情形,收獲頗多。作為一名大學,深刻全面地了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仍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八字方針。形勢與政策課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與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形勢政策 與時俱進 責任感 高素質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

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為新世紀的當代大學生要想所作為,就必須以時代的歷史使命為已任,把握時代的脈搏,跟上發展的源流,迎接變革的挑戰,從而樹立起為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而獻身的偉大志向。

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是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開展的,他能更好地結合大學教育為社會培養一個全面的人才,從大一到現在,學習了三年的形勢政策。首先讓我對國家的總體形勢和采用的基本政策有了充分得了解,明白了我國這種形勢和政策的根本原因。同時我們也學習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明白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有創新的技術,這使我們能夠更明確的培養自己的發展方向。我們還學習了全球化時代的安全問題,讓我們明白了全球化時代,不僅給我們帶了許多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挑戰,如何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抓住自己的機遇,同時勇敢面對我們所遇到的各種挑戰,這就需要我們能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取得輝煌的成績,才能夠為祖國做出更多的貢獻。在學習08年抗災重建的過程中,我對國家的關于抗災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別我們這些學習建筑學的學生,是我們對自己以后的學習中能夠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在這中抗災的設計上,讓我們能明白如何才能順應目前的形勢政策來培養自己的學習方向。在學習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時候讓我對中國目前的文化狀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對我國的文化發展結合資料做了分析,讓我更加的明白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在這幾年的學習中,我不在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而是對國家的形勢和政策有了很深的了解,讓我在未來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當今國際體系轉型為我國提升國際地位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轉型的國際體系,有利于中國漸進式地成為世界主要大國。在全球事務中各方對中國的借重和需求顯著上升。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和影響上升,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戰略依托。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已經形成,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我國在不斷提升國際地位的同時也面臨著障礙與挑戰。這些障礙和挑戰是我們今后20年中影響我們地位變化,甚至會導致我們上升過程中斷。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外部發展環境空前嚴峻,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周邊亂象從生,中國外部安全環境風險和隱患增多,意識形態因素對國際關系的影響上升,中國外部輿論環境中仍存在壓力和挑戰,中國發展面臨諸多內部困難。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是單一的,靜態的,而是復合的,動態的。一方面,中國的國際地位內在蘊含著大和小、強和弱的對立統一,具有明顯的矛盾、復雜性;另一方面,中國的國際地位還具有快速多變的特性,正處在從大而弱的國家走向大而強、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的歷史進程之中。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 培養一種理性的、平和的心態,冷靜面對現實,為中國和平崛起創造一個比較有利的國內、國際輿論環境。

同時學習了國家的形勢與政策除了是對自己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他也是對我們知識的一種豐富,所以在學習形勢政策是,應能做到與時俱進,能更好地收集資料,了解我國的形勢政策,同時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形勢政策,就是關于就業方面的形勢政策,所以我們在學習形勢政策課的過程中應該加入這方面的學習,這樣更能讓學生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能更好的抓住機遇,能更好地迎接挑戰,這是我們形勢政策課所應該具備的。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學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也為我們走出學校進入社會提前上了一課。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5篇

一、專業服務導向的形勢與政策教學特征

職業教育以培養專業技能水平較高, 綜合素質較強的職業化人才為教育目標, 凸顯育人的專業技能與服務社會功能是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有效創新之處。

(一) 以專業為導向的教學目標設置具備精準性特征

專業為導向是課程設置環節的重要選擇, 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特質, 結合教學大綱有效的分類教學, 教研室分類研討課程內容與教學實踐手段, 貼合每個班級實際, 符合學生專業發展需求, 將職業教育的特色融合進來, 按層次解決學生對時政信息接收的差異性, 較強的針對不同專業的培養特色, 發揮課程的精準育人功能。

(二) 以服務為導向的教學實踐要求具備社會性特征

服務導向反映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屬性, 將實踐育人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成為溝通社會時政信息與課堂學習的橋梁, 將學習體驗、技能實踐、服務社會相結合, 將研究的實際問題應用到工作實踐中, 結合實習與就業, 拓展廣闊的實踐平臺, 使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社會性發揮出來。

二、職業教育中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 課程較強的理論性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下降, 育人功能減弱

《形勢與政策》課程兼具較強的理論性和實時性特征, 理論性強使學生的接受度下降, 結合較強的時政新聞又能有效地迎合大學生對信息的巨大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普遍存在學生感覺枯燥, 興趣度下降的現實問題, 時政課也往往缺乏對課程大綱與學生興趣之間的有效結合, 探索結合專業實踐教育的時政教學路徑, 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興趣下降與時政需求之間的矛盾, 有利于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 教學手段缺乏創新導致課程指導實踐的作用不強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主要停留在“教”與“學”的傳統方式, 使得教學能力目標不能重復實現, 理論課教學服務于專業實踐的效果不足, 學生對于信息的巨大需求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成倍的增長, 如何滿足學生對時政知識需求, 改進學校傳統理論的教育手段, 成為擺在時政課教育面前的巨大挑戰。

(三) 師資配備不足, 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亟待增強

高校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專職教師的配備不足, 專職、兼職授課教師, 輔導員和心理指導老師, 都成為時政課教學任務的承擔者, 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 尤其對班級學生專業的結合程度不深, 影響到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因此, 應充分調動已有教師對時政信息的獲取, 并定期進行研討與學習, 充分激發教師隊伍的積極性, 進行專業與理論相結合的創新教學。

(四) 考核方式的單一性, 使得時政課教育流于形式

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論文、卷面考試、課堂討論等單一的考核方式, 教學過程較為傳統, 然而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僅僅是理論的簡單獲得, 教育環節也應擴大到實習、就業、專業應用以及服務社會的層面, 對考核方式應進行多元化的擴充, 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持續的跟蹤與多方面的評價, 使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不簡單的流于形式。

三、專業服務導向的形勢與政策教學創新的思路

根據當前高校特別是職業教育中, 形勢與政策課程開設與教學的現狀, 探索有效解決其中矛盾的創新教學方式, 通過專業服務導向的形勢與政策教學創新, 在教學環節設計、教學內容選取、知識與實踐考核等方面凸顯專業實踐與精準育人特色, 創新的教學思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強調形勢與政策課程與職業教育的精準育人功能

“精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路, 是專業導向的育人方向, 是職業教育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保障, 以學生專業選擇為導向, 以時政信息獲得為載體, 創新精準化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實踐教學任務, 選擇任課教師對精準授課全程指導與監督, 將時政課程大綱與授課內容結合, 滲透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理想信念教育、就業創新意識培養、綜合素養實踐等多元化能力目標, 按專業分類, 選擇主題式育人方案, 設計分類化實踐要求, 完善專業與理論結合的考核方式。精準育人方案需要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制度化、系統化, 繼續完善師資與配套體系。

(二) 將課程內容的時事性與實踐育人的實踐性相結合

《形勢與政策》課程區別于其他思政課程, 內容具有較大的廣度與深度, 涉及國內實時消息、國際重大事件等, 授課部分的選擇要兼備時間與育人效果的雙重目標。因此在授課方法上, 要緊緊圍繞課程的時事性特點與實踐育人的創新路徑, 最大限度地發揮《形勢與政策》課靈活多樣的育人優勢, 在創新教學手段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 創新專業服務導向的專題項目教學

成立《形勢與政策》課程教研專題, 完善課程師資, 包括專兼職教師、輔導員、心理輔導等多方面教師隊伍, 專題小組進行專題選擇、課程管理、任務監督、進度研討、實踐考核等環節, 按照課時要求設定主要教學專題, 按照大綱與專業的不同, 合理側重教學任務, 立足于學生的專業與技能特長, 分解教學實踐任務, 提高時政的接受度, 安排實踐活動任務, 定期完成實踐考核與反饋, 提高教研小組的教學實效性。

(四) 實現專業分類的教學研討與考核

以往的理論教學側重于學生的出勤、作業、論文和卷面考試, 以專業服務為導向型的教學創新, 突出教學過程的研討和教學結果的考核, 建立由任課教師、輔導員、實習導師、社會就業方等多方面組成的多元化考評體系, 不僅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 還包括對教學團隊、學生效果反饋的多重評價, 創新教師評價機制, 結合實習與就業實踐, 定期組織進行實踐督導與效果評價, 企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 學生對師資和實習環境進行反饋, 定期召開討論會, 及時掌握任務進程, 提出考核與評價建議。職業教育應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出發點, 不斷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 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品德、政治素質并重, 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視程度, 因此完善專業分類的教學探索勢在必行。

四、結語

職業教育需要更多的信息化手段以創新教育教學路徑, 使學生能夠與時俱進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通過專業服務導向的創新探索, 使其發揮實踐的指導作用, 充分體現教育的社會化與精準化, 強調形勢與政策的服務社會功能, 結合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雙重育人目標, 因而探索專業服務導向的形勢與政策教學創新思路勢在必行。

摘要:當代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理論知識的獲取方式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 形勢與政策教學的創新應與時俱進地解決學生對時政信息的需求與對理論課程興趣之間的矛盾, 在職業教育中建立專業服務導向的形勢與政策教學體系, 強調專業實踐與服務社會在時政課程中的作用, 試圖分析課程教學環節存在的實際問題, 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創新思路。

關鍵詞:專業服務,形勢與政策教學現狀,創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夏依丁·亞森.高?!缎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 (10) :204-205.

[2] 韓冬.網絡媒體環境下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7 (16) :167-168.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報告范文第6篇

如今互聯網是個經久未衰的話題,有關它的一切都被評論著。眾所皆知,互聯網已經成功走過了實驗科研階段和社會化應用啟動階段,現正處于社會化應用發展階段。

對于互聯網的定義是多樣的:有人說互聯網就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有人說網絡就是傳媒,網頁就是出版物;也有人說互聯網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在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其實從這一方面也看出了互聯網的的影響力早已滲透到了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首先從在中國的發展規模上講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依然是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但用戶手機網民增幅較2009年趨緩;娛樂類應用在我國網民網絡應用中呈現下滑勢趨勢,電子商務類互聯網應用則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軍。最引人注目的是,網絡購物用戶年增長48.6%,是用戶增長最快的應用,預示著更多的經濟活動步入互聯網時代。僅僅從規模上講就可看出當今社會進入了網絡的社會。

計算機網絡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從網上游戲到網絡課堂,從網上購物到網上炒股,都可以在計算機前完成。隨著網絡交流的普及,一些新興的網絡語言正進入人們的生活。視頻會議改變了面對面開會的傳統習慣,及時方便。網絡課堂進行高考輔導、答疑和試卷分析,中小學師生免費學習瀏覽,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從網絡影響深度來看,網絡對人們的語言、價值觀、行為方式、文化等深層次影響也在不斷增強。計算機網絡技術對整修世界經濟的格局以及產業的組合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網絡對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對傳統產業的履行和技術深化上。它使得人們有可能以較低的價格,得到有用的商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通過網絡和電子商務,可以用較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要的商品。從生產者角度來說,網絡的應用養活了企業的監督成本,縮短了生產的決策者和生產人員之間的距離,并使企業管理模式從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轉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網絡的應用,更有助于政府對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行使,通過網絡,政府能夠及時地了解公民對于公共產品的需求和對于公共服務的要求,有利于政府按照公民的要求為公民提供適合他們需要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網絡使政府機構工作人員數量逐漸減少,從而有助于精簡機構,轉變政府職能,形成科學、民主的決策系統和管理系統。網絡降低了政府運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反饋更加及時,并且能夠有效減少信息傳遞的失真現象。

互聯網的精華是它能夠為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令人滿意的服務??梢哉f,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

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

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愿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并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ヂ摼W反映了人類

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你是誰,你永遠是受歡迎的。你不會由于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里,唯

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于互聯網。通過網絡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ヂ摼W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

會的進步和發展?;ヂ摼W產業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滲透融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中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

總的說來,可總結為以下十點:

一、互聯網已成為全球各種信息最為高效的傳播途徑。

二、從硅谷的崛起到.com,再到Web 2.0,互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業機會。

三、網絡中立性是互聯網最令人敬佩的原則之一。

四、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互聯網將各種機構和團體有效地組織起來。

六、互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文化與交流方式。

七、互聯網使得人們可以方便地查詢到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和文獻,并永遠地承載著它們。

八、互聯網成就了網絡游戲,并讓全球的玩家可以無障礙地溝通交流。

九、無論是搞笑視頻,還是幽默段子,互聯網上的喜劇素材幾乎源源不斷。

十、互聯網徹底改變了視頻存在的目的和分發手段。

總而言之,電腦是個偉大的產物,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更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最好的證明。電腦如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又無時無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醫院、學校、銀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躍的身影,今天電腦更是走進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們絕對可以說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是網絡的世界。網絡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大的方便。

不過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一把雙刃刀,也是社會需求決定了事物的是否存在,任何事物不可能百分百好,也不會百分百差,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必然要對社會有一些沖擊,既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網絡也不例外。它必存在其消極影響。虛假信息、網絡欺詐、病毒與惡意軟件、色情與暴力、網癮、數據丟失、網絡爆紅、陰謀論、過于公開、過于商業化。人心的險惡使電腦從萬能轉變到雙刃劍,網絡也隨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其主要表現在某些由電腦網絡引發的心理障礙、情感沖突和安全焦慮等方面。例如有的人因為沉迷網絡而迷失了自己,整日沉醉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不能自拔,已然完全無法辨別哪里才是自己活著的世界。但也有人因為網絡而成就了自己,因為網絡了干成了一番事業。說到底網絡終究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用的心會不會用而已。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網絡有許多優點,但是利用網絡干壞事的事例還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網絡散發它病毒,破壞電腦的正常工作。對于這些,我們要嚴格地禁止,讓網絡真正地服務人類。

互聯網的未來是光明的,隨著電腦網絡的迅速擴張和強力滲透,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上網將象看電視一樣成為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電腦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正在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發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對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眾人有眾人的說法,據資料的查閱:1人工智能可能會是計算機歷史中的一個終極目標。由于電腦的計算速度遠遠超過人類,我們希望新的疆界將被打破,使我們能夠解決一些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2虛擬世界它不僅涉及數字生活,也使得我們的現實生活更加數字化一方面,我們已經在迅速發展第二生命及其他虛擬世界。另一方面,我們已開始通過技術用數字信息詮釋地球。3移動網絡是未來另一個發展前景巨大的網絡應用提供網絡服務的網站在線視頻/網絡電視更高的畫面質量,更強大的流媒體,

個性化,

共享以及更多優點。4服務模式提供的業務也不斷豐富。然而要實現中國互聯網服務的繁榮,不僅需要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提供豐富的業務,還需要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任何可以想到的事也許有一天都可以變成現實,互聯網的潛力還猶如大海,是正無窮的。

面對新一輪的挑戰,我們中國又該如何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呢?

第一,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信息網絡化得到穩步發展,應該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保障和推動。國務院出臺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相關部門應當乘勢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利用稅收政策、采購政策、資本市場的政策來推動信息網絡化領域的技術創新,從而提高信息網絡化的發展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在信息網絡化上的差距。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個高度來認識信息網絡化建設是關系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發展的戰略決策,是國家信息網絡化建設重要且關鍵的戰略。要知道信息網絡化不單單只是建立幾個信息企業或者是生產幾千萬臺電腦,更重要的是要推進國民經濟的建設以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網絡化使我們面臨現實信息差距的挑戰,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那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信息能力將產生越來越大的懸殊。所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要快速而高效,建設寬帶高速傳輸網絡要繼續,高速互聯網也要全力發展;高度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三網融合;提高通信普遍服務水平,以沿海發達城市的發展速度來帶動加快西部信息化進程,從而全面提高我國信息網絡化的水平。

第三,著重發展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具體是指提高信息化裝備能力;突破產業發展在集成電路、軟件、信息平臺等方面的技術瓶頸;積極引導和推動數字技術的應用;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產品更新換代,爭取在眾多領域盡快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以此推進信息產業的升級發展。

第四,將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廣泛實際的應用,具體是指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推動企業信息化;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統籌規劃,實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過信息網絡化的建設,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生產方式、經營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改變,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素質,全力應對信息網絡化帶來的挑戰。

第五,加大經濟體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產信息產品的大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采取股權多元化、主板市場和二板市場上市、債轉股等措施,使國有信息產品生產和運營企業加快轉變經營機制,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做足準備信息網絡化帶來的相關挑戰。

第六,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網絡化知識。信息化關系到我們民族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的崛起與發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識十分必要。某種程度上,信息網絡化知識擁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淺,不僅關系著個人在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前景,更重要的是還影響到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此外,要不斷拓展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為我國的信息網絡化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信息網絡化建設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而是要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中進行的。

上一篇:學術會議主持人主持詞范文下一篇:小學班級特色活動策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