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2023-06-04

第一篇:中國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經過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對我國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新一屆政府上臺半年多的時間,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協調性,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穩中有為。我國經濟現在正處于經濟復蘇前中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上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8萬億元,同比增長7.6%,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與此同時,7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1%,也比上月小幅上升了0.2個百分點。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25萬人,同比多增31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外出農民工達到1.7億人,同比增加了444萬人。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低于3.5%的預期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穩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之后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已持續數年超過城鎮居民。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農業生產實現穩定增長。第二產業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第三產業延續了增速穩步提高的勢頭,同比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3.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63.7%,比去年又提高了2.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10.4%,進口增長6.7%。夏季糧油再獲豐收。全國夏糧總產量達到2638億斤,比去年增加39億斤。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增長及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之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盡管我們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但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日益多樣化,一些國家頻繁以反傾銷、氣候變化、知識產權保護、國家安全審查等為借口,對我設置各種準入壁壘,對我國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開,繼續擴大“營改增”的范圍,出臺了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產業方面,農業穩定發展,糧食持續豐收,夏收油菜籽產量繼續增加,早稻面積增長,長勢較好,豐收有望。第二產業增速盡管有所放緩,但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不錯,高耗能產業增速有所回落。第三產業增速繼續穩步提高,一些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發展迅猛。行業方面,與居民消費相關的行業好于與投資相關的行業,鋼鐵、有色等行業較為困難。企業方面,在市場環境偏緊的情況下,不少企業經營困難,但也有一批企業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結構調整,積極開拓市場,生產和效益狀況良好。特別是一批民營企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加快調整,逆勢而上,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但主要是經濟增長動力偏弱,化解產能過剩形勢嚴峻,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財政金融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機遇與挑戰并存。通過中央的政策鋼鐵、有色金屬行業將會有所改觀,能源短期內也就隨著經濟利好而有所增長,但受限于中小企業融資雖然依然很難,生產經營還是有困難,上漲的壓力依然巨大。“營改增”的范圍擴大,金融方面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新的希望,同時一批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結構調整,積極開拓市場,對能源、金屬、橡膠等需求增加,同時為其提供價格的支撐。農業穩定發展,糧食持續豐收,夏收油菜籽產量繼續增加,早稻面積增長,長勢較好,豐收有望,農產品將迎來新的行情,如果豐收,將會對農產品價格下降提供支撐,利于空頭。

第二篇: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解讀

房地產需求有保有壓——例如限購政策

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結束——例如汽車消費3000元惠民補貼 廣義貨幣(M2)——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狹義貨幣(M1)——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商業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 同比——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與去年第n月比。同比發展速度主要是為了消除季節變動的影響,用以說明本期發展水平與去年同期發展水平對比而達到的相對發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計算公式為:同比發展速度=(本期發展水平-去年同期發展水平)/去年同期發展水平×100%。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這個指標,如某年、某季、某月與上年同期對比計算的發展速度,就是同比發展速度。

環比——與上一統計段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5年6月份相比較,叫環比。與歷史同時期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4年7月份相比,叫同比。環比增長率=(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環比發展速度,一般指是指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時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發展速度。

PMI——下頁解釋。

環比折年率——環比折年率分為月(季)環比折年率;

環比折年率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短期趨勢預測技術。它利用季節調整以后的環比數據進行預測。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第三篇: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分析

一些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相對經濟衰落,構成了當前國際形勢的總的特點,從而正引起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相應調整。但是,要認識到萬事萬物的運動不是直線前進的,前面充滿著不確定性。從國際形勢看,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不容小覷,中國已難獨善其身,全球經濟衰退正從外需角度影響中國經濟增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消費力下降,將對中國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在歐美國家經濟增長乏力條件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國內形勢看,物價總水平仍在高位,房價沒有出現明顯拐點,民間流動性依然很強,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同時,部分中小企業受到緊縮政策影響,融資和經營均出現困難。就業壓力正在增大,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一、當前國際勢態

(一)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然存在

當今世界經濟中,發達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財政赤字。與克服通貨緊縮相比,必須優先擺脫財政赤字。希臘、意大利的財政問題很嚴重,日本的財政問題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最嚴重的之一。日本國債大多數是國內投資者持有的,但是伴隨社會老齡化的進程,儲蓄率將逐漸下降,日本國內消化國債也將逐漸減少,必將希望外國人持有。為此,日本將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將出現付息費用增加、財政狀況惡化或日元貶值。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表的報告,日本的政府債務2015年將是國內生產總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臘的140%。這相當于一個人背負超過自身體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齡化步伐加快,社會保障負擔加重。問題明確但不能解決,這與希臘是相同的。

(二)國與國之間險惡的政治經濟競爭沒有改變

后金融時代,國際競爭不僅沒有減弱,而是有加劇態勢。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強,以技術創新和產業突破引領的新增長點短期內仍難以形成。各國經濟政策主張分歧明顯,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繼續升溫,在內需不振的形勢下,各國更加重視擴大出口,而發達國家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花樣翻新,貿易限制措施明顯增多,經貿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救濟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趨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持續高位震蕩,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引發主要貨幣匯率大幅波動,新興經濟體本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增加,國際股市、債市動蕩加劇。各國圍繞政治話語權、氣候變化、低碳經濟等問題展開激烈競爭,力求在未來格局中占主動地位。

(三)發展中國家崛起面臨的困難與阻力仍未減弱

以歐洲、中國、印度為代表,21世紀世界和平發展,已然成為世界格局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趨勢的一個主要內容和突出表現。此前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往往來自歐美國家,而現在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對人民幣匯率施壓,并且這個問題正在以構成貿易補貼為由被推向WTO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新興國家尤其中國和俄羅斯,依然面臨發達國家的戰略扼制與圍堵,發展的國際阻力仍未減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權,扶植親西方和新政權,擠占中國和俄羅斯在利比亞的巨大經濟權益,中國在戰前大規模撤僑,其實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國在利比亞投資項目的建設工人,戰爭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樣十分慘重。還有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近期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爭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舉行實彈演習;接著菲律賓也與美國舉行聯合海上軍演,南海問題又現緊張局勢。

二、當前國內形勢

(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中國號稱“世界工廠”的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數據可以印證這一點:多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60%以上靠出口來拉動,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業為主;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40%以上;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制造業;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每年創造GDP增長的兩個百分點。當下,中國的世界工廠并未當好,還受沒有自主產權核心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諸多問題的制約。

(二)國內消費需求不旺,對外貿易依存過高

居民消費率過低,不僅難以發揮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2008年以來,雖然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4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355億元,同比增長1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91億元,增長17.4%。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從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0447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過高的外貿依存度和外匯儲備,導致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貿易與匯率摩擦不斷加劇。2005年7月匯改后的三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達21%,2010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連續貶值使我國外匯資產風險不斷深化。外商投資企業占比過高,導致我國資源環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資源和加工利潤流失,資源環境制約日益突出,產業安全令人擔憂。

(三)資產泡沫繼續發展,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

自2010年1月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節節攀升,特別是自三季度以來,已連續5個月高出3%的警戒線,11月份同比上漲5.1%,漲幅創28個月新高,通脹壓力越來越大。本輪物價上漲的"推手",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動原因,也有供求緊張原因。從國外因素看,發達國家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全球流動性泛濫,給我國帶來較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從國內因素看,近年來,在外匯占款和銀行信貸規模不斷擴張的雙重推動下,我國流動性存量始終十分充裕,隨著國內經濟轉暖,通貨膨脹很快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從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轉型期,節能減排、資源價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資標準等轉型政策,帶來成本性漲價壓力。此外,極端氣候對食品價格的影響也是原因之一。從本輪物價上漲的情況看,盡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前幾輪通貨膨脹漲幅小,但治理的難度可能更大,形勢可能更嚴峻。主要原因是轉型性漲價必然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各國寬松貨幣政策一時也不會退出,以后一段時期,我國可能面臨持續較大的通脹壓力。

(四)資源短缺已成“瓶頸”,粗放發展難以持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被譽為“中國奇跡”。在耀眼的光環背后,不可否認的是,為經濟快速增長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當前,總量日益龐大的中國經濟在前行過程中,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高消耗、重污染、資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中國的發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從總體能源效率看,我國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產出只占世界的3%,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來,我國的能源總消耗量每年增長約5%,是世界平均增長率的近3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能源儲備嚴重不足,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儲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的能源生產難以滿足整個經濟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雖然可以通過進口來彌補,但這種做法的不確定性很大,會導致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增大。以石油為例, 2030年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將達到74%。一旦石油危機重現,后果不堪設想。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和環保意識淡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常常伴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揭示,通過對中國7大水系412個觀察點的抽樣調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達58%;全世界20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城市占了16個;30%的農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響而減產。有資料表明,在過去高速發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環境污染而造成的損失估計占到GDP總量的10%。 1.新興國家有哪些啊?

答: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韓國、印尼、墨西哥等

2.俄羅斯也是發展中國家嗎?

參考:理解今天的俄羅斯,就必須評估其這20年的發展進程。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聯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國家俱樂部,但在接下來10年的墜落過程反而使俄羅斯淪落為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既沒有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也沒有創造經濟發展奇跡。

3.中國現在處在的轉型期是從什么向什么的轉型?

參考:社會轉型期,在我國社會學學者的論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體制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二是指社會結構變動,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三是指社會形態變遷,即“指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

4.日本按文章里寫的,不是處境很危險,這樣的一個國家豈不是可能瞬間就瓦解了? 參考:日本的財政赤字現在在西方發達國家當中是最高的,據最新的統計,日本財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達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財政赤字就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再發國債恐怕會對國家財政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一個事實。但是日本的國債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個人儲蓄率是西方國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發行國債不是像其他西方國家那樣擔憂,但是現在個人儲蓄率由于日本經濟近幾年來一直不好,這些年來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國家當中也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日本的財政赤字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講可能危機感不是那么嚴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斷的追加財政赤字,私人儲蓄率又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兩個趨勢疊加起來可能未來日本的財政赤字也會出現隱憂。

日本的財政赤字問題是近10幾年來開始顯現出來的。在上世紀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代,日本的國庫非常的豐潤,每年的國債發行額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沒有發行國債。但隨著90年代末泡沫經濟的崩潰,稅收收入大幅減少,日本每年新發行的國債額度開始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加上經濟危機、社會老齡化以及少子化問題所引起的社會福利保障費用的逐年增加等問題的影響,日本的國債一直在逐年累積。據日本財務省發表的數據,截至2009財年,日本國債總額已增至將近88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萬億元左右,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的數據,日本國家債務總額已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29%,位列于發達國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國債的持有者90%以上來自日本國內,普遍認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償還國債的能力,所以信用評級機構并沒有對日本的信用程度給出過低的評價。但日本國內的很多經濟界人士對日本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充滿擔心,認為長此以往這將導致日本面臨財政崩潰的局面。

5.匯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匯率變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說人民幣的匯率要定為多少多少)有用嗎? 參考: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于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貨膨脹率的差異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并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商品勞務貿易機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于該國經常項目狀況國際資本流動渠道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于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心理預期渠道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

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采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后兩種,尤其是最后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于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外匯儲備的高低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 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克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干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預期因素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后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后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于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于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三)信息因素現代外匯市場由于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于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于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于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于”還是“壞于”所預料的情況。

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四)政府干預因素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干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預一般被劃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干預。非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反之,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的同時,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與之配合,例如在公開市場上進行逆向操作,以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一般來說,由于非沖銷式干預直接改變了貨幣供應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利率以及其他經濟變量,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持久的,但會導致國內其他經濟變量的變動,干擾國內金融政策目標的實現;沖銷式干預由于基本上不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也很難引起利率的變化, 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它不會干擾國內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標的實現,不會犧牲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第四篇:中國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淺析

摘要:2014年對中國來講是特殊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反腐工作的力度逐漸加大,各種社會矛盾集中凸顯。這一年,國際形勢也波詭云譎、風云變幻,有烏克蘭危機、利比亞**,也有日本右翼分子的改憲。每一件大事對中國發展前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分析當前形勢,探究不同事件對中國發展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

深化改革

國際形勢

烏克蘭

日本

發展

正文:

歷史的車輪進入到2014年,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是農歷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之痛似乎仍在提醒著我們,國富兵強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保證人民的幸福安康。這一年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展示中國形象,維護中國國際利益的關鍵之年。歷史在前進,形勢在變化,改革在行動。

一、縱觀國際形勢,風起云涌對我發展有利有弊

近年來,國際風云激蕩,地區亂象紛呈。西方經濟政治遭遇困境,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特別是美國加快戰略調整,西亞北非局勢劇烈動蕩,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大國間博弈日益尖銳,全球性重大安全問題凸顯,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層面的安全危機頻發,國際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國際形勢的紛繁變化,表明國際安全格局正在進入深度發展的新階段,國際安全秩序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

1.美國重返亞太,對我形成遏制之勢。

奧巴馬執政以來,對亞太戰略定位就從經濟層面提升到政治和戰略利益層面,明確提出“泛太平洋戰略”,積極打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加快“重返亞太”的戰略步伐。政治上,全面參與東亞現有的國際合作機制,包括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試圖通過參加來主導議題。經濟上,大力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著力塑造亞太經濟多邊機制,目的是繞過中國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圈。軍事上,按期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調整亞太軍事部署,不斷強化亞太同盟體系和伙伴關系,加緊構建美主導下的亞太新秩序。美國公布《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美軍戰略利益評估報告,進一步明確要以亞太地區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重點,加緊構筑以美國為首的亞太軍事安全體系。依據新的軍事戰略,美國將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存在,繼而加大在亞太地區構建廣泛、靈活、持久的軍事存在。在國防開支大幅削減、軍事戰略呈現收縮的背景下,奧巴馬政府堅持削減國防開支不以犧牲亞太地區為代價,在亞太相關地區的軍事布局漸次展開:加速落實“空海一體戰”構想,確保其在亞太區域軍力投放能力;頻繁舉行與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等的聯合軍演,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導地位;優化亞太基地布局,加緊調整前沿軍事部署,強化關島基地的核心角色,擴大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按照規劃,未來美軍50%-60%的海軍力量以及30%-40%的空中打擊力量最終將集結于亞太地區。

美戰略關注重點向亞太轉移,牽動了各主要國家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調整。俄羅斯提出新型亞太安全架構倡議,對亞太地區的關注程度明顯上升。日本以日美同盟為外交基軸,借“地震外交”著力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印度大力推進“東進戰略”,提高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東盟加強與美、日、印等大國合作關系,鞏固和提高自身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態勢,使該地區呈現出新的復雜局面。美國防部長帕內塔在出席第12屆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時高調宣稱,到2020年,美國將把60%的海軍力量調整部署到太平洋地區。美專為我量身定做的“空海一體戰”戰略構想,也進入實踐層面,在武器裝備、戰略態勢、檢驗訓練等方面都完成了實質性推進。 2.烏克蘭的大國博弈,對我大有可為

烏克蘭**正值世界局勢的大變革時期,是美國推動的“顏色革命”戰略的一部分,也是歐洲戰略東擴戰略的重要組成,也就是歐美打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歐美及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勢力集團的大力介入,這決定了烏克蘭局勢已經超出了國家內部事務的范籌,這也就決定了其局勢的走向對世界局勢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有俄羅斯在,中國并不太擔心歐洲的東擴計劃,烏克蘭危機在戰略上對中國沒有不利的影響,或者說不會給中國帶來戰略壓力。相反,俄羅斯的奮起反擊,足以牽制歐美在亞洲的介入。為了更好的解決烏克蘭危機,或者說為了完全爭取烏克蘭,美國就必須讓中日對抗穩定下來,以避免牽涉更多的精力,美國會進一步的壓制日本。而且烏克蘭危機,有可能使俄與歐美的戰略對抗升級,這必然的要緩解中國的戰略壓力。中國雖然會保持中立,但一定會給俄羅斯某種程度的支持,進而進一步推動中俄關系的發展,通過前期中俄簽訂的天然氣能源大合同就可見一般。歐盟和美國圍繞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使得俄羅斯只有加深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才能取得發展。

此外,中烏沒有戰略利益上的沖突,相反卻有著經濟和技術互補的戰略利益。危機中的烏克蘭走向不明,歐美與俄羅斯不可能給予更多的經濟支持與援助。烏克蘭越是**,其國內經濟就越是困難,也就越發的需要外部支持。而這一點目前恐怕也只有中國有能力提供。此前的中烏合作,出于歐美與俄羅斯的因素,可以說烏方是有所保留的。而中國在此能夠有所行動的話,對烏克蘭政府的幫助足以使得中烏關系更深發展。如果中國能夠成功的對烏克蘭局勢形成影響力,那么中國對東歐國家的影響力將得到加強??傊?,烏克蘭危機將會成為中國的一大戰略機遇。

3.中日外交博弈,對亞太合作影響非凡

當前,釣魚島問題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安培政府一意孤行,打著“中國威脅論”的幌子,推進釣魚島國有化和修憲政策,妄圖將其自衛隊升級為“國防軍”,公然挑戰戰后國際秩序,顛覆二戰勝利成果。這為日本與亞州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的合作蒙上不少陰影。

中日都十分重視與亞太國家的合作,先有習近平主席在亞信峰會上提的新安全觀,加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觀點,都體現了中國政府重視與亞太國家共同發展實現繁榮昌盛的“亞洲夢”。而安倍政府則進行“地震外交”對與美有盟友關系的國家施加影響,但是日本在二戰問題上的否認以及改憲的后退行為為其在亞洲的外交之行設置重重障礙。

事實證明,只有創新亞洲安全理念,才能共同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如何結合全球局勢,以大視野看待亞洲問題,積極突破長期嚴重制約亞洲發展的安全合作“短板”,攜手應對新老安全挑戰,同筑安全,共謀發展,才是亞洲各國的現實需求和迫切愿望。

二、回看國內局勢,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得。 1.作風建設的新風灑滿中華大地。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狠治庸、懶、散和不作為、亂作為;提倡說真話、道實情,倡導短、實、新文風……世界輿論紛紛用“清新風氣”來形容中共的作風建設。從八項規定,到厲行節約,我黨圍繞作風建設取得的成就正在深刻影響著全國各地,贏得國內外人士的高度稱贊。

2.反腐倡廉的成就凝聚群眾力量。

壯士扼腕、刮骨療毒的反腐之風,體現了我黨對反腐斗爭的堅決態度。“腐根不除,為官不正。”中共從嚴治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面對腐敗“零容忍”,不僅拍“蒼蠅”,打“老虎”也絕不留情,反腐力度前所未有。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認為,“大老虎”接連落馬,體現了中共自我改進、打擊官員腐敗的決心。而這一連串的行動則再次為我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全民反腐已成為社會的趨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正在形成機制建設。

3.暴恐及邪教組織的干擾破壞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

年初的“3.1”昆明暴恐事件,加上新疆地區接連不斷的暴恐分子沖擊破壞,中國似乎已經被“獨”類暴恐分子所包圍,中國反恐形勢異常嚴峻。然而,從近期萬人圍捕暴恐分子等一些報道來看,中國上下已經形成對暴恐分子的高壓態勢,這進一步拉近了國內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形成了全國人民大團結的良好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更加堅強的力量。

三、把握機遇,主動作為,中國發展指日可待 1.外交上要保持強勢態勢,奮發有為。

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周邊外交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定的周邊外交網絡,成為中國外交面臨的重要課題。新一屆中央政府領導集體大力推薦周邊外交,國家領導人更是先后訪問俄羅斯、歐洲、東南亞、非洲、拉美以及周邊國家。習近平更是明確強調,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梢哉f,由韜光養晦轉為奮發有為,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密切了與各個國家的關系,尤其是保證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增進了互信與共識,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為我國政治的發展聚集了力量。要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做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2.軍事上要加強斗爭準備,強軍興軍。

鞏固的國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強大的軍隊,是國家安全之本。只有國富,沒有兵強,國家安全發展必將受到影響,從而失去了經濟繁榮的外在環境,宋朝的悲哀就是最好的證明。要加大軍民融合式發展,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軍隊要遵循國防經濟規律和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建設規律,自覺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地方要注重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需求,自覺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要深入做好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制機制。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強軍實踐的動力源,加快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軍隊戰斗力,增強軍隊活力。要大力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以優良作風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3.政治上要注重頂層設計,統籌協調。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總目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憲法法律為治國理政的根本依據,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改革相互協調適應為發展藍圖,以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為主旨,拉開了施政治國的歷史大幕,吹響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改革、揚帆遠航”的號角。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做好由“管理”到“治理”的轉變,積極支持人民、各組織、各單位以主體身份共同參與國家管理。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來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整體飛躍。

4.經濟上要把握重要機遇,穩步推進。

當前世界復蘇經濟艱難曲折,亞太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在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動力從何而來,只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加大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各種要素、各種資源進入市場的力度,并且在市場價格機制的引導下來進行配置。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更要深刻把握當前歷史機遇,做出合理應對措施,使中國經濟保持良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浩.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評析[J].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3, 14(5):17-30. [2] 洪藍 劉延棠 白健. 日本政局走向何處[N]. 瞭望, 2013-09-27 (3). [3] 中國該如何面對美國亞太再平衡[N]. 明報, 2012-5-15(6). [4] 范慶華. 中美關系:摩擦型的穩定——訪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J]. 世界知識, 2010. [5] 蘇曉暉. 2013年國際形勢的主要特點及發展趨勢[J]. 領導科學, 2014(1):51-52.

第五篇:2010形勢與政策論文_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

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

2004年,面對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黨中央和國務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領域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已得到控制,薄弱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貨膨脹勢頭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增長較快、活力較強的良好勢頭;投資、消費、凈出口仍保持著較為強勁的態勢,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從總體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基本在合理區間運行。一季度GDP增長9.4%;預計二季度GDP增長速度也不會低于9%??梢哉J為,當前經濟運行已轉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具體而言,宏觀調控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宏觀調控效應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719億元,同比增長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比增長分別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5.8和5.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資增速結構上的變化,凸顯宏觀調控的積極效應。

2.消費增長平穩,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今年前四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75.5億元,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9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2.8%。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環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較大幅度的提高,確保了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增強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漸縮小,價格上漲壓力有所減緩。今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2.4%。與4月相比,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2%。1~5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4%。分類別看,5月食品價格比上年同月上漲2.8%,非食品價格上漲1.2%,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趨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標可以實現。1~5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月分別上漲8.2%、7.5%、5.1%、5.7%、

5.7%,回落比較明顯。目前,上下游價格背離的現象有所緩解,對于經濟結構調整較為有利。但對成本推動、服務價格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脹壓力,仍不可掉以輕心。

4.財政和貨幣信貸保持穩定。今年1~5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35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億元,增長13.1%;全國財政支出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億元,增加15.2%;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億元。在增收節支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各項財稅

改革積極推進,財政支持“三農”的力度繼續加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政策措施得到積極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重點支出項目得到進一步保障。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繼續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一季度儲蓄存款新增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各項貸款新增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存差有所擴大。

5.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大。今年1~5月,進出口總額5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在部分商品國際價格上揚以及美元低位運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長強勁,出口2764億美元,增長33.2%;受原油、鋼材、汽車等產品進口量下降的影響,進口增長趨緩,進口2464億美元,增長13.7%。進出口相抵,順差300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92億美元。

6.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有所改善。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業繼續增產和農民收入繼續增加。2005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預計為15.58億畝,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95億畝,增加4.8%,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行業投資結構出現新的變化。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等瓶頸行業的投資繼續加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93億元,同比增長82.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404億元,增長31.5%;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198億元,增長20.2%。而部分過熱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控制。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后,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的不確定性加大。宏觀調控既要防止出現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的問題。

1.防止出現反彈。第一,投資率和投資增長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資增速達26.4%。雖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較大回落,但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長基礎之上的,投資規模仍非??捎^。從今年已公布的數據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態勢,已出現反彈征兆。

第二,上游產業利潤空間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個百分點。但上游產業利潤空間仍然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采礦業利潤同比仍有較大增長,分別達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開采業利潤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長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是其利潤擴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較高的儲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銀行存差為投資反彈提供了資金條件。財政方面,財政政策雖已由擴張轉向穩健,但仍然帶有一定的擴張性特點。2005年,將繼續發行相當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且財政預算仍然安排了3000億元的赤字,因此,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需嚴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差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2月以來存差增速明顯提高,相對于1997年1月以來長期趨勢線的偏離程度越來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業銀行體系巨額的存差與持續上升的存差與貸款余額之比,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資金并沒有通過商業銀行體系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商業銀行需要為過多的剩余資金尋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間資本不斷積聚,力量日益壯大,也為投資反彈創造了條件。

第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資反彈的內在動力。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許多地方增加投資、上項目的沖動仍較強。今年農用地轉建設用地計劃為400萬畝,各地申請用地量是計劃的3倍,投資擴張壓力還非常大。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也是可能出現反彈的因素之一。

2.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目前,出現過度回落的風險,主要是CPI變動低于預期水平、企業利潤增速下降、虧損面擴大。但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依然較高,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從行業方面看,下游產業虧損面擴大。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幅下滑,這一方面是前一階段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有逐月增高的趨勢:1~5月虧損額917億元,同比增長56.1%,增速比1~4月高1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高近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和應收賬款也一直在高位運行。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11241億元,同比增長19.4%;應收賬款凈額23551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與前幾個月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煉焦行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并出現全行業虧損,凈虧損額達10.3億元。同時化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建材、電力、電子通信等行業也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由于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不暢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所以下游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種格局長期持續,對經濟運行不利。

第二,從產業方面看,服務業缺乏活力。雖然工業增長明顯超過長期平均值,但服務業仍顯滯后。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不僅低于10%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時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長水平。

第三,從外貿方面看,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今年以來,貿易摩擦逐漸升溫,反傾銷個案迅速增加。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遭遇國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類反傾銷起訴600多起。同時,我國有25項出口產品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是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已開始對我國的出口擴張形成實質性制約。

第四,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人民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上調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引致的效應相當復雜。僅就其負面影響而言,可能會造成出口減少和就業壓力加大,也會給宏觀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

三、政策取向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后,保持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大體平衡,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努力拉長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穩定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應抓住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1.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之內。當前,不必出臺新的抑制經濟過熱的措施,也不要急于出臺大的刺激經濟的措施。

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按照推動結構調整和實現“五個統籌”的要求,安排好預算內資金和長期建設國債,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后,針對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不確定性加大的問題,應密切跟蹤經濟形勢,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反彈或過度回落兩個方面的苗頭,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采取有針對性的微調措施,防止經濟總量出現大的失衡。

2.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將市場的調節作用與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在宏觀調控中必然需要結合使用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輪宏觀調控中行政型的調控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過多依靠行政手段,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在目前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情況下,應更加注意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減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3.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要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關鍵領域的各項改革,為保持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打好體制基礎,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弊端,經濟運行產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會存在,舊病復發就有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必須標本兼治,更加重視治本,在鏟除滋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當前,應努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比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4.采取切實措施,刺激消費需求,在調整對最終消費有促進作用的政策時需慎重。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靠投資拉動的局面亟需改變,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長期任務。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創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的環境也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當前,在落實“有保有壓”的結構性宏觀調控政策過程中,當涉及到對最終消費需求有促進作用的政策進行調整時,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對消費需求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5.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增長,注意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貨幣供應量和貸款規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貨幣供給的適度增長,以滿足經濟增長對貨幣的需求,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工商銀行我的賬戶下一篇:中國古代詩詞名句精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