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

2024-04-21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1篇

A sonnet generally expresses a single theme or idea.

2. Ballad: A story told in verse and usually meant to be sung. In many countries, the folk ballad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rms of literature. Folk ballads have no known authors. They were transmitted orall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were not set down in writing until centuries after they were first su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folk ballads stems from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common people. Devices commonly used in ballads are the refrain, incremental repetition, and code language. A later form of ballad is the literary ballad, which imitates the style of the folk ballad.

3. Rhyme: It’s one of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poetry. It is the repetition of sounds in two or more words or phrases that appear close to each other in a poem. If the rhyme occurs at the ends of lines, it is called end rhyme. If the rhyme occurs within a line, it is called internal rhyme.

4. Heroic couplet: Couplet: Two consecutive lines of poetry that rhyme. Heroic couplet is a rhymed couplet of iambic pentameter. It is Chaucer who used it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in his work The Legend of Good Woman.

5. Iambic抑揚格: It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ot in English poetry, in which an unstressed syllable comes first, followed by a stressed syllable.

6. Free Verse: Free verse has no regular rhythm or line length and depends on natural speech rhythms and the counterpoint (對照法)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7. Romanticism: it i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nlightenment and rationalism in 18th century, and a rejection of the precepts of order, calm, harmony, balance, idealization, and rationality that typified in classicism and neoclassicism. Authors in this period advocate return to nature and the innate goodness of humans(善良的本性). They emphasize the individual, the subjective, the irrational, the imaginative, the personal, the spontaneous, the emotional, the visionary and the transcendental(超驗).

8. Critical Realism: The 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th century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beginning of fifties. The realists first and foremost set themselves the task of criticizing capitalist society from a democratic viewpoint and delineated the crying contradictions of bourgeois reality. But they did not find a way to eradicate social evils.

9. Enlightenment: The Enlightenment refers to 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that spans approximately one hundred years from 1680s to 1789. It celebrates reason (rationality), equality, science. Everything should be put under scrutiny, to be measured by reason. This is the “eternal truth”, “eternal justice” and “natural equality”. It on the whole, 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then progressive class of bourgeois against feudalism. They aim to enlighten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light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ideas.

10. Imagism: It’s a poetic movement of England and the U.S. flourished from 1909 to 1917.The movement insists on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poetry by “the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and the economy of wording. The leaders of this movement were Ezra Pound and Amy Lowell.

11.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tream-of-Consciousness” or “interior monologue” is one of the modern literary techniques. It is the style of writing that attempts to imitate

the natural flow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feelings, reflections, memories, and mental images as the character experiences them. It was first used in 1922 by the Irish novelist James Joyce. Those novels broke through the bounds of time and space, and depicted vividly and skillfully the unconscious activity of the mind fast changing and flowing incessantly, particularly the hesitant, misted, distracted and illusory psychology people had when they faced reality. The modern American writer William Faulkner successfully advanced this technique. In his stories, action and plots we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reactions and inner musings of the narrators. Time sequences were often dislocated. The reader feels himself to be a participant in the stories, rather than an observer. A high degree of emotion can be achieved by this technique.

12. Puritanism:Puritanism is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 The Puritans were originally members of a division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The first settlers who became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nation were quite a few of them. They were a group of serious, religious people, advocating highly religious and moral principles. As the word itself hints, Puritans wanted to purity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orm God. As a culture heritage, Puritanism di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arly American mind. American Puritanism also had an enduri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13. Transcendentalism: A broad, philosophical movement in New England during the Romantic era (peaking between 1835 and 1845). It appeared after1830s, marked the maturity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and the first renaissance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The term was derived from Latin, meaning to rise above or to pass beyond the limits. It laid emphasis on spirit and individual and nature. 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philosophically as “the recognition in man of the capac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of attaining knowledge transcending the reach of the senses”. It stressed the role of divinity in nature and the individual’s intuition, and exalted feeling over reason. They spoke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復興) and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of American society.

14. Lost Generation: This term has been used again and again to describe the people of the postwar years. The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oppressive materialism and cultural narrownes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so they went abroad to search for a more congenial, artistic locale and produced a great number of the best works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They cast away all past concepts and values in order to create new types of writing,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disillusionment with ideals and further with civilizatio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dvocated. They painted the post-war western world as a waste land, lifeless and hopeless due to ethical degradation and disillusionment with dreams. They had cut themselves off from their past and old values in America and yet unable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new era when civilization had gone mad.

15. Naturalism: An extreme form of realism. Naturalistic writers usually depict the sordid side of life and show characters who are severely, if not hopelessly, limited by their environment or heredity. Naturalists are inevitably pessimistic in their view because firstly, they accept the negative implication of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believe that society is a “jungle” where survival struggles go on. Secondly, they believe that man’s instinct,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s play an overwhelming role and man’s fate is “determined” by such forces beyond his control.

16. Black Humor (黑色幽默): It also known as Black Comedy, writing that places grotesque elements side by side with humorous ones in an attempt to shock the reader, forcing him or her to laugh at the horrifying reality of a disordered world.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2篇

2、象征性交貨——賣方只要按期在約定的地點完成裝運,并向買方提交合同規定的、包括貨物權憑證在內的有關單證,就算完成了交過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賣方憑單交貨、買方憑單付款。

3、良好平均品質——一定時期內某地出口貨物的平均品質水平,一般指中等貨而言。(指農產品的每個生產年度的中等貨、指某一季度或者某一裝船月份在裝運地發運的同一種商品的“平均品質”)

4、品質公差——國際上公認的產品品質的誤差。在工業制成品生產過程中,產品的質量指標出現一定的誤差有時是難以避免的。

5、品質機動幅度——某些初級產品的質量不穩定,為了便于交易順利進行,在規定其品質指標的同時,可另訂一定的品質機動幅度,允許賣方所交的貨物的品質指標在一定幅度內有靈活性。

6、溢短裝條款——賣方在交貨時,可按合同中的數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數量條款中加訂的。(散裝貨:糧食、礦砂等)

7、中性包裝——即不標明生產國別、地名、廠商名稱,也不標明商標或者品牌的包裝。(無牌中性包裝、定牌中性包裝)

8、定牌——賣方按照買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者包裝上面標明買方指定的商標或品牌。

9、滯期費——負責裝卸貨物的一方,如果未按約定的裝卸時間和裝卸率完成任務,需要向船方繳納延誤船期的罰款。

10、速遣費——如果負責裝卸貨物的一方在約定的裝卸時間內提前完成任務,有利于加快船舶周轉,則可以從船方取得獎金。

11、OCP條款——陸上運輸通??傻竭_的地點。OCP地區是以落基山脈為界,其以東地區均定為內陸地區范圍。從遠東地區向美國OCP地區出口貨物,如按OCP條款達成交易,出口上可以享受較低的OCP海運優惠費率,進口商在內陸運輸中也可以享受OCP優惠費率。

12、提單(B/L)——是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貨物后簽發給托運人的一種證件,它體現了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13、聯運提單——在由海運和其他運輸方式所組成的聯合運輸時使用,他是由承運人(或其其代理人)在貨物啟運地簽發運往貨物最終目的地的提單,并收取全程運費。

14、過期提單——提單晚于貨物到達目的港;向銀行交單時間超過提單簽發日期21天。

15、多式聯運單據——證明多式聯運合同以及證明多式聯運經營人接管貨物并且負責按照合同條款交付貨物的單據,它由多式聯運經營人簽發,這種單據應依發貨人的選擇,或為可轉讓單據,或為不可轉讓的單據。

16、共同海損(GA)——載貨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災害、事故,威脅到船貨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為了解除這種威脅,維護船貨安全,是航程得以繼續完成,船方有意識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損失或者支出特殊額外費用。

17、艙至艙條款——保險責任自被保險貨物運離保險單所載明的啟運地倉庫貨儲存處所開始,包括正常運輸中的海上、陸上、內河、駁船運輸在內,直至該項貨物運抵保險單所載明的目的地收貨人的最后倉庫或者儲存處所,或者被保險人用作分配、分派、非正常運輸的其他儲存處所為止。但被保險人的貨物在最后到達卸載港卸離海輪后,保險責任以60天為限。

18、聯合憑證——是一種更為簡化的保險憑證。在我國,保險機構在外貿企業的商業發票上加注保險編號、險別、金額,并加蓋保險機構印戳,即作為承保憑證,其余項目以發票所列為準。此種憑證不能轉讓,目前只適用于香港地區一些中資銀行由華商開來的信用證。

19、保險單——是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承保證明,是規定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各自權力和義務的契約,當被保險貨物遭受承保范圍內的損失時,它又是保險索賠了理賠的主要依據。

20、對等樣品——賣方可以根據買方提供的樣品,加工復制出一個類似的樣品交給買方確認,這種經確認后的樣品稱為回樣(確認樣品)。

21、價格調整條款——在定約時只規定初步價格,同時規定,如原材料價格和共資等發生變化,按原材料價格和工資等的變化來計算合同的最終價格。(主要適用于類似生產加工周期較場的機器設備等商品的合同)

22、匯票(Draft)——一個人向另外一個人簽發的要求見票時或者在將來的固定時間,或者可以確定的時間,對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額的無條件的書面支付命令。

23、背書——轉讓匯票權利的一種手續,就是由匯票抬頭人在匯票背面簽上自己的名字,或再加上受讓人的名字,并把匯票交給售讓人的行為。

24、支票(Check)——是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即期匯票,即存款人簽發給銀行的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委托命令,出票人在支票上簽發一定的金額,要求受票的銀行于見票時,立即支付一定金額給特定人或持票人。

25、付款交單D/P——出口人的交單是以進口人的付款為條件。

即期付款交單——銀行提示即期匯票和單據,進口人見票時即應付款,并在付清貨款后取得單據。

遠期付款交單——銀行提示遠期匯票,進口人審核無誤后在匯票上進行承兌,于匯票到期日付清貨款后再領取貨運單據。

26、承兌交單D/A——出口人的交單以進口人在匯票上承兌為條件,進口人在匯票到期時,方履行付款義務。(只適用于遠期匯票的托收)

27、信托收據——進口人借單時提供的一種書面信用擔保文件,用來表示愿意以代收行的受托人身份代為提貨、保管、存艙、保險、出售,并承認貨物所有權仍歸銀行。

28、信用證L/C——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也是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一種保證,只要受益人履行信用證所規定的條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證所規定的各種單據,開證行就保證付款。(銀行信用)

29、背對背信用證(轉開信用證)——受益人要求原證的通知行或其他銀行以原證為基礎,另開一張內容相似的新的信用證。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3篇

3. 風電公司安質環方針:清潔能源、保護生態;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遵紀守法、安全生產;持續改善、追求卓越

4. 三個一:第一個“一”是各公司一把手必須親自抓安全質量工作。要看一看一把手有沒有親自主持召開安全質量管理會議、有沒有在日常開會中談安全質量,有沒有下現場,有沒有對安全工作提出高標準和要求,有沒有帶頭講安全課。第二個“一”是各項安全規章、措施與要求必須在基層一線班組落實。要看一看各單位有沒有把一把手對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實到基層一線班組,把制度和規定落實到基層一線班組,把日常工作中的預防與安全措施落實到基層一線班組。第三個“一”是建立一流的經驗反饋體系。要看一看各單位發現與記錄事件缺陷的數量,有沒有對事件缺陷進行統計分析,有沒有對事件缺陷的反饋與改進進行閉環管理,經驗反饋有沒有全面覆蓋公司的各個業務方面,有沒有把經驗反饋作為公司核心能力來建設。

5. 三實兩基:三實:重實際、干實事、結實果;兩基:做好最基礎工作,練好最基本功夫

6. 四不放過: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與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相關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沒有制定整改措施不放過。

7. 三級安全教育:指企業必須對新員工進行安全生產的入職教育、風電場教育和班組教育;對特種作業人員、生產管理人員、救護人員,必須進行安全衛生技術專業教育;對調換工種,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員工,必須進行新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三級安全教育一般指:新員工入場的分公司級教育、項目部級/風電場級教育、班組級教育) 8. 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

9. 三定四不推:指事故隱患整改要做到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凡是自己能解決的,班組不推給風電場,風電場不推給分公司,分公司不推給總公司,總公司不推給集團。 10. 三寶:安全帽、安全帶、安全鞋

11. 四口:在建工程的預留洞口、電梯井口、通道口、樓梯口 12. 五臨邊:在建工程的樓面臨邊、屋面臨邊、陽臺臨邊、升降口臨邊、基坑臨邊

13. 四不傷害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14. 三同時: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15. 兩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巡回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設備定期試驗輪換制

16. 酒后駕駛: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 毫克/100 毫升、小于80 毫克/100 毫升為飲酒駕車;血液中的酒精含

量大于或者等于80 毫克/100 毫升為醉酒駕車。

17. 疲勞駕駛:駕駛人員連續長途駕車超過4 小時,每日駕車行駛時間累計超過8 小時,每周駕駛時間累計超過44 個小時。 18. 安全生產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規、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19. 安全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20. 事故: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者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21. 隱患:潛藏或不易發現的危險或禍患。

22. 事故事件上報時限:口頭及書面上報為12小時以內。 23. 三講一落實:講任務、講風險、講措施、抓落實

24. 起重作業十不吊:超載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指揮信號不明確不吊;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動時不吊;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時不吊;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時不吊;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時不吊;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時不吊;被吊物棱角處與捆綁鋼繩間未加襯墊時不吊;歪拉斜吊重物時不吊;容器內裝的物品過滿時不吊

25. 登高作業十不準:患有登高禁忌癥者,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等的工人不準登高。未按規定辦理高處作業審批手續的不準登高。沒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不扎緊褲管和無人監護

不準登高。暴雨、大霧、六級以上大風時,露天不準登高。腳手架、跳板不牢不準登高。梯子撐腳無防滑措施不準登高;采用起重吊運、攀爬腳手架、攀爬設備等方式不準登高。穿著易滑鞋和攜帶笨重物件不準登高。石棉瓦和玻璃鋼瓦片上無牢固跳板不準登高。高壓線旁無遮攔不準登高。夜間照明不足不準登高。 26. 兩措:反事故措施,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

27. 安全用品三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

28. 電力生產常見五大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和坍塌

29. 三交三查:交任務、交技術、交安全;查精神狀態、查員工衣著、查三寶

30. 六牌兩圖: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安全生產牌、入場須知牌、文明施工牌及消防保衛牌;施工現場總平面圖、工程效果圖

31. 三種人:工作許可人、工作簽發人、工作負責人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4篇

【兩檔】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一人一檔;職業衛生健康監護一人一檔。

【三合一】“三合一”建筑是“多和一”建筑的典型之一,其定義及類型是:在設有車間或者倉庫的建筑物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的現象都稱為“三合一”現象,所有集生產(經營)、儲存、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建筑稱為“三合一”建筑。其主要有以下類型:

1、在廠房、庫房等工業建筑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這種類型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小型企業。

2、在民用建筑內設置車間、倉庫,這種類型主要存在于一些個體企業和家庭式作坊。

3、民用建筑集店鋪、倉庫、住宿為一體,這種主要存在于個體工商戶。 【多合一】“多合一”建筑具體是指水平分隔上設有住宿和其他任意功能用房在一個建筑物內的情況,如:一層生產,二層以上為住宿;一層生產、二層倉庫,三層以上為住宿;一層點心店、小超市,二層生產倉庫,三層住宿;一層住宿,二層以上生產倉庫等情況的建筑物。

【三品】指的是:易爆品、易燃品、危險化學品。

【三同時】勞動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 【三超】超人員、超能力、超強度組織生產。

【三個必須】“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

【三級安全教育】

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對新工人進行的入廠教育、車間教育和班組教育。

【安全“三寶】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網。 【三源】重大危險源、傷害源、隱患源。

【安全活動“三落實”】落實時間、落實人員、落實內容。 【安全管理堅持的“三負責制”】向上級負責、向從業人員負責、向自己負責。

【安全管理要求的“三全”原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管理。 【安全管理“三點”控制】危險點、危害點、事故多發點。 企業安全管理“三字方針”——“嚴、細、實”:“嚴”就是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敢抓敢管、要一絲不茍;“細”就是要深入實際,從細微處做起、從點滴做起;“實”就是指踏踏實實、從實際出發,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不是只寫在文章里,說給別人看,一切工作必須講實效,狠抓落實。

【四不兩直】就是在安全檢查時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入現場。

【四不放過】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四個一律】

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和經停產整頓仍未達到要求的,一律關閉取締;

對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一律按規定上限予以經濟處罰;

對存在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監管措施; 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五要素】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五個全覆蓋】即“黨政同責”全覆蓋;“一崗雙責”全覆蓋;“三個必須”(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全覆蓋;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安委會主任全覆蓋;各級安監部門向同級組織部門通報安全生產情況全覆蓋。

【五進】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農村

【六小單位】生產經營場所面積小于150平方米的小歌廳、小酒吧、小洗浴、小旅館、小網吧、小飯店以及類似的各類生產經營單位。 【九打九治】

一是打擊礦山企業無證開采、以采代探、私挖濫采、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行為,整治圖紙造假、圖實不符問題。

二是打擊礦山企業非法使用氰化物、火工品行為,整治氰化物、火工品購買、保管、運送、領用不規范問題。

三是打擊破壞損害油氣長輸管道行為,整治管道周邊亂建亂挖亂鉆、打孔偷盜問題。

四是打擊破壞損害城市燃氣管網行為,整治管道安全防護距離不足、占壓、老化、超期服役、市政施工人為破壞問題.

五是打擊無資質施工行為,整治層層轉包、違法分包問題。

六是打擊?;贩欠ㄟ\輸行為,整治無證經營、充裝、運輸,非法改裝、認證,違法掛靠、外包,違規裝載等問題.

七是打擊客車非法營運行為,整治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掛靠經營及超速、超員、疲勞駕駛和長途客車夜間違規行駛等問題。

八是打擊“三合一”、“多合一”場所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整治違規住人、消防設施缺失損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閉等問題。

九是打擊粉塵場所、危險化學品和涉氨制冷企業“三違”行為,整治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現場管理混亂、潛在風險較多等問題。

【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月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經委、國家建委、國防工辦、國務院財貿小組、國家農委、公安部、衛生部、國家勞動總局、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事業局等十個部門共同作出決定,于1980年6月在全國開展安全生產月,并確定今后每年6月都開展安全生產月,使之經?;?、制度化。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體系,必須明確崗位職務責任。安全生產“黨政同責”的“黨政”,地方是指黨委和政府,是以黨委書記為主官;在企業是指行政和黨委,行政一把手是主官。“同責”是無論黨委、行政在安全生產管理或者監管方面都有責任。安全生產管理“一崗雙責”就是指國家各級政府機關黨員干部履行本職崗位應有的管理職責的同時還要對社會安定、安全生產工作負責(預防事故災害發生,避免人員傷亡事故,減少社會治安案件)。

【打非治違】是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活動行為的簡稱。是以執法部門為主體,社會組織,民間機構和個人共同協助參與的一種清除社會不安全因素的行為。

具體解釋就是:打擊非法、違法生產;治理違規、違章作業。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是為了使生產過程在符合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的總稱。

【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本質安全】

設備、設施或技術工藝含有內在的能夠從根本上防止發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誤——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誤,也不會發生事故或傷害,或者說設備、設施和技術工藝本身具有自動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設備設施或技術工藝發生故障或損壞時,還能暫時維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動轉變為安全狀態)兩個部分。 【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法規建立的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對安全生產層層負責的制度,這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的組織措施。

【安全生產檢查】

安全生產檢查是指針對生產過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隱患、有害與危險因素、缺陷等進行查證,以確定隱患或有害與危險因素缺陷的存在狀態,以及它們轉化為事故的條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隱患和危險因素,確保生產的安全。分為(1)定期安全生產檢查;(2)經常性安全生產檢查;(3)季節性及假日前后安全生產檢查;(4)專業(項)安全生產檢查;(5)綜合性安全生查檢查;(6)職工代表不定期對安全生產的巡查等六種類型。

【勞動防護用品】

由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病的個人防護裝備。

【安全評價】

安全評價是指運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對建設項目或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職業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包括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評價和專項安全評價四個方面。

【重大危險源】

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品,且危險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職業病】

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救援預案是指事先制定的關于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時進行緊急救援的組織、程序、措施、責任以及協調等方面的方案和計劃。

【特別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特種設備】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為承壓類特種設備;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為機電類特種設備。

【特種作業】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5篇

1 月 1 日起實施。Incoterms-2010 是國際商會根據國際貿易及運輸方式的發展,經過征詢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意見后,對《2000 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進行修訂的,相對 Incoterms-2000 而言, Incoterms-2010 的主要變化如下:

Incoterms-2010 術語由原來四大類變為兩組,種類由原來的 13 種變為 11 種: 將原來的 E、F、C、D 四大類變更為以下兩類: 一組)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二組)只適用水運(海運及內河運輸)Incoterm-2010 刪去了 Incoterms-2000 的以下 4 個術語:

DAF (Delivered at Frontier) DES (Delivered Ex Ship)DEQ (Delivered Ex Quay)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 新增加的 2 個術語: 邊境交貨目的港船上交貨 目的港碼頭交貨未完稅交貨

DAT(目的港碼頭集散站交貨 delivered at terminal)—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 取代了 DEQ,且擴展至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DAP(目的地交貨delivered at pl ace )在指定目的地交貨(取代了DAF 、DES 和DDU 三個術語) 1

修改后的 11 種術語如下: 第一組: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的術語七種(Any Mode of Transport):

E X W 、 F C A 、 C P T 、 C I P 、 D A T 、D A P 、 D D P EXW (ex works) FCA(free carrier)CPT(carriage paid to)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DAT ( delivered at terminal )DAP( delivered at place )DDP( delivered duty paid ) 第二組: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四種(Sea and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Only):FAS 、FOB 、CFR 、CIF FAS (free alongside ship) FOB (free on board )

CFR (cost and freight )CIF (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 裝運港船邊交貨 裝運港船上交貨

成本加運費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修訂后的 Incoterms-2010 就風險轉移問題取消了“船舷 ”的概念 ,即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為止的一切風險,買方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裝上船后的一切風險。在 FAS、FOB、CFR 和CIF 等術語中加入了貨物在運輸期間被多次買賣(連環貿易)的責任義務的劃分。Incoterms 2010 不僅適用于國際貿易合同,也適用于國內貿易合同。 2

始發地工廠交貨 始發地貨交承運人 運費付至(目的地)

目的港碼頭或集散站交貨目的地指定地點交貨目的地完稅后交貨

盡管以上術語較 Incoterms-2000 有所進步 ,但 FOB 術語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當集裝箱化運輸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時,由于買家在全球市場簽訂合同時自由使用 FOB 術語,該術語在碼頭作業費的支付問題上未能解釋清楚,因此付貨人、特別是亞洲的付貨人一直是碼頭附加費的受害者。 目前在 FOB 術語中,FOB 變形的做法有好幾種,如集裝箱班輪運輸 FOB 變形條款就是 FOB liner term, 定價機制以(場站至場站) 為責任范圍確定。但該變形做法在“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中未具體體現。因此,班輪公司和貨主對此條款產生的碼頭作業費 THC 的糾紛成為當今全球集裝箱班輪運輸最大的爭論焦點。

按慣例,以 FOB 條件成交時 ,如果是散貨 ,多數情況下賣方要負責支付貨物裝上船之前的一切費用。各國對于“ 裝船 ”的概念沒有統一的解釋,有關裝船的各項費用由誰負擔,各國的慣例或習慣做法也不完全一致。如果采用班輪運輸,船方管裝管卸,裝卸費計入班輪運費之中,自然由負責租船的買方承擔,這是國際上普遍的習慣做法;而采用程租船運輸,船方一般不負擔裝卸費用。這就必須明確裝船的各項費用應由誰負擔。為了說明裝船費用的負擔問題, 雙方往往在 FOB 術語后加列附加條件,這就形成了FOB 的變形,主要有以下幾種變形 :

1.FOB Liner Terms( FOB 班輪條件) 這一變形是指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法處理,即由船方或買

方承擔。所以,采用這一變形,賣方不負擔裝船的有關費用。(集裝箱班輪按此原則處理)

2.FOB Under Tackle( FOB 吊鉤下交貨)

指賣方負擔費用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船只的吊鉤所及之處 ,而吊裝入艙以及其他各項費用,概由買方負擔。

3.FOB Stowed ( FOB 理艙費在內) 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理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后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 4.FOB Trimmed( FOB 平艙費在內)

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裝入船艙的散裝貨物進行平整所需的費用。 按照我國對外貿易運輸的傳統慣例散貨與集裝箱班輪運輸的習慣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集裝箱班輪運價是依照海商法第 46 條明確的集裝箱承運人的責任范圍是始發港場站至目的港場站(CY-CY) 的原則制定的。按此價格條款,集裝箱班輪運價自然也包括了始發港和目的港的碼頭作業費。

然而,如今班輪公司隨意破壞這些慣例,在 FOB 集裝箱班輪條款下,承運人在運費之外向與運輸合同無關的第三方(即 FOB 出口商)廣泛收取非透明的碼頭作業費(terminal handling charge)、單證費(documentation fee)、集裝箱鉛封費(container sealing fee)等。

上述這些費用本來已包括在班輪條款運費之中,班輪公司在運費之外另收上述費用是雙重收費。FOB 出口商與承運人對此爭論非常激烈,但是弱勢的 FOB 出口商群體只能被迫支付不該付的 THC。集裝箱班輪運輸是國際貿易最主要的現代運輸方式,占全球貿易 90%以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曾向商務部提出建議國際商會在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術語時,尤其是 FOB

術語,要特別對集裝箱班輪條款 FOB-container liner term 的費用與責任風險進行劃分和說明,即:“在集裝箱FOB-container liner term情況下,運價應以CY/CY(集裝箱堆場到集裝箱堆場 )、 CFS/CFS(集裝箱貨運站到集裝箱貨運站)和 Door/Door(門到門)”等現代運輸方式和責任范圍來確定,班輪公司的責任期間是指自接收貨物時起至目的港交付貨物時為止,在此期間的費用與責任風險由班輪公司負擔”。此建議同時由亞洲貨主協會向ICC提出。

以上建議在Incotenn s2010 中未來得及采納,但 ICC 已注意到碼頭作業費被重復征收問題,期望以后修改時能對 FOB Liner term 集裝箱班輪CY-CY 價格條款的責任與費問題予以明確解釋。

目前我國傳統的 FOB 出口商仍然習慣使用 FOB 價格條款,盡管 ICC Incoterms-2000 引進了比FOB 條款更為有利的 FCA(貨交承運人)價格條款,而且至今已第十七個年頭,但使用 FCA 價格新術語的極少,主要是 FOB 價格術語及其變形的操作辦法廣泛被應用成了習慣。然 FOB 價格條款仍然有效,如果是集裝箱貨,使用 FOB 條款時必須在 FOB 后面加上 liner term 字樣,因為 FOB liner term 變形術語仍然可用,海商法明確的集裝箱班輪場站至場站 CY-CY 的責任范圍未變,目前實際操作方法仍然未變,CY-CY 定價機制仍然未變。只要是集裝箱出口貨,無論采用FOBlinerterm 或是FCA 價格條款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貨交承運人就可以了。因此為了避免班輪公司對 FOB 術語的片面理解,斷章取義,鉆空子亂收費,建議中國集裝箱貨出口商盡量采用 FCA 價格條款,取代傳統的 FOB 條款。這樣更直截了當,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常見術語解釋范文第6篇

2.合資鐵路:指鐵道部與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業或其他投資者合資建設和經營的鐵路,包括規范改制的鐵路支線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規范改制公司)。

3.地方鐵路:指地方人民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鐵路。

4.特別繁忙干線:在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大通道擔當客貨運主力,在路網中起極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貨行車量達到或超過100對的線路。

5.繁忙干線:連接經濟發達地區或經濟大區,在路網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貨行車量達到或超過60對的線路。

6.干線:連接大中城市,在路網中起骨干作用且客、貨行車量達到或超過15對的線路。

7.支線:連接中小城市,在路網中起聯絡作用或為地區交通運輸服務,或客、貨行車量不超過15對的線路。

8.新線:指未交付運營部門的工程臨管線路。

9.高速鐵路: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大于200km/h的鐵路。

10.快速鐵路:列車最高運行速度超過120km/h但不超過200km/h的鐵路,其中以客運為主的線路不低于160km/h。

11.城際鐵路:指長度在500km以下,客貨運輸繁忙、相鄰兩大城市間的鐵路。 12.鐵路行車組織:是鐵路運輸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鐵路綜合運用各種技術設備合理組織列車運行以實現旅客和貨物運輸過程的組織工作。它的主要內容包括:車站技術作業組織、車流組織、列車運行圖和鐵路通過能力、鐵路運輸工作技術計劃和調度工作。

13.《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簡稱《技規》,是鐵路進行技術管理和從事運輸生產的基本法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鐵路技術設備的基本要求和標準、行車組織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工作方法和作業程序、信號顯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鐵路運輸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和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4.《行車組織規則》:簡稱《行規》,它是各鐵路局根據《技規》規定的原則,結合鐵路局管內設備的具體條件所制定的行車組織的補充規則,是鐵路局行車組織工作的基本法規。

15.《車站行車工作細則》:簡稱《站細》,它是根據《技規》和《行規》的有關規定,結合車站技術設備和作業條件等具體情況所制定的車站技術管理和作業組織的基本制度,凡參與車站作業的車務、機務、車輛、工務、電務、供電、給水等部門所有人員必須遵照執行。

16.列車:指編成的車列,掛有機車及規定的列車標志。

17.車組、車列:若干車輛連掛在一起稱為車組。若干車組連在一起稱為車列,分為調車車列和列車車列。

18.旅客列車:以客車(包括代用客車)編組的運送旅客及行李、包裹、郵件的列車。

19.國際旅客列車:只有兩個或以上國家聯合開行的旅客列車。 20.特快旅客列車:最高運行速度為120km/h以上至200km/h并冠以“T”字的旅客列車

21.快速旅客列車:最高運行速度不超過120km/h并冠以“K”“N”字的旅客列車。

22.普通旅客列車:特快、快速以下等級的旅客列車,包括普通旅客快車和普通旅客慢車。

23.混合列車(包括貨物列車編掛乘坐旅客車輛10輛及以上):是以運送旅客的車輛為基本車組,與運送貨物的車輛混合組成的列車,或是貨物列車中編掛乘坐旅客車輛10輛及以上的列車。

24.軍用列車:專門為運輸軍事人員或軍用物資而開行的列車。

25.行包快運專列:固定車輛編組及發、到站的專門運送旅客行李包裹的列車。 26.“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路、定車次、定時、定價的貨物列車。即在貨運量較大的貨運站間開行、發到直達、運行線路全程貫通、車次全程不變、發到時刻固定、以車或箱為單位報價的貨物列車。

27.快運貨物列車:是指以快速客運系統的線路條件為基礎,采用運行速度120km/h的專用車輛,按旅客列車的形式,以高附加值貨物為重要運輸對象的快速列車,快速貨物列車的列車重量不大于1500t。

28.直達列車:在裝(卸)車站或技術站編組,通過一個及以上的編組站不進行改編作業的列車,其中包括始發直達列車、階段直達列車、空車直達列車、循環直達列車、技術直達列車。 29.直通列車:在技術站編組并通過一個及以上的區段站不進行改編作業的列車。 30.區段列車:在技術站編組并到達相鄰技術站,在區段內不進行摘掛作業的列車。

31.重載列車:在貨運量到發集中的運輸線路上采用大型專用貨車編組,采用雙機或多機牽引開行的一種超長、超重的貨物列車,其特點是:車輛載重力大;列車編掛輛數多。根據專用現有的鐵路主要技術政策規定,開行5000t的重載貨物列車,車站的到發線有效長度為1050m,在運煤專線上開行10000t的重載貨物列車,其部分車站的到發線有效長度為1700m。

32.冷藏列車:利用機械冷藏車專門運送鮮活、易腐敗等需要保持特定溫度的貨物的貨物列車。

33.摘掛列車:在技術站編組并在鄰接區段內的中間站進行摘掛作業的列車。 34.自備車列車:為運輸大宗、固定的貨物往返運行于特定區段內,全部以企業自備車編組而成的貨物列車。

35.小運轉列車:在技術站和鄰接區段規定范圍內的幾個車站間開行的列車。在樞紐內各站間開行的列車稱為樞紐小運轉列車。

36.路用列車:是專為運送鐵路自用物資或設備的列車。

37.換算長度:以機車車輛前后兩鉤舌內側距離按11m為一換算單位,計算得出的比值表示其長度。

38.車站:辦理列車接發、會讓及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有配線的分界點。

39.分界站:指由鐵道部批準承認的鐵路局間分界站及國境分界站(包括設在國家鐵路、合資、地方鐵路線路上的分界站),不包括各種交接站。

40.編組站:擔當大量中轉車流改編作業,編組技術直達、直通和其他列車的車站。在編組站還進行更換貨運機車和乘務人員,對貨物列車中的車輛進行技術檢修和貨運檢查整理工作。編組站一般設有專用的到達場、出發場和調車場,駝峰調車設備以及機車整備和車輛檢修等設備。編組站按照其在鐵路干線上和樞紐內的位置,所擔當的作業任務,可分為路網性編組站、區域性編組站和地方性編組站。

41.區段站:設于劃分貨物列車牽引區段的地點或區段車流集散地點,一般只改編區段到發的車流,解體與編組區段、摘掛列車的車站。區段站一般還進行更換貨運機車或乘務員,對貨物列車中的車輛進行技術檢修和貨運檢查整理作業,設有接發列車、調車、機車整備和車輛檢修等設備。 42.技術站:編組站和區段站的總稱。

43.中間站:辦理列車接發、會讓、通過、列車摘掛的和裝卸作業的車站。一般設在技術站之間區段內,有些中間站還進行機車給水、加煤等整備作業,補機摘掛,列車技術檢查和涼閘作業,列車始發和終到作業。

只辦理接發列車的車站,單線區段稱為會讓站,雙線區段稱為越行站。

44.站界:車站與區間的分界點。單線區間以進站信號機柱中心線為界;雙線或多線區段以各該線的進站信號機柱或站界標的中心線為界。

45.中轉車: 在車站不進行裝卸作業的運用貨車。中轉車按作業性質分為無調中轉車和有調中轉車兩種。

無調中轉車:在技術站中轉列車中未摘下的運用貨車以及停運列車上的運用貨車。

有調中轉車:不屬于無調中轉車的中轉車。

46.貨物作業車:在站線(或區間)、岔線及段管線內進行裝卸、倒裝的運用貨車。 一次貨物作業車:在車站只進行一次裝車或卸車作業的貨物作業車。 雙重貨物作業車:指在本站卸空后,在進行裝車的貨物作業車。

47.行車閉塞法:指通過相鄰車站(線路所、閉塞分區)的設備或人為控制,保證在同一時間內、同一區間(閉塞分區)、只有一個列車運行的行車方法。

48.時間間隔法:車站一切電話中斷時,雙線區間正方向按規定的時間間隔連續發出列車的一種特定的行車方法。

49.空間間隔法:兩列車以車站、線路所劃分的區間,以及自動閉塞的通過信號機所劃分的閉塞分區作為運行間隔的方法??臻g間隔法分為基本閉塞法和代用閉塞法?;鹃]塞法采用自動閉塞、半自動閉塞兩種,代用閉塞法采用電話閉塞法。 50.站間區間:指兩相鄰車站之間的區間。

單線站間區間:相鄰兩站間兩架進站信號機柱中心線間的線路空間。

雙線站間區間:相鄰兩站間隔改線進展信號機柱(或站界標)中心線至站界標(或進站信號機柱中心線)間的線路空間。

51.所間區間:兩線路所間或線路所與車站間的線路空間。它是兩通過信號機柱中心線間的一段線路空間,或是進站信號機柱(站界標)中心線至站界標中心線(或進站信號機柱中心線)間的線路空間。

52.閉塞分區:自動閉塞區間,同方向相鄰兩通過色燈信號機柱的中心線間,或通過色燈信號機柱中心線與進站信號機柱中心線間,或出站信號機柱中心線與通過色燈信號機柱中心線間的一段線路空間。

53.區間空閑:區間未被列車、機車車輛占用,或相鄰兩站未辦妥接發列車閉塞及出站調車手續時稱為區間空閑。 54.區間占用:區間被列車、機車車輛占用,或相鄰兩站已辦妥閉塞及出站(跟蹤)調車手續時稱為區間占用。

55.區間封鎖:由于施工或區間發生事故等原因,根據調度命令,除指定列車外,禁止其他列車進入區間。 56.書面聯絡法:車站一切電話中斷時,為安全不間斷地行車,單線區間兩端站按有關書面形式確定列車運行次序的一種特定的行車方法。 57.行車憑證:列車進入區間(閉塞分區)的憑據。

58.接發列車作業程序:車站在辦理接發列車過程中所進行的辦理閉塞、布置進路、開閉信號、交接憑證、接送列車、指示發車等一系列作業過程。

59.辦理閉塞:車站值班員通過閉塞設備和電話聯絡,得到鄰站對占用區間承認的過程,包括請求、承認、取消閉塞及填寫行車日志等。

60.發車預告:在自動閉塞和雙線半自動閉塞區間,發車站無須接車站同意就可開放信號向區間發出列車,車站值班員在列車出發前將列車車次通知接車站稱為發車預告。

61.列車進路:列車在車站接入、發出、通過所經由的一段線路稱為列車進路。 62.準備進路:車站值班員親自或命令信號員或扳道員將列車進路上所有道岔開通并鎖閉的過程。 63.接車進路:由進站信號機起至接車線末端警沖標或出站信號機止的一段線路。 64.發車進路:由列車前端起至相對方向的進站信號機或站界標止的一段線路。 65.通過進路:該列車通過線兩端進站信號機或站界標間的一段線路。

66.布置進路:車站值班員向助理值班員、信號員(長)、扳道員(長)發布準備接、發車

67.開閉信號:開放或關閉有車站操縱的固定信號機的全過程。

68.引導接車:在進站、接車進路信號機不能使用,以及無雙向閉塞設備的雙線區間由反方向行車時,使用引導信號或引導手信號接車。

69.交付行車憑證:向列車(或出站調車)司機交付占用區間的憑據。

70.接送列車:接發列車有關人員將列車接入和送出車站(線路所)的作業過程。 71.列車接近:列車即將到達進站信號機(站界標)處時稱為列車接近。一般自動閉塞區間為列車壓上第二接近軌道電路,半自動閉塞區間集中聯鎖車站為列車壓上預告信號機或預告標處的軌道電路,非集中聯鎖車站為列車頭部到達預告信號機或預告標處為列車接近。

72.列車到達:列車整列進站按規定進入接車線停妥,車站值班員辦理開通區間的作業過程。 73.列車出發:自車站發車人員向運轉車長顯示發車指示信號(包括直接發車的出站信號機的進行顯示和發車信號)起,至列車司機確認發車條件具備后,鳴笛一長聲起動列車,車站值班員向鄰站報點的整個作業過程。

74.列車通過:列車不停車經過車站通過進路的整個作業過程。

75.指示發車:車站值班員(助理值班員)向運轉車長顯示準許發車的發車指示或開放發車表示器的過程。

76.直接發車:車站值班員(助理值班員)按有關規定直接向司機顯示發車信號。 77.優先發車站:單線區段,車站一切電話中斷,使用書面聯絡法行車,根據有關規定確定具有第一個列車發車權的車站。

78.調車:除列車在車站的到達、出發、通過及在區間內運行外,凡機車車輛進行一切有目的的移動統稱為調車。

79.解體調車:將到達的車列按車組分解到指定的線路上。

80.編組調車:根據列車編組計劃、列車運行圖和有關規章制度和特殊要求,將車輛選編成車列或車組。

81.摘掛調車:列車進行補軸、減軸、換掛車組及車輛甩掛等作業。 82.取送調車:為裝卸貨物、檢修、洗刷消毒車輛等目的,向指定地點送車或取回車輛的作業。

83.推送調車法:凡使用機車將車輛由一股道調送到另一股道,須停車后進行摘車的調車方法。

84.溜放調車法:使用機車推送車列達到一定的速度,在行進中提鉤,使摘離的車組利用獲得的動能,溜向指定地點的調車方法。

85.單鉤溜放法:當調車車列每加速、減速一次即溜出一個車組,調車車列進行回拉,再進行下一車組的溜放作業方式。

86.連續溜放法:當調車車列每加速、減速一次,溜出一組后,調車車列不進行回拉,繼續進行不變更運行方向的加速減速。每一次加速減速即溜出一個車組,連續溜放幾個車組才向牽出線回拉一次的作業方法。

87.駝峰調車作業組織方式:根據駝峰設備條件和配屬的機車臺數確定的技術作業組織方法。

88.單推單溜:在駝峰上只用一臺機車擔當分解作業。

89.雙推單溜:使用兩臺及其以上機車擔當駝峰分解作業時,一臺機車進行分解作業,一臺機車可進行預推作業的組織方法。

90.雙推雙溜:有兩條推送線的駝峰,兩臺駝峰機車可同時在自己的調車系統內進行推峰、分解及整場的作業組織方法。

91.中間站調車:在中間站進行車輛摘掛、取送、對貨位的調車。 92.越出站界調車:越過進站信號機或站界標進行的調車作業。

93.跟蹤出站調車:在單線區間和雙線正方向線路上,按有關規定,跟隨在出發列車后面越過進站信號機或站界標進行的調車作業。

94.手推調車:按有關規定,用人力推動車輛達到調移目的的調車作業。

95.調車作業通知單:調車作業通知單是布置調車作業計劃的書面計劃。調車作業通知單的內容應有班次、月、日、計劃編號、擔當機車、作業項目、計劃起訖時分、作業程序、場別、股道、摘掛車數、作業方法、殘存車數、記事等。中間站利用本務機車調車時,應使用附有示意圖的調車作業通知單。

96.要道還道:參加調車作業的有關人員之間,聯系準備和確認調車進路所使用的一種規定的聯絡方法。

97.編組隔離限制:為了列車運行和運輸旅客貨物的安全,對各種機車、車輛編入列車的位置、數量所規定的特殊要求稱為編組隔離限制。

98.關門車:為保證車內貨物的運輸安全或因車輛制動系統故障而關閉截斷塞門的車輛。

99.閘瓦壓力:機車車輛施行制動時,閘瓦抱住車輪,起制動作用的壓力稱為閘瓦壓力,以千牛(kN)為單位,用以表示列車制動力。

100.換算閘瓦壓力:為了便于計算編成列車的自動制動機閘瓦壓力是否滿足客、貨列車每百噸重量不少于規定閘瓦壓力的要求,通常采用計算摩擦系數,并將實際算出的車輛(機車)每輛(臺)閘瓦壓力,按規定的公式換算成每輛(臺)計算閘瓦壓力。

101.十、

五、三車距離信號:在連掛車輛作業時,調車人員向調車長或調車長向司機顯示的調車機車車輛距被掛車輛距離的聯系信號。當調車的機車車輛距離停留車約

十、

五、三車時,分別顯示相應的距離信號。

102.易行車、難行車:根據車輛的走行性能和裝載貨物的輕重,在溜放中相對單位運行阻力較小走行較快的車輛稱為易行車,反之為難行車。 103.易行線、難行線:調車場的線路由于道岔、曲線、坡度等因素,對溜入的車輛產生阻力,阻力較小容易走行的線路稱為易行線,反之為難行線。

104.堵門車:停留車距警沖標間的距離小于溜入車組的長度及安全距離,這種停留車稱為堵門車。

105.車輛停留時間標準:在查定車站技術作業程序和時間標準工作中,所確定的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和貨物作業車停留時間標準,統稱為車輛停留時間標準。 106.有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查定的有調中轉車在技術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有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有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由到達技術作業、等待解體、解體、集結、編組、出發技術作業、等待出發等各項時間標準組成。 107.集結時間:車站編組列車(或車組)從為湊集該列車的第一個車組進入調車場或到達車站(本站作業車為裝卸完了)時止,該車列每一貨車的平均停留時間。 108.無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查定的無調中轉車在技術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無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 109.中轉車平均停留時間標準:中轉車在技術站的平均停留時間標準是查定的有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和無調中轉車停留時間標準的加權平均數。 110.貨車一次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標準:按查定裝卸車次數計算的貨車每次貨物作業在站平均停留時間,稱為一次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標準。

111.車站最高限額車數:為不使車站發生堵塞狀況而規定的現在車數最高臨界值。

112.車站出入車數:車站到達合發出的貨車總數稱為車站出入車數,其中包括貨物作業車、有調中轉車、無調中轉車、非運用車等。

113.現有車:現在車為貨車和守車在車站、路局、全路的現有數。貨車按運用的區別分為運用車及非運用車兩大類。

114.運用車:指參加鐵路營業運輸的鐵路貨車、外國貨車和企業自備及企業租用車的重車(按軸公里計費的重車除外),又可分為重車和空車。

115.非運用車:指不參加鐵路營業運輸的鐵路貨車、外國貨車和企業自備及企業租用車(包括按軸公里計費的重車),包括備用車、檢修車、代用客車、路用車、洗罐車、整備罐車、改裝及試驗車、企業自備及企業租用空車和局管空車。 116.空車:卸完或待裝貨物的運用車。

117.重車:待卸或裝滿貨物等待掛運的運用車。

118.有效車:根據列車編組計劃、運行圖和車站技術作業時間標準,于次日18∶00前管內工作車能卸空、移交重車能交出、空車能裝完或排出者,稱為有效車。

119.通過能力:通過能力是在一定的機車車輛類型和一定的行車組織方法的條件下,鐵路區段內的各種固定設備,如取肩、車站(通常指技術站)、機務段整備設備、給水、電氣化鐵路的供電設備,在單位時間(通常指一晝夜)所能通過或接發得最多列車對數(或列數)、車輛數或噸數。

120.現有通過能力:在現有設備和現有行車組織方法條件下,鐵路各固定設備可能達到的通過能力。

121.能力利用率:某種設備實際被占用的能力與該種設備的現有能力之比。 122.車站通過能力:在采用合理的技術作業過程的條件下,車站一晝夜能勾結、發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和旅客列車數即為車站通過能力。車站通過能力應以咽喉道岔通過能力和到法線通過能力中較小的能力為準。

123.咽喉道岔通過能力:咽喉道岔是指咽喉區中能力利用率最大的道岔組。其通過能力是指咽喉道岔一晝夜能夠通過的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和旅客列車數。 124.到發線通過能力:在到達場、出發場或到發場中,辦理列車到發作業的線路,一晝夜能夠接、發的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和旅客列車數,即為該場的到發線通過能力。

125.咽喉道岔或到發線的計算通過能力:在不考慮空費時間的條件下,咽喉道岔或到發線一晝夜能夠通過或接發的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和旅客列車數。

126.咽喉道岔或到發線的使用通過能力:在考慮空費時間的條件下,咽喉道岔或到發線一晝夜能夠通過或接發的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和旅客列車數。 127.咽喉道岔或到發線空費時間:前后兩列車占用同一組咽喉道岔或同一條到發線的時間之間,所出現的不能利用的時間。

128.車站改編能力:在合理使用技術設備的條件下,車站的固定調車設備(駝峰和牽出線)一晝夜內能夠解體和編組各方向的貨物列車數或車數。 129.貨車無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運用貨車在技術站辦理一次無調中轉作業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貨車無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簡稱貨車無調中時),其計算公式為:

貨車無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h) = 無調中轉車停留車小時 / 無調中轉車數 130.貨車有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運用貨車辦理一次有調中轉作業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貨車有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簡稱貨車有調中時),其計算公式為: 貨車有調中轉平均停留時間(h) = 有調中轉車停留車小時 / 有調中轉車數 131.貨車中轉平均停留時間:運用貨車辦理一次中轉作業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貨車中轉平均停留時間(簡稱貨車中時),其計算公式為: 貨車中轉平均停留時間(h) = 中轉停留車小時 / 中轉車數 132.貨車一次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運用貨車一次裝車或卸車作業在貨物作業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貨車一次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簡稱貨車停時),其計算公式如下:

貨車一次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h) = 貨物作業車在站停留小時 / 貨物作業次數

133.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運用貨車在貨物作業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稱為貨物作業平均停留時間(簡稱貨車停時),其計算公式如下:

貨物作業車平均停留時間(h) = 貨物作業車在站停留小時 / 貨物作業車數 134.列車出發正點率:在一定時期內,正點出發的列車數占出發列車總數的百分比。

135.調度命令:各級調度在組織指揮日常運輸工作中對下級調度或站調,以及有關人員所發布的有關完成日常運輸生產的具體部署和指揮行車工作的指令,其中必須在調度命令登記簿上登記的稱為調度命令,無須登記的稱為口頭指令。 136.單一指揮:為保證安全生產,提高作業效率,在列車運行調整、接發列車、調車作業中,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機車只能由一個人負責指揮、有關人員進行作業的工作制度。

137.列車反方向運行:雙線區間因某種需要,按有關規定臨時組織列車在反方向的正線上運行時,稱為列車反方向運行。

138.列車保留:由于列車運行前方發生事故中斷行車,或發生運輸堵塞,或限制口交出列車數超過限額等原因,將通過或到達該地區的在途貨物列車或編組站按班計劃所編列車開往指定中間站,摘走機車,暫時保留,等到運行秩序恢復正常時再恢復其運行,這一運行調整措施稱為列車保留,被保留的列車稱為保留列車。 139.隔開設備:隔開設備是指安全線、避難線、或有聯鎖作用能夠起隔開作用的道岔。

140.影響接發車進路的調車作業:占用、穿過接發車進路的調車作業;線間距不足5000mm,一線接發列車,一線調車作業,其中之一掛有裝載超限貨物的車輛。 141.貨物作業次數:在一定時期內,全路、鐵路局(分局)或車站完成或計劃完成的裝車和卸車作業次數的總和。

142.裝車數:全路、鐵路局(分局)或車站在一定時期(年、季、月、日,通常指日,以下工作量指標亦同)內承運并填寫貨票,以運用車裝車完了的貨車數稱為裝車數。 143.卸車數:全路、鐵路局(分局)或車站在一定時期內以運用車運到,具有貨票,并卸車作業完了的貨車數稱為卸車數

144.貨物周轉量:在一定時期內,全路、鐵路局(分局)或車站在貨物運輸工作中完成或計劃完成的貨物噸公里數,稱為貨物周轉量。其值為不同運程的貨物運送噸數與相應的貨物運送里程的乘積之和。

145.換算周轉量:在一定時期內,全路、鐵路局(分局)或車站在運輸工作中完成或計劃完成的旅客和貨物換算噸公里數,稱為換算周轉量。其計算公式為: 換算周轉量(換算噸公里)=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x 人公里成本 / 噸公里成本

當旅客人公里與貨物噸公里的成本相等或接近相等時,換算周轉量等于貨物周轉量與旅客周轉量之和。

146.車站行車量:各方向的到發列車數為車站行車量。查定車站能力時先選定計劃車流量,確定各方向各種列車的平均編成輛數,再計算其行車量。

147.車站作業組織:車站的行車工作組織(包括接發列車、調車作業、作業計劃、調度指揮、設備運用、統計分析),技術作業程序和時間標準及車站通過能力和改編能力的查定等總稱為車站作業組織。

148.核對現車:車號員將列車編組順序表的內容與車列中的機車、車輛實際狀況進行對照,修改和補充列車編組順序表中的記載使之與實際狀況相符的工作稱為核對現車。

149.票據交接:列車到達后和出發前,車站值班人員與司機或運轉車長交接列車編組順序表及貨運票據的作業過程。

150.分部解體:因作業組織和設備影響,解體車列需分幾次牽出進行分解時稱為分部解體。

151.坐編:到達解體列車內有符合出發編組要求的車組,將其保留在到發線上作為編發車列的基本部分,再編掛部分車輛即編成新車列的方法。 152.解體列車到達技術作業:列車到達技術站后全部車列需進行解體的列車稱為解體列車。解體列車的到達技術作業有:車輛技術檢修、貨運檢查、核對現車司機或運轉車長與有關人員辦理交接、準備解體等。

153.始發列車出發技術作業:在技術站或裝車站編組出發的列車為始發列車。該種列車的出發技術作業有:車輛技術檢修、貨運檢查、核對現車司機或運轉車長與有關人員辦理交接、準備發車與發車等。

154.調車鉤:機車完成連掛、摘解或溜放車輛等調車工作數量的基本單位。 155.掛車鉤:機車(或掛有車輛)駛往線路內連掛車輛后牽出至開始進行下一項作業地點的調車鉤為掛車鉤;當到達場與調車場縱列配置時,調車機車由峰頂駛往到達場掛車并推至峰頂的調車鉤也為掛車鉤。 156.推送鉤:機車將車組推送至線路的預定地點摘車后,返回至開始進行下一項作業地點的調車鉤稱為推送鉤。

157.溜放鉤:機車用溜放方法完成摘車作業的調車鉤稱為溜放鉤。 158.鉤分:指完成單位調車鉤的時間(min)。

159.選閘、試閘、磨閘、擰閘:選閘、試閘、磨閘、擰閘室有效地進行制動機制動的重要環節。調車人員在作業前選擇制動車輛及手制動機類型、位置等,稱為選閘。為保證手制動機的制動性能而對手制動機進行制動性能試驗的過程稱為試閘。在雨、露、霜、雪天氣或車輪踏面有油漬時,為增大軌面及車輪踏面的摩擦系數,通過輕微制動,使車輪踏面與閘瓦間摩擦,借以提高制動效能的方法稱為磨閘。用手制動機對車輛(組)施行制動的過程稱為擰閘。 160.基本鞋、輔助鞋:在鐵鞋制動作業中,事先放置在鋼軌上的鐵鞋稱為基本鞋;放在走行車組兩個臺車間鋼軌上的鐵鞋稱為輔助鞋。

161.車輛溜逸:停留在線路上的車輛,由于未采取防溜措施或防溜措施不當,導致車輛自然移動。

162.排風:在車列進行調車作業前,打開車列一端的折角塞門,放出車列制動主管內壓縮空氣的作業過程稱為排風。在車列進行調車作業前,拉動車輛的排風線,排出副風缸內的余風,使自動制動機緩解的作業過程亦稱為排風。 163.調整鉤位:在連掛前將進行連掛的車鉤調整到便于連掛的位置。 164.連掛:機車車輛間通過兩車鉤的抱合而連結在一起的過程。

165.連結制動軟管:在機車車輛連掛后,連接機車車輛間的制動軟管并打開折角塞門的過程。

166.摘解制動軟管:在摘車前,關閉機車與車輛或車輛與車輛之間的折角塞門并摘開兩個制動軟管的作業過程。

167.試拉:為防止車輛在推進或牽引走行中脫鉤,在機車車輛連掛后先進行一次牽引與制動試驗,以便確認車輛的連結狀態。

168.摘車:在機車車輛間進行摘管、提鉤使之分離的作業過程。

169.提鉤:操縱提鉤桿,提起鉤銷,讓車鉤呈開鎖狀態,使連結的車鉤分離的過程。

170.推進、推峰:機車推動車列或車輛使之運行為推進,將車列推至峰頂為推峰。 171.列車預報:調度所與調度所之間、調度所與車站之間為滿足編制日班計劃的需要,互相通報計劃到達列車內容的資料稱為列車預報。 172.列車確報:調度所、車站相互間關于列車實際編組內容的通報稱為列車確報。始發站在列車已經編成,技術和貨運檢查已經合格,車次已經確定后,向有關單位傳遞列車確報。摘掛列車由運轉車長將整理好的列車編組順序表交確報傳遞站轉報解體站。

173.車站技術作業過程:車站技術作業過程是在保證車站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對全站每一車場和有關工種,規定出最合理的運用技術設備方法以及完成各項作業的程序、時間標準和勞動組織的過程。

174.順向道岔、對向道岔:機車車輛經過時,先經過轍叉再經過尖軌的道岔稱為順向道岔,反之為對向道岔。

175.監督器:色燈信號機的復示器,接近、離去及道岔區段的表示燈。

176.分界點:為保證行車安全和提高區段通過能力,將鐵路線路劃分為區間的設施。

177.線路所:為無配線的分界點,只辦理接發列車工作。 178.車場:技術站和其他較大的車站線路較多,為便于管理和減少各種作業間的互相干擾,實行平行作業,提高能力,將辦理相同作業的若干線路連接起來的線群即車場。

179.限界:為確保機車車輛在鐵路線路上運行的安全,防止機車車輛撞擊鄰近建筑物和其他設備,規定鐵路、建筑物、設備及機車、車輛均不得超過一定的輪廓尺寸線,這種輪廓尺寸線稱為限界。

180.鐵路線路:鐵路線路分為正線、站線、段管線、岔線及特別用途線。 181.交叉渡線:由四組單開道岔和一組菱形交叉設備組成的設備。

182.越區供電:當某個牽引變電所發生故障或停電檢修時,該供電所承擔的供電臂通過分區所的開關閉合,由相鄰的牽引變電所供電,這種供電方式稱為越區供電。

183.牽引供電:電力系統從牽引變電所開始,向牽引接觸網的供電稱為牽引供電。 184.進路:在站內,列車、調車機車或車列由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所運行的經路。

185.基本進路:集中聯鎖的車站,使用始、終端兩按鈕后所排出的運行經路。 186.變通進路:除基本進路外,所排出的進路稱為變通進路,也稱迂回進路。 187.敵對進路:互相干擾,不能同時開通的進路。

188.軌道電路:利用軌道的鋼軌作導體,在一定長度的鋼軌兩端裝設軌道絕緣物體(絕緣節),中間的兩條鋼軌間的軌縫用軌道接續線連接起來,并用引接線連接電源和接收設備的電路叫軌道電路。

189.侵入絕緣限界:裝有軌道電路的車站上,軌道絕緣距警沖標一般應不小于3.5m且不大于4m。但是當相鄰兩組道岔警沖標之間的距離不足7m時。安裝于它們中間的分界絕緣就不可能滿足以上要求,稱為侵入絕緣限界。

190.道岔區段:設在車站道岔區的軌道電路區段叫做道岔區段軌道電路,該區段稱為道岔區段。為了不讓轍叉把軌道電路短路,在道岔處設置兩個絕緣節,該絕緣節稱為道岔絕緣。

191.進路鎖閉:進路在建立狀態時進路上有關道岔不能轉換,敵對信號機不能開放。進路鎖閉一般分為預先鎖閉和接近鎖閉兩種狀態。

192.預先(進路)鎖閉:信號機開放后,列車尚未進入其接近區段時的進路鎖閉狀態,此時若關閉信號,進路立即解鎖。

193.接近鎖閉:也稱完全鎖閉,是指信號開放后,列車已進入接近區段時進路鎖閉,此時若關閉信號,進路實行延時解鎖。

194.區段鎖閉:集中操縱的道岔,為了防止列車或調車車列占用道岔是道岔中途轉換而危及行車安全,在有車占用的道岔區段,即使車站值班員操縱也不會使道岔轉換的道岔鎖閉方式。

195.故障鎖閉:進路不應該鎖閉而鎖閉或應該解鎖而沒有解鎖的狀態。

196.警沖標:用來指示機車車輛停車時不準向道岔方向或線路交叉點方向越過,以防止停留在一線上的機車車輛與相鄰線上運行的機車車輛發生側面沖突,在兩股道之間設置的一種標志。 197.超重列車:列車重量超過運行圖規定該區段牽引重量81t及其以上的貨物列車。

198.欠軸列車:列車重量按運行圖規定該區段牽引重量欠重81t及其以上或換長欠1.3及以上的貨物列車。

199.組合列車:由二或三列車聯掛在一起組成的貨物列車。 200.合并列車:指將兩列或以上同一方向運行的貨物列車,在不改變原來列車編組的情況下首尾相接,合并連掛而成的列車。這種列車是以同方向運行的車流為基礎,而不受貨源、貨流、車種、到站、品名及收、發貨人的限制。

201.單元列車:指一列固定機車車輛成為一個運營單元的列車,并以此作為運營計費的單位,利用其每車每列載重量和加快列車周轉速度的辦法,增加其噸公里,以達到盡可能降低單位運輸成本的目的。

202.超限貨物:一件貨物裝車后,在平直線路上停留時貨物的高度和寬度有任何部位超過機車車輛限界者,均為超限貨物;在平直線路上停留雖不超限,但行經半徑為300m的曲線線路時貨物的內側或外側的計算寬度(已經剪去曲線水平加寬量36mm)仍然超過機車車輛限界時亦稱為超限貨物。

上一篇:常見勞資糾紛范文下一篇:餐具供貨合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