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

2023-09-23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核心素養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重小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科教興國”的口號之后,小學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本文借助小學科學科目,談一談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論“敲門磚”。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制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對于小學生而言,年齡小,好奇心重,正是愛問愛探究的年歲,如果在這一階段,教師加以引導,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有著巨大的作用。而這一點恰好是高效課堂所提倡的,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對學習有持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那么如何構建核心素養中高效課堂呢?本文借助小學科學科目,談一談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論“敲門磚”。

一、 核心素養與高效課堂

所謂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提出發展思路和教育策略。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在素養基礎上進行了提煉和發展的相關內容。這一內容更加的凝練,而且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現階段學生的教育的難點,成為一個發展策略和關注點,對現階段各個科目的教學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為小學科學科目而言,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是指學生能夠主動探究觀察實驗,并通過實驗操作或者觀察實驗現象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進而來提升和發展自身的科學素養。

對于小學科目而言,所謂的高效課堂則是指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觀察生活中自然現象,并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釋或者制作相關的實驗等,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二、 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追求高效課堂,特別是小學階段,科學知識含量少,學生思維活躍,正是提高課堂效率、構建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時刻,很多教師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地錘煉個人專業技術,更是用盡渾身解數,鉆研教材,研究課標,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然而縱觀當前的小學課堂,我們卻發現,當前小學科學課堂并沒有想象那樣高效,很多科學課堂不是讓語文、數學那樣的主課教師占有,就是將其當做公共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即便是上課,教師也很少去激發學生興趣,有的科學教師很少讓學生觀察一種植物、動物或者某個自然現象,特別是低年級科學課堂。據調查,小學一二年級80%科學課堂都是空有虛設,沒有科學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到三年級以上才有科學教師,但是即便有科學教師上課也是念念課本,很少有教師主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開發教材中素材,來全面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再者,小學科學課堂效率低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校的對小學科學學科不重視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是學生基礎教育階段,也是學生科學素養構建的關鍵時刻,可是很多小學學校為了提高自己學??冃?,提高社會知名度,往往將重點側重于語文、數學學科,忽視科學學科,對于科學教師的培養也僅僅限于能上課即可,更別專業性可言了。據調查,我們學校以及周邊學校的科學教師都是其他學科的老師代替的,別說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能能保證學生上科學課都是一件難事。因而,學校的不重視,導致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低下,構建高效課堂的能力更是“出乎人的想象”。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效率策略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重,思維比較活躍,很多孩子在課堂上都喜歡“問什么”,但是這些問題和課堂教學內容相差很遠,因而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活躍度”,讓課堂“活”起來。譬如教科版《誰輕誰重》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制作一段的“蹺蹺板”,用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將自己的心思轉移到課堂上,這時候教師趁熱打鐵的詢問:“大家知道小熊為什么不能和小兔玩蹺蹺板呢?”學生很容易就給出答案:“小熊太重了”,這時教師立馬就詢問“教師出示兩個物體,你能分辨出誰輕誰重呢?”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巧設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很多教師都會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現象,設置探究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譬如:教科版《動物體》的時候,教師為大家準備各種動物的視頻,讓學生觀察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物種、分類等,進而來體驗生活多樣性的特點。當然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巧設探究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方式和形式。如這一節課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是,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動物圖片,然后讓學生觀察一種動物,并觀察載體(活體、標本、圖片)書本動物的選擇隱含著“類別”的概念,用語言描述動物的特點。(外形特征、運動方式、生活需求等),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描述和記錄動物,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構建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變得“活”起來。當然,教師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最終目的并不是豐富自己課堂,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如果教師的觀念停留在播放課件、圖片、視頻的用途,讓自己課堂變得“花哨”一些,那么教師就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巧設探究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三) 巧用現代技術,拓展學生知識面

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面很窄,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什么問題都想知道為什么,因而作為學生心中的“百科全書”的老師,就需要面對學生很多“沒有探究價值”問題。因而教師要學會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補充科學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譬如:學生在觀察《動物》中魚的生活方式時,很多學生就會好奇的詢問:“小魚為什么不停地喝水,它不怕撐死嗎?”“魚是靠什么運動的呢”等等問題,科學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介紹一下魚的“鰭”、魚的“腮”等各種器官,讓學生了解魚的生活習性,提高學生見識,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仿鰭的運動、魚的游動,并將其錄制成視頻,發到家長群或者班級群,讓大家一起觀看學生課堂上表現,以此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讓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四) 巧用現代手段,布置課下科學探究

我們都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手機、WiFi,平板電腦、App的普及,使得當前很多小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方式也變得靈活多樣,這種作業的方式既靈活又方便。畢竟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很多學生都覺得意猶未盡,為了保持學生持久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設置現代手段來為學生布置家庭實踐活動。譬如:教科版《動物》一課時,教師設計的拓展問題是:在家長的協助下,飼養動物的任務,讓學生觀察與記錄動物的具體生活情況(形式:照片、小報、觀察日記等),加強學生對動物有更多的認識,培養學生親近和喜愛動物的感情等,像這種課后實踐活動,對于小學科學課堂,就像“家常便飯”,因而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和生活中素材是分不開的,這樣的實踐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還為學生親自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讓科學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因而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布置課下科學探究,促進家校共育的和諧發展

(五) 家校和諧共育,共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培育

隨著當前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和孩子被手機、電腦包圍,每天不是抖音就是游戲,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少之又少,和學校的聯系也很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很少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活動,也很少參與孩子的實踐活動,而科學課堂,很多都是發生在孩子的身邊,是孩子可以每天觀察到,觸摸到的,譬如,觀察植物、動物成長過程,都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院子里接觸到的。但是很多孩子的貪玩心理較重,家長也不支持,就會導致孩子的興趣在父母的不輕易之間消失殆盡,譬如孩子想嘗試一下,飼養小雞或者小鴨子的過程,而父母會因為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不支持孩子,導致很多孩子看到動植物都基本上來源于電視或者圖片,實際生活中去很少接觸到。對于這種只能看,只能靠自己想象中的科學知識,學生印象何以深刻,如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學生知識面窄、實踐經驗少,哪里來的科學思想、科學探究精神呢?因而,讓家長參與學校的科學客廳,既能促進家校共育,又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們要以核心素養為依據,努力吸收課內外教學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科學課堂變成學生樂學的天堂,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自然想,能多問幾個為什么?能夠根據自己的設想來進行實驗設計,主動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新知識,進而讓小學科學課堂變得更“活”、更“豐富”,進而打造新時期下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小海.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2019.

[2]黃芳.淺談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2018.

[3]劉敏.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8).

[4]莊國鋒.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9).

[5]曾慶杰.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6]姚靜華.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英語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

作者簡介:

蒲繼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依托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湖北省城鄉地區小學生科學素養差異的實踐探索》的研究,首先對武漢市和孝感市城區小學和鄉村小學進行充分的調研,其次撰寫調研報告,分析差異背后的原因。最后針對原因提出針對性的策略。鄉村地區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要重視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加強科學教師的師資培訓;走向探究的科學活動課;加大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課外活動;實施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方式等。

關鍵詞:科學素養;小學生;提升策略

本文依托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湖北省城鄉地區小學生科學素養差異的實踐探索》的研究,首先對武漢市和孝感市城區小學和鄉村小學進行充分的調研,其次撰寫調研報告,分析差異背后的原因。最后針對原因提出針對性的策略。

一、學校、家庭和社會要重視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提升鄉村地區小學生科學素養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視科學教育,重視對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聯動,形式教育合力。學校、家庭和社會構成了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不同環境,以不同的空間形式和時間形式占據小學生的整個生活。學校、家庭和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會導致整個科學教育出現漏洞。三者對小學生科學教育的影響,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具體來看,對鄉村小學而言,要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要意識到科學教師的重要性,建設一支專職穩定的科學教師隊伍,在教師評職稱和評優評先過程中要予以公平對待。同時學校應提供充足的教學儀器材料,滿足科學課實踐教學的需要。對家庭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要讓家長加入到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當中。家長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摒棄應試教育的思想,認識到科學素養對于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學習科學提供時間保證和物質保證。對社會而言,要重視對科學教師的培養,吸引廣大優秀師范生投身科學教育事業。同時為科學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的場所,如博物館、科技館、標本館、陳列館和植物園,以及一些科普教育基地等等。

二、加強科學教師的師資培訓

小學科學是一個綜合性強,實踐性強及活動性強的科目。課程涉及的知識很廣,需要動手實驗的事物很多,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自制力差,因此在上科學課時,組織教學的難度大,對教師的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高。因此,需要從職前和在職教師兩方面加強師資培訓。

首先,師范教育是科學教師持續時間最長,獲得知識最為系統的職前培訓。在職前培訓中,師范院校需要增加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工程、技術等多學科專業課程,增加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教學論等教師教育課程的教育,以及增加教學見習、教育實習、教學技能訓練等多種教學實踐課程,尤其是要讓師范生多接觸并了解小學科學教育實際,從而培養他們的專業認同感和對鄉村教育的熱愛,鼓勵更多的優秀師范生投身到鄉村科學教育事業當中。其次,要逐步完善職后培訓,形成脫產、不脫產的,長期、短期的,專項、全能的,集中、分散等相結合的培訓形式,給鄉村地區小學科學教師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項培訓當中。在培訓內容上注意要用綜合的模式來培養科學老師,要讓他們親身經歷綜合科學課程,使他們對綜合課程有直觀的感受,產生個人的直接經驗。

三、走向探究的科學活動課

科學課是一門實踐探究為主的學科,小學科學課程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所謂科學探究是提出科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過程和能力。鄉村小學在科學探究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一是加深鄉村師生對探究性學習的理解,探究活動不能流于形式,要在追求外在活動的同時注重內在的體驗與思維。二是選擇正確的探究方式。幫助鄉村教師從傳統的講授、討論、實驗等教學方法向主題活動教學、問題探究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網絡環境教學、思維導圖教學等教學方法轉變,從而使科學課探究的“味道”更濃。三是轉變鄉村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茖W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作為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伙伴,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立足課堂,讓學生成為探究者;體驗生活,讓學生成為實踐者;倡導合作,讓學生成為參與者;突破傳統,讓學生成為探索者。

四、加大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是指有助于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各種資源。由于科學課程的特殊性質,它對課程資源的依賴程度更高??茖W課程的內容與自然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科學課程的實施也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一切都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持。因此,要加大鄉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教具的開發。廣大教師為教學需要進行教學具的開發,主要是利用身邊的低成本材料,制作出適宜的教學具,自制的教具往往更接地氣,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二是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場所,是基本的辦學條件。實驗室的建設應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從硬件配備、環境布置、日常管理及功能拓展等方面工作著手,保障教學的需要。三是校園和校外課程資源開發。在課堂學習之外,開發小學生科學學習的各種資源,包括校園環境和學校的一些活動場所,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鄉土資源等。四是開發網絡資源。網絡資源以其豐富性、生動性和便捷性可以很好的彌補鄉村小學現實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網絡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注意信息來源要豐富生動;學生在線學習和交流;在線學習評價和測評;在線學習評價和測評。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課外活動

在小學階段,科學素養的培養途徑有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兩種,科學課外活動是從科學課堂教學中派生出來的,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特別是在強調以探究為主的科學課堂教學的時間的延續問題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重視課內教學的同時,也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類課外活動??茖W課外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體驗類,比如記錄天氣、飼養小動物、培植種子、觀察月相、自然筆記、觀鳥、觀星、尋找化石、參觀活動等等;二是科技類,比如科學小制作、機器人、航模、空模、無線電、創客活動等等。作為鄉村小學,一方面要發揮本身的自然資源優勢,開展相應的自然體驗類活動,學校周邊的草地、樹木、農田等為學生研究植物和動物提供了現成的材料,鄉村地區晴朗明亮的夜空為天文觀測和記錄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技類活動,例如開展課外科技小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開展課外小制作、小發明活動,讓學生自由創造和發展。除此之外,鄉村小學還可以開展科學課外閱讀和寫作,科學參觀和調查,科學報告會和講座等其他形式的活動。

六、實施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方式

小學科學的課程評價是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所倡導的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時機全程化。這些也促使鄉村小學科學課程評價方式要進行調整,一是從評價學生某些方面的發展轉向于評價總體的發展狀況,改變以科學知識作為唯一評價的內容,注重對科學能力和科學態度的評價。二是以甄別、選拔性為功能特征的評價轉向于激勵和發展的評價,改變精英式教育,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三是從注重靜態分數變化的評價轉向與過程和發展歷程相結合的評價。通過觀察學生,訪談學生,記錄典型事件,分析學生作品,查閱成長記錄袋,用量表評析,布置作業,學生之間相互評議等方法進行過程性評價。四是師對生的評價轉向于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相結合,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五是以分數為指標轉向多樣性評價,精確性評價與模糊評價相結合。六是側重定向、定量的評價轉向與綜合、定性相結合的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鄉村小學要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方法得當、實效性強、操作性強的科學課程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徐敬標.小學科學教學技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張宏齊.靈活運用數字探究提升學生科學素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8(12).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杜學佼,女,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科學教育

★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湖北省城鄉地區小學生科學素養差異的實踐探索》(課題批準號:2016SJJPA 3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素養是品質和能力的綜合體現,一方面指個人的學識、文化、道德品行;另一方面,指的是人的綜合能力,如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思考能力等。因此,由此而引申出的科學學科素養,指的就是學生在科學領域掌握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養成了科學探究精神以及科學綜合實踐能力。就著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可以切實培養和提升兒童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學科;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旨在讓學生認識自然、發現自然、探究自然,在掌握充足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現有的科學手段、技術等進行再創新,為人類謀福祉,為國家謀發展。因此,這一學科領域學科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具體的實施方法進行闡述,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一、明確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地位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共同的夢想,而想要實現這一愿望就離不開教育的投入。近些年來,我國相繼實施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偉大戰略,就是希望可以通過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深化文化內涵的途徑來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并且在小學科學新課改革中也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奔又?,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也認為科學教育思想應當滲透到生活教育中。當然,能夠支持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理論依據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在告訴小學科學教師一件事,那就是培養兒童良好的科學素養其意義十分重要。

二、強化對小學生科學知識的教育

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將科學知識作為培養兒童科學素養的基礎,但是,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兒童很難集中全部的精神在課堂上學習,并且就算是勉強集中精神,也沒有很好的維持方法,最終注意力也會渙散。因此,在對兒童實施科學知識啟蒙教育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兒童學習中的客觀規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比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相關內容時,首先,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對兒童進行啟發:“同學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可以聽到聲音呢?”有的學生說:“人在說話的時候?!庇械恼f:“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的時候?!边€有的說:“汽車剎車的時候?!薄缓?,再次追問:“那么,大家再想一想,這些生活中聲音的產生是因為什么呢?或者說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借此,讓學生到教材中尋找答案,他們就會對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培養兒童的科學實驗探索精神,也是對兒童科學素養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實驗精神主要包括細致觀察、實事求是以及團隊協作精神等。對此,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科學教材中的內容時,結合一些趣味性的實驗演示讓孩子們細心觀察,感悟科學奧秘。比如,太陽能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能源,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家庭生活中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就是最好的例證。對此,我們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搜集相關制作材料,如礦泉水瓶、黑墨水、橡膠管等,然后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制作一個小太陽能熱水器,并且布置給兒童家庭作業,那就是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制作。如此,兒童想要制作成功,就一定要細心觀察教師課堂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操作環節,而回到家與父母一同制作,更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科學素養。

四、提升兒童科學實踐能力

實踐是手腦相互協調和統一的結果,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說過:“不該說,讀書努力就是好學生。應該說,有很強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才是好學生?!笨茖W學科的總體特點,為培養人的動手操作、發明創造能力提供了充分、良好的便利條件,而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這些便利,調動兒童多種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依據一定的科學實驗要求對所探究的個體,如實際物體、標本、問題等進行科學實驗,讓學生獲得最為直接、清晰的學習印象,為他今后在科學領域以及其他領域進行創造、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兒童科學學科的整體素養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科學素養是科學品質、科學文化知識、科學綜合能力的結合體。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我們應當關注兒童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發展,因為這是奠定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所有的小學科學教師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茖W探究、科學發現、科學創作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讓我們走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捷、便利之路上。未來我們還有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實現,對此小學科學教師應當互相勉勵,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李玉嬌.芻議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5).

[2]羅小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科學精神素養發展的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4).

[3]黎雪嬌.小學科學課堂評價探討[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編輯 馮志強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引發了如何開發和利用物理課程資源的問題。本文根據物理課程資源的特點、對物理課程資源進行劃分,分析了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提出了有效利用物理課程資源應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物理課程:課程資源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課程資源建設與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出來。保證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物理課程資源的支撐。物理課程資源則指形成物理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如物理知識與技能、探求物理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等及實施物理課程時的一些必備條件如學生、物理教師、物理實驗室、教室、物理教學環境等。本文根據課程理念進行開發和充分利用物理新課程資源。

1.物理課程資源的內容劃分

物理課程資源潛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且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多樣性決定了不同種類的物理課程資源有著不同的特征及獨特的教育價值.同時也決定了不同種類的課程資源有著不同的開發途徑和有效利用的策略。

1.1按資源的空間分布維度劃分

可將其分為課堂內的物理課程資源、校外的物理課程資源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物理課程資源。課堂內的物理課程資源是廣大物理教師有意構建的有利于物理課堂教學的課程資源;校外的物理課程資源則是出現在校外的、由各種社會機構提供的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習的課程資源;介于兩者之間的物理課程資源則指那些盡管物理教師沒有意識到它的作用、但卻對學生學習物理提供很大幫助的課程資源.這部分物理課程資源與校外物理課程資源的最大區別在于學生每人都能感受到.它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

1.2按物理課程資源的存在形式劃分

它有顯性物理課程資源和隱性物理課程資源之分。顯性物理課程資源是指能為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所感知.學生和教師自己很容易開發或者別人己經開發好可以直接利用的物理課程資源.如教科書、學校實驗室的各種實驗儀器、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等;隱性物理課程資源是指經過教師和學生的深入思考才能充分挖掘出來的各種物理課程資源.它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學生的思維水平。

1.3按其功能特點劃分

可分為素材性物理課程資源和條件性物理課程資源。素材性物理課程資源的特點是作用少物理課程.并能夠成為物理課程的素材和來源.如物理知識、實驗技能、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等;條件性物理課程資源的特點則是作用于物理課程卻并不是形成物理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物理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如物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水平、學生學習物理的學習設施與環境、學校提供的硬件設施及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等。

1.4按呈現方式劃分

可分為文字類物理課程資源、多媒體類物理課程資源與實物類物理課程資源。文字類物理課程資源指那些以紙為介質來向學生提供物理課程學習所需的信急.如物理教科書、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用書、科技圖書、各種報刊等;多媒體類物理課程資源指的是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各種有利于物理學習的課程資源.它除了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外.還能培養學生的信心,素養如各種教學錄像帶、視聽光盤、計算機教學軟件、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數字圖書館、教育網站和電子論壇等網上物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廣播和電視等;實物類物理課程資源指的是能用于為物理課程教學服務的各種自然資源、實驗室資源以及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如各種建筑、機械、筆墨紙硯等。

1.5按物理學科本身的內容特點劃分

可分為物理學史類課程資源、物理實驗類課程資源、物理理論類課程資源及物理學習環境類課程資源。物理學史類課程資源是指物理學發展史上的一些重大史實及一些偉大物理學家的奮斗歷程.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物理學習態度與情感.有助于學生理清物理學發展的規律;物理理論類課程資源是指擁有較為系統知識的教科書與物理有關的讀物、教學參考書及科學發展前沿報道等。

2.物理課程資源開發

所謂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物理課程.能夠與物理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各種資源.其開發范圍將遍及可能存在物理課程資源的每一個角落。

2.1物理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

它不僅包括廣大物理教師和實驗課教師.還包括所有學生、學校其他領導和其它學科老師、課程專家及其他行業的有關人員。如教科書的開發主體一般是課程專家及部分教師、學生代表.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物理課程資源.最終要走進物理課程都離不開廣大物理教師和學生的主體選擇過程.

2.2物理課程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

第一從社會發展需要的維度.開展當代社會調查.不斷地跟蹤和預測社會需要的發展動向.以便確定或揭示有效參與社會生活、把握發展機遇應具備的物理知識技能和科學素養。如在教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目前我國各種能源的儲備、開發與利用情況.提出為什么近年來我國有很多地區出臺限時用電政策等類似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與討論;

第二從物理學科發展需要的維度.充分挖掘物理文本背后所蘊含的物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論.審查學生在日?;顒又幸约盀閷崿F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從中獲益的各種物理課程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而的各種物理課程素材.以及開發和利用相應的實施條件等。

第三,從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維度,鑒別和利用校外物理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機構、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不但可以應該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則富,實現學生與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四,從資源本身發展需要的維度,建立物理課程資源管理數據庫,拓寬校內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如可以通過開辟國家或某一地區的物理精品課程網站,讓全社會都來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關注物理課程的建設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3.物理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所有資源的開發中要把人力資源的開發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廣大物理教師、學生、實驗員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在開發中要始終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

其次,堅持可行性的原則,開發前一定要對自己及其合作者的開發能力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以免半途而廢。此外還要考慮到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對學生教育的可行性,以免造成資源開發上的浪費;

最后,堅持實驗資源優先開發的原則,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理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物理理論的正確性最后還得靠實驗的檢驗,因此物理實驗資源對物理理論的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結論

本文從物理課程資源的特點出發,把物理課程資源劃分為五個不同類別,并且從資源的開發范圍、開發主體、開發途徑、開發原則及開發模式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提出了有效利用物理課程資源應堅持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由于西藏是民族自治區,具有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及習俗,加之現代學校教育起步較晚,因此西藏民族教育中學生科學素養與其他地區存在一定差距。為了貼合實際并且以尊重西藏地區的民族風俗習慣為前提,筆者對以往西藏地區進行的科學素養現狀進行了綜合研究,根據分析結果從培養教師科學教育能力和改善傳統教育模式的角度分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西藏;民族教育;學生;科學素養

一、科學素養調查結果分析

(一)科學素養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區略低

根據以往對藏族自治區多地抽樣調查顯示,西藏地區全民的科學素養平均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要稍低,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與我國其他的地區相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等因素對科學素養存在著影響。就調查結果看,調查對象中多數只是單純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對科學驗證過程以及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的了解掌握不夠,而且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也多是傳統的、日常的科學概念,是相對較淺顯的知識,對一些新的、深層次的科學知識掌握并不理想,對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過程了解甚少。

(二)高中生科學素養較高

西藏地區高中生整體情況看,對傳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好,而且已經對科學產生了興趣,能夠主動的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其對人類發展、社會發展的作用,已經樹立了科學技術辯證觀,在面對問題時能夠運用科學辯證的方法進行思考,但是對科學原理、科學方法、科學過程、現代知識以及科學與社會的關系這些方面的內容了解仍然稍欠缺。

(三)中小學科學素養水平相對較低

這部分學生的科學素養相對較低不僅表現在科學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更表現在對科學的真正理解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學的教師與高中、大學的教師相比綜合素質相對低,教師對科學教育方法的掌握比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更為缺乏,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意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正確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思考,只是單純地將教材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方式的原因可以簡單的總結為:對科學性質理解不全面;對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的掌握不牢固。

(四)不同地區科學素養水平差距較大

在西藏,不同地區的學生科學素養水平差距較大,較發達的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相對較好,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經濟條件差教育師資落后,教師資源緊缺,一名教師可能要教授多個班級、年級的甚至多個專業的課程,而且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偏低,沒有精力和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良好的培養,導致學生科學素養水平整體低下的現狀。

二、提高西藏民族教育中學生科學素養建議

國際上一般將科學素養的含義概括為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能夠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過程程度;基本的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內容,而且每一部分都與其他兩個部分相互之間有聯系,是相互融合的關系。要做到提高西藏民族教育中學生科學素質不能只是理論上的研究,一定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地區一切都應以尊重民族文化和習俗為前提,打破傳統科學教育模式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的教學。在民族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的角色,因此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要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在發達國家,大部分學校都有專門的科學教師,且這些教師大都畢業于理工類院校,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科學實驗動手能力,在上崗前還要經過為期一年的教育專業培訓。在我國,學校里配備了專業的科學教師的并不多,科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引起師范類高校的足夠重視??梢栽诓糠謳熧Y條件成熟的師范類高校開設\"教育(科學方向)專業\"或者是\"科學教育專業\",提高師范院校畢業生的科學教育意識能力和科技活動指導能力,以試點的形式先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培養體系,再進行推廣帶動其他師范院校,大規模、系統的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師范類院校,開設新的專業所需費用太大往往無法承受,可以通過增加科學專業知識和科學教學法的課時量的方法來彌補。西藏地區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要保證學生能的民族宗教習俗被尊重和認同,因此對從其他地區引進的教育人員,首先要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藏族的民族文化和宗教習俗,意識到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也要重視藏族傳統文化,在開展教育時做到學生在具備較高科學素養的同時又能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二)改變傳統教育模式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無論教師、學生還是家長一直存在\"分數至上\"的思想,導致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些課程不受重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只專注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科學驗證的重要性,重視實驗結果忽略學生對實驗方法及過程的掌握,嚴重影響了對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效果。在以往教育改革中針對這些問題的整改中,也只是理論上的解決,落實情況并不好,一定要讓教師落實到實踐中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結合所教授的內容特點以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在上課時以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師改變角色成為引導者,將實驗原理及方法講解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驗證,這種實驗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牢固的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能達到學生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過程的目的,至于從理論知識發展出的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以及對個人的影響則需要教師給出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此才能夠有效的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例如化學課在講解《溶解》一課時,教師先準備一些實驗用品,糖、餅干、高錳酸鉀、石子等,先讓學生猜測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有什么樣不同的現象,并說出原因。然后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實驗方案,最后一起動手參與實驗,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實驗課程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動手操作、主動思考有利于掌握\"溶解\"的含義。

【總結】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由于社會發展速度很快所以對于這一問題要不斷進行研究。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是引導者因此教師的能力極大的影響了教學工計劃的實施結果,從培養人才開始就要加強科學意識以及綜合素質的教育,對于已經參與到教育工作的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教學中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以培養出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學生,而且教師還要明確一點:一切教學工作都要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開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才是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瀟怡.從過程到探究:對當前科學教育目標的再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9,(2)

[2]林海燕.高校培養中學科學教育師資策略的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

[3]陶明遠.藏區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與教學.民族教育研究,2004,(3)

科學素養教育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6篇

科學學科知識的獲得是要憑借觀察、實驗、探究為主要學習手段的, 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探究能力來完成學習任務, 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1 運用觀察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觀察是現代許多學科最常用的科研方法之一, 如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觀察植物的種子”要求觀察種子的結構、準備材料用具 (浸軟的菜豆或者大豆、蠶豆、花生、玉米, 刀片、放大鏡、滴管、碘液等) 設計觀察步驟, 記錄、討論。在整個觀察過程中無論是材料的準備, 實驗方案的設計 (觀察記錄) , 還是最后的檢驗設計 (討論結論) , 都需要學生有認真、細致、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品質。不同植物的種子, 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 需要仔細觀察。最后分析歸納會有一個科學正確的結論。

又如《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第4課蚯蚓與環境) 可以讓學生觀察蚯蚓對土地的作用, 對農作物生長的貢獻, 進而思考能否培養蚯蚓來改良土壤, 可以試做這樣的實驗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樣可培養學生思考探究的能力。

讓學生每天觀察自己家鄉飼養場、礦山、生活垃圾對環境、空氣、飲用水源、河流的影響。特別是可以比較農家肥、化肥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影響, 讓學生學會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品質。

通過對我們生活環境的長期的觀察也培養了他們持之以恒的意志。

2 用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許多知識是需要學生動手去做, 去探究的, 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精神。如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節“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雖然學生知道一些物體在水中沉浮, 但是沒有認真仔細去探究物體的沉浮, 不知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要搞清楚物體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首先要考慮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物體的輕重和體積大小都在同時影響它們的沉浮, 設計一套實施方案, 最后小組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修改方案。通過實驗, 學生發現體積大小一樣的不同物體重的下沉、輕的上浮。相同重的物體, 體積大的物體上浮, 體積小的物體下沉。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從方案的設計、修改到實施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不斷修訂方案, 到實驗成功。整個過程的觀察、記錄、交流無一不需要學生細致、嚴謹。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

3 因地制宜開展調查、實驗, 培養學生環保理念

農村小學條件有限, 有的實驗是無法開展, 我們需要因地制宜開展實驗, 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從小愛科學, 對真理不懈追求, 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日益加快, 我們生活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低, 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對此, 通過科學課的學習,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 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如我們每天都在買菜, 都在傾倒垃圾, 就自己家庭使用垃圾袋的情況展開調查, 從一個家庭到一個社區, 到一個集鎮一年使用消費多少垃圾袋, 一個垃圾袋的分解需要三十五年以上。如六年級下冊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第一課“一天的垃圾”統計一家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推到一個學校、一個城市和一個國家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這樣去觀察、調查統計, 學生就知道環保無處不在, 環保不是一句口號, 需要從我做起, 需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家里每天都在淘菜、洗衣服、做清潔需要消費大量的水, 水資源越來越匱乏, 需要節約用水, 所以可以讓學生就“如何節約用水”展開調查, 并且對水的循環利用展開實驗, 寫出調查報告。

我們生活的地方灰塵越來越多, 空氣越來越不清潔, 可以讓學生就上學路上, 校園里的樹木花草在吸塵、凈化空氣方面進行觀察、實驗, 統計出準確數據。從而給城市的綠化、環境的凈化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

4 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意識

科學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有的學生上課玩手機、聽音樂 (長時間聽音樂、長時間打手機) 會損傷我們的鼓膜, 并且還會對大腦有影響。通過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保護我們的聽力》相關知識寫一份調查報告或者科學小論文, 對那些有不良行為的同學加以勸阻。

上一篇:周總理工作的故事范文下一篇:創意設計電視廣告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