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

2023-09-23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1篇

? ?

? ?

二、

?

? ?

三、 ICU的主要醫院感染是什么? VAP

CR-BSA

CR-UTI

耐藥菌感染力

ICU感染控制的重點環節

控制醫院感染的技術規范、標準

完善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和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 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1、 常見的類型

2、 發病機制

? ? ? ? ? 發病機制穿刺部位的皮膚細菌異性至皮下導管 導管接口部污染 經血行污染導管端口 輸液污染 導管材料

? 感染菌的內在特性

靜脈導管的防護

• • • •

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輸液導管、三通及接頭更換1次/天

3、靜脈導管一般情況下不可做其他用途,如抽 血標本、輸血等

4、無菌透明敷貼3天更換1次,出汗較多時及時更換。更換時先用安爾碘消毒導管入口及周圍皮膚二遍,待干后貼膜

5、滴注完畢后用肝素稀釋液(5O單位/mI )5~1o mL正壓封管,病人有出血傾向時單用生理鹽水封管

6、觀察局部皮膚:如果局部感染出現皮膚發紅、腫脹、溫熱、觸痛及分泌物流出;全身輕微的發熱顫抖、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熱。一旦出現相關的感染跡象即予拔管并送檢。

四、 呼吸機相關肺炎(VAP)

1、 發病機制與危險因素

口咽和胃腔細菌吸入

氣溶膠吸入

直接接種與交叉污染

血道播散

2、 預防VAP的方法

保暖

室內通風

翻身拍背

增加抵抗力

注意營養和休息

加強消毒隔離工作

(1)、呼吸機的護理

a)聯接呼吸機的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及時引流、傾倒,保持積水杯處于最低位,操作時要當心避免引流液流向病人側,操作后要洗手。濕化器內使用無菌用水,每天更換一次。 b)危重病人如無禁忌癥,采用半臥位,將床頭才高30-45° c)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次,高?;颊?,可以使用0.2%的氯已定(洗必泰)進行口腔護理 (2)機械通氣患者吸痰

• a吸痰前后均給予100%純氧吸1~2min,以免出現吸痰后低氧血癥 • b、操作者必須戴無菌手套,動作要輕、穩、準、快,減少氣道損傷 • c吸痰時應先吸凈口

• d、先吸咽部分泌物,更換吸痰管,先將導管淺部痰液吸盡,吸痰前要注意氣囊的壓力( 25~30cmH2O ),以免口咽部分泌物在放松氣囊時下行進入氣管而發生感染。 • e吸痰管要關閉負壓插入至適宜深度再打開負壓,左右旋轉上提吸凈痰液,避免在氣管內反復上下提插而導致氣管損傷。每次吸痰最多連續3次,并且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 s,如痰液未吸盡,休息2~3 min再吸。

• f)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可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 ml或間斷霧化吸入,使痰液變稀有利于吸出

• g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應每次更換,吸引過口、鼻分泌物的吸引管禁止進入氣道

五、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

1、 感染類型

導管病菌定植

局部感染

導管相關型血液感染

輸液相關的血液感染

2、 發病機制

細菌入侵 、操作過程中引起粘膜損傷、導尿管表面細菌定植。

3、 預防與控制方法

感控教育

插管選用

洗手

無菌操作

閉式引流

避免膀胱沖洗

尿流不受阻斷

尿道口護理

不要定期換管

細菌學監測

4、尿管的護理

(1)保持尿道口清潔。徹底地進行會陰擦洗和尿道外口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 (2)尿袋每日更換,即使排空集尿管,并記錄尿量。 (3)固定尿管并保持通暢,保持充足的液體入量。

(4)訓練膀管反射功能,可采用間歇性夾管方式。夾閉導尿管,每2-3h開放一次,使膀胱充盈和排空,促進膀胱功能恢復。

5、評價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2篇

1.關于醫院感染的概念錯誤的是

A.入院時處于潛伏期的感染不是醫院感染

B.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發作是醫院感染

D.與上次住院有關的感染是醫院感染

答案 C 2.醫療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屬于 A.病理性廢物 B.嚴重污染性廢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廢物

答案 D 3.以下多重耐藥菌與代碼不正確的是哪一個 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B.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 C.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RE) D.多重耐藥菌 (MRSA)

答案 D 4.在醫院感染部位分布中,我院最常見感染部位是 A.尿路感染 B.術后切口感染 C.下呼吸道感染 D.血流感染

答案 C

5.中央導管置管部位不宜選擇 A.鎖骨下靜脈 B.股靜脈

C.頸內靜脈 D.髂外靜脈 答案 B 6. 醫院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時間為 A.12小時 B.24小時 C.48小時 D.72小時

答案 C 7.飛沫傳播是一種近距離傳播,是指 A.1米以內 B.1.2米以內 C.1.5米以內 D.2米以內

答案 A

8.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青霉烯類抗菌藥主要用于 A.革蘭氏陰性產酶菌 B.革蘭氏陽性產酶菌 C.真菌 D.支原體

答案 A 9.發生醫院內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誘因是 A.長期臥床

B.留置導尿管

C.膀胱沖洗

D.膀胱內注射

答案 B 10.佩戴口罩時,哪項是不正確的? A.口罩的藍色面貼本人面部佩戴 B.佩戴口罩前后必須作手衛生 C.必須覆蓋口鼻及下巴 D.有金屬軟條一側向上

答案 A 11.通常認為,醫療機構最佳的干手方法為 A.感應式烘干機 B.一次性干手紙 C.個人專用小毛巾 D.自然干燥 答案 B 12. 植入物和植入性手術器械在何種情況下方可使用? A.滅菌后直接使用

B.滅菌后應在生物監測合格后使用 C.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以上都對

答案 B 13.《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規定的標準洗手時間要求是 A.不少于60秒 B.不少于20—25秒 C.不少于15秒 D.不少于45-60秒

答案 C 14.感染患者行細菌學檢查的最佳時機應是 A.應用抗菌藥物之后 B.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 C.應用抗菌藥物之前 D.以上都不對

答案 C 15.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 應在幾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 A.6小時 B.12小時 C.24小時 D.48小時

答案 C 16.通過空調冷卻水傳播最常見的細菌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沙門氏菌 C.大腸桿菌 D.軍團菌

答案 D

17. 使用手套注意事項不正確的是 A.診療不同病人之間必須更換手套 B.操作完成后脫去手套,按規范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 C.操作中發現手套破損應再加戴一副手套 D.戴無菌手套應防止手套污染,污染及時更換

答案 C 18. 外科手消毒合格的標準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A 19.衛生手消毒合格的標準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B 20.使用一次性醫用皺紋紙、醫用無紡布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幾個月? A.1 B.2 C.6 D.3 答案C 21.正確的抗菌治療方案需考慮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種類 C.抗菌藥作用特點 D.以上都對

答案 D

22.下列情況何種是預防用藥的適應癥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關節移植手術

答案 D 23.下列哪項不屬于推薦的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措施 A.機械通氣期間常規使用鎮靜劑

B.每日評估插管的必要性,盡早脫機或拔管 C.抬高床頭30°--45° D.使用洗必泰口腔護理

答案 A 24.外科手術預防用藥多數不超過 A.手術后3天 B.術后24小時 C.術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答案 B 25.不屬于多重耐藥菌監測的方法是 A.日常監測 B.主動篩查 C.暴發監測 D.病例監測

答案 C 26.新生兒感染治療不宜選用 A.環丙沙星 B.頭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答案 A 27.屬于FDA妊娠期分類B類,孕婦可使用的抗菌藥為 A.環丙沙星 B.慶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環素 答案 C 28.下列哪個藥物的皮疹發生率最高 A.頭孢唑林 B.紅霉素 C.氨芐西林 D.磷霉素

答案 C 29.外科預防用抗菌藥物給藥方法,接受清潔手術,在術前( )小時給藥 A.1-2 B.0.5-1 C.2-3 D. 3-4 答案 B 30.老年人和兒童在應用抗菌藥時,最安全的品種是

A.氟喹諾酮類 B.氨基糖苷類 C.β—內酰胺類 D.氯霉素類 答案 C 31. 我國呼吸機相關肺炎(VAP)的病原體中,下列哪種最少見 A.肺炎鏈球菌

B.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 C.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 D.耐碳氫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 A 32.以下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聯合使用必須有嚴格指征

D.發熱原因不明者若無明顯感染的征象可少量應用

答案 D 33.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不正確的是 A.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B.置管時間大于3d者,宜持續夾閉,定時開放 C.普通導尿管3d--5d更換

D.更換導尿管時應將集尿袋同時更換

答案 C 34.對于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下述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聯合用藥時應將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劑量減少

B.通常采用2種藥物聯合,3種及3種以上藥物聯合僅用于個別情況 C.聯合用藥后藥物不良反應將增多

D.病原菌未明的嚴重感染可先經驗用藥,但不宜聯合用藥

答案 D 35.使用后不屬于醫療廢物的是

A.導管和頭皮針輸液器 B. 注射器 C. 輸液瓶 D. 縫線

答案 C 3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的原則不正確的是 A.清潔工具應分區使用,實行顏色標記

B.在診療過程中發生患者體液、血液等污染時,應隨時進行五污點清潔與消毒 C.清潔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應遵循清潔單元化操作

D.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復浸泡至清潔用水、使用中清潔劑和消毒劑內

答案 D 37.使用后的銳器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A.毀型 B.折斷 C.回套

D.及時放入銳器盒

答案 D 38.發生針刺傷后處理正確的是 A.一擠 B.二沖

C.三消毒、 四上報 D.以上都對

答案D 39.護士為MRSA肺炎患者吸痰時下列錯誤的是 A.戴一次性塑料手套 B.穿隔離衣 C.帶防護眼鏡 D.嚴格手衛生

答案 A 40.臨床科室醫院感染暴發后應急處置及控制措施有 A.控制感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積極查找病原體 D.以上都對

答案 D 41.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履行的職責有 A.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B.規范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C.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D.以上都對

答案 D 42.患者張某,行膽囊癌根治術,術后出現下列哪種情況時,應高度懷疑或可診斷為手術部位感染 A.術后第二天,體溫38℃

B.術后第三天換藥時發現傷口有膿性分泌物 C.術后第五天,發現針眼處發紅 D.引流液培養出糞腸球菌

答案 B 43.三導管不包括 A.中心靜脈插管 B.呼吸機使用 C.留置針輸液 D.尿道插管

答案 C 44.有關多重耐藥菌防控措施正確的是 A.患者宜單間或同種病原同室隔離 B.病人產生的生活廢物按醫療廢物處理 C.嚴格執行手衛生 D.以上都對

答案 D 45.銳器盒使用注意事項正確的是 A.加蓋使用 B.盛載不超過3/4

C.須注明開始使用時間

D.以上都對

答案 D

46. 以下哪種不能放入銳器盒

A.玻璃小瓶

B.針頭

C.刀片

D.載玻片

答案 A 47.《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將醫療廢物分幾類? A.3類 B.4類 C.5類 D.6類 答案 C 48. 配置好的靜脈輸注用無菌液體,放置時間不應超過幾小時 A.2 B.1 C.3 D.4 答案 A 49.速干手消毒劑開啟后有效期為 A.7天 B.30天 C.60天 D.100天

答案 B 50.醫院感染病例漏報率為 A.≤5% B.≤8% C.≤10% D.≤20% 答案 C

二.多項選擇題30個

1.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診點應當采取 A.標準防護 B.嚴格消毒

C.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理醫療廢物

D.監督檢查傳染病人

答案 ABC 2.各種診療活動所致的醫院感染的傳播,常見有以下幾種 A.血液及血制品 B.輸液制品 C.藥品及藥液 D.診療器械和設備 答案 ABCD 3.抗菌藥物的選擇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包括 A.選用品種 B.劑量 C.給藥次數 D.給藥途徑、療程

答案 ABCD 4.手消毒指征有 A.無菌操作前 B.接觸特殊感染病原體后

C.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觸消毒物品后

答案 ABC 5.《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要求有 A.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B.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C.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

D.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

答案 ABCD 6.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將調查處理結果向何部門報告?

A.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B.所在地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C.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D.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答案 AD 7.減少免疫功能低下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措施正確的是 A.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 B.大量應用廣譜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C.積極發現和治療局部病灶 D.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切斷感染途徑 答案 ACD 8.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室內清潔消毒時,要用專用的拖把、抹布,并標識清楚 B.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具如血壓計、體溫表等專用 C.根據藥敏結果聯合使用抗生素,殺滅細菌,防止傳播 D.無感染臨床癥狀細菌定植患者,可不必采取隔離措施 答案 CD 9.滅菌后的物品在何種情況下視為已被污染? A.手感潮濕 B.無菌包不慎掉地 C.在有效期內 D.包裝松散

答案 ABD 10.發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采取哪些措施? A.隱瞞患者及其家屬 B.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徑 C.采取有效的隔離控制措施 D.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答案 BCD 11.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SI)干預方法有 A.縮短術前住院時間

B.保持手術患者正常體溫

C.嚴格手衛生、無菌技術操作 D.圍手術期規范使用抗菌藥物

答案 ABCD 12.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儲存正確的有 A.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物架上 B.距地面20-25cm C.距墻壁5-10cm D.環境要求相對濕度<70%,溫度<24℃ 答案 ABCD 13.手術后延長使用抗菌藥物危害有

A.增加細菌耐藥性,增加耐藥菌如MRSA、VRE等感染的危險性 B.增加藥物的副作用 C.增加病原菌的定植 D.增加醫療費用 答案 ABCD 14.標準預防是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 A.手衛生

B.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 C.安全注射

D.規范處理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答案 ABCD 15.下列哪些內鏡必須滅菌 A.腹腔鏡 B.氣管鏡 C.膀胱鏡 D.關節鏡 答案 ACD 16.安全注射是指

A.對接受注射者無害 B.實施注射操作的醫護人員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險中 C.注射的廢棄物不對他人及社會造成危害 D.以上都對

答案 ABCD 17.微生物標本采集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A.及時、規范留取合格標本,尤其是血液等無菌部位標本 B.血培養采集外周靜脈血,雙側雙瓶

C.使用抗菌藥物前采集標本

D.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常規培養應在2h內送實驗室

答案 ABCD 18.非安全注射具體表現有

A.使用未經消毒或不合格消毒的注射或穿刺器具 B.重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C.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規定 D.連續注射時換針頭不換針管

答案 ABD 19.非安全注射和濫用注射的危害有 A.病原微生物血源性傳播感染 B.非安全注射也可能傷及注射操作者

C.注射技術不當,造成創傷性麻痹、神經損傷 D.注射物質不當引起中毒、過敏性休克

答案 ABCD 20.發生職業暴露時報告的內容包括 A.暴露時間,處理記錄

B.在哪里、做什么動作、被什么東西扎到 C.暴露來源、量多少、傷口多大多深

D.暴露來源是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等

答案 ABCD 21.不宜使用喹諾酮類藥物的情況是 A.妊娠婦女 B.未發育完全的兒童 C.有癲癇病史者 D.服用抗酸藥

答案 ABCD 22.氨基苷類抗生素主要不良反應是

A.耳毒性 B.腎毒性 C.神經肌肉阻滯 D.過敏反應

答案 ABCD 23. 預防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措施有: A.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B.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C.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D.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答案 ABCD 24.盛裝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每個包裝物或容器外表面中文標簽的內容應當包括 A.醫療廢物產生科室 B.醫療廢物產生日期 C.醫療廢物類別 D.醫療廢物處理方法

答案 ABC 25. 有關未被污染一次性塑料(玻璃)輸液瓶(袋)規范處置正確的是 A.不得自行處置

B.不得出售給個體商販、回收站 C.再生產產品可以用于原用途

D.產生“未被污染廢物”的有關科室做好分類、收集、暫存工作 答案 ABC 26. 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選用以下方法凈化空氣, A.機械通風 B.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C.化學消毒 D.空氣消毒器

答案 BCD 2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 A.重大傳染病疫情 B.醫院感染病例漏報 C.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D.重大食物或職業中毒

答案 ACD 28.傳染病防治實行的方針和原則是 A.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B.分類管理 C.依靠科學 D.依靠群眾

答案 ABCD 29.手衛生包括 A.醫務人員洗手 B.衛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帶一次性手套

答案 ABC 30.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正確的用藥時機有 A.皮膚、粘膜切開前15分鐘 B.剖宮產患者應在斷蒂后用藥

C.手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超過1500ml追加一次 D.萬古霉素應在術前1—2小時用藥

答案 BCD

三、判斷題 20個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分級管理要求,將抗菌藥物分為基本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

答案 錯誤

2.留置導尿管收集尿液應先消毒導尿管外壁,按無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導尿管吸取尿液2~5ml置無菌容器中送檢。

答案 錯誤

3.術后30天內,表淺傷口裂開或由外科醫師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有發熱≥38℃,局部有疼痛

或壓痛屬于醫院感染。

答案 正確

4.血培養標本雙側雙瓶,成年人推薦采血量為每瓶8-10ml,嬰幼兒和幼童,一般靜脈采血1-5ml。

答案 正確

5.預防應用抗菌藥物要求Ⅱ類切口的停藥時間為3至5天。

答案 錯誤

6.不同種類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應分室安置;每間病室不應超過4人,病床間距不少于0.7m。 答案 錯誤

7.佩戴護目鏡前應檢查有無破損,佩戴裝置有無松懈,每周應清潔與消毒1次,污染時及時清潔。

答案 錯誤

8.醫務人員進行有噴濺診療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帽子;可能出現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護目鏡。

答案 正確

9.手術器具及物品、敷料等首選的滅菌方法是環氧乙烷。

答案 錯誤

10.發生在入院12小時內的敗血癥或化膿性腦膜炎屬醫院感染。 答案 錯誤

11.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內,有植入物術后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并涉及切口深部軟組織(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不屬于院內感染。

答案 錯誤

12.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趨勢,按照醫院感染流行暴發處置預案上報、處理。

答案 正確 13.禁止在非收集、非暫時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禁止生活垃圾、未被污染廢物(輸液袋、輸液瓶、玻璃小瓶等)混入醫療廢物中。

答案 正確

14.擇期手術需備皮患者應于術前24小時備好皮等待手術,并使用不損傷皮膚的方法。

答案 錯誤

15. 將針頭留在注射藥物的瓶塞上,藥物不會被污染。

答案 錯誤

16.外來醫療器械必須提前一天送到消毒供應中心,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清洗、消毒、滅菌。

答案 正確

17.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答案 錯誤

18.滅菌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過程。

答案 錯誤

19.醫務人員接觸多個同類傳染病患者時,如未被污染防護服可連續應用。

答案 正確

20.凡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3篇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一、臨床醫生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一)、基本培訓內容

1. 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等。 2. 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3. 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

4. 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5. 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重點培訓內容

1.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能夠發現感染病例并上報。

2. 醫院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要求診療活動中能遵守并落實相關要求與操作。

3. 微生物標本的正確采集與運送、本院或本科室的主要目標菌耐藥率情況、常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檢標本的合格率,提高標本的送檢率,并能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杜絕多重耐藥菌的傳播。

4.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及抗感染治療新進展,要求外科醫生掌握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加強特殊使用藥物的管理。

5. 重點環節相關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機、中央導管插管、導尿管、手術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

6. 重點部門防控措施,包括各類ICU、各類手術室、血液凈化室、內鏡室、消毒供應中心、產房、新生兒科等部門,建議單獨對各部門醫務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

7. 醫院感染暴發和處理步驟,要求掌握醫院感染暴發的預警與發現,1 了解處理流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防控措施。

二、護理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全院護理人員包括正式上崗護士、進修護士、實習護士。

(一)、基本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等。 2.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3.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

4.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5.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 、重點培訓內容

1.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能夠發現感染病例異常指征并及時告知相關醫生。

2. 醫院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要求診療活動中能遵守并落實相關要求與操作。

3. 消毒滅菌器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規范使用。

4. 微生物標本的正確采集與運送,常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檢標本的合格率,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杜絕多重耐藥菌的傳播。

5.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合理給藥與毒副反應。

6. 重點環節相關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機、中央導管插管、導尿管、手術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

7. 重點部門的防控措施,包括各類ICU、各類手術室、血液凈化室、內鏡室、消毒供應中心、產房、新生兒科等部門,建議單獨對各重點部門醫務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

8. 醫院感染暴發和處理步驟,要求掌握醫院感染暴發的預警與發現,2 了解處理流程,并能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防控措施。

三、醫技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全院醫技人員包括檢驗科、輸血科、病理科、藥劑科、放射科、功能科(超聲、胃鏡室、心電圖室)等醫技部門的所有醫務人員。

(一) 基本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等。 2.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3.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

4.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5.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重點培訓內容

1. 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規范應用。 2. 檢驗科微生物人員:應掌握臨床微生物學及相關知識。

3. 病理科、放射科:應掌握診療操作中產生的化學性廢液的處置方法。

4. 藥劑科:應掌握抗菌藥物的規范管理與合理應用。

5. 放射科、功能科(超聲、胃鏡室、心電圖室)(以及其他可能進行床旁檢查的科室):應掌握常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杜絕多重耐藥菌的傳播。

3

三、后勤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后勤科室包括:設備、總務科、食堂、洗衣房等工作人員,保潔公司人員(保潔人員、污水處理人員、醫療廢物暫存處管理人員)。

(一)、基本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等。 2.本院部門的感控制度、職責。 3.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4.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各病房的防護用物如何使用?在何種情況下使用?防護用品使用后如何處理?

5.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6、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重點培訓內容

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索證管理。

設備維護人員:使用后的設備應如何選擇消毒方式?集中空調系統的清潔方法等

保潔人員:要求正確掌握醫院環境、地面、物表的清潔與消毒方法,規范配制并使用消毒劑,嚴格執行一床一桌一巾一消毒的措施。 污水處理人員:應掌握國家、地方有關醫院污水無害化處理的規定,正確開展監測工作。

醫療廢物暫存處管理人員:應掌握國家、地方有關醫院污物無害化處理的規定,做好醫療廢物暫存處的環境清潔、消毒工作。

食堂工作人員:應掌握國家、地方有關餐具盒衛生潔具的消毒、餐飲人員個人衛生習慣等規定。

4 洗衣房工作人員:應掌握國家、地方有關洗衣房管理與消毒的規定,掌握各類織物的清潔、消毒方法。

四、崗前培訓--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和實習生應參加崗前培訓。要求基本了解培訓內容,后期針對性地開展強化培訓。

(一)、基本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等。 2.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3.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

4.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5.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重點培訓內容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和報告。 消毒、滅菌與隔離基本概念。

微生物標本的正確采集與運送、醫院感染常見病原體簡介及多重耐藥菌預防控制措施。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及抗感染治療新進展。 重點環節相關感染的防控措施。

醫院感染暴發和處理步驟,要求掌握醫院感染暴發的預警與發現,了解處理流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防控措施。

5

五、專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一)、基本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等。 2.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意義。

3.職業安全與個人防護,要求診療活動中能規范執行個人防護,發生職業暴露時能正確進行處置。

4.標準防護與手衛生,要求診療活動中能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5.醫療廢物管理,要求正確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發生外溢時能正確處置。

(二)、重點培訓內容

1. 醫院感染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與預防措施。 2. 醫院感染監測:全院綜合性監測、目標性監測、醫院暴發調查、細菌耐藥性監測、醫院感染患病率調查、臨床抗菌藥物使用調查等。

3. 消毒滅菌效果、環境衛生學監測。

4. 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5. 醫院感染暴發預防與控制。 6. 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

7. 不同傳播途徑醫院感染常見疾病的預防。

8. 重要或新發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治與預防控制,如SARS、禽流感等重要傳染病。

9. 手衛生依從性監測方法及持續改進措施。 10. 臨床和環境微生物標本的正確采集方法與運送。

6 11. 抗菌藥物種類、用藥策略與使用管理。

12. 消毒學基本原理與消毒滅菌新進展,消毒滅菌技術的正確選擇、應用與質量保障機制。 13. 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價標準。 14. 醫院感染管理學科新進展。

六、探視及陪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培訓大綱和主要內容

(一) 、培訓對象

家屬、探視人員、陪護人員、志愿者。

(二)、重點培訓知識

1. 手衛生:六步洗手法、衛生手消毒方法、手衛生的5個重要時刻。 2. 醫療廢物與非醫療廢物的區分。 3. 口罩的正確佩戴。 4. 呼吸衛生(咳嗽禮儀)。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4篇

1 醫院感染近況

1.1 定義

醫院感染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 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 分為內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醫院感染的發生取決于宿主、病原體和環境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病原體可以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從外界環境播散給患者, 如空氣傳播, 常見媒介傳播、接觸傳播、帶菌動物傳播等[1]。

1.2 國內狀況

近幾年, 我國醫院感染呈逐漸上升趨勢。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感染在醫院中易引起交叉傳播, 甚至暴發流行, 對常用抗生素產生耐藥, 治療效果不佳, 病死率高[4]。

1.3 國外狀況

醫院感染的暴發嚴重威脅患者安全, 給患者、醫院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美國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 每年約有200萬例醫院感染病例, 90 000例死亡, 并消耗45億美元的醫療費用[2,3]。醫院感染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 已成為當今世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 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2 醫院感染原因

2.1 醫院是患者聚集的特殊場所, 其病原體繁多

患者一旦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極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我院近幾年資料顯示, 感染病原體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 占69.0%。與全國監測結果基本一致[5]。革蘭氏陰性菌中的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 革蘭氏陽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等, 均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的醫院感染高發率及死亡率, 一直是醫務工作者的關注重點[6]。由于MRSA可在病房等自然環境中存活很長時間, 甚至可達一年以上, 且有多項研究結果證實了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與MRSA醫院內交叉傳播之間的相關性[7]。

2.2 空氣含菌量與物體表面潔凈度有直接關系

醫院環境內各種物體表面上, 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據文獻報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環境中存活的時間較長, 在4℃條件下可存活150d以上, 在30℃條件下仍可存活25d以上, 這就為接觸傳播提供了條件。

2.3 手傳播是醫院感染重要途徑

由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造成醫院感染約占30.0%[8]。研究表明, 通過加強手衛生, 可降低40.0%的醫院感染, 降低30.0%~40.0%的耐藥菌感染[9]。由于醫院工作量大, 時間緊, 醫務人員往往忽略洗手, 醫生在完成整個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 護士在完成全科的輸液治療后才洗手。醫務人員洗手后用小毛巾擦手, 或用白大衣兩掖下或內邊擦手, 以致手再次污染。多數科室為了節約成本, 仍用固體肥皂, 快速手消毒液成為應付檢查時的擺設, 甚至過期了也未用完。

3 采樣方法及標準

3.1 空氣培養采樣

根據房間面積的不同, 采用“三點式”或“五點式”, 將培養皿在采樣點暴露5min后送檢。

3.2物體表面采樣

將內徑為5cm×5cm的滅菌規格板放在被檢物體表面, 用浸有生理鹽水的棉拭子在規格板空心處涂抹10次, 移動規格板, 按同樣方法涂抹采樣。連續采樣4次, 將棉拭子放入裝有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采樣管內送檢。

3.3 手標本采樣

用浸有中和劑的無菌棉拭子在手指曲面反復涂擦2次 (從指根到指端) 。一只手涂擦面積約30cm2, 涂擦過程中同時轉動棉拭子, 將棉拭子接觸操作者的部分剪去, 投入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采樣管內及時送檢。

3.4 衛生標準

各類環境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細菌菌落數衛生標準參照2009年版《消毒技術規范》。

4 預防控制

4.1 空氣消毒

空氣是疾病傳播的重要媒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開窗通風, 使室內空氣流通, 自然通風能在短時間內置換室內空氣, 降低病室內空氣微生物含量。同時在重點科室安裝動態空氣消毒機 (人機共存) 定期對空氣進行消毒, 保證在有人的情況下達到消毒的目的。無人情況下可常規紫外線照射消毒或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對降低與控制醫院空氣污染造成的醫院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10]。

4.2物品消毒

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對病房內所有物體表面進行常規擦拭, 2次/d, 污染時隨時消毒。抹布、墩布用有效氯制劑浸泡消毒并分區使用。按時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電話機、水龍頭等公用設施。對患有疑似傳染病的所用物品嚴格按消毒要求單獨處理, 醫療垃圾雙層包裝, 進行無害化處理。

4.3 手的清洗與消毒

手上攜帶的細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而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醫院感染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我院監護室發生多重耐藥醫院感染數例, 感染管理科對多名醫護人員的手采樣, 培養結果均為大量細菌生長且與患者感染菌株一致。為此我們強調工作人員嚴格洗手。在每個水池旁張貼“六部洗手法”示意圖, 規范洗手操作, 配備皂液, 在治療車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加強手衛生管理, 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手部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最基礎環節[11~13]。

4.4 環境衛生監測

環境衛生學監測為醫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它能夠及時發現引起醫院感染的病原菌, 對重點科室, 重點部門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隱患。但系統性的環境監測工作很少, 各病區只是為完成質控檢查每月進行空氣、手、物體表面的培養。為此, 我感染管理科隨時抽查各科室監測情況,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 及時反饋檢測結果。對于細菌超標的項目, 協助科室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 改進消毒方法, 使之達到醫院消毒標準, 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14]。同時每季度召開一次院內感染會議, 對全院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并向全院通報。

4.5 控制內源性感染因素

醫院環境監測主要是控制外源性感染因素, 盡管醫院消毒隔離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我們也采取了各種干預措施, 各種監測結果合格率逐年上升, 從2011~2012年手培養合格率從82.4%上升到92.8%, 物體培養合格率從82.1%上升到91.1%, 空氣培養合格率從86.8%上升到94.1%。但由于醫院的特殊性, 仍不可避免會發生醫院感染。這說明單純通過環境監測等控制外界因素進行醫院感染管理, 并不能完全控制住醫院感染的發生[15]。所以, 我們還應加強內源性感染因素的研究和管理, 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監測和預防控制措施, 以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摘要:醫院是患者聚集的特殊場所, 病原體多, 傳染源密集, 患者呼吸的空氣中和接觸的物體表面上都會有大量致病菌, 是造成醫院感染特別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 我們在加強內源性感染因素管理的同時, 做好醫院環境的監測, 通過監測發現不足, 找出差距, 以便及時有效地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 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5篇

一 手術前

(1) 盡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手術術部位的皮膚,術前備皮

(3)正確準備應在手術當日進行,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發。 (4)正確消毒手術切口及周圍 皮膚。 (5)注意合理預防性使用抗菌素。

(6)有明顯皮膚感染或患者有呼吸道感染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參加手術。

(7) 手術人員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前不應參進行外科洗手。 (8)重視術前患者的抵抗力,糾正水、電解質的不平衡、貧血、低蛋白。

二 手術中

數量和流量.

(1) 保證手術室門關閉,盡量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境清潔,最大限度減少人員(2) 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達到無菌水平。 (3) 手術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原則和手衛生規范。

(4) 若手術 時間超過3小時或手術時間大于抗菌藥物的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于1500ml者手術中應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生素。

(5) 手術人員應最大限度的減少組織損傷,保證有效止血,徹底清除手術 部位的壞死組織,避免形成死腔。

(6) 術中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 (7) 沖洗液溫度應為37度。

(8) 手術切口需引流時應保證引流通暢

三手術后

(1) 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或換藥前后應進行手衛生。 (2) 換藥時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

(3) 手術后保證引流通暢,根據情況及早拔除引流管。

(4) 外科醫師|護士要定時觀察手術部位切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手術室應急預案及流程

一自然災害型應急預案

(—)手術室火災

1 應急預案

(1)發現火災后立即呼叫人員組織滅火,報告保衛科或總值班。 (2)切斷電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搶救貴重儀器設備及重要資料。( (3)根據火勢,使用現有滅火器進行滅火。 (4)撥打119報警,告訴準確位置。

(5)關好門窗,加快手術進程,必要時停止手術。 (6)從安全通道撤離疏通患者,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7)組織家屬安全撤離。

2 流程

發現火警→切斷電源→滅火器滅火→電話呼救119→安全通道疏通患者及家屬。

(二)地震

1應急預案 1應急避震 ○(1) 手術醫師,立即停止手術,守護患者 (2) 麻醉醫師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3) 手術護士,處理手術間周圍,防止物品在晃動中砸傷患者和醫務人員。 2緊急疏散 ○(1) 手術完成的患者,醫務人員負責疏散到安全地方。 (2) 護士長負責統一指揮工作。

(3) 在護士長統一指揮下按規定的次序、路線迅速有序的撤離到安全的地點。 3緊急處理 ○

(1) 手術中的患者,立即停止手術,快速包扎傷口后緊急疏散。

(2) 組織開展自救工作,如有醫務人員受傷,輕者給予消毒、清洗、包扎處置。重者就地搶救。

(3) 立即關掉手術室電源、氣源及水源,以免發生地震后的其他災害。 (4) 及時報告災情。 2流程

地震→停止手術→嚴密觀察→緊急疏散→開展自救→關閉電源、氣源水源→報告災情。

二事故災難型應急預案

(一)手術中突然停電 1 應急預案

(1) 手術中,遇到意外停電、跳閘等緊急情況時,醫務人員應采取補救措施、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 單個手術間停電,巡回護士立即準備應急燈。通知專業人員立即查找問題,及時解決。

(3) 如果是全部停電,啟動手術室第二電源系統,同時通知相關部門組織解決。 (4) 停電期間,巡回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便及時處理。 (5) 關閉電儀器,以免突然來電損壞儀器。 (6) 來電后,重新調整儀器參數。 (7) 及時上報停電情況。

2 流程

停電→查找原因→應急燈→觀察病情→關閉儀器參數→來電后重新調整儀器參數→記錄經過→上報。

(二)停水和突然停水 1 應急預案

(1)根據停水時間,儲存足量潔凈水。

(2)派專人負責手術人員用水,保證刷手質量。 (3)關好水龍頭,防止突然來水發生淹水現象。 (4)檢查手術無菌物品供應情況,及時上報醫務處

2 流程

突然停水→備水→專人負責手術人員刷手→關好水龍頭→上報。

(三)突然停氧 1 應急預案

(1)立即打開備用氧氣,調試好后,繼續為患者吸氧。 (2)應用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3)通知供氧中心及時維修。上報總值班。

2 流程

備用氧氣筒吸氧→觀察病情→通知維修→上報

(四)手術過程中心吸引裝置發生故障 1 應急預案

(1) 分離吸引管與中心吸引裝置,連接電動吸引器,并向醫生解釋取得配合。 (1) 麻醉醫師可用50ml注射器吸痰,效果不佳時用電動吸引器吸痰。 (2) 立即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3)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2 流程

分離吸引器→連接電動吸引器→通知維修人員→觀察病情。

(五)手術患者發生呼吸心跳驟停 1 應急預案

(1) 患者入室后,手術開始前發生時即刻行胸外心臟按壓術、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根據醫囑進行搶救。呼叫其他醫務人員搶救。必要時準備開胸器械,行胸內心臟按壓術,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心、肺、腦復蘇,必要時開放兩條靜脈通道。 (2) 參加搶救人員互相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嚴格查對,及時做好記錄,并保留各種藥物安瓿及藥瓶,做到據實準確記錄搶救經過。

(3) 搶救中密切觀察病情,盡快采取有效搶救措施。

(4) 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交接,完好率100%,保證應急使用。 (5) 手術室護士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流程及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2 流程

立即搶救→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快速輸液→遵醫囑用藥→密切配合→對癥處理→及時記錄。

(六)手術中發生輸血反應 1 應急預案

(1) 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換生理鹽水注射,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2) 情況嚴重者應立即停止手術,保留未輸完的血袋,備查。 (3) 病情緊急的患者準備好搶救藥物和物品,配合麻醉師進行搶救。 (4) 如是一般過敏反應,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 (5) 按要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報輸血科 (6) 加強觀察,做好記錄。

2 流程

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管→報告醫生→遵醫囑給藥→嚴密觀察做好記錄→填寫輸血反應單→血庫→保留血袋→采取患者血樣送檢。

(七)患者發生輸液反應

同輸血反應處理方案

三社會安全事件型應急預案及流程

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群體受傷突發事件

(一)手術室突發意外傷害事件 1 應急預案

(1) 手術室應備用足量的器械和敷料,每日清點補充,保證使用。 (2) 同時備有足量的一次性耗材,以備突發搶救使用。 (3) 搶救藥品嚴格交接。儀器設備定位放置,保證使用。 (4) 手術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

(5) 手術室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應急能力,遇到意外發生,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同時就地搶救。。護士長統一安排手術間及人員

(6) 根據情況及時上報護理部及醫務科做好記錄。

(7) 如遇有大量傷員及時報告協調。調動手術室一切資源應急。

2 流程

做好充足器械和敷料準備→熟悉搶救技術→合理安排→盡快手術搶救→密切配合→做好記錄→及時上報。

(二)手術室遇暴徒 1 應急預案

(1) 遇暴徒時,護理人員應保持冷靜頭腦,正確分析和處理發生的各種情況。 (2) 設法報告保衛科火總值班,尋求幫助。必要時撥打110. (3) 安撫患者,保護患者安全及自身生命安全. (4) 主動協助保衛科人員的調查工作。

(5) 盡快恢復手術室正常工作,保證患者安全。

2 流程

遇暴徒→保持冷靜頭腦→通知保衛科或110→保護患者→協助調查→提供信息→恢復工作。

人員等內容。不得造假和修改。 (1) 手術室每日做好手術登記,字跡工整,清晰。

(2) 登記內容有病人姓名、年齡性別、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方式、參加(3) 護士長每月統計各項數據,上報醫院相關部門。 (4) 登記記錄應妥善保存。

手術室會議制度

1每月召開一次全體護士會議,傳達醫院及護理部會議精神及各種政策交流工作情況布置工作任務。

2每兩周召開一次安全形勢分析會,總結經驗查找安全隱患,確保護理安全。 3總帶教老師每周召開一次實習生會議,了解實習生學習情況,反饋帶教情況。 4遇特殊情況,隨時召開護士會議,布置工作。 5每月召開一次護工會議,分析工作質量和改進措施。

6每日召開早會,聽取夜班工作報告及當日手術病人術前準備情況報告(即術前訪視內容)。

手術室業務學習與培訓制度

一學習培訓內容

1 職業道德教育,包括護理學特征、手術室護士素質、護士行為規范、護理倫理等基本道德教育。

2 法律、法規教育。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 3 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 4 ??谱o理理論和技術操作教育。 5 護理管理、教學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二學習和培訓方法

1 工作實踐中培養。通過日常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 每月一次業務學習。 3 每月一次??浦R培訓。 4 個人自學。

5 學歷教育。鼓勵護士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考試。獲得更高學歷。 6 外出參加各種培訓班、參觀學習、學術交流等,提高護士業務水平。

手術病人評估制度

1護士長評估手術方案,安排合適的手術間和手術室護士參加手術。

2手術室護士通過術前訪視病人,了解和評估病人病情、手術方案,并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

3手術室責任護士應根據評估結果,充分準備手術的所有器械和用物。 手術室責任護士應根據評估結果,做好術中的護理配合,保證病人的手術安全、順利。

手術體位安全管理制度

1手術室護士應根據手術需要安置病人體位。

2安置體位前,護士應認真評估病人情況。妥善安置,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 3手術床單位保持平整干燥。

4操作中避免拖、拉病人,肢體不得懸空,肢體受壓及骨骼隆突處墊氣圈或海綿。 5約束病人時應注意約束帶要平整,約束帶不能太緊以能插入一手指為宜。 6避免局部組織受壓過久,每小時按摩受壓部位一次。 7巡回護士嚴密觀察病人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注意病人保暖,保護病人隱私。

急診手術患者‘綠色通道”管理制度

1在搶救危重患者過程中,全體醫務人員應以搶救病人生命為第一。 2凡危重患者在搶救時,均應開通‘綠色通道“。 3危重患者就診實行首診負責制。

4手術室必須備有急診手術間,保證急診手術使用。

5通過‘綠色通道‘搶救的危重病人,如需進行檢查應有醫師護士陪送各醫技科室

優先安排檢查。及時報告檢查結果。

6如遇無費患者,應先搶救后付費。特殊情況請示院方。

麻醉復蘇室管理制度

1復蘇室屬于麻醉科管理。24小時開放。有麻醉師負責他所創作的病人。復蘇后根據情況選擇去向。

2復蘇室應緊靠手術間,方便搶救病人。 3復蘇室床位一般與手術臺比值為1;3 4復蘇室設備應齊全便于搶救使用。 5復蘇室病床應安有車輪,以便推動。

手術室護理質量考評制度

1手術室應成立護理質控小組,形成由護士長,質控護士,護士全員參與的三級管理網絡。

2護理質控小組要認真負責,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檢查指導。

3護理質控小組成員要認真履行職責,落實監督、分析、反饋、整改、督查的循環控制制度。

4實行護士長每日查房制度,監控各班工作質量。

5護士長每日結合周工作重點進行質控,每周在早會上進行反饋,提出整改意見。 6質控小組每月隨即檢查一次,每季度全面檢查一次。

手術室分級護理管理制度

一、根據手術的復雜性和對護理技術的要求,將手術分為以下三級 1三級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手術技術難度低手術器械設備簡單的手術。

2二級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技術有一定難度,器械設備較復雜的手術。 3三級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技術難度大,器械設備復雜、估計手術中病情變化快的手術或新開展的手術。

二手術分級護理

1手術室護士長在安排手術時根據手術級別對手術進行評估,合理安排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配合手術。

2參與各級手術配合的護士必須具有;‘護士執業證’

3一級手術,可由手術室護士承擔配合工作,二級手術必須由至少一名護師或主管護師承擔配合工作。三級手術,必須由至少一名高年資護師承擔配合工作。 4值班護士遇到難以承擔的手術時,應及時匯報護士長以便組織人力增援。確保手術進行。

手術室應對突發事件批量傷員應急預案

(一)準備

1評估(1)接到通知后,了解受傷原因、人數、傷勢、預計達到的時間。 (2) 所需的搶救用物、器械、敷料。 (3) 所需的參與搶救的人員。 (二)通知相關部門 (1)醫院總值班

(2)護士長、麻醉科主任。 3手術室工作人員。 (三)成立搶救小組

(1)

護士長、科主任或值班護士立即劃分、組織若干個搶救小組。 (2)建立指揮和調度中心。 ()3)保證通訊通暢。 (4) 合理調配人員。

(四)術前準備 1準備手術用物。 2準備搶救藥械 3做好術前準備。

(五)搶救 1接傷員入手術室。 2組織有序、避免混亂。 3吸氧、建立靜脈通道、保暖。

4根據傷情嚴重程度分批飛、分類搶救病員。 5積極配合手術和搶救工作。

(六)整理

1完成各種搶救及手術登記 2zl手術間。 手衛生與外科手消毒管理制度

手衛生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1手術室必須配備合格的洗手與手衛生消毒設施。應配置非手觸式水龍頭。提倡用洗手液洗手;應配置干手物品或設施,避免二次污染;應配置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遵循洗手與衛生洗手消毒的原則,嚴格掌握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指證。 2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洗手,在進行衛生手消毒;

(1) 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及被傳染性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 (2) 直接為傳染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患者污染物后。 3洗手之前先摘除手部飾物,修剪指甲。

4醫務人員洗手方法;用流動水洗手,遵照七步洗手法進行,認真揉搓雙手15秒。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

5醫務人員衛生手消毒方法;取適量的速干手消毒劑于手掌心,按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搓揉,保證洗手液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干燥。 6配備合格的外科洗手消毒設施,洗手池每天清潔消毒。

7手消毒劑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證,有效期內使用。消毒劑出液采用非手接觸式。 8配備干手物品,一人一用一滅菌,盛裝消毒巾的容器應每次清洗消毒。 9 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10外科手消毒洗手方法;取適量洗手液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認真搓揉,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三分之一,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前臂及上臂三分之一。

11每季度對重點部門工作的醫務人員手進行消毒效果監測。

12手消毒效果應達到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細菌菌落數應小于等于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結果應小于等于5cfu/cm2.

特殊感染(朊毒體、氣性壞疽、突發不明原因感染)手術病人的管理

一、特殊感染手術病人管理制度

1特殊感染或懷疑特殊感染的手術病人均應按照特殊感染患者處理。 2外科醫生在接診這類病人時應高度重視,及時通知手術室、麻醉科等相關科室做好消毒隔離準備。

3發現特殊感染病例及時上報護士長,護士長根據情況上報感染科或護理部。

4手術應安排在感染手術間進行手術。

5各級各類醫務人員應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消毒隔離制度,堅決杜絕感染播散。

二特殊感染手術配合流程

(一)術前準備

1通知感染科,感染科派專人全程參與手術的監督指導工作。手術通知單標明隔離種類和感染診斷。

2手術間的選擇;選擇與其他手術間不相通的感染手術間進行,掛上隔離標示、注明時間。

3根據需要,手術間應準備兩盆1000mg/l84消毒液用于浸泡器械,擦拭手術間物表。

4 患者進入手術間后,手術推床應在手術間靠墻放置,不得退離手術間。 5 手術間外應備齊手術人員術后更換的鞋帽、衣褲及手術鞋。

(二) 術中注意

1 在滿足手術需要的情況下,控制室內人員走動,減少開關門的次數。 2 術中應戴雙層手套,一是保護術者不因手套刺破導致感染,二是保護術者不因針刺二造成血源性感染。

3 嚴格執行手術操作規程,在傳遞銳利器械時將尾端遞出,同時做出提醒,放置術中意外刺傷、刀割傷。

(三) 術后處理

1 運送患者的平車應鋪一條大單,將患者整個包裹起來。術后應盡快將其送回隔離病房或恢復室,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2 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紗布、手術衣褲、帽子口罩、鞋套或切下的組織等各種污染物品,裝入雙層專用密閉、有明顯標志的紅色醫療廢物垃圾袋內,專人收集焚化處理。非一次性布類物品等用清潔大單包好,高壓消毒后注明“特殊感染” 標志再由洗衣房專人收集、清洗。

3 疑似或確診骯毒體感染的病人可重復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浸泡于1mol/L氫氧化鈉溶液內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保養、干燥、滅菌等程序進行處理,壓力蒸汽滅菌應選用1340C-1380C,18min,或1320C 30min或1210C,60min 4 氣性壞疽污染的處理流程應符合《消毒技術規范》的規定和要求。應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mg/L-2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清洗、消毒、保養、干燥、滅菌等程序進行處理。

5 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原體污染的處理應符合國家當時發布的規定要求。 6 清理手術間內用物,徹底打掃地面,手術間墻面、地板和患者接觸后的手術床、桌、推推床及室內固定物品等,用1000mg/L “84”消毒液或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擦拭消毒。

7 密閉房間。密閉前關閉層流負壓裝置開關,開啟正壓層流開關凈化30分鐘,非層流手術間開啟動態空氣消毒機30分鐘。

防控醫院感染范文第6篇

一、建立對多重耐藥菌的目標性監測、報告

1、臨床科室 各科室醫師在接診感染性疾病患者后,應送檢相應的病原學標本,并追蹤檢驗結果,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屬于醫院感染散發則于24小時內報醫院感染報告卡。

2、檢驗科 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鑒定、藥敏后,對多重耐藥菌應在檢驗報告上標注,并登記在《醫院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處置表》(附件1)并報院感辦。

3、院感辦每天到微生物實驗室收《醫院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處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導接觸隔離工作。

4、醫院感染突發事件 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則按照《醫院突發醫院感染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處理。

二、控制措施

臨床科室根據回報的檢驗報告單結果,在隔離房間門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欄掛接觸隔離標識,由科室負責人負責病區內的MDRO患者的接觸隔離措施的落實情況,感控醫師(質控醫師)和護士(質控護士)應積極配合。

(一)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導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污染的危險因素。

(二)嚴格消毒隔離措施

1、應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病房不足時才考慮進行床邊隔離,不能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當感染者較多時,應保護性隔離未感染者。

2、設置隔離病房時,應在門上粘貼接觸隔離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3、進行床邊隔離時,在床欄上標貼接觸隔離標識,以提醒醫務人員以及家屬。當實施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分組護理:應盡量減少與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觸的醫務人員數量。最好限制每班診療病人者為醫生、護士各一人,所有診療盡可能由他們完成,包括標本的采集。

5、在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預計與病人或其環境如床欄桿有明顯接觸時,需要加穿隔離衣,必要時戴防護面罩。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

6、對于非急診用儀器(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輸液架)等應專用。其他不能專人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須消毒。

7、進行床旁診斷(如拍片、心電圖)的儀器必須在檢查完成后用消毒劑進行擦拭。

8、如病人需離開隔離室進行診斷、治療,都應先電話通知相關科室,以便他們作好準備,防止感染的擴散。在把該病人轉送去其他科室時,必須由一名工作人員陪同,并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接收部門的器械設備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樣應該依據以上方法進行清潔消毒。

9、感染者或攜帶者應隔離至連續2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培養均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三)加強環境衛生的消毒

對于收治多重耐藥菌患者和定植患者的房間,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每日1次。使用過的抹布、拖布必須消毒處理。

(四)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因根據細菌微生物的培養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嚴格掌握用藥指征。當醫院感染為質粒暴發時,應根據細菌耐藥性,嚴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應用。

(五)嚴格遵循手衛生的規范

在直接接觸多重耐藥菌患者前后、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

(六)醫療廢物的管理

銳器置銳器盒中,生活垃圾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包裝,其余醫療垃圾放置在黃色醫療廢物專用袋中集中收集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監督、處罰

院感科每天按照檢驗科填報的《醫院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處置表》到科室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填寫該表上相應的欄目,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指導,并與科室負責人進行溝通。對MDRO的患者進行追蹤,每周應到相應的科室不少于2次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直至解除隔離。

上一篇:賓館酒店簡介范文下一篇:花生種植技術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