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估算教案范文

2023-10-09

估算教案范文第1篇

一、工程估算法

(一) 工程估算法的概念

工程估算法是傳統的成本估算方法。工程估算法是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分系統, 每一個分系統又分解為若干子系統, 一直分解下去直到不能分解為止。然后按每一個系統構成要素估算子系統的費用, 再自下而上將每個系統估算出的費用匯總、累加, 最終計算出項目的費用。這里的成本估算主要從八個成本要素進行估算, 包括設計費、材料費、外協費、專用費、試驗費、固定資產使用費、工資費和管理費。

(二) 工程估算法的局限性

工程估算法的優點是測算過程較簡單, 成本按性質分類和歸集, 直觀地表現出產品的成本構成, 更多使用的是會計語言, 適合從財務角度填報。缺點是缺乏與產品技術特征的溝通, 與產品的性能脫節, 不能充分表現出產品性能和能力在價格上的差異。

二、參數估算法

(一) 參數估算法的概念

參數估算法是應用數理統計的方法, 在總結、分析大量歷史項目成本數據的基礎上, 把費用與某些物理、性能等技術參數之間的關系用成本估算模型表達出來, 建立起費用與技術參數之間的定量關系。只需輸入與技術、項目相關的參數, 就可估算出相應成本單元的成本, 同時可以通過真實數據對估算模型進行校準, 從而不斷提高估算精度。

(二) 參數估算法的優勢

1. 可見性。比傳統的方法更加直觀, 通過建立成本模型達到對成本的可見性。

2. 準確性。對模型校準后可能達到的準確度較高, 最小誤差率<5%。

3. 跟蹤性。從設計到參數到產品結構到成本自始至終使用共同的語言溝通。

(三)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

1.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的概念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是基于成本估算關系式的, 這些成本估算關系式使用自己的歷史數據對模型進行校準, 以反映自身的技術和企業管理特點, 保證成本估算結果的準確性。只需輸入可以描述不同項目或企業間主要的技術和成本方面差別的數據, 同時輔助利用特定的行業基準參考數據, 就能得到快速、準確、可靠的成本估算。

2.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的成本驅動因素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的成本決定因素如圖1所示, 與傳統的工程估算法不一樣, 它使用自上而下的估算方式、便捷的輸入技術、項目以及組織參數來定義成本驅動因素。成本驅動因素是所有產品都具備的, 它是通用的模型, 主要分三層。

(1) 第一層是核心參數層, 核心的成本估算關系式是兩個變量的函數:

核心成本=FUNCTION (規模, 成本密度)

規模-物理量, 包括電子部分重量和機械部分重量。在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一定的前提下, 重量越大, 成本越高。

成本密度-技術水平 (制造復雜度) , 包括電子部分制造復雜度和機械部分制造復雜度。成本密度是由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生產這種產品的企業的生產力水平決定。

(2) 第二層參數層, 表示項目特征的成本驅動因素, 主要包括規模等級、新設計還是原有設計、技術成熟度、員工的技術水平、進度效應、樣機投入產出系數等。

(3) 第三層, 表示組織特征的成本驅動因素, 主要包括經濟因素、間接成本和加班費、直接工時費、工時和材料學習曲線等。

從核心成本出發, 使用一系列調整公式和附加的參數 (如質量等級, 產品數量, 人員的經驗程度等) 對基礎成本進行多重調整, 直到得出最終成本。

3. 成本密度

參數成本估算模型的核心參數是成本密度。一種產品可以有多種成本密度系數, 如結構成本密度, 電子成本密度, 工程成本密度等。

(1) 成本密度主要由產品的技術特點、制造技術和使用環境決定

參數成本估算平臺都有成熟的成本密度表, 反映各種技術或產品的典型值, 是根據30年來收集的成本數據得出的參考值 (工業平均值) 。使用者可以通過內置的成本密度計算器并根據具體產品的參數特征, 計算出相應的成本密度表。機械產品主要通過輸入材料、工藝、精度、零件數量、切削量、粗糙度等細節參數得出。電子產品主要通過設備種類、元器件種類、質量等級、密度等級等細節參數得出。如機械產品成本密度=F (使用環境, 材料, 工藝, 加工精度, 零件數量, 裝配難度, 材料利用率, 表面處理面積, 表面粗糙度) 。

(2) 成本密度還受承制單位的生產力水平、生產效率影響

相同的技術或產品在不同的承制單位之間, 成本密度會不相同, 但不應與工業平均水平偏差太大。通過估算平臺提供的校準工具, 承制單位可用相似技術或產品的歷史數據校準得出自己的成本密度。

三、基于參數估算法的項目成本估算

(一) 建立系統估算分解結構 (EBS)

根據項目研制技術方案, 與承擔該項目的研究單位中技術、工藝、財務等部門的人員溝通探討, 商定建立新的、更適合研制實際的估算分解結構 (Estimating Breakdown Structure, EBS) , 細化到設備級, 歸并為成本估算的基本費用單元。按照產品的子設備等成品在Excel建立EBS模型。

1. 建立產品估算分解結構 (EBS)

EBS是進行成本估算的基礎。根據輸入的EBS, 估算平臺分別估算每個費用單元的研制生產費用, 并估算每個系統的集成及試驗費用, 最終得出總的經費需求。成本的分解應遵循逐級分解的原則, 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分解、細化成本單元。

EBS應按照功能系統構建, 對于方案較詳細的部分或重要系統, 應分解到設備級。依據系統平臺的初步EBS, 相關技術人員照此建立該系統EBS模型, 填入“產品EBS參數表”相應位置, 并指明費用單元的類別, 明確描述各費用單元的作用、功能、研制工作內容。

2. 費用單元的分類

根據費用單元的不同特點, 結合估算平臺的計算需要, 可將費用單元分為三類:機電/電子類費用單元 (E) , 結構/機械類費用單元 (S) , 貨架產品類費用單元 (P) 。在調整細化EBS后的“產品EBS參數表”中填寫每個費用單元的類別代號 (E、S或P) 。

機電/電子類費用單元包括:由電子器件和結構件構成的組件;完全由電子器件構成的組件;機電組件。

結構/機械類費用單元是指完全由結構件或機械加工件構成, 不含有任何電子器件的費用單元。貨架產品類費用單元指采購或調撥后直接用于裝機, 或僅需要針對安裝問題進行少量改進的組件。比如外購件, 調撥件及一些外協件等。

(二) 統一估算邊界條件

根據產品EBS模型, 核實該項目研制開始時間、第一臺樣機完成時間、試制樣機數量、上裝樣機數量等參數, 確認EBS基本費用單元的工作環境、裝配接口屬性、工程成本密度, 測算EBS基本費用單元的重量和體積、結構部分/電子部分的重量與體積、圖紙新設計量、設計重復量和貨架產品單元的價格, 審定承研單位設計、工藝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熟練程度。

(三) 計算系統基本費用單元成本密度

成本密度, 包括電子成本密度和機械成本密度, 是成本估算平臺的核心參數, 可通過內置的三種方法獲取, 即查表法、生成器法、校準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測算產品基本費用單元的成本密度, 都需要收集該系統及其相似系統的技術、工藝、材料、重量、體積等大量數據信息。在實務應用中, 對照子設備EBS模型, 依據表1所示參數提供的數據, 計算出該子設備基本費用單元的成本密度。

(四) 研制經費成本估算與敏感性分析

依據基本費用單元成本密度在估算平臺中計算出產品及其基本費用單元的研制費, 最終分別匯總出研制階段總成本。結合研制過程中可能的方案變化, 分析相關參數對估算結果的影響, 給出估算結果的風險分析, 找出關鍵費用驅動因素, 在研制過程中重點控制。同時在應用中, 輔助工程估算法與類比估算法兩種估算方法對估算結果互相驗證, 以降低風險。

四、參數化成本估算的主要應用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 項目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管理者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 實現“造的起, 買的起, 用的起”的目標, 因此參數化成本估算滿足了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需求?,F階段的主要應用如下。

1.經濟可承受性分析

日趨高昂的研制經費和裝備費用, 管理者的有限資源難以承受, 提出了將采購策略與未來的使用方案相結合, 為未來使用提供所需的能力, 需要按性能、能力進行成本估算, 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費用進行綜合的管理。對項目從研制階段開始進行經濟承受性管理, 而不是把系統的研制費、生產費、使用和保障費分別加以管理。使用和保障費的數額是在項目的開發設計階段基本上就決定了的, 因此, 在新項目的研制階段就應該將經濟性參數和性能參數同等對待, 對項目的經濟可承受性進行分析。通過參數化成本估算可以在型號早期的方案階段就對項目的研制、生產、使用和保障即全壽命周期的成本和進度進行合理的估算和分析論證, 并且在方案開發的過程中, 進行風險分析和經濟可承受性的分析, 估算在未來引入新技術的成本, 從而對多種方案深入開展費用、性能、進度和風險權衡分析, 最終選擇一個最佳的設計方案、最具經濟性的方案, 制定一個合理的項目預算和項目計劃, 確保項目的經濟可承受性, 得以幫助項目取得真正成功。

2.項目報價管理

估算教案范文第2篇

教材對估算知識給予了高度重視, 安排了多個課時落實估算教學, 并將估算蘊含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各領域.估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估算不像四則運算那樣有“法”可依, 往往需要結合具體情境合理選擇策略, 其過程和結果都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難教, 難評價.雖然, 教師們在教學中進行著積極探索, 但由于理論研究的缺乏、課程設計及實踐的經驗不足, 教師們在估算教學和評價中遇到了許多困惑, 下面就我在平時教學估算這一部分內容和我平時的學習談談我的認識、思考、探索以及困惑, 希望能引起老師們一些關注、探究和思考.

一、案例描述

片段一:估算——不是胡亂猜想

筆者聽了學校一位教師的一節展示課, 上課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交通與數學《相遇問題》P56~57.例題:張叔叔要給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坐車出發.張叔叔坐小轎車從天橋開往遺址公園, 每小時行60千米, 王阿姨坐面包車從遺址公園開往天橋, 每小時行40千米.遺址公園到天橋的路程是50千米.

教師出示例題后, 第一個估算問題是:“估計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 (課本上有這個問題)

學生們都回答對了:“估計他們的相遇地點在靠近遺址公園的李村附近.因為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快一些.”

緊接著教師提出了第二個估算問題:“估計一下他們出發后幾小時相遇?”

問題提出后, 課堂上學生一片靜默, 沒有反應.教師就補充道:“你們隨便說說, 猜一猜.”

生1:“7小時.”

生2:“5小時.”

生3:“2小時.”

……

幾名學生的猜測答案最小的是“2小時”, 都遠遠地超過了實際的答案.在整個估算過程中, 教師始終沒有對學生的估算作出評價, 也沒有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估算.就在后來學生計算出準確答案后, 教師也沒有回過頭來對照評價前面的估算答案.這樣的估算教學就變成了胡亂猜想了.

分析上面這個案例, 這位教師既沒有注重讓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 又沒有注重估算方法的教學.在學生給出估算答案后, 教師應及時追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這個答案的.估算雖然是一種大致的估計, 但并不是憑空猜想的, 那種沒有根據的臆想亂猜往往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大.教學中, 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估算方法, 才能使估算結果更加準確, 有利于估算技能的形成.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利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對估算方法進行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片段二:估算——不能為教而教

筆者參加了一次教師選調進場的面試, 面試的內容就是上一節課, 上課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的乘法《衛星運行時間》P33~34, 有十幾位選調教師都上這節課.例題: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1圈需要114分, 繞地球21圈需要多少時間?

在教學例題時, 每位教師都進行了多種方法的估算教學往小了估:110×20=2200 (分) , 往大了估:120×20=2400 (分) 或100×25=2500 (分) , 所以正確答案比2200分多, 比2500分少, 約2400分.這是教材上有要求的, 所以每位教師都花了相當多的教學時間進行估算教學.但是在課堂練習時, 十幾位老師竟沒有一位教師要求學生先進行估算, 再進行筆算.更甚者, 其中練一練的第2題是“森林醫生”, 即乘法豎式改錯題, 也沒有一位老師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去判斷計算的對錯.改錯題如下:

每位教師都讓學生直接用筆算去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其實用估算的方法更簡單、更快捷.121×14≈120×10=1200, 正確答案應大于1200;304×28≈300×30=9000, 正確答案約為9000.

分析這十幾位教師都把教材教死了, 教材上有就教, 沒有就不教了.既沒有注重估算的實際運用價值, 也沒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的意識.其實估算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培養數感、進行檢驗和解決問題等方面.如果教師對估算的重要性理解到位, 就會在激發估算需求和體現估算價值上下工夫.估算不僅是一種技能, 還是一種良好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 學生才能自覺地注意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教學中, 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 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估算意識的培養, 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 使學生逐步地養成一種習慣, 形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以后, 學生才會把估算自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我的思考

估算在實際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它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而上面的兩個案例中, 教師在教學中的估算意識淡漠, 估算方法不當, 缺乏對估算結果的評價, 遠遠失去了估算教學的意義, 這為我們的估算教學敲響了警鐘, 只有按照課標中的學段要求去做, 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估算.

1. 掌握估算的方法是估算教學的關鍵

估算是一個估計的過程, 但這一過程并不是一個漫無目的、胡亂猜測的過程, 而是一個有目標、有選擇、有方法運用的過程.如何讓這種沒有根據的猜測更合理、更科學呢?我想, 小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與教師教學關系密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估算意識, 并結合教學內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 同時, 還應結合實際, 因勢利導, 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 讓他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 掌握各種估算方法, 以便更好地開闊思路, 培養思維的變通性,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幾類:

(1) 在計算中的估算, 例如:45+43+42+48+46+47=?

(1) 四舍五入法:50+40+40+50+50+50=280.

(2) 進一法 (往大估) :50×6=300.

(3) 去尾法 (往小估) :40×6=240.

(4) “中間數”法:45×6=270.

(2) 在大數的估計中, 采用的是以部分估計整體的方法.例如:估計1千克黃豆有多少顆?可以先算出50克黃豆有幾顆, 再估出1千克黃豆有幾顆.或者先抓出一把, 數出有幾顆, 再抓一抓1千克有幾把, 然后估出1千克黃豆有幾顆.

(3) 在解決問題中的估算要結合數量關系進行.例如:片段一中的時間估計, 一定要結合“時間=路程÷速度”這個數量關系進行估算, 學生就不會胡亂猜想了.

2. 運用估算的能力是估算教學的根本

估算具有重要的運用價值, 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隨著計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大量的計算并不要求進行精確的計算.在沒有必要計算出準確的結果時, 估算不失為一劑“良方”.教師要做啟發學生運用估算的有心人, 盡量結合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 尋找契機組織學生觀察、分析;再通過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徑,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估算的樂趣, 并切身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 凸現估算運用的價值.

在計算教學中, 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 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通過觀察對結果進行估計, 然后再進行計算, 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并逐漸形成先估后算的計算習慣.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 一般都要求學生驗算, 這是完全必要的.問題在于, 有些教師無論什么問題, 一律要求學生用筆算按逆運算的關系嚴格驗算這樣, 不但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而且會使學生變得迂腐.其實, 有些錯誤用估算很容易發現, 就不應要求學生用筆算檢查錯誤了.如果教師長期注意在計算中培養學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驗的習慣, 學生嘗到估算的好處, 將有助于找出問題所在, 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也就有利于養成估算的習慣, 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估算教案范文第3篇

一、聯系生活, 滲透估算訓練

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們對于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實踐表明, 越貼近學生生活的, 學生熟悉的內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基于此筆者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 使他們體味到估算就在身邊, 感受到估算的實用性, 從而對估算產生親切感.

應用問題中的估算不但能進行計算決策, 加強過程監控, 而且更能開辟解題思路, 開發思維.我們要挖掘教材中隱含的估算內容, 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搜集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滲透.例如:在解題中“教室里有52.4人”, “小明身高7.13米;……”這些答案在學生作業中屢見不鮮.其實只要稍作分析, 這些答案就能推翻, 因為, 人必定是整數個的, 人的身高不可能有7.13米, ……這些都是生活常識, 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問題先作出大致的估計, 以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

二、優化策略, 提高估算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估算帶有直覺和猜想的成分, 是一種跳躍式的思維, 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最佳的結果往往需要多次的修正和嘗試.教學中, 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 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1. 計算教學中, 讓學生先估再算

教學計算時, 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通過觀察對結果進行估計, 然后進行計算, 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并逐漸形成先估后算的計算習慣.如49.6×87, 由于78<1, 所以積應小于49.6.如果進一步觀察數據特點, 學生還會發現49.6÷8≈6, 所以最后結果約為6×7=42.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計算, 學生就會很自覺地將計算結果與估算結果進行對照, 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2. 驗算教學中, 讓學生先估再驗

有些學生習慣于計算后立即進行驗算, 實際上這種方法并不科學, 有時還會不必要地浪費時間.比如上題, 如果計算中出現49.6×87=434, 只要稍作估算, 學生便會發現結果有誤, 因而也就不必再列式驗算了.鑒于此, 在教學驗算時, 我嘗試著讓學生先根據算式進行估算, 如果計算結果與估算結果大相徑庭, 則計算結果很可能錯了, 不必再驗算;當然如果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基本相符, 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了.這樣教學, 學生往往都能體會到估算的妙用, 因而無形中也強化了他們的估算意識.

三、創設情景, 增強應用意識

利用環境布置、平時談話或游戲、多媒體等, 把數學課堂模擬成商場、超市等現實生活中的購物場景, 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熟悉問題背景, 形成數學問題, 從而聯想到解決方法.例如:在教學“千克”時, 我把課堂設計成小商場, 讓學生在“商場”中估測采購出整千克的物品, 再到“營業員”處稱量確定, 把估計最準確的學生評為最佳“采購員”.這樣, 學生在課堂上不但進一步認識了“千克”, 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大致估測物體重量, 同時還學習了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交往禮儀.

四、感悟方法, 鼓勵策略多樣

在教學中, 教師要教給學生利用估算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首先, 讓學生掌握預測策略.就是對問題結果的取值范圍進行合理的估計, 計算結果如超出這一估計的取值范圍, 說明答案是錯誤的.當學生在遇到問題時, 能主動對信息作出整體把握, 并迅速運用直覺思維作出判斷, 以指導解決問題的方向, 從而達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其次, 讓學生掌握調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運用不同的方法, 其估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是不同的, 所以恰當運用調整策略, 能保證估算結果會更接近準確值.最后,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因此,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 聯系實際估算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有:

(1) 取整估算法.在估算時把加數、被減數、減數、乘數、被除數、除數保留到整數 (或整十整百數) , 然后計算出大概是多少.如低年級估算52×8可以看成50×8, 積在400和500之間.中高年級估算4.16×5.85就可以看成4×6來估算出它們的積大概是多少.

(2) 生活經驗估算法.解答應用題時, 根據題意估計出與實際情況相符的結果, 或者列出在實際情況中不可能存在的結果.如:汽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若計算結果為6千米/小時, 說明是錯的;又如:有50個集裝箱, 汽車每次運8箱, 要多少次運完?估算時就要從實際出發, 知道6次是運不完的, 必須運7次.

(3) 化大為小估算法.當要估計的數量比較大時, 可以將其分成數量相當的小部分進行估計, 再進行合計.例如要估計一本書有多少個字, 可以先估算其中的一張有多少個字, 然后估算這本書有幾頁碼大約有多少個字, 就可以很快估算出結果.

估算教案范文第4篇

讓我們翻開近代黃金價格的圖表, 牛熊交替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地戲劇性, 自從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后, 無力支撐并且極度扭曲的黃金官價終于回歸了市場價, 在市場井噴式的需求和瘋狂的投機炒作下, 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黃金價格驚人地猛漲到了1981年的852美元, 在當時, 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即將迎來的是長達近20年的漫長熊市, 當1999年8月黃金價格下跌到251美元/盎司的時候, 又有誰發現了一個跨世紀的機遇就在腳下。

如今距離2008年3月黃金現貨首次破千已有近兩年了, 經歷過大的調整, 卻依然不改近十年牛市的運行軌跡, 隨著半年線年線的靠近, 黃金似乎在醞釀著一次突破方向的選擇。千元意味著什么, 讓我們以史為鑒, 從黃金價值的基本規律來探究。

一、購買力平價引入

購買力平價在匯率的決定中有著一定的基礎, 所謂的平價, 即使用本國貨幣的購買力與外國貨幣的購買力保持一致, 在實際應用中又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與相對購買力平價, 前者是以一價定律成立為條件, 兩國的貿易商品加權平均所形成的物價水平之比決定了匯率的大小, 而相對購買力平價則是在克服了前者的一些缺陷后在其基礎上推導出來的, 即匯率的變動率等于兩國物價水平變動率 (通脹率) 的差額。其中, 相對購買力平價更適合在實際中運用。

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 在貨幣出現以前的金本位制社會中, 是世界通用決定購買力的代表, 在貨幣出現了以后, 以貨幣形式流通的黃金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但是作為貨幣屬性的黃金在人類的歷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即使在如今黃金非貨幣化的行動不斷進行之時, 黃金的貨幣屬性仍然有其內在的價值, 在國際結算中與外匯資產有著同等的效用, 黃金代表了一種購買力平價, 在貨幣不可避免的通脹大環境下, 黃金就像一根定海神針, 閃耀著堅定的光芒。因此筆者在此提出了黃金購買力平價假說, 并重點研究了相對購買力平價, 即每一年物價美元指數比值相對上一年比值的變動率, 為黃金價格相對上一年的變動率, 在此通過統計總結了歷史上從1968年以來每年的黃金均價, 以及從美國勞工部網站上獲得的美國的物價指數, 再綜合美元指數, 計算出每年相對于上一年度的購買力平價變動的理論比率, 代表一定購買力平價的黃金貨幣性表現在與物價指數的正相關性和與美元指數的負相關性, 按照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 得出黃金的估算價格, 見下式:

其中Xn為黃金均價, Yn為美元指數均價 (1973-1985的美元指數為根據走勢圖的模糊估算價格) , CPI數據來自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http://www.bls.gov/) , 公式的前半部分為黃金的相對購買力平價, 為溢價或折價調整系數, 影響取值按照影響力的先后大小主要有投機因素, 美國的財政赤字數, 國際政治 (特別是戰爭) , 原油價格, 各國央行售金數量, 美聯儲貨幣基金利率, 黃金年產量等。

如表1。 (以η=1計算)

通過圖表1, 明顯可以看到在黃金價格小幅波動的正常時期, 黃金價格與通過計算得出的估算平價誤差較小, 說明在此時期, 人們對于黃金的定價是根據代表貨幣屬性的黃金的購買力平價, 屬于價值投資, 然而隨著大牛市的趨勢行情的發展, 黃金的每年漲幅遠遠超過了平價理論所得出的每年波幅, 由于投機因素不可避免, 導致在牛市中黃金的價格過度炒高, 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商品, 我們不能忘記在30年前的那一波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泡沫。引以為戒, 現在說避免歷史重演還為時尚早, 但是, 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黃金的絕對購買力平價:即以一個基期的黃金價格, 物價指數, 美元指數為基礎, 計算出計算期的物價指數美元指數的比值相對于基期的變化比率算出黃金絕對購買力平價價格。相對于本文采用的相對購買力平價, 很多原因會對于絕對購買力產生永久性偏差, 因此其對于實際運用意義不大。

二、關于η的估算

(一) 數據統計

通過數據, 我們整理出偏離黃金的購買力平價的幅度, 即數據表格中最后一行, 倒推出每一年的調整系數η, 如圖1。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 溢價 (η>1) 的有17次, 折價 (η<1) 的有17次, 平價 (η≈1偏離率在0.25%以內) 的有2次。同時把所有的η與1的偏離值加總后得到1.15, 說明, 溢價總和較大, 黃金的合理估值也應考慮到其自身屬性所具備的對于購買力平價的溢價。在1980年后的20年熊市中, 黃金價格長期低于相對上一年度購買力平價 (表現為η<1) 自從2001年開始的這一輪牛市, 幾乎所有的年份η的值均大于平價系數1。

(二) 歷史回顧

20世紀70年代, 對于這波壯觀的炒作, 在驚嘆于他驚人的爆發力之余, 讓我們看看背后的故事。

首先來關注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 (1973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 并將其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第二次危機 (1978年) :1978年底, 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 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 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 引起了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的衰退。從3美元到達34美元, 超過10倍的漲幅, 作為基礎資源的原油, 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一種相對購買力平價,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 過去石油的主要結算貨幣是黃金 (即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由于存在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價, 仍然可以看作以黃金結算) , 因此, 產油國可以在美元與黃金間自由選擇, 石油的價格與黃金呈現密切的正相關性。

其次, 20世紀70年代美國不斷膨脹的財政赤字給了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巨大的信用危機, 對于美元通脹預期加強, 美元匯率走弱。財政赤字數量的大小與黃金同樣呈正相關性。

第三, 對于剛剛沖出牢籠的黃金來說, 不論是投資還是投機需求都有了空前的增長, 在巨大的買盤推動下, 失去理性在所難免。投資投機需求會出現一段時期內的階段性高漲和低落, 與黃金價格呈正相關性, 且該需求在部分時間會呈現負值。

第四, 供求關系在一切市場上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規律, 作為不易消耗的黃金, 供給量永遠保持一個絕對的增量, 對于這個穩定的增量, 可以忽略不計, 只有突發性地大規模售金增加市場總供給會產生從實際增量到心理預期的變化, 對于η的取值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在央行售金, 使η下降。

還有許多因素影響著定價, 包括黃金價格上升致使黃金產量增加, 增加的供給又會反作用于黃金價格, 聯邦利率影響著市場的預期收益率也是經濟的晴雨表, 在多數情況下呈正相關性, 但在經濟危機期間, 表現在人們的避險情緒上升, 對于利率不敏感, 反而對于黃金的需求會相應增加。

(三) 展望未來

現在站在這個歷史性的價格, 黃金已經脫離了實際的內在的貨幣價值規律, 考慮溢折價系數η, 我們來展望未來的黃金價格。

原油價格:現在處于相對平穩期,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 需求將大幅上升, 致使原油價格上漲, 這對于η會產生正的影響。

美國的財政赤字數:不斷攀升的赤字數已經極為龐大, 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42萬億, 如此濫發貨幣, 必將在一段時間后導致通脹, 繼而拖累本已疲軟的美元, 使世界對于美元的信心遭到重創, 其產生的后果將可能產生較大的輻射效應, 促進η的繼續擴大。

供求關系:根據新《華盛頓協議》規定, 15國央行總拋售的額度由以前每年的400噸增加到了500噸。在實際操作上, 各國央行總的售金量控制在每年500噸左右, 同時, 部分出售的黃金屬于內部流動, 即一國央行出售的部分被另一國央行買入吸收。對于這個相對固定的售金量, 市場已經給予一個心理準備, 若無某一時段的大量售金, 則對于價格的實際沖擊并不明顯。而亞洲國家如印度和中國, 對于黃金有著很大的需求, 不排除在國際市場上公開購買黃金的趨勢, 因此對η產生正的影響。

投機因素:對于投機因素我們無法作出精確的預測, 很多因素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人們對其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 在國際資本的流動中, 對沖基金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在目前美聯儲幾乎零利率的狀況下, 對沖基金持有大量黃金多頭, 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好于預期, 加息步伐臨近, 不排除資金從黃金市場撤離的可能。

綜上所述若黃金的投機因素被有效激活, 黃金將處于強勢有效市場, 金價在兩年內可看高1500美元, 但數年后投機因素消退后仍然會回歸至900美元附近的合理估值 (筆者以1973年的黃金均價97.32為基數, 計算出截止2009年9月的黃金絕對購買力平價為564, 但是黃金有其投資、消費等非貨幣需求, 理論上對于絕對購買力平價會有一定幅度的合理溢價) , 因此, 對于操作黃金的央行來說, 應該適當地選擇合理的實際進行出售與增持黃金儲備, 規避因持有不升息的黃金產生的機會成本。同時, 對于個人投資者, 以一種謹慎的態度順勢而為仍然是不二選擇。

摘要:文章通過大量的數據整理運算, 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 分析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 結合國際各方面因素, 站在新的起點展望黃金的明天。

關鍵詞:黃金價格,估算,相對購買力平價

參考文獻

估算教案范文第5篇

根據這個目標,在第一次教學上,我根據課本的例題步驟進行教學,情景創設直入正題,但是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對“估算”理解模糊。在加減法估算之前,剛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減法筆算,一直強調計算要仔細認真,估算卻與精確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是很較真的,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經驗,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意圖,急著精確算了。學生學習開始階段的目標不明、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展開。整節課下來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很不理想,那次教學效果可以說很失敗。

在經歷了失敗之后,我做了些調整,首先把教學目標的“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改為“體驗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 其次,入正題之前,課始,安排一個環節,通過猜玩具價格、猜數字(一個數接近30,可能是幾?

48、

29、71又接近幾十?),先讓學生學會找接近的整十數,提出“近似數”這概念。通過買玩具情境,讓學生思考“兩個玩具大約多少錢”等等用上大約大概這些詞語,讓學生感受了關鍵詞“接近”、“大約”,“大概” 從而揭示了估算的意義:不追求準確的結果,而只需一個數值范圍。

有了以上鋪墊,學生對估算由模糊地認識到樂意地接受。在后續環節中,學生的估算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在這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情感是投入的,探究是自主的,羅列的情況是全面的,估算的方法是多樣的。 再通過教材為學生提供的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的這一生活情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他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

用改進后的教學方法,又上了一節課,學生很容易的感受接受不同于精確的計算的估算,通過猜數字,知道估算時應用什么方法;通過猜玩具價格, 有了估算意識;通過教材例題,使同學們認識到估算可以有很多種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的思想,從而可以很容易的解決

估算教案范文第6篇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乘法估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感覺。

縱觀這部分知識,教材的編寫意圖是:(1)通過讓學生估算需要準備多少錢購票的具體問題,教學乘法估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用估算;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盡可能簡便。(2)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確估算基本方法的內涵就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

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而《數學課程標準》對于第二學段的估算也明確要求: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它的著眼點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給予以上觀點我在設計教學時選取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讓解決方案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碰撞中明晰,通過“為什么要這樣估?”“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適?”“哪種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實際?”等問題,讓學生逐漸建構起估算的方法。學會遇到問題要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策略,進而解決問題這一思考方法。為了讓孩子們感覺不到數學課中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將練習置于游戲的情境當中,通過設置“幸運闖關”游戲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鞏固練習的環節當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課中估算時,大多數學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應該準備5000元。也有學生運用進一法估算的,出現兩種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應該準備5500元。⑶也許是受筆算乘法訓練的影響,個別學生采用了直接用筆算出結果——準確值。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結果與

實際的準確值相比怎么不夠呢?學生自發討論起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值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今天我們所學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所以,以后我們再遇到準備錢的時候,什么時候應估大些,什么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來取進似數。“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夠到位。使隨后的練習也產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發生的 “連鎖”錯誤。

由于在練習時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導致課尾的教學總結草草收場。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教學也將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在教學我也發現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計算思想和解題思路時所用的語言不夠精練和明確,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是我以后要重點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數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并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也將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

一、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本節課通過例題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用一位數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從學生實際生活事例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揭示數學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理念。讓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教例運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等。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么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四、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于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購買郵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等問題情境,讓學生

上一篇:法簽材料范文下一篇:家訪日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