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川農大精神的理解范文

2023-10-08

川農大精神的理解范文第1篇

四川農業大學,本部位于四川省西部雅安市的青衣江畔,學?,F有3個校區,即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區和都江堰校區。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四川農大有了長足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70%左右的獲獎成果得以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800多億元,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試點單位之一。“九五”期間,川農大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屬高??缛雵?ldquo;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行列。多年來,推動川農大快速發展的是一種什么精神?這就是經幾代人傳承、實踐、升華形成的“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

在那個自然災害的時代,在那個鬧饑荒的時代,在那個大**的年代;在那個學校甚至被宣布撤銷的年代,川農人愛國愛校、興農報國的信念沒有動搖。其中具有代理表性的人物之一是我們的周開達院士。

2013年也就是今年7月20日11時27分,周開達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逝世,享年81歲。對于他的逝世所有川農人乃至社會各界深感痛心,他的悼詞這樣寫道:周開達院士是四川農業大學的驕傲,是一座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的豐碑。他的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范!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周開達院士為人師表的品格、求真務實的學風、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懷,進一步弘揚“川農大精神”,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學而不懈努力,以告慰周開達院士! 川農大精神的存在,上至院士下至最為普通平常的師生。2013年4月20日,雅安蘆山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蹤,11470人受傷。川農大本部位于雅安,雅安市區震感強烈,大部分學子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川農人發揮出了獨特的川農大精神。地震發生后,我校師生迅速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克難關,校區近兩萬余名師生無一死亡,傷者及時得到了救治與悉心照顧。

地震之后,我校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動起來,參與抗震救災服務達11000余人次,當雅安血庫告急時,數百名青年志愿者緊急前往獻血,為搶救傷員獻出一份“救命血”。

我記得當時有一期校報,頭版頭條全是我校關于抗震救災的報道。在眾多的圖片和故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地震當晚,許多同學都不敢在寢室睡覺紛紛搬到了操場,由于人數眾多,保障同學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成了一件緊迫且必要的事。當夜11點多了,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漸睡去,此時一位女老師走到正躺在地上睡覺的同學們中間問了句:“同學們,我們現在需要組建一支巡邏隊,哪些同學愿意自愿參加?”雖然這是一句簡單的問話,雖然這句并沒有闡釋什么和鼓勵什么,但是這在川農人的心中已經足夠了,一些同學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加入了巡夜的隊伍,就這樣他們輪換守夜,大多數同學安然并且安心地度過了一夜??戳诉@篇報道后我非常感動,盡管報道沒有全部寫出當時參加值夜同學的名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已經刻在了我的心中,那就是“川農人”。這就是我們新時期新時代團結拼搏的川農人!寫到此處,不禁想起了張強校長寫的一首詩,此刻用其中一句來形容恰好能表達我的感受,那就是——“我自豪,我是川農人!”

盡管有著無數默默為著地震做出貢獻的川農人,盡管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個對于整個川農人來說相當平凡和微小的人物,但是我還是發現一位優秀的代表。這個被譽為“有擔當的大學生”叫鐘明杰,是經管學院農經專業2010級2班的學生。4·20雅安地震,全國人民為之震驚,鐘明杰也不例外。從微博上獲知震源在蘆山后,鐘明杰立即行動,召集公司員工到處采購救災物資,400頂帳篷、300床棉絮、300件礦泉水、300件方便面,總價值達20萬元,并隨車押運物資緊急送往雅安。“5·12地震時我才讀高中,除了捐款,其他的也做不了?,F在不同了,我有能力在第一時間為災區送去他們最需要的物資。”雖然為購買救災物資,他花光了前段時間所有創業的所得,但能夠用創業所得為災區自己貢獻力量,鐘明杰很自豪。

回顧起兩年前的創業經歷,鐘明杰感慨良多。創業路漫漫,經歷了一番打擊,鐘明杰的公司始終頑強地站立,公司規模也由剛建立時的一個人發展成二十余人。請注意,這位同學在當時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毋容置疑,他是我們新時期90后的代表,他是我們新時期川農學子的榜樣,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求實創新,致富為人;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舍個人之利而救國家之急;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團結拼搏、大愛無疆。

“興農報國,振興中華”是“川農大精神”的實質。川農大以“興中華之農事”為己任,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在這些驕傲的成果背后,是無數川農人揮灑的汗水。正如許多年輕教師所講:“川農大不斷產生的成果,都是站在老一輩專家肩膀上取得的”。在這里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默默耕耘的偉大的教授。林學園藝學院的曾偉光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常步行山路在四川三臺縣指導,和工人同吃同住。有一次感冒,開始他沒當回事,后病情惡化成肺炎。醫生要他休息,他說:“農民心里急呀,不能錯過季節。”于是白天工作,晚上輸液治療,硬是堅持下來。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三臺團結水庫由原來的虧損單位,變成了全國有名的柑桔基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充分展示出“川農大精神”在服務“三農”中的巨大作用。有著如此杰出如此敬業的教授,怎么不是我們川農大之榮幸,怎么不是作為川農人之榮幸! 前幾天聽老教授講了一些故事讓人頗為感慨。他說,即便是在90年代教師的生活條件也是很艱苦的;有的教師一家四口僅僅住在兩間狹窄的木板屋里,而且不是住一兩天不是住一兩月,這一住就是二三十年!現在的張強副校長,當時住的就是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這是多么艱苦的條件啊!然而,這動搖不了川農大人在教學科研中對事業和科學的矢志追求,不禁讓人由衷地感慨:川農大取得的眾多成果是從田地里踩出來的,從畜舍圈里蹲出來的,從山林里鉆出來的,從艱苦奮斗中拼出來的!

說到艱苦奮斗,最近我在第444期校報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報道。它的題目是《最好的時光在路上》——驢友田貴勇的幸福生活。201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的田貴勇酷愛戶外騎行,從2012年起,他到過夾金山、瓦屋山、牛背山、拉薩......旅途上陪伴他的要么是沉穩的腳步要么是他的那輛寶貝自行車。一個寒假,田貴勇選擇徒步搭車回到家鄉重慶銅梁。從雅安道銅梁近400公里,他背著42斤的大背包,搭過三輪車、電力部門的皮卡車、私家車甚至還招呼過警車,經過兩天之后他順利到達了銅梁。此外,他還在去年夏天騎車去西藏,在翻越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是,遇到了冰雹大風,氣溫驟降,雨水打濕了他全身,他的手被凍僵了,“只有偶爾把手放在肚子上取暖才有知覺”,他說“正是途中未知的艱險以及靜靜等待著我的目的地,值得去追尋。”我想,這就是一種拼搏的精神,一種敢于奮斗敢于追求的精神,一種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在田貴勇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閃耀著的川農大精神的光輝。

川農大精神的理解范文第2篇

四川農業大學,本部位于四川省西部雅安市的青衣江畔,學?,F有3個校區,即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區和都江堰校區。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四川農大有了長足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70%左右的獲獎成果得以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800多億元,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試點單位之一。“九五”期間,川農大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屬高??缛雵?ldquo;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行列。多年來,推動川農大快速發展的是一種什么精神?這就是經幾代人傳承、實踐、升華形成的“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

在那個自然災害的時代,在那個鬧饑荒的時代,在那個大**的年代;在那個學校甚至被宣布撤銷的年代,川農人愛國愛校、興農報國的信念沒有動搖。其中具有代理表性的人物之一是我們的周開達院士。

2013年也就是今年7月20日11時27分,周開達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逝世,享年81歲。對于他的逝世所有川農人乃至社會各界深感痛心,他的悼詞這樣寫道:周開達院士是四川農業大學的驕傲,是一座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的豐碑。他的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范!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周開達院士為人師表的品格、求真務實的學風、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懷,進一步弘揚“川農大精神”,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學而不懈努力,以告慰周開達院士! 川農大精神的存在,上至院士下至最為普通平常的師生。2013年4月20日,雅安蘆山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蹤,11470人受傷。川農大本部位于雅安,雅安市區震感強烈,大部分學子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川農人發揮出了獨特的川農大精神。地震發生后,我校師生迅速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克難關,校區近兩萬余名師生無一死亡,傷者及時得到了救治與悉心照顧。

地震之后,我校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動起來,參與抗震救災服務達11000余人次,當雅安血庫告急時,數百名青年志愿者緊急前往獻血,為搶救傷員獻出一份“救命血”。

我記得當時有一期校報,頭版頭條全是我校關于抗震救災的報道。在眾多的圖片和故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地震當晚,許多同學都不敢在寢室睡覺紛紛搬到了操場,由于人數眾多,保障同學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成了一件緊迫且必要的事。當夜11點多了,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漸睡去,此時一位女老師走到正躺在地上睡覺的同學們中間問了句:“同學們,我們現在需要組建一支巡邏隊,哪些同學愿意自愿參加?”雖然這是一句簡單的問話,雖然這句并沒有闡釋什么和鼓勵什么,但是這在川農人的心中已經足夠了,一些同學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加入了巡夜的隊伍,就這樣他們輪換守夜,大多數同學安然并且安心地度過了一夜??戳诉@篇報道后我非常感動,盡管報道沒有全部寫出當時參加值夜同學的名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已經刻在了我的心中,那就是“川農人”。這就是我們新時期新時代團結拼搏的川農人!寫到此處,不禁想起了張強校長寫的一首詩,此刻用其中一句來形容恰好能表達我的感受,那就是——“我自豪,我是川農人!”

盡管有著無數默默為著地震做出貢獻的川農人,盡管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個對于整個川農人來說相當平凡和微小的人物,但是我還是發現一位優秀的代表。這個被譽為“有擔當的大學生”叫鐘明杰,是經管學院農經專業2010級2班的學生。4·20雅安地震,全國人民為之震驚,鐘明杰也不例外。從微博上獲知震源在蘆山后,鐘明杰立即行動,召集公司員工到處采購救災物資,400頂帳篷、300床棉絮、300件礦泉水、300件方便面,總價值達20萬元,并隨車押運物資緊急送往雅安。“5·12地震時我才讀高中,除了捐款,其他的也做不了?,F在不同了,我有能力在第一時間為災區送去他們最需要的物資。”雖然為購買救災物資,他花光了前段時間所有創業的所得,但能夠用創業所得為災區自己貢獻力量,鐘明杰很自豪。

回顧起兩年前的創業經歷,鐘明杰感慨良多。創業路漫漫,經歷了一番打擊,鐘明杰的公司始終頑強地站立,公司規模也由剛建立時的一個人發展成二十余人。請注意,這位同學在當時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毋容置疑,他是我們新時期90后的代表,他是我們新時期川農學子的榜樣,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求實創新,致富為人;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舍個人之利而救國家之急;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團結拼搏、大愛無疆。

“興農報國,振興中華”是“川農大精神”的實質。川農大以“興中華之農事”為己任,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在這些驕傲的成果背后,是無數川農人揮灑的汗水。正如許多年輕教師所講:“川農大不斷產生的成果,都是站在老一輩專家肩膀上取得的”。在這里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默默耕耘的偉大的教授。林學園藝學院的曾偉光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常步行山路在四川三臺縣指導,和工人同吃同住。有一次感冒,開始他沒當回事,后病情惡化成肺炎。醫生要他休息,他說:“農民心里急呀,不能錯過季節。”于是白天工作,晚上輸液治療,硬是堅持下來。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三臺團結水庫由原來的虧損單位,變成了全國有名的柑桔基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充分展示出“川農大精神”在服務“三農”中的巨大作用。有著如此杰出如此敬業的教授,怎么不是我們川農大之榮幸,怎么不是作為川農人之榮幸! 前幾天聽老教授講了一些故事讓人頗為感慨。他說,即便是在90年代教師的生活條件也是很艱苦的;有的教師一家四口僅僅住在兩間狹窄的木板屋里,而且不是住一兩天不是住一兩月,這一住就是二三十年!現在的張強副校長,當時住的就是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這是多么艱苦的條件啊!然而,這動搖不了川農大人在教學科研中對事業和科學的矢志追求,不禁讓人由衷地感慨:川農大取得的眾多成果是從田地里踩出來的,從畜舍圈里蹲出來的,從山林里鉆出來的,從艱苦奮斗中拼出來的!

說到艱苦奮斗,最近我在第444期校報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報道。它的題目是《最好的時光在路上》——驢友田貴勇的幸福生活。201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的田貴勇酷愛戶外騎行,從2012年起,他到過夾金山、瓦屋山、牛背山、拉薩......旅途上陪伴他的要么是沉穩的腳步要么是他的那輛寶貝自行車。一個寒假,田貴勇選擇徒步搭車回到家鄉重慶銅梁。從雅安道銅梁近400公里,他背著42斤的大背包,搭過三輪車、電力部門的皮卡車、私家車甚至還招呼過警車,經過兩天之后他順利到達了銅梁。此外,他還在去年夏天騎車去西藏,在翻越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是,遇到了冰雹大風,氣溫驟降,雨水打濕了他全身,他的手被凍僵了,“只有偶爾把手放在肚子上取暖才有知覺”,他說“正是途中未知的艱險以及靜靜等待著我的目的地,值得去追尋。”我想,這就是一種拼搏的精神,一種敢于奮斗敢于追求的精神,一種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在田貴勇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閃耀著的川農大精神的光輝。

川農大精神的理解范文第3篇

四川農業大學,本部位于四川省西部雅安市的青衣江畔,學?,F有3個校區,即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區和都江堰校區。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四川農大有了長足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70%左右的獲獎成果得以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800多億元,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試點單位之一。“九五”期間,川農大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屬高??缛雵?ldquo;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行列。多年來,推動川農大快速發展的是一種什么精神?這就是經幾代人傳承、實踐、升華形成的“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

在那個自然災害的時代,在那個鬧饑荒的時代,在那個大**的年代;在那個學校甚至被宣布撤銷的年代,川農人愛國愛校、興農報國的信念沒有動搖。其中具有代理表性的人物之一是我們的周開達院士。

2013年也就是今年7月20日11時27分,周開達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逝世,享年81歲。對于他的逝世所有川農人乃至社會各界深感痛心,他的悼詞這樣寫道:周開達院士是四川農業大學的驕傲,是一座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的豐碑。他的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范!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周開達院士為人師表的品格、求真務實的學風、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懷,進一步弘揚“川農大精神”,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學而不懈努力,以告慰周開達院士! 川農大精神的存在,上至院士下至最為普通平常的師生。2013年4月20日,雅安蘆山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蹤,11470人受傷。川農大本部位于雅安,雅安市區震感強烈,大部分學子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川農人發揮出了獨特的川農大精神。地震發生后,我校師生迅速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克難關,校區近兩萬余名師生無一死亡,傷者及時得到了救治與悉心照顧。

地震之后,我校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動起來,參與抗震救災服務達11000余人次,當雅安血庫告急時,數百名青年志愿者緊急前往獻血,為搶救傷員獻出一份“救命血”。

我記得當時有一期校報,頭版頭條全是我校關于抗震救災的報道。在眾多的圖片和故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地震當晚,許多同學都不敢在寢室睡覺紛紛搬到了操場,由于人數眾多,保障同學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成了一件緊迫且必要的事。當夜11點多了,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漸睡去,此時一位女老師走到正躺在地上睡覺的同學們中間問了句:“同學們,我們現在需要組建一支巡邏隊,哪些同學愿意自愿參加?”雖然這是一句簡單的問話,雖然這句并沒有闡釋什么和鼓勵什么,但是這在川農人的心中已經足夠了,一些同學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加入了巡夜的隊伍,就這樣他們輪換守夜,大多數同學安然并且安心地度過了一夜??戳诉@篇報道后我非常感動,盡管報道沒有全部寫出當時參加值夜同學的名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已經刻在了我的心中,那就是“川農人”。這就是我們新時期新時代團結拼搏的川農人!寫到此處,不禁想起了張強校長寫的一首詩,此刻用其中一句來形容恰好能表達我的感受,那就是——“我自豪,我是川農人!”

盡管有著無數默默為著地震做出貢獻的川農人,盡管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個對于整個川農人來說相當平凡和微小的人物,但是我還是發現一位優秀的代表。這個被譽為“有擔當的大學生”叫鐘明杰,是經管學院農經專業2010級2班的學生。4·20雅安地震,全國人民為之震驚,鐘明杰也不例外。從微博上獲知震源在蘆山后,鐘明杰立即行動,召集公司員工到處采購救災物資,400頂帳篷、300床棉絮、300件礦泉水、300件方便面,總價值達20萬元,并隨車押運物資緊急送往雅安。“5·12地震時我才讀高中,除了捐款,其他的也做不了?,F在不同了,我有能力在第一時間為災區送去他們最需要的物資。”雖然為購買救災物資,他花光了前段時間所有創業的所得,但能夠用創業所得為災區自己貢獻力量,鐘明杰很自豪。

回顧起兩年前的創業經歷,鐘明杰感慨良多。創業路漫漫,經歷了一番打擊,鐘明杰的公司始終頑強地站立,公司規模也由剛建立時的一個人發展成二十余人。請注意,這位同學在當時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毋容置疑,他是我們新時期90后的代表,他是我們新時期川農學子的榜樣,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求實創新,致富為人;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舍個人之利而救國家之急;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團結拼搏、大愛無疆。

“興農報國,振興中華”是“川農大精神”的實質。川農大以“興中華之農事”為己任,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在這些驕傲的成果背后,是無數川農人揮灑的汗水。正如許多年輕教師所講:“川農大不斷產生的成果,都是站在老一輩專家肩膀上取得的”。在這里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默默耕耘的偉大的教授。林學園藝學院的曾偉光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常步行山路在四川三臺縣指導,和工人同吃同住。有一次感冒,開始他沒當回事,后病情惡化成肺炎。醫生要他休息,他說:“農民心里急呀,不能錯過季節。”于是白天工作,晚上輸液治療,硬是堅持下來。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三臺團結水庫由原來的虧損單位,變成了全國有名的柑桔基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充分展示出“川農大精神”在服務“三農”中的巨大作用。有著如此杰出如此敬業的教授,怎么不是我們川農大之榮幸,怎么不是作為川農人之榮幸! 前幾天聽老教授講了一些故事讓人頗為感慨。他說,即便是在90年代教師的生活條件也是很艱苦的;有的教師一家四口僅僅住在兩間狹窄的木板屋里,而且不是住一兩天不是住一兩月,這一住就是二三十年!現在的張強副校長,當時住的就是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這是多么艱苦的條件啊!然而,這動搖不了川農大人在教學科研中對事業和科學的矢志追求,不禁讓人由衷地感慨:川農大取得的眾多成果是從田地里踩出來的,從畜舍圈里蹲出來的,從山林里鉆出來的,從艱苦奮斗中拼出來的!

說到艱苦奮斗,最近我在第444期校報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報道。它的題目是《最好的時光在路上》——驢友田貴勇的幸福生活。201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的田貴勇酷愛戶外騎行,從2012年起,他到過夾金山、瓦屋山、牛背山、拉薩......旅途上陪伴他的要么是沉穩的腳步要么是他的那輛寶貝自行車。一個寒假,田貴勇選擇徒步搭車回到家鄉重慶銅梁。從雅安道銅梁近400公里,他背著42斤的大背包,搭過三輪車、電力部門的皮卡車、私家車甚至還招呼過警車,經過兩天之后他順利到達了銅梁。此外,他還在去年夏天騎車去西藏,在翻越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是,遇到了冰雹大風,氣溫驟降,雨水打濕了他全身,他的手被凍僵了,“只有偶爾把手放在肚子上取暖才有知覺”,他說“正是途中未知的艱險以及靜靜等待著我的目的地,值得去追尋。”我想,這就是一種拼搏的精神,一種敢于奮斗敢于追求的精神,一種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在田貴勇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閃耀著的川農大精神的光輝。

上一篇:測繪每日實習報告范文下一篇:出納新手必備知識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