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

2023-09-20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1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80例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男性患者為39例,年齡范圍是38~69歲,平均年齡是51歲;女性患者為29例,年齡范圍是35~69歲,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齡是50歲?;颊咴诰驮\時已經接受過所有常規檢查,經過檢查后可以發現所有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均在5mm以上,通過X線片可以發現牙槽骨吸收,嚴重的患者吸收根長會在1/3以上,這些牙周炎患者都患有糖尿病,并且患病時間都在1年以上,這些參加研究的患者都未出現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并且糖尿病的病情也非常穩定,根據要求參加研究的患者在近半年內沒有接受過牙周治療,在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不在該次研究的行列中。將所有患者隨機地根據數字表被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均有患者40例,對觀察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是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各方面經過統計學分析這兩組患者之間具有可比性,可以進行對比(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所采取的方案是進行藥物治療,首先讓對照組的所有患者進行全口潔治術,全口潔治術只要是通過超聲波儀器對牙齒進行潔治,在對患者進行潔治術的期間,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的齦下進行一定程度的刮治,如果在潔治的時候發現患者已有的修復體出現破損,可將修復體祛除,如果在進行全口潔治術的同時發現患者有患病嚴重必須祛除的牙時,可在確?;颊叩难鞘勤呌诜€定的情況下經患者同意后進行拔除,之后對進行全口潔治術的患者進行口漱洗。牙周基礎治療是對觀察組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2] 。首先,在進行治療之前口腔衛生宣教是醫護人員必須向患者做的,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的齦下進行一定程度的刮治,如果在潔治的時候發現患者已有的修復體出現破損,可將修復體祛除,如果在進行全口潔治術的同時發現患者有患病嚴重必須祛除的牙時,可在確?;颊叩难鞘勤呌诜€定的情況下經患者同意后進行拔除,之后對進行全口潔治術的患者進行口漱洗。在全口潔治術之后要定期進行復診,每周進行一次復診,復診時要采取的是手工刮治術以及跟面平整術,對牙跟進行修正,在修正之后使用3%雙氧水及0.9%生理鹽水進行交替沖洗,沖洗干凈之后將2%碘甘油上到牙周局部牙齦處,之后給予0.5 g頭孢氨芐膠囊和0.5 g甲硝唑片進行治療,2次/d,均在飯后服用[3] 。

1.3療效判定標準

在對糖尿病性牙周炎的臨床治療指南的研究分析后,將該研究對糖尿病性牙周炎的的治療效果分成四個級別,分別是痊愈、顯效、好轉以及無效?;颊咴诮邮苤委熀缶捉拦δ艿瓤梢赃_到正常水平,患者牙周圍的組織不再有炎癥,并且在治療后沒有出任何不良反應此為痊愈;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后明顯感受到咀嚼功能等得到了改善,患者牙周圍的組織炎癥已經沒有治療前嚴重則稱之為有效;好轉是指患者的咀嚼功能在接受治療后得到一定的改善,并且牙周的炎癥出現一定的消退;無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沒有因為接受治療而得到任何的改變[4] 。

2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出現21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的療效位有效、6例患者療效位好轉、無效患者為5例。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有20例痊愈患者、有效患者為7例、出現8例患者好轉、無效患者為5例。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的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總有效率69.3%,通過數據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相比有明顯優勢。此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牙周炎是一種慢性疾病,能夠導致牙周炎的因素有很多,在對牙周炎進行治療的時候要注意殺菌、抗感染的重要性,要使牙齒的提抗能力得到提高。糖尿病性牙周炎的致病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組織的抗感染能力由于患者由于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環境而下降,抗感染能力不強則會導致牙周發炎。在對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患者進行時,治療過程中進行的有效殺菌非常重要,患者的牙周疾病的進治療必須要對細菌的生長進行有效的控制;對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不僅可以達到患者牙齦的細菌生長得到有效的抑制,還有利于清除被侵蝕部位后的恢復[5] 。

3.1糖尿病與牙周炎

牙周炎原本的嚴重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和糖尿病同時出現,那么牙周炎的的發病風險就會大大提高,以及嚴重程度也會有所增加[11]。根據閱覽大量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可以得知,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起來具有非常高的牙周炎發病率,并且在患病后的所出現病變損害程度也非常大。研究表明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之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發病率要高出3倍之多,也有研究人員認為糖尿病并發癥中牙周炎也潛伏在其中[6] 。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之下,糖尿病患者的牙槽骨喪失程度比較嚴重,所以2型糖尿病也已經被列入導致牙槽骨喪失的促進因素之中。將1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會較早出現牙齦炎的癥狀,并且炎癥反應比非糖尿病患者的炎癥的嚴重程度更大。另外,有研究表明牙周炎的出現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易感程度和成為糖尿病的促進因素,近幾年,有些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正常的健康人群如果患有中度牙周炎而未患有其他疾病,這類患者的血糖水平會比并未患有牙周炎高很多,所以認為牙周炎可能會對血糖的控制出現影響,從而有可能導致機體進入前糖尿病狀態[7] 。

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時又患有牙周炎,那么該類患者的病情就變得較為復雜,首先牙周炎對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以及恢復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其次糖尿病會導致牙周炎的治愈難度加大[8] 。

根據目前的診療資料可以確立牙周炎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但還不能完全的明確糖尿病與牙周炎之間的作用機制,以分子機制為代表,還無法完全掌控。對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間的分子機制進行更深層能夠次的了解和掌握可大大增加高?;颊叩闹斡?以及促進治療技術的進步和新藥物的研發。

3.2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治療

根據對近期的研究分析可知對于患有2型糖尿病又同時患有牙周炎的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不僅能使牙周炎的病情得到緩解也對2型糖尿病的病情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對于患有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患者來說,最好的治療牙周炎的方式之一就是進行牙周基礎治療。

摘要:目的 對糖尿病性牙周炎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收治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80例,通過數字表將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40例,觀察組患者所采取的方案為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照組患者所采取的方法是進行普通藥物治療,將經過治療的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通過治療后表現出的總有效率為83.4%,對照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后表現出的總有效率為65%,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的發現觀察組患者表現出的臨床效果比對照組患者表現出的臨床效果更好(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治療采取牙周基礎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案,其表現出的臨床效果最好,并且可以使患者的牙周致病菌數量大大減少。

關鍵詞:牙周基礎,糖尿病性牙周炎,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志忠,楊斌,李麗,等.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替硝哇膠囊治療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2013,8(8):1320-1322.

[2] 黃輝,黃炫賡.牙周基礎治療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重慶醫學,2014(16):2054-2056.

[3] 徐家友,趙碧霞.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礎治療后血清白細胞介素-6和瘦素的變化[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2):397-398.

[4] 張艽,楊穎.牙周健康指數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探討[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3):149-151.

[5] 盧淑青,修殿芳,密保琴,等.牙周基礎治療35例糖尿病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7):92-93.

[6] 徐菁玲,孟煥新,李崢,等.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謝指標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27-32.

[7] 盧淑青,修殿芳,密保琴.牙周基礎治療35例糖尿病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7):92-93.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 共120顆患牙,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齡50~75歲, 平均年齡62.2歲。每位患者口腔內選擇2顆病情相近的左右患牙隨機入選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符合:無系統性疾病, 最近3個月內未服用過抗生素及非甾體類藥物, 一年內未行牙周治療, 女性患者未妊娠、未哺乳, 對四環素類抗生素及非甾體類藥物均無過敏史, 無吸煙史。

1.2 方法

采用派麗奧作為緩釋載體, 在派麗奧中加入一定量的布洛芬 (10%) 制備派麗奧-布洛芬緩釋凝膠。所選患牙進行牙周潔刮治及根面平整后, 實驗組患牙牙周袋內注入試驗藥物派麗奧-布洛芬緩釋凝膠, 對照組患牙牙周袋內注入派麗奧緩釋凝膠, 每周1次, 共兩次。觀察兩組用藥前、每次用藥后1周的各項臨床指標 (出血指數BI、牙周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 的變化。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資料運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基線時實驗組和對照組BI、PD和AL的差異;采用方差分析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基線時與治療后第1、2周的BI、PD和AL的差異, 以及治療后第1、2周之間的BI、PD和AL的差異。

2 結果

用藥治療后第1周, 實驗組患牙應用派麗奧-布洛芬緩釋凝膠后牙跟炎癥快速得到改善, 牙跟充血水腫明顯減輕, 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第2周時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牙齲顏色都基本恢復正常, 無明顯水腫。

治療后的第1、2周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BI與基線時相對比均有顯著降低, 具有統計學差異 (P<0.05) ;治療后的第1、2周時,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PD與基線時相比均有明顯降低, 具有統計學差異 (P<0.05) ;且在治療后第1、2周時,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PD值相互比較, 實驗組PD值均比對照組顯著降低, 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5) ;對照組AL值與基線時AL值對比, 無顯著性差異 (P>0.05) 。

3 討論

牙周病的病因是綜合性的, 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與慢性齦炎基本相同, 主要為口腔衛生不良, 有菌斑、牙合等長期刺激, 使牙齦發炎, 加重了茵斑的堆積, 同時向級下擴展。放下面斑大多數為耐氧茵, 且產生的毒素破壞牙周組織, 使牙槽骨吸收, 形成牙周袋。全身因素可加重牙周病的程度。免疫學研究發現, 全身的免疫狀況可以影響機體對局部刺激的反應, 有的病人局部因素并不嚴重, 可牙周炎癥較重, 說明全身因素也是影響牙周炎疾的一個重要因素。牙周炎通常為成年人患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 患病率增高且病情加重。因此, 老年人患牙周病的比例較高, 病情較重。牙周炎病程較長, 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呈間歇性發展。牙周炎的典型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 牙周袋形成及溢膿, 牙齦退縮, 齒齦骨吸收, 牙齒松動、脫落。

針對病因做全面綜合治療, 要徹底消除茵斑、牙石等刺激物, 消除牙周炎癥, 使牙周袋變淺, 改變牙周的附著水平, 并且維持療效。老年人的牙周炎大部分處于晚期, 治療時要依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以達到恢復咀嚼功能的目的。牙周炎的發生發展與菌斑微生物密切相關, 去除牙菌斑是牙周炎的基本治療方法。派麗奧 (鹽酸米諾環素軟膏) 牙科用軟膏其主要成分鹽酸二甲胺四環素是一種半合成四環素。派麗奧對幾乎所有的厭氧菌或大部分兼性厭氧菌等起抑制作用, 除了具有良好的廣譜抗菌作用, 此外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其非抗菌特性—對宿主機體的調節作用, 它對宿主機體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膠原酶的抑制作用、對骨組織細胞的影響以及對牙周組織的作用。派麗奧治療牙周炎最大的優點是袋內藥物濃度高, 是全身用藥后濃度的1000倍, 而血藥濃度低、全身毒副作用小, 在48小時內其濃度足以殺死大部分病原菌。采用派麗奧為基質, 加入一定量的布洛芬后制成派麗奧-布洛芬緩釋凝膠, 在潔刮治及根面平整后, 注入牙周袋內, 利用派麗奧的可溶性油質軟膏的緩釋功能, 達到局部緩釋布洛芬減少牙周炎癥和骨吸收的作用, 可同時利用這兩類藥物對牙周炎的不同作用機制, 相比單獨用藥可以更好地減輕牙周炎癥。

牙周病治療后, 應每半年做1次檢查, 必要時每3個月做1次維持治療, 達到頂防牙用病復發的目的。當老年人身體虛弱時應先解決主要矛盾, 采取保守治療方法。對高齡老人應以保守治療緩解癥狀為主, 免除病人席苫, 維持牙齒的功能狀態。治療方案不能太復雜, 應減少就診次數, 每次就診時間不易太長。對老年人要特別強調口腔衛生的維護, 往往老年人因菌斑控制不好而影響了療效。治療后要進行復查, 對口腔衛生差的, 府定期進行潔治術。

摘要:目的 對老年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治療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 分成2組分別進行派麗奧-布洛芬緩釋凝膠和派麗奧緩釋凝膠進行治療。結果 治療后的第1、2周時, 派麗奧聯合布洛芬治療慢性牙周炎與派麗奧緩釋凝膠單獨治療慢性牙周炎相比, 前者在治療患者牙齦炎癥水腫減輕牙周炎癥方面優于后者, 具有統計學差異 (P<0.05) 。結論 派麗奧聯合布洛芬局部應用治療慢性牙周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慢性牙周炎,派麗奧,治療

參考文獻

[1] 章錦才.重度牙周炎治療[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 (4) .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76例患者作為該試驗研究的觀察組,均為該院進行種植義齒的牙周伴糖尿病患者,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39.8±14.1)歲,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2±3.7)年;另隨機選取150例牙周患者作為該研究的對照組,均為自愿參加該研究的患者,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40.2±13.8)歲。納入與排除標準:(1)觀察組患者均經過臨床或實驗室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濃度超過7.2 mmol/L或(和)餐后2 h血糖超過11.1 mmol/L,OGTT試驗均為陽性,但排除患有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對照組為非糖尿病患者(隨機血糖<6.0 mmol/L)。(2)所有患者均滿足義齒種植的適應癥,每位患者的口腔內至少含有4個PD(探診深度)≥5mm的位點,且在義齒種植后均應用固定義齒修復。(3)兩組患者近1個月內均未接受抗生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進行牙周治療。(4)所有患者均無心、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排除其他嚴重性疾病或精神溝通障礙及妊娠、哺乳期的婦女。

1.2方法

1.2.1種植系統選擇該試驗共選用6種種植系統,分別為由德國費亞丹生產的Tubingen種植體系統、由瑞士生產的ITI種植系統、由加拿大生產的Endopre種植體系統、由北京生產的BLB種植系統、由德國生產的Xive種植系統及由瑞典生產的Branemark種植系統[2]。

1.2.2種植方法226例患者及家屬對該義齒種植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在種植前均在醫生的指導下拍X線全景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繼續拍X線矢面斷層片,從而確定齒槽骨的骨密度、寬度、高度、質量、解剖形態等指標情況,并在X片上初步確定該患者種植體的大概位置[3]。226例患者均由經驗豐富的牙科醫生進行種植體的植入,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進行6~9 d的治療,并應用洗必泰漱口水(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魯衛消證字(2014)第1306號),所有患者在術后6~9個月進行基臺接入,并進行義齒的永久性修復[4]。

1.3療效評定標準

記錄226例患者的種植體系的植入情況以及兩組患者在第1周、3個月、6個月與以后的每6個月進行全景片的復查情況,并記錄每例患者種植體牙槽骨的吸收情況;根據Albrektsson的標準分析X線的全景片,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種植體的生存率;對226例患者進行隨機隨訪,時間為1~3年,記錄兩組患者齒槽骨吸收和種植體的松動情況;記錄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齦探診深度(PD)與附著喪失(AL)上述兩個指標并進行比較[3] 。

2結果

2.1兩組患者種植體系統植入情況

226例患者共植入種植體579顆,76例糖尿病患者種植182顆,ITI種植體植入29顆,Branemark種植體植入17顆,Endopre種植體植入40顆,BLB種植體植入13顆,Xive種植體植入46顆,Tubingen種植體植入37顆;150例對照組患者種植397顆,ITI種植體植入68顆,Branemark種植體植入40顆,Endopre種植體植入83顆,BLB種植體植入33顆,Xive種植體植入92顆,Tubingen種植體植入81顆[2] 。

2.2兩組患者種植生存率情況對比分析

在患者術后基臺接入前共有32例患者種植體植入失敗,其中觀察組23例種植失敗,53例種植成功,生存率為69.74%;對照組中9例患者種植失敗,141例患者種植成功,生存率為94.00%,兩組患者在生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種植體隨訪情況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出現2例患者齒槽骨吸收,1例患者發生種植體的松動,其累積生存50例,生存率為65.79%;對照組患者出現1例患者齒槽骨吸收,1例患者種植體松動,累積生存139例,生存率為92.67%,兩組患者在累積生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例患者經過治療后均有所改善,可以正常使用義齒功能。

2.4兩組患者種植前后探診深度與附著傾向情況對比分析

觀察組種植前探診深度(5.78±1.18)與附著喪失(3.51±1.08)與對照組的探診深度(5.64±1.57)、附著喪失(3.53±1.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種植后兩組患者的探診深度分別為(3.89±1.06)、(3.84±1.12),附著喪失分別為(2.73±0.87)、(2.84±0.837),種植后均有明顯改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牙周炎是由于牙石、菌斑、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引起的以牙齒松動、形成牙周袋為主要癥狀的慢性牙組織性疾病,常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若沒有及時進行治療,炎癥可向牙齦深層蔓延至牙骨質、牙周膜等組織,一般在發現疾病已為中晚期,此時該疾病較為嚴重,牙齒已保留不住,需使用義齒種植,而在牙周患者中多數中老年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本院分析牙周與糖尿病伴牙周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義齒種植,并探究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取得良好的效果[2] 。

學者認為糖尿病伴牙周患者可以進行義齒種植,但該研究對糖尿病患者要求較高,需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實時監測與早期進行身體評估,要求義齒種植的醫生對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通過與其他醫生或主任進行醫療會診,討論特殊病例對義齒種植的方法[4] ;在義齒種植的過程及術后中,嚴密監測患者的血糖與生命體征,以免發生胰島素昏迷等其他并發癥;若患者伴有糖尿病足、神經系統或心腎等其他并發癥,應慎重進行義齒種植,在種植術后及隨訪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戒煙戒酒,應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口腔清潔,按時按量用藥,定期復查,以提高糖尿病義齒種植的存活率。根據該試驗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生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種植后探診深度與附著喪失均有明顯改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仍可以進行義齒種植。

摘要:目的 針對76例牙周伴糖尿病患者進行義齒種植,并探究分析種植的存活率。方法 隨機選取76例患者作為該試驗研究的觀察組,該院同期治療的150例牙周患者,作為對照組,記錄兩組患者的種植體系植入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種植生存率情況及隨訪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生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3年,兩組患者在累積生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種植后探診深度與附著喪失均有明顯改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雖與牙周患者在生存率方面有較大差別,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在臨床上仍可以接受,因此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仍可以進行義齒種植,建議廣泛應用。

關鍵詞:種植義齒,治療,牙周,糖尿病

參考文獻

[1] 林?,?重度牙周炎伴糖尿病的牙周與種植治療[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5):311-316.

[2] 吳大怡,李剛,張青,等.牙周病伴2型糖尿病248例種植義齒治療總結[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46(11):650-654.

[3] 吳大怡,李剛,張青,等.248例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的種植義齒治療[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0,15(3):110-111.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牙周炎患者64例 (108顆患牙) , 其中男34例, 女30例, 年齡最小18歲, 最大70歲, 平均42.8歲。診斷標準[2]: (1) 以下項中必須同時具備2項:牙周袋形成, 深度≥3.5cm;X線片檢查顯示骨吸收>Ⅰ°;牙齦炎癥; (2) 牙周袋溢膿; (3) 牙齒松動。80例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替硝唑聯合華素片) 和對照組 (甲硝唑) 2組, 每組各40例, 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方面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替硝唑組首日頓服替硝唑2.0g, 以后每24小時服1.0g, 并口含華素片, 每次1片, 3次/d, 置藥片于牙齦和齦頰溝間含服, 飯后含服, 臨睡前加含1片, 療程為7d。對照組:甲硝唑0.2g, 2片/次, 每日3次, 口服, 療程1周, 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

1.3 療效標準[3]

顯效:癥狀消失或減輕, PD減少2mm, 齦指數GI下降1/2, SBI (一) 或 (±) 。有效:局部齦出血減輕, 疼痛好轉。牙周袋深度減少1mm。無效:局部癥狀無改善或改用其它藥物。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二者聯用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組的牙齦指數 (GI) 、牙周袋探診深度 (PD) 變化較對照組明顯 (P<0.05) 。見表1、2。

3 討論

牙周炎的特點是牙齒周圍組織 (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 慢性破壞, 自覺癥狀不明顯, 所以常不為一般人注意。一旦發生牙齦出血、溢膿、口臭、牙齒松動、伸長、移位及疼痛發作, 才引起患者重視。如不及時治療, 其牙齒喪失的數目常不是單個而是多數牙, 甚至全口牙同時受累。牙周炎發病的原因, 有局部也有全身的因素。一般說, 口腔衛生不良, 牙石和牙垢堆積, 食物嵌塞, 細菌和菌斑作用, 不良補牙和鑲牙刺激, 或壓迫牙齦等, 都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原因。有時, 全身因素對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也起一定的作用, 如年齡、性別、遺傳、內分泌、營養等因素,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改變組織抵抗力以及口腔中共生菌之間的關系, 使原來不能引起病變的局部因素, 變為可以致病的因素。任何單獨的因素不可能造成牙周炎。

一旦發生牙周炎應早期治療, 因為其預后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治療牙周炎, 主要在于消除病因, 增強牙周組織的健康, 防止炎癥和萎縮的繼續發展。對于老年人來說, 增強功能鍛煉以增進牙周組織活力是很重要的。目前許多牙周病微生物學研究證實, 齦下菌斑中的厭氧菌與牙周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甲硝唑能有效控制口腔厭氧菌感染疾病, 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 一些厭氧菌對甲硝唑的耐藥性在增加。替硝唑廣泛用于治療厭氧菌感染、賈第蟲病和阿米巴病, 在牙周病治療中也取得一定療效。與甲硝唑相比, 替硝唑在體內消除得更慢, 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時間更長, 抗厭氧菌作用更強, 比甲硝唑療效更高, 耐受性更好, 在體內消除較慢, 半衰期較長[4]。華素片為合成的抗菌藥, 主要適用于慢性咽喉炎、慢性牙周炎、牙齦炎等。本組資料顯示, 二者聯用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組的牙齦指數 (GI) 、牙周袋探診深度 (PD) 變化較對照組明顯。

綜上, 替硝唑聯合華素片治療牙周炎療效好, 值得臨床推廣。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摘要:目的 探討替硝唑聯合華素片治療牙周炎的療效。方法 80例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替硝唑聯合華素片) 和對照組 (甲硝唑) 2組, 每組各40例, 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二者聯用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組的牙齦指數 (GI) 、牙周袋探診深度 (PD) 變化較對照組明顯 (P<0.05) 。結論 替硝唑聯合華素片治療牙周炎療效好,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替硝唑,聯合,華素片,牙周炎

參考文獻

[1] 岳松齡.口腔內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2:282~286.

[2] 張安榮.牙周炎治療的臨床研究[J].醫藥產業資訊, 2006, 3 (12) :37.

[3] 張小惠.牙周病治療84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 2007, 5 (1) :34.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選標準

牙外傷性松動Ⅱ~Ⅲ度, 不完全脫位牙, 能夠按時復診和遵照醫囑。排除標準:牙齒冠折、根折需其他治療者;牙齒完全脫位的離體牙;嵌入型脫位牙;齒槽骨及頜骨骨折。

1.2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來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外傷性牙松動脫位患者98例, 松動脫位牙186顆;其中男性60例, 女性38例;年齡9~41歲, 平均年齡21.5歲;創傷原因:交通事故48例、意外跌倒20例、運動受傷16例、打擊傷14例。

1.3 檢查及外傷牙松動度診斷

檢查時用鑷子夾持患牙的切緣向唇舌及近遠中方向搖動, 采用臨床上常用的以毫米計算松動幅度的牙松動度記錄方法。在固定前和拆除固定裝置時分別檢測并記錄相應牙在不同時間觀察點上松動度數據。I度:唇舌向松動;Ⅱ度:近遠中向松動;Ⅲ度:垂直向松動。

1.4 治療方法

常規對創口進行清創、止血、縫合;檢查牙齒創傷程度、松動情況, 常規消毒口腔, 在局麻下將外傷后的松動牙或脫位牙復位至正常位置, 固定方法見以下治療方法

(1) 牙弓夾板固定法56顆牙;

(2) 鋼絲一釉質粘合劑固定法70顆牙;

(3) 金屬絲結扎法60顆牙。

1.5 觀察內容

跟蹤隨訪1年, 評估療效。臨床療效標準, 治愈:患牙無松動, 無臨床癥狀, 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 X線未見根尖及牙槽骨的吸收, 牙周間隙清楚;好轉:患牙基本能行使咀嚼功能, 松動I度以內, X線根尖及牙槽骨的吸收<2mm;無效:治療半年后患牙松動≥Ⅱ度, 影響患者的正常的咀嚼功能或脫落, X線根尖及牙槽骨的吸收≥

2 mm。將治愈與好轉均計為有效。

2 結果

對3種治療方法依據觀察內容進行跟蹤隨訪1年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并進行比較總有效率, 具體見表1。

3 討論

松動牙固定的基本原理是將一組松動牙固定為一整體, 使之形成一個多根牙, 從而分散頜力, 減少咬合創傷, 有利于牙周組織的愈合和牙槽骨的新生。影響外傷松動恒前牙預后的因素很多, 包括年齡、牙周情況、牙根發育程度、牙齒固定技術等, 妥善的治療、復位和固定是外傷牙齒良好愈合的保證。

牙弓夾板固定簡便, 當時固定穩固, 但由于前牙為單根, 鋼絲收緊后會產生一個沿牙體長軸方向向根部的楔力, 使牙有被擠出的趨勢, 使前牙易唇向傾斜, 而且易損傷齦乳頭, 牙周創傷大固位裝置不利于口腔衛生的操作, 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患牙的愈合過程, 而不利于松牙的穩固。金屬絲結扎法固定口腔異物感少, 患牙水平向移位控制較好, 但對牙齦損傷較大, 垂直向控制差, 也不利于松牙的固定。

鋼絲一釉質粘合劑固定法改變了以往捆綁式的固定, 以面的接觸代替點、線接觸, 較傳統的金屬絲結扎及牙弓夾板固定固位更牢靠、更穩定, 并且可以防止松動牙受力時容易發生的扭動現象, 有利于松動牙的保護和制動。同時避免了傳統的金屬絲結扎固定穩定性差及牙弓夾板固定對牙齦、牙周組織的刺激, 有利于維護牙周健康, 防止感染。因釉質黏合劑覆蓋住鋼絲, 通過操作可使之表面光滑, 與牙面平滑過渡, 與牙齦無接觸, 不會刺激牙齦, 且不容易存積食物, 因而有利于牙齒鄰面及齦緣的清潔與自潔, 防止了牙齦炎癥發生、萎縮及牙槽嵴水平吸收的現象。

通過對3種牙周固定術治療外傷性牙松動脫位臨床療效觀察, 鋼絲一釉質粘合劑固定法固定更牢靠, 操作簡單, 外觀美觀, 對牙齦、牙周組織損傷小優點, 是外傷性牙松動脫位治療的首選方法。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牙周固定術治療外傷性牙松動脫位臨床療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外傷性牙松動脫位患者98例, 松動脫位牙186顆;牙弓夾板固定法56顆牙、鋼絲一釉質粘合劑固定法70顆牙、金屬絲結扎法60顆牙跟蹤隨訪1年, 評估療效。結果 3種治療方法總有效率比較P<0.05有顯著的差異性。結論 對3種牙周固定術治療外傷性牙松動脫位臨床療效觀察, 鋼絲一釉質粘合劑固定法固定更牢靠, 操作簡單, 外觀美觀, 對牙齦、牙周組織損傷小優點, 是外傷性牙松動脫位治療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不同牙周固定術,外傷性牙松動脫位,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李立英, 杜傳亮, 田超, 等.外傷性完全脫位牙再植的治療體會[J].121腔醫學研究, 2005, 21 (1) :75.

[2] 楊靜.正畸在外傷前牙固定中的應用探討[J].口腔醫學研究, 2007.23 (5) :593~594.

牙周病治療辦法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6例病例均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的牙周炎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40例, 年齡24~58歲, 牙周袋深3~6mm, 且牙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牙齒有松動現象。所有的患者牙齦不同程度的紅腫, 并有疼痛感。將其分為1組和2組, 各43例, 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癥和病情無統計學差異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治療前均進行潔治, 清理牙石, 并用生理鹽水沖洗牙袋。

1組:給予口服甲硝唑片, 規格0.5g/片, 2片/d·次, 7d為1個療程。

2組:采用甲硝唑藥膜, 將藥膜置于患者牙周袋中, 7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

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 相關指標明顯下降;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改善, 相關指標有所下降;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無改善或加重[1]。

1.4 統計數據處理

應用SPSS 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注:與1組比較, *P<0.05

注:與1組比較, *P<0.05

2 結果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1組總有效率為86.05%, 2組總有效率為76.74%, (P<0.05) , 見表1。

2.2 2組其他指標比較

1個療程后1組其他均優于2組 (P<0.05) , 見表2。

3 討論

牙周炎是口腔科最習以為常的基本, 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 極有可能引發牙齦萎縮、牙齒脫落等現象, 給患者帶去不便。此種疾病因可引起身體其他功能的損傷, 被臨床定論為繼繼癌癥、心腦血管疾病之后, 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三大殺手[2]。

對于牙周炎的發生其原因比較多, 最為常見的是不良習慣。除不良習慣外, 導致牙周炎最為主要的因素要屬局部因素。如菌斑, 此種菌群可粘附在牙齒表面, 即使用水也無法沖去, 久而久之便導致病變;牙石是另一致病的“導火線”, 它能夠沉積在牙面, 成為有害病菌如厭氧菌滋生的營地, 在這些病菌不斷繁殖下, 加之牙齦萎縮所致的營養不良, 讓致病菌更加猖狂, 進而引發各種癥狀。

通過對其病因的分析不難看出, 生活中的任何細節都有可能導致病變, 而對于牙周炎的治療應盡早, 因為預后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在治療過程中, 應先除去牙齦上方和牙周袋內的牙石, 同時還有注意刮除牙周袋內含有大量細菌毒素的病變牙骨質, 經過以上治療后, 可采用藥物治療。甲硝唑具有廣譜抗厭氧菌和抗原蟲的作用, 能夠預防和治療厭氧菌引起的感染, 在口腔感染中有一定的效果, 尤其對于主要由厭氧菌導致的牙周炎效果更為明顯[3]。但不同的給藥方式效果卻不盡相同, 本研究結果顯示, 甲硝唑藥膜治療無論是效果還是臨床癥狀改善均優于口服給藥, 且能明顯減少副作用, 因此, 筆者認為, 甲硝唑藥膜更適合牙周炎的治療。

摘要:目的 探討甲硝唑藥膜與口服甲硝唑治療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的86例牙周炎患者分為1組和2組, 各43例, 1組采用甲硝唑藥膜, 2組采用口服甲硝唑, 比較兩者治療效果。結果 1組總有效率為86.05%, 2組總有效率為76.74%, 且1組牙周袋改善、牙齦指數、牙齦出血指數和副作用均優于2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甲硝唑藥膜治療牙周炎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 臨床應用價值更大。

關鍵詞:甲硝唑,藥膜,口服,牙周炎

參考文獻

[1] 周海燕.甲硝唑緩釋片藥膜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8, 2 (23) :50~51.

[2] 曹采芳.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54~58.

上一篇:大學生素質拓展個人總結范文下一篇:慶典儀式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