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

2023-10-10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鄉鎮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現狀

農業統計是真實反映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工作, 在鄉鎮基層, 農業統計數據的準確與否, 直接影響著鄉鎮領導者科學的制定發展農村經濟的政策, 同時, 還能真實的反應農民的生活情況, 可以說是農村的“晴雨表”, 所以, 農業統計工作在鄉鎮基層工作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村以及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我國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現狀

1.1 缺乏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 我國的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普遍還存在著“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的舊思想, 不可否認, 通過這樣的制度能夠使統計工作正常開展, 但是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在這樣的管理制度下, 農業的統計工作就需要永遠跟著計劃走, 這就限制了相關統計機構人員自身職能和作用的發揮, 此外, 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也不到位, 所以缺乏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 才使得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質量得不到提升。

1.2 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大部分鄉鎮基層的領導, 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的人只重視統計的數據, 認為只需要每個月完成數據的統計搜集任務, 然后匯總上報, 只要匯總上報的數據符合上級的要求, 對于鄉鎮基層來說, 農業統計工作就算完成了。由于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不高, 所以就導致了在這方面財政投入比較有限, 這也給鄉鎮基層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1.3 農業統計人員變動頻繁

近年來, 由于人事制度變動以及機構改革等原因, 導致農業統計人員變動比較頻繁, 而在變動過程中, 新老統計人員的交替工作又銜接得不到位, 這就使得統計工作出現斷層的現象, 加之統計人員業務不熟練, 錯報、不報、漏報的現象時常發生, 大大降低了農業統計工作的質量。

1.4 統計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

部分鄉鎮基層中農業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偏低, 對一些必要的專業知識以及綜合分析能力比較缺乏, 主要表現在實際操作上很不到位, 對數據的填報敷衍了事, 甚至很多時候對數據采用的是估計的方法, 這樣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質量。

2加強鄉鎮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建議對策

針對鄉鎮基層農業統計工作面臨的現狀以及種種問題, 要想提高其統計工作的質量,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完善健全統計管理制度

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 傳統的農業統計管理制度已經漸漸暴露出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統計工作, 就必須完善健全統計管理制度, 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 只有在制度體系都健全的情況下, 才能解決問題。

2.2 建立高素質的農業統計隊伍

在新時期搞好鄉鎮基層農業統計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勇于創新的農業統計隊伍, 并且要保持統計人員的穩定性, 防止出現農業統計人員的頻繁變動, 這就要求鄉鎮領導不要隨便抽調統計人員從事其他的工作, 對統計人員數據的搜集以及上報不要干涉, 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3 提升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對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 定期開展培訓, 比如統計的應用實務、統計的法律法規、統計分析法等等, 全面提升統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 還可以開展交流座談會, 盡可能的解決統計人員反映的一些問題。此外, 鼓勵統計人員積極的考取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等, 幫助他們規劃統計職業生涯, 成為更加專業的統計人才。

2.4 建立統計信息化系統

對于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 各級政府要給予高度重視, 并且將統計工作的經費列入到財政預算, 積極投入建設農業統計工作的基礎設施, 構建農業統計信息化系統, 使得傳統的統計工作向信息化轉變, 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統計工作的效率以及準確性。此外, 對農業統計人員的待遇也可以相應的提高, 為統計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條件, 對表現突出的人員適時的進行表彰和獎勵。

2.5 規范和完善統計指標設置

農業的生產帶有很強的時期性和季節性, 所以, 在進行農業統計工作的時候, 其中的各項指標必須與農業生產的特征相符, 同時, 還要根據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情況, 對一些僵化的指標進行淘汰, 增加一些新的指標, 從而使得統計的數據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應農村的經濟情況, 為制定發展農業經濟的決策提供依據。

3結束語

綜上所述, 農業統計工作是鄉鎮基層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反應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手段, 也是制定農村相關經濟政策的一個基礎, 所以,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 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尋求解決的措施, 努力使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蔡碩聰.鄉鎮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現狀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 2013 (07) :216.

[2]崔軍利.基層農業統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統計與管理, 2013 (05) :22-23.

[3]舒會, 趙淑華.淺析如何加強基層農業統計工作[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 (10) :246.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2篇

1 主要表現

1.1 體制不順

全市現有的299家鄉鎮衛生院中, 中心衛生院為定額補助事業單位, 其它鄉鎮衛生院和分院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集體單位;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結構復雜, 有全民、集體、臨時工等多種形式;臨時工人員占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的50%以上, 大多為所在單位業務骨干;鄉鎮衛生院日常公用支出、從事基本醫療的人員經費、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所需繳費部分以及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 均未納入公共財政預算。這種格局, 促使農村衛生院業務骨干嚴重外流, 造成基層衛生隊伍不穩定。

1.2 投入不足

2005年, 全市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為1 919.91萬元, 而離退休人員工資及用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用達1 113.98萬元, 占財政補助的58.2%, 實際可使用經費僅為806.28萬元。由于衛生投入總量少, 籌資渠道單一, 鄉鎮衛生院基本設施設備陳舊、簡陋, 缺乏必需的醫療設備和檢驗設備, 難以滿足農村居民醫療衛生需求。

1.3 收不敷支

許多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經營意識淡薄, 市場開拓能力欠缺, 導致鄉鎮衛生院服務模式單一, 效率低下, 入不敷出。2005年全市有82家鄉鎮衛生院 (分院) 出現虧損, 虧損面達28%, 虧損額達到234.22萬元。目前鄉鎮衛生院職工實行績效工資, 在職職工的每月人均工資僅300~500元, 只占檔案工資的40%~50%, 職工工資得不到保障。

1.4 人才不濟

由于鄉鎮衛生院工作環境差, 生活艱苦, 收入低, 缺乏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有效保障, 導致人才外流非常嚴重。同時, 大中專畢業生也不愿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形成惡性循環, 致使農村衛生人才匱乏, 嚴重阻礙鄉鎮衛生院的發展。2005年全市鄉鎮衛生院在職衛生技術人員1 992人, 其中本科19人、大專317人、中專995人, 中專、大專、本科人員占總數比例依次為49.9%、15.9%、0.9%, 在職人員中高中及以下學歷仍有661人;1 992名在職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02人、住院醫師668人、醫士級700人, 所占比例依次為0.1%、10.1%、33.53%、35.14%, 具有中級職稱衛技人員大部分在中心衛生院工作;鄉鎮衛生院不具備執業資格人員有323人, 占16.21%;約有10%的鄉鎮衛生院只有1~3名工作人員, 主要從事公共衛生工作, 無法承擔基本醫療服務。由于鄉鎮衛生院整體素質低, 缺乏??铺厣? 其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與一些個體診所差別不大, 缺乏競爭力。

2 對策

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大局, 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 振興農村經濟, 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 鄉鎮衛生院直接擔負著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等任務, 對鞏固和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保障當前公共衛生服務和農民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更快更好地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條件, 為農民提供就近、低廉、優質的醫療服務, 提高健康水平, 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2.1 提高認識, 明確政府在鄉鎮衛生院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2.1.1 加強規劃設置

根據鄉鎮地理位置、醫療資源狀況、輻射半徑人口、道路交通情況、就醫人流的走向等情況合理確定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數量和規模, 真正建立起政府舉辦的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1.2 科學核定人員編制

依據鄉鎮衛生院的基本職能和服務要求核定人員編制, 按照精簡高效、因事設崗、按崗聘人、競爭上崗的原則實行全員聘任制。在鄉鎮衛生院定編定職基礎上, 人員工資性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參加五險 (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所需單位繳費部分, 按照縣級全民事業單位標準予以全額安排。并逐步建立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工資發放保障機制。

2.1.3 增加資金投入

將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維修、設備更新購置、人才培養等項目的支出列入預算, 逐年安排, 增強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后勁。

2.2 轉變職能, 確立鄉鎮衛生院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主力軍地位

2.2.1 明確鄉鎮衛生院在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的基礎地位

走出衛生院只管“賣藥治病”單一功能的誤區, 將衛生院建設成以公共衛生為主, 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2.2 明確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方向

鄉鎮衛生院要明確功能定位, 實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和全行業管理, 堅持醫療與防保并重, 提供社區性、綜合性服務, 把鄉鎮衛生院建設成為區域性的醫療保健服務中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避免向醫院模式發展。

2.3 加強管理, 努力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水平

2.3.1 要嚴格控制非衛生技術人員進入衛生院, 分流、清退非衛生技術人員

對現有衛生技術人員要分層次、分崗位、分專業、有計劃地進行崗位培訓。人事部門和衛生部門制定農村衛生人才優惠政策, 鼓勵和安排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在工資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政策性優惠。建立對口支援制度, 由二級以上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立一對一的對口支援關系, 提高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實行公開招聘或在上級醫院選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懂管理的優秀人才到鄉鎮衛生院擔任院長。

2.3.2 合理確定醫療收費標準, 實行藥品配送制度

按鄉鎮衛生院的醫療等級水平, 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 調整農村合作醫療分類報銷政策, 引導農村居民到鄉鎮衛生院就診, 使鄉鎮衛生院最終成為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要醫療服務機構。實行藥品配送制度, 對鄉鎮衛生院的藥房實行藥品全縣統一配送, 保證質量, 統一價格, 使廣大農民能得到價廉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 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 看病貴”的問題。

2.3.3 加強對鄉鎮藥店和個體診所的監管力度, 整頓農村醫療秩序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3篇

一、幼兒園的專業體育老師少

當前很多鄉鎮幼兒園的專業體育老師非常少甚至說是沒有。很多幼兒園在聘請幼師時只關注幼師的教學能力和幼師的個人能力, 很少有幼兒園會聘請專業的幼兒體育老師。要知道體育活動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 開展幼兒體育活動必須有專業的幼兒體育老師再旁指導, 普通的幼師沒有專業的體育知識, 他們在對孩子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只能關注到表面的體育危險, 對于那些深層次的體育危險, 普通的幼師時很難察覺到的。而一些專業的體育老師就能很好的發現幼兒在運動中出現的問題, 防患與未然, 及時的對幼兒在體育運動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好提前準備, 很好的保證了幼兒不受傷害, 及時幼兒不小心出現問題, 專業的體育老師也能及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及時給孩子治療, 這些專業敏感度, 專業技能都是非專業的幼兒老師所沒有的。沒有專業的幼兒體育老師幼兒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幼兒的身體還沒完全發育, 一旦受傷害就很可能為孩子留下終身的病根, 對孩子都家長對幼兒園都是都是非常有害的。

二、幼兒園體育老師培訓情況不佳

很多幼兒園在聘請幼師之后就很少會組織幼師進行專業的培訓, 尤其是對幼兒體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幼兒園的體育老師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很難達到深層次的教育。很多幼兒園更加重視的是孩子的品行和老師的教學成果。完全忽略了對老師進行專業的培訓, 幼兒園的老師長時間得不到專業的培訓, 就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對于幼師的要求, 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幼兒的教育工作, 尤其是對專業的體育知識匱乏, 就不能很好的輔導孩子進行體育活動, 孩子發生體育意外時, 幼師也不能做到最為正確的解決。幼兒園體育老師的培訓情況不好, 不僅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因素, 對于幼兒園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定時炸彈?,F在很多幼兒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 家長和長輩對幼兒也比較溺愛, 幼兒園如果因為對老師的培訓情況不好而導致幼兒受害, 就會嚴重到幼兒園和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

三、家長和學校對幼兒體育認識不到位

家長和學校對幼兒體育的認識不到位也是我縣鄉鎮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中的另外一個現狀?,F在, 家長和學校對幼兒大致有兩種要求, 這兩種要求處于兩個極端, 一種是家長和學校認為, 幼兒的年級尚小, 最主要的玩耍, 無憂無慮的國童年, 另外一種就是認為孩子要想贏在起跑線上, 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培養, 利用音樂, 美術, 奧數等等來填補孩子的課余時間, 卻很少有家長會著重的培養孩子的體育鍛煉。長此以往, 孩子的體育技能就會相對的落后。家長和學校對體育存在一定的認識不足, 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一定的關系, 中國從古至今, 首先看重的都是學習能力, 對于體育能力往往很少有人關注。殊不知, 體育活動對于幼兒來說, 價值是和學習一樣的, 古語云,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要想讓孩子能很好的承擔責任, 健康的身體才是根本, 只有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幼兒才有能力勞筋骨, 餓體膚。

四、幼兒體育活動缺少針對性

幼兒園在開展體育活動時主要是以一些簡單的, 活動量小的體育活動為主, 幼兒園在開展所謂的體育活動時其實就是帶領孩子做游戲, 利用游戲來教幼兒知識, 沒有適合幼兒活動的專業體育活動。很多幼師在對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很多都是讓孩子進行一些些簡單的游戲, 老鷹捉小雞, 數字歌, 舞蹈等等, 開展的體育活動沒有針對性, 沒有新意。這樣簡單的體育活動雖然更容易管理孩子的紀律, 卻不能讓孩子的思維得到更深層次的開拓和發展。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 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開展更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 開展更加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只有針對幼兒的體育活動才是最適合幼兒的骨骼和身體的活動, 這樣才不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傷害, 相反能更好的鍛煉幼兒的體制, 更好的讓幼兒去學習和生活。

五、場地和經費投入有限

當前我縣鄉鎮幼兒體育的另外一個現狀就是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和經費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所謂的體育活動時就是在院內進行簡單的游戲訓練, 通過游戲來達到對孩子的體育訓練, 沒有專業的體育場地和專業的體育器材, 幼兒園領導也不注重對孩子的體育訓練, 孩子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也得不到更好的支持。幼兒園的領導更多的是把資金投入到幼兒園的教學設備中, 我們可以看到, 一所幼兒園內或許沒有適合幼兒的體育器材但是卻一定會有適合幼兒的教學器材, 這主要就是幼兒園對孩子的體育培養不重視, 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形成。

六、課程因素的影響

鄉鎮幼兒園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主要以讀書習字為主, 沒有去培養孩子體育知識的意識。幼兒園的孩子三觀還處在萌芽的時期, 如果沒有人對他們加以引導, 只靠孩子自己是完全不能更好的進行學習的。體育知識也是一樣, 如果沒有專業的老師來對孩子進行專業的指導, 幼兒是不可能對體育知識有所了解的。在各地的幼兒園中都應該適當的加入體育的相關知識, 要根據自身的幼兒園特點, 適當的加入一些專業的體育活動。對于體育活動的開展要本著自由自愿的原則, 不能硬性的要求幼兒園的孩子體育鍛煉, 要循循善誘。

摘要:教育是興國安邦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 教育應從兒時開始, 三歲定終身, 孩子兒時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再未來的發展情況, 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品格, 端正孩子的態度, 教孩子明事理, 辨是非。幼兒園的教育更是應以學習為主, 活動為輔, 勞逸結合的讓孩子完成學習目標, 這篇文章就是研究鄉鎮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實施現狀。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4篇

一、鄉鎮小微企業的特點

(一)“站點”分布廣

鄉鎮小微企業的營業范圍幾乎涉及了所有的領域以及競爭性行業,在食品加工業、農業、批發業以及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行業表現尤為突出。不僅經營范圍廣泛,在地域分布方面也顯現出特點。

(二)經營規模小

鄉鎮小微企業由于其資信程度較低、資產以及資本規模小,因此在資金籌措方面相對困難,企業要想獲得擴張將顯得異常艱難,在服務和產品方面都很難喝大型企業做比較。

(三)資本及技術構成低

當前我國鄉鎮小微企業大部分還是從事的低技術生產,真正實現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并不多,小微企業很難實現高技術生產。因此,勞動密集型成為了我國鄉鎮小微企業發展的劣勢。

(四)經營方式靈活

鄉鎮小微企業投資少,但見效快,另外企業經營體制靈活,有較多可供選擇的投資經營項目。一旦遭遇經濟危機,相比較大型企業而言小微企業具有較高的市場順應能力。所以,鄉鎮小微企業也更加容易進入市場。

二、鄉鎮小微企業貸款問題現狀

(一)鄉鎮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鄉鎮小微企業的發展在促進就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鄉鎮經濟發及構建和諧社會方面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有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2 年底,我國至少有超過1000 萬元的鄉鎮小微企業貸款,但是在貸款供給以及需求之間還存在巨大缺口。有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2 年底,我國的鄉鎮小微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000 萬家,從數據上看我國鄉鎮企業的數量占到我國企業總數的大部分,但是,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只對其中18%的鄉鎮小微企業提供了貸款。由于鄉鎮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貸款100 萬元以下的企業將很難獲得銀行的批準,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鄉鎮小微企業貸款額度都不超過100 萬元,因此,絕大部分的鄉鎮小微企業為了獲取貸款而選擇通過高利貸的借貸方式,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從表1 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鄉鎮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內部融資,來自外界的融資比例非常小。隨著企業不斷擴大,銀行貸款方面的資金來源比例也隨之增大,所以說,銀行貸款也是當前我國鄉鎮小微企業外部融資的最主要來源??梢?銀行對于鄉鎮小微企業的貸款政策門檻極高。有數據統計顯示,銀行拒絕鄉鎮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高達69.2%,因此很多鄉鎮小微企業不得不通過間接融資渠道償還高額利息獲得貸款。

單位:%

(二)我國扶持鄉鎮小微企業發展新政

2003 年,國務院專門成立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并且在2003 年頒布并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在2005 年,由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中央政府文件,第一次把促進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上了議事日程。在2009 年9 月22 日,國務院又出臺了一張新政———《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此份《意見》對于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鄉鎮小微企業在政策扶持方面有了巨大突破,幫助鄉鎮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全面促進鄉鎮小微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2012 年,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對小微企業的發展政策支持,主要從緩解融資難、提升企業裝備及技術水平、加強企業服務及管理等方面入手。

三、鄉鎮小微企業貸款困境原因分析

(一)企業內部原因

(1)可抵押資產不夠。鄉鎮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抵押資產不夠,要想獲得越高的貸款資金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抵押資產,然而我國鄉鎮小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極高,擔保機構很少愿意為其提供擔保,也不符合銀行提出的相關貸款規章制度。比如:以農產品包裝企業為例,由于企業凈資產較低,但是人力資源偏高,產品根本無法當作抵押資產,因此在貸款時將難以獲得款項。假設鄉鎮小微企業通過向銀行借貸獲得了款項,用于企業經營中贏得了巨額收益,銀行收益和企業獲得的利潤極其不對等,出于這方面的原因將大大降低了銀行對鄉鎮小微企業進行放貸的興趣。

(2)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由于我國的鄉鎮小微企業其資金來源情況復雜,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使得很多銀行在給鄉鎮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過程中存在諸多顧慮。比如:鄉鎮很多小企業自身沒有樹立品牌意識,市場暢銷什么就生產出售什么,導致市場出現諸多假冒仿制產品。一旦發生市場經濟危機,企業很有可能破產;另外,對于部分私營鄉鎮企業來說,大部分的企業創辦者的初衷是為了改善自身家庭生活條件,使得企業陷入家庭式管理模式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暴露出了諸多矛盾,嚴重阻礙企業的未來發展;加之現在很多企業急切想要投入生產新產品或者是新技術,而這些都需要專業管理技術人員以及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給和他人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難免發生矛盾,一旦矛盾爆發企業將遇到巨大瓶頸。諸如此類問題都對我國鄉鎮小微企業期望從外界獲得貸款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作用。

(二)企業外部原因

(1)缺乏國有商業銀行的支持。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原則都是以穩健為主,而鄉鎮小微企業尤其自身經濟實力較弱,需要承擔高風險的壓力,這一弱勢條件明顯不符合國有商業銀行的準則,造成國有商業銀行對鄉鎮小微企業貸款存在較大偏見,更不愿意給鄉鎮小微企業放貸。另外,國有商業銀行向鄉鎮小微企業放貸的成本大大高于向國有大中型企業放貸。鄉鎮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偏小,但是貸款必要的程序以及經營環節卻一項都不能少,因此很多國有商業銀行不愿意給鄉鎮小微企業放貸。

(2)缺乏小微企業擔保機構。鄉鎮小微企業自身經濟實力較弱,尤其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大部分的私營企業都采用掛靠集體或者是合資經營的方式進行,因此,在房屋等不動產所有權以及機器設備等等此類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以及使用權方面存在不明晰的情況。這是阻礙企業獲取貸款的重要原因。雖然擔保公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鄉鎮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但是鑒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較大,因此貸款顯得困難重重。另外,擔保公司的擔保機制存在許多問題,造成本來應該給鄉鎮小微企業實施借貸的貸款無法真正進入到鄉鎮小微企業。再者,由于缺乏有效應對擔保損失的措施。大部分情況下,國家只能夠為擔保機構撥發一定的財政支出,可是卻沒有對這部分財政支出做好監控管理,因此,一旦出現擔保損失,無法找到補救措施。

四、鄉鎮小微企業貸款困境破解策略

(一)企業自身方面的對策

(1)建立鄉鎮小微企業集群。建立鄉鎮小微企業集群,不僅僅有利于提升鄉鎮小微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及創新優勢,更加有利于提升鄉鎮小微企業的抵御風險能力,有利于增強鄉鎮小微企業對外融資的籌碼。建立鄉鎮小微企業集群還能夠有效提升集群內部企業的生產力,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全面推動鄉鎮地區經濟發展。以成都市為例,成都高新區創建了擁有200 多家的鄉鎮小微企業集群,大到大型的科技公司,小到小型作坊。一家小微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也較難滿足擔保機構的擔保條件,但是如果眾多小微企業聯合起來向銀行以及擔保機構申請貸款,相對來說貸款將會容易許多。

(2)引入海外資金以拓寬鄉鎮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及資本市場,使我國的小微企業可以更好地把握這個有利的機遇,利用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所有能利用的資金和資源,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小微企業境外融資可以通過購買國際股票和國際債券等融資方式,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還可以通過國際貸款融資、貿易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在海外創業板上市融資,引進風險投資基金,或通過發行國際融資債券在國際市場上融通資金,使企業從多個渠道獲得資金。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營業性機構已達到200 多家,排在世界前50 位的大銀行幾乎都已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外資銀行的進入,為小微企業融資不出國門就找到了一條國際融資渠道。小微企業還可以走出去,尋找其他更多的融資途徑。

(二)企業外部方面的對策

(1)轉變國有銀行經營理念?,F在各國商業銀行除總行已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部外,一級銀行和二級銀行也設置了小微企業信貸機構,制定和執行了對本地區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策略。我國商業銀行應借鑒這一經驗,改善金融服務,使小微企業能夠及時抓住發展機遇。鼓勵建設融資銀行,降低市場的準入制度,增強資金的被利用率,使市場中閑置的錢能夠予以充分的利用,促進我國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我國銀行的風險監督機制,完善《商業銀行法》,以保障中小型銀行經營的順利。還可以在大城市多建立一些中小型銀行,提供更多促進企業發展、增加企業積極性的優惠政策。

(2)政府支持。政府可以提供給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有兩種。一是稅收優惠,這種資金援助方式是最直接的。政府可以利用減免稅收、降低稅率、提高稅收起征點或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方法給予小微企業金融上的支持。二是財政補貼,政府可以采取對小微企業進行出口補貼、就業補貼、開發與研究補貼等形式進行支持。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5篇

1 研究方法

1.1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2001-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1999、2000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資料》及2003、200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研究報告。由于不同年份國家對各種衛生指標的統計口徑不同, 因此有些數據并不連續, 為階段性數據。

1.2 分析方法

將所需數據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 對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 主要結果

2.1 鄉鎮衛生院的設置與數量變化

鄉鎮衛生院按功能設置為中心衛生院和鄉衛生院。1999到2008年鄉鎮衛生院總數呈遞減趨勢, 由49 694所減少到39 080所, 減少了21.4%。中心衛生院數量呈遞增趨勢, 由2000年的9 631所增加到2008年的10 400所, 增加了8.0%。鄉衛生院變化趨勢與總量一致, 見圖1。

2.2 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狀況

2.2.1 人力資源總量

表1為1999-2008年全國鄉鎮衛生院人員數的基本情況。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總數在10年間略有波動, 變動幅度不大, 基本上穩定在100~108萬之間, 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人員在1.12~1.24人之間。衛生技術人員占衛生人員總數比例有所下降。由于鄉鎮衛生院總體數量減少, 院均衛生人員數有所增加, 由24人增加到28人。

資料來源:2000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資料;2001-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2.2.2 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和職稱構成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階段性統計數據顯示:2002、2005年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和職稱構成呈“中間大, 兩頭小”的特征。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主要為中專學歷, 占近6成, 大中專兩者之和接近80%, 職稱以初級為主, 高級和中級職稱之和不足15%,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無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傮w上, 2005年比2002年學歷和職稱層次略有提高, 見表2。

資料來源:2003、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2.3 鄉鎮衛生院的床位配置現狀

近10年來, 鄉鎮衛生院的床位總數呈緩慢增加的趨勢, 2008年較1999年增加近11.3萬張, 增加了15.4%。院均床位數由1999年的14.8張增加到2008年的21.7張, 增加了32%, 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數基本維持在0.74~0.96張之間, 見表3。

資料來源:1999、2000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資料;2001-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2.4 鄉鎮衛生院房屋建筑面積和設備狀況

2003年, 全國鄉鎮衛生院房屋建筑面積為7 937萬m2, 2008年增加到8 260萬m2, 增加了320多萬m2, 增加了4.1%。鄉鎮衛生院擁有的萬元以上設備數由2003年的172 024臺增加到2008年的218 373臺, 增加46 349臺, 增加了26.9%。表4為鄉鎮衛生院院均房屋建筑面積及設備變化情況, 可以看出, 鄉鎮衛生院的建房面積和設備擁有量持續增加, 2008年鄉鎮衛生院院均房屋建筑面積已達2 118m2, 院均萬元以上設備接近6臺。見表4。

資料來源:2004-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2.5 鄉鎮衛生院收入與財政補償狀況

從表5可以看出, 盡管鄉鎮衛生院的數量逐年減少, 但總收入逐年增加, 2008年鄉鎮衛生院的總收入為840.41億元, 為2004年的1.7倍。鄉鎮衛生院收入以業務收入為主, 基本上占到總收入的80%以上, 政府投入雖有增加, 但所占比例仍不到20%。

2.6 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狀況

1999-2008年間, 鄉鎮衛生院提供的醫療服務中, 診療人次和入院人次均呈現先減少再增加的趨勢, 診療人次總體變化不大, 而入院人次則由1999年的1 688萬次增加到2008年的3 310萬次, 增加近50%, 相應地, 院均入院人次由340人次增加到849人次, 增加近60%。病床使用率從1999年的32.8%增加到2008年的55.8%, 平均住院床日在4.0~4.8天之間。見表6。

資料來源:2005-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資料來源:1999、2000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資料;2001-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3 討論

3.1 鄉鎮衛生院總量得到控制, 衛生資源規模不斷擴大

2002年衛生部、國家計委等五部委聯合發放的《關于農村衛生機構改革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中央要求嚴格控制鄉 (鎮) 衛生院的數量和規模, 原則上每個鄉 (鎮) 應有一所衛生院, 每個縣 (市) 應根據需要, 建好幾所中心衛生院。”隨著我國鄉鎮數量逐漸減少, 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 鄉鎮衛生院也同步縮減。1999-2008年我國平均每個鄉鎮擁有的衛生院數一直穩定在1.15左右, 平均每個縣所建的中心衛生院不超過4所, 全國鄉鎮衛生院的數量基本達到中央的要求。

近年來, 中央國債項目和各省、自治區政府都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如本文數據顯示, 鄉鎮衛生院的床位、大型醫療設備、房屋建筑面積等衛生資源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我國鄉鎮衛生院院均固定資產達到194萬元, 幾乎是1997年的4倍, 基本衛生服務條件的改善為鄉鎮衛生院資源利用奠定了基礎。

3.2 衛生人力資源結構仍不夠合理, 素質有待提高

2006年衛生部發放《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中提出, 衛生技術人員原則上宜占人員總數的90%以上, 而我國鄉鎮衛生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始終不足90%。2008年我國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3.81人, 是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技術人員數的3.1倍左右, 說明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數量仍然不足。同時, 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職稱以初級為主, 達不到WHO推薦的衛生機構服務人員高、中、初級的比例為1∶3∶1的結構, 甚至還存在一定比例的無職稱人員, 說明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不僅數量不多, 而且結構也不夠合理。

鄉鎮衛生人員能力成為影響當前鄉鎮衛生院資源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1]。長期以來, 鄉鎮衛生院由于基礎設施差, 技術水平低, 待遇較低, 無法吸引到高學歷人才, 研究生、本科生不愿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使得鄉鎮衛生人力學歷呈現中專學歷占據半邊天的局面。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的素質較低, 直接影響鄉鎮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 導致農村居民不愿到鄉鎮衛生院就診的不良后果[2]。

3.3 政府投入不足, 資源利用率不高

鄉鎮衛生院獲得的政府補助包括財政補助和上級補助。財政補助是鄉鎮衛生院直接從財政部門取得的正常經費和專項資金等, 上級補助是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用于補助正常業務資金的不足。全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 近年來, 鄉鎮衛生院獲得的財政補助和上級補助之和不足20%?,F在仍然有部分鄉鎮衛生院下放鄉鎮管理, 衛生事業經費是鄉鎮財政劃撥, 由于大多數鄉鎮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好, 使得鄉鎮衛生院獲得的補助不足, 嚴重制約了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及其職能的發揮[3]。

據2003、200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1998年我國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37.1‰, 2003年上升到139.5‰, 2008年達176.7‰, 患病率持續升高。而由表6顯示, 近10年間我國鄉鎮衛生院的診療人次未發生明顯的改變。2003年, 我國開始推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導致農村居民的住院需求增加, 鄉鎮衛生院的入院人次及病床使用率均有提升, 2008年病床使用率雖超過了50%, 但仍有近一半床位閑置??傮w來看, 我國鄉鎮衛生院資源利用率不高, 不能滿足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4 建議

4.1 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補償機制

目前, 我國正在試探對鄉鎮衛生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對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 以解決鄉鎮衛生院一直存在的“以藥養醫”的突出問題。但是因政府投入不到位, 業務收入尤其是藥品收入仍然是鄉鎮衛生院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 為提高農村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政府應加大農村衛生投入, 除確保房屋、設備等基礎設施外, 還應加大對衛生人員和公共衛生服務的補償力度。政府要完善投入方式, 創新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的投入機制, 可通過實行績效考評、購買服務等辦法, 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服務效能。

4.2 加強人才培養, 提高業務水平

目前, 政府對鄉鎮級衛生人員的投入和培養缺乏足夠重視。因此, 為了提高鄉鎮衛生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1) 提高鄉鎮衛生人員的待遇, 解決編制問題, 吸引高學歷人才, 穩定人才隊伍; (2) 加強崗位培訓, 提升在職人員的技能和專業水平, 同時出臺適宜的培訓措施, 完善培訓制度, 并給予財政支持; (3) 做好城市對口支援工作, 鼓勵安排綜合醫院的優秀人才輪流到農村衛生院工作, 通過面授和實際指導, 提高鄉鎮衛生院隊伍的業務水平; (4) 出臺傾斜政策, 重點提升老少邊窮地區鄉鎮衛生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4.3 完善新農合制度, 拓展公共衛生服務

現行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以保大病為主, 雖提高了農村居民的住院服務需求, 卻難以滿足其小病或門診的需求, 所以應考慮完善新農合制度, 適度調整大病和小病的報銷比例, 防止小病大養, 浪費衛生資源。此外, 按照2009年醫改全文對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的功能定位, 鄉鎮衛生院可適當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 更多地利用國家配置的衛生資源, 提高鄉鎮衛生院資源利用的效率。

摘要:目的:探討中國鄉鎮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現狀和利用情況, 為優化其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建議。方法:利用近10年的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或年報資料, 及2003和200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相關數據, 對鄉鎮衛生院的數量、人力資源、床位、房屋設備、籌資、醫療服務等現狀進行描述和比較分析。結果:近10年來, 中國鄉鎮衛生院資源規模不斷擴大, 但衛生人力配置不盡合理, 素質有待提高, 政府投入相對不足, 資源利用率不高。結論:應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補償機制;加強人才培養, 提高其業務水平;完善新農合制度, 拓展公共衛生服務。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資源配置,現狀,利用

參考文獻

[1]李趙城.醫改背景下我國鄉鎮衛生院的資源配置與利用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 2009, 28 (5) :31-33.

[2]廖綺霞.鄉鎮衛生資源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衛生資源, 2009, 12 (4) :189-191.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分析范文第6篇

眾所周知, 21 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就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 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 其代表性象征為計算機, 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 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媒體是人與人之間實現信息交流的中介, 簡單說, 就是信息的載體, 也稱為媒介。多媒體就是多重媒體的意思, 可以理解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統稱, 即多種信息載體的表現形式和傳遞方式。

本文提到的多媒體技術, 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數位化, 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 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它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傳統方法, 符合人們在信息時代的閱讀方式[1]。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 影響著所有人, 影響著各種場所。當然也包括學校以及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當電視、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被帶到學生面前時, 學生充滿好奇, 感覺新穎無比, 充滿了吸引力。這種好奇同時也被學生帶到了課堂上, 他們開始感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也就是所謂的“黑板+ 粉筆”模式顯得枯燥乏味, 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同時, 教師在接觸多媒體的同時, 不管是主動希望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還是被動感受學生們的需求, 他們都已經認識到了多媒體的重要性。

二、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

1. 利用多媒體拓寬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 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好手寫教案, 上課時還要將重點內容板書在黑板上, 再一一念給學生, 課程最后的隨堂練習, 也需要教師板書, 并一一講解??傮w來說, 一堂課能講授的內容非常有限, 效率較低。在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后, 教師可以在電腦上準備電子教案, 更加方便省時。上課時, 把重點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然后配以更多的、形式多樣的練習題, 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拓寬了課程內容, 也提高了效率。

2.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里,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對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心, 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坐在課堂里, 變得越來越難了。這是讓家長頭疼的問題, 也是讓教師頭疼的問題。但在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以后, 教師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在準備電子教案時, 鼠標就仿佛一只彩色的粉筆, 可以隨意發揮想象力, 字體、顏色都可以選擇, 還可以插入各種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甚至視頻。當學生們學習這樣的課程時, 會感覺到以往死板的課本知識瞬間鮮活了起來, 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多媒體教學把以往“填鴨式”的學習轉變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也是學校大力提倡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升了。

3. 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 要求學生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不交頭接耳等。這樣的課堂, 表面上看去很完美, 教師認真授課, 學生專心聽講, 但此時學生腦子里在想些什么卻是教師無法知道的。所以說傳統模式的缺點就是沒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沒有讓學生去發散思維、自主思考或討論, 并提出問題, 后果就是學生用眼睛和耳朵聽課, 思維卻沒有充分運轉起來。在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以后, 課堂就不那么安靜了, 學生們一個個興致勃勃, 有的學生在互相討論, 有的學生主動舉手提問。多媒體教學首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使他們愿意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思考, 并且在教師的鼓勵下自主發散思維, 深入理解, 并提出問題。通過討論使教師加深理解, 互相交換想法, 還能形成良性競爭。這樣的課堂, 學生就像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可以隨意暢游, 自主探索知識的奧秘。

4. 利用多媒體豐富多學科教育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 對歷史、地理、生物、美術、音樂等課程的重視不夠, 認為這些是偏科、副科, 并沒有什么大用; 另一方面, 也由于這些課程受限于課堂條件, 無法很好開展。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些課程的重要性, 它會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心理成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情商的提升都有較大幫助。所以, 學校也提高了對這些課程的重視, 采取了措施, 在這些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就是關鍵的一步。通過多媒體, 知識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內容, 歷史人物從課本中走了出來, 歷史長卷就在面前展開;山川大河不再遙遠, 地貌人文就在我們眼前; 生物知識不再深奧難懂, 細胞分裂看的一清二楚……而且在應用了多媒體之后, 學生本就喜歡的美術和音樂課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欣賞世界級大師們的名畫, 可以在課堂上聆聽各國歌手的美妙音樂, 這些都將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體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 教案的準備難度增大, 教師的授課熱情不高

在采用多媒體授課模式后, 教師備課的難度隨之增大, 不再像以往一樣, 只需把去年的教案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接著用了?,F在需要多方面的考慮, 要考慮怎樣才能新穎有趣, 怎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還需要插入相應的圖片、視頻和練習題……這些問題對年輕教師來說還相對簡單, 對那些年齡稍大的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題。他們需要重新學習很多新知識, 如幻燈機的使用、電腦的使用、教案的制作等。這需要授課教師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學習能力, 還需要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因此, 有些教師抵觸甚至逃避多媒體授課, 就算勉強去上課, 也是草草了事, 不能得心應手, 教師的授課熱情受到較大影響, 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較差[2]。

2. 學生的好奇大于專注

傳統授課模式雖然有它的缺點, 但也有它的長處。雖然無法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在用心聽講, 但整個課堂井然有序, 在教師的掌握之中。采用多媒體授課后,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 他們帶著好奇心去體會這種新奇有趣的新課堂。多媒體授課給學生帶來了快樂, 也帶走了學生對知識的專注, 讓很多授課都流于表面而忽視了學習效果。正所謂寓教于樂, 它的重點不是讓學生感到快樂, 而在于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而且由于多媒體授課節奏快、效率高, 每堂課的知識含量也隨之增多, 以前兩節課才能講完的內容, 現在一節課就完成了。課堂信息量過大, 使學生無法掌握所有內容, 學生對大量的知識感到疲勞, 學習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3. 教師角色和作用逐漸弱化

隨著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 教師的部分工作被多媒體設備取代, 課堂參與度逐漸降低。有的教師甚至一堂課就是點鼠標, 說幾句串詞, 完全不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的后果就是教師逐漸失去了課堂的主導者地位, 變成了一個旁觀者, 失去了對學生的主導和監督作用。教師在體驗到多媒體授課的方便后, 會逐漸變得懶惰, 不愿再承擔更多責任。學生在長期的多媒體授課中, 缺少了教師的約束和引導, 上課就像看一場電影, 并沒有在腦子中留下深刻印象。最主要的是課堂上缺少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 教師就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狀態和想法。如果切斷了教師和學生的聯系, 課堂也就失去了意義。

四、解決方案及建議

1. 加強教師的多媒體技術培訓

由于鄉鎮中學條件有限, 近幾年多媒體設施剛剛實現從無到有, 對許多老教師來說多媒體是一個新鮮事物, 而且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時還不如學生。所以學校在加大多媒體設施建設的同時, 也要注重加強對教師的多媒體技術培訓, 使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更加充分地理解, 應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同時, 學校也應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創新, 開展多媒體教學評比競賽, 這樣才能使教師燃起新模式下的教學熱情[3]。

2.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成對學習的專注, 都缺少不了教師的監督和引導。即使在引入了多媒體教學以后, 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但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動搖, 依然是整個課堂的掌控者。多媒體只是一種媒介, 通過多媒體把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給學生, 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 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能完全棄之不用, 同學生進行交流, 對知識有針對的講解, 對學生的約束和引導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學模式結合起來, 形成多樣化、立體化的教學模式, 才能保證學生自主而充滿興趣地把知識看在眼里、記在腦子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能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激發學生的興趣, 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還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但也存在著教師缺乏熱情, 角色弱化,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需要學校繼續加強多媒體設施建設和對教師多媒體技術的培訓, 逐步建立完善的多樣化教學模式, 利用好現代科技, 把學校教育推向更高層次。

參考文獻

[1]韓立華.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

[2]杜敏華.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 2010, 38 (18) :9 891—9 892.

上一篇:鄉鎮思想宣傳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行政執法工作交流發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