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記錄

2023-05-29

第一篇:醫院感染病例監測記錄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1.臨床各科醫師熟練掌握醫院感染病例的診斷,當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管醫師應及時向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科室主任及監控醫生)報告,明確診斷后,準確、完整、清晰的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和“醫院感染個案調查表”。“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由經治醫生于24小時內報送醫院感染管理科??剖以诘怯洷旧献龊玫怯?。

2.臨床醫護人員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或感染暴發流行時,立即向科主任及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積極調查發病原因,尋找感染源和途徑,控制蔓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或感染暴發流行時,醫務科、感染管理科、護理部等人員深入臨床調查分析,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組長應在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等指導下,組織經管醫生、護士等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減少或杜絕感染的蔓延,同時報告分管院長,通報有關職能科室,根據情況報告疾控中心。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的控制。

6.臨床醫生必須按照要求,認真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和“醫院感染個案登記表”。

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報告科室:

報告人:

科院內感染病例個案登記表

科室:住院號:姓名:性別:1.男2.女年齡:入院時間:年月日入院診斷:出院時間:年月日最后診斷:住院天數:天預后: 1.好轉2.治愈 3.死亡

醫院感染與死亡關系: 1.直接2.間接 3.無關T:℃

WBC:109 /LHb:g/L

院內感染發生日期:年月日感染診斷:感染部位:1. 呼吸系統⑴上呼吸道感染⑵下呼吸道感染⑶胸膜腔感染

2.心血管系統⑴心內膜炎⑵心肌炎或心包炎3. 血液系統⑴血管相關性感染 ⑵敗血癥 ⑶輸血相關感染

4.腹部和消化系統⑴感染性腹瀉 ⑵胃腸道感染⑶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⑷病毒性肝炎⑸腹(盆)腔內組織感染⑹腹水感染5. 中樞神經系統⑴細菌性腦膜炎、腦室炎⑵顱內膿腫 ⑶ 椎管內感染6. 泌尿系統感染

7. 手術部位⑴ 表淺手術切口感染⑵ 深部手術切口感染⑶ 器官(或腔隙)感染8. 皮膚和軟組織⑴ 皮膚感染 ⑵ 軟組織感染 ⑶褥瘡感染 ⑷ 燒傷感染 ⑸ 乳腺膿腫或乳腺炎

9. 骨、關節 ⑴關節和關節囊感染⑵骨髓炎10.生殖道⑴外陰切口感染⑵陰道穹隆部感染⑶急性盆腔炎⑷子宮內膜炎11. 口腔感染12.其它部位感染:如風診、水痘、帶狀皰疹等

感染因素:1. 糖尿病2. 癌癥3. 手術4. 放療5. 化療6.抗生素7.免疫抑制劑8.引流管9. 侵入性操作 : ⑴ 插尿管⑵ 動靜脈插管 ⑶內窺鏡 ⑷ 氣管插管 ⑸氣管切開10.其它:⑴ 高齡⑵低蛋白血癥(3) 營養不良⑷昏迷⑸ WBC<1.5×109/L(6)手術情況:手術:1.是 2.否氣管內麻醉:1.是2.否切口分類:清潔清潔污染污染 手術名稱 :手術日期:年月日 使用抗菌素:(劑量、時間)

院內感染的病原學檢查:1. 做2. 未 做標本:1.尿液2.痰液3.大便4.血液5.腦脊液6.腹腔積液7.

胸腔積液8.傷口分泌物9.咽拭子10 .其它

細菌種類:1.2.3.4藥敏試驗:敏感:

耐藥:填報人:填報日期:年月日

填表說明:醫院感染病例由報告人于24小時內報告感染管理科,報告人必須是經治醫生。發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電話:8356377)。手術切口感染時填寫“手術情況”。

第二篇: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1、院感辦應對住院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病例感染監測,以掌握本院醫院感染發病特點,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2、醫院感染病例由臨床主管醫生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初步診斷,及時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并且保證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生物檢測率>50%??剖冶O控醫生認真如實記錄本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醫院感染登記表以及相關消毒情況。

3、診斷明確的感染病例,應于24小時內認真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報告院感辦,同時在出院病歷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

4、感控科應每月月進行歸類整理,并將結果反饋相關部門。

5、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6、臨床醫護人員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立即向院感辦報告,積極調查發病原因,尋找感染源和途徑,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確定為醫院感染暴發時,按照《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進行上報。

第三篇: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及報告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訂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臨床醫師應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時,主管醫師應在24小時內網上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科;病人出院時主管醫師應填寫在《醫院感染病例登記本》。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和處理。

二、臨床科室每日交班時應將本科有無醫院感染病例作為交班內容之一,在查房和護理病人時,應對易感人群進行重點觀察。

三、各科室院感監控醫師應承擔本科室與醫院感染病例診斷、預防與控制工作,做好相關登記。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日對科室上報病例情況進行核實,每月進行統計、分析。

五、專職人員通過前瞻性調查和目標性監測,到科室查閱住院病歷等,發現醫院感染病例督促報告。

第四篇:醫院感染監測記錄與分析報告

報告文檔·借鑒學習 word 可編輯·實用文檔

醫院感染監測記錄與分析報告

時間

科室

全院相關科室

監測內容:

①。

失控原因:

處理方法:

影響程度分析:

整改措施:

報告文檔·借鑒學習 word 可編輯·實用文檔

第五篇: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制度

1.住院病人發生醫院感染,應由主管醫生于24小時之內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主管醫生須即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卡》隨即送到感染科。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區調查、核對、登記,并定期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分析。

3.凡發現在同一病區三例以上的相同細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質控員應立即電話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發流行發生,對不及時報告的個人與科室予以一定處罰。

4.疑為醫院感染病人應及時采集標本送檢,在轉科后已留標本報告陽性,并確診為院內感染者,由轉出科室補填登記卡并注明轉歸。

5.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醫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6.醫院感染管理科常規進行漏報調查,漏報與隱瞞不報,予以相應處罰。

醫院感染流行、暴發處置原則

1.臨床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管理制度。 2.醫院感染管理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

(1)證實流行或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科室或病房歷年醫院感染一般發病率水平證實有流行或暴發。 (2)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4)制訂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做適當治療,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

(6)寫出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3.報告主管院長,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并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1)協助當地疾病控制部門進行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的調查與控制。

(2)組織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成員,指導醫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制定有效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據需要,組織有關專家協助對感染病人的診治。 4.當其他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對本院同類潛在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

5.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

一、標準預防

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其基本特點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

3.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二、標準預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論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如摘除手套后;(接觸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染其他人時。

2.戴手套:接觸病人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的物品時,接觸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膚前均應戴手套;對病人既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

3.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眼、口罩,并穿防護衣,以防止醫護人員皮膚、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和消毒。

5.污染的床單及時處理,防止接觸病人的皮膚與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傳播。

6.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處理,以防刺傷。

7.醫護人員進行各項醫療操作,清潔及環境表面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8.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病人應隔離。

三、醫護人員的防護要求 1.基本防護:

防護對象: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強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護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轉運疑似或臨床診斷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和司機。

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使用防護用品。 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

防護鏡:有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噴濺的操作時。 外科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

手套:操作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或破損皮膚粘膜的操作時。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體液噴濺時。 鞋套:進入傳染病區時。 3.嚴密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要給特殊感染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做傳染病尸解的醫務人員。

職業暴露處理及報告制度

為了防止血源性傳播疾病對醫院職工的感染,要求醫務人員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并做好標準預防,如一旦發生銳器刺傷情況,立即按下列規定進行: 1.立即用軟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75%的酒精或0.5%碘劑對傷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處理。 2.盡可能了解暴露源的危險程度。

3.立即報告感染管理科,并做相應登記。

4.由感染性疾病科指導預防及治療(書寫相關病歷)。

5.醫院感染科除對刺傷職工進行血樣監測外,并追蹤隨訪六個月。

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先抽血進行血液乙肝標志物檢查,并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抗體陰性者于皮下注射乙肝疫苗(按0月、1月、6月間隔),隨后復查血液乙肝標志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醫院規劃計劃市場計劃下一篇: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