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保護性約束精神科護理論文

2022-04-20

小編精心整理了《保護性約束精神科護理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菊磕康模河枰跃窨票Wo性約束患者人文關懷,觀察其生活質量的變化。方法:納入120例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分為60例/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人文關懷。比較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

保護性約束精神科護理論文 篇1:

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的護理

【摘 要】對精神科患者實行保護性約束前、約束過程中、解除約束后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颊叽蠖嗖缓献?,給予解釋說明約束的目的、必要性,取得合作,實行強制性約束,應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傷害,引發糾紛。

【關鍵詞】精神科患者;保護性約束;護理

保護性約束是精神科臨床護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項特殊護理操作技術,不是一種簡單的捆綁技術。由于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癥狀支配,常出現嚴重的興奮躁動、傷人、毀物、自傷、自殺、拒絕住院治療、對治療不合作、用藥后步態不穩等,為了限制患者的紊亂行為,確?;颊咦陨砑爸車藛T和環境的安全,保證治療順利進行,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經常采取保護性約束。

1 保護性約束前的護理

1.1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無民事行為能力者,由其代理人代替行使知情同意權,入院時由主管醫生與家屬簽署一份關于“強制性醫療行為”的知情同意書,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與溝通,由于約束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影響首先是自尊受到傷害,并且對約束的體驗是痛苦而深刻的,違背意愿的強制性醫療措施,可引起緊張恐懼、焦慮不安,加以反抗,要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態度要和藹,充分說明目的和必要性,減少因約束給患者帶來的一些不良心理反應。

1.2 保護性約束應由有精神科職業醫師決定,開上醫囑,并且必須注明約束的形式,約束的時限,最長不超過24小時,如果需要繼續約束應重新評估和再次醫囑,在緊急情況下,護士先實行約束的應在約束后盡快通知補開醫囑。

1.3 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肢體活動情況、有無陳舊性骨折、壓瘡、是否存在嚴重自殺、自傷等意外傷害的可能。

1.4 病房中保留一間隔離間,避開其他患者操作,避免其他患者造成負面影響,也可防止其他患者的傷害。

1.5 準備好合適的保護用具、應有至少二名工作人員。

2 保護性約束過程中的護理

2.1 嚴格掌握保護約束的適應癥,嚴格按照病房制定的保護性約束的制度和操作流程進行。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反抗力及暴力行為,要將自我保護和保護患者高度統一起來,避免傷害患者的重要部位,不可強拉一個肢體或部位,要協調一致,先約束雙上肢,再雙下肢,最后固定肩部。

2.2 要有專人負責,重點護理,每隔15分鐘巡視,1-2小時更換肢體位置。密切觀察局部皮膚溫度及血液循環情況,進行受壓部位按摩,防止皮膚損傷、肢體血運障礙或臂叢神經損傷,認真清點保護帶數目,防止自行解脫或被其他患者解開,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并進行嚴格的床頭交接班。

2.3 應在約束部位放襯墊,松緊適宜,最少要有一個手指的空隙,力量要適當。

2.4 定時為患者喂水、喂飯、喂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天冷時及時蓋被、出汗及時擦拭,及時詢問是否需要大小便,保持床鋪及衣物清潔干燥,防止壓瘡發生,不讓患者感到被保護是在遭到懲罰,使患者消除恐懼和敵對心理。

2.5 病情允許時多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用禮貌性、安慰性、鼓勵性語言,再次講解保護性約束的必要性,并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征求醫生同意盡可能減少約束帶的數目和約束時間,如患者已安靜,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約束。

2.6 若患者極度不配合時,踢床鋪、掙扎保護帶,及時配合藥物治療。

3 解除約束后的護理

3.1 解除約束時護理人員不能自作主張,必須經精神科執業醫師同意后方可解除。

3.2 解除時患者情緒會有所好轉,護理人員應再次進行必要的安慰解釋和溝通,

強調保護性約束的原因,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慮,以免解釋不到位,引起患者報復工作人員,也可為下一步治療護理打下基礎。

3.3 解除約束時要仔細清點約束帶的數目,檢查完好程度,及時清洗消毒,以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3.4 應及時做好約束登記,包括患者床號,姓名、約束的原因,約束帶的數目、約束部位、約束和解除約束的時間,還必須有相應的護理記錄。

總之,保護性約束可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使患者理解保護性約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保證治療護理順利進行。同時也要考慮到保護性約束的負面影響,在護理時應加以重視和注意。

參考文獻

李鳳麗、吳強,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中的應用1008-8849(2009)14-1666-02.

作者:陳亞蓉

保護性約束精神科護理論文 篇2:

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的護理人文關懷模式及實施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予以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人文關懷,觀察其生活質量的變化。 方法:納入120例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分為60例/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人文關懷。比較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 結果: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相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家屬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略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和家屬均表示滿意。

【關鍵詞】精神科;保護性約束;人文關懷;生活質量

精神科患者疾病發作時容易出現自殘、傷人、破壞物品等不良行為,故需要進行一定的保護性約束。保護性約束是精神科相對常見的一種行為管制措施[1],配合護理干預,保護患者家屬及科室醫護人員受到傷害,近些年臨床提出在實施保護性約束的同時,需要加強護理干預,體現人文關懷[2],使患者的配合度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本文旨在分析人文關懷對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的實施效果,同時觀察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共120例患者參與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2019年1月~12月[]本病區住院總床日數29896人,約束人次數333人,保護約束率1.1%,從333人中符合本研究要求的120人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中途轉院以及合并其他嚴重內外科疾病的患者。實施隨機分組法,共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均為女性)。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更加人性化。

對照組:年齡:21-59(40.10±5.12)歲;病程:5個月-13年(6.10±2.23)年;住院時間:7-15(11.25±3.32)周。

觀察組:年齡:22-57(40.35±5.18)歲;病程:5個月-14年(6.32±2.11)年;住院時間:7-16(11.31±3.28)周。

組間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加強監測,注意患者是否有異常不適感,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做好家屬的心理工作,告知家屬保護性約束對患者對他人都有一定的必要性。

觀察組60例患者:予以人文關懷,即體現關心、愛護、尊重、重視,具體措施如下:①了解并滿足心理需求。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說明保護性約束期間,會做到的隱私保護事項,使患者病恥感和心理壓力減輕,同時讓家屬放心,加強巡視,及時了解患者各方面需求并盡量滿足,患者日常的喝水、吃飯、大小便等都需要協助其完成,使患者產生信任感并積極配合,在恰當的時機解除約束。注意患者有大小便要求時,盡量加以遮擋,保護患者隱私,使其在舒心的狀態下完成大小便。②保護性約束何時解除的評估。醫生評估病情后判斷患者是否可以解除約束。例如:患者情緒是否穩定、和他人交流時語氣是否平穩、是否有言語威脅、治療配合度情況、制度遵守情況、傷害他人或自殘行為的發生情況、患者本人對保護性約束的了解情況以及認可度等,每天評估一次,了解病情變化情況,以及及時解除約束。③保護性約束患者與非約束患者需分開,避免不必要的傷害。④健康教育。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患者及家屬介紹保護性約束相關知識,例如目的、必要性、作用等,消除錯誤觀念,例如認為該約束屬于懲罰措施,耐心介紹并及時解答疑問。⑤保護性約束的注意事項:不得隨意使用該約束手段,使用時注意患者安全,選擇合適的約束部位,單側上肢約束時,注意對緊貼墻壁的一側或者和其他病床緊貼的一側進行約束,防止墜床,檢查約束帶的牢固性以及其他配件是否正常,隨時關注患者有無不適。

1.3 觀察指標

采用《IPROS量表》[3]評估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包括社交能力、興趣、生活能力以及個人衛生,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統計兩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一名患者對應一名家屬,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不滿意”,總分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60~90分為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人數+較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

選擇SPSS20.0版軟件處理文中計量、計數數據,分別用()、[n(%)]表示,采用t、X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家屬與患者的滿意度均為98.33%,略高于對照組p>0.05(表2)。

3 討論

精神科患者經常會有不良行為,例如自殘、破壞公物甚至攻擊他人,癥狀復雜,為了保護患者本人以及周邊人的安全,需要適當的予以保護性約束,同時結合患者各方面特征予以護理干預。我國護理主張“以人為本”[4],即人性化護理服務,加強護理關懷,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引入人文關懷,營造了整體護理外部環境,傳達護士的真善美[5],使患者更加配合。人文關懷應用在保護性約束精神科患者中,首先了解患者身心需求并盡量滿足,做好家屬的心理工作,使家屬積極配合,加強隱私保護[6],尊重患者人格,幫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并且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約束性措施有一正確的了解,在恰當的時機解除約束,積極落實人文關懷理念[7]。

本文研究結果數據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家屬、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均為98.33%,充分說明人文關懷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取得患者和家屬都滿意的干預效果[8]。

總之,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通過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改善其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培,李密,王美朝. 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的護理人文關懷模式及實施效果探究[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0):195-196.

[2] 王鳳娟. 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A1):94-95.

[3] 譚淑勤. 分析人文關懷在精神科保護性約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7):309-311.

[4] 羅薇,高靜,許冬梅,等. 基于德爾菲法構建精神科護士醫學保護性約束使用現狀調查問卷[J]. 護理研究,2021,35(1):22-27.

[5] 葉愛姣,耿迎霞. 保護性手臂式約束帶在精神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9):270,281.

[6] 王小芳. 保護性約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措施[J]. 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8):318.

[7] 高班玲,孫碧梅,李俊娥.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科病人保護性約束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7,31(12):1522-1524.

[8] 李賢慧.實施人文關懷對精神科封閉式男病房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85-85.

作者簡介:姓名:曹莉莉,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浙江湖州,單位名稱:湖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院級別:三甲,科室:女精神科,出生年月:19970107,研究方向:護理女精神科,學位:無,學歷:本科,專業:護理,職稱:護士,職務:護士。

作者:曹莉莉

保護性約束精神科護理論文 篇3:

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6例顱腦損傷躁動患者設為對象?;陔p色球隨機抽取,均分為對照及觀察兩組,每組33例。予以對照組常規約束護理,對觀察組施以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分析比對兩組首次約束護理后鎮靜評分、躁動/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患者或家屬對患者住院期間被實施約束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首次約束結束后鎮靜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該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1%)明顯低于對照組(33.3%),結果差異顯著(χ2/P :2.031/0.001);且該組對住院期間被實施約束護理滿意率(93.9%)也明顯優于對照組(66.7%),結果差異顯著(χ2/P :1.781/0.001)。結論: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運用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鎮靜評分,降低躁動/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顱腦損傷;躁動

隨著目前日益發展的工業及交通事業,進一步導致了因各類外部因素造成的顱腦損傷發病幾率。該類損傷屬常見外科損傷,特別是急性損傷者,常伴有不同程度躁動癥發生[1]。而在治療過程中,因患者躁動而出現意外事件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颊咭蛟陝訝顩r所致可出現各類不良甚至傷害性行為,而必要的約束性措施則能有效地減少該類事件的發生。因此,約束性護理成為了該癥治療中取得良好療效的重要一環[2]。但傳統常規約束性措施對周圍患者、護士以及患者家屬會造成較強烈的情感反應,甚至部分家屬會產生誤解和抵觸情緒,進一步影響了患者就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而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則較傳統約束性護理更加系統及科學,因此廣泛應用于臨床[3]。本研究特選取66例顱腦損傷躁動患者為對象,以探究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措施

1.1對象基線資料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作為時間區間,且將該時間內本院收治的66例顱腦損傷躁動患者設為對象?;陔p色球隨機抽取,均分為對照及觀察兩組,每組33例。對照組中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范圍40~75歲,平均年齡(55.37±1.94)歲;觀察組中2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范圍40~ 75歲,平均年齡(55.06±2.12)歲。納入標準:①遵循醫囑,本人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②臨床病歷完整且清楚,確診為顱腦損傷躁動者且躁動分級在II 級及以上;③躁動癥狀持續時間≥4h;排除標準:①心、肝、腎、肺臟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經處理能短時間內消除躁動者。自研究起始,其涉及內容均獲得了兩組對象及家屬簽署的知情同意書,同時報備了醫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了批準。對象分組后就基線資料對比未顯示明顯區別性(P>0.05),均衡可比。

1.2干預措施 (1)予以對照組常規約束性護理,包括:①院前的評估: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藥情況,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并實施基本的病理學檢查;②入院后的密切觀察: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狀況,做出有效判斷和風險性措施;③相關安全問題預防:告知患者家屬術后并發癥的可能性,讓患者家屬了解基本的臨床護理措施,預防風險問題的發生;④病情評估后的約束解除:由專家小組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后,確?;颊卟∏榉€定或好轉后,給予約束解除。(2)觀察組則運用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方法為:①組織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形成專人小組,并對患者病程經過及過往護理中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制定適宜護理方案,包括起始時間,各時間點具體措施,各措施后預期獲得效果及最終解除約束標準及時間,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歸納分類,制定相應應對方法;②在約束前期,對患者躁動等級進行評估,可劃分為I、II、 III、IV 級。對I 級患者可不運用約束工具,II級患者需運用約束帶對四肢進行約束,予以III 級患者約束帶及床單分別約束四肢及胸部,而對IV 級患者則需施以手套、四肢約束帶及床單聯用;并對患者精神狀況進行評估,對患者留置管道情況進行記錄;③在約束開始期,若遇緊急情況,則立即對患者予以約束,并通知家屬,得到家屬簽名的同意書后,告知醫生,并聯系醫生于2 h 內補開醫囑,并填寫護理觀察記錄;若遇非緊急情況,則首先對情況予以評估,并告知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告知醫生,開具約束醫囑,對約束所需用物進行準備,約束患者,護理觀察記錄;④在約束維持期,對約束30 min 后的患者開展躁動等級、意識、約束帶松緊程度及約束帶是否會對患者造成包括睡眠、肢體循環等影響進行評估并予以記錄;每小時對患者情況進行巡視并記錄;每2 h 對患者體位予以一定更換,更換過程中主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約束并發癥發生情況;除此之外,應特別注重交接換班過程中患者的安全問題,交接內容主要為之前的護理記錄包括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精神、作息(睡眠、飲食、排泄等)、約束帶情況及管道情況等;約束期間,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宣教相關注意事項,尋求家屬配合;⑤在約束結束期,通過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評估,并通過躁動等級評價檢測護理效果,若經評定到達預期效果,則可予以躁動等級降級處理,隨即可報告醫生,出具解除約束醫囑,并在解除約束一定時間內,對患者仍予以臨床觀察,若無異常發生,則可完成護理觀察記錄結束時間[4]。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在首次約束結束后,運用 Ricker鎮靜-躁動評分量表對患者鎮靜情況進行評估,鎮靜評分范圍為1~7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鎮靜度越高,比較兩組患者鎮靜評分情況;統計并比較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躁動/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除此之外,統計兩組患者或家屬對住院期間被實施約束的護理滿意情況,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最后計算兩組患者或家屬對患者住院期間被實施約束的護理滿意率,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

1.4統計學過程本研究中統計學分析過程均運用專業電腦軟件(SPSS21.0)予處理。統計運算中,分別運用 t及χ2檢驗計量資料( x ±s)及計數資料(%)組間差異。而對比結果值則以P表示,當P<0.05時說明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首次約束結束后鎮靜評分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鎮靜評分更低,且相差程度呈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躁動/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躁動/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明顯低于對照組,相差程度呈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2.3兩組對住院期間被實施約束的護理滿意率比較觀察組實施約束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相差程度呈顯著統計學差異 (P<0.05)。詳見表 3。

3 討論

顱腦損傷可因交通事故、高空墜落、重物砸傷等因素引起,可誘發腦外傷、腦出血等癥狀,是常見神經外科疾病[5]。據報道45% 的顱腦損傷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躁動發生。而就診過程中,患者躁動可能會導致意外拔管、墜床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就醫療效,甚至嚴重會威脅人身安全,因此備受醫學界關注[6]。目前,常規約束性護理往往因其措施過于強硬,往往導致護理結果差強人意。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較常規約束性護理,更注重患者感受,盡可能使患者在舒適的條件下進行控制,最終到達解除約束標準。

躁動患者常會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難以控制危險行為,除對療效具有影響外,還可對自己及醫護人員造成威脅。一般臨床上不建議給患者使用鎮靜類藥物,因患者缺乏自主控制能力,使用鎮靜類藥物可能會導致其呼吸困難引起窒息而危害生命。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目前廣泛應用于顱腦損傷躁動患者的護理中,該護理方式具有最專業人員,并且通過對患者躁動等級及精神狀況進行評價并制定最適宜方案[7]。約束帶對于無自控力患者來說是較好的約束手段,能有效避免如墜床等危險出現,但其若使用不當也可能對患者有一定損害,如造成皮膚損傷或導致患者呼吸不暢等。

綜上所述,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運用保護性約束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獲得良好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鎮靜評分,降低躁動/ 約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曉君 , 惠蓉 , 王丹 , 等 . 臨床護理路徑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應激性潰瘍的干預效果 [J]. 山西醫藥雜志 , 2017, 46(09): 1107-1109.

[2] 趙玉蓮 , 劉輝 , 李晗 . 臨床護理路徑和風險管理體系在急診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 2019, 25(32): 4186-4189.

[3] 彭琳 , 朱雪平 . 系統化護理對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護理質量及預后的影響 [J]. 醫療裝備 , 2018, 31(22): 157-158.

[4] 高班玲 , 孫碧梅 , 李俊娥 .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科病人保護性約束中的應用 [J]. 護理研究 , 2017, 31(12): 1522-1524.

[5] 任麗娜 . 神經外科顱腦損傷躁動患者的保護性約束臨床路徑護理 [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 2018, 22(22): 119-121.

[6] 歐陽玲 , 陳海燕 , 劉昌華 , 等 . 護理風險管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不良事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 2020, 26(01): 129-131.

[7] 程俊 . 保護性約束臨床路徑護理在神經外科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的應用 [J]. 醫療裝備 , 2019, 32(9): 195-196.

作者:李艷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探討論文下一篇:和諧課堂教學高中數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