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

2022-08-25

第一篇: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

產業集群發展的幾點意見

發布時間:2009-5-5信息來源:

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同類企業、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的服務業,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全球性的經濟發展潮流,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是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通過調研,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發展缺乏上下游產業和相關產業支持;

2、低水平重復建設依然嚴重;

3、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低,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4、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我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1、堅持科學規劃、高起點建設

為突出尾毛產業集群特色,按照“科學規劃、高起點設計、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產業集群”的建設思想,對產業集群的地理位置,區位交通、行業資源、企業分布等情況進行定位。

(1)在產業集群規劃方面,以培育產業集群為目標,通過政策調整,在整個產業范圍內統籌生產力布局,明確產業定位,規劃產業分工,制定以促進關聯、合并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集群化發展體系。按照“整合資源、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拉長鏈條、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的質量和數量。使產業集群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承載區和優勢特色產業的培育區。

2、在產業規劃方面,按照“塊狀經濟”發展的特點,以龍頭企業為中心,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引導相關企業集中布局,連片發展。

3、在企業廠房建設方面,按照標準化廠房建設要求集約利用土地。同時,對產業集群道路,網絡建設等基礎設施也要進行科學論證,一次設計到位

2、優化發展環境,提供優質服務

制訂出臺了重點企業掛牌保護、納稅人評議執法部門、檢查收費許可證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對于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進行重獎和表彰,讓他們在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地位,社會上得榮譽。一方面成立經濟環境整治領導組,專門受理企業和商戶的投訴,查處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違法違紀案件,保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每月定期召開一次企業座談會,交流經驗,探討發展新思路,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另一方面重點開展企業同周邊環境的集中整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企業提供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同時對企業生產經營區的基礎設施和娛樂、教育、醫療、衛生等配套工程進行了完善,努力為客商提供一個寬松的生產經營環境。

3、加強體系建設,推進行業管理

在體系建設方面,一是建立融資擔保體系,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更好地滿足企業生產流資需求;二是建設信息網絡體系,建立中國中小企業網站,使其成為企業的門戶,成為企業的宣傳隊。在推進行業管理方面 ,一是成立產業協會,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產業政策及交易管

理辦法,建立了產業之間、產業內部各要素之間自我協調、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機制,促進產業集群自主、良性發展,提升企業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實現利潤最大化;二是以現有大型企業集團為依托,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吸納更多的民間資本從事到產業中來,從而實現由集散地向全國知名的生產經營聚集地的轉變,為最終實現產品的壟斷經營奠定基礎。

4、綜合利用資源,促進循環發展

按照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集成、信息與基礎設施共享的原則、推動產業集群和園區內企業延伸產品鏈條,促進企業間的關聯共生,形成產業集中,連接緊密,資源利用效率高,廢物排放量少的循環型產業,

5、以招商引資為手段,推進項目向園區集中

堅持招商引資五項制度,實行以企招商、以園招商、以情招商,建立動態性的項目信息庫,規劃了專門的尾毛加工區,強力指引工業企業入園發展。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設立聯絡處,打造與經濟發達地區聯系的“新平臺”和招商引資的“橋頭堡”,建立跨區域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新機制。開通政府尾毛產業門戶網絡,為網上招商引資提供方便,并對尾毛產業招商引資有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重獎。

6、創新機制,培養造就管理人才

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協調扶持,引導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技改步伐。以現有大型企業為依托,建立國家級終端產品研發中心,配備一流的設備,同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引進一批高科技人才進入產業集群領域,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和人才支撐。同時,把“有共同語言”企業家和科學家介紹到一起,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聯盟,調動社會資源搭建共享平臺,最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7、打造產業集群的品牌產品,提高集群知名度。

對現有的產業集群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分類整合,從簡單加工向深加工延伸,從粗加工向精加工拓展,拉長集群產業鏈條;同時,依托政府或行業協會,設立基金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不斷培育產業集群的自身品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高集群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

來源:中國中小企業鹿邑網時間: 2008-5-30

第二篇:產業集群發展指導意見

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打造現代產

業聚集區的指導意見

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區的指導意見

(大政發[2010]67號)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全市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現代產業聚集區建設,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推動我市經濟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發展產業集群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中央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我市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把發展產業集群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結構調整、主導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作為推進全域城市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集中全市力量,加快發展產業集群,為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重要支撐。

(二)主要目標

爭取用6-8年的時間,打造8個產值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和壯大8個產值規模在200-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到2012 年,15個產業集群(不含軟件與服務外包,下同)總產值規模達到8800億元,占當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規模達到 13000億元,占當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5%以上。

二、發展產業集群的重點任務

(一)石化產業集群。依托長興島石化工業區、松木島化工區、大孤山石化工業區、中石油大連石化基地,加快引進和推進重大項目,發展石化下游產業和精細化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積極爭取大乙烯項目,并發展乙烯下游產業。2012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2400億元。

(二)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北車集團大連機車廠為依托,加快旅順機車產業園建設,達到年制造各類機車1000臺、城市地鐵車輛1000輛、中高速柴油機1000臺的產能,打造世界級的機車產業基地;以大連機床集團等重點企業為依托,加快數控機床產業發展,打造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數控機床及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研制基地;加快大連灣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建設,建設國內重要的石化、冶金礦山、港口機械等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2012年實現產值17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托金州新區和高新園區,重點發展數字視聽、信息通信、計算機終端及外部設備、工業電子等產品;以金州新區、瓦房店、花園口、莊河為產業集聚區,以高新園區為研發和培訓區,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設計、光電子、太陽能光伏、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產業。2012年實現產值9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四)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集群。依托大連灣、長興島和旅順3個造船基地和相應的配套園區,在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設計上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重點發展液化天然氣船(lng)、大型集裝箱船、超大型原油船、大型重載滾裝船、游輪和游艇、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平臺、大型浮式生產儲油船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進一步發展船舶配套產業,提高配套能力和水平。2012年造船能力達到1400萬載重噸,實現產值800億元;2015年達到1500萬載重噸,實現產值1000億元。

(五)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大力拓展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堅持自主創新和信息服務外包并舉,重點發展軟件技術服務、業務流程外包服務、軟件產品和嵌入式系統軟件開發、互聯網絡增值服務、動漫游戲、系統集成等。鞏固和擴大以日本為主的外包業務市場,積極拓展國內外包市場,擴大軟件服務總體規模。2012 年實現產值7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全力支持奇瑞汽車、一汽大客新能源汽車、曙光汽車、易威電動車、鵬迪電動車等整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二十里堡汽車物流城、金州新區汽車及零部件、海灣工業區的規劃建設,加強研發、銷售、物流等配套產業的引進力度,推動整車和高附加值零部件產業加快發展,把我市建成全國重要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到2012年,整車生產能力達到20萬輛,整車及零部件實現產值500億元;2015年達到30萬輛,實現產值1000億元。

(七)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圍繞水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蔬菜產品加工、水果產品加工等優勢領域,加快莊河、普蘭店、金州新區、甘井子、旅順和長海農(水)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和發展;以莊河為主要生產加工基地,支持區域內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發展。在繼續保持實木家具國內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辦公家具和板式家具,滿足國內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城鎮化對家具多樣化需求。2012年實現產值8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1200億元。

(八)新能源及裝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加快紅沿河核電站和橫山、長海、東崗、駝山等風電場建設,以一重大連和重工·起重為依托,打造世界級核電和風電裝備研制基地,提升大連在國家新能源裝備產業的地位。加快發展固體燃料、燃氣、柴油等生物質能源。2012年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實現產值 3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700億元,爭取到2017年達到1000億元。

(九)服裝紡織產業集群。以普蘭店、金州新區、甘井子為主要生產加工基地,重點發展高檔西服、女裝以及職業裝、童裝等,走品牌發展道路,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加快規劃建設瓦房店紡織工業園,重點發展棉紡織、印染、針織、化紡、無紡布等產品,提升面料檔次,占領國內紡織工業的制高點。2012年實現產值4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600億元。

(十)新材料產業集群。以花園口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為核心,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光電子、微電子、新型顯示材料,鼓勵和支持碳纖維、稀土材料、單晶硅、多晶硅、納米材料、鈦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產品。2012年實現產值2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500億元。

(十一)軸承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速機車、風電、航空航天等重大裝備配套軸承,努力將瓦房店建成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重大技術裝備配套軸承產業制造基地。2012年實現產值3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500億元。

(十二)精品鋼材產業集群。依托登沙河精品鋼材產業園區,繼續引進冶金及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以不銹鋼、軸承鋼、彈簧鋼、工具鋼為代表的特殊鋼產品和汽車、家電用板材。加快建設東北特鋼大連基地和鞍鋼新軋-蒂森克虜伯三期項目,形成120萬噸特殊鋼、110萬噸特殊鋼材和30萬噸汽車及家電用鋼板生產能力。2012年實現產值2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十三)節能環保和資源再生產業集群。依托重點節能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治理,實施一批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靜脈產業類)和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飛灰資源化項目建設,重點發展廢黑色金屬、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橡膠、木材、電子產品等資源再生利用。2012年實現產值2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十四)電力設備器材產業集群。以普蘭店為重點,圍繞超高壓、特高壓輸變電建設,發展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發展智能電網。2012年實現產值13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200億元。

(十五)生物和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金州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美羅藥業營城子海洋生物醫藥科研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基因工程技術(抗體、疫苗)、生物芯片(蛋白質芯片、基因芯片)、診斷試劑新劑型生物制劑、海洋藥物、生物醫學材料、醫療檢測設備等。2012年實現產值11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 200億元。

(十六)新型建材產業集群。依托莊河臨港工業區等區域,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新型建材、新型墻體材料、衛生潔具等產品。2012年實現產值20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230億元。

三、發展產業集群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支持政策,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1.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市、縣(區)兩級政府通過整合各類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對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基地(園區)內的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科研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能力建設等。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對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給予獎勵。地方商業銀行在總貸款規模中,劃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支持產業集群發展。在符合信貸政策的前提下,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對產業集群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集群基地內企業的貸款優先提供擔保。建立我市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的建設。

3.培育適宜于產業集群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吸引龍頭企業同時,鼓勵支持引進研發、物流、市場、教育培訓等相關配套及服務企業,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和拉長產業鏈條,使產業鏈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脈,形成物流、生產、研發、中介服務等功能齊全、生產要素配置合理、產業內部分工協作細化和支撐體系健全成熟的產業集群。

4.加強產業集群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重點實驗室和研發機構,培養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向重點產業傾斜,重點引進重點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機制

1.建立產業集群發展工作機制。各區市縣、先導區要高度重視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工作,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將培育發展產業集群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市政府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市經信委負責總體協調,要加強工作調度,建立目標責任制,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2.加強對產業集群的統一規劃。產業集群規劃由市政府統一組織制定,納入大連“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并作為全域城市化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建立統一的招商和工作機制,避免無序競爭。各區市縣、先導區要以集群發展規劃為指導,立足現有基礎優勢,形成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3.創造適宜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環境。按照產業集群發展思路,進一步突出園區產業定位,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建設,打造一流的軟硬件環境。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實行外商投資重大項目協調制度,努力構筑服務高地、項目洼地和資金洼地,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注重發揮專業化園區的載體作用,促進各類資源向產業基地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規模較大的產業集群聚集區。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積極推進中介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在參與政策制定、信息交流、價格協調、技術環保標準、認證制度、行業準入、行業自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整合行業資源,規范市場環境,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5.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節能減排工作。在產業集群建設過程中,注重節約土地資源,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利用集群式發展實現資源高效使用及循環利用,實現污染的綜合治理,努力降低經濟與環境成本,以形成宜居環境與集群產業的和諧互動發展。

6.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產業集群的統計工作,建立準確反映產業集群發展狀況的

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全方位、科學統計全市產業集群的有關數據,為完善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據。

7.加強績效考核工作。將產業集群發展納入市政府對各區市縣和先導區政府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加強對各區市縣、先導區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的考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陜政發 〔2009〕20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增強全省工業經濟實力,現就加快全省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意義

產業集群是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重要的經濟形態。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有效集中,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有利于形成城鄉之間、不同產業之間和大中小企業之間的科學布局,實現產業協調發展;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競爭力;有利于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已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型、技術擴散型、資源加工型和市場聚合型的產業集群,為工業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全省20個產業集群完成工業總產值6500多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近2700億元,占到全省工業總量的90%以上。但與全國工業發達省市相比,我省產業集群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整體規模偏小,支撐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不強,產業配套和園區化水平不高,發展依然面臨許多制約因素,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高度重視,著力推進我省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重點和目標

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工業發展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為支撐,把產業集群發展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與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相結合,與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實現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堅持“抓龍頭、抓配套、抓園區、上水平”,著力扶持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提高產業發展帶動能力;著力延伸產業鏈,提高省內配套率;著力加強企業協作和自主創新,提高集成創新和產品成套能力;著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園區集群承載能力,實現我省產業集群整體發展再上新水平。

在裝備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術、傳統產業四大領域,打造20個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裝備制造領域,重點發展汽車、輸變電設備、航空、航天、重型裝備、機床工具、電子通信設備及元器件、石油裝備、陜北能化裝備和工程機械等產業集群。能源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電力和鹽化工等產業集群。高新技術領域,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衛星導航應用、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和子集群。傳統產業領域,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金、食品、醫藥和紡織等產業集群,以及鉬、鈦、果汁、乳業、肉制品、飲料、方便食品、烘焙、功能服裝、棉紡織、絲綢、防寒服、水泥、玻璃、陶瓷和新型建材等子集群。努力將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汽車、航空、輸變電設備等5個產業集群培育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產業集群。

2009年至2015年,全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25%和18%左右。20個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全部超過100億元,其中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電力、航空、食品、有色金屬、電子通信設備及元器件、汽車和輸變電設備等9個產業集群達到1000億元以上,石油裝備、機床工具、重型裝備、軟件與信息服務和冶金等5個產業集群達到5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省內配套率由目前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到2010年,全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達到10000億元,增加值約3900億元;到2012年,銷售收入達到15000億元,增加值約5600億元;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0億元,增加值約8000億元。

三、進一步完善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措施

(一)編制產業集群規劃,實現跨越發展。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適度超前”的原則,從實際出發,遵循產業集群形成、演進、升級的內在規律,編制《陜西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5)》和20個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規劃及子集群發展實施方案,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指導和依據。各市、縣級政府要根據全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制定當地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著力培育特色顯明、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二)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品牌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形成5個以上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10個以上銷售收入過500億元以上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核心企業,充分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范、信息擴散和網絡銷售中的“領頭羊”作用。以股份制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推進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實現企業體制創新和結構優化。推進行業性并購重組,支持優勢龍頭企業“走出去”,實現低成本擴張。從今年開始三年內將國有資本收益作為國有資本金注入龍頭企業,助其增強資本實力、發展壯大。跟蹤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實行大企業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各級政府和各行業協會要重點扶持一批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產業帶動作用顯著的名牌產品或龍頭企業,著力將我省優勢產業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產業集群。

(三)突出產業鏈條延伸,進一步提高配套率和成套化水平。以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為基礎,明確產業延伸方向和重點,發展研發、制造、銷售、物流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抓好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配套企業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最終產品與零部件廠商的戰略聯盟,鼓勵龍頭企業采用重組、改造等方式,組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以剝離專業化強的零部件和生產工藝,發展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專業化協作水平。抓好核心部件的配套,選擇對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的技術,實施重點突破和攻關。各地要抓住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吸引配套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聚集發展。對轉移到當地的配套企業和產業化項目,龍頭企業要加強產品配套協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支持陜鼓集團、西電集團等龍頭企業提高產品成套能力和集成能力,實現產品成套化。

(四)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圍繞產業集群發展,制定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意見和投資指南,按照“改造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搞好技改項目策劃,建立重點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企業創新體系,重點支持建設2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個省

級企業技術中心、20個行業技術中心,在產業集群重大技術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的研發上取得突破,提高產業鏈上下游整體創新能力。

(五)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工業園區(含各類開發區)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要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現有23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100個縣域工業園區功能和承載能力,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產業集聚度,建立若干個產業優勢突出、產業協作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的“塊狀經濟”和產業集中區。按照專業化、產業化、效益化、生態化的方向,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陜北地區主要圍繞能源化工產業,重點發展資源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生態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支持神華集團、長慶石油公司、延長石油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省有色集團、省投資集團等年銷售收入在20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各建1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關中地區主要圍繞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把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和寶雞高新區打造成資源優化配置、環境優美、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工業園區。支持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陜南地區主要圍繞有色金屬、鋼鐵、醫藥和食品等產業,按照“項目耦合、循環發展”的要求,實現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四、加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產業政策。落實國家關于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相關政策。圍繞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制定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發展引導目錄,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發展潛力的重大產業化項目以及對從事優勢行業產業配套的企業,省、市政府及有關工業園區要給予重點扶持。通過“飛地工業”等多種途徑有序推進省內區域間的產業轉移,妥善處理好產業輸出地和產業承接地的利益關系,對遷入企業所繳納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從納稅起按兩地協商的比例分成;對因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政府主導性搬遷的企業,實行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的政策。

(二)融資政策。各級政府要積極推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重點企業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完善信用體系,改善融資環境。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龍頭企業和重要配套企業,運用銀團貸款、商業承兌匯票、企業短期融資債券等方式予以支持。協調爭取金融機構運用政策性貸款支持產業集群建設和發展,支持外匯管理部門改進對進出口企業的結售匯賬戶、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等外匯管理方式,支持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面向產業集群各類企業的保險服務工作。鼓勵發展風險投資,設立創業投資機構,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向產業集群投入,參與項目建設。加大企業境內外上市力度,發揮區域性資本市場作用,擴大企業直接融資。強化對企業的融資業務培訓和輔導,引導企業運用多種信用工具和多渠道融資方式籌資。建立5—10個2000億元以上的產業發展基金,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

(三)土地政策。對產業集群龍頭企業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給予重點保障,其用地指標在全省統一平衡、調配。積極發揮政府土地儲備職能,采取征用、收購、置換等多種方式,對產業集群度高的重點工業園區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和儲備,按照“先期介入,預審協調,快速辦理”的原則,建立產業集群發展土地審批“綠色通道”。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可建設標準廠房,進行公開出讓或出租,解決企業用地困難,縮短建設周期。

(四)招商政策。加強招商引資戰略研究,密切關注國內外大企業經營及投資動態,不定期地發布招商引資項目指引。以工業園區和企業為主體,采取以商招商、以項目招商、以資源招商、以產業鏈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多種方式,實現招商引資由依靠政策優勢向環境優勢轉變,由數量為主向質量為主轉變,由生產型投資向生產型與服務型投資并重轉變。發揮西安高新區等重點工業園區的招商平臺作用,開展聯合招商,促進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整體推進。對于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關鍵招商項目,省市兩級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或獎勵。

(五)財稅政策。設立省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并整合科技創新資金、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和外貿出口專項資金,按照突出重點和集中使用的原則,采取貸款貼息、專項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向產業集群傾斜,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和龍頭產品做大做強、配套企業和配套產品做專做精、產業鏈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和建立產業集群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各市、縣級政府也要根據實際,設立一定額度的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市、縣其他專項資金向產業集群傾斜。積極落實企業西部大開發、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國家重點支持行業等有關稅費優惠政策,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五、加強產業集群發展的組織領導

成立全省產業集群發展領導小組,由主管工業的副省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國資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金融辦、省統計局、省質監局、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中小企業局等省級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全省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對國內外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和動態的跟蹤和研究,建立和完善當地的產業集群統計評價體系。要加大對產業集群的宣傳力度,形成“抓工業就要抓產業集群”的理念和良好氛圍;要積極開展省內行業之間、地區之間以及與省外發達地區之間的協作交流;要按對產業集群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要以園區為依托,吸引和發展一批能夠為產業集群提供融資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技術創新、產品檢測、信息咨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務的中介機構,向企業提供從創業到發展的全面服務,切實促進全省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實現建設西部強省的目標。

陜西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十九日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布日期: 2012-03-02 來源: 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作者: 點擊數: 209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

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2〕1號)、《國 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 32號)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

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 的路子,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重大意義

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已進入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由松散型利

益聯結向緊密型利益聯結轉變,由單個龍頭企業帶動向龍頭企業集群帶

動轉變階段。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新階段的需要,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

集群,以農業優勢資源為基礎,以若干涉農經營組織為主體,以農業產 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以相關服務機構為輔助,以加工集聚地為核心, 以輻射帶動的周邊區域為范圍,圍繞農業相關聯產業發展種養、加工 和物流,形成上下游協作緊密、產業鏈相對完整、輻射帶動能力較強、 綜合效益達到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群體,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對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 農業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促進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提高農業生產

經營組織化程度,把家庭經營生產方式與社會化大生產有效銜接,有利 于實現農業向規?;?、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依靠農業 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撐和帶動,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對農業產業區域

和農產品加工業進行優化布局,有利于實現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促進

農業穩定發展、農業綜合效益提升和農民持續增收。發展農業產業化 集群,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相鏈接,有利

于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和勞動力價值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

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科學途徑。在農業產業 化進程中,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產業集群模式,通過培育龍頭企業、農民 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品

種、新工藝、新理念,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有利于帶動 當地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的積聚效應,有利于實現區域資源 共享,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有利于形成區域產業

和企業競爭優勢,促進企業規模發展;有利于促進涉農企業技術創新,提

高企業競爭力;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提升品牌化地域產品的知名度,增

強區域農業經濟競爭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推進“三化”協調發展

的重要舉措。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有利于實現

一、

二、三產業融合,走

出一條以農業產業化帶動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子。在農業產業化集群

發展過程中,由于相關產業不斷集聚,人口與資本也不斷向產業區集中, 有利于帶動農村城鎮化和農業工業化。通過農業產業化集群把農業的產

前、產中、產后融為一體,實現農業與工業、商業、運輸業、金融業等產

業的緊密結合,有利于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引導城市資金、人才、技

術、信息等要素向農村合理流動,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實效,推

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有利于促進“三化”協調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

整為主題,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

平為著力點,以實現新型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堅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集

群和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有機結合,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力結構和布局, 實現規模種養、就地加工、產銷銜接、品牌發展,完善現代農業產業 體系,做優戰略性主導產業,做強區域性優勢產業,做大地方性特色產業, 促進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質量安全,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 收和區域經濟發展。

(二)目標任務。到2015年,形成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 集群100個、50億元以上的集群50個、100億元以上的集群20個; 到2020年,形成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300個、50 億元以上的集群100個、100億元以上的集群50個。

圍繞上述目標,按照“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 的原則,選擇一些基礎條件好、比較優勢強、發展潛力大的農產品 生產區,通過建設規?;?、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原料生產基地, 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措施,著力打 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形 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格局。

———建成一批高標準原料生產基地。強化上游產業鏈建設,發展規 ?;?、標準化、集約化、綠色環保的原料生產基地,推進高標準生產 基地建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糧食作物、畜禽養殖、特 色種植等大型原料生產基地,實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 從源頭上保證原料供給和質量安全。

———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引導有條件的加工型龍頭企業向產業 集聚區集聚,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在扶持壯 大現有60家國家級、56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同時,培育發 展一批新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通過大企業強強聯合、中小企業分工 協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性強的大 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通過購并重組、參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 形成一批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群體。 ———打造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發揮區域龍頭企業品牌優勢,整合 品牌資源,打造區域品牌,提升品牌價值。通過整合技術、人才資源, 增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場占有率、影響力 和知名度。加大宣傳和推介力度,打造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 ———發展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政府引 導、社會投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發展一批與農業產業化集群相配 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步完善鮮活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和冷鏈物流 體系,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農超(批)對接,為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 提供配套服務。

三、科學規劃布局

堅持以區域資源優勢為基礎,以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為重點,與創建省

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有機結合,統籌布局農業產業化集群。按照創新、 提升、優化、拓展的思路,著力推進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充分發揮農 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著力推進企業科技 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著力推進產業鏈建設,實現生 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優化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 促進產品質量提高,推進品牌建設,拓展市場空間和發展領域,增強示 范、集聚、輻射帶動功能,推動農業產業化快速健康發展。各省轄市 、縣(市、區)政府要結合當地農業資源優勢,按照有利于土地、資本、 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集聚和合理配置、有效銜接的原則,科學制定 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

籌兼顧,精心部署,積極推進。按照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

規劃,依據我省現有農業資源優勢和農業產業發展現狀,重點發展面 (米)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飲品、茶葉、花卉(木)、中藥材、 調味品、林產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集群。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用地政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要優先用于農業 產業化集群內加工型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集群內的養殖加工企業用 地,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二)落實用電優惠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集群供配電設施建設,優 先保障農業產業化集群生產用電需求;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用 電給予支持。

(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培育農業產 業化集群。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生產線貸款、新(擴) 建畜禽養殖基地或種植原料基地的貸款,財政按實際貸款額給予貼息 支持;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購置檢測儀器設備給予資金補貼;對與農業產業化集群相配套的農產 品批發市場給予資金補助。對考核合格的農業產業化集群,省財政給 予資金獎勵。

(四)強化金融支持。加強涉農擔保體系建設,各級政策性投資擔保機 構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放寬擔保條件,對龍頭企

業融資項目,擔保費率在市場同等條件下給予10%的優惠;對為農業產

業化龍頭企業提供擔保額度超過全年業務總量10%的,各級財政要提高

對其代償損失和風險準備金的補償比例。鼓勵農村金融創新,加快發展

村鎮銀行,擴大涉農小額信貸規模。各金融機構要在授信額度、涉農 金融產品等方面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集群的扶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保險

機構在農業產業化集群開展政策性保險業務,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保

險機構的補貼力度。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加大對符合

上市條件的龍頭企業的培育,支持已上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配股

增發、發行可轉換債券等進行再融資。

(五)鼓勵科技創新。整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人才、實驗設備等資源, 建立公共科研開發推廣服務平臺,提升科技創新與推廣能力。支持農業產

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 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提高企業的自

主研發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支持農業

產業化龍頭企業申請專利,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農業產

業化龍頭企業新設立的國家級研發中心給予財政補貼。鼓勵農業產業化

龍頭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獎勵。 (六)推動對外開放。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對外合作,加大招 商引資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國內外知名涉農企業開展資 本、技術、人才合作,大力引進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提高企業綜合競 爭實力,促進產業產品結構升級。引進的項目享受省產業集聚區招商引

資同等獎勵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

對外貿易,擴大農產品出口。

(七)強化人才培養。各級政府要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

工培訓納入“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創業人才培訓計劃”

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人才培訓工程,在資金上給予適當

傾斜,采取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辦法,整合社會資源,加大培訓

力度,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高校 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培養適應農業產業化集 群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工作責任。建立省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領導組織機構, 形成部門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合力推動的工作機制。省 農業廳承擔領導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協調落實有關事項。省發展改革

委、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國土資源廳、糧食局、畜牧局、供銷 社、省政府金融辦等部門要按照職能,細化方案,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各

省轄市、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辦事機構,協調解決重要問題。 (二)科學認定考核。農業產業化集群的認定標準暫定以下5個方面:一

是以加工集聚地為核心,產業鏈相對完整,并輻射帶動一定的區域。二是

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由多家經營組織連片發展形成特色產

業較為集中的區域。三是種植加工類集群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帶動

農戶1萬戶以上;養殖加工類集群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帶動農戶 5000戶以上。四是農業產業化集群內的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60%以上。

五是農業產業化集群內的生產加工型企業自建基地生產的原料或與當地農

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簽訂合同收購的原料,占生產加工原料的50%以上。

今后,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形勢需要,標準將逐步完善。 做好認定考核工作。根據我省農業產業化集群標準,省對各省轄市、縣

(市、區)申報的農業產業化集群進行認定并命名授牌,給予優惠政策。 對農業產業化集群實行動態管理,建立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對命名授

牌的農業產業化集群,經過3年的培育發展后進行達標驗收(達標標準、

考核辦法另行制定);驗收達標的給予相應獎勵,未達標的不再享受優惠

政策并摘牌。 (三)開展配套服務。充分發揮各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的作用,在農業

產業化集群設立農產品質量檢測點,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

促進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中介服務機構的功能, 支持金融、法律、會計、物流、信息服務、技術輔導中心等配套服務體

系向農業產業化集群拓展,提供優良服務。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

多種形式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

專業合作社相融合,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按照市場運作機制成立中介服

務組織,為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衡政〔2006〕7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市、開放興市、特色立市”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產業,加速我市經濟強市建設步伐,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快我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目的意義

產業集群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向。其基本特征是:地理上靠近;有相互關聯的企業和機構;相關于某一特定的產業領域;各企業、機構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市初步形成了23個年銷售收入(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其中,省級重點產業集群、安平絲網產業集群、棗強皮毛產業集群、桃城區工程橡膠產業集群、景縣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棗強玻璃鋼產業集群、冀州采暖鑄造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營業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上。我市產業集群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對縣域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到2005年底23個產業集群共有企業(攤點)32000個,從業人員315000人,完成銷售收入(營業收入)約595億元,實現利稅86億元。其中安平絲網、景縣的汽車零部件、棗強皮毛產業集群生產企業產值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

二是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優勢。我市六大省級重點產業集群主導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其中,安平絲網占據了國內80%的市場份額,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是初步形成了塊狀經濟格局。經過歷史的演變和多年的培育,特色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如絲網產業形成了安平國際絲網產業基地和相對集中的10個絲網工業小區;棗強皮毛產業形成了以大營鎮為核心的生產基地;棗強玻璃鋼產業形成了以棗強玻璃鋼科技工業園為中心的生產基地。

四是擁有一批骨干企業。我市各大產業集群,特別是六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已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骨干企業。如安平造紙網廠、寶力集團、中鐵建集團、恒潤集團、春風集團等。這些企業生產規模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且具有較好的工裝設備、較強的研發能力、較優的管理模式,在各個產業集群中起著重要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五是產業集群及其產品市場知名度較高。我市六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均被有關部門授予“基地”稱號;安平絲網、大營皮毛、衡水工程橡膠、棗強玻璃鋼、冀州暖氣片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產業特色明顯,產業群體規模大,發展趨勢好,使我市工業經濟成為全省范圍內獨具特色的經濟群體,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產業集群代表了特色產業發展的演進方向,是區域經濟規?;l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對促進我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是推進工業化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過程。我市工業經濟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化工橡膠、絲網、皮毛皮革、采暖鑄造等十大特色產業。各縣市區也相繼形成了對本地經濟有一定支撐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證明,產業集群是特色產業的高級階段。要保持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勢頭,就必須加大以建設產業集群為目標的各項工作力度。

(二)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是實現結構調整目標的主要途徑。成熟的產業集群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配置合理、產業內部分工協作細化和支撐體系健全。這就從客觀上要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管理結構、技術結構必須進一步優化升級。產業集群的建設過程就是通過市場的引導和政府的推動來實現結構優化的過程。

(三)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是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縣市區的優勢特色產業對本地經濟的支撐作用已經十分明顯。要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力就必須實現區域特色經濟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就必須整合現有資源加速產業集聚,就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步伐。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按照“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規模經濟優質化”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現有特色產業為基礎,以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質量、提高產業在國內外影響力、打造區域經濟競爭優勢為目標,以抓好載體(工業園區、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和行業協會建設為突破,以聚集發展、滾動發展,培育龍頭企業和新上相關項目為途徑,努力實現“六個一批”,即:通過打造平臺,聚集一批(規模企業進園區,初創企業進基地);通過扶持引導,發展一批(鷹型企業);通過培育龍頭,壯大一批(龍型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升一批;通過內聯外引,新上一批;通過規范治理,淘汰一批。不斷加大政府的扶持和引導力度,促進我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健康發展。

(二)總體目標:以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集中培育發展一批規劃科學、主業突出、特色明顯、規模大、鏈條長、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到2010年,全市培育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3個(安平絲網產業集群、棗強皮毛產業集群、景縣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5個(桃城區工程橡膠產業集群、棗強玻璃鋼產業集群、冀州采暖鑄造產業集群、景縣鐵塔鋼構產業集群、深州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經濟總量占全市縣域經濟總量的65%以上。在做大做強安平絲網產業集群、棗強皮毛產業集群、桃城區工程橡膠產業集群、景縣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棗強玻璃鋼產業集群、冀州采暖鑄造產業集群等6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的同時,再重點培育6個市級重點產業集群。

各縣市區要確定1-2個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或優勢產業,建成1-2個配套設施完備,發展勢頭良好的產業集群;每個市以上重點產業集群要分別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帶動作用較大的特色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創業輔導基地。

全市重點培育安平造紙網廠、鶴煌網業有限公司、億利萊公司、競佳公司、寶力集團、中鐵建集團、橡膠股份公司、思爾可公司、歐亞集團、恒潤集團、科力公司、冀暖公司、新春公司、冀州鐵廠等重點骨干企業爭創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省級重點產業集群每年新創省名牌和著名商標各2個;市級重點產業集群每年新創省名牌和著名商標各1個。

省市級重點產業集群年內均要建立起組織規范、協調有力、作用明顯的行業協會。

三、基本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按照產業集群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確立企業在發展產業集群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集聚發展原則。增強集聚功能,強化專業協作,發揮群體優勢。把優化產業布局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集聚。

(三)技術創新原則。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技術進步,打造產業名牌和區域品牌。

(四)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原則。推進產業集群信息化建設,加快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開放促發展原則。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招商

引資力度,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和領域,實施“走出去”戰略,廣泛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六)可持續發展原則。把發展產業集群與推動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結合起來,合理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

(七)效益為中心原則。以現有特色產業為基礎,加大管理、引導與培訓工作力度,積極扶持依法納稅意識強、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遏制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擴張。促進財政增收,實現產業良性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深化認識,強化領導與協調機制。產業集群建設是一項內容廣泛的系統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深化對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認識,加強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工作的指導??h市區政府要立足本地優勢產業,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制定并落實各項扶持措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要素市場,完善服務體系,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為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為加強對發展產業集群工作的領導與協調,市政府決定成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市中小企業局、發改委、財政局、國土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聯社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中小企業局并負責日常工作,并發揮好對產業集群建設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作用。

(二)促進生產要素集聚,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產業集聚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內在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和落實好鼓勵產業合理集聚、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消除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各種障礙。在縣城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合理布局工業園區;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路北大工業區”和“三區合一”的戰略思想,路北工業區將建成以特色產業為基礎的若干特色園區,整合集中各產業集群的骨干企業進區發展。由市中小企業局牽頭,開發區管委會、市規劃局、市發改委、市工商局配合,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引導骨干企業進駐。根據路北工業區的整體規劃和有關政策,以企業自愿進駐為原則,地方政府不得干涉。

在促進生產要素集聚過程中,要注重延伸產業鏈條,細化專業分工,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一是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范、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二是鼓勵龍頭企業采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三是結合創業輔導基地建設,鼓勵創辦與本地特色產業相關的初加工產品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四是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引進,拉

開產品檔次,避免產品雷同,延伸產業鏈條。

(三)建立專項基金,加大政府的扶持與引導力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我市及各縣市區要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用于扶持省市兩級重點產業集群的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模具中心、產業信息中心、產業物流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專項資金科目,解決省級“重點產業扶持資金”的配套問題。通過扶持重點產業集群公共平臺建設,引導產業集群健康、快速發展。

(四)實施“培龍育鷹”計劃,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的形成和不斷壯大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環節。為加快龍頭企業建設、促進成長型企業發展,市政府于2005年初制定了《衡水市“培龍育鷹”規劃》,并遵照“六好”原則篩選出100家“龍鷹”企業。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衡水市“培龍育鷹”規劃》要求,對這100家龍型和鷹型企業實行重點幫扶。一是支持龍鷹企業聘請業內專家研究制定本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二是建立“領導幫扶制度”和“部門聯系制度”,對龍鷹企業分別由市縣(市、區)兩級紀檢監察和企業主管部門實行掛牌保護;三是強化銀企合作措施,爭取金融部門對龍鷹企業發展的持續支持;四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財政支農資金、基本建設資金、重點項目資本金、技術改造資金、科技三項費用等均向龍型鷹型企業傾斜,每年安排的總資金額度不低于總量的50%。實行積極的稅收扶持政策,市、縣(市區)稅務部門要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對中小企業制訂的各項稅收減免政策,要對龍鷹型企業加強有關稅收減免政策的宣傳和協辦等工作。

(五)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采取政府扶持、社會資助、企業投入為主的方式在省市重點產業集群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模具中心、產業信息中心、產業物流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合體;鼓勵興辦面向產業集群的資產評估、法律咨詢、物業管理、倉儲物流、信用擔保、報關報檢等中介服務機構。市縣兩級信用擔保機構要把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每年為各產業集群相關企業提供擔保額度要達到擔??傤~度的60%以上。

同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協調和組織工作力度,要借鑒我市和外地的成功經驗,積極推動產業集群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管理、規范企業行為、強化行業自律及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

(六)發揮創新體系建設的促進作用,優化產業集群。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各縣市區要廣開思路、多措并舉,切實搞好產業集群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同時,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合體。鼓勵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大力推廣通用技術和新材料應用,努力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七)發揮工業園區和創業輔導基地的載體優勢,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按照“項目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農民向城市集中”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在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功能比較齊全、管理與服務比較便捷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創業輔導基地在扶持創業者、孵化小企業和全方位服務的優勢,立足本地傳統優勢產業,加大相關產業的項目吸納與技術、管理人才及產業工人的吸納力度。采取“保存量,分增量”的稅收分配辦法,鼓勵本地相關企業或配套企業向園區集中。同時,對優勢特色產業進入園區的項目給予用地指標優先和土地價格優惠等鼓勵政策,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創業輔導基地。

(八)提升產業形象,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引導、支持龍頭企業爭創國家和省級名牌、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企業。鼓勵名牌產品企業擴大品牌經營規模,以政府引導、協會促進、企業自主結合為原則,促進以名牌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內部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實現資源共享。

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及行業協會要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依托,加大名牌產品和特色產業的推介力度,促進名牌產品升級晉檔,著力打造區域品牌,提升產業集群的國內外知名度。市中小企業局、市技術監督局要做出創建規劃,并認真抓好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

(九)加強宣傳,濃厚氛圍。市中小企業局要與電視臺、電臺、報社緊密配合,在相關媒體上開設“產業集群的發展動態”專欄。宣傳相關知識、政策、辦法及成功經驗,典型經驗要推到省和國家級媒體上宣傳。通過不斷加大政府的扶持、引導力度和廣泛的宣傳來營造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濃厚氛圍,確保產業集群發展的效果。

二00六年八月十八日

發布部門: 發布日期:2006年08月18日 實施日期:2006年08月18日 (地方法規)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餐飲行業信息化需求下一篇:初一歷史上冊問答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