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業規劃產業布局

2022-07-06

第一篇:產業規劃產業布局

奉化市農業產業布局規劃

前 言

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分析把握農業發展方向,理清農業發展思路,既對我市實現農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這一背景,市政府決定編制《奉化市農業產業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本《規劃》的編制,以《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寧波市農業產業布局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指導,以《奉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基本思路》、《奉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30年)》、《奉化市土地利用規劃》為依據,參考《奉化市旅游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奉化市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2006年—2010年)》、《奉化市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專項規劃,結合我市農業發展的現狀和特征,提出總體思路、功能分區、發展重點、項目布局和保障措施。本《規劃》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之后編制的第一個農業產業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確保農業資源合理、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農業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條件下編制的農業產業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政府為引導的原則,在明確功能分區、發展重點、項目布局時體現前瞻性、原則性、導向性。

1

本《規劃》的規劃范圍為整個奉化市區域。規劃期限分近期(2006-2010)和遠期(2011-2020)兩個階段,以近期為主,對遠期進行展望?!兑巹潯饭卜制卟糠?,第一部分闡述我市“十一五”時期發展的現實基礎與背景,第二部分提出“十一五”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第三部分提出功能區劃,第四部分提出發展重點,第五部分提出重點產業項目布局,第六部分提出支撐條件,第七部分提出保障措施。

一、現實基礎與發展背景

奉化市地處浙東濱海丘陵地帶,位于寧紹平原東南部,行政轄區面積1349.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1公里。經過撤鄉擴鎮建街道,2004年,奉化設6個鎮,5個街道,有行政村354個,總人口47.9萬人。

奉化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是個山、水、田、地、海齊全的農業經濟綜合地區。全市土地面積125.3千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4.6千公頃,占83.5%,建設用地8.3千公頃,占6.6%,未利用地面積12.4千公頃,占9.9%。農用地中,耕地面積26.8千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下同)的21.1%,園地面積11.4千公頃,占9%,林地面積62.9千公頃,占49.6%,其他農用地面積3.5千公頃,占2.9%。當保證率為90%時,水資源總量為6.3億立方米,目前可供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為3.2億立方米,海域面積102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庫山塘2300座,其中大

(二)型水庫2座,小

(一)型水庫15座,小

(二)型水庫73座,山塘水庫2210座。大小海塘71條,總長度41.4公里,其中二十年一遇防潮標準海塘24.74公里。

2004年,奉化農村人口約3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79.2%,是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體的城市。在農村人口中,農村實有勞動力總數24.5萬,男女勞動力比為1:0.89。按照生產部門分類,從事農林牧副漁業9.9萬,其他行業14.7萬。

2004年,全市擁有農機總動力32.9萬千瓦,其中糧食生產和田間作業機械3萬千瓦,占9.1%;農用運輸機械10萬千瓦,占30.4%;農副產品加工機械3.3萬千瓦,占10%;園林和農田基本建設機械0.4萬千瓦,占1.2%;漁業機械10.7萬千瓦,占32.6%。上路拖拉機1898臺,駕駛員1770名。

(一)現實基礎

“十五”以來,我市積極應對農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形勢、新矛盾,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堅持走科技興農和效益農業之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農業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十一五”時期乃至更長階段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農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十五”前四年,全年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7.2%,到2004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18.1億元,比2000年增長32.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遞增6.7%,到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25元,比2000年增加1798元,是歷史上增長最快時期。

2、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扎實的產業基礎。“十五”以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相對集中”的原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狠抓農產品基地建設,狠抓新品種、新技術引進,

具有奉化特色的六大主導產業日益凸現,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到2004年,全市水蜜桃面積達到4.5萬畝,比2000年增加2.91萬畝;花卉面積達到10.5萬畝,比2000年增加8.72萬畝;芋艿面積達到2萬畝;草莓面積達到7500畝,比2000年增加4744畝;竹筍面積達到28.3萬畝,其中雷筍面積4.5萬畝,比2000年增加5000畝;海水養殖面積達到4.7萬畝,比2000年增加4000畝。2004年全市六大主導農產品產值達到13.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70%。

3、農業加工企業不斷壯大,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十五”以來,我市通過“技改貼息、基地補助、促銷補貼”等方式,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同時還通過舉辦農業產業化信息發布會,開展農技人員聯企業、聯基地等服務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到2004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65家,比2000年增加90家,加工農產品20萬噸,實現產值18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38.5%和33.3%。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5家,寧波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5家,滕頭園林、綠之健、今日食品3家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均超億元。到2004年底,我市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國際、國內食品安全和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共計31項,其中ISO系列認證9項,HACCP認證11項,美國FDA登記2項,歐盟注冊2項,有機認證5家,其他認證2項。

4、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環境進一步改善,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十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近億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500余處;投入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資金6610.2萬

元,投入農業產業開發資金8050萬元,改造低產地11萬畝,建設標準農田3.4萬畝。投入農業技術資金1500萬元,引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100項,推廣應用面積30萬畝(次),引進農業新品種150只,推廣種養面積80萬畝(次)。

5、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不斷推進,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了社會化的組織基礎。“十五”以來,我市通過全面實施農產品基地建設和品牌戰略,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取得了突破。到2004年底,全市農產品共有國家原產地標記認證4只,有機食品3只,綠化食品2只,無公害農產品9只,無公害產地11個,寧波市名牌產品12只,省名牌產品3只。18只農產品制訂了35項種養技術規程和產品地方標準,實施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6萬畝。獲得了中國花木、水蜜桃、芋艿頭、草莓、青梅之鄉稱號。

同時,我們也要充分意識到我市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一是農業產業發展空間有限,宜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區域相對集中,與糧田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約農業種養結構的調整和特色基地規模的擴大。二是農業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溝、渠等農田基本設施和產地環境等還達不到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建設要求。三是農業集約化程度比較低,龍頭企業數量相對偏少,總體規模不大,對農業的帶動和支撐力度不足;農業生產仍以家庭經營為主,制約農業產業和規?;l展,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四是農業服務機制不夠健全,技術力量不足,推廣手段落后,推廣體系薄弱;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不明顯的問題依然存在,制約了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五是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還不足,農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農產品加工

流通企業流動資金季節性嚴重短缺,農業的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制約農業的發展。六是農產品出口環境不容樂觀,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有待加強。國際貿易摩擦,匯率調整,一些發達國家頻頻對我國農產品實行“綠色壁壘”和反傾銷措施,制約了外向型農業的發展。

(二)發展背景

“十一五”時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同樣面臨著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1、國際、國內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專家預測,未來5年,世界經濟將保持3%左右的增長,其中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將超過5%。全國經濟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新的迅速發展起飛期。國際、國內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將會給我市外向度相對較高的農業發展帶來日益寬松的環境。首先是農業產業地位確立,農業將日益受到非農業資本的關注,工商資本對農業的投入將會持續增加;其次是區域經濟的合作加強,將為我市引進農業技術、農業新品種、先進的農業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提供更多的機會;再次是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給農業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同時,國際國內之間、區域之間農產品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2、較好的政策環境,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發展中的最根本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繼出臺了扶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稅

費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由于我國“三農”問題的特殊性和長期性,“十一五”時期一系列支撐“三農”的政策將會持續貫徹執行,力度將會繼續加大。這必將會給“十一五”時期我市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城市化、工業化加速推進,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我國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進入城市化與工業化互動,并加速推進階段。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一方面拓展了農產品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將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既有利于農村經濟收入的增加,更有利于農業資源的相對集中經營,為農業產業化、基地化、組織化發展創造條件,為進一步培育專業化、規?;透偁幜^強的農業經濟主體創造條件。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必將帶動工農聯動發展。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隨著消費領域的工業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加劇,工業向農業、農村領域拓展市場的力度將會加大,特別是對農業消費的開拓力度將會更大,這將推進農業機械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更新,推進農業技術革新,促進農業發展。我市處于沿海發達地區,農業發展將會面臨這一機遇。同時,城市化、工業化與農業發展在資源爭奪上將會更加激烈,必須加以妥善處理。

4、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特征的消費升級的發展,為“十一五”農業發展拓展新的空間。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化快速推進,一方面帶動了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為消費升級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日益突出,推動了消費升級,催生了以“生態”為特征的城市綠色建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綠色食品等發展,對農產品需求不

斷提出新的要求。近年來,這種以“生態”為特征的消費在發達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日益興起,“十一五”時期這種消費趨勢將保持發展。這既是對傳統農業的一種挑戰,更是農業發展的機遇。

縱觀“十一五”時期農業發展背景,既有不可多得的機遇,也面臨不少的挑戰。

二、總體思路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委“八八”戰略和寧波市委“六大聯動”部署,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設目標,以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堅定不移地實施“品牌立農、科技興農、產業強農”戰略,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推進龍頭企業、農產品基地、農業產業帶建設,營造特色優勢、生態優勢、市場優勢,做強做大特色產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全省精品農業大市、效益農業強市、生態農業名市,寧波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上述總體思路的核心在于堅持“一個指導”,實施“三大戰略”,推進“三大建設”,營造“三個優勢”,實現“一個目標”。

——堅持“一個指導”,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以市場調節為基礎,規劃為指導,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按照“兩特一廣”(特定區域、特定品質和廣泛市場)的特色產業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推廣現代生產技術,實現農業持續發展。

——實施“三大戰略”,就是品牌立農戰略、科技興農戰略、產業強農戰略。品牌戰略就是以品牌來占領市場,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農產品供大于求的現實情況下,只有品牌響、質量高的產品才能有市場,有了市場才能有發展。我市要積極依托現有特色產品基礎,以技術為支撐,以營銷、策劃的手段,創立自己品牌農產品,唱響品牌知名度,為農業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萍寂d農戰略就是以農業技術的創新、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支撐農業產業發展??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農業產業的發展必須有先進技術的支撐。針對我市農業技術原創能力弱的特點,一方面要積極的引進人才,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產業強農戰略就是要以特色明顯、競爭力強、規模效益顯著的主導產業支撐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產品是產業的基礎,產業是整個農業的基礎,沒有強大的產業支撐就沒有強大的穩定的農業。我市要按照主導產業多元化思路,以特色產品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強化龍頭企業帶動,推進基地建設,做強做大特色產業。

——推進“三大建設”,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現有資源推進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帶建設。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發動機,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競爭力強,才能保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推進龍頭企業建設,就是要積極引導、扶持農業優勢企業健康發展,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動力。農產品基地建設是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產業發揮規模經濟的基礎,要積極按照“兩特一廣”的要求和現有發展基礎,大力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帶建設就是要按照區域化布局、

專業化生產、規?;l展的要求,整合資源,集聚要素,形成符合我市資源特征和功能分區要求、布局合理的產業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

——營造“三個優勢”,就是要做足做好特色、生態、市場三篇文章,營造特色、生態、市場三方面優勢。特色就是立足特色資源,面向特定市場,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定位,開發一批特色產品。生態優勢就是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態資源,運用生態型的生產技術和理念,開發一批生態產品,充分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就是要大力開拓市場,加強市場營銷隊伍建設和目標市場的培育,形成廣覆蓋的市場體系。

——實現“一個目標”,就是把我市建設成為全省精品農業大市、效益農業強市、生態農業名市,寧波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為導向的原則。農業產業發展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把握消費需求多樣性和消費升級規律,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農業資源的配置要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地培育農業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促進農業資源和要素向優勢產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體集聚,提高資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

2、堅持政府引導的原則。鑒于農業是弱勢產業和農業主體分散的特征,要堅持政府引導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政府引導要立足預期性、指導性、宏觀性,注重發揮規劃和政策的指導性,注重發揮政府信息的主導性和預期性,強化政府在引導中的服務功能,起好橋梁作用,推動

農業技術、農業中介組織的發展。

3、堅持發揮比較優勢原則。要綜合考慮各地的經濟基礎、資源條件、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潛力,揚長避短、突出地方特色,優先發展具有一定基礎和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使不同區域都能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產品和主導產業,形成我市依托都市、服務都市的現代農業新格局。

4、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市農業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十分寶貴,因此發展優勢農產品,應特別重視可持續發展問題,處理好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農業發展,依靠農業科技進步,對生產技術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大力推行生態農業、節本農業和無公害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經濟、社會、生態的共同發展,實現農業持續發展。

5、堅持產業聯動的原則。產業聯動和產業細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農業發展要立足農業、跳出農業,以工業的理念來經營農業產業,以先進的工業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技術的更新,以農產品加工工業來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以現代貿易流通機制和理念來培育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著眼于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和優勢產業帶的打造,促進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營銷一體化發展,把小產品做成大產業、強產業。農業發展要與城市化發展相互動,在城市化發展中尋找解決制約農業發展問題的辦法和農業發展的市場機會,大力拓展生態農業、城郊農業。

(三)發展目標

今后五到十五年,農業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圍繞“全省精品農業大市、效益農業強市、生態休閑農業名市”的戰略目標,通過實施“三大戰略”,推進“三大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一批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建成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培植一批貿工農一體化的龍型經濟,力爭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以特色產品、農業精品為主體,現代生產經營方式為支撐,布局合理、市場競爭力較強,規模效益明顯的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并再通過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實現全省精品農業大市、效益農業強市、生態農業名市的戰略目標。具體目標:

(1)實現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到201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以上,年均遞增5%,到202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4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到2010年達到9400元。

(2)實現品牌農業持續發展,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再創農業品牌10只,到2010年品牌農產品銷售額占全市農產品銷售額的30%以上,到2020年品牌農產品銷售額占全市農產品銷售額的70%以上。

(3)實現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在保持現有六大主導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按照主導產業多元化發展思路,力爭做大做強種子種苗等六個特色產業,形成“6+6”的產業格局,到2010年主導產業的產值占全市農業產值的80%以上,到2020年主導產業的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

(4)實現新型農業形態持續發展,到2010年,生產、生態和生活相融合的近郊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成為重要的主導產業

(5)實現農業技術的持續發展,今后五到十五年,持續加強農業技術投入和創新,良種覆蓋率保持98%以上,新技術不斷引進推廣應用。

(6)實現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32億元,年均遞增10%以上,全市農產品加工率達到65%以上;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7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

(7)實現農業組織化持續發展。農業中介組織不斷擴大,各大主導產業基本實現產、供、銷一體化,中介組織成為農業產業化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的指導力量。

(8)實現農業資源、生態環境持續發展,在“十一五”期間,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基本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得到控制,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到2010年,完成農田林網建設,生態公益林40.3萬畝,園林式村莊20個。

三、農業分區

(一)農業分區的基本原則

功能分區就是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它是產業布局的基礎。功能區劃遵守以下四條原則:一是以現實發展基礎為依據的原則;二是以比較優勢歸納差異性的原則;三是自然、經濟、技術條件、生產習慣相結合的原則;四是以產業鏈和功能相對完整的原則。

(二)總體分區

按照上述區劃原則,結合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農業資源分布狀況、產業基礎及城市空間結構,“十一五”時期乃至更長的時間,我市農業產業發展總體上形成三大功能區,即:東部海洋農業區、中部近郊型農業區

和西南部生態農業區。

——東部海洋農業區??臻g范圍包括莼湖、裘村、松岙三鎮??偯娣e324.9平方公里,總人口10.4萬人,耕地面積0.52萬公頃。本區北面有丘陵,南臨象山港。象山港內水域風平浪靜,漁業資源豐富;丘陵植被較好,林特和生態具有一定優勢。該區域充分利用港灣優勢,積極發展漁業、林特和蛋鴨養殖業,名牌、精品效應逐步顯現,同時近年來海洋生態觀光旅游農業開始發展。“十一五”及更長時期該區域功能定位是生態型濱海農業。重點發展方向:生態型濱海旅游農業、生態型海洋漁業、生態型濱海林果業、生態型蛋鴨養殖業。

(1)生態型濱海旅游農業。以象山港濱海旅游區(帶)建設和濱海旅游業發展為依托,充分挖掘海洋、濱海岸陸農業資源,農、游結合,大力發展具有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的生態型旅游農業。

(2)生態型海洋漁業。以生態理念為指導,生態技術為支撐,生產生態健康產品為目標,發展海洋漁業,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型濱海林果業。依托該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利用丘陵和濱海灘涂優質土壤和海洋氣候,積極引進優質、特色林果品種,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林果業。

(4)生態型蛋鴨養殖業。依托現有蛋鴨養殖基礎,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用科學養殖技術改造現有蛋鴨養殖模式,以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組織模式推進現有蛋鴨養殖整合,發展節本、節水、無公害鴨業。

——中部近郊型農業區??臻g范圍包括錦屏、岳林、江口、西塢和蕭王廟、尚田部分,總面積323.0平方公里,總人口23.8萬人,耕地面積1.02萬公頃。本區地形由西南向東北舒張,交通便捷,北連寧波中心城市,南接奉化城區,地勢平坦,平原土壤熟化程度高,灌溉條件好,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是奉化市重要的高產糧食生產區和蔬果等經濟作物主要耕作區。“十一五”時期該區的功能定位:都市近郊農業。重點發展方向:穩定糧食等大宗作物、發展城市近郊型農業、高技術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

(1)糧食種植業。著眼于保障糧食供給安全,穩定現有的糧食種植面積,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利用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量。

(2)近郊型農業。利用城市的輻射功能和近郊的區位優勢,依托城市消費需求,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適合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蔬果農業。

(3)高技術設施農業。依托現有設施農業基礎,面向城市多元化市場需求,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培育高技術設施農業基地,大力發展高水平、高技術設施農業。

(4)觀光農業。憑借“聯合國全球生態500佳” 之一的滕頭生態農業區的旅游輻射功能,將花卉苗木的生產與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園林綠化和生態旅游結合起來,發展風格獨特的都市生態農業,帶動近郊生態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發展。

——西南部生態農業區。包括溪口鎮、大堰鎮和蕭王廟街道、尚田鎮部分,總面積605.1平方公里,總人口13.8萬,耕地面積0.60萬公頃。本區由天臺山脈和四明山脈延伸而來,坡地、灘地、谷地和河谷平原是重

要的農耕地帶。該區生態資源豐富和林特經濟、生態農業發展基礎較好,并可持續發展。該區的功能定位:城市生態農業區。重點發展方向:特色林特經濟、生態旅游農業、無公害蔬果農業、生態保護林建設。

(1)生態旅游農業。以優良的資源和良好的林特經濟為基礎,堅持農業與旅游業聯動發展策略,發展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旅游農業,大力發展農業文化產業。

(2)發展林特農業。做好做深“山”字文章,合理開發山林資源,發展山水旅游,加快改造低產低效林,發展名優林特產品。

(3)蔬果農業。利用高山氣候和環境優勢,面向市場,發展適銷對路的高山無公害特色蔬果農業。

(4)生態建設。以建設生態市為目標,加快生態林和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加強西南部地區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建設,促進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

四、發展重點

根據當前產業現狀,今后五到十五年,重點建設糧食、水蜜桃、竹筍、花卉苗木、芋艿、草莓、漁業、畜牧禽蛋、名優茶、蔬菜瓜果、種子種苗、休閑觀光農業等十二大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一)糧食

“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04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萬畝,糧食總產量達7.8萬噸,其中水稻復種面積16.91萬畝,水稻總產量達7.41萬噸。

1、發展優勢:(1)我市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生產、加工、儲藏、

銷售體系完善;(2)糧食主產區已經基本完成標準農田建設,溝、渠、路、林等農田基礎設施完善,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3)糧食生產技術推廣體系比較健全,“良種良法”已經普遍推廣應用。

2、主攻方向: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引進糧食高產新品種,提高糧食生產單位面積產量,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23萬畝面積,保證1.9萬噸的地方儲備糧和1.5萬噸的周轉糧庫存,確保糧食供給安全;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9萬畝以上,總產保持在8萬噸以上,其中水稻復種面積穩定在17萬畝左右,總產保持在7.5萬噸左右;水稻單產水平分別達到早稻400kg/畝、單季中晚稻550kg/畝、連作晚稻、450kg/畝 ;到2020年,全市糧食面積仍保持在19萬畝左右。

4、發展重點:(1)鞏固三個稻作區,即三江平原稻作區、濱海稻作區和山區半山區稻作區。(2)抓好四大基地建設,即三江平原稻作區的5萬畝優質米生產基地和萬畝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山區半山區稻作區的萬畝優質雜交米及有機米基地和萬畝超級水稻基地。(3)積極推進糧食品種(組合)改良和生產技術提高,完成超級稻、單季稻超高產栽培技術試驗,大面積推廣高產優質品種(組合),加強對農戶新型栽培技術的培訓。(4)完善糧食購銷體制,建立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5)整合糧食生產資源,促進糧食生產規?;吞镩g作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

(二)水蜜桃

水蜜桃是我市傳統特色名果,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品種相配套的生產體系,是我市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

支柱產業。2004年,全市水蜜桃面積4.5萬畝,產量3.5萬噸,產值1.4億元。

1、發展優勢:(1)扎實的生產基礎條件,全市現建有現代水蜜桃示范園區三個,水蜜桃專業村11個,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基地。(2)優越的氣候環境條件,我市具有得天獨厚的適宜水蜜桃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生產的水蜜桃品質優良。(3)豐富的品種資源條件。經品種引進和選育,目前我市生產栽培的品種達到120多個,其中主要的栽培品種有30多個,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相配套的優良品種體系。(4)良好的科研基礎條件。建有新品種開發、新技術研究能力較強的水蜜桃研究所和引智成果轉化推廣基地,建立了與國外水蜜桃研究機構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的機制。(5)品牌優勢。市萬畝優質水蜜桃基地2001年被浙江省林業廳列為省級林業特色基地,2002年被列為首批寧波綠色農產品基地,2004年被批準為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錦屏山”牌奉化水蜜桃是全國和省農業名牌產品。

2、主攻方向:優化布局結構,鞏固現有水蜜桃生產基地,發展新的商品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新品種,提高水蜜桃的品質;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強化現代科學管理;強化品牌效應,創新營銷手段,擴大營銷網絡,促進產品銷售;豐富和充實水蜜桃產業的內涵,積極發展水蜜桃生態旅游觀光業,延長水蜜桃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3、發展目標:到2010年,新發展水蜜桃1.5萬畝,凈增面積1.0萬畝,全市生產面積達到5.5萬畝,總產量達到5.0萬噸,總產值達到2.0

億元,形成水蜜桃基地鎮(街道)5個、千畝以上水蜜桃專業(重點)村20個,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新技術應用率達80%以上。至2020年,全市水蜜桃面積發展到7.0萬畝,總產量達到6.0萬噸,總產值達到3.0億元,積極爭創“中華名果”或“中國第一桃”。

4、發展重點:(1)優質水蜜桃基地建設。在尚田鎮、莼湖鎮和裘村鎮等地區,新開發建設優質水蜜桃商品生產基地1萬畝,培植專業(重點)村10個。(2)原有基地更新改造。在溪口鎮、蕭王廟街道、錦屏街道和大堰鎮改造衰老桃園5000畝,建設水蜜桃更新、推廣示范基地及種質資源圃和高標準的引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3)完善市水蜜桃科技示范園。按標準化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種質資源圃,建設果園水利化示范基地、水蜜桃設施栽培示范園。(4)加強科研,開展科技項目攻關。重點突破桃流膠病防治、貯藏保鮮和高品質科學栽培三大技術,建立起品種種苗、防病治病、科學栽培、貯藏保鮮四大技術保障體系。(5)抓好水蜜桃旅游、休閑觀光區建設。充實完善總面積3700畝的溪口鎮新建村和蕭王廟鎮林家村兩個旅游觀光區,同時在溪口、尚田鎮新開發總面積2000畝的水蜜桃休閑園區。

(三)竹筍

全市共有竹林總面積28.3萬畝,其中:毛竹林20.3萬畝,占竹林總面積的71.86%,立竹量3550萬株;散生小徑竹林8.0萬畝,其中雷竹4.5萬畝(雷竹礱糠覆蓋面積1萬畝)。毛竹年采伐量為350萬株。竹筍年產量為5.6萬噸,其中毛筍2.6萬噸,雷筍2.5萬噸,其它筍0.5萬噸。2004年,竹業農業產值達到1.4億元。

1、發展優勢:(1)龍頭帶動優勢。全市現有竹筍加工企業29家,其中21家生產水煮筍及其精制產品,8家生產羊尾筍及其精制產品,年加工各類鮮筍3萬噸左右;竹材加工企業51家,年加工原竹3.85萬噸。(2)市場拉動優勢。全市現有竹筍、竹材購銷專業戶100余人,市場覆蓋長三角地區及日本等海外市場,購銷網絡穩定健全。(3)資源區位優勢。全市11個鎮(街道)均有竹林分布,有8個鎮(街道)的面積在5000畝以上。

2、主攻方向:穩定竹林面積,實施分類經營,積極開發筍用林,合理培育材用林,切實保護生態林;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有機雷筍、有機鰻筍、高產高效毛竹冬筍和鞭筍,相應減少春筍產量;推進竹用林綜合開發,發展竹林禽業、竹林景觀旅游業,拉長竹業產業鏈。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竹林面積達到30.0萬畝,其中有機竹筍基地和無公害竹筍達到10.0萬畝,高產毛竹筍用林達到2.5萬畝,毛竹竹用林達到3.0萬畝,生態竹林達到5.0萬畝,有機雷筍達到2.5萬畝,優質四季筍達到0.5萬畝,反季節雷筍穩定在1.0萬畝左右,鮮筍年加工量達到4.5萬噸,竹業農業產值達到2.0億元。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其中有機竹筍基地和無公害竹筍基地達到15.0萬畝,高產毛竹筍用林達到5.0萬畝,毛竹竹用林達到5.0萬畝,生態竹林穩定在5.0萬畝以上,有機雷筍達到3.5萬畝,毛竹冬筍、鞭筍高產高效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0萬畝,竹業農業產值達到3.0億元。

4、發展重點:(1)萬畝有機雷筍基地建設。在溪口鎮、蕭王廟和西塢街道,實施雷筍標準化栽培,修建排灌設施,建立科技示范點,建成布局面積2.3萬畝的有機雷筍生產基地。(2)有機鰻筍基地建設。在尚田鎮

實施鰻筍標準化栽培,建立5000畝的科技示范區。(3)毛竹筍、竹高產高效基地建設。在大堰鎮尚田鎮開展毛竹冬筍、鞭筍高產高效栽培試驗,安裝竹林噴滴灌設施,建成5000畝的冬筍、鞭筍高產高效基地。在溪口鎮、尚田鎮和蕭王廟街道,推廣石門培育大毛筒的經驗,開展高產高效竹用林培育試驗,建設5000畝的大毛竹竹用基地。(4)竹林景觀開發。依托旅游和生態優勢,以竹林自然景觀為基礎,挖掘竹文化,在溪口鎮和尚田鎮建設集觀賞、研究于一體的竹林景觀園,發展旅游業。

(四)花卉苗木

我市是“中國花木之鄉”,花木品種豐富、品質優異,其中五針松最為著名。三十六灣村是全國五針松的主要產區,也是全國五針松盆景素材的主要產地。目前我市有花木面積10.5萬畝,年銷售各類花木2500萬株,銷售額3.4億元。

1、發展優勢:(1)技術人才優勢。長期的花木栽培造就了我市一大批花木種植人才,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文化,為我市花木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2)產業基礎扎實。全市現有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20家,其中一級資質1家,二級資質6家,三級資質6家。產業布局初步形成了“一地一名”、“一村一品”的專業生產格局,并逐步向規?;较虬l展;(3)市場、品種優勢明顯。全市現有栽培的花木品種多達500種,各種綠化苗木品種齊全,現在已成為紅楓、五針松、桂花、香樟、玉蘭等大規格苗木的主要產地,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同時,長期的花木種植也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花木銷售渠道,培育了一大批花木購銷專業戶。

2、主攻方向: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科技推動,引進優良綠化樹種、高

21

檔花卉品種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穩定面積,優化結構,發展草(鮮)花、防護林苗木和大規格苗木,培植中高檔盆花(鮮花),開發盆景;做強做大園林工程公司,強化龍頭帶動,提高標準化生產程度,提高苗木品質,積極培育市場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

3、發展目標:到2010年,花木面積穩定在10.5萬畝左右,花木年銷售額達到4億元,年均遞增率6%,其中大規格苗木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70%以上。到2020年,花木面積穩定在10.5萬畝左右,花木年銷售額達到6.5億元,年遞增率5%,其中中高檔盆景、花卉的產值在花木總產值達到30%以上,品牌效益明顯,確?;境掷m、快速、良性發展。

4、發展重點:(1)推進花木走廊建設,營造發展氛圍。在江拔線沿線建設全長12公里,總面積25.0萬畝,集生態環境保護、花卉苗木生產、高新技術和示范觀光旅游四大功能于一體的花木走廊。(2)強化基地建設,優化結構。在全市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提升已有的生產基地。同時,推進草花、鮮切花產業基地建設,位于溪口鎮、江口街道和蕭王廟街道,總面積2000畝左右。(3)搭建市場、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在江口建設一個集花卉苗木交易、花木信息交流、花木技術交流于一體的花木市場。(4)重點培植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和各具特色的花卉園藝場(如應氏柏樹盆景園藝、新塔大樹園藝、東方盆景藝術園和金峨茶花園藝等)。

(五)芋艿

芋艿頭是我市傳統的知名特色農產品,有“跑遍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之說。1996年被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聯合命名為“中國芋艿頭之鄉”。2004年,全市芋艿種植面積2.0萬畝,總產值0.5億元,

22

其中芋艿頭種植面積0.5萬畝,常規芋艿1.0萬畝,早熟芋子0.5萬畝。

1、發展優勢:(1)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特征有利于芋艿產業的發展;(2)發展基礎扎實。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具備比較高的種植水平,已經形成規?;a格局;(3)品牌優勢明顯。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農博會名牌(金獎),現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省級農業名牌產品,并通過國家原產地標記認證。

2、主攻方向:整合資源,穩定全市芋艿種植面積。今后五年內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芋艿三大種植區域,即以蕭王廟街道為重點的奉化芋艿頭生產區、以裘村鎮為重點的早熟芋子生產區和以尚田鎮、大堰鎮、西塢街道為主的出口速凍(保鮮)芋子生產區;更新技術,提升品質。繼續推進奉化芋艿頭脫病毒處理、提純復壯工作,加快開發出口保鮮芋子新品種,優化奉化芋艿的品種結構;推廣無公害栽培、標準化生產、有機肥速效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大力促進農民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發展。

3、發展目標: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優化品種結構,做精、做強我市芋艿產業。到2010年,全市芋艿種植面積保持在2.0萬畝,其中早熟芋子種植面積達到0.7萬畝、常規芋艿種植面積調整為0.6萬畝、芋艿頭種植面積達到0.7萬畝,產值達到0.8億元。到2020年,全市芋艿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產值達到1.1億元

4、發展重點:(1)萬畝無公害芋艿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開展生產基地認證,強化芋艿生產標準和產品標準的實施,完善服務體系。(2)優質芋種繁育體系建設。在滕頭建立芋艿頭脫毒快繁中心,進行組織培養,提純復壯,恢復和提高奉化芋艿頭獨特的品質;在蕭王廟街道建立500畝原

23

種生產基地,利用引進的親本材料,結合我市現有的育種材料,通過育種技術的研究,培育出高產、優質的芋艿新品種。

(六)草莓

我市種植草莓已有20多年的歷史,草莓品質優異,經濟效益明顯。2001年1月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命名為“中國草莓之鄉”。2004年全市草莓種植面積0.75萬畝,產值0.6億元。

1、發展優勢:(1)優越的生產條件。有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地理環境,適宜草莓種植,草莓品質獨特。(2)良好的發展基礎。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品牌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經營模式,建立起了“專業購銷組織+草莓協會+草莓專業大戶”形式的產業化經營體系。(3)過硬的品牌優勢。我市有“中國草莓之鄉”的稱號,產品已被評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省及寧波市級名牌產品,“奉冠”牌商標已成為省著名商標和寧波市知名商標,草莓的知名度在省內外市場日益提高。

2、主攻方向:堅持走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品牌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之路,大力推進基地建設,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技術,進一步提高奉化草莓的知名度和品牌;按照產業聯動發展的思路,搞好品牌運作,做足做深草莓文化,發展草莓觀光旅游業,拓展草莓發展新的空間。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奉化草莓產業實現基地現代化、生產無害化、品種優質化、產品綠色化、經銷聯動化、產業高效化,年產值達到0.8億元。到2020年,產值達到1.5億元。

4、發展重點:(1)優質草莓基地建設。實施以尚田鎮為主的萬畝核心示范基地建設和500畝優質高產示范基地建設。(2)草莓良種繁育基地

24

擴建。在鞏固原寧波市草莓良種繁育中心基礎上,擴建良種繁育基地100畝。同時加快奉化市草莓研究所新品種的引進培育和科技試驗及配套設施建設。(3)在草莓主產區尚田鎮的方門至冷西點建立一個設施齊全的千畝草莓旅游觀光園區,同時創辦奉化市草莓合作組織(合作社或經營公司)。

(七)漁業

得益于臨海優勢,我市漁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扎實。2004年,全市漁業總產量8.5萬噸,漁業總產值7.38億元,其中海洋捕撈產量4.7萬噸,產值3.7億元,海水養殖產量3.5萬噸,產值3.2億元。

1、發展優勢:(1)我市地處象山港北岸,具有發展漁業的地理優勢。(2)海洋捕撈業基礎扎實,2004年全市大馬力鋼質漁船379艘,捕撈產量達到4.7萬噸,產值達到3.7億元。(3)海水養殖發展迅速。目前我市海水養殖業已形成海水網箱、牡蠣和海水池塘養殖三大產業,養殖品種結構得到全面調整,名特優新品種得到全面推廣,延繩式牡蠣養殖、低壩高網等養殖技術新方式推廣應用。到2004年,已獲得寧波市名牌產品2只,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4個、無公害基地2個。

2、主攻方向:(1)提升水產養殖業。根據沿海各鎮的自然條件和養殖現狀,加快漁業養殖基地改造,逐步形成標準化海水網箱養殖區、牡蠣養殖區和藻類養殖區。(2)鞏固外海捕撈產業。以莼湖鎮為重點,加快漁港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控制捕撈強度,不斷進行捕撈作業結構調整;著力推廣漁船微凍保鮮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逐步規范產供銷一體化、漁工貿相結合、前后方相配套的外海捕撈產業;(3)開發生態休閑旅游漁業。以溪口風景旅游區為紐帶,依托象山港天然魚池和島嶼眾多的自然風光,大

25

力發展海上旅游、海涂娛樂、海洋垂釣、漁業文化等旅游休閑漁業。(4)保護海洋和濱海陸域生態環境。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9萬噸,總產值8億元,其中海洋捕撈4萬噸、產值3.3億元,水產養殖6.0萬噸(海水5.2萬噸,淡水0.8萬噸)、產值5.3億元,水產品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海洋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海洋生物資源衰退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海洋防災、減災體系逐步健全,抗災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12.0萬噸,總產值13.0億元,其中海洋捕撈4.0萬噸、產值3.5億元,水產養殖8.0萬噸(海水7.0萬噸,淡水1.0萬噸)、產值9.0億元,水產品出口創匯1億美元。海洋生態環境完全改善,海洋生物資源呈現恢復性增長,海洋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抗災能力大幅增強。

4、發展重點:(1)莼湖萬畝生態漁業特色園區建設。由海水養殖區、水產品加工區、懸山島旅游區和桐照漁港組成,總面積約1957公頃。(2)海水網箱養殖基地。以象山港中部海區的雙山、鴻峙至南沙等為重點養殖區,海域面積約350公頃。大力推廣大規格抗風浪網箱養殖,推廣實施生態養殖技術。(3)牡蠣養殖基地。以象山港底部獅子口內海域為重點養殖區,海域面積約540公頃。積極推廣牡蠣清潔化生產技術,以今日集團為依托推廣太平洋牡蠣的養殖,建設好牡蠣產業基地。繼續鞏固提高寧波市“魚貝藻生態養殖和產業化”示范基地。(4)海水池塘養殖。以松岙鎮小獅子口、裘村鎮內塘和莼湖鎮飛躍塘為主,加強海水池塘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對現有1.7萬畝面積的海水養殖池塘進行改、擴建,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提高現有養殖技術和水平;大力引進名、特、優、新的水產養

26

殖新品種,不斷提升養殖業的檔次和水平。

(八)畜牧禽蛋

十五期間畜禽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畜禽業主要包括生豬、肉雞和生態蛋雞養殖。2004年,全市生豬存欄6.1萬頭,家禽存欄210萬羽,全市畜牧產值2.45億元。

1、發展優勢:(1)畜禽生產是我市農業的一大支柱產業,飼養歷史悠久,特別是蛋鴨生產,飼養量位居寧波市之首;(2)畜禽產業化已初具雛形,形成了良種繁育、飼料供應、畜禽養殖、產品銷售體系,并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銷聯合體;(3)無公害畜禽生產技術已全面推廣,各類生態養殖模式(蛋鴨離河圈養、竹園、果園、茶園養雞、生物蛋雞規模養殖等)不斷涌現,標準化生產已經形成。

2、主攻方向:整合現有畜禽養殖資源,穩定提升畜禽業。按照區域優勢原則,促進畜禽向優勢區域集中,劃定橫山水庫和亭下水庫上游及縣江流域、東江流域、剡江流域兩岸200米內為禁養區,溪口風景區、錦屏街道、岳林街道為限養區。大力推進無公害畜禽生產,加大畜禽糞尿無害化處理。實施科技興極策略,全面推廣無公害生豬生產技術、蛋鴨離河圈養技術、三園(竹園、果園、茶園)養殖肉禽技術、生態蛋雞規?;B殖技術,在鞏固養殖規模同時,努力提升我市畜禽產業的檔次和競爭力。按照基地化發展,抓好基地建設,逐步形成無公害肉豬生產區、無公害蛋鴨生產區、生態蛋雞生產區和“三園”肉禽養殖生產區。

3、發展目標:到2010年,生豬生產穩定在6萬頭左右,改擴建3家萬頭豬場。家禽規模達到年存欄220萬羽(其中生態蛋雞50萬羽),年出

27

欄家禽270萬羽,其中蛋禽200萬羽,禽蛋年產量達到2.5萬噸,年產值達到3.0億元。全市年存欄肉蛋禽萬只以上的養禽場全面實施無公害畜產品生產標準,實現標準化生產。到2020年,家禽規模達到年存欄280萬羽,其中蛋禽存欄260萬羽,禽蛋年產量達到3.0萬噸,年產值達到5.0億元。

4、發展重點:(1)優質畜禽生產基地建設。根據我市畜牧業區域布局規劃,以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共建設6個優質畜禽生產小區,其中無公害肉豬生產小區3個。(2)全面推廣無公害畜禽生產技術,實施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蛋鴨離河圈養技術、“三園”養殖和生態蛋雞規?;B殖技術。(3)生物禽蛋養殖基地建設。在建成年產5000噸蠅蛆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形成標準化養殖生物禽蛋規模達到100萬羽,其中示范20萬羽。

(九)名優茶

茶葉也是我市重要傳統農產品。近年來,名優茶生產有良好起步,2000年后以“雪竇山”牌奉化曲毫為主的名優茶生產取得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市有茶園2.98萬畝,其中采摘茶園2.7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0.42萬畝,產茶3200噸,產值0.33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82噸、產值0.12億元。

1、發展優勢:(1)歷史悠久,文化品位高。奉化曲毫融景觀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和茶文化于一體,已成為茶中珍品、送禮雅品,深受消費者喜愛。(2)品質、品牌優勢。奉化曲毫氨基酸含量高達4.2%,氣香味醇,品質優異。已先后獲得國際名茶金獎、中國精品名茶金獎、浙江省農博會金獎、寧波國際茶文化節“中綠杯”金獎和寧波市農業名牌產品。(3)產業基礎較好。奉化曲毫已形成0.42萬畝生產基地的規模,其中投產基地0.22萬畝,年產名茶6.8噸,總產值0.11億元,經濟效益顯著。生

28

產基地按有機茶的標準進行栽培加工、貯藏,先后被認定為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和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2、主攻方向:加快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調整結構,提升品質,主攻名優茶開發,強化品牌創建,加大奉化曲毫生產規模;大力推進生態、無公害生產技術,提高名優茶加工水平,發展有機茶生產,促進初制茶廠改造;挖掘茶葉文化,發展茶園景觀、休閑品飲等產業旅游農業。

3、發展目標:到2010年,新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0.7萬畝,改植換種無性系良種茶0.3萬畝,淘汰老茶園0.3萬畝,茶園生產面積達到3.5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4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的比重達到40%。提升茶葉加工水平,名優茶產值達到0.6億元,初制茶產值達到0.3億元,出口創匯300萬美元;到2020年,茶園生產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2.6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的比重達到65.0%,名優茶產值達到1.8億元,初制茶產值達到1.0億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4、發展重點:(1)萬畝無公害無性系良種茶園基地建設。通過發展,逐步建成萬畝無公害無性系良種茶園基地,其中西塢街道發展2000畝、溪口鎮發展2000畝、尚田鎮發展1800畝、大堰鎮發展1500畝、莼湖鎮發展1500畝、裘村鎮發展1200畝。(2)“雪竇山”牌系列名茶開發項目。逐步開發白茶、早芽、曲芽,連同原來曲毫茶,形成四大名茶系列,以適應不同消費者需求,做大“雪竇山”牌系列名茶產業。(3)開發茶旅游休閑項目,在西塢或尚田發展以竹木森林為背景,茶園景觀為基礎,集茶葉加工、品飲、茶葉博覽館于一體的茶葉休閑旅游農業,建成寧波茶文化博物館。(4)在全市范圍改造100家初制茶廠。

29

(十)蔬菜瓜果

目前全市有常年供應農貿市場的蔬瓜復種面積約4.5萬畝(其中西瓜1.3萬畝),農業龍頭企業加工原料蔬菜基地0.65萬畝。

1、發展優勢:(1)資源條件。我市地處浙東北濱海丘陵地帶,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合蔬瓜生產。(2)市場條件。我市位于寧波市區南郊,有成熟的市場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外向型蔬菜加工農業龍頭企業多,生產加工速凍、脫水和保鮮蔬菜已有多年歷史,發展出口創匯型蔬菜生產前景看好。(3)政策條件。各級政府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大力扶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有利于我市無公害特色蔬瓜的發展。(4)現實基礎條件。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一批常年生產的蔬瓜基地、出口創匯型蔬菜基地和特色蔬瓜基地,生產技術成熟,生態環境較好,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

2、主攻方向:以“提高質量,發展加工,擴大出口”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有機、山地、水生蔬瓜的生產,逐漸形成專業化的生產基地;積極推廣耐貯運加工出口的優良品種,實施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采用工廠化育苗技術;改善蔬瓜品質,創建蔬瓜品牌,提高我市蔬瓜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快設施農業建設,鞏固擴大大棚等設施蔬瓜基地。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各類蔬瓜復種面積達到6.5萬畝,其中出口蔬菜基地面積達到1萬畝,蔬菜超市化率和加工率達到50%以上,把我市建設成為寧波市重要的菜園子和蔬瓜加工出口生產基地。到2020年,各類蔬瓜復種面積達到7.5萬畝,其中外向型加工蔬菜基地2萬畝。

4、發展重點:(1)實施萬畝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建設。以農業龍頭企

30

業為主體,實施面積萬畝左右的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建設,達到加工原料全部基地化生產目的,確保出口蔬菜產品質量,把我市建設成為寧波市蔬菜加工出口生產基地。(2)實施無公害蔬瓜基地建設。推廣無公害、生態、綠色生產技術,實施標準化管理,建設1000畝高標準常年蔬菜基地,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實施面積百畝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引進和消化吸收省內外和國內外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以及新設施,為我市蔬瓜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示范引導。(3)近郊型蔬瓜觀光園建設。利用現有的市郊蔬菜基地條件,逐步形成休閑觀光型的市郊型蔬瓜觀光園。(4)近郊標準化生產葡萄園建設。

(十一)種子種苗

種子種苗是農業增產增效的基礎產業,目前全市已經形成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優質綠肥種子基地、日本大和種子種苗基地、浙東白鵝良種繁育基地和名特優水產繁育基地,其中優質綠肥種子基地面積已達0.8萬畝,年產量達300噸以上,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繁育基地。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較好。

1、發展優勢:(1)我市雜交水稻制種歷史悠久,制種基地已形成規模,為全省面積最大的連片雜交水稻制種基地;(2)我市是全省優質綠肥種子最主要的繁育、生產基地,已經形成完善的選育、生產、加工、儲藏和銷售體系;(3)我市是日本大和種子種苗有限公司的生產出口基地,已經具備了生產優質蔬菜瓜果種子的能力;(4)我市是傳統的浙東白鵝良種繁育基地,也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5)我市漁業生產環境適合國內外名特優水產新品種,已經開始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優質、高效、抗病毒的養殖

31

品種。

2、主攻方向:運用先進科技水平,確保種子種苗品質;穩定發展種子種苗生產面積,不斷提高種子種苗產量;增強種子種苗的綜合生產能力,為省內外提供優質種子種苗。

3、發展目標:到2010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0.35萬畝、產量550噸、產值1000萬元;優質綠肥種子面積1.2萬畝、產量600萬噸;生產大和種子種苗15噸、產值600萬元;建成存欄5000羽的父母代生態蛋雞良種繁育基地;改擴建奉化市浙東白鵝良種繁育場;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優質、高效、抗病毒的養殖品種,對現有6 家海水育苗企業和2家淡水苗種繁育場進行技改,建設水產原種生產基地。到2020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0.35萬畝、優質綠肥種子面積穩定在1.2萬畝,穩定父母代生態蛋雞良種繁育基地,建成國家級海水鱸魚和黑鯛良種場各一家。

4、發展重點:(1)重點建設松岙鎮、裘村鎮0.35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2)積極推進優質綠肥(大橋草子種)的選育、提純復壯工作,同時鞏固發展三個稻作區的冬季綠肥種子生產基地;(3)擴大蕭王廟街道、大堰鎮、莼湖鎮等地的大和種子生產繁育基地;(4)抓好生態蛋雞良種繁育和白鵝良種繁育基地;(5)用生物工程技術建設水產原種生產基地和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6)分別建立健全各個主導農產品良種引種中心,重點抓好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步伐,大副度提高良種覆蓋率。

(十二)休閑觀光農業

休閑觀光農業是農業發展新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是農業轉型的一個方向(是綠色朝陽產業、是一種無煙經濟)。我市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32

的環境基礎和條件,以滕頭為代表的休閑觀光農業已具規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發展優勢:(1)資源優勢:良好的生態資源、濱海資源、特色農產品資源,以及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滕頭“全球500佳”品牌優勢。(2)旅游窗口優勢。奉化市溪口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滕頭國家AAAA級景區、蔣氏故居、雪竇山全國佛教勝地、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等著名旅游景點,旅游業年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為發展旅游休閑農業提高了市場基礎。

2、發展方向:依托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良好的生態、海洋、設施、特色等農業資源,發展海洋觀光休閑農業、特色產品基地觀光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觀光農業、休閑參與農業和森林旅游。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初步形成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體系,休閑觀光農業成為重要產業之一,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達到2.5億元;到2020年,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達到8億元,成為農業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4、發展重點:(1) 以滕頭村為中心,整合彌勒村、仁湖公園,近郊特色生產基地等資源,多點布局,專線串聯,建設近郊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區。(2)以懸山島開發、紅勝海塘建設為依托,整合東部濱海漁業、生態資源,挖掘海洋文化,建設濱海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區。(3)以自然生態環境和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依托,整合西南地區特色農產品基地和零星的人文景觀,建設西南部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區。

(十三)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五”以來,我市

33

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在“十五”前四年中全市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90家,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業產業的發展。2004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總產值18億元,實現外貿出口8.05億元,加工農產品總量20萬噸,農產品加工率達到50%以上。

1、發展優勢:(1)基礎較為扎實。到2004年全市已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65家,其中年銷售超500萬元的規模企業35家、超過億元的規模企業3家(1家為高科技企業)。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多。(2)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我市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奠定了基礎。同時可依托便捷的交通條件,采購周邊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原料。(3)發展環境較好。我市歷來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扶持政策持續穩定。同時,我市地處長三角發達地區,交通便捷、市場體系健全,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主攻方向: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依托已有農業加工企業和我市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筍制品加工、水產品加工、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禽蛋加工、竹木加工、藺草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業;以提高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依托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和農產品精加工水平;以增強企業活力為目的,通過重點扶持,培育行業龍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加銷有機結合和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300家,其中年銷售超500萬元的規模企業達到100家,上億元企業達到10家;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總產值36億元,年均遞增12%,實現外貿出口20億元,年均遞增16%。到2020年,穩定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做大企業規模、

34

做強企業實力,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實現外貿出口40.0億元。

4、發展重點:(1)加快現代農業加工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在西塢尚橋茶場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加工示范園區,一期規模用地1000畝,遠期規模達到5000畝。要抓緊啟動建設規劃編制,做好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及早開工建設。(2)做好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工作。按照抓重點促發展的思路,選擇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支持企業引進和開發先進設備、工藝、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使其上規模、上水平。(3)促進一批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堅持以項目促發展、以項目為抓手的工作思路,繼續抓好寧波首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蠅蛆生物醫藥開發等項目建設。同時做好項目的挖掘、引進和建設工作。

五、產業項目空間布局

(一)糧食項目

1、萬畝超級稻基地建設項目:選用甬優6號、秀優5號等高產雜交水稻品種(組合),采用強化栽培技術,建立超級稻核心區、示范區和幅射區。平均畝產比現有推廣品種增產100公斤以上。通過幾年努力,逐步建立超級稻百畝核心區(莼湖鎮),畝產超800公斤;千畝示范區(江口、西塢街道),畝產超750公斤;萬畝輻射區(西塢、江口街道),畝產超700公斤。同時組織全市各鎮街道進行高產攻關競賽,培訓千戶農民,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建設形成配套的綜合設施。

35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2、萬畝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江口街道3000畝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建設為示范區,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標準,整治改善生產區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采用良種良法,生產優質無公害稻米,逐年推進,生產規模達到萬畝。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2000萬元

(二)水蜜桃項目

1、基地建設項目

(1)萬畝優質水蜜桃基地建設項目:新開發建設水蜜桃商品生產基地10000畝,培植專業(重點)村10個;區域分布主要在尚田鎮、莼湖鎮和裘村鎮。

投資估算: 3190萬元

(2)水蜜桃老桃區更新改造及引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改造衰老桃園5000畝,發展玉露、湖景、新玉等主栽品種和新品種,區域布局在溪口鎮、蕭王廟街道和錦屏街道;建設高標準的引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6個點,區域布局在溪口鎮、尚田鎮、莼湖鎮、大堰鎮、蕭王廟街道和錦屏街道。

投資估算: 870萬元

2、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包括完善科技示范園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種質資源圃、果園水利設施化示范基地建設、水蜜桃設施栽培示范園建設、新的生產技術應用和開展科技攻關項目等。

36

投資估算: 500萬元

3、水蜜桃旅游、休閑觀光區項目:充實溪口鎮新建村和蕭王廟鎮林家村的2個水蜜桃旅游觀光區建設,面積3700畝;在溪口鎮和尚田鎮開發水蜜桃休閑園區二個,面積2000畝。

投資估算: 16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6160萬元

(三)竹筍項目

1、有機雷筍和有機鰻筍基地建設項目:修建雷筍基地排灌設施,建立科技示范點,開展技術培訓,區域布局在溪口鎮、蕭王廟街道和西塢街道,面積25000畝;有機鰻筍基地實施標準化栽培,建立科技示范區,區域布局在尚田鎮,面積5000畝。

投資估算: 1700萬元

2、毛竹冬筍、鞭筍高產高效試驗基地建設項目:根據水源條件,安裝竹林噴滴灌設施5000畝,開展毛竹冬筍、鞭筍高產高效試驗并投入生產,區域布局在大堰鎮和尚田鎮。

投資估算: 500萬元

3、大毛竹竹用基地建設項目:采用石門 培育大毛筒的經驗,建設大毛竹竹用基地,區域布局在溪口鎮、尚田鎮和蕭王廟街道,面積5000畝。

投資估算: 500萬元

4、萬畝竹林景觀開發項目:以萬畝竹林自然景觀為基礎開發旅游業,區域布局在溪口鎮和尚田鎮。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37

合計投資估算: 3700萬元

(四)花卉苗木項目

1、花卉苗木走廊建設項目:花卉苗木走廊是奉化生態農業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生態環境保護、花卉苗木產業、農業高新技術應用、觀光旅游等匯集一起。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路花木色塊帶、沿山生態綠化帶、沿江風景觀賞帶。項目位于江拔線沿線,全長12公里,總面積3.0萬畝。

投資估算: 2000萬元

2、草花、鮮切花建設項目:該項目的發展有利于我市花卉苗木產業結構完整、花卉苗木銷售產品的多元化以及銷售總額的提高。主要品種有鮮切花類(馬蹄蓮等)、盆花類(蝴蝶蘭等)和草花類(四季海棠等),項目位于溪口鎮、莼湖鎮、江口街道、蕭王廟街道和西塢街道,前期規劃開發2000畝,二期規劃開發4000畝。

投資估算: 3000萬元

3、花木市場:建立一個統一的花木市場,既有利于花木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也有利于把花木生意做大做強。建設地址選擇在江拔線一側。

投資估算 : 2000萬元

4、休閑觀光盆景園建設項目:通過中高檔藝術盆景園、出口盆景園和精品蘭花園建設,逐步形成集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休閑觀光盆景園,項目位于市區和江拔線二側。

投資估算 : 10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8000萬元

(五)芋艿項目

38

1、萬畝無公害芋艿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通過開展生產基地認證、強化芋艿產品標準、實施無公害生產標準和完善服務體系,形成萬畝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

投資估算 : 800 萬元

2、奉化芋艿頭優質芋種繁育體系建設和保鮮芋艿子專用品種的選育工程項目:在滕頭建立芋艿頭脫毒快繁中心,進行組織培養,提純復壯,恢復和提高奉化芋艿頭獨特的品質。在蕭王廟街道建立500畝原種生產基地。利用引進的親本材料,結合我市現有的育種材料,通過育種技術的研究,培育出高產、優質的芋艿子新品種。

投資估算 : 700萬 合計投資估算 : 1500 萬元

(六)草莓項目

1、萬畝優質草莓基地建設項目:通過以尚田鎮為主的萬畝核心示范基地和500畝優質高產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到2010年,使全市草莓種植面積達到1.11萬畝。

投資估算: 1200萬元

2、千畝草莓旅游觀賞園區建設項目:在草莓主產區尚田鎮的方門至冷西點建立一個設施齊全的千畝草莓旅游觀光園區,并建立一個農業旅游公司,搞好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觀光農業的經營服務工作。

投資估算: 500萬元

3、草莓繁育及標準化技術研究:在原寧波市草莓良種繁育中心基地進一步搞好草莓良種繁育工程擴建工作,擴建良種繁育基地100畝。發揮奉

39

化市草莓研究所的新品種引進培育,科技試驗及配套設施建設。

投資估算: 8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 2500 萬元

(七)漁業產業項目

1、象山港奉化段海水網箱養殖海域治理保護示范項目:研究海水網箱養殖規模和布局,合理搭配養殖品種;研究海底污泥清淤、海上漂浮污染物治理等;研究海水網箱受污底質區位生態修復技術等。

投資估算: 700萬元

2、莼湖萬畝生態漁業特色園區項目:生態漁業特色園區位于象山港莼湖鎮的海域范圍內,面積約3萬畝??傮w布局由貝類養殖區、海水網箱養殖區、水產品加工區、懸山島旅游區和桐照漁港組成。

投資估算: 22600萬元

3、海水網箱養殖基地:象山港中部海區水質清晰、潮流暢通,避風條件好,可以大力推廣大規格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以象山港中部海區的雙山、鴻峙至南沙等為重點養殖區,海域面積約5200畝。在現有網箱3.5萬只、年產活魚5000噸的基礎上,以奉化亞泰水產實業有限公司為主,進行海水網箱產業化基地建設,有利于淺海向深海發展、生態養殖和海洋環境保護相結合,提高網箱養殖經濟效益。至2010年大規格網箱達到200只,至2020年大規格網箱達到600只。

投資估算: 4000 萬元

4、牡蠣養殖基地:以象山港底部獅子口內海域為重點養殖區,海域面積約8100畝。目前已養殖延繩式牡蠣6800畝,1999年被寧波市列入“魚

40

貝藻生態養殖和產業化”示范基地。以本地褶牡蠣養殖為主,推廣牡蠣養殖新技術,推廣牡蠣清潔化生產。同時以今日食品有限公司為依托,推廣太平洋牡蠣的養殖,建設好牡蠣產業基地。

投資估算: 2500萬元

5、海水池塘標準化改造:以松岙鎮小獅子口、裘村鎮的橫江和莼湖鎮飛躍塘為主,現有海水池塘面積約1.7萬畝,主要養殖梭子蟹、青蟹、南美白對蝦和青蛤等名優水產品。為進一步提高海水池塘養殖的產量和效益,需加快海水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到2010年計劃改造低產池塘9000畝。同時,以浙江億洋水產有限公司和奉化興洋水產有限公司為依托,加快推廣梭子蟹、青蟹、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建設好海水池塘產業基地。

投資估算: 30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32800萬元

(八)畜牧禽蛋項目

1、優質畜禽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根據我市畜牧業區域布局規劃,以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在尚田鎮、莼湖鎮和蕭王廟街道建設6個優質畜禽小區,其中無公害肉豬生產小區3個。

投資估算: 4500萬元

2、生物禽蛋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在建成年產5000噸蠅蛆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形成標準化養殖生物禽蛋規模達到100萬羽,其中示范20萬羽。

投資估算: 3500萬元

3、優勢畜禽生態養殖與疫病防治研究開發項目:實施重點圍繞優勢畜禽集約化生態養殖、動物疫病控制、畜牧業環境綜合治理和畜產品開發等

41

主要環節,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立一批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畜牧業的科技水平和產業化水平,提高科技進步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同時加強動物疫病監控體系建設及飼料獸藥安全工程建設。

投資估算: 12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9200萬元

(九)名優茶項目

1、萬畝無公害無性系良種茶園基地建設項目:通過發展,逐步形成萬畝無公害無性系良種茶園基地,其中西塢街道發展2000畝、溪口鎮發展2000畝、尚田鎮發展1800畝、大堰鎮發展1500畝、莼湖鎮發展1500畝、裘村鎮發展1200畝。

投資估算: 3500萬元

2、“雪竇山”牌系列名茶開發項目:在全市范圍內逐步開發白茶、早芽、曲芽,連同原來曲毫茶,形成四大名茶系列,以適應不同消費者需求,做大“雪竇山”牌系列名茶產業。

投資估算: 500 萬元

3、茶廠改造工程項目:為改善茶加工衛生和環境條件,根據省政府統一安排,全市范圍內需新建或改造初制茶加工廠100家。

投資估算: 3000 萬元

4、茶旅游休閑項目:到2010年,在西塢、尚田等地逐步開發以竹木森林為背景、茶園景觀為基礎、茶葉加工和品飲為手段的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建成寧波茶文化博物館。

投資估算: 2000 萬元

42

合計投資估算: 9000 萬元

(十)蔬菜瓜果項目

1、萬畝加工蔬菜基地建設項目: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實施面積萬畝左右的加工蔬菜基地建設,達到加工原料全部基地化生產目的,確保出口蔬菜產品質量,把我市建設成為寧波市出口蔬菜生產基地。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2、千畝無公害鮮銷蔬菜基地建設和百畝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建設1000畝高標準常年蔬菜基地,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實現全市常年蔬菜基地設施化、無公害、生態、綠色,符合都市農業、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實施面積百畝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內外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以及新設施為我市蔬瓜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示范引導。

投資估算: 1200萬元

3、蔬菜IPP技術應用及多樣化增效技術應用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農業部948項目蔬菜IPP生產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建設與推廣應用工程建設。同時應用蔬菜生產多樣化增效技術,通過優良品種、設施栽培、安全生產和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的整合集成,使我市蔬菜生產的技術含量和科技水平與國外先進技術對接,為打破國外市場的“綠色壁壘”提供技術支撐。

投資估算: 800萬元

4、近郊型蔬瓜休閑觀光園建設項目:利用現有的市郊蔬菜基地條件,進一步完善基地設施,新建果蔬基地休閑設施,逐步形成面積500-1000畝的近郊型蔬瓜休閑觀光園。

43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5、近郊葡萄園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將以江口街道現代農業園內300畝精品葡萄園為示范區,逐步向園區內外輻射,實施葡萄標準化生產,生產規模逐漸達到5000畝。

投資估算: 10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5000萬元

(十一)種子種苗項目

1、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項目:完善松岙鎮、裘村鎮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成為寧波市最大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

投資估算: 800萬元

2、萬畝優質綠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通過系統選育,建立原種圃,提高我市大橋草子種的品質;進一步鞏固綠肥種子的繁育基地,全市面積達到12000余畝,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綠肥繁育基地。

投資估算: 1500萬元

3、大和蔬瓜優質良種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在蕭王廟街道、大堰鎮、莼湖鎮建立1000畝大和優質蔬瓜良種的出口生產基地,擴大我市種子種苗的出口。

投資估算: 500萬元

4、水產種苗建設項目:大力引進適合奉化漁業生產環境的國內外名特優新品種,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優質、高效、抗病毒養殖品種,對現有6家海水育苗企業和2家淡水苗種繁育場進行技術改造,建設水產原種生產基地。以泰欣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為龍頭建設好奉化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

44

爭取在2020年前建成國家級海水鱸魚和黑鯛良種場各一家。

投資估算: 2500萬元

5、畜禽良種工程建設項目:建立生態蛋雞良種繁育場,新建存欄5000羽的父母代蛋雞良種繁育基地。同時改擴建奉化市浙東白鵝良種繁育場。

投資估算: 700萬元

6、主導農產品良種工程建設項目:分別建立健全各個主導農產品良種引種中心,通過新品種引進培育、科技試驗和良種繁育,提高我市各個主導農產品的生產水平。重點抓好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步伐,大副度提高良種覆蓋率。

投資估算: 15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7500萬元

(十二)生態農業項目

1、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在剡江西岸,涉及溪口鎮、江口、蕭王廟街道,面積25萬畝。

投資估算: 14000萬元

2、生態公益林建設:在奉化全境,營造維持省級生態公益林40萬畝。 投資估算: 3000萬元 合計投資估算: 17000萬元

六、支撐條件

依據本規劃提出的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針對我市農業產業發展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要強化基礎設施、農業科技、生態環境、產業化服務、農業品牌、市場和信息等六大支撐,保障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45

(一)強化基礎設施對農業的支撐

以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為目標,推進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基礎設施對農業產業發展競爭能力,切實提高農業抗自然風險的能力。

1、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圍繞農田基本建設,加快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加強節水灌溉設施建設,推廣節水技術應用,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排澇和抗旱能力。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續建縣江防洪工程,并于2010年全面完工。治理剡江、東江、降渚溪、翔鶴潭江、筠溪、萬竹溪等小流域,提高防洪標準、減輕水土流失。新建和擴建葛岙、橫坑、舍輞、九峰山、大茅岙等12座水庫,增加蓄水量。除險加固山登、石柱岙、公益、興化、黃夾岙、馬夾岙等10萬方以上小

(二)型水庫13座。新建紅勝海塘圍墾工程,按照50年一遇的防風暴標準,建設二級標準海塘。

2、繼續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和中低產田改造。到2010年,完成土地開發總規模11188.51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832.73公頃,達到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改造中低產田總規模8000公頃,其中建設標準農田1000公頃。

3、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到2010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5萬千瓦,農業勞動人均農機動力達到2.5千瓦,機耕、機收率達到98%,灌溉和植保機械化程度達到98.5%,機械栽插率達到10%,水產和畜牧養殖機械化程度達到80%。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農機化服務市場體系,規范農機化管理運行機制,初步建立起與高效型、輻射型、生態型農業和農村經濟格局相適應的現代化特征明顯的農機化框架。

(二)強化生態對農業的支撐

46

以促進農業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型農業和節約型農業,提高環境對農業發展的承載能力。

1、加強對主導農產品主產區的農業資源和生態保護,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全面實施生態公益林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林特經濟,通過封山育林、發展水土涵養林、經濟林和植被草等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構筑農業天然屏障,改善農業自然發展條件,力爭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按照全市水資源綜合規劃要求,開展水源綜合利用,加強亭下、橫山兩庫上游及其他重要水源地水環境治理,控制水源污染,提高農田灌溉水質。

2、積極推進農業生態示范工程建設,發展節約型農業。開展主導農產品產區農業源污染治理,實施土壤培肥工程,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實行農業生產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在畜禽產區重點實施畜禽生態養殖示范工程,實現主導農產品無公害生產。

3、導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和農村節約型社會建設。提高農村能源利用率,積極推廣沼氣池,農作物秸桿氣化工程,太陽能利用技術和農用柴油機負壓閥節油,功率油耗檢測,金屬清洗劑等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節油降耗,減少污染。 加強對農業廢物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妥善處置固體廢棄物,對其中有機垃圾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綜合利用,并控制城鎮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結合城鎮污水處理建設,運用現代生態農業系統處理廢水技術,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于農業,實現污水無害化、資源化。

47

(三)強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

以增強我市農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技先導戰略,完善農業創新機制,推動農業技術不斷進步,提高主導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

1、加強主導農產品的種子種苗工程建設。種業是主導農產品發展壯大的先導產業,要加大投資傾斜力度,促進種業現代化。以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和集約化供種水平為目標,健全良種培育、引進和推廣體系,加強主導農產品的品種改良。在建設好市種子種苗工程的同時,分別建立健全各個主導農產品良種引試中心,重點在主產區建設和完善一批農作物良種繁育、引繁中心及畜禽、水產良種繁育場。充分發揮各農技(漁業)推廣部門在引進、篩選和繁育名特優新品種的作用,重點抓好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步伐,大幅度提高良種覆蓋率。

2、針對發展瓶頸加強科技攻關。提高主導農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含量,要針對制約我市主導農產品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整合技術力量,加強科技攻關。加強農業技術對外合作交流,積極支持我市農業科研單位和企業加強與浙江大學省農科院、寧波大學和寧波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支持引進國外農產品名品種、先進技術和設備,支持我市農業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與國外科研機構、種苗公司、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學術、信息交流。促進我市農業在主導農產品發展、高效低耗技術的開發應用、農產品保鮮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等方面有突破性進展。

3、強化科技培訓,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發展主導產品,農業

48

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農業產業經營者和農民都必須相應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要進一步健全我市的農業科技培訓網絡,實施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農技教育培訓,重點培育新世紀青年農業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委托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培養一批適應WTO要求、能與世界接軌的高級人才。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和規模經營大戶為重點的以農業管理專項技能為主的素質教育培訓。抓好農業科技人員的再教育,跟上世界農業科技飛速發展的步伐。培育適應專業化生產需要的各種民營科研推廣機構,加大行之有效的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面向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有針對性地推廣一批成套技術,促進科研與生產、科研與推廣緊密結合,為推進主導農產品發展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

(四)強化產業化服務對農業的支撐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加工企業、中介服務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完善產業化經營服務體系,促進生產、加工、市場之間的有機銜接,提高農業產業鏈整體發展水平。

1、大力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針對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整體規模偏小、加工設備比較落后、科技開發能力不足、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低和市場開拓能力弱等突出問題,圍繞主導產業,對已經形成區域化布局和加工企業群的地方,引導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主導農產品加工基地,引導加工企業向基地集聚,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整體水平。選擇培育一批有特色優勢、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出口前景廣、國際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先進設備、工藝和保鮮加工技術的引進和開發,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

49

和產品技術含量。積極鼓勵有實力的加工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控股、參股、兼并、租賃等多種形式進行擴張,增強競爭能力。同時,理順龍頭企業與基地和廣大農戶的關系,完善約束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通過“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模式,形成產供銷有機結合、貿工農融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充分發揮龍頭的帶動作用。

2、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要環節,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支持和鼓勵興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專業協會)。一是要抓好主導產業的協會建設,完善制度,規范發展,將其建成示范性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購銷大戶、種養專業大戶、農技人員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吸收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

(五)強化品牌對農業的支撐

加大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大名牌農產品和農業品牌培育,進一步提高農業品牌知名度。

1、加快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主導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安全質量技術規程、產地環境標準和農產品加工、貯運、包裝質量標準,形成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相配套,與國際相接軌,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并在主導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面推廣,進一步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適應內銷市場準入和外銷

50

第二篇:保山市產業發展規劃布局

根據保山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市確定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思路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建設工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加快服務業發展。率先推動和發展的主要產業規劃及布局如下:

一、 農業產業規劃及布局

(一) 農業規劃

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主要圍繞不斷穩定糧油基礎產業,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植新興產業,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的發展目標,抓住國家‚橋頭堡?建設、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東部產業轉移的重大戰略機遇,全面推進全市農業產業化建設,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1. 糧食

規劃目標每年保持糧食播種面積340萬畝和糧食產量110萬噸以上的主攻方向。著力在提高單產和提升品質上下功夫,以區域內的壩區、二半山為發展重點,全面推廣農作物高產創建示范典型,加強中低田地改造力度,積極實施良種良法組裝配套科技措施,建立高產穩產糧食生產基地,推進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向標準化目標發展。

2. 雙低油菜

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油菜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和產

1 量8.5萬噸的目標,改變以怒江以西為重點發展逐步轉移到怒江以東全面發展的狀況。加強優良品種推廣,搞好高產示范樣板,強化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同時加強油菜籽加工企業品質檢驗監管,努力實現0.36億元增收效益。

3. 茶葉

茶葉種植面積保持在50萬畝以上,重點在提高單產、低產茶園改造、標準化基地建設、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市場開拓和服務體系建設上作好文章,使茶葉產量達到3萬噸和產值達到4億元以上,建成面向南亞開放的茶葉物流集散地。

4. 蠶桑

在‚十二五?期間通過采取不同方式和舉措,力爭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依托利根有限公司,收購鮮繭1.5萬噸,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蠶桑產業發展重點布局在隆陽區、昌寧縣和施甸縣,同時建立蠶種場、絲綢紡造廠和收烘站點,并加強桑園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種桑養蠶新技術,努力提升桑繭質量和效益。

5. 甘蔗

針對特大干旱造成甘蔗面積下滑趨勢,工作的著力點是加快種植面積恢復發展,每年保持面積50萬畝、產量250萬噸和產值7.5億元的水平不降低。在已完成上一輪糖料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爭取新一輪糖料基地建設實施,建立良繁

2 基地0.25萬畝和標準化生產基地2.5萬畝以及帶動原料基地發展15萬畝,進一步實施好坡改梯、小水窖、間套種和噸糖田建設,努力發揮甘蔗生產效益。

6. 蔬菜

蔬菜產業的發展重點在建設5萬畝大棚設施、10萬畝冬早返季、10萬畝‚兩青?(青蠶豆、青豌豆)和5萬畝水生蔬菜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上下工夫,力爭實現‚十二五?末達到種植面積42萬畝,產量52萬噸和產值10億元的目標。以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打造品牌、倉儲加工和技術提升為主,分別在隆陽區、施甸縣建設15萬畝生產基地和占地300畝物流中心,把保山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建成出口創匯基地。

7. 水果

在努力完成溫帶、熱帶水果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12萬噸和產值3億元的前提下,重點培育特色水果甜柿10萬畝集生產基地、倉儲保鮮、外銷創收為一體的新機制。從而帶動其它水果類產業的發展,使供給調劑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外銷量和增加果農收入。

8. 咖啡

在以潞江流域鞏固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潞江、龍江、枯柯河等熱區資源優勢,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咖啡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產量1.8萬噸和產值2.8億元的目標。在咖啡種植上,著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建立高產穩產基地,

3 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無公害和有機示范園區;在咖啡加工上,整合現有品牌,打造精、特、優產品形象,使保山小??Х仍俅务Y名中外;在市場拓寬上整合資源,選擇經營能力強的企業統攬市場主體,使咖啡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9. 漁業

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水產品產量達到3.5萬噸和產值達到5億元。重點圍繞建設標準化魚塘1萬畝,推廣良種魚苗5億尾,稻田養魚2萬畝,庫區生態養殖8萬畝,藕田養殖5萬畝和增殖放流等,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疫病防治、水生資源保護和休閑魚業發展,積極爭取魚類加工企業落戶保山。

10. 中草藥

以龍馬藥業公司為龍頭,根據市場需求種植。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在種植上,實行公司與種植農戶利益聯結,簽訂統一供種、技術指導和收購最低保護價訂單農業合同協議;在加工上,建立年加工藥材能力500噸生產線兩條;在銷售上,公司與制藥廠簽訂供貨合同。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建設完成10萬畝中草藥生產基地,實現農民增收2.8億元和企業收入2億元的雙贏目標。

石斛規劃‚十二五?末龍陵種植面積達300萬平方米以上,鮮條產量達500噸以上,實現種植農戶增收1.5億元以上的目標。

4

(二) 重點產業布局

根據全市各縣區的農業產業基礎以及資源、區位、交通等狀況,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確定農業產業主要布局如下:

隆陽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結合推進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蔬菜、蠶桑、甘蔗、水果、咖啡、漁業和中草藥種植。

施甸縣:大力發展蔬菜、蠶桑、漁業。

騰沖縣:發揮邊境口岸優勢,重點發展茶葉、油菜、漁業、中草藥種植。

龍陵縣:重點發展茶葉、甘蔗、漁業、石斛種植。 昌寧縣:重點發展茶葉、蠶桑、甘蔗、咖啡、漁業。

二、 畜牧業產業規劃及布局 (一) 畜牧業規劃

畜牧業發展按照‚突出優勢,集約發展,突破加工,創建品牌,提升效益?的要求,以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方向,以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養殖園區建設為主導,以發展規模養殖戶為主體,以防疫為保障,做大做強生豬產業,加快草食畜發展,走以加工帶養殖,以龍頭連基地,以品牌托市場的發展路子。努力建設優質肉豬、肉牛、肉羊、水牛奶四大基地,突出抓好畜牧獸醫技術支持、

5 科技推廣、動物衛生監督三大體系和畜禽良種、飼草飼料、畜產品基地、產業化經營四大工程建設,努力把保山建成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十二五?期間規劃發展重點產業如下:

1. 立足可持續發展,創建一批農牧結合生態示范園區。加快推進林—畜結合、果—畜結合、煙—畜結合、茶—畜結合、菜—畜結合的現代畜牧業生態示范園區建設,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要求,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走出一條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

2. 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創建一批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養殖園區。按照統一畜舍建設規范、統一良種、統一防疫程序、統一飼養管理規程、統一排污處理,建設一批生豬、奶牛(奶水牛)、肉牛、家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養殖園區。

3. 立足產業化經營,創建一批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抓住云南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建設、西部大開發、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較強實力的畜產品加工、奶制品加工、飼料加工企業,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進程。

規劃到2015年,全市規劃肉類總產量50萬噸,牛奶產量1.8萬噸,禽蛋產量2.8萬噸,年均遞增分別為10 %、20%和15%;規劃畜牧業產值73億元(當年價),年均遞增10%,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有較強帶動能力的畜產品加工龍

6 頭企業發展到5戶以上,各類畜禽養殖小區(園區)發展到100個以上,畜牧業合作社發展到100個以上。

(二) 產業布局 1. 優質肉豬產業

生豬產業圍繞‚生豬產業建設基地化、基地建設規?;?、規模養殖園區化、園區生產標準化、產品安全生態化?的發展模式,轉變生豬產業發展方式,規劃到2015年全市建設100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100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企業),100個生豬標準化養殖專業村。以五縣區為優質肉豬標準化生產區,選擇生豬產業基礎好、飼養水平高、交通便利、群眾積極性高的35個重點鄉鎮發展優質肉豬產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布局在壩區、熱區和半山區,生豬標準化養殖專業村布局在群眾積極性高、生豬生產水平高、生產條件好的重點村。通過政策的扶持引導,進一步發揮優勢,建成優質肉豬和優質仔豬生產區。

2. 優質肉牛生產區

肉牛產業鼓勵支持果—草—畜結合等綜合開發,大力發展以種草養牛,農作物秸稈青貯利用養牛產業。推廣‚公司+農戶?發展模式,支持加工企業直接介入生產領域,建立生產基地,推進產業化經營。以騰沖縣、昌寧縣、隆陽區為重點,帶動龍陵縣、施甸縣部分鄉鎮。選擇肉牛養殖條件好、有產業基礎、群眾積極性高的區域,扶持建設100個肉牛養殖示范村、100個肉牛養殖大戶、50個肉牛養殖小區(場)、

7 5000戶肉牛養殖示范戶,以熱區和山區為重點發展區域,建設優質肉牛生產區。

3. 優質肉羊生產區

肉羊產業推廣‚公司+農戶?發展模式,鼓勵支持果—草—畜結合等綜合開發,大力發展種草養羊。支持加工企業直接介入生產領域,建立生產基地,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計劃扶持肉羊養殖大戶100戶,肉羊養殖示范戶1000戶,新增肉羊出欄50000只。以龍陵縣為主產區,帶動騰沖、施甸部分鄉鎮,建成黃山羊生產區。以隆陽、騰沖、昌寧、施甸山區鄉鎮為主,建成云嶺黑山羊生產區。

4. 優質奶源生產區

推行‚公司(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實行‚訂單?生產,實現奶產業產銷對接,安全生產。規劃建設奶水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20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20個,并扶持50個村建立2500戶奶牛養殖示范戶。以騰沖縣水奶牛飼養集中的鄉鎮為主,帶動全市適宜發展的鄉鎮,建成水牛奶生產區;以隆陽區壩區的部分鄉鎮為主,帶動施甸、昌寧部分鄉鎮,建成優質奶源(黑白花奶牛)生產區。

5. 家禽及禽蛋生產基地

大力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正大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以及山區合作社小群體大規模養殖模

8 式,支持城鎮郊區大戶規模養殖、山區林間生態養殖。五縣區城鎮郊區發展禽蛋及肉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大戶),山區鄉鎮發展禽蛋及肉禽生態養殖。

6. 優質蜜生產基地

五縣區根據蜜源植物分布,布局優質蜜生產基地。山區、半山區進一步開發山桂花優質蜜、野壩子優質蜜,怒江流域等熱區開發咖啡、龍眼等優質蜜,油菜集中種植區開發油菜花優質蜜。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以蜂農為基礎,以養蜂合作社為載體,以蜂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推進蜂產品產業化開發進程,創建地方優質蜜知名品牌。

三、 木本油料產業規劃及布局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推進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帶動規?;l展;堅持‚項目帶動產業―帶動發展―促進林農增收?的發展模式,把保山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木本油料林基地,促進資源優勢真正變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結合我市的氣候、土地資源情況和林農實際需求,我市木本油料產業重點發展核桃和油茶兩大樹種。發展模式為:項目支撐、龍頭企業帶動、林農種植,自主經營,市場運作。

規劃‚十二五?期間新增木本油料林基地為:核桃260萬畝,油茶121萬畝,共計381萬畝,到‚十二五?末,使全市泡核桃總面積達625萬畝,油茶總面積達186萬畝。具體發展布局如下:

9 根據五縣區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樹種進行適當布局。核桃主要布局于五縣區適宜種植的宜林荒山荒坡、低質低效林地(經改造)、非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坡耕地等,重點在海拔1100-2200米區域內進行布局;紅花油茶適宜區域較廣,根據各縣區不同情況選擇海拔1600~2900米區域進行布局,其中以騰沖縣為主要發展區域,昌寧縣和隆陽區次之,龍陵縣、施甸縣為一般發展區域。‚十二五?期間,規劃隆陽區發展核桃60萬畝,油茶5萬畝;施甸縣發展核桃20萬畝,油茶1萬畝;騰沖縣發展核桃100萬畝,油茶90萬畝;龍陵縣發展核桃20萬畝,油茶20萬畝;昌寧縣發展核桃60萬畝,油茶5萬畝。

四、 工業產業規劃及布局 (一) 工業規劃 1. 發展壯大能源工業

按照壯大水電、提升煤炭、推進新能源開發的基本思路,加快能源產業發展。

加快以檳榔江、龍川江流域為重點的中小水電開發建設步伐,配合做好怒江流域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加快境外水電開發步伐,推進與緬甸在恩梅開江、邁立開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水電開發進程。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加快我市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開發建設。

加大煤炭資源的勘探整合和開采力度,加快褐煤綜合利用開發,支持鎮安煤田120萬噸褐煤綜合利用開發,加快建

10 成50萬噸脫水提質褐煤生產線、10萬噸半焦、2萬噸煤焦油、20萬噸精煤生產線建設;推進煤氣綜合利用工程和冶煉生產中木炭替代工程;在昌寧縣柯街鎮、紅星礦區、騰沖縣、隆陽區分別建設四個年處理30萬噸原煤的干燥干法選煤廠,以緩解我市工業用煤緊張狀況和解決硅冶煉生產中木炭替代問題。

2. 優化提升冶金礦產業

‚十二五?期間,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實現冶金工業的提升發展。依托大企業、大集團加大行業和資源整合力度,支持企業擴張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圍繞我市優勢冶金礦產品加工,以水長、保山、騰沖、龍陵、昌寧工業園區為重點,實施礦電結合,加快推進電—硅、電—鋅鉛、電—鐵、電—石灰石四個一體化,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著力打造云南重要的礦冶基地。

‚十二五?末礦業形成的年生產能力預計如下:鋼鐵500萬噸/年,工業硅50萬噸/年,硅鐵40萬噸/年,有機硅10萬噸/年,多晶硅1萬噸/年,電鋅20萬噸/年,電鉛6萬噸/年,電解鋁30萬噸/年,電石20萬噸/年,黃金2噸/年。

(1) 鋼鐵

進一步整合鐵礦資源,改造提升現有鐵礦采、選工藝裝備水平,提高采選回收率,至2015年,鐵礦選礦能力達500萬噸/年,鐵精礦400萬噸/年。加快明光鴉烏山100萬噸/

11 年選廠、隆陽金廠河6000噸/日選廠以及年產10萬噸鈦鐵礦采選廠建設;加快雙友鋼鐵50萬噸/年輪胎鋼絲基材項目建設,引進合作伙伴在猴橋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猴鋼工業園,發展1000萬噸/年(‚十二五?一期500萬噸/年)鋼鐵冶煉產業。

(2) 硅系列產品

依靠龍頭企業引進科研成果,采用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小的工藝,延伸硅產業鏈,提升硅系列產品的附加值。重點發展高純硅、有機硅、納米硅、太陽能級多晶硅等產品。加快昌寧立得集團年產20萬噸工業硅項目和永昌硅業新建年產10萬噸工業硅及硅鐵項目進程,支持永昌硅業和永年硅業多晶硅項目建設,積極促成昆鋼30萬噸硅鐵和云錫4000噸太陽能多晶硅建設項目落地,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在有機硅、納米氮化硅、高純硅的生產上取得突破,到‚十二五?末建成全省重要的硅產業基地。

(3) 鉛鋅

以龍陵、騰沖、隆陽三地及周邊鉛鋅資源為依托,在水長工業園區新建一條年產10萬噸電鋅、6萬噸電鉛生產線。支持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將產能由年產2萬噸改擴建為10萬噸。同時加快隆陽區恒源鑫茂礦業有限公司4000噸/日鉛鋅綜合選廠、隆陽區瓏陽礦業有限公司鉛鋅礦10萬噸/年采選廠、騰沖佳鑫1200噸/日鉛鋅綜合選廠、金石公司1000噸/日鉛鋅綜合選廠建設和永昌鉛鋅公司年采礦20萬噸礦山

12 深部資源接替工程項目。

(4) 電解鋁

招商引資建設年產30萬噸電解鋁生產線。 (5) 黃金

加快黃家地、打廠凹、下麥莊、大嶺子等金礦開發建設,黃金飾品深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6) 銅、錫

加快隆陽區瓏陽礦業公司金廠河60萬噸/年銅選廠建設和金寶銅礦的達產,加大昌寧錫礦的資源勘探力度,擴大產能。

3. 大力發展化工產業

一是充分發揮保山電、石灰石資源優勢,在云維保山有機化工有限公司5萬噸/年醋酸乙烯(配套20萬噸/年電石)項目建設基礎上,加快10萬噸/年乙醇制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2萬噸/年EVA項目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末達產。在水長工業園區建設年產36萬噸無機礦粉體環保造紙項目。二是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支持,利用中緬天燃氣輸送管道在保山開口的條件,適時發展天燃氣化工產業。

4. 做精優勢生物資源加工業

充分發揮保山生物多樣性的特點,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導向,著力培育龍頭加工企業。一是依托全市優勢農、林、資源,以煙草、蔗糖、茶葉、絲綢、畜產品、蔬菜、水果、核桃、咖啡、紅花油茶、木制品、造紙、特色食品等加工為

13 重點,以生態、特色為發展方向,加快推進農、林產品加工規?;?、產業化發展步伐,提高產品加工附加值,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把保山打造為云南優勢農、林產品加工基地,做精傳統生物產業。二是加快發展新興中藥、生物農藥、生物制藥業、生物能源等現代生物產業。

(1) 蔗糖業

引導蔗糖業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引進,著力把產業鏈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延伸,提高甘蔗資源利用率,使制糖工業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生態經濟循環系統,‚十二五?末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占企業產值的20%以上。

(2) 煙草加工業

重點抓好保山香料煙公司從現有的2噸/小時加工生產線改擴建為6噸/小時優質香料煙生產線的技改項目,使其盡快達產,同時加快建設香料煙堆煙場、倉庫、煙葉收購工作站及公司ERP信息化項目的建設。

(3) 茶葉加工業

以普洱茶、紅碎茶、精制綠茶加工為重點,積極實施大企業集團戰略,進一步整合資源,扶持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品牌意識、提高保山茶葉的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帶動我市茶葉產業快速發展。

(4) 林果加工

14 加大引資力度,加快云南保山核桃貿易加工區建設,形成年加工核桃系列產品5萬噸的產能;支持昌寧縣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4000噸/年的核桃深加工項目,提高其產品附加值,打造核桃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同時要大力發展糧、油、咖啡和果蔬加工業,做大規模,做強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

(5) 紡織業

抓住國家輕紡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提出‚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重點鞏固提高現有200個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基地,推廣規?;?、標準化種桑養蠶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區繅絲、織綢產業鏈,提高企業加工水平。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加農戶?為主要形式、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綢企業。?的有利時機,促進保山紡織工業健康發展,一是抓好穩定發展蠶?;毓ぷ?,保證加工原料供應。二是抓好自動繅絲廠擴能技改工作,自動繅絲規模擴大到30組。三是抓好300萬米絲綢織造產能達產工作。引進服裝加工企業發展服裝加工產業。

(6) 生物能源產業

支持騰沖明光礦業公司在境外租賃土地種植木薯,并在騰沖規劃建設20萬噸木薯酒精生產線,爭取在‚十二五?初期建成投產。加快龍陵康豐公司10萬噸乙醇生產線建設,盡快形成產能,為云維保山生物化工項目配套服務。推廣種植膏桐、油桐和其它木本油料植物,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建一條生物柴油示范生產線。

15 (7) 生物制藥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支持企業走特色發展道路,立足傳統優勢發展中藥提取物、中間體、地道優質中藥飲片加工和中藥材種植業,抓住市場機遇發展有條件形成優勢的品種、輔助原材料及小類別產品,推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一是抓好騰沖制藥廠年產1000萬支心脈隆注射液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加快美洲大蠊養殖研究基地及輔助設施建設,規范養殖及原料質量標準研究工作。二是加大日化保健品開發力度。實施年產3000kg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產線建設和年產1億粒騰藥牌參脈活力膠囊生產車間建設項目;利用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產牙膏和洗發水產品。三是加快隆陽區年產1萬噸中草藥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

5. 做強做大建材產業 (1) 水泥

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石灰石資源,重點發展新型干法水泥,一是加快龍陵匯合2500噸/日水泥熟料、昌寧勐亞水泥2000噸/日水泥熟料兩條生產線建設進度,力爭2011年建成投產。二是加大騰沖5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云維保山有機化工有限公司電石渣綜合利用4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海螺集團正興建材45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前期工作力度,到2015年底,全市水泥產能達1200萬噸/年。

(2) 石材加工

16 一是大理石加工走精加工路子。加快施甸150萬平方米精品板材加工生產線和以保山水長工業園區為中心的大理石貿易物流中心區的建設,依托施甸縣、隆陽區境內的大理石龍頭加工企業,打造以米黃精細產品為主的大理石精品石材產業區。二是在珠寶玉石加工上,建設以騰沖荷花鄉為中心的珠寶玉石(翡翠)加工貿易中心區、以騰沖(翡翠)商貿中心為龍頭,做精做大騰沖珠寶玉石(翡翠)加工;加快龍陵黃龍玉和隆陽珠寶玉石、黃金飾品加工貿易區建設,盡快形成產業。三是抓住省政府要求加快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騰沖石材產業園區建設,讓分散的石材加工企業入駐產業園,實現產業集群化生產。同時,加快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促進新型建材產業發展壯大,努力培植建材產業新的增長點。

6. 大力培育新興產業

抓住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云南‚橋頭堡?建設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以我市資源、區位優勢為依托,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為導向,把家具、家電制造、農用車、農機具、電動車、摩托車組裝、太陽能光伏產業等作為保山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抓好新興產業在工業園區和猴橋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規劃布局,積極培育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具有資金、技術等優勢的企業,發展新材料、家具制造、家電制造業。二是加快發展農用車、農機具、摩托車、電動車組裝加工產業,

17 提升保山工業產業層次,使保山工業向高端、高質、高效、高新方向發展。

(二) 產業布局

根據保山市的工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和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工業用地規模,充分考慮現有各縣區產業發展和布局的現狀,按照‚一心兩軸三翼?的產業布局構架,構建主導產業突出、產業梯次合理、專業集聚、特色鮮明、協同發展的格局。

一心:以工業園區為中心,謀劃工業項目建設;兩軸:以隆陽區、騰沖縣兩區縣為發展主軸,帶動全市工業發展;三翼:以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三縣為發展板塊,推動全市工業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全市各縣區的工業產業基礎以及資源、區位、交通等狀況,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確定工業產業主要布局。

隆陽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結合推進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輕工業和現代物流業;依托水長工業園區浦漂片區和保山工業園區發展冶金加工、太陽能電池及農機具組裝等產業。

施甸縣:充分利用天然氣管道開口的便利條件,依托水長工業園區發展天然氣化工及新型建材產業。

騰沖縣:充分發揮邊境口岸優勢,依托騰沖工業園區和猴橋邊境經濟合作區利用好境內外資源,大力發展鋼鐵、石材、木材、生物加工、汽車組裝等產業。

18 龍陵縣:依托龍陵縣硅工業園區布局發展硅系列產品加工、黃龍玉開發、石斛深加工等產業。

昌寧縣:根據昌寧縣工業園區功能定位布局發展食品加工、飲料加工、新型建材、硅冶煉等產業。

五、 旅游業規劃及布局 (一) 旅游業規劃

‚十二五?期間,旅游業的總體發展思路為:深入實施‚文化旅游名市?城市發展戰略,繼續堅持‚一個中心,兩翼推進,三級開發,全面發展?的旅游發展戰略,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科學規劃、整合資源、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積極轉變旅游產業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提升主要景區檔次,加強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打響‚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全面推進保山旅游國際化發展,把旅游業發展成為保山市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把保山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

旅游業發展重點是:依托保山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各個文化遺跡和景點,圍繞‚健康保山?的整體品牌形象,整合特色旅游資源,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大力加強旅游景區景點建設,著力打造以下六大精品旅游區:騰沖國際休閑度假旅游區、保山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區、跨境旅游區、高黎貢山生態旅游區、龍陵特色溫泉黃龍玉旅游區、昌寧瀾滄江天堂山旅游區。

19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目標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以騰沖為龍頭的全市旅游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保山旅游產業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快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通過培育特色旅游城鎮,打造強勢旅游景區(點),構建精品旅游線路,打響特色休閑度假品牌和旅游商品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保山旅游的市場知名度,加快實現旅游產業從市內一般產業向市內優勢產業轉變,把旅游業建設成為保山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把保山市打造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設成為云南省旅游經濟強市。到2015年實現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年均增長12%,海外游客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0億元,年均增長24%。

(二) 規劃布局

根據保山市‚一個中心,兩翼推進,三級開發,全面發展?的旅游空間發展戰略,實施好‚一心兩翼六區?的總體布局,打造六大旅游產品系列,實現旅游資源整合開發,促進區域互助合作,推動保山旅游的全面發展。

1. 保山旅游空間發展總體布局

一個中心:以騰沖為保山旅游發展中心城市; 兩翼推進:以隆陽縣為左翼,龍陵縣為右翼,形成保山旅游金三角;

三級開發:施甸縣和昌寧縣作為保山市旅游業發展的第三增長極。

20 ‚十二五?期間著力提升一批基礎較好、功能突出、特色鮮明的重點旅游城鎮,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資源優勢、市場依托和開發前景的旅游特色小鎮,與主要旅游城市形成資源互補,共同構建中心突破,兩翼齊飛,梯級推進、全面發展的保山旅游大格局。

2. 打造六大旅游產品系列

圍繞保山的旅游形象,發揮保山中緬邊境、商貿購物、溫泉康體、歷史文化、絲路文化、僑鄉文化、抗戰文化、山水生態等旅游資源優勢,著力建設和培育六大旅游產品系列,并將其培育成保山旅游的六大特色品牌。

(1) 地質觀光生態旅游產品系列

依托保山豐富的山水生態旅游資源,加快各縣區的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形成山地休閑、水上休閑、森林休閑等生態休閑旅游系列產品,樹立保山的生態休閑旅游品牌。 規劃重點建設:騰沖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騰沖熱海景區、北海濕地、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旅游區、昌寧瀾滄江天堂山生態旅游區等。

(2) 溫泉養生旅游產品系列

依托保山市豐富的溫泉資源,加快保山溫泉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完善溫泉度假休閑養生旅游項目,形成多層次的溫泉養生旅游系列產品,鞏固和提升保山的溫泉養生旅游品牌。規劃重點建設:騰沖熱海景區、云峰山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龍陵邦臘掌溫泉旅游度假區、昌寧雞飛溫泉旅游度

21 假區。

(3) 文化旅游產品系列

依托全市眾多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遺存、抗戰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風情等資源,精心開發名人故里游、文化古跡游、抗戰愛國游、民俗風情游等產品,形成保山的文化旅游系列產品,樹立保山的文化旅游品牌。規劃重點建設:保山市‚大峽谷文化藝術創作基地?、保山市施甸縣布朗古郡、保山鳳凰翡翠文化產業園、保山市施甸縣姚關古鎮、騰沖和順景區、騰越古城文化園、國殤墓園、永昌文化園、滇西抗戰遺址紀念地(園)開發、龍陵優秀旅游小鎮。

(4) 商貿購物旅游產品系列

依托騰沖翡翠、龍陵黃龍玉打造集加工、集散、展示、銷售為一體的國際精品珠寶購物城,建設傳統木雕工藝品、小??Х?、中草藥制品、火山泥美容美體、火山石工藝品、特色食品等專業市場,加快旅游商品、紀念品的研究開發,積極發展專業旅游購物街、旅游購物商場等旅游商業設施。大力發展商貿考察、會議展覽等旅游產品,形成特色商貿購物旅游系列產品,以騰沖和龍陵為突破口,帶動保山特色商品加工業的發展,樹立保山的商貿購物旅游品牌。規劃重點建設:騰沖縣旅游文化產品開發、中國猴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騰沖黑泥塘自由貿易區、龍陵黃龍玉集散加工展示銷售地、騰越翡翠城、荷花旅游小鎮等。

(5) 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產品系列

22 借鑒澳大利亞等國的‚叢林探險?理念,結合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設計火山群攀登、健康步道、火山高爾夫,高黎貢山探險、戶外運動訓練基地、自駕車營地、戶外燒烤營地等旅游產品,樹立保山戶外運動休閑旅游品牌。重點建設: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旅游區、白草壩休閑運動公園、世紀金源體育運動休閑中心、袖子山高爾夫休閑運動園。

(6) 跨境旅游產品系列

簡化出境旅游手續,為廣大游客提供優質、安全、經濟、便捷的出境旅游產品,加強保山與東南亞各國的旅游、文化、經濟等交流,形成多種專項旅游產品,合力樹立保山的跨境旅游品牌。規劃重點建設:中國猴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3. 開發專項旅游產品和旅游新品

逐步開發節慶會展旅游、民俗體驗游、高爾夫休閑度假游、拓展訓練游、自駕車旅游、置業度假旅游、水果采摘體驗游、古道探秘游。

4. 培育鄉村旅游產品

結合保山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規劃2011-2012年,重點提升現有鄉村旅游產品的品牌,挖掘保山的文化的內涵,啟動條件成熟的鄉村旅游項目,把保山打造成云南省鄉村旅游精品目的地。2013-2015年,逐步形成生態觀光、度假休閑、康體健身為特色的鄉村旅游體系,使保山成為滇西地區重要鄉村旅游目的地,創建全國4A級鄉村旅游景區,建設全國綜合鄉村旅游示范區。

23 鄉村旅游產品類型:依托保山市四季如春的氣候優勢和優美生態的山水資源,通過資源整合,空間重構、要素重置,構建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新體系,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打造八大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體現國際潮流、高質量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和綜合型的鄉村旅游示范區,形成中高端鄉村旅游休閑集聚區。

(1) 近郊型

五縣區以中心城鎮為重點,按照‚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藝?的模式,鼓勵發展城鎮近郊型‚農家樂?,圍繞游客和市民需求,發展一批以餐飲、住宿、農業觀光為基本元素的特色鄉村旅游項目。

(2) 景區依托型

以各類旅游景區為載體,發展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 (3) 民族文化型

整合各類文化遺產,依托潞江壩民族文化、施甸布朗族村寨、猴橋栗粟族、龍陵河頭、騰沖新華阿昌族風情,開發集文化體驗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民族文化型鄉村旅游。

(4) 旅游小鎮型

以和順鎮、騰越鎮、馬站鄉、潞江鎮、板橋鎮、姚關鎮六個古鎮的開發為依托,發展旅游小鎮型鄉村旅游。

(5) 田園觀光型

以固東江東古銀杏村、界頭大園子、大塘、曲石江苴、潞江熱谷、河圖青華海、永昌翟家灣、龍陵龍新、象達勐蚌

24 等為代表發展田園風光型鄉村旅游。

(6) 生態科考型

以固東龍華育種茶園、馬站云華紅花油茶、曲石雙龍村古茶園、蒲川古茶樹林、界頭大樹杜鵑、北海櫻花谷、芒寬百花嶺大魚塘、潞江丙悶、水寨海棠村、龍陵小黑山等為代表發展生態科考型鄉村旅游。

(7) 休閑度假型

以滇灘臘幸、界頭石墻、隆陽區金雞、板橋孟官、龍陵黃草壩、施甸媧女、昌寧雞飛等為重點,興建觀光、娛樂、休閑、度假設施,發展溫泉休閑度假型鄉村旅游。

(8) 購物觀光型

以荷花雨傘玉雕、和順刺繡竹編、固東順江皮影、龍山鎮石斛和黃龍玉、象達油紙傘、施甸腌臘、昌寧山珍、金雞育德陶藝等為代表發展購物觀光型鄉村旅游。

25

第三篇:浙江省船舶工業產業布局規劃

2011-5-4

經過10~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適應浙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及長三角國際航運中心需要、結構優化、組織高效、技術先進、布局合理的產業格局,基本建立符合國際化形態的修船體系,形成若干個符合現代造船模式的現代化大中型造船總裝廠,以及具有企業集聚效應的有特色的“專、精、新、特”的船舶配套產品及交易市場的綜合性船舶工業體系,成為國內十分重要的,乃至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的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種船舶制造基地。修船塢容量達到300萬噸,具備塢修30萬噸級船舶的能力,修船量占國內總量的20%以上。造船能力達到400萬載重噸以上,具備17~30萬噸級船舶的設計制造技術和能力,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省船舶工業產業布局

(一)布局規劃原則

1、船舶工業產業布局與港口布局相協調的原則。

2、綜合因素的原則。

3、確保重點的原則。

4、相對集中的原則。

5、生態保護的原則。

6、超前的原則。

(二)布局規劃的總體框架

1.布局規劃的空間框架

區位地理的總體布局——優化產業布局,培育核心區塊,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以浙東沿海的舟山與寧波、浙南沿海的臺州與溫州和杭嘉湖地區的內河流域作為浙江省船舶修造業發展的主要區域。舟山以普陀、岱山、定海為主要區域,重點在六橫、盤峙、馬峙、蝦峙、長涂發展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在魯家峙、秀山、長峙及岱西發展遠洋及出口船舶制造,以外向型發展為目標,形成大中小配套、修造并舉的船舶工業體系,使之成為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寧波以象山港、北侖港,臺州以溫嶺、三門,溫州以樂清為主要區域,以建造沿海與遠洋船舶為主,重點發展特種船舶與出口船舶,以修船為輔。杭嘉湖地區以發展內河船舶和游艇制造為主。

培育船舶配套與交易市場,充分發揮現有船舶修造業的分布和配套業基礎,打破區域與行業界限,建立開放式配套體系,重點引導形成二個船舶配套工業園區,即舟山船舶配套工業園區、臺州船舶配套工業園區。發展杭州地區、寧波地區和溫州地區(以樂清為主)三個船舶配套區域。引導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場為主體,采取多種形式,吸納臺州、溫州等地區的船舶交易市場或分設機構,形成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場網絡,實現跨省、跨國經營。

2.布局規劃的產業框架

產業發展的總體框架——高起點、產業鏈、企業集聚、信息化帶動

(1)高起點

修船業:國際航運中心必須有符合國際化形態的完整的國際修船體系配套,以國際化修船模式建設修船企業,需要按市場規則、國際慣例,建立董事會制度和聘任職業經理人。

造船業:以統籌優化理論為指導,應用成組技術原理,以中間產品為導向,按區域組織生產,殼、舾、涂作業在空間上分道,時間上有序,實現船舶產品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實行高效、均衡、連續地總裝造船。

(2)產業鏈

船舶工業是處在產業鏈的中間環節的產業,屬于水運裝備(船舶)的制造產業,在船舶工業這鏈節的后方,與冶金、機械、電子、化工、輕工、手工日用品等產業相關,以獲得制成品或配套件等等。產業鏈中,船舶工業與冶金產業的關系最為直接,世界造船強國的船廠、鋼廠經過協調,已實現根據造船進度日程適時供給鋼材,造船企業可提前工期,大幅壓縮鋼材庫存量;鋼鐵企業有了造船企業準確的要貨時間,使進口原材料壓庫和產品壓庫量減少。這種供貨方式使雙方的生產成本和庫存量大大降低(可節省經費1.75%~2.58%),使鋼鐵生產和船舶建造均提高了競爭力。

(3)企業集聚

船舶工業產業的企業集聚,修船方面主要是修船專業技術維修站的集聚;造船方面主要是船舶舾裝件、管子清洗、表面處理、船舶下水件(舵葉、軸系等)、機械加工、艙口蓋、電纜切割配送、拖輪及重件吊運、除銹涂裝油漆等的集聚;配套方面主要是圍繞配套輔機整機產品的零部件供應的企業集聚;以及圍繞生產過程的鑄鍛熱處理的工藝協作的集聚。

(4)信息化帶動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第一,數字造船。通過信息化改造傳統造船廠,使信息技術與產業技術充分結合,形成核心競爭力。

第二,綠色造船。降低耗能,避免污染,以清潔生產工藝建造綠色船舶。

第三,人力資源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既要培養大量優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養大量優秀的管理人才,還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使人才結構更合理,使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真正得以發揮。

(三)修船布局規劃

1.概述

(1)從浙江省布局重點出發,修船布局主要重點是舟山地區,溫州、臺州兩個地區的修船設施主要發展與溫州港、臺州港相適應的修船設施。

(2)舟山地區的修船場址的布局,充分考慮舟山、寧波地區的大型港口、碼頭建設和規劃的情況。

(3)以顧客為中心進行修船場址的布局,修船場址盡可能靠近港口碼頭,接近顧客。

(4)布局中充分考慮到國內大集團大企業在舟山地區的選址意向。

(5)根據岱山秀山島蘭山場址的條件較好,并且已有企業基礎現狀,在秀山島蘭山進行布局是適宜的。

(6)普陀馬峙場址有離錨地較近,靠近舟山本島等優點,可以布局30萬噸級、10萬噸級各1座的修船設施。

(7)舟山地區有11座5萬噸級碼頭,并較靠近北侖港,擬在北侖白峰擴建6~8萬噸級修船塢1座,但擴建船塢應與相應碼頭建設協調規劃。

按上述布局,共有8個修船場址。

(四)造船布局規劃

1.概述

(1)浙江省船舶工業產品定位與分布

在船舶市場細分方面,目前世界造船市場至少有23個細分市場。我國船舶工業雖然已全面參與到這些主導船型的細分市場競爭當中,但在每個細分市場中并沒有形成應有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23個細分市場中,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8種船型通常占市場總量的70~80%份額。

浙江省船舶工業要實施船型多樣化和大中小船舶的產品結構升級的戰略,要充分認識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是以一系列細分的船舶產品市場(船東群細分)的產業國際競爭。根據浙江發展工業的特色,努力在若干個產品市場細化上實現競爭優勢,是實現浙江船舶工業整體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

(2)按上述地區的產品定位,結合本次布局規劃的總體框架、發展階段目標,以及對全省各場址的篩選,進行綜合比較。

發展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舶的制造業。優先發展的船舶產品為:海洋運輸船、先進多功能化學品船、液貨船、集裝箱船、大型滾裝船、高速渡船、大型冷藏船,注重配套、培育特色,采取高起點、大投入、快產出、快收益的策略,促進船舶工業企業規?;彤a業集聚發展,推進船舶工業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船舶工業跨越式和可持續的發展。

(3)造船生產的物流量遠大于修船,在造船設施的布局中,充分考慮交通運輸的便利條件。同時根據布局原則,結合城市發展規劃與區域工業發展,以及環境資源條件進行綜合考慮。

(4)考慮到省內造船企業的現有發展及近遠期規劃的現實情況,在寧波大笠山、北侖內神馬島,舟山普陀魯家峙和小干島、岱山秀山島蘭山等五個場址進行造船布局,是符合實際的。

(5)考慮到海洋工程作為造船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遠景廣闊,因此選擇具有較好條件的舟山六橫島大脈坑、棕櫚灣作為海洋工程和鋼結構建造基地的布局。

(6)考慮到省內臺溫地區造船業的長遠發展,需選擇水域和陸域均較好的場址作為預留發展場地,因此在臺州三門縣健跳鎮和溫州樂清市南岳鎮進行造船布局。

(7)象山港口至外干門,雖具有較長可用岸線與腹地面積,但相關自然條件、地理狀況及投資成本有待作進一步的勘測與分析,本規劃暫不詳細分析。

● 舟山岱山縣仇家門

該場址位于岱山島西南面,三面臨海,南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東面與岱東、高亭兩鎮接界。其口岸腹地大,后緣陸域面積比較廣闊;前沿水深條件優越,岸灘穩定,泥沙回淤量小;有島嶼作為天然屏障,避風條件良好;航道水深穩定,沿線航標設施完善,船舶進出便捷。供電、供水、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擬建造5萬噸級船臺2座。

● 舟山岱山縣秀山島蘭山

該場址位于秀山島的西南海岸,岸灘平穩,10米等深線距岸較近,前沿水域寬闊;岸段后緣有陸地面積600畝,腹地廣闊;港域避風條件佳,北口、南口均有島嶼為天然屏障;航道水深穩定,進港航道水深順直,船舶進出便捷。島上具有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擬在日本常石集團(舟山)船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規劃發展區內,建造15萬噸級造船塢1座。

● 舟山定海區長峙島

規劃場址位于舟山市定海區所屬長峙島的南面。

● 舟山普陀區魯家峙

魯家峙島位于舟山國際水道的北側,沈家門南側,南面是馬峙國際航道及大型船舶錨地,交通極為便利。已具備船廠建設需要的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擬建造8萬噸級船臺1座。

● 舟山普陀區小干島

規劃的場址位于小干島的南面,小干島位于舟山國際水道的北側,沈家門南側,西鄰長峙島。該島臨近舟山本島,水電、通訊均可依托舟山島解決,規劃將建設聯接舟山本島的跨港大橋。擬建造10萬噸級造船塢1座。

● 舟山普陀區六橫島大脈坑、棕櫚灣

大脈坑、棕櫚灣位于六橫島西面,緊靠蝦峙門國際航道,西北面臨佛渡水道,船舶可經佛渡水道、蝦峙門航道進出港域。

● 寧波浙江船廠大笠山

該場址位于奉化市東北角,象山灣北岸。

● 寧波北侖區里神馬島

里神馬島位于國家級開發區大榭島東南,擬建造8萬噸級造船塢1座。

● 臺州三門縣健跳鎮

健跳港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擬于健跳鎮東面的洋市灣,建造7萬噸級船塢1座。

● 溫州樂清市南岳鎮

場址位于溫州市樂清灣的西側,擬建造5~7萬噸船臺2座。

2. 造船能力的測算

造船布局計有10個場址,其中近期建設的場址4個,約188萬載重噸能力;中期建設場址5個,約225萬載重噸能力;遠期建設場址1(2)個,約130萬載重噸能力(不含海洋工程);總計543萬載重噸能力。

3. 努力建設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的總裝型船廠

(1)以總裝廠為核心,統籌發展船用舾裝件等配套廠,形成造船的企業集聚。

浙江船舶工業隨著浙江造船總量的增加,加強統籌規劃,依靠市場機制,積極引導企業集聚。要充分發揮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形成這種群聚效應方面所具有的特別能力。

(2)船舶制造技術發展戰略選擇,要處理好軟硬件關系,更加重視管理技術的提高。

(3)努力提高設計技術與設計方法的不斷進步

(4)以日本、韓國在國內投資的的船舶企業為標桿,結合浙江實際,積極選擇適用高效技術

日本、韓國企業集團在我國建立造船企業,在技術選擇戰略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不采用特別先進的裝備,如焊接機器人,而是選擇高效適用技術裝備,如焊接門架。我省船舶工業發展在以其為樣板的同時,要充分考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便宜的國情,重點研究采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或縮短建造周期的高效適用技術,使整個船廠技術得到均衡配置,從總體上形成一個協調的系統。

(五)船舶配套的發展方向與布局

1、概述

船舶配套包括船用設備、船用材料與附件等類別,船用設備分為船舶發動機、船舶輔機和船舶電子儀器儀表三大類。

浙江省船舶配套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產業集中度低,不能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二是產業自行設計開發能力弱,產品檔次低、沒有自己的品牌;三是沒有全球維修服務網絡,妨礙國產設備在出口船上使用;四是低水平重復生產,產品規格小,加工工藝與設備裝備水平低。

2.船舶配套產品發展方向

(1)正確的產品定位

產品發展一是立足于浙江省船型發展與裝船需要,結合長三角和全國船舶配套產品的布局確立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特色;二是重點發展價值較高的船用設備產品;三是集中力量發展浙江省有優勢的產品,技術難度由低-中-高發展的產品,并從“多品種、小批量”向“少品種、大批量”轉變。四是企業開發產品要水陸兼營,以獲得規模效應。

(2)在開放中發展船舶配套業

國家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船舶低速柴油機的曲軸設計與制造,船舶中高速柴油機、輔機、無線通訊、導航設備及配件設計與制造的發展。積極吸引國際知名設備廠商進入浙江省,采取獨資、合資與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船用產品配套業。

(3)調整重組、整合資源,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配套專業公司

引導企業通過調整重組、整合資源,以主要專業廠為基礎,以產品為紐帶,使一些專業相關、產品類同的中、小配套企業向幾個大型主機、輔機、儀表等專業公司聯合,集中財力、先進設備和人才,搞專業化生產,增強關鍵產品的研制能力,培植國際知名品牌,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力爭取得規模效益。

根據浙江省現有配套企業專業分布情況,引導形成柴油機專業公司、船用輔機專業公司、船用電子儀器產品專業公司、錨鏈生產基地、螺旋槳生產基地、閥門專業公司等專業公司。在各大專業公司下建立二級零部件配套網絡,形成企業集聚。

(4)采取引進基礎上的二次開發,形成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立足自主創新

加大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在互利的基礎上,尋求以許可證、合作生產等方式與國外著名廠商保持和建立合作關系,在合作中學習和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選擇地引進先進和關鍵船用設備制造技術和設備產品,投入力量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推出自己的品牌;通過與外方合資,或外資控股,或允許外商以兼并和收購等方式參與企業改組改造。

(5)加大科研投入,有步驟地提高浙江省船用設備技術創新能力

發展浙江船用配套業要把船用設備制造技術、產品發展的自主創新放到突出的位置,形成自主制造技術與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真正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3、 區域發展重點

(1) 建立舟山船舶配套工業園區,集聚舟山船舶配套產品現有與發展有關總裝廠、零部件廠、原材料工藝協作等企業;建立與引進修船專業技術維修站;吸納為造船服務的造船專業化生產協作中心;

(2)以杭州、寧波地區現有技術基礎較好的骨干企業為基礎,發展中速船用柴油機、船用發電機組、船用齒輪箱、船用數字綜合通訊系統,火災報警系統

(3)以臺州地區發展液壓舵機、錨機、絞纜機、空壓機、水泵、閥門等,通過引導現有眾多小企業的兼并重組、整合資源,盤活現有存量資產;

(4)以溫州地區發展船用電器儀表、電纜、漁業機械、泵閥、電控設備等產品,進行錯位競爭。

(六)船舶及船用產品交易業的規劃

發展目標

(1)形成立足浙江省,拓展全國,面向世界的船舶交易市場及網絡。采取多種形式,將舟山、寧波、溫州、臺州等沿海城市的船舶交易信息統一并網,形成一個規?;洜I、多功能服務、具有海洋經濟特色的全國一流的信用市場。

(2)發展目標:力爭在2007年底將舟山建設成多元化經營、多功能服務、具有海洋特色的全國性船舶交易市場。市場規劃用地406畝,總投資2.4億元。年船舶交易額達到30億元以上。

4、發展重點

(1)引導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場為主體,結合寧波、臺州、溫州的船舶交易市場或分設機構,采取多種形式,由國有、集體、民營等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船舶交易網絡體系,實行跨省、跨國經營。

(2)以各種形式,加強船舶交易的信息傳遞,完善和提高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的信譽和品牌。

(3)建設閑置船舶集散交易區,做到網絡交易和現場交易有效地結合。同時實行改裝、修理配套服務。

(4)提升市場的總體舉措

(5)船舶交易中,船舶評估是一個重要環節,而目前浙江省尚沒有船舶資產的專業評估機構,省相關部門予以考慮。

(6)船舶交易市場仍處于建設發展階段,對船舶交易在稅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扶持。

(七)船舶設計研發中心

對策與措施

(一)加強對船舶工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

(二)確定船舶工業的產業地位,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三)建立健全的船舶工業技術、管理、人才、市場支撐體系。

(四)樹立名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五)加強統籌規劃、強化行業協調管理。

(六)加強生態環境和海洋環境的保護。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第四篇: 浦東新區創意產業園區布局規劃綱要

為大力培養和發展創意產業,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依據浦東新一輪發展規劃及總體部署,結合新區實際,編制浦東新區創意產業區布局規劃綱要。

一、 載體選址和空間布局

(一)載體選址。根據創意產業集聚需求及產業鏈集群效應,利用已經或即將面臨產能淘汰的舊廠房、舊倉庫、九碼頭等工業存量資源,結合工業遺產保護,作為培養和發展 創意產業的空間載體。經普查和評估,選擇20塊用地(舊廠房、公共綠地、街區、辦公樓宇等)作為創意產業項目規劃載體(當前用地性質為工業、科教、商辦、居住、綠地配屬公建、對外交通和農業),其中包括已授牌認定為“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張江創意大廈、張家浜創意街、車博匯的3家選址,及由都市型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東星創業創意園。

(二)空間類型。按創意產業空間集聚特質和效益的不同,其空間載體劃分為兩類:一類為園區,即空間規模小、有單個產權主體和邊界的最基本產業集聚空間。結合項目選址和區域定位,首批規劃10個重點園區建設項目。另一類為片區,即占地連續成片或含園區,能夠提升集聚規模和效益的空間組合。由北向南,擬定民生港、南陽涇、張江核心區、恒大路、三林老街、極地國內極地等6大片區。其中,三林老街和民生港為首批推動的重點片區規劃項目。片區規劃旨在通過對廣闊開敞空間的保護性開發,構造優美的街區環境、完善的配套和服務,建設多業態混合和東功能復合的創意產業集聚空間。

(三)布局模式。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確定主題聚焦、錯位布局、疏密相間的適度集聚布局模式。 一是考量載體選址的區位選擇性、發展混合性、特征創新性要求,進行“三個集中”布局,即設計策劃類和經典藝術類分別向空間成本較低和文化場館區間集中,文化科技類向旗艦級企業集群所在產業配套程度較高的區域集中,高端的時間消費、影視傳媒向商業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區地標性區段集中。

二是根據世博園區周邊區域定位,會展服務、民俗旅游等創意產業項目在世博服務區集中配置,提升三林區域的特殊配套功能。

三是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集中力量、有序推進”的開發建設原則,既是全面開發,綜合布局,著力微觀基礎,又要集中力量規劃間建設體現浦東特色和水平的重大亮點項目。

四規劃目標。改善和優化城市規劃的空間結構,多樣化塑造浦東城區的建筑風貌,拓展提升服務經濟的產業功能。通過建設創意產業園區,激活工業存量資源,通過規劃片區型集聚載體,為倡議產業發展預留空間。 二總體定位、重點領域或首批重點項目

(一)總體定位。培育藝術創意產業,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壯大創意內容產業。拉動文化服務貿易,發展創意設計和策劃服務,提升傳統產業能級,改善城市空間品質,創造宜人環境。

(二)重點領域。根據產業發展的條件和定位,確定數字化創意內容產業、設計制作業、策劃服務業和文化藝術產業為四大重點領域。

1、 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和出版權經營為特征的內容創作與生產(網游、動漫、影視后期制作、基于網絡的多媒體內容定制服務、數字出版等)

2、 以創意設計引領的生產性服務(高科技民用開發、軟件應用設計、工業造型等設計,日用消費品藝術設計,展廳展臺設計,包裝紙制品、展架、游戲品設計、服裝、珠寶設計、品牌設計、旅游紀念品、工藝設計制作、環境藝術與家具設計等)

3、 以創意策劃引領是社會服務于生活服務(社會經濟金融、科技中介、知識產權服務、廣告藝術創作、商業策劃、會展商務、農事休閑旅游服務、休閑產品開發,創意培訓,創意餐飲制作、藝術生活設計、節慶轟動策劃、文化遺產開發、藝術展館展示等)

4、 以 經典藝術、時尚藝術引領的文化藝術創作與經營(各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各類時尚藝術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與開發經營,藝術品展示與交易、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經營)

(三)重點項目。

1、 圍繞擴大創意內容產業規模,培育數字出版和基于網絡的內容定制產業,拉動版權貿易和服務外包,在已建張江創意大廈集聚區基礎上,重點建設張江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張江動漫谷、上海國際(外高橋)文化服務貿易平臺等3個園區,著力打造數字化內容產業板塊。

2、 圍繞集聚設計人才,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能級,延長產業鏈,以創意設計帶動傳統產業,重點建設張家浜創意街、界龍工業與消費品設計中心、金橋創意園區,以標準化創意制作和集聚展示提升擴大民間工藝美術產業市場化能級,建設藍天綠地創意園,以上4個園區精心打造設計制作板塊。

3、 圍繞配套世博、強化會展服務功能,先期建設以時尚服飾展示發布、會展策劃、會議信息化為主題的時尚會館、三林世博創意園,圍繞支持新農村建設,提升孫橋農業體驗創意園,合力打造以時尚策劃、會議服務、旅游會展為主導及世博會的策劃服務板塊。

4、 圍繞提升文化引力,樹立上海文化創意地標形象,規劃建設兩大片區:一是著力保護黃浦江沿岸歷史建筑遺產和碼頭產業文化軌跡,引進國際時尚、奢侈品、藝術、工業等領域著名品牌的投資商,高起點規劃籌建世界級中西藝術和影視互動中心----民生港片區內浦東灣項目。二是大力發展地域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促進民間藝術展示交流,完善世博園服務區內特殊配套功能,在三林老街重點規劃集原創藝術設計、健康服務、藝術教育、創意住宅、時尚生活、度假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地標性三林老街創意城鎮片區項目。以上兩項整體打造體現浦東水平的文化藝術板塊。

5、 圍繞極地的核心品牌概念和獨特資源,集聚一批以極地系列高技術應用開發為主的孵化型研發機構和以極地品牌的內涵為支撐的科普制作、商旅活動策劃機構、建設集研發、策劃為一體的上海國際極地城片區綜合創意板塊。

三、扶持政策

培育創意產業發展,新區政府在空間開發、工程建設、財政補貼、市場推廣、政府采購、教育培訓、人才激勵等方面給予政府扶持,并設立跨部門工作機構,實施規劃協調和政策指導,通過中介組織提供各種專業服務。其宗旨是鼓勵低成本開發創意空間,促進創意機構和人才快速集聚,其具體內容包括:

(一)土地利潤

支持列為新區創意產業規劃選址載體的工業用地產權單位,按“三個不變”原則繼續利用存量房屋土地資源。對規劃用地性質與土地用途一致的原則撥工業用地,符合存量房補地價條件的,按照“三個不變”原則辦理補地價手續;對已收縮的選址地塊,按照規劃批準的用地類型,以公開出讓方式供地;對中心城區因故長期閑置的原空轉工業用地上的選址眉目,本著科學協調各專項規劃、統籌兼顧各法定利益主體的宗旨,加快利用存量資源,推動創業產業布局規劃落實。 鼓勵按本市相關法規保護性開發利用優秀歷史建筑或歷史文化風貌區,建設創意產業區或片區。

(二)工程建設

支持列為新區創意產業重點園區項目的工業存量資源再利用單位,按“三個不變”原則自主或引入社會投資、按照現狀用地(工業用地)先行操作,并視發展前景以“現狀保留”類型適時間調整控規;在嚴格規范抗震加固等設計施工標準,準保建筑結構承重承載安全和衛生、消防、環保、節能、綠化等質監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創意產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聯動機制,依法簡化舊廠房實施裝飾裝修或廠房大修工程的立項,報建流程。

(三)財政補貼

1、惠普適用層面。新區創意產業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在新區“十一五”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相關財政扶持政策中已有規定的。相應適用于新區規劃確定的重點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中符合條件各類主體。

2、專項扶持層面。為保持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高效推進創意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孵化和培育符合新區發展導向的創意類企業和人才,特別安排針對重點創意產業園區項目的財政扶持科目,由新區和相關功能區域按現行財政體制,對申請財政補貼并經核定的創意產業園區開發主體、創意類企業或機構及創意人才,實施財政扶持(細則另定)。

(1)對新引進的、注冊在新區重點創意產業園區內的創意孵化型企業或機構,經評估審核后,對其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形成的新區地方財力部分,前三年給予100%補貼、后三年給予50%補貼。 (2)鼓勵符合條件的開發建設主體在新區重點推進的創意產業園區內進行投資建設,對因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而對舊廠房等存量資源進行裝修改造的,經批準可給予其投資總額10%的配套資金支持,扶持資金總額不超過200萬元。 (3)對新引進的重點創意企業或機構在新區重點創意產業園區租賃自用辦公房并實際經營的,經批準二年內給予每天每平方不超過2元的租金補貼,補貼的建筑面積不超過200平方米。

3、政策聚焦層面。在載體建設方面向重點項目區域聚焦;在產業鼓勵方面向重點領域或行業聚焦;在品牌形象方面向產品或服務聚焦。

其它已經或將由市、區財政安排的產業結構調整、導向資金、現代業引導、特技發展、中小企業、技改、創業、專業培訓、公共實訓基地、校企合作、走出去、信息化、品牌、服務外包、節能降耗、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展品保稅等各類財政扶持政策,向規劃確定的重點園區建設項目中各類創意產業類主體傾斜,并提供便利服務。

對急需引進的重點園區(片區)內創意類企業中設計策劃專業人才,在自主創業、創意培訓、學術交流、人才獎勵等方面加大配套扶持力度。

(四)管理服務

1、按照上海市創意產業聚焦區建設管理規范,允許重點園區建設項目內的配套服務設施(包括公共設施)達到一定規模,但原則上不超過總面積的10%,有特殊配套需求的(時尚消費主體定位及世博會服務區域配套功能等),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放寬。

2、按照“主業突出、配套完善、形態新穎、環境優美”的建設目標,重點園區項目的開發主體和入駐企業或機構經認定達標后,可享受新區相關政策;同時,經新區推薦并經市創意中心評估認定后,可獲得“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授牌。

四、推進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的工作措施

建立由區政府有關領導為總召集人,新區經委、文廣電視局牽頭,新區發展改革委、建設交通委、科委、財政局、工商分局、環保市容局、勞動保障局等部門和陸家嘴、三林、張江等功能區管委會為成員單位的浦東新區創意產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創意產業發展推進工作。

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設在新區經委),由各成員單位派員組成,主要負責落實聯席會議確定的任務,統籌部署各項工作,制定新區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布局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跨部門、跨行業相關事宜,整合拓展國內外資源和市場,形成聯動工作機制,優化服務環境。具體工作措施:

是研究制定新區創意產業園區重點項目預審評估流程,形成預審工作機制。對項目開發主體資質、主導產業定位、創意資源基礎、方案設計要求(生態環境重塑、綠化設計利用、節能系統安排、建筑形態創意、功能結構安全)等進行會審評估,以規定和約定的標準要求作為立項批復和工程質量監督的依據。同時,研究制定新區創意產業園區規范制定,對配套服務保障、登記注冊監控、園區認定授牌、品牌形象推廣、專業孵化服務等作出明確規范。

二是制訂對創意產業園區開發主體、創意類企業或機構及創意人才的財政扶持實施細則。

三十建立創意產業重點項目預審報批聯動工作機制和園區規范管理長效機制,探索政府服務創新的途徑和手段,確保各功能區域按照規劃要確定的布局、主題、重點和政策開展工作,在立項條件、工程質量、園區管理和產業導向方面,按照既定要求和目標進行引導。 四是加強與國內外、區內外創意產業相關政府部門、學術團體、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的交流和聯系,擴大傳播效應和社會影響,進一步深化新創新意產業經濟統計分析和發展戰略研究。

第五篇:江蘇電子商務產業園布局規劃概述

此次與淮安區經濟開發區的合作,旨在提升淮安優勢產業和資源的組織化程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國際競爭力。本產業園將有針對性地提供:

1、兒童夢幻體驗館(童匯商城O2O體驗館)、云食尚農副產品O2O體驗館(公司自營:引入相關兒童業態,引出相關的農產品及農副產品包括“私人訂制”,為孵化大學生創業基地提供基本的產品及平臺保障);

2、創意商業中心(引入相關咖啡酒吧娛樂商超等,優化園區的文化創意產業);

3、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公司自營或尋求合作:針對淮安籍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孵化,以創業大賽或直接入駐創業基地,提供產品和平臺及技術指導,同時也為園區所需的人才做儲備);

4、電商運營總部咨詢服務(公司自營或合作:各種電子商務咨詢服務,電子商務各層次、各類業務培訓“淘寶大學、陳安之團隊等合作”,主要針對有上市意向公司前期打造咨詢);

5、技術指導服務(公司自營或尋求合作:涉及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相關業務的技術支撐及項目外包等服務)

6、財務管理(尋求合作:各種財務管理及上市前的財務規范及資本運作);

7、智能倉儲(自營:為各入駐產業園區的企業解決倉儲物流問題);

8、“小額貸款”(公司自營:大掌柜小額貸款公司全程服務);

9、“天使投資”(公司適當參與并引入天使投資公司:以楊守彬、賀豐彬為主的天使投資者);

10、“股權、債券融資”(尋求專業合作:如前海證券等)等在內的10大創業平臺技術金融等服務。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下一篇:常用旅游英語語句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