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陪伴孩子讀書感言

2022-07-25

第一篇:陪伴孩子讀書感言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文/李亞芳

孩子的成長是絕大部分家長心里最為關注的事情了,因為孩子對于家長來說,意味著一個希望的誕生夢想的成長。

但是在當今社會中,孩子的成長往往又讓家長們絞盡腦汁。然而到孩子越大越讓父母親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煞費苦心培養的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很差,而且很叛逆?

我接觸過好幾個青少年問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親通常都會這么跟我說:“請你幫幫我的孩子吧,他再這么繼續下去他這一輩子都完了”。原來他們的孩子成長到青少年的時候,出現了網癮、逃學甚至是打架斗毆等等不良行為,這引起了家長們更大的擔憂。

估計很多家長到這個時候不是很清楚為什么孩子越大越叛逆了,我也問起過這些來尋求幫助的家長們:“你們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你們教育上出了問題”?基本上家長們都會抱有這樣的觀念:“是孩子變了,長大了翅膀硬了,我們管不到他了”,他們很難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都會幫他們反思一下孩子的成長經歷。特別是在孩子3到7歲時候的這個年齡階段,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是非常需要爸爸媽媽陪伴的,同時這也是父母親培養孩子品性最為關鍵的時期。

有很多父母親都會說:“我們是在陪伴孩子啊,給他買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我們也只是要他聽話就好,他那個時候還算聽話,為什么現在就聽不進我們半句話了呢”。“你們給他買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那你們陪他玩嗎”?我繼續問到,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有點無言以對了,他們會認為孩子都三歲多了,可以自己到一邊去玩,而且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抽不出時間。如果家長們有這樣的觀點,我會告訴他們:“是的,可能你們是很忙沒時間,那你現在為什么有這么多時間去擔憂孩子的將來呢”?

我想說的是在孩子3到7歲這個年齡階段,如果你沒意識到孩子的品性培養。以為用幾個孩子喜歡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就能換回來他一生的優秀,這未免也太不切實際了吧,而往往換回來更多的是對父母親的懷疑或怨恨了。

因為,即便是孩子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堆滿了整間屋子,絕對填補不了內心的空缺。這個空缺就是爸爸媽媽陪伴的空缺,如若不然在孩子的心里很可能會認為“家,就是吃飯睡覺的地方,爸爸媽媽就是給我買東西的人”。一旦孩子有了這種想法,那他長大以后,他的叛逆就不是偶然交到幾個壞的朋友才變壞的,而是他對父母親的懷疑和怨恨到這個時候發泄出來了。

所以,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個潛在的問題:問題確實是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卻是在父母親的教育上。他們錯誤的以為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去激勵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確,是可以用孩子喜歡的物品換回來孩子一時的“聽話”,但孩子長大以后呢?只要孩子喜歡的東西都能滿足孩子嗎?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家長就開始反對我所說的了。他們會說:“我的孩子在3到7歲這個階段,我并沒有給他買過什么他想要的,而且從小我們就教育他,我們也相信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么他長大了還是這么不爭氣呢”。抱有這種觀念的家長們,或許他們的確注重了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但他們注重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嗎?

這些家長們把教育孩子模式化了,也就是說對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反而限制了孩子心靈上的成長,因為孩子在這個時間段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也不是什么從小就接觸奧數、舞蹈或者鋼琴等等技能。如果孩子從小就被這些技能占據了他的童年,那么長大之后他對父母親甚至是自己都會有怨恨的。

相信很多人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有位女孩出國留學并且拿到了博士學位的那天,她自殺了,她在遺書上觸目驚心地寫了這么一句話:“媽媽,你從小就教我學習,現在我的任務為你完成了,我不再需要這個世界了”。

這說明什么?孩子在3到7歲這個年齡階段,只是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盡量多抽出時間陪孩子玩玩你們認為非常無聊的游戲吧,孩子并不是需要什么玩具、零食或者衣服,也不需要什么奧數、舞蹈甚至鋼琴。不要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要知道人生不是中長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不讓孩子跑錯方向就很好了。

如果說在孩子3到7歲是奠定品性最基礎的時間段,那么青少年時期就是人生最為關鍵的階段。就像我接觸過這些被認為有問題的青少年,不論什么問題,歸根結底都會發現一個共同點:童年的回憶是比較空白的,因為陪伴他們走過來的童年,只有一些現在一點都不喜歡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要么就是非??菰锏膴W數、舞蹈或者鋼琴等等,他們最想依賴的父母呢?居然在他們的回憶里是模糊的。

陪伴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認可和人品的教育,不論孩子是在童年期還是青少年時期,孩子不能得到父母親的陪伴,他們的問題就會逐漸凸顯出來。越是叛逆的孩子,父母親陪伴他們的時間就越少,也就是和父母親之間的親子關系越疏遠。

你的孩子之所以會這么叛逆,問題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長大后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我們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現在開始,還是都抽出時間陪同孩子盡情的玩耍吧,這不僅僅是拉進親子關系最好的方式,也是培養孩子人品和道德最有效的途徑了。

第二篇:陪伴孩子一路成長

尊敬的各位家長,張老師: 大家下午好!

站在這里跟各位家長交流孩子的成長經歷,感覺非常榮幸,也有些忐忑。我的女兒郎雅迪現在是六年級八班的學生,一至五年級一直是張麗媛老師帶班主任。張老師是一位非常敬業也非常有水平的老師,人品好,業務素質高,非常受學生們愛戴,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班集體,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今天,我想重點跟大家交流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強調家長陪伴的重要性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說的不合適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下面先說說閱讀。

親子閱讀是引領孩子愛上閱讀的有效途徑。女兒今年12歲,回頭想想,陪孩子閱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后來看到一張我媽媽懷抱女兒看《嬰兒畫報》的照片,那時的女兒大概只有半歲多吧。她的識字、數數都是在平時的玩耍中不經意間完成的。走進公園、走在山坡,指認一下標志牌,數數臺階和小柵欄,指認圖畫書上的漢字,日積月累,孩子看到漢字就有親切感,喜歡認字,早早建立了數字的概念,識字量也越來越多。平時我給孩子讀童話故事多,孩子爸爸讀歷史故事多。到小學一年級,女兒已經基本能夠獨立閱讀喜歡的書籍了。

循序漸進,為孩子挑選健康有趣的書籍。女兒最早接觸的

圖書應該就是《嬰兒畫報》,后來上了幼兒園,曾經在大明湖省圖借過一陣圖書,給女兒借書的同時,我也經常借育兒書來看。之后訂閱雜志多一些,象《幼兒園》、《小百科》、《中國少年兒童》、《我們愛科學》、《數學小靈通》、《智慧數學》等……孩子低年級時很喜歡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和馬小跳系列,我從網上買了全套的。也曾經根據她的興趣買些漫畫書,象《我是實驗王》、《幻想數學大戰》,這類書在大人看來知識點少,畫面篇幅大,但是孩子很喜歡,她在漫畫中領悟其中的科學知識,偶爾也做做里面的小實驗,空閑時間會模仿書里的人物畫上一幅,樂在其中,只要完成作業我也不多干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加深,我會請教老師和其他家長,適時更換閱讀材料,逐步增加閱讀的深度和廣度?,F在女兒訂閱的雜志主要有《快樂青春經典閱讀》(初中版)、《大科技》、《博物》雜志,《咬文嚼字》等……每一本她都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為孩子選書一方面照顧到她的興趣,另一方面要考慮知識面寬一些,文科、理科都包括,希望孩子視野開闊、知識全面。這些書通常放在客廳沙發的一角,使孩子隨時都能看到,隨時都能拿起來翻閱。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需要家長耐心的引領。孩子不會生來就對所有的書籍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自己不太擅長的方面更是敬而遠之,不屑觸碰。這時,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領就顯得尤為重要?!?1世紀英文報》(小學版)是網友向我推薦的一份

彩色英文周報,五年級剛訂的時候女兒沒有興趣,報紙來了也不翻。我英文水平不高,單詞量還是比孩子多些,有空的時候我就拿英語報仔細看看,不會的單詞查字典,看到有趣的地方就講給孩子聽,拉她過來一起看。一次,兩次,一天,兩天,……一段時間之后,英語報再來的時候,女兒有了主動翻看的興致,做做上面的游戲,講講上面的笑話,雖然做不到全篇閱讀,但比之前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因此,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面對孩子不太感興趣的書,家長不妨自己先讀一讀,看一看,把其中的亮點講給孩子,“吊”起TA的胃口,“誘使”孩子一步步深入讀下去。

可以從聽、說、讀等多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度龂萘x》是女兒比較喜歡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說實話,三國原著我沒仔細看過,也不感興趣。女兒大概三年級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接觸到了《三國》連環畫,受同學兼好友的影響,女兒初識三國。孩兒爸熟知三國,時常跟孩子在餐桌上討論故事情節,幫助女兒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袁闊城的三國評書、易中天品三國等聲像材料,也都為女兒維持三國閱讀興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閱讀期間,張麗媛老師經常在班上對女兒進行鼓勵,老師的肯定更加堅定了孩子堅持閱讀的信心和勇氣。女兒喜歡讀書,也喜歡聽書,日常生活中利用洗涮等零散時間聽了不少童話故事、歷史故事和文學著作。所以我覺得培養孩子對一部作品的喜愛是可以逐步滲透的,可以從兒歌開始,也可以從連

環畫開始,或者先從簡易版、青少版對作品有個粗略的了解,加上聲像材料的幫助,慢慢引導孩子理解作品,直到孩子真正喜歡上它。

閱讀使人靜心,帶給人美好的精神享受。雖然跟孩子閱讀興趣不盡相同,但是有時間我們都愛閱讀,閱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書籍為我們打開一扇窗,開闊我們的視野,凈化我們的心靈,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時間的話,少看一部電視劇,推掉一些應酬,多跟孩子一起閱讀吧,你一定會收獲多多。

接下來我想說說家長陪伴的重要性。

女兒今年12歲,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初中生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感覺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吃好、喝好、學好,更要讓孩子玩兒好,只有勞逸結合,孩子才會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帶孩子爬山、去公園,讓孩子多活動,多跟其他小朋友交往,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孩子大一些,我們會陪孩子一起玩五子棋、撲克牌、積木等益智游戲,我也會為孩子買精美的折紙書,買橡皮泥、磁力棒等益智玩具,讓孩子動手動腦,快樂地玩耍。當我們以一個朋友和伙伴的身份經常出現在孩子身邊,我想孩子就不會總是沉迷在動畫片、電視節目和網絡游戲當中了。

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身心受益。我們從不會讓孩子空著肚

子去上學,或者在路邊攤上吃飯,早飯一定讓孩子吃好。晨起叫早的同時,是給女兒播放英語聽力的時間,天長日久,對孩子英語聽力的提高和語感的培養都有好處。晚上做完作業,我會陪女兒下樓跳繩活動,希望女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每天晚上女兒入睡前,我也會小陪一會兒,一起聊聊當天的學習和生活,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溝通。周末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帶女兒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日常生活中孩子能自己動手完成的事情盡量讓她自己去做,讓孩子多感受生活,只有多一些體驗,孩子寫作文和周記的時候才不會感覺素材貧乏枯燥。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想說的是,別看TA今天還是小不點兒,淘氣頑皮,但光陰似箭,很快就會長大成人。所以,珍惜跟孩子一起的時光吧,多陪伴,多傾聽,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尊重。與孩子牽手一路前行,你會發現,孩子在成長,我們在進步。平凡的日子,因為有孩子的存在,變得那么多姿多彩,幸福美好……

今天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第三篇: 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期中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

許昌市毓秀路小學 李?;?/p>

今天我們交流的話題是: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課件出示) 2013年,由湖南衛視播出的《爸爸去哪兒》成為毫無爭議的收視“黑馬”,這個節目為什么如此火呢?有兩方面原因:第一,節目形式“清新”,內容 “溫情”,給平時很少有機會待在一起的父子創造了拉近距離的難忘時光。引發了社會對親子關系的大討論。其二,節目反映了現在的社會熱點:很多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賺更多的錢,成就更大的事業’,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父親的陪伴,這也是我們現代社會的通病。”

一、孩子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嗎?

毋庸置疑,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家長會前,我從不同的年級抽取了360個孩子進行有關父母陪伴的問卷調查。請看,這是我隨機拍下的幾個孩子心里話:(課件出示一)爸爸媽媽,你們玩手機的時間就可以陪伴我,玩手機不好,手機是用來查資料、打電話的,不是用來玩的。你們多抽些時間陪陪我吧!(課件出示二)爸爸媽媽,你們每一次可以多些時間陪陪我,每次看到我的好朋友和她的爸爸媽媽在一起,我的心里就很難受。

其實,這并不僅僅是幾個孩子的呼聲,更是許多孩子的心聲: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說:對于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學校教育的功勞最多占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

(課件出示)可見,家長也是孩子的教育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是良好習慣的養成、陽光心態的培養,還是完整人格的塑造,家長的陪伴都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一生中,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多嗎?我們一起來分享美文《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課件出示: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附短文:3歲,他去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得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里。跟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了整個世界。6歲,他上小學了,孩子終于走進校門,這是多么值得紀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他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他喜歡每天去學校,這是他更喜歡的生活。甚至,他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回一次家,見上一次面。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他們喜歡和你對著干。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他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貋淼暮脦滋烨?,家里的冰箱就裝不下了,為他準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墒且换貋泶騻€照面,他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2 大學畢業后,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的回來一次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孩子回來的更少了。你已經習慣就老兩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里,已經不包括你們了。而我們也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習慣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無論孩子身在何方,他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么幸福??墒怯袝r我們卻還會抱怨。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后,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孩子會不停的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斷奶后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是不是常??此郧俺允值恼掌X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卻為要不停的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后,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后你特別懷

3 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么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了。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么難得與寶貴。因為這一點,我更加的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讓我無論遇到什么,都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這么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無論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他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讓他覺得幸福,也是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我不會給他太多壓力,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阻擾,但是我會適時管教,也會做量力而行的投資,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的飛翔。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還有一條路你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正像文中所說那樣,時間無法倒流,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難得而又寶貴。所以,我們要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陪伴孩子,能閱讀到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分享成長的喜悅。有這樣一篇文章《別缺席了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講的是一位作家因為繁忙原打算不參加兒子小學畢業典禮,后來她意識到,堅決不能錯過陪伴兒子跨過學業的第一個里程碑。于是,她放下工作決然地走向了兒子學校。會場上,校長請學生轉過身向爸爸媽媽揮手致謝時,她看到,自己的兒子眼神黯淡,動作遲緩,因為他知道他的父母沒有來。就在那一刻,這個作家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下的錯:缺席孩子成長

4 過程中最需要分享的一刻!于是,她站起來,踮起腳尖,拼命伸長了手臂向兒子揮手。兒子看到他,眼中立即閃出了神采,微笑中露出了一對虎牙。尤其是當典禮接近尾聲,校長宣布學校最重要的一個獎——學生領袖獎是由兒子獲得時,讓她驚喜的不知所措。她在文中寫到:兒子給我上了一堂人生課,無論工作有多忙,無論生活有多瑣碎,給孩子一點時間,他會帶給你一份驚喜。孩子對榮譽的淡定坦然,對媽媽的真情依戀,對同伴的平等愛護,都在這短短的上午展露無遺。做父母的,還有什么大事小事不可暫放一邊?我要是缺席了今天,就缺席了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頁。當孩子的人生翻過了許多頁后,我還能讀懂他的每一頁嗎?他還會讓我閱讀他的每一頁嗎?在小學階段,我們的孩子也有許多重要的時刻,如:第一次佩戴紅領巾,第一次當值日生、第一次當升旗手,第一次表演節目,第一次面對青春期的懵懂„„當孩子經歷這些時,我們做爸爸媽媽的是否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分享了呢?

一位教育專家在他關于《90、00后為何難以管教》的調查中發現:今天中國人最大的迷失是忽視家人之間的親情交往。仔細研究一些問題兒童會發現,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是缺失母愛就是缺失父愛。這里的缺失并不是失去,而是母親或父親不在場、不陪伴所導致的疏離。這種情感的缺失會帶來很多影響,缺乏母愛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無安全感、自卑、內向、過分敏感、焦慮等問題,缺乏父愛則更容易讓孩子膽小,不善于與人溝通,對未來產生恐懼,對戶外生活缺乏熱情。更有的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5 年7月2日上午,南京一中的黃侃老師,心里流著血和淚為家長分享了女兒的悲傷故事。伴隨著《別哭我最愛的人》這首憂傷的旋律,8分44秒的視頻播放了一個女孩成長的歷程。從可愛的嬰兒到青澀的幼女,再到花樣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時光,一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靈柩。黃老師的女兒遠遠在荷蘭留學時采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遠遠從小喜歡體育、唱歌,還喜歡吹長笛和玩打擊樂,成績優異。中學時出訪過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你不知道我這個女兒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開朗,處理事情冷靜。”一說起女兒,黃侃的神情充滿了自豪。“留學的事情也是她獨自決定的,自己找的學校,還申請到獎學金,自己辦簽證,買機票。”可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怎么會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在遠遠的遺書中,她坦言自己受強迫癥之擾已長達8年,痛苦不堪。她自己選擇留學就是想改變環境減輕自己的癥狀。但卻沒有成為救贖的靈藥。心思細密的她甚至在一張給警察的紙條上用英文寫著:請不要救我。作為母親的黃侃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外表活潑開朗的女兒竟會背負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為母親竟沒有絲毫察覺。“現在回想起來,她上初中后一度變得沉默寡言,我還以為她是變文靜了,沒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黃侃反思對女兒的教育,發現女兒上幼兒園時,由于黃侃夫妻倆工作忙,將她送去了寄宿學校。在女兒還在父母撒嬌淘氣的時候,卻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獨地住在學校。對女兒的關心過于物質化,而在精神上交流的太少,對孩子精神世界缺少了解。

不要忽略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要因為忙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當我們總在說忙,很忙的時候,孩子的教育有時間等著我們來彌補嗎?知名商人李嘉誠曾說:“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子女的缺憾!”

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教授認為:之所以現在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忙沒時間陪孩子,是因為很多人在家庭價值定位上出了問題,在生命傳承與事業發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識到孩子出了問題才追悔莫及。所以,錢教授給家長的忠告是:家長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視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錢將來可以再掙,但孩子不能等。

現在很多孩子一到放學,就走進了輔導班。早上和爸爸媽媽說個再見,直到晚上回家休息時才見到爸爸媽媽。他們缺失的是什么?輔導班能替代嗎?雖然不否認有優秀的輔導班,但也有不少的輔導班因為缺少監管,以商業利益為重。在責任心和輔導經驗方面欠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我的課堂上就??吹?,有的孩子課堂上不聽講,就等著回到輔導班老師講答案。作文課上不寫,等待著輔導班的老師一句一句的教。這樣的結果,我們是培養了孩子,還是扼殺了孩子?實際上小學生家長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主要是放學后到晚上的一點時間,如果這個時間缺少心靈和感情交流的陪伴,孩子難以感受到愛。尤其是孩子已經在學校集體里生活了一天,更需要的是安靜的空間,安靜地思考,安靜地學習。這時,家就是最好的場所。

無人照顧、忙于工作等各種客觀情況 ,而無暇陪伴孩子時,而對于孩子的成長、心理上的成長你是否都錯過了太多呢?

專家表示,缺少父母陪伴,長此以往容易對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容易讓孩子變得厭學、人際關系緊張,容易存在抑郁、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還容易出現坐立不安、活動增多、注意范圍減小等現象,在生活中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有事悶在心里、容易沖動等。了解了這些,你覺得陪伴孩子重要嗎?

二、如何陪伴孩子?

“陪伴”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隨同作伴。但是對于孩子,陪伴并不是機械地看管,也不是簡單地陪同。家長和孩子的相處,要建立有效的互動,才是有意義的陪伴。

(一)陪孩子時,你做到了足夠的專注嗎?

一個五年級學生在《給父母的心里話》作文里,就提到這樣的現象,媽媽為孩子聽寫詞語,一邊念詞語,一邊看微信,結果孩子已經寫完了,媽媽還沒有發現,還玩的津津有味。試想:這樣的陪伴,會帶來怎樣的效果呢?

孩子會認為媽媽對他的學習根本不重視。說一套做一套。這個孩子在文中就寫道:“媽媽,您這樣陪著我聽寫,還怎么說讓我學習時要專心呢?”

(二)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你在他(她)身邊嗎?

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作文課老師讓分享“感動的一件事”。其中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說自己的腿前段時間受傷了,爸爸竟然送她上學時把她抱到了車上,還呵斥哭鬧的妹妹要安靜別吵著姐姐。這個平時內向的孩子被爸爸感動的在課堂上講著哭著。她說:“我沒想到平時很少陪我的爸爸,在我腿受傷的時候,能抱我。還為了安慰我,竟然吵妹妹。雖然他平時那么喜歡妹妹。”

各位家長,聽了孩子的話,我們來想一想,感動這個孩子的是什么呢?這一瞬間給孩子一生留下的是什么呢?

當我們無助的時候,我們渴望愛我們的人陪伴著我們;我們煩惱的時候,我們希望喝著香茶朋友陪我們傾訴;我們傷心的時候,我們期望有一個肩膀陪我們流淚。

以后我們要經常問問自己:當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我們在他(她)的身邊嗎?

(三)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是否感受到了愛的快樂?

1、當你陪伴孩子時,讓他感受到的是恐懼?煩躁?還是開心?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很多家長由于工作壓力大。面對孩子時缺乏耐心。一個孩子曾經向我傾訴:爸爸太忙,從來不陪他,偶爾回來也是拿起數學作業,嚴肅地說:“我來測測你學的怎樣?”數學題剛念完,不到一分鐘就朝我吼:“怎么還沒算出來,上課咋聽了?真笨啊!”這個孩子說:“我一看見爸爸回來就害怕的全身哆嗦。”陪伴孩子學習,本是源于對孩子的愛,可是這樣呵斥的愛帶給孩子的除了恐懼就是緊張。

9 、孩子的成長,父愛、母愛是否缺失?

陪伴孩子,父愛、母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教授研究發現:家教最佳期是12歲以前,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如果在早年沒有良好的依戀關系,父母又缺乏正確的性格培養,這類孩子到了18歲心理就可能會出現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問題。6歲到12歲,父母要同時發揮作用。12歲之后,父親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她認為,孩子開始青春期走向社會的時候,更需要父親的影響。而對父親的依戀,主要體現在尊重上,父親要在孩子心中有權威感。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主要扮演三個角色:智慧的啟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導。研究發現,與父親在一起時間越長、做的游戲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臉上有笑容、抬頭挺胸、精神振作、內心陽光,他們做事更果斷,思想更活躍,抗挫折能力也較強,人際關系良好。父親還扮演著紀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監督等角色,引領孩子形成良好品性。一個普通的父親,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學識,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樣和影響,教會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具備了這一點,孩子就會走好自己的路。

10 造性的陽剛之氣,母親是內傾、依戀、包容、接納、柔順、謙卑、靜態的、穩妥的陰柔之風;父親強調變化、創新和挑戰,母親強調穩定、一致和安全;父親經常抓大放小,母親習慣對孩子事事關心;完整的父愛和母愛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和支撐,父愛與母愛相互融合,互為補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身為母親應該做到無論丈夫有多忙,無論丈夫離孩子有多遠,都要積極創造父親與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條件。比如鼓勵孩子把自己高興的事、煩惱的事通過各種方式告訴爸爸;在彼此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們相互祝愿;在丈夫的節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閑娛樂,一起承擔家務,盡可能把孩子的事“讓權”給丈夫,保障孩子和父親有更多的共同時間。

3、愛孩子,就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夫妻間要相愛,相互尊重,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有人曾說,一個父親,如果愛孩子,就好好的愛他的母親。其實,這句話,應該再追加一句:一個母親,如果愛孩子,就好好的愛他的父親。(課件出示)在夫妻和睦、親子融洽的家庭環境里,在真心相愛的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會輕松、愉悅地生活,會充滿陽光、樂觀、積極向上的面對一切。

(課件演示)請看,這是講座前我做問卷調查中一個六年級孩子寫到:有句話說過:“一百個好老師不如一個好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父親有著如此高的地位,一定要加油啊!

孩子起床前——“薄荷時間”。 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快。不要在父母呵斥和威脅中起床。從外面回到家時——“奶油時間”“奶油時間”指的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松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奶油那樣松松軟軟,令人舒適自在。孩子入睡前——“蜜糖時間”如果讓入睡前成為一天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說說心里話,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系的“蜜糖”。和孩子的約會——“黃金時間”,這個約會主要指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活動,盡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這些活動必須能夠在30~40分鐘內做完,而且不需要花多少錢。由孩子挑選出其中他最喜歡的10~12項。比如:去公園散步、一起騎車去兜風(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孩子騎童車)、放風箏、拼圖、下棋、玩電腦游戲、做蛋糕等等。然后雙方預約好每次“黃金時間”的日子、時間(每周應有1次以上),在日歷上標示清楚。家長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的約會,不可隨意失約。當然如有緊急情況,可以向孩子說明,改期進行。在每周一兩次的“黃金時間”里,我們不妨要求自己盡量做到100分——多肯定和贊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細心”“呵,你的腿越來越有勁了”“你真會動腦筋”。多保持身體的親近,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握住孩子的手、親吻孩子的臉。親子關系亮紅燈時——“太空時間”, “太空時間”利用的

12 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里的話。在“太空時間”里,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帳,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這個時間魔法在挽救親子危機關系時很有效。

不管我們陪伴孩子干什么?今天的“陪”都是為了明天的“不陪”,因為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今天,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懂得愛學會了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打造了豁達的胸懷、陽光的心態。明天,無論孩子飛翔到哪里,我們都可以放心的“不陪”。

家長朋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科學的方法和技巧,你能做到不斷的認真學習嗎?陪伴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能首先做到嗎?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恒心,你能堅持嗎?只要你行動,只要你堅持,你一定欣喜地看到堅持的結果:給孩子帶來的是健康!快樂!給家庭帶來的是幸福!美滿!

第四篇:用心靈陪伴孩子成長

---聽陳聯忠<將成功傳給下一代>有感許昌市一中七(14)班岳媛家長

4月11日下午,懷著對教育狂人陳聯忠教授的敬仰之情,帶著雙重身份(既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嗎,又是一個班的班主任),參加了孩子學校為家長舉辦的教育講座,認真聆聽了陳聯忠教授的講座。席間,陳聯忠教授精彩的講座贏來一陣又一陣掌聲,他的教育理念和觀念讓作為家長的我們耳目一新,也給我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會后很長時間里我都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一、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負責人。

對于這一點我很受啟發,很多家長總認為學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場所,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就是抓住了教育的重點。而陳教授提出的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應該學校以抓學習為主,家長配合;家長以抓素質、抓個性為主,學校配合。這樣才能滿足我們國家現階段的教育制度的觀點,使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同時,在下次我們班的家長會上,我也要把這樣的教育理念分享給我的家長朋友,扭轉一些家長靠學校的教育觀念,讓他們也能正確擔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如果能在中國教育制度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或正在完善的過程中先走一步,主動配合學校抓好孩子的品德、習慣和個性的培養。那么孩子就會早成功一步。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在這次媽媽的學習過程中收益,也希望我學校的孩子們也在我的這次學習中收益。

二、和孩子一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生活中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普遍狀況就是小孩和大人會找各種客觀原因和理由來平衡自己的心理,而不是主動地反省自己,檢討自己,主動去尋找失敗的原因。關于這一點,陳教授說的太好了,例子中孩子摔倒了,家長埋怨椅子的事,作為家長的我們誰又沒做過呢?當然也包括

我。不僅如此,也許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不是聽了這場報告,相信肯定在以后的教育中,甚至自己的人生道路中還會繼續著同樣的錯誤,真是一語驚醒夢中如人啊!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謹記:“成功的人總是找方法,失敗的人總是找理由。” 在今后的道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2、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對于這一點我深感幸運,因為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的孩子做的還是比較的好,從小學到初中,學習自覺,基本上沒讓大人操過心,自控能力比較強,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也能看出來,比如:每個學期、每個假期、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基本上 也能做到家長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去執行,甚至在假期里有時候我還會故意跟孩子搗亂,提出一些誘人的條件干擾她的計劃讓她中招,基本上孩子還是有這個抗干擾的能力的,呵呵。孩子在某個階段取得的成績我想和她的自控能力是有著很大關系的吧,在這里拿出來和其他家長分享,也希望其他家長重視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三、孝道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我們常常引用古人的話來談孝道的重要性:“百善孝為先”。我們也常常用孔子的話來為孝道之地位舉證:“孝,德之本也。”但在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恰恰忽視了孝道教育,多少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多少父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孩子,多少父母接受著孩子的呼來喝去,忽視了把孝道教育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使孝道成為孩子精神人格的一個部件,一個價值節點。

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在本質上是在培養孩子的愛心。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會去愛同學愛老師。從實踐哲學角度看,有沒有愛父母之心,是檢驗其愛他人之心的真實性的試金石。因為愛自己的父母沒有什么功利,是發自內心,也是來自感恩之心的真誠之愛。其次,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也是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同情心。真正的愛,理性的愛,是出自一種理解,出自一種感同深受的愛。它可以培養人的耐心,培養人細膩的感情。只有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才會理解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愛所包含的意

義,也才會對父母激起真誠的愛。再有,培養孩子的孝心,也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能不能實踐孝道,不完全是一個道德問題,還是一個能力問題。而要有能力對父母恪盡孝道,理當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責任心的獲得。反過來更可以促使孩子加倍努力學好本領。所以孝道教育一旦與智力教育合二為一,將有我們難以預料的效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生活和學習上的每一個問題,陪同她一起走上正確的生活和學習軌道,將她培養成一個各方面都健康的人是我要長時間研究的課題.......

第五篇:用心靈陪伴孩子成長

【舉羚羊例】

當一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一大群親人充滿期望的圍在他身邊,仔細地觀察,看他是不是“天庭飽滿,地額方圓”, “看他是不是天生福相”------這時,家里人一切美好的愿望和殷切的希望賦予了他,心里想的的是如何盡自己的努力,為他把安排好一切!可是,這個時候,小生命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于連“人”的概念也沒有,他要通過自己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來感覺了解一切事物,按照生命成長的規律來逐漸認識一切事物。這時候,成人只需要為他創設一個有利于他成長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一方面,我們要清楚兒童自我形成的自然法則,另一方面也要去發現兒童無法形成自我的原因,要了解兒童成長過程中成人的障礙對于兒童成長的負面影響。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嬰兒開始使用口和手時,成人的干涉就開始了。隨著嬰兒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成人的干涉就越來越多。當兒童開始使用自己的意志和思維時,成人的干涉會更加歷害。當兒童暢通無阻地渡過了一個敏感期時,他就走過了一個發展的臺階,這給兒童帶來了愉悅和持續的滿足,也釋放了他們生命中的能量,這是他們從出生到認識、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全過程。

【例舉:眼、手例子,說明人的器官嚴格執行著“用進廢退”的原則】

每當我們看見孩子笑時,就有一種不可抑制的欣喜,每當聽見他們哭時,往往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煩惱和憤怒。其實這是孩子在向你表達愛與需求的方式,是用他的行為在探索與你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你不能正確認識和了解而喜怒無常,這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恐懼而喪失安全感,甚至于思維的一種無序和混亂。孩子們在一個好的環境里尋求一種心靈的歸屬,建立起他們心靈成長的家園。讓環境與心靈對接。很多時候我們早已忘了自己孩童時的需求。

【舉莫言演講為例,請大家關注】

【例舉一:2歲時孩子學說話,愛模仿……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規范、準備、富有美感的口語。動作上有些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帶著巨大的喜悅。父母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重復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兒童。而這個制止過程恰恰破壞了兒童敏感期的正常發展,從而妨礙兒童智能和認知的發展、智能發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這都是成人后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現象。(舉張櫻露推磨現象)盡可能用心去體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滿,我們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例舉二:夫妻吵架,小孩抬頭望著在沙發上生氣甚至哭泣的母親,走過去趴在她的腿上,喊著“媽媽、媽媽……”母親由于傷心,沒有理會他,他以用小手去拉她,嘴里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母親發怒了……這是孩子想向母親表達愛意,想安撫母親。這時聰明的媽媽會說:“……”】

當孩子一旦學會了走路以后,他的世界就發生變化。他的活動不再必須依賴于成人而進行,同時他的活動范圍也迅速擴大(自己拿東西)。這意味著生活開始由他自己支配了。按照蒙特梭利的說法,這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

當幼兒學會上下坡,他就真正的完全的學會走路了?!九e例:何致霖喜歡探險】當走的能力發展起來時孩子可能會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找慰藉、愛撫和溫情、他會走了,但他開始說:“媽媽、抱抱?”但是我們要正確處理------否則會產生對“抱”的依賴,而不是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和節奏去活動去探索。這就剝奪了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長的機會,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獨立的腳步。也逐漸被淘汰出正常孩子的行列了。

安全教育方面: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很多家長因為害怕,不許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許從高處往下跳,不許孩子鉆到一個小地方------實際上在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個視崖實驗”:兒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洼部分都不會爬過去。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的?!九e例:泥巴臟】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米以外保護他,而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不要設臵那么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就把手伸過去扶住。家長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這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生活就是教育——杜威

教育首先應是一種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它構造了人生的花季。他是小朋友鮮花叢中的那只蝴蝶,森林里漫步的那悠揚的鐘聲。那里深層發生的是一種感覺的萌芽與積累,是一種邏輯的組建與完備,一種已有經驗的重建與內化,一種已有理性的索取與儲存,那是更高創造的新思維產生------而給予他們一個“愛和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從心靈中感受到他,就能實現這一切。

父母的心理狀態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土壤。

讓一個孩子擁有使用自我的權利,并且幫助孩子增強自我心理力量,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當父母能給予孩子自由,幫助孩子建構生活中的規則,并理解孩子心理特質的時候,才能養育一個真正健康而優秀的孩子。

1、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當父母還沒有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時,時常會生活在自己的情緒中,而顧及不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舉吃烤紅薯的例子

2、 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要鍛煉,要摔打,這樣才能培養出堅強的、有出息的人。我們有意對孩子嚴厲,有意讓孩子吃苦,有意傷害孩子,這個似是而非的觀念給孩子帶來了多少苦難和創傷?

再舉吃餅子例:說明:道德是因為審美而構建和形成的。破壞了審美就是意味著破壞兒童道德的形成過程。

舉給大寶小寶媽媽的建議:說明

1、自我意識的建立,規則意識。

2、差異化性格的培養對審美的獨立,培養孩子的氣質(避免同志化)

區分自私和自我的關系。自私是指在利益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損害他人的利益,而滿足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才叫自己。自我,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結尾

養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愛心、耐心、精力、時間。無論怎樣忙、怎樣累,只要孩子需要,孩子為了成長,會把全部的精力和激情投入到自我的創造和成長的需求中,這就是孩子,他們從不偷懶,只要自身發展------當我們看到我們為孩子做了什么的同時,更需要清楚的是孩子因為我們“付出了”什么?

兒童對事物的觀察與熱愛,是對已無暇顧及及環境的成人的一種彌補。

縱觀人的一生,創造和成長過程中常常有巨大的煩惱,恐懼和艱辛。我們不能把一個還沒人創造好自我、沒有完整成長的人,過早引入社會,因為這樣他的發展和自我創造空間就會被我們占用。

兒童從出生開始,兒童就已經生活在成人為他構建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中——家庭、學校、社會,這不是室外桃源。他們需要愛的環境,一個成長中不受干擾的環境,讓孩子的自我探索不被終斷和終止。事實上,大部分的創傷,幾乎來自家庭中父母、學校中的老師及社會中與他接觸的人。如果我們還抱著那種過去的錯誤的理念,強加給孩子不符合他生命成長周期特點的“任務”,就會培養出一批生存意義上的人,我們就無法使我們的孩子從生存中解放出來,進化到有精神的、有創造天賦的更高狀態的人,進化到完整的人。

讓我們用我們的愛去接受孩子對我們的愛,用我們的感覺去發現孩子的感覺,用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認知,我們的精神去和他們對接,去陪伴他們成長。這樣,你會驚喜的發現生命的智慧。

讀一段話做為結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浦發銀行實習報告下一篇:平安易貸操作流程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