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醫院感染與控制

2022-12-08

第一篇:icu醫院感染與控制

ICU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一、布局合理,分區明確:

治療室(區):內應設流動水洗手設置,有條件的可配備凈化工作臺; 監護室(區):分普通區和隔離區。每床使用面積為9.5m²,每天進行空氣消毒,也可配備空氣凈化消毒裝置。

二、工作人員入室要求:

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時戴手套:

四、加強ICU室內環境的清潔消毒:

1、物體和環境表面消毒: §地面消毒:無明顯污染情況下,通常采用濕拭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當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min,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噴灑地面。 §各類物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況下室內用品如桌、椅、床頭柜等只用清潔的濕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種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當室內各種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時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處理。如:用500mg/L(2000mg/L)含氯的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室內各種物品表面;

§其他表面的消毒:包括病歷夾、門把手、水龍頭、衛生間、便池等物表,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況下,每天用清潔水或清潔劑擦抹刷洗處理,保持清潔。當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參照上述各類物品表面消毒方法進行處理:

§床單位消毒:包括病床、床墊、枕芯、毛毯、棉被、床單等,可采用床單位臭氧消毒器進行消毒,按說明書操作。

2、室內空氣消毒:

(1)有人情況下的空氣消毒:

①室內自然通風;

②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由高強度紫外線燈和過濾系統組成,能有效去除空氣中的塵埃,將進入消毒器內空氣中的微生物殺死;

(2)特殊情況下的空氣消毒可采用熏蒸或噴霧消毒:過氧乙酸:原液濃度應為16—20%;低于12%不得使用:稀釋成0.5—1.0%水溶液,加熱蒸發,在60-80%相對濕度,室溫下,用量按1g/m³計算,熏蒸時間2h.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有漂泊作用,注意防護;溫度和濃度過高易爆炸,陰涼保存;配制消毒液時,應按有效含量計算,稀釋液應現配現用。

五、加強對各種儀器設備、物品等消毒滅菌,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靜脈導管感染、尿路感染等發生。

1、接觸未破損皮膚的器具:

(1)血壓計袖帶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在清潔的基礎上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 min后,再清洗干凈,晾干備用;

(2)聽診器可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3)腋下體溫表用后應在清潔的基礎上選用75%乙醇10-30min,清水沖凈、擦干,清潔干燥保存備用。

2、接觸未破損黏膜的器具清潔:如擴陰器、開口器、舌鉗、壓舌板、肛表等器具,用后應先清洗去污。

(1)最好一次使用;

(2)耐高溫的器具用壓力蒸汽滅菌后,保存備用;

(3)不耐高溫的器具在清潔的基礎上采用500-1000mg/L 含氯消毒劑浸泡10-30min后,清水沖洗,擦干備用。

3、通過管道間接與淺表體腔黏膜接觸的器具:如氧氣濕化瓶、呼吸機和麻醉機的螺紋管、氧氣面罩、胃腸減壓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潔的基礎上:

(1)耐高溫的可采用壓力蒸汽滅菌;

(2)不耐高溫的可清潔后浸泡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中30min,清水沖凈,晾干,清潔干燥封閉保存備用;

(3)可采用清洗消毒機(80~90ºC)或超聲消毒機進行清洗、消毒、烘干 自動完成,清潔干燥封閉保存備用。

(4)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

4、分枝桿菌、經血傳播病原體污染器具:如分枝桿菌、炭疽菌、氣性壞疽、肝炎病毒、艾滋病等病人污染的器具應先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45 min清水沖凈擦干后:

(1)耐高溫的管道與引流瓶、開口器、舌鉗、壓舌板等可采用壓力蒸汽滅菌(最好使用一次用品);

(2)不耐高溫的部分可在預處理后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劑中30~60 min,清水沖凈,晾干,清潔干燥封閉保存備用;

(3)最好直接放置在洗凈滅菌裝置內清洗、消毒、滅菌依次完成,可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及保護醫務人員。

5、其它類器具:

(1)熱水袋、冰袋:無血液、體液污染時,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掖中30min,皂水洗凈晾干備用(每周消毒一次);有污染隨時消毒,用500~1000mg/L 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洗凈晾干備用;

(2)治療車、換藥車等:每日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1~2次。

六、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觀察、局部護理與消毒滅菌,防止交叉感染。

七、加強抗感染藥物應用與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群失調,加強細菌耐性的監測。

八、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毒隔離措施。

九、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

第二篇:ICU醫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 建筑布局和設施管理

1、 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區域相對獨立。

2、 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染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區域等,應相對獨立。

3、 氣流組織:

(1) 普通ICU: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自然通風不良時應安裝輔助通風設施。 (2) 潔凈ICU:

1) 氣流組織應為上送風下回風。

2) 當潔凈ICU為正壓時,壓差梯度設計成病房>潔凈走廊(緩沖間)>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 當潔凈ICU為負壓時,有兩種氣壓設計:潔凈走廊或緩沖間為負壓設計,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潔凈走廊或緩沖間設計為正壓時,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 裝飾必須遵循不產塵、不積塵、耐腐蝕、防潮防霉、防靜電、容易清潔的原則。

5、 有合理的人員和物品流程,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置不同的進出通道。

6、 醫療區域:

(1) 設置病床數量不宜過多,以8~12張為宜。

(2) 新建或改建ICU應設置為單間或分隔式病房,條件許可時設置正壓和負壓單間病房各一個。

(3) 每張病床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5㎡,床間距大于等于1m;單間病房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8㎡。

(4) 溫度應維持在22~25℃,濕度應維持在50%~60%。

7、 手衛生設施:

(1) 洗手設施應符合以下要求:流動水、非手接觸式水龍頭開關、洗手液、干手紙,應盡量使用抗菌皂液。

(2) 洗手設施,單間每床一套,開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 每張病床均應配備衛生手消毒劑。

8、 在人員流動通道上不應設空氣吹淋室。

二、 環境管理

1、 基本要求

(1) 污染的環境,應先去污,徹底清潔,再消毒。

(2) 清潔工具應標識清楚、分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3) 清洗消毒人員應接受消毒隔離基本知識培訓。 (4) 清洗消毒人員工作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2、 空氣

(1) 普通ICU 1) 保持空氣清新,每天應開窗換氣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 不建議對空氣進行常規消毒。自然通風受限時,有人情況下應使用對人體無毒無害,且可連續消毒的方法;無人情況下可選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2) 潔凈ICU 1) 使用中應每日自檢正負壓1~2次,方法:在門縫處采用煙柱、飄帶,觀察其氣流方向,

吸入煙霧的房間為負壓。但精確的壓差應采用儀器檢測。 2) 使用中應每日監測溫度、濕度1~2次。

3) 定期對空氣細菌菌落總數進行監測,每季度不少于1次。

3、 墻面和門窗

定期使用清水濕式,保持清潔、干燥。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4、 物體表面

應使用消毒劑對衛生間、污物處置間、洗手池等臺面進行清潔消毒,每日至少一次。有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5、 地面

所有地面,包括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區域等,應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6、 不適宜的做法

(1) 在室內擺放干花和鮮花、盆栽植物 (2) 在室內及走廊鋪設地毯

(3) 在入口處放置消毒劑的腳踏墊。 (4) 在門把手上纏繞噴灑消毒劑的織物。

三、 人員管理

1、 醫務人員

(1) 應根據床位設置配備足夠數量的醫生和護士,醫生人數和護士人數與床位數之比應達到0.8:1和3:1以上。

(2) 醫護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常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基本知識培訓,工勤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等基本知識培訓。上崗后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繼續教育培訓。

(3) 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者。 (4) 上崗前應接種乙肝疫苗,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 (5) 進入工作區應著清潔的工作服、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 患者

(1) 經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與其他患者分開安置。

(2) 經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負壓;條件受限時,單間普通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

(3) 經飛沫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條件受限時,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實際屏障。

(4) 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條件受限時,宜收治在相對獨立的區域,病床間距大于等于1.1m,并拉上病床邊的圍簾。

3、 探視人員

(1) 應以宣傳欄、小冊子等多種形式,向探視人員介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知識,如手衛生、呼吸衛生(咳嗽)禮儀。

(2) 應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探視,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或為嬰、幼兒童,以及在社區感染性疾病暴發期間應謝絕探視。

(3) 應指導探視人員探視前后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必要時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指導采取額外的防護措施。

四、 ICU物品清潔消毒標準操作規程

1、 基本原則:

(1) 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完整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 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除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

(3) 各種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終末清潔消毒,使用中定期清潔消毒,污染時隨時清潔消毒。

(4) 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消毒處理。

(5) 應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首先物理消毒滅菌方法。

2、 呼吸機操作面板、監護儀面板、微量注射泵、輸液泵等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機外殼、監護儀外殼等非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 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濕化罐、濕化瓶、咽喉鏡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直接置于封閉的容器中,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回收處理。

4、 聽診器、血壓計、叩診錘、電筒、血管鉗、剪刀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一床一套,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至少1次。

5、 經接觸傳播、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專人專用,條件受限時應一人一用一消毒。

6、 床欄桿、床旁桌、門把手等患者周圍物品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每班至少1次。護理站臺面、病歷夾、電話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擦拭清潔消毒至少1次。

第三篇:ICU醫院感染暴發及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監測、報告和控制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監測制度,當出現科內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報告科室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并于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或通過醫院信息系統報送感染辦,臨床醫師、護士共同配合院感科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醫院感染暴發及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時,上班期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休息期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總值班。I級醫院感染暴發與突發事件立即報告;II級30分內報告;III級12小時內報告。

三、醫院感染暴發及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分級:

I級:(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II級:(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III級:(1)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2)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四、發生的醫院感染屬于法定傳染病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報告和處理。

五、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時,除上述措施外,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積極查找病原體,加強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措施;明確病原體后,再按照該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實施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確保不發生新的醫院感染。

三、ICU感染流行暴發的控制:

當科室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醫院啟動感染突發事件預案后,我科醫生及護士全力配合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小組救治患者、控制感染流行和蔓延的工作中。

1、協助證實流行或暴發:醫務處組織調配相關醫療、微生物檢驗、流行病、護理專家會診,對患者病情進行檢查、評估、確診,計算其罹患率,罹患率若顯著高于該科室或病房歷年醫院感染一般發病水平,則證實為流行或暴發,并按照要求上報相關部門,藥劑、物流后勤保障部門做好藥品、消毒物品、物資供應準備;

2、協助尋找可能感染源及可能引起感染的可疑因素或者危險環節:收集相關資料,包括感染患者與同病區內非感染患者詳細信息(如各種檢查、標本培養、流行病學基本信息、藥物使用等)、病房環境、醫務人員情況等,完善相關檢查,留取標本妥善保存;

3、按照感染暴發應急預案,邊調查邊治療,協助各級領導落實有效的診治方案和消毒控制措施:對病人作積極救治,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隔離病人,必要時暫停接收新病人;

4、協助分析調查資料,對地點、人群、時間三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情況,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計算各種流行病學數據,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

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并根據推斷針對危險環節,采取相應的消除隱患措施,再進行驗證措施的效果,直至控制感染蔓延,沒有新發病例出現;

5、 協助各級領導根據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對暴發情況及控制情況進行消息交流,情況評估,總結經驗。

第四篇: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護理與控制

ICU

郭靜

【摘要】目的:探討ICU多重耐藥感染患的護理與控制,針對其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有效預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傳播,有效保障了醫療護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過制定預案,加強培訓,加強消毒隔離強調個人防護及相關制度的落實干預多重賴藥菌感染的發生與控制。結論:護理干預在多重耐藥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ICU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問題;護理干預;感染控制

1 一般資料

1〃1 多重耐藥是指一種細菌對兩類或兩類以上的抗菌藥物產生耐藥,入住ICU后通過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檢驗了解病人的感染情況。

2護理干預

2.1 科學落實隔離和防護措施 一旦發現多重賴藥菌感染患者無論是院內還是院外感染,都應該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盡量將患者安臵在單間病房,若受條件允許,應實施床旁隔離,建立隔離標志。每日對病房進行清潔與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風,定期做好病房空氣監測?;颊叩娜粘I钣闷芬龅綄H藢S?定期和終末嚴格消毒處理,避免探視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隨意將患者用物帶回家的現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導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處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時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劑擦拭消毒雙手。探視人員接觸患者時按標準預防穿戴防護用品,離開病房時認真清洗雙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防止多重耐藥菌株的社會傳播。

2.2 落實手衛生 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觸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消毒,接觸病人帶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衛生。病房的保潔人員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不了解手衛生的重要性,應該對其進行培訓,督促洗手,使他們充分認識手衛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長期臥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病人,應該定時按需吸痰,吸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吸痰錢應先濕化氣道,帶無菌手套,吸痰動作時要輕柔,由下向上旋轉提拉,嚴禁反復在氣道內插吸,每次吸痰不超過15秒。盡量吸盡氣囊處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對需要保留導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換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導尿管和尿袋應低于膀胱水平,尿袋應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時無需更換尿管。每天應進行會陰護理至少Bid。傾倒尿液留取標本時,應防止尿液逆流。

對需要留取深靜脈臵管的患者 臵管時應該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選擇合適的臵管部位,應首選鎖骨下,盡量避免股靜脈臵管,覆蓋深靜脈臵管的敷貼應每天更換,更換時應無菌操作。

2.4 加強探視人員的管理 嚴格執行探視制度,入ICU必須更換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更換專用鞋。確診MDRO感染患者,只允許一名家屬探視,并強調家屬不允許與患者有任何接觸,做好床邊隔離。家屬出入ICU時必須經過雙手的速干手消毒劑的處理

2〃5 配合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優化抗菌藥物應用策略,樹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學標本。加強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識。遵循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計劃的進行輪換使用。研究顯示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濫用,既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浪費醫療資源,還能導致菌群失調,使細菌耐藥率增加,同時也增加醫院感染的風險[5]。在臨床輸注上,護士應掌握合理用藥知識,注意抗菌藥物的后效作用(PAE),嚴格掌握執行給藥時間。注意觀察患者病情和藥物使用后的反應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減少耐藥菌的感染發生率。

2〃6 提高機體抵抗力 對于年老體弱、有嚴重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勵他們在不影響疾病治療的同時多進食營養豐富的食品、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通過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護理干預,加強消毒管理,及時有效的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嚴格有效的手衛生管理,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ICU內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發,從而保障患者及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 楊平滿,周建英.常見多重耐藥菌的耐藥機制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2):1434-1437. [2] 張潤香,馮偉.臨床醫務人員洗手現狀與方法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6,16(10):1138-1139. [3]李毅萍,張景利,劉典浪,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079-1080.

[4]許瑞寶,葉麗娟,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流行的護理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9(5)215-216

[5]梁翠玲,車紅英,龐曉軍,等.562例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調查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8):1144-1145

第五篇:ICU醫院感染暴發流行報告與應急處置預案

一、ICU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應急小組成員:

科主任、護士長、科室醫生、質控護士

二、醫院感染暴發流行報告及處理流程:

1、 科室發現同一時間段同一病區發生三例同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即為醫院感染暴發,按照«西麗醫院感染爆發流行報告與處置預案»要求應24小時內及時上報給院感科,并進一步做病原體的分型鑒定,科室院感小組成員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制定控制措施。

2、 科室院感應急小組進行調查、分析、采樣、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因素、采取消毒、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并書面報院感科

三、醫院感染暴發的預警與防范措施:

1、 科室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報告院感科,并及時治療

2、 對醫院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護人員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包括病原學采樣、并及時分析、查找原因、對病原體不明或高度懷疑新的病原體或傳染病例時,及時上報院感科和醫務科,醫院組織相關專家會診。

3、 一旦懷疑有傳染性或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醫院內感染應即刻做好隔離和消毒措施,以防止進一步傳播。

4、 對醫院感染病人進行隔離,停止接收新病人。診療護理活動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5、 加強醫護人員自身防護,如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防護面罩等及免疫接種或投藥等。

6、 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制度,做好日常消毒隔離措施并認真落實各項感控措施,如手衛生、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呼吸機管路的消毒、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內鏡的消毒,醫療廢物的處置、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處置消毒等

7、 加強對環境衛生學、無菌物品、消毒劑濃度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8、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手衛生

9、 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與病人接觸前后要洗手

10、加強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發生菌群失調及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

11、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護理與消毒、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告別作文600字初中下一篇:mba考試題戰略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