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工程管理專業導論論文

2022-05-16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工程管理專業導論論文(精選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們查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課程思政,本文以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為例,開展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根據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積極挖掘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專業自豪感、資源節約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

第一篇:工程管理專業導論論文

環境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改革設想

摘要:環境工程專業導論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入門課,在我校開設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可以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基本的處理處置方法等,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多來的教學經驗和社會發展現狀及其生源變化,指導我們對該課程在職業素養、學習素養和工程素養及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革新,以便培養對專業有興趣、能創新和適應就業環境的新一代大學生。

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導論;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出口

環境工程專業導論在我專業已經開設10多年了,目的是對剛進大學的大學生進行專業引導。開課之初,學習該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偏窄,關于環境問題及其造成的原理知之甚少的,故本課程的內容涉及到環境學原理、環境物理學、環境化學和環境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環境倫理、環境法學、環境管理、環境經濟等社會科學,清潔生產、環境污染物治理和環境監測等環境工程技術科學等。通過該課程的教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的學生可以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基本的處理處置方法等,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隨著環境基礎知識的深入人心,環境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內容也隨著更新。最近幾年,社會迅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書呆子式學生不適合社會需求,故新入學大學生需要對自己所讀的學科和專業應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自己所處的校園環境和面對的教師、同學應持正確態度,如何在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評價指導下安排自己學習計劃和達到應具備的標準,如何防止和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因素,以上諸多內容都是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必將面臨且正確解決的問題。為此,低年級學生開設一門比較系統、綜合的有關大學學習的指導和專業內容介紹有關的課程勢在必行,亦即對專業導論課程進行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一、“環境工程學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

環境科學是一個多學科的龐大體系組成的新興學科,在現階段,環境科學主要是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有關學科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來研究環境問題,形成與其有關的學科相互滲透、交叉的許多分支學科。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環境保護與各行業之間的密切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世界各國紛紛推行源頭控制、綠色化學等清潔生產工藝。我國許多大學都設置了環保課程,而我校開設環境學導論教學課程也有10年多的時間。教學內容上,從最初的環境科普教育,引申到環境學原理教育,從環境學原理教育,擴展到污染控制技術發展戰略和趨勢教育。從環境科學內容發展到環境工程素養教學,教學內容亦即隨著環境學科的發展及時改革教學內容,以滿足工程學科學生對專業的足夠了解。與之同時,大學教育特別是環境教育的目標越來越清晰化,課程內容還應該包裹以下內容:

(1)環境工程專業教育發展(國際專業教育發展、國內專業教育發展特別強調本專業特色與發展、師資介紹、學科地位);(2)專業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高等教育與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活動、培養體系與專業課程);(3)專業方向與專業內容(管理方向、水控、固廢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和環境監測方向);(4)專業活動與專業資源(專業學術組織、專業學術刊物、專業學術會議和專業網站資源);(5)專業學習與職業成長(專業學習、素質教育、職業規劃、專業執業資格考試和綜合討論)。

通過上述內容的教授,要幫助學生理解培養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專業要求,幫助學生增強工程意識,同時指導學生在職業方面的規劃與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要求。環境工程教育是對人的一種環境工程素質教育。本課程的教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改革:

1.強調基本原理和方法,拓寬知識面。為了更好地滿足“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方案”關于培養“厚基礎、寬專業、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人才的要求,授課中應該繼續加強基本原理與方法的講授,同時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側重點應有所不同。由于環境學的內容變化快,每年的授課中將增加較多的新內容,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2.較大篇幅地介紹該學科的新發展,體現內容的先進性。由于本課程的內容在不斷變化,而且不同行業環境問題各不相同,各行業是環境問題出現不同,有其特殊性,綠色化學和清潔生產工藝等及時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同時有關“三廢”治理主要針對化學工藝生產中產生的“三廢”,內容上比較新穎,學生學習有其必要性。

3.完善紡織特色教育:重點進行紡織行業介紹,講述有關的環境問題,引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本專業深入細致學習與研究的基礎。

4.工程素養興趣引導。指出科學與工程區別與聯系,強調工程對環境問題解決的重要性,教導學生怎樣打好工程基礎。

二、新教學大綱重點內容

對舊環境工程專業導論大綱中簡單內容、高中已經學的部分如生物環境有關內容刪除,對學生通過自學可以得到的知識安排自學如人口與環境關系等,可以簡單講解的就少講。把節省出的時間一部分用于講解環境工程專業需要的知識基礎和攻克特點,一部分用于講解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計劃、專業課程體系、學生的專業規劃??傊?,通過教學改革,把環境工程專業導論作為知識青年獻身環境工程專業的起點,激發一部分學生真正投入到環境事業中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們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們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才能使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因此,除了從圖書館獲得的輔助書籍和期刊作為課外補充材料外,同時在課堂上利用新聞媒介包括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來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環境意識,逐步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風尚。

1.案例式教學。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時刻注意用案例教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在聽“故事”、看“故事”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點。如在講授溫室效應時,給同學播放《難以忽視的真相》,在講水氣聲渣污染狀況和污染控制時播放清華大學制作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我校研發的污染控制工程項目錄像。并結合實際,進行環境評價分析或交流討論,讓學生始終保持著興奮狀態,在院士和專家的諄諄教導中成長。

2.互動式教學。為了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課的授課內容,并將內容分成若干知識點,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事先準備好的、圍繞授課知識點的有關專題發給各個小組,要求各小組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制作電子課件,每次課抽一兩個小組上臺就自己小組的專題作報告。為增加授課趣味性,我們在授課中經常插播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視頻材料。

3.實踐式教學。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外親自動手搜集相關科學資料,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大膽闡述自己的思想。并結合最新環保條例及規定、法律法規等講述,推薦環境相關網站及書籍,解讀《寂靜的春天》等經典書籍。對經常報道的環境問題進行啟發式引導,在解決和尋找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4.多媒體教學。我們以多媒體為手段制作的電子教案,克服了傳統教學很不直觀的缺點,“聲情并茂”地給學生以聽覺、視覺沖擊,既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尤其在播放環境污染狀況的圖片時,更體現了電子教案的直觀性,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蘭迪教授的最后一次演講教育學生怎樣通向成功的殿堂。

總之,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理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關系,充分采用啟發式教學、提問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解剖式教學、實踐式教學等教學手段。在講授基本方法的同時穿插最新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左玉輝.環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云燕,柴立元,楊志輝.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科學導論》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6).

[3]錢易.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何強,井文涌.環境學導論[M].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汪大翚,徐新華.推廣《環境學導論》的教學設想[J].化工高等教育,2000,(3):37-39.

[6]曾麗璇,張秋云,吳宏海.“環境學導論”課的教學實踐和思考[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5,12(2):9-10.

[7]Eldon D.Enger,Bradley F.Smith,Environmental Science9th edition.(影印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8]張國強,李志生.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導論[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李登新

第二篇: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與思考

摘 要 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課程思政,本文以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為例,開展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根據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積極挖掘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專業自豪感、資源節約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

關鍵詞 采礦工程 專業導論 課程思政 教學設計

Design and Think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Introduction Course of Min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Huigui, XU Guosheng, ZHAO Mingzhou, SU Deguo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 551700)

0 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并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2]上海大學首先跨出實施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第一步,首創“大國方略”特色課程在全國師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17年發布了實施綱要,并要求將上海在高校“課程思政”方面的取得的經驗向全國推廣。[3]“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不同,不能把兩者概念混淆,但是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對于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過程中,兩者缺一不可,屬于同向同行。[4]

為了開展“課程思政”,把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專業課課程過程中,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將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課程作為本專業的試點課程,組建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團隊,積極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專業導論中,實現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5-6]

1 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概況

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為面向大一新生的專業基礎課,是該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采礦工程是艱苦專業,再加上前幾年家長對煤礦的印象較差,造成全國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有轉專業的想法,尤其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就擔負起向學生介紹采礦工程專業是干什么,目前行業發展到什么水平,學了采礦工程專業有什么用,畢業了能去干什么,希望通過這門課讓學生對采礦工程專業有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擔負起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環境保護意識、愛國情操、社會責任意識、專業自豪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等任務,因此專業導論課開設了以下幾部分內容:采礦工程簡介及安全現狀分析、中國煤炭的開采歷史、煤的形成及分類、礦產資源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采礦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采煤工藝概述和礦用設備概述。

2 采礦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目前存在的問題

筆者所處的高校屬于地方型應用本科高校,專業課老師授課的出發點在于授課教的知識在工作崗位上是否能夠用到,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認為課程思政就是“思修”“馬原”“近現代史”和“毛概”等思政課程,[7]老師們對課程思政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認為課程思政就是思政課程,專業課中應該只講專業知識,很難融入思政元素,因此大部分老師也沒有去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3 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與思考

3.1 課程價值目標

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課程思政的價值目標是充分發揮專業導論課的專業知識及思想價值的引領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教育的內容利用PPT及課中潛移默化等手段,讓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學習這些內容,并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規劃融入采礦事業中去,樹立起良好的愛國精神、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專業自豪感、資源節約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

3.2 思政元素的融入點

3.2.1 采礦工程簡介及安全現狀分析

本章主要講述采礦工程專業的重要性、專業簡介和安全現狀分析;根據主講內容可以提煉以下幾個思政元素:

(1)通過介紹殲20、運20、航母、原子彈、電力、化工材料等與采礦工程專業的關系,突出采礦工程專業對國防、電力、化工、建筑的作用,讓學生產生專業自豪感和認同感,促使學生形成愛國、敬業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通過介紹貴州省煤炭發展史,對比新中國成立前貴州省煤炭開采落后現狀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煤炭行業發展歷程,提煉從煤炭行業發展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工業方面的卓越成就;從貴州省煤炭發展史,看我省煤炭行業發展的歷程,將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到講課過程中,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通過介紹采礦專業的開采對象主要有三大類:金屬礦床(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等)、非金屬礦床(金剛石、石墨、自然硫、硫鐵礦、水晶、剛玉、藍晶石等)和能源性礦產(煤、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改變學生對采礦工程專業的片面認識,認為采礦工程專業就是挖煤的,告訴學生看待事物不要片面,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質。

(4)通過介紹近10年來煤礦事故的發生率變化情況,讓學生了解我國煤礦的安全系數近10年已經提高了20多倍,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改變學生的第一印象(煤礦不安全),告訴學生無論是世界還是我們自身都是不斷發展的,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從而取得進步。人生更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困難但又是不斷前進的過程。

(5)通過介紹采礦工程專業領域院士的艱苦求學史,從這里可以延伸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只有現在努力了,將來才能收獲成功。

3.2.2 煤的形成及分類

本章主要講述煤的種類、煤的形成過程;根據主講內容可以提煉以下幾個思政元素:

(1)通過講述煤炭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了解煤炭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促使學生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2)通過講解煤炭的形成過程(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讓學生知道煤炭的每個過程都需要經歷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告訴學生事物的發展是規律(量變引起質變),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將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有美好的生活。生活是由點點滴滴組成的,我們要做到“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3.2.3 礦產資源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章主要介紹煤炭的開采歷史、礦產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根據主講內容可以提煉以下幾個思政元素:

(1)在講述中國煤炭的開采歷史時,充分介紹煤炭資源開采發展史的艱辛歷程以及先輩們為煤炭事業發展所付出的努力,讓學生有歷史認同感和專業認同感,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少玩游戲,積極投身到采礦行業中去,報效祖國。

(2)在講授中國資源開發現狀及前景分析時,充分介紹我國礦產資源的現狀,告訴學生雖然我國有很多種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我國人口比較多,人均資源擁有量很少,讓學生樹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3.2.4 采煤工藝概述

在講述采煤工藝時,介紹三種采煤工藝,充分對比三種采煤工藝,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發展對煤炭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從這里可以延伸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教育學生要充分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努力學習,不要虛度光陰,報效祖國。

3.2.5 言傳身教

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有時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政治素養和人文素養,在上課以及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應該向學生傳播正能量,引導其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4 結語

本文針對采礦工程專業的特點、授課對象、培養目標及課程思政的要求,設計了5部分內容,在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結合講授的內容,挖掘出了相應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導論課程內容中,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資助項目:采礦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思政;2020年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20198號),基于OBE理念的《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改革與實踐,貴州省教育廳本科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18520123),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2018年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項目(2018JG107)

參考文獻

[1] 辛國江,丁長松,周燃犀.關于理工科專業課課程思政的一點思考——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導論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 (105):273-275.

[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 趙鳴歧.高校專業類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原則、任務與標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5):86-90.

[4] 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286):109-113.

[5] 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6] 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7] 曾造,曾兵芳,趙高禹.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20,38(3):143-149.

作者:李回貴 許國勝 趙明洲 蘇德國

第三篇:軟件工程專業以軟件導論課程為中心的課程群建設探索

摘 要:軟件工程專業近幾年來一直是熱門專業,如何培養合格的軟件人才也是各個高校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將相關課程建設成課程群,以課程群為單位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案,實施教學計劃,以課程群為單位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通過實踐證明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軟件工程;課程群;人才培養

引言

軟件工程專業從招生和就業情況來看,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1]。軟件工程的人才培養方案更注重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很多專業課程都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重,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首先,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鑒于學科特點,本身并沒有好的實踐方案;其次,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分散性和低耦合度,使得教師在授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有針對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針對這種情況,如果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注重課程之間的特點和聯系,將原本獨立的課程劃分為課程群,在授課過程中制定有效的授課方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課程之間的聯系,將原來孤立的知識串聯起來,綜合實踐能力將大大提高。

軟件工程導論課程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其重要性一直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在軟件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科學的方法,指導軟件開發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但是由于課程內容本身太過理論化,向來有著難教、難學、難懂的幾個特征。甚至有的學生在學過之后還是不明白此門課程的作用是什么,更別提將其中的知識應用于工程實踐中。將這兩種特點的課程結合起來,使理論有實踐經驗,使實踐有理論為指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將以軟件工程導論課程為中心建立的課程群的教學方法為例,探討軟件工程專業課程群的實際實踐方法。

一、課程群意義及標準

將原本獨立的課程建設成課程群,是為了更好地達成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證明,單一課程很難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能力目標,每門課自說自話,即使在設置課程時考慮到課程前后關聯,但是在授課時又完全獨立,互不干涉,自己有自己的培養目標,這導致了學生難以對知識進行串聯,在頭腦中不能形成知識鏈條,更少有同學將其綜合、提升、應用了。課程群將幾門相關、能夠改變之前每門課程單獨作戰的局面,對于在授課過程中將各門課的培養目標綜合為課程群的培養目標。每門課要針對課程群的培養目標重新安排課時、進度、內容,以便與課程群內的其他課程做好銜接,弱化課程的獨立性,強化課程之間的耦合性。課程群的設立標準是課程之間要有關聯性、整合性[2],課程之間在能力培養和知識點上能夠互補,彼此能夠促進,使各課程更具完整性,課程群內課程以兩到三門為好,由于專業課特性所限,過多的課程組成課程群,不便協調,也不利于課程講授。

二、軟件工程類課程群

(一)課程設置

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會相關技術,更應該掌握如何以工程學的標準做軟件開發的能力。軟件工程類課程群并不是指所有課程都是軟件工程類中的,例如:軟件建模技術、軟件項目管理、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等,這些課程雖然相關性極高,但并不符合課程群建設中學生能力培養的互補原則。另外,一些縱向課程確實存在前導后續關系[3,4],教學內容上也會互補,但是由于時間的先后關系,使得兩門課程很難實現大量的交流與具體內容的協調,因此我們嘗試的課程群建設不是縱向課程群,而是橫向課程群的建設,即不是前導、后續課程之間的課程建立課程群,而是在并行課中建設課程群,或者說將適合作為課程群的課程設置為并行課程。

軟件工程導論課程與同期開設的面向對象語言課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兩門課程能夠為軟件工程導論課程提供實踐手段,而軟件工程導論課程又為這兩門課程提供理論指導。

(二)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施前,三門課程確定好課程群的教學目標、實施過程及考核方式,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交流,及時修改、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

三門課程的教師對班級同學進行分組教學[5]。軟件開發工作大多以團隊工作為主,分組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后期的實踐中每組中推選出真實項目組的角色:項目經理、設計師、工程師、測試人員,可以一人兼任多角。每組四人,在軟件工程實驗課中,按照軟件工程的方法學,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課后使用面向對象的語言課程作為前臺界面和業務邏輯,使用數據庫技術存儲數據,完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從實施過程來講,首先,在進度上和課時安排上,三門課程要彼此協調。在課程的前半段,三門課程彼此關聯比較小,進行到課程中后段,彼此關聯越來越多,教學內容上,教師在授課時以本課程內容為主。理論教學中,每門課程的教師都以本課程內容為主。實踐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定將與非課程群授課不同。實踐內容對于每位學生并非千篇一律,每組同學選定一個題目,組內每名同學根據自己的分工,確定自己的內容,或者共同商議完成相應內容。

理想狀態下,教學過程中應有過程考核,可分為:開題考核、期中考核和結果考核,考核形式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每組課前準備材料,在課上輪流向老師和同學展示任務進度。展示內容按設計理念、程序設計、數據庫設計,每次展示中,學生和老師根據內容、完成進度、展示質量給出分數。過程監督可以督促每組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對于學生也是相互借鑒和促進,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加邏輯性和條理性。但是由于課時、場地、老師的授課時間的沖突,也可以省略開題考核和期中考核,過程由教師在日常課堂中進行監督。

(三)考核標準

在課程群供同學授課的方式中,最后的考核與傳統單獨授課考核標準的不同體現在對學生實踐成果的考核。對于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方式是上機+筆試,而軟件工程導論和數據原理課程考核形式則為單一的筆試。課程群建設后,三門課程都可以加入工程的形式來考核,使考核結果更全面??己酥?,每門課程需要提交的材料也是不同的。對于軟件工程,學生需要提交各個階段中完成的文檔,包括:可行性分析報告、需求分析報告、設計文檔。程序設計課程則需要提供一個完整的程序。對于數據庫課程,需要提供數據庫(和程序一起運行),數據庫設計可以寫在設計文檔中。

考核中,不僅要參考教師的意見,也要參考同組同學與其他組同學的意見,最后實踐成績的組成是由組內互評(20%)+小組互評(30%)+教師評價(50%)共同組成。

因此制定了具體的考核標準,以對學生打分。組內互評的打分標準如表1所示。

小組互評的打分標準如表2所示。

組內互評和小組互評的成績是每一門課程都采納的,教師的打分依據的是課程的具體要求。

三、結束語

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局限性,例如,并非所有課程都可以建設成為平行開課的課程群,另外,可以建設課程群的課程,在課時的安排、進度的安排上、實踐的安排上都會有一些困難。但同時也看到采用以軟件工程課程為核心的課程群授課方式,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對軟件工程這門理論課的認識加深了,對于數據庫如何與程序結合做出完整的系統有了認識,從實踐上認識到數據庫設計的原理。對于程序設計語言,更是脫離了之前盲目做程序的狀態。由此可見,以課程群為單位進行教學還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參考文獻:

[1]金英,馬吉權,青巴圖.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以黑龍江大學軟件工程專業“頂石”課程設置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9):52-53.

[2]畢津源.畢業生就業情況研究——以軟件工程為例[J].中國市場,2017(09):31-32.

[3]孫琦龍.創新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軟件工程師,2015,18(10):63-64+62.

[4]龍陳鋒,賀智勇,傅卓軍,等.軟件工程方向課程群建設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2(22):72-75+82.

[5]呂會慶,張巍.軟件工程專業課程群建設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2(14):27-29.

作者:趙立波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運用多媒體教學論文下一篇:本科物流管理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